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举报
开通vip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 第二批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2014 年 5 月发布~共 20 个病种, 1、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7、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8、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10、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11、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12、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1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17、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20、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目 录 1、促脉症,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2、急性非淋...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第二批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2014 年 5 月发布~共 20 个病种, 1、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7、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8、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10、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11、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12、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1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17、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20、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目 录 1、促脉症,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8、旭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9、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 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4.遵医嘱中药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时遵医嘱予中药泡足。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气阴两虚型、心虚胆怯型及气虚血瘀型中汤药剂宜热服;痰热内扰型中汤药剂宜温服;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饭前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严格按医嘱调节输注速度,可选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2)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如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绿视心律失常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3)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艾灸: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避免应用(其他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协助患者制定合理作息时间,不宜晚睡,睡前不宜过度兴奋。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 2.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注意预防感冒。 3.发作期静卧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活动量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为度,活动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如有头晕、气促、汗出、胸闷痛等症状要停止活动,休息缓解,严重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屏气,保持排便通畅。 (二)饮食指导 1.气阴两虚证:宜食补气、性平、味甘或甘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枣、花生、山药等。忌食破气耗气、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的食品,避免煎炸食物。 2.心虚胆怯证:宜食滋阴清热养阴安神的食品,如柏子玉竹茶。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3.痰热内扰证:宜食清化痰热,补中益气,滋养心阴的食品,如荸荠、甘蔗等;也可选用薏苡仁、大枣、山药、莲子等熬粥食用。 4.气虚血瘀证:宜食补气、化瘀通络,行气活血的食品,如山药、菱角、荔枝、葡萄、鲢鱼、鳝鱼等。也可食用桃仁、油菜等活血祛瘀的食品。忌食破气耗气、生冷酸涩、油腻厚味、辛辣等食品。 (三)情志护理 1.对心悸发作时自觉心慌恐惧的患者专人守护,稳定情绪。 2.指导患者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促脉证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五、护理难点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疾病复发率高。 解决思路: 1.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甄别房颤节律,一旦疾病发作时能够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建立促脉证患者自我疾病认知调查档案,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协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逐步实施。 3.针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监控,出院后15天、30天、60天。随访内容为:用药依从性、生活起居规律性、自我疾病管理的自律性。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促脉证(阵发性心房纤颤)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邪盛正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 (二)邪热炽盛证:壮热口渴,皮现紫癜,齿鼻渗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 (三)痰瘀互结证: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舌质暗,苔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疲乏无力 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重度贫血者,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2.