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杜甫“诗圣”论(上)

杜甫“诗圣”论(上)

举报
开通vip

杜甫“诗圣”论(上)杜甫“诗圣”论(上) 杜甫“诗圣”论(上) l土甫研究学刊二.一一年第二期 杜甫”诗圣”论(上) 祁和晖 [摘要]后人赞杜甫为中华民族之诗圣.本文从五方面视角,对”诗圣”一语 来源,义涵加以探究解析.提出:一杜甫”诗圣”赞语取义考辨.二杜诗体势集大成 而堪称圣.三杜诗用语艺术堪称汉语诗歌之圣.四杜甫其人其诗在体现儒教伦常之美上 媲肩儒家经书.五杜甫成为中华诗圣经历了千年历史的筛选与认同. [关键词]杜甫诗圣义涵 一 ,杜甫”诗圣”赞语取义考辨 1.在中华文化史上,”诗圣”是杜 甫的专称.”...

杜甫“诗圣”论(上)
杜甫“诗圣”论(上) 杜甫“诗圣”论(上) l土甫研究学刊二.一一年第二期 杜甫”诗圣”论(上) 祁和晖 [摘要]后人赞杜甫为中华民族之诗圣.本文从五方面视角,对”诗圣”一语 来源,义涵加以探究解析.提出:一杜甫”诗圣”赞语取义考辨.二杜诗体势集大成 而堪称圣.三杜诗用语艺术堪称汉语诗歌之圣.四杜甫其人其诗在体现儒教伦常之美上 媲肩儒家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五杜甫成为中华诗圣经历了千年历史的筛选与认同. [关键词]杜甫诗圣义涵 一 ,杜甫”诗圣”赞语取义考辨 1.在中华文化史上,”诗圣”是杜 甫的专称.”诗圣”一语取义于儒家经典 与儒家圣贤理念:汉语文化中,用”诗 圣”一语专称杜甫,用”诗仙”一语专 称李白.巴蜀乡土与文化,极其有幸.诞 生了李白诗仙,滋养了杜甫诗圣,没有巴 蜀文化的滋养,李白未必是诗仙,杜甫未 必成诗圣.李白仙气来源于巴蜀仙道—— 巴蜀号称”仙源故乡”.昆仑,玉垒皆道 教仙家圣境.道教发源地在蜀乡鹤鸣山, 发祥地在蜀乡青城山,道教廿四治兴起于 西蜀.李白在青城山曾闭关读书养禽.陈 子昂更出生于道教教长世家,此二人除了 并且都是正式 会写诗,更擅长服食炼丹, 受过”道鲸”的在家道士.薛涛本长安 12 人,少小随父宦蜀,深受巴蜀仙道熏陶, 晚年以着女道士服装,自视为女道士 (未受”道繇”,非正规道士). 杜甫诗今存1439整首,另存逸诗残 篇约6—7组.合计约1445首,其中约 947—957首诗,直接或间接以巴蜀乡土 与生活为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即,杜甫在巴蜀生活时期 写作的诗篇和以巴蜀乡土为题材的诗篇占 全部杜诗存篇的66.5%.具体言之,杜 甫居住浣花草堂期间作诗271首;居住夔 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期间写诗436首. 流寓绵州(今绵阳市),梓州(今三台 县),阆州(今阆中县),云安(今重庆 市云阳县),嘉州(今乐山市),戎州 (今宜宾市),泸州(今泸州市)等地写 诗约230余篇.此外,在人蜀途中,在离 作者:祁和晖,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610064. 巴途中,漂泊湖湘之后,怀念巴蜀之诗又 有2O余篇.总计,约有957篇与巴蜀生 活相关.若没有这957首诗篇,杜甫还能 是质量,产量皆居盛唐诗人首位的杜甫 吗?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没有巴 蜀十载生活与创作,就没有中华诗圣杜 甫. 中华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凡提诗仙即 指李白,凡提诗圣即指杜甫——这已成为 一 种专称,一种中华文化常识. “诗圣”之”圣”,取义于儒学经典 与儒家圣贤理念.东汉许慎《说文》释 圣云:”通也,呈声”.”望”(即”圣”之 繁体)字为形声字,其声近于”呈”,其 义取于”耳”.人之五官,耳为治官. 《礼记》中强调”耳目聪明”,”耳目无所 加”,”耳目不违心”.《左传》说:”耳 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谷梁传》说: “耳,治也”.《诗》云:”耳属于垣”. 五官要相通,关键在耳官.耳官有如五官 的围墙,耳不听则五官塞.故后世骂人专 断拒谏为”充耳不闻”.圣人之耳,通达 天下.《周易》赞:”圣人久于其道”;”圣 人之情见乎辞”;”圣人以顺动”;”圣人 立象以尽意”;”圣人作而万物睹”;”圣人 成能”;”圣人则之”;”圣人效之”;”圣人 象之”;”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圣人 养贤以及万民”.”圣”义,重在通达. 上通天,下达地,中晓人心万物,且能 效,能象,能则.故《左传?成公六年》 云:”圣人与众同欲”.《左传?哀公十八 年》”圣人不烦卜筮”.《周易》说:”圣 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0孔子能不以 “神道”设教,而直接以仁爱忠孝设教而 天下服,孔子故为独一无二之大圣.誉杜 甫为”诗圣”,其取义自是孔圣之”设教 而化服天下”之谓,杜甫以诗衍化孑L圣 之教化,臻于完美,故誉之为诗圣. 2.儒经《尚书》已提出”圣”的品 级概念. 相传孔子选编一百篇包括六种文体的 上古 公文 公文种类及格式公文写作资料选粹公文的语言应当是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献辑成一《书》以教弟子学习 从政知识.这百篇文献时间跨虞夏商周. 