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举报
开通vip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1.项目概况 1.1项目范围及规模 (1)项目建设的地域及行政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及兵水农发[2004]216号文《关于好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工作的通知》,本次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只针对于边境团场的饮水困难地区,本工程为农四师六十七团人畜引水工程建设,行政范围包括六十七团的团部、一连、三连、四连、六连、园艺连等六个单位。 (2)项目建设规模及解决的人口 六十七团人畜饮水工程涉及到五个连及1个团部,根据该团2003年统计年报确定,本次拟解决的人口为3716人。 本次设计规模为:团直供水区供水...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1.项目概况 1.1项目范围及规模 (1)项目建设的地域及行政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及兵水农发[2004]216号文《关于好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工作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本次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只针对于边境团场的饮水困难地区,本工程为农四师六十七团人畜引水工程建设,行政范围包括六十七团的团部、一连、三连、四连、六连、园艺连等六个单位。 (2)项目建设规模及解决的人口 六十七团人畜饮水工程涉及到五个连及1个团部,根据该团2003年统计年报确定,本次拟解决的人口为3716人。 本次设计规模为:团直供水区供水量为2289.98m3/d,其中团部供水量为2027.12m3/d,四连供水量为262.86 m3/d;一连供水区供水量为261.00m3/d;三连供水区供水量为853.6m3/d;六连供水区供水量为317.5m3/d;园艺连供水区供水量为169.2m3/d;本工程总供水量为3891.28 m3/d。 (3)工程形式及处数 根据现场踏勘及各连队的分布情况,结合水源地确定,供水区共设五处,即团部与四连为一个集中供水区,一连、三连、六连、园艺连各自为一个独立供水区。 根据实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方案比选后确定,团直供水区和三连、六连、园艺连供水区采用地下水,一连采用洪海沟河水。其中,团直区和一连区输水型式为重力输水,其它连队输水型式为井水加压供水方式。 1.2 项目投资 (1)项目总投资及各分单位投资 本项目的总投资为616.85万元,其中各分区分别为:一连供水区为81.70万元,三连供水区为65.5元,六连供水区为56.70万元,园艺连供水区为47.70万元,团部供水区为353.3万元,四连供水区11.90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 因农四师六十七团地处边境,团场所处环境恶劣,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条件很差,职工收入水平很低,团场经济势力很薄弱,为国家级贫困团场,自筹能力很弱,鉴于该团的特殊性,饮水安全工程的总投资616.8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493.01万元,农民自筹123.84万元。 2.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农四师六十七团位于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最西缘。地理坐标:东经80°31′—80°51′,北纬43°17′—43°51′。场部位置在东经80°45′,北纬43°48′。距察布查尔县县城35km,距伊宁市55km,交通较为便利。 该团东西宽1.7—19km,南北长约62km。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70余km;东与察布查尔县的团结、金泉乡为邻;北与六十三团隔伊犁河相望;南抵中天山克特敏山山脊与伊犁州昭苏县相接。 2.1.2地形地貌 六十七团具有伊犁河谷典型的地貌特征,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项目区南部为高山区,山部以北受洪海沟及伊犁河影响形成了三个大的地质段,并形成南、中、北分布格局。 南部为冲积倾斜平原,地层为单一的二元结构,其上部为灰钙土,土层厚度一般在30—80cm之间,下层为巨厚的砂砾石层,含地下水;中部为伊犁河二级阶地,在二级阶地的南缘有一个洪积平原与伊犁河阶地的交互作用区。由于伊犁河为东西方向作用,冲洪积平原为南北作用,因此,在该区形成了地下水隔层,表现为泉水溢出带,泉水溢出后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部分经过二次入渗又转化为地下径流,该段地层结构上部为沙壤—轻壤土,下部为沙层及细砾石层的交互层,北部为伊犁河一级阶地,该区为伊犁地区境内地势最低的一片阶地,由于地势较低,与伊犁河的高差一般在10m以内,同时又受到来自二级阶地的地下径流影响及伊犁河侧渗影响,使该区形成大面积的平坦阶地,地下水位一般在1-3m,在一、二级阶地交汇点有地下水溢出,并形成小规模的沼泽,靠伊犁河一侧则形成部分低沙丘,沙丘高度一般在1-5m范围内,一级阶地由于受到高地下水位的影响,形成了盐化草甸土类,但土壤的盐渍化程度较小,易于改良。 2.1.3气候状况 六十七团气候特点为:降水少,大风多,蒸发强烈,且变幅较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热,冬季冷,积雪稳定,属大陆性北温带半荒漠气候。 1、气温 六十七团年平均气温:南部近山区4℃-6℃,溢出带(草滩带)6℃-7℃;团部9.3℃。年季变化9.7℃-8.9℃。元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0℃,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温度-43.2℃,极端最高温度为39.5℃,上述地区≥10℃的年积温分别为2800℃,3200℃,3912℃,由南至北渐增。无霜期130—199天,由北向南逐渐变短。最大冻土层深度为0.9m。 2、降水及蒸发 南部近山区降水量200—350mm,草滩带<170mm,团部154.7mm,旱年只有88mm。作物生长期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全团范围内雨量分布规律是由南到北逐渐减少。 蒸发量分布规律是由北到南逐渐减少,年蒸发量团部1784.8mm。 3、光热资源 全团范围内南北差异明显,团部年均日照时数2943h,4—10月份生育期日照时数2103h。项目区草滩带年均日照时数为2960h。 4、项目区多年平均风速2.5m/s。 5、自然灾害 该团灾害性天气是大风、干热风、冰雹和倒春寒。 (1)大风:该区范围内大风较多,多出现于春秋两季。最大风速可达16m/s,风向西南。年内6级以上大风发生次数在12次左右,对该区早春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干热风及冰雹:干旱年份时有发生,常造成农作物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 (3)倒春寒:该区春季低温期长,常受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在作物播种期及苗期影响该区,造成减产。 2.1.4水资源状况 一、 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全团有一河、一沟、二泉。 一河:即伊犁河,该河从六十七团北部边缘流经该团,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m3,目前主要是通过扬水和引取察布查尔干渠尾水两种方式加以利用。但由于其水源位置偏低,想扩大扬水范围较困难;察布查尔干渠尾水,目前控制的灌溉面积0.4万亩,由于所处的位置为察布查尔干渠的最下游,供水量极不稳定,近几年实际年引水量仅为200万立方米左右,满足不了所控灌溉面积用水的需求。 一沟:即洪海沟,年均流量3.85m3/s,年均径流量1.214亿m3(与地方共用,东岸引3/8,西岸引5/8)。是六十七团灌区的主要水源。 洪海沟发源于67团南部山区,流域面积为339km2,河长37.6km,河源高程3420m,流域平均高程2416m,河网密集系数为0.49,流向由南向北与伊犁河正交,除特大洪水外,常年无水流汇入伊犁河,据洪海水文站所测资料(1960—1969年)。该沟年均流量为3.85m3/s,年均径流量为1.214亿m3;4-9月平均流量为6.3m3/s,径流量为0.99亿m3,洪水期一般在5-7月,枯水期一般在春季和秋冬季,年内最大日平均流量为55.67m3/s,最小日平均流量为0.83m3/s。该沟径流量各季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正常年份冬季占全年的7.8%,春季占全年的27.9%,夏季占全年的52.4%,秋季占全年的11.9%。灌溉期的4-9月年均径流量占全年的82%,与地方分用,灌溉季节该团分水比例占22.5%,因洪水期部分水无法引有,实际引水量只占可引水量的85%左右。 该沟特征年份及年均月平均流量和P=50%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情况,详见表2-1和2-2: 表2-1       洪海沟特征年份及年均月平均流量表 年份 月平均流量 m3/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大 1969年 1.359 1.299 1.388 2.640 13.790 16.540 12.69 8.530 3.225 2.725 1.874 1.623 最小 1961年 1.30 1.010 1.240 2.920 4.730 2.820 2.850 5.270 2.500 2.500 1.460 1.070 历年平均 1.148 1.059 1.141 3.050 8.310 10.450 8.050 5.040 2.840 2.840 1.520 1.315                             表2-2  洪海沟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情况表(P=50%)  单位:m3/s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均 流量 径流量(亿m3) 4-9平 均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1.12 1.03 1.11 2.97 8.10 10.18 7.84 4.91 2.77 2.03 1.48 1.28 3.74 1.183 6.13 年内分配(%) 2.5 2.3 2.5 6.6 18.1 22.7 17.5 11.0 6.2 4.5 3.3 2.8   100 82.0                                 洪海沟洪水主要有暴雨型洪水和积雪消融型洪水。其特点是:前者峰顶的持续时间短,峰型呈陡涨陡落型,历时随暴雨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为几个小时;后者峰顶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峰型呈陡涨缓落型,一日一峰有规律,历时的长短随气温变化而定,一般为3-5天。据调查该沟曾在1958年8月12日,在阿帕尔渠龙口附近,洪峰流量达114立方米/秒,历时8天。 洪海沟为山区河流,坡陡、水急、悬移质水流挟沙力为0.5kg/m3,最大为1.7kg/m3,洪水期15kg左右的卵石经常进入渠道。 二泉,即金因布拉克泉水和拱马扎泉水,前者位于冲积扇下缘泉水溢出带下游,水量稳定,年内变幅不大,年均径流量为220万m3,灌溉期可利用水量为150万m3,目前控制灌溉面积1000亩。后者位于冲积扇顶部,来源于拱马扎沟,灌溉期可利用水量为38.8万m3,目前灌溉近千亩的经济果林。近几年,该泉水水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二、 地下水资源 该团地下水来源主要以洪海沟渗流和上游灌溉水下渗为主要补给源。草滩区海拔600—675m之间为泉水益出带,水量丰富,埋深1-10 m,矿化度1-10g/L,单井涌水量可达160 m3/h。经调查,该团地下水年自然补给量为2500万m3,可开采量约为2000万m3。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现状单位及人口 据六十七团2003年统计年报,该场有建制单位27个,其中,农业单位12个,工业单位4个,文教卫生行政事业单位4个,商业单位1个,建筑业单位1个,农业服务业单位2个,其它单位1个。 全团总户数2200户,总人口7481人,其中,男性3923人,女性3558人;少数民族人口3090人,占全团总人口的41.3%。从业人员2938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2031人,工业111人,建筑业136人,交通运输业131人,批发零售餐饮业213人。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438人。 职工年未人数1613人,其中:教育121人,医疗44人,管理人员147人,一线职工1184人,退离休人员1098人。 2.2.2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 全团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46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456万元,第二产业335万元,第三产业847万元。第一产业中,农业产值1957万元,林业212万元,牧业880万元,渔业25万元,服务业382万元。第二产业中,工业产值141万元,建筑业194万元。 2.2.3人均经济指标 2003年该团职均收入5788元,其中,职均工资性收入4500元,庭院经济收入1288元。 2.3饮水工程现状 2.3.1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 2003年,根据兵团指示精神,农四师开展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工作,该项工作历时近一年,在对各团饮水状况进行充分分析调查的基础上,由伊犁花城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9月完成了《农四师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并上报兵团相关部门。根据兵团农村人饮现状调查成果,参照水利部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将边境团场的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本次评价指标按安全人饮指标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水质指标: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5749-85)的要求。 2、水量指标:新疆根据分区为一区,满足饮水安全需要的最低水量标准为40L。 3、方便程度指标:供水到户、水表入户或人工取水的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保证率指标:饮用水水源的保证率不低于95%。 以上指标为保障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最低限值,上述四项指标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限值即视为不达标。