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举报
开通vip

(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2011年4月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6卷第2期JournalofHe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Apr.2011 Vo1.36NO.2 文学研究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孙欣欣,王彩梅 (1.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lOO2;2.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晚明时期以公安派为代表兴起的性灵诗歌思潮是明代诗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选本为切...

(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2011年4月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6卷第2期JournalofHe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Apr.2011 Vo1.36NO.2 文学研究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 孙欣欣,王彩梅 (1.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lOO2;2.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晚明时期以公安派为代表兴起的性灵诗歌思潮是明代诗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选本为切入点,以李 拭《唐诗会选》,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陆时雍《唐诗镜》,李沂《唐诗援》等几部唐诗选本为倒,通过对其序,评及具体选诗的 分析,进一步认识晚明诗歌思潮的产生及影响. 关键词:唐诗选本;性灵;诗歌思潮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1)02—0127—03 选诗是明人阐述诗学思想的重要方式,在明代,唐诗 的传播甚广,影响甚大,各种类型的唐诗选本亦相继而出. 至晚明,崇尚性灵之风,复古派”诗必盛唐”及其以”格调” 论受到冲击.这些思想在明人编撰的唐诗选本中都得到 了充分体现,通过对这些唐诗选本的考察,我们可以深入 探究晚明诗学思潮的兴起,高潮及其流波,从而对明代诗 歌思潮有进一步深入的把握. 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诗学发展至晚明时期受 到批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将唐诗划分初,盛,中,晚四 个阶段而独尊盛唐,使学习的范围变窄.二是单纯以”格” “调”人手,试图通过外部的体格声调来把握诗歌的精髓, 以至于流于机械的模拟,制造了一批缺乏灵光的假古董. 万历年间,随着阳明心学的流播,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 派高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l1的旗帜,倡导”师心”,与 七子派的一味”师古”相抗衡,强调诗歌抒写性灵的特质, 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正如钱谦益所论:”中郎之论 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 剔慧性,以荡涤模拟涂择之病,其功伟矣.”E2]针对七子 派独尊盛唐的观念,袁宏道提出:”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 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 也.”_1..此论一出,使长期被七子派打人冷宫的中晚唐诗 歌受到关注,中晚唐诗人之集大量流入市面,这意味着”诗 必盛唐”的思维模式被打破,对中晚唐诗歌进行价值重估.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师心自用,挣脱复古派”格调”的 束缚,打破了诗分四唐的畛域,在晚明时期形成了声势浩大 的性灵思潮.然而这一思潮的兴起并非突兀而来,一方面, 万历初期王学左派已逐渐演变为极具异端色彩的个性思 潮,徐渭,李贽,汤显祖等人的诗学观念为性灵大潮的到来 蓄积好了能量;另一方面,随着复古派”格调”论弊端日益显 露,也不断有人对其进行反思和修正改良,而他们在修正与 改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同样对性灵思潮的兴起产 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选诗领域,李拭 所编《唐诗会选》就是这样,部极具代表性的唐诗选本. 《唐诗会选》编于万历二年(1574年),共选唐诗1900 余首,分体编次.李杖对七子派传统”格调”论的突破集中 体现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前自序中: 诗岂易言哉?盖必本人情,该物理,深于赋 比兴之义而后可以言诗.三百篇之后,此意微 矣.工于汉魏,衍于晋宋,靡于六朝而莫盛于唐, 然求其得诗人之意者盖鲜.予尝尚论古人之诗, 《三百篇》之风不可复矣,其次亦必格力,音调,气 象,意趣,四者备焉,而后可以言诗.盖诗之为 道,必先结构,不程往度,即构不古,不古不高,何 以观焉?故在格力.依永和声,金石可播,管弦 可被,唐人诗虽唐调,多可播被,谈者尚之,故在 音调.喜则悦愉,怒则激烈,哀则唏嘘,乐则舒 畅,动于中,达于言,呈于色,各有区畛,不相假 借,否则无当之言已,故在气象.