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籍著录规则

古籍著录规则

举报
开通vip

古籍著录规则丛编ICS01.075A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792.7—2008代替GB/T3792.7-1987古籍著录规则BibliographicaldescriptionforancientChinesebooks(ISBD(A)),Internationalstandardbibliographicdescriptionforoldmonographicpublications,MOD)2008-07-16发布2009-0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I目次前言............

古籍著录规则
丛编ICS01.075A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T3792.7—2008代替GB/T3792.7-1987古籍著录规则BibliographicaldescriptionforancientChinesebooks(ISBD(A)),Internationalstandardbibliographicdescriptionforoldmonographicpublications,MOD)2008-07-16发布2009-0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45著录用标识符.......................................................................46著录用文字.........................................................................67著录信息源.........................................................................68著录项目细则.......................................................................7附录A(资料性附录)著录格式.........................................................27附录B(资料性附录)多层次著录.......................................................28II前言本标准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部分:文献著录总则;第2部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第3部分: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第4部分:非书资料著录规则;第5部分:档案著录规则;第6部分: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第7部分:古籍著录规则;第8部分:乐谱著录规则。GB/T3792的本部分是依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ISBD(G))的原则,并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籍(善本)]》(ISBD(A)第二修订版),在GB/T3792.7—1987《古籍著录规则》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部分与ISBD(A)的主要区别在于著录内容的规定信息源。如“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规定信息源,ISBD(A)定为“题名页”,本部分根据我国古籍及其著录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为“正文首卷卷端”。本部分与GB/T3792.7—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与GB/T3792.1《文献著录总则》同步调整,本部分将GB/T3792.7—1987的10章归并为8章,编排较前紧凑,表述较前严密,更便于操作。——为与ISBD(A)统一,本部分修改了GB/T3792.7—1987中的著录项目及著录单元名称。如“书名与著者项”改为“题名与责任说明项”,“丛书项”改为“丛编项”,“说明书名文字”改为“其他题名信息”,“附属丛书名”改为“分丛编题名”等。——术语和定义由GB/T3792.7—1987的10条增订为32条(部分内容由初版“10.2.5主要的版本类型”中内容修改归并),对古籍著录的主要术语加以明确界定。——根据我国古籍著录的实际情况,“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规定信息源明确为“正文首卷卷端”。——古籍的卷数,GB/T3792.7—1987定为“书名与著者项”中与“说明书名文字”并列的著录单元,空一格著录于“正书名”之后;现根据ISBD(A)的原则和20年来古籍著录工作实践,本部分改为“其他题名信息”中的重要内容。——根据ISBD(A)的规定,将GB/T3792.7—1987“版本项”的内容拆分为“版本项”和“出版发行项”。前者著录古籍的版本类型等;后者著录古籍的出版、发行和印刷事宜,并根据古籍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了“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的著录内容。——根据客观著录的原则,将“责任说明”中“示例”由原来著录考订内容为主,改为按原书所题内容客观著录为主。——根据ISBD(A)已实施的“完整本著录原则”及其以版本为著录单位的立目标准,将载体形态项和附注项分为完整本和复本两部分。其中,古籍完整本特征是指一种古籍制作完成时已经具有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古籍复本特征是指一部古籍在流传和典藏过程中新产生的内容和形式特征。——GB/T3792.7—1987对“书目参考附注”未作具体规定,现根据ISBD(A)的规定,将“书目参考附注”定为附注项的第一个附注内容。——提要是我国古籍编目的优良传统。GB/T3792.7—1987有关提要的条款较简单,本部分对古籍提要的撰写作出较具体的规定。III——根据ISBD(A)、古籍的实际状况以及“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的主要内涵,将GB/T3792.7—1987中“装订与获得方式项”的有关内容并入“附注项”。——根据古籍著录使用繁体汉字的实际情况,本部分全部示例均改为繁体汉字。——根据书目著录法和标目法的不同功能,删去了GB/T3792.7—1987中“排检项”和“标目”内容。