根据以上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将六十七团饮水现状分供水达标和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两类进行论述。 2.3.2供水达标状况 全团总人口7481人。2001年至2002年间,累计投资241万元用于解决该团人饮困难现状。其中国债资金3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55万元,扶贫资金50万元。按自来水入户,供水水量、水质和保证率符合饮水安全要求等条件,六十七团人饮供水达标人口为3729人、1032户。该团供水达标人占全团总人口的47.92%。供水达标单位有五连、七连、八连、九连、十连和十一连。其中,2001年人饮解困项目解决了八连、九连、十连等四个单位共2040人饮水问题。新增日供水量71.4m3,总投资96.23万元。五连、九连为各自在本连打井、只供给本连用水的分散供水方式,八连和十连为在八连打井分别供给八连和十连的集中供水方式,水源均为井水。饮水满足人畜饮水安全标准。 各连队供水达标情况详见表2-1。 2.3.3饮水工程状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人口饮水困难问题的解决力度,使六十七团人饮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人饮工程建设中,主要以解决现状人畜用水困难为目的。根据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情况,各用水单位饮水工程状况分述如下: 一、团直区:含团部小城镇、四连。为集中供水方式,采用地下水。井设在团部,单井出水量120m3/h。因团部靠近伊犁河,地下水主要补给水源为伊犁河水,地下水位较浅,为浅层地下水。经调查,现有机井水源水质矿化度高,污染严重,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经勘察,该区域深层承压水在220m以下,但由于含水层为流沙,成井困难,且水质混浊,含沙量高。近年为解决该区人饮水源问题,该团多方邀请打井队在团部片区打井开采深层承压水,均因成井困难而告失败。 二、二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单井出水量100m3/h。该连改水项目于2002年完工。除水表无进户外,其它各项指标满足人饮安全用水要求。 三、三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单井出水量120m3/h,水源水质满足人饮安全用水要求,水龙头基本入户。但由于该连井水管网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管网设计时未考虑牲畜、绿化及其它不可预见用水量,三连现为该团中心连队之一。随着近年三连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其它各业的用水增加,在用水高峰期,目前许多用户水龙头已出现无水现象,这样的状况在某些未端用户中一年多达50天左右。同时,经复核计算,在规划水平年2020年,由于现状管径偏小,使得过流量偏小,管道流量不能更加难以满足人畜用水要求。现状各用水户无安装水表,井房破损,设备老化,存在不安全隐患。 五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单井出水量80m3/h,水源水质满足人饮安全用水要求,管网已形成,水龙头基本入户。该连为人饮达标单位。 六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单井出水量120m3/h,水源水质满足人饮安全用水要求。该连为1996年新建连队,在连队建设之初,为使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打机井一眼,并初步布设了部分管网。随着该连人口的不断增加,用水量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了出来。部分新入住居民供水管网还未到达居住区,生活用水需到集中供水点挑水或拉水,往返30分钟以上。同时,供水设施老化,管径偏小。用水户无安装水表,井房破损,存在不安全隐患。其它各项指标基本满足人饮安全用水标准。 七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机井为大口井,单井出水量80m3/h,水源水质满足人饮安全用水要求。该连为饮水安全达标单位。 八连、十连区:两连队为集中供水区。在该团中心连队之一的八连打机井一眼,向十连供水。机井出水量80m3/h。该区为近期人饮改造工程项目,目前除水表入户未达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满足人畜饮水安全标准。 九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单井出水流量120m3/h。为近期人饮改造工程项目,目前除水表入户未达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满足人畜饮水安全标准。 十一连区:为本连独立机井供水。单井出水流量120m3/h。为近期人饮改造工程项目,目前除水表入户未达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满足人畜饮水安全标准。 园一连区:为该团近年因移民而新成立的连队。为解决燃眉之急,在该连打机井1眼,单井出水量160m3/h。管网布置分东西两片,除少数居民居住区自来水入户外,大部分居民在所设的两个集中供水点取水,在小区未端的用户取水往返时间超过10分钟。同时,随着移民的不断迁入,用水人口不断增加,虽然单井出水量能够满足用水要求,但由于管径偏小,管道过水量不足,在用水高峰时段,经济出现排队等水现象。断水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该连井水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经水质化验报告可知,该连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为17MPN/100ml,超过标准极限值3MPN/100ml的近6倍。 一连区:一连为该团距离团部较远的一个连队之一。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目前该连人口饮水水源主要为在其东侧的洪海沟河水,利用所建渗井将水引入居住区,未进行消毒处理直接入户。因该连在牧区,人畜同饮河水,水质受污染严重,且渗井水量在灌溉季节受上游渠首引水影响,一年中无水天数在100多天,在此季节,牧民要往返2km,历时近1时才能将水运到居所。而且该连地处山区,地面纵坡很大,使得居民取水困难。 林管站区:林管站是该团距离团部最远的一个连队。人口饮水也是洪海沟河水,水质受污染严重,目前无供水设施,居民饮水要往返近1小时在河道中取水。但由于该单位人员居住较分散,无法进行集中供水,因此,虽然林管站人口用水不达标,但由于其无法进行集中供水,此次对林管站不做考虑。 畜牧队区:是该团靠边境最近的连队,目前大部分牧民已搬迁到草滩区居住,但沿边界平均每2km还零星分散居住有30余户共150人。对这部分零星住户的饮水问题不做考虑。 2.3.4以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及建议 一、六十七团解决人饮困难取得的成就 (1)六十七团为国家级扶贫团场,但该团党委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本团实际出发,从解决各连队居民的用水方便入手,在兵团及师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解决了该团7个连队、1032户、3729人的人口饮水问题,使这些单位的水源、水质、取水方便程度等指标基本满足人饮安全用水标准要求。从而为稳定边疆、屯垦戍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团场防疫站加强对人饮水质的监测,随时发现和阻止一切对水水质造成污染的不利因素。通过对全团痢疾、肝病、伤寒等流行病在改水前后发病率的统计分析,说明随着改水后效益的发挥和受益人逐年增多,平均总发病率明显下降。 (3)该团各级领导将人饮解困项目层层落到实处,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资金关,使项目建设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二、解决人饮困难经验教训 (1)首先,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政策落实是搞好农村人饮解困的关键。根据这些年的改水工作来看,正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各部门的努力,农村解困工作才得以快速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人饮问题的重要性。解决各连队人饮问题对保护广大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团场经济发展、推动团场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应提高解决团场人饮问题的紧迫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解决人饮问题做为一项大事来抓。 (3)各连队人饮项目的管网系统布置应与道路规划、村镇规划相协调,对骨干管道设计不能只考虑眼前,而应与村镇人畜发展规划同步进行,并考虑绿化、庭院经济及其它不可预见的用水量比例。 (4)人畜饮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当要有水利、卫生防疫、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环保、勘测设计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 (5)广泛收集基础资料,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管理方便。 (6)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国家、团场、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做好职工群众的宣传工作,多方面调动社会资金。 (7)通过近年人饮工程项目的建设,在供水和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并发现了一些已建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便于今后实施项目的不断改进。 三、建议 (1)水质消毒设备应正常运行,确保供水的安全卫生,要把安全卫生饮水作为首要问题来抓。 (2)强化供水管理,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定量供水。 (3)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各连队水厂应有卫生许可证才能运营,管水员应持健康证上岗,应每年定期接受培训,包括饮水卫生、水处理、水质检测、机械维修组等基础知识。 (4)必须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必水工程的真正效益。 (5)工程建成后有效的运行管理对工程设备、工程使用寿命以及工程能否起到预期功效等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结合团场具体情况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制定水费标准,实行定额管理,计量收费,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水管理单位要按财务规定提取折旧和维修费,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配套和维护,建立起以水养水,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6)对人饮安全标准不达标的单位,建议尽早进行安全改造建设。 3.团场饮水安全现状 3.1饮水安全问题成因 农四师六十七团饮水安全问题成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水源有保证,但水源不符合二级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是饮用遭到污染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含沙量高,处理难度大。 (2)职工群众在1km以外的洪海沟远距离挑水,往返时间长;人畜共饮一条河水,水质污染严重。并且供水量受上游引水渠首的影响,用水保证率72.6%左右。 (3) 对于部分片区曾经做过的改水工程,居民区管网工程已形成,但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改水力度不够,管径偏小,设计标准低,工程简陋,网配套不合理,管网工程老化。供水水量和水质无保证。随着人口及经济的增长,供水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原有的管径供水能力不足。 (4)供水管网设备锈蚀老化问题严重,有些供水设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安装的,已无法满足现状和规划发展用水要求,供水量和用水保证率不达标。 (5)有些机井无管理房,部分管理房破损严重,存在人为破坏的不安全隐患。 3.2饮水安全问题分布 依据农四师饮水现状调查成果及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六十七团场不符合安全饮水标准的共涉及8个单位,总人口4052人,其中水源水质不达标的有1802人,水量低于40L的有781人,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876人,保证率不达标的有593人。以下分类对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分布进行论述。 (1)水质不达标人口分布 根据农四师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六十七团水质不达标的人口有2621人,占该团场安全饮水不达标总人口的64.68%,其中水源水质不达标的564户、1802人,占全团安全饮水不达标总人口的44.47%,其在全团分布情况是:团部472户、1452人;四连92户,350人。水源达标,但水质不达标的人口有1169人,占该团场安全饮水不达标总人口的28.85%,主要分布在该团依靠洪海沟河水饮用的一连、畜牧队、林管站。 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居民饮用遭到污染的浅层地下水,如团直区的团部、四连,主要是农药残余、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团部水质泥沙含量高。以及饮用河道中未经水处理而浊度、色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水,如一连、畜牧队、林管站等。 (2)水量不达标人口分布 水量不达标的人口有781人,占全团安全饮水不达标总人口的26.68%,分布情况是:三连142户、473人;六连75户308人;园一连148户、300人。 水量不达标均存在已建供水工程中,因当时投资原因,加上设计标准低,工程简陋,供水量已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用水需要。