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 伯牙绝弦 【教师简介】 姓名:贺海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7年3月 工作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职称:小学高级 荣誉称号:市优秀辅导员~区教坛新秀 课堂教学获奖情况: 2005、5《“朋友屋”童话故事创编》市青年教师作文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2007、11《掌声》市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例一等奖 2009、2《呼风唤雨的世纪》市陶研优质课一等奖 2008、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2009、3《生命生命》市...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
浙江省第九届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 伯牙绝弦 【教师简介】 姓名:贺海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7年3月 工作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职称:小学高级 荣誉称号:市优秀辅导员~区教坛新秀 课堂教学获奖情况: 2005、5《“朋友屋”童话故事创编》市青年教师作文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2007、11《掌声》市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例一等奖 2009、2《呼风唤雨的世纪》市陶研优质课一等奖 2008、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2009、3《生命生命》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2010、10《临死前的严监生》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设计说明】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本课设计时主要从解题“绝弦”设疑入手,抓住“知音”一词,通过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含义。为了使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通过理解与朗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伯牙“绝”的不仅仅是“弦”,这“终身不复鼓”的不仅仅是“琴”,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感受到伯牙、子期心灵相通、山高水长的深厚情义。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除了“高山流水”,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想像,如“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对于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相知,子期死后伯牙以诗言情等 的补充,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教学目标: 1( 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 学习文言文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课件;《高山流水》录音。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读课文、自学字词、回忆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查找关于《高山流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课前欣赏《高山流水》引出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结合已学课文《杨氏之子》,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味。 4(指名读文,教师指导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再读课文,初解大意 三、理解课题,设疑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伯牙为谁断弦,为什么要断弦,伯2 牙断弦又意识着什么呢,„„) 3(解疑课题,引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理解绝弦,体会知音 1(师:因为知音,视音乐为生命的伯牙竟然破琴绝弦,那么,究竟什么是知音呢,自读课后“资料袋”并找到文中相关句子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志、善、哉”的意思,结合完成课堂练习第1题 (2)小结:善就是好,表示赞叹,再加上一个语气词“哉”这种赞叹之情就更加强烈。指导读好“善哉” 3(再解句意: (1)解““峨峨兮” 读着“峨峨兮”,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 通过比较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指导感情朗读 (2)解“洋洋兮” 透过“洋洋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江河, 指导感情朗读 (3)小结:两个语气词“哉、兮”,两个叠词:“峨峨、洋洋”竟然能表达出这么多的意象,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简约而不简单~ 4(引导初步感悟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怀 5. 感情朗读 6(结合课堂练习第2、4题,拓展想象,进一步体会知音 7. 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8. 补充知音相遇的故事,深悟知音 五、深悟绝弦,升华情感 1.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伯牙来到子期坟前,他又操起凤尾琴,为唯一的知音——子期弹奏起《高山流水》。 可惜当他志在高山时,子期不能再对他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他志在流水时,子期也不能再对他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于是,伯牙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种极端的行为, 3. 补充诗句升华情感 4.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5. 课堂小结 六(回味绝弦,拓展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1. 讲一讲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 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进行吟诵 3. 给《高山流水》填词 【板书设计】 绝弦 俞伯牙————钟子期 知音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第28课 我的舞台 【教师简介】 王彧钊~男~1977年9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现任宁波北仑小港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努力追寻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 【设计说明】 《我的舞台》,作者以乐观的人生态度,轻松的笔调描写了小时候在不同“舞台”上的成长经历。这是文本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一语言现象,通过速读、填表、写批注等有效的课堂练习,引领学生去发现,欣赏,学习课文的语言,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借助“阅读表”,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2(欣赏课文语言,学习做摘录,体会作者轻松、幽默、平实的语言特点。 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运用速读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 1.带问题读课文。 (1)“我”指谁,“我”的舞台在哪里,“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 (2)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重点词。 (3)学生交流。 2.再次速读,学做摘录。 (1)“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呢,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认真找一找,读一读,填在表格里。 (2)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 (4)师生引读。 (5)出示吴霜资料 吴霜,我国当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学美国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吴霜在说》等。 (二)感受文章用轻松的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语言特点。 1.在作者成长的舞台中,哪部分内容的描写特别吸引你,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意思, (1)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2)小结课文的表现方法:艰辛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轻松、快乐与风趣。 板书:艰辛——轻松 (3)学生赏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3——8自然段,学写批注,赏析用轻松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表达方法。 