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 题目: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探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娱乐化浪潮在中国电视媒体当中愈演愈烈,电视新闻娱乐化也成为趋势,但这种趋势却引起了许多非议,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值得探讨的理论领域。本文首先是对新闻娱乐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总结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发展过程、现状、及具体的表现,然后着重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的背景、原因,主要来阐述新闻娱乐化倾向存在的合理性和它同时存在的对新闻业和社会的不利影响,进而探讨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如何娱乐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电视新闻的传播既符合电视的特...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 题目: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探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娱乐化浪潮在中国电视媒体当中愈演愈烈,电视新闻娱乐化也成为趋势,但这种趋势却引起了许多非议,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值得探讨的理论领域。本文首先是对新闻娱乐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总结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发展过程、现状、及具体的表现,然后着重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的背景、原因,主要来阐述新闻娱乐化倾向存在的合理性和它同时存在的对新闻业和社会的不利影响,进而探讨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如何娱乐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电视新闻的传播既符合电视的特性又符合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又能被广大所受众喜欢。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消费主义、娱乐经济、大众文化受众 第一章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及现状 第一节 新闻娱乐化的内涵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在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新闻系主任林晖教授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一文中提出的:“综合媒介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来看,就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潮流。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娱乐化就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在内容上,新闻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地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第二节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在各个国家蔓延。中国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后,和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再加 上媒体随着环境的变革自身不断进行调整,中国电视媒体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 1993年,作为央视全力推出的节目,《东方时空》问世并且在观众当中引起很大反响,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电视新闻节目的叙述方式开始改变,节目形态、主持人等等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老百姓早上不看电视的习惯,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新闻栏目——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的兴起,电视新闻节目开始走向平民化、生活化。 1996年,凤凰卫视成立,从创立伊始就坚持“娱乐立台”的方针,是以推出娱乐节目开始,但是给凤凰卫视带来巨大影响力是它的新闻节目。风凰卫视新闻节目特点之一就是新闻娱乐化,新闻画面的视觉效果和灵活的表现形式以及主持人的播报所体现出活泼、轻松、前卫的特色等等这些独特的风格不仅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关注,也给内地的新闻节目带来了冲击,可以说内地新闻娱乐化的风潮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凤凰卫视和港台新闻节目的模仿和借鉴。 1999年,海霞的《现在播报》也在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具有一定意义,一向在新闻节目中以严肃、正统示人的央视,在《现在播报》中主持人海霞的极具亲和力和口语化的播报风格如一缕清风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也意味着央视的新闻节目从传统的念新闻向说新闻转变。 90年代中后期至今,民生新闻栏目在内地各省级电视台开始风行,民生新闻从一开始就走娱乐化的路线,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坊》、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等栏目的相继问世,给中国新闻节目带来了更多娱乐轻松的气息。 2004年开始,电视新闻节目进一步掀起了娱乐化的浪潮,个性化的新闻栏目不断出现。首先是在全国各地都创下不俗收视率的湖南卫视推出了《晚间新闻》栏目,以新闻的可看性为宗旨。它抛弃了时政要闻,以软新闻为主,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一切事情,有奇闻逸事也有实用信息,语言幽默风趣又通俗实在,新闻故事化,情节化,注重栏目包装,是内地新闻娱乐化浪潮中的大胆尝试者。 另外就是新闻访谈类、新闻故事类节目在内地电视台开始大行其道,以央视为例,先后推出了《焦点访谈》、《面对面》、《高端访问》、《社会纪录》 等,访谈节目的内容就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关心的、感兴趣的事件。