目前三连为该团二个中心连队之一,六连、园艺连是该团主要的移民连队,随着连队人口的不断增加,供水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3 )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分布 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口有1176人,占该团场安全饮水不达标总人口的29.02%,主要分布在该团依靠洪海沟河水饮用的畜牧队206户、690人;林管站55户,186人。此外还有园艺连。已建工程供水只到公共给水点,挑水往返时间超过了10分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方便程度不达标主要是这些连队职工因无供水工程需到1公里以外的河道中挑(拉)水喝,如畜牧队、林管站;或已建工程供水只到公共给水点,挑水往返时间超过了10分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如园艺连。 (4) 保证率不达标人口分布 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有76户、293人,占边境团场安全饮水不达标总人口的7.23%,主要分布在该团一连。 保证率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该连饮水水源建在洪海沟河道中,依靠建在河道中的渗井取水。但在灌溉季节,处于其上游的引水渠首引水灌溉后,河道水位下降,渗井中水量枯竭近100天左右,居民用水保证率在一年中仅72.6%。为生活需要,居民只有到河道中挑(拉)水饮用。 以上四种情况在有些连队存在共有的情况。 六十七团不同类型人饮安全问题人数汇总详见表3-1。 4.人畜饮水总体规划 4.1规划编制依据 4.1.1法规、规范及政策规定 (1)《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家计委、水利部计资[2000]1359号); (2)《新疆兵团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兵团水利局、兵团计委); 4.1.2技术规程 (1)《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5)《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4.1.3基础资料 (1)《2003年农四师统计提要》; (2)《2003年农四师六十七团统计年报》;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村人口饮水现状调查报告》;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报告》; (5)《六十七团“十五规划”》。 4.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六十七团供水质量、改善团场饮水条件、保障广大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解决因水质、水量及设施简陋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影响边境团场居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饮用水问题。 4.2.2基本原则 。。。(1) 保证供水安全,改善供水条件 人饮工程与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息息相关。人饮工程的建设要保证供水安全,水源布局要合理,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优质水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在开采深层地下水时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改善已有饮水工程的供水条件,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供水工程。 。。。(2)统筹兼顾,合理利用已建供水工程, 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应统筹兼顾,充分利用现有供水工程,合理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对水源保证率低或水源受到污染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可更换新水源或增加供水水源;对缺乏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对无供水设施、远距离取水的,新建供水工程;对供水到公共给水点,但取水距离远、不方便的,配套入户管网。 (3) 建立工程良性运行的建管机制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团场职工的承受能力、当地的建设和管理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工程类型、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同时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利用。 (4) 因地制宜,建设适度规模的水厂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长远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供水工程类型,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设适度规模的水厂,集中连片解决,充分发挥规模效益,降低运行成本,以便提高管理水平。 4.3规划总体思路、目标及期限 4.3.1规划总体思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随着兵团“金边工程”的逐步实施,边境团场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乡镇企业数量与规模进一步扩大及畜牧业的发展,对团场供水从数量和质量上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农四师六十七团安全人饮的各种成因,结合该团场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用水递增率、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设想,结合安全饮水的评价指标,分别确定各行业的用水量、用水递增率、人口递增率及生活用水定额等,从而估算出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企业用水量及其它用水量在内的城镇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供水规模与供水方式,并作出相应的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4.3.2 规划目标 农四师六十七团现状共有人饮不达标人口4052人,但由于林管站及畜牧队人员相对居住分散,又无地下水及泉水可供选择利用,因此,本次规划对这两个单位共计336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不做考虑,只对团部、四连、三连、六连、园艺连、一连等单位共计3716人的人饮困难问题进行计算设计。因此,本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边境团场六十七团3716人的安全人饮问题,使该团场广大职工群众喝上安全、卫生、洁净的饮用水。 4.3.3 建设期限 本工程建设期限为1年。 4.4建设标准 4.4.1水质 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为保证人们喝上安全、卫生、洁净的饮用水,本次边境团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水质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要求。 4.4.2水量 随着农四师六十七团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乡镇企业的数量与规模进一步扩大及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对团场供水从数量和质量上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次规划针对六十七团农村人饮安全的各种成因,结合农四师及团场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乡镇的市政、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设想,分别确定各行业的用水量、人口递增率及生活用水定额等,从而估算出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企业用水量及其它用水量在内的团场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供水规模与供水方式,并作出相应的饮水工程规划。 供水规模的确定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养畜禽用水量、乡镇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庭院浇灌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并参照《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要点》,水量计算可参考以下标准进行: (1)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连队按水龙头入户、有部分卫生设施、生活条件较好考虑,用水定额60L/人·d;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集镇(团部)可按水龙头入户、卫生设施较齐全、生活条件良好考虑,用水定额80L/人·d。本次规划对团部、四连及中性连队的三连生活用水定额按80L/人·d计算,其余连队按60L/人·d计算。 (2) 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8%~20%估算,连队宜为8%~10%,团部宜为10%~20%。本次设计团部按实际情况计算,连队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计算。 (3)标准畜用水量按10L/头·d计算。 (4)企业用水量主要根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近期发展计划和当地用水定额确定,连队不考虑企业用水量。 (5)庭院浇灌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之和,可按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之和的15%~25%取值。本次设计取25%。 庭院浇灌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养畜禽用水量在团部算用水量时不做考虑,连队居民点不存在工副业时企业用水量不做考虑。 水量除应满足当前农村生活、饲养牲畜家禽、公共用水及工副业等需要外,还必须结合有关规定、标准要求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考虑设计年限内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发展需水增长等因素来确定。 4.4.3方便程度 工程的规划设计结合项目区用水现状、当地的经济条件及今后用水需求,在建设时按自来水入户进行规划设计。 4.4.4供水保证率 本次设计的人饮工程的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日供水时间团直区(团部、四连)为24h,其它各连队均为16h。 4.4.5水压标准 水压标准:最不利用户单层建筑最小服务水头为5-10m,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增加3.5m。用户水龙头最大服务水头不超过40m。根据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六十七团团部的供水水压按六层楼所需的水压考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25m。中心连队的供水水压按三层楼所需的水压考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12m。其它连队压力按平房用水考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5m。 4.5技术路线 4.5.1供水水源选择 1.水源选择的主要原则 ①水源的规划选择应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主,应符合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尤其是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时应慎重,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遵循优质水源优先供生活饮用的同时,要协调好与灌溉、企业、养殖业等的用水关系。 ②水源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并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的要求;地表水源水质同时应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Ⅲ类水域要求;优先选取水质良好的泉水、承压水、潜水作为水源。 当水源水质不符合上述要求时,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若受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时,应尽可能采用低超标的水源,并采取相应的净水工艺进行处理,净化后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③当单一水源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多水源或调蓄措施。 ④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供水工程可寻找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 2.供水水源选择 本次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重点之一是解决供水水质污染问题,因此供水水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六十七团场各连地理条件及饮用水安全问题类型,分别对未达到人饮安全标准的各单位的供水水源选择进行论述。 ①团直区:因团部处在伊犁河谷区,地下水主要为浅层水,地层岩性为粉细砂,成井困难。水源污染严重,主要问题是水源受农药残余污染严重;同时,井水携带泥沙含量高,水的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也严重超标,水处理难度大。但处在其上游侧的草滩灌区五连的地下水丰富,单井出水量大,水质好,符合人饮卫生标准。可做为团直片区的人饮水源。 ②三连区、六连区、园艺连区:这三个区均处在该团地下水丰富的草滩灌区,地下水水质好,符合人饮卫生标准,可做为这三个区的人饮水源。 ③一连区:该区处在洪海沟左岸阶地,因无泉水可利用,且无地下水,只能利用洪海沟河水,人饮水源为洪海沟水。