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

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

举报
开通vip

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 彭明輝 開課系級:04100人文通 授課老師:彭明輝 科目代號:041011001 時 間:星期三 7-8節 16:10- 18:00 教 室:井塘020101 一、 任課教師簡介 ........................................................................... 3 (一) 史學著作 ....................................................

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
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 彭明輝 開課系級:04100人文通 授課老師:彭明輝 科目代號:041011001 時 間:星期三 7-8節 16:10- 18:00 教 室:井塘020101 一、 任課教師簡介 ........................................................................... 3 (一) 史學著作 .................................................................................................. 3 (二) 編輯與合著 .............................................................................................. 3 (三) 散文及其他 .............................................................................................. 4 二、 課程概說 .................................................................................. 4 三、 成績計算方式 ........................................................................... 4 四、 上課倫理 .................................................................................. 6 五、 主要參考書............................................................................... 6 1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2 ,, 六、 授課進度 .................................................................................. 6 七、 授課大綱 .................................................................................. 7 課程說明 .......................................................................................................... 7 書評、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 8 (一) 導論 .......................................................................................................... 9 (二) 中國史學的起源與史官的設立 ............................................................. 10 (三) 《尚書》與文獻 .................................................................................... 10 (四) 孔子與春秋〆中國第一部編年史的出現 ............................................. 11 (五) 左傳〆編年體的完成(附論公羊傳、穀梁傳) ....................................... 12 (六) 幾部先秦的重要史書〆國語 戰國策 世本 竹書紀年 山海經 穆天子 傳 ............................................................................................................ 12 (七) 史記〆司馬遷與紀傳體的形成 ............................................................. 14 (八) 漢書〆班固與斷代史傳統的確立 ......................................................... 15 (九) 經史分途與魏晉史學的形成 ................................................................. 16 (十) 唐代的史館與史官 ................................................................................ 17 (十一) 劉知幾與史學評論 ............................................................................ 18 (十二) 宋代史學概說 .................................................................................... 19 (十三)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 19 八、 研究計畫編寫模式 .................................................................. 21 九、 MLA簡明論文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 24 十、 APA簡明論文格式 .................................................................. 27 附件1,學期報告封面 ...................................................................... 35 附件2,小組自評表 .......................................................................... 36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3,,一、 任課教師簡介 彭明輝,臺灣花蓮人,筆名吳鳴,原籍客家,年生,東海大學歷史 1959 系畢業,政治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研究範圍為中國近、(1981)(1987)(1993)現代史學史々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內容主要以成長經驗和歷史思維為主題,記錄了年代的花蓮農村生活,並以所受史學訓練,關懷花蓮1960-1980 這片土地的人文經驗,年代以後漸轉向學院式思考々曾任《聯合文學》1990 執行主編、叢書主任,聯合報編輯々現任政大歷史系教授。 (一) 史學著作 1. 