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

【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

举报
开通vip

【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 自我教言 —— 华智仁波切 造颂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恒时应具有三种: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榻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 急须忘掉有三种: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急须忘掉痴睡眠。 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

【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
【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 自我教言 —— 华智仁波切 造颂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恒时应具有三种: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榻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 急须忘掉有三种: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急须忘掉痴睡眠。 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不宜言说有三种: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不说不符实际语。 不该之事有三种: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行事不该有表里。 莫做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慢。 不应之事有三种: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于谁亦莫说密语。 不应观察有三种: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不应观察己功德。 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食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 不应听闻有三种: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不闻愚者之教诲。 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不能诽谤有三种: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己善知识。 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如此窍诀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极为甚深当修持。 《自我教言》讲记一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自我教言》。《自我教言》是华智仁波切造颂的,是华智仁波切给自己的一种教诲,一种修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华智仁波切是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对他来说,做到这些并不难,他早已经做到了。虽然为了我们这些后学者,为了我们这些有缘的众生,他造颂了《自我教言》;但是他并没有说是为我们这些众生,或者是给我们这些人什么教诲。华智仁波切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也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佛菩萨、大德高僧们都是这样,尤其是华智仁波切。他一生当中非常谦虚,在表面上也非常普通,这些我们在他的传记里也能看出来。他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诲、一种教导,提醒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骄傲,不能有傲慢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当我们有一点点的功德和成就的时候,不能骄傲也不能傲慢。我曾经也给大家讲过,若是有傲慢心,就无法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也无法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过患。这样,永远改正不了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永远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是修行道路上非常大的一种障碍。我们一定要去掉这种障碍,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恒时观察自己的相续,看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看自己一点一滴的功德和成就。我们讲精进的时候讲过“不满精进”——自己有一点点功德与成就,就开始满足,开始傲慢了——这是一种障碍,所以必须要断掉、去掉。 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些教言虽然是华智仁波切给自己定的一种目标和标准,是给自己的一种教导和教诲;但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导和教诲。他这样说,这样写,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用处:华智仁波切是一位真正的大德,真正的成就者,他没有私心,完全是以慈悲为怀,完全是为了我们这些后学者,为了这些有缘的众生而造颂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好好地学修,然后拿这些教导自己、衡量自己、约束自己。 华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一共有二十个偈颂,虽然词句很少,但它是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髓与精华。不能忘掉的这三种,是最最重要的。 第一颂: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切莫遗忘有三种”,意思是千万不能忘掉的有三种。第一个,“莫忘恩重善知识”。在这个世界上,从世间的角度来讲,父母对我们恩德最大,对我们最慈悲,任何人的慈悲都比不上他们对我们的慈悲。然而父母的慈悲是有限的、有漏的,他们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只能给我们一些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解决我们一些暂时、表面上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他们没有摆脱轮回、脱离痛苦的方法,他们自己都在轮回当中,感受着这些无穷无尽的痛苦,更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根本问题。 上师对我们的慈悲和对每一个众生的慈悲如父母——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怎样慈悲,上师也对我们怎样慈悲,而且上师还有智慧,可以从基础、根本上帮助我们彻底解决所有的问题,让我们开悟、证悟。让我们永远摆脱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虽然我们不能说上师的慈悲远远超过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说,上师的智慧与恩德远远超过我们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上师或善知识的恩德还大的,这个大家一定要认识。 我们知道父母对我们有恩之后,要报答父母的恩,就是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满意。我们知道上师、善知识的恩德有那么大之后,我们要报答上师的恩德,就是满足上师的愿望,协助上师的事业。上师的愿望就是利益众生,上师的事业就是弘扬佛法。身口意和上师相应,任何时候都要协助上师,任何时候都要帮助上师弘法利生,任何时候都要忆念上师的密意。 认真学佛修行、弘法利生,这才是报答上师的恩德。若是不去报答上师的恩德,你只是知道上师的恩德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已经到了末法时期,很多众生根本不知道上师或善知识的恩德有那么大,有的虽然知道一点点,却根本没有报答上师恩德的这个决心。报答上师的恩德,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我以前给大家讲过“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与这里讲的“莫忘恩重善知识,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是一个意思。我们首先要知道,上师的恩德确实超越所有的恩情,然后要去报答上师的恩德。 第二,“莫忘大慈大悲佛”,没有佛陀的教导与教诲,没有佛的教言,我们无法能够解脱、成就。真的,我们非常非常幸运,能够遇到佛法,能够得到佛的教言,这些远远胜过如意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的如意宝,只能给我们一些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福报,却无法能够让我们解脱、成就。佛的教诲、教言,不仅能给我们暂时的利益,还能给我们究竟的利 益,能让我们解脱、成就。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赐予我们的是佛法、正法如意宝。 真正懂得道理、懂得佛法的人,还能忘掉佛陀的恩情吗,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沉迷在轮回中,感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无法能够摆脱、解脱。这个时候大慈大悲的佛出现了,给我们传授了佛法如意宝,让我们再也不要流转轮回,再也不要感受痛苦。就好比我们非常艰难的时候,有个人送给我们一个宝贝,帮助我们解决了困苦,我们一定会非常高兴、非常激动、非常感恩的,会一辈子记住这个人,不会忘掉的。那么佛陀呢,在我们最最痛苦、最最煎熬的时候,给予了我们佛法的如意宝,帮助我们彻底的解脱,给予我们永恒的快乐。真的,我们若是忘记大慈大悲的佛陀,我们连一个真正的人都谈不上,还能说是学佛修行人吗, 很多人还没有明白佛法真正的价值,没有明白大慈大悲的佛陀对我们真正的恩德与恩情。真没有啊~你看,在一天当中,我们忆念了多少次大慈大悲的佛陀,有的人根本没有想到大慈大悲的佛陀。有的人不要说一天当中,连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当中都没有想到过;没有忆念过大慈大悲的佛陀,然后还说自己是修行人。如果我们不忆念大慈大悲的佛陀,我们就是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的人。 为什么说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呢,因为佛陀对每个众生的慈悲是平等的,对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母的慈爱,对每一个众生啊~ 我们这些凡夫也有一点点的慈悲,但不是大慈,也不是大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慈悲是有限的,有漏的;是自私的,自利的。佛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因为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无漏的。对每一个众生,包括地狱的众生、饿鬼的众生、傍生道的众生,如蚂蚁、苍蝇等都一样平等地对待。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对我们的恩情真的难以表达、难以形容,我们真的不能忘掉啊~希望每天、每时、每刻都忆念大慈大悲的佛陀。我们还要下决心、做决定,要报答佛的恩德。 怎样才能报答佛的恩德呢,就像刚才讲的那样,佛和上师是一体的、不二的。所以报答佛恩和报答师恩的方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要认真学修佛法,让自己解脱,然后帮助众生解脱;并且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不能有虚情假意,一定要真心实意。我经常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学修佛法”,这就是报佛的恩。无论是佛,还是上师,对我们唯一的期望与希望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莫忘正念与正知”,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正知正念,若是 没有正知正念,自相续一定会和佛法脱离,修行一定会和生活脱节,这样的话永远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表面上再精进,再用功,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表面上、形式上,是在学佛修行,实际上是在造业。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有很多很多的罪过,会积累很多很多的罪业。佛在经中讲了,很多大德高僧也说过,“学法不如法”实际上就是造业。佛法是摆脱轮回、摆脱痛苦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修行不如法的话,不但不能解脱,反而还会堕落恶趣,所以一定要有正知正念。 我经常跟大家讲,善恶不在表面上,都在心里。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动机、心态,做什么都是修行;否则无论做什么都是造业。不管你是磕头、烧香、诵经还是打坐,都一样。所以说正知非常重要,清净的发心,正确的心态非常重要~ 然后是正念。我们经常讲闻思修——反复听闻,反复思维,反复修持。现在很多人都不是这样,都是偶尔性、空闲性地修行。华智仁波切讲过,这样修行不会有任何成就。 什么叫偶尔性,就是偶尔地学一学、念一念。