洪海沟水因人畜同饮而污染严重,经处理后可达到人饮安全卫生标准。 六十七团各连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选择见表4-1。 4.5.2水质处理及工艺措施 水质处理时,应根据各取水水源的水质化验报告,采取针对性的水质处理及工艺措施。各解困单位水质化验报告详见本报告附后。据此采取的水质处理及工艺措施如下: 消毒、净化设备 ↑    ↓ 水源→水厂→高位水池  →  管网→用户 4.5.3供水方式及工程类型选择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分布在该团各个连队,各片区水资源又有其特点,供水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结合各片区供水范围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当水源水量、水质等满足人饮条件时,应优先选择集中连片建集中供水工程,并尽可能经济合理扩大受益区范围;当水源水量较小,居住在山区或牧区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 供水方式应优先考虑采用重力输水,以减少运行成本,但从型式上来讲,存在重力输水及水泵加压供水两种型式,存在着方案比选的问题。 1.团直区:团直区利用该团地下水丰富的草滩灌区的地下水。因该地区地下水不但丰富,而且水质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取水点选择在五连南侧,取水点处地面高程为654.00m,输水管道未端地面高程为601.82m,地形高差52.18m,团部居民区内最大地面高差23.7m,团部至四连沿线地面高差10.31m,四连居民区内最大地面高差7.63m。因此,该供水区采用重力供水方式。 2. 一连区:该供水区水源为地表水。一连连队管网虽然已部分形成,但由于建在洪海沟河道中的取水渗井处在该河引水渠首的下游,在灌溉季节由于渠首引水而使下游河道几乎断流,而使该连人饮水源保证率仅72.6%左右,有近100天左右时间断水,居民只有到渠首以上的河道中挑(拉)水饮用,往返近10km左右。对一连区的供水方式存在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1)方案一:仍然利用现有渗井做为饮水水源。该方案一方面由于目前引水保证率较低而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虽然随着南岸大渠的建设洪海沟引水量将有所减少,一连的人饮水源保证率将得到提高,但是,洪海沟来水仍然在规划开发范围内,依照“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近水近用”的用水原则,一连所面临的因上游引水而使人饮水源保证率低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该方案的弊病显而易见。但该方案输水管道短,一次性投资小。但必须采用加压供水方式,运行成本高,对电源的保证率要求较高,且对管理要求较高。 (2)方案二:将取水点移至现洪海沟渠首上游约200m处。渗井建在河岸边,在河道多年平均最低水位以下0.5m。由水力计算可知,取水头部高程为1259.00m,水厂设在距渗输水管首端3300m处,距一连连部约1600m处。输水管道沿现有引水渠左侧渠堤布置。由于一连地处山区,地面纵坡大,由取水点至一连接配水管处输水管道全长4900m,取水点地面高程1217.15m,水厂处地面高程1249.18m,首未端地面高差41.85m,水厂至输水管未端地面高差32.39m。由管网水力计算可知,可采用重力供水方式。此方案因输水管道长,一次性投资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但运行成本低,而且水源供水保证率高,这也是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经综合比选,在本次设计中取方案二作为推荐设计方案。 3.三连区、六连区、园艺连区:因这三个区水源均采用现有的机井,而且现有机井水量满足各单位用水规模要求,因此其供水方式不变,即为地下水加压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为: 消毒、净化设备 ↑  ↓ 水源→水厂→清水池→变频器→ 管网→用户 4.6规划水平年 本次六十七团人饮安全工程建设现状年为2003年,供水工程设计水平年一般为10~15年,本次规划设计结合各连队现状及六十七团村镇道路发展规划,设计水平年取17年,即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4.7设计供水量的确定 一、设计年末人口数及牲畜量的确定 根据农四师人饮现状调查报告确定六十七团近期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人口和牲畜基数,根据团场统计资料和师人饮工程规划报告,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人口和牲畜增长率,2020年人口按下式计算: P=P0(1+a)n+ P1  式中: P-设计年末人口数,人; P0-现状水平年2003年人口数,人;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按6‰计算; P1-设计年限内人口机械增长数,人。 n-设计年限,为17年。 设计水平年年限末牲畜量的确定同上公式,牲畜自然增长率近年新建单位园艺连按15%计,其余单位按10%计算。规划水平年项目各连人口及牲畜情况见表4-2。 随着南岸大渠工程建设的开展,六十七团规划将有20万亩土地有待开发建设,必将使该团引入大量人力资源。同时,每年有序的移民工程也使机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除再建连队外,表中根据不同的单位情况对机械人口数量进行了计算。 二、用水量的确定 ① 居民生活用水量W1 W1 = P×q/1000 式中: W1— 居民生活用水量(m3/d); P— 设计年末规划用水人口数(人); q—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人·d),按新疆地区建设水龙头入户、有部分卫生设施、生活条件较好供水工程计算,取值范围为60-80L/人·d。本次设计团部区及三连区取为80L/人·d,其它连队取为60L/人·d。 ② 公共建筑物用水量W2 连队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计,即连队:W2 = 10%W1; 团部根据公共建筑工程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计算。 W2—公共建筑物用水量,(m3/d)。 ③ 企业用水量W3 团部按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分析计算。连队无企业,不计此项。 W3—企业用水量,(m3/d)。 ④ 畜禽用水量W4 牲畜用水指标:按标准畜计算畜禽用水量,其用水定额取10L/d·标准畜。 W4 = P1×q1/1000 P1— 设计年末规划标准畜头数(只); q1—畜禽用水定额(10L/只·d); W4— 畜禽用水量,(m3/d)。 ⑤ 庭院浇灌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W5 按居民生活用水量W1、公共建筑物用水量W2、企业用水量W3、畜禽用水量W4之和的25%计。其中团部不考虑庭院浇灌用水量。 W5 = 25%×( W1+ W2+ W3+ W4) ⑥ 最高日用水量W0 根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的有关规定,消防用水属非正常情况用水,在确定设计供水规模时暂不考虑,但供水能力应高于消防用水量。故该规划消防用水量不单独计算。因此,各连队的最高日用水量为: 团部最高日用水量W0= W1+ W2+ W3+ W4+ W5 连队最高日用水量W0= W1+ W2+ W4+ W5 =1.25×(1.1 W1+ W4) 式中:W0—设计总用水量,(m3/d)。 各业用水量标准见表4-3。 ⑦水厂自用水量W6 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10%计算,低浊度水源取低值,高浊度水源取高值。只进行消毒处理的水厂,可不计算此项。本次规划均取10%。 时变化系数K时 时变化系数应按供水方式和用水情况确定。连续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用水人口多的取低值,用水人口少的取高值;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在供水时间长、用水人口多的取低值;日供水时间短,用水人口少的取高值。本次设计团部采用连续供水的方式,供水时间T为24h;连队采用白天供水,夜间不供水的方式,供水时间T按16h计算。 表4-4              全日供水工程K时值表 工程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供水规模,m3/d >10000 10000~5000 5000~1000 1000~200 <200 时变化系数K时 1.4~1.8 1.6~2.0 1.7~2.2 1.9~2.4 2.2~3.0             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可在3.0~4.5范围内取值。 根据以上内容确定的规划指标计算各连队人饮安全工程建设的供水规模。各连队设计的供水规模见表4-5。 4.8项目工程输配水管道方案设计 4.8.1输水管道布置原则 a、输水管道布置既要兼顾供水现状,又要与发展规划相结合。 b、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少拆迁,少占农田。 c、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优先考虑重力输水;对地形落差较大的管道,应在适当位置设减压阀。 d、一般工程可按单管布置,规模较大的工程,必须按双管布置。 e、在管道隆起处设自动进(排)气阀,在管道低凹处设排水阀。 f、管道布置应便于施工、运行和维修。 4.8.2配水管道布置原则 a.管网应合理分布,线路尽量短,并符合团部及连队有关建设规划。b.规模较小的供水单位采用树状管网,规模较大的、有条件的可布置成环状和环、树状结合的管网。 c.管道应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布置,便于管道维修和管理。 d.在管网最低处或末梢设置泄水阀,在管道隆起处设自动进(排)气阀,并在干、支管合适位置设置检修阀,在最不利用户接管处设测压表。 e.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应与非生活供水系统连接。 f.为节省资金,管道布置结合现状管网综合考虑。 4.8.3管材的选用 农村供水工程中,对管材有以下基本要求: 1.对水质不产生毒害、污染。 2.价格低,使用年限较长;安装施工容易。 3.内壁光滑(减少水头损失,节约能源); 4.工作可靠,保证工作所需压力,管材允许工作压力不低于0.6mpa。 结合兵团及农四师在已实施建设人饮工程中管材选用的实际情况,塑料管都占有优势,且施工安装方便,速度快,因本工程管材管径均在DN500以内,选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更为经济,更切合实际,因此本工程给水管材选用0.6MPa生活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UPVC)。 4.8.4管网设计 管网设计包括输水管道及配水管网,涉及到输配水管网的布置、设计流量的分析计算,以及确定管径及各节点的自由水头。 一.管网布置 按相关要求,规模较小的供水单位采用树状管网,规模较大的、有条件的可布置成环状和环、树状结合的管网。本次次工程规模均较小,管道布置采用树状管网。 为了使工程的建设即满足近期用水需求,同时又兼顾远期,做到不重复投资,在规划设计时以设计水平年2020年各项用水规划指标确定管径。 输配水管道布置尽量合埋,现状与规划相结合。塑料管道必须地埋,管道埋深根据最大冻土深度等因素确定,管顶应埋在当地冻深线以下1.2m。 二.设计流量计算 1.输水管道设计流量确定 (1)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道设计流量按最高日工作时取水量确定。 (2)水厂到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无调节构筑物时,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有调节构筑物时,水厂至调节构筑物的输水管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工作时用水量确定,调节构筑物至配水管网的输水管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在本次设计中,依据各供水区的水资源情况,拟定团直区采用连续供水的方式,供水时间T为24h,其它各供水区采用定时供水方式,供水时间为T为16h。输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式如下: Q1=(W0+ W6)/T 式中: W输—输水管设计流量; W—水厂供水流量; W7—水厂自用水量; T—水厂日工作时间,h; 2.配水管道设计流量确定 (1)水厂出口配水管设计流量 时变化系数K时,农村最高日用水量时变化系数按《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取值,详见表4-4。本次规划团直区K时=2,其它各供水区K时=4。 Q2=W0×K时/T 式中:Q2—配水管设计流量; W0—水厂供水流量; K时—时变化系数; T—水厂日工作时间,团直区T=24h,其它各区T=16h。 三.管网水力计算 1.因沿线用水情况比较集中,采用比流量法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比流量qn=(Q2—∑q)/ ∑L  式中∶∑q—管网集中供水流量的总和,本工程无明显集中供水情况,忽略不计。 ∑L—用户用水管段长度的总和。 2.各管段沿线流量q计算: q=qn×L 式中∶qn—比流量 L—某一管段的供水长度 3.节点流量计算: 节点流量等于交汇于该节点的各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4.管段的计算流量: 管段的计算流量等于该管段下游各节点流量之和。 5.管段管径和水头损失的计算: 管径根据下式计算 D = 18.8(Q/V)1/2  式中:D — 管段的计算内径,mm; Q — 管段的计算流量,m3/h; V—管段内水的计算流速,m3/s; 根据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参考不同管径的经济流速范围,结合整个管网的布置,经多方案对比,优化选择合理的管径,并计算得出各管段的流速和水头损失,其中水头损失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之和,沿程水头损失采用经验公式: hf=0.000915L×Q1.774/d4.774 式中:hf—管段沿程损失(m/m); Q—管段设计流量(m3/s); d—管段设计管径(m); L—计算管段长度(m); 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10%计算。 4.水压标准: 根据整个管网中各节点的地面高程和管段的水头损失,可推求出管网的最不利节点,控制最不利节点的水头根据《农村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确定,最不利用户单层建筑最小服务水头为5m-10m,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增加3.5m,消火栓设置处服务水头不小于10m,用户水龙头最大服务水头不超过40m。据此可反算出起始节点所需的最小自由水头,并可依次计算出其它各节点的自由水头和水压标高。 根据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六十七团团部的供水水压按六层楼所需的水压考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25m。