——将著录格式从正文部分抽出,改为附录。——按照GB/T1.1—2000,对GB/T3792.7—1987的格式、编排进行了重新调整。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委员会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鲍国强、沈乃文、张志清、喻爽爽、杨健、程佳羽。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3792.7—1987。1古籍著录规则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古籍著录项目及其顺序、著录用标识符、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及著录项目细则等。本部分主要用于汉语文古籍著录。各少数民族语文古籍著录可以参用。本部分适用于编制国家书目及各类型目录。本部分不涉及古籍目录组织规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79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但是,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T3792.1文献著录总则GB/T3792.2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T1240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GB/T12406—1996,idtISO4217:1990)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古籍ancientChinesebooks主要指1911年以前(含1911年)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书籍。3.2正题名titleproper古籍的主要题名,包括交替题名,但不包括并列题名和其他题名信息。3.3并列题名paralleltitle与正题名相对应的另一种语言文字的题名。汉语拼音题名不视为并列题名。3.4其他题名信息othertitleinformation从属于正题名、并列题名、丛编正题名等,并对正题名、并列题名和丛编正题名等进行限定、补充或解释的文字。3.5责任说明statementofresponsibility对古籍内容的创作、注释、编辑或评论等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名称及其责任方式的说明。3.6第一责任说明primary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一种古籍具有几种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时,列居首位的责任说明。3.7其他责任说明secondary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2一种古籍具有几种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时,除第一责任说明以外的责任说明。3.8无总题名古籍nocommontitleforanitem多种著作在抄写或刻印时被组合在一起,规定信息源出现多个题名而无总题名的古籍。3.9稿本manuscript著者亲自书写或组织誊录的著作原件。3.10写本hand-copiedbook缮写而成的书籍。一般指宋代以前手写文献,宋代及以后由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缮写或名家缮写的文献,以及用特殊材料(如泥金、朱墨等)缮写的文献。3.11抄本manuscriptcopy依据某一底本手工抄录而成的书籍。3.12彩绘本colorhandpaintedbook用多种颜色绘制而成的书籍。3.13刻本blocks-printededition雕版印本的简称。雕刻木板,制成反字印版,再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籍。3.14活字本movabletape活字印本的简称。将木、泥、铜等中国传统活字摆成印版,再敷墨覆纸印成的书籍。3.15活字泥版印本movableclaysheetprintedbook选用阳文反字的木质雕版作为字源,将特制泥条的一端压于木质雕版的一个文字上,制成一个阴文正字的泥质字模,再按照书的内容,选用对应的泥质字模压于特制的泥版上,制成阳文反字的泥质印版,再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籍。3.16钤印本officialseal用若干印章直接钤印在书叶上而成的书籍。3.17磁版印本chinawaresheetprintedbook使用特制泥土制成泥版,火烧令坚,再敷墨覆纸印成的书籍。3.18铜版印本coppersheetprintedbook在铜质平面上制成印版再印制而成的书籍。3.19影印本photolithographicedition使用照相技术复制某一既存版本的图像,再将此图像制成印版印刷而成的书籍。3.20石印本stoneplate原无底本,使用特殊制剂和技术在石质平面上制成印版,再利用机械印刷而成的书籍。3.213铅印本stereotype使用据字模制成的铅活字制成印版,再利用机械印刷而成的书籍。3.22重修revisededition保持原书正文,仅增补或改动原书附录。如同时修补更换原书残损模糊的版片,仍属重修。3.23增修augmentededition增补或改动原书正文。如同时增补或改动原书附录,修补更换原书残损模糊的版片,仍属增修。3.24附件accompanyingmaterial内容上与古籍的主要部分有直接关系,形式上与古籍的主要部分相分离的附加材料。3.25提要summary又称“解题”、“叙录”等,是根据一定的体例编写的关于所著录书籍的作者、卷次、内容和版本源流及其考证、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等的简要说明。3.26卷轴装writingreelsbinding将作为书籍载体的帛或纸粘连成长幅,以木棒或象牙、玉石等材料做轴,自左至右卷成一束的装帧形式。3.27经折装flodedbinding简称“折装”,将作为书籍载体的纸张粘连成长幅,自右至左按相同宽度反复折叠成为折子,首尾粘以厚硬纸页护持的装帧形式。3.28蝴蝶装butterflybinding简称“蝶装”,分别将书叶有图文的一面沿中缝向内对折(即图文面相对),中缝背面以胶料粘连,以厚纸包裹做书衣的装帧形式。翻阅时书叶从中缝展开,两边向外,形如蝴蝶展翅,故名。3.29包背装wrapped-ridgebinding又称“裹背装”,分别将书叶沿中缝向外对折,使两半叶图文面相背,书脊用胶料粘合,或再加纸捻订脑,以一整幅厚纸包背粘连,裹住书脊和全册书前后两面的装帧形式。