什么叫空闲性,就是空闲了,没什么事儿做了,念一念、修一修,一有事儿就忘了,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学了。有一种说法,在温饱的时候都像个修行人,一遇到磨难的时候都是凡夫。我们就是这样,在好的时候像个修行人,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就暴露出真正的面目了,就是一个凡夫俗子。不能这样啊~ 这里的“莫忘”,是指不要忘掉。我们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把心态放平,放正。你把心态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你把心态放正了,一切都是正确的,都是修行。任何时候,作为一个修行人,都要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颂: 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恒时需要忆念的其实有好多好多种,但是这三个是必须的,不是偶尔的。“恒”是恒时,“需”是需要。 “恒念传戒之上师”。上师分好多种,这里指的是给你传授戒律的上师、善知识。他对你的恩德也非常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戒是基础。作为出家人,不管是沙弥还是比丘,都是通过传戒上师的摄受和教导而受持戒律的。若是没有上师的摄受与教导,我们怎么受戒,怎么能得到戒体,怎么能受持这些戒律呢,若是没有受戒,没有持戒,无法能够学法 修行。没有戒哪有定,没有定哪有慧, 佛法讲“戒定慧”,所有的佛法都可以纳入、包含在“戒定慧”三学里,想学佛就要学这三种。但是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想受戒,不受戒你怎么能成就呢,一说今天要传什么戒了,就都跑了。都不懂戒律,都怕犯戒;怕犯戒而不受戒,相当于怕解脱呀~我们难道还不愚痴,还不颠倒吗,受戒、持戒是一种解脱,你害怕受戒、持戒,甚至跑了,实际上你这是怕解脱——你快要解脱了,但是却害怕了,然后跑了——这就是佛经常在经中提到的:众生不明真理,不懂真相,愚痴颠倒。 “戒定慧”是解脱的方法,为什么要害怕呢,不同的根基有不同的戒条,在家有在家的戒,出家有出家的戒。在家有皈依戒、居士五戒——佛够慈悲的了,为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传授了好多的戒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福德去接受。出家也有沙弥、比丘等等戒律,也并不是你必须要受比丘戒、具足戒。居士可以受三皈五戒,哪怕你只受五戒当中的一条戒也可以。为什么不受呢, 根据自己的因缘与福报去受这些戒条,如果犯戒了可以忏悔。佛在经中讲的不仅是受戒的方法,还讲了忏悔的方法,怎么受戒、持戒,怎么忏悔。首先我们要受戒,然后要认认真真地护持这些戒律。你实在因为烦恼多,习气重犯戒了,也可以忏悔。佛也讲了好多忏悔的方法,每一条戒都有各不相同的忏悔方法。作为凡夫不可能不犯戒,但是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恢复。真的,不要再这样愚痴颠倒。我希望大家从这以后多受几条戒,认真地去受持,然后认真地去护持。 佛讲的三种犯戒的原因:不知道,不相信,烦恼多、习气重。我们很多地方还不懂,因为以上原因就会犯戒;有的懂一些,但懂得不彻底,所以不是很深信,因为这个也会犯戒。有的也知道,也相信,但是烦恼一起来没有控制住,然后就犯了;有的因为习气,不知不觉地犯了,都有可能。但是我们通过忏悔可以消掉、恢复。我们尽量不要犯戒,但万一犯戒了,要尽快忏悔,这样一定能清净。 佛在经中讲过,两种人一样可以解脱:一个是不犯戒的人,一个是犯戒知道忏悔的人。你要是从未犯戒的话,肯定成就的速度快。你要是经常犯戒的话,可能速度慢一些,但是最终也能解脱,也能成就。最好做第一种人,始终不犯戒,最起码也要做到事后忏悔。 “恒念示道之佛法”。佛法是佛、菩萨、大德高僧们走过的路,他们通过佛法最终成就了、解脱了,现在上师慈悲,把这个解脱之道——佛法如 意宝传给我们了。佛法广大奥妙,我们这样的一个凡夫俗子,要靠自己的一些知见或者力量,要领悟佛法非常艰难。可以说是没有佛的教言,没有上师的窍诀,无法能够领悟佛法的真理,无法能够解脱。 华智仁波切在这里强调的是“恒需”,就是恒时需要。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佛门弟子,作为一个真正想解脱、想成就的人,恒时不是偶尔,一定要深深地思维。因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恒时需要,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忆念佛法,忆念佛的教言,忆念上师的窍诀。 “恒念律仪与誓言”。进入佛门,接触佛法,甚至我们现在修持密法,有很多戒律与誓言。显宗里讲戒律,密宗里讲誓言,都是一样的。我们首先皈依佛门,同时接受了皈依戒。皈依戒有所断、所取好多种。每一条自己有没有做到,要反省啊~然后受别解脱戒、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居士戒,就是优婆塞、优婆夷受的戒;然后就是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 居士最基本的戒有五条,沙弥最基本的戒有十条,比丘最基本的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比丘尼最基本的戒有三百六十多条。这些戒条都有没有认真护持,我们每天都在祈请上师三宝作我们的见证,然后在上师三宝面前发愿、行菩提心。我讲过什么是菩萨戒,什么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菩萨戒一共有好多种,这些都做到了吗,密宗,外密、内密共同要受持的十四条根本戒,还有成千上万的戒条,都做到了吗,若是没有做到,要不要忏悔,你有没有忏悔, 我要求大家每天最少要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好多人根本都没有在乎,根本没有注意,根本没有做到。连这个都没有做到你怎么忏悔啊,难道你一条都没有犯吗,不可能吧,佛才能做到一条也不犯,除了佛,谁也做不到。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藏区,阿底峡尊者都是戒律最清净的一位大德。他说,他受了别解脱戒,可以说是一条也没有犯。然后他又受了菩萨戒,但是每天都犯,可他说,他没有不忏悔而过夜的。他进入密乘以后所犯的戒,数不胜数、不计其数。连阿底峡尊者都是这样,那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不可能不犯戒吧,你所犯的这个戒,所造的这些业,如果在自己的相续中没有忏掉,突然死了,就要感受这个果报啊~你为什么不忏悔呢, 我们还是不相信因果,不深信因果么~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不会让自己的相续和这些罪业共存。我经常强调四外加行,若是没有修好四外加行,没有这些牢固的基础就是这种状态。 密宗的誓言要求很严,犯戒了要忏悔,而且要不过夜、不过月、不过年。如果你没有忏悔的摄持,过了三年以后业障就无法彻底清净了,这都非常重要。修密法的人就像是蛇钻到竹筒里一样,只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上,一个是下。上就是佛国,下就是金刚地狱。所以尽量不要犯戒,万一犯戒了要尽快忏悔。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了金刚萨垛除障法,它是忏悔之王。通过金刚萨垛除障法,所有的业障都可以立即忏掉。希望大家具足四种对治力去修金刚萨垛除障法。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自我教言》。《自我教言》的作者华智仁波切,是我们的历代传承上师之一。他非常慈悲,成就很高,因此我们要依《自我教言》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约束自己,这个非常重要~ 昨天我们学习了前两颂,今天学习第三颂: 恒时应具有三种: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榻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 恒时应该具有的有三种:第一个就是“身体恒时应有心”。这个意思是说心要时时刻刻安住在自己的身体或是相续中,不散乱、不散漫、不离开,这个非常重要。若是心散漫没有安住的话,即使表面上再精进也不会有任何成就。以前我也不止一次地给大家讲过,修行要下功夫,而且功夫一定要下到心地上。能够调整心态,安住这颗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才能得到成就。不管是闻法还是修法,心都不能离开这些内容。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也可以说都是调伏心、安住心的方法。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就是要把心安住。 第二个,“床榻恒时应有身”。床榻就是我们坐卧的地方,尤其在藏地,都是在床上修持——坐和卧的地方差不多是一个——应该身不离床榻,不离禅床。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能到处乱跑,不能东跑西颠;尤其是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更应该这样。现在我们要观察,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的,做没做到这些,若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出门。身不离 禅床,心不离身体,这是作为修行人应该要做到的。 第三个,“心中恒时应放松”。任何时候心都不能过度紧张,一定要保持放松。我经常跟大家讲,无论是闻法还是修法的时候,身心一定要放松,不能紧张。在这里也要求心恒时放松,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一定要保持适度,这个也非常重要。 虽然身没有离开禅床,但是心不在身体里,到处散漫,也没有太大的用处。虽然身不离禅床,心也不离身体;但是心没有完全放松,就不会有任何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所以这三条都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刚开始,禅修的功夫还没有纯熟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些。 我们现在都在学修佛法,有没有做到这三种“应有”,而且是恒时,不是偶尔;不是茶余饭后,而是时时刻刻,有的人想:“我学佛、修行已经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没有成就,还没有改变呢,”觉得很不理解,你看看这三种“应有”,自己是否做到了,若是没有做到的话,你这么多年所修的就不是正法、不是佛法。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佛、上师怎样教导你的,依教奉行了吗,如理如法做了吗,我们不说别的,就说这三种“应有”:恒时,时时刻刻身不离禅坐,心不离身体,做到了没有,我经常说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要保持适度。你无论是诵经的时候,还是修法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感觉吧,这就说明了你的心态没有调整好,没有保持中道,没有保持适度。我们每天都在上课,都在修法,我们的修法仪轨里每一个阶段都提示,要身心放松,你有没有和上师三宝感应道交,身心上有没有明显的改变和进步,若是没有,说明你修行有问题了~这三种“应有”你没有做到~ 佛在经中讲,上师也在很多开示当中讲,修行的过程中不应该像水里的石头那样,没有任何的感应。有时候,当我们对父母众生生起慈悲心的时候,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的时候,都会汗毛竖立,泪流满面哪~木棒不能拉长,石头不能泡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像个木棒,像个石头似的,怎么也拉不长,怎么也泡不软,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们的相续也没有任何的改变,没有丝毫的进步。还自认为是老居士、老菩萨、老修行。学了这么多年,修了这么多年,身心却没有变化,就是没有修好,就是这三个“应有”没有做到,否则不可能没有改变~ 虽然《自我教言》的词汇不多,也不复杂,但是内容非常深奥,一般人很难做到~我昨天给大家讲了,《自我教言》的词句很少,只有二十颂, 但是这里包含了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内容,是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髓与精华~我们不能小看它、轻视它,要高度重视它,把它作为修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纠正自己、改变自己~ 第四颂: 急须忘掉有三种: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急须忘掉痴睡眠。 就是非常急迫地,犹如美女头上着火,农夫怀钻毒蛇般地抓紧时间修行,同时必须忘掉如下三种:一个是对亲朋好友,包括对儿女、父母的贪爱与贪恋。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佛的要求去做,不找任何借口,不给自己任何许可~有些人经常说:“这是我的儿女,这是我的父母~”你的儿女怎么了,你的父母又怎么了,对你的儿女、父母、家人也不能有丝毫的贪恋与贪着~ 对于修行,有的人总是一拖再拖:“现在不行,等儿子长大吧;现在不行,等女儿出嫁吧。”这里是怎么讲的,“急须” ~没有让你一拖再拖。为什么要着急呢,为什么要立刻呢,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寿命也是无常的~ 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死亡的可能,可以说是时时都处在阎罗王的手掌心,随时都有可能被带走~这样说来我们哪有自由,哪有权利,完全是身不由己啊~我们都有很多计划,今天、明天、后天要做什么;一年以后,十年以后要做什么。虽然计划得很好,安排得很周详,但是在阎罗王面前都是打错了算盘。他让我们走我们就得走,他让我们怎样我们就得怎样。所以不要一拖再拖,不要再找任何借口,要统统地断掉对亲朋好友的贪着~ 世人都放不下爱,放不下情。什么叫爱,什么叫情,哪有爱情啊,都是虚假的。如果不是虚假的,会变得这么快吗,什么叫亲友,这辈子是亲友,下辈子可能就成为仇人了;这辈子的仇人,下辈子可能就成为亲人了。昨天的亲友也许到今天就成为仇人了,昨天的仇人也许到今天就成为亲友了。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假的,我们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怎么还迷而不觉呢,我常跟大家讲,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时候像个小孩子,有时候像个疯子。