中心连队三连的供水水压按三层楼所需的水压考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12m。其它连队压力按平房用水考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5m。 4.8.5项目工程取水构筑物方案设计 一、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a、根据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出水量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含水层厚度大于5m,底板埋深大于20m时,选择管井;含水层厚度在5-10m,富水性较好,底板埋深小于20m时,选择大口井;当管井和大口井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选择辐射井。 b、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在地下水流上游,并靠近用水区,要求水质良好,不易受污染,靠近电源,便于施工、运行管理和维修。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a、根据河水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的特点,结合水质要求、设计出水量、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选择取水构筑物。 b、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在地表水系上游,尽量靠近河床主流,靠近常年流水地段,河床稳定,水位变化小的地带。并能保证水质且枯水期有水源保证。 4.8.6 调节构筑物方案设计 1 变频设备方案设计 变频设备是一种造价较低,也便于管理的经济适用的调节构筑物。但在用电高峰时段经常停电、限电。因此,在供电无保证时,若有可利用的适宜地形条件,选用高水位池,造价亦较低;若没有可利用的适宜地形条件,选用水塔供水。调节构筑物的选择根据项目单位的实际情况选配。 变频器供水工艺流程图 消毒、净化设备 ↑  ↓ 水源→水厂→清水池→变频器→ 管网→用户 ②高水位池设计方案 高水位池供水工艺流程图 消毒、净化设备 ↑    ↓ 水源→水厂→高水位池→ 管网→用户 清水池或高位水池有效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取,高位水池布置在地形较高处,清水池布置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 高位水池进水管位置应设置在平均水位以下;出水管直接连接给水管网;溢流管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100mm。 4.8.7水泵设计 一.设计流量的确定 a.向水厂输送原水的取水泵站设计流量Q1 泵站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工作时取水量,按下式计算: Q1 = W1/ T1 (m3/h) 式中:W1—最高日取水量,应为最高日用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m3); T1 —日工作时间,应与水厂工作时间相同,不小于8h,(h)。 b.向用户直接供水的泵站设计流量Q2 Q2 = K时 W0/ 24 (m3/h) 式中: W0—最高日用水量(m3); K时—时变化系数。 c.向高位水池或水塔送水的供水泵站设计流量Q3 泵站设计流量应为最高日工作时取水量,按下式计算: Q3 = W3/ T1 (m3/h) 式中: W3—最高日用水量(m3); T1—日工作时间,应与水厂工作时间相同。 水泵设计流量根据供水区域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确定实际选用水泵流量。 二.水泵扬程确定 根据系统总水头确定水泵扬程,系统总水头: H总 =H干 + Hf首+ △H +△Z  式中: H干—管网水头,m; Hf首—水泵及井管水头损失,m; △H—首末地形高差; △Z—水源动水位,m。 根据系统总流量和扬程选配供水设备。 4.9规划成果 (1)供水区连片规划:根据六十七团的实际情况及现场勘察,四连及团部居民相对集中,距离较近,故集中连片,作为一个供水区。三连、六连、园一连相对距离较远,居民分散;一连位于山区,独立分散,故将三连、六连、园艺连、一连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供水区。 (2)水源地规划:根据现状各连队的用水情况及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情况确定,四连及团部、三连、六连、园艺连均采用地下水;一连距洪海沟较近,且为山区,无地下水及泉水可供利用,其供水区引地表水。 (3)水厂规划:三连、六连、园橄连均各自设一水厂,分别位于、连队现有机井旁;四连及团部在五连南侧设水厂,通过输水管将水源水引入水厂,水厂位于输水管终端。一连在距河岸100m外设水厂。 (4)输水方式规划:根据现场地形确定,团直(含四连、团部)、一连供水区均采取重力输水,节省电源,减少运行费。其它区采用地下水加压供水。 5.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是“屯垦戍边”,维护边疆稳定的需要 农四师六十七团是为保卫祖国、稳定边境而于1963年“5.29”边民外逃事件后组建起来的团场,当时各方面的包括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具备,缺吃、少住。但全场广大军垦战士在“五边”即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建场方针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渠引水,开荒造田,铺路架桥,兴建房舍。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使该团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团场,并为“屯垦戍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该团地处边垂,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致使该团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低,目前为国家级扶贫团场。由于艰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收入过低,生活十分艰难,造成职工人心思走,各类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到屯垦戍边作用的发挥、边防的安全和稳定。而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从未放弃过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图谋。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六十七团承担的"屯垦戍边"特殊使命将更加繁重,团场的建设更要进一步强化,作为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人饮工程的建设更是当务之急。 2.是改善职工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该团自1963年成立以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生产条件及职工生活都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该团场自然环境很差,再加上自身的贫困局面,使该团的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尤其是与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饮水条件很差。根据农四师饮水现状调查,该团场目前还有4052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其中不少职工群众仍在饮用水质极差的河渠水及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而在已建的大部分人饮工程中,因兴建时受资金限制而使设施简陋,经常年运行,已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坏,供水量已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正常的用水需要,以上这些都困扰着团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危害着群众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 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尽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显得尤为迫切,而将六十七团这样的边境团场的安全人饮工程做为重点来抓,其意义深远。 4.项目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伊犁河南岸大渠将于近期实施,为该团的农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规划开发土地20万亩,净增耕地约15万亩,是现状耕地面积的近3倍。为此需要引入大量的劳动力,规划团部人口将增至6000余人,其它各连队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就要求首先解决饮水问题。 5.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水源有保证 本工程项目需要解决的人饮工程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据调查,该团主要的农业区-草滩灌区地下水丰富,平均单井出水量可达160 m3/h左右,可开采量约2000万m3。该团12个连队中就有5个处在该区,本次人饮工程建设单位的三连、六连就地处草滩灌区。团直区也可利用该地的井水解决人饮水源问题。一连人饮水源主要为洪海沟河水,洪海沟年均流量3.85m3/s,年均径流量1.214亿m3。除保证灌溉用水外,可通过建在河道中的渗井工程解决一连云港的人饮水源问题。同时,随着南岸大渠的建设,渠道及灌区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将有所增加,从而保证了人口增加对水源的需求。 2.技术上可行 本次人饮工程水源已有保证。在团直区只需将符合标准的水源引到团部,对现状骨干输水管网进行改扩建,并利用部分已有管网即可完成该项目的实施。在草滩灌区的三连、六连,利用已有的机井,对现状机电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后,通过对现状部分管网进行改扩建后,即可完成该项目的实施。在一连,将现有渗井位置上移,通过建设长4.9km的输水管道与现状供水管网相接即可完成该项目的实施。 3.管理上可行 因是人饮项目,管理比较简单,六十七团有能力委派技术人员学习管理经验,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饮工程设施。 4.经济上可行 六十七团虽然是国家级扶贫团场,但通过近几年人饮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对稳定边疆、屯垦戍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干部群众对进一步全面改变团场人畜饮水工程现状充满信心,并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职工出一点、团场筹一点、职工再通过投工投劳解决一部分的方式已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因此,对团场自筹部分资金是有保证的。 6.工程建设方案 6.1基本原则 设计规模的确定以六十七团人口及其它各业用水规划为依据,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近、远期相结合,使其动态投资最省,同时以满足用户的需水要求为原则。对各连队现状供水工程流量、管径进行进一步复核计算,对不满足设计标准要求的进行达标设计。 6.2编制依据 (1)《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5)《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6)《2003年农四师统计提要》; (7)《2003年农四师六十七团统计年报》;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村人口饮水现状调查报告》; (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报告》; (10)《六十七团“十五规划”》; (11)第四章中的人畜饮水总体规划。 6.3工程建设范围及期限 本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农四师六十七团团直区(含团部、四连)、三连、六连、园一连、一连、林管站等六个片区。主要解决这些片区内的人口饮水困难及提高现状供水标准。其中饮水困难的人口有636人,主要分布在一连、林管站、畜牧队,因畜牧队的150人居住的过于分散,本次不考虑,因此只解决其它两个单位的人饮困难问题,人口486人。提高现状供水标准的人口有3123人,其中团直区1802人,三连1013人、六连308人。以上各单位除团直区采用集中供水外,其它均为分散供水方式。 根据规划,本工程建设期限为1年,即2005年。 6.4建设标准 按第四章的人畜饮水总体规划中的建设标准进行。 6.5工程设计 6.5.1团直区饮水工程设计 6.5.1.1水源及取水点选择 一、水源选择 根据六十七团水源分布情况,草滩灌区及以下部分地下水资源丰富,初步确定取深层地下水作为团直区的供水水源。 二、取水点选择 团直区人饮困难主要问题是水源水质不达标。对取水点的选择有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在团部新打机井1眼,井深200m以下,采用管井,单井出水量120m3/s。 优点:输水管线短,投资省。水源水质可满足人饮安全标准。 缺点:因该团团直区水源水质不能满足人饮安全标准一直是困扰该团的一个问题,该团也一直偿试着利用深层井水解决问题。但通过多次试验,深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成井困难。即使打井时成井成功,但通过抽水使用不足半年,井壁垮蹋,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水的泥沙含量高,水质混浊。因此,采用此方案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水质混浊,需进行沉沙处理,并且需采用高位水池或变频设备供水,运行成本高,管理要求高。 方案二:选择在该团地下水丰富的草滩区,距团部最近的5连打井1眼。草滩区为该团的泉水溢出带,地下水丰富。据该团人饮调查报告,水质优良,满足人饮用水标准。井深80m,单井出水量200m3/s左右。通过长5.1km的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团直区,与现状管网相接。 优点:水源水质有保证,水量满足用水要求。可彻底解决团直区人饮安全用水问题。成井有保证,运行安全,投资风险小。利用现状地形,可采用重力供水方式,运行成本低,管理要求相对较低。 缺点:输水管线长,一次性投资大较方案一大。