2002 《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〆麥田出版社,388pp+xiv々256,956字。 2. 2002a 《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臺北〆麥田出版社,294pp+viii々168,939字。 3. 2001 《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〆王惕吾與聯合報系》,臺北〆稻鄉出版社,258pp+x々144,059 字。 4. 1995 《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臺北〆東大圖書公司,423pp+ix。 5. 1995a 《舉頭三尺有神明〆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臺北〆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271pp+ix。 6. 1991 《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〆臺灣商務印書館,262pp+i。 (二) 編輯與合著 1. 2000 《高中文化史》,臺南〆南一書局々撰寫第4, 5, 9章々與王文裕、葉高樹合著。 2. 2000a 《高中文化史〃教師手冊》,臺南〆南一書局々撰寫第4, 5, 9章々與王文裕、葉高 樹合著。 3. 1997 《認識臺灣〆社會篇》,臺北〆國立編譯館々國民中學教科書々撰寫5章11節々與 林富士合著。 4. 1997a 《認識臺灣〆社會篇教師手冊》,國民中學教科書教師手冊,臺北〆國立編譯館々 撰寫參考資料部分々與朱桂芳士合著。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4 ,, (三) 散文及其他 1. 2003 《來去鯉魚尾》(旅行文學),臺北〆紅樹林出版,176pp。 2. 2003a 《豐田和風情》(旅行文學),臺北〆紅樹林出版,176pp。 3. 2000 《浮生逆旅》(散文),臺北〆聯合文學出版社,220pp。 4. 1995 《歷史花蓮》(通俗歷史讀本),花蓮〆洄瀾文教基金會,185pp+viii。 5. 1992 《我們在這裡分手》(散文),臺北〆聯合文學出版社,182pp。 6. 1990 《素描的留白》(散文),臺北〆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69pp。 7. 1988 《晚香玉的淨土》(散文),臺北〆九歌出版公司,208pp。 8. 1988a 《結愛》(散文),臺北〆圓神出版公司,207pp+vi。 9. 1987 《長堤向晚》(散文),臺北〆九歌出版公司,253pp。 10. 1985 《心路》(散文),臺中〆晨星出版社,253pp+vi。 11. 1984 《湖邊的沈思》(散文),臺北〆九歌出版公司,232pp。 二、 課程概說 (一) 本課程計13講,原則上每周講完一講,大綱如附。 (二) 中國傳統史學內容浩繁,本課程之設計,大體將中國史學發展做一概略 式之介紹,尤著重於各時代史學特色,與個別史家之創見(史學思想或體例之 創制)。 (三) 由於目前尚無一適合做為教材之通論性傳統中國史學,本課程之教材廣 採各家中國史學史通論性著作、專書與論文配合。 (四) 指定閱讀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請於課前預習。 三、 成績計算方式 (一) 撰寫學期報告之前,需先交研究計畫々內容包括〆 研究計劃內容包括下列項目〆1. (1) 封面 (2) 提要300-500字。 (3) 關鍵詞4-6個。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5,, (4) 目次 (5) 研究動機(背景及目的) (6) 文獻回顧 (7) 研究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6251631731_0與進行步驟 (8) 大綱 (9) 可能遭遇的困難與解決途徑 (10) 預期成果與對學術研究的貢獻 (11) 參考(徵引)文獻(書目)〆分史料、專書、論文等列出 2. 撰寫學期報告一篇,於學期結束前倒數第3周繳交(12月13日)。選題範 圍為中國史學,以專題形式表達,格式如一般學術論文,包括下列項 目〆 (1) 提要300-500字。 (2) 關鍵詞4-6個。 (3) 封面 (4) 目次 (5) 一、前言(緒論、引論)〆研究動機、文獻回顧、欲解決的問題 (6) 本文〆二、……三、……四、……五、…… (7) 六、結論(呼應前言之研究動機和欲解決的問題) (8) 參考(徵引)文獻(書目)〆分史料、專書、論文等列出 (二) 寫作格式於課堂中說明々規格〆A4紙,電腦打字,橫打,上下左右空4cm, 標題與內文字距離0.5cm々字大小〆Windows 文書軟體11pt,內文字請用 細明或新細明體,標準行距(Windows 文書軟體0.7cm),25pp以內。 (三) 研究計畫、學期報告、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所占學期分數比例相同。 四、上課倫理 (一) 遲到逾15分鐘,請勿進入教室。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6 ,, (二) 上課有意見請舉手發言,請勿交頭接耳,影響講授時將被請出教室。 (三) 上課時不可以進食及喝有顏色、有泡泡之飲料。 (四) 學習者有蹺課之權力,教授有點名之義務々曠課3次以上(含),學期成績 以零分計算,不接受任何人之關說。 五、主要參考書 說明:以下書目為直接與中國史學史相關之專書或論文集,其中打* 號者為重要參考書且較易購得者;其餘資料請參考各講次所列。 尹達編,《中國史學發展史》,臺北〆天山出版社,影印本。1. ()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海〆上海人民出版社,。2. 1 1986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3. *1 1993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4. *2 1998 杒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〆三民書局,增訂版。5. 1985 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6. *()1, 21976 杒維運、陳錦忠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7. *()31980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臺北〆鼎文書局,。8. *1983 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臺北〆里仁書局,。9. *()1- 31994 陳清泉等主編,《中國史學家評傳》,,河南〆中州古籍出版社,。10. ()1- 31985 劉節,《中國史學史稿》,臺北〆弘文館出版社,。11. 1986 潘德深,《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2. 1994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〆三民書局,。13. *1- 21974 白壽彝主編,《史學史研究》,北京〆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14. ()1983- 1994 六、授課進度 課程說明(9月15日) 書評、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月日(929) 第講導論月日1 (106) 第講中國史學的起源與史官的設立月日2 (1013)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7,, 第講《尚書》與文獻月日3 (1020) 第講孔子與春秋〆中國第一部編年史的出現月日4 (1027) 第講左傳〆編年體的完成月日5 (113) 附論公羊傳、穀梁傳()繳交研究計畫 第講幾部先秦的重要史書〆國語戰國策世本竹書紀年山海經6 穆天子傳月日 (1110) 期中考月日 (1117) 第講史記〆司馬遷與紀傳體的形成月日7 (1124) 第講漢書〆班固與斷代史傳統的確立月日8 (121) 第講經史分途與魏晉史學的形成月日9 (128) 第講唐代的史館與史官月日10 (1215) 繳交報告月日) (1215 第11講 劉知幾與史學評論(12月22日) 第12講 宋代史學概說 第13講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12月29日) 期末考月日 (15) 七、授課大綱 課程說明 下列書目,打*號者為必讀資料,餘為進階閱讀。 