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 1.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 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 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 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 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 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 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 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 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它对肌丝 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 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 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14. 兴奋—收缩耦联: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丝滑行收缩的过程。肌细胞动作电位,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处信息传递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肌浆网释放更多的钙离子,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后使原肌凝蛋白变构并解除它对肌纤蛋白与粗肌丝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阻碍作用,结合后产生ATP酶活性并利用分解ATP获取的能量使横桥摆动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肌原纤维、肌细胞 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肌肉收缩),肌浆网上钙泵回收钙离子,肌肉舒张。 15.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指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因为刺激因素的不同或强度的差异而使动作电位 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动作电位只要发生,它的波形就不发生变化。 16. 钙调蛋白:位于细胞内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结合4个钙离子,结合后能激活一些蛋白激酶,引起相 应的生物学效应。 17.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为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18. 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电位门控通道: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 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19. 正反馈及例子: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 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例:分娩过程时的子宫收缩,排尿反射等。 20. 电紧张性扩布:指发生在膜的某一点的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但随距离加大 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 21. 钠泵(Na+—K+泵):钠离子出膜,钾离子进膜,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 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22. 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 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 23.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 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24. 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初时期内无论在接受多大的刺激,细胞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称 这一段时期为绝对不应期。 25. 电压门控通道: 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孔道口的孔径和电荷分布形成离子选择器,但并非对其它离 子绝对不通透。 26.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的转运所消耗的能量不是由ATP直接提供, 而是由钠泵耗能形成的某种物质的势能优势提供能量,这种形式的转运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27. 主动运转: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差移动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28. 兴奋: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 29.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结构特 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30. 等张收缩:肌肉产生的与负荷相同的张力使负荷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收缩类型为等张收缩。 31.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 32. (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改变骨骼肌的后负荷,得到的肌肉产生的张力和其缩短速度变化曲线。 33. 时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 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 34. cotransport:同向转运,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 膜的转运。 35. Single switch: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出现的一次机械收缩。 36. 胞饮:液体物质通过入胞作用进入细胞体的过程。 37. 最适前负荷:由长度—张力曲线可知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每次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大,但在前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为零,故称使肌肉产生最大张 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38. excitability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9. 阈电位和阈强度: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 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40. 血流线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41. Rh阴性:人的红细胞不被抗红河猴红细胞的抗体所凝集,称为Rh阴性,通常我们指红细胞膜上不含D 抗原。 42. 纤维蛋白溶解:血栓的血纤维溶解的过程。 43.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正常的抗凝血液中,红细胞能够悬浮其中,表现出一定的沉降率,即具有悬浮稳 定性。一般用沉降速率表示,沉降率越小,表明悬浮稳定性越大。 44. 血型:由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决定的血细胞的抗原性质,称为血型。常用的有ABO血型和Rh血型。 45.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四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称为AB 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为O型。 46.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内的呈胶冻状的,不能自由流动的物质,它是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 形成的,是机体的内环境。 47.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也称为泵功能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 48.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 49. Cardiac index: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 (min.m2)。 50. 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 变而言。横桥连接数、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51. 直捷通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52. 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 phase: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时,室内压迅速下降,半月瓣关闭心 室容积不变,直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为等容舒张期。 53. Central venous presseure and normal value:中心静脉压及正常值,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 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 54. 心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 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55. 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的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56. 血—脑脊液屏障:一些大分子物质较难从血液进入脑脊液,仿佛在血液和脑脊之间存在着某种屏障, 称血—脑脊液屏障。 57. 内皮舒张因子(EDRF):指由血管内皮生成和释放的舒血管物质,其化学结构可能是一氧化氮,它 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的鸟苷酸环化酶激活,cGMP浓度升高,游离钙离子浓度减低,故血管舒张。 58. 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动周期电变化曲线。 59.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 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60. 血压:指血管内液体对管壁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61. Basal electric thythm:基本电节律: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 奋变化,这种控制其变化的电节律称为基本电节律。 62. 快反应细胞:从电生理特性上,把0期除极的速率快的细胞称快反应细胞。 63.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及其正常值:是机体心脏暂时停止射血,血流也暂停,此时在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得 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这一压力数值为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常值为0.93kPa(7mmHg)。 64. isometric contraction:等长收缩,当后负荷达到一定程度足以抵抗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张力,肌肉不 再表现缩短的收缩。 65. Ejection fraction and normal value:射血分数及其正常值: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其 正常值是55%—65%。 66. 搏功(及公式):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公式为:搏功(g-m)=搏出量(cm3)×(1/1000)×(平均动 脉压—平均左房压mmHg)×(13.6g/cm3)。 67. 异位心律: 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68.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69.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的物质交换。 70. 收缩期储备:静息状态下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与余血量之差为收缩期储备。 71. 脉搏:指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变化发生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动脉血管发生的 搏动。 72. 血脑屏障: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某些物质在两者间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 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73. 内皮素:是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74. cardiac cycle心动周期: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75.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指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曲线。 76. surfactant: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释放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分布于肺泡表面,可以降低表面张力的作 用。 77.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 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78. 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79. 氧解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结合量或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80. 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比值。 81. 时间肺活量: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测定第1、2、3,秒时呼出的气体占总肺活量的百分 比,为时间肺活量。它是一种动态指标。 82. 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 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83. 肺扩散容积: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84. 中枢化感器: 指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可 接受H,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85.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86.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吸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量。 87.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88. 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它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它的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 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 89. Oxygen capacity: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血液所能运输的最大氧量。 90.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1. 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92.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缩的倾向,这种阻力称为弹性阻力。 93. ventilation -perfusion ratio(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节及正常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 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94.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的化学物质。 95. 肺顺应性,是衡量肺的弹性阻力的一个指标。肺的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ΔV)/ 跨肺压的变化(ΔP) 96. 胃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 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这种活动称为胃容受性舒张。 97. 假饲:用食物刺激实现施行过食管切断术并具有胃瘘的动物。 98. CCK:(胆囊收缩素)小肠粘膜中I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可以刺激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并 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99. brain-gut peptide(脑-肠肽):称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101. 胃肠激素的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这种作用称胃肠 激素的营养作用。 102. 小肠的分节运动:小肠的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运动,它的反复运动能把食糜有效地 推送到小肠的远端。 103. 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上S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物质。它能促进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从 而使胰液分泌量增加。 104. 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叫不 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即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105. 蒸发散热:由水分从人体表面的蒸发的散热方式。有两种形式:不感蒸发和发汗。 106. 非蛋白呼吸商:机体消耗的氧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去由蛋白质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算 出的二氧化碳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即为非蛋白呼吸商。 107.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 的能量代谢。 108. respiratory quotient(呼吸商):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之比。 109.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110. 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111. 调定点: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些部位能感知温度,当血温超过或低于一定水平时,即可通过调节产热和 散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这个体温水平为调定点。 112. 生电性钠泵:钠泵的活动实际上受到膜内外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调控,细胞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在膜内过分蓄积而使钠泵的活动增强,泵出的钠量明显超过泵入的钾量,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此时的钠泵 称为生电性钠泵。 113. plasm clearance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 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14.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15. 超滤液:由肾小球滤过的滤过液,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以外,各种晶体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 接近,而且渗透压和酸碱度也与血浆相似,故称为超滤液。 116.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血量减少或动脉血压下降导致肾缺血时,可使肾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肾素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进而生成血管紧张素II,再生成血管紧张素III。