1.读课文3——8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圈一圈重点词,把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 2.学生认真圈词,写批注,教师随机指导怎样写批注。 3.选择部分学生交流。 4.学生赏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重点句。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这样轻松的描写在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课外书,同学们的作文中都见过。能回忆出来吗, Ppt出示:林海音《窃读记》、《夜莺的歌声》、毛泽东《七律(长征》,秦文君《女生贾梅》,顾嘉静《烦人的痘痘》。 2.出示对比材料,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面对艰辛的经历,有的可以用轻松的笔调来表现,有的—— Ppt出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小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 【板书设计】 28 我的舞台 吴霜 艰辛 轻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5课 泊船瓜洲 【教师简介】 有飞~男~1976年12月出生~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国家新课改优秀教师、省教改之星金奖、市教学能手。2006年4月~赴北京参加“总理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之西部远程教育光盘拍摄活动~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获得省市级奖项。 【设计说明】 《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思乡主题和古诗的教学特点,我的设计意图为:1.整体入手,通过找景、构画、悟情的方法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意蕴。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3.注重质疑;注重课内外整合,以诗解诗,以诗助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古诗。 2.通过找景、构画、悟情的方法学习古诗,理解古诗。 3.紧扣“绿”字,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围绕“还”字,体会作者思念家乡 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后两句诗,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围绕“还”字,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找景 1(理解诗题。 2(读通诗句。 3(自读质疑。 4(理清景物。 二、构画 1(自主构画。 2(资料补充解决难点。(钟山地理位置) 3(赏画读诗。 4(借画明意。 5(扣“绿”学诗。 (1)聚焦“绿”。 (2)拓展“绿”。 (3)比较“绿” (4)想象“绿” 三、悟情 1(聚焦末句质疑。 2(合作解疑:“明月”寄相思;“何时”知心切;“只”悟思乡情。 3(背诵、默写古诗。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9课 穷 人 【教师简介】 汪玥~男~1980年6月出生~就职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从教8年来~一直追求“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教学风格~在区、市及省教育学会举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所撰写论文也多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语文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等课程要求。本 课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心理活动描写”“尝试心理活动描写”,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才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学得相对透彻。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穷人》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本课教学聚焦于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通过该重点段的学习,分层辐射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善良品质,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忐忑不安”、“揍”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桑娜抱走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凭借反诘、比较,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第二课时 1(能运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桑娜与渔夫的对话,感受渔夫的善良品质。 2(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抄写容易写错的生字并组一个词;抄写值得积累的新词;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 1(揭题导入,学生读题。 2(完成预习检查作业(课堂作业单1—4题)。 3(作业交流,反馈。(在交流第三题时,顺势交流反馈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 1(浏览课文,关注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几处句子。 (2)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2(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 (1)根据字形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2)认真默读语段,读懂复杂心情: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试着写旁注。(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 (3)自由朗读,以读促悟:学生自由选择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 【预设关键句】 句1: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 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 辐射描写桑娜家非常穷的心理描写,读出忧虑之情。 句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感受桑娜“害怕”的情绪;读懂桑娜的“下定决心”。 ? 师补充时代背景,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情。 (4)整体朗读,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请大家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看谁能读出“忐忑不安,心情起伏”的感觉。(生自由练读——指名学生读——师范读——生自由练读——师生配乐合作读) (5)师小结: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3(提炼人物形象:完成课堂作业单第5题,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娜。(生填写——交流) (三)尝试心理描写,升华人物品质。 1(尝试心理活动描写。 桑娜来到西蒙家,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两个孩子却睡得香甜,此时,她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尝试着用一用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桑娜想: 想到这儿~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2(交流心理活动描写。 3(教师反诘,探寻小说主题:为什么擅长心理描写的托尔斯泰一个字也没有写, 4. 师总结提升:托尔斯泰曾说“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 抱回孩子的一刹那桑娜什么也没想,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一个将善良深深刻进灵魂的桑娜。 (四)学生课堂小结,教师下挂任务。 1. 生小结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机动) 2. 师总结全课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及任务。 【板书设计】 桑娜,忐忑不安,善良 穷人, 渔夫 ,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二年级下册第18课 雷 雨 【教师简介】 金燕~女~1975年12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为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语文老师。曾获省“教改之星金奖”、市“教坛新秀”,多次在市级、区级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全能一等奖,承担全国、省、市、区级公开课30余堂~曾获“省第七届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市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 【设计说明】 《雷雨》一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设计时,我利用看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感受雨前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使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深深留在孩子脑海中。 