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举报
开通vip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能量世间万物的运动都是能量在驱动,如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能量世间万物的运动都是能量在驱动,如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家”为能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以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第3~6课“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都是围绕“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开展教学的,让学生随着人类发现电和磁的脚步,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发现电能和磁能可以转换、转换过程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实例。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然后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能量”这个词,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但是,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逐渐认识、理解“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规律。1.遵循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组织教学。由于能量看不见,只能观察到能量产生的某种具体效应。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能量是非常抽象的。在教学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仍然以具象化思维为主,不宜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应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2.围绕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组织教学。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渗透在本单元的每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引导学生调查、统计、分析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实践性强的电和磁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浅出地展开对能量的形式与转换的探究和认识。另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从新能源开发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理解。第1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P59~60)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各种形式的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2.知道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科学态度目标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认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难点: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发生转换的证据。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给汽车加油的图片。)我们都知道汽车行驶需要燃烧汽油,汽油能给汽车提供什么呢?(预设:动力;能量。)2.讲解:世间万物的运动都是能量在驱动。汽油这种化学物质所能提供的能量,我们称为化学能。3.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电动车、太阳能车、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这些车运动起来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呢?(预设:电能、太阳能、磁能。)4.揭题:能量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磁能等都是可以让车运动起来的能量形式。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各种形式的能量)【设计意图】汽车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对汽车驱动方式的讨论,引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便于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探索与研讨探索:各种形式的能量1.提问:除了上述能量形式,你们还知道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其他能量形式吗?(预设:风能;热能;声能;……)它们使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预设:风能让树枝摆动;热能使饭变熟;声能使眼镜变干净;……)探索与研讨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我们身边有哪些能量形式?它们使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1:我们身边有电能,它使电风扇的叶片转动、使电视机有声音和动画。学生2:我们身边有光能,它使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变热。……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3.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小组1:我们发现我们身边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等各种能量形式,它们能使物体发生变化,如电能使电风扇的叶片转动、使电视机有声音和动画,热能使菜烧熟了等。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疑问或补充吗?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发现物体发生变化时,能量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如灯泡发光时,电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主持人:大家同意小组2的补充吗?其他小组:同意。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4.讲解: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与转移,也就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中,尽管能量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回忆生活中诸多的能量存在形式以及能量带来的变化,加深他们对能量的理解。探索与研讨研讨:能量与变化的关系1.布置任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上的公园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公园里存在着哪些能量形式,并说一说这些能量存在的证据。(预设:公园里存在着风能,证据是风筝在空中飞翔;公园里存在着太阳能,证据是天上有太阳;公园里存在着机械能,证据是有人在划船、跳舞、跑步;公园里存在着电能,证据是摩天轮在转动,音响和耳机在播放音乐;……)2.小结:公园里存在的能量形式有太阳能、热能、生物能、风能、电能、声能、水能、机械能等,能量存在的证据有太阳会发光、发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风筝在天上迎风起飞,电池给音响供电发出声音,摩天轮在转动,人划着船在水中向前行驶等。3.谈话:由此可见,物体的变化与能量有关。例如太阳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能量,风为风筝的飞翔提供了能量,电给音响播放音乐提供了能量,电给摩天轮的转动提供了能量,人握船桨在水中划动给船的运动提供了能量等。【设计意图】对公园场景中存在的能量形式的讨论,是一个再次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应用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变化时,总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在起作用,而且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拓展与小结1.小结:自然界存在化学能、电能、太阳能(光能)、磁能、声能、热能、机械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能使物体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与转移。2.拓展:出示家用电器记录表。要求学生课后调查家里使用最多的10种用电器,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和家人一起估算这些用电器每天使用的时长,了解家里的用电状况。【设计意图】电能是学生平时接触得最多的一种能量形式,他们熟悉却不一定关注。通过调查家用电器,让学生对电能有一个更具象的认识,也为下一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做好铺垫。