血管紧张素II和III又能促进醛固酮分泌。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保 持一致,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的功能系统。 117. 渗透利尿:肾小球腔内液体的溶质浓度增高时,形成的渗透压增大,从而对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使尿量增多,称渗透性利尿。 118. 肾糖阈: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 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119. 肾素: 肾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由肾静脉入血。 120. 心房肽: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使每博输出量变少,心 率减慢;肾排水排钠增多;导致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 121. 肾小球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约为0))— (血浆胶体渗透压(可变)+肾小囊内压)。 122.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 球滤过率的 65%,70%,这种现象为球管平衡。 123. Transport maximum of glucose葡萄糖转运极限量:当血糖浓度过高(大于300mg/100mL)时,由于肾小管壁上同向转运体的数量有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了极限,使得尿糖浓度随血糖升高而平 行升高,称此时达到了葡萄糖转运极限量。 124. H+Na+交换:指小管液中的钠离子和管壁细胞内的氢离子与管腔膜上的交换体结合,使小管液中的 钠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的同时,将细胞内的氢离子分泌到小管液中。 125. 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过平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中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有效滤过压则不断下降,当其下降为0时,没有滤过液 再生成,称达到了滤过平衡。 126. ADH: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又称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AVP)。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分泌的九肽,在细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释放。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H2O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浓缩尿;能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集合管对尿素通透性,提高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利于尿浓缩。由血浆渗透压和 循环血量调节分泌。 127. 髓质高渗梯度:在肾髓质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高通透性使小 管液中的溶质进入肾髓质组织间液,造成肾髓质的高渗状态,为髓质高渗梯度。 128. glomeruler filtration: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 作用。 129. T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元合成释放的三肽激素,释放后进入垂体门脉系统,运送 到腺垂体促进TSH释放。 130. 生长素介素:生长素诱导肝生成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 131. 生物钟:指机体内的各种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下丘脑的作用实现的是体内日 周期节律,与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这种作用为生物钟。 132. TSH:促甲状腺激素,是由腺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 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133. 孕激素:指由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多肽激素物质,主要有孕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 134. menstrual cycle:月经周期:女性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 135.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绒毛膜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450 00,50000,有两个亚单位组成。 136. 月经:在卵巢甾体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的现象。 137. 雌激素的局部正反馈:排卵前一天,高浓度雌激素增强GnRH和FSH,LH分泌其中LH浓度增加最为 明显,形成LH峰,雌激素的这种促进LH大量 分泌的作用称为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 。 138. 脑电觉醒:人的觉醒状态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释放介质引起的电刺激维持的,脑电这种唤醒 作用称为脑电觉醒。 139. 递质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的现象。 140. 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141.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指递质通过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放通过弥散发 挥作用,这种作用不同于经典的突触,所以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142. α-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 而导致肌紧张加强出现的僵直。 143. mixed synapse:混合性突触,指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共存在于一个突触中。 144. muscle spindle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145.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一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 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146.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它是神经元生成的营养性 因子。 147. spinal shock: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 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148.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149. Strecth reflex: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 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 150.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自突触前神经元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并以电紧 张形势扩布到整个神经元体,此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51. 电突触: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传递,促进不同神经元同步放电。 152. γ-rigidity:(γ-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冲动,首先提高脊髓r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索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加多,转而使脊髓a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153. hypothalamus regulation peptides: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 作用是调节腺垂体活动,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54. 调质和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产生一类化学物质,他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调质。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155. 异相(反常相)睡眠:睡眠中出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它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 眠。 156. 第二信使:通常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激素与靶位受体结合后,生成某些物质,这些物质是联系激素 引起生物学效应的重要物质,称为第二信使。例如:cAMP、cGMP等。 157.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上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它是激素受体和 腺苷酸环化酶之间起耦联作用的调节蛋白。 158. MPTP造成的震颤麻痹:基底神经节尤其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被破坏,引起的以运动过 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称为震颤麻痹。 159. 长时程增强(LTP):当先以一串电脉冲刺激海马的传入神经纤维,再用单个刺激来测试其单个细胞电活动变化时,则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峰电位波幅增大,峰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持续时间长 可达10小时以上,故称长时程增强。 160. 局部神经元回路: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通路。 161. 运动单位:由一个alph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其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同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以和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增大其面积。 162.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 同上传途径。 163.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 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164.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 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165. decerebrate rigidity: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 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166. 肾上腺素纤维:有些神经元的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等介质,称这些神经纤维为肾 上腺素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就是肾上腺素纤维。 167. γ-环路: 指间接通过肌梭传入冲动的改变来兴奋α运动神经元的回路。 168.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阻 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M型和N型两种。 169. 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70. 生长抑素:是广泛存在于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胃肠等组织的由116个氨基酸的大分子裂解而来的十四肽,其分子结构呈环状。它是一种作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神经激素,主要抑制腺垂体生长激素的基础 释放。 171. 强化:刺激物之间的加强作用,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72. 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具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他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 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而释放。 173.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能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称为 下丘脑调节肽。 174.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因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就会引起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 射,它有两种类型:即腱反射和肌紧张。 175. 诱发电位: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电位变化。 176.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传入侧枝性抑制,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刺激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 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177. axoplasmic transport:轴浆运输,是指神经元胞体与轴突之间经常进行的物质运输和交换。 178. 行波理论: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孔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波动再以行波的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即靠近卵圆窗处开始。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且最大振幅出现 后,行波很快消失;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附近。 179.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特殊的感受细胞的电反应产生的电位。 180. 暗适应:人从亮处入暗室,先是看不清东西,稍后,视敏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是眼对光的敏感度在暗光处逐渐提高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视锥细胞色素合成量增加。(2)视杆细胞 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加(主要原因)。 181. 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以记录出一种与声刺激频率一致的电位变 化。潜伏期短,没有不应期,对缺氧相对敏感。 182. 简化眼: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些和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或模型。 183. Visual acuity:视锐敏度,视力,视敏度,表示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大小的限度,大致相当 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184. 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各有各自的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刺激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85. 听阈和听域: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能刚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不同频率振动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称为听域, 包括了所能听到的各个频率声音,所有可听强度。 186. 感觉器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开始下降的 现象。 187. 眼震颤:前庭反应中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 188. 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 称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89. 视野:单眼注视前方一点固定不动所看到的范围。 190. 换能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因此可以把感受器又称生物换能器。 191. 生物节律:机体内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人和动物的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周期低于一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等),中频(日周期), 和低频(周期长于一天,如月经周期)三种节律。 192.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 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193.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 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为O型。 194.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195. 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 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96. 视敏度:表示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大小的限度,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 平均直径。 197.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198.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反射。分两部成分:肺扩张反射(肺充气或扩 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肺缩小反射(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 199. 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学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 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这种作用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200.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 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201.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其正常值是55%,65%。 202. 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 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203.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 204. 分节运动: 小肠的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运动,它的反复运动能把食糜有效的推送到 小肠的远端。 205. 肾糖阈: 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 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206. 月经周期: 女性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 207. 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 运。【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208. Local excitation: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 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209. Stroke volume: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210. Pulmonary strenth reflex: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成分。 211. Inhibitore postsynaptic potential: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 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212. 