在输送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结论:综上所述,为彻底解决团直区的人畜饮水问题,使工程建设能落到实处,减少投资风险,确定采用在该团地下水丰富的草滩区的5连做为团直区的取水点方案,即方案二。方案二管道布置详见附图“团直区供水水源输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团直区供水顺序是:水源—团部—四连。 6.5.1.2设计供水量的确定 一、主要参数的确定 1.设计年限及设计人口及牲畜数量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水发[2004]216号《关于做好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设计基准年为2003年底,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年未,设计年限为17年。 六十七团团直区现状年饮水安全待解决人口为1802人,现有牲畜12317只(标准畜),设计年限为17年。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按6‰计算,牲畜自然增长率10%按计算。因此,设计年限2020年末规划人口为6565人,牲畜预计将发展到45879只(标准畜)。 2.用水量标准 根据规划,团直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q按80L/人·d计算,标准畜用水定额10L/只·d。 3.时变化系数 根据农村全日供水时变化系数表,确定生活、工业、公共建筑用水的时变化系数K时为2。 4.设计供水量 (1)用水量W1 W1=q×P=80×6565=525190L/d=525.19m3/d (2)公共建筑用水量W2 团部各公共建筑用水量见表6-1。四连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取。 规划水平年公共建筑用水量W2=164.87m3/d,其中,团部161.21m3/d,四连3.66m3/d。 (3)企业业用水量W4 各工业企业用水量见表6-2。 规划水平年企业用水量W4=555m3/d。四连无企业用水量。 (4)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量、未预见水量W5 a.团部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量 浇洒道路用水量标准取1.5L/m2·次,每日浇洒2次,道路近期长3km,规划水平年未长12km。道路宽度平均取12m。浇洒绿地用水量标准按1.5L/m2,绿地面积近期为55亩,规划水平年为100亩。则规划水平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W’5为: W’5=3000m×12m×1.5×10-3+100×666×1.5×10-3=153.9 m3/d。 b.四连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量及团直区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W”5 按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畜用水量及企业用水量四项之和的25%计。 团直区供水规模见表6-3。 依据各项用水指标通过计算,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未,团直区生活用水量W1为525.19m3/d;公共建筑用水量W2为164.87 m3/d,牲畜用水量W3为458.79m3/d;企业用水量W4为555m3/d;洒道路及绿化用水量、未预见水量W5为586.12m3/d。最高日用水量为2289.98m3/d。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为53.01L/s,即190.83m3/h。 6.5.1.3水质要求 出水水质要求经消毒处理后,须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根据该团5连现有机井水质分析检验资料表明,地下水水质良好,能够达到人饮标准要求。 6.5.1.4水压 最大用水时,团部需满足六层楼供水要求,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28m;团部边缘地带需满足四层楼房供水,自由水头不小于20m;最大用水加消防时,地面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10m。四连最不利自由水头不小于5m。 6.5.1.5设计原则及供水系统 设计规模的确定以六十七团场部及四连2020建设规划为依据,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水源及管网均按规划水平年进行配水设计。 6.5.1.6输配水管道方案设计 一、供水流量计算 由表6-3可知,团直区最高日最高时供水流量为190.83m3/h=53.01L/s。 根据现有各井情况,单井出水量平均为200m3/h,因此,只需新打1眼机井即可满足用水要求。各管段设计流量按团部和四连供水规模分别计算。为减少输水管道未端压力,在团部处设减压阀。 二、管径选择 输水管从五连至团长度5100m。因输水管属于长距离自压输水,采用双管输水,一根管的输水量按照供水总量的70%计算,单根管道输水设计流量Q设=133.58m3/h,在管道未端的团部处设减压阀。。配水管网设计流量Q设=190.83m3/h。根据管道输水设计流量,输配水管道采取UPVC塑料管,按管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各管段管道直径,并结合管道水头损失情况及其它因素最终确定各管段管径。分别为DN315mm,DN200mm,DN160mm, DN125mm,DN110mm,DN90mm,DN75mm,DN50mm,DN32mm。管材均采用0.6MPa。 三、供水管网水头损失计算 根据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参考不同管径的经济流速范围,计算得出各管段的水头损失。 团部管网水力计算中,只在①~84号节点间管段流量计入了四连所需水量21.91m3/h,其它各管段流量只按团部所需供水规模计算。 团部及四连输水管及配水管网各节点流量、管段流量、水头损失及自由水头、水压线标高计算结果详见表6-4~6-13。 管道布置详见“团部规划管网平面布置图”和“四连规划管网平面布置图”。 6.5.2一连区饮水工程设计 6.5.2.1水源及取水点选择 一、水源选择 因一连地处山区,无地下水,又无可供利用的泉水,因此,只能将其附近的洪海沟做为其供水水源。 二、取水点选择 对取水点的选择提供两个方案供选择, (1)方案一:仍然利用现有渗井做为饮水水源。该方案一方面由于目前引水保证率较低而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虽然随着南岸大渠的建设洪海沟引水量将有所减少,一连的人饮水源保证率将得到提高,但是,洪海沟来水仍然在规划开发范围内,依照“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近水近用”的用水原则,一连所面临的因上游引水而使人饮水源保证率低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该方案的弊病显而易见。但该方案输水管道短,一次性投资小。但必须采用加压供水方式,运行成本高,对电源的保证率要求较高,且对管理要求较高。 (2)方案二:将取水点移至现洪海沟渠首上游约200m处。渗井建在河岸边,在河道多年平均最低水位以下0.5m。由水力计算可知,取水头部高程为1259.00m,水厂设在取水头部,调节构筑物内出水管水头按2m计,输水管道沿现有引水渠左侧渠堤布置。由于一连地处山区,地面纵坡大,由取水点至一连配水管处输水管道全长4900m,地面高程1217.15m,首未端地面高差41.85m,可采用重力供水方式。此方案因输水管道长,一次性投资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但运行成本低,而且水源供水保证率高,这也是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经综合比选,在本次设计中取方案二作为推荐设计方案。 本设计选用方案二,即在洪海沟引水渠首上游约200m处设渗进取水。水厂设在取水头部。 6.5.2.2设计供水量的确定 一、主要参数的确定 1.设计年限及设计人口及牲畜数量 设计基准年为2003年底,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年未,设计年限为17年。 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按6‰计算,牲畜自然增长率10%按计算。规划水平年未的机械人员数按现状人口的10%计算。 2.用水量标准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q按60L/人·d计算,标准畜用水定额10L/只·d。 3.时变化系数 根据农村定时供水时变化系数表,确定各业用水的时变化系数K时为4。 二、设计供水量、管径及水头损失的确定 1.设计供水量 一连设计供水量按上述确定指标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6-14。 由表6-14可知,一连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为43.50m3/h,即12.08l/s,在首部设一可供水量50m3/h的渗井即可。 2.管径选择及水头损失计算 一连输水管道及配水管网各节点流量、管段流量、管径、水头损失及自由水头、水压线标高计算结果详见表6-15~6-20。为减少输水管道未端压力,在连部处设减压阀。 管道布置详见“一连规划管网平面布置图”。 6.5.3其它各供水区饮水工程设计 6.5.3.1水源及取水点选择 除团直区和一连外,三连、六连、园艺连供水水源均为现有的机井供水,现状井均在连队内部。 6.5.3.2设计供水量的确定 一、主要参数的确定 1.设计年限及设计人口及牲畜数量 设计基准年为2003年底,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年未,设计年限为17年。 各供水区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按6‰计算。牲畜自然增长率园艺连因是近年组建的新连队,牲畜自然增长率按15%计算,其它连队按10%计算。 规划水平年未的机械人员数因三连是中心连队,按平均每年增加50人计算,为960人;园艺连因是新建连队,按平均每年增加80人计算,为1360。六连规划水平年未的机械人口增长数按现状人口的10%计算。 2.用水量标准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中心连队三连q按80L/人·d计算,园艺连和六连按60L/人·d计算。标准畜用水定额各供水区均为10L/只·d。 3.时变化系数 根据农村定时供水时变化系数表,确定各业用水的时变化系数K时为4。 二、设计供水量、管径及其它指标的的确定 各单位设计供水量、配水管网各节点流量、管段流量、管径、水头损失及自由水头、水压线标高计算结果详见表6-21~6-35。 6.6管道施工 a、管材插口与承口的工作面,必须表面平整,尺寸准确,既要保证安装时插入容易,又要保证接口的密封性能。 b、管材及配件在运输、装卸及堆放过程中严禁抛扔或激烈碰撞,避免阳光暴晒,若存放期较长,则应放置于棚库内,以防变形和老化。 c、管沟开挖时,沟底设计标高以下0.2~0.3m的原状土应予以保留,禁止扰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如局部超挖,需用砂土或合乎要求的原土填补并分层夯实。 d、管道安装与铺设完毕后应尽快回填,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砾石、冻土块及其它杂硬物体。 e、随着管道铺设完成,应至少回填到管顶以上至少0.1m,管道接口前后0.2m范围内不得回填,以便观察试压时事故情况。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厚度不应少于0.5m,以防试压时管道系统产生推移。 f、本项目区的最大冻土深在1.2m,管底埋深取1.6m,配水管网均进入居民区,地形平坦,起伏很小,因此对于各支管管线,在本次设计中未设计纵断面,在施工过程中,只需将各节点处的高程及设计挖深作为控制点即可。 6.7水厂设计 6.7.1厂址的选择原则 1.厂址选择应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靠近用水区,以减少配水管的工程造价。 2.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承载力较大。 3.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且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4.交通方便,靠近电源,并考虑排泥及排水的方便。 5.当地形有适当坡度可以利用时,输配水管网应优先考虑重力流。 6.7.2厂址确定 1.团直区:根据地形条件,厂址确定在五连居民区东北侧,地面高程为654.00m,满足利用重力输水要求的高程, 2.一连区:根据水源条件,为管理方便,水厂选在距连部1600m处,地面高程1249.18m,满足重力供水要求。水厂在现有简易道路旁,便于交通。 3.三连、六连、园艺连供水区:因这三个供水区均利用现有机井供水,机井均在连队路边。因此,这三个供水区水厂均设在现有机井旁。处在连队内部,便于管理。 6.7.3调节构筑物设计 农村水厂由于规格较小,且考虑到管理及检修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均应设置水量调节构筑物。 对于本项目区,在团直和一连供水区,由于有可利用的适宜地形条件,故各选用高水位池作为调节构筑物,造价亦较低。 高位水池有效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取,高位水池布置在有地形条件较高处。计算式如下: W=W日Max(20%-40%) 计算结果为: ①团直供水区:W=38~76m3,取80m3; ②一连供水区:W=9~17m3,取20m3; 由于输水管的管径是按最高日工作时水量计算的,因此存在着若用水量小于来水量时,为了不致于由于用水量的变化而频繁的开关闸门或设置电动调节阀(同时会产生水击),在输水管进水进入消毒间之间水量需得到控制,故在消毒间前端设置一前池,前池溢水管与高位水池最高水位一致,溢水管管径其过流能力大于输水管的输水能力,能起来控制进入消毒间的水量。 高位水池进水管位置应设置在平均水位以下;出水管直接连接给水管网;溢流管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100mm,其它布置详见高水位池设计图。 6.8工程量统计 详见表6-36—6-41。 7.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 7.1水土流失现状 本次项目区农四师六十七团,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项目区水土流失表现出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兼有,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次之的特点。冬春季节水土流失为风蚀,多发生于无防护林带地区、弃耕地及荒地,主要是由于风力对裸露于地表的土粒、沙粒的剥蚀,产生土粒、沙粒搬运和堆积,形成土地的沙化;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产,水蚀次之,主要发生在地表裸露地带,破坏了土壤的完整性。 7.2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项目实施必须明确水土流失责任范围。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工程建设的征占地范围,根据工程总体布局及占地情况,确定为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机井、配套泵房、澄清池、蓄水池、输水管网等)、临时生产、生活区、临时施工道路等。