書評、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一、論著標準 二、論文體式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8 ,, (一)常行體 (二)綱目體 (三)綱目變體〆即考證體 (四)複合體 三、寫作的準備 (一)格式化 (二)分章節 英文 中文 論文和博士論文 (三)頁碼 (四)圖表 (五)表格 (六)譯名的處理 (七)標題的設定方式 三階式(或四階式) 四、標點符號的使用 (一)標點 (二)數字 (三)引文 五、注文寫法 (一)一般說明 (二)資料注寫法 (三)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 六、歷史文章的特性 七、引書的理論與方法 八、書評寫作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9,, 閱讀資料 1. *Jules R. Benjamin, Student’s Guide to Histo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1), Chapter 3 “How to Study for and Take an Exam, and How to Write a Book Review or Short Paper,” Chapter 4 “How to Research a History Topic,” Chapter 5 “How to Write a Research Paper.” ,2. *Norman Cantor Richard I. Schneider, How to Study History, Chapter 7 “Forms of Historic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8 “Shaping an Historical Essay,” Chapter 9 “Research Techniques.” 楊志玖,〈和歷史系同學談怎樣寫論文〉,《學史入門》,收入〆文史知識編輯部編,3. *() 《學史入門》北京〆新華書店,,。(1988)163-168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臺北〆商務印書館,,々〈論文體式〉、〈引用材4. *(1981)98-131 料與注釋方式〉、〈論文撰寫與改訂〉。 5. Walter S. Achtert & Joseph Gibaldi, The MLA Style Manual (New York: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85). 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臺北〆三民書局,,修訂版。6. (19927) 陶晉生、張存武編,《歷史學手冊》臺北〆食貨出版社,,々〈研究論文格7. ()(1976)1-74 式〉。 (一) 導論 一、什麼是史學史 二、史學史的各家說法 (一) 金毓黻 (二) 梁啟超 (三) 杒維運 三、史學史研究的基礎 二中國史學的起源與史官的設立() 一、史字的本義 1. 朱希祖 2. 金毓黻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10 ,, 3. 勞榦 二、史官建置 三、史官的職掌 四、古代史官表 五、春秋時代各國史官的組織與名稱 閱讀資料 李宗侗,〈史官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附論對傳統之尊重〉,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1. *() 學史論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 (1976)65- 109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2. *1 (1993)1- 68 徐復觀,〈原史??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學的成立〉,杒維運、陳錦忠編,《中國史學3. () 史論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3 (1980)1- 72 勞榦,〈史字的結構與史官的原始職務〉,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4. () 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 (1976)30- 40 三《尚書》與文獻() 一、章學誠的六經皆史說 二、尚書〆文獻真偽的考辨 三、紀事本末體的創始者 四、史學與史料的討論 閱讀資料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1. *1 (1993)77- 84 錢穆,〈經學與史學〉,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2. *()1 ( 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120- 137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海〆上海人民出版社,,。3. 1 (1986)197- 202 杒松柏,〈博士官與今文經學〉,《中華文化復興月刊》,臺北〆中華文化復興委4. 19:2 ( 員會,,。1986:02)33- 37 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〆華世出版社,,新編本,收錄《文史通義》內篇六卷5. (1980 外篇三卷、《方志略例》三卷、《校讎通義》內篇三卷外篇一卷,。)1-3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11,,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〆三民書局,,。6. 1 (1974)1-12 四孔子與春秋:中國第一部編年史的出現() 一、從章學誠《文史通義》無〈春秋教〉談起 二、春秋的定義 三、記事簡約的春秋 四、屬辭比事的春秋之教 五、春秋的考據與文獻 六、春秋的特色與貢獻 (一)孔子是私人修史的開創者 (二)創立了編年體史書的體例 (三)屬辭比事,提出了一套歷史編撰方法 (四)重人事而不宣揚鬼神 閱讀資料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1. *1 (1993)84- 95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〆三民書局,,。2. *1 (1974)13- 25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臺北〆鼎文書局,,。3. *(1983)26- 28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海〆上海人民出版社,,。4. 1 (1986)213- 216 張以仁,〈孔子與《春秋》的關係〉,收入〆張以仁,《春秋史論集》臺北〆聯經出版5. ( 公司,,。