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 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13.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 为血液凝固。 214. 正性变时作用:心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膜上的β受体结合引起的心率增加,称为 正性变时作用。 215. 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216. 脑—肠肽: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 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217. 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质的散热形式。 218. 听阈: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能刚好引 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 219. 上行激动系统: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220. 神经分泌:有些神经元除了有神经元的功能外还能分泌一些激素影响机体的功能,这种现象为神经分 泌。 221. Cardiac index: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 (min.m2)。 222. clearance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 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223.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胃肠激素,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有生 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胃肠激素。 224. Spinal shock: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 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225.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226. 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为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227. 纤维蛋白溶解:血栓的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228. 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 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统称生理无效腔。 229. 能量代谢: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230. 神经激素:有些神经元除了作为神经系统的功能外,还能分泌一些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称为神经激 素。 231. depolarization:去极化,静息电位一般为内负外正,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 化。 232. extrosystole:期外收缩,心肌受到人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 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 233. antidiuretic hormone: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是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 性,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234. motor unit:运动单位,由一个alph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其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同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以和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 增大其面积。 235. 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的物质交换。 236. 最适初长度:由长度—张力曲线可知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每次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大,但在前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为零,故称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与之相对应的称最适初长度,在这样的初长度情况下进行收缩产生的张力最 大。 237.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简略估算,平均动脉压 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238.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239.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临床上可用它来检测肾的稀释能力。 240. 靶器官:被激素选择性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241. 胆盐的肝肠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 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242.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243. 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出现的一次机械收缩。 244. action potential: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45. compensatory pause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的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246.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及正常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 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247.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 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248. presynaptic inhibition: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轴突型突触改变 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 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C虽然不能直接影 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 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 致发生抑制效应。 249.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 阻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M型和N型两种。 250.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 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51.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 程为血液凝固。 252. 肺扩散容量: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25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254. 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55.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激素水平受体内激素自身水平的影响,这是通过血液中激素浓度反馈给激素 分泌器官实现的,这个过程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256. 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 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在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 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57.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十几种, 其中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3种,即凝血因子?~? ?. 258.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红细胞置于一系列不同渗透压的低渗溶液中,观察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发现一定程度的低渗(0.8%~0.6%NaCl溶液)仅使红细胞膨胀,但不破裂,只有渗透压进一步降低 时才出现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说明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抗张力能力。这种抗张力能利用渗透脆性 表示。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大,表示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反之亦然。 259. 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叫 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260. 肾小球滤过滤:单位时间里(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261. 高渗尿:尿的渗透浓度可由于体内缺水或水过多等不同情况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当体内缺水时, 机体将排出渗透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高渗尿,即尿液被浓缩。 262. 盲点:在中央凹两侧约3mm的视神经头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 知,此部位被称为盲点。 263. 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窝进入内耳,这是气传导的主要途径。另 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也称气传导,但在正常 听觉功能中并不重要。 264. 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 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265. 解剖无效腔:每次呼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 分气体不参以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 mL。 266. 瞳孔近反射: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看近物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就是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267. 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 或效应器细胞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268. 异相睡眠: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其中脑电波呈现去同步 化快波的时相,称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269.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 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270. 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271.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惊吓等)时,通 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现象。 272. 激素的半衰期: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 273.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 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274.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75.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 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276.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 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 c),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77. Action potential: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 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78. Sliding theory: 当肌细胞兴奋而使胞浆内Ca2+增加时,Ca2+便与细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 发生变化,从而牵拉原肌凝蛋白滚动移位,将其掩盖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横桥立即与肌纤蛋白结 合形成肌纤凝蛋白,同时横桥上的 ATP酶获得活性,加速ATP分解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扭动, 牵拉细肌丝向粗肌丝内滑行,肌节缩短,出现肌肉收缩。 279.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因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就会引起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 反射,它有两种类型:即腱反射和肌紧张。 280.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器官所实现的调节。它是机体活动调节 的最主要方式。其调节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281. 281.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 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282.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 称为动作电位。 283. .波尔效应:酸度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284. 回返性抑制: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去兴奋另一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中间神经元兴奋后,其活动经轴突反过来作用于同一神经元,抑制原先 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种属的其他神经元。 285.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 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流式细胞分析术(flowcytometry,FCM):FC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快速定量细胞内DNA,用于测定肿瘤细胞的DNA倍体类型和肿瘤组织中S+G2/M期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生长分数)。测定肿瘤细胞的DNA倍体和生长分数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标志之一,而且可反应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FCM还可应用于细胞的免疫分型,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 3.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4.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cell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血子后,受损伤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是亚致死性细胞损伤。 5.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6.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7.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8.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9.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 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10.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病理变化: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淡染、清亮,核可稍大,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肉眼观,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体积增大、颜色变淡。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11.脂肪变(fattychange):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fattydegeneration)。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12.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13.心肌脂肪浸润(fattychange):心外膜处显着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 14.玻璃样变(hyalinechange):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hyalinedegeneration),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5.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16.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脂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镜下: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的基质中。 17.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pigmentation):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8.脂褐素(lipofuscin):是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的微细颗粒,电镜下显示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中50%为脂质。附睾管上皮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正常时便含有脂褐素。 19.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cal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20.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calcification):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死亡的寄生虫卵)内的钙化,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21.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calcification):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所致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等处的多发性钙化,称为转移性钙化,可影响细胞、组织的功能。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破坏骨组织、维生素D过量摄入等可引发高钙,导致转移性钙化。 22.坏死(necrosis):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23.核固缩(pyknosis):表现为核缩小、凝聚,呈深蓝染,提示DNA停止转录。 24.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25.核溶解(karyolysis):染色质中的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只见或不见核的轮廓。 26.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necrosis):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这可能是由于死死局部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27.