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举报
开通vip

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根据佛经论典及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大德开示~行善后的回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行善时所造善根能获善报、善根增长、不被毁坏、成熟迅猛、生生不穷~如果希望所造善根确实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希望所造善根能确实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那么一定要善于回向~至诚回向。,这里补充一句~三殊胜为发心和正行、回向殊胜~三个关节都很重要~本文只是侧重将回向提出来强调一下~但任何善行都不能离开三个殊胜。 既然回向这么重要~作为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为能够最好地将善行回向利益自他~以下摘录一些大德开示供道友...

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根据佛经论典及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大德开示~行善后的回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行善时所造善根能获善报、善根增长、不被毁坏、成熟迅猛、生生不穷~如果希望所造善根确实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希望所造善根能确实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那么一定要善于回向~至诚回向。,这里补充一句~三殊胜为发心和正行、回向殊胜~三个关节都很重要~本文只是侧重将回向提出来强调一下~但任何善行都不能离开三个殊胜。 既然回向这么重要~作为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为能够最好地将善行回向利益自他~以下摘录一些大德开示供道友们学习~以了解回向的理论、意义和方法: 大成就者阿秋喇嘛开示《放生行为之几种杜绝》 六、不善回向 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 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慧灯之光二》 我们要报恩~首先要学佛~然后成佛,在没成佛之前就将自己所造一切善根回向众生。能以菩提心、大悲心回向众生~不但是自己造善根~同时也一定能利益众生~因为有大悲心的人回向~众生必定能得到这个善根而离开痛苦。假使我们回向时~一点点悲心都没有的话~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就很难说了。慈悲心是度众生的一个方便~同时也是清净自己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只要有悲心~一定能度众生。一切法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慈悲心。由以上的思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报恩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成佛。 密宗白教刚波巴大师 「无论修持任何法门~在结尾一定要作回向~回向的真谛意义是无论我们积聚了什麼功德或善业~都 不贪执或只想自己拥有~而愿以此功与一切众生分享。」对啦:当我们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质。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3.回向殊胜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是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会带来一些临时 性的善报~但因其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样真心诚意地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 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何种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第二、自诩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第三、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第四、颠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 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无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 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在此~还有一些需要强调、值得注意的事项: 第一、作为一位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发愿或回向时~首先应当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的性命~即使众生的一根毫毛也决不损坏。?当然~因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这种发誓暂时无法完全做到的话~做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这样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决不故意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学大乘佛法就 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让自己尽早发起并实现前一种无上、伟大的誓愿~将其作为目前的修行目标与奋斗方向。 第二、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决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为众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众生的人,~成为度化众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圆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圆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 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无垢光尊者讲过~所有的善业~无论大小~都不能离开这三个框架~都要夹于此三殊胜中间。如果不离开三殊胜~则所做的一切善业皆为解脱道,如果离开这三种殊胜~即使表面上再伟大、再深广~也不是解脱道。所以~这三个殊胜非常重要。 对我们多数人而言~虽然目前很难做到无缘殊胜~但也可以暂时以相似的无缘殊胜来代替。如果想真正做到发心与回向殊胜~肯定也要以一定的修行为基础。正如体肓运动员为了取得异于常人的成绩~就要提前 锻炼一样~要发如此伟大的誓愿~肯定是要提前修行的。没有修行~就不可能发此大愿。希望每一个修行人都能重视、实践这三个殊胜~尤其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至于其它的修法~在将基础打牢以后再修也不迟。 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摘录供参考 继慈诚罗珠堪布开示之后,索达吉堪布也专门就此开示: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 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足三殊胜。平时你念咒诵经、布施供养、放生、转经轮等~开头要有一个发心~中间不被分别念中断~最后要作回向~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希望行持善法的所有佛友们~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只有这样~你的善根功德才会无边无际。否则~刚开始没有发菩提心~中间没有正行无缘~最后没有回向摄持~善根不但不会增长~反而有失坏的可能~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阿弥陀佛修法》 4.回向和发愿 该如何回向和发愿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结束之际~就应当将这些善业进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讲过~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愿以此善根~往生极乐刹?的心愿~这是回向的方法。 其次~每次发愿的时候~也要加入‚愿我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愿。 发愿与回向的差别是: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托。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作回向。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作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么什么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里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作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祝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 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近代净土高僧印光大师论回向 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给与他人。(3)实际回向:谓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实法性。