一、紧紧抓住文本语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 二、以文本为基础,恰到好处地结合学生原有的基础,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激活课堂教学,辐射社会语文生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三、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探寻语文规律,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着重指导书写“垂、蜘、蛛、蝉、虹”等生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反映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课件和生字卡片。 2. 学生:课前自读课文3遍。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走进“雷雨”一文。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谈生活体验,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感受“雨前”景象。 1.自由交流文中让你感受到要下雨的句子。 2.随机学习,理解生字“垂、乱、压”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美读课文,感受“雨后”景象。 1.学生读文,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想象雨后美景。 3.变成小诗,配乐朗读,感受雨后的美丽景象。 4.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写写、说说自己想象到的雨后美景。 五、写字练习,总结延伸。 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简介】 鲍丹丹~女~1979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情趣语文课堂~逐渐形成了亲和自然、质朴本真的教学特色。2010年获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设计说明】 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考虑到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正确书写“挂、哇、怪、慢”等8个生字。 2(通过看图、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葫芦、葫芦藤、盯着、邻居”等词语。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二、教学准备 1(以全文注音的方式打印教材。 2(课件、田字格及葫芦叶、小葫芦等板画教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认识“葫芦”,读准字音。 2、 观察字形,识记生字。 、 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 二、 师生共读初读启思 1、 自由读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 借助画面,师生合作讲读故事,随机点拨: (1) 正音“盯着”、 “邻居”。理解词义。 (2) 点拨“感叹号”与 “问号”的读法。 3、 交流初读感受。 4、 启发思考: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他觉得可以不要什么,这 些真的可以不要吗, 三、补充画面积累理解 (一)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随机点拨: (1)发现含多音字的词语“细长、长满”,正音。 (2)认读“葫芦藤”。联系生活,看图说话。 (3)发现形近字 “挂—哇”。儿歌律动,区分形近字。 3、指导写字:挂、哇 引导观察,说说发现;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随机点评,再次练习。 (二)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1、 刚才我们合作读连环画的时候,你发现了吗,少了一幅图~(板画葫芦架)葫芦架搭好了,接下来,该在上面画些什么呢, 2、 学生自读圈画。 3、 汇报交流,完成板画: (,) 根据反馈,随机板贴:小葫芦、葫芦藤、小花、绿叶 (,) 给词卡摆序,说说理由,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师板画, 引导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 (,) (,) 指导朗读句子。迁移说话。 4、 指导朗读。 四、质疑存疑 1、 (出示插图2)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 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鼓励质疑,存疑。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课堂练习。 二、 回顾问题,读中解疑 1、 聚焦“那个人”说的话。指导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不同。 2、 情景剧表演,体会那个人的可笑。 3、 想象说话,读文明理。 三、指导写字。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25 伯牙绝弦 【教师简介】 鲍宗武~笔名(博客名)潜静幽兰~现任浙江省遂昌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获浙江省英才奖和“教改之星”金奖、浙江省新课程〃学习主题建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藏书家~丽水市首届明星教师、教育讲师团成员、丽水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丽水市教坛新秀~编写《走近汤显祖》浙大出版社出版发行~发表论文若干。 【设计说明】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千古一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此知音,千载其一哉~”而《伯牙绝弦》正是知音文化最好的阐释。文本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是承,“子期死”一句是转,最后“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及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为合,语言可谓是凝练典雅,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生动起伏。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其是知人的境界;第2-4句是知心的境界;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知性的境界。文言短小精悍,由浅入深,渐进而生气,读来令人沉醉其间,荡气回肠„„ 《伯牙绝弦》感受的是艺术的无穷魅力,折射着深广的知音文化。在教学中,首先展现生本理念,渗透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并在学习中自读自悟;其次依据文本语言,体味文言一字多义等语言特点;充分发挥文本的文体特点,增强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阅读体验,遵循“人文为线,语言为珠”的教学理念,围绕语言对话、交流、表达,感受知音文化的韵味,激活对知音的向往与追求;最后是体现高年段的学习特点,课堂中加强“写”的实践,做好课堂笔记。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从中体味艺术的魅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注释自读自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友情。 3(背诵课文,培养动手书写的习惯,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课内外阅读文言的经验,本文短小精悍,文意相对简单,适合学生自读自悟。因此,学习本文不进行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书读百遍读知音 1(出示有关知音的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个千古流传有关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这是第二次学习文言文,我们也做一做古人,读一读古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放开声音朗读。 3(读文言文要抑扬顿挫,请同学再用心去读,虽然没有标点,但你要读出有标点的感觉。 4(反馈指导读。谁来说,你读到哪个字的时候,你就感觉到这是文言文, 5(尝试着给短文标上标点符号。师生反馈,练读课文。 二、高山流水品知音 1(读到这里,读出文中的主人公是哪两个,反馈:出示图示——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这两个人,重点:善——擅长 2(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默读课文。 ?反馈:说说自己的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想到的是什么,反馈 对比阅读,体会韵味。指导读文。 ?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指导读出 气势与激情。 ?指导读出赞叹的语气。 ?伯牙转拨琴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水,反馈,指导读文。 ?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引读文本,体会知音的境界。 3(同学们,伯牙所念不只是“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你可能会有什么,(拓展书写)反馈阅读。 