而新闻故事类节目则是事实与表演相结合,将一些真实的新闻编成故事,如安徽卫视的《天天故事会》。 第二章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和具体特征 第一节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内容特征 一、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娱乐化 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的报道重点虽然仍是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用的新闻,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成为新的报道重点。在新闻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首先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因素,各种奇闻异事在新闻中常见,比如鸡生了巨蛋,种了巨型南瓜等;其次集中关注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比如对马加爵杀人案和孙志刚事件的大肆炒作。另外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也被凸现,比如央视的《第一时间》、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等节目中普遍都有对生活中日常琐事的关注,像连体婴儿、寻亲、超市卖假货、路面出现大坑等百姓生活都是节目的关注点,而许多时政新闻却用文字的形式在屏幕下方滚动播出。 二、娱乐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综合新闻资讯节目中,娱乐新闻板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连以前从不涉及娱乐新闻的《新闻联播》也开始有选择的报道一些重大的娱乐事件,民生新闻栏目中的娱乐新闻比重也不断增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娱乐新闻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新闻节目中脱离出来,成为专门的娱乐新闻栏目。比如《美宝莲纽约娱乐星天地》以综艺的形式播报娱乐新闻,有新闻、有游戏、有明星、有互动,收视率在上海东方卫视居高不下。这是内地近年来娱乐新闻节目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 三、严肃的国际政治、战争新闻娱乐化 时政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已是一种全球性普遍现象。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总统克林顿参加竞选时上电视音乐节目为标志性事件,将娱乐和政治信息紧密结合的做法,使电视“新新闻”主义在西方新闻界大行其道。我国内地的政治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在近年来的报道中也显现出来,台湾的马英九、陈水扁,还有访问大陆的台湾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等政治官员,媒体对他们生活琐事、行踪的关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时政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在改变了传统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在消解政治新闻的严肃性,使政治报道变得立体生动,但同时又有一些又肤浅和 浮躁。 四、体育新闻娱乐化 这是近年来,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新闻报道把很多注意力集中在体育运动和体育赛事之外的运动员的私生活、幕后新闻、比赛花絮上面。有一例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2003年夏天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事件,整个中国各大媒体都投入到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去,除了对正常赛事的报道之外,还对队员一天的生活事无巨细的报道,如关注贝克汉姆的发型、衣服等,甚至放弃新闻的真实性制造花边新闻、捏造所谓“皇家血统”的事实。 第二节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形式特征 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娱乐化 新闻节目主持人打破了传统的标准,越来越有个性,他们的外形、着装、语言、个性吸引了受众的眼球,比如《南京零距离》中孟飞的光头,《都市快报》中主持人的青春、靓丽,《有报天天读》中杨锦麟的唐装,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注意力的转移,看电视也开始变成一部分人的享受。娱乐化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语言上也有突出的风格,就是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的运用。像深受大家喜爱的杨锦麟在《有报天天读》中的嬉笑怒骂,刘义伟在《东方夜潭》幽默风趣,追求的就是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新闻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在新闻情节化、故事化理念的指导下,新闻策划和包装观念也引入到新闻节目制作中,导致了新闻戏剧化,新闻报道的真实与戏剧性虚构之间严格界限的消解。为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电视新闻出现了混同于情节剧的趋向,尤其在一些犯罪案件的侦破报道中,追求一种大起大落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和悬疑、冲突的戏剧效果。 三、非突发性重大事件、活动中,现场直播的娱乐化 时效性是新闻竞争的关键,在现代电子技术发达的条件下,现场直播也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常规状态。但是随着这种报道方式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媒体开始利用这种报道方式在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中,策划现场,大肆渲染事件,挖掘事件现场的可视性元素,现场直播报道也成为满足人们视觉娱乐、刺激的一种手段。比如柯受良飞越黄河、千禧之旅、张国荣、梅艳芳等艺人葬礼的专题直播报道,欧洲之旅、两极之旅、埃及一座金字塔挖掘直播,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 等等,通过策划呈现的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以逼真的情节制造出情景、悬念,刺激受众。 