3.30线装thread-boundbook分别将书叶沿中缝向外对折,使两半叶图文面相背,各叶中缝组成书口,用纸捻订书脑,以散开的两叶纸做前后书衣,再打眼订线的装帧形式。3.31毛装full-dressed天头、地脚及书背处未加裁切而装订成册的装帧形式。3.32多层次著录multi-leveldescription文献著录的一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它将著录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第一著录层次包括文献整体共有的信息,第二或其余层次只包括各组成部分所独有的信息。44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4.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4.1.1正题名4.1.2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选用)4.1.3并列题名4.1.4其他题名信息4.1.5责任说明4.2版本项4.2.1版本说明4.2.2附加版本说明4.3文献特殊细节项(不适用)4.4出版发行项4.4.1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4.4.2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4.4.3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4.5载体形态项4.5.1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4.5.2其他形态细节4.5.3尺寸4.5.4附件4.6丛编项4.6.1丛编正题名4.6.2丛编并列题名4.6.3丛编其他题名信息4.6.4丛编责任说明4.6.5丛编编号4.6.6分丛编标识和(或)题名4.6.7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4.6.8分丛编责任说明4.6.9分丛编编号4.7附注项4.8标准书号及获得方式项(不适用)5著录用标识符5.1著录项目、著录单元与著录用标识符一览表表1著录项目与著录用标识符一览表项目标识符单元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1.1正题名1.2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选用)1.3并列题名1.4其他题名信息1.5责任说明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52版本项.--,2.1版本说明2.2附加版本说明3文献特殊细节项4出版发行项.--;:,(:,)4.1出版地4.2修版地4.3出版者、修版者4.4出版年、修版年4.5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5载体形态项.--:;+5.1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5.2其他形态细节5.3尺寸5.4附件6丛编项.--=:/;.:/;6.1丛编正题名6.2丛编并列题名6.3丛编其他题名信息6.4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丛编其他责任说明6.5分丛编标识和(或)题名6.6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6.7分丛编责任说明6.8丛编编号或分丛编编号7附注项.--7.1附注8标准书号及获得方式项5.2著录用标识符根据GB/T3792.1的规定,本部分各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采用以下规范的前置标识符和/或外括标识符:a..--置于首项以外的各著录项目之前。b.=置于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丛编并列题名之前。c.:置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修版者、印刷者、其他形态细节、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之前。d./置于第一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分丛编责任说明之前。e.,置于相同责任方式的其他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出版年、修版年、印刷年、分段页码及有分丛编标识的分丛编题名之前。f.;置于相同责任说明的无总题名古籍的各种作品题名之间、不同责任方式的其他责任说明、修版地、尺寸、丛编其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分丛编编号之前。g..置于分丛编标识、没有分丛编标识的分丛编题名之前,或不同责任说明的无总题名古籍的各种作品之间。h.+置于附件之前。i.[]括于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规定信息源以外的著录信息、自拟著录内容之外。j.()括于丛编项、印刷事项、附件、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的补充说明之外。5.3著录内容识别符6根据GB/T3792.1的规定,本部分采用以下著录内容识别符:a.?用于不能确定或推测的著录内容,一般与“[]”配合使用。b.-用于起迄著录内容之间的连接。c.…用于表示省略的著录内容。5.4著录用标识符使用说明5.4.1各著录项目及单元所使用的标识符中,除逗号“,”和下圆点“.”只在后面空一格(一个字符的位置,下同)外,其他标识符前后均需各空一格。5.4.2除“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外,各项目连续著录时均需冠以下圆点、空格、连字符、连字符、空格“.--”。如遇回行,不可省略该标识符。各项另起段落著录时可省略该标识符。5.4.3如某个项目缺少第一个著录单元时,应将现位于首位的著录单元原规定的标识符改为下圆点、空格、连字符、连字符、空格“.--”。5.4.4重复著录一个项目或单元时,其标识符也需重复。5.4.5不著录的项目或单元,其标识符连同该项目或单元一并省略。5.4.6圆括号“()”和方括号“[]”各自作为一个单独的标识符,其前后需各空一格。5.4.7前后均需空格的标识符连续著录时,其间只空一格。6著录用文字6.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和丛编项一般根据古籍本身的文字照录。若古籍所题文字已不用或不适用,应使用适当的替换字(如规范的繁体汉字)著录。