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

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 明代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1伏涤修 ,海海工学院中文系~连云港~222069, 摘要:虽然《西厢记》元代刊本今已不存~但是《西厢记》的原始面貌大致还是可以推知的~ 《西厢记》明刊本近百种~然而大多数都被明代人予以程度不同的改易。本文从明代戏曲南曲化的 演唱、传播大势着眼~从《西厢记》明刊本是否被取消分卷是否还具有题目正名、是否被加上折目、 剧中人物角色是否被予以传奇化标注、是否被插入传奇化曲唱安排及曲牌组合运用、是否有开场词 和下场诗等方面~详细考述了明代人对于...

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
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 明代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1伏涤修 ,海海工学院中文系~连云港~222069, 摘要:虽然《西厢记》元代刊本今已不存~但是《西厢记》的原始面貌大致还是可以推知的~ 《西厢记》明刊本近百种~然而大多数都被明代人予以程度不同的改易。本文从明代戏曲南曲化的 演唱、传播大势着眼~从《西厢记》明刊本是否被取消分卷是否还具有题目正名、是否被加上折目、 剧中人物角色是否被予以传奇化标注、是否被插入传奇化曲唱安排及曲牌组合运用、是否有开场词 和下场诗等方面~详细考述了明代人对于《西厢记》体例所作的改易。 关键词:《西厢记》,体例,改易,明代,传播接受 Commenting on the Changes in the Style of Xixiang Ji’s in Ming Dynasty’s Editions Fu Dixiu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China, 222069) Abstract: Although we today couldn’t read Xixiang Ji’s editions that were printed in Yuan Dynasty, we still can guess the original face. There were nearly one hundred kind editions of Xixiang Ji in Ming Dynasty, but almost each edition was changed in different extent in its style. The article is fixed its attention on that the southern melody was the ruling situation in Ming Dynasty and elaborates several aspects that were changed in the style of Xixiang Ji’s editions. These aspects are whether Xixiang Ji’s play is divided several volumes, whether there is still topic in each volume, whether it is added topic in each act, whether the characters are marked as roles in Chuan Qi, whether it is inserted the singing style of Chuan Qi, where it is added prologue and ending poem in the play. Key Words: Xixiang Ji; play style; change; Ming Dynasty; circulating and accepting 虽然《西厢记》元代刊本今已不存,但是《西厢记》的原始面貌大致还是可以推知的。