干酪性坏死(casepisnecrosis):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28.坏疽(gangrene):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29.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necrosis):是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最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又称为软化(malacia)。化脓、脂肪坏死和由细胞水肿发展而来的溶解性坏死(lyticnecrosis)都属于液化性坏死。 30.纤维素性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火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31.糜烂(erosion):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ulcer)。 32.窦道(sinus),瘘管(fistula):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 33.空洞(cavity):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例如肺、肾等)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支气管-口腔、输尿管尿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34.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过程称为机化。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5.包裹(encapisulation):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于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36.凋亡(apoptosis):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也有人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 37.凋亡小体: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为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orCouncillmanbody)。 38.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 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39.创伤性神经瘤: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者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成为创伤性神经瘤,可发生顽固性疼痛。 40.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任何组织都占有相当比例,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粘连糖蛋白。 41.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2.瘢痕疙瘩(keloid):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43.创伤愈合(wound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 44.一期愈合(healingbyfirstintention)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的愈合。 45.二期愈合(healingbysecondintention)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的愈合。 46.纤维性骨痂: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 47.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s):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48.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帮称为肺褐色硬化。 49.槟榔肝(nutmegliver):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50.混合血栓(mixedthrombus):混合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往往以瓣膜囊或内膜损伤处为起始点,血流经过该处时在其下游形成涡流,引起血小板粘集,构成静脉血栓的头部(白色血栓)。在血小板小梁间血流几乎停滞,血液乃发生凝固,可见红细胞被包裹于网状纤维蛋白中,肉眼上呈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着,有时可辨认出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这种血栓称为混合血栓。 51.延续性血栓:混合血栓构成静脉血栓的体部。静脉血栓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沿血管延伸而增长,又称延续性血栓。 52.层状血栓:单一的混合血栓现于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和动脉瘤内,血栓呈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故又称为层状血栓。 53.再通(recanalization):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逐渐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通道,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再通。 54.静脉石(phlebolith):长久的血栓未能充分机化,可发生在静脉内有 大量钙盐沉积的血栓称为静脉石。 55.交叉性栓塞:有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者,心腔内的栓子偶尔可由压力高的一侧通过缺损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动脉血流栓塞相应的分支,这种栓塞称为交叉性栓塞。 56.逆行性栓塞:在罕见的情况下会发生逆行性栓塞,如下腔静脉内的栓子,在剧烈咳嗽、呕吐等胸腔内压力骤增,可能逆血流方向运行,栓塞下腔静脉所属分支。 57.白色梗死(whiteinfarct):发生于动脉阻塞,常见于心、肾、脾等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当梗死灶形成时,从邻近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出血很少,故称为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灰白色,因而又称白色梗死。 58.红色梗死(redinfarct):主要见于肺和肠等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梗死处有明显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红色,所以又称红色梗死。 59.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节。 6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变质是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过程,是局部细胞、组织代谢、理化性质改变的形态学所见。 6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变化。 62.速发短暂反应(immediatetransientresponse):内皮细胞收缩,并在内皮细胞间出现缝隙(宽约0.5~1.0um)。这是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的最常见原因。通常发生在20~60um口径的细静脉,不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动脉。内皮细胞的收缩是由于炎症时一些化学介质出现所致,如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和P物质。这些炎症化学介质半衰期短,仅作用15~30分钟,因而这种反应被称为速发短暂反应,仅发生于细静脉。 63.穿胞作用(transcytosis):通过内皮细胞胞浆的穿胞通道而产生,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使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溢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成这一机制发生的因素。 64.速发持续反应(immediate-sustainedresponse):严重烧伤和化脓菌感染时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脱落,血管通透性增加迅速发生,并在高通透性上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这种过程称为速发持续反应。这种损伤可累及所有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细静脉和细动脉。 65.迟发延续反应(delayedprolongedresponse):如果热损伤比较轻度或中等度,或物理因素如X线和紫外线照射,或某些细菌毒素所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则发生较晚,常在2~12小时之后,但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天,这种过程称为迟发延续反应。 66.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5~20um。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67.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是指白细胞游出到炎症灶,吞噬病原体以及组织碎片的过程。完成此功能的吞噬细胞主要有两种: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68.炎症介质(inflammatorymediator):急性炎症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这些炎症反应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介导而实现的,这些 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69.细胞因子(cytokine)和化学因子(chemokine):细胞因子主要是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也可来自内皮、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因子介入、调整其它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反应。化学因子是指那些特别还有激活白细胞运动、起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70.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着增多(可达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71.完全愈复:在炎症过程中病因被清除,若少量的炎症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溶解吸收,通过周围健在的细胞的再生,可以完全恢复原来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愈复。若坏死组织较大,则由肉芽组织增生修复,称为不完全愈复。 72.渗出性炎: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多为急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73.假膜性炎: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白喉的假膜性炎若发生于咽部不易脱落称为固膜性炎;若发生于气管则较易脱落称为浮膜性炎。 74.蜂窝织炎(phlegmonousinflammation):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75.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限局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 7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肿瘤的异质化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77.直接蔓延: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邻近正常器管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78.转移(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79.Krukenberg瘤:是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癌,常为种植性转移,最具特征性是来自吸肠道的粘液细胞癌,此瘤特点为双侧卵巢受累长大,镜下见富于粘液的印戒细胞弥漫浸润和间质反应性增生。(小脑的髓母细胞瘤亦可经脑脊液转移到脑的其他部位或脊髓形成种植性转移) 80.肿瘤的分级(grading):恶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其分化的高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的多少来确定恶性程度的级别。?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级为分化低的,属高度恶性。 81.肿瘤的分期(staging):主要原则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 82.异位内分泌肿瘤:一地非内分泌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旁腺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十余种,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83.副肿瘤综合症: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 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症。 84.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tumor):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85.癌肉瘤(carcinosarcoma):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86.角化珠(keratinpearl):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87.粘液癌(mucoidcarcinoma):又称为胶样癌(colloidcarcinoma),常见于胃和大肠。镜下,初时粘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故一般称之为印戒细胞(signet-ringcell)。当印戒细胞为主要万分呈广泛浸润时则称印戒细胞癌。 88.实性癌(solidcarcinoma):或称单纯癌(carcinomasimplex),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可发生于胃及甲状腺。癌巢为实体性列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见。 89.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90.非典型性增生(dyplasia,atypicalhyperplasia):指拉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91.原位癌(carcinomainsitu):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92.肾胚胎瘤(embryonictumorofkidney):也称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或Wilms瘤。由肾内残留的胚基组织发展而来,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肿瘤成分多样,除见胚基细胞呈巢状排列,及形成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结构外,间质中可见疏松的粘液样组织,有时还可见到横纹肌、软骨、骨或脂肪组织。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位于11p13的WT-1基因的丢失或突变有关。 93.癌基因: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称为癌基因。 94.病毒癌基因(virusoncogene.v-onc):某些逆转录病毒能在动物迅速诱发肿瘤并能在体外转化细胞,其含有的能够转化细胞的RNA片段称为病毒癌基因。 95.原癌基因(cellularoncogene.c-onc):在正常细胞的DNA中也发现存在与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DNA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如c-ras,c-myc等。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故又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有两种方式:?发生结构改变(突变),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基因表达调节的改变(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 96.隐性癌基因:Rb基因定位于13q14,编码一种核磷蛋白,Rb的两个等位基因必须都发生突变或缺失才能产生肿瘤,因此,Rb基因也被称为隐性癌基因。 97.分子警察:正常的p53蛋白在DNA损伤或缺氧时活化,使依赖p53的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者p21和DNA修复基因上调性转录,细胞在G1期出现生长停滞,进行DNA修复,如修复成功,细胞进入S期;如修复失败,则通过活化bax基因使细胞进入凋亡,以保证基因组的遗传稳定。因此,正常的p53蛋白又被称为“分子警察”。 98.端粒(telomeres):是一种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它控制细胞的复制次数,细胞复制一次,其端粒就缩短一点,细胞复制一定次数后,端粒缩短使得染色体相互融合导致细胞死亡。端粒酶的存在可使缩短的端粒得以恢复,因此生殖细胞有十分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 99.促癌物(promoter):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这种增加致癌效应的物质叫做促癌物,如巴豆油、激素、酚和某些药物。 100.致AS性脂蛋白表型:目前认为,LDL(主要是sLDL)、TG、VLDL和apoB的异常升高与HDL-C及apo-1的降低同时存在,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血脂蛋白综合症,称为致AS性脂蛋白表型,对AS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01.脂纹(fattystreak):是AS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于动脉的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宽约1~2mm,长达1~5cm,平坦或微隆起。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浆内有大量小空泡(原为脂滴,制片过程中被溶解)。此外,可见较多的基质(蛋白聚糖),数量不等的合成型SMC,少量T淋巴细胞,嗜中性、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等。 102.纤维斑块(fibrousplaque):脂纹进一步发展则演变为纤维斑块。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而呈瓷白色,状如凝固的蜡烛油。斑块直径约0.3~1.5cm,并可融合。光镜下:病灶表层是由大量胶原纤维、SMC、少数弹性纤维及蛋白聚糖形成纤维帽,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变性。纤维帽下方可见不等量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脂质及炎细胞。病变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反应。 10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实为细胞外脂质及坏死物,其中可见胆固醇结晶(HE切片中为针状空隙)及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粥瘤处中膜SMC受压萎缩,弹性纤维破坏,该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04.AS性固缩肾:肾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及发热。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大瘢痕,多个瘢痕可使肾脏缩小,称为AS性固缩肾。 105.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的性质、强度、部位、发作次数、诱因等在1~3个月内无明显改变者,多伴有较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5%)。 106.恶化性稳定型心绞痛:指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而在3个月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限、诱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者,常在原有斑块病变基础上附加有部分血栓形成和(或)动脉痉挛。 107.自发型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变异心绞痛):常于休息或梦醒时 发作,心电图与其它型心绞痛相反,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常由于靠近斑块的动脉痉挛所致。 108.Liddle综合症:由于上皮细胞通道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钠敏感性高血压,为单基因缺陷引起的高血压。 109.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又称细动脉性肾硬化,由于入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及功能废用而萎缩、消失。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及增生的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收缩,使表面凹陷。病变较轻区域健存的肾小球因功能代偿而肥大,所属肾小管相应地代偿性扩张,向肾表面突起。从而形成肉眼所见肾表面的小颗粒。