6.2其他题名信息中的卷(集、编、辑、回)数、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中的总卷(集、编、辑)数、子目种数和出版年中的中国年号纪年,应依据原书所用汉字数码著录;其他项目及单元中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码著录。6.3按本规则著录非汉语文古籍,应遵循相应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7著录信息源7.1古籍著录的信息来源是被著录古籍本身。古籍本身信息不足时,可参考其他信息源。7.2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各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如表2所示:表2著录项目规定信息源著录项目规定信息源题名与责任说明项正文首卷卷端。丛编著录以总目录为规定信息源。版本项全书的版本类型特征及有关文字记述。出版、发行项版权页、题名页、牌记、版心、序跋、正文首卷卷端、其他各卷卷端及全书其他部分有关写刻印刷的文字记述。载体形态项全书的完整本信息。丛编项丛编总目录、题名页、版心、序跋、凡例、正文首卷卷端、其他各卷卷端、原印书签及丛编其他部分。附注项任何信息源。7.3规定信息源中提供的信息不足,可查考书内其他部位及相关资料。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信息,或由编目员自拟的著录内容,应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出处。78著录项目细则8.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结构形式: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并列题名/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并列正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并列正题名:并列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题名/责任说明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题名/责任说明题名,连接词,交替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8.1.1正题名8.1.1.1正题名是本项第一个著录单元,一般依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著录。示例1: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示例2: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卷首四卷示例3:唐折衝府考:四卷8.1.1.2正文各卷卷端所题题名用字、组词的详简、排列的次序不同,一般依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著录,其他各卷卷端所题不同题名可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點評春秋綱目左傳句解彙鐫:六卷(卷2-6卷端題名:點評春秋綱目句解左傳彙鐫)示例2:明朝破邪集:八卷(卷3、8卷端題名:聖朝破邪集)8.1.1.3正文首卷卷端所题题名有误,应原样照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兩漢博文(博聞,首卷卷端誤題“博文”。)8.1.1.4正文首卷卷端所题题名不能代表全书或未题题名,应依次从其他各卷卷端、各卷卷末、目次、凡例、题名页、版心、序跋、原印书签及文献中其他部分选择适当的正题名著录,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周易上經傳義](正文首卷卷端題:周易上經傳義附錄)8示例2:[讀書偶吟]:二卷(正文首卷卷端題名被改竄爲“念一史彈詞”,據諸序改回。)示例3:[厚德堂集驗方萃編]:四卷(題名據目錄、封面題名著錄。)8.1.1.5规定信息源以及文献中其他部位均未提供适当的正题名,而由其他资料查考得出,依查考出的题名著录,外加方括号“[]”,并在附注项说明来源。示例:[梅夢緣]:四十回/風月軒入玄子著(書中未題題名,據《中國通俗小說書目》“風月軒入玄子”條補入。)8.1.1.6规定信息源以及文献中其他部位均未提供适当的正题名,亦未见于其他资料,可根据书中的内容和著者情况拟定题名,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星宿論解](題名代擬。)8.1.1.7规定信息源提供的正题名冗长,照录,在附注项注明简要题名。示例: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傅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入直南書房上書房總師傅軍機大臣賜諡文正入祀賢良祠顯考儷笙府君行述(簡要題名:儷笙府君行述、曹振鏞行述)8.1.1.8交替题名是正题名的一部分,著录于正题名第一部分之后。原题“原名”、“一名”、“又名”、“或”等连接词照录,连接词前后用逗号“,”标识。示例:三國演義,又名,第一才子書8.1.1.9丛编正题名一般依总目录所题丛编题名著录。示例1:儒學警悟示例2:黃氏一家雜著示例3:津逮祕書8.1.1.10丛编无总目录或总目录所题丛编正题名确属不当,可依8.1.1.3和8.1.1.4的规定著录。8.1.1.11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题名著录,原书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說文解字鏡:十二卷(本書原為明刻本《說文解字五音韻譜》,清顧瞻據此輯注校正並改現名。)8.1.2一般文献类型标识8.1.2.1一般文献类型标识是用概括性术语说明文献所属的类型,在综合性目录中十分有用。8.1.2.2单独编制古籍目录时,本项不予著录;编制包括古籍在内多种类型文献目录时,应依据BG/T93469将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古籍”置于正题名之后的方括号“[]”中。8.1.2.3古籍由主体部分和附件构成,只著录主体部分的一般文献类型标识。8.1.2.4著录无总题名古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著录于第一种著作的正题名之后。8.1.3并列题名8.1.3.1并列题名著录于正题名和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之后,其前用“=”标识。若文献中同时具有几种不同文字的并列题名,则按规定信息源中的顺序依次著录。