在《尚书?夏书?胤征》中提到”圣有 谟训”.在《尚书?周书?洪范》中有更 深入的释”圣”文字.《尚书?洪范》称 “睿作圣”.《洪范》乃《尚书》”周书” 中文献,大约产生于周武王建立周朝,登 王位之初.文献产生,距今已三千年有 余.周武王灭商纣王及商朝前,纣王叔父 箕子,微子,比干等殷商贵族都曾劝谏纣 王勿狂悖淫佚.纣王不听.箕子被爱佯狂 为奴而被纣王囚禁.殷商灭国,周武王释 箕子之囚,并请教于箕子授以治国之道. 箕子作”洪范五行”以教周武王.《洪 范》讲治国须知”九畴”及”五伦攸 绪”,须懂”五行”,”五事”,”八政”. 其”五事”日:貌,言,视,听,思. 而”思日睿”,”睿作圣”.郑玄注此 “圣”字云”圣于事,无不通.”由”于 思”,”于事”无所不通之基本词义,衍 生出后世对”圣”字的三个义项.其一, 以”圣”指极高的思维能力和智慧,即 王安石所释”睿圣则思无所不通”.其 二,以”圣”指其人所专长之事:在其 “事”上造诣达于极顶.如书法中之书 圣,棋事中之棋圣.其三,以”圣”誉 其人道德极高,达于孟子所称之”大化” 之境.《孟子?尽心下》言:”大而化之 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赵岐注 孟子”大化说”云:”大行其道,天下化 之,是为圣人.有圣知之明,其道不可得 知,是为神人.” 中华古风,尊崇圣贤.有”圣人出, 13 黄河清”之谚语.有”天纵之圣”之成 语.道德高尚,智慧超凡,影响深广之 人,谓之圣人. 3.《论语?子罕》称孔子为”圣 人”——为”多能”之”天纵之圣”. 《论语》借孑L子多人之口,赞颂孑L子”博 学”,称”大哉孔子”.又记:”太宰问于 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 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故 “博学而多能,气象恢宏”谓之圣.杜甫 在诗歌上博学而多能,气象恢宏,故称之 诗圣. 4.《孟子》多次反复论”圣人”之 德才.其《尽心篇》,《万章篇》专章论 圣人,《公孙丑》,《滕文公》,《离娄》, 《告子》中亦有释”圣”之语.即《孟 子》总共七篇,有六篇言及圣人.他不 仅提出”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之论,还 对圣人的特点提出五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其一”圣 人百世之师也”(《尽心下》).其二”圣 人人伦之至也”(《离娄下》).其三”圣 人之忧民如此”(《滕文公上》).其四 “圣人与我同类”(《告子上》).其五圣 人能”集大成”,能”化成天下”,如: 《孟子?万章下》赞圣人道:”伯夷, 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 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 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 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 者,终修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 修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 譬则力也.”孑L子一人而兼有圣之清,圣 之任,圣之和,圣之时,故孔子为古圣人 中集圣德,圣智,圣力诸”大成”之圣 —— 集大成诸圣于一身的孔子,乃天纵之 圣. 孟子誉孔子集古圣人才德之”大 14 成”.实为圣德天纵.孟子此论又直接承 之孔子嫡传门人子贡等人之见.何谓 “天纵”?意为天之所使.天纵之圣即谓 上天致使他多才多艺,德行高尚,成为圣 人. 从中唐始,迄于明清,后人历代相承 用”诗圣”意涵称誉杜甫,其语源,语 义都直接来自孔孟典籍和事迹中之”圣 人”义涵.后人认同孑L门弟子与孟子论 见,公认孑L子是”集大成之圣.”中唐迄 今,后人认同杜甫是汉语诗国中集大成之 圣.孔子是中华文明中天纵之圣.杜甫是 华夏诗坛中的天纵之圣. 二,杜诗”体势”集大成而堪称圣 1.简释”体势”:”体”当指诗歌体 式,体裁.”势”当指诗歌气韵风格.就 体式的句型言,中国诗史经历了二言,三 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就 句型中的”音顿”节奏言,每句字数与 “音顿”的组成,通常四言的音顿为”上 二下二”;五言音顿为上二下三或上三下 二;七言音顿通常为上四下三,或为上三 下四;杂言音顿讲求铿锵,自然,顺畅. 就”押韵”言,分自然押韵的古体与按 平仄相问规律性押韵的”律体”.至于诗 歌气韵风格,简单说有质实与浪漫;沉郁 与飘逸,婉约与豪放.复杂说,则人有其 个性与审美趣味.刘勰《雕龙》体式分 析为八,钟嵘《诗品》品出多味,司空 图《廿四诗品》归纳出24种气韵风格与 写作手法. 2.杜诗”体势”确属集中国古代诗 歌之大成:杜诗1439首中,三,四,五, 六,七,杂言句型皆有,音顿亦丰富.在 句型,音顿组合上,但凡中国汉字诗中所 有的句型与音顿,杜诗中全有,而且精妙 绝伦.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大率分为两大类. 一 大类为古体诗,一大类为近体(亦称 律体).古体诗广义所指有四言诗,五 古,七古,乐府体,杂言古,歌行,骚 体.近体(律体)有五律,七律,排律, 律绝.