首页 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

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

举报
开通vip

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 一、前言 目 前关于苏联和德国的火炮问题,有很多争论,多半人以为德国的火炮要远比苏联火炮优秀。但是撇开这些无依据的争论不谈,我们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因为这影响 到对德国和苏联坦克的印象,以及对苏制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反坦克能力的重新定位。看到目前很多人贬低苏制坦克炮/反坦克炮,怀疑其威力,所以在这些方面不 说清楚,很容易误导他人,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克虏伯穿甲公式和德马尔穿甲公式 下面这就来终结虎王KwK-43的神话。 首 先,要明确一点,...

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
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 一、前言 目 前关于苏联和德国的火炮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有很多争论,多半人以为德国的火炮要远比苏联火炮优秀。但是撇开这些无依据的争论不谈,我们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因为这影响 到对德国和苏联坦克的印象,以及对苏制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反坦克能力的重新定位。看到目前很多人贬低苏制坦克炮/反坦克炮,怀疑其威力,所以在这些方面不 说清楚,很容易误导他人,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克虏伯穿甲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和德马尔穿甲公式 下面这就来终结虎王KwK-43的神话。 首 先,要明确一点,火炮和炮弹的区别,为了公平起见,以下所有的火炮使用的弹种都按照APCBC(空心被帽穿甲弹)的数据来计算。为的是防止有些人拿 APCR或者HVAP甚至先进一代的APDS说事,这些数量每车只配备个位数的弹种不予以讨论,而且穿深公式也要重新计算。同时默认了双方的穿甲弹(AP/APBC/APCBC)都是钢芯穿甲弹,材质相同,并不是什么一边是石头一边是木块之类的。 克虏伯穿甲公式:Vc=sqrt(τ*π)*d^0.5*b*m^(-0.5)=K*d^0.5*b*m^(-0.5) 德马尔穿甲公式:若完全按挤压破坏考虑,破坏装甲的总功应为 W=R*b=π*d^2/(4*σx*b)=m*Vc^2/2 得 Vc=sqrt(π*σx/2)*d*b^0.5*m^(-0.5)=K'*d*b^0.5*m^(-0.5) 变形得b=Vc^1.43*m^0.715/(K^1.43*d^1.07) 注:^是次方号,例如2^0.5就是2的0.5次方。m是弹丸质量,Vc是命中装甲时候的速度,d是弹丸直径,b为装甲厚度,也可以理解为穿深. 以 上穿甲公式都涉及了K值(装甲抗弹能力系数,随装甲材料而定,取值可以在1950-2400之间,这是最常用的范围),万恶的K值,这让很多哈德派或者哈 苏派有机可乘。因为德国早期的坦克K值能高达2300,但是后期由于没有钼,则狂跌到了1950甚至更低;而苏联正相反,早期的K值可能只有2000左 右,那么就算到德国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靶板的2120,到了后期,1944年底,苏联夺回了第聂伯河地区的锰矿,加上美国援助的钢铁,装甲质量飞升,K值取2400也不 为过。这样,哈德派就想方设法贬低苏联的装甲,甚至火炮,降低K值。而同样的,哈苏派也会拿德军装甲质量说事,并抬高自己装甲的K值。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对于火炮的测定十分不公平,就像高考,你总不能拿08年的高考生的分数和09年考生成绩相比来说事,因为根本考的不是同一张卷子。装甲也一样,K值不 可能是固定的,那么怎么办?很好,我们来将两种火炮的穿深数据挂钩,这样的话,德马尔公式就可以变形为下面的样子: b=Vc^1.43  *  m^0.715 / (K^1.43  *  d^1.07) 其中b为炮口穿深, m为弹头重量, Vc为出膛速度, d为弹头直径 此公式是一个由大量实弹射击结果所修正的受力分析公式,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著名的克虏伯穿甲公式的完善。 适用范围:低速(相对现代火炮的高初速而言);全口径弹头(APCR、HVAP和APDS滚蛋吧);无速降或速降可以忽略不计的近距离(100米内);垂直靶板。 