什么叫亲友啊,在当面、在表面上说一些好话,就成为亲友了;说一些不好听的、不悦耳的话就成为仇人了。所以说亲友也是虚假的,也是无常的。 其实这些亲朋好友、怨敌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讲慈悲心的时候给大家仔细地讲过。如果是亲友的话就都是亲友,如果是仇敌的话就都是仇 敌。因为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所有的众生都当过我们的亲人,也都当过我们的仇人;都对我们有恩,也都对我们有恨;都帮助过我们,也都伤害过我们。所以懂得轮回与因果的人,深信轮回与因果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偏见,不会这样分别地爱一些众生,恨一些众生。 大家都要观察自己的相续,看看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爱与恨的分别。若是有的话,我们还是没有深信轮回与因果,还是没有懂得轮回与因果。我经常跟大家强调四外加行的重要性,若是四外加行没有修好,最基本的基础没有打好,怎么往上修啊,这些你怎么能做到呢,往上那些所有修法的根都在四外加行里面,尤其是在轮回和因果这两个加行里面。若是这两个道理没有弄明白,这两个内容没有精通,这两个加行没有修好的话,想往上修是寸步难行~ 第二个是“急须忘掉生嗔敌”,就是必须忘掉让自己心存嗔恨的怨敌仇人,以他们为修持慈悲心的对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第三个是“急须忘掉痴睡眠”。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晚上睡、白天也睡,过多的睡眠是痴睡眠,是一种愚痴的象征。该休息也要休息,但是不能过多的睡懒觉。在所有的动物当中,猪是最愚痴的,爱吃爱睡。愚痴主要指的是无明,在诸法的真理、真相上,人我、法我都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不明白这些道理,把这些都执着于实有、真有,这就是愚痴。 有愚痴就有我,有属于我的就肯定有属于他的——有我就有他,这两个是相对的;然后就有爱与恨。有我就有我所,就有我的房子,我的财产,我的家人,我的好友,然后贪心就起来了。有他就肯定有属于他的,然后对他人恨,这个就是嗔恨,这样嗔恨心就来了。 无明愚痴就像是我们的身体,贪心和嗔心就像两只手。有这些就有其它的非理作意,有很多颠倒、妄想;然后就造业了,最后就流转轮回了。所以在这里,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一切非理作意的根本。若是想解脱、想成就的话,首先要立即断掉贪嗔痴:断掉对亲朋好友的贪心,断掉对怨敌仇人的嗔恨,断掉对诸法真相真理的无明,这样才能解脱成佛。这个次第才是真正的抽薪止沸,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断掉贪嗔痴三毒,修其它的法,都是扬汤止沸;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从根本上断除。所以这三个“急须”非常非常重要~ 第五颂: 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我们经常说要谨慎、谨慎、谨慎~我们作为修行人恒时要谨慎的有三种,其它的也有很多;但这三个是最最重要、最最根本的,也可以说是必不可少,必不可缺的。 恒时,时时刻刻必须要谨慎的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话不能太多,尤其是在大众面前;不管你是好心还是坏心,是善意还是恶意。为什么说要谨慎呢,第一个,口业容易造、容易犯。第二个,佛菩萨不知道在何处,如果你在大众面前说一些不礼貌、不恭敬的话,万一这里面有佛菩萨的话,你就造业了,这不是一般的罪过,而是非常严重的罪过。第三个很容易伤害到别人,断除他人的慧命。所以平时要少说话,尤其是在大众面前,说话一定要谨慎、要注意。 “独处行为应谨慎”。就是自己单独在屋子里,或者单独在寂静的地方,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别人面前我们都会装,装得非常如法,非常完美;都非常谨慎,非常注意,很像样子,很像修行人。不这样怕没面子,怕丢脸,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诽谤自己。但是在单独的时候就不考虑那么多了,因为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啊~不要这样,不管你是独处或是在寂静处,你身边不可能没有众生。你认为没有有形的众生,也没有其它的众生啊,你认为肉眼看不见你,慧眼也看不见你啊,这些善神护法时刻都在监督你,诸佛菩萨时刻都在摄受你,在诸佛菩萨面前,在善神护法面前,没有明暗,都一清二楚,所以你什么都瞒不了、骗不了~ 若是心和口不一致,当面和背后不一致,这种人不用说作为修行人,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这样唬弄上师三宝,欺骗父母众生,那些善神护法会闭目塞听吗,不可能,一定会惩罚你的~我们这样做,不是让上师三宝失望吗,所以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行为,无论是在暗地里还是在明面上,无论是在当面还是在背后,都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不能虚情假意,不能在上师三宝面前装模作样、花言巧语。 “平常观心应谨慎”。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谨慎,平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心,不能让这颗心散漫、造业。若是平常没有谨慎观心,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造业,将来要承担不计其数的恶报、恶果。我经常强调发心,强调心态。我说过,念佛念心,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修行修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放平了,一切都是平等的;心放正了,一切都是正法,都是正道,都是正确的,所以修心非常重要。佛所说的、传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调伏心、降伏心、安住心的手段与方法。我们学佛修行,心若是没有一点点的改变与进步,若是一点点也把握不住,那我们就不是修行人了, 我们所修的也不是正法,不是佛法了。 我跟大家讲过,你所修的法是不是佛法,是不是正法,就看自己的相续:若是对治了烦恼、习气,心态、相续有改变、有进步了,不管谁说,不管说什么都没有用,你所修的法就是佛法,就是正法;若是心态没有改变,没有对治烦恼与习气,你所修的法再高深,哪怕修的是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我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对你来说,这些都不是佛法,不是正法。就好像有个人,患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却没有对症下药,这样不仅没有治愈他的病,反而加重了病情;不仅没有救了他的命,反而要了他的命——不对症的药对他来说不是药而是毒~ 同样,佛法本身是脱离痛苦、断除烦恼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没有如理如法地修,不但不能解脱,反而还会堕落恶趣;不但没有对治烦恼,反而增加了烦恼。这些对你来说不是佛法而是魔法,修行对你来说不是修行而是造业,所以大家要非常谨慎。必须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相续是否正确,是否如法,这些非常重要。佛法要和相续结合,修行要和生活结合,这些道理我不止一次地给大家讲过,希望大家牢记在心。若是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就的话,希望这些教言、教诲都不要挂在嘴上,不要宣扬在表面上,要尽心尽力落实在行动上、实际上。这是我对大家的要求,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修《自我教言》,今天学修第六颂: 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作为修行人,作为佛门弟子,时时刻刻要隐藏、保密这三种;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能宣说、泄露这三种。第一个,“隐秘自己之功德”。功德毁坏的原因有几种,其中一个就是宣扬自己的功德。一定要隐秘、隐藏、保密自己的功德、福德和善根。我们这些凡夫,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德,我们所认为的功德并不是什么功德;就算稍微有一些所谓的功德,但是与佛菩萨、上师的功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说没有什么可宣扬的。 其实我们凡夫的一些行为,包括每一个言谈举止、起心动念都是罪业,不是什么功德;所以要看就看自己的过失,不能看自己的功德。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会有变化。很多教言里也是这样讲的,看他人就要看功德,看自己就要看过失,这样,我们能够慢慢学到他人的功德,能将他人的功德纳入到自己的相续中,最后,我们自己所有的过失都能消失殆尽。 所以,作为修行人,要多看自己的过失,多看他人的功德。然后自己有些所谓的功德、福德与善根,在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一定要保密,一定要隐藏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如果自己有一点点的功德,就到处宣扬,到处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别人也能看出来你内心的一些杂念,这都是不如法的。 “隐秘他人之过失”。如果你是善意的,为了让他人改变,而说一些他人过失,这样没有什么罪过;若不是这样的情况,然后去说别人的过失,这是一种很大的罪过。这样容易造很多、很严重的恶业,就像前几天给大家讲的一样,佛菩萨无处不在,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在何处,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说别人的过失。 若是我们轻易宣说、宣扬别人的过失,也许会遇到一些佛菩萨,这样会造很多的恶业。一般的凡夫,若是对那些佛、菩萨、成就者进行了诽谤,这个罪过远远超过了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过。我们杀害了一些众生,甚至杀害了一千头牦牛,也是造业,别人也肯定会说这个人太凶恶,他的罪业非常深重。但是对佛,对菩萨,对那些大德进行诽谤的这个罪过,要远远超过这些,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在一般的情况下,要不赞不谤一切众生。没有必要说一些是非与长短。如果不是善意,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更不要说别人的过患与过失。现在很多人不管去哪里,经常在背后,在暗中说这些。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也是一种造业。所以,不说他人的过失,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 “隐秘未来之计划”。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未来的一些计划也是要隐藏、保密的。未来一些好的计划、规划,如果跟别人说了,很容易出现一些障碍与违缘。另外,若是所有的计划都跟别人宣说,也属于是发愿。若是做不到,实现不了,完成不了,是一种妄语、欺骗,也是一种罪业。凡夫的思想复杂,起心动念,起伏波动非常大,肯定有好多计划;但是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不一定都能实现,也不一定都能成功。 所以,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最好不轻易宣讲一些未来的弘法利生的计划,有佛就有魔,那些恶魔能听到,能知道,就会来干扰你,会给 你造成违缘,这样的话很难成功。 第七颂: 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可以宣说的有三种,其一是偶尔出离心。人的心态,尤其是我们这些凡夫的心态,非常不稳定,偶尔也会生起一些厌烦心、出离心,但是这些一点点都不稳定。所以这个也不可以宣说,也不可以轻信,这种状况很普遍。 很多居士皈依佛门了,懂得了一些道理,就开始离家出走。家、工作都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然后到庙里做义工,做一些善事。没有几天又动心了,想家、想孩子,又回去了,回去以后又开始造业了。这叫什么,这叫业际颠倒。这种人没有暇满的人身,所以没有解脱的机会,千万不能变成这样的人。自己一定要考虑成熟,然后才可以下决心。供养布施也是,开始对轮回生起一些厌烦心、对上师生起信心的时候,就去布施供养;但是这个厌烦心、信心也都不稳定,自己也不仔细考虑,然后就把所有的东西、钱拿来供养布施,过后又后悔了。 为什么说不可以宣说偶尔出离心,因为很容易造业。你拿所有的东西来上供下施是好事,但是,如果你心态不稳定,过后想来想去又后悔了,这样就把所有的功德都摧毁了,甚至还造业了。所以,心态一定要稳定,思维一定要成熟,然后才可以做这些功德。 现在还有人,在家里和爱人吵架了,或者孩子不听话了,就开始想出家了。“人间太苦了,太烦了,我一定要出家。”这都是偶尔的出离心。过几天,孩子乖了、听话了,夫妻也和好了,对自己百依百顺了,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时候,哪有想出家的心啊~这种心态一点点都不稳定。 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在冲动、激动的状态下下决心,做决定,这都是不稳定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现在这种情况非常普遍,非常多。很多人刚开始很好,后来又造业了;刚开始有点信心,后来又灰心退步了,不要这样。所以我经常强调,一定要打好、打牢基础,然后做什么都会稳定,特别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更不能轻举妄动,一定要思维成熟,让自己的相续成熟,最后再做决定。 其二,“不宣自己狡诈行”。自己一些狡诈的行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宣说。自己偶尔有了一些狡诈、欺骗的行为,若是为了忏悔,或者为了改过还可以说,不是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宣说。 发露忏悔可以,但应该在上师三宝面前,不应该在大众面前宣说自己狡诈的行为。现在也有这样的,把这些恶业当作成就与功德到处宣说。比如自己通过一些欺骗的手段,做了一些喝酒、吃肉等恶事,这些并没有什么功德,但是自己不知道,自认为是功德。