4(千言万语就只一句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三、断琴绝弦悟知音 1(伯牙和了期只是一次相遇,却结下了生死之情,读一读拓展的材料,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此时的伯牙心情会怎样,透过这高山,透过这江河,你想子期还听懂了什么, 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约定来年中秋再见的时候,钟子期却不幸病逝了: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你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抷无情的黄土,面对逝去的知音好友,你会是什么心情, 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抷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什么呢, 3(指导读句:铿锵有力,悲愤痛苦的感觉。这样的知音,这样的悲愤,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 4(据说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伯牙听闻子期已死,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 „„伯牙坐于地下,双手捶胸,恸哭不已„„” 5(出示材料对比,想想说说,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更深的体会,反馈:音乐的魅力 6(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诵读这个故事。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5课 《泊船瓜洲》《秋思》 ——《古诗词三首》选其一、其二 【教师简介】 王乐芬~女~1978年4月生~临海市哲商小学校务中心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省“课堂教学能手”。营求灵秀蕴藉、丰盈有致的课堂~五次获地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五次获省论文评比一等奖~32篇文章刊发于《人民教育》等。 【设计说明】 《泊船瓜洲》、《秋思》是五上第二单元“思乡怀乡”一组文章的开篇两首诗作。前者重写景,后者重叙事,浓浓思乡情,均蕴藉其中。虽表现手法有异,但从诗的本源解读,两诗同含三个维度:处境——异乡;环境——触景生情;心境——思乡。“三境”互为因果,交织糅合,由此催生巨大的审美张力,化为诗歌的“意境”。这正是两诗整合教学的基点。针对学生生活体验不足、“思乡怀乡”情感距离较远的实际,“三境”在课中以“合-分-合”的策略推进,紧贴诗作自身的语言和画面,以感性的学习方式展现:品“春风、秋风”,悟经典意象;创诗句、作家书,促移情体验;拓创作背景、处境,深入诗人心境„„在反复诵读中,拓引诗情,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泊船瓜洲》和《秋思》,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意象美,初步进行迁移和创作。 3.感受浓浓的思乡情怀,体验诗歌的审美意境。 【教学准备】 熟悉诗人王安石和张籍的生平及两首诗创作背景;自学诗歌,了解课后资料 袋中“绿”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处境”。 (一)导课,读题:《泊船瓜洲》、《秋思》。 (二)初读自学,读通读顺,了解“处境”。 1.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联系画面和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2.交流,指导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3.质疑:两首诗中,两位诗人分别在哪里,指名交流: 王安石:瓜洲。板画梳理“瓜洲、京口、钟山”的位置。 张籍:洛阳。师简介洛阳。 4.探究: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离开了家乡,身在异乡。) 5(回读两首诗作。 二、切入“心境”,分头推进。 问:两位诗人,面对相同的处境——异乡,他们的心情或者说心境又会如何 呢, (一)学习《泊船瓜洲》 1(自由读《泊船瓜洲》,想一想:你体会到了王安石怎样的心境, 2(指名,交流心境:思念,留恋„„带着种种感受朗读诗歌。 3(问:到底是什么景色勾起了诗人王安石这种种心境,自由谈,朗读。 4(聚焦“春风又绿江南岸”: (1)发现“绿”。 (2)感受“绿”:放飞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江南岸哪些绿意葱茏的画面, (3)联系资料袋,说“绿”的故事,资料袋内容如下: 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 5.师:其实,当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时,家乡的美景又何止是这些呢,(课件出示江南美景)请选一处景物,学着诗人的样子来写一写家乡的美景。 学生做练习一:填一填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又( )江 南 岸 6(指名交流,朗读。 7(小结全诗:正是这徐徐的春风,带来了家乡的美景;正是这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勾起了王安石深深的思念。这样的写法,叫“借景抒情”。齐读《泊船瓜洲》。 (二)学习《秋思》 1(引:徐徐的春风,勾起的是王安石的乡愁;张籍的乡愁,又是被什么给勾起的呢,默读《秋思》。 2(指名反馈。设疑:秋风来无影去无踪,怎么能见呢,张籍到底身处怎样的环境,见到了怎样的景色, 自由谈,引导从“落叶”、“大雁”等景物感受秋天的萧瑟、诗人心境的悲凉。感悟“见秋风”。 3.走近张籍处境,拓展张籍生平资料。 家境贫穷,四处漂泊,离家多年,独居洛阳。 满腹才华,不受重用,贫病交加,几乎失明。 4.师:就在这样的处境里,就在秋风瑟瑟的环境中,此时此刻,张籍想起了家中的谁,如果你是他,会在家书里说些什么呢,请替张籍说说心里话。 学生做练习二:写一写 秋风一阵阵吹起,黄叶一片片落下,离家多年,独居洛阳,我有千言万语想对家人说 ( )。 5.指名交流,印证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充分朗读。 6.二度交流,印证诗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充分朗读。 7.小结:一封家书,写了又拆,拆了又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张籍对家乡对亲人的那一片思念之情。这就叫“叙事抒情”。 师生合作读《秋思》。 三、“三境”合一,熟读成诵。 (一)总结“三境”,熟读成诵。 (二)机动作业:选一选 春风 秋风 ( )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何处( )至, 萧萧送雁群。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不度玉门关。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 )起。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师简介】 毛芳芳~女~1979年10月出生~衢州市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市十佳青年教师~曾获全国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课堂教学多次获省、市、区一、二等奖,20多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发表或获奖。 【设计说明】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一篇演说稿。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这篇演说稿的最大特点。本文处于第四组中,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其学习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课重难点确定为:1(初步接触演说稿,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说稿表达上的特点;2(理解演说稿表达的丰富内涵和深沉寓意,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本课教学努力体现阅读课本质,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关注演说稿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色,以“了解背景—发现观点—品读语言—尝试演说”贯通整个教学流程,努力尝试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一、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8个词语。 2.初步接触演说稿,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结构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演说,理解演说稿表达的丰富内涵和深沉寓意。 4.理解这片土地的神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完成预习卡。 教师准备:布置预习,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聚焦疑问,了解背景。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演说稿,一篇150多年前印第安酋长的演说稿。题目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齐读课题。这位酋长名叫西雅图,所以这篇演说稿又称《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二,了解学情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读过了这篇演说稿,有什么问题吗,你能说说预习时,你遇到的最大疑问是什么吗, 预设问题如下: 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孩子身上”等关键句是什么意思 2.相机引导理解“神圣”:人们常常用“肥沃”“美丽”等字眼来形容土地,很少有人用“神圣”这个词来形容土地。