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举报
开通vip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界说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的一种文体。新闻性是报告文学的主导方面,文学性是它的次要方面,因而我们把它看作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种文体,理由在《报告文学的遐想》中指出,它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的这一瞬间,把敏感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领域,把跳动的心贴近社会的脉搏,如旋风一般去追踪当代人生的步伐”。它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启迪性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逐渐从通讯、游记等文体中脱颖而出,蔚然而成为广大...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界说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的一种文体。新闻性是报告文学的主导方面,文学性是它的次要方面,因而我们把它看作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种文体,理由在《报告文学的遐想》中指出,它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的这一瞬间,把敏感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领域,把跳动的心贴近社会的脉搏,如旋风一般去追踪当代人生的步伐”。它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启迪性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逐渐从通讯、游记等文体中脱颖而出,蔚然而成为广大读者特别关注的一种独立文体。报告文学以它题材的重大性,表达的文学性而区别于通讯。 二、报告文学的源流 报告文学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报纸和通讯设备,产生的社会基础是资产阶级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激化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迅速发展。利沙加勒1876年出版的《一八七一年公社史》、马克·吐温1883年写的《密西西比河上》、杰克·伦敦1903年写的《深渊中的人们》,是欧美报告文学的滥觞,它们或是真实地报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或是描述了工人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初期斗争,具有一定的“报告性”。 报告文学从通讯、游记等文体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当时产生了用文学手法报道真人真事这一新兴的体裁样式。德国报刊首次出现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以区别于一般的通讯和游记。 此后,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斗争的风起云涌,报告文学迅速地发展起来,出现了《震撼世界的十日》、《秘密的中国》、《西行漫记》、《伟大的道路》、《绞刑架下的报告》等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 三、报告文学的类别与特征 (一)、报告文学的类别 综观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由于种种社会因素的刺激和作者创作意识、审美追求的嬗变,报告文学的文体样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变化导致了类型的多样。从整体上看,报告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新闻性”、“故事性”、“人物性”、“问题性”等几个类型。 1、新闻性报告文学 这类报告文学大多是见闻式的,其特点是时效性强,表现手法以叙述、描写为主,及时为读者提供现实生活中最近发生的、具有强烈新鲜感的事实。作者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个“真”字上。由于它的文学性不是很强,所以在创作意识上并没有把它与“通讯”十分严格地区别开来。 2、故事性报告文学 这类报告文学在真实报道的基础上,比较强调表达上的文学性。它有别于一般的通讯。但严格说来,它和通讯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因此,这类报告文学被有的人称之为“文艺通讯”,像《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即属这种情况。 3、人物性报告文学 它以报告人物为主,作者通过典型情节和具体细节,生动地层示人物的性格、命运。作品的文学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文体特征也显得日益成熟、完美,如《哥德巴赫猜想》、《大雁情》、《中华颂》、《祖国高于一切》等。这类报告文学的出现,对报告文学彻底脱离开一般通讯,主导报告文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问题性报告文学 这类报告文学虽然也讲述有关的故事,刻画有关的人物,叙述某一事件的经过,但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印象的,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它基本脱离了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创作意识,而以剖示意识来缀合事实,带有明显的剖示式的反思性。这类报告文学的出现,丰富了报告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作者的审美追求表现在冷峻的理性思考与审美理想的融合上。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巴山的《国耻!中国吃喝“疯”》,贾鲁生的《丐帮漂流记》等。 四、报告文学的特征 1、新闻性 报告文学是在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新闻通讯中脱胎出来的文体,因此它具有新闻文体的特性。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真实性原则上。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报告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人物、事件的本来面貌,反映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它的真实不是经过虚构、综合、典型概括和艺术加工创造的艺术真实。它和新闻报道一样,文中涉及的一切材料,包括细节都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正是由于报告文学具有这种新闻性,能真实迅速并且具体详尽地报道群众关心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它才能赢得读者信任,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直接地、有效地反映和干预生活,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 报告文学的真实是具体事实的真实和社会生活整体真实的统一。报告文学不是现实生活的刻板实录,不是对现实生活现象自然主义的模拟。