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和黏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红蛋白值及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 3.心慌气短伴头晕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 (二)发热 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准确监测、记录体温。 2.高热者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置冰袋,或使用冰毯机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热退汗出时,及时更换衣裤、被褥,防止受凉。 3.保证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耳尖等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5.遵医嘱中药熏洗或中药湿敷。 (三)骨痛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缓。 2.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受压,可给予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头维、上星、百会、风池、风府、列缺、合谷、阿是穴等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额、枕、神门、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四)出血 1.观察出血的部位、色、质、量的变化及病情症状,出现面色苍白、气息短促、出冷汗、四肢厥冷或突然间的剧烈头痛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局部出血护理: (1)鼻腔出血: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报告医师,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棉球填塞鼻腔,如出血量大且位置较深时请耳鼻喉科会诊填塞;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鼻、肺、肾上腺、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2)牙龈出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棉棒蘸止血药物局部按压,或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棉球外敷牙龈或遵医嘱予凉血止血类中药汤剂含漱止血,做好口腔护理。 (3)皮肤黏膜出血:注意出血部位观察和皮肤保护,治疗或注射后穿刺局部应按压15分钟以上,避免出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中药含漱:遵医嘱实施中药含漱,每日5次(晨起、睡前、三餐后及出血时),每次2,3遍,每遍10,20ml。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口含中药30秒,再行冲击性漱口1分钟,使漱口液充分接触牙龈齿缝及口腔黏膜。中药漱口后10分钟内禁止刷牙、饮水及进食。 3.注射给药 (1)亚砷酸注射液:稀释后3,4小时内输注,可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 (2)三尖杉注射液:易损害心肌及心脏传导,输液速度小于40滴/分,注意观察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3)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5.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定时开窗通风。 2.保证充分的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重症患者卧床休息,粒细胞缺乏的患者(,0.5×109/L)实行保护性隔离。 3.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 4.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女性患者注意经期卫生。 5(指导患者适度活动,避免磕碰、外伤,洗浴用水不宜过热,不可用力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二)饮食指导 1.邪盛正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银耳、山药、莲子等;忌食寒凉冰冷的食品,如海鲜、绿豆等。 2.邪热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的食品,如冬瓜、绿豆、竹笋等;忌食温热辛辣的食品,如羊肉、辣椒等。 3.痰瘀互结证:宜食祛瘀化痰的食品,可选用杏仁、白萝卜、陈皮等;忌食肥甘厚腻的食品,如肥肉、奶油等。 4.发热患者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或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汗出较多者,可适量饮用淡盐水,脾胃虚寒者慎用。 5.贫血患者宜食富含铁的食品,如豌豆、黑豆、芝麻酱、蛋黄、血豆腐、猪肝等。 6.有出血倾向患者避免食用坚硬或带骨刺的食品,如坚果、排骨、鱼虾等。 (三)情志调理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诱因、治疗方法及化疗时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注意调节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可采用移情疗法、暗示疗法等,及时发泄抑郁情绪,化郁为畅。 3.定期组织病友会,患者通过沟通交流,增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护理难点 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 解决思路: 1.患者骨髓抑制期要监测血象及体温,每日评估导管情况,如发现穿刺局部红肿、疼痛及出现分泌物等,及时处理。 2.患者化疗期间可沿置入PICC导管的血管走向外敷金黄膏或血管保护膜。 3.教会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方法,如日常活动、洗澡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观察知识等。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 (二)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 (三)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四)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五)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烧心、反酸、嘈杂 1.观察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抬高床头30?。反酸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做好口腔护理,可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脘、膈俞、天突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 (二)胸骨后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2.