在你的心中,“神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三,补充背景 我们先来了解150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1854年,美国第14任总统富兰克林写信给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要以1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印第安部落脚下的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 请注意,白人要买的是什么,——土地 是的,土地。印第安人数千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土地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家园,生命。 可如今却要将这祖先留下的土地拱手转让给白人。西雅图酋长的心情相当复杂。第二年的12月,他站在白人安排的会议桌旁,面对那些强迫他们出卖土地的白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这篇演说稿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到底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演说稿。 二、发现观点,梳理脉络。 ,一,发现观点。 这是一篇演说稿。演说稿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演说稿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强调要表达的观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理清脉络 1. 根据反复出现的这句话,试着把这篇演说稿分为总起、分述、总结三个部分。学生交流。 2.分述部分每次强调的内容都一样吗,(不一样,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总起和总结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3.小结: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演说稿。这篇演说稿和一般的文章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总起——分述——总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今后你也可以这样来写演说稿。 三、关注表达,品味语言。 仅仅关注到演说稿的结构还不够,还要关注语言。这篇演说稿的语言很有特点,用了很多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聚焦1——3自然段,学习总起部分。 ,一,扶读:聚焦排比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聚焦“每一”,发现排比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理解“每一”即所有,感受排比句表达情感的强烈。 师生合作读: 师:每一处沙滩 生:所有的沙滩 师:每一片耕地 生:所有的耕地 师:每一座山脉 生:所有的山脉 师:每一条河流 生:所有的河流 师: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 生:所有闪闪发光的松针 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 生:所有嗡嗡鸣叫的昆虫 齐: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2.拓展练说,再次感受土地的“神圣”。 每一处沙滩, ;每一片耕地, ;每一座 ;每一条河流, ;每一根松山脉, 针, ;每一只昆虫, ;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二,放读:聚焦比喻、拟人 1.默读第3段。这一段的语言表达又有什么特点, 2.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说一说,指导朗读。 四、从读到写,尝试演说。 (一)齐读1—3自然段,再次感受排比、比喻等表达方式,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 (二)结合2—3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笔。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 耕地 )是我们的( 躯干 ); ( )是我们的( 脊梁 ); ( 河流 )是我们的( ); ( )是我们的( ); ( )是我们的( ); ( )是我们的( )。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三)交流写话并尝试演说。把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当作你的听众,让大家在你的演说中感受你的语言,体会你的情感。 教师示范演说,指名尝试演说。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交代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课后推荐阅读:绘本《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圣洁 的 家园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3课 草虫的村落 【教师简介】 吴淼峰~男~1978年5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任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系浙江省首批教育技术培训讲师团成员、绍兴市学科教研大组核心组成员。10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曾参与编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等多种书籍。 【设计说明】 《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亲近自然”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绪,描绘了一个富有情趣和生趣的微观世界;以无痕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那就是“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郭枫的散文独具一格,既有美文的华丽优雅,也有诗歌的飘逸灵秀。 然而这样的作品读起来美不胜收,品起来却甚难着力。《草虫的村落》由现实世界入文,直接转向对草虫村落的观察与想象;由对一只黑甲虫的追随到对整个村落场景的索观。品读之难,首在散文之神的提炼:作者何以一次又一次投身大地,探微草虫的村落,源于景,抑或心,此为教学难点之一;其次在散文之笔法的感悟,作者通过怎样的言语形式来表达内心、抒情通文,此为难点之二。考虑到年级跨度及文本特点,教学时我力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文本的语言之美;通过独特语言现象的品读,初探作者的写作文路;通过多元途径的体悟,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感受自然之美,初感作者的表达之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练说,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大自然的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2.通过自读、品读,初步感受作者游历草虫村落时的独特感受。 3.通过比较、感受,初步体会文章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考虑到是由五年级学生学习六年级课文,且类似散文接触较少,因此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重在课文朗读,对文本有一定的先期感知。就教师而言,有针对性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 初读感知明大意 1(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散文家郭枫的散文,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认读部分字词。 3(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4(交流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5(用一两句话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 聚焦小虫感“惊奇” 1.默读文章3-8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人感到意外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聚焦一只黑甲虫的意外 2. 重点引导之一: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意外, ?(抓住“傲然”体会黑甲虫的傲气。 ?(抓住“左冲右撞”,体会黑甲虫的不怕困难。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它像一位游侠, ?(读出作者看到眼前场景时的意外和感叹。 重点引导之二: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 ?(体会黑甲虫情意绵绵的场景。 ?(想一想:娇小的甲虫跟远归者是什么关系,读出它们见面时的情意。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是怎样的感受,体会场景的奇特。 ? 聚焦村落叹“奇异” 1.在文章5-8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让你意外的地方, 2.感受小圆虫的俏丽 句子: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伫足痴望。 ?(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圆虫美丽的, ?(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读出小圆虫的俏丽多姿。 3.感受黑甲虫的友好 句子: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三幅画面中最让你感到意外的是哪一幅画面,为什么, ?(黑甲虫是怎样成为蜥蜴的远房亲戚的, ?(用朗读感受作者看到如此场景之时的感叹。 4.