郑振铎 先生在《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一文中曾推测探讨《西厢记》在元代的原始面貌,现在一 般认为《西厢记》原始面貌应是分为五卷(本),每卷(本)有卷(本)名和题目正名,为了保持各 卷(本)之间的联系,前四卷(本)的末尾有【络丝娘煞尾】。在现存各种明刊本(包括残叶本)中, 较为贴近元杂剧体例的,有残页本、弘治本、凌濛初本。由于明代戏曲创作和演唱呈现出明显的南 曲化趋势,《西厢记》在明代的传播也打上了明显的戏文、传奇化印迹,许多刊本被取消分卷(本)、 取消题目正名,多数刊本被加上折名,剧中人物不是以末、旦等元杂剧角色称谓标注之,而是或者 以南戏、传奇中的角色如生(指生角)、旦等称呼之,或者直接以剧中人物姓名、身份的简称如生(张 生的简称)、莺、红、洁、将军等称呼之,在曲牌演唱者安排、曲牌组合运用上也作了一些有违元杂 剧体例的变动,还有些明刊本被加上南戏、传奇化的开场词和下场诗。此外还有极少数刊本如王骥 德本等把四支【络丝娘煞尾】全部删去,王氏等人的做法虽非是对元杂剧体例的改动,但仍是对《西 厢记》原始面貌的重大改易。本文即从明代戏曲南曲化的演唱、传播大势着眼,对明代人对于《西 厢记》体例的改易进行考述分析。明代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伏涤修~男~江苏徐州人~淮海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1 一、许多刊本取消分卷(本)、取消题目正名,还有少数取消【络丝娘煞尾】 《西厢记》有二十一折(多数刊本并为二十折),它本来是分卷(本)的,不过许多明刊本都取消了卷(本),直接把它写为二十折(多数改折为出,有的标为套)。现存的《西厢记》明刊本,分卷(本)的是少数,多数都不再分卷(本),许多刊本甚至把元杂剧作为分场标志的演唱单位“折”径直改为传奇中的“出”,把《西厢记》直接刻印为二十出,象徐士范本、熊龙峰本、刘龙田本、容与堂刊李卓吾评本、王李合评本、陈眉公评本、游敬泉刊李卓吾评本、罗懋登本、汪廷讷本、文秀堂本、徐奋鹏评本、孙鑛评本、师俭堂刊汤显祖评本、天章阁刊李卓吾评本、魏仲雪评本、《六十种曲》本等都是如此。题目正名是元杂剧的体例标志之一,它可以称为题目正名,也可以简称为题目或简称为正名,它可以放在全剧的开头,也可以放在全剧的末尾,作为多卷本的《西厢记》,它应该每卷一个题目正名,应该被分置于各卷的开头或末尾。而这类分为二十出的刊本,有相当部分把题目正名删去了,有些保留题目正名的刊本,对题目正名所放的位置也不对。在这类刊本中,删掉题目正名的有王李合评本、陈眉公评本、徐奋鹏评本、孙鑛评本、天章阁刊李卓吾评本、魏仲雪评本、《六十种曲》本等,何璧校本虽然不是径直分为二十出,而是目录分折(本),但也没有保留题目正名。有些刊本把题目正名保留下来了,但是所放位置却没有规律可言,显得很混乱。就连刊印较早、较为贴近元杂剧体例的弘治本都有这种不合规范的情形,弘治本题目正名,卷一、卷二在第一折后,卷三、卷四、卷五在第四折后,前四卷称为题目正名,最后一卷称为题目,并且改为由四个角色各唱一句,类似传奇中的下场诗,显得不伦不类。至于像罗懋登本把题目正名分别放在第一出前,第五、十二、十四、十七各出的末尾,更是无规律可言,第一出前相当于卷前,第十二出末相当于卷后,第五、十七出末则相当于第二、五卷第一折后,而第十四出末却又相当于第四卷第三折后,即相当于在卷中,可见刊刻者心中对题目正名缺少应有的剧体规范意识。至于游敬泉刊李卓吾评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卷,竟将全书二十句‘正名’分为两部分,各为十句,分别放在每卷的卷首,活生生地把第三本‘正名’割为前后两半,显得不伦不类。这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刊刻者根本不懂题目正名为何物。”[,,(P. 78) 《西厢记》明刊本不论是分卷(本)的还是直接分为二十出的,多数是保留【络丝娘煞尾】的,但也有一些刊本把第一至四卷(本)末(或在第四、八、十二、十六出末)的【络丝娘煞尾】全部或部分删掉,如王骥德本就把四支【络丝娘煞尾】全部删去。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王骥德把【络丝娘煞尾】全部删去与戏文、传奇的影响无关,他认为这四支【络丝娘煞尾】不是王实甫原创,而且“语意鄙俚”,他是从遵循王实甫原本面貌的动机着想和从语体风格上着眼删去它们的。