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举报
开通vip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精品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上部分请到网站上下载“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教参一”,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 我最喜爱的景物 语文七色光 六 第七单元 课文 13 激光 14 21世纪的能源 快乐读书屋 七 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的10大发明 能说会写 科学改变了生活 如果发明……有多好 语文七色光 七 第八单元 课文 15 北京话 16 烤鸭 1 / 168 ?精品文档? 快乐读书屋 八 颐和园 院子...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教科版五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语文下册全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2 ?精品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上部分请到网站上下载“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教参一”,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 我最喜爱的景物 语文七色光 六 第七单元 课文 13 激光 14 21世纪的能源 快乐读书屋 七 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的10大发明 能说会写 科学改变了生活 如果发明……有多好 语文七色光 七 第八单元 课文 15 北京话 16 烤鸭 1 / 168 ?精品文档? 快乐读书屋 八 颐和园 院子 能说会写 我所了解的北京 真想去北京 语文七色光 八 选读课文 1 春夏描写片段 2 金色的怀表 3 一只暖瓶 4 海啸之前 5 盲人导游 6 枯叶蝴蝶 7 寻找幸运花瓣儿 8 幼林 能说会写 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 讨论或辩论中能够做到有条理、有观点、有事例依 2 / 168 ?精品文档? 据,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倾听时能够尊重对方,抓住要点。 3 通过讨论或辩论,形成对待鼓励和批评的正确看法。 〔教学难、重点〕 在讨论或辩论中能做到有条理、有观点、有事例依据,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倾听时能够尊重对方,抓住要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设计一讨论会 1 学生自读文字说明,归纳出要讨论的问题,怎样对待批评和鼓励,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当你受到了鼓励或批评时会怎样。 2 引导学生明确讨论要求,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亲身体验和感受加以说明。 3 组织学生讨论。对讨论中如何有条理、有观点、有事例依据地表达,如何尊重观点不同的发言,如何从同学的发言中学到优点等,教师应相机指导。 4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总结。如讨论的结 3 / 168 ?精品文档? 果、讨论时的表现等。 设计二辩论会 1 明确观点。学生经过自主选择形成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如, 甲方,鼓励最有助于人的成长 乙方,批评最有助于人的成长 2 划分“阵营”,学生选择参与“甲方”或“乙方”。若出现一边倒的情形,教师可适当调整,尽量让辩论双方“势均力敌”。 3 教师明确辩论注意事项,有明确的观点,有令人信服的事例,辩论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不能随意插话或私自议论,得到许可方可反驳,辩论时注意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等。 4 组织辩论。注意调控辩论,既不要冷场,又要避免成为争吵。 5辩论总结。评出最佳辩手若干名。 ,如果学生以前有过辩论的经验,也可按照比较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辩论程序组织,分为主席、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和评论席。,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写清楚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情和对这件事情的看 4 / 168 ?精品文档? 法。 2 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能够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道理。 3 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练习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重点〕 选择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情写下来,写清楚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课时。 〔操作要点〕 1 明确要求。 学生自读文字,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学会全面、联系地看问题,二是选择一件遇到过的可以说明一定道理、反映事物间内在联系的事情来写,三是要写清楚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2 回顾写法。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中的课文,体会写法。 ,1,怎样选择一件遇到过的、可以说明一定道理、反映事物间内在联系的事情来写,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学习作文的选材方法。可以围绕动植物的成长变化来写,如《桃花心木》,可以围绕父母、师长的教育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写,如《“美极了”与“糟透了”》 5 / 168 ?精品文档? 等。 ,2,怎样写清楚对事情的看法, 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来揭示,如《桃花心木》《韩信巧布背水阵》,可以通过自己的体会感受来揭示,如《“美极了”与“糟透了”》等。 3 起草习作。 鼓励学生先把自己的选材构思说给大家听,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再动笔来起草习作。 4 习作讲评。 