拓展与小结4.1 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形式:化学能、电能、太阳能(光能)、磁能、声能、热能、机械能等能量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变化教学反思  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及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灯泡发光是电提供了能量,汽车运动是汽油提供了能量,也知道人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他们可能还知道一些和能量有关的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等。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观察到其产生的某种具体效应,因此对学生而言,能量又是抽象的。所以,在指导学生活动时,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那些特别容易被忽略的能量形式,如出示超声波清洗眼镜、磁悬浮列车等图片,让学生补充记录声能与磁能等能量形式,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完善对各种能量形式的认识。班级记录表的第三列“物体发生的变化”把无形的、看不见的能量化为看得见的变化,如电使风扇叶片转动,超声波使附着在镜片上的细小污物脱落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体的变化与能量之间的联系。课后作业二、判断题。2.[易错题]太阳能车不需要能量就能动起来。(  )3.在公园里锻炼的成成所用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储存的化学能。(  )三、选择题。1.锯木头时,锯条来回运动,此时锯条拥有(  )。A.机械能B.电能C.光能2.[原创题]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台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中国问世,设计时速高达620千米。让磁悬浮列车运动起来的能量是(  )。A.化学能B.电能C.磁能3.如图所示是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能使风车转动的能量是(  )。A.电能B.风能C.太阳能4.下列对于能量让身边的物体发生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磁铁通过磁能可以吸引铁钉,使铁钉运动起来B.教室里的投影仪通过电能可以发光C.人不需要通过能量就可以划动船桨使船在水中行驶5.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在沉睡时不消耗能量B.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C.声音具有能量参考答案二、2.× 3.√三、1.A 2.C 3.B 4.C 5.A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2.了解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调查中了解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耗。2.初步学会估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以及家庭一个月的电费支出等数据。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对能量进行实地调查、交流分享、统计分析。2.意识到能量的消耗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能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以及它们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和统计家中多种能量形式的存在及电能的消耗情况。难点:估算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每天的耗电量,并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上一课,我们了解了身边的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呢?(预设: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消耗和补充能量。你们家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都有哪些?这些能量是如何获得的?每一种能量形式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又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来调查一下家中使用的能量。(板书: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导入,再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分析我们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1.过渡:不同家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能不一样,常用交通工具主要有自行车、电动车、燃油车等,这些工具的使用都需要能量。它们的能量表现形式和来源分别是什么?能否再生?需要付出怎样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接下来大家分组进行活动。探索与研讨2.布置任务:课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依据资料内容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交通工具的能量表现形式和来源分别是什么?能否再生?它们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又是怎样的呢?学生1:自行车的能量表现形式是生物能,来源是人力,可再生,无经济成本,无环境代价。学生2: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能量表现形式是电能,来源是电池,不可再生,百公里的经济成本大约分别是2元和10元,环境代价是废旧电池。探索与研讨学生3:燃油车的能量表现形式是化学能,来源是燃油,不可再生,百公里的经济成本大约为56元,环境代价是尾气污染。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整理家庭主要物品的能量形式,填写班级记录表。5.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里都使用了哪些能源?(预设: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等。)想一想,能量之间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转换?(预设:电风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电饭锅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设计意图】对家庭中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对能量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等名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来看待能量。探索二: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1.提问:洗衣机可以为我们洗衣服,电灯可以为我们照明,电饭锅可以给我们煮饭,这些物品都有各自的功能,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预设:电能;发电厂提供的电。)这种能源可否再生呢?(预设:不可再生。)2.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家里主要用电器的耗电情况。3.讲解: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有“功率”一项,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度。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依据上节课后完成的家用电器记录表进行整理,分组讨论完成家庭耗电统计表。探索与研讨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替代方法或节约能源的建议吗?(预设:当室内无人或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夏季在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不低于26℃;可以使用节能设备,如节能灯、节能水龙头等。)【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有序呈现学生统计的内容和估算的结果,既传递给学生统计和估算是科学学习中常用方法的信号,也使学生从数据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能量消耗之大,从而激发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拓展与小结小结: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我们使用的能源中,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掉一点,便少一点,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我们也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板书设计4.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分析我们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减少对某些物品的依赖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养成节能的习惯教学反思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身边能量的一些表现形式,如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将范围缩小到家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等手段,进一步了解能量,意识到能量消耗之大,从而自觉形成节能意识,提出有效的节能方法,逐步养成节能习惯。