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举报
开通vip

【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 研究 信仰民俗2009年6月(总第116期) 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傅慧平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基督教在汉族村落中的传播,有些村落的丧葬仪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在葬礼 的形式上,人们开始追求排场,热闹在笔者所目睹的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佛教以及 基督教的思想.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用人类学...

【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 研究 信仰民俗2009年6月(总第116期) 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 傅慧平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基督教在汉族村落中的传播,有些村落的丧葬仪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在葬礼 的形式上,人们开始追求排场,热闹在笔者所目睹的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佛教以及 基督教的思想.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用人类学的观点重新审视乡村的丧葬文化. 关键词:汉族村落;丧葬仪礼;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 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整体是由各种文化丛结组成的,而文化丛结又主要包括各种文化因子.其中,丧葬文化是最能体现 传统文化实质的文化因子之一.丧葬仪式若以亡者为主体,自然重视亡者的受益,比较倾向世人与死者之间的交互,并且很 多时候是活人臣服于对死者的敬畏以及对于获得死者保佑的渴望;若是以活人为主角,丧葬仪式的设计则偏向社会网络及人 际关系的展现.汉族传统的丧葬文化以儒家提倡的"孝道""五服""厚葬"为主,间或体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如今,随 着基督教在某些汉族地区的传播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丧葬仪礼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试图运用人类学的观点,在田野调 查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乡村的丧葬文化. 一 , 调查背景 笔者所调查的汉族村落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是一个较为偏远的丘陵地区,全名为水北镇伍塘村委傅家村,约170余户, 650十余人,是整个村委中人口最多的村落.2月4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即立春)晚上,笔者从学校回到家,被母亲告 知:前两天,村里有位老人过世了.因为祠堂已经贴好年纸,按规定,此时死者家是不能在祠堂举行葬礼的,只能把推延到 小年(正月初九)后进行.于是笔者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完整的田野调查.因为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最重要也最直接地 获得调查资料的途径.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深入调查点,与调查对象近距离接触,从而不仅仅在感性基础上获得第一手资料, 更有利于深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所要调查的对象. 死者是一位女性,享年78岁,有一80岁左右老伴,与之生有四男一女.老人年轻时是本村的妇女大队长,年老后由于 儿子媳妇不够孝顺,从未有过好吃好穿,老伴又嘴馋,自私.老人生前除了帮忙带带孙子和曾孙外,就是义务打扫祠堂.她 给村里人留下的印象是"勤奋节省,平时话不多","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 照惯例,村里凡55岁以上过世的老人都可以进祖宗祠堂实行葬礼.