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

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

举报
开通vip

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编辑可编辑精品文档可编辑福建医科大学基础临床——恶性肿瘤靶向分子治疗4.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靶向药物EGFR相关作用机制 早期关于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GF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方面。 Cappuzzo及Han研究发现,吉非替尼对p-AKT阳性、p-ERK阴性的肿瘤疗效最好;而对p-AKT阴性、p-ERK阳性者无效。对吉非替尼较为敏感的患者,如女性、无吸烟史者及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等,p-AKT阳性率显著升高。而EGFR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与EGFR和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的表...

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编辑可编辑精品文档可编辑福建医科大学基础临床——恶性肿瘤靶向分子治疗4.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靶向药物EGFR相关作用机制 早期关于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GF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方面。 Cappuzzo及Han研究发现,吉非替尼对p-AKT阳性、p-ERK阴性的肿瘤疗效最好;而对p-AKT阴性、p-ERK阳性者无效。对吉非替尼较为敏感的患者,如女性、无吸烟史者及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等,p-AKT阳性率显著升高。而EGFR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与EGFR和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的表达水平无关。 靶向药物EGFR以外作用机制 Suzuki研究显示,吉非替尼的作用与癌基因K-ras的突变状态无相关性,但可能通过上调P27KIP1和P21CIP/WAF1的表达产生细胞G1期阻滞作用。 Karashima发现,西妥昔单抗治疗后,IL-8mRNA水平下调,且与微血管密度降低相关;其还可通过抑制MMP-9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上述研究均未能从根本上解释EGFR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的作用与EGFR突变有关 EGFR类药物很多,也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一般分为作用于胞内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作用于胞外的单克隆抗体前者上市的主要有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拉帕替尼(乳腺癌)后者主要有西妥昔单抗(头颈癌、结直肠癌)和曲妥珠单抗(乳腺癌)2004年罗氏公司开发的埃罗替尼(erlotinib)同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基酶阻断剂,能明显抑制EGFR跨膜细胞表面受体上酪氨酸激酶的自身磷酸化,从而阻止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同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也有抑制作用。EGFR在许多肿瘤中的过表达和(或)突变,借助信号转导至细胞生长失控和恶性化,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的化疗抗性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伴有EGFR的19外显子突变或21外显子缺失的肺腺癌,吉非替尼的疗效优于联合化疗,且安全性更好[8]。靶向EGFR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用于受体胞内区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包括吉非替尼、erlotinib、EKB-569、PKI-166、GW-2016及CI-1033;另一类是作用于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MAb),包括西妥昔单抗(cetuximab)、ABX-EGF及EMD72000等。 临床研究发现,EGFR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有效率约为20%,但与单纯化疗相比,将TKI类药物与细胞毒类药物联合应用并不能显著改善有效率和生存期;而MAb类药物西妥昔单抗与伊立替康的联合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2.9%和10.8%(P=0.007),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4.1个月和1.5个月(P<0.001)。 本文档仅供参考,愿为共享。谢谢。——基础学子——2012.11.20
本文档为【抗EGFR靶向药物作用机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熊猫图文
公司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等。用户至上,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8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