讲评要引导学生参与,相机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指导他们抓住习作要求来评价,也可以设计一定的评价提纲或要点,引导、规范学生最初阶段独立评价。 语文七色光 五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项共有3个练习,一是读拼音,填汉字,二是补充成语,讲寓言故事,三是问句的三种类型辨析。第二项“日积月累”是对一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成语和名言的积累。第三项“知识窗”是关于“寓言”的文学小常识。第四项“开心一刻”是一则小幽默。旨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训练必需的语文技能,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6 / 168 ?精品文档? 教学建议 1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 积累成语和名言,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 3 阅读小幽默,感受阅读带给人的快乐。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 练。 第一项训练是读拼音,填汉字。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再相互订正更改。对写错的字可以总结原因,多写几遍,除了写正确外,还要评价谁的字写得最漂亮、最具美感。 参考答案, 插秧枯萎模仿评判牢骚 固执埋伏羞愧后悔采纳 第二项练习是补充成语。分两步完成,先填空,补充完整成语,再讲述和这些成语有关的寓言。 参考答案, 杯弓,蛇,影叶公好,龙,刻舟求,剑, 水滴,石,穿亡羊补,牢,滥,竽,充数 第三项练习是关于三种类型问句的辨析。一定要让学生在多读中体会表达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增强学生对不同问句 7 / 168 ?精品文档? 类型的语感。无须讲解有关概念和知识。 参考答案, ,1,疑问句式,表示疑问的语气,询问是不是真是巴德写的。 ,2,反问句式,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语气,意思是说,忙的人不可能行事这么从容。 ,3,设问句式,是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领悟的过程,不要企图通过一两次训练就一蹴而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树立培养意识,抓住典型的训练点多练多悟。对本项练习,教师还可以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问句帮助学生体会语气。) 2 日积月累。 先指导学生读准这些成语、名言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再相互交流对成语、名言的理解,最后多读几遍,“储存”在自己的小词库中。 (对成语、名言的理解不是从词典中搬来解释的条目,而是知晓大意,或者能联系某种情境、某件事情来说明。) 理解拓展训练,根据下面句子描述的情境,填写恰当的成语或名言。 ,1,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既要看到好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坏的、不利的一面。这就叫做,,地看问题。 8 / 168 ?精品文档?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学习也是一样,平时不注意积累巩固,临到考试,再搞突击复习,是一种,,的做法。 ,3,处事公道,为大家谋利益,大家就拥护你,存有私心,为自己谋私利,大家也会把你赶下台。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3 知识窗。 这是一篇关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文学小常识,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引用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体会寓言具有“寓较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的特点。 拓展练习中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文学体裁知识。 4 开心一笑。 让学生读一读,乐一乐,议一议这个小幽默讽刺了哪种类型的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赛讲幽默。评一评,谁讲的幽默笑话又有趣又说明了一定的道理。 资料 〔杯弓蛇影〕古代有人赴宴,见酒杯中有蛇影,喝酒后就肚子疼,怀疑肚子里中了蛇毒。后得知那只是墙上挂的弓映入杯中的影子,影子像蛇而其实并不是蛇,病也就不治而愈了。这个成语比喻人疑心太重,自己吓唬自己。 9 / 168 ?精品文档? 〔叶公好龙〕汉代刘向《新序》中说,古代有位叶公子,对龙非常喜爱,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刻着龙。天上的龙有感于他的一片诚心,就降临他的住所。叶公见到真龙却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这个成语比喻人对某事物表面喜爱而实际并不喜爱。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中说,一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把剑掉在江里,他就在船帮上掉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在记号处下水找剑,当然不可能找到。这个成语比喻人思想僵化,不懂得随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水滴石穿〕宋朝时,有个县令叫张乘崖。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情也能够做成。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 10 / 168 ?精品文档? 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着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会有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几个人,楚国是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这个成语比喻受到损失后或出了差错后及时补救,以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滥竽充数〕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每次为他吹竽的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 11 / 168 ?精品文档? 