王骥德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凡例三十六则》说:“至诸本益以【络丝娘】一尾,语既鄙俚,复入他韵,又窃后折意提醒为之,似搊弹说词家,所谓‘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又止第二、三、四折有之,首折复阙,明系后人增入,但古本并存,又《太和正音谱》亦收入谱中,或篡入已久,相沿莫为之正耳,今从 [,,(P. 660)秣陵本删去。”从王骥德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太和正音谱》及诸多古本第二、三、四卷(本)都有【络丝娘煞尾】,第一卷(本)阙失,王氏认为【络丝娘煞尾】语意鄙俚,曲韵与正文用韵不同,类似说唱家吸引观众的做法,他认为【络丝娘煞尾】虽然诸本多数具有,但并非是王实甫原创所有,因此他依从秣陵本(即金在衡本)将之全部删去。沈璟认为【络丝娘煞尾】是王实甫所作,他认为王骥德把它们全部删去不妥,他建议王氏应把这四去曲收入本,他说:“小柬封后,犹有【越调?小络丝娘煞尾】二句体,先生皆已删之矣。然查《正音谱》亦已收于【越调】中,且此等语,非实甫 [,,(P. 674)不能作。乞仍为录入于四套后,使成全璧,何如,”但王骥德没有采纳沈璟的建议,刊行时没有将之恢复。这四支【络丝娘煞尾】是否确如沈璟所言为王实甫原作现已不可考,但从《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的巨制篇幅来看,这四支曲子确实起到了紧密前后本联系、引起下文的作用。以恢复《西厢记》元杂剧本来面目为追求的凌濛初对王骥德的做法也进行了批评,凌濛初说:“此有【络丝娘煞尾】者,因四折之体已完,故复为引下之词结之,见尚有第二本也。此非复扮色人语,乃自为众伶人打散语,犹说词家‘有分交’以下之类,是其打院本家数。王谓是搊弹引带之词而削去,太 [,,(P. 115)无识矣。”(《西厢记五剧?第一本眉批》)闵遇五及清初的毛西河也都认为王骥德把【络丝娘 2 煞尾】删去是“非矣”、“妄矣”。明刊本将四支【络丝娘煞尾】全部删去的不多见,张深之本虽以《正北厢秘本》相标榜,其各卷末尾也均无【络丝娘煞尾】。有些刊本第二、三、四卷末有【络丝娘煞尾】,第一卷末没有,如弘治本、三先生合评本、陈眉公评本就是如此,人们认为此类刊本中最早的弘治本第一卷末的【络丝娘煞尾】应是脱落阙漏的,后来的一些刊本依据于它,因此也就出现了同样的情形。也有的刊本第一、二、三卷末有【络丝娘煞尾】,第四卷末没有,这是因为这些刊本的校刊者认为《西厢记》第五卷(本)是关汉卿续写,认为王实甫写到第四卷已经结束,因此第四卷末本来就没有【络丝娘煞尾】,闵遇五本就是作如是观和如是处理的。 二是许多刊本被加上折目,既有四字折目也有两字折目 凌濛初说针对《西厢记》每折加折目的情况说:“北体每本止有题目正名四句,而以末句作本剧之总名,别无每折之名。不知始自何人,妄以南戏律之,概加名目(如《佛殿奇逢》、《僧房假寓》 ,,,(P. 97)之类),王伯良复易以二字名目(如《遇艳》、《投禅》之类),皆系紫之乱朱。”((《西厢记五剧?凡例十则》))郑振铎先生从加折目的影响着眼,指出:“《西厢记》的分折分出,”以及它“更于每折或每出之前加以二字,或四字的标目。这使《西厢记》的体式更近于当时流行的传奇的样子, [,,(P. 544)也常因此使后人误会《西厢记》并不是一部‘杂剧’。”(《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西厢记》每折(出)前加折(出)名既是传奇对它的影响所致,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对其戏剧体性的误认。现存《西厢记》明刊本中有折目的是多数,有的以四字标目,有的以两字标目,标折(出)目最早的是徐士范本,徐本以四字标目,标两字折(出,套)目最早的是王骥德本。这些折(出)目有的切合折(出)内容,用语精当,有的则用语浅露,不够熨贴,如第六折(出),徐士范本、容与堂刊李卓吾评本等众多刊本用“红娘请宴”为名,既切合内容又醒目上口,比文秀堂本所用的“东阁酬生”、闵遇五本所用的“东阁邀宾”、徐渭评本《批点画意北西厢》所用的“东阁初筵”等名目要好。王骥德认为四字标目不好,说道:“今本每折有标目四字,如《佛殿奇逢》之类,殊非大雅。 ,,,(P. 660)今削二字,稍为更易,疏折下,以便省检。第取近情,不求新异。”因此他自铸新词以二字标目。