示例:觀物博異=TheUniverse:八卷8.1.3.2规定信息源兼有并列题名、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并列责任说明时,先著录正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和责任说明,再著录并列题名、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和并列责任说明。示例:英語集全:六卷/唐廷樞著=TheChineseandEnglishInstructor/byTongTingKu8.1.3.3规定信息源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的并列题名,将首先出现的两种其他文字并列题名著录在正题名之后,其余可顺次著录或在附注项说明。8.1.3.4出现在非规定信息源上与正题名相对应的其他文种题名应在附注项注明。8.1.4其他题名信息8.1.4.1古籍其他题名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卷数。正文卷数依正文所题著录于正题名或并列题名等之后,其前加“:”。示例1:四書章句集注:二十卷示例2:周易:經二卷,傳十卷8.1.4.2正文以上下、上中下、天干地支、元亨利贞、六艺、成语、诗韵等作为卷次标识时,统计卷数应转换为汉字数码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暗室燈:二卷,續增一卷(本書目錄分:上卷、下卷)示例2:玉堂才調集:三十一卷(本書版心按“東”至“麻”三十一個韻字分卷)8.1.4.3正文题为若干卷,其中全部或部分卷次又分出若干子卷,仍依正文所题卷数著录,不计子卷。子卷情况可在附注项说明。示例:世說新語:三卷(本書每卷內又分上、下卷)8.1.4.4正文以外的卷首(首)、卷末(末)、补遗、附录、目录等部分连同自身所题的卷数著录于正文卷数之后,其间以逗号“,”分隔。10示例1:王右丞集:二十八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示例2: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目錄二卷,附錄一卷8.1.4.5正文分集(编),再分卷,应按正文所题依次著录,其间以逗号“,”分隔。示例1:會稽偁山章氏家乘:初集二卷,彙集六卷,正集三十一卷示例2:四書偶談:內編二卷,外編一卷;四書偶談續編:內編二卷,外編一卷8.1.4.6正文分章、节、回等,均以正文所题著录。示例1:紅樓夢:一百二十回示例2:水滸後傳:八卷四十回8.1.4.7正文或正文以外部分所题卷数与目录所题卷数不符,目录等处又未注明原因,以正文或正文以外部分所题卷数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大清律例通考:四十卷(目錄題39卷。)8.1.4.8正文或正文以外部分所题卷数与目录所题卷数不符,目录已在有关卷次下注明“待刻”、“嗣出”、“原缺(阙)”、“未成”等字样,依目录所题卷数著录,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東塾讀書記:二十五卷(目錄題25卷,卷13-14、17-20、22-25下注明“未成”。)示例2:確庵文稿:四十卷(目錄題40卷,卷11、17-40下注明“嗣出”。)8.1.4.9残书依全书原卷数著录。实存的卷数和卷次在附注项复本附注中说明。示例1:史記:一百三十卷(存126卷:卷5-130。)示例2:新刊監本冊府元龜:一千卷(存8卷:卷249、251-254、261-262、276。)8.1.4.10丛编和分丛编的总卷(集、编、辑、帙、函)数、子目种数依规定信息源中所题著录。示例1: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卷示例2:津逮秘書:十五集示例3:粵雅堂叢書:三編三十集示例4: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十二帙,補編十二帙,再補編十二帙示例5:函海:四十函示例6:昭代叢書:甲集五十卷,乙集四十卷示例7: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118.1.4.11丛编和分丛编的总卷(集、编、辑、帙、函)数、子目种数如已包括在丛编正题名之中,则不需在丛编其他题名信息或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中重复著录。示例1:大興徐氏三種示例2:六藝堂詩禮七編8.1.4.12对于正文无卷数的古籍文献,卷数著录从略。示例1:兩浙裁減書示例2:說文徐氏未詳說8.1.4.13题于规定信息源所提供题名之后的有助于识别该书的文字,均可作为其他题名信息著录于正题名之后。题于规定信息源所提供题名之后的有助于识别该书的文字,均可作为其他题名信息著录于正题名之后。示例1:杞田集:半部或語潛州娛老四集類編:十四卷,遺稿一卷示例2:上諭條例:乾隆五十一年之六十年8.1.4.14对识别古籍题名有意义的语种、年代、地区、体裁等信息,必要时可自拟著录于正题名之后,并置于方括号“[]”中。示例1:翻譯易經:[滿漢對照]:四卷示例2:諭行旗務奏議:[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十三卷示例3:順天府志:[萬曆]:六卷示例4:王氏族譜:[新城]示例5:無雙譜:[畫傳]8.1.5责任说明8.1.5.1责任说明包括责任者朝代(国别)、名称和责任方式等信息,一般按规定信息源原题名称形式和顺序著录。所题姓名以外的籍贯、职衔或字号等信息,不予著录。第一责任说明著录于正题名之后,其前加斜线“/”;其他责任说明前加分号“;”。示例1:水經注:四十卷/漢桑欽撰;後魏酈道元注;明吳琯校示例2:東坡先生詩集注:三十二卷/宋蘇軾著;宋王十朋纂集(原題:宋眉山蘇軾子瞻著;宋永嘉王十朋龜齡纂集)示例3:京氏易傳:三卷/吳陸績注;明范欽訂(原題:吳郁林太守陸績注;明兵部侍郎范欽訂)示例4:書:六卷/朱子訂定;蔡氏集傳;董鼎輯錄纂注示例5:東夷考略:一卷/明苕上愚公撰示例6:晉書:一百三十卷/唐太宗撰示例7:高上玉皇本行經集:三卷/張良校正示例8:夾註輔教編要義:六卷/宋釋契嵩撰示例9:農桑輯要:七卷/元司農司撰示例10:代微積拾級:十八卷/美國羅密士撰;英國偉烈亞力口譯;李善蘭筆述128.1.5.2对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说明所做必要的补充和考证等附注信息,著录于附注项。示例1: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杜氏注(杜預22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示例2:周易:經二卷,傳十卷/朱子本義(朱熹1130-1200,後世尊稱朱子。)示例3:讀易私記:十卷/葵峰茂明子著(黃光升?-1586,字明舉,號葵峰茂明子,福建晉江人。)示例4: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希夷先生受並消息(陳摶?