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举报
开通vip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经济学原理 1.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 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2.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分析单个产品 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 包括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及一般均衡分析理论等。 3.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 NGO)等国民经济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 现象及规律。它...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经济学原理 1.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 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2.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分析单个产品 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 包括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及一般均衡分析理论等。 3.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 NGO)等国民经济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 现象及规律。它包括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政策。 4. 实证分析法: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 行解释、分析与预测,它的判断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查来判定,并 且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阐述“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实证命题范围。 5.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分析法:是在社会一定的哲学、文化、道德、宗教前提下,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出发点,对 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提出行为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主要说 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其不仅 在于这种商品和劳务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的能力,而起这种效用的大小消费 者的满足程度这种主观感觉所决定的。 7.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该消费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 度,或者说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数量。 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 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 置的产品。 10. 私人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11. 搭便车:是指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某些个人虽参与消费,但是却不愿 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现象。 12.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 化趋势。主要包括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 变。 13. 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 增加和成本下降。 14. 内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减少和 成本提高。 15. 外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有利于增减产量和降低成 本的因素。 16. 外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不利于增减产量和降低 成本的因素。 17. 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一种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它在其它用途中所获 得的最大收益。 18.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 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19.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的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无法收回的成本。 20. 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和经营之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包括个人的工 资、借人资本的利息、原材料费、运输费、销售费用等。 21. 隐性成本:是指企业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 格,是应支付,但未在形式上以货币支付的费用。包括自有资金、管理能力 和承担风险的代价,也被称为正常利润。 22.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 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23. 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下愿意而起能 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24.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 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25. 吉芬商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 涨时,需求量反而上升,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吉芬商品。 26.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欲望,则称这两 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27. 均衡价值:是指以中商品的绣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之点所对应的价格。 这是这种商品的供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28. 弹性:就是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具体地说,表示一个经 济变量1%的变动,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29. 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中没有丝毫的垄断因素,所有市场主体没有丝毫的垄断 意识。 30. 完全垄断:是指市场中没有丝毫的竞争因素,单一的产品出售者完全控制某 一产业。 31. 垄断竞争:是指在这种市场结构中,既存在竞争因素,有存在着。 32. 非价格竞争:就是指厂商主要采取价格之外的竞争手段参与竞争的一种经营 模式和经营理念。 33.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行业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 种市场组织。 34. 工资:工资是使用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动供求均衡时的价 格,主要由维持劳动者生存的资本、维持其家属生存的资本和劳动者的教育 训练费所构成的。 35. 劳动:劳动是指有劳动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身的体力和脑力,来 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适合人类需求的有目的的劳动。 36.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广义资本,是指一个经济系统的所有 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37. 利息:是指以货币表示的延期消费或承担风险的报酬,或者说是资本所有者 在一定时期内因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承担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38. 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率,是资本的价格。利率分 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前者是指现实中直接用货币表示的利率;后者还要 用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利率调整后才能得到。 39. 地租:地租是使用土地(包括地面、矿藏、水域等)而支出的价格或出租土 地的报酬。 40.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指因土地丈量与位置的不同,土地的投资回报率不同。 41. 准地租:准地租也称准租金,是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是在短期 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指有些生产要素(之素质较高的生产 要素)的租金在一定条件下类似地租。 4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在一定时期 (一般为一年)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43.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本国国名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44. 漏出:是指国民收入家庭中没有用于消费的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部分, 优势可以称之为循环流动的撤销。 45. 注入:是指来自于家庭部门之外,用于购买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支 出。 46.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又称洛伦茨系数,是21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 洛伦茨曲线做出的判断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标,并由此得名。它是指一种对收 入不均的量度。基尼系数的含义:一般把全国人口分为五个档次,由低到高, 看每20%的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的情况。 47. 税收:是指对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所征收的货币和实物的总称。税收又 可解释为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 种手段,是一整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手段。 48.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来影响 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49.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从而影响 社会总需求,一达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张 的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50. 货币:狭义上,货币是指用于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上,货币是指用作 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 51.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累计的货币总量。 52. 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数量。 53. 流通性偏好:在报酬相同的资产之间,人们为应付日常不是之需,而回选择 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这被称为流动性偏好。 54. 投资:游子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的增量,即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量。 