王骥德虽然注重恢复《西厢记》的古本风貌,但他批评四字标目只是从“殊非大雅”的文字风格上着眼而非从体例上反对,其实正如凌濛初所言,不论是四字标目还是二字标目,从体例上讲都不符合元杂剧的规范。他在校刊《西厢记》时一方面想遵从元杂剧的体例,努力使自己的校刻本与坊本、俗本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遵循得又很不够,从古与标新立异往往混融在一起。另外从文字上看,王骥德的二字标目语言过于文人化,明刊本沿用王本标目的很少,一些以二字标目的刊本大多是从四字标目中截取后二字而成的,这说明王骥德标新立异的做法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可。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明刊本的标目,有的互相因袭,甚至全同,也有的作了部分或者个别的变动,从标目是四字还是二字、标目是全同还是全不同或者是部分相同,我们是可以看出明刊本间的一些关系的。 下面把部分明刊本的标目列表出来,不完全按刊本时间先后,而是按照先四字标目后二字标目的顺序: 出 批点画意 文秀堂本 闵遇五本王骥 刘龙田本 陈眉公评本张深 何璧 ,折, 北西厢 德本之本 本 一 佛殿奇逢 佛殿奇逢 佛殿奇逢 萧寺奇逢佛殿奇逢 遇艳 奇逢奇逢 二僧房假寓 僧房假寓 僧房假遇 僧房假寓 僧寮假馆投禅 假馆 假寓 三墙角联吟 墙角联吟 墙角联吟 墙角联吟花阴倡和 赓句 倡和 联吟 四 斋坛闹会斋坛闹会 斋坛闹会 斋坛闹会 清醮目成 附斋 目成闹会 五 白马解围白马解围 白马解围 白马解围 白马解围 解围 解围解围 六东阁初筵 红娘请宴 红娘请宴 东阁酬生 东阁邀宾 邀谢 初筵 请宴 七 母氏停婚 母氏停婚 夫人停婚 背义停婚 杯酒违盟负盟 停婚 停婚 3 八琴心挑引 琴心写怀 莺莺听琴琴心写怨 琴心挑引 写怨 琴挑 听琴 九锦字传情 锦字传情 锦字传情 锦字传情 锦字传情 传书 传书 传情 十妆台窥简 玉台窥简妆台窥简 妆台窥简 妆台窥简 省简 窥简 窥简 十一 乘夜踰墙 乘夜踰墙乘夜踰墙 乘夜踰墙 乘夜踰墙踰垣 踰 垣 踰墙 十二 倩红问病倩红问病 倩红问病 遣红问病 倩红问病 订约 问病 问病 十三月下佳期 月下佳期 月下佳期 月下佳期月下佳期 就欢 佳期 佳期 十四 堂前巧辩 堂前巧辩 堂前巧辩 堂前巧辩 堂前巧辩 说合巧辩 巧辩 十五长亭送别 秋暮离怀 长亭送别 秋暮离怀 长亭送别 伤离 送别 送别 十六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入梦 惊梦 惊梦 十七泥金报捷 泥金捷报 泥金报捷 泥金报捷 泥金报捷 报第 报捷 报捷 十八 尺素缄愁 尺素缄愁 尺素缄愁 尺素缄愁尺素缄愁 酬愁 缄愁 缄愁 十九 郑恒求配 诡谋求配 郑恒求配 恳求匹配 诡谋求配 拒婚 求配 求配 二十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完配 荣归 还乡 需要说明的是:徐士范本与熊龙峰本、刘龙田本出目名完全相同,容与堂刊李卓吾评本与陈眉公评本、《六十种曲》本出目名完全相同,三先生合评本与张深之本标目完全相同,此表只选列完全相同者中的一种,从这里也可看出明代许多版本之间存在着源自同一底本或相互抄袭转刻的情况。此外,徐士范本正文出目与《释义字音大全》出目不同,张深之本目录有折名,正文无折名,这些可看作是校刊不精审的体现。 三是更换角色称谓,出场人物不以扮演角色而以人物身份标注之 凌濛初在《西厢记五剧?凡例十则》中论及了元杂剧及《西厢记》的角色、人物标注问题,凌氏说:“北体脚色,有正末、付末、狚、狐、靓、鸨、猱、捷讥、引戏共九色。然实末、旦、外、净四人换妆,其更须多人者,则增付末(亦称冲末)、旦俫(亦称冲旦)、副净(女妆旦者曰花旦),总之不出四名色。故周王本,外扮老夫人,正末扮张生,正旦扮莺莺,旦俫扮红娘,自是古体,确然 ,,,(P. 97)可爱。自时本悉易以南戏称呼,竟蔑北体,急拈出以俟知者,耳食辈勿反生疑也。”(《西厢记五剧?凡例十则》)凌濛初本依从周宪王本,沿用元杂剧的角色称谓,弘治本也是如此,不过这种严格按照元杂剧角色进行标注的非常少,多数明刊本或者以南戏、传奇中的角色如生(指生角)、旦等称呼剧中人,或者以剧中人物姓名的简称如生(张生的简称)、莺、红等称呼之,显示出对元杂剧角色标注的随意化背离,具有明显的传奇化倾向。 