1990)1- 59 五左傳:編年體的完成附論公羊傳、穀梁傳()() 一、左傳與春秋 二、左傳的作者問題 (一)《左傳》非左丘明所作 (二)《左傳》非劉歆偽作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12 ,, (三)《左傳》成書於公元前第四世紀中葉,作者為魯人左氏 三、左傳的內容 四、左傳的敘事特色 閱讀資料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1. *1 (1993)96- 115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〆三民書局,,。2. *1 (1974)27- 48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海〆上海人民出版社,,。3. 1 (1986)225- 236 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臺北〆里仁書局,,。4. ()1 (1994)29- 64 逯耀東,〈史傳論贊形成與《左傳》君子曰〉,《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臺北〆5. “”( 。1988:4) (六) 幾部先秦的重要史書:國語 戰國策 世本 竹書紀年 山海經 穆天子傳 前言 一、國語 (一)《國語》的作者 (二)國語的內容 (三)《國語》的特點 (四)《國語》的史料價值 二、戰國策 (一)戰國策產生的背景 (1)早期作品 (2)晚出的擬作 (二)戰國策的流傳的版本與注釋 (三)戰國策的內容與缺點 1.若干事實和說詞出於編造,不可信據。 2.過分誇大說客的作用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13,, 3.鼓勵追求富貴 4.宣揚士為知己者死 (四)《戰國策》的價值 1.補充《史記》之不足 2.考史 3.文詞 三、世本 四、竹書紀年 五、山海經 六、穆天子傳 閱讀資料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海〆上海人民出版社,,1. *(1986)238- 272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2. *1 (1993)115- 122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〆三民書局,,。3. *1 (1974)48- 56 朱希祖,《史學通論》,收入〆《朱希祖先生文集》,臺北〆九思出版公司,,4. 2 (1979) ,〈國別史〉,。629- 1000692- 699 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臺北〆里仁書局,,。5. ()1 (1994)65- 101 張以仁,〈從《國語》與《左傳》本質上的差異試論後人對《國語》的批評〉,《春秋6. 史論集》。105- 182 張以仁,〈從司馬遷的意見看左丘明與《國語》的關係〉,收入〆張以仁,《春秋史論7. 集》臺北〆聯經出版公司,,。(1990)61- 104 七史記:司馬遷與紀傳體的形成() 一、前言 二、《史記》作者司馬遷的生平與遊歷 (一)生平 (二)遊歷對司馬遷的影響 三、繼承父志,發憤著書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14 ,, (一)泰山封禪事件 (二)李陵事件 四、《史記》的成就 (一)開創紀傳體編纂史書的體例 (二)創立“太史公曰”的史評形式 (三)實錄筆法 五、史記的特色 (一)強調人的作用 1.人是歷史的中心 2.為各種人立傳 3.時勢對人的影響 4.注意人心向背 (二)發展史觀 (三)重視經濟的影響 (四)以古為鏡 六、司馬遷的史學世界 閱讀資料 司馬遷,《史記》選讀。1. * 李長之,《司馬遷的風格與人格》臺北〆開明書店,。2. (1977)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3. *1 (1993)156- 236 阮芝生,〈司馬遷之心??「報任少卿書」析論〉,《臺大歷史學報》,臺北,4. 26(2000.12): 。151-205 阮芝生,〈試論司馬遷所說的「通古今之變」〉,收入〆杒維運、陳錦忠編,《中國5. *() 史學史論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 (1980)185- 223 阮芝生,〈論史記五體及「太史公曰」的述與作〉,《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6. 臺北,。6(1979.12): 17-43 徐復觀,〈論《史記》〉,收入〆杒維運、陳錦忠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7. ()1 ( 北〆華世出版社,,。1980)73- 184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15,, 逯耀東,〈史傳論贊與《史記》「太史公曰」〉,《新史學》,臺北〆新史學雜誌8. *3:2 ( 社,,。1992:6)1- 34 逯耀東,〈論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兩個層次??〈太史公自序〉的「拾遺補藝」〉,9.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臺北〆臺灣大學歷史系,,。17(1992:12)43- 64 潘重規,〈《史記》導論〉,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10. *()1 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213- 2254 鄭鶴聲,〈太史公司馬遷之史學〉,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11. *() 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 (1976)138- 212 八漢書:班固與斷代史傳統的確立() 導論 一、經學極盛下的史學發展 (一)章帝〆白虎通義 (二)靈帝〆熹平石碑 (三)兩漢經學 (四)考據與經世 二、讖緯與災異 三、從史記到漢書 四、漢書的內容 五、班固的史學與儒家思想 (一)開創了斷代史 (二)敘事詳贍,措詞溫雅 (三)博洽而有史裁史識 (四)以勢、變、天時解釋歷史 (五)班固的儒家史學思想 六、漢書的特色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16 ,, 閱讀資料 班固,《漢書》選讀。1. * 安作璋,〈班固的家世生平及其在史學上的貢獻〉,《歷史月刊》,臺北〆歷史月2. *58 ( 刊社,,。1992:11)71- 80 杒維運,《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三民書局,,。3. *1 (1993)237- 288 楊樹達,〈漢書釋例〉,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4. *()1 ( 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255- 269 何沛雄,〈略論漢書所載錄的辭賦〉,《新亞學報》,香港〆新亞書院,,5. 15 (1986:06) 。201- 228 黃雲眉,〈史漢異同〉,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6. ()1 ( 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270- 287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〆三民書局,,。7. 1 (1974)97- 107 九經史分途與魏晉史學的形成() 一、漢代經學籠罩下的史學 二、魏晉史學脫離經學轉變的歷程 三、五經三史 四、經史與文史 五、從隋書經籍志看魏晉史學 閱讀資料 《文心雕龍》選讀。梁勰,《文心雕龍》臺北〆開明書店,,笵文瀾注本,〈史1. *(1985) 傳篇〉,卷四,。1- 17 周一良,《魏收之史學》,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2. *()1 ( 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311- 347 逯耀東,〈經史分途與史學評論的萌芽〉,《大陸雜誌》,,。