这些坑蒙拐骗、明争暗斗等狡诈的行为,并不是什么本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凡夫愚痴颠倒,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到处宣说。这样恶业、罪业就会增长,将来要感受果报,那时痛苦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或者没有控制住,造了一些恶业,要在上师三宝面前发露忏悔,或者自己默默地忏悔,然后默默地发心发愿,不要去宣扬、宣讲这些,不要有夹杂心。 其三,“不宣自己之善行”。不能宣说自己做的一些善事,积的一些福德;若是宣说了,这些善事、福德很容易被毁坏、摧毁,所以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不要说这些,自己有一些善行、功德、福德的时候,一定要隐藏起来。 有的人有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功德、福德,积了一点点善根,就到处宣说:我供养了上师,供养了多少;我布施众生了,布施多少;我做了何种善事„„实际上这都是毁坏、摧毁自己的善根与功德。 其实不可宣说的不仅仅是这三种,还有好多种,但这三个是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做到的。 第八颂: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我们作为修行人,这三个地方是不可以去的:怨仇争斗的地方不能去,众人聚积的地方不能去,玩乐的地方不能去。作为修行人,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去这些地方。也许是个骗局,也许是个危险的场所,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人就这样,有什么热闹都爱去看,这样很容易造业。 容易造业、容易起烦恼的地方——玩乐处,比如娱乐场所、歌舞厅、网吧、夜总会,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修行人,是不可以去的。若是有意义,为了弘法利生,为了自己的修行,或者对修行有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否则你经常到这些地方,心中很容易生起贪嗔痴慢疑等等烦恼,自己经常和这些人接触,经常去这些场所,很容易造杀盗淫妄酒这些恶业。所以,如果自己的修行没有到一定的层次,特别是初学者,更不可以去这三个地方;尤其是在内地,有很多这样的场所,这样的环境,大家一定要注 意。 第九颂: 不宜言说有三种: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不说不符实际语。 作为修行人,不能轻易宣说的有三种。第一个,“无信者前不说法”。佛法是饶益众生的方法,我们应该宣说佛法;但是,如果对方实在不是法器,没有一点一滴的善根与信心——也有这样的人,我们也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就不能轻易给这样的人讲说佛法,弄清楚以后才可以跟他说法。否则,不但对他没有好处,反而还有坏处;不但不能饶益他,反而还会伤害他。如果他没有善根,没有信心,你却给他讲这些;他也许会生起一些邪见,或者会进行一些毁谤。这样,相当于你毁坏了他的相续,这个也是要注意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 第二个,“未问不说自经历”,他人不问,不要说自己的一些经历。有的人特别爱说闲话,别人根本没有问这些,根本不想知道这些;但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说自己做过什么,如何如何„„若是他人问到了,你感觉对他人有一些利益,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否则说这些也是不如法的,也是一种过失,所以也要注意。 第三个,“不说不符实际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总是东说西说:有时候说高,有时候说低;有时候说长,有时候说短;一会儿说他人,一会儿说自己。这也是要注意的地方,作为修行人,说话得有威仪,得符合实际,说有道理、有意义的话;不符合实际的语言,不可以轻易说。这些都是华智仁波切给自己定的标准,实际上也是给我们定的标准,我们应该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纠正自己,这都非常重要。 今天讲的这些,恒需隐秘有三种,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可去处有三种,不宜言说有三种,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反复地思维、修持。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学习《自我教言》第十颂: 不该之事有三种,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行事不该有表里。 在亲友、道友面前不应该喜怒无常。有的人心态、情绪都非常不稳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赞叹,一会儿诽谤。这种人无论是结交朋友还是结交道友,时间都不会很长,所以不能老有这种喜怒的情绪。很多人都这样,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也高兴,没有什么可生气的也生气,没有什么可伤心的也伤心。有时候听了一些表扬的话,就欢喜、高兴得不得了;有时候无意当中,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就开始生气、愤怒、不高兴了。这种人就是凡夫,可以说是不明理,也可以说是没有智慧。 心态不稳定,情绪不稳定,交朋友也很难成功。所以,在亲友面前不能老有这种喜怒的情绪,尤其是一定要与道友搞好关系。不管是从显宗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密宗的角度来讲都一样。在修行的过程中,道友之间不能有唇枪舌剑,不能有明争暗斗。佛陀曾经跟阿难说过,善知识和善友非常重要,所有的成就都来自善知识和善友,没有他们,我们无法成就。密宗里更是强调,金刚道友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否则有很大的罪过,也是修行中最大的一种障碍,将来一定要下金刚地狱的。这个非常重要。 能够与道友、善友搞好关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成就也非常快。若是老有矛盾和冲突,也是一种罪过,是修行上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金刚道友之间一定要团结和睦,不能有任何的矛盾与冲突。和任何众生都要搞好关系,不能说任何众生的过失,不能伤害任何众生,何况是我们的金刚道友了。若是与他们相处好了,对你的利益、帮助非常大;否则对你的伤害、障碍也非常大。什么事都是,有利就有弊,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般的朋友和亲友也是这样,搞好关系以后,一定要保持下去。有的人却不是这样,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今天很好,是朋友;一到明天就不认识了,就不是朋友了。有些人在有些情况下,有些场合里很好,很热情,是很好的朋友;一到别的地方,或者有别人,有其它人的时候就开始变了,开始不认人了,又开始不是朋友了。 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人都是互相利用,都不是真心的。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能这样,一定要真心地对待所有的众生,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做人是做佛的基础,人道是佛道的基础。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再做菩萨,再做佛。首先把做人的道理弄明白,然后再去了解、研究佛法。这也是有次第,有程序的。连人都没做好,怎么做菩萨,做佛呢,连做人的道理都没弄明白,怎么去修持佛法呢,这个非常重要。 “承诺不该有变动”。前几天也讲过,不能轻易承诺,不能轻易发誓发愿;一定要仔细观察,反复考虑。我们要向这些大德高僧、佛菩萨们学习,他们不会轻易立下誓言;但既然立下了誓言,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也不退转,也不改变,也不动摇~所以,我们不要老承诺这个,承诺那个;不要老发这个誓,发那个愿的。既然我们承诺了,发誓、发愿了,就一定要说到做到,一定要守信。信心、决心、定力非常稳固、坚固的人,不用说人,连天人、神、仙、非人都害怕,不敢轻易伤害这种人。那种轻易动摇、没有定力的人,不用说其它人,连最最恶劣、最最下劣的饿鬼众生,都会轻视他,都会来伤害、干扰他。其实,有坚定的信念、决心,有定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上师三宝的一种恭敬。 “行事不该有表里”。作为一个好人都应该这样,更何况是学佛、修行人呢~什么叫有表里,就是外表与内心一致,心与口一致,说与做一致。但是很多人都是心口不一,说做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连朋友之间,道友之间,亲人之间都是,有什么事情不直来直去说,总是拐弯抹角。这种人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是修行人了。一定要心口一致,心行一致,表里如一。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直来直去,实实在在;不能虚情假意,不能拐弯抹角,不能有阴谋诡计;尤其是学法修行的过程中,更不能有这种行为。现在有的人就是这样,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在金刚道友、他人面前,装得像个修行人,像个成就者,说得非常有理,做得也非常如法;但是背后就不是这样了,什么都做,没有一丁点修行的威仪,言谈举止、起心动念一点点都不注意。 前几天讲过的,“独处行为应谨慎”。但有人不是这样,如果上师不在面前,金刚道友也不在面前,别人也看不见了,这个时候什么都做。这种人就是当面和背后不一致,表里不一。但是你再能伪装,也欺骗不了上师三宝,欺骗不了善神护法。那些天人、善神护法,每天都来到人间,观察我们的行为与心态。他们都有他心通,知道我们到底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再瞒也瞒不过他们,再欺骗也欺骗不了他们。 上师三宝无所不知,无处不在。你以为用肉眼看不到就觉得不存在啊,不可能。尤其是这些善神护法,他们专门管这些事,他们经常到人间来考察:哪个人做了什么好事,哪个人做了什么坏事。尤其是考察我们这些修行人。我们打着佛教的旗号,打着上师三宝的旗号,到处去宣扬自己是学佛人,是修行人,是有成就的人;然后背地里还做这样表里不一的事,那 些善神护法一定会愤怒,一定会惩罚的。这样,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都会有一些不好的果报,这个很重要。 第十一颂: 莫做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慢。 “莫做之事有三种”,就是不要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其实还有好多好多种,是我们作为修行人不应该做的,不能做的,不允许做的;但这三种是最不能做的事情。 “切莫自大与傲慢”。若是在没有意义,不是特殊的情况下,不能自己夸自己,不能自己赞叹自己,不能贡高傲慢;若是有意义,为了弘法利生,为了学法修行还可以,这个我经常说。自大与傲慢的人,经常到处去宣扬自己,赞叹自己,说自己的一些功德,自己夸奖自己,自己表扬自己。这样别人就能看出来你的人品,然后慢慢都会离开你、讨厌你。这样的人,连做人都很难,更不用说作为修行人了。贡高傲慢,是五种烦恼中的一个,是个非常严重的过患。 自己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功德、成就的时候,就开始贡高傲慢了。自大、有傲气的人,永远都不会有进步;只能退步,最后堕落,不会有解脱的可能。所以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舍弃、断除这种不好的恶习与行为。我以前也跟大家讲过,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低处。这样的人,人人都会讨厌他,看不起他,最后一定会落到最低处,连做人都很难。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能有任何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不要在暗中,在背后说他人的过失。现在很多人都非常爱说,尤其是在暗中,在背后说别人的一些是非或过失。你轻易说这些本身就是一种罪过。我们还没有证悟、开悟,怎么知道别人的相续呢,怎么衡量他人的水平与功德呢,我以前也反复强调过,没有登地——开悟、证悟之前,没有资格评价别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所以不知道他人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善还是恶。在表面上、形式上你能看得懂、看得透、看得明白吗,你连他心通都没有,你怎么知道他人的发心和动机呢,一般的凡夫无法能够衡量他人的相续。 佛曾经说过:“除了我这样的遍知外,他人没有资格衡量补特伽罗。”意思是说佛是遍知的,除了佛,我们这些凡夫,没有资格衡量他人的相续。很多大德高僧在表面上、在形式上,所做的都是恶,但实际上不一定是恶。 以前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大部分都是从事恶业的。有的为屠夫,有的为猎人,有的是妓女,有的是农夫,有的是渔夫。他们在外表、形式上似乎没有成熟,但内心成熟了。人有四种,其中一种是内外都成熟;另一种是外成熟内不成熟的,这种人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凡夫就是这样,表面上很好,形式上也做一些善事,每天都在念佛诵经,做一些功德,尤其是在大众面前,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得很好,像个修行人,像个佛菩萨,但心里都是贪嗔痴慢疑等等烦恼,都是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自以为是。 还有一种是内成熟外没有成熟的,就像刚才说的那些大成就者。比如帝洛巴是个渔夫,寂天菩萨是个“三想者”。寂天菩萨在那烂陀寺学修的时候,在表面上没有别的事可做,只有三件事:第一个是吃,第二个是拉,第三个就是睡。吃完就拉,拉完就睡,睡完再吃,吃完再拉,拉完再睡,所以把他称为“三想者”。 还有好多这样的成就者,这些就是内成熟外没有成熟。还有一个就是内外都没成熟,就像社会上那些不信佛,不学佛的人。 自己好好观察、对照一下,自己肯定是其中的一种。因为所有的人都包括在这四种人中。你是哪种人,是外熟内不熟,还是内熟外不熟;还是内外都熟,还是内外都不熟,我们今天学习《自我教言》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纠正自己、改变自己~为什么不拿它对照自己呢,很多时候,我们听法都是只听也不牢记,也不用来对照自己,都是擦肩而过。