下面我们也列表来看看一些明刊本中《西厢记》主要人物的标注情况: 刊本 人物标注 弘治岳外,老夫人,、正旦,莺莺,、末,张生,、俫,琴童,、末,店小二,、净,洁郎刻本法本、法聪、孙飞虎,、外,杜确,~但正文中标写夫人唱、生唱、旦唱、红唱、 洁云、末云、生云、将军云~另外红娘、惠明直接写其名 凌濛初外,老夫人,、正旦,莺莺,、旦俫,红娘,、末,张生,、俫,琴童,、净,洁郎本 法本、郑恒,、外,杜确,~但正文中写红、童、洁,有时标为法本,~小二、法 聪、孙飞虎、惠明直接写其名 田水月只标人物身份~未标角色~如标为夫,夫人,、莺、红、生、飞虎等 山房本 张深之只标人物身份~未标角色~如夫,夫人,、莺,莺莺,、红,红娘,、生,张生,、本 琴,琴童,、聪,法聪,、本,法本,、惠、杜,杜确,、郑,郑恒,~但称店小二 为末 刘龙田除第一出开始有[外扮老夫人]外~中间都是称夫人、莺、红、生、本、孙飞虎、 4 刊本 惠、将军,杜确,、恒,郑恒,等 陈眉公只标人物身份~未标角色~如夫人、莺、红、生、琴童、小二、聪、本、孙飞虎、批本 惠、将军,杜确,、郑恒 六十种主要人物称以传奇角色~如老,老旦简写~老夫人,、旦,莺莺,、生,张生~为曲本 角色名,、贴,红娘,,次要人物直接写其名~如琴童、小二、聪,法聪,、本,法 本,、孙飞虎、惠,惠明,、杜,杜确,、郑,郑恒,、使臣 弘治本既按照元杂剧体例称张生为末即正末,卷一第一折中对店小二也称为末,店小二所称之末则是按照传奇体制所称的名谓,实际上是副末之谓。此外对剧中人,虽然标注出了他们的角色称谓,但在剧作中多数称他们的身份而不称角色,如老夫人和杜确都是外扮演的,剧中一般分别称为老夫人(或夫人)、将军而很少称为外,对张珙有时称为末,多数称为生(即张生的简称),而对莺莺,则始终称她为旦(正旦),显示出称谓标注的随意性和校刻的粗疏。弘治本、凌濛初之外的多数刊本都是只按人物姓名、法号、身份标注,不标角色,一般标注为夫人、莺、红、生、琴童、小二、聪、本、孙飞虎、惠、将军(杜确)、郑恒等。《六十种曲》本几个主要人物张生、莺莺、红娘分别称之以传奇中的角色名,标注为生(非张生之简称,而是生角的简称)、旦、贴,次要人物则既未按元杂剧角色标注也没按南戏、传奇角色标注,而是直接标写人物姓名或法号、身份。 四是在曲牌演唱者安排、曲牌组合运用上也作了一些变动 元杂剧体例是每剧四折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演唱的叫末本戏,正旦演唱的叫旦本戏。《西厢记》由于篇幅宏大,五本(卷)二十一折,当然不能由一人演唱到底,不过大致上讲《西厢记》各本还是一人主唱的,其第一本末(生)唱为主,老夫人、莺莺、红娘也有唱曲;第二本旦唱为主,惠明、红娘、张生也唱一些;第三本基本上是贴唱;第四本与第五本均是生、旦、贴都为主唱。《西厢记》角色演唱对元杂剧体例的突破既和它的长篇巨制有关,也可以看出在原创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南戏体制的影响。凌濛初本在演唱角色安排上最为贴近元杂剧规范,各折能够以一人主唱来安排的他都尽量以一人主唱处理对待,不过即使如此,凌本也还有一些一折内有多人演唱的特例,这大概是王实甫原创作时就是这样来写的,凌氏不好冒然改变。而《西厢记》多数明刊本则更多地是安排为一人主唱中间插以他人唱、轮唱、合唱等方式,有些刊本有些地方甚至就直接改易为多人主唱。另外元杂剧体例是每一折为一个宫调,由于《西厢记》很多明刊本取消分本(卷),原来各本(卷)的楔子就被合并到各出中,这也导致了一些出(折)出现两人演唱或两个宫调的变异情形。如分为二十出本的各种刊本,第十三出《月下佳期》首曲【端正好】“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由红娘唱,其余各曲都由张生唱,就是因为首曲【端正好】本为楔子,取消分本(卷)后,楔子与原来的第四本(卷)第一折合并为同一出,本来楔子是由红娘唱的,后面的第一折是由张生唱的,合并后这一出就变成为张生主唱同时前面有红娘唱一支曲子的不合元杂剧规范的情形。 《西厢记》有些地方一折内由多人演唱,可能是原本创作时就是这样,也可能是后人妄添,但无确证,无法明断。如凌濛初本第一本第四折曲牌组合及演唱为: 【双调】【新水令】,末唱,、【驻马听】,末唱,、【沉醉东风】,末唱,、【雁儿落】,末唱,、 【得胜令】,末唱,、【乔牌儿】,末唱,、【甜水令】,末唱,、【折桂令】,末唱,、【锦上花】,旦、 红唱,、【碧玉箫】,末唱,、【鸳鸯煞】,末唱,、【络丝娘煞尾】,非剧中人唱,。 