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胃脘部,使气顺而痛缓。 3.遵医嘱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中脘、胃俞等穴。 (三)嗳气、胃脘胀满 1.观察嗳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2.由于反流易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应抬高床头30?。 3.餐后:宜取直立位或0.5,1.5小时后进行散步,运动时间30,40分钟,以身体发热、微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4.睡前: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不少于3小时;腹部按摩:仰卧位双腿屈曲,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做绕圈按摩,也可从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二)饮食指导 1.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解郁,和胃清热的食品,如金橘根、猪肚;肝气犯胃者宜食理气降气的食品,如萝卜、佛手、生姜等。 2.胆热犯胃证:宜食疏肝利胆,清热和胃的食品,如猕猴桃、甘蔗(不宜空腹食用)、白菜、蚌肉、生姜等。 3.中虚气逆证:宜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食品,如粳米、莲藕、香菇、山药、猪肚、莲子等。 4.气郁痰阻证:宜食理气止郁,健脾化痰的食品,如扁豆、佛手、萝卜等。 5.瘀血阻络证:宜食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食品,如莲藕、丝瓜等。 6.烧心反酸的患者忌食生冷,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浓茶、浓咖啡、韭菜、茴香等,不宜过饱或过量饮水;胸骨后灼痛的患者忌食过热、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道粘膜, 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胃脘胀满的患者宜少量多餐,控制饮食摄入量,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流食。 7.烹调方法。食物应切细煮软,烹调以烧、蒸、煮等软性烹调为主,忌煎、炸、熏烤及腌制食品。 (三)情志调理 1.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避免忧思恼怒,保持乐观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针对患者不良情绪,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如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情境暗示等,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 2.鼓励患者间沟通,交流疾病防治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 患者难以建立和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1.设计通俗易懂的吐酸病健康教育手册,便于患者学习。 2.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通过电话访视的方式定期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养成。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木、发凉、疼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制剂。水温以38,40?为宜,时间15,20分钟,严防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穴位贴敷:首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1次,每次保留4小时,10,14天为一疗程(其他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慎起居、避风寒。 2.避免劳累,戒烟限酒。 3.教育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足部自查及保护。每天自查内容:观察双足l,2次,注意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检查趾间、趾甲、足底皮肤有无水肿、鸡眼、红肿、甲沟炎、溃疡、坏死等;评估足部感觉减退、麻木、刺痛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皮肤是否干燥等。 4.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经常按摩足部;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起坐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冬天注意保暖,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暖足,谨防烫伤皮肤而引起感染。 5.选择宽松的鞋袜,大小适中,鞋子轻巧,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不建议穿皮鞋;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 6.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勤换鞋袜。每日用中性皂水或温水泡脚,水温38,40?(用水温计试水温,勿直接用脚试温),时间15,20分钟,洗净后用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注意擦干趾间;干燥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趾甲修剪不宜过短,不随意自行剔除胼胝。 7.预防外伤:指导患者不要赤脚或穿拖鞋走路,以防扎伤;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足部疾患应及时治疗。 8.定期足部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涌泉等穴。 (二)饮食指导 1.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山药等。 2.阴虚血瘀证:宜食滋阴化瘀的食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黑芝麻等。 3.寒凝血瘀证:宜食温经通络的食品,如肉桂、茴香、花椒等。 4.痰瘀阻络证:宜食化痰活血的食品。如山楂、陈皮、金橘等。 5.肝肾亏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子、甲鱼、老鸭、银耳等。 6.肢体萎软者,宜食补中益气类的食品,如山药、鱼肉、香菇等。 7.腰膝酸软者,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参与社会活动。 3.听舒缓的音乐以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四)康复指导 1.制定切合实际的运动计划,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游泳等。做到定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空腹不宜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血糖,5.5mmol/L时运动前需适量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面包等。运动要确保安全,安全运动强度的简易计算法:运动后心率(次/分钟)=170,年龄(次/分钟)。 2.