作者面对大量的生活素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即剪裁掉次要的、表面的、非本质的东西,而突出主要的、典型的、有意义的方面,把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激动人心的事实集中起来,给予艺术的再现,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底蕴。它或歌颂人间的真善美,引导人们追求光明;或揭露社会问题,鞭挞黑暗的现象,鼓舞人们的斗志。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新闻的真实都要求坚持事实,不得面壁虚构。但新闻的真实只是对事实的真实传播,而报告文学在传播真实事件的同时,更注重再现真实情景,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显示其普遍的意义。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它的现实性上。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报告文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它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现实,积极反映现实;它要及时地把现实生活中激动人心的、引人深思的、有重大意义的东西用艺术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以作者敏感而睿智的目光揭示出其现实意义,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报告文学总是以高度的敏感性注视着现实生活的变革与发展,及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着时代风云,热情反映着历史的脚步和人民的心声。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也体现在它的时效性和新鲜感方面。它及时地反映迅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因此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被称为“文学的轻骑兵”。在当代信息密集、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每天都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产生。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者,更加重视时效,及时掌握大量的信息,新鲜的素材。一旦选准题材就要尽快深入采访,尽快写出具有新鲜感的好作品。当然,报告文学由于采访深入,写作精细,所以不像新闻那样及时。但只要是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报告了人们想知道的事情,仍然具有新鲜感,仍然具有新闻性。如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是为纪念唐山地震十周年而写的,由于其中许多材料是过去没有公开的,所以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因而也具有新闻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文学性 报告文学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艺术的特征。报告文学与其他各种文艺作品一样,是人类与世界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是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和审美表现的统一体。当然,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对社会人生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描写,是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的本质区别。 生活真实性在报告文学作品中,带有质的含义和确定性。没有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就无从谈起。真实性决定和制约着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而艺术性又使这种真实性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发挥纯新闻文体无法达到的作用。由此可见,报告文学不是报告与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统一。报告文学具有新闻特征,同时又是文学创作。 它总是形象地再现真人真事,具有文学艺术的审美特点,饱含着浓烈的情感色彩,使用生动感人的文学语言,因而具有沁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报告文学是文学园地上开出的一支绚丽的花朵。 它在反映现实生活时,不只说明事实真象,而且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形象再现实际情景,绘声绘色地显示出事实发生的环境与过程,使事实以活生生的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动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受到艺术的感染。 报告文学的写作,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除了虚构之外的一切文学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生动传神的描述,造成鲜明可感的视觉形象,写出强烈的现场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生活。 认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看作者在作品中的审美意识如何,是否健康,是否独特、新颖和富有创造性,是否具有强烈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日》,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优秀报告文学,其事件中都寓含有创造性的审美价值观,所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文学性正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 此外,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还表现在浓烈、真挚的感情色彩上。如《唐山大地震》、《大兴安岭火场纪实》、《神圣忧思录》、《祖国高于一切》凳都具有拨动读者心弦的巨大力量。 在表达上,报告文学一方面运用生动的、简洁的语言叙述和描写,形象地传达与客观事实相符的真实信息,使人深信不疑。同时又有严谨的分析和精彩的议论,显出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另一方面,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一改新闻平实的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生动感人的语言,是报告文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 3、评论性 报告文学的作者要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以历史的、进步的眼光去品评生活,明辨是非,臧否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实际上就是把强烈的感染力和严正的逻辑分析力结合了起来,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中融进社会评论、思想评论,道德评论的成分。 