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

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

举报
开通vip

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需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可以从适应与超越、共性与个 性、合格与特长、束缚与解放等几方面进行理解。 [关键词] 教育;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归宿”。[1]教育目的??关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人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 宗旨,也是教育活动开...

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
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需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可以从适应与超越、共性与个 性、合格与特长、束缚与解放等几方面进行理解。 [关键词] 教育;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归宿”。[1]教育目的??关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人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 宗旨,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历史条 件、教育价值观的制约,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质量规格的人才要求各不相 同。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培养国之 “士”;古希腊的教育家在教育中开设“七艺”,培养健康体魄、有道德、有 美感的人;而在哲学成为神学婢女的中世纪欧洲,教育要培养为宗教神学献身 的禁欲主义的僧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林林总总,但“文艺复兴 后,人的全面发展几乎为近代西方每一个进步思想家推崇,成为贯穿在近代历 史文明发展中的崇高理想”。[1] 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共识。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无法避 免的矛盾对立,“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以及相应的科学、文化的 迅速发展促成了人类整体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越来越精 细,严格的社会分工却导致了劳动者个体越来越片面畸形的发展”。[1]马克思 在对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进行全面考证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学范畴里第一次较为全 面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提出: 1.人的全面发展应与生产发展相一致。 2.工场手工业与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 3.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造成人 的片面发展的本质,同时“也为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指 导”。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 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 者。”[1]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必 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 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 面发展的人才仍然是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的最高宗旨。 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 面是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和谐发 展。第二个层次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 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 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3]使受教育 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总出发点和归 宿,教育目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各级各类不同性质、层次、类别的学校对不同个 体的培养上。而每个受教育的个体是不同的现实存在、有其不同特征的能动性 的主体。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全面发展教 育的总和。个性,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在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 特性格、文化、素质特征。?个性是个体的“名片”,是个体社会化存在的外 在表征。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角度论及教育本质时指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 程。个体由出生时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知晓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掌握一定的人类文化 知识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教育。在个体的自然遗传因素、所处的环境、所 受的教育及个体本身的能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每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都是 绝无仅有的“经典”,个体社会化就是促使不同个体的个性健康地发展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人的和谐发展”或 “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5]“不同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 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不同的智慧品质、兴趣爱 好、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 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 个性形成过程。”[3]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中,片面地理解社会主义人的全 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机械地强调每个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都全面发展,达到 统一的标准、规格,用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测评教育活动的目标、 结果,从而忽视受教育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抹杀对 人体健康发展的个性培养,淡化有个性的个体在主动适应和促进我国现代建设 中的作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 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用全面发展排斥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 的个性发展,而且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华中师范大学肖宗六教授在其 专著《学校管理学》中曾就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举过“王静能评为三好学生吗” 的案例,不管案例讨论的结果如何,案例中关于“三好学生”标准问题的提出 本身就发人深醒。[4]“如果仅提人的全面发展,就很容易在贯彻实施时演变成 按同样模式的共同的统一要求,落在个体身上就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抑长求 短”,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3]因此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健康 发展教育二者的关系显得极有必要。 一、适应与超越的关系 个体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适应是个体在先 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形成生存和发展能力及其比较稳定的 基本品质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1)他所属的 那个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具有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的特性;(2)特定的社会 群体(等级、阶级、家庭和职业团体)同样要求其所有成员应该具备的某些生 理和心理的特征;因此,正是整个社会和每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教育应该 去实现理想。只有当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充分的共同性时,社会才能存在下 去。[3]要维系这种?关于个性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奥尔波特:个 性是决定一个的行为和思想的心理、物理学体系的个体重的动力结构;阿斯 罗:个性这个概念在最一般形态下展示了人的社会性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历史 性确定下来的联系。陈建功:个性是表明个人对社会自主创造关系的思想与行 为的总体特征。桑新民:个性是指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个体的在身心特征与 外在行为特征之和人类得以繁衍的代与代之间的共同性,需要教育在个体的最 初阶段向其传达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与规范,从而维系和强化这种共同性。社 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这种社会要求,通过在个体的德、 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其进行影响,期望能为个体的未来生活作好预备,期 望能发展个体身体、理智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为个体适应特定环境,适应 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体现在培养个 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个体能了解和遵守人类的一些共同的规则,从而保持社 会的稳定和繁荣。