这样就达到了回避参数K的目的(K被约分了),取两弹穿深之比,则得出: b1/b2=(Vc1^1.43 * m1^0.715 * d2^1.07) / (d1^1.07 * Vc2^1.43 * m2^0.715) 【单位:b、d取mm,Vc取m/s,m取kg。】 这下好了,哈德派和哈苏派都可以闭嘴了,没有了K,都脱光了衣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具有代表性的十种火炮比较分析 下面列举出10种比较典型的火炮: 1.德KwK-43 88mm L/71(弹种Pzgr.39/43——APCBC,弹头质量10.2kg,初速1000m/s)←以它为标准 2.德PaK-44 128mm L/55(弹种Pzgr.43——APCBC,弹头质量28.3kg,初速845m/s) 3.德KwK-42 75mm L/70(弹种Pzgr.39/42——APCBC,弹头质量6.8kg,初速935m/s) 4.德KwK-36 88mm L/56(弹种Pzgr.39——APCBC,弹头质量10.2kg,初速773m/s) 5.苏D-10S 100mmL/53.5(弹种BR-412——AP,弹头质量15.88kg,初速880m/s) 6.苏D-25T 121.92mm L/43(弹种BR-471——AP,弹头质量25kg,初速780m/s) 7.苏ZIS-S-53 85mm L/54.6(弹种BR-365——APBC,弹头质量9.2kg,初速792m/s) 8.苏F-34/ZIS-5 76.2mm L/41.6(弹种BR350A——APBC,弹头质量6.3kg,初速680m/s) 9.美M3 90mm L/50 (弹种M82——APCBC,弹头质量10.94kg,初速808m/s) 10.英17pdr 76.2mm L/55(弹种Mk. 8T——APCBC,弹头质量7.71kg,初速884m/s) 考虑到实战中苏联有些火炮并未装配APBC,所以用AP代替,而在垂直穿深上两者差异并不明显,所以用其来与其它火炮做比较,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但是不会达到很夸张的地步。 以上数据来源GvA和RBF。这样,带入上面那个公式,就能得出: Vc(KwK-43)^1.43=19498.445997580445  m(KwK-43)^0.715=5.5 d(KwK-43)^1.07=120.39167566526338 Vc(PaK-44)^1.43=15325.162695911616  m(PaK-44)^0.715=10. d(PaK-44)^1.07=179.7689440944637 Vc(KwK-42)^1.43=17711.7  m(KwK-42)^0.715=3.5 d(KwK-42)^1.07=101.46483461775727 Vc(KwK-36)^1.43=13492.632024585927 m(KwK-36)^0.715=5.5 d(KwK-36)^1.07=120.39167566526338 Vc(D-10S)^1.43=16240.904820072461  m(D-10S)^0.715=7. d(D-10S)^1.07=138.03842646028852 Vc(D-25T)^1.43=13667.695096459858 m(D-25T)^0.715=9. d(D-25T)^1.07=170.64760631287365 Vc(ZIS-S-53)^1.43=13969.376086402091  m(ZIS-S-53)^0.715=4. d(ZIS-S-53)^1.07=116. Vc(F-34/ZIS-5)^1.43=11232.792727695385 m(F-34/ZIS-5)^0.715=3. d(F-34/ZIS-5)^1.07=103.20288056207063 Vc(M3)^1.43=14374.68200004937 m(M3)^0.715=5. d(M3)^1.07=123.32169495076162 Vc(17pdr)^1.43=16346.573779119799  m(17pdr)^0.715=4.5 d(17pdr)^1.07=103.20288056207063 做个比较 : PaK-44 VS KwK-43=1.3 KwK-42 VS KwK-43=0.3 KwK-36 VS KwK-43=0.8 D-10S VS KwK-43=0.4 D-25T VS KwK-43=0.3 ZIS-S-53 VS KwK-43=0.2 F-34/ZIS-5 VS KwK-43=0.6 M3 VS KwK-43=0.2 17pdr VS KwK-43=0.4 好 了,至此,为什么我要拿虎王的KwK-43来当做标准,说的明白点,在使用同种炮弹(材质相同)的时候:PaK-44在100米内的垂直穿深约是KwK- 43的109.19%;KwK-42约为80.66%,KwK-36约为69.20%;D-10S约为99.69%;D-25T约为 93.88%;ZIS-S-53约为69.06%;F-34/ZIS-5约为47.62%;M3约为75.67%;17pdr约为80.06%。 哈德派怵了吧,崇尚的老虎如何呢?APCBC,100米内垂直穿深和T-34/85几乎一样,傻眼了吧?我不是靠什么口才说明问题,我靠的是数据,不服的可以自己演算一下,这套算法是最纯的,因为撇弃了K值。 