杜诗体式有四言古(如古绝),五 古,七古,杂言古,古题乐府(如《前 出塞》,《后出塞》),新题歌行.今存杜 诗中无骚句体诗.但杜甫三大礼赋却是有 唐一代最优秀的古赋篇章,其辞赋骚句之 精致不亚两汉扬,马.杜甫律诗数量最 多.《旧唐书?杜甫传》说,当时杜诗总 计”千四百有五篇(1405篇),凡古诗三 百九十有九(399首),近体千有六” (~006首).杜诗五律精熟自然,七律则 是到杜诗才堪称体式完备.绝句中有古绝 与律绝之分,杜诗律绝常律中带古.其五 律中亦常律中带古,或古中带律.比如绝 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从声律,对仗言,此绝故属精熟律 绝.然其韵理自然顺畅,一气呵成,视其 为古风,或视其为七言顺口之民歌,如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式 北朝歌谣亦无不可. 尤堪注意者,杜诗不仅仅律诗精切 ——一 提杜甫,人们便会想到杜律.杜律 成为后人学习律诗的典范.从宋朝始,科 举考试,诗赋科之诗试,基本上从内容到 形式都取自杜律.学子眼光被高度吸引至 杜律,对杜律以外之杜诗渐次忽略,渐次 淡意.杜律中之七律确属空前典范体式. 杜律中排律(又称长律)开百韵二百句 律排先河.然而杜诗除各种律体外,长期 被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杂言乐府诗体.今存 杜诗中各类乐府型诗体多达百首,在盛唐 诗人中杜甫乐府与李白乐府媲美,皆为当 时大家气象.余疏理杜甫乐府型诗体,发 现至少具有五大类型,且皆开中唐乐府诗 之先河.列类如下: (一)古题乐府型:古题乐府又称旧 题乐府,其体式题目产生于汉魏六朝时 期,隋唐诗人仿其题而作诗.唐人所作旧 题乐府诗可以人乐,也可不再人乐;可使 用旧题所示题材,也可用旧题句式叙述新 的题材.杜诗中这类旧题乐府多用旧题框 架装入与旧题同性质的时事题材.旧瓶新 酒,浑然一体.如:《前出塞九首》,《后 出塞五首》,《前苦寒行》,《后苦寒行》, 《短歌行》,《长歌行》,《醉歌行》,《骢 马行》,《胡马行》,《少年行》等等.前 后《出塞》本汉乐府古题,描写边关塞 上守边将士生活.杜诗之前后《出塞》 亦写边关形势,但却写的是安禄山们借 “边关”谋叛的塞上状况. (二)杜甫乐府体中有大量即事名篇 的自题乐府诗——亦称新题乐府.这类新 题乐府诗基本上不入”官乐”.杜诗自题 乐府诗中体式甚多,如歌,行,吟,引, 曲,叹种种.同是乐府诗,歌型,行型, 引,吟,曲,叹各型.其句型,体式,格 调各有特点.南宋音乐家词人姜夔《诗 说》对此有精确解释:”守法度日诗;载 始末日引;体如行书日行;放情日歌;兼 之日歌行;悲如蛩鳖日吟;通乎俚俗日 谣;委曲尽情日曲”.明代徐师曾《文体 明辨》又对已脱离音乐的各类乐府体式 特征补充解释说:”其放情长言,杂而无 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 兼之日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 其臆者日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 其微者日曲;吁嗟慨歌,悲忧深思,以呻 其郁者日吟……感而发言者日叹”.杜甫 乐府诗中行,歌,引,吟,叹皆广有所 15 作.中唐不人乐谱乐词而由写诗人”即 事名篇,无所依傍”的”新乐府”诗成 为唐诗一大发明.新乐府的发明权正属杜 甫即事名篇的大量歌,行等诗的创作.故 诸斌杰在其所着《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第四章乐府体诗”中说:新乐府诗的特 点”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对 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这一情况是从唐代 大诗人杜甫开始的.元,白加以发扬光 大,遂成为文学史上?乐府体?的一 种.” 杜甫新乐府诗中,”行”体甚多.杜 甫本是书法家,诗体特点如”行书之 行”.如”步骤驰骋,疏而不滞”之 “行”体甚多,故属天然.杜甫今存诗中 第一首”行”体诗为《今夕行》,写于天 宝五年(746年),杜甫35岁,”夕”为 除夕,当时”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 塞为欢娱.凭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 枭卢……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 儋石输百万”.原来年轻的杜甫们除夕守 岁,在长安家中大势赌博笑闹.杜诗中如 此坦荡无羁,充沛豪雄之气的诗为数不 多.继此之后,杜诗中”行”体诗时时 进出.如:《高都护骢马行》,《兵车行》, 《贫交行》,《白丝行》,《丽人行》,《浃 陂行》,《沙苑行》,《醉歌行》,《去矣 行》,《徒步归行》,《彭衙行》,《倡侧 行》,《瘦马行》,《义鹘行》,《画鹘行》, 《洗兵行》,《石笋行》,《石犀行》,《杜 鹃行》,《人秦行》,《百忧集行》,《大麦 行》,《海棱行》,《光禄坂行》,《苦战 行》,《去秋行》,《从事行》,《冬狩行》, 《赴蜀山行》,《天边行》,《莫相疑行》, 《赤霄行》,《狂歌行》,《负薪行》,《最 能行》,《古柏行》,《缚鸡行》,《折槛 行》,《忆昔行》,《虎牙行》,《锦树行》, 】6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惜别行》,《呀 鹘行》,《岁晏行》,《蚕谷行》,《白凫 行》,《朱凤行》.