55. 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资本预期利润率,即增一笔投 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率。资本的边际效率等于一个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 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 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6.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率。也可以说是用一国货 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57. 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是指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其况下,如果国民收入(或 消费支出)增加,必然会提高需求,引起资本存量增加,而起资本存量增加 是国民收入增加的一个倍数。 58. 失业: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 所出的状况。 59.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的增加, 也就是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商 品和服务总量是增加的,第二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增加的。 60. 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增加的产量与上一 时期的实际产量之间的比例,是指实际产量发生的增长率。 61.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 的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现象。 第4章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 1.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2.消费者均衡 是指单个消费者使用既定的收入实现最大效用并保持这种情形不变的状态。 (实现效用最大,消费购买量不变) 3.效用最大化原则: 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6.消费预算约束线: 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7.短期 厂商的某些要素(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时期。 8.长期 指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化的时期,厂商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各种要素投入的量做全面调整。 9.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代价与其实际支付的代价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 指卖者卖出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财政制度 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规定。 2.财政政策 能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 3.挤出效应 扩张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实际是政府投资挤占私人投资。 4.货币政策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5.货币需求 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又称为流动偏好。 6.交易动机 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 7( 预防动机. 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倾向的动机。 8( 投机动机. 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 9( 货币供给 指一个国家在某一个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10.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1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12(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率就称再贴现率。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具有劳动能力)都是失业。 2( 充分就业: 指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3(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找到最适于自己嗜好与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外一个工作过渡所产生的失业。) 4( 结构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 5( 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由于劳动力需求下降所导致的失业。 6( 充分就业 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7( 通货膨胀: 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 8.消费物价指数(CPI): A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B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这一个是书本的定义) 9.物价指数 某些商品的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动适度。 10.通货膨胀率: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11.货币 货币是指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12.通货膨胀税 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13.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调整。 14.通货紧缩: 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 15.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第八章 生产与增长 1.经济增长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长。 2.生产率: 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 3.物质资本 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4.人力资本 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指技术知识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5.自然资源 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 6技术知识 是指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了解。(如何运行的理解) 7.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 8.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9.边际储蓄倾向: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金额的变化 10.投资乘数K: 投资增减变动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11.资本的收益递减 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投资增加),从每一单位资本生产中得到的收益是逐渐递减的。 12.追赶效应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开始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富于的国家增长更快。 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 1.GDP: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 一个国家的国民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生产法 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4.收入法(分配法) 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 5.支出法(使用法) 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 6.存货投资 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7.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9.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10.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GDP平减指数)。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 经济学 A 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B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2.稀缺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是有限的 3.生产资源 又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或劳动时间、自然资源以及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4.机会成本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能从其他选择中得到的最大收益。 即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损失。 5.生产可能性边界 又称生产可能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 6.经济人 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以利已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7.完全信息 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成本。 8.微观经济学: A.称个体经济学。它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价格形成。 B.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9.宏观经济学: 称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部量是如何决定的。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 市场出清: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2.完全理性: 个体的最优化行为 2. 市场结构 指市场的组织和构成。 3.需求 指消费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 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式。 5. 需求定理 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少;反之,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就越大——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6.炫耀性消费 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将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 7.正常商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 8.低档商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商品。 9.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 10.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如汽车和汽油 11.市场需求 指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市场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购买的的某种 商品的数量。 12.供给 供给指生产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13.供给函数 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式。 14. 