课后作业一、填空题。2.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有“功率”一项,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大小。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________。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3.石油是________再生能源,而太阳能是________再生能源。(均填“可”或“不可”)参考答案一、2.耗电量 1度 瓦特 W 3.不可 可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 电和磁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电和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电可以转换成磁。科学探究目标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有电。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即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长导线、小灯座、指南针。教师准备:废旧电池、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导入:(教学提示:出示小灯泡、电池盒、开关、导线和电池。)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如何能点亮小灯泡?(预设:用导线将小灯泡、电池和开关连起来,再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亮了。)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指南针。)如何在不触碰小磁针的前提下使它偏转呢?(预设:用磁铁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3.讲解: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它的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4.揭题:电和磁都是我们熟悉的能量形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和磁”。(板书:电和磁)【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点亮小灯泡”和“磁铁能让小磁针偏转”导入,再通过提问将电与接下来要学的磁相关联,能让学生更顺利地接受与他们熟悉的事物相关联的新事物。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1.活动: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探索与研讨2.过渡:让我们今天一起当一回奥斯特先生当年的学生,来重上一次奥斯特先生的课吧!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磁针发生偏转与什么有关?为什么?学生1:与电流有关,因为通电时磁针才偏转。主持人:分析奥斯特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2:导线不通电时磁针不偏转,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探索与研讨5.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小组1:我们发现通电导线能让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疑问或补充吗?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发现通电导线离磁针的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角度大小不同。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6.小结: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探索二: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1.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合上开关后,指针只是轻微偏转,怎样才能使磁针偏转的角度更大呢?(预设:增大电流;增加导线根数。)2.演示:去掉小灯泡,在电路短路的情况下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当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开关只能短暂接通一下,马上断开。)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做一个线圈,利用通电线圈重演奥斯特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以上探索实验中,什么情况下磁针偏转的角度大?学生1:导线中的电流大,磁针偏转的角度就大。主持人:在利用通电线圈重演奥斯特实验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2:线圈的放置方式不同,磁针偏转的角度不同,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主持人: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学生3:电和磁之间能相互转换,我的依据是导线通电时,磁针会偏转,说明电可以产生磁,即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5.小结:电能产生磁,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通电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设计意图】通过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的实验,再经过小组研讨,得出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的重要价值。拓展与小结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块废电池。)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2.拓展:指导学生研讨检测的思路并进行检测。(预设:用废电池给导线供电,若导线能使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若导线不能使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板书设计4.3 电和磁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能―→磁能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磁针可以检测微弱的电流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探究“电生磁”,让学生体验一回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能够产生磁,但这种现象不是很明显时,先通过演示实验,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即让电路短路以增强电流,引导学生观察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从而发现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越强;再指导学生实验,将导线绕成线圈来增强电流,并研究线圈的放置方式对磁针的偏转角度的影响,从而发现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时,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这些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也为后续电磁铁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 电能和磁能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电能和磁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2.知道改变电流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3.知道电能和磁能可以互相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制作铁钉电磁铁,亲历用铁钉电磁铁搬运大头针的实验。2.能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借助指南针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中感悟认真细致、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电磁铁,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利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体会能量的转移和转换。难点: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组多股绝缘细导线1.2米左右(两端剥线)、大铁钉、电池盒、2号电池、大头针、指南针、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上一课,我们发现通电线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电能产生磁。)2.揭题:(教学提示:出示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耳机和电磁炉的图片。)这些都是“电生磁”的应用。什么样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电能和磁能)【设计意图】利用实物使学生理解磁具有能量,把隐性的概念显性化,同时引出聚焦的问题——磁能如何由电能转换而来?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制作铁钉电磁铁1.提问:将通电线圈绕在铁钉上,铁钉会产生磁性吗?说说你们的理由。(预设:会,因为通电线圈能够产生磁性,线圈绕在铁钉上,也会让铁钉具有磁性。)