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

举报
开通vip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1年12月19日   地点:赤峰六中   前几天昭乌达盟革委会教育组给市里打电话,要求我写带头上山下乡的文章。我整理了在赤峰六中毕业班表态下乡发言稿及市里召开的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发言交了差。本月17日,中共昭乌达盟的机关报《昭乌达报》发表了我写的立志...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1年12月19日   地点:赤峰六中   前几天昭乌达盟革委会教育组给市里打电话,要求我写带头上山下乡的文章。我整理了在赤峰六中毕业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态下乡发言稿及市里召开的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发言交了差。本月17日,中共昭乌达盟的机关报《昭乌达报》发表了我写的立志上山下乡干革命的文章。同时刊发的还有赤峰市第九红卫兵郭丽梅等人的文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报上发表文章……。  近几日,赤峰市广播站设在沿街的高音喇叭内连续播诵这篇文章……。  一些同学见到我说:“在家里从小广播喇叭中听到你要下乡的文章了”。  一个下乡的事,真值得这么连续宣传吗?看来是动员宣传的需要。  听说各校动员下乡时都有不少困难,班主任和工宣队的还到家里去做工作。  中学毕业留城工作,只有百分之几。都是因病或家里生活特别困难的。绝大部分都要动员下乡,这是大势所趋,已不是个人愿意不愿意的事……。   留城里靠父母生话?谁能给工作……?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3年10月25日   地点:玉田皋公社   本月22日《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农村新一代——记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为题刊出了介绍我下乡情况的通讯。   两年前(1971年12月17日)《昭乌达报》刊发了我写的文章,表示做为红代会负责人决心带头上山下乡。   今年下半年以来《昭乌达报》驻翁旗记者站的记者几次到玉田皋了解知青下乡情况。公社负责知青工作的张文彬同志通知我:公社党委已决定你要接受记者采访……。我如实地向来访的记者讲述了我自1971年12月下乡以来的情况。采访后并没能有什么音信。1973年10月22日《昭乌达报》第三版刊出的这篇通讯,一定就是前段时间采访我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这一版有一个通栏标题:“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三)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3年12月23日  地点:昭盟党校  1973年12月13日,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发出《向昭乌达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学习的通知》通知说:“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在《昭乌达报》上发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是真正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怎样才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做为老一辈人应该怎样对待子女的前途和成长,做为青年的一代,应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1973年12月20日《辽宁日报》以“小将的挑战”为题刊发的《辽宁日报》编者按:说:“今天本报发表了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同志,今年9月2日给他父亲的一封信……”。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19日   地点:盟革委会一所   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刊登了我给父亲的那封回信。   编者按说:“这是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组他父亲的复信,很值得一读”。这封信,代表了我们的革命小将在思想领域里向老将的挑战,看谁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柴春泽,还有千千万万的下乡知识青年,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扎根农村,建设农村与轻视农村,轻视农业劳动的旧思想,旧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我们的老将们,经受过革命斗争的多次考验,经过了党的长期教育,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更应该坚决地支持子女上山下乡扎根农村。我们愿意看到更多的革命小将向老将挑战,也愿意看到更多的革命老将接受小将的挑战,带领小将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五)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3年12月21日   地点:昭盟党校   昨天的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为题;刊发了我父亲柴文的文章。父亲在文章中说,做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不应把孩子看做自已的私有财产,而应当把他们看做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希望。并且对孩子不能只疼在生活上,而应疼在根本上。父亲这才是对孩子最根本的爱。我今后坚决支持春泽扎根农村干革命,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六)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9日   地点:昭盟一所   本月6日《辽宁日报》以《柴春泽的信是怎样写出来的?》为题刊出共青团昭乌达盟委员会、《昭乌达报》记者、《辽宁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早在12月份,盟团委,《昭报》《辽报》的领导记者,就陆续来到玉田皋,开始找我联合采访,还连续在玉田皋召开知青、社队干部,群众座谈会。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七)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29日   地点:翁旗革委会招待所   1974年1月23日,辽宁日报在《学习柴春泽决裂旧观念》通栏标题下刊发下列文章及照片:《老盖三进青年点》(金县二十里堡公社刘生产大队青年点)《做父母应尽的革命责任》旅大市沙河口区长兴公社街道居民,《写家信评家信》(新金县莲山公社)   人民日报和本报发表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后,柴春泽同志把他作为自已继续革命的动力,在毛主席的与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辽宁日报编者按   1974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   通栏标题:“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学习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   该版刊发下列文章:写家信,评家信,邹家大队青年点。柴春泽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山东平原县段集大队回乡知识青年。