感受音乐家的音韵 句子: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音乐,以至于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那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当作者突然听到这样的天籁之音,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5. 感悟另一种表达 ?(文章第七第八自然段作者没有再用感叹句,那么他又用了哪种方法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句子: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师生合作朗读,体会作者心中之问。 ?(作者想通过这些疑问告诉我们些什么, ? 回到现实观自然 1.出示文章第一、第十、第十一自然段内容,师生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对草虫村落的留恋。 2.作者还看到了许多许多,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索。 3.出示“亲近自然”单元课文目录,初步感知整组内容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惊奇 惊叹,惊异, 惊喜 惊疑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6课 16* 青山不老 【教师简介】 祝贵耀~男~1977年6月出生~嘉兴市嘉善县城西小学副校长。嘉兴市名教师、优秀教师、课改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获“杭嘉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电视公开课教学评比二等奖~多次获县、市教学评比 一等奖。论文、课题、教学设计等多次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阅读教学中聚焦“读写互动”》等多篇论文在《教学月刊》等省级刊物发表。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衡用清新的笔触、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本课学习紧紧围绕课前导语中的学习提示展开。着力通过学生的读、圈、问、注等学习行为落实语言实践;通过多次对比阅读,领悟作者运用环境衬托和选取典型事例等表达方法,品读“青山不老”的言和意。课堂学习努力凸现“生本味”、“语文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3(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进行读写练习,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准备 学生能围绕课前导语预习课文;教师做好文本、生本的预读和教学课件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走向青山,感受环境 对比阅读1、2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感受环境险恶。 (二)走近青山,初识老人 1.整体感知,聚焦数字,发现“奇迹”。 2.交流对话,学习运用环境衬托的表达方法。 3.激活想象,领悟运用典型事例的表达方法。 4.二度聚焦数字,初步体验老人不老。 (三)走进青山,再识老人 1.对比阅读杨柳之美,发现表达异同。 2.话村口道别之情,体验青山、老人不老。 (四)走出青山,定格记忆 1.写新县志,铭记老人。 2.回读课题,定格不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奇 迹 险恶 绿洲 环境衬托 典型事例 老人不老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6课 母 鸡 【教师简介】 王宇燕~女~1983年生~任教于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小学高级教师。金华市教坛新秀~东阳市政协委员~东阳市青年教师擂台赛一等奖。金华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省课例录像评比一等奖~ 20余篇论文和案例获省市级不同奖项。 【设计说明】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镜中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当前的阅读教学要体现由“教课文”向“教课程”的转型,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进一步训练“圈”、“写”、“问”等读书习惯。 2(体会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3(有进一步了解老舍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找工具书注上意思,难读的句子划起来多读几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学生课堂练习纸。教学场地需要有投影和白板,并且能在白板上操作(如划圈,写批注等)。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变化 (一)揭题初读课文。 1. 检查预习情况。 2(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作者喜欢母鸡吗, 2(设疑引发探究。 二、重点研读,感悟母鸡伟大 (一)研读第5自然段,引领读书方法。 1.文章里有一句话概括写了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你们能找到吗, 2.在第5自然段中,你读出了母鸡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3.小结读书方法。 (二)学生自主品读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6—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记录自己的感受。 2.随机交流反馈,渗透阅读习惯的培养。 3. 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4.深刻领会“不敢再讨厌”的情感。 三、延伸课外,点燃阅读之兴趣 (一)完成课堂练习。 (二)激发阅读老舍故事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一向讨厌 母 鸡 ?(可是„„) 母 亲 不敢再讨厌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 阅读教学大赛部分特等奖教学实录 三、《石榴》课堂实录 江苏 倪鸣 特等奖 倪鸣~女~1976年2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副校长~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江苏省教改先进个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从教14载~竭力追求“真实、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曾获得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市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课例竞赛二等奖。数篇论文发表于《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南京教育》等省、市级刊物~多篇教学案例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研究》。撰写的几十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所研究的课题获得“市级优秀个人课题”称号。 【课前互动】 师:你们好啊 生:你好 师:听出来了,第一次见面,同学们对我还有些陌生,是吧,那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 生接:倪鸣 师:嗯,你们可以喊我什么, 师分别问了2个学生:你想喊我什么, 师:真亲切。倪老师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虽然,咱们银川和南京相隔很远,但是因为倪老师也是回族人,所以来到银川我感到特别的亲切。这不,倪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小礼物呢~今天这个礼物呀,倪老师想请同学们上台来摸一摸,猜一猜。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倪老师想请咱们班写字最好的同学来摸一摸,是谁呀,向我推荐推荐。 生推荐学生上台。 师:摸了以后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但是千万不能告诉他们是什么,让他们猜一猜,好不好。 生摸第一份礼物。 生:扎扎的 师:就是说这个东西有些粗糙是吗, 生:硬硬的,感觉一颗一颗的,还有一些小keteng。 师:今天倪老师跟你学到一个词keteng。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看,这个东西是什么颜色, 生:这个东西是红色。 师:能猜出来吗, 生:我猜是石榴。 师:她说是一颗一颗的,这个颗粒大不大, 生:不大。 师:倪老师给你点提示好吗,是咱们宁夏的特产。 生:枸杞(方言) 师问摸的同学:他猜的对吗,摸的同学说:对 师:其实呀,按常理来说,倪老师送礼物跟银川的同学不应该送宁夏的特产,但是,今天,倪老师是想借这个舞台为咱们宁夏咱们银川做个宣传。看看,倪老师送给你们的第2份礼物是什么。 师:这次,我想请咱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来摸一摸,是谁, 生上台来摸。 师:描述一下。 生:这个东西圆圆的,它是上头大底下小,而且中间有两个坑。 师:摸的挺仔细的。倪老师摸的都没这么仔细。表皮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光滑。 师:能猜出来吗,倪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啊,它是一种水果。 生:石榴 师:跟他想的一样举手我看看。都认为是啊,我来揭晓答案了。 生看到礼物后叫:苹果~ 师:知道倪老师为什么要送苹果给你们吗,苹果呀,代表着平安,倪老师希望三(4)班的小朋友能够一生平安。 师:咱们再来看看第三样礼物吧~好象台下的老师也想来参与,但是这个机会还是留给我们三(4)班的同学,谁来,这次你们自己报名,谁手举的高,我就给谁猜。 生摸,描述:这个大大的,而且圆圆的。 师惊讶道:也是圆圆的, 生继续描述:而且有一个头是尖尖的,有一个头是平平的。 师:有一个头尖尖的,表皮呢, 生:有一些滑滑的。 师:还是比较光滑的是吗,我要提示你们,这还是一种水果,他说他已经猜出来了,我们就把这个机会给他好吗, 生:石榴 师:又猜石榴,为什么呀, 生:因为他下面尖,跟石榴是一模一样的。 