另外,假设下面2组数据是正确的: KwK-36垂直穿深(单位mm) 距离 25 100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2000 2500 3000 米 Pzgr39 149 147 142 135 128 123 116 111 102 (92) (82) Pzgr40 214 210 205 192 183 169 162 151 135 117 102 KwK-43垂直穿深: 距离 25 100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2000 2500 3000 米 Pzgr39 253 249 242 227 216 203 192 182 162 141 123 Pzgr40 296 291 283 267 255 237 223 210 188 164 142  撇开40型APCR,只说39型APCBC,如果说上面的数据是正确的,那么各型火炮100米内的垂直穿深应该为: 型号 距离 50米 100米 KwK-43 253 249 PaK-44 276.24 271.87 KwK-42 204.06 200.83 KwK-36 175.07 172.30 D-10S 252.22 248.24 D-25T 237.51 233.76 ZIS-S-53 174.73 171.97 F-34/ZIS-5 120.47 118.57 M3 191.43 188.41 17pdr 202.56 199.35 真 神奇,太神奇了,看看这组数据,超乎常人的想象,就连T-34/76(装备F-34炮)在航向重合都能在100米以外,甚至200米以外用APCBC正面 击毁虎式,实在是不得了啊!哈苏派笑了!然而这现实吗?苏联人自己测的F-34在100米的垂直穿深(确定穿甲厚度)只有区区80mm,为什么会多出将近 40mm呢?K值,万恶的K值!连同一组数据算出来的KwK-36的穿深差距都是24mm,这可不是小数目。 打 个比方,如果虎王能在K值相同的靶板上,100米垂直穿深能到249mm的话,那么T-34/76能打出118.57mm是毫无异议的。根据德马尔公式反 算回去,这块靶板的K值只有1900,太正常了,所有的炮都能在这块靶板上超常发挥,“猎虎”的PaK-44居然能打出271mm,哈德派更笑了,太假 了!是啊,KwK-43被掺水!好啊,要掺大家一起掺,要牛B大家一起牛B,包括英美! 如 果根据苏联自己测试的靶板,T-34/76在100米的垂直穿深为80mm的话,那么虎王在这块靶板上100米的垂直穿深大约也只能打出168mm,真可 怜,居然少了81mm!!这是什么差距?!苏联用来测试CP值的靶板K值一般在2300~2400之间,有兴趣的人可以反算一下,到底K值是多少,这里就 懒得计算了。虎王另外一套穿深数据,25米是226mm,反算K值则大约是2250,那么K值是2250的靶板,上述火炮的垂直穿深将会刷新。 所有的结论都指向一个真相:KWK-43在纸面上被掺水,苏制的炮则在纸面上被抽脂。 四、 关于穿透率和靶板 同 时也得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后期苏联的靶板跟德国的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存在严重差异,德国靶板质量下降,是因为其在挪威的钼矿被炸,后期德国坦克的装甲 里已经没有这种元素了,这是导致K值低下的根本原因。而在早期,初期虎的K值能到2300以上,有些还有表面硬化处理,所以那些所谓的T-34/85能在 1000米击穿虎的正面是不准确的,至少在实战中办不到,苏联的靶板最高就到2400的K值,如果虎式的装甲质量接近于苏联靶板的质量,那么T- 34/85要想击毁虎式,就必须近到800米以内。而关于苏制的炮被抽脂,并不是空穴来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穿透率”的问题。 首先,要让大家了解一点,什么是IP和CP。 “在 临界状态下,某一火炮的某种炮弹在面对一定厚度的装甲时,有时候能穿透有时候能不能穿透,例如对靶板射击100次,如果其中20次穿透了,就称这时的装甲 厚度为“起始穿甲厚度”IP,如果穿透了80次,就称为“确定穿甲厚度”CP,很显然,同一种火炮的CP是要小于IP的。那么我们在比较苏德双方测试成绩 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因为德国的把50%穿透率时的装甲厚度定义为穿透厚度,而苏联是80%!无形之中,苏联的测试成绩就被抽了脂。” 上面是RBF和网络上的定义,十分标准。为什么苏联要定为80%?很简单,面对制作精良的德国坦克,如果苏联坦克打10炮只能穿2炮,那还打个屁,早就沦陷了,而德国只要有50%的穿透率,就能保证对苏联的杀伤效果。 