向革命小将学习,(银川红旗服装厂)。重返农村安家落户,(解放军某部战士)。   1974年1月22日第三版《昭乌达报》   通栏标题:〈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向柴春泽同志学)(四)”〉   阿旗达兰花大队知青文章《决心学习柴春泽扎根牧区志不移》。   赤峰县知识青年《做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八)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1月30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近日收到1974年1月15日《丹东日报》。   第一版通栏标题:我们是旧世界旧观念不可调和的批判者。编者按说:今天三报推荐两封信。   一封是柴春泽同志给丹东市第十九中学二年一班团小组班委会的回信。一封是十九中学几名革命小将的去信。这一版的《去信之前和回信之后》一文介绍说:“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信,在《辽宁日报》发表后市十九中学二年一班团小组和班委会的五名更好地学习柴春泽并渴望得到柴春泽的具体帮助。他们便于1973年12月24日。   由班长执笔以团小组和班委会的名义给柴春泽同志写了这封信。十天后即今年一月四日,他们收到了柴春泽同志亲笔写的回信学校党支部立即决定将回信油印发至全校各个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并要求师生结合自已思想实际学习这封回信。正好,一月五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播发了柴春泽同志的讲话录音……同学们心情无比激动。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九)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6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1974年2月1日《辽宁日报》一版,刊发署名李屏文章:   驳所谓“六亲不认”   文章指出“柴春泽写信给父亲要求百分之百地对自已进行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教育,批评了文章的”拨根“教育。然而有少数人将柴春泽的行动视为”大逆不道”认为是“六亲不认”   1974年2月2日《昭乌达报》第三版以《决裂旧观念的闯将—柴春泽的故事》为题开始连载署名王歌今、李激杨、焦辑哲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十)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19日   地点:北京   1974年2月9日至19日,到北京电视台作节目。    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红小兵节目(少年儿童节目)《从小立下革命志,长大建设新农村》需背下台词与孩子们见面。    2、北京电视台,红卫兵节目(青年节目):《同旧传统观念决裂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话录音,具体安排这些节目录制的是邹友开,丁莉莉、张仲可。    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编辑,要我完成新任务写批林批孔稿子……。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1)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21日   地点:北京   经中央新闻单位介绍,国务院知青办同意,利用来京录制节目时间,两次与首都中学应届毕业生会面。   本月14日北京电视台报告录像,北京市石景山中学150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本月20日北大附中与50名应届毕业生家生座谈……。昨天收到一报告会入场门票:订于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四)下午二时,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请柴春泽同志给应届高中毕业生作报告,请按时出席。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革委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北京市教育局                                                (主席台就座)   报告会如期召开。   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应届毕业生(二千七百人)大会。我在会上汇报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体会……。   会场秩序一直很好……会后很多战友涌上主席台要我签字,拥挤的历害。市里领导也无法解围,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硬把我拉进一间休息室,仍有十几人挤入。后来他们排成行一一握手,我挤进车内,开动后才算解围……。   他们都说,近一时间从报上、电视上、广播里了解到我下乡及来北京的情况。因而急于想请我为他们签字。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2)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2月25日   地点:昭盟革委会第一招待所   从北京回到赤峰后,看到1974年2月10日《辽宁日报》在第一版以《要同旧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选》为通栏标题第一版是半个版,第三版整个版,第四版半个版。  第二版刊发的是辽宁团省委“关于向柴春泽同志学习的通知”(1974年1月26日)。还有:魏桂贤、吕桂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王冬梅联合写给全省青年的一封信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3月8日   地点:盟一所   3月1日以来有下列新闻单位来采访。   一、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要拍新闻简报)   二、沈阳电视台。   三、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少年》编辑罗郁文来访。   四、沈阳军区受《解放军画报》委托采访。   拍摄的场景:   ——玉田皋公社劳动、家访。   ——与前来玉田皋的辽宁省京剧团,东北工学院师生座谈。   ——到母校——赤峰六中报告   ——3月6日在赤峰市团委妇联教育局,知青办联合召开全市有线广播大会上报告。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三二六部队(空军)座谈。   ——去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二部队座谈。   ——与昭盟宣传站举行“柴春泽展览”的全体工作人员座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4)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4月6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上个月根椐盟委通知去天津红桥区参加知青及知青家长代表会。   在天津做了十几场报告……。   天津日报,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先后采访——回到玉田皋不久,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第二次来玉田皋拍彩色片……定名为《新生事物茁壮成长》计划五月份在全国发行……。外出开会,回来劳动,接受采访实在是疲劳……。   现在几乎一切都身不由已,哪一级的通知都要照办。还是稳定在大队做些实事为好……。再来外出开会通知,能否拒绝。