-989,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示例5:易義選參:二卷/寧都三魏著;邱維屏評選(寧都三魏:魏際瑞1620-1671,字善伯,號伯子,原名祥;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號裕齋;魏禮1628-1693,字和公,號季子。邱維屏1590-1655,字邦士,寧都人。)示例6:壽山堂易說:三卷,圖解一卷/呂子著(呂子即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唐京兆人。)8.1.5.3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说明不能代表全书或未题有责任说明时,应依次从其他各卷卷端、各卷卷末、目次、凡例、题名页、版心、序跋、原印书签及文献中其他部分选择适当的责任说明著录,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周會魁校正易經大全:二十卷/[胡廣等纂修];[周士顯校正](卷一卷端被改竄為:陳太史校正易經大全,長洲明卿陳仁錫校正。)示例2:幾何原本:六卷/[泰西利瑪竇口譯];[徐光啟筆受](此书(希臘)歐幾里得撰;利瑪竇MatteoRicci,1552-1610,義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示例3:讀易備忘:四卷/[黃潛翁著](責任說明據卷2、3、4卷端著錄。黃克復?-1539,初號毅齋,晚年號潛翁。)8.1.5.4规定信息源提供多种责任方式,依次照录,其间用分号“;”分隔。同一责任方式有多个责任者,其间用逗号“,”分隔;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后加“…[等]”,其余在附注项说明。责任说明来自原书正文首卷卷端以外的信息源,应在附注项说明来源。示例:重修桂林宋氏家譜:十卷,卷首一卷,卷終一卷/[清宋珍祖…等總理];[清徐克榜纂](總理者還有宋克綱、宋克傑和宋振鐸,據後跋著錄;纂者據前敘著錄。)8.1.5.5正文首卷卷端所题责任说明有误,照录,将有关考证著录于附注项。示例:金精廖公秘授地學心法正傳畫筴扒沙經:四卷,補遺一卷/宋廖禹著;宋彭大雄集;明江之棟輯(原題:宋虔州金精山人廖禹著;豫章栗塢伯才甫彭大雄集;明新安星源孟隆甫江之棟輯。禹為瑀之誤。廖瑀,字伯禹,宋虔州雩都人。)8.1.5.6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责任说明,但可由其他资料查考出时,著录查考而得的责任说明,并置于方括号“[]”中,同时在附注项说明来源。13示例:易因:二卷/[李贄講];[汪本鈳記](責任說明據李贄講《易因小序》及汪本鈳撰《哭李卓吾先師告文》著錄。)8.1.5.7规定信息源提供的责任说明未题责任方式,应据全书其他部位所题或斟酌编撰情况著录于责任者名称之后,并置于方括号“[]”中。示例:周易本義辯證:六卷/惠棟[撰]8.1.5.8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责任者著录,原书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說文解字鏡:十二卷/顧瞻輯注(本書原為明刻本《說文解字五音韻譜》,清顧瞻據此輯注校正並改現名。)8.1.6无总题名古籍8.1.6.1责任者相同的几种著作在抄写或刻印时被组合在一起,没有总题名,视作无正题名。依次著录各书题名,其间以分号“;”分隔,最后著录责任说明。题名超过三个只著录前三个,未予著录的其他题名和责任者在附注项说明。示例:文忠公政書:三十七卷;滇軺紀程:一卷;荷戈紀程:一卷/林則徐撰(合訂著作還有:政書搜遺:一卷;畿輔水利議:一卷/林則徐撰。)8.1.6.2责任者不同的几种著作在抄写或刻印时被组合在一起,没有总题名,视作无正题名。依次著录各书题名及其责任说明,其间以下圆点“.”分隔。示例:霜紅龕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傅山撰.我詩集:六卷/傅眉撰8.2版本项结构形式:.--版本说明.--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8.2.1版本说明8.2.1.1版本说明记录古籍的版本类型。本项依据书中有关版本类型的文字记载,并结合版本类型特征所做的鉴定结论进行著录。示例1:.--稿本示例2:.--寫本示例3:.--抄本示例4:.--彩繪本示例5:.--刻本示例6:.--活字本示例7:.--活字泥版印本示例8:.--磁版印本14示例9:.--銅版印本示例10:.--鈐印本示例11:.--石印本示例12:.--影印本示例13:.--鉛印本8.2.1.2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的版本类型著录,原书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稿本(本書原為清光緒五年楊忱影宋刻本《管子》,清王仁俊據此集注校正成新的著作。)8.2.1.3一种古籍包括多种版本类型时,可选择著录其中主要的两种版本类型,其他版本类型在附注项说明。示例1:.--刻本暨鉛印本示例2:.--刻本暨鈐印本示例3:.--刻本暨抄本示例4:.--鈐印本暨拓本示例5:.--鉛印本暨石印本8.2.2附加版本说明8.2.2.1著录刻本或活字本中以非墨色的彩色颜料印刷、多色颜料或饾版拱花套印而成的书籍时,应依据单色、双色印刷所用颜色或三色以上套印所用颜色数量的不同,对版本类型作附加说明。若套印所用颜色数量难以统计,可将附加版本说明著录为“彩色套印”。示例1:.--刻本,朱印示例2:.--刻本,藍印示例3:.--刻本,朱墨套印示例4:.--刻本,三色套印示例5:.--刻本,五色套印示例6:.--刻本,七色套印示例7:.--刻本,彩色套印示例8:.--刻本,饾版拱花,彩色套印8.2.2.2著录活字本应依据制字材料的不同,对版本类型作附加版本说明。示例1:.--活字本,木活字示例2:.--活字本,銅活字示例3:.--活字本,泥活字8.2.2.3著录以某一版本的书籍为底本,用影描方法抄写的抄本、用影摹方法刻印的刻本和用照相制版的石版、珂罗(玻璃)版和铜版等影印本,均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版本类型作附加版本说明,并将其所据底本著录于附注项。15示例1:.--抄本,影抄.--江陰:繆荃孫藝風堂,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據宋臨安尹家書籍鋪刻本影抄)示例2:.--刻本,影刻.--揚州:曹寅,清康熙五十年[1711](據宋咸淳元年吳革刻本影刻)示例3:.--影印本,石版.--上海:點石齋,清光緒十九年[1893](據清武英殿聚珍本影印)8.2.2.4书中标明的或在抄写刻印过程中形成的版本鉴别特征,可作为版本类型的补充说明扼要著录。示例:.--刻本,公文紙印8.3文献特殊细节项本项不适用于古籍著录。8.4出版发行项结构形式:.