此折由正末主唱,只是其中【锦上花】曲由旦、贴演唱,不合元杂剧惯例。凌濛初在此处眉批中评论道:“北词惟一人唱,忽参二旦每唱一曲,非体,疑后人妄添入耳。【折桂令】竟接入【碧玉箫】, ,,,(P. 115)亦是合调,但不敢遽删。”(《西厢记五剧?第一本眉批》)其它各本绝大多数把【锦上花】曲分为【锦上花】、【么】同牌二曲,弘治本、刘龙田刊本、陈眉公批本、六十种曲本都是处理为【锦上花】为旦唱、【么】为红娘唱,张深之本则把这二支曲都安排为红娘一人唱。至于第四本第四折(即第十六出《草桥惊梦》)张生梦见莺莺追他而来,梦前由张生唱,梦中莺莺上场又有莺莺唱,因此此折(出)曲牌演唱既有张生也有莺莺,两人所唱张生略多莺莺所唱也不少,这就不是后人妄改,从内容看应当是原作如此,以审订最精严的凌濛初本为例来看看此折曲牌组合及演唱: 5 【双调】【新水令】,末唱,、【步步娇】,末唱,、【落梅风】,末唱,、【乔木查】,旦唱,、【搅 挣琶】,旦唱,、【锦上花】,旦唱,、【清江引】,末唱,、【庆宣和】,末唱,、【乔牌儿】,末唱,、 【甜水令】,旦唱,、【折桂令】,旦唱,、【水仙子】,旦唱,、【雁儿落】,末唱,、【得胜令】,末唱,、 【鸳鸯煞】,末唱,、【络丝娘煞尾】,非剧中人唱,。 凌本此折共十六支曲,除了最后一支【络丝娘煞尾】非剧中人唱外,十五支主曲末唱九支,旦唱六支,这应该看作是王实甫原作突破元杂剧体例的表现。凌氏在【乔木查】处批语道:“此忽入旦 ,,, (P. 115)唱,入梦故变体也。”(《西厢记五剧?第四本眉批》) 还有分为二十出的各种刊本,其第五出《白马解围》实际上汇合了弘治本第二卷第一、二折的内容,以陈眉公批本为例,其第五出曲牌组合及演唱为: 【八声甘州】,莺唱,、【混江龙】,莺唱,、【油葫芦】,莺唱,、【天下乐】,莺唱,、【哪吒令】 ,莺唱,、【鹊踏枝】,莺唱,、【寄生草】,莺唱,、【六么序】,莺唱,、【么】,莺唱,、【后庭花】 ,莺唱,、【柳叶儿】,莺唱,、【青哥儿】,莺唱,、【赚煞】,莺唱,、【端正好】,惠唱,、【滚绣毬】 ,惠唱,、【叨叨令】,惠唱,、【倘秀才】,惠唱,、【滚绣毬】,惠唱,、【白鹤子】,惠唱,、【二】 ,惠唱,、【三】,惠唱,、【四】,惠唱,、【五】,惠唱,、【收尾】,惠唱,、【赏花时】,惠唱,、【么】 ,惠唱,。 从开头的【八声甘州】(莺唱)到【赚煞】(莺唱)在弘治本、凌濛初本中属于第二卷(本)第一折,从【端正好】(惠唱)到最后【么】(惠唱)在弘治本中属于第二卷第二折,从【端正好】(惠唱)到【收尾】(惠唱)在凌濛初本中属于第二本楔子,原属于楔子的最后二支曲子【赏花时】(惠唱)、【么】(惠唱)被凌濛初删掉了。此外此出中的曲牌组合【白鹤子】、【二】、【三】、【四】、【五】、【收尾】与弘治本、刘龙田本、六十种曲本相同,不过六十种曲本将【白鹤子】后的【二】、【三】、【四】、【五】、【收尾】分别称为【二煞】、【三煞】、【四煞】、【五煞】,而凌濛初本、张深之本的曲牌组合是【白鹤子】、【二】、【一】、【耍孩儿】、【二】(【幺】)、【收尾】,这些都显示出不同刊本在曲牌运用上的不同。 各种明刊本对曲牌及曲唱者进行改易的情形还有一些,如凌濛初本第二本第三折的曲牌组合及演唱为: 【双调】【五供养】,旦唱,、【新水令】,旦唱,、【么篇】,旦唱,、【乔木查】,旦唱,、【搅筝 琶】,旦唱,、【庆宣和】,旦唱,、【雁儿落】,旦唱,、【得胜令】,旦唱,、【甜水令】,旦唱,、【折 桂令】,旦唱,、【月上海棠】,旦唱,、【么篇】,旦唱,、【乔牌儿】,旦唱,、【江儿水】,旦唱,、 【殿前欢】,旦唱,、【离亭宴带歇拍煞】,旦唱,。 张深之本此折除了把【江儿水】改为【清江引】外,曲牌组合与凌本相同,并且也都由莺莺一人演唱。弘治本第二卷第四折、陈眉公评本、刘龙田本的第七出曲牌组合与凌本相同,但【庆宣和】、【雁儿落】、【得胜令】三支曲牌均为生唱,弘治本、陈眉公评本【江儿水】为红唱,而刘龙田本【殿前欢】为红唱,一折内出现三人唱。《六十种曲》本第七出演唱者安排与弘治本等相同,只是把【江儿水】曲牌改为【清江引】,也是红唱。再有凌濛初本第三本第四折都是由红娘一人演唱,而陈眉公评本、《六十种曲》本等与此折相对应的第十二出《倩红问病》中的【调笑令】一曲改为生唱,也是更改了演唱人。再如凌濛初本第五本第一折【挂金索】为旦唱,而张深之本、刘龙田本、陈眉公评本、《六十种曲》本等许多刊本都为红唱,从这里可以看出凌本之外的其它各种刊本在曲牌演唱人的安排上对元杂剧一人主唱体例的背离。 