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5)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4年7月7日   地点:沈阳市   今天的《辽宁日报》头版以《用革命的实际行动向孔孟之道宣战——柴春泽同志致一位应届中学毕业生的信》为题,刊发了我写给应届毕业生的信。   新闻单位刊发我给父亲那封拒绝回城工作的信后。全国各地知青和应届毕业生给我写信,提出一些毕业下乡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还有的直接给辽宁日报编辑部写信。恰好这时“编辑部”要求我根椐各地来信内容,写一封给广大毕业生的复信。目的是动员,辽宁省74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同日的辽宁日报一版还以《深入批林批孔》支持子女上山同下乡“为题刊发报道:省直机关二十七名局以上干部,旅大警备区师以上干部带头支持自已的子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6)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7月16日   地点:翁旗招待所   今天到旗里参加翁牛特旗委扩大会议。   最近查阅了一下各地报到……   1975年4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报道江苏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其中提到“以邢燕子、侯隽、董加耕为榜样冲破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种种阻挠弃考务农到艰苦地方插队落户……”。还提到“无锡效区知青……以柴春泽为榜样坚持乡村干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奋斗终身”。   1974年4月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坚持乡村、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山东省临朐县辛察公社党委书记赵传成。)   1975年7月16日《辽宁日报》头版长篇通讯《新长征新的战斗——记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继续革命的事迹》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7)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2日   地点:翁旗招待所   昨天在玉田皋接旗委书记电话要求必须旗里参加会议,家里渔池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吃紧,两次与在家主持大队党支部工作的王钟副书记通话,了解情况……学大寨快赶上去,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近期新闻单位报道:   1975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第四版  《学大寨要有一个创业的思想——陈永贵同志和知识青年代表会见记》   1975年9年24日,陈永贵同志在山西省昔阳县大队寨大队,亲切地会见了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知识青年代表。参加会见的知识青年是:天津市的邢燕子,云南省的朱克家,河南省的薛喜梅,河北省的程有志,辽宁省的柴春泽,黑龙江省的高崇辉,陕西省的戈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肉孜古丽,江苏省的曾昭林、广东省的林超强,安徽省的张登龙,四川省的刘裕恕。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也参加了会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18)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3日   地点:乌丹二中   今天白乌丹二中全校革命师生传达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晚,第二次与主持工作的王忠通电话“了解到机车(红旗100号大型推土机)开进渔池工地,真是太高兴了,感谢工人师傅,感谢战友!   1975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积极发挥作用——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座谈纪要》   邢燕子(天津市宝坻县大钟庄公社司家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朱克家(云南省勐仑公社大卡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肉孜古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十二公社十三大队青年队副队长)   薛喜梅(河南省邞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党委副书记)   程有志(河北省涿涿鹿县温泉屯公社温泉屯大队党支部书记)   张登龙(安徽省临泉县高塘公社五、七农机修配厂知识青年)   柴春泽(辽宁省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   高崇辉(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团副团长)   戈卫(陕西省宝鸡县坪头公社,码头大队党支部书记)   林超强(广东省宝安县附城公社连塘大队党支部委员)   曾昭林(江苏省邗江县六圩公社红旗大队科研小组代表)   刘裕恕(四川省黔江县黑溪公社,互助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   我与共和国传媒(19)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4日   地点:翁牛特旗   1975年10月20日,经邢燕子提议,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12名知青代表联名写了《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10月27日,毛主席批示:“应发表。可惜来人太少,下次应多来一些。”邓小平副主席批示:“建议全文或摘要在报纸上发表,以鼓励下乡知识青年。”  197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同时发表了知识青年代表的这封信。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代表                        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党中央: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名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这充分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全国千百万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回去之后,我们一定要把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达给广大知识青年。我们一定行动起来,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去,为普及大寨县、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自已的青春。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在一九八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真是形势大好,形势逼人。我们知识青年是农业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我们现在大都二十几岁,再过二十几年,才四、五十岁。这一阶段。