二战各国火炮测试击穿标准: 德国 击穿的定义: 弹头全部穿过 穿透率要求:50% 靶板类型:RHA(轧制匀质装甲) 5-15毫米装甲板,贝氏硬度435-465 16-30毫米装甲板,贝氏硬度338-382 31-50,BHN 323-368 51-80,BHN 309-338 81-120,BHN 279-309 121-150, 235-265 151-275, 206-235 英国 42年之前 20毫米以下口径,穿透定义为弹头全部穿过,穿透率60% 靶板RHA,厚度3-30毫米,贝氏硬度440-475  2磅炮,穿透定义为弹头20%部分穿过,穿透率80% 25磅炮,穿透定义为弹头全部穿过,穿透率50% 靶板RHA,厚度15毫米以上,硬度300-331 42-45年 所有武器,穿透标准一律为弹头全部穿过,穿透率50%  厚度与硬度关系 3-14毫米, BHN 340-388 15-80毫米,BHN 262-321 85-120毫米,BHN 255-302  125-160毫米,BHN 241-285 美国 击穿的定义:弹头的某个有意义的指定部分必须顺利穿过目标装甲板 穿透率:50% 靶板:RHA 6-13毫米厚度,硬度330-370 25毫米厚度,硬度240-350  38毫米、51毫米、63毫米厚度,硬度240 76-127毫米,硬度220-240 127毫米以上,硬度220 苏联 击穿的定义:弹头全部穿过 穿透率:80% 靶板:RHA 各种厚度,硬度为250-380(这个依然是个疑问,明显有作弊嫌疑) 美英德的击穿标准差不多,其中美国较松。但苏联就不同了,我觉得苏联是在跟德国的交战中提高了自己的要求,因为装甲部队的损失太惨重。而就靶板或者装甲而言,硬度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即靶板越厚,K值越低,美国“超级潘兴”的长身管90mm炮和虎王的一样有掺水嫌疑。 五、502号虎王在库宾卡 由 于黑豹D在试验场的出色表现震慑了苏军(黑豹D的装甲是黑豹家族系列当中品质最高的,这点没有异议吧),苏联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师们不得不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在D-25T采用钝头穿甲 弹,D-25T的APBC弹可以明显地提高对黑豹大倾角装甲的击穿性能,正如德军的APCBC在面对T-34/85的60°倾角装甲时要比普通尖头APC 好得多,这也是德国炮弹基本是APCBC的原因。而倾斜装甲的作用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这跟炮弹的实际入射角有很大关系。 苏 联自己在库宾卡测试的结果:虎王的KwK-43能在600-700米击穿黑豹D的首上,而苏联的D-25也能在相同的距离上击穿黑豹D的首上。这一点足以 证明在对倾斜装甲的时候,苏联的火炮威力不输德国,甚至还要更好。更为戏剧性的是,在理论上200米外不可能被D-10和D-25击穿的虎王的炮塔正面, 在库宾卡测试的时候却被D-10在400米的距离上打了个大洞,而测试结果也表明虎王的首上装甲也被这两种炮在500~600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累积效 应),且不说是人品爆发还是苏联的炮多么牛,由此可以看出德国后期的坦克装甲的确存在质量问题。也许装甲的累计效应会给哈德派抓住把柄,但是后期德国装甲 质量下降,这一点双方都是没有异议的吧。 现在来看看502号亨舍尔虎王的下场,在库宾卡的测试结果(图片和英文结论源自RBF): 这是刚刚缴获的编号502的亨舍尔虎王,被拖到库宾卡进行测试 测试之前,502号是完好无损的,最大限度保证测试的客观性。 炮塔正面#25是德国88长管mm炮造成的,完全穿透;#23是苏联100mm炮的弹孔,完全穿透,射击距离均为400米。 炮塔侧面#32是苏联122mm炮的杰作,射击距离1500米。 炮塔背面的#25弹孔,注意,这个#25就是刚才的长管88炮的弹孔,也就是说,虎王的炮塔在400米的距离上被自己的炮打了个对穿,前面进去,后面出来。 炮塔侧装甲,#43号弹痕是苏联122mm高爆弹射击的结果,并没有穿透炮塔侧面,但是可以看到整块装甲彻底崩裂,裂痕如此之长。 另一侧的炮塔 被测试之后的前装甲,惨不忍睹。 经过测试的502号,变成了一堆废铁。 这 里并不是要说明苏联的火炮有多牛X,只是想证明,虎王的装甲已经存在严重的质量下降,可以说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但是这次的测试我个人认为有失公平,只能 拿来当做例子,而不能代表德国的坦克,因为累计效应带来的损害是非常巨大的,从图上可以看出502号虎王被打了那么多炮,从原则上讲,第一炮和第二炮测试 同一块靶板已经不公平了。所以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没有钼元素的德国装甲是如何低劣。 以下是1944年库宾卡测试之后得出的结论: 1. The quality of armor on the ?Tiger-B? tank,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rmor on the ?Tiger-I,? and ?Panther,? tanks, as well as early production ?Ferdinand? self-propelled gun, has sharply deteriorated. The first individual impacts caused cracks and spalling in the armor of the ?Tiger-B? tank. Groups of shell impacts (3–4 shells) caused large-scale spalling and fractures in the armor.  