第三章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的背景、原因分析 第一节电视媒体的消费主义倾向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消费主义,业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体现为物欲至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生活的主导价值,人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也就是说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逐渐被符号价值所取代,消费是支付能力的表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电视与消费主义 二、 消费、传媒和文化融为一体,它们互相作用,影响着大众。现代社会,人们从传媒中获得的信息远远超过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所得到的,许多年轻人由电视相伴长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电视传媒的深刻影响。而大众传媒中,把消费主义的消费符号象征意义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完美的,莫过于电视媒介了。电视以“影像符号”的方式刺激着广大受众的视觉感官和消费欲望,引导着大众的生活、消费方式。主要表现为广告大量出现,传播重点向娱乐消遣转移。受众在广告信息的轰炸下,必然会受广告的影响,对于商品的选择无意识的跟着大众媒介所播放的广告而购买某种商品。 大众媒介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以娱乐为方向,给电视媒介的传播也带来了新的内容和问题。虽然我国还处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还没有达到高消费的享乐主义社会类型,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政治的扩张和渗透,这当然也包括消费主义文化,而且经济的全球化也离不开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传播,所以入世后,我国的新闻传媒带有日益浓重的消费主义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节大众文化与电视新闻娱乐化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所谓大众文化,就是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市场规律批量生产,满足 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我们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众文化也是如此,实际上它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大众文化的产生与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市场化、技术化、全球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大众文化与电视 大众媒介制造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媒介也是大众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引导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甚至是政治生活,由此形成了传播生态环境,而这种传播生态环境反过来改变了实在的社会环境,人们大量的获得大众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并自觉不自觉地把媒介场景融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而电视媒介在四大媒体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电视不但是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更是作为一种普及的娱乐形式存在的。 大众文化首要的标准是满足观众宣泄、好奇、娱乐、刺激的需要,强调感官的享受,形式上更通俗浅白,而一般来说,市民的精神需求也是大众的、通俗的。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当然是以传播大众文化为主的。基于这种认识,电视媒介摆脱了以前那种死板的印象,自觉地把市民受众的需求作为自己节目的出发点,大众化、娱乐化成为媒介的主要特点,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节目类型,当然也会体现大众文化的特征,开始出现于供人娱乐的倾向。 第三节娱乐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一、娱乐经济的内涵 所谓娱乐经济,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指娱乐休闲业本身创造的效益及相关产业;另一方面是指各行各业的娱乐化形势和趋势,或者以广告形式营销产品、服务、理念以及推介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说娱乐经济是以一种对人的尊重和迎合的态度,进行全方位地创造社会新价值、引导消费潮流、丰富和支撑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产业。 二、娱乐经济与电视的结合 近几十年以来,传媒、信息和娱乐的融合,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强有力增长,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30,的企业涉及文化娱乐产业。娱乐经济的发展,使娱乐媒体兴盛。在文化、娱乐产业发展中,大众传媒是主干,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交流的载体,具有多种功能,传播信息、教育、宣传、服务、娱乐、舆论监督等等,对于电视媒介来说,目前娱乐功能是最为显露的功能。 三、娱乐经济浪潮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娱乐经济、体验经济已经来到中国,有了这个土壤,电视媒体当然会抓住时机,开拓新的领域、传播新感受。前面提到电视的出现实现了娱乐与传媒的最好结合,传媒娱乐业渗透到经济增长、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注意力经济,今天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而娱乐是传媒吸引观众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娱乐因素的直观、刺激是最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并能提高节目的价值。