正是我们精力充沛,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为自已能参加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场伟大的斗争而感到无比自豪!   中央领导同志要我们知识青年代表参加会议是要我们承担重任的。农业学大寨,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缩小三大差别,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缩小,和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是不可分的。农业学大寨是我国农村中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我们广大知积青年只有积极投身到农业学大寨这场革命运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才能真正大有作为。如果不树立热爱农村,坚持乡村干革命的思想,那就谈不到学大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没有实在的内容,大有作为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我们决心扎根农村,但扎根农村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学大寨。因此,学大寨就是真扎根派,不学大寨就是假扎根派。我们要用自已的双手,艰苦奋斗,把我们现在还很落后的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乐园。   早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毛主席指出:“农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九七三年,毛主席又给知识青年家长李庆霖同志写了重要复信,排除林彪反党集团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干扰,为我们坚持乡村干革命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伟大领袖毛主席历来十分关怀青年的成长,在革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作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指示,为我国革命青年运动制定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冲破旧统观念的束缚,从城市到农业村,从内地到边疆,走上了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各级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锻炼成长。我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对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我们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所在社、队的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次,我们参加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听了中央领导同志鼓舞人心的重要报告,听了全国和地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参观学习了大寨和昔阳抓革命促生产的成就和经验。对比之下,感到我们的差距很大,主要是认真看书学习不够,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缺乏大寨贫下中农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那种雄心壮志和苦干精神,没有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农业学大寨运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会议期间,陈永贵副总理在百忙中接见了参加会议的知识青年代表,勉励我们说:“不仅学大寨、赶大寨,还要有雄心壮志超过大寨。我们的广大青年,都能够搞一个超大寨的点,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这次会议以后,也要看我们的青年同志回去怎么办?毛主席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都要有一个创业的思想,特别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要想共产主义大目标啊!”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一定要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我们的口号是:横下一条心,拚命干革命,认真学大寨,二、三年或三、四年内把我们所在社、队建成大寨式的先进单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决心做到:进一步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向大寨青年学习,牢固地树立铁心务农的思想,立志做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农民。   我们都担任了农村基层干部,党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学大寨上,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在大干中提高,在大干中成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蓬勃开展,给我们知识青年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已的文化科学知识用在农业学大寨上,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大搞农业机械化,大力开展科学种地,不断壮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学大寨的决心下定了,要使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我们自已首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我们还要求各级党委给我们创造一个必要的条件,减少一些外出的会议,让我们当了干部的知识青年能有更多的时间战斗在基层,扎扎实实地干,带领群众学大寨,决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知识代表:   邢燕子、朱克家、薛喜梅、程有志、柴春泽、戈卫、高崇辉、肉孜古丽、曾昭林、张登龙、林超强、刘裕恕                                               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日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八日电)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0)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29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近期,盟知青办同志转给我几本书其中收录了有关我的文章。  《小将的挑战——知识青年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选》1974年2月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4。6万字,印数500000本。  《做同旧观念彻底决裂的先锋战士》(共青团辽宁省委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74年3月出版。书中依次收录了柴春泽、魏桂贤、吕桂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王冬梅、吴献忠文章。   