2. Weak weld seams appeared characteristic of all hull and turret joints. Despite careful workmanshIP, the seams held up to shell impact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ey did in analogous constructions on the ?Tiger-I,? and ?Panther,? tanks, as well as the ?Ferdinand? self-propelled gun.  3. Impacts of 3–4 armor-piercing or high-explosive fragmentation shells from 152, 122, or 100 mm artillery pieces caused cracks, spalling and destruction of the weld seams in the tank's 100–190 mm thick frontal armor plates at ranges of 500–1000 metres. The impacts disrupted the oper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took the tank out of service as an irrevocable loss.  4.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from the BS-3 (100 mm) and A-19 (122 mm) gun completely penetrated when impacting the edges or joints of the ?Tiger-B? tank's front hull plates at ranges of 500–600 metres.  5.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from the BS-3 (100 mm) and A-19 (122 mm) gun completely penetrated the ?Tiger-B? tank's front turret plate at ranges of 1000–1500 metres.  6. 85 mm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from the D-5 and S-53 gun failed to penetrate the tank's front hull plates or cause any structural damage at distances of 300 metres.  7. The tank's side armor plates were notable for their sharply unequal dur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rontal plates and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vulnerable part of the tank's hull and turret.  8. The tank's hull and turret side plates were penetrated by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from the domestic 85 mm and American 76 mm guns at ranges of 800–2000 metres.  9. The tank's hull and turret side plates were not penetrated by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from the domestic 76 mm guns (ZJS-3 and F-34).  10. American 76 mm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penetrated the ?Tiger-B? tank's side plates at ranges 1.5 to 2 times greater the domestic 85 mm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s. 这 些结论并不能说苏联的炮有多么厉害,而是证明了虎王的装甲的确质量低劣。因为这个测试非常不公平,苏联在公布这些成绩的时候,是否考虑了累积效应?显然没 有!