诗非徒作,用以 言志,言直陈则无文,故错综经纬,宣志达情,使 人读之有渊乎莫测之思,悠然无穷之趣,斯诗之 要理也,故在意趣.L3 李杭提出了其论诗的四个标准,即”格力”“音调’气 象”“意趣”.其中,”格力”“音调”仍然袭用了七子派以格 调论诗的概念,并且被置于前两位,表明李杭对于诗歌之 “格调”依然非常看重的,复古派的以”格调”人手体察诗 歌的思维方式在他那里依然存在然而,李械编此选本时 已至明代中晚期,复古派的”格调”论弊端逐步显露,李械 自然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李械又在”格力”“音调”之后加入 了”气象”“意趣”两个标准,以矫正格调论诗的弊端.李拭 所说的”气象”本于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创作时诗人 内心的情感决定了整首诗所呈现出的气象,”气象”说到底 还是根植于诗人的精神;而”意趣”则强调诗歌要具备使人 读之而产生渊乎莫测之思,悠然无穷之趣的特质,也与人 的情感息息相关.在李拭看来,只有四者具备,方可言诗. 这就突破了复古派仅从”格”“调”论诗的局限,他将眼界放 宽,援人”气象”“意趣”,对传统”格调”论进行了修正与 改良. 收稿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003050) 作者简介:孙欣欣(1975一),女,河北邯郸市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河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 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 128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不仅如此,李械在这四者之外,还拈出了一个”悟”字, “悟”的概念的提出,更值得注意: 格力非悟弗融,音调非悟弗谐,气象非悟弗 神,意趣非悟弗邃,其要尤在妙悟.苟有悟焉,四 者之美,不期而自合;苟无悟焉,虽强以合之,四者 之失必不能免也.固惟不外于四者,不泥于四者, 善熔裁而自得焉,而后有以握妙悟之枢管耳.l3 格力,音调,气象,意趣都是”悟”的结果,真正要达到体 格圆融,音调和谐,气象传神,意趣深邃,还要靠诗人的妙 悟.妙悟之说,来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大抵禅 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 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 为本色.”[4]l将”悟”视为作诗之关键,为当行本色.后七子 代表谢榛论诗也讲”悟”,在其《四溟诗话》中对”悟”屡屡言 及,如”《馀师录》日:’文不可无者有四:日体,日志,曰气,日 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 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5]1o.认为作 诗如要在体,志,气,韵四个方面臻于妙境,靠的也是一个 “悟”字.而李拭论诗的四个方面虽与谢榛不同,但是对 “悟”的把握却是一致的,显然,李拭的观点与谢榛的影响亦 不无关联.不仅如此,谢榛还曾说:”学诗者当如临字之法, 若子美’日出东篱水’,则日’月堕竹西峰’;若’云生舍北泥’, 则日’云起屋西山’.久而人悟,不假临矣.,’~5146他沿袭李梦 阳的”临摹古帖”说,将学诗比作临帖,但他更强调在通过临 摹领会古人的艺术精髓之后,最终摆脱摹帖,走向悟人的境 界,创作出带有”我”之色彩的诗歌作品.这种观点也是复 古派内部对于一味临摹古人格调而失却自我的弊端所作的 修正.而李拭同样也受其影响,他论诗一方面不舍复古派 所关注的体格,声调,但另一方面又补人气象,意趣,在强调 体格,声调等诗歌的外部特征之外,又融入了体现诗人主体 精神的因素.而他对”悟”的强调,也进一步说明其论诗思 维方式的转变.他继谢榛而来,从以体格,声调人手把握诗 歌的思维模式中逐渐挣脱,强调诗人的主观性,”悟”是一种 对审美对象发自内心的体认,注重的是诗人的直观感觉以 及对客观对象的心领神会,是灵感的自然流淌,是一种豁然 开朗的形象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更为接近诗歌的本质. 从具体选诗来看,此前凡是以”格调”作为衡量标准的 唐诗选本,在具体的选诗去取时往往将眼光聚焦在盛唐, 以盛唐诗歌的格调作为模习的典范,而对其他几个阶段的 唐诗表现出较为苛刻的态度.李杭《唐诗会选》则由于突 破了单纯以”格调”选诗的局限,将它们与”气象”“意趣” 联在一起共同作为选诗的依据,所以对盛唐之外的几个时 期的唐诗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例如对唐人绝句,李拭 说:”五七言绝句,旧亦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分,以予 观之,律犹有分,此体独无分别.”口凡例所以他对唐人绝句 仅以五,七言而不以世次划分.在他眼中,晚唐诸作比起盛 唐来毫不逊色:”盛唐固佳,晚唐更有佳者,盖其妙悟透彻, 托兴深远,殊非后世可及.”[.]镕尤其是七绝,他选取了李 商隐(11首),杜牧(13首),许浑(7首),温庭筠(12首),韦庄 (9首),雍陶(5首),薛能(5首)等众多晚唐诗人之作.唐人 绝句的最大特点在于意味隽永,李械引杨升庵言日:”唐人 选体虽古诗而意反近,绝句虽近体而意反古,乃唐人之所偏 长独至,后人力追莫嗣者也.’,[3]R他肯定晚唐绝句并不 是着眼于其”格”如何,其”调”又如何,而是称赞其”妙悟透 彻,托兴深远”,所谓”妙悟透彻”,又是来源于严羽对妙悟的 分类,将”悟”分为”透彻之悟”与”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而严 羽将谢灵运至盛唐诸公视为透彻之悟,体现的是他诗尊盛 唐的观念.李杭从严羽那里继得一”悟”字,但却脱略了其 遵循”第一义”的偏狭.他认为晚唐绝句体现了诗人的玲珑 透彻之悟,托兴深远,意味深长,使人读之有言外无穷之意. 这种认识不仅突破了从”格”“调”人手,对古人机械模仿的 思维模式,同时也挣脱了诗必盛唐的束缚,抓住了其更为深 层的意蕴,把握住了它的真正价值. 