肉眼观: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单侧肾可小于100g(正常成人约150g),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变薄,(?2mm,正常厚3~5mm),髓质变化较少,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具有以上特点的肾被称为细动脉性肾硬化 (arteriolarnephrosclerosis)或原发性颗粒固缩肾。 110.833+B细胞同种抗体:有研究发现风湿病患者B淋巴细胞表面有遗传性标记物833+,833+B细胞同种抗体,约72%的风湿病患者此抗体呈阳性反应,均提示内因很重要。 111.风湿细胞:病灶部位的心脏组织细胞聚集、增生。当他们吞噬纤维素坏死物后,转变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Aschoffcell)。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多边形,边界清楚而不整。胞浆丰富均质而微嗜双色。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稍后则核变得浓染结构不清。 112.风湿小体: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此期约2~3个月。 113.疣状赘生物(vegetations):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瓣膜表面,尤以闭锁缘向血流面的具皮细胞,由于受到瓣膜开、关时的磨擦,易发生变性、脱落,暴露其下的胶原,诱导血小板在该处沉积、凝集,形成白色血栓,称疣状赘生物。 114.疣状心内膜炎(verrucousendocarditis):单个疣状赘生物大小如粟粒(1~3mm),灰白色,半透明,常成串珠状单行排列于瓣膜闭锁缘,与瓣膜粘连紧密,不易掊落,故称疣状心内膜炎。 115.McCallum斑:当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可引起内膜灶性增厚,形成如左房的McCallum斑。 116.绒毛心: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117.Roth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毒素和(或)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微小血管壁受损,发生漏出性出血。临床表现为皮肤(颈、胸部)、粘膜(如口腔、睑结膜)及眼底出血点(Roth点)。 118.Osler小结:部分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由于皮下小动脉炎,于指、趾末节腹面、足底或大、小鱼际处,出现红紫色、微隆起、有压痛的小结,称Osler小结。 119.Fiedler心肌炎:即为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心肌内有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病灶中央部可见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杂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120.肺腺泡(pulmonaryacinus):肺小叶内的?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 被称为肺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 121.肺肉质变(pulmonarycarnification):主要见于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 122.硅结节:硅结节为境界清楚,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样感。硅结节形成的初始阶段是由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组成,继而成纤维细胞增生,使之发生纤维化。 123.胸膜斑(pleuralplaques):是指发生于壁层胸膜上凸出的局限性纤维瘢痕斑块,质硬,呈灰白色,半透明,状似软骨。常位于两侧中、下胸壁,呈对称性分布。 124.石棉小体(asbestosbodies):系表面有铁蛋白沉积的石棉纤维,其长短不一(长者可超过100um,短者仅数微米),黄褐色,呈哑铃状、分节状或蝌蚪形,铁反应阳性。在石棉小体旁可见异物巨细胞。在弥漫性纤维化的肺组织中查见石棉小体是病理诊断石棉沉着症的重要依据。 12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在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引起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1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指新生儿出生后已了现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患儿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membranediseaseofnewborn)。 127.疣状癌(verrucouscarcinoma):少见,占喉癌1%~2%。癌组织主要向喉腔呈疣状生长,形成菜花样肿块。镜下,主呈乳头状结构,鳞状细胞分化较成熟,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部浸润现象。大都不发生转移,手术局部切除效果良好。 128.瘢痕癌:主要特征是肺腺癌中心区有纤维化或瘢痕灶(玻璃样变),并有大量炭末沉着,故有肺瘢痕癌之称。 129.燕麦细胞癌(oatcellcarcinoma)肺小细胞癌镜下,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有些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浆少而形似裸核。典型时癌细胞常一端稍尖,形似燕麦穗粒,称之为燕麦细胞癌。 130.假幽门腺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出现上皮化生,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 131.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在幽门窦病变区,胃粘膜表层上皮细胞中出现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等,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 132.疣状胃炎(gastritisverrucosa):是指胃粘膜表面有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 133.Barrett食管:各种原因(如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所取代时,称为Barrett食管。 134.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其面积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其深度。 135.革囊胃(linitisplastica):典型的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有革囊胃之称。 136.CEA:大肠癌组织可产生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此种抗原称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137.胞浆疏松化:由于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水分增多造成。开始时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浆疏松化。 138.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degeneration):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成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增变性。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扩张、囊泡变、核蛋白颗粒脱失,线粒肿胀、嵴消失等。 139.嗜酸性变:嗜酸性变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小叶内。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胞浆颗粒性消失。 140.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orCouncillmanbody):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所谓嗜酸性小体。 141.点状坏死(spotty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1个至几个肝细胞。同时在该处伴有炎细胞浸润。 14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necrosis):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状连接状,常见于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该处肝细胞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143.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坏死常出现于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则成为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144.毛玻璃样肝细胞: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光镜下,HE染色切片上,此等肝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这些细胞内含有大量HbsAg,电镜下为线状或小管状存在内质网池内。 145.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急性重型肝炎肉眼观,肝体积显着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146.假小叶:肝硬化病变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较大,染色较深,常发现双核肝细胞。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147.小肝癌:早期肝癌也称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的总和在和在3cm以下,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 148.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hemopoiesis):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下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149.淋巴样肿瘤:将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来源于淋巴细胞的肿瘤称为淋巴样肿瘤。 150.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 151.镜影细胞(mirrorimagecell):最典型的R-S细胞的双叶核面对面的排列,形成所谓的镜影细胞,其在诊断此瘤上具有重要意义,故称为诊断性R-S细胞。 152.霍奇金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除了典型的R-S细胞外,还有一些肿瘤细胞形态与R-S细胞相似,但只有一个核,核内有一大的核仁,这样的单核瘤细胞称为单核R-S细胞或霍奇金细胞。 153.陷窝细胞:主要见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大,胞浆丰富而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较典型的R-S细胞小。 154.“爆米花”细胞(popcorncell):见于淋巴细胞为主型,这种多核细胞的形态特点为细胞核皱折,多叶状,染色质细,核仁小,多个胞浆淡染。 155.细胞期:在早期的结节硬化型,纤维化不明显,在富于淋巴细胞的背景中可见散在的腔隙型细胞,称为细胞期。 156.Burkit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临床上有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三种形式。EB病毒的潜伏感染和非洲地区性的Burkitt淋巴瘤有密切关系。 157.满天星现象(starrysky):Burkitt淋巴瘤镜下特点为弥漫性的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浸润,分裂像明显增多,瘤细胞间有散在的巨噬细胞吞噬核碎片,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158.髓样肿瘤:向髓细胞分化方向克隆增生的形成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的白血病,统称为髓样肿瘤。 159.绿色瘤(chlorama):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除周围血像、骨髓、淋巴结、脾脏、肝脏浸润外,还可以侵犯皮肤和牙龈。非常少见的是在骨髓的粒细胞出现之前,在骨、眼眶、皮肤、淋巴结、胃肠道、前列腺、睾丸等处可出现局部的原始粒细胞肿瘤,称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或绿色瘤(chloroma)。 160.Ph1染色体:Ph1染色体是由于t(9:22)形成的,在此易位中,原来位于9号染色体的BCR基因和原来位于22号染色体的ABL基因拼接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基因,新融合的BCR-ABL基因定位于变短了的9号染色体,此染色体称为Ph1染色体,其编码的210kd的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能和CML的发生有关。 16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着增多(可达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162.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histiocytosis):也称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组织学上类似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进行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疾病,以系统性、不对称性、和不同步性的方式侵犯淋巴结、脾、肝、肺和皮肤等器官。 163.Langerhans细胞:Langerhans细胞中等大小,直径15~24um,核稍圆或不规则,有凹陷、折叠、扭曲或分叶,核仁小,单个,核膜薄,染色质细致,胞浆较丰富,边界较清楚,淡嗜酸性,在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细胞器称为Birbeck颗粒(这是一种呈杆状的管状结构,中央有一纵行条纹和平行排列的周期性条纹,形似一条小拉链,有时一端有泡状膨大似网球拍状) 164.Heymann肾炎:用近曲小管刷状缘成分免疫大鼠,使之产生抗刷状缘抗体,并引起肾炎,其病变与人膜性肾小球肾炎相似,因刷状缘与足突膜具有共同抗原性,抗体在GBM外侧足突膜处与抗原结合,并激活补体,形成典型的上皮下沉积物,电镜检查显示上皮细胞与基底膜间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 165.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炎肉眼观见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有的病例肾脏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又称蚤咬肾。 166.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sysdrome):?型RPGN为抗肾上球基底膜疾病,在GBM内出现IgG和C3的线状沉积,部分患者的抗GBM抗体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临床反复出现咯血,并有肾功能改变,此类病例称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67.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可环状分布。 168.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肿大,色苍白,故称大白肾。病变特点是上皮下出现免疫复合物。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表明有IgG和C3的沉积,光镜下早期改变不明显,之后出现GBM弥漫性增厚,电镜下显示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 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底膜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银染色显示钉突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 169.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5%,细胞具有明显的胞膜,胞质淡嗜碱染,核周常有空晕,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血管周围常有大细胞包绕。 170.纳博特囊肿(Nabothiancyst):有时子宫粘膜的腺腔被粘液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使粘液潴留,腺体扩大成囊状,形成子宫颈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 171.真性糜烂:慢性子宫颈炎有时子宫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因炎症或损伤而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缺损,称真性糜烂。 17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拉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173.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少数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内,浸润的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没有血管浸润也无淋巴结转移。 174.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肌壁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异位的腺体周围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纤维,多发生在育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增大、痛经及月经过多。 175.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周期性变化,随月经反复出血,在局部形成所谓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76.葡萄胎(hydatidiformmole):也称水泡状胎块,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及阴道流血或阴道排出水泡状物,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有三个特点:?滋养层细胞包括合体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绒毛间质水肿,致绒毛扩大;?绒毛间质一般无血管,或有少数列功能的毛细血管,见不到红细胞。 177.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滋养层细胞肿瘤,简称绒癌。其特点是滋养层细胞不形成绒乱或水泡状结构,而成片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他脏器及组织。 178.Call-Exner小体:卵巢颗粒细胞瘤在团索排列的肿瘤细胞中有腺样或花环样腔隙,其中有粉染蛋白样物质及1~2个固缩核,相似于正常滤泡分化,这种特殊的结构和为Call-Exner小体。 17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specificantigenPSA):是正常前列腺或前列腺癌上皮分泌的糖蛋白,此抗原具有器官特异性,对判断抗原产生部位特异性很强。 180.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adenosis):在乳腺增生性病变中有时间质纤维增生显着同时有小叶内管泡数目增多,没有囊肿结构,称硬化性腺病。 181.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来自小叶的终末导管及腺泡,主要累及小叶,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穿破其基底膜,小叶结构存在。 182.APUD细胞,APUD瘤: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散在于各系统或组织内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能摄取胺的前体,经脱竣反应合成胺和多肽类激素,故称为APUD细胞;因其银染色阳性,又称嗜银细胞,有人认为其可能来自神经嵴或内胚层,故也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这种细胞发生的肿瘤称为APUD瘤。 183.Simond综合征:是由于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损伤等原因使垂体前叶全部激素分泌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导致相应的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萎缩,病程呈慢性经过,以出现恶病质、过早衰老及各种激素分泌低下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为特征。 184.Sheehan综合征:是垂体缺血性萎缩、坏死,前叶激素全部分泌减少的一种综合征,多由于分娩时大出血或休克引起,典型病例于分娩后乳腺退缩,乳汁分泌停止,相继出现生殖器官萎缩,闭经,甲状腺、肾上腺萎缩,功能低下,进而全身萎缩和老化。 185.纤维性甲状腺炎(Riedelstruma):又称Riedel甲状腺肿或慢性木样甲状腺炎,原因不 明,罕见,中年妇女为多,临床上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增生纤维疤痕组织压迫可产生嘶哑、呼吸吞咽困难。肉眼观:病变呈结节状,质硬似木样,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切面灰白。光镜:甲状腺滤泡萎缩,大量纤维组织弱生、玻变,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186.许特尔细胞瘤(Hǔrthlecelltumor):甲状腺嗜酸性粒细胞腺瘤,又称Hǔrthle细胞腺瘤。较少见,瘤细胞大而多角形,核小,胞浆丰富嗜酸性,内含嗜酸性颗粒,电镜下见嗜酸粒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即Hǔrthle细胞。 187.砂粒体(psammomabodies):甲状腺乳头状癌光镜下,乳头分枝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 188.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由嗜铬细胞(chromaffincell)发生的一种少见的肿瘤。