3. *71: 6 (1985: 12)1- 7 逯耀東,《魏晉史學及其他》台北〆東大圖書公司,。4. (1998) 逯耀東,《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台北〆東大圖書公司,。5. (2000) 藍文徵,〈范蔚宗的史學〉,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6. *()1 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304- 310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17,, 李曰剛,〈《文心雕龍?史傳篇》題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臺北〆中華文7. 14: 7 ( 化復興委員會,,。1981: 07)64- 70 李曰剛,〈梁劉勰世系年譜〉上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臺北〆中8. () ()15: 9, 16: 3 ( 華文化復興委員會,,,。1982:09,1983:03)42- 4837- 48 汪榮祖,《史傳通說》臺北〆聯經出版公司,。9. (1988) 錢穆,〈袁宏政論與史學〉,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10. ()1 ( 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288- 303 (十) 唐代的史館與史官 一、前代史與當代史 二、史館的獨立與隸屬 三、史館組織的演變 (一)監修國史宰相 (二)史館史官 (三)起居郎、舍人 四、官僚體系中的史官 (一)起居郎、舍人 (二)史館史官 (三)監修國史宰相 五、官修正史 閱讀資料 張榮芳,〈唐代史館的組織與演變??兼述起居郎、舍人〉,《大陸雜誌》,臺1. *63: 4 ( 北〆大陸雜誌社,,。1981:10)31- 39 張榮芳,〈唐代君主的史學教育〉,《食貨月刊》,臺北〆食貨月刊社,,2. 16: 7/8(1987:07) 。275- 293 張榮芳,〈唐代官僚體係中的史官〉,《食貨月刊》,臺北〆食貨月刊社,,3. *11: 6(1981:09) 。260- 285 李宗桐,《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々〈唐代的史學〉。4. (1991)76- 87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臺北〆鼎文書局,,,〈漢以後之史官制度〉。5. *(1983)92- 110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18 ,, 金毓黻,〈唐宋時代設館修史制度考〉,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6. *() 文選集》,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 (1976)363- 377 劉節,〈隋唐五代史學概觀〉,《中國史學史稿》臺北〆弘文館出版社,,。7. (1986)139- 173 (十一) 劉知幾與史學評論 一、史學評論的巨匠〆劉知幾與章學誠 二、從經學到史學 三、劉知幾的時代與史通的撰寫 五、對史館修史的批評 六、〈疑古〉、〈惑經〉篇顯現的時代意義 七、史通的影響 閱讀資料 劉知幾,《史通》選讀。1. * 林時民,〈試論劉知幾史學思想的本源〉,《史學評論》,臺北〆史學評論社,,2. *8 (1984:07) 。1- 57 林時民,《劉知幾史通之研究》臺北〆文史哲出版社,。3. (1987) 許冠三,〈劉?章史學之異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〆中4. 13 ( 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82)45- 70 許冠三,《劉知幾的實錄史學》香港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5. (1983) 邱添生,〈劉知幾的史通與史學〉,《歷史學報》,臺北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6. *9 ( 系,,。1981:05)51- 72 7.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臺北〆鼎文書局,1983),263- 301,〈劉知幾與章學誠之史 學〉。 8. 劉節,〈劉知幾的史學〉,《中國史學史稿》(臺北〆弘文館出版社,1986),175- 189。 9. *逯耀東,〈劉知幾與魏晉史學??從史通撰寫過程所作的討論〉,《第二屆國際漢學會 議論文集》(臺北〆中央研究院,1986〆6),517- 540。 10. 逯耀東,〈《史通》〈疑古〉、〈惑經〉篇形成背景〉,《當代》,10(臺北,1987〆2)。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19,,(十二) 宋代史學概說 一、引論 二、史官制度 三、史學與史學家 四、新史體與新史書 五、新史料的發現 閱讀資料 1. *劉節,〈兩宋史學概說〉,《中國史學史稿》(臺北〆弘文館出版社,1986),191-225。 2.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臺北〆鼎文書局,1983),111-125,〈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 末〉。 3. 李宗桐,《中國史學史》(臺北〆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1),95-110,〈五代宋元的史 學〉。 4. *呂舉謙,〈宋代史學的義理觀念〉,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 集》,(1) (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402-415。 (十三)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一、資冶通鑑的撰寫動機 二、資治通鑑的寫作過程 三、新舊黨爭與儒學傳統 四、古今交錯 五、資治通鑑在史學上的意義 六、通鑑在史學上的影響 (一)史學體例的延續 (二)新體例的創造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20 ,, 閱讀資料 陳明銶著,張榮芳譯,〈《資治通鑑》的史學〉,《食貨月刊》,臺北,1. *()12. 4-6 (1982. 。08-09): 164-178 2. *王德毅,〈司馬光與《資治通鑑〉》,收入〆收入〆杒維運、黃進興編,《中國史學史 論文選集》(一)(臺北〆華世出版社,1976),515-536 。 3.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二)(臺北〆三民書局,1974),217-230。 4. *劉節,〈司馬光與資治通鑑〉,《中國史學史稿》(臺北〆弘文館出版社,1986),227-243。 5. *司馬光,《資治通鑑》選讀。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21,,八、研究計畫編寫模式 摘要 關鍵詞 一、 研究動機(背景及目的) 二、 文獻回顧 三、 研究方法與進行步驟 四、 大綱 五、 可能遭遇的困難與解決途徑 六、 預期成果與對學術研究的貢獻 七、 徵引書目 範例 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量化考察,以歷史學報為分析對象(1945-2000) 摘要 1945-2000年臺灣地區的歷史學研究,主要內容為何,關注點為何,是許多歷史學工作者關心的課題。1945年以後臺灣地區史學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響〆一、日治時期的遺風々二、中國大陸史學的傳承々三、西方史學的輸入。在各種史學彼此交互影響下,臺灣史學呈顯了多樣化的風貌。