〖〗日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才实学的人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期间,实行了许多新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纳谏”,鼓励大臣们向皇帝提出意见。“纳谏”方面最有名的代表就是魏征。有一天,李世民与魏征讨论治国之道。李世民问,“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魏征回答说,“失去民心。”李世民又问,“人民和皇帝应当是什么关系,”魏征说,“皇帝就像一只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但是,水能载舟,同时也能将船弄翻。太上皇,李渊,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作为君王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说,“一位君主怎样叫明白,怎样叫昏暗呢,”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王要多多听取意见,才不会被个别小人欺骗。”李世民采纳了魏征的建议,鼓励大臣们提出意见,批评皇帝的错误。李世民从各种意见中博采众议,制定国家政策,唐朝从此走向强盛。 第六单元 本单元是以“城乡美景”为主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分别描绘了如醉如染的三峡之 12 / 168 ?精品文档? 秋、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绚丽奇异的西双版纳密林,以及古人诗中梅子黄时的三衢道、春雨添花的小溪深处、新月初上的浔阳、暖日和风中的庭院楼阁。此外,还编排了一些与专题相关的学习内容,“能说会写”要求学生以“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为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读过的描写景物的古诗文的看法和感受,并且尝试着运用本单元课文的某些写景方法,描写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语文七色光”中,编排了与景物描写有关的造句,按春、夏、秋、冬分组搜集整理积累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介绍了“词”这种文体,设计了“让我的家乡景更美”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课文所描写的景象、景观,画面清晰优美,语言色彩浓郁、明媚。因此,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朗读入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真切地感受课文,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第二,体悟入情。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是理解感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个人独特感受。 第三,想象入景。要使本单元课文所描述的自然景观、景象在头脑中形成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有静的立体画面,必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13 / 168 ?精品文档? 第四,积累入心。本单元教学继续重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意思,揣摩、品味语言,积累词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1 三峡之秋 教材说明 〔解题〕 课文选自方纪写于1956年的《三峡之秋》,原作万余字,分三个部分,所选部分只是一个引子,写秋景,由秋景引出人事。这个引子相对独立,也很完整,主要是以时间为序,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到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分析〕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写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出三峡一天内的景色变化。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早晨的三峡清新明丽的特点。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写中午的三峡热烈的特点。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写黄昏的三峡平静的特点。 第四层(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夜晚的三峡静谧又神秘的特点。 14 / 168 ?精品文档?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结尾点题。 〔语意理解〕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这段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征,充分表现出三峡秋天“成熟”的特点。最能代表成熟的就是大江两岸的橘柚树,我们从那绿得发黑的叶子,从那由青变黄的果实,从那淡淡的清香中都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的气息。 “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这段文字抓住早晨太阳升起前后橘柚树的变化,突出了早晨三峡清新明丽的特点。本段用一个比喻句既写出朝霞中橘柚树的特点,又暗含秋之意,而有些凉意的风也恰是秋天最具特色的表征,“绿叶金实”,生动地描绘出秋的色彩斑斓、明净艳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15 / 168 ?精品文档? 这段重点写江水,“金甲”、“跳跃”、“热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之“一条金鳞巨蟒”的比喻,将三峡中午时分的热烈气氛描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就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作者描写黄昏时三峡的特点着眼于雾和江面。因为雾使三峡的黄昏“来得早”、“去得迟”,这是三峡的特点所在,因为江面就是一面镜子,它能倒映出周围的美丽,显得雾中的三峡平静、优雅。“拥”字形象地写出“影”的动态,而“一条明亮的小溪”的比喻又让人充分享受着黄昏的宁静。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来,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上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夜是宁静的,幽暗的,但作者却选取了驳船的汽笛、接连亮起的渔火、灯标,以动衬静,以亮衬暗。