我国的新闻媒体还是属于国家,受政府控制,新闻节目的控制更加严格,还不允许民营机构制作新闻节目,但是媒体走市场化的道路,必须考虑收视率,因此也必然会受到这种经济浪潮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在娱乐化浪潮的媒介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娱乐化的倾向。 第四节市场催生电视媒体的变革:电视新闻娱乐化 新闻媒体受商业原则和利益的影响已是共识。我国电视媒体虽然属于国营型,但是在经济上自主经营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九十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媒体在各种制作成本上涨、国家经济补贴减少的情况之下被推向了市场,已经走上市场化道路的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编辑方针和节目内容上的商业化倾向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突出的表现就是节目内容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应该说媒体市场化是新闻娱乐化的主要因素。 另外,电子技术的发达,使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困境就是新闻内容同质化,每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在内容上做真正的独家报道,尤其是硬新闻要做出深度,做出新意,在人力、财力上许多电视媒体力所不能及,就只有在新闻的形式上做文章,来吸引受众,或者选择软新闻的报道,难度比较低,花费的成本小,受众面宽因而市场效果也要好的多。 第五节传播者和受众的共同需求:新闻娱乐化 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讲,广播电视媒体应该使自己的节目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新闻娱乐化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为了达到传播效果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一味迎合受众所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和加工受众容易理解的信息,而有意回避了受众潜意识中不愿意接受或者不容易接受的信息。 同时前面谈到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开始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和享乐。因此媒体就会超越受众的职业、地位、学历、个人背景等社会因素,开发受众最普遍兴趣,满足人们最普遍的欲望比如好奇心、偷窥欲等等,这 种需要的满足也就成为了新闻娱乐化的因素之一。 一、电视的技术特性推动了电视新闻娱乐化 从技术特性方面看,电视媒介是声画合一的传播媒体,它的优势在于将视觉和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依靠画面、语言共同完成信息传递的。而且由于电视属于线形传播的媒体,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状态,它的传播方式决定受众无法重复收看,因此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电视新闻为了提高节目的吸引力,记者、编辑就会利用电视特有的这种叙事功能渲染一些煽情的场面和细节,比如在一些灾害事件、暴力事件报道中,常常对很多血腥场面用不同角度以“大特写”来渲染现场或突出受害人的特征,营造一种刺激、感染人的现场氛围,使受众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将提供信息和提供娱乐相结合。 二、主持人、记者赋予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色彩 电视需要通过主持人实现电视与观众、嘉宾的交流,对于新闻节目也是如此,观众首先接触的是人,其次才是新闻内容。过去我国媒体对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这种作用认识不足,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是充当播报员的角色,没有发挥好传播信息的载体作用。随着媒体的不断改革和对传播理论认识的深入,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再只是播报员,也一改过去新闻播音腔中的字正腔圆,居高临下的语态,语言变得口语化,既概括精炼,又带着民间生活的情景,让人能感到随和、亲近,所以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一定意义上讲是对主持人的这种作用的认可和重视。但是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 三、电视的家庭属性也促进了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 电视是目前我国家庭娱乐的主要工具,电视一般就放在家中的客厅居中的位置,方便家庭成员一起看电视,有时候人们甚至不是为了看电视,而是以电视节目为由头,进行互相的交流和沟通,因此电视也是一种家庭情感交流的工具。收看电视节目的选择权在于受众,受众可以随意选择他喜欢的节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态度就不应该是强硬的、严肃的,应该让受众感到放松和愉悦,电视节目轻松、有趣,视觉吸引力和亲和力就变得格外重要。另外电视相对于报纸、广播等其他媒体,它的娱乐功能更加凸现,所以电视的角色定位使它的新闻娱乐化倾向在所难免。 四、政治环境的宽松也是新闻娱乐化发展的条件 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还具有相当的权利,而电视在我国依然是国家 意识形态的工具,是上层建筑,是政府和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具有宣传引导的作用,因此新闻娱乐化还必须有政府的承认。对于政府来说,新闻一味的舆论监督或揭露问题,会给政府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电视娱乐功能的发展既受到受众的欢迎,也不挑战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因此,娱乐节目也好,娱乐化的新闻报道也好,对政府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所以娱乐化的新闻间接上可以缓解民众的政治热情,消解民众对政策的不满情绪,政府自然会乐于认可。 第四章新闻娱乐化合理性和消极影响及发展道路探析 第一节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韦伯说过,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其背后都有一种时代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这种精神力量与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内在渊源,上面的分析就是电视新闻出现娱乐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原因。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电视新闻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特点。