工程建设所需的砂石料由附近专门的砂石料场购买,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砂石料场业方负责,不列入本项目的治理范围。 7.3水土流失预测 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工程区范围内地表形态受到破坏,产生了新增的水土流失。首先,机井、管沟的开挖及回填改变了原地形地貌,减少了植被覆盖率,改变了地表结构,导致土体抗蚀指数降低,固土保水能力减弱,增加了水土流失;其次对于工程所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及施工期工人的生活垃圾。对于运输不便,难以转移利用的,由于其堆放散乱、结构疏松,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必将造成水土流失。 7.4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工程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原地表的扰动,规范施工行为,尽量减少活动场地的数量,尽量少占地;输水管网都采用地埋管,不占用地表土地;堆放弃渣避开植被良好区,施工完成后,将弃渣及时运走,恢复、平整场地,采取人工种草恢复植被。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时进行挖、装、运土等工作,风速较大期施工时,采用洒水的方法,降低扬尘量,减少水土流失量。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强化施工期的管理、监理、监督体制,有效地防治工程区的水土流失。 根据工程总体布局及占地情况,确定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主体工程建设区(机井、配套泵房、澄清池、蓄水池、输水管网等)、临时生产生活区、临时施工道路、砂石料场区。各区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1)主体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临时弃土、渣分段集中堆放,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并平整压实;在输水管网沿线扰动土体上做植草防护,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增加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2)临时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临时生产、生活区主要是施工单位临时仓库、材料堆放地、宿舍等。临时生产生活区在施工期间主要采取洒水、碾压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施工完成后,应予以拆除,拆除后的弃渣可就近回填到附近的凹地,平整覆土后让植被自我修复。 (3)临时施工道路水土保持措施 对于临时施工道路在施工期间主要采取洒水、碾压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临时道路在管道完工后,应立即进行整平、碾压工作,减少水蚀、风蚀。 (4)料场区水土保持措施 料场采取按稳定边坡开挖,分段开采,表土保留。开采完毕,进行土地平整,表土层回真。 7.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工程措施定额按水利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和当地现行价格计算,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定额综合全兵团各师实际情况确定。本规划水土保持总投资9.28万元。 7. 6环境影响评价 7.6.1项目实施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通过对供水工程及周围进行绿化,可美化环境,改善供水区域小气候,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 7.6.2项目实施对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可改善农四师六十七团场3902人的饮水条件,改变现状饮水不安全的现状,改善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对维护边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促进边境项目团场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6.3项目实施的主要不利影响 1、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因本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产生破坏原有的植被,并且将不可避免的占用耕地和荒地。 2、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中砼的拌和,汽车和各种机械的冲洗及养护等。该项工程的性质决定了废水的排放量较少,故生产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工程施工期内的另一废水来源是生活污水,但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主要污染物是有机质。 2)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粉尘,但工程性质决定了粉尘产生的数量有限,由于工程区大气质量现状较好,因此不会对大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3)废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垃圾及生活垃圾,生产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建筑材料等无机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主要是生活废弃物,其中部分有机废物可自行分解消化。以上垃圾排放量不大,一般不会对环境带来大的不利影响。 4)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施工区的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与运输的车辆,一般施工机械在施工期间是一种经常性的稳定噪声源,声级较高。运输车辆无论是载重汽车还是拖拉机运输,带来的噪声为间歇性的流动声源,噪声级别相对要小一些。 综上所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施工中运行的机械设备、材料拉运、建筑物构筑、砼拌合、设备加工、频繁的人员活动、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生活垃圾,都将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工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三废的污染较小,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属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规影响,无特殊性,且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这些不利影响将自动消失。 7.6.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的实施包括供水水源工程、机井、配套泵房、澄清池、蓄水池及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施工时这些设施的建设将造成沿线土壤及植被破坏和扰动。但工程建设期的环境影响属暂时性影响源,有部分流动性、间歇性的特性,随建设期活动的结束,影响源消失。其中机井、配套泵房、蓄水池、管网施工、施工堆放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工程竣工后通过及时处理便可得到解决,同时,通过对主体工程建设区进行绿化还可美化环境,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无大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加以改善,使其减少到最低程度,工程的兴建有利于提高项目区环境质量,能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项目区饮水条件,对于改善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其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角度看该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8.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8.1概述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水发[2004]216号《关于做好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设计基准年为2003年底,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年末,设计年限为17年。设计年限2020年末规划人口为6565人,牲畜预计将发展到45879只(标准畜)。 该工程主要工程量有有机井一眼,高位水池2座,输配水干管56.87km,检查井87座,土方开挖及回填13.38万m3,水泵4台。 8.2工程投资 67团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为616.85万元,静态总投资为605.32万元,建筑工程费181.56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359.81万元,临时工程费6.20万元,独立费用28.93万元,一至五部分合计576.50万元,预备费28.82万元,水保工程费11.53万元。 8.3编制依据 本工程概算依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局发文件兵水农发[2004]216号《关于做好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代可研)编制工作的通知》、新疆水利厅改水防病办公室[2002-12-01] 实施、关于新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初步设计编制纲要》及水总[2002]116号文“关于发布《水利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进行编制。 8.3.1工程量 工程量由设计人员提供,并计取了阶段系数。 8.3.2人工工资 人工工资执行116号文,工资标准为工长5.85元/工时、高级工5.52元/工时、中级工4.74元/工时、初级工2.74元/工时。 8.3.3材料预算价格 工程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原价按2004年第三季度价格水平计算。 67团工程所需水泥由伊宁市水泥厂购买,运距60km。钢材、木材及其他零星材料均由伊宁市购买,运距60km;汽油、柴油从67团加油站购买,运距5km;砼骨料由砂砾料场购买,运距1km。 材料预算单价由材料购买价加至工地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构成,其中砂石料只计运输损耗及堆存损耗。材料运费新交计字(1992)287号文费率计算,装卸费参照公路有关规定执行,设备价根据厂家运至工地价为计算依据。 8.3.4定额采用 建筑工程单价采用(200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缺项部分采用(200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安装工程采用(2002)《水利水电工程安装概算定额》。 8.3.5综合费用 包括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等。建筑工程按直接费的18%计取。材料补差只计取税金,不计取综合费用。安装工程按安装人工费的80%计取。塑管安装不分规格按每2500元/km计取安装费,其它设备的安装按设备费的10%计取安装费。其中人工费占安装费的40%。按指标计算工程费用的项目的不计综合费用。 临时工程:按建筑和安装工程费之和(不含设备费)的3%计取。 独立费用:执行《编制纲要》有关规定。 预备费:按5%计取。 8.3.6工期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1年。 8.4资金筹措 因农四师六十七团地处边境,团场所处环境恶劣,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条件很差,职工收入水平很低,团场经济势力很薄弱,为国家级贫困团场,自筹能力很弱,鉴于该团的特殊性,饮水安全工程的总投资616.8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493.01万元,农民自筹123.84万元。 9.工程效益分析 9.1社会效益分析 农四师六十七建于1963年,是在“伊塔”事件后成立的主要以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已任的团场。建团四十几年来,全团广大干部群众将一片荒滩建成了绿州,使全团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目前该团经济发展水平低,为国家级扶贫团场。仍然有许多职工群众连基本的安全饮用水标准都达不到,一直靠吃渠水、涝坝水生活,人畜共饮,水源污染严重,人畜共患疾病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团场职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群众盼望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的心情十分迫切。因此本安全人饮项目的实施,可明显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利于团场职工安心驻守边防,对屯垦戍边、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项目主要的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解决该团人饮中因水质不达标、供水量不足、设施简陋不配套及远距离挑水等造成的安全人饮问题,项目实施后广大职工从此将饮上安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这些将大大提高团场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坚定了团场职工“屯垦戍边”的信念,对巩固边防,维护社会稳定及民族团结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介水传染病和水致地方病的发病率。工程建成后团场职工饮用不洁净水的状况将得到根本解决,可有效降低因水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及“因病致贫”现象,节省医药、医疗费,减轻生活负担。 