镜下:瘤细胞主要为大多角形细胞,并有一定程度的多形性,可出现瘤巨细胞,瘤细胞浆内可见大量嗜铬颗粒。电镜下:胞浆内含有被界膜包绕的、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神经内分泌颗粒。临床上除了局部症状外,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出汗、心动过速、心悸、基础代谢率升高和高血糖等,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和猝死。 189.沃-弗(Waterhouse-Friederichsen)综合征: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是暴发性脑膜炎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本病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与此同时,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沃-弗综合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大量内毒素释放所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情凶险,常在短期内因严重败血症死亡,故患者脑膜病变轻微。 190.卫星现象:乙型脑炎病变严重者神经细胞可发生核浓缩、溶解、消失,为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如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环绕一神经元,则称为卫星现象。 191.噬神经细胞现象:乙型脑炎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包围、吞噬神经元,这种现象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192.鬼影细胞: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中央尼氏小体溶解,核浓缩,溶解、核消失的神经元形成所谓的鬼影细胞,大量神经元脱失)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 193.PrP病:海绵状脑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称为Prion的糖脂蛋白,有称朊蛋白,因此双称PrP病,典型病变为大脑萎缩,镜下见神经毡(Neuropil),即神经突起构成的网状结构和神经细胞浆出现大量空泡,呈现海绵状外观,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缺失和反应性胶质化,但无炎症反应。 194.缺血性脑病(ischemic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低血压、心脏骤停、失血、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195.层状坏死:大脑皮质第3、5、6层神经元坏死、脱失、胶质化,引起皮质神经细胞层的中断。 196.Verocay小体:神经鞘瘤束状型(AntoniA型),细胞细长,梭形,境界不清,核长圆形,互相紧密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称Verocay小体。 197.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在HE染色中往往较模糊,而银染色最为清楚,电镜下证实为双螺旋缠绕的细丝构成,多见于较大的神经元,尤以海马、杏仁核、颞叶内侧,额叶皮质的锥体细胞最为多见,这一变化是神经元趋于死亡的标志。 198.Hirano小体:为神经细胞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含体,生化分析证实大多为肌动蛋白,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199.结核结节(tubercle):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200.原发综合征(primarycomplex):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 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201.开放性愈合:肺结核体积较大的空洞,内壁坏死脱落,肉芽组织逐渐变成纤维瘢痕组织,由支气管上皮覆盖,此时,空洞虽仍然存在,但已无菌,实已愈合,故称开放性愈合。 202.结核瘤(tuberculoma):又称结核球,是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结核球可来自:?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由于干酪样坏死物填充;?多人干酪样坏死病灶融合并纤维包裹。 203.干性结核性胸膜炎:又称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很少有胸腔积液,是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所致,常发生于肺尖,病变多为局限性,以增生改变为主,一般通过纤维化而愈合。 204.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typhoidgranuloma)或伤寒小结(typhoidnodule),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205.髓样肿胀期:伤寒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结略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隆起组织表面形似脑的沟回,以集合淋巴小结最为典型。 206.凹空细胞:凹空细胞较正常细胞大,胞浆空泡状,细胞边缘常存带状胞浆,核增大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可见双核或多核。表皮浅层凹空细胞的出现有助于尖锐湿疣的诊断。 207.隐性梅毒:少数人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后,在体内可终身隐伏(血清反应阳性,而无症状和病变),或在二、三期梅毒活动,局部病变消失而血清反应阳性,均称为隐性梅毒。 820.树胶样肿(gumma):又称梅毒瘤(syphiloma)。此病变实为细胞介导的迟发变态反应,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从镜下才可见到的大小至数厘米不等,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故而得名树胶样肿。仅见于第三期梅毒,三期梅毒常累及内脏,故又称内脏梅毒。 209.白色肺炎:胎儿或婴幼儿期发病的先天性梅毒,肺呈弥漫性纤维化,间质血管床减少,呈灰白色,称为白色肺炎。 210.Kaposi肉瘤:Kaposi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管增殖性疾病,来源于内皮细胞,部分可能来自于淋巴管内皮,呈多中心性。Kaposi肉瘤主要有四种成分,即梭形细胞、血管裂隙、含铁血黄素和红细胞,有时有一定数目的炎细胞。Kaposi肉瘤分为三型:动脉瘤样型、经典型和肉瘤样型。 211.嗜酸性脓肿:急性虫卵结节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实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节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 212.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急性虫卵结节经10天后,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3.象皮肿:由于淋巴液淤积的长期刺激,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皮皱加深,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可有棘刺和疣状突起,外观似大象皮肤,故名象皮肿。多在丝虫感染后10~15年方达到显着程度。 214.干线性肝硬化:血吸虫致肝硬化,肝小叶本身并未遭受严重破坏,不形成明显假小叶,但肝脏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形型或管道型肝硬变之称。 215.腊样变性:伤寒患者的膈、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腊样变性。临床上出现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 216.阿米巴肿(amoeboma):肠阿米巴病的慢性病变,因肠壁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块称为阿米巴肿,多见于盲肠,可引起肠梗阻,易误诊为肠癌。 217.含铁小结(sideroticnodule):血吸虫病脾脏病变可见由陈旧性出血,纤维化以及钙盐和铁盐沉积于胶原纤维所构成的肉眼观呈棕黄色的小结。 218.无反应性结核(anergytuberculosis):是指在机体抵抗力极差或用大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时,发生严重的结核性败血症,患者常迅速死亡,尸检时在各器官内见无数小病灶,灶内含很多结核菌,灶周几乎无细胞反应。 219.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致瘤因素的消除而停止生长。 220.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都是由肿瘤的实质决定的。 221.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一般系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可有淋巴管,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222.肿瘤的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223.间变(anaplasia):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缺乏分化,异型性显着。 224.间变性肿瘤:有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的细胞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 225.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会在生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 226.癌脐:位于器管表面的转移瘤,由于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所谓“癌脐”。 227.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myocardial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和乳头肌,心电图一般无病理性Q波。 228.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fibrosis):是由于中、重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肌纤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后果。肉眼:心脏增大,所有心腔扩张,心壁厚度可能正常,伴有多灶性白色纤维条块,甚至透壁性瘢痕,心内膜增厚并失去正常光泽,有时可见机化的附壁血栓。镜检:广泛性多灶性心肌纤维化,伴邻近心肌纤维萎缩和(或)肥大,常有部分心肌纤维肌浆空泡化,尤以内膜下区明显。 229.高血压脑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致血压骤升,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侯群称高血压脑病,脑部变化差异较大,可仅有脑水肿或伴有点状出血,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及意识模糊。 230.细支气管,支气管在肺内逐级分支至直径小于1mm处,壁上的软骨和腺体消失,称为细支气管。 231.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以后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 232.小气道:临床上通常将直径小于2mm的小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23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主要指慢支、支扩、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234.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二年以上。 235.肺气肿(pulmonaryemphysema):是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 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236.继发性颗粒固缩肾:慢性肾炎见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肾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晰,小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断面呈哆开状,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改变被称为继发性颗粒固缩肾。 237.VonHippel-Lindan(VHL)病:VHL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特征为小脑和视网膜发生血管母细胞瘤。半数以上的VHL病病人发生双侧且为多灶性肾癌。 238.腹膜假粘液瘤(peritonelpseudomyoma):卵巢粘液性肿瘤有时可导致穿破囊壁,使粘液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液,形成腹膜假粘液瘤。 239.迟发性神经原死亡(delayedneuronaldeath,DND):大鼠颈内动脉30分钟的阻塞,可引起皮层3、4层单个神经元的坏死,甚至在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后28天出现,而且这种DND不激活胶质细胞,无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成为一种安静的缺血性脑损害(silentischemicinjury)。 240.软脑膜癌病(leptomeningealcarcinomatosis):脑转移瘤肿瘤细胞沿蛛网膜下腔弥漫浸润,脑膜依浸润肿瘤细胞的多少可呈略混浊至灰白色不等,甚至出现大片棕黑色,局部可呈现大小不等到的结节或斑块,脑底部、腰骶部、马尾处常明显受累,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积水明显。 241.老年斑:为细胞外结构,直径20~150um,最多见于内嗅区皮质,海马CA-1区,其次为额叶和顶叶皮质,银染色示斑块中心为一均匀的嗜银团,中心周围有空晕环绕,外围有不规则的嗜银颗粒或丝状物质,电镜下该斑块主要由多个异常扩张之轴索突触终末构成。 242.含铁血黄素:组织内出血时,从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并由其溶酶体降解,使来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成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棕黄色较粗大的折光颗粒,称为含铁血黄素。 中医综合 名词解释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1(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 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 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 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 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 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 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 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 荣、已:营气、卫气。 10( 肝痿:又称筋痿。 11( 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 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2 13( 真火:指肾阳。 14( 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 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 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 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 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 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 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 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 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 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 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 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 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27( 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30( 君:即君药,指这个处方中的主药。 31( 真水:指的是肾阴,是与肾阳相对而言,肾阳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的精),是肾阳功能活动的基础。 32( 肝木,脾土:中医五行学说:把肝归属于“木”,因为肝主疏泄条达:把脾归属于“土”,因脾主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故同土的生化万物的特化相联系。 33( 腠理:指人体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是气血流通灌注之处。腠理外连皮肤,为卫气散布和汗液等渗泄的通路。 34( 往来寒热: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体的情况。 35( 君相二火:即君火和相火。君火,指心火。因心是所谓“君主之官”,故名。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二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功能活动。一般认为命门,肝胆,三焦均内有相火,而相火的根源主要发自命门。 36( 冲脉: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由阴部的两侧,夹脐两旁向上,到胸部而止。 37( 恶血:即败血。 38( 败血:瘀血的一种,指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 39( 带脉: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季胁部,横行环腰部一周。 40( 脾气:指脾的运化功能。 41( 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有生命的关键之意。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有指两肾为命门。 42( 潮热: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 43( 痈:病名,风疮面浅而大者为痈,因气血受毒邪所困而瘫塞不通所形成的。 44( 手汗:指手掌心潮湿多汗的症状,多为脾胃湿热引起。 45( 前阴: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 46( 后阴:即肛门部。 47( 死血:指瘀血。 48( 湿痰:痰证的一种。多由脾关健运,湿蕴酿痰所致。症见痰多稀白,或黄滑而易出。 木:即麻木。 49( 50( 神明:即“神”的概念。“神”是神志,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由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来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在人体它位居首要地位。前人把大脑、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故又有“心藏神”的说法。 51( 魂:为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感活动,为肝所藏。 52( 魄:属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为五脏精气所化生,为肺所藏。 53( 肝藏魂:“魂”属精神活动,肝气疏泄条达而情志正常,叫做藏魂。“肝藏魂”体现了精神活动和内在脏器的联系。 54( 心惊:指心中恐惧。 55( 真气:即正气,《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气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56( 内热生风:指阴虚热炽,煎熬营阴,经脉失濡而动气的证候。可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 57( 心中火虚:指心阳虚弱。 58( 瞑;闭上眼睛。 59( 肝气燥:指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症候。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耳鸣,眼干,面红,烦躁,失眠等,多见于高血压症。肝为刚脏,喜柔润,忌刚烈。肝阴不足,每致肝燥而阳亢。 60( 热厥:厥证之一。指因邪热过盛,津液受伤,影响阳气的正常流通,不能透达四肢而见四肢厥冷的病症。多伴有口喝,烦燥,胸腹灼热,便秘等症状。 61( 心包络:简称“心包”,它为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脉,主要起保护心脏的作用。 62( 气化:气的运行变化。膀胱气化,即膀胱的排泄功能。 63( 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膀胱的开合排尿功能,主要依赖于肾气的作用。 64( 亡阴:阴液大量耗伤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见皮肤干燥,身体枯槁,眼窝深陷,精神烦躁,甚则昏迷,谵妄等症。 65( 清肃之气:指肺气。肺气宜清净肃杀,如秋令之气,否则将上逆为患。 66( 脾不摄血:脾气虚弱,失去统摄血液的功能。 67( 脾土:脾的代称。脾在五行属土,故称。 68( 心火:心的代称,心在五行属火,故称。 69( 下元:指肾脏。 70( 假热:指上部出现假热的现象。颧红如妆或口鼻出血,或口燥齿浮等症状。这是因为真阳浮越所致。 71( 肺热不能克肝:肺受热邪而不能制约肝气。按五行学说,肝木受克于肺金。 72( 气逆:脏腑之气上逆。指气上逆而不顺的病理。 73( 既济,意指水火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的规律。 74( 肾火沸腾:指肾阳偏亢,火盛煎熬津液,迫津上腾。 