供给规律 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价格越低,其供给量就越小——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规律 15.市场供给 指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市场内所有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出售的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16.市场均衡 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即供给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市场均衡。 17. 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18.供求定理: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 19.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0.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第三章 弹性及其应用 1.弹性 表示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一个经济量变动的反应的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 表明一种物品需求量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 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3.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替代品的多少及相近程度。 4. 需求交叉弹性 又称交叉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值。 5. 供给价格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6. 谷贱伤农(主要是用弹性的角度考虑) 当粮食供给增加时,销售量增加,但也导致了价格的下降,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1(生产 是指制造用于人们消费的物品和劳务(服务和劳动的统称)的行为 2(厂商 是为销售而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的单位。 3(生产函数 厂商在每个时期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获得的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函数 4(固定投入 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不能立即随之变动的投入 5(变动投入 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很快随之变动的投入 6(技术系数 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 8(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如果等额增加一种要素,产量的增加开始会上升,但超过某一点后,增加每一单位要素带来的MP会下降。 9( 总产量TP 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10(边际产量MP 表示在其他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 11(等产量线Q: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12(等成本线: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的线。 13(规模收益 当所有投入同比例增加时,总产量的反应程度。是由规模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 14(适度规模: 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15(内在经济: 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6(内在不经济: 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17(外在经济: 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第五章 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垄断 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2(自然垄断 指在某行业由一个厂商供给某种产品全部市场时平均成本最低,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3(排他性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4.竞争性 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会减少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5公共物品 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其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6(私人物品 那些可以分割、可供不同人消费,并且对他人没有外部收益或成本的物品。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 7(自然垄断 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则存在自然垄断。 8(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 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9(免费搭车(搭便车): 指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10外部性 对他人的福利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产生外部性。 11.外部不经济, 又称负外部性,是生产和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 12.外部经济, 又称正外部性,是生产和消费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 13.庇古税 对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征收的税额应等于该厂商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厂商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14.科斯定理 如果私人双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它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15.产权 对谁拥有一种物品以及作为所有者被允许可以与他人作什么形式的交易所做出的法律规定。 第六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 1. 完全竞争 又称为纯粹竞争,经济学家所说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或行业中存在着许多厂商,以致于没有一个厂商会把其他厂商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 2.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固定不变的条件是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变化对相关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将单位产品成本不变的行业称做成本固定不变行业 3.成本递增行业: 指随着行业的扩张引起厂商成本增加的行业。 4.成本递减行业: 指随着行业的扩张引起厂商成本减少的行业 5.生产者剩余: 厂商在提高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即总收益)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elasticityof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 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 19、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形态。 20、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 “IK”2Mi3。式中,Q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这样的生产函数Q=AL 为产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数。 21、勾结(Collision) 勾结是指一个厂商和同业内其他的厂商签订有关价格、产量和其他事宜的协议。 22、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 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23、互补品(Complements) 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24、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industry) 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25、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26、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 27、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market) 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害。 28、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 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29、角点解(Cornersolution) 角点解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预算线在位于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无差异曲线。(在生产者理论中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30、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31、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ofmonopol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 32、买方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ofmonopson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即为无谓损失。 33、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industry)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 34、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returnto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小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35、需求曲线(Demandcurve)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36、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Demandcurveofloanablefunds) 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与利率二者之间的关系。 37、贴现率(Discountrate) 当利率用于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它被称为贴现率。 38、可分散风险(Diversifiablerisk) 可以通过多样化来避免的风险是可分散风险。 39、主导厂商(Dominantfirm) 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主导厂商是一个制定价格的大型厂商,它允许该行业中的小厂商在此价格下销售它们想出售的全部数量的商品。 40、优势策略(Dominantstrategy) 不论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优势策略对一个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 41、双头垄断(Duopoly) 双头垄断是指有两个卖主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古诺模型,以及其他模型中都涉及双头垄断。 42、经济效率(Economicefficiency) 经济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所进行的任何改变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状况(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43、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44、生产的经济区域(Economicregionofproduction) 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 45、经济资源(Economicresource) 经济资源是指一种稀缺的、要求一个非零价格的资源。 