3、解放了劳动生产力,使团场职工有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如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上,为改善农村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生产发展,加快小城镇及小康连队建设步伐,促进边境团场经济的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密切了党群关系,国家拨出大量经费、物资支援边境团场人饮事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境团场建设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5、 有利于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缩小边境团场和其他团场及地方的差距,提高和改善边境团场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及卫生水平,对进一步改善边境团场的生存环境及农村面貌有着深远的意义。 9.2 经济效益分析 本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农四师六十七团656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人民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水,其效益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省工省时: 改水工程还可节省用于提水的劳力,其经济效益均属间接效益。 ⑵节省医疗费开支: 根据农四师近年来防病改水的经验,以及农四师卫生局对已改水地区所作的抽样调查资料表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后,可降低改水地区疾病发生率近20%。因减少疾病发生的医药费及节省用于提水的劳力创造的价值,无法估算,在此只作定性分析。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团场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效益是显著的。由此可达到稳定边疆职工队伍,巩固边防的作用。 ⑶发展庭院经济: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居民发展庭院经济,如养殖畜禽、种果蔬等。 9.3.水价及承受能力分析 9.3.1成本分析 本工程总成本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维护费、折旧费和其它费用。建设项目的年运行费包括项目运行期每年所需工资及福利费、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维修费、其他费用。 工资及福利费:工程管理人员为11人,工资按人均8000元/年计算,福利按工资的14%计,工资及福利费为10.03万元/年。 材料、燃料及动力费:主要为消毒药品及水泵抽水发生的材料、燃料费,参照类似工程为10.93万元/年。 维护费:本工程年维护费按固定资产的3%估算,为18.50万元。 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进行计算,参照类似规范确定,固定资产原值按30年折旧,年折旧费为20.6万元。 本工程总成本费72.90万元。本工程经营成本费=总成本费-折旧费=72.90-20.6=52.3万元。计算结果详见表9—1。 9.3.2水价分析确定 本工程每年可向项目区供水3891.31m3/d,根据成本水价计算分析,本工程经营成本费用水价为0.48元/m3,总成本水价为0.67元/m3。农四师改水项目区平均水价0.5元/m3,由此可见,本项目的总成本水价,当地农民可以接受。 表9-1 经营成本及水价分析 67团总投资(万元) 616.85 折旧年限: 30 年供水量(m3) 1092557.3 (1)折旧费d1(万元) 20.6 (2)工资福利费(万元) 10.0 (3)维护修理费(万元) 18.5 (4)燃料动力费(万元) 10.9 (5)水资源费(万元) 5.5 (6)药剂费(万元) 5.5 (7)其他费用(万元) 2.0 总成本费 72.9 经营成本费 52.4 总成本水价 0.67 单方水价(元) 0.48       10. 工程管理 10.1 工程建设管理 10.1.1 组织管理 为了做好“农四师六十七团人畜饮水工程”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六十七团应成立人饮困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各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是项目管理的执行机构,办公室成员由各主管部门骨干成员组成,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做到责任到人。 办公室职能:负责全面贯彻国家、兵团对人饮困难项目的指示和要求;负责项目的全面综合业务和对内、外有关单位的联系、协调;负责项目计划,实施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和资金的使用及管理;负责项目的设计、组织人饮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工程技术指导等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完之后进行检查验收。 工程管理人员按团直区水厂3人,其它各供水区每个水厂2人设置,则本工程共需管理人员11名。 10.1.2 资金管理 为避免地方配套资金被挤占、挪用,应采用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有机结合,项目建设资金封闭运行,采取专账储存,专款专用,公开账务,竣工验收前必须有专项资金的审计报告。 各项目区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资金拨付由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情况拨付,并预留竣工验收尾款,待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 10.1.3 质量、进度管理 (1)该项目严格要求实行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项目建设管理应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管理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项目办要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兵团及师计委、水利局将不定期进行抽查。 (2)规模和技术难度较大的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必须实行招投标和建设监理。 (3)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规范、设计图纸施工,项目所需的塑料管材和主要设备应由团项目办统一进行招标采购,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10.2 工程运行管理 (1)明晰工程所有权,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 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组织和人员。要改变以往先建工程,后组建管理组织的习惯,在工程建设之前,先组建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与管理组织,明确工程“业主”,制订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管理组织要参与工程立项、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等全过程工作,真正负起业主职责。 (2)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加强经营管理。 本次饮水解困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促使工程实行良性运行。要按照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人均用水定额,超定额用水时,实行水价累进加价办法。确定供水水价时要充分听取用水户意见,民主协商。 (3)新建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方式由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或业主确定。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连队工程应由供水站管理。单连集中供水工程、跨连队工程的入连管道及附属设施,要由专人管理 (4)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要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或因地制宜地采取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实行承包或租赁,要规范程序,依法签订合同,并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5)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供水站负责人由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或业主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优胜劣汰。供水站其他职工按照供水站岗位要求,公开条件,统一考试,择优聘用,持证上岗。岗位和人员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 10.3 水费计收管理 (1)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 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由各师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2)水费由供水站计收。计收水费要使用水费专用票据。 供水站要加强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推行水费民主决策制度,以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利用。 (3)供水站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业主、供水站不仅要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 10.4 水源保护 项目建成后,为保证居民能饮用卫生、清洁的自来水,避免投资的浪费,必须对水源进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对于本工程,水源地、水工程的保护及水管理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放牧、洗涤、游泳等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污水废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垃圾,不得设立有毒、有害物品仓库,不得使用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3)以河流为水源时,可将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对保护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的排放量 凡因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当地群众饮水不安全,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 (4)水厂生产区范围内,按地面水厂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范围和具体规定,由供水单位提出,并与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商议后,由当地团、场机关批准公布,书面通知有关单位遵守执行,并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 10.5 水质检测 10.5.1水质检测体系的要求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建立和完善水厂化验室和水质检测单位,落实机构、人员、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水质检测必须由有资质的水质监测化验单位进行,要对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和检测。团内集中供水工程及分散供水工程可由团水质检测站负责,按照国家规定的水源水质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水质检验的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水质检测报告采用国家统一颁发的“水质分析报告书”。水质检测报告中必须填写采样地点名称、水源类型(河水、泉水),水深、采样时间等。并由采样者、检测者、审核人、检测机构负责签字,加盖公章方为有效。 为使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中供水符合卫生标准,需要对供水进行经常性的水质监测,以便掌握水质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5.2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为保证供水质量,从1999年起,兵团依照《兵团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在全兵团范围内开展了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工作主要由师疾控中心完成,每年抽取全师1/3的供水水源进行丰、枯水期水质检测,检测14个项目,进行汇总和卫生学评价。 部分团场防疫站每月对6-7项目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水厂每天对3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兵团疾控中心负责全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对各师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评价质量。
本文档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3KB
软件:Word
页数:72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12-02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