面對這種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22 ,, 多樣貌的史學發展,史學工作者雖時有論文述及,但全面性的研究則未之見。 臺灣史學一面承襲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傳統,一面繼承第一代來臺大陸 學者的學風,同時也受到西方史學輸入的影響,可謂多方交會、系出多元。 而欲探索臺灣地區1945年以後史學發展的進程,可以就個別史家,學術機 構,專著,博、碩士論文和學術期刊等進行分析。 歷史學期刊主要的功能在於快速傳播新知與交流學術意見,本計畫擬選 取各大學歷史學報,分析其內容取向及關注課題,配合計量分析,探索 1945-2000年間臺灣地區史學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臺灣地區、史學、 歷史學報、史學理論、計量分析 A Survey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aiwan: The Case of History Journals at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1945-2000) Abstract Many historians in Taiwan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question of the contents, dimension, and foci of history works during the period 1945-2000. After 1945 three factors influence historiography in Taiwan: first, the Japanese legacy; second, approaches adopted by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third, impact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Due to these three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in Taiwan shows diversity. Although some scholars have studied such development, a full-scale study is required. As mentioned previous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ose three factors, the historiography in Taiwan presents various facets. Studying individual scholars, academic institutions, monographs, master theses,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23,, papers in historical journals reveals the trends of historiography over the years. Due mainly to the unusual functions of historical journal in transmission of new concepts and exchange of ideas,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a survey on the topics and content of papers in history journals published by history depart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uring this period. I shall conduct quantitative, as well as qualitative, analyses in my research so that we can have a broade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trends of historiography in Taiwan. Keywords:Taiwan,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History Department, theory of historiography, statistics analysis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24 ,, 九、 MLA簡明論文格式 封面〆除標題外,作者欄應注明〆姓名、服務單位與職稱、通訊地址、電子郵件地址、1. 電話與傳真號碼。 橫式由左至右寫作。2. () 提要字。3. 300-500 關鍵詞個。4. 4-6 5. 請用新式標點符號。「」用於平常引號,《 》用於書名,〈 〉用於論文及篇名。古籍之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史記〃刺客列傳》。除破折號、省略號各占兩格外,其餘標點符號均占一格。 中文正文用細明體,注腳用楷書。6. 英文正文用章節用。7. Times New Roman; Arial 英文書名用論文名用。8. Italic; “ ” 正文每段第一行空兩個中文字,正文中之夾角引文請使用引號「」々超過行之9. (4 bytes)3引文請採用獨立引文方式撰寫,每行低三格楷書々不必加引號。() 右上請採取插入式注腳格式,並一律使用腳注,注釋號碼請用阿拉伯字數碼之上標字10. ( 925方,如、。注腳碼不宜置於行首。) 章節編碼層次請使用〆一、一々不宜出現孤兒寡母之情形,即各階標題不宜出11. () 1. (1)“”現於每頁的最後一行。 文稿請按題目、作者、中英文提要、中英文關鍵詞、簡目、正文、圖片、引用書目之次12. 序撰寫。 圖表照片請注明資料來源,並以阿拉伯數字編號,引用時請注明編號,勿使用如前圖、13. “”見右表等表示方法。“” 計量表格請注明計量單位。14. 不可使用同上、同前引書、同前書、同前揭書、同注幾引書等。15. “”“”“”“”“” 徵引書目編寫方式16. : 中日韓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1) 專書A. 期刊論文B. 博、碩士論文C. 西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排列(2) 專書A. 期刊論文B. 博、碩士論文C. 或篇名引用專書或論文,請依序注明作者、書名、出版項。17. () 中日文專書〆作者,《書名》出版地〆出版者,年分,頁碼。A.()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25,,注腳〆 杒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台北〆東大圖書公司,,。(1984)38-45 再引〆 杒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38-45 書目〆 杒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台北〆東大圖書公司,。1984 引用原版或影印版古籍,請注明版本與卷頁。B. 注腳〆 劉向,《列女傳》道光年振綺堂原雕,同治年補刊,梁端校讀本,。(1313)2/12a 再引〆 劉向,《列女傳》,。2/12a 書目〆 劉向,《列女傳》,道光年振綺堂原雕,同治年補刊,梁端校讀本。1313 影印版古籍請注明現代出版項。C. 注腳〆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台北〆樂天出版社,,景印廣雅書局本,。(1972)12/1 再引〆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12/1 書目〆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台北〆樂天出版社,,景印廣雅書局本。