75( 亡阳: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或其他原因耗伤阳气,以致阳气突然衰竭,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汗出如珠而微粘,畏寒,手足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或浮数而空等。类似于休克现象。 76( 脾气:主要指脾的动化功能,也包括脾的升清和统摄。固身血液的功能。 中满:指胱腹胀满。 77( 78( 水火相济: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称为“水火相济”。 79( 相克:即相互约制,排斥或克服。五行学说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 80( 命门之火:即肾阳。是生命本元之火。寓于肾阴之中,是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还能温养五脏六腑,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门之火的温养,尤其是脾胃需要有命门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81( 肾为肝之母:按照五行学说,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故肾为肝之母。 82( 胃为肾之关:”关”可以理解为水液出入的关口。《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是指胃气虚弱,胃口不开将引起二便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诸症。 83( 羸:瘦,弱。 84( 枯槁;消瘦比较严重,并且干枯无光泽。 85( 真阴:即肾阴。又有“肾水”,“元阴”真水等名称。是与肾阳相对而言。肾阴指本脏的阴液,是肾阳活动的物质基础。 86( 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相互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生理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 87( 肝气:指肝本脏的精气。常贝症状为两胁气胀疼痛,胸闷不舒;兼症较多见的是一些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 88( 开郁: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 89( 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90( 真火证:即实火证,指火邪极盛引起的实证,热证。 91( 火越:指火邪炽盛向外发泄的病症。 92( 相济:相互补益。 93( 肝气无依:肝气无处依附。肝气依附于肝血,现心不行血,肝补无血可藏,故肝气无依。 元阳:即“肾阳”又有“真阳”,“命门之火”等名称。肾阳寓于命门之中,94( 为先天之真火。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 95( 心君不守:心火不能守位。心主火,心火离散,导致心阳衰竭,血脉不行,故称心君不守。 96( 肾火避出躯壳:指阴寒内盛,致阴阳分离,肾阳外脱。 97( 厥逆:四肢厥冷。 98( 伤寒:病名或证候名。广义的伤寒是外感发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属于太阳表症的一个症型,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等。与现代医学所称的“伤寒”不同。病因,指伤于寒邪。 99( 神农氏:传说的上古帝王,为农业与医药的创始人。《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史记三皇本纪》载“神农氏以赭鞭鞭草,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是本草之书,多托之于神农。 100、刀圭,旧时量药之器具,以借以指医术。 101、青囊:药囊。后世常以青囊称医术。 102、河车之路:谓肾气运行之路。 103、泥丸:道家谓脑为泥丸。 104、啐痛:碎,破也。碎痛,疼痛如破如裂,极言其痛之甚。 105、大道如环:指阴阳消长运行的道路如园环一样,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106、玄关:佛教谓出入玄旨之关门,即入道之门为玄关。 107、仁圣工巧:当作“神圣工巧”。《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 108、五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109、亢龙有侮:指阳亢至极,物极必反之意。, 110、四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脑为髓海。 111、尾闾:道家谓精门,命门为尾闾。 112、玄理之法言:玄理,深奥精好的义理。 113、四气:指风,寒,暑,湿四种邪气。 114、四厥:四肢厥逆。 115、华扁:指华佗与扁鹊。 116、圭臬:指事物的准则。 117、四象:《易.系辞上》:“两仪生四象。”两仪,即指阴阳。四象为太阴, 太阳,少阴,少阳。 118、面王:鼻准。 119、中恶:谓中邪恶鬼崇致病者。 120、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121、橐龠: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的功能。 122、覆辙:犹言覆车。此喻失败的教训。 123、郄:指皮肤纹理缝隙。 124、箴言: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 125、私淑:凡不及受业而宗仰其人者,私以其人为师,以其书为治道修身之资者皆称私淑。 126、岘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127、憎寒:是一种外有寒战,内有烦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热邪内伏,阳气被阻,不能透达所致。 128、痰嗽:又称痰饮咳嗽。指因痰饮而致咳,并以咳嗽为主证者。本征一般指寒痰饮邪,停于肺胃,证见咳嗽多痰,色白,或如泡沫。 129、寒泻:由于内脏虚寒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清冷而稀,有如鸭粪,腹中绵绵作痛,小便清白,或表现为肠鸣腹痛,完谷不化。 130、阴证: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指阴阳属性归类,分“阴证”与“阳证”。凡属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的,向内的证候,都属于阴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肢冷倦怠,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 131、晕在心:按中医说法,“心藏神”,神经系统头晕等疾病与心脏胆负供血等功能正常与否有关。 132、少火:是一种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 133、壮火: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能损耗正气。 134、怔:是持续性心跳剧烈的一种症状。 135、内热生风:指阴虚热炽,煎熬营阴,经脉失濡而动风的证候。可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 136、通人:学识渊博之人。 137、私智:一己之管见,偏而自矜。 138、子书:凡著书立说,自成一家言者,统称子书。 139、大象:宇宙一切事物之本原 2( 。 140、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 141、伐性之斧:指危害身心的事物。 142、腐肠之药:指损伤肠胃之药物。 143、桑榆:原指目落余辉在桑榆间。此引伸为晚年。 144、委顿:极度疲困。 145、理易:明白医理。 146、阳燧:向日光取火之凹面铜镜。 147、故宅:原来的居室。肾火之宅在于肾和命门。 148、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先天之本在肾,故有肾主先天之说。 149、后天:指脾胃。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后天吸收水各精微以滋养供给。 150、脱精:精关不固,精液渗入小便而下。 151、左券:券,契约,分左右二联,主约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比喻有充分把握。 152、金针度人:向嫡传学子传授深奥理论及绝技。 153、两仪:天地 154、飧泄;完全不化之泄泻。 155、犀烛:传说犀牛角放入水中会发光。 理中 調理中焦脾胃的方法。多指脾胃虛寒証用溫中祛寒法治療。詳見溫中祛寒條。 理氣 是運用有行氣解郁、降氣調中、補中益氣作用的藥物,治療氣滯、氣逆、氣虛的方法。氣虛用補益中氣藥,見補氣條。氣滯宜疏、氣逆宜降,故又分疏郁理氣、和胃理氣、降逆下氣等。詳各條。 理血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補血、涼血、溫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詳見各條。 推拿 即按摩(見《小兒推拿秘旨》)。詳該條。 正骨八法之一。包括推法和拿法。《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推者,謂以手推之,使還舊處也。拿者,或兩手或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適用于骨折愈合後或其他疾患所遺留的關節等處僵直者。 出《靈樞)營衛生會》。營氣和衛氣的合稱。兩氣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氣營衛 之所化。營行脈中,具有營養周身作用,衛行脈外,具有捍衛軀體的功能。 營氣 營運于脈中的精氣。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周身的功用。《靈樞)邪客》:“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溫病辨証中,營分証和氣分証二者合稱。如營氣同病。 營分証 溫熱病邪氣內陷的階段。多由氣分証傳變或衛分証逆傳而來。以夜熱甚、心煩不寐,或神昏譫語,斑疹隱現,舌質紅絳,脈細數為主証。營是血中之氣,營氣通于心,病傳營分,顯示正氣不支,邪氣深入,威脅心包,影響神志或病及厥陰肝經。疾病由營轉氣,表示病情好轉,由營入血,表示病情更深重。 營衛不和 出《傷寒論)太陽病篇》。一般指表証自汗的病理而言。包括: 衛弱營強,因衛氣虛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見身不發熱而時有自汗。 衛強營弱,因陽氣郁于肌表,內迫營陰而汗自出,症見時發熱而自汗,不發熱則無汗。 營衛氣血 營、衛、氣、血本屬人體生命的四種精微物質和動力基礎,後世溫病學說借衛與營、氣與血的陰陽表里相對關系,將溫病傳變由外而內由氣及血的過程分為衛、氣、營、血四個階段,作為臨床辨証論治的綱領。《溫熱論》:“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參見衛氣營血辨証條。 營氣不從 指血脈中營氣運行障礙,出現癰腫的病理。《素問)生氣通天論》:“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因邪氣侵襲,營氣運行不暢,瘀阻于肌肉腠理之間,血郁熱聚,便成癰腫。 營氣同病 溫病辨証。邪熱已傳入營分,仍有氣分証,稱營氣同病。參見衛氣營血辨証條。 #10 四气五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 君臣佐使:根据药材方剂中的作用划分。 君,方中之王。 臣,方中之宰。 佐,方中之辅。 使,方中之吏。 国老:指干草。因其有君子品性之故。生则泻火,灸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协诸药而无争。 汤头:根据疾病将各味药按一定原则配成“方剂”,俗称汤头。这方面古人奉张仲景为鼻祖。 望闻问切:出自战国?扁鹊?《难经》。 望其五色知其病。 闻其五音别其病。 问其所欲五味知其病所起所在。 切脉而知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在何肺腑也。 四治:一为药味,二为针砭,三为按摩,四为灸法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 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 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 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 荣、已:营气、卫气。 10、 肝痿:又称筋痿。 11、 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 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 真火:指肾阳。 14、 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 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 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 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 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 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 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 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 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 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 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 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 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27、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30、 君:即君药,指这个处方中的主药。 31、 真水:指的是肾阴,是与肾阳相对而言,肾阳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的精),是肾阳功能活动的基础。 32、 肝木,脾土:中医五行学说:把肝归属于“木”,因为肝主疏泄条达:把脾归属于“土”,因脾主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故同土的生化万物的特化相联系。 33、 腠理:指人体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是气血流通灌注之处。腠理外连皮肤,为卫气散布和汗液等渗泄的通路。 34、 往来寒热: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体的情况。 35、 君相二火:即君火和相火。君火,指心火。因心是所谓“君主之官”,故名。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二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功能活动。一般认为命门,肝胆,三焦均内有相火,而相火的根源主要发自命门。 36、 冲脉: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由阴部的两侧,夹脐两旁向上,到胸部而止。 37、 恶血:即败血。 38、 败血:瘀血的一种,指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 39、 带脉: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季胁部,横行环腰部一周。 40、 脾气:指脾的运化功能。 09 2 2009-01-13 19:54 接上一篇 42、 潮热: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 43、 痈:病名,风疮面浅而大者为痈,因气血受毒邪所困而瘫塞不通所形成的。 44、 手汗:指手掌心潮湿多汗的症状,多为脾胃湿热引起。 45、 前阴: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 46、 后阴:即肛门部。 47、死血:指瘀血。 48、湿痰:痰证的一种。多由脾关健运,湿蕴酿痰所致。症见痰多稀白,或黄滑而易出。 49( 木:即麻木。 50、 神明:即“神”的概念。“神”是神志,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由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来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在人体它位居首要地位。前人把大脑、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故又有“心藏神”的说法。 51、 魂:为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感活动,为肝所藏。 52、 魄:属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为五脏精气所化生,为肺所藏。 53、 肝藏魂:“魂”属精神活动,肝气疏泄条达而情志正常,叫做藏魂。“肝藏魂”体现了精神活动和内在脏器的联系。 54、 心惊:指心中恐惧。 55、 真气:即正气,《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气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56、内热生风:指阴虚热炽,煎熬营阴,经脉失濡而动气的证候。可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 57、 心中火虚:指心阳虚弱。 58、 瞑;闭上眼睛。 59、 肝气燥:指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症候。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耳鸣, 眼干,面红,烦躁,失眠等,多见于高血压症。肝为刚脏,喜柔润,忌刚烈。肝阴不足,每致肝燥而阳亢。 60、 热厥:厥证之一。指因邪热过盛,津液受伤,影响阳气的正常流通,不能透达四肢而见四肢厥冷的病症。多伴有口喝,烦燥,胸腹灼热,便秘等症状。 61、 心包络:简称“心包”,它为心脏的外膜附有络脉,主要起保护心脏的作用。 62、 气化:气的运行变化。膀胱气化,即膀胱的排泄功能。 63、 膀胱之开合,肾司其权:膀胱的开合排尿功能,主要依赖于肾气的作用。 64、 亡阴:阴液大量耗伤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见皮肤干燥,身体枯槁,眼窝深陷,精神烦躁,甚则昏迷,谵妄等症。 65、 清肃之气:指肺气。肺气宜清净肃杀,如秋令之气,否则将上逆为患。 66、 脾不摄血:脾气虚弱,失去统摄血液的功能。 67、 脾土:脾的代称。脾在五行属土,故称。 68、 心火:心的代称,心在五行属火,故称。 69、 下元:指肾脏。 13 70、 假热:指上部出现假热的现象。颧红如妆或口鼻出血,或口燥齿浮等症状。这是因为真阳浮越所致。 71、 肺热不能克肝:肺受热邪而不能制约肝气。按五行学说,肝木受克于肺金。 72、 气逆:脏腑之气上逆。指气上逆而不顺的病理。 73、 既济,意指水火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的规律。 74、 肾火沸腾:指肾阳偏亢,火盛煎熬津液,迫津上腾。 75、 亡阳: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或其他原因耗伤阳气,以致阳气突然衰竭,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汗出如珠而微粘,畏寒,手足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或浮数而空等。类似于休克现象。 76、 脾气:主要指脾的动化功能,也包括脾的升清和统摄。固身血液的功 能。 77、 中满:指胱腹胀满。 78、 水火相济: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称为“水火相济”。 79、 相克:即相互约制,排斥或克服。五行学说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 80、 命门之火:即肾阳。是生命本元之火。寓于肾阴之中,是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还能温养五脏六腑,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门之火的温养,尤其是脾胃需要有命门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81、 肾为肝之母:按照五行学说,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故肾为肝之母。 82、 胃为肾之关:”关”可以理解为水液出入的关口。《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是指胃气虚弱,胃口不开将引起二便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诸症。 83、 羸:瘦,弱。 84、 枯槁;消瘦比较严重,并且干枯无光泽。 85、 真阴:即肾阴。又有“肾水”,“元阴”真水等名称。是与肾阳相对而言。肾阴指本脏的阴液,是肾阳活动的物质基础。 86、 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相互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生理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 87、 肝气:指肝本脏的精气。常贝症状为两胁气胀疼痛,胸闷不舒;兼症较多见的是一些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 88、开郁: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 89、 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90、真火证:即实火证,指火邪极盛引起的实证,热证。 91、 火越:指火邪炽盛向外发泄的病症。 92、 相济:相互补益。 93、 肝气无依:肝气无处依附。肝气依附于肝血,现心不行血,肝补无血可藏,故肝气无依。 94、 元阳:即“肾阳”又有“真阳”,“命门之火”等名称。肾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 95、 心君不守:心火不能守位。心主火,心火离散,导致心阳衰竭,血脉不行,故称心君不守。 96、 肾火避出躯壳:指阴寒内盛,致阴阳分离,肾阳外脱。 97、 厥逆:四肢厥冷。 98、 伤寒:病名或证候名。广义的伤寒是外感发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属于太阳表症的一个症型,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等。与现代医学所称的“伤寒”不同。病因,指伤于寒邪。 99、 神农氏:传说的上古帝王,为农业与医药的创始人。《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史记三皇本纪》载“神农氏以赭鞭鞭草,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是本草之书,多托之于神农。 100、刀圭,旧时量药之器具,以借以指医术。 101、青囊:药囊。后世常以青囊称医术。 102、河车之路:谓肾气运行之路。 103、泥丸:道家谓脑为泥丸。 104、啐痛:碎,破也。碎痛,疼痛如破如裂,极言其痛之甚。 105、大道如环:指阴阳消长运行的道路如园环一样,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106、玄关:佛教谓出入玄旨之关门,即入道之门为玄关。 107、仁圣工巧:当作“神圣工巧”。《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 曰神。 108、五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109、亢龙有侮:指阳亢至极,物极必反之意。 110、四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脑为髓海。 111、尾闾:道家谓精门,命门为尾闾。 112、玄理之法言:玄理,深奥精好的义理。 113、四气:指风,寒,暑,湿四种邪气。 114、四厥:四肢厥逆。 115、华扁:指华佗与扁鹊。 116、圭臬:指事物的准则。 117、四象:《易.系辞上》:“两仪生四象。”两仪,即指阴阳。