2.演示:(教学提示:出示绝缘细导线、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等实验材料。)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100圈,导线探索与研讨两头留出10~15厘米做连接线。固定连接线与线圈,避免线圈松开。用砂纸把接线头打磨光亮。3.讲解: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5.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小组1:我们发现接通电流,电磁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电磁铁磁性消失。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疑问或补充吗?小组2:我们有一个疑问。我们发现断电后铁钉仍然能吸起几个大头针,这是为什么?主持人:这个问题请老师为我们解答。教师:小组2的同学非常细心!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铁钉被磁化了,大家只要轻轻敲敲铁钉,剩磁就没有了。主持人:谢谢老师的解答和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6.小结: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构建电磁铁的概念,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及作用,为后续研究电磁铁做好铺垫。探索二: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1.提问:怎样利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预设:接通电源,电磁铁产生磁性,吸起大头针,将其移至指定位置,再断开电源,电磁铁的磁性消失,大头针落下。)探索与研讨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用电磁铁搬运大头时,能量是怎样转移的?学生1:接通电源后,电磁铁产生磁性,吸起一个大头针,这个被吸起的大头针具有了磁性,又去吸起其他大头针,从而使磁能不断地从电磁铁转移到大头针上。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形式是怎样转换的?学生2:电池的电能转换成了电磁铁的磁能。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小结:电磁铁通电后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吸起第一个大头针,这个被吸起的大头针又吸起其他大头针,大头针接连地被磁化,能量发生转移。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深入理解能量的转换和转移。探索三: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吗1.过渡:磁铁有南北极,那么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预设:电磁铁与磁铁一样,都有南北极。)2.提问:如何验证电磁铁有南北极呢?(预设:用指南针来测验。)3.追问:如果指南针南极被钉尖吸引,是不是说明钉尖就是北极?(预设:不能说明,因为铁钉本身就可以与指南针的南北极相吸引。)需要进行什么操作才可以证明呢?(预设:将钉尖再靠近指南针的北极,如果指南针被排斥则可以证明。)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5.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1: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学生2: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探索与研讨6.小结:电磁铁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借助实验帮助卡,完成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缜密性的好方法。拓展与小结1.过渡:通过合适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成磁能,那么是否有这样的装置,可以将磁能转换成电能呢?2.拓展:播放生活中利用发电机发电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了解磁能如何转换成电能。【设计意图】发电机是典型的将磁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和物品的关注度,提高科学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设置了大量动手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接通电源后的电磁铁能吸起大头针,也能够依据已有知识,分析通电线圈能够使铁芯具有磁性的原因。但是,学生在之后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在于学生较难区别两种缠绕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指南针判断南北极。两个任务加在一起,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应重点关注、引导。课后作业三、选择题。2.下列是制作电磁铁的具体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在导线两头留出10~15厘米做连接线②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铁钉上缠绕50~100圈③固定连接线与线圈,避免线圈松开④确定开关断开后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将电磁铁两端的引线与电池盒连接⑤将电源开关闭合,用钉帽一端靠近大头针,观察实验现象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③④⑤3.要改变右图中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方法是(  )。A.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B.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C.改变电池的数量参考答案三、2.C 3.A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电磁铁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电磁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3.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科学探究目标1.完整、深入地经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2.能够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对磁性强弱的影响。3.能够用实验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2.体会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善于借鉴他人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检验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难点:设计并完成检验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与电磁铁磁性强弱关系的实验。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大铁钉、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导入:出示钢铁厂处理废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钢铁厂是如何搬运废铁的。2.讲解:搬运杂乱的废弃钢铁是一件费力、费时的事情,但是有了电磁起重机就省事多了。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的,通电时一次性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将废铁搬运到指定处后再断开电源,废铁就自动落下来,大大提高了搬运效率。3.揭题:电磁起重机能轻松吸起数吨重的钢铁,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它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电磁铁。(板书:电磁铁)【设计意图】上一课学生体验了用铁钉电磁铁吸起大头针,此处出示电磁起重机吸起数吨重的废弃钢铁,对学生关于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认知产生冲击,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探索与研讨探索: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问:在上一课里,我们制作了电磁铁,请大家回顾一下,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呢?(预设:铁芯、线圈、电池。)它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磁性?(预设: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会产生磁性。)2.追问:你们认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预设: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可以用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进行探究实验;可能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池数量进行探究实验;可能与导线的粗细、长度有关,可以分别用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导线进行探究实验;……)3.过渡:今天,我们先来探究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这两个因素是否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别完成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实验。