所以从大众传媒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是和当代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是当今开放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表现。也是新闻业自身调整、发展的结果。同时由于我国媒体一直在学习境外媒体的新闻制作模式,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媒体发达国家的新闻娱乐化趋势影响到我国的媒体。所以新闻娱乐化和“黄色新闻”一样,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第二节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着弊端 一、对新闻业本身的不利影响 (1)在内容上把展示社会的阴暗面作为吸引受众眼球的手段,犯罪新闻、暴力新闻必不可少,灾害性新闻也被当做新闻的重点,新闻琐事化,生活琐事、奇事充斥荧屏,使新闻内容流于肤浅和表面,不能在整体上做到真实、客观,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弱化。 (2)在新闻形式上表现为很多煽情的、夸张的新闻语言和画面的运用,有时过多的运用拍摄技巧,渲染刺激性的画面。在对新闻报道视角的平民化、叙述的通俗化、口语化追求中,由于许多主持人的新闻专业功底和语言功底不够,一味 的媚俗甚至方言也大量出现,导致语言很不规范。 (3)娱乐新闻中假新闻蔓延。为了猎奇,满足受众的窥视心理,不惜放弃传媒的客观、公正的立场,虚构渲染事件,许多关于明星感情、丑闻的报道常常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从而背离新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传播信息、舆论监督等专业主义原则。 (4)媒体人文关怀的缺失。例如有一位记者就曾为了拍到因儿子遇难丧生的父亲老泪纵横的画面,不顾亲人的阻拦,向那位老父亲说出了被家人隐瞒的事情,记者如愿以偿,用别人的眼泪换取了很有感染力的画面,却丧失了人的良知和对人起码的尊重。 二、对社会的影响 传播媒介大量的广告和生活消费的报道在刺激消费,促进再生产的同时,又营造了一种享乐主义的氛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利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保持。人们领略到最新的消费方式和时尚生活,一方面会造成一部分人的不平衡心理诱发犯罪事件,另外对社会阴暗面和畸形现象的过度报道,会使受众对当前的社会状况及价值观产生片面或者错误的认识,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尤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和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节电视新闻如何娱乐化的思考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又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和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在操作过程中对娱乐化认识的偏差,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娱乐化以趋利避害问题,是娱乐化的方式、规范。成功的电视新闻应包含信息、情感和个性,这三者相结合才符合电视新闻的特性,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视性。 一、关于电视新闻叙事功能的发挥 (1)新闻事件故事化。新闻在遵循事件的真实、客观的前提下强调事件的过程和悬念,强化表现本质冲突的新闻元素。有悬念的收看过程才是充满诱惑的,虽然悬念关注的是结果,但是给人们看得是过程,这也是电视的特性的反映和电视叙事功能的完美体现。央视的《开心词典》《幸运52》,的收视率也很高,原因是什么?因为节目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整个节目中不断有悬念和刺激,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从而吸引住了观众。那么电视新闻节目何尝不可用这种方法去制作,虽然播报的新闻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但是其过程和细节都是受众未知的,事件的原因、细节特别是事件中的人的心态、命运都是电视最擅长表现的,我们可 以用更遵循电视传播规律的方式去还原事件,而不用过分渲染、夸张事件,一样也可以使新闻具有可视性。 (2)主持人、记者的新闻叙述。新闻叙述者的立场和新闻观念和个性特色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有“镜头意识”,要结合新闻现场来播报新闻或者评论,不能为了凸现自己,声画脱离,自说自话。主持人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能成为新闻节目的特色,尤其是在现在新闻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之下,这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这些都需要主持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什么凤凰卫视的新闻娱乐化做的比内地成功,我想关键因素就在于此吧。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大多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优秀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鲜明的个性特色,主持人成为他们节目的灵魂,所以节目好看又不失新闻价值和深度,不乏特色。 二、电视新闻的形式表现力 同期声和解说词的运用要传达出节目的个性和丰富的信息,不能只是新闻节目的包装。新闻节目也要包装,制作广告宣传片和收视指南,在节目播出前中推出,在形式的设计上要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注重节目的视觉表现力,包括片头设计、栏目中的间隔、用光构图、图表字幕、新闻内容节奏都要非常讲究,朴素平实又不失表现力。形式是内容的体现,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在包装上结合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地域特色,从而突出节目的特色,使形式成为吸引受众收看信息的导游,充分调动受众的收视兴趣。 三、电视受众的分众化 另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总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有关。不能说严肃的新闻一定对人有用,娱乐化的新闻则毫无益处,这就是信息的个性化,也体现了时代进步过程中的人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就要针对观众收视需求的多样化,实行信息专业化,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观众进行分类,从而有意识的制作符合他们收视习惯的电视节目,做好节目内容的类型化生产。