师:见过石榴是吗,好,这次猜的跟他一样的举手我看看。 师看过举手情况后说:还这么执着呀~你为什么认为是石榴, 生:我认为石榴的表面很光滑。 生:我认为石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头,所以我认为是石榴。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对石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那这次你们究竟有没有猜对呢,拭目以待 师出示,生叫喊:石榴~ 师:怎么不给自己一点掌声啊~ 生掌声起 师:祝贺你们,同学们,你们猜对了。知道倪老师为什么要送石榴给你们吗, 生:因为石榴代表着你讲的课。 笑声起 师: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的原因啊,在这儿呢~瞧,这石榴啊,籽多饱满,象征着团结繁荣,所以呀,它也是一种喜庆水果,这就是倪老师要送石榴给大家的真正原因。今天倪老师 带来的石榴可不一般~它来自于我国山东省的—— 生接:枣庄 师:因为在那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石榴园,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 【上课时间】 师:拿起手,跟倪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 师:同学们,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呀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生齐读:石榴 师:读的真好。现在呀,可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瞧,枣庄的人民呀都把这广告登到了报纸上了,老师在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 园,被誉为—— 生接:中国(未听清) 师:因此啊,它闻名海内外。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这个词(驰名中外)你一定也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倪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呀。就看着屏幕读,准备好了吗, 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的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读了几遍就亮几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的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众笑)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你看台下的老师都情不自禁要为你鼓掌了。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她读的好吗, 生齐:好~ 师:倪老师特别仔细的听了,有一个生字的读音啊,读得非常的标准~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生领:咧开 生齐:咧开 师:还有一个字音,老师想跟你一起读。这个字呀只在一些特定的词中才读露(lou),在这儿应该读露(lu)出了,自己再把这个短句读一读。 生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这段话中还有个很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其实,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只要我们像她一样注意了句子的停顿,还有一些在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读得紧凑一些,你,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现在,自己试试,就读读第2句话,开始。 生自由读。 师:谁也来想读读第二句, 生1、生2,读第二句。 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下面,我们接着挑战~还有一题,只有一题了,谁愿意来,就请你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生词,还有一个儿化音,你能读好吗, 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也许同学们对他的朗读不满意,但是倪老师要给他100加星,因为他读得特别的认真,不过这个儿化音还没读出儿化音的感觉,跟倪老师一起读读这个词——劲儿。 生读。 师再带读。 生再齐读。 师:谁再来挑战这句话, 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真好。同学们,这挑战好玩吗,想不想再来一题呀, 生:想 师:好。就再来一题。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在这一小节当中啊,可出现了不少的二类字,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别急着举手,自己先去读读红色的词语 生自由读。 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就带大家读这些词。 生领:剥开、玛瑙、紧偎、嚼嚼、甜津津 生齐跟读。 师:小老师带得可太好了。在这段话中啊,可有一个多音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准,这个字呀,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它就读作本文的读音——bao,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剥开 生齐读 师:其实,很多的多音字在查字典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现在谁敢来挑战这一段话, 生读: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读得多用心哪。同学们,在这段话中呀,还有一个多音字潜伏在里面,就是这个字——间,究竟它应该怎么读呢,别着急,让我们也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师:倪老师在字典上查到了这个字的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就读作—— 生接:一声 师: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它就读作—— 生接: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籽儿,这是—— 生接:红的 师:这是—— 生接:白的 师:红的白的红的白的,这红色和红色之间哪,被白色给隔开了;这白色和白色之间哪,又被—— 生接:红颜色 师:隔开了。对呀,根据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它应该选择读作—— 生接:间(jiàn)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生齐读 指一名男生再读。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呀就是在写人们开始—— 生接:吃(没听清) 师:或者说是已经开始品尝石榴了。哎呀,看看现在这个点,我想同学们的肚子已经有点开始呱呱叫了吧。 师:嗯,想不想就在这尝尝石榴, 生:想 师:好~满足你们的愿望。手举起来~向我说耶,就给你尝尝 生纷纷说耶,急着品尝 师:其他人别着急呀,先给他慢慢的嚼嚼 一学生说:谢谢老师,师说:不客气 生:石榴真酸呀 师:你尝出来它是酸溜溜的,还有谁想尝尝。 继续发石榴。 师:好吃吗, 生:甜jiji的。 师:那不叫ji,那叫甜津津的。还有谁想吃呀, 师: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请允许倪老师下课再让你们慢慢地品尝,好不好, 生:好~ 师:这滋味独特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听清了,这遍读课文哪,倪老师可要求大家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要读得特别流利。用自己的速度去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倪老师相信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2、3两个小节就是在写石榴的——生长过程。 生接:生长过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别着急,这次倪老师还要比一比,这次比比谁能说得最简洁。给点提示,只要你说请,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同座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呀,倪老师一边配合你,把它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 师板书,然后说:抽是本课的一个生字,请拿出手,跟倪老师一起写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倪老师可以更简洁说,那就是抽枝。春天,仅仅是抽枝吗,有补充吗, 生: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 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 生:长出了叶子。 师:还有更简洁吗, 生:长出了嫩叶。 师:我知道了。你能说说吗, 生:长叶 师:多好呀,看,他就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师继续板书——长叶。 生继续说石榴生长过程:然后到了夏天,到了夏天„.. 师:我知道你想用刚才的规律来修改你开始的答案,是吗,谁来帮帮她, 另一生:到了夏天,开花。 师:多好呀~问开始汇报的学生: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一起说,那是—— 生:开花 师:最后一个季节 生:最后一个季节是秋天,然后就是成熟了 师: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你瞧,他也越说越简洁了。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 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师:说的真好。看来2、3小节的意思呀,你们已经读懂了。