1972 中日韓文論文〆作者,〈篇名〉,《期刊名稱》,卷期出版地,年月頁碼。D.(): 注腳〆 楊肅獻,〈張之洞與近代中國的保孚思想〆“中體西用論”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大陸雜 誌》,64.6(臺北,1982.06): 25-47。 再引〆 楊肅獻,〈張之洞與近代中國的保孚思想〆中體西用論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大陸雜“” 誌》,。64.6: 25-47 書目〆 楊肅獻,〈張之洞與近代中國的保孚思想〆“中體西用論”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大陸雜 誌》,64.6(臺北,1982.06): 25-47。 中日韓文學位論文〆作者,〈論文名〉地點〆學校單位學位別,年分,頁碼。E.() 注腳〆 劉龍心,〈史料學派與中國史學之科學化〉(臺北〆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0-26。 再引〆 劉龍心,〈史料學派與中國史學之科學化〉,20-26。 書目〆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26 ,, 劉龍心,〈史料學派與中國史學之科學化〉,臺北〆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西文專書〆作者?書名?出版地點?出版公司?出版年分。例〆C. 注文〆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02-103. 再引〆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02-103. 書目〆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西文論文〆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項?年月?頁碼。例〆D. 注文〆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ü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再引〆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ü 455- 474. 書目〆 Tillman, Hoyt.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ü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報紙〆〈標題〉?《報紙名稱》出版地,年月日,版頁。例〆F. () 初引〆〈挨戶勸填新規約〉,《華字日報》香港,年月日,第張第頁。(1920524)34 再引〆〈挨戶勸填新規約〉,第張第頁。34 書目〆〈挨戶勸填新規約〉,《華字日報》香港,年月日,第張第頁。(1920524)34 初引〆“Peace Conference for China,” The North China Herald (Shanghai, 30 June 1923), p. 889. 再引〆“Peace Conference for China,” p. 889. 書目〆“Peace Conference for China.” The North China Herald (Shanghai, 30 June 1923), p. 889.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27,,十、 APA簡明論文格式 1. 引用一本書 1. 一位作者/兩位作者/三位作者 (范文瀾,1954: 2-5) 范文瀾。1954。《中國通史簡編》,香港〆南國出版社。 (戴國煇、葉芸芸,1992: 12-5) 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228—神話與史實》,台北〆遠流出版社。 (冉光榮、李紹明、周錫銀,1984: 6-8) 冉光榮、李紹明、周錫銀。1984。《羌族史》,成都〆四川人民出版社。 (Bartlett, 1932: 24) Bartlett, F. C. 1932.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entress & Wickham, 1992: 23-5) Fentress, James & Chris Wickham. 1992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 多於三位作者/編者 (周大城等,1994: 25-36)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28 ,, 周大城等。1994。《台灣自然地理》,台北〆立人出版社。 (Tonkin, Elizabeth et al, 1989: 112-18) Tonkin, Elizabeth et al. 1989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3. 作者為一機構/多機構 (近代史研究所,1992: 15-26) (近代史研究所,1992a: 23-32) 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口述歷史—二二八事件專號》,3,台北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a。《二二八事件資料選集》(一),台北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吉林省文物工作隊等,1990: 112-18) 吉林省文物工作隊等(吉林省文物工作隊、榆樹縣博物館)。1990。《吉林榆樹縣老河深鮮卑墓群》,北京〆文物出版社。 4. 作者為編者 (趙松僑,1984: 84-93) 趙松僑(編)。1984。《中國自然地理》,台北〆地圖出版社。 (Hobsbawm & Ranger 1983: 56-65) Hobsbawm, Eric and Terence Ranger eds. 1983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29,,5. 被翻譯著作 (韋伯,1991: 45-62) 韋伯。1991。《宗教社會學》,康樂、簡惠美譯,台北〆遠流出版公司。 (Halbwachs, 1992: 15-23) Halbwachs, Maurice. 1992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 多作者叢書中的一本 (黃清連,1995: 145-63) 黃清連。1995。《黑金與黃金〆基隆河上游地區礦業的發展與聚落的變遷》,「北縣鄉土與社會大系」之一,板橋〆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7. 單一作者叢書中的一本 (王國維,1927: 25-45) 王國維。1927。《觀堂別集》,《海寧王忠愨公遺書》,第9冊,無出版處。 8. 不同的版本 (羅振玉,1969: 45-56) 羅振玉。1969。《殷虛書契考釋》,重印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本,台北〆藝文印書館。 (Anderson, 1991: 56-68)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30 ,, 9. 老書重印 (劉師培,1962: 36-45) 劉師培。1962(1934)。《中國民族誌》,台北〆中國民族學會。 (Lattimore, 1988: 45-52) Lattimore, Owen. 1988 (1940)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轉引自其它的書 (拉克伯里,1894: 15-26) 拉克伯里。1894。《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論》(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轉引自蔣智由,《中國人種考》,26-33,上海〆華通書局,1929。 