而且又用拟人手法,那“眨着”的“眼睛”、那“沉沉欲睡”、那“惊醒”,多么形象地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啊! 16 / 168 ?精品文档? “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月亮是夜的使者,也是夜空中最引人瞩目的景象,而三峡的月亮更有魅力。它千呼万唤不出来,给你无限的向往,它要在你不知觉中忽然出现,给你特别的惊喜,它与山合而为一,让你无比惊奇,它异常美丽,让你赞叹不已。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描写月亮与山相对,越发显出月光的清冽,山的高耸。这段里综合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表现力极强。“墨一般黑”,比喻中有夸张,加之“仿佛就要扑跌下来”的夸张让人感到山的震慑力,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而“一道道瀑布”与“一匹匹素锦”,又是那么素淡优雅,超凡脱俗。“泻”、“飞降”、“挂”, 几个动词以动写静,恰当生动,形象可感。 〔写作特点〕 1 线索、层次清楚。课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绘了不同时段三峡不同的景物,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2 景物特点突出,作者感情强烈。作者抓住了不同时 17 / 168 ?精品文档? 间的典型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如,首先抓住橘柚树的特点表现三峡成熟的特点,接着写早晨,抓住露水与橘柚树的变化特点,中午抓住江水奔涌的特点,黄昏抓住雾的特点,夜晚抓住渔火、月亮的特点等,选择这些景物不仅准确地表现了三峡之秋的特点,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3 意境美,语言美。课文读来如诗如画,诗一般的语言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描绘出诗一般的画面,真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2.边读边想象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8 / 168 ?精品文档? 1.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2.建议让学生课前找有关三峡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材的处理。 课文抓住三峡的特点,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内的景物变化。三峡之晨是明丽的,三峡的正午是热烈的,三峡的黄昏青色而透明,三峡之夜宁静而神秘。课文分别以“早晨”、“正午”、“黄昏”、“夜”这些词语交代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 的开头,因此文章的线索非常清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既“看景”,又“入情”,想象三峡之秋的迷人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2,课前活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图片或文字资料,对三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3,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可以有多种方式,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19 / 168 ?精品文档? ?初读课文。 首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其次把课文中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等弄明白,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最后,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交代时间的词语,了解课文是按照“早晨——正午——黄昏——夜”的时间顺序叙述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深入精读。 精读课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一读,说说早晨、正午、黄昏、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色,明丽。 正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黄昏。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 20 / 168 ?精品文档? 的偶然惊动,驳船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日光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体悟朗读。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的时候还应强调指导学生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体现三峡的明丽之美。读正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些,语气是热烈的,体现三峡的奔放之美。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美。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慢速默读,自由吟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诚挚的情感读出来。 ?回归全文。 第一,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可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方纪的《三峡之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对大自然的热爱、描写方法的体悟、对美的体验等多角度来谈,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 2 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在课文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阅读本文的感受。 21 / 168 ?精品文档? 3 迁移练习。 ,1,写字。要注意写字的指导,课文中有些难写易错的字,如“橘、鳞、缓、朦、胧”等,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指导到位。 ,2,照样子,仿写句子。 ?