--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8.4.1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本项适用于著录稿本、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钤印本等。8.4.1.1著录稿本时,出版地指著作者所在地;出版者指著作者(著作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书稿写成时间。示例:.--稿本.--海寧:吳騫拜經樓,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8.4.1.2著录写本时,出版地指缮写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缮写主持者;出版年指全书写成时间。示例:.--寫本.--京師:四庫全書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8.4.1.3著录抄本时,出版地指抄书者所在地;出版者指抄书者(抄书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全书抄成时间。示例:.--抄本.--吳縣:袁廷檮貞節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8.4.1.4著录刻本、活字本时,出版地指刻印书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刻印书主持者(刻书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书版刻成时间、活字版制成时间。16示例1:.--刻本.--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元延祐五年[1318]示例2:.--刻本,朱墨套印.--烏程:閔齊伋,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示例3:.--活字本,銅活字.--無錫:華燧會通館,明弘治五年[1492]8.4.1.5著录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钤印本时,出版地指印书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印书主持者(印书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出版年指全书印成时间。示例1:.--石印本.--上海:掃葉山房,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示例2:.--鉛印本.--京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示例3:.--影印本,珂罗版.--上海:神州國光社,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示例4:.--鈐印本.--杭州:汪啟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8.4.1.6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出版地和(或)出版者,可参考有关资料。所取著录信息需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说明出处;如无从查找,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考证,所得结果也需置于方括号“[]”中;如著录内容存疑,则用问号“?”表示,一并置于方括号“[]”中;如无从查考,则需在方括号“[]”中著录“抄書地不詳”、“抄書者不詳”、“刻書地不詳”、“刻書者不詳”等字样。示例1:.--抄本.--[抄書地不詳]:柳大中,明嘉靖元年[1522]示例2:.--刻本.--南京:[刻書者不詳],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8.4.1.7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出版年时,可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结合版本特征、版刻风格,确定大致出版时间,如对著录内容有疑问,用问号“?”表示,均置于方括号“[]”中。示例1:.--刻本.--海虞:毛晉汲古閣,[明崇禎(1628-1644)]示例2:.--刻本.--古吳:陳長卿,[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8.4.1.8规定信息源的信息仅能供确定出版年的朝代和大致时期,可著录为“某朝初”、“某朝末”等。示例1:.--刻本.--明初(一般指明洪武初至永乐末年)示例2:.--刻本.--明末(一般指明天启初至崇祯末年)示例3:.--刻本.--清初(一般指清顺治初至康熙末年)示例4:.--刻本.--清末(一般指清咸丰初至宣统末年)8.4.1.9古籍中各部分的刊刻发行年代不一致时,可著录全书刊刻发行的起讫年代。示例:.--刻本.--王延喆,明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178.4.1.10原书已经加工者加工成另一著作,应按新著作出版发行事项著录,原书的出版发行情况在附注项说明。示例:.--稿本.--雲間:顧瞻,清(本書原為明刻本《說文解字五音韻譜》,清顧瞻據此輯注校正成新的著作)8.4.2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本项适用于著录书版刻成若干年后,增补、更改正文和(或)附录,重新印刷行世的古籍。8.4.2.1修版地指修版主持者所在地;修版者指主持修版事务者(修版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修版年指增补或更改书版的完成时间。8.4.2.2修版者可依修版行为的不同,在名称、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后著录修版方式。主要修版方式有重修、增修等。8.4.2.3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之后著录。示例1:.--刻本.--休寧:商山義塾,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重修地不詳]:高忠重修,明弘治六年[1493]示例2:.--刻本.--汾陽:曹學閔敬翼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汾陽:曹樹谷增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8.4.2.4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修版地和(或)修版者,可参考有关资料。