各种明刊本改变曲牌演唱者的程度不完全一致,如同是分为二十出的刊本,陈眉公评本第十五出《长亭送别》都由莺莺一人演唱,符合元杂剧规范,与分为五本二十折的凌濛初本的标注完全相同,而《六十种曲》本则把此出中的【小梁州】一曲改为生唱,刘龙田本则更把此出中的【小梁州】、【四边静】、【耍孩儿】、【四煞】四支曲子改为生唱,同时把【朝天子】、【收尾】两支曲子改为红唱,刘龙田本这种不分主次、多人演唱的形式完全是南戏、传奇的演唱方式。号称是《北西厢秘本》的张深之本其【小梁州】一曲也是生唱,显示出不同校刊者对《西厢记》唱曲认知的分歧。 另外元杂剧合唱、众唱的情形很少,《西厢记》一些明刊本就出现了这种南曲常用的演唱方式, 6 如全剧最后一折(折)凌濛初本曲唱为, 【双调】【新水令】,末唱,、【驻马听】,末唱,、【乔牌儿】,末唱,、【雁儿落】,末唱,、【得 胜令】,末唱,、【庆东原】,末唱,、【乔木查】,红唱,、【搅挣琶】,末唱,、【沉醉东风】,旦唱,、 【落梅风】,末唱,、【甜水令】,红唱,、【折桂令】,红唱,、【雁儿落】,旦唱,、【得胜令】,旦唱,、 【落梅风】,末唱,、【沽美酒】,末唱,、【太平令】,末唱,、【锦上花】,末唱,、【清江引】,末唱,、 【随尾】,末唱,。 它以末唱为主,中间虽有红唱和旦唱,但没有出现两人以上同唱的情形,而陈眉公评本最后几支曲子的曲唱为: 【太平令】,众唱,、【锦上花】,生唱,、【清江引】,生莺同唱,、【随尾】,众唱, 很类似南戏、传奇的演唱形式。《六十种曲》本与此相类,不过出现了使臣唱,其本后几支曲子的曲唱为: 【太平令】,合唱,、【锦上花】,使臣唱,、【清江引】,生旦同唱,、【随尾】,众唱, 张深之本把【太平令】仍安排为生唱,把【锦上花】删掉,但把最后【清江引】、【随尾】处理为众唱,刘龙田本把【沽美酒】、【太平令】安排为群唱,【锦上花】安排为使臣唱,各有不同,但都出现了众人合唱的形式。 五是加上南戏、传奇化的开场词和下场诗 《西厢记》明代有些刊本开篇有南戏、传奇化的开场词,《风月锦囊》(全称《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本《西厢记》(《风月锦囊》卷四为《北西厢》,共选11折)该本起始第一段就为类似南戏“副末开场”的【沁园春】: 【沁园春】西洛张生~博陵崔氏~俱寓西厢。遭孙彪虏掠~夫人高叫:有能退敌~即赘东 [,, (P. 616)床。那时张生定策~孙彪围解~夫人乃要将亲与郑郎。那郑恒悮闻~抵掳赍咸诉鸳鸯。 这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开场相似,尤和其中《宦门子弟错立身》很相像。《张协状元》成书最早,其开篇题目后紧接的是(末上白)【水调歌头】“韶华催白发”,再后是“诸宫调张协”,由末角讲述故事的缘起。《宦门子弟错立身》先是题目,紧接其后是(末出白)【鹧鸪天】“完颜寿马住西京”。不过《风月锦囊》本《西厢记》及《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还没用末和众人应答的形式叙述所演剧名,到了成书略迟的《小孙屠》中,除了在题目后有(末上白)【满庭芳】“白发相催”词外,其后又有这样几句道白:“后行子弟,不知敷演甚传奇,(众应)《遭盆吊没兴小孙屠》。(末再 [,,(P. 219)白)【满庭芳】‘昔日孙家’”,这说明南戏在发展过程中道白的形式是后来渐有的。 到了明代传奇,开篇形式越来越规范化、体制化了,明代《西厢记》的一些版本如徐士范本、熊龙峰本、刘龙田本的开篇就和规范化的明传奇的开篇形式相同。如这三个本子的卷首都有《末上首引》,里面既含曲词也含宾白,还含有开场诗: 【西江月】放意谈天论地~怡情博古通今。残编披览谩沉吟~试与传奇观听。 编成孝 义廉节~表出武烈忠贞。莫嫌闺怨与春情~犹可卫风比并。,问内科,且问后堂子弟~今日敷演 谁家故事,那本传奇,,内应科,《崔张旅寓西厢风月姻缘记》。,末,原来是这本传奇~待小子 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从头事~细端详~僧房那可寄孤孀,纵免得僧敲月下~终须个 祸起萧墙。若非张、杜作商量~一齐僧俗遭磨障。虽然是恩泽义重~终难泯夫妇纲常。重酬金 帛亦相当~郑家的妇岂堪作赏,翻云覆雨~忒煞无常。种成祸孽不关防~坚使得峰喧蝶攘。全 不怪妖红快赸~憎嫌是士女轻狂。不思祖父尚书望~暮雨朝云只恁忙。没疤鼻的郑恒~他是枉 死,无志气的张珙~你也何强看官若是无惩创~重教话欛笑崔张。 