《朱凤行》是杜甫最后 一 首”行”体乐府诗.写于大历四年 (769年),其时杜甫58岁,漂泊潭州 (今长沙市).杜甫卒于59岁初夏.即杜 甫从35岁作”行”体乐府诗,坚持此 “体”至临终之年.可见其对”行”体诗 的喜爱. (三)杜甫新乐府诗中的”歌”体. “放情日歌”;”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 歌”.杜诗中律诗整严沉郁,杜诗中之 “歌”体新乐府,则”杂而无方”,放情 活泼,一无拘束.《旧唐书?杜甫传》说 杜甫天性”诞纵”——这”诞纵”自由 灿漫的天性,在其歌体新乐府中表现得最 为充分.人们通常只注意杜诗”守法度” 无人能及,却没注意杜甫不守法度写出的 诗也具惊天地,泣鬼神之美. 杜甫好为”歌体”新乐府.杜集中 第一首歌体新乐府为《饮中八仙歌》.前 人有考此诗亦写于天宝五载(746年). 即与《今夕行》同时,也有人疑写于 “饮中八仙”多已仙逝之后.从内容的活 泼恢谐多趣之美看,倒是与《今夕行》 中年少雄放之美相近.杜甫写《八仙歌》 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时时作歌以泄其 情.如:《乐游园歌》,《醉时歌》,《病后 过王倚饮赠歌》,《天育骠图歌》,《魏将 军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苏 端薛复筵简薛华歌》,《题李遵师松树障 子歌》,《为醉歌》,《寓居同谷县作歌》, 《韦偃画马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徐卿二子歌》,《戏作花卿歌》, 《观打鱼歌》,《越王楼歌》,《姜楚公画角 鹰歌》,《严氏溪放歌》,《阆山歌》,《阆 水歌》,《军中醉歌》,《观曹将军画马图 歌》,《狂歌行》,《夔州歌十绝句》,《听 杨氏歌》,《李潮八分小篆歌》.此首《狂 歌行》兼俱歌,行二体特点.《大公刀 歌》此歌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离 蜀抵夔路上,此时杜甫55岁.此”歌” 之后,杜甫未再作歌——也许老杜真正 “老矣”,不复再有放情作歌的心境. (四)杜甫新乐府诗中尚有引,曲, 吟,叹各体,数量不多,但体式齐全.如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丹青引赠曹将军 霸》,《艳曲三首》,《长吟》,《秋雨叹三 首》,《夏日叹》,《夏夜叹》,《可叹》, 《有叹》.这类新乐府诗数量虽不多,却 首首皆敢在体式上自创新意. (五)杜甫承前启后仓0立了一种介乎 律,古,乐府三种体式之间的新诗体,名 日”口号”体.”口号”也者,其诗特点 系”随口号吟”.此种”口号”诗起始于 南朝梁简文帝之《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 号》.唐代张说继之,作《十五夜御前口 „号》.杜甫将”口号”诗发展成一种短小 精悍宜于写眼前事的新诗体.杜甫第一首 “口号”体为《晚行口号》.此”口号” 写于至德二载(757)杜甫46岁时,乃 在受命拾遗不久,疏救房珀而被三司推 问.拾遗官位暂时保留,进言机宜却已失 去.只好借机”北征”,往都州羌村省亲 探家.北征途中起兴而作”口号”.此 后,又有《紫宸殿退朝口号》(在朝为官 时作),《存殁口号二首》(55岁在夔州叹 念亡友郑虔,老友曹霸而作),《西阁口 号呈元廿一》——亦写于55岁时,杜甫 听元廿一议论时局有感而发.此”口号” 写道:”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看君 话王室,感动几销忧”.《承闻河北诸道 节度入朝欢喜口号十二首》——这种将 “口号体”与绝句体结合起来的”新体 式”又是杜甫一大发明.此组诗一气而 作十二首之多.其为国为民为君的感奋忧 思,谆谆愿景跃然笔端.如”其三”道: “喧喧道路好童谣,河北将军尽入朝.自 是乾坤王室正,却教江汉客魂销”.”江 汉客”(杜甫自谓)为何”魂销”?答案 见”其四”:”不道诸公无表耒,茫茫庶事 遣人猜.拥兵相学干戈锐,使者徒劳万里 迥.”杜甫为何要作成十二首”口号绝 句”?而不是信笔写出三首两首?此组诗 “其十二”回答了这一问题:”十二年来 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神灵汉代中兴 主,功业汾阳异姓王”——安史之乱历 经十二年艰难奋斗方始平息,中兴君主唐 代宗,异姓王郭子仪是平乱保唐两大功 臣.故杜甫一气创作《口号绝句十二首》 以纪念十二年的平乱保唐时局与历史.到 《口号绝句十二首》,这种短小犀利的 “口号体”已然确立其特点范式.杜甫生 平最后一组”口号诗”作于大历三年冬 将近58岁之时,亦为表达对时局好转的 欣喜之情而发.此组诗为《喜闻盗贼总 退口号五首》.此组诗写于杜甫临终前一 年,晚年杜甫就时局而总结致乱之教训与 经验.教训是”赞普多教使人秦,数通 和好止烟尘.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虚悲 公主亲”.胡将哥舒翰血洗石堡城等好战 行为得到朝廷嘉许是时局致乱的初始原 因.成功靖边的经验是互通有无,友好交 往.即”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 来多.旧随汉使千堆宝,小答胡王万匹 罗”.时局终于转危为安,全国终于结束 分裂,复归大一统.