报告文学的评论建立在文学性的基础上,建立在形象的描述和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它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比如,夏衍的《包身工》在篇末发出了这样的议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碇子上的冤魂。”简洁而形象的议论,既反映了剥削者对被剥削者压迫的残酷,又点明了残酷压迫必会引起反抗火种的道理。 正是由于报告文学的议论是形象化的,所以这种议论不会使人感到枯燥、空洞、抽象,而是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道出令人深思的道理,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索和联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报告文学步人繁荣,出现了不少具有很强时代性、批判性、启迪性的作品。例如,《多思的年华》(孟晓云)以敏感的笔触引导人们关注中学生问题;《黑色的七月》(陈冠柏)描绘一场众所瞩目的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争夺战,展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惊险场面,尖锐地指出了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阴 阳大裂变》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中国又一次家庭裂变的原因。这些作品,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以形象的方式研究问题,探索原因,具有极强的评论性,所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 当然,报告文学中的评论,是作者思想倾向、生活态度的直接表露,也是对所写对象的内在意义的昭示。报告文学中的评论,无论是对生活真谛、人物命运苦心探索而获得的顿悟,还是对某些社会现象本质的透视,都要求恰到好处,含有丰富的哲理,见解独到而精深,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如果评论空泛抽象,或故意卖弄,那么势必会打破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及评论性的有机平衡,从而使报告文学的表达效果受到影响。 四、报告文学的写作 (一)、要努力反映时代精神 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追逐时代的浪头和社会生活的脚步是对报告文学的基本要求。正是强烈的时代感,才使报告文学成为人们实际生活与精神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关注对象。因此,及时地报告富有时代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典型事物,揭示时代的本质特征,及时地提出和回答时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记录时代前进的足音,表现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出发点。 反映时代精神,首先是一个选材的问题。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往往直接表现了时代的风貌。亿万人民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常常涉及到时代最敏感的神经。 例如当前的改革,它涉及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甚至触及到每个人的人生观念、生活方式。而要真实地反映这场变革,既要去反映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也要反映与改革这个时代大主题不同程度联系着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社会风气、群众心态、青少年教育、生态环境、婚恋家庭、伦理道德、医药卫生、饮食保健等,从而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时代画卷。 报告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发现者和宣扬者,是当代生活的真实画卷,也是对当代生活的重新审视、重新认识。题材确定后,还有待于主题的开掘。获得题材后,不仅要反复研究这些材料所蕴含的各种思想内涵,时代精神,而且还要综观全局,努力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研究时代的主要矛盾,掌握人民的意愿要求,把 自己所写的事物放到整个时代中加以考察,看这一事物在整个时代中的位置,高瞻远瞩地指出这一事物在全局中的意义、价值。 (二)、“再造想象”的合理运用 在报告文学界,一度把“想象”等同于“虚构”,在排斥虚构的同时,把想象也排斥了。其实,“想象”与“虚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心理学里,想象有“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之分。“创造想象”是虚构,而“再造想象”则是依据别人的叙述、有关的文字或图表,将自己当时并没见过的事物具体生动、如见如闻地再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报告文学创作,是不能不用到“再造想象”的。因为,直接感知的事物,毕竟有限,大量的材料,常常要靠别人介绍。这就必须通过“再造想象”将其生动地复活。“再造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一是生动地描写现实事物,使其形象更加鲜明;二是弥补因种种原因无法到现场观察、体验的不足,生动地复活现场情景,造成生动的现场感和生活画面;三是把抽象的、非直观的事物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 例如,理由在写《淘气的姑娘》时,从运动员朱政的训练记录中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朱政在法国安梯布城墙上作倒立动作。作者据此展开合理想象,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和细节: 以天空大海为背景,倒立城墙,像高空俯冲下来的燕子。下面是古堡,街道,奔驰的汽车,整个城市在她的眼前旋转了一百八十度。 报告文学的写作需要想象,但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想象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如果远离事物随心所欲地虚构,那就毫不足取了。 (三)、各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报告文学写真人真事,允许适当的艺术加工。所谓适当的艺术加工,是指它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可以精心选材、剪裁,可以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可以利用一些文学手段,生动地再现现场情景,绘声绘色地显示事件的发生过程、环境、情节,可以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强烈的现场实感,但决不允许虚构。
本文档为【报告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8-12-02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