探索与研讨5.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1: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电流大小,铁芯的粗细、大小,导线的粗细、长度等。学生2: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电流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铁芯的粗细、大小,导线的粗细、长度等。主持人:你们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3: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在一定条件下,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6.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实验中的发现。小组1:在任务一中,我们通过保持电流大小等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线圈的匝数进行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匝数越少,磁性越弱探索与研讨在任务二中,我们通过保持线圈匝数等其他条件不变,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进行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越小,磁性越弱。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疑问或补充吗?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进而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因线圈匝数选择不合理或操作不当而失败,此时要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并用科学的数据说话,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拓展与小结小结:在一定条件下,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越小,磁性越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中,学生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做出假设,利用已有经验,推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可能因素;二是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用科学的方法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有关,得出“一定条件下,线圈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的结论。这里有两条线,明线是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暗线是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制订实验方案比验证假设、得出正确结论更难一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关注,速度放慢一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讨。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电路中的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A.变大B.变小C.不变5.下图所示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  )。参考答案三、1.C 5.A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神奇的小电动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电动机是利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拆解并观察小电动机,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及基本原理。2.能够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电后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3.能够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探究小电动机秘密的兴趣。2.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勇于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测通电后它能转动的原因。难点: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小电动机、导线、电池、开关、电池盒、大头针、装沙子的小瓶子、铜质单股粗导线做的V字形“电刷”、橡皮筋、铁丝架、磁铁。教师准备:带电动机的玩具、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电动玩具车,并使它在教室讲台上运动起来。)电动玩具车是怎么动起来的?(预设: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它就能动起来。)2.追问:为什么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就能动起来呢?这与玩具车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吗?3.活动:拿掉玩具车车盖,展示转动的小电动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预设: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后,小电动机开始转动,小车就运动起来了。)4.揭题:小电动机只要通电就能驱动玩具车,它包含了哪些科学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神奇的小电动机)【设计意图】电动玩具车是大多数学生玩过的玩具,因此,通过玩具车引入课题,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平时只关注到电动玩具车能运动,却没有思考过它为什么能运动,问起来也只能用“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就能运动”来解释。因此通过追问来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展开本节课的研究。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小电动机的构造1.布置任务:(教学提示:出示小电动机。)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观察小电动机,完成活动帮助卡。2.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通过观察小电动机,你们发现它有哪些结构?学生1:我发现小电动机有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外壳、转子和后盖。学生2:我发现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3.提问:转子上有线圈绕在铁芯上,它是个电磁铁吗?你们如何验证?(预设:它是电磁铁,可以给它通电,然后看它能否吸起大头针。)4.演示:按照学生描述的方法给转子通电,引导学生观察转子能否吸起大头针。(预设:转子能吸起大头针。)5.小结:小电动机有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外壳、转子和后盖。小电动机的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转子的本质是一个电磁铁。探索二: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小电动机转动是各个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如果只有电磁铁,它会不停地转动吗?(预设:不会。)那么它的三个部件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探究一下。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安装好小电动机后,当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时,转子转动了吗?学生1:只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时,转子不转动。主持人:当用一个磁铁靠近通电的转子,转子转动了吗?再把磁铁拿开呢?学生2:当磁铁靠近通电的转子时,转子会转动;拿开磁铁,转子停止转动。主持人:你们发现转子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学生3:转子转动的快慢和磁铁离转子的远近及磁铁的数量有关。主持人:你们是如何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的?学生4:改变磁铁的南北极,转子转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小组1:我们发现仅给转子通上电流,转子不转动。当有磁铁靠近时,通电的转子会转动,且转动的快慢与离磁铁的远近、磁铁的数量有关。当改变磁铁的南北极时,转子转动的方向也会改变。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内容有疑问或补充吗?探索与研讨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认为小电动机是依靠磁铁与电磁铁的相互作用力来转动的,它的功能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5.小结:电动机的转子是个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电刷的作用是接通电流,换向器的作用是改变转子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电磁铁的磁极交替变化,从而使转子能持续不断地转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转子转动的快慢与磁铁离转子的远近和磁铁的数量有关,转动的方向与磁铁的南北极有关。