运动选择在饭后1小时(第1口饭记时)左右,运动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运动后以周身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 3.指导肢体麻木患者主动活动,防止局部受压;肢体萎缩或无力者,协助正确的体位移动。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并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 4.血糖,16.7mmol/L,肢体痿软无力严重,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合并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5.糖尿病神经或血管病变有足部麻木、发凉等不适者可每天做5分钟足部操,注意足部保暖。足部操具体动作:动作一:平卧,患肢伸直抬高45?,足趾作背伸跖屈;动作二:平卧,患肢伸直抬高45?,踝关节作伸屈活动;动作三:平卧,患侧靠床边,患肢伸直抬高45?并维持1,2分钟,再垂于床边1,2分钟。 6.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腰肾”法 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顺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五、护理难点 老年患者缺乏自我足部护理能力 解决思路: 1.老年患者以少文字、大图片、反复强化等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 2.对与子女同住的老年患者可指导家属参与足部护理。对孤寡老人指导简单易行的足部护理方法。 3. 指导老年患者穿白色棉袜,用白色毛巾擦脚,以便及时发现足部小破溃。 4. 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按时进行相关检查。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消渴病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右胁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胆囊等穴。 7.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右胁胀满不适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 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 呕吐。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胆囊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胆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脾俞、胃俞、中脘、阳陵泉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小肠、大肠、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足三里等穴。 (五)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曲池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肝郁脾虚证中药宜温服,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湿热证者宜凉服。 (2)服用含有大黄成分的中成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关注年老体 弱的患者。 (3)其他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 1.肝胆郁滞证:宜食疏肝利胆的食品,如苦瓜、芹菜、白菜、丝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品,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2.肝胆湿热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黄瓜、芹菜、冬瓜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4.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莲藕、山药等。 5.胆腑郁热证:宜食清热泻火的食品,如冬瓜、苦瓜、菊花泡茶饮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 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较困难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食疗及养生方法。 2.利用图表等形式向患者演示饮食不当诱发胆囊炎的机理,使患者了解疾病与饮食的相关性,并嘱家属协同做好督促工作。 3.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鼓励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定期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 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 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 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经常与其交谈,增强患者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情志 安和,身心愉快。 3.对于忧郁、焦虑的患者,要安慰患者,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使患者能自觉 调整和控制情绪。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代茶饮。 (三)眼干涩 1.指导患者少用目力,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避免强光刺激,室内光线柔和,外出可佩带有色眼镜。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上睛明、承泣、四白、养老等穴。 4.遵医嘱予睑板腺按摩。 5.遵医嘱中药熏蒸。 6.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金银花、枸杞子代茶饮。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中药熏蒸:患者宜采取坐位,眼部由远及近,慢慢向熏蒸头靠近,觉得温度可耐受时保持此距离进行熏蒸,注意眼部距熏蒸头不得小于10厘米(其他详见附录2)。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7.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生活起居有节,注意用眼卫生,不可久用目力。 2.指导患者做眼保健操、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如上睛明、丝竹空、承泣、养老等穴,或按摩肾俞、涌泉等强壮穴。 3.患者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并尽量避免夜间外出。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活动,以增强体质。 5.指导患者戒烟限酒。 (二)饮食指导 1.肝郁气滞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荞麦、橘皮、豆制品、萝卜等。也可用菊花茶、绿豆汤、荷叶粥等配合治疗。悲伤郁怒后不宜立刻进食,以免影响消化。 2.肝肾不足证:宜食补肝益肾的食品,如肝、血、黑芝麻、黑豆。可配合食疗方:银杞明目汤。眼干涩者,可配合菊花、枸杞子代茶饮,多食滋阴食物,如百合、薏苡仁,木耳等。 3.