46、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 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47、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 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这个假设有三种形式。) 48、财富状况(Endowmentposition) 财富状况是指消费者每年的收人。 49、恩格尔曲线(Engelcurve) 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 、均衡(Equilibrium) 50 均衡是指没有任何变化趋势的状态。例如,均衡价格就是一种能够维持的价格。 曼昆《宏观经济学》 每章关键概念(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经济的研究,包括对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 的研究 2. 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3.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4. 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5. 衰退:实际GDP的减少不严重的时期 6. 萧条:实际GDP的减少很严重的时期 7. 模型: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就是说明 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8. 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 9. 外生变量: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 10. 市场出清: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 11. 有伸缩性和粘性的价格:价格能否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的调整,长期适用于 假设价格有伸缩性,短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粘性 12.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 用的 第二章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市场价值 2. 消费物价指数CPI:一个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 于某个基年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3. 失业率: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4. 国民收入核算: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 5. 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数量 6. 增加值: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7. 估算值:对于一些不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市场价格,对其使用价值的 估算 8.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价 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9. GDP平减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与实际GDP 的比率 10.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Y,C,I,G ,NX) 11. 消费: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 12. 投资:包括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不包括在不 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的资产购买) a) 企业固定投资:企业购买的新工厂和设备 b) 住房固定投资: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 c) 存货投资:企业产品存货的增加 13. 政府购买: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军事设备、高速公路 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但不包括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和福 利。 14. 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15. 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 16. 劳动力参与率: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第三章 1.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 2. 生产函数:表达可获得的生产技术,其决定了在给定资本和劳动的条件下的 产出量 3. 规模收益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 即zY,F(zk,zL) 4. 要素价格: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工人工资、资本 租金。 5. 功能分配:要素总类和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要素价格高低直接决定收入水平, 个人或家庭按所有要素的价格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获得报酬的方式称为收 入功能分配。 6. 竞争性:相对于贸易市场微不足道,只能接受市场所给定的产出和投入价格 7. 利润:收入减去成本——企业所有者在支付了生产成本后所留下来的收入 8.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 所得到的增加的产量。 9. 边际产量递减: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 量递减 10. 实际工资:W/P——用产品而不是用货币衡量的劳动 11. 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在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因多用一单位资本而 得到的额外产出量 12. 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R/P——用产品而不是货币衡量的租赁价格 13.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Y,(MPL×L) ,(MPK×K);会计利润,经 济利润,(MPK×K) a1-a 1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F(K,L) ,AkL(A是一个大于0的参数,衡量 现有技术的生产率) 15. 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之后的收入(Y,T),分别用于消费和储蓄 16. 消费函数:C,C(Y,T) 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水平 17. 边际消费倾向(MPC):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在0到1 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要小于一美元)。是消费函 数的斜率 18. 利率:衡量融资资金成本 19. 名义利率:投资者为借贷资金支付的利率 20. 实际利率:校正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名义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1. 国民储蓄:Y,C,G满足了消费者和政府需求后剩下来的产量 22. 私人储蓄(Y,T,C):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所得 23. 公共储蓄(T,G):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所得 24. 可贷资金:可以借贷的资金。 25. 挤出:在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购买的增加挤出了投资 第四章 1.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 恶性通货膨胀:异常高的通货膨胀。定义为每月超过50%,每天超过1%的通 货膨胀 3. 货币:是财富的一种类型,是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4. 价值储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的方法 5. 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债务的单位 6. 交换媒介:货币是可以用以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东西 7.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由政府的规定或法令确定为货币的,如美 元 8. 商品货币:具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如黄金 9. 金本位:把黄金作为货币 10. 货币供给:在一个经济体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11. 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由中央银行控制 12. 中央银行:美国即是美联储,中国是中央人民银行,决定执行货币政策的机 构 13. 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 14. 公开市场操作:即货币控制方法——买卖政府债券。增加供给,则用货币从 公众手里购买政府债券;减少供给,则出售政府债券 15. 通货:即未清偿的纸币与铸币之和 16. 活期存款:即人们在自己支票账户上持有的资金 17. 数量方程式:表示交易量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量(M×V,P×T) 18. 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衡量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中 一张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 19.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一个给定时期中钞票进入某个人收入的次数,即下式 中的v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M×V,P×Y) 20. 实际货币余额:M,P,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来表示货币量,衡 量货币存量的购买力 21. 货币需求函数:决定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余额的数量 d,M,P),KY,k是常数,说明每收入1美元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是多少 22.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的变动必定引起名义GDP的同比例变动,即如果货币 流通速度是固定的,货币量决定了经济的产出的货币价值 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V,PY,M 23. 金银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24.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银行支付的利率——i;实际利率:购买 力增加——r 25. 费雪方程式:i,r,π 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 26.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 27. 事前实际利率:贷款进行时债务人与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事后实际利率: 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 28. 鞋底成本: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余 额,引发人们更频繁地跑到银行去取款。这样来自减少货币持有量的不方便 术语称为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 29. 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从而印刷新菜单, 引起的成本 30. 实际变量: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例如,数量和相对物价;名义变量:用货 币表示的变量 31. 古典二分法:把实际和名义变量的理论区分 32. 货币中性: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 第五章 1. 净出口:出口减进口,NX,Y,,C,I,G,净出口,产出,国内支出 2. 平衡的贸易:S,I,NX,0,即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3. 