杜甫欣喜不已,呼出 口号:”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 尊.大历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圣云 孙”.前人评杜诗这种”„口号绝句”体是 17 “唐绝句中,另辟手眼者”. 3.杜诗句型复杂多样,促成了杜诗 “体”(诗式)与”势”(气韵)的许多 创新. 杜诗句型当然以整齐的五言,七言为 主.其五律,五古,五绝皆为规整五言. 不须标点符号,也能通读不误.但这些整 齐五言句型在音顿安排上却也变化丰富. 如:(1)有”二三”顿式,如”草满巴 西绿,城空白日长”.(2)有”三二”顿 式,如”天下兵虽满”,”李生园欲荒”; (3)有”二二一”式,如”旅食白日长, 况当朱炎赫”;”客从西北来”;”采菱寒 刺上,踏藕野泥中”;(4)有”二一二” 式,如”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 杜诗七律,七绝皆为整齐七言.音顿 方式比五言更丰富多样.常常一首七言或 五言诗篇,由音顿错落的五言句,七言句 组成.故读杜律,感觉音乐性强,常如一 气呵成,顿挫有致. 杜诗中之乐府体诗,句型交错篇中, 有五言句型为主,又兼有七言句型;有七 言句型为主而兼有五言句型者.《醉时 歌》全篇28句,七言24句,五言4句. 《倡侧行》全篇22句,七言18句,五言 4句.检索杜集,杜诗句型从一言,二 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 言,九言直到十言,十一言,无不具备. 以文为诗倾向也已显现.且举《桃竹杖 引赠章留后》一诗为例,此诗共21句以 七言为主,占13句,其余句型为杂言: 江心碴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惜. 怜我老病赠两茎,出入爪甲铿有声. 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棹白帝城. 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蛟龙争. 】8 重为告日: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 正直,慎勿见水踢跃学变化为龙,使 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 青峰.噫!风尘顼洞兮豺虎咬人. 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 这篇诗中,一字句1句,四字句2句.八 字句1句.九字句2句,十字句1句,十 一 字句1句,七字句13句. 杜诗中二字句型见于其使用叹词 “呜呼”为句.如《冬狩行》,《茅屋歌》 中所用.杜诗三字句型,如《人奏行赠 西山检察使窦侍御》:”窦侍御,骥之子, 凤之摊”.杜诗中八言句型,如”君不见 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君 不见简苏篌》).如这种八言句与《桃竹 杖》中八言句”使我不得尔之扶持”有 所不同.此种”君不见”八言,也可看 成三言与五言的组合.如《观打鱼歌》 中”君不见朝来割素署”;《杜鹃行》中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石犀行》”君不 见昔时蜀太守”;《石笋行》中”君不见 益州城西门”等.如将”君不见”与七 言句结合则可组成十字句.如”君不见 金粟堆前松柏里”(《观曹将军画马图 歌》);”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冬 狩行》);”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复 阴》);”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徐 卿二子歌》);”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 (《白凫行》);”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 (《朱凤行》).这类十言与”丈夫生儿有 如此二雒者”及”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 峰”等散文型十字句不相同. 杜诗中有奇异八言句型,由”二三 三”式组成,可以合看成一句,也可点 断为”二,三,三”句式或”二,六” 句式.如《同谷歌》中所反复出现的 “呜呼一歌兮歌已衰”式.杜诗中尤善使 用九言句型.如:”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 …… 如今岂无腰衷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 死即休”(《天育骠图歌》);”南村群童 欺我老无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茅屋歌》)”;”异时名位岂肯卑微 休……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戏作花 卿歌》);”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 风露寒之玉壶……洗滁烦热足以宁君躯” (《人奏行》);”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 (《莫相疑行》). 