气血两虚证:宜食补气养血的食品,如红枣、桂圆、甲鱼,服用补药时忌食萝卜、白芥子等破气的食品,也可配合服龙眼肉粥以养心安神。 4.气滞血瘀证:宜多食有活血行气功效的食品,如山楂、丝瓜、大白菜等。食疗方:桃仁粥。少食寒凉之品,以免加重气血郁滞。 5.指导患者饮食上补充动物的肝脏、麸皮等富含维生素B1、B12的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忌烟酒。 (三)情志调理 1.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的特殊性,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成功经验,增强患者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2.多听舒缓放松的音乐,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彩云追月等。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社会交往,以放松身心。 五、护理难点 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逐渐接受此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2.鼓励病友间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鼓励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取物品,室内活动,独自出行。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热证: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皮损潮红,银白鳞屑,有筛状出血,瘙痒,可伴有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白。 (二)血燥证:皮损淡红,干燥脱屑,可伴有皲裂,口干咽燥。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 (三)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颜色暗红,鳞屑附着紧密,女性可有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皮损潮红、鳞屑 1.观察皮疹部位、颜色、形状、鳞屑、有无出血点及同形反应。如突然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并伴有高热等症状或皮肤痛痒剧烈时,立即报告医生。 2.禁用热水烫洗皮肤,避免外伤等。 3.遵医嘱中药湿敷。 4.遵医嘱中药涂药。 5.鳞屑较多的患者宜在擦药前温水洗浴,轻轻去除鳞屑;皮损处留有其它药物时宜用棉球蘸植物油将其拭去;当患处结痂较厚时,用植物油或清热解毒软膏,如黄连膏、化毒散膏厚涂,待痂皮软化去除后再行涂药。 6.头皮部位的皮损,擦药前宜把头发剪短;女患者不愿剪发时,可用梳子将头发分开再上药。 (二)皮损淡红、干燥脱屑 1.观察皮疹部位、颜色、形状、鳞屑情况。 2.遵医嘱中药药浴。 3.遵医嘱中药薰洗。 4.遵医嘱中药涂药。 (三)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 1.观察皮疹部位、颜色、形状、鳞屑情况 2.遵医嘱中药涂药,涂后选用塑料薄膜或纱布封包患处。 3.遵医嘱中药药浴。 4.遵医嘱拔火罐,适用于肌肤丰厚处。 (四)瘙痒 1.评估瘙痒程度,观察皮肤有无抓痕、血痂、感染,是否影响睡眠等。 2.宜选用干净柔软的纯棉衣服,可用手轻轻拍打痒处。 3.保持皮肤清洁,选用温和、刺激性小的洗涤用品,水温适宜。 4.遵医嘱中药涂药。 5.遵医嘱中药药浴。 6.遵医嘱中频治疗:取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7.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五)便干 1.评估排便的次数、量、性质。 2.告知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进行腹肌锻炼。 3.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每日2,3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胃俞、脾俞、关元、中脘、支沟、天枢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肺、便秘点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湿敷:适用于皮损色红者,药液温度20,25?,以6,8层纱布浸湿,用双钳夹起或戴无菌手套将其挤干(以不滴水为度),将湿敷垫紧贴在患部(中间不能有空隙),每隔20分钟更换一次,持续时间40分钟,每日1,2次(其他详见附录2)。 2.中药药浴:适用于血燥、血瘀证,皮损色暗或淡,静止或趋于消退者。遵医嘱中药煎汤浸浴,每次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薰洗:适用于血燥、血瘀证。遵医嘱中药煎汤,熏蒸温度50,70?为宜,待药液降至38,42?时拭洗,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4.中药涂药:薄涂患部,揉擦使之均匀,每日1,2次。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的患者,宜厚涂,涂药后可选用塑料薄膜或纱布封包患处,每日1,2次。 5.穴位贴敷:每次6,8小时,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6.拔火罐: 适用于血燥、血瘀证患者。在肌肤丰厚,皮损肥厚处,遵医嘱采用拔(走)罐法,每日或隔日,次(其他详见附录2)。 7.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8.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床单位清洁,选用柔软、纯棉制品,减少摩擦。 2.保护皮肤,勤修剪指甲,防止搔抓及强力刺激;禁用热水烫洗,避免外伤及滥用药物。 3.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风、湿、热邪侵入。 4.鼓励患者加强健身和文体活动,可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操锻炼。 (二)饮食指导 1.血热证:宜食清热凉血、清淡的食品,如雪梨、藕粉、莲子、西瓜等。食疗方:绿豆百合汤、地黄马齿苋粥。多饮水、忌狗肉、巧克力、芒果等热性食物。 2.血燥证:宜食调理脾胃、平补清补、滋阴润燥的食品,如瘦肉、蛋类、鸭肉等。 3.血瘀证:宜食健脾利湿、活血散瘀的食品,如薏苡仁、山药、山楂、红糖等。 4.瘙痒者禁食辛辣腥发动风的食品,如牛羊肉、鹿肉、狗肉、海鲜、辣椒、花椒等。 5.皮损部位大量脱屑的患者,应提高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摄入量,宜食禽、畜、蛋、奶、植物蛋白等,必要时可使用营养素补充剂。 6.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可能引起病情发作或加重的食物,对可疑食物避免食用。 7.建议选用蒸、煮、炖等方法烹制食物,避免烟熏、炙烤、油炸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采用倾听、言语开导、移情易性、顺情解郁、暗示调理等方法,及时疏导患者。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五、护理难点 患者情志失调 解决思路: 1.对白疕病患者情志致病情况进行评估调查,如使用焦虑测评量表等。 2.通过健康宣教、集体心理疏导和单独心理治疗等多层次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情志致病,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护理效果。如通过网络微博,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健身气功八段锦运动等。 3.建立“银屑病患者病友会”,利用“世界银屑病日”、“银屑病患者关爱”等系列活动,开展医、护、患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8.