名义汇率:二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4. 贸易余额:即净出口,说明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与进口和出口相等的标准有多 大距离 5. 小型开放经济:有完全资本流动,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其居 民能够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因而这个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r必须等于*世界利率r。 6. 实际汇率:二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有时候称为贸易条件。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产品的价格,国外产品的价格。 ,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 *ε,e×(P,P) 7. 资本净流出: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等于国内居民对国外 的借出额减外国人借给我们的数额。 8. 世界利率:世界金融市场上实行的实际利率 9. 购买力平价:1美元在世界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同样的购买力 10. 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我们的出口大于我们 的进口,S,I,NX,0;我们有贸易赤字,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 我们的进口大于我们的出口,S,I,NX,0 第六章 1. 自然失业率: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 2. 失业保障:失业工人在失去工作之后可以在某一时期内的到自己工资的一部 分 3. 局内人与局外人:即已经被雇佣的人,保持了高工资;即失业者,承担了高 工资的部分代价 4.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5. 工资刚性: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其降低了就职率, 并提高了失业水平 6. 效率工资:保证工人生产的效率所付的工资 7. 部门转移: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部门转移总在发生,由于 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总是存在摩擦性失业 8. 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与工作配额的配给引起的失业。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 以提供的工作数之间的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 9. 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在不成功的寻找之后,放弃找工作的工人 第七章 1. 索罗增长模型:说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 平极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的增长 2. 稳定状态:存在一个唯一的使投资量等于折旧量的资本存量,此时投资和折 旧正好平衡 3.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 4. 马尔萨斯模型:不断增长的人口将持续的限制社会供养自己的能力,人类将 永远生活在贫困中,但是此模型忽略了人的创造性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影响 5. 克莱默模型: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更多的人口意味 着更多的人才,可以对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第八章 1. 劳动效率:反映社会对生产方法的了解程度,随着可获得的技术改进,劳动 效率提高 2. 劳动扩大型技术进步:引起劳动效率以某种不变的速度增长的技术进步 3. 内生增长理论:超越索罗模型,并建立解释技术进步的模型。基本假设资本 收益保持不变,并且知识成为资本的一部分。 4. 均衡增长:在均衡状态,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的共同上升 5. 趋同: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会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 第九章 1.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的反向关系,通常实际GDP的变动,3.5%,2× 失业率的变动,对于失业率增长的每个百分点,实际GDP通常下降2% 2. 总供给:产品与服务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3. 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 4. 前导指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例如制造业生产工人的平均每周 工作时间,平均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障的人数,对通货膨胀调整的消费品和 原材料新订单,非国防资本品的新订单,供货商业绩,发放的新建筑开工许 可证,股票价格指数,对通货膨胀做出调整的货币供给,利率差(10年期中 期国库券与3个月短期国库券的收益差),消费者预期指数 5. 冲击:使曲线变动的外生事件 6. 稳定政策:旨在减少短期经济波动严重性的政策行为 7. 总需求: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在任何一种给定的 物价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 8. 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 9. 滞涨:物价水平上升而产出水平低于自然水平,结合了停滞(产出下降)与 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第十章 1. IS-LM模型:说明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什么因素决定了国民收入 2. 凯恩斯交叉图:短期中,经济的总收入主要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支出愿望 决定,因此凯恩斯交叉图即是这种观点的模型化,由计划支出曲线和实际支 出曲线构成的模型,决定均衡的产出 3. 税收乘数:1美元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等于,MPC,,1,MPC,,收入 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反 4. IS曲线:代表“投资”和“储蓄”,表示产品与服务市场上的情况,显示了 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5. 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收入更大的增加,ΔY,ΔG这一比率称 为政府购买乘数,即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会引起收入增加多少,政府购买乘 数大于1.等于1,,1,MPC, 6. 流动偏好理论:假定利率调节使经济中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货币供需平 衡 7. LM曲线:代表“流动”和“货币”,表示货币供求的情况 第十一章 1. 货币传递机制:货币扩张引起对产品与服务的支出的增加,即货币供给的增 加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从而扩大了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2. 庇古效应:物价的下降时收入增加的渠道 3.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通货紧缩使债权人变富而使债务人变穷 4. 支出假说:大萧条因为产品与服务支出的外生减少,股市崩盘,住房投资下 降,银行破产,平衡预算 5. 货币假说:大萧条因为货币供给大幅度的减少 第十二章 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总需求的分析扩大到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假 设一个开放经济中物价水平固定的,说明什么因素引起总收入的短期波动 2. 浮动汇率: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 由波动 3. 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宣布一个汇率值,并准备随时买卖本币吧汇率保持在宣 布的水平上 4. 货币贬值:通货的官方价值下跌 5. 货币升值:通货的官方价值上升 6. 风险贴水:由一国发放贷款可以觉察到的政治风险以及预期的实际汇率变动 决定 7. 投机性狙击:是投资者对固定汇率无法维持的直觉发生变化 8. 货币局:一种制度安排,中央银行用它保持足够的外国通货以支持每一单位 本国通货 9. 美元化:放弃本国货币,是自己国家使用美元,唯一损失就是政府放弃了铸 币税 10. 不可能三角形:一国不可能同时拥有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 币政策,一国必须选择这个三角形的一边,放弃对角的支付特征 第十三章 1. 黏性价格模型:假定企业的价格具有黏性,不能迅速根据需求变动调整他们 索取的价格,合意的价格由物价总水平与总收入水平 2. 黏性工资模型:假定名义工资调整的落后,而就业由企业所需求的劳动力决 定,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企业雇佣劳动力增多,从而产出增加 3. 不完全信息模型:人们总是密切关注与自己所生产产品价格,但对他们消费 的所有产品价格关注不密切,从而混淆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变 动,影响了他们的供给决策,并导致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存在短期的负相关 关系 4.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由预期的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三种因 素决定 5. 适应性预期:根据最近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6.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对通货膨胀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压力,低失 业率向上拉动了通货膨胀率,高涨的总需求造成了了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7.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不利的供给冲击引起生产成本上升的典型事件 8. 牺牲率:通货膨胀每减少1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GDP的百分比, 典型估计在5%。结合奥肯定律,失业变动1个百分点,GDP变动2个百分点, 因此通货膨胀降低1个百分点,要求周期性失业提高约2.5个百分点 9. 理性预期:人们可以最好的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系现在政府政 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 10. 自然假说:总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在长期中,经济回 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 11. 滞后性:描述历史对自然率的长期持续影响的术语,提高了牺牲率,因为甚 至在反通货膨胀时期结束以后产出还有损失 注:加下划线的名词为课本上关键概念之外的重要概念。 微观经济学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 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 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8.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9. 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0. 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21.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24. 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25. 序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26. 边际量 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27.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29.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0.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他时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31.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2. 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3.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34.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35. 