我国目前的电视节目还是大众化的,而且我国电视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靠单一的广告,广告收入和收视率成正比的关系,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相关,收视率的提高必须是节目大众化,因此我国的很多电视还是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为宗旨,结果就导致节目都追求迎合最普遍最低层次的大众需求——娱乐化,所以要根本改变电视新闻的普遍娱乐化倾向,只能等待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和类型化深入 发展,节目的收入来源也多元化,而不是以单一的广告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的时候。 四、媒体的引导 电视在满足受众的需求的同时也在给受众创造需求,因为大众的许多态度和收视习惯也是由媒体培养出来的,由于电视还有它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因此电视媒体对观众的需求也不应该意味的迎合,而是应该合理的引导。观众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观众对信息接受内容的通俗、易懂,以及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在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情况下,通过电视节目对新闻内容的集中、统一编排进行“议程设置”,培养观众的收视兴趣和收视习惯,形成电视播出与观众收视的定势,来强化电视话语权,提升媒体影响力,促进我国新闻也的健康发展。 结语 从我国的情况看,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成为继娱乐节目之后电视媒体盈利和取得影响力的又一重要武器。在当前的政治和社会语境下,对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从内容和现实方面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市场经济初期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下,新闻娱乐化是在考虑受众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无可厚非的,是我国的媒体走向大众化的必经阶段,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不是新闻应不应该娱乐化的问题,而应该是新闻如何娱乐化的问题,随着我们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媒体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断调整,新闻娱乐化倾向也会发展到一个顶点,然后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更合理的新闻存在方式出现。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李良荣著:《新闻学概论》2003年10月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许静主编:《传播学概论》2007年3月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刘建民著:《当代新闻学原理》2003年4月第l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1993年版,河南人民出版社 [5]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2002年第l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李希光著:《畸变的媒体》, 2003年9月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7] 潘知常,林纬著:《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2002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45 [8] 张国良著:《新闻媒介与社会》,2001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9] 石常顺著:《电视传播学》,2000年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0] 蒋原伦著:《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2003年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11]黄瑚主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2003年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论文类: [1]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2期 [2] 唐晓煌,王强,朱文峰:《新闻娱乐化趋势之反思》,《新闻前哨》,2004年第7期 [3] 郭成岗:《论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体育文化导刊,2003第2期 [4] 秦志希,刘敏:《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现代传播》,2003年,第9期 [5] 黄于:《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文化研究网,2003年8月23 [6] 曾素平:《“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7期 [7] 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年,第1期 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肖**老师,这篇论文的写作和最后定稿离不开肖老师的悉心指导,肖老师在教学、研究中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让我学习到很多。对朱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郭**老师、肖**老师、朱**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三年的学生生涯离不开你们的教诲和帮助,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终身受益!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我的同学张*、刘**、冯**、张**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本文档为【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