杜诗十一言句型亦数见.如《短歌 行赠王郎司直》中”王郎酒酣拔剑斫地 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从先秦到杜甫为止,中国诗歌体式, 句型也无非为五言,七句,或由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句型组合而成之杂言.杜诗不仅皆兼而有 之,还别开生面,多加新创.尤其在 “以文为诗”上,”即事名篇”上,创开 后世诗体先河.杜诗不仅在旧题乐府与新 乐府中巧妙地”以文为诗”,还敢在五 言,七言中巧妙地”以文为诗”——这 正是后来有宋一代诗歌的时代特点.随举 几例以证:”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写怀二 首》);”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 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可叹》);”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 官济济.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古今同一 体.比看伯叔四十人,有才_无命百僚底. 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在汝 更用文章为,长兄白眉复天启.”(《寄狄 明府博济》)此篇诗就如同一篇叙事叙史 押韵散文,数词,虚词,代词,时间,地 点,故事样样齐全. 杜诗”体”(体式),”势”(气韵) 这种承前启后的惊人成就,早在杜甫在世 之时已引起世人惊叹,誉其诗为”天下 独步”,从中唐至两宋,诗坛在”体势” 上几乎无一例外,皆在弘承杜诗.唐宋人 异口同声地赞颂杜诗”尽得古今之体 势”,但都只点到这一感受为止,却从无 人引杜诗加以剖析证明.乃至无学而好辩 者,竟质疑杜甫诗圣之誉是宋代为适应道 学风气虚吹出来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4.中唐两宋之诗界学坛,公认杜诗 “备诸家体”,”开诗世界”,”唐而上一人 而已”:中唐迄宋,是推尊杜甫为”诗 圣”的时代.”诗圣”一语虽到明代才出 现,但推尊杜甫为诗界圣人已在中唐迄宋 达到高度共识.三大本《古典文学研究 资料汇编?杜甫卷?唐宋之部》已可充 分证明本处之论.为便于读者现场识证, 且随举几位古人之论于此. 杜甫同时代人任华称杜甫:”势攫虎 豹,气腾蛟螭.沧海无波似鼓荡,华岳平 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 小儿.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杂 言寄杜拾遗》)中唐韩愈称”独有工部称 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笔追清风洗俗 耳,心夺造化回阳春……我常爱慕如饥 渴,不见其面生闲愁.”(《题杜子美坟》) 唐末司空图说:”国初,上好文章.沈宋 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子李杜,极 矣”.唐末五代僧贯休这位世外高僧说: “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读杜工 部集二首》)从中晚唐文坛盟主巨擘到五 代世外高人一致推尊杜诗体势成就为诗史 上之”唯一”. 宋代赵扑颂扬杜诗”天地不能笼大 句,鬼神无处避幽吟”(《题杜子美书 室》),”文光万丈照词林,独步才难一代 】9 钦……师法望公千载后,仰风三叹感知 音”(杨蟠《观子美画像》).故苏轼评杜 诗体式说:”且子美诗备诸家体,非必牵 合程度儡儡然者也”(《辩杜子美(杜鹃) 诗》);”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 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乎措 手.”(《书唐氏之家书后一首》).孙仅称 杜诗乃?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 已.”(《读杜工部诗集序》).王禹俩说 “子美开诗世界”(《日长简仲威》). 5.汉浯谓”集大成者为圣”,拟之 杜诗其体,势,句法,诚为汉语诗歌艺术 之圣. 杜诗风格气韵沉郁顿挫之上更集众妙 一 炉.秦观《淮海集?韩愈论》道:”于 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 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 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 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杜诗在体,势,风韵上,不仅集前 人,时人诸家众妙之大成,而且让后人众 家”师拟不暇”.