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却把它写得那么的具体、那么的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师:同学们,当我们需要边读边思的时候,不妨选用默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小节,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拿出笔,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 师:看来我们三(四)班的同学思考的速度很快.,有不少同学已经完成,用坐姿告诉倪老师了。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了吗, 生齐答:有 师:好,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你觉得哪儿写得最有趣最生动的, 生:我觉得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写得很好,因为这用了比喻句,写了石榴咧开,熟透的石榴比作了像人一样。 师:不过呀,这位作者是把石榴呀当作了娃娃来写,这种方法倪老师要更正一下,不叫比喻叫—— 生接——拟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段话,刚才倪老师在下面看的时候,有不少同学也勾了这段话,你也觉得这段话有趣。挑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我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我觉得这句话写的非常有趣,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同学们,在这段话当中呀,你们觉得有趣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的石榴想象成了—— 生接:娃娃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 师边指点学生看大屏幕边说:这是笑得—— 生接:咧开嘴 师继续边指点学生看大屏幕边说:这是—— 生接:笑破肚皮 师:同样都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去写笑破肚皮的,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师:老师觉得你一定是个特别理智的学生。你能从植物生长的过程来分析。有没有同学是从笑上来分析的, 生:有一个石榴咧的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了肚皮,夸张句。有一个石榴露出了很小, 就说咧开嘴。 师:你看看这图,可真是有这样的石榴,他可是一点都没夸张呀。 生:那个小的石榴先经过了,然后再慢慢扩大„„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得像绕口令啊,不过倪老师是你的知音,我读懂了你的心,他是用那一小一大的石榴来告诉我们石榴笑得程度呀是越来越深啊。作者想的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他用上了一个词,那就是—— 生接:甚至 师:对,我们也在这个词上加上点,以后呀,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师:现在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石榴笑的程度有不同吗, 生自由读 师:多有趣呀,谁想来读, 生1、2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多有趣呀,倪老师也禁不住想来读一读了 师示范读后说:谁还想再来试试, 生读。 师:知道吗,同学们虽然默不作声,但是他们的表情都在表扬你呢,倪老师看到不少同学也都笑得咧开了嘴,仿佛自己就成了石榴娃娃了。让我们一起去高兴得读读吧。 师:来,把自己想像成石榴娃娃,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瞧,这是 师:准备好了吗,石榴娃娃 生一起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问一个学生: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生:我想让人们品尝到我的美味。 师:是啊,你是迫不及待了。 师再问一个学生:你呢, 生:人们品尝到我的味道,看我有多好吃。 生读: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迫不及待地想让人们来品尝呢~还有谁想要来读划线的句子。 生读: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这个石榴娃娃有些羞涩,扒开之后又合上了。这些石榴娃娃可是等不及了。 再找一生读这一句。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同学们,作者在这里把石榴想象成了—— 生:娃娃 师:的确非常有趣。接着说,还有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你还找到哪儿了。 生:我认为这句——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用的比较好。因为石榴就像在吹小喇叭一样,这个用成了比喻句。 师;看来平时你们老师特别喜欢告诉你们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是吗,其实呀,倪老师也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的奇特,也被这小——喇——叭吸引了。你们 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一看呢, 生:想 看大屏幕 师:走近了看哪,这石榴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咱们一起来读。 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小喇叭吹呀,那会是怎样一番热闹的景象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石榴花,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 生自由读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石榴花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石榴花是火红的,越开越多,不久,它的枝头就长满了石榴花。 师:花越开越密,这花显得怎么样啊, 生:越开越密,把花写得非常的拥挤。 师:她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刚刚倪老师还听到有同学在下面说这花显得非常的—— 生:多 师:对。就是谈印象,而不是在读书了。倪老师还听说啊,他还关注到花的色彩,那是—— 生:火红 师:是的。其实呀,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所吸引。你们看,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仅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诗人 诗人 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 读了诗句,再看划线的句子,特别是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就像作者描写的一样那种石榴园,石榴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把把大火一样。 师:你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读划线的句子 生读: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还有没有同学眼前也浮现了那样的画面,也想来读的, 生读: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们的朗读把我们也带到了那夏天的石榴园—— 音乐响起—— 师:瞧,到了夏天,石榴开花了,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谁来读, 生1配乐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生2配乐读 全班配乐齐读 师:你们看到了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呀,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跟你们读着、谈着,倪老师也觉得这两段话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不过,有一点,相信你们跟倪老师一样感到意外,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是个孩子~ 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咱们的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倪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了。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又动脑筋想象了。 生:我觉得他细细观察石榴了。 师:看来,作者细细观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小作者能够用眼观察,用脑想象,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笔下幻化成了一个个—— 生接:小喇叭 师:那熟透了的石榴才能够—— 生接:笑了 师:石榴娃娃呀才能写得那样的—— 师生:顽皮可爱。 师:不过,有一点并不可少,那就是小作者还有一颗满怀着爱的心,这爱是你们刚刚体会到的对石榴的喜爱,更是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也带着满怀爱的心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但是我们在课后可以将这份爱延续,下去以后,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记住,要用眼观察,还要用脑想象,下节课,让你们的老师带着你们学习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作家~
本文档为【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获奖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2
浏览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