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6. 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7.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38. 期望效用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39.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40. 生产者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41.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42.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43.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他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4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般形式为:Q = A Lα Kβ 其中的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45.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46. 总产量 总产量指与一定的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47. 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48.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49.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0.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52.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3. 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54. 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155.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详见书P147。 56. 机会成本 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7. 显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58. 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9. 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60. 短期成本 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具体的讲,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61. 长期成本 在长期,厂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62.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张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显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于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63.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 64. 市场与行业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65.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都具备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66.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67. 总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68.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69. 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70. 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71. 收支相抵点 厂商无经济利润但能实现正常利润的均衡点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72. 停止营业点 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出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73. 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74. 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75. 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 76.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7. 消费者统治 消费者统治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78. 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 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79. 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 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80. 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部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81.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82. 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83.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84. 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场上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包装,改善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85. 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86.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它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生产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87. 理想的产量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 88. 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又被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89. 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 根据产品特征,可以把寡头行业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90. 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91. 占优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92. 纳什均衡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93.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94. 无限期重复博弈 所谓无限期重复博弈是指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无限次的重复进行下去。 95. 有限期重复博弈 有限期重复博弈是指相同结构的博弈有限次重复进行。 96. 边际产品 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97. 边际产品价值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98. 边际收益产品 它表示一般情况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 MR * MP 99. 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 100.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一般均衡即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1. 瓦尔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 102. 超额需求函数、不动点定理 瓦尔拉斯通过计算方程数目和未知数数目来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错误的。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有解。证明的基本思路是: 设整个经济中包括n种商品(要素和产品)。从家户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需求和每种要素的供给;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出发,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供给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用每种产品和要素的需求减去相应的供给,可得到每种商品的超额需求。这些超额需求都是价格体系即价格向量的函数。由于所有价格同时按比例变化不会改变超额需求的值,故可以通过变换将原价格向量集合“压缩”为标准价格向量集合。于是超额需求函数确定了从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到超额需求价格向量集合上的一个映射;如果再“构造”一个从超额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标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并将这两个映射“复合”起来,则得到一个从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据布劳尔不动点定理,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不动点。而这个不动点就是一般均衡价格向量。 103.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104.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它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探讨怎样才能使经济活动符合这个标准。具体而言,它从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须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增进社会福利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105. 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106. 帕累托最优条件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107. 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 108.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的集合的几何表示。 109. 社会福利函数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说,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课本) 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会福利水平与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明一个社会对效率与公平双重目标的偏好,它由社会无差异曲线构成。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统一特性是它必定关于从原点出发的45度射线对称。不同的伦理观念形成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和无差异曲线。(上海财大财政学演示文稿) 110. 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 111. 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112.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由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首次系统阐述。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种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美国学者约翰?