以前,还有这几天,讲了多少道理,讲了多少条戒律,为什么不拿来对照自己呢,不是给你讲的啊,不是给你讲的,是给谁讲的,我们以前也学习过闻法方式,那里不是有么,不谛听,听了也不记住,掺杂烦恼,这都是闻法的过患,都是修行的一种障碍。 “于谁亦莫做轻慢”,对谁都一样,都不能轻视怠慢。不管是对亲人还是对仇人,不管是对善人还是对恶人,不管是对好人还是对坏人,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其它众生,都不能有轻视和怠慢。但是现在社会上傲慢的人非常多,有一点学问、技术、财力,或者势力的时候,就特别傲慢,开始看不起别人。说实话,你具备的这些,其实什么也不是。你再有学问,也是愚痴、妄想、颠倒;你再有知识,也是分别、非理作意——对诸法的真相真理,你没有一点一滴的了知;你再有财力,再有势力,也属于是世间,属于是轮回,属于是有漏的。既离不开无常的本性,也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属于轮回的都只有痛苦,没有安乐。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什么叫本事,什么叫成功,从小到大,从少 到老,一直奔波忙碌,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幸福,为了快乐么,那你真正快乐过,真正幸福过么,没有,始终没有~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始终没有达到过目的。所以我说,除了修行人,除了真正的成就者以外,所有的人都是一样,都是窝囊,都是废物~ 有些人虽然有一些名望,有一些小小的成就,但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还是不快乐、不幸福~有钱更有烦恼,有权更有压力。在上师三宝面前,在那些大成就者面前,所有的凡夫俗子都是一样,有时候像个疯子,有时候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我们认为成家、生孩子,上班、工作,开创事业,都是一生的大事,都是很了不起的一些事情,自己很有成就感。但是,在那些智者、大成就者面前,就是一群孩子在那边玩耍,用沙子堆房子,盖建筑;然后成家、生孩子,一个人当妈妈,一个人当爸爸,另一个人当孩子。儿子长大了,出去做生意,赚了好多好多钱回来了„„ 这都有意义吗,真的,跟游戏一模一样,没有一丁点差别。佛早就讲了,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梦,都是如幻如梦的,我们都在梦中。比如你做梦生孩子了,还是个男孩,高兴得不得了,兴奋得不得了,还搞了一些庆祝。没有过多久,孩子生病了,没有留住,死了,又痛苦得不得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其实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还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的,这都没有意义,就是一场梦~ 我们现在所做的、所经历的这些,在大德、大成就者、佛菩萨们看来,跟我们刚才做的梦一模一样。前几天结婚很隆重,兴奋得不得了。没过几个月,没过几年,又开始离婚;然后失望、痛苦、烦恼得不得了。其实没有结过婚,也没有离过婚;就是我们自己执着这些才烦恼痛苦的,所以说属于世间的这些事情什么都不是。 我们现在要明白佛讲的道理:从轮回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一切都是痛苦的、有漏的,一处也没有安乐。你到公共厕所里闻一闻,有香味么,不可能吧~同样在六道中只有痛苦,没有安乐,这是第一。第二,从诸法的本性来讲,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好也会变,坏也会变。我们所认为的好的情景会变,不好的情景也会变。 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刹那也不停止。诸法的本性就是无常,再高一个层次讲,都是性空,都是虚假,都是如幻如梦。把这些道理弄明白了,有甚深的感受和体会了,这叫明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学佛人。 不要因为自己有点成就,有点功德,然后就看不起别人。我们这些修 行人也是,自己现学了几个道理,知道了一些事情,也会读诵了一些仪轨,就开始骄傲了。有些新皈依、新接触的同修问点什么,不好好教,不好好说,看不起、轻视人家。用那种傲慢的态度对待别人,这叫怠慢。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五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学习《自我教言》第十二颂: 不应之事有三种: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于谁亦莫说密语。 不应该有的三种事:第一个是“不于富人施财物”。我们应该给那些贫困的穷人做布施,那些有钱、有权的人不缺这些,不管你给他们布施多少钱,多少财物,他们也不会感激,也不会满足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这些。虽然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不应该有分别之心;但是我们做布施的时候,应该尽量把自己的这些钱财用到该用的地方,花到该花的地方。那些有钱、有权、富贵的人们,他们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不是吃的、穿的、用的,也不是这些钱财;因此,即使你付出再多,他们也不会感激,不会满意的。而那些贫困的人,需要这些,追求这些。若是我们对这些人,哪怕是给予一点一滴的布施,给予一点一滴的帮助,他们也会从心里感激,从心里满足的。 我经常跟大家讲:让父母高兴,这叫孝顺;让众生高兴,这叫善事。如果我们通过这些方式、手段,让那些众生真正高兴、满意的话,这是多大的功德啊~尤其是街上的乞丐。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要难给易。”不管他是为了什么,不管他是善人还是恶人,或者是别的什么人,跟我们、或者跟别人要钱、要饭,这不是很容易的事。而我们给他们施点东西,或者施点吃的,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我的观点是,应该给那些要饭的、要钱的施点东西。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你给了,可以说他们很容易满足;而对那些富人,给再多的钱,给再多的财物,他们也不会高兴、也不会满意的。街上的乞丐,你请他吃一顿饭,或者给他几块钱,就这样一点点的付出,他们也会非常满意,非常高兴的。所以在我看来,对我们这些修行人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一般的情况下,你给他人一百块钱,还不如在街上有人向你要钱的时候,给他一块钱。因为这个时候,他内心的欲望、要求并不高,你即使给他一点饭或者是一块钱,他也一定会很高兴、很满意的,甚至他还会给你念一些咒语,念一些经。这是多好的机会、多大的功德啊~在一般的情 况下,你给富人,尤其是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再多的钱,他内心也不会有如此的高兴和满意的。 所以,自己现在拥有的这些钱财,是自己应得的,是自己修来的福报。该吃吃,该穿穿,该用用,该花花,剩下的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福报都消耗尽了,我们在享受福报的同时,也应该积点福报。因为我们都是相信轮回的人、相信因果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爽。 我们是相信轮回的人,我们不是一生一世就结束了,还有好多的生生世世,应该给自己留点后路,给自己的来世准备点资粮。自己所拥有的、应得的、修来的这些,若是发心正确,内心清净的话,吃、穿、花都不会有任何的罪过。剩下的,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花在该花的地方,不能浪费。 我们可以享受福报,但是我们不能浪费福报。如果发心正确,内心清净的话,给自己花实际上也是给众生花。我们生活是为了什么,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什么,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什么,为了众生。我们吃是为了众生吃,穿是为了众生穿,花也是为众生花,不是为自己,始终是为众生。 如果你还有能力与条件,还有更好的机会、机缘,应该把自己的钱财用在该用的地方。什么叫该用的地方,就是上供下施。上供上师三宝,帮助上师三宝弘法利生,下施恶道众生,帮助那些贫困的、需要我们的有缘众生摆脱困境。 我们要饶益众生,要帮助他们解决暂时的病、苦、吃、穿等生活上的困境与煎熬,帮助他们解决、摆脱一些究竟的问题和困惑。这也属于利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这是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做的。 我们做上供下施的时候,连果报都不能求,更不能求回报。要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心态完全放在利他的层面上。我们这里讲的不要浪费钱财,是站在修持佛法的角度。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应该用钱财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不应该拿钱财去拉关系、走后门,做一些没有用的、搞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些琐事。 做人也是,要恭敬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跟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和睦相处、搞好团结,帮助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这是一种做人的标准。 “不于狡者起信心”。这里的信心就是信任。我经常强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特别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社会上,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人都非常狡诈,为了利益彼此互相利用,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依止上师、 善知识,都要进行仔细观察,何况还要说其它的,其实你们这些人,有时候很聪明,但是有时候很愚蠢。很多时候不观察,非常草率。我和大家讲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该观察的时候还得观察,不该观察的时候不要观察。依止善知识的时侯你应该仔细地观察,不应该轻易地相信,轻易地接触,更不应该轻易地接受他的一些摄受,一些传法。通过观察以后再依止,然后,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与环境下,都不能再观察了。按世间的做法,交一般的朋友也应该这样。首先应该仔细观察,交上朋友以后,应该保持信任,江湖上也讲义气么。修行、学法的时候,更应该这样。那种非常狡猾、下劣的人,不能轻易信任,经常接触。 我们也讲过不赞不谤一切人。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和他接触。你们吃穿住都不在一起,为什么要轻易地接触,经常地交往啊,你这样做,将来一定会受到伤害,会出问题,会造恶业,会后悔的。有必要吗,所以在没有意义,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去信任别人,不要去接触别人。 尤其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化现的上师、善知识、修行人特别多,就像我昨天讲的,外熟内不熟的人非常多。他们经常搞神通,给人治病,搞所谓的“摸顶解脱”。若是给你念几个咒语或者做一些法事就能治病,就不需要医院了。佛也不需要传药师佛的修法,也不用传这些消业、去病的方法了。若是给你摸顶就能解脱,那佛就不用传八万四千法门了。这种情况在内地有,在藏地也有。 有些人遇不到正法,遇到了邪法;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遇到了邪师、魔师。现在到汉地弘法、化缘的人非常多。很多居士特别虔诚,特别信任他们,非常执着这些。但是如果不谨慎行事,将来要跟着这些邪师下地狱的。他们自己还没有觉察到,还认为很有前途,真的非常可怜。其实亲近善知识没有错,阿底峡尊者曾经有一百多个上师,观音菩萨也有很多善知识,善财童子也参拜了五十三位上师。很多佛菩萨、大德高僧都亲近过、依止过很多上师。 我的意思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去接触、信任这些人,这样对大家没有好处,只有坏处。有的居士刚开始很虔诚,很热衷,觉得这个师父困难,帮助这个师父;觉得那个上师慈悲,接触那个上师。但最后都起烦恼了。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谨慎,仔细地观察,完全彻底地了解了以后,再去信任、接触、依止。不过真正做到确实难,非常难。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就按自己上师的要求做,听自己上师的话。让你 接触你就接触,让你依止你就依止,这是最安全的。因为通过你自己的观察与智慧很难分辨。你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依教奉行,最后达至圆满啊~但好多人就是不听话,都是自以为是,真的没办法。刚开始说的很好,当着上师的面说的很好,但是一到关键的时候,尤其在背后就不是这样了。 你欺骗了上师三宝,实际上就是欺骗了你自己;你唬弄了上师三宝,实际上就是唬弄了你自己。你欺骗一次相当于永远欺骗,毁坏了自己的善根,牺牲了自己的慧命,断绝了自己的解脱之路。你这样做,只是自己的损失,上师什么损失也没有。 真正具德的上师,是三界众生的福田,对他来说不会缺什么,不会有任何损失。你不跟随他,还有好多有缘的众生会跟随他。你不亲近他,还有好多信众会亲近他。若是他自己有威仪,有功德,有智慧,在哪都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困难。主要是你自己有损失,自己修行上有障碍,最后伤害了自己,让自己堕落,让自己不断轮回,出脱无期。 末法时期,越往后修行越难~所以,一定要观察好,依止好,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要轻易接触别人,不要轻易跟随别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真的,好多人都没有定力,说东就往东跑,说西就往西跑,本来信心很足,本来状态很好,突然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然后就开始动摇了,信心也开始差了,状态也开始变了。 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德,但是我不会相信这些道听途说,不会听这些流言蜚语。