诚如孙仅《读杜工部诗 集序》所析:(杜甫)”公之诗支而为六 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 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偏;杜牧,薛能得 其豪雄;陆龟蒙得其赡博.”此六家”皆 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自然号一家,赫世 炬俗.后人师拟不暇,矧合之乎!” 三,杜诗用语艺术堪称汉语之圣 1.杜诗用语来源极宽:这与杜甫生 平学养阅历之宽广丰富成正比.前人评杜 甫”善用人语”.举凡古人语,今人语, 时人语,世俗人语,官场人语,田夫野老 语,皆能被杜甫提炼人诗,宋代王得臣感 叹道:”逮至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象 万状,茹古含今,无有端涯……非特意语 天出,尤工于用字.故卓然为一代冠,而 20 历世千百,脍炙人口.”(《增注杜工部诗 集序》)王得臣氏又云:”杜子美善于用 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峻而体 健,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是也.”“古善诗者,善用人语, 浑然若已出,唯李,杜.” “善用人语”之”人语”,包括古人 语,今人语,时人语,世人语,官场人 语,田夫野老语.南宋陈师道评杜甫用 “语”特点是”遇物而奇”,举凡”三江 五湖,平漫千里,因风石而寄尔”.杜甫 有化炼万事万物成诗语之能.苏门学士张 耒说:”老杜语韵,浑然天成,无牵强之 迹.”(《明道杂志》)李复说:”故子美 波澜浩荡,处处可到.词气高古,浑然不 见斤凿.”(《滴水集》)张戒《岁寒堂诗 话》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杜诗用语.??遇物而奇”特点说: “惟杜子美……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 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 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 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 (杜诗)日:?吟多意有馀?,又日?诗尽 人间兴?.诚哉,是言”. 2.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杜甫善于化用他人着述中的语境和 语言营养,举凡他人(包括古人,时人) 着述中提炼出之新鲜语境与修辞手法,杜 甫皆能化而用之,形同己出.比如,古人 典籍,时人华章,他人描写的万事万物, 杜甫皆可化为自己诗作的”词源”,”语 录”诚如王安石说:”予考古之诗,尤爱 杜甫氏作者.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 而病未能学也.”“呜呼,诗其难,惟有 甫哉.”(《杜工部后集序》)宋代陈辅之 言道:”楚老云: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 道尽……譬之清风明月,四时常有,而光 景常新,又似不乏也.”(《陈辅之诗话》) 3.杜甫以”王佐之才”观察事物, 其诗题,诗趣,观察角度皆能达超凡脱俗 之境界,能看到常人所见不到之处.故其 诗句用语率多创新,总能从去陈中出新. 杜甫本具王佐之才,又立有致君尧 舜,再淳风俗大志,却时不我遇.他的观 察眼光与气魄便天然超凡脱俗.他能穿透 时空,看到一般人所视而无见的精微处. 杜甫具有孔门醇儒之士的正雅情操.日常 生活中极敦亲情,但凡君臣,夫妇,父 子,昆弟,朋友,邻里等伦常真情,时时 充溢杜甫胸中.他非特对人如此,即对山 川,草木,虫鱼也怜爱护惜有加.如杜甫 性爱竹树,可当家院中竹根”侵缠”了 四棵小松树的发育空间时,他提着柄小 锄,像父兄责骂子弟一样批评占强的那笼 竹子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 万竿”.读杜诗,处处被一种博大醇厚的 仁爱亲情所感动教化,故梁任公(启超) 说杜甫是”情圣”. 4.杜诗用语确乎”处处有来历”: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杜诗用语讲究来历确属固有的创作 态度.黄庭坚说杜诗用语处处有来历,并 非虚言.黄氏之误仅在将”用语来历” 局限在前人典故,典籍来历上.而杜诗用 语来历则兼融古今六合. , 杜诗”字字有来处”,除了他有行万 里路,读万卷书的底蕴以外,还与他做诗 极端认真的创作态度密不可分.杜甫自言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 此后,”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 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作诗伴随杜甫一 生.杜甫”有情且赋诗”(《四松》); “遣兴莫过诗”(《可惜》);”吟诗解嗟 叹”(《远游》);”即事会赋诗”(《西阁 曝日》);”吟诗待物华”(《小园》);”陶 冶赖诗书”(《秋日夔州咏怀》).看见早 梅花开,他会吟”东阁官梅动诗兴”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重 过失守后的潼关,他说”忆在潼关诗兴 多”(《峡中览物》)——”三吏”,”三 别”即过潼关时的名作.