死者家依照各自经济实力决定遗体在祠堂停灵的时 间,停灵时间3到5天不等.而年轻人的葬礼要比老人的葬礼冷清许多,不仅其家人尽量不声张,而且族人还不允许其遗体 进入祠堂. 二,葬礼 葬礼--一般包括l荫方面:丧葬礼仪与祭祀礼仪.前者指人死后至下葬期间进行的各项仪式,参与仪式者主要是死者的直系 家属,至于其他亲友的角色,相对而言则较为次要;后者则为定期在坟墓前或祖先灵位前的祭祀仪式,参与者主要是死者的 家属及子孙.从丧葬仪式到日后定期进行的祭奠仪式大多按道教,佛教或本村民间信仰的传统进行,带有浓厚的祖宗祭祀成 分.不过,由于祖宗祭祀的对象是祭祀者的祖先,故其同时具有儒家所提倡的孝道精神.本文调查的主要是丧葬礼仪过程. (一)移棺 正月初十下午,老人家里燃放鞭炮,以此方式告知亲友,乡邻:死者将要入棺,并移至祠堂.在棺枢移至祠堂的过程中, 从死者家通往祠堂的道路两旁的家家户户,通常会关门闭户,以免老人走时不安或致使自家招惹晦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遗体移置祠堂前的整个过程笔者都无法亲历,只能描述记忆中笔者去世时的场景. 在汉族的风俗里,通常老人一咽气,家人就会放鞭炮,哭丧,以此向亲友乡邻暗示:老人去世了.傅家村也不例外.笔 者祖父去世时,大伯到村外一眼泉(村里头丧葬取水处)中取了水,给他简单地擦擦身子以示洗澡,洗完后帮他穿上生前与 寿材一起准备好的殡衣.然后众人把遗体移到一块门板上,头朝门口.门板是在祖父快咽气时卸下来的,搁在堂屋东墙边, 用两条长凳架着.祖母说,头顶上方不能是横梁,"这样不会压着头,魂就可以出去".祖父头前点着一盏煤油灯,俗称"长 明灯".父亲在老人双手中各放几张冥钱包着的现金,即俗语"阴问买路钱".祖父入棺前,棺材底放了很多硬币(相传以前 放的是铜钱),又铺了几层崭新毛毯.遗体入棺后,又盖了几层红毛毯,头脸露在毛毯外.看上去,祖父就像睡着了一样. 祖母说,要是死者"死相不好看"的话,就要用白布盖着头,但最后封棺时一定要揭开.因为死者如果蒙着眼睛,就会找不 到去地府的路. 上文所提到的"殡衣",即"三领四侯",三件衣服,四条裤子,均为蓝色.男性死者头上还需戴上黑帽,女性则需戴绉 作者简介:傅慧平(t984一),女,江西新余人,研究方向:经济人类学. l7 纱.而"长明灯",是不能熄灭的.汉族的先人们迷信有了长明灯,死者的灵魂就能看清走向阴间的路.至于棺材底部放硬 币或铜钱,古时叫"积铜",相当于平常人家的储蓄,表明死者家道殷实,到阴间时也能衣食无忧.钱币上必须铺几层崭新 毛毯,这倒是傅家村的习俗,其缘由及渊源,已不清楚了.另外,需要点出的是,祖父生前是个"地理仙",迷信去世时间 和墓地选择都与子孙后代的繁盛发达有一定联系.他给自己找的墓地背靠山林,面朝大路,也就是所谓的"风水宝地".这 也许正说明了道教中的风水学说,即"堪舆术",对于民间丧葬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风"和"水"的结合,就 形成万象滋生,生物繁衍的环境.而且,本村有种说法:老人咽气时灵魂并未走远,仍在屋内,后人必须痛哭,以示哀伤与 不舍,特别是媳妇.否则,他们因为会"不孝顺"而遭到亡者的惩罚.这点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孝"的思想. 祖父死后第二天傍晚,家中请来"八仙"(即八位抬棺材的族中年长者)把棺木抬到祠堂,但棺材并未封棺.移棺的路 上不停地燃放鞭炮,只有祖父的几个在家的儿子能在旁边跟随.灵柩移至祠堂后,大伯再在棺材四角放了些钱币,然后"八 仙"拿出棺材钉(一种特制的铁钉)封棺.封棺完毕,家里就燃放一通鞭炮.亲友及乡邻们便陆陆续续地送来爆竹,跪拜, 吊唁祖父. (二)吊唁,守灵 现在让我们回到当下要讲述的场景中.这位老人生前信仰基督教,所以丧葬中就少了传统上的跪拜,烧香仪式,但对死 者的吊唁必不可少.母亲让笔者陪她去送爆竹,说是无论村里任何人去世,每家每户都得送一封爆竹到祠堂去吊唁老人.只 有那些与死者或死者家里有重大矛盾的才可能不去.吊唁老人时,笔者看了看祠堂的摆设:依然是棺木前有一张方桌,上有 两根烛台,长长的红寿烛日夜不息地燃着.不同于以往的是,两个烛台中间的大香炉没有了,灵柩前以前专门用来跪拜的稻 草浦也没了.人们都只是鞠躬拜了拜,并未像以前一样跪拜三下. 一 般情况下,由死者死亡当日算起,一直到出殡日,死者在村中总共停留3天.而这位老人由于高寿,并且儿子们家道 殷实,她的灵柩在祠堂里停放了3天2夜.其间,她的儿孙们不分昼夜地轮番为她守灵.这一方面属于儒家的传统,另一方 面也因为民间传说晚上猫会闹尸,甚至会导致炸尸. 此次葬礼不仅没有往昔的跪拜,烧香仪式,而且传统的由喇叭和铜锣组成的丧葬乐队也变成了由音响和大小号组成的现 代乐队.妈说丧葬乐队的改变是老人一个堂侄提倡的.他的理由是"邻村的丧葬乐队都改了.改了以后热闹多了,因为老人 七十多岁去世,半喜半忧,我们也应该办得热闹些". 乐队安排在祠堂中央平台上,主唱是两个3O岁左右的妇女,其他的则是吹小号和大号的,旁边是两个大音响.每天, 从八点开始一直唱到晚上五六点.