Torrance, Thomas. 1937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古籍 1. 二十五史 (史記,31/1 吳太伯世家)(史記,40/10 楚世家) 《史記》,【漢】司馬遷,正史全文標較讀本,台北〆鼎文書局,1979。 (Shih-chi 31/1) Shih-chi 史記. Taipei: Ting-wen Press, 1979.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31,,2. 經籍 (左傳,莊28)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台北〆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華陽國志,10a) 《華陽國志》,【晉】常璩,台北〆台灣商務印書館。 (Chu-shu chi-nien) Chu-shu chi-nien 竹書紀年. Su-pu-bei-yao 四部備要 edition. 3. 古籍叢書中的一部 (禹貢錐指) 《禹貢錐指》,【清】胡渭,見《皇清經解》,第三冊,台北〆漢京文化公司。 4. 引自古籍的古籍 (魏略,西戎傳) 《魏略〃西戎傳》,【晉】魚豢,見【晉】陳壽《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30/30,裴松之注,台北〆鼎文書局,1982。 5. 經常引用材料簡稱 三代 《三代吉金文存》,羅振玉編,1937。 通釋 《金文通釋》,白川靜著,神戶〆白鶴美術館誌,1962。 殷周 《殷周金文集錄》,徐中舒編,成都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SD Sandai jijin wencun 三代吉金文存, Luo Zhenyu 羅振玉 ed., 1937.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32 ,, SH Kinbun tsushaku 金文通釋, Shirakawa Shizuka 白川靜. Kobe: Hakutsuru Bijutsukanshi 白鶴美術館誌, 1962. YZ Yin Zhou Jinwen jilu 殷周金文集錄, Xu Zhongshu 徐中舒 ed. Chengdu: Sichuan Renmin, 1984. 論文與文章 6. 期刊中論文 (李壯偉,1992: 386) 李壯偉。1992。〈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發現原始文化遺存〉,《考古》,5: 385-388。 (張映文、呂智榮,1988: 48-50) 張映文、呂智榮。1988。〈陜西清澗縣李家崖古城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 47-56。 (von Falkenhausen 1993: 144-56) von Falkenhausen, Lothar. 1993 Issues in Western Zhou Studies: A Review Article. Early China 18 (1993): 139-226. 7. 作者為名稱較長的機構 (商周考古實習組等,1988: 30-33) 商周考古實習組等(北京大學考古系商周考古實習組、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1988。〈陜西綏德薛家渠遺址的試掘〉,《文物》,: 28-37。 (陜北考古工作隊,1987: 5-8)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33,, 陜北考古工作隊(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陜北考古工作隊)。1987。〈陜西清澗李家 崖東周秦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3: 1-17。 8. 已出版會議論文 (王明珂,1995: 45-65) 王明珂。1995。〈漢代中國的邊疆民族意象與民族政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歷史研究所、蒙藏委員會編,《中國邊疆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9. 未出版會議論文 (杒正勝,1995: 5-15) 杒正勝。1995。〈從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學革命〉,「傅斯年先生百齡紀 念研討會」論文。台北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月17-18日。 (Du Zhengsheng, 1995: 18-27) Du Zhengsheng. 1995 From Skeptism to Reconstructionism: the Historical Revelution of Fu Sin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in Memory of Fu Sinan on his Centennial Birthday.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December 17-18. 10. 多作者論文集與著作中論文 (林澐,1987: 129-55) 林澐。1987。〈商文化青銅器與北方青銅器關係之再研究〉,見《考古學文化 論集 (一)》,蘇秉琦編,北京〆文物出版社。 (Barth, 1969: 51-68) Barth, Fredrik. 1969 Introduction. In Ethnic Groups and Broundaries: The Social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34 ,,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Eifference, edited by Fredrik Barth.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1. 單一作者論文集中論文 (王國維,1927: 25-36) 王國維。1927。〈古諸侯稱王說〉,見《觀堂別集》,海寧王忠愨公遺書第九冊。 12. 期刊中的書評 (王汎森,1995: 217-220) 王汎森。1995。評〈Carlo Ginzberg,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新史學》,9: 217-228。 13. 學位論文 (Wang Ming-ke, 1992: 25-45) Wang Ming-ke. 1992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4. 轉引自他處的論文 (張筱衡,1958: 43-44) 張筱衡。1958。〈散盤考釋〉,《人文雜誌》2-4。引自劉啟益,〈西周大國銅器的新發 現與有關的歷史地理問題〉,《考古與文物》,2(北京,1982): 43-44。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35,,附件,學期報告封面1 國立政治大學第學年度上學期期末報告99 課目:中國傳統史學經典 授課教授:彭明輝先生 報告題目 課程編號: 組別: 系級學號 姓名聯絡電話 Email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2010 36 ,, 附件,小組自評表2 課程編號: 組別: 系級 學號 姓名 參與程度 工作責任 討論出席 中國傳統史學經典授課大綱〃上〃彭明輝() 2010 37,,
本文档为【中国传统史防火墙网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1-15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