辽宁省中学课本《政治》1974年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有关我的两篇《知识青年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柴春泽的信是怎样写出来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11月出版的《广阔的路》一书。目录:  《“扎根园”里苹果红了》  《广阔天地有志人》  《和金鸡纳一起成长》  《小将的挑战》  《柴春泽同志日记书信摘抄》  《土窑里的赤脚医生》  《新教师和她的聋哑学生》  《在这张考卷面前》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1)柴春泽日记   时间:1975年12月30日   地点:玉田皋大队   近日,青年队团支部整理了一下1975年部分《辽宁青年》涉及到我们的报道如下:1975年第二期辽宁青年:  《跃向新高峰——记柴春泽认真读书,继续革命的事迹》(署名:明伦、新彦、纪泽)1975年第十八期《辽宁青年》《为实现共产主义并肩战斗——记同柴春泽一起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几名知识青年》(刘立新、王忠、韩慧英)                                        署名:明伦  1975年第二期《辽宁青年》 《柴春泽的歌》  1975年第二十三期《辽宁青年》  吴献忠《坚持乡村学大寨》  柴春泽《把殷切期望化为巨大力量》  刘香玉《学大寨要学根本》   辽宁省二十三名知青代表给全省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的倡议书:  《树雄心,立壮志,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打先锋》   吴献忠、柴春泽、刘香玉、战凤梅、伐克俭、郇爱莉、刘继业、张强、许雅娟、王银刚、王冬梅、高晓天、吕桂新、张洁、郑延军、田玉芝、姚德纯、汤永东、孙贵勤、孙玉文、赵广田、曹素文、王殿元   1975年11月8日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2)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8月11日   地点:赤峰电大   昨天,1988年红山晚报第三版刊出晚报记者马守喜的人物专访《柴春泽》   由于这是近10年来全国第一家报刊正面介绍我情况的报道。因此,朋友们当成了特大新闻相告。更多的人打来电话,说多年不知你的音信,现在总算知道你的行踪……。外地来的电话都说,内蒙赤峰领导政策水平高,不但让柴春泽在电大,然而毕业后还调电大工作,还能通过报刊公开宣传……。   这一版的红山晚报,还介绍了赤峰第一制药厂团委干事吴银成的书法作品,题目是:“二十六岁的吴银成书法作品一再入选”。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10月8日   地点:赤峰电大  今天,收到《沈阳青年报》在第一版以《柴春泽的沉浮》为题,刊出王冬梅采写的长篇报道首页开头,转三版整整用了一个版介绍我这些年的经历……。  《沈阳青年报》编辑部来信要求:   一、编辑部大都是知青。   二、请辽宁日报记者王冬梅采写该报道。   三、发生后反响很大,不仅青年看,中老年也看。   四、《沈阳晚报》9月24日转载了该文。   五、希望不断前进。   我和共和国传媒界(24)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10月17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88年第19期《辽宁青年》刊出王玮、顾青、马继锋采写的通讯《今日柴春泽》   该文最后一段:  “柴春泽所走过的路是独特的,但他的经历本身却可以给一代人以普遍意义上的昭示。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他,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能够真正悔悟以及悔悟后是否能够重新振奋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工作,柴春泽认为党的十一大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才是他长知识,增才干,干实事的十年而今后在漫长的人生往途上其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段丰富自已,超越自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知慧和知识只能靠自已的努力,才能勇攀高锋。   我和共和国传媒界(25)柴春泽日记   时间:1988年10月27日   地点:赤峰电大   赤峰电大政史教研室主任邢康老师告诉我10月26日《赤峰日报》第一版发表鲍喜章写的文章《水上飞起的玉田皋》   文中说“位于红山水库下游左岸的玉田皋蒙古语“雅塔古”的谐音,汉译为鸡蛋沟……这里5个村民委员会,8700余口人,现在的玉田皋成了塞外的水稻之乡……提起种水稻,那些祖祖辈辈搞惯了旱作农业的农业的农民忘不了辽宁省林土研究所,红山水库管理局和在这里下乡的知识青年柴春泽等。1992年建成玉田皋灌渠在红山水库溢洪道下游修建了渠首湛水坝,但是浇旱田可以,种水田保证供水。   1975年试种百亩水稻成功。   1976年扩种2000亩(靠泵站提水浇地)   1975年辽宁省特批45万元工程款,自筹12万元。   1976年4月初,开始在红山水库主坝和泄洪洞到9月底,引水流量为4立方米/秒的输水洞和一条飞架在溢洪道下河床上的6孔双曲拱渡糟建成通水。   1977年水稻发展到4000余亩。   1988年已有水稻面积1。15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6)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1年12月22日   地点: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   今天的《哲里木报》第一版刊发了我写的一篇报道:“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政史系进行反和平演变教育和果好”。   文中提到本学期共举行反和平演变教育报告会5次演讲会3次,参加活动的师生达2000多人次,60多人写了入党申请书……。   近日与学院党委书记李忠和,系主任秉桂石商定延长在通辽进修时间,参加姜桂石教授主持的八五科研项目。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7)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2年3月14日   地点:内蒙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   今天收到1992年3月14日《红山晚报》第二版刊发申平撰写的《柴春泽重大演讲台》(全国晚报爱德杯新闻特写大赛——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文中介绍我在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助教班进行时担任政史系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并为大学生演讲的事   当天的红山晚报第一版是“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结束”的报道,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鲍鹏飞做讲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瑰峰做会议总结。   近日有学院、赤峰籍学生家长来通辽看望子女,也谈起红山晚报的这篇报道。他们都表示给当代大学生演讲,受到欢迎很不容易……。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8)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2年12月2日   地点:赤峰电大   从学校资料室查到近期一些报刊的报道。   1992年11月8日光明日报社主办的979期《文摘报》载文《柴春泽的过去和现在》   1992年11月28日,内蒙古日报社主办《周未》版周未专访:《柴春泽的昨天与今天》该刊同时刊有文章:《粮本还有用吗?》