不过,事实是,虎王的装甲是有问题,因为在400米的距离上,能被自己的炮把炮塔打个对穿,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前提是装甲完好)。上面很多结果, 按照德国设计的理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从照片可以看出大口径火炮在对付倾斜装甲时候的确存在很大优势。注意看那个炮塔背部的 88mm弹孔,装甲是崩落的,足以说明韧性不够。 通过这些结论,可以得知: 1.虎王的装甲质量跟虎式、黑豹甚至斐迪南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3-4发大口径炮弹就能造成装甲的崩裂; 2.在焊接方面,关键部位的处理比之前的虎式、黑豹和斐迪南更糟糕了。不过苏联也真有脸说,在这方面都差不多,苏联的焊接技术一向很糟糕; 3.500-1000米距离上3-4发152mm、122mm或者100mm炮弹能造成装甲的大面积崩落和裂缝,使100-190mm装甲的焊缝造成重大破坏,从而损毁传动装置,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焊缝一直是二战坦克装甲的弱点,焊接点越多,装甲越不牢靠; 4.500-600 米发射的100mm炮弹击中虎王首上装甲的连接处和焊缝的时候能击穿装甲(击中焊缝对于任何坦克来说都是致命的)。1000-1500米的距离上发射的 100mm和122mm弹药能完全穿透虎王炮塔的正面。300米的距离上苏联85mm炮不能穿透虎王炮塔正面,也不能造成重大伤害;坦克炮塔侧装甲是最容 易受到攻击的部分,但是却十分薄弱,苏联的85mm和美国的76mm穿甲弹都能在800-2000米的距离上穿透虎王炮塔的侧装甲,苏联76.2mm则无 法击穿,美国76mm炮能穿透虎王炮塔侧装甲板的距离是苏联85mm炮的1.5~2倍(这个比较值得怀疑,是不是苏联85炮先射穿了,然后再拿美国76炮 测试的?)。 然 而上述的那些实际战果,并没有考虑累计效应,所以就测试本身而言是不公平的,例如那个#23弹孔和#25弹孔,意思是第23发炮弹和第25发,那么这样算 来,之前的20多发都打在哪了?如果炮塔正面中过弹,那么测试就是不公平的,而且,在测试长身管88炮之前,虎王的炮塔正面已经有#23弹孔了,是被 100mm穿甲弹打的,那么炮塔正面的装甲就已经是废的了,用长管88炮去打一块已经废掉的装甲,对穿就见怪不怪了,它也不能说明虎王的装甲会低到 1900的K值。从其他图可见,弹孔编号甚至到了60多,虎王的装甲已经不再能用来当做被测试的靶板了,这是概念上的问题,靶板测试一发炮弹是要更换一次 的。打个简单的比喻,根据累计效应,你用个小锤敲虎王的首上,在若干天甚至若干个月以后,虎王的首上也会被你用小锤击穿,这就是累计效应带来的后果。很明 显,苏联是想宣传自己的火炮如何优秀,但是却忘了测试被累积效应影响的装甲并不能说明问题,这一点苏联有浮夸的嫌疑,说白了就是作弊。但是,战争不是测 试,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实战当中面对苏联钢铁洪流的时候,德国后期的坦克比如虎王如果挨上3-4发大口径穿甲弹的冲击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六、苏德两国火炮差异的定论 对 于火炮威力而言,苏联的火炮绝对能和德国平起平坐,然而,衡量火炮优秀与否并不是光看穿深的,苏联火炮在准度上不如德国,这一点是无法弥补的。但是,苏联 大口径坦克炮在对付倾斜装甲时候使用钝头弹造成的转正效应带来的杀伤力是德国的火炮尤其是KwK-43这种长管88炮望尘莫及的。说得简单点,就是说假如 SU-100或者IS-2的钝头弹击中了黑豹的倾斜装甲,转正效应会使钢芯沿着垂直于装甲表面来施力,所以才会有那些SU-100或者是IS-2 ChKZ在1100~1200米的距离上就击穿黑豹G正面装甲的战例(黑豹G的K值真的不敢恭维,面对苏联的穿甲弹1950差不多了),可以说到了后期, 德国根本没有什么火炮的明显优势,SU-100和IS-2 ChKZ的火炮就能和虎王叫板,而且大口径的火炮穿甲弹质量较大,解决了轻质炮弹在较远距离上速降率较高的问题。而就HVAP和APCR而言,在对付大角 度倾斜装甲的时候优势并没有比APCBC高出多少,反而是大口径的钝头弹杀伤效果异常显著,这也能明白德国为什么把PaK-44搬上猎虎了(PaK-44 的炮弹出口动能是KwK-43的190%,但是跟D-25一样也没有次口径APCR)。 IS- 2在迎战虎王的时候,为了能成功抵御虎王,必须想办法机动到虎王的近距离,以便使长管88炮的优势不明显,因为虎王的装甲比IS-2更强,火炮穿深优于 IS-2,机动到近距离才能对虎王构成威胁。而能与虎王平起平坐的IS-2 ChKZ,由于出现太晚,自始至终没有能与虎王正面交手的机会。 