即使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说一些诽谤佛法的话,“因果是假的,轮回是不存在的,上师三宝的功德是没有的”,我也不会相信,也绝不动摇~我一定会想:因为他是佛祖,他不会说妄语,并且他有很多了义、不了义的善巧方便,有很多教化众生的手段。他跟我这样说,肯定有他的密意,我一定会这样去理解。我对上师的信心,对自己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我希望大家也一样,不要轻易动摇自己的决心,更不能动摇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于谁亦莫说密语”。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与秘密。如果不是为了在上师三宝面前发露忏悔自己的罪业,也不是为了调伏、教化一些众生,在没有这些特殊意义的情况下,该隐藏的要隐藏,该保密的要保密;否则对自己没有好处,对他人也没好处。尤其是在佛法里,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要隐藏、要保密的。若是你不隐藏、不保密的话,得不到相应的功德和利益,得不到应得的成就和加持,所以这些非常 重要。 上师让你隐藏的,你一定要隐藏;上师让你保密的,你一定要保密。不能到处炫耀,不能到处宣说;否则,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互相之间都有一定的危害与伤害。这是做人的标准,也是修行的要诀,所以一定要牢记~ 第十三颂: 不应观察有三种: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不应观察己功德。 若是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应该观察的有这三种。若是有特殊意义,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观察。有的时候肯定需要观察,有的经论里也要求观察。我们说过,佛法最少有九乘次第,一定要分清楚小乘、大乘。显宗、密宗,有共同的法义,也有不共同的法义。佛为什么讲了义和不了义的法义,是为了教化、救度不同根基的众生。佛都是应机说法,在不同根基的众生面前,讲不同意义的法要。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互不干涉,互不矛盾的。佛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为不同根基的众生而讲的。佛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真话,都是事实真理,所以我们都要了解、精通这个道理。 我今天给大家讲,“这根柱子是长的,也是短的。”若是不仔细了解,看似很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我站的角度不一样。这根柱子跟大殿的柱子比是短的,但是跟那根柱子比就是长的。我站在这个角度可以说它是长的,站在那个角度可以说它是短的。都是事实真理,不矛盾,不冲突,佛讲的每一句话都是这样的。所以有的时候说需要观察美女,有的时候说不能观察美女;但是在这里说的是不能观察美女。对一般的人来说,是这样,作为修行人更应该是这样。 观察美女,没有丝毫的好处和用处,只能让你堕落。在这里讲的美女,是从男性的角度讲的;女性也是,不能观察美男。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出家人,更不能观察、接触异性。男性一般要远离美女,女性一般要远离美男。在家居士也是,如果经常观看,经常接触异性,不会有什么好处。只能生起一些贪心、邪念,甚至去做一些恶业,障碍修行,障碍解脱,影响自己的修行与成就。所以不能随便观察。贪心、淫行,这都是轮回的因~为什么一点点也不在乎呢,作为修行人,作为有善根、修善道的人,都不应该邪淫。我们是寻求解脱的人,应该把所有的淫行都断掉,更要断掉邪淫。 邪淫有好多种:非处、非时间、非对象、非状况。一定要注意。虽然 现在这个年代,环境开放了,但是我们作为修行人,没有开放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要谨慎。如果犯邪淫戒了,要统统忏悔,否则,将来一定要感受果报。如果我们连邪淫都没有断掉,连十善业都没有做到,将来要投生善趣,投生上三道非常困难~ “不应观察友之事”。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应该观察亲朋好友的一些私事,尤其不应该观察这些善友、道友的一些私事。我们从世间的角度讲,观察他人的私事,这也是一种不信任。既然成为了朋友就应该信任,不应该再观察他的私事或者隐私。如果总是这样,这种人就是滑头,交朋友也肯定交不成。 尤其是金刚道友、善友之间,不是特殊情况,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不应该观察对方。这样对彼此都没有好处,容易发生矛盾与冲突,容易失去互相的信心与信任。如果这样,怎么互相帮助,怎样彼此协助啊,我们作为修行人,作为上师三宝的弟子,应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样才能进步,才能成就,才能使弘法利生的事业圆满无碍。这些非常重要~ “不应观察己功德”。这个是说,在没有什么意义的情况下,不应该观察自己的功德、善根、福德等成就。你经常这样观察思维,很容易贡高我慢,很容易灰心退步。傲慢本身会让你看不到别人的功德,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样你永远都不会进步,只会退步;这样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与成就,最后一定会灰心,会舍弃佛法。所以,如果想观察,就观察自己的缺点,观察自己的不足。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改掉自己的毛病,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改变自己,才能纠正自己,才能进步,最后才能成就~这都很重要。 今天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学习《自我教言》第十四颂: 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食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 经常要随顺的有三种:第一个就是“语言随顺于亲友”。亲朋好友、金刚道友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情况下,语言一定要随顺他 人,不能和他们争辩、争论。特别是在别人面前,在仇人关注的场合里,和这些亲戚、朋友总是唇枪舌剑,会让别人笑话的。另外,要随顺他人,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恭敬。这样做,对方也一定会高兴、会欢喜。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让众生欢喜,不应该伤害众生,更不应该伤害有缘众生。那些亲戚、朋友,尤其是自己的长辈,不管说的是对还是错,在一般的情况下,一定要顾及对方的心情,语言要随顺他们,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孝顺、一种尊重、一种礼貌。如果你经常和他们争论,或是狡辩,最后双方都不愉快。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语言一定要随顺对方,随顺他人,让他们欢喜、高兴,这样大家都会开心快乐的;尤其是金刚道友之间,一定要随顺,不能总是争论。 如果是为了让他人了解一些事情,明白一些真理,或者是为了调伏、帮助他人,而去辩论、辩经都没有什么。若是在没有意义、无记的情况下,或是在恶意的状态下,不能和他人争论。现在很多人都是,一见面就争论不休,每聚到一起就开始说一些长短是非,实际上这都是造业。所以一定要随顺这些道友,这样大家最终都会开心快乐的。我们的口非常厉害,造业非常容易,大家一定要注意。万一说了一些令对方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也是造了一个很大的罪业。我经常跟大家讲,金刚道友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要和睦相处。在一般的情况下,一定要互相随顺,互相理解,学会圆融,学会忍让。尤其是经常在一起做事情,时间长了肯定会有意见不统一,发生冲突与摩擦的时候,但是要立即忏悔,心里不能留痕迹。金刚兄弟不是一般的关系,是生生世世、永久的兄弟。彼此让一让,忍一忍就会过去,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修密法,要遵守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大家一定要谨慎、要注意。人的习性非常可怕,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搞一些不团结的事情。为什么说一定要和睦相处,一定要齐心协力,因为若不是这样,我们就没有力量了。我们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心的力量就是我们的力量。若是大家的心能合而为一的话,我们的力量就会永远在一起。我以前也跟大家讲过,大家的力量就像火焰,烧烦恼,烧习性,会非常猛烈、非常快速。个人的力量就像火星,只靠个人的力量,靠自己的修行,是非常难的,所以共修非常重要。共同修行,对个人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没有搞好团结,没有齐心协力的话,也是一种罪业、罪过。所以我们经常讲,有利也有弊,利大弊也大。 不要轻视、小看这些啊~真的,若是你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就的话, 一定要谨慎。人都有贪嗔痴慢疑的恶习,而且都非常严重,尤其是嫉妒和傲慢两种。有的人嫉妒心非常强,别人有一点点的功德或是成就的时候,嫉妒心就上来了。自己有一点点的成就或是进步的时候,傲慢心就上来了。一有嫉妒心肯定会嗔恨对方,一有傲慢心肯定会轻视他人。这样一定会造很多的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二个,“衣食随顺于当地”。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随顺当地的风俗;否则,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入乡随俗嘛~到哪个地方,就要随顺哪个地方的习惯与风俗,包括修行都要随顺。随顺年代,随顺地区,随顺众生。《普贤行愿品》里也讲随顺,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之一是恒顺众生——恒顺众生也要恒顺年代,恒顺地区。年代和年代不一样,地区和地区不一样,众生和众生不一样。佛当时传讲佛法的时候是应机说法,也是恒顺众生,恒顺地区,恒顺年代的,我们也应该这样。有的人特别执着自己的一些习惯,一些风俗,一些修持方法。该保存的一定要保存,但是该改变的也一定要改变。若是你没有一点改变,没有一点善巧方便,怎么救度众生,怎么弘法利生啊, 八十年代的众生和现在这个年代的众生肯定有所不同。如果现在还保持八十年代的风俗,还执着八十年代的做法是错误的。 地区和地区不同。比如内地和藏地,很多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环境和气候也可以说完全不同。若是你到藏地,还按汉地的风俗习惯就错了。若是你到汉地,还按藏区的一些风俗习惯也不行。比如说我们洗澡,在藏区环境、气候和条件都不允许。你到这边来还按内地的习惯,天天洗澡,或者每天洗好几个澡,就不符合实际了。有的藏区人,根本就没有洗过澡;有的几个月洗一次;有的一个月洗一次,有的半个月洗一次。如果你到内地也这样,肯定不舒服,不符合实际。这是打比喻,好多事情都是一样。包括藏地按藏历,汉地按农历。像初一,按藏历是三十,按农历就是初一。汉地三十当斋日,藏地初一当斋日,初十和二十五也是这样。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天文历法。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应该遵从当地的天文历法。莲花生大士当时诞生在印度,我们是按印度的初十还是按藏历的初十呢,莲花生大士也没有说过必须要按藏历。我认为在所有的初十,如果自己能够忆念莲师,做善事,莲花生大士一定会降临。他也没说除了藏历的初十、农历的初十以外,印度的初十,美国的初十,日本的初十他不来啊~其实时间就是一种概念,没有什么实际的真实存在。如果我们按内地的天文历法,容易记住,而且非常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 的人不会随顺,特别执着,必须要按藏历,一定要记住,记不住不行。好多时候没有记住日子,错过了,就起烦恼了,这就是没有智慧。 念诵仪轨也是,有的人说,必须念藏文,这样才有加持,因为这些文字是观音菩萨的语言,是观音菩萨化现的。汉语就不是佛菩萨的化现了,可以这样讲,汉语是文殊菩萨的语言,汉字是文殊菩萨的化现~用汉语为什么不能念,有什么区别啊,这都是执着嘛~我不赞同这些说法,我认为都是一样的。一些咒语,为什么不翻译过来,它有好多不翻译的原因和理由。除了这些密咒以外的一些经文、仪轨等,我看可以翻译成汉语、英语、日语、印度语等。可以用各国语言和文字来读诵,不是必须要按照藏语。真的,这是执着,所以我们现在念的好多仪轨都是按照汉语念的。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区别,若是有信心,有善根,都是一样的,都是佛菩萨的幻化,都是佛菩萨利益众生的工具与善巧方便。若是没有信心,都是自己的一些非理作意,没有任何的价值。 我是这样想的,若是我们不恒顺年代,不恒顺地区,不恒顺众生的话,虽然佛法非常奥秘,非常殊胜,加持力、功德力都非常大,但是我们无法能够帮助、救度现在的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这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到哪里,就一定要按照那里的风俗习惯。这样做,第一,不会让那些众生生起烦恼;第二,自己可以与当地的众生和睦相处,这样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好处。 第三个,“自心相应于佛法”,自己的心和佛法一定要相应。我们可以表法,但是内心一定要符合佛法,一定要与佛法相应。如果内心与佛法不相应,跟佛法背道而驰的话,我们表法表得再好,在外表上显得再有威仪,再有修行,再精进,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不会有任何进步,最终也不会达到目的,不会有任何成就的。若是我们的心、思想、境界与佛法、佛理能够相应、相符的话,外表怎么都可以。外表有修行也好,没有修行也好;外表善也好,恶也好,你的内心一定会有改变,最后一定能够得到殊胜的成就,得到究竟的利益。我经常强调,修行修心,念佛念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到心地上,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不在表面上,不在形式上,都在心里,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要恒时观察自己心的相续,调整自己内心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念佛,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为了恒顺众生,我们的外表、外在,包括言行举止,肯定有时候像修行,有时候不像修行;有时候会有一些善的表法,有时候会有一些恶的表法。