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和美国学者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人民网) 113. 市场失灵 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一般来说并不成立,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换句话说,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114. 反托拉斯法 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其中包括:谢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罗宾逊—帕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 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凯弗维尔法(1950)。统称反托拉斯法。 115. 公共管制 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统称为公共管制。 116. 外部影响 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 117. 科斯定理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的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118. 公共物品 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一、 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又可进一步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效用论 第三章 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诗,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风险:在消费者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第四章 生产论 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劳动的总产量TP 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成本论 第五章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会计成本: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作为已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上。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 经济利润: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短期固定成本(FC):厂商在短期内支付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短期变动成本(V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 )一定量的产量对可变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FC/Q,其变动规律是:一直下降,产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 慢。 平均变动成本(AVC )是指厂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长期总成本(LTC ),LTC 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产量为零时,也就没有总成本,其变动趋势也是随着产量增加,开始增加较快,以后增加较慢,最后又增加较快,(这与短期总成本一 样)。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 本。 长期边际成本(LMC):厂商长期内增加一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再生产规模二十斤绩效已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是经济效益下降。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 安排。 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行业: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完全竞争市场:一种不收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销售收入:厂商的收入。 ):厂商按一定价格出手一定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厂商在每一单位产品销售商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成本递增行业: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 成本递减行业: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等产品。 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 理想的产量: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 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 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竞争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家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的市场组织。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它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所有的参与者的占优策略所构成的均衡。 纳什均衡: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 静态博弈:在一种一次性的博弈中,一旦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定,整个博弈的均衡结局也就确定了,每个参与者不可能再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动态博弈:反复进行的博弈。 重复博弈:一个结构相同的波已被重复多次。是动态博弈中的一种。 “以牙还牙”策略:所有成员一开始是合作的。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只要其他成员是合作的,则他就把合作继续下去。但只要有一个成员一旦被其合作协议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则其他成员便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惩罚和报复策略,及其他成员都采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并将这种不合作策略再重复博弈中一直进行下去,以示对首先破坏协议者的惩罚和报复。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八章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 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边际产品价值(VMP):在完全竞争下厂商增加一使用单位要素的边际收益。 边际要素成本(MFC):成本增量与要素增量之比,即成本对要素的导数。 边际收益产品(MRP):表示卖方垄断厂商曾加以单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 卖方垄断厂商: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 买房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劳动的供给曲线:只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自用资源”:全部既定资源除去供给市场的生产要素外余下的部分资源。 价格扩展线:预算线绕E(消费者的初始状态)点旋转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几何,又称曲线PEP. 闲暇时间: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的时间。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 利息率利息率:是厂商使用资本的价格,这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所提 服务" 的价格。 供" 资本: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生产要素投入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作为与土地和劳动并列的一种生产要素。 租金: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准租金: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率) 经济租金:对于一些要素而言,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即由于需求的增长,能使生产要素供给者取得超过保留该要素被攻击而至少支付的费用余额。 洛伦兹曲线: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平均分配的曲线。 欧拉定理: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不少。这一定理亦被被称为分配净尽定理。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一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或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 一般均衡: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瓦尔拉斯定律:当把所有的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时,无论商品的价格是多高,经济中所有的支出总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收入总和。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系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所形成的集合,也称为产品转换曲线。 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 帕累托改进: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契约曲线: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现实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即自由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 价格管制:假定政府对垄断行业只实行价格管制,即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最高限价,垄断企业会获得一定量的超额利润,但这一利润额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政府规定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限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在行业中,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存在,以致于相对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范围而言,随着产量增加,厂商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 排他性: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非竞争性: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 外部影响 :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的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公用品的悲剧: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拥有更多的信息。 寻租: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益的活动,这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道德危险:指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契约签订后,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采取自利行动是交易的另一方面临危险。 逆向选择:指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契约签订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来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
本文档为【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7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