《中国为啥要“入关”》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29)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4年9月15日   地点:赤峰电大监考   近期收藏的报刊   1994年9月13日,《赤峰日报》第二版时事新闻。赤峰市教育局,赤峰市人事局关于表彰赤峰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决定;其中钟飞民评为市优秀教师,柴春泽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吉林日报社出版式的1989年第二期《东西南北》文摘月刊,《今日柴春泽》,1988年《文摘月刊》合订本下册“当代人物”部分,《柴春泽回城了》。1993年由赤峰市青年联合主管邱对任总编辑的《人与人》杂志创刊、刊发我写的《人生之驿》——我的知青经历及爱情生活。该刊责编:刘军风,出席顾问:苏赫、许久勋、昭那斯图,顾问还有于亚洲、田雨亭、邢颖、李瑰峰、吴团英、张全栋、张秀英、周黎明、周思福等。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0)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4年11月30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94年11月11日,《赤峰日报》第二版刊发燕妮文章《知难而进的中学生—记全国四好少年柴元元》。   1994年11月25日,中国电大报校庆特刊《广播电视大学备忘录》——。   本报特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其中谈到“还有柴春泽,如今的中年人应该还记得当年的这位“知青典型”曾在报上发表文章深情地说“我在电大获新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1)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5年8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红山晚报》自1995年6月10日开始开辟“昭盟知青今昔专版。责任编辑索娅拉。   1975年6月10日刊出;刘立新文章《回家过年》。同一版有,袁凯军《青年点男人一出戏》。   介绍天津知青杜昌菊的文章《愿做塞外普通人》1975年6月24日刊出,我的文章《二十一年前有那一夜》此文悼念玉田皋公社老书记黄珍同志。1995年7月28日赤峰日报报道“赤峰市体育舞蹈协会成立”同时刊发我的文章《说说交谊舞》。1995年8月1日《红山晚报》头版报道:本报举办“知青专版”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知青代表是:市长助理,赤峰煤气热力公司总经理景树森,赤峰宣传部副部长于建设,市文联副主席,赤峰电台,文艺部主任陈计中;赤峰八角楼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孙学政,赤峰电大教师柴春泽,平庄康斯集团副经理张学跚,北京知青平庄矿务局技术监督处工程量李之靖;天津知青,赤峰计划生育中心主治医师周健,于凤兰夫妇。   同一版报道:红山区委书记孙哲,区长刘廷赞等与老干部座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2)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6年3月31日   地点:赤峰电大   近期收集整理部分报刊。   1995年第11期《中华儿女》(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由邓小平刊名题字)以《真的是“文革”误我》为题刊出我的文章。该刊首页标明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联,深圳运通集团公司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逐期检阅的唯一杂志;请中共中央机关、国务院机关逐期检阅的唯一杂志。  《北方航空报》于1995年8月30日,9月27日、10月25日分期刊出我写的文章《我和玉田皋》红山晚报于1995年10月7日、10月21日、11月3日、11月17日、12月1日、12月29日分期刊出《我和玉田皋》   1996年3月29日第169期《作家文摘》以《柴春泽沉浮录》刊出申平文章。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6年10月26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96年10月21日,赤峰青年报第一版刊出邵永和写的长篇通讯《柴春泽玉田皋人对你说》同时配发位于红山内流河库的玉田皋引水渡槽照片。同一版的内容是《长征:不仅是光荣》赤峰市委、市政府、赤峰军分驻军119师组织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座谈会。  市委书记许久勋,市人大主任鲍鹏飞,市委副书记昭那斯图,全国政协常委苏赫,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立华、军分区司令员桑杰扎布及老红军代表焦洪德、严有福、朗荣华等参会。赤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旺主持座谈会。   赤峰青年报由共青团赤峰市委主办,赤峰市煤气热力公司协办,社长:于文涛、总编辑梁淑琴、副总编辑范郁森、李学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3)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7年10月12日   地点:赤峰电大   近日从四川省泸州市谢学贵,山西省运城复转军人商务学校校长谢天荣来信获悉:1997年第十期《家庭之友》,1997年十月一号《爱》分别刊出介绍我与刘立新的事。   1997年10月1日,《赤峰青年报》刊出我写的文章《我和我妻》。   1997年8月8号红山晚报以《难忘七月草原行》为题,刊发申平写的周未特别报道。——大连知青回第二故乡克什克腾旗散记。   文中记述:王冬梅、姜宝泰、周新亚等大连知青回第二故乡探亲……,同行的知青中还有当年的赤峰知青柴春泽、王银刚等。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4)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9年5月31日   地点:赤峰电大   在邮局工作的电大学员代我收集了一些对我进行报道的各种报刊。   1998年6月19日第二版红山晚报发表刘姝妹采写的报道《柴春泽和他的家》配发两张照片:刘立新和女儿四周岁时的照片;柴春泽在做家务……。这是该报《家庭版块》责任编辑刘姝妹。   1998年11月14日《中国建材报》周未版《五彩世界》刊发李作明文章《记内蒙古赤峰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柴春泽》  1999年1月14日《湛江日报》第七版刊出李作明文章《柴春泽的人生之路》  1999年4月22日《红山晚报》头版《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在我市发行,报道说《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满含着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人们的深深情感,也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这本书的作者有邢燕子、董加耕、侯隽、柴春泽等当年的知名人物,又有梁晓声、邓贤、张抗抗等当代名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5)柴春泽日记   时间:1999年10月12日   地点:赤峰电大   1999年8月18日,赤峰日报:“翁牛特版”头版刊发报道:《缅怀峥嵘岁月,畅谈绵绣前程——我旗热烈欢迎返乡的知识青年》。   报道说,上海、天津、抚顺、沈阳、赤峰的97名返乡知识青年代表,13日至15日在旗几大班子领导的陪同下在翁旗参观座谈。   旗委副书记陈宏主持了13日上午的欢迎仪式,旗委常委、副旗长毛树涵代表旗委、旗政府和全旗46万各族人民致欢迎辞。抚顺知青代表王毅出度讲话……,欢迎晚宴上旗委书记斯日古楞致祝酒辞……15日在返乡知青座谈会上旗长钱荣旭作了重要讲话……,知青代表柴春泽说,重新踏上翁旗这片热土,感受最深的有三点即感情深,变化大,担子重……。   