教育把个体培养成适应社会生活和现实的人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改造现实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教育的全部任 务就在于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但注意的中心应该是形成受 教育者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和创造 性。”[3]“单纯的消极适应社会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3]人类社会的发 展进步决非简单的延续,而是不断创造和开拓的过程。在适应的基础上提倡超 越,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对个体健康个性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 要求。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强调儿童的表现力、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各种活动 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教育目的是超越,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受教育的个体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 能,在突破某种均衡中发展。超越只是适应的新起点,只有超越才有新的适 应,才有适应的升华。适应与发展是互生、互长的。只有在实践中使人的全面 发展的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使受教育的个体 在适应中超越,才能使他们的身心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二、共性与个性化的关系 “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3]所谓社会化是指共同的社会影响物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属性培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使个体的品格特征上带有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社会规范、意识特征。以德、智、体、美、劳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经验的集中体现,致力于个体身上造就共同的社会特征。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个体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继承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差异性、创造性是推动社会在继承中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经验,导致他们对教育也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健康,促使和引导个体的个性化,培养个体个性意识、自主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创造精神。个性的高度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条件,人的个性化还应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尊重个人的价值,使每一个人的优势都得到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决定了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规定,但同时必须注意到只能通过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共性来促进个性化,使个性化既朝着有利于形成个体特色的方向发展,又朝着有利于社会的目标发展。“个性化虽然把社会性的获得看作个性化的基础,但更注意把个体的发展看作是个体优势的发展和个人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过程,更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3]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人的 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最佳体现是人的社会化共性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 三、合格与特长的关系 社会主义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促使个体成长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二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完善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合格公民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道德、智力、身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二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包括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接受终身教育;三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基础,这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之一。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需要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即在个人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有特长的人,这不仅有益于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的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这也正是注重培养个体特长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根本所在。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常发展和个性完善。正常发展主要体现在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个性完善主要体现在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从人的培养来说,既是成人,又是成才。成人就是成为一个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各种素养、能适应社会的合格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挥作用的人;成才就是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人才即是一个合格并且有特长的人。如果只强调合格而忽视特长,即只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社会将难以获得发展。而如果只强调特长而忽视合格,即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将失去了存在的稳定根基。 四、束缚与解放的关系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6]即教育既是 解放又是束缚。当我们片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教育培养人的社会共同 属性时,则必将使教育走向其反面,成为束缚人发展的工具,全面发展蜕变成 平均发展(不是协调发展,更不是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个性获得多 方面的和谐发展”,[3]而片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束缚, 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束缚。当我们用片面的“全面发展”的标尺去裁量受 教育个体时,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复杂的个体简单化、标准化。“长期以来, 中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以统一性排斥个性自由发展,把社会化看作驯服工 具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受教育者不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有相当一 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平庸度日的心态; 他们的头脑长在别人的肩上,他们的理想挂在别人的嘴上。”[3]对个性束缚的 教育,将使人类在未来的社会中丧失应对能力和生存能力。个体决不是在德、 智、体、美、劳诸方面平均地发展,而是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突出地、和谐 地发展。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其实就是对个性的解放,即个 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使个体所具有的天然倾向、志趣才能 和性格特征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和发展,以每个学生的顺利成才为目标,为学生自由的发展开创无限的可能 性。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使自己从“必 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只有从束缚中解放人性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才能 造就无数个人的独创性和全面发展,才能造就整个社会文明五彩缤纷的繁盛。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它们之间不是阶梯式渐进的 演变。 在个体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要发展健康个性。应注意做到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彼此相互融合,在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 要注意培养个性。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 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 大道。 [参考文献] [1]桑新民、陈建功.教育哲学对话[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肖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瞿葆奎主编.教育目的[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本文档为【教育理论论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