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多回向多所开示~除了采取了一般回向的意义~又具有净土宗的鲜明特色~下面试概述之。 一、回向的一般含义 印祖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九中开示:‚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人各有志~人各有业,业谓职业,。但随缘随分即可~不必与一切人皆同也。?此说三种回向与《大乘义章》相同~而同生净土为归宿。 二、净宗中回向的含义 净土宗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所以净宗之回向必指归往生净土。所以~印祖在与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中开示:‚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净宗回向以发愿求生净土为本~这是观经三心之一~回向发愿心的要求。印祖开示:‚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三、回向与菩提心 回向就是菩提心的体现和修法~可以上契佛心~结缘释怨~成就大乘胜行。印祖在与徐福贤女士书中开示:‚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 果卑劣矣。?印祖在文钞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中又开示:‚须知无论诵经持咒~均以恭敬至诚为主。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若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则其利益随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了无减损。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与久。回向时当知此意。不但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结众缘而解众怨。?印祖对一位受魔扰的居士开示:‚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增广文钞卷二复某居士书, 四、回向之功德无量 在增广文钞卷一复周孟由昆弟书中大师又开示:‚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 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在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中又开示:‚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有一种疑问:圣者有功德回向~凡夫有什么可回向的呢,印祖在增广文钞与徐蔚如居士书三中回答了此疑:‚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 地凡夫~当礼诵时~尚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 五、回向的具体修法 印祖开示:‚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五、回向是导圣道修行归于净土的纽带 1.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既显示了净土法门的高尚地位~对治骄慢知见~又成就净土法门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之义~还成为末凡的指路明灯。印祖开示:‚须知净土法门~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着也。世有狂人~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增广文钞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又开示:‚良以末法众生~自力微弱~匪仗佛力~决 难即生解脱。华严会上~华藏海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况末世之学者乎。?,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2.回向成就助行和圆修的往生意义。印祖在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三中开示:‚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 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是助行。在《近代往生传》序中开示:‚或圆修万行以回向~或专持佛号以求生。?善巧回向可使一切行门成为净土助行~如在徐福贤女士书中开示:‚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我们注意到凡开示回向必与信愿念佛正行之外的种种助行关联~按照善导大师弘愿与净土要门的判教~就可以知道~信愿念佛正行全仗佛力~自然往生~而定、散诸善则必须通过回向发愿才能变成往生净业。故回向求生净土对于净土要门自他二力行者要而又要。印祖开示: ‚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净土要门的具体内容就是观经说的净业三福~也可以代表一切圣道门的修行~这些修行未到断尽见思惑地位~不能了分段生死~而回向求生净土~就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印祖之所以说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之义。印祖在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中开示:‚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 《地藏菩萨本愿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在那时候~地藏菩萨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佛前~右膝著地胡跪合掌~对佛说道:‘世尊:我观看业道里的众生~做布施的事~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享受~有十生受福享受~更有百生千生受大福报的。这样的情形是怎么一回事呢,唯愿世尊慈悲予我开示。’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会众。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在这个时候~佛即告诉地藏菩萨说:‘我今天在这忉利天宫的法会~一切众会中~说南阎浮提布施校量的功德轻重~你应当注意地聆听~我来为你解说。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地藏菩萨立即回答道:‘我对这件事有所疑惑~故很乐意来聆听世尊您的解说。’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下。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语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力。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最贫贱 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生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佛告诉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世界~无论那一国的国王或者宰相、大臣~或是大长者~有钱的王族大刹利及净行修道的大婆罗门等~假使遇见最低下贫穷的人民~乃至癃、残、喑、哑、聋子或者瞎子~像这样种种六根不全的众生~这国王以及宰辅大臣等~想要布施的时候~假使能具足大慈悲心~又能降下自已尊贵的地位~所谓‘屈尊就卑’~不存尊高的心~而又能露出慈悲的笑容~自己亲自去普遍布施~或者差使佣人代为布施~也都用温柔善语来安慰贫苦众生。那么~这些国王等人~所获得的果报利益~便好像布施了百个恒河沙数诸佛的功德那么多。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国王等人~对于最卑劣贫贱及六根不具的人~能真诚恳切地发出大慈悲心来布施~所以才能获得如此广大福德利益的果报。在百千世生中~都能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等等~更是受用不尽了。’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 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佛接著说下去:‘再者~地藏:假使未来世界~有各国的国王~乃至于修净行的婆罗门等人~遇见有佛的塔寺~或是佛的形像~甚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等~若能亲自去经营办理~供养布施~像这些国王等人~应当三劫能为天上的帝释身,即天主教、基督教所奉的天主、上帝,~享受最殊胜的妙好快乐。假使能够将此份布施的福德利益~不占为私有~而回向法界有情众生~那么这些国王等人则能在十劫之中~常做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生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生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佛又对地藏菩萨说:‘假使未来世中~有各国的大王~乃至于婆罗门等人~遇见前人所造的塔庙或者 是经书佛像~年代久了而破裂蚀坏~若能发心去修补重建~这些国王及其他人~或是自己营造办理~或劝别人去修办~甚至于劝其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共同发心~布施结缘。这些国王等人~在百千世之中~则常常做转轮圣王~与他同行布施者~则于百千世之中~常做小国的国王。假使更能在塔庙前~将这修造的功德~发心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像这些国王及诸同发心布施者~即可完全成满佛道了。因为这功德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
本文档为【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8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