【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动手探究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使学生明白,在了解一个事物的工作原理时,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结构,因为结构与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拓展与小结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吗?(预设:遥控赛车、模型飞机、电风扇等。)2.拓展:出示雨刮器、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电梯、安检传送带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动机的应用。3.小结:电动机具有广泛的用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这些应用实例,小到遥控赛车、模型飞机、雨刮器,大到电风扇、电动自行车、起重机等。【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吗?”,唤起学生的回忆,联想生活中电动机的应用实例,让他们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还包括了能量的转换,即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因此,本课安排了观察电动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观察电动机的构造,形成一定的认知基础,再来认识和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就顺利了许多,从而圆满地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 能量从哪里来(教材P74~7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能量从哪里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2.知道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3.知道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换,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思考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索生活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2.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能量的来源。难点:探究并理解电能是从哪里来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玩具小电动机、导线、小灯泡、尼龙线。教师准备:视频资料、手摇发电机、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多种多样的能量形式,你们能说说有哪些吗?(预设:生活中存在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等能量形式。)这些能量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你们能举例说明吗?(预设:电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2.揭题:能量无处不在,而且时刻在发生转换,那么能量从哪里来呢?今天这节课就带领大家一起寻找答案。(板书:能量从哪里来)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1.提问:我们每天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身体需要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预设:食物。)食物中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预设:太阳。)2.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74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给植物的?(预设: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传递给植物的。)太阳又是怎样为动物提供能量的呢?(预设:阳光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使太阳能转换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为草食性动物提供能量,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能量。)探索与研讨3.小结: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转换了的能量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逐级传递。由此说明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探索二:电能是从哪里来的1.过渡: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用电器工作也需要能量,那么用电器所需的电能从哪里来呢?2.演示:出示手摇发电机,引导学生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3.提问:手摇发电机像什么装置?(预设:像小电动机。)小电动机能发电吗?(预设:能。)4.活动:出示小电动机、装有小灯泡的灯座和若干导线,指导学生分组尝试用小电动机发电,点亮小灯泡。(教学提示:大部分小组的小电动机都无法让小灯泡发光。)5.提问:你们点亮小灯泡了吗?(预设:没有。)你们认为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预设:小电动机转得不够快。)你们有办法使小电动机转得更快一些吗?(预设:用线绕在电动机轴上,快速拉动。)6.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活动帮助卡。7.提问:用手搓小电动机的轴,小灯泡没有亮,是因为小电动机没有发出电吗?(预设:不是,小灯泡没有亮是因为小电动机发的电不足以使小灯泡发光。)如何检测?(预设:可以用指南针来检测,小电动机发出了电,会使线圈产生磁性,指南针的指针会发生偏转。)8.小结:小电动机虽然能发电,但是时间很短暂,如果使小电动机持续不断地转动,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发电。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的时候,它就是发电机,发电站就是用发电机来发电的。探索与研讨探索三: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1.过渡:发明了发电机后,人们就能够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换成电能了。2.提问: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那么,发电站是用什么能量推动发电机工作的呢?(预设:利用水从高处落下时的能量;利用煤燃烧释放的能量;……)3.活动: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把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探索与研讨5.小结:电能可以由很多种能量转换而来,同时,电能也可以转换为其他多种形式的能量。【设计意图】本环节进行了三个具有层次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明白太阳是地球最大的能量来源,并感悟到电能的来源有很多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概念建构。拓展与小结1.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能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预设: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电能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而来的;……)2.拓展:播放制作和测试太阳能小车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3.布置任务:利用课外时间设计制作一辆太阳能小车,并测试一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引导学生借助“食物链”这一支架,使学生认识太阳能的传递,理解太阳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体验小电动机发电,从而引发学生对电能来源和转换问题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如风能、水能、热能、核能等)转换而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能量的来源和转换问题,拓宽了对能量转换的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从而圆满地达成本课教学目标。课后作业三、选择题。2.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  )转化而来的。A.光能       B.风能       C.水能4.[原创题]如图是中国天和核心舱遨游太空的情景,它两侧各有一个像翅膀一样的设备,其用途可能是(  )。A.像飞机的机翼B.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C.作为装饰,使其更美观参考答案三、2.C 4.B
本文档为【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侗感教育资源
侗感教育资源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2-07-23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