我们与这些众生接触,在帮助众生、调伏众生的过程中,在表面上肯 定会有爱的表情,也会有恨的表情;有高兴的表情,也有伤心的表情。我们也可以看看,很多大德高僧也是,有时候心情很低落,有时候心情很轻松;有时候很高兴,有时候很生气;有时候笑,有时候哭;有时候说一些粗话,有时候说一些软语。 外在的行为没有一定的标准,仅仅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无法判断、确定他的内心。所以我经常说,不要轻易判断别人,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你也不是佛,连他心神通都没有,怎么知道他修行的好坏,他的内心是善还是恶呢, 第十五颂: 不应听闻有三种: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不闻愚者之教诲。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在修行中,不应该听闻的有三种。 第一个,不听闻他人赞叹自己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很容易生起傲慢。其实我们若是要听,就听一些诽谤;若是接受,就接受一些指责与伤害。我经常跟大家讲,什么是真正的善知识,能直接指出你的毛病、缺点、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我们的敌人、仇人、恶人,都是我们真正的善知识。他们才能看出来这些,也能毫不迟疑地指出这些。如果我们有智慧、有修行,能够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是对我们修行的一种鞭策,一种非常殊胜的助缘,能让我们开悟,让我们成就。 现在很多人非常爱看装模作样,非常爱听花言巧语,很多上师和弟子就是这样。上师在弟子面前装模作样,弟子在上师面前花言巧语,这实际上都是在互相伤害、互相欺骗。这样做有意义吗,能够改正你的毛病与缺点的方式方法叫窍诀。发现自己的错误与毛病,这叫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与毛病,这叫成就。若是上师、善知识,舍不得说你,不好意思说你,那就有问题了。好多人都看面子,有的不敢说,怕把他说跑了,怕他不理自己了,怕他不做供养了;有的时候舍不得说,怕他没有面子,怕他生气。就是特别贪着自己的施主。作为上师、善知识,该说一定要说,该改一定让他改,这样才能让他进步,最后才能成就。 “不闻他人赞己德”,不能听闻他人赞叹自己的功德。如果不是这样,第一个消耗自己的福报,第二个容易生起傲慢。 “不闻喜新者之语”。他人在喜悦、高兴的时候,跟你说的一些话,不一定可靠,所以不能听。新认识的,新来的人,也肯定会说一些好听的或者不好听的,这个也不能听闻,不能太在乎,也不可靠。彼此根本不了 解、不熟悉,无论说好话、坏话都不能听闻,不能在乎,这是个陷阱~若是听闻了,或者在乎了,这样非常容易落入这个陷阱。 “不闻愚者之教诲”,不能相信、不能听从愚者的教诲。他根本不懂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管他是出于恶意还是善意,但是因为他没有智慧,既不懂世间法,也不懂出世间法,所以他没有资格教诲他人、引导众生。如果我们听闻他们的话,信任他们,对他们依教奉行,最后一定会倒霉的。 有一种说法,学法修行的时候,连父母的话都不能听。因为,虽然父母非常疼爱我们,希望我们一切都好,但是他们只有慈悲,没有智慧。他们的一些教诲与引导,在修行面前,在佛法面前,也许是种障碍。在这方面连父母的话都不能听,更不用说听别人的了。所以真正想学佛修行,真心想解脱成佛的话,一定要按佛的教诲,按上师的引导,不要东听西听。 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修行的道路上依靠上师、依赖上师、依怙上师。你就应该听上师的,有什么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应该问自己的上师;不应该问别人,不应该听别人的。真的,我要求大家,以后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选择。很多人一点定力都没有,心态一点点都不稳定,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改主意了。很多人特别爱耍小聪明,不懂装懂、胡说八道、以盲引盲,最后都堕落邪道、劣道、恶道了。 希望大家都好好地依教奉行,听从自己上师的教诲,接受自己上师的引导,不要道听途说。比如,今天修破瓦法修得正精进呢,明天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说“不能修破瓦法,修了神识就回不来了;破瓦法应该老年人修,不应该年轻人修;破瓦法早就失传了”等等。然后就开始动心了,就不修了。 不应该这样。他们说的这些有什么证明啊,凭教证、论证、理证,还是凭别的什么,根本不观察,也不思考,一听到这样的流言蜚语就动心了,就动摇自己的决心了;就开始不精进、不用心、不修行了。真可怜。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见,一定要有自己的修行标准,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我发现有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目标与方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佛法,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修行。虽然学佛、修行好多年了,但都是盲修瞎炼。自己好好观察自己,相续有变化,有进步吗,如果没有,就要好好地,脚踏实地学修。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识闻思修行~ 今天学习自我教言第十六颂: 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好人,作为一个善人,平时不应该过度希求的有三种。第一个就是“不求富人之财物”。我们不能总是贪图他人的财物,尤其是不能贪图富人的财物。富人有很多钱,具足了很多拥有,但这是他自己修来的福报,我们应该随喜,不应该嫉妒。人家住别墅,自己也想住;人家开宝马、开奔驰,自己也想开。“我也希望像他那样,我也应该这样。”自己也希望、欲求这种生活方式,这都是不合理、不如法的。作为一个富人,他有他的生活与生存的方式,他有他的一些责任与义务。你作为一个穷人,你有你自己的生活与生存方式,你有你的一些责任与义务。各过各的日子,各尽各的责任,各尽各的义务,这是做人的标准,也是一个修行人应该保持的一种状态。 世上有富裕的人,也有贫穷的人,很难平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缘起就是这样,万法就是这样,就是有高低、有贵贱、有好坏、有善恶。没有这些的话就不是缘起了,就不是万法了,也不正常了。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佛也解决不了,这是众生的业力。每个人都有业,有共业,有别业。我们都投生为人,都转生到中土,这是我们共同的业,也是共同的福报。 但是我们这些人,尤其是生于中土的这些人,也有各自不同的福报和业果,都过着不同的生活,都感受着不同的业报。应该各受各的业果,各了各的缘分,互不干涉,各过各的日子,各尽各的义务。这就是人应该过的日子,人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应该做一个好人,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修行人。 有的人非常有钱,但是非常贪心,也非常吝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花;非要过贫穷、普通的日子,在我看来这也是错误的。我认为,既然你有这个缘分,有这个福报,就应该享受这些,该花的花,该 了的了;不应该吝啬不舍,应该一切随缘。若是没有这个福报,没有这个缘分,也不要追求,也不强求。很多人不是这样,非常执着,还误认为这是一种做人的标准,一个良好的习惯。 佛、菩萨也讲过,有的贫穷者也是一种贪。自己本来没有钱,根本没有这个福报,还非要买房子、买车,到处旅游,拼命赚钱,非要过富翁那种华丽的生活。这是你该做的事,是你该过的生活吗,这样做就是给自己增加压力,增加烦恼~非得要这样吗,没有条件就没有条件,没有钱就没有钱。到处借钱,还不上就着急上火,我看没有必要。过平平淡淡的日子,多好啊~ 人一生的快乐,不是体现在房子上,不是体现在车上。你有一套房子,有一台破车就快乐、幸福了,就解脱了,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不可能吧,人就是这样,就是虚荣,装嘛~以上两种做法都是过分的,都是不正常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尤其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缘就结什么样的缘,结什么样的缘就了什么样的缘,一切随缘去做。有钱不花是问题,没钱非得花也是问题。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做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做一个修行人。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差不多就行了。佛讲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一切都是因缘果报。所以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佛讲平等,就是有钱、没钱一样,有权、没权也一样。具有平等的心,平衡的心态,才是真正的解脱。 人一生的快乐和解脱,与这些物质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不能贪图钱财。若是你没有一定的成就,没有一定的定力,钱财就是个障碍,就是个祸害。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若是你有很多钱财,有很大的势力、权利的话,这些肯定会带来很多的灾难、烦恼与痛苦。 从出世间、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若是你太有钱了,就会变成修行的障碍。现在很多人都爱着急:“为了上师三宝的事业,我得赶紧赚钱、买彩票;我要中五百万,然后拿三百万、四百万来做上师三宝的事业。”如果你真有钱了,肯定做不到这些,因为你对钱的贪着还没有断除。现在你发心挺好,但是钱真正拿到手了,你就舍不得了。就开始什么都要了,就想享受了——到处旅游,到处消费。然后就想:我有这么多钱,该做什么呀,想做这个,想做那个,忙得不得了。若是你真的没有看破、放下,没有一定的定力,那就完了,钱一定会把你压死。 以前有个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说有两户人家挨着住。一户人家特别贫穷,两口子靠卖豆腐维生;另外那户人家做好多好多生意,非常富有。但是有钱的富翁,每天都特别苦恼,总是愁眉苦脸,没有开心的时候。旁边卖豆腐的夫妻俩,每天又唱又跳,日子过得非常开心、自在。那个富翁就想不通了:我这么有钱,手下有这么多人,但是我一点点都不快乐,一点点都不幸福;隔壁卖豆腐的夫妻,每天靠赚一点点钱过日子,跟我比就是一无所有,可是为什么那么开心、快乐,那么幸福呢,他就去问别人,那个人跟他说:“你明天把三十两银子扔到他们家院子里,然后你就知道答案了。” 这个富翁晚上就把三十两银子偷偷放在隔壁的院子里,第二天被卖豆腐的两口子发现了。他们想不通,这银子是怎么来的啊,然后就偷偷藏着、守着。接着又开始想,这钱应该怎么花,应该去做什么生意。每天都考虑、忙活这些,原来的唱啊、跳啊都没有了,再也听不到、看不到了,再也没有以前自在、快乐的生活了,只剩下痛苦与烦恼。那个富翁才知道了:“哦,原来我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有财富~” 美国有个富翁也说过,他有很多钱,但是他一点点也不快乐。真的是这样~作为一个修行人,财富是修行最大的一种障碍。很多大企业家、大老板,有权、有钱的人,他们也不是不想解脱,也不是不想学佛,但是他们没有这个机缘,发财了以后,想放下但还放不下,想坚持但还坚持不了,痛苦得不得了。若是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没有真正的、殊胜的成就,这些钱财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相反,只能给我们带来祸害与灾难,带来烦恼与痛苦。 如果你开悟了、证悟了,能够看破了、放下了,那个时候黄金和牛粪等同,手掌和虚空等同。那个时候是无碍的;但这之前钱财对修行来说是一种障碍,而且是最大的障碍。有钱人能够真正进入佛门,能够真正用心学修是很难的,特别不容易。 临终的时候也是,钱财是最大的障碍。以前有好多好多公案,很多亡灵都没有离开,有的转生为饿鬼,有的转生为傍生,就是因为贪着钱财。 有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位喇嘛,他没有别的,只有一个木碗;但是那个碗的木质非常好,他非常喜欢那个木碗。临终的时候他也没有放下木碗,后来转生为一条蛇,缠在那个木碗上。人在临终的时候,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些亲人、财物,这是往生、成就最大的障碍。 第二个是“不求高贵之地位”。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好人,一个善人,不应该去追求那些名声、权力和高贵的地位。若是自己有这个福 报,有这个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这些;否则你再去求,再去贪图也没有用~我经常跟大家讲,做事情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连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到,还想做大事,这都是不正常的。 做好人,在哪都可以做;做好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做;做好人,应该以普普通通的身份做。若是有高贵的地位,有一些大的名气,你不一定能做个好人。不说作为一个修行人,你仅仅想做一个一般的好人,想做一个善人,都不应该希求这些高贵的地位或是名声。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然后去做一些善事,做一些好事,我看这很符合实际。作为一个修行人,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的修行和智慧,更不能追求这些;若是有一定的修行和智慧,有地位、有名气、有才能,怎样都可以。因为这是一种工具,一种资粮,你可以利用这些去弘法利生。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的修行和智慧,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些还是没有的好,还是不接触的好;因为这都是造恶业的平台,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有这些,造业会更狠,因为有力量啊~有了这些,做善业有力量,造恶业也有力量。