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泡洗。 7.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8.遵医嘱中药熏洗。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7.遵医嘱中药药浴。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40?,以患者耐受为宜;夏季温度可偏凉,1.中药泡洗:建议在晨晚间进行;温度在37, 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其他详见附录2)。 2.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7.中药药浴 (1)湿热痹阻证:温度38-40?左右。 (2)寒湿痹阻证:温度40-43?左右。 (3)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 (4)其他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居室环境宜温暖向阳、通风、干燥,避免寒冷刺激。 2.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避免不良姿势,减少弯腰、爬高、蹲起等动作。 3.每日适当晒太阳,用温水洗漱,坚持热水泡足。 4.卧床时保持关节功能位,行关节屈伸运动。 (二)饮食指导 1.风湿痹阻:宜食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食品,如鳝鱼、薏苡仁、木瓜、樱桃等。食疗方:薏仁粥、葱豉汤。 2.寒湿痹阻:宜食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食品,如牛肉、山药、枣、红糖、红小豆等。食疗方:红枣山药粥、黄酒烧牛肉等。 3.湿热痹阻:宜食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薏苡仁、红豆、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芽、绿豆等。食疗方:丝瓜绿豆汤、冬瓜薏仁汤。 4.痰瘀痹阻: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陈皮、薏苡仁、绿豆等。食疗方:薏苡仁桃仁汤、山芋薏仁粥等。 5.气血两虚:宜食补益气血的食品,如大枣、薏苡仁、赤小豆、山药、阿胶、鸡肉、牛肉、乌骨鸡、黑芝麻、龙眼肉等。食疗方:大枣山药粥、乌鸡汤。 6.肝肾不足:宜食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甲鱼、山药、枸杞子、鸭肉、鹅肉、芝麻、黑豆等。食疗方:山药芝麻糊、枸杞鸭汤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多交流。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四)康复指导 1.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康复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避免突然剧烈活动。 2.病情稳定后,可借助各种简单工具与器械,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捏核桃、握力器、手指关节操等,锻炼手指关节功能;空蹬自行车,锻炼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等。逐步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等锻炼。 五、护理难点 患者坚持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制定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3.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及随访。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9.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裂纹。 (三)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四)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舌淡,苔薄白。 (五)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 (六)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肿胀 1.评估患侧肢体水肿程度,如出现肿胀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2.平卧时抬高患肢,使其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患肢不宜进行静脉输液及测血压。 3.指导患者做患肢握拳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湿敷。 (二)疼痛 1.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2.指导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读书、看报、与人交流等。 3.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如全身肌肉放松、缓慢的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乳腺、腋下、肝、交感、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心烦易怒 1.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排忧解难。 2.帮助患者取得爱人、家属的理解和关爱。 3.推荐患者听轻音乐,舒缓情绪。焦虑患者:听安静、柔和、婉约的乐曲,如高山流水、 古筝等;抑郁患者:听冥想式的乐曲,如沉思、古琴等。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俞、肝俞、神门、脑、皮质下等穴。 (四)恶心、呕吐(化疗期间) 1.观察呕吐物的量、色、性质,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2.呕吐后,遵医嘱以温开水或中药漱口液漱口。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膈等穴位。 4.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内关及两侧脊穴等穴。 (五)四肢麻木(化疗期间) 1.保证环境安全,避免烫伤、灼伤、磕碰等。 2.注意四肢保暖,穿棉袜,带棉质手套,防止受凉。 3.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手三里、太冲、阳陵泉、曲池、内关等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以清热解毒为主的中药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刺激。 (2)气滞痰凝证:汤药宜三餐后凉服;气血两虚证:汤药宜三餐后温热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华蟾素注射液: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 (2)艾迪注射液:?使用前后应以0.9%NS冲洗;?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含斑蝥 有毒)。 (3)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2.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中药泡洗:毒热蕴结证温度为30?;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 虚证及瘀毒互结症温度为37,40?。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定期对健侧乳房进行自我检查,乳房切除的患者建议佩戴义乳。 