四象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118、面王:鼻准。 119、中恶:谓中邪恶鬼崇致病者。 120、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121、橐龠: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的功能。 122、覆辙:犹言覆车。此喻失败的教训。 123、郄:指皮肤纹理缝隙。 124、箴言: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 125、私淑:凡不及受业而宗仰其人者,私以其人为师,以其书为治道修身之资者皆称私淑。 126、岘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127、憎寒:是一种外有寒战,内有烦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热邪内伏,阳气被阻,不能透达所致。 128、痰嗽:又称痰饮咳嗽。指因痰饮而致咳,并以咳嗽为主证者。本征一般指寒痰饮邪,停于肺胃,证见咳嗽多痰,色白,或如泡沫。 129、寒泻:由于内脏虚寒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清冷而稀,有如鸭粪,腹中绵绵作痛,小便清白,或表现为肠鸣腹痛,完谷不化。 130、阴证: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指阴阳属性归类,分“阴证”与“阳证”。凡属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的,向内的证候,都属于阴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肢冷倦怠,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 131、晕在心:按中医说法,“心藏神”,神经系统头晕等疾病与心脏胆负供血等功能正常与否有关。 132、少火:是一种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 133、壮火: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能损耗正气。 134、怔:是持续性心跳剧烈的一种症状。 135、内热生风:指阴虚热炽,煎熬营阴,经脉失濡而动风的证候。可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 136、通人:学识渊博之人。 137、私智:一己之管见,偏而自矜。 138、子书:凡著书立说,自成一家言者,统称子书。 139、大象:宇宙一切事物之本原。 140、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 141、伐性之斧:指危害身心的事物。 142、腐肠之药:指损伤肠胃之药物。 143、桑榆:原指目落余辉在桑榆间。此引伸为晚年。 144、委顿:极度疲困。 145、理易:明白医理。 146、阳燧:向日光取火之凹面铜镜。 147、故宅:原来的居室。肾火之宅在于肾和命门。 148、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先天之本在肾,故有肾主先天之说。 149、后天:指脾胃。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后天吸收水各精微以滋养供给。 150、脱精:精关不固,精液渗入小便而下。 151、左券:券,契约,分左右二联,主约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比喻有充分把握。 152、金针度人:向嫡传学子传授深奥理论及绝技。 153、两仪:天地。 154、飧泄;完全不化之泄泻。 155、犀烛:传说犀牛角放入水中会发光。 156、理中 :调理中焦脾胃的方法。多指脾胃虚寒証用温中祛寒法治疗。详见温中祛寒条。 157、理气 :是运用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补中益气作用的药物,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的方法。气虚用补益中气药,见补气条。气滞宜疏、气逆宜降,故又分疏郁理气、和胃理气、降逆下气等。详各条。 158、理血: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见各条。 159、推拿: 即按摩(见《小儿推拿秘旨》)。详该条。 正骨八法之一。包括推法和拿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者,或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復其位也”。适用于骨折愈合后或其他疾患所遗留的关节等处僵直者。 160、营卫: 出《灵枢)营卫生会》。营气和卫气的合称。两气同出一源,皆水谷精气之所化。营行脉中,具有营养周身作用,卫行脉外,具有捍卫躯体的功能。 161、营气 :营运于脉中的精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的功用。《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臟六腑”。 温病辨証中,营分証和气分証二者合称。 如营气同病。 162、营分証 :温热病邪气内陷的阶段。多由气分証传变或卫分証逆传而来。以夜热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譫语,斑疹隐现,舌质红絳,脉细数為主証。营是血中之气,营气通于心,病传营分,显示正气不支,邪气深入,威胁心包,影响神志或病及厥阴肝经。疾病由营转气,表示病情好转,由营入血,表示病情更深重。 163、营卫不和: 出《伤寒论)太阳病篇》。一般指表証自汗的病理而言。包括: 卫弱营强,因卫气虚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见身不发热而时有自汗。 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 164、营卫气血 :营、卫、气、血本属人体生命的四种精微物质和动力基础,后世温病学说借卫与营、气与血的阴阳表里相对关系,将温病传变由外而内由气及血的过程分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為临床辨証论治的纲领。《温热论》:“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参见卫气营血辨証条。 165、营气不从 :指血脉中营气运行障碍,出现痈肿的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因邪气侵袭,营气运行不畅,瘀阻于肌肉腠理之间,血郁热聚,便成痈肿。 166、营气同病: 温病辨証。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証,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証条。 167、培土生金 :也称补脾益肺。土指脾,金指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証候。常用参苓白朮散。 168、阴虚 :指阴液不足。临床表现有“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唇红口乾,舌质嫩红或絳乾无苔,大便燥结,小便黄短,脉细数等。 169、阳虚: 阳气不足或机能衰退的証候。阳虚则生寒,症见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脉虚大或微细等。 170、虚火: 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如两颧潮红、低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 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参见阴盛格阳条。 171、虚邪 :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五邪之一。某臟因母病及子而发病,即从 母臟传来的邪气。见《难经)五十难》。 172、虚劳 :病名。出《金匱要略》。据《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等文献分析,虚劳包括因气血、臟腑虚损所致的多种病症,以及相互传染的骨蒸、传尸。后世文献多将前者称為虚损,后者称為劳瘵。详见虚损、劳瘵各条。 173、虚胀:病名。见《医宗必读》。脾肾阳虚者,腹部胀满,神疲纳呆,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治宜健脾温肾,化气行水。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金匱肾气丸。肝肾阴虚者,腹部胀满,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心烦口燥,齿鼻衄血,小便短赤,舌质红絳,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凉血化瘀。用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174、虚热 :阴、阳、气、血不足引起的发热。《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虚証的发热,必兼见其他虚性的症、脉、舌,从其他虚証中鉴别其属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施治。 175、虚损 :病名。见《肘后方》。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臟腑虚损而成。虚损病情復杂,主要可概括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輒气短,自汗心烦。宜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癆。宜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内有瘀血者,用大黄 虫丸。阳虚多见脾肾虚损,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无力,畏寒肢冷,阳萎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虚在脾者,可用附子理中汤,虚在肾者,可用桂附八味丸、右归丸等方。阴虚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滋补真阴,兼予降火。可用大补元煎、六味丸、大补阴丸等方。参见虚劳条。本証可见于结核病、贫血、白血病、神经官能症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病証。 176、虚烦 :証名。 指阴虚内热,虚火内扰而见心中烦乱,精神不能任持,似胀不胀,悒悒闷闷,饮食不甘美,睡眠不安寧的証候。多见于热性病后期,或外感病经汗、吐、下后余热不清者,亦见于劳心思虑过度者(见《金匱要略)血痺虚劳病脉証并治》)。 指状如伤寒,但不恶寒,身不疼痛,头不痛,脉不紧数,独热者(见《千金要方》)。治用竹叶汤、梔子豉汤加减。 177、虚喘 :见《医林绳墨》。指气喘由于正气虚者。多因稟赋素弱、久喘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致臟气虚衰,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而致。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吸气短难续,声音低微,以深吸气為快或动则气喘。根据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分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等。详各条。 178、虚风内动:由阴虚、血虚内生的风証。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由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风内窜所致,也有因于肾阴不足,肝肾亏损,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风上扰。 临床表现為眩晕、震颤或手足蠕动,或昏仆等。 179、虚火上炎 :肾阴亏虚,水不制火,出现阴火上升的証候。表现為咽干、咽痛、头昏目眩、心烦不眠、耳鸣、健忘、手足心热,或目赤、口舌生疮、舌质嫩红、脉细数等。 180、虚烦不得眠 :病証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証并治》。指心烦失眠的病証。虚烦指心烦而心下无硬满,与心下硬满烦躁者有别。本証可由气虚、阳虚、阴虚、余热等不同因素导致。属气虚者,常兼见倦怠乏力,纳少神疲,口干少饮,脉象濡软,治宜补气為主。若更见肢冷畏寒、脉沉迟者,属阳虚,治宜温补。阴虚者,常兼见舌红口干,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余热内扰者,常兼见身热未净,口苦舌干,小便黄赤,治宜清解除烦。 16 181、清阳不升: 指水谷化生的轻清阳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表、四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清阳不升多因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的功能障碍所致。症见头晕、眼花、视蒙、耳鸣、耳聋、畏寒肢冷、困倦乏力、食不知味、纳减便溏、舌淡嫩、苔白、脉弱或虚等。 182、清热解毒 :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証的治法。使用能清热邪、解热毒的方药,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癤肿疔毒、斑疹等病症。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兰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183、清热解暑: 用清热药结合解暑药治疗外感暑热的方法。临床表现头痛、身热、有汗、烦渴、小便黄赤,苔薄而黄,脉浮数等。常用药如鲜荷叶、扁豆花、青蒿、香薷、金银花、连翘、芦根、黄连等。 184、惊风 :儿科常见病証。临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為主要特征。引起惊风的原因较多,一般分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為多见,如小儿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如持续高烧不退,均可出现惊风,亦即刘完素所谓“热甚而风生”。这与有些慢性病在后期因虚损而出现的慢惊风,有虚实之分。与癇証、痉証,亦有所不同。详见急惊风、慢惊风条。 185、盗汗 :証名。出《金匱要略)血痺虚劳病脉証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此外,盗汗也有因于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杂病源流犀烛》:炒知母、黄柏、炙甘草),有因肝热者,宜龙胆散(《杂病源流犀烛》:龙胆草、防风)。 186、热入心包 :温热病内陷营血阶段的証型之一。主要証候有高热、神昏、譫语、甚则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见抽搐等。可见于各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等急性热病的极期。 187、热入血室: 病名。出《伤寒论》。指妇女在经期或產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病証。症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寒热往来,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金匱要略》有如下记载: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譫语,如见鬼状者,此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譫语者,此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譫语者,此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然汗出者愈” 188、热入血分: 指邪热侵入血分的病变。热入血分是温热病入血的深重阶段,容易消耗阴血和迫血妄行。临床表现為发热夜重,神志昏迷,躁扰不安或抽搐。而以斑疹、出血、舌色深絳、神昏躁扰等症為特征。《温热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真热假寒 阳証似阴的証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屎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189、真实假虚 :实邪结聚的病,反现类似虚証的假象。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因而出现精神默默、身寒肢冷、脉象沉伏或迟涩等証。但细察患者,声高气粗,脉虽沉伏或迟涩但有力,体虽瘦而神不疲,舌质红絳,或有焦黄苔。《景岳全书》:“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190、恶露不绝 :病証名。见《妇人良方》。又名恶露不止(《肘后方》)、恶露不尽(《诸病源候论》)。多因產后气虚失摄,冲任不固,或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或营阴耗损,虚热内生,热拢冲任,迫血下行所致。气虚者,恶露色淡,质清稀,量多,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宜补气摄血,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恶露量少,淋漓涩滞不爽,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疼痛,宜化瘀止血,用当归益母汤(当归、川芎、坤草、炮姜、元胡、红花)加减。血热者,症见量多,色红,黏臭,面色潮红,脉细数,宜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减。 191、破气 、破血:破气,理气法之一。使用较峻烈的理气药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药用青皮、枳实等。 破血 :使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达到祛瘀的目的。如大黄、桃仁、红花、水蛭、 虫等。 192、健脾疏肝 :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証候。常用白朮、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 193、消渴: 出《素问)奇病论》。又名 渴、消癉。宋、元以后,又有称三消者。 病証名。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為特点的病証。多因过食肥甘, 饮食失宜,或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导致臟腑燥热,阴虚火旺所致。治疗一般以滋阴、润燥、降火為主。根据病机、症状和病情发展阶段不同,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别。详各条。 指以多饮、多尿、尿甜為特征的病証。见《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方》。 証名。指口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証并治》:“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194、流注: 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由于其毒邪走窜不定,随处可生,故名。常因气血虚弱,使肢体深部发病,肌肉组织结块或漫肿,有单发或多发,久而成脓,溃后脓尽可愈。由于发病原因、部位及表现的不同,又分為湿痰流注、瘀血流注、暑湿流注、缩脚流注等。详各条。消之别。详各条. 195、流痰 :病名。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近代认為本病是无头疽的一种,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髖关节為多见,次為膝、踝、肩、肘、腕关节。故因病位不同又有龟背痰、环跳流痰、鹤膝痰、穿踝痰等名称。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或久病肾阴亏损,骨髓不充,外邪乘虚而入,痰浊凝聚,或跌扑损伤,气血不和而诱发。病初局部酸胀微肿,不红、不热、不痛,久则漫肿疼痛,成脓,周围肌肉萎缩,后期由于阴亏火旺,可有午后潮热盗汗、身困无力、少食,溃流清稀脓液及败絮样物,久则疮口凹陷,周围色紫,形成竇道,不易收口。初期宜补肝肾,温经化痰為主,用阳和汤之类,中期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于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若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竇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药蘞啟秘》:白降丹、红升丹、熟石膏、冰片)或千金散(经验方:制乳香,,克,制没药,,克,飞朱砂,,克, 白砒,克,赤石脂,,克,炒五倍子,,克, 雄黄,,克,醋制蛇含石,,克)粘附药线插入管内,亦可行手术治疗。 196、润肺化痰 :化痰法之一。与润燥化痰同义。治疗燥痰的方法。由于外感温燥,或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為痰。症见咽喉干燥哽痛,呛咳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而干。用贝母、栝蔞、沙参、麦冬、梨皮之类。 197、燥痰 :痰証的一种。见《医学入门》卷五。又名气痰。多由肺燥所致。症见痰少色白,或咯出如米粒状痰,涩而难出,或兼见面白色枯,皮毛干焦,口干咽燥,咳嗽喘促等。治以清肺、润肺為主。用贝母栝蔞散、润肺饮(《医宗必读》:贝母、花粉、桔梗、甘草、麦冬、橘红、茯苓、知母、生地)等。如肺肾阴亏灼津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参见痰証条。 198、肺劳: 虚劳的一种。出《诸病源候论》。肺臟虚损所致。症见咽喉干痛,声音嘶哑,鼻不闻香臭,面肿,胸闷气短,咳嗽吐血,饮食减少,消瘦乏力,发热等。治宜益气补肺。可用补气黄耆汤(《圣济总录》:黄耆、人参、茯神、麦冬、白朮、五味子、桂、熟干地黄、陈橘皮、阿胶、当归、白芍、牛膝、甘草)、益气补肺汤(《医醇KT 义》:阿胶、五味子、地骨皮、天冬、麦冬、人参、百合、贝母、茯苓、苡仁)等方。 199、疳 :病名。又称疳証或疳疾。前人谓:“疳者干也”。是泛指小儿因多种慢性疾患而致形体干瘦,津液干枯之証。古代列為小儿四大証(痘、麻、惊、疳)之一。临床上以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青筋,精神萎靡為特征。《小儿药証直诀》:“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可见疳証多為脾胃虚弱的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消化不良等。同时,还包括其他疾病,如无辜疳(颈淋巴腺炎或淋巴结核)、疳癆(婴幼儿结核病),以及多种寄生虫病、五官疾患等,名目繁多,不少重復。较常见的,如以五臟分类及病理病因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疳癆、蛔疳等,以症状命名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详各条。 200、命门: 有生命的关键之意。是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命门之火体现肾阳的功能,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有二说:A指右肾。《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為肾,右者為命门”。B指两肾,具体体现于两肾之间的动气(虞摶《医学正传》)。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属累、精宫。属督脉。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主治腰脊痛,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慢性腹泻,下肢麻痺。直刺,(,-,寸。灸,-,壮或,-,,分鐘。 石门穴别名,见《针灸甲乙经》。详该条。 两眼睛明穴部位的别称。《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本文档为【生理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2KB
软件:Word
页数:97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