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不应该追求这些名声、地位。若是自己命中自然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也不用逃避;若是没有也挺好。 第三个是“不求华丽之衣饰”。作为修行人,平时的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不能太过分,应该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地。若不是为了表法,而是为了自己的美丽,为了使自己显得好看一点,经常抹这个、画那个,就没有意义了。现在在内地有好多好多这种情况:今天觉得黄色的头发好看,就把头发染成黄色的;明天觉得不好看,又把头发染成红色的;后天又不行了„„每天都做美容、化妆„„浪费时间、浪费钱财、浪费资源~太虚伪了,太假了,一点点也不好看,但是很多人都愿意搞这些。 如果有一个清净的发心,是为了庄严坛城,是为了表法也行。但是很多人发心、目标并不是这些,而是为了使自己显得好看一点,显得年轻一点,然后出去唬弄众生,忽悠众生。把自己弄得好像挺华丽,挺美丽,但本身并不漂亮。这样做有用吗,还有的人今天觉得西藏的装饰品好,弄了几个;过了几天又觉得不好看,然后又弄其它族的装饰品。过几天又觉得不好看,又去买印度的,或者韩国的装饰品。衣服也是,今天穿这样的,明天又穿那样的。有的人老换衣服,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整天都在换。修行人不应该这样~ 第十七颂: 不能诽谤有三种: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己善知识。 “众望所归者”,就是大众寄予希望的人。那些上师、善知识,包括领导、高官,也是众望所归者,好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每一个大德,每一个善知识,每一个上师,都有好多好多有缘分的众生、眷属、弟子。他们是人天的福田,人天所有众生解脱的期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好多人都崇拜、赞叹他们。如果你诽谤他们了,不是伤害一个人,而是与他有关系的眷属、弟子都会受到伤害。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对自己也不会有好处。肯定会在无意当中给自己带来危害,带来麻烦,也许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修行上更不用说了,诽谤佛,诽谤菩萨的罪过,超过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因为前几天也讲过,这些真正具德的上师和善知识都是佛菩萨的化现。 佛快要涅槃的时候,阿难哭泣地说:“您涅槃以后,谁来救度我们,谁来做我们的怙主,我们依靠谁呢,”他非常伤心地请求佛不入涅槃。佛安慰他,同时也说了:“我可以化现为很多上师、善知识来度化你们;将来所有具德的上师、善知识都是我的化现。”莲花生大士也亲口说过,将来所有的上师都是他的化现。这个世界第一佛是释迦牟尼佛,第二佛是莲花生大士,两尊佛都这样说过。 因此,若是你诽谤上师,诽谤善知识,实际就是诽谤佛,诽谤菩萨。不管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你对这样的人进行了诽谤,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会造极大的恶业。 “不谤他人买卖物”。有的人就是爱管闲事,爱插嘴。一有时间就逛街,到这个市场,到那个超市;然后问这个价格,问那个价格;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这个太贵了,那个太便宜了。根本不想买,也没有钱,然后还到处宣扬。就是无事生非,没事做么~人家做买卖也不容易啊~有一个人来了,想买这个东西,又开始插嘴,说别的地方比这个便宜,以前有什么什么优惠。就这样故意或者无意当中损害别人,伤害别人。他们做买卖是他们的事,没有你的事。有的人就是这样非常爱诽谤他人的买卖物。自己打妄语,说绮语,同时还说离间语、恶语,所有的口业都犯了。 你说了别人不悦意的话,这叫恶语。本来买卖双方谈得很好,因为你一插嘴,双方都大失所望了,这叫离间语。然后你说些没有用的,就是绮语。你不可能了解那么多,里面肯定有夹杂,这些都是妄语。同时犯了这么多的罪业,还伤害对方,影响了双方的买卖。 “不谤慈己善知识”。那是当然的,但是有的人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不仅没有一点点感恩心,而且还诽谤慈悲自己的善知识。作为菩萨,作为上师、善知识,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没办法,也得忍啊~我们讲忍辱的时候讲过一种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邪行就是诽谤、侮辱、诋毁。 我们若是懂点道理,有点良心的话,即使做不到知恩、感恩、报恩,但是最起码也不能诽谤,不能诋毁,不能伤害吧,这些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他们才是真正慈爱我们的,才是真正对我们有恩的人。他们对我们的恩德远远超越了父母对我们的恩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父母亲,只能给我们今生的、暂时的一些利益,无法能够给我们究竟的解脱。但上师、善知识们,能给我们永恒的快乐,究竟的解脱。现在很多人真的没有良心,真的不懂道理。 上师、善知识多不容易啊,凭什么这样对待你,慈悲你,帮助你,之前你们之间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亲戚,也不认识,但是他们以慈悲为怀。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众生都一样,所以我们才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与加持,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感恩他们,不应该诽谤他们。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自我教言》讲记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学习第十八颂: 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能轻易赞叹的有三种,其中一个就是“不赞众夫所指者”。“众夫所指者”就是好多人都认为有问题,或者大家对他有看法的那种人。尤其是在道场,在寺院里,有过失的人不能赞叹。如果你赞叹他了,会伤害很多众生,也会引起好多争议。另外,如果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好多人都看出了他有问题,或者对他有意见,有想法的话,说明他肯定也有一些过失,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赞叹这种人。 好多道场、寺院都有这种规矩,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规定。对不守规矩,或者不守戒律的人,有很多调伏的方法。实在调伏不了,改 变不了的情况下,一定让他暂时离开;或者让所有信众、所有僧众都要暂时远离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跟随他,跟他接触,甚至赞叹他,实际上等于违反了佛的教言,违反了僧众的规定。这个罪过非常严重~ 平时也是,若是大众对他有看法或者有一些说法,你也不能刻意地去和他争论,或者去赞叹他。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很多坏处,会引起很多烦恼,也会引起很多争论。尤其是违反佛、上师的教言,违反僧众规定的那种人,一定要暂时远离。与他接触,甚至是赞叹,都是不允许的。尤其是在道场,或者在寺院搞这些不合理、不如法的事情,也会影响团结,也属于是破和合僧,是与无间罪接近的一种罪过,所以一定要注意。 第二,“不赞自大愚昧者”。有的人非常愚昧,本来没有任何功德,却自认为很有功德;本来什么也不懂,却自认为懂得很多,自认为很了不起。自认为很有修行,总是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自大自傲,愚昧无知——这种人就是刚才说的“自大愚昧者”~他明白的只是一些皮毛,只是字面上的一些东西,根本没有精通含义。在修行上也是,根本没有做到表里如一。对这种人我们不能赞叹~如果你表扬他,赞叹他,对他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只能增加他更多的傲慢,不能让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第三,“不赞幼稚之孩童”。一定要严格地管教孩子,不能经常表扬、赞叹。小孩子不懂事,他的思想、相续都没有成熟,经不住这些表扬、赞叹。如果你总是这样做,会使他更骄傲,更固执,最后更不好管教,更不好调伏。所以,对儿童也不能赞叹~ 第十九颂: 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不赞不谤自亲属”,是说对自己的亲属,不能轻易赞叹,也不能轻易诽谤。如果你在大庭广众面前,经常赞叹自己的亲属,大家心里一定不会太接受,甚至会有一些看法;但是也不能诽谤,否则也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若是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可以;若是没有意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应该不赞不谤自己的亲属,这是最如法的。 “不赞不谤陌生师”是说对一些不太了解的上师、善知识,若是进行赞叹或者诽谤,也不是很好。因为你不了解他,也看不出来他是真正具德的上师,还是邪师、魔师。有的人根本不了解,一听到,或者一见到某些 上师就开始评论。有时候说一些好的,有时候说一些不好的。这种情况在内地非常严重~你不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接触,也不要反对、诽谤或者侮辱,这都是不如法的。所以你最好自己有个标准,保持适度,不赞不谤是最好的。 我们在“如何依止上师”里讲过,首先要观察上师,然后再依止上师。自己可以在远处慢慢地、默默地观察:如果他是个具德的、具足法相的上师,对自己的修行有帮助,与自己有缘分,这样才可以接触、赞叹;若是不了解,最好别去接触,也别赞叹。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却到处宣扬、赞叹他,让更多的人去接触他。万一是个魔师,或者是个邪师,不仅是自己,而且你所介绍的这些众生,将来都要跟着他下地狱,这个非常危险~我们也不知道佛菩萨在何处,也分辨不出真正的善知识或者具德的上师是什么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赞不谤陌生师。 “不赞不谤一切人”。这里讲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若是你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可以赞叹,也可以诽谤。但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对所有的人,应该既不轻易赞叹,也不轻易诽谤,这是最安全,最圆满的。 第二十颂: 如此窍诀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 《自我教言》虽然词汇不多,非常简略,才二十个偈颂,内容却非常深奥。在修行的过程中,这些也是非常关键,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窍诀。就如同刚才说的,“如此窍诀尚众多”,其实还有好多好多种窍诀。像《三主要道论》《佛子行三十七颂》,还有《修心八颂》都是非常好的窍诀;但《自我教言》是总集的,是最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里虽然没有讲太多理论,但是八万四千法门,所有世间与出世间的法,所有的教言,所有的窍诀,都包含在《自我教言》的每一个偈颂里。就看自己的善根与悟性~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自我教言》,不要轻视它。 “自观自己极为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拿《自我教言》来观察自己,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教导自己,调整自己,纠正自己。我们只听闻、思维也不行,还必须要落实到、融化到自己的相续中,这样我们才能到达修行的彼岸,才能圆满成就,这都非常重要。 “世出世法亦归此”。“世出”是出世间的,“世法”是世间法。所 有的佛法,所有世间的道德、规范都归纳在这里。一共有二十个偈颂,希望大家能够背下来。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极为甚深当修持。 上面这些偈颂、教言,是无垢智慧瑜伽士所著,无垢智慧瑜伽士是华智仁波切的别号。他也是为了调伏自心,调伏自性而宣说的。华智仁波切是个真正的大成就者,是真正的佛菩萨再来。做到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难,他已经做到了。 《自我教言》主要是为了我们这些初学者,为了我们这些有缘的众生而宣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好好地拿《自我教言》作为做人的标准,作为修行人的标准。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要把佛法,把《自我教言》当镜子照自己,当秤称自己,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相续,调整自己的相续。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最后才能成就。 这些教言虽然词汇很简略,但是内容非常深奥。大家一定要再三地学修,最好经常念诵,经常学修。《自我教言》本身的加持力也非常强,因为华智仁波切是个真正的成就者,他当时的发心也非常清净。所以,对我们的利益,对众生的利益也非常大。 现在在藏区,或在其它地方,修学《自我教言》的人也非常多。好多人都是依照《自我教言》学修而成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今天就到此结束。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现在把这些功德、福德、善根都毫无保留地回向给法界所有的众生,愿法界一切众生都能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证得无上大圆满的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本文档为【【精品】自我教言讲记9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7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