诗曰: 张君瑞蒲东假寓 崔莺莺月底佳期 [,, 老夫人忘恩负约 小红娘寄简传书 《末上首引》之后才是题目正名,再后面才是第一出《佛殿奇逢》,这段《末上首引》中几次出现“传奇”、“戏文”的术语,一问一答的对答形式和“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的说法都是典型的传奇家数, 7 从中可以看出《西厢记》在形式上受南戏、传奇的巨大影响。此外应指出的是,这首【西江月】词内容游离于《西厢记》之外,说教意味太浓,宣扬“孝义廉节”、“夫妇纲常”,不仅否定老夫人、嘲笑郑恒,连崔莺莺、张生、红娘也一概否定了,其思想倾向与《西厢记》全然不同,它不仅在形式上属于传奇作法,距离原作很远,而且在思想内容、艺术旨趣上也与原作有天壤之别,外加的痕迹十分了然。刘世珩评论说:“徐士范本前有《首引》【西江月】词说白开场诗,一如传奇家积习,全 ,,, (P. 88)失杂剧本来。”(《西厢记?题识》) 明万历金陵文秀堂刊《新刊考正全像评释北西厢记》第一出前亦有《开场统略》: ,七言律,,末云,三春行乐兴无涯~诗酒相将度岁华,世事看来成幻化~登台且唱【后庭 花】。今日敷演《锦绣春秋》~看者洗耳~以闻词气~便见戏文始终~略言大意。 张君瑞闲游佛殿 崔莺莺玩景奇逢 [?,孙飞虎恣情掳掠 杜将军威镇蒲东 这里也说到“戏文”字样,也是用传奇体“副末开场”的形式概述全剧大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南戏、传奇的演出形式对《西厢记》明代刊本的影响。 《西厢记》明代有些刊本不仅开场篇有南戏、传奇化的开场词,不少刊本结尾处还加上了原本所没有的下场诗,如田水月山房本最后有四句下场诗: 郑衙内施巧计 老夫人悔姻缘 杜将军大断案 张君瑞庆团圆 这四句诗后又有八句诗: 蒲东萧寺景荒凉 至此行人暗断肠 杨柳尚牵当日恨 芙蓉犹带昔年香 问红夜月人何处 共约东风事已忘 [,,,惟有多情千古月 夜深依旧下西厢 张深之本、刘龙田本全剧末尾也有“蒲东萧寺景荒凉”诗,但无四句下场诗。陈眉公批本、《六十种曲》本第二十出末有诗与上述诗句不同: 几谢将军成始终 还承老母阿家翁 [,,,夫荣妻贵今朝是 愿效鸳鸯百岁同 这些都是在明代以传奇为主导戏曲样式的戏曲文化环境下,作为元杂剧的《西厢记》在明代传播中被人予以南戏、传奇化更改的体现。 8 ,,, 张人和.西厢记论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M]〃凡例三十六则[A].蔡毅编著.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C].济南:齐鲁书社~1989. ,,, 沈璟.词隐先生手札[A].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M]〃附录.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C]. ,,, 刘世珩辑.暖红室汇刻传奇〃西厢记[Z].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影印. ,,, 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孙崇涛 黄仕忠笺校.风月锦囊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0. ,,, 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台北:华正书局~2003. ,,, 刘龙田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M].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本. ,?, 文秀堂刊本.新刊考正全像评释北西厢记[M]. ,,,, 田水月山房本(即徐渭评本).北西厢藏本五卷[M]. ,,,, 陈眉公批本:陈眉公批西厢记原本[M].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印行本.六十种曲本:北京:中华书局,1958排印本. 9
本文档为【明人对《西厢记》体例的改易 - 戏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01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