所采用著录信息需置于方括号“[]”中,并在附注项注明出处;如无从查找,可以分析考证,所得结果也需置于方括号“[]”中;如著录内容存疑,则用问号“?”表示,一并置于方括号“[]”中;如无从考证,则需在方括号“[]”中著录“修版地不詳”、“修版者不詳”等字样。示例1:.--刻本.--[刻書地不詳]:徐焴,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地不詳]:金氏重修,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示例2:.--刻本.--無錫:張氏梧蔭書屋,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修地不詳]:含英堂增修,清嘉慶十三年[1808]示例3:.--刻本.--廣州:番禺陳昌治,清同治十二年[1873];[校刻地不詳]:[校刻者不詳],清光緒五年[1879]8.4.3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本项适用于著录在刻书主持者主持下由承担刻印者刻印行世的,以及在书版刻成若干年后由再次印刷者用原版再次印刷行世(通称后印)的古籍。8.4.3.1印刷地指承担刻印者、再次印刷者所在地;印刷者指承担刻印者、再次印刷者(二者的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印刷年指印刷年代。8.4.3.2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或)修版地、修版者、修版年之后著录。18示例:.--刻本.--會稽:章壽康式訓堂,清光緒四年[1878](吳縣:朱記榮槐廬,清光緒三十年[1904])8.4.3.3如印刷者与刻版者不同,印刷年与书版刻成年相同,印刷年不能省略。示例:.--刻本.--長洲:顧嗣立秀野草堂,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吳郡:鄧明璣,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8.4.3.4著录再次印刷地、再次印刷者、再次印刷年时,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再次印刷地,且无从查考,再次印刷地可省略。示例:.--刻本.--京師:熊元獻,清康熙九年[1670](熊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8.4.3.5如规定信息源中未提供再次印刷者,且无从查考,再次印刷者可省略,只著录再次印刷年,并在其后著录“印”字。示例:.--刻本.--濟南:彭氏,元至元六年[1340](明嘉靖[1522-1566]印)8.4.3.6书版刻成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经过多次重修和印刷,修版和印刷的地点、责任者、年代无法一一著录,可仅著录修版和印刷的起讫年代,中间用连字符“-”连接,并在其后著录“遞修”字样。未著录的其他递修信息在附注项说明。示例:.--刻本.--南京:國子監,明萬曆三年[1575](清順治至乾隆[1644-1795]遞修)8.5载体形态项结构形式: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8.5.1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册(函)数。完整本信息不可考,本项可省略。复本册(函)数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1.1线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书籍著录原有册数。示例:3册8.5.1.2卷轴装书籍著录原有卷轴数。示例:5卷8.5.1.3单张折叠的书籍著录原有幅数。19示例:6幅8.5.1.4散叶的书籍著录原有叶数。缺叶、增叶情况在附注项复本附注中说明。示例:8葉8.5.1.5原配函套的书籍在册数后补充说明原有函数,并置于圆括号“()”中。匣、帧装书籍著录方法相同。示例:10册(2函)8.5.1.6装订成册的古籍若还需说明叶数时,应将叶数置于册数后圆括号“()”中。示例:1册(42葉)8.5.1.7根据有关资料考证著录的古籍完整本信息应置于方括号“[]”中,并于附注项复本附注中说明现有复本的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示例:[6册](本书原为6册,现改为金镶玉12册。)8.5.2其他形态细节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图表。复本的新增图表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2.1古籍中图表,如插图、肖像、地图、景物图、器物图、谱系表、航海图、工程图、故事图、山石鸟兽图、神怪图、宗教图和乐谱等著录于此,其前用冒号“:”标识示例1::肖像示例2::故事圖8.5.2.2题名中已反映古籍中的插图、地图时,仍应著录,不可省略。8.5.3尺寸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开本尺寸。复本的开本尺寸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3.1古籍尺寸一般著录古籍自身的开本,以cm(厘米)为单位,精确到毫米。尺寸前用“;”标识。8.5.3.2古籍尺寸先著录高度,后著录宽度,中间用乘号“×”连接。示例:;23.2×16.5cm208.5.4附件本项著录古籍完整本原有附件。复本附件著录于附注项复本附注。8.5.4.1附件是与书籍的主体配合使用,而形式上又与书籍的主体脱离的书籍附属部分,其前用加号“+”表示。如有必要,附件名称后可著录附件的文献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等载体形态信息,置于圆括号“()”中。示例:108册(18函)+皇朝直省府廳州縣全圖(1幅)8.5.4.2附件包括附属于古籍主体的非书实物。示例1:.--3册:冠圖+牙牌(1副)示例2:.--1册:插圖+七巧板(7块)8.5.4.3具有独立的题名、可以脱离古籍主体独立使用的附件应单独著录。8.6丛编项结构形式:.--(丛编正题名).
本文档为【古籍著录规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085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9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2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7-08-07
浏览量: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