我一直感到奇怪的是,丧葬歌曲居然都是一些流行歌曲.有时是《杜十娘》的曲调,偶尔 也有《三国演义》的主旋律,甚至刘德华,毛宁等一些明星的歌曲也成了百唱不厌的丧葬歌.村里的许多妇女称赞这些曲子 好.笔者母亲则说"活人是热闹了,死人却什么也没有".个人的观点是热闹有余,悲伤不足.更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 乐队的服装都是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字样的白色制服?莫非是模仿军乐队以增添庄重感?旁人告诉我,这些人都是 本镇的农民,因近几年慢慢流行这种丧葬乐队,才组合在一起.至于那身制服,不过"看起来好看罢了". (三)出殡 出殡的日子到了.那天天气阴沉沉的.笔者拿着数码相机,走到送葬人群中,尽量不引人注目,打算拍摄一些出殡的场 景.因为按以前的说法,死者出殡忌讳别人在旁边拍照,其家人会误认为拍摄者是不尊重死者甚至是在"幸灾乐祸". 这时,棺木已经移到祠堂门口的大马路上了,仍然放在两条长凳上,上面绑着"龙杠". 所谓"龙杠"就是很多汉族村 落里用于葬礼的一根结实的笔直的树干,又粗又长.龙杠的表面很光滑,大概长期使用的缘故."龙杠"用麻绳捆绑在棺材 顶部.老人的儿子在给"八仙"敬烟敬酒,每"仙"喝--+口酒后就把剩下的随手倒在棺材底下.老人的男性亲友在旁边帮 着忙,女眷1'fin号哭着,乐手吹着小号.此时,死者的长孙捧着其遗像等候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接着是其他几个年龄较大 的扛着竹幡,拿着花圈的孙辈以及抬着毛毯的男性亲友.这些人各自的孝装孝服并 不相同,按照《仪礼?丧服》规定,居丧 服孝要依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分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服".平民服丧一般都简化为死者的儿子,媳妇, 女儿,女婿及孙辈们等穿戴孝服孝帽,其孝帽用粗麻条扎白布巾做成,孝服以开边襟的白布长衫为式,白布蒙孝鞋;丧服的 边款为居父孝用毛边,母丧用齐边,父母己双亡穿孝鞋全封白布,否则鞋后帮留口.其他亲友子女倒吊丧一律撕给白布巾披 头戴孝,称为"撕白".本地也是如此. 笔者仔细地看了看灵柩,也和印象中的不一样:棺材上放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水北镇伍塘基督教会"几个大字.旗 帜上方是一包用黑色麻袋装的大米,大米后面坐着老人披着红孝的曾孙.本地习俗,亡者的曾孙辈披红头巾或者绣上红布的 毛巾为式,表示老者福寿与子孙齐全的意义.另外在棺材前方,系了两根约有五六米长的白带,左边由儿子和女婿牵引着, 右边则由女儿和媳妇牵引. 准备出行时,老人生前基督教会的"兄弟姐妹们"在一旁唱着圣歌."八仙"异口同声地吼了三声,就开始抬起棺材, 走上了那条几百年来所有逝去的老人出殡时都要经过的土路.整个送葬队伍都随之动了起来.一路上,铜锣敲响,乐队齐鸣. 传统丧乐与现代乐器完美结合在哭丧声及爆竹声中. 在村里,有一个所有人都不知道何时开始的规矩,就是每一次出殡都得走离祠堂不 远且通向村里农田的大土路,而且在 路上的几棵大树旁必须停留几分钟,鸣几响炮.而后,队伍再到出殡前一天就为老人挖好的墓地边停下来,棺材就紧挨着墓 地放着,孙辈们把竹幡,花圈等摆放在附近.这时候的墓地还只是一个未完全挖好的土坑,用一床破席子盖着.此时,老人 的那些"兄弟姐妹们"又开始唱圣歌,向上帝祷告了,老人的媳妇和女Ji,N继续哭丧.十几分钟以后,死者至亲中的成年男 丁留下,老人的女眷以及其他送葬人员就地鞠躬,行礼,然后取下孝服回家了.那些填埋棺枢的包完坟后就回村了,而"八 仙"和传统乐队,则要在下午四五点才回村. 送葬回家的路上,每个送葬的人都领到了一小包死者家人赠送的糖果,这些糖果是由老人的女儿出资的.在当地,死者 的女儿负责出殡时候的糖果,而儿子除了要负责整个葬礼的花费外,还需要为每位到祠堂吊唁的客人提供糖果,一般按老人 l8 子女的人数计算.儿子每人出两颗,女儿是四颗.也就是说,这位老人有四男一女,那么,到祠堂行礼的每位客人可以得到 八颗糖,而送葬回家的每位客人可以得到四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数量还在倍增. 另外,出殡后第三日下午,死者的儿孙须到新坟烧香,敬酒以及添土.从坟地回来后,死者家才开始打扫房屋或祠堂. 据说,死者灵魂要在这三日内回家看看,然后才去阴间报到.如果提前打扫了,死者不认识回家的路,对于死者家是不吉利 的. 出殡后,死者家的相关活动都属于祭祀仪礼方面.在本地,办完丧事的第一年,死者家里要在过年时候贴黄纸,第二年 则贴绿纸,直到第三年才回复传统贴红纸的习惯.这或许就是"服孝三年"的另一种形式.而且死者家在农历七月十二之前, 都要请人糊一问灵屋.灵屋主要由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组成,上面搁置许多纸糊的小 人儿(据说,这些纸人在阴间是负责服伺 死者的),最大的平台上则放着老人的遗像或一座观音.