逢田夫野老辛 苦耕种,杜甫也会”稼穑分诗兴”(《偶 题》).杜甫自言生平逢知音会”说诗能 累夜”(《奉赠卢五丈参谋琚》);”题诗 好细论”(《敝庐遣兴奉寄严公》).杜甫 由七龄咏诗,渐渐老去.时光流逝,诗僻 更深,他赖”自吟诗送老.”(《宴王使君 宅二首》) 杜甫自叹”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 吟咏转凄凉”(《至后》).他常常”新诗 改罢自长吟”(《解闷十二首》).他自评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 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江 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不仅拼 “死”苦吟,而且非常自觉地迈向诗界颠 峰,他的目标是”诗卷长留天地间.” (《送孑L巢文》)他深知”文章千古事,得 失寸心知”这”寸心知”不仅是杜甫本 人,寸心自知得失,且他知道后世读者各 自的”寸心”也会去发现杜诗的得失. 故杜甫作诗非常严肃,非常慎重.他常常 感到”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因 上种种,后人认为杜甫”新诗句句好” (《奉赠严八阁老》),宋代黄庭坚,李之 仪等文坛巨星异口同声称杜诗字字有来 历,句句有来处,乃属诚实之论. 黄庭坚,李之仪等皆认为”杜诗无 一 字无来历”.李之仪说:”作诗字字要 有来处.但将老杜诗细考之,方见其 工.”(《杂题跋》)明,清有人质疑杜诗 “字字有来历”说,认为杜诗有信口而成 之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21 上青天”,乃即兴写眼前景,何有来历? 这种”质疑”,似是,实非.所谓”来 历”,就是李之仪所说”来处”.杜诗炼 句确实字字经过炼锤,看似顺口溜的诗 句,细敲则并非”信口”而成.黄鹂, 白鹭之句对仗工稳,争彩配搭,动静处置 皆是精炼结晶.”来处”并非仅指典籍出 处,而更指实景,实情根基.谁能指出杜 诗中情景,事物,词藻无根,无据,无源 之处?故杜诗用语,其语源,语义,确实 字字皆自有”来处”. 前人云:”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 不可以读杜诗”.杜诗天然是中华文化中 高品位的文明果实.杜诗可以在传播中探 索雅俗共赏,但杜诗文本的诗美,绝不可 以低俗化或庸俗化.只能让低俗提升品位 达到能欣赏杜诗,不能让杜诗迁就低俗. 杜甫天性好诗.不仅以诗言志,更以 诗伴身,养心.杜甫从小受到经,史, 子,集四大部典籍熏陶,学术文化素养极 高.他生平饱经术,熟史籍,擅诸子.集 部书更遍览儒,释,道三教群书.对 《论语》,《文选》二学,更是如数家珍. 杜甫成年后,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增加 阅历.其足迹遍及燕赵,齐鲁,吴越.对 东,西两京风物则自幼精熟.杜甫少年时 即充当过人宫观礼的特殊”国宾”.又随 家人人皇亲诸王府邸观赏过皇家歌唱家李 龟年的妙唱,皇家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妙 舞.在安史之乱的战乱岁月,杜甫又被迫 沦为难民,漂泊三秦远乡,巴蜀山川,湖 湘水泽,在东西南北四处艰难漂泊中,他 用诗历述天地人间,悲喜生死. 宋代公认:”信乎,不行一万里路, 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也.”(王直方 《诗话》) 杜甫”集大成”地继承了他的前人 和时人的丰富语言,用于做诗;杜诗又极 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条,语录与修辞.杜 甫岂止是汉语诗歌语言之圣,他更是名符 其实的汉语语言艺术之圣. 责任编辑潘碉 (上接32页) 其中民族问的战争消耗是一个很重大的原 因,这既包含少数民族政权对唐王朝的侵 扰,又有唐王朝开边扩土发动的战争.民 族政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 民族关系,影响颇大.唐王朝前后期实行 的不同的民族政策,导致的不同结果,对 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注释: ??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22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2003 年. ?孔颖达等撰《尚书》,中华书局1999年. ?司马光编着,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 书局2005年. ?朱东润着《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司马光编着,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 书局2005年. 责任编辑彭燕
本文档为【杜甫“诗圣”论(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4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