2.适当锻炼: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伸展运动等。 (二)饮食指导 1.气滞痰凝证:宜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食品,如陈皮、丝瓜、李子、海带、紫菜等。食疗方:海带汤。 2.冲任失调证:宜食调理冲任,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红枣、甲鱼、桑葚、黑木耳等。食疗方:红杞鲫鱼汤。 3.毒热蕴结证:宜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食品,如莲藕、苦瓜、葡萄、柠檬、大白菜、茄子、香菇等。食疗方:菱角汤或菱角薏米粥。 4.气血两虚证:宜食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食品,如龙眼肉、大枣、茯苓、山药、黑芝麻等,多食瘦肉、牛奶及蛋类等。食疗方:小米大枣粥。 5.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黑木耳、银耳、鸭肉等。食疗方:莲藕小米粥。 6.瘀毒互结证:宜食解毒化瘀的食品,如苦瓜、丝瓜、海带、海蜇、马蹄等。食疗方:绿豆粥。 7.恶心者,宜食促进消化、增加胃肠蠕动的食品,如生白萝卜捣汁饮用;呕吐者,进食止呕和胃的食品,如频服姜汤(生姜汁1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 8.化疗期间,宜食促进消化、健脾开胃、补益气血的食品,如萝卜、香菇、陈皮、菠菜、桂圆、金针菇等,禁食辛辣及油炸的食品。 9.放疗期间,宜食生津养阴、清凉甘润的食品,如藕汁、雪梨汁、萝卜汁、绿豆汤、冬瓜汤、竹笋、西瓜、橙子、蜂蜜、甲鱼等。 (三)情志调理 1.鼓励患者主动抒发心中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态稳定。 2.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指导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阅读、倾听(音乐、广播)、写作、绘画、练书法等。 4.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谈,多陪伴。 五、护理难点 双侧乳癌患者的静脉通路建立与维护较难 解决思路: 1.短期置管: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 2.长期置管:探索下腔静脉的PICC置管。 3.管道维护:建立长、短期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的操作流程及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乳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口干咽燥,视力减退,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便干或稀 溏。舌胖,紫暗或有瘀斑。 (二)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 便干结。舌暗红,少苔。 (三)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五心烦热,视物模糊或不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 酸肢冷,大便溏结交替。舌胖少津或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视物模糊 1.病室光线明亮,避免强光刺激,物品摆放有序,地面防滑。 2.观察患者视物模糊或变形的程度,评估跌倒的高危因素,悬挂标识,加装护栏,督促 其更换防滑鞋。 3.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全黑或漂浮的圆形黑影等眼底出血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目睛干涩 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上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皮质下等穴。 (三)头晕耳鸣 1.出现头晕、头痛加重、血压升高时卧床休息并及时报告医生,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 防止跌扑。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肾、神门、交感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知柏地黄丸宜空腹或饭前服用(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 (1)距离:3,5cm。 (2)温度:37,40?。 (3)时间:20,30分钟。 (4)其他详见附录2。 4.中药湿敷 (1)无需加热,闭目贴敷于双眼。 (2)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3)其他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雾化:操作时超声雾化器的伸缩管距离雾化部位3,5cm,调节适宜的雾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如有不适。操作完毕后,用纱布轻轻拭干皮肤。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室内光线明亮,避免强光等不良刺激,眼底出血者卧床休息。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努责,戒烟酒。 3.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二)饮食指导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食品,如莲子、百合、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排骨汤。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宜食补益肝肾,养血通络的食品,如黑芝麻、枸杞等。食疗方:枸杞蒸鸡。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宜食阴阳双补,化痰祛瘀的食品,如牛肉、羊肉、枸杞等。食疗方:清炖枸杞鸽。 (三)情志调理 1.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患者疑虑、恐惧心理。 2.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3.鼓励病友间交流治疗体会,增强治疗信心。 4.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情志调理: ?清静养神法:对视物模糊或视物不见的患者,通过闭目静坐、静卧,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全身气血流通顺畅。 ?顺意从欲法:对于暴盲、精神压力大的患者,鼓励并引导其倾诉,以疏泄情志。 ?五行相胜法:对于视力逐渐减弱或暴盲的患者,易出现忧虑情绪,根据五行制约法则——喜胜忧,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相声或听欢快、喜气的乐曲,减轻忧虑。 五、护理难点 消渴目病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特殊体位耐受性差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取得家属的支持。 2.对术中采用C3F8气体注入或硅油充填的患者,术后患者每日俯卧位18小时以上。给 予患者额下垫一自制软枕,或以额颏胸垫辅助体位,变换体位时面部必须严格保持朝下。 (1)俯卧位:保持面部与地面平行的体位,应加强巡视,及时纠正体位。 (2)半卧位:患者头部纵轴线于地平线的夹角?75?,也可头向一侧倾斜。 3.加强随访工作。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效果
本文档为【中医护理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