在七月十二日那天,死者家把灵屋抬到墓地焚烧,并且七月十五的 鬼节那天还得照样烧纸钱供给祖先. 傅家村的祭祀活动中还有"拜大年"说法,即在农历正月初一,亲友都需要到死者家给当年先逝的老人拜年.另外,当 地也有"七七追荐"的说法,七七追荐又称七七斋,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斋仪等,是一种超度死者亡灵的大法会,主 要来源于佛教信仰. 结论 考察中国传统民俗的形成,约略可以看出两条途径,其一为由上而下,由礼而俗;另一条则为由下而上,由俗而礼.丧 葬礼仪也是如此,既有所谓儒家制定的礼,又有种种民间杂俗,前者具有浓厚的伦理化倾向,而后者则充满了宗教气氛. 由于这是一一位辈分较高的老人的仪式,以上介绍的丧葬过程比较复杂和完整.通过上面的叙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 下几点结论: 第一,因为老人信仰基督敦,整个葬礼省略了传统的跪拜烧香仪式.教徒们唱着圣歌,却依旧要请乐队来"热闹"以寄 托对亡灵的告慰.这说明,基督教对于传统丧葬的影响只在于形式的某些方面,丧葬仪式的佛,儒,道的内涵依然没变. 第二,虽然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但习俗是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道教,佛教对于丧 葬文化的影响也相互融合在一起,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前者可以从孝服及整个葬礼程序上看出,后者则在引路的竹幡和白麻 带以及灵魂观念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广泛流行于汉族的民间信仰认为,鬼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物质需求,两个世界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 方面,人有赖鬼魂的庇佑,协助;另一方面,鬼魂则有赖人的供养.在正常的状态下,这 种关系基本上只存在于具有血缘 关系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因此,营建坟墓,葬埋死者,定期的祭祀,便成为生者与死者 之间的联系.正如着名人类学家阿瑟?沃 尔夫(Arthurwolf)指出,鬼与祖先其实并没有分别,只是取决于不同的人而已.某人 的祖先对其他人而言便是鬼. 参考文献: [1][美]威廉?w?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_?].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2006 [2]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TheProbeandStudyonFuneralinaRuralCommunityinXinyu Jiang"ProvinceJiangxiIt"rovince FUHui—ping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Withthecontemporary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swellasthespreadofth eWestem ChristianintheHanvillages,thefuneralceremonyinsomevillageschangesalot,especiallyin theformofthe funeral,peoplehavebeguntopursuewealth,excitement.Duringtheentireprocessofthefuner a1ceremonyI hadseen,itreflectedoftraditionalChineseConfucianism.Taoism, BuddhismandChristianitythinkingof Westerninvaryingdegrees.Basedonfieldresearchandtheanthropologicalpoint,Iattemptto re—examinethe funeralthat1wasfamiliarbutturnedablindeyeto. Keywords:Hanvillage;funeralrites;fieldinvestigation 19
本文档为【【doc】江西新余汉族村落的丧葬仪礼田野调查与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4
浏览量: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