1999年9月1日,《赤峰日报》翁牛特版刊出刘艳光写的通讯《走进柴春泽》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6)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0年7月1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0年7月7日《红山晚报》第三版社会新闻。团市委举办老知青座谈会,6月29日下午,团市委组织的‘青春无悔’知青座谈会以实话实说的形式在演播厅里举行。   市委副书记石梅和市人大副主任李秀峰等领导也以领导和老知青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座谈会。柴春泽等著名知青也来到会场……。台上有市妇联副主席张丽梅、市政协委员、周健、财校副科长白向伟和私营企业家边全有4位嘉宾……赞助,此次活动的孙承彦等企业界人士也是当年的知青。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7)——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4月24日  地点:赤峰电大  今天下午,在赤峰宾馆鹤翔楼参加红山晚报“红山家园”才艺家庭联谊活动。昨天的红山晚报(2003年4月23日头版)“晚报诚邀六名”特别读者参加庆典活动。  今年的“五一”是我们红山晚报15岁生日——本报特邀他们中的代表:张松柏、袁凯军、柴春泽、杜伟玲、杜建国、彭显英参加本报近日举行的晚报成立15周年报庆活动(广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8)——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5月2日  地点:赤峰电大  红山晚报2003年5月1日推出“十五年报庆特刊”红山晚报副总编刘玉琴致辞“赤峰才艺大聚会”圣宝城副总经理张萍代表出差在外的董事长姜宝泰致辞。这次活动的侧记说:“柴春泽当场朗诵了为红山晚报创刊十五周年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把红山晚报比喻成四种花,是他心中永开不败的花。宋英达、高晓力、鲍喜章撰写“寄语”傅智勇,宋广春、钱伟臣、钱华父子、李业春、崔连魁、于治山、周锡三、侯希文、侯希杰、何英、胡建华、马明月、乌力吉等进行才艺表演。力王老总王国利展示自已设计的艺术挂毯。  该特刊责任编辑李文宏、制图雨樵。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39)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6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红山晚报文化副刊自2003年5月8日至6月19日分十期刊出我写的“出国今昔谈”。  5月8日编者按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民日报》发表的“决裂旧观念的好青年”把赤峰青年柴春泽推成了全国青年的榜样,1975年曾作为中国访日青年代表团成员赴日本友好访问。三十多年过去了,现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专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助理研究员的柴春泽赴香港、泰国参加国际交流会……。岁月更迭前后相隔28年的两次出国经历使柴春泽感触良多,回国后,他抚今追昔写成“出国今昔谈”系列随笔,本报予以首发以乡食读者”。  南海上空的避想——出国今昔谈之一,红山晚报2003年5月8日。  泰国曼谷街头见闻——出国今昔谈之二、红山晚报2003年5月20日  三眉南河上的联谊舞会——出国谈今昔之三、红山晚报2003年5月22日  朝拜大皇宫玉佛寺——出国谈今昔之四、红山晚报5月27日。  芭提雅海滩有惊无险——出国谈今昔之五,红山晚报6月3日。  东芭乐园话提忧——出国谈今昔之六、红山晚报6月5日  迷路芭提雅——出国谈今昔之七、红山晚报6月10日  .........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0)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8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3年8月19日红山晚报《8。16地震特别报道》。  8月16日20左右,赤峰电视上飘出字幕:据赤峰地震台网测定,今晚6时58分,我市阿鲁科尔沁旗发生6。1级地震。  就在我市发生震灾的第二天上午,来自天津的宝坻区政协主席侯隽大姐为灾区捐出1000元人民币。这是我市接到的第一笔震灾捐款……赤峰老复员军陈贺庭向灾区捐款20元;赤峰电大老师柴春泽捐款200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东北公司为灾区捐款10万元。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1)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11月14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3年11月13日红山晚报副刊(责任编辑李文宏)刊发我写的“金秋京津故乡行”  文中说:“9月26日”与时俱进,再铸辉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庆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我自1975年以来第五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博士(即将出版的中国知青口述史主编)邀我到社科院参观学习。  文中还谈到,我和周健、刘凤军、戴国兰、刘若松、去天津宝坻区看望侯隽大姐并参观考察中国知青村……。  2003年10月3日上午,中共翁牛特旗委宣传部长毕秀云派车接我和刘凤军到翁旗,同从天津回乡探亲的刘若松、戴国兰夫妇一起参加旗委书记韩会申同志主持召开的有旗农业局长徐永生等同志参加的“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座谈会。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2)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3年12月3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3年12月10日,红山晚报“情感”栏目和2003年12月30日红山晚报,文化副刊,先后刊发我写的《与大连赤峰知青对话》和女儿柴元元写的《世纪伟人毛泽东》。  元元在文中说:“作为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有凌云的壮志,雄伟的气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崛起画卷上,毛泽东画下了浓重的大手笔,成为了一个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人……,在我心目中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实现了自已真正生命价值的人,是一个在自已有限生命中为自已的社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是一个会犯错误,但值得原谅的人,是一个充满丰富情趣有血有肉的人”。  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在八0后这代人心中的形象吗?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3)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1月2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1月1日红山晚报   通栏:欢歌笑语同祝晚报美好明天——红山晚报召开读者记者新年联谊会。   图片报道:“作家张松柏、袁凯军和副刊部的编辑们共同朗诵柴春泽先生为联谊会创作的诗歌《晚报明天更美好》(雪松摄)——修坤和张启云老人各和记者马煊表演的节目《实话实说》引来台下阵阵掌声。——本报发行部的吴冬梅和邮局的投递员小寿,上台给革命老前辈献花。——要闻部同志表演健美操。