综上可见,无论是”气象”“意趣”还是”悟”,都与诗人主体 密切相连,这种高扬人之主体精神的诗学主张可以称得上是 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思想的先声;而《唐诗会选》的选诗打破 了唐诗初,盛,中,晚的界限,这种不以世代论优劣的观念同样 对公安派的诗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而可以说这部唐 诗选本从多方面为晚明诗歌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它的编 选也从一个侧面预示着晚明诗坛性灵大潮的即将到来. 万历中叶以后,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性灵思潮不断高涨, 其核心主张在选诗领域亦得到全面体现.一方面与公安派 反对”诗必盛唐”的观念相呼应,出现了一批专取中晚唐诗 歌的选本,如龚贤《中晚唐诗纪》,朱之蕃《中唐十二家诗 集》,《晚唐十二家诗集》十二卷,蒋孝《中唐十二家诗集》,毛 晋《唐人八家诗》等等.另一方面,受公安派独抒性灵思想 的影响,个体情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选家在评选唐诗 时大都以”情”作为衡量标准.如明末两部着名的唐诗选 本,一部是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一部是陆时雍的《唐诗 镜》.尽管两部选本有着不同的选诗宗趣,如《唐诗归》崇尚 “幽深孤峭”之风,《唐诗镜》力主神韵,然而当我们仔细翻阅 这两部选本时就会发现,它们常常把选评诗歌的视点落在 “情”上.如刘希夷《公子行》诗后钟惺云:”希夷自有绝才绝 情,妙舌妙笔,《公子行》,《代悲白头翁》,本非其佳处,而俗人 专取之,掩其诸作,古人精神不见于世矣.今收此一篇与前 后诸作同载,使有目者共之.”[j卷《公子行》《代悲白头翁》 皆为前人所公认的名篇,但钟惺却认为其并非刘希夷诗歌 佳处,反倒是掩其诸作,使诗人之绝才绝情不见于世.因而 他选诗不以名气而以性情为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如入选《播衣篇》,称其: “密理深情,远胜《公子行》等篇.”E6]称《江南曲》:”写景处 多,然妙在情而不在景.”L6J卷.-陆时雍《唐诗镜》选诗同样如 此,陈子昂《感遇》诗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然而他竟一首未 选,其理由是:”阮籍《咏怀》出自深衷,子昂《感遇》情已虚设, 言复不文,虽云不乏风骨,然此是顽骨不灵也.”[7]卷他认为 陈子昂《感遇》诗不若阮籍《咏怀》,关键就在其缺乏真性情, 纵使有些风骨,也不可入选佳篇之列. 《唐诗归》在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以禅寂清远着称的王维时,也并不关 注其清雅淡远,幽适枯淡的风格,而是将眼光集中于”情”. 如其《送别》诗”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句后钟惺评日; “感慨寄托尽此十字,蕴藉不觉,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 寂无心用世之人.”_6]卷王维虽好禅,喜清寂,但并不寡情, 他的诗歌含蓄蕴藉,似寂而不枯,正在于其中寄托了诗人 的无限深情,因而钟惺称:”右丞禅寂人,往往妙于情 语.’,Ij卷”在钟,谭眼中,王维是位写情诗的高手,即使是情 艳诗,也写得细腻醇厚,婉笃深曲.钟惺云:”情艳诗到极 深细,极委曲处,非幽静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 诗也.彼专以禅寂,闲居求右丞幽静者,真浅且浮 也.”6j卷写情艳诗易堕艳俗,而右丞能够将情艳诗写得超 凡脱俗,精妙之至,更说明其内心之幽静,此幽静不仅指王 维从禅学中悟得的空与寂,还应包括他对世事人情的达观 自适及淡泊平和的心态.可见,钟,谭不仅重情,而且将诗 人之情体会得极为深刻透彻. 《唐诗镜》中陆时雍对王昌龄的评价同样如此,他欣赏 龙标绝句就是因其情深意长.如评其《从军行》日:”烽火 城西百尺楼’一绝,’黄昏独坐’一绝,’海风秋’一绝,’更吹 孙欣欣?等: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129 羌笛关山月’一绝,’无那金闺万里愁一绝.昌龄作绝句, 往往襞积其意,故觉其情之深长而辞之饱快也.人解后二 语,谓从军者闻羌笛而起金闺之思,非也,盖因边城闻笛而 代为金闺之愁耳.言己之愁已不堪,而闺中之愁将何奈, 此昌龄诗法不与众同也.”l_7?卷王昌龄绝句意曲深远,情 感抒发极为深长,正如这首《从军行》,陆氏认为后两句不 仅写出了征人之思,更是通过边关的笛声传达出思妇的金 闺之愁,将征人思妇以笛声系联在一起,深情婉曲.其评 价的着眼点仍然是在”情”上. 由上几部唐诗选本可见万历以来兴起的性灵思潮的 确给当时诗坛带来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其流波也一直 绵延入清,在清初李沂编选的《唐诗援》中再次得到体现. 李沂为明末清初人,他编选《唐诗援》本是针对明末清初以 来诗坛崇中晚唐,甚至宋诗的诗学风气,重扬七子派”诗必 盛唐”的诗学观,从选诗来看,他也的确做到了这,点.然 而晚明以来性灵思潮重性情,主个性的诗歌观念又在他身 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在《唐诗援》具体的诗歌评 选中,我们经常看到他以情观诗,用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发 掘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如,评杜甫《梦李白》二首: “二诗字字可泣鬼神,至’千秋万岁名’二句,公悲李亦自悲 欤.”l5我们来看此二诗: 《梦李白》(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jl4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如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粱,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这组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此时李白因罪流放夜 郎,遇赦放还,远在北方的杜甫不知此情,忧思成梦,乃作 此二诗.