本 贴的出发点是为了消除哈德派和哈苏派的分歧,来客观地研究苏德两国的装甲和火炮,那就要舍弃K值,按照穿深比率来计算,但是这个条件并不符合战争实际,所 以,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要说战争,那复杂的因素就太多太多了,每个国家装甲的K值不一样,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装甲K值也不一样,而且,光 是想让炮弹垂直打在近乎垂直的装甲板上就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航向重合而且炮弹飞行弹道垂直于装甲板,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或者说出现的几率实在 太低,这样无休止的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所以,要么量化K值,这很难办到,要么就直接不用,之前的分析比较只能得出在苏德火炮速降率很低的距离上的垂直穿 深的差异,并不能解决远距离和倾斜装甲的问题,因此在这里不做分析。 由 于垂直穿深比率是固定的,这就决定了不管你K取什么值,苏德两国的火炮穿深都能够通过比率算出来,这个比是不会变的。所以,拿K值说事的可以洗洗睡了。打 在K值不同的靶板上造成的垂直穿深根本不一样。但是有了这个比,就能有很好的比较,德国炮在一块垂直靶板上打出的穿深,通过比率就能算出苏联或者英美的炮 能在同样的装甲上打出多少穿深。 另 外上面的方法仅仅适用于垂直装甲,如果要算倾斜装甲或者引入其它弹种,例如APCR,HVAP或者APDS,那计算就会复杂得多。同时,苏联的大口径火炮 的炮弹在远距离上的稳定性要比德国火炮强,因为弹丸质量就那么大,要达到设计的炮口初速,药荚的装药量也必须大,从而产生等效的能量,所以,不要小看苏联 的100mm口径以上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尤其是使用了APBC的炮,它们是德军装甲部队的梦魇。 个 人认为,在战争后期,苏联的火炮在威力方面并不输德国,精度也不比德国差多少,输的是准度(精度和准度不是一个概念,苏联炮的精度不差,问题是没有德国那 种精良的炮瞄系统,瞄了也打不准,无法准确命中远距离目标)。比如虎王实战中在2000米外依然能保证50%左右的命中率,而苏联的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某 些苏制炮的射速也不是很理想,比如D-25。长身管的火炮在精度上要远优于短身管的,这点我想两派都没有异议吧。那么就好了,战争后期苏联火炮的威力和德 国火炮平起平坐,但是准头不如德国,重型坦克的射速也不占优势,因此苏联才会要求80%的穿透率,只有使用群体战术才能弥补准度和射速的劣势,但是在对于 倾斜装甲的杀伤效果上又优于德国火炮。另外,后期苏联坦克装甲的质量是有优势的,不要对此感到诧异,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别说苏联的K全是2400,德国的 全是1900,那纯属扯淡),而且当时苏联的工艺比较简陋,有可能会使装甲焊接出现砂眼和气泡,但是装甲质量上的优势是确实存在的(我估计K值会比德国多 100-150左右,1944年下半年德国装甲质量开始下降,但是之后是否一直持续下降就不知道了,希望有知道详情的人给出答案)。想问原因的话去问罗斯 福吧,问他援助了苏联什么样的钢铁。另外,双方炮弹材质的差异也会造成穿深的差异(这点为了公平在演算的时候忽略掉了),然而即便如此,苏联的炮在战争后 期与德国炮的差距也不会出现1943年虎豹横行时候那种天壤之别,从122mm报销的德国坦克数量上就能很好的看出来,我并不认为在弹丸制造方面,苏联与 德国存在太大差距,或者说差距不是很明显。另外在远距离上苏联的穿甲弹存速率比德国炮弹要好,所以距离越远,穿深差距越不明显,别忘了IS-2的主要弹种 是OF-471高爆榴弹,别小看了它。  到此结果就十分明了:苏联优秀火炮的威力并不比德最优秀的炮差多少,而某些大口径火炮如D-10/BS-3或者D-25在对付倾斜装甲时候的效果反而要比德国炮优秀,但是在远程命中准度和射速方面并不如德国,相对低倍径的火炮在精度上也不如德国的长身管火炮。 虎 王的KwK-43威力的确不俗,但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更不是神话!因此,公平地看待苏德两国的火炮,有利于客观地研究两国的武器装备,从而为战史 的研究和战例的分析提供依据,而并不是想当然的自以为是。当然,公式和理论并不能解决战争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影响实际的因素很多:K值、弹丸品质(上面的 演算对比是默认了相同品质的炮弹,然而这在实际战争中是很难办到的,同一块装甲面对不同品质的炮弹,K值也会变动)、装甲厚度(越厚的K值越低,硬度越 差)、装甲布局设计(例如首上装甲开孔这种愚蠢的做法)甚至是同质量的炮弹改进(例如苏联100mm的穿甲弹有BR-412(AP)、BR- 412B(APBC)和BR-412D(APCBC),其垂直穿深上的差距是存在的,但是弹丸质量相同,初速也相差不大,这是光靠公式无法解释的),都会 带来结果差异。但是,至少公式和理论给了我们一个研究的出发点去了解更多的东西。
本文档为【对苏联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平反-德国长身管88炮神话的终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9-08-26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