——记者郭瑞明朗诵自已的诗作〈一年就是一场花谢花开〉   原红山晚报总编关庆寄语:   红山晚报创刊15年经了风风雨雨积累了宝贵经验;树了晚报的品牌;有了庞大的、固定的读者群;培了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虽然晚报做为县级媒本体的历史已经结束,但《红山晚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晚报变为市级媒体后《红山晚报》的明天会更好。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4)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2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2月5日红山晚副刊(责任编辑李文宏)刊发红山晚报读者、作者、编者相聚元宵节——祝福、期望、寄语。   刊发我写的诗:同读晚报一张,共享万缕阳光,企盼猴年吉祥,祝福人人安康。   同一版刊发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院长席永杰的祝辞。   还有宋英达、周健、王华、王国利、赵芝怀、朱景和、立小树、张松柏、吴峰等贺词作品。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5)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4月3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2月4日,红山晚报开始连载我的口述。同时配发编者按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有1700万以上的城市知识青年走向农村,走向边疆。这场声势浩在大的上山同上乡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对中国的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柴春泽就是这场知青运动中的的名人。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知青口述历史》一书共收录了吴献忠,柴春泽等13位知青的口述实录,通过他们的口述展现出知青的生活与情感,经历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本报特选取柴春泽的口述进行连载,因为他们的经历折射着我们这个地区的历史和一代人的命运。   连载这个口述的红山晚报日期如下:   2004年2月4日、2月6日、2月11日2月13日、2月18日、2月20日、2月25日、2月27日、3月3日、3月10日(以上各期同时刊发,刘玉琴的小说《女儿入画》连载3月24日、3月26日、3月31日、4月2日、(至此全文连载结束)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6)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6月5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5月28日,我开通了个人网站——柴春泽国际网站。赤峰媒体做了如下报道:2004年6月2日红山晚报头版:老知青玩起高科技柴春泽建立个人网站。   5月28日,柴春泽国际网站顺利开通,网站将关注科教、关注第二故乡翁旗玉田皋,把赤峰与时俱进的形象展示给世界,把世界先进的文化引入赤峰(乃丽)。   6月3日红山晚报副刊:最是可贵“赤子心”   柴春泽国际网站是在”春泽信息服务部兼打字复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八年前,柴春泽的爱人刘立新下岗后注册了“春泽信息服务部”开展打字复印业务期间编印出版了反映赤峰建设,全国知青信息等内容的《信息服务》内部小报87期,八年来向全国各地联系着京、津、沪及十几个省区的知青朋友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老师和朋友们都觉得如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再不能只使用传统的信息交统手段,应当有自已的网站。“柴春泽老师总是喜欢用人生能有几回博来勉励自已,愿他在新一轮的拼博中获得成功”。                                               (冠乃丽)   2004年6月4日《赤峰日报》5版“赤峰新闻”柴春泽开办国际网站,5月28日,我市一家以个人名字注册的网站——柴春泽国际网站正式开通。   柴春泽国际网站是一个公益性,从事综合服务类的网站,内容包括中国知青历史,知青企业知青文学,柴春泽足迹,文化艺术等栏目。北京、天津、大连、湖南等全国各地的几十名老知青,纷纷给柴春泽国际网站发来贺电,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市政协副主席刘珍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网站开通仪式。(天马摄影)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7)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7月6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6月17日红山晚报专版(责编陈素敏)刊发李文宏采写的长篇通讯同时配发马天烈摄影。   柴春泽与生活面对面——爱情让他重生,友情让他奋起,真诚让他受益终生,一颗赤子之心让他永立时代的湖头。   文章最后说,在这里我用一位朋友给柴春泽的贺词作这篇文章的结束语“网天下之朋友,站起来就别趴下”。   2006年7月6日红山晚报一版:昔日知青聚会一席话,今朝慷慨解囊千本书。7月2日上午,一个令人惊喜的好消息在赤峰学院师生中传开,总经理李洪禄先生代表新华书店将为全院师生捐赠1800余册紧缺工具书……原来在年初的一次知青聚会上,老知青柴春泽向同为知青的李洪禄谈及赤峰学院图书馆急需各种图书一事……李洪禄先生也早有赠书之意,他当即拍板,非书不送,非急需之书不送,之后李洪禄先生要求书店有关科室按学院提供的书目组织采购,经短期筹备才提成此事。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8)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4年8月2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4年8月18日《抚顺日报》《抚顺晚报》头版:我市老知青举办赴昭盟30周年纪念活动。  30年前的8月17日,我市有201名应届毕业生响应毛泽主席号召奔赴昭乌达,从而带动了1975、1976届4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大规模奔赴昭乌达盟插队。  4000多名抚顺的优秀青年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昭乌达盟,献给了广阔天地……。昨日的友谊宾馆140名赴昭盟“老知青倾述对昭盟岁月怀念、思念之情。同时,表达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豪情壮志豪情满怀的雄心。  省妇联常务副主席丛玉文,抚顺市委书记张敏,抚顺市委宣传部长马克猛,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张庆华,副市长刘诗,市正协副主席王淑雅以及远道而来的赤峰市委副书记斯日古楞等领导参加纪念活动。   当年老知青吴献忠、柴春泽和赴昭盟的大连沈阳,知青代表王冬梅等也参加了纪念活动。纪念大会上发行了大型纪实书《我们的昭盟岁月》   我与共和国传媒界(49)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6年2月10日   地点:赤峰电大   2006年2月9日《赤峰广播电视报》“市井风情”栏目刊发该报记者薜幼虹采写的通讯《风雨人生路,无愧天地间——走近柴春泽》配发“2003年柴春泽应姜宝泰、毛德宝邀请参加大连知青联谊会照片”。同版还刊发,吴玉洁
本文档为【我与共和国传媒界(一)柴春泽日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腐朽的灵魂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7-07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