诗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不幸遭遇的关切与同情, 通过梦前写生别,极言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给诗人带 来的苦痛,接着写梦境,友人魂魄前来,诗人亦喜亦忧,久 别重逢为喜,路途坎坷为忧.听着友人对江湖险恶的苦苦 诉说,看着他因壮志未遂搔着白发而去的身影,诗人心绪 难平,从梦中醒来,慨叹世态炎凉.李沂称”二诗字字可泣 鬼神”,正是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了二人生死不渝,感动千古 的兄弟情谊.”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两句,是诗人发 出的沉重嗟叹,其中寄托着诗人对李白的深厚同情,也饱 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李沂称”公悲李亦自悲”,由杜 甫的悲叹联想到李白,想象他也定会为此而悲伤感叹.完 全将自身沉浸在了李,卡十两位诗坛巨匠的千古情谊之中. 评语虽不长,但李沂对诗歌情感的细腻把握却清晰可见, 体现出他对情的高度关注. 像以上这样注重诗歌情感因素的评语在《唐诗援》中 还有多处,有时甚至成为他决定诗歌去取的重要标准.如 评白居易《琵琶行》称:”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 而乏神韵.至元白,去其排比,而仍踵其拖沓,惟《连昌宫 词》直陈时事,可为龟鉴.《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 之.”El卷唐诗中反映现实的歌行乐府,其艺术性往往遭到 质疑,李沂却以”情”作为评价标准,他选取自居易《琵琶 行》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于其脱去了只重词采,形式拖沓之 病,更在于其加入了情的因素,做到了情文兼美. 综上所述,晚明时期以公安派为核心兴起的性灵诗歌 思潮是明代诗学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对明 代复古派的格调论诗学主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引 起了它们之间激烈的攻伐论争,从而促成了明代诗歌批评 的繁荣局面.对于晚明这一诗歌思潮的兴起,高潮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由于有了这些流传至今的唐诗选本才使得我 们能够对其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与体察.因此,以 唐诗选本为线索考察晚明诗歌思潮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 明代诗歌批评的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宏道.叙小修诗[M]//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卷 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Eel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E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2. E3]李械.《唐诗会选》卷首[M].明万历二年李拭刻本. E4]严羽.沧浪诗话[M].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1. Es]谢榛.四溟诗话:卷一EM].宛平,校点.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61. E6]钟惺,谭元春.唐诗归EM].友竹山房刊本. [7]陆时雍.唐诗镜[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李沂.唐诗援[M].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责任编辑郭玲] TangPoemAnthologyandPoeticThoughtsoftheLateMingDynasty SUNXin-xin,WANGCai—mei. (1.College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 2.CollegeofHumanities,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China) Abstract:ThespiritualitypoeticthoughtsrepresentedhyGongAnfactionrisinginthelateMingDynastyistheimportant partofthepoetichistoryofMingDynasty.ThispaperwillhavebetteraunderstandingofriseandinfluenceofthelateMing Dynastythroughanalyzingthepreface,commentandselectedpoeminLishiTangPoemSelection,Zhongxing,Tanyuanchun TangPoemAttribution,LushiyongTangPoemMirror,LiyiTangPoemAidet c. Keywords:Tangpoemanthology;spirituality;poeticthoughts
本文档为【(doc) 唐诗选本与晚明诗歌思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02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