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舞,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4 语文实践。 ,1,搜集有关描写三峡的诗文名篇,阅读积累。 ,2,观察一处景物,并能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资料 〔方纪〕原名冯骥,河北束鹿县人,现代作家。1919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协、马列学院、《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时期到前线任随军记者,在冀中文联、《冀中导报》等处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评论《学剑集》,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 22 / 168 ?精品文档? 《三峡之秋》写于1956年10月。同年,还写过《长江行》《枇杷山公园即景》等跟长江有关的文章。《三峡之秋》万余字,分三个部分,主要是写人事,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这个引子有相对的独立性,选为教材,也很完整。 12 古代诗词曲四首 教材说明 三衢道中 〔解题〕 《三衢道中》是作者游浙江衢山时写的,描写了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 〔结构分析〕 诗歌共有四句, 第一句,写时令。 第二句,写行程。 第三四句,写沿途所见景观。 〔语意理解〕 “梅子黄时日日晴,” 梅子黄在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本句写时令。于转折中给人以无比喜悦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小溪泛尽却山行。” 23 / 168 ?精品文档?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泛”指漂浮,这里指乘船而行。“却”是再、又的意思。这句写行程,一“泛”一“行”,一“溪”一“山”,加之“日日晴”的天公作美,不仅表明行程路线,也透露出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一路上绿阴浓浓,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本句表明,诗人乘小舟来到溪水尽头,舍舟登岸,沿着山间小路继续游览,绿阴蔽日,黄鹂啼鸣,真令人身心清爽。并且,这两句也并非单纯写山中之景,也暗写行船时所见溪水两岸之景,并通过比较,表现山路和溪边景色异同,相同点为林木繁茂,绿树成阴,不同点是山上还有鸟儿相伴,而溪边没有鸟叫,只有一片静谧、幽深。溪边更幽静,山中更灵动。 〔写作特点〕 1 笔法含蓄。这首诗虽写得明白如话,但含蓄的笔法无处不在。如第一句,不直说四月或初夏,而用“梅子黄时”,这样一方面引入了“黄梅”的形象,又自然引人联想起“梅雨”,所以再转为“日日晴”,才会给人极大的惊喜。又如“黄鹂四五声”不直接写静,却分明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2 画面明丽美好。本诗为作者旅行途中所记,是一首典型的记游诗。描绘出了游中所见之景明丽美好,无论是梅子金黄,叶儿碧绿,无论是小溪潺潺、鸟鸣声声,山水相依, 24 / 168 ?精品文档? 声色相和,色彩鲜明,都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 感情明快喜悦。本诗不仅写出旅行途中所见,而且表达了明快喜悦的感情,无论是对天时的描述,还是行程的交代,就连对诗中出现的几种具体影象的描绘,也都表露出作者明快喜悦的感情。 好事近•梦中作 〔解题〕 本词为秦观描写梦中所见之景,抒发了陶醉其中的忘我之情。有资料记载,“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好事近”为词牌名,“梦中作”为题句。 〔结构分析〕 本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写词人梦中所见的浓浓春景。 下片,词人视线转向天空,描写所见之景,并抒发了自己陶醉其中的忘我之情。 〔语意理解〕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梦里,作者漫游在一条小路上,在这里,他享受着一派浓浓的春意,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连,宛转相生。作者走在春路上,一场春雨不期而至,让作者沐浴在春的气息里,正如杜甫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场春雨带来了烂漫的春花,这春花点缀着春山,一派大好 25 / 168 ?精品文档? 春色呈现眼前。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行到”与“春路”呼应,点明梦里游春之意。路像小溪,延至幽深之处,“黄鹂千百”一点鸟语花香之春境,又反衬曲径通幽之静谧。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词人视线转向天空,将变化多端的云纳入眼底。云雨相生,春天的云更是变化莫测,一时龙蛇盘曲,一时碧空万里,两相映衬,其景壮观神奇,令人陶醉、令人痴迷。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在古藤浓荫之下,词人酣然入梦,在梦中他获得了精神解放,超然物外。这“醉”来自于浓浓春意。 〔写作特点〕 1 营造了奇特的意境,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通过对色彩、声音、状态的描摹,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图中春花烂漫、姹紫嫣红,图中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图中碧空辽阔,云雨相生……这就是作者营造的奇特的意境。 2 抒发了超然物外的忘我之情。本词写梦境,而梦境中又有梦境,从中我们体会出了作者在追求精神的舒放,追求超然物外的忘我之情。 塞鸿秋•浔阳即景 26 / 168 ?精品文档? 〔解题〕 此曲为写景之作,写作者初秋傍晚登浔阳城楼所见。作者选择了客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塞鸿秋”为曲牌名,“浔阳即景”为题名、点出本小令的内容。 〔结构分析〕 本曲共有7句,45个字。每句一景,分别描写了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和塞鸿。 〔语意理解〕 “长江万里白如练,” 长江流经万里,至此江面开阔,不再有波涛汹涌,在月色的映照下,平静得像一匹白色的绸缎,这句着眼于“万里”的阔大空间和“如练”的白色。 “淮山数点青如淀。” 远处的青山环江矗立,点点如淀。本句着眼于山“数点”之多和“如淀”的青色。 “江帆几片疾如箭,” 在如练的江上,几点风帆顺流而下,快捷似箭。本句着眼于江帆数量之少、速度之快。 “山泉千尺飞如电。” 青山上飞瀑直下,快如闪电。本句着眼于“千尺”之势与“如电”之速度。 27 / 168 ?精品文档?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秋天夜晚的云彩都凝结为露水,上半月的月亮还未圆,像一把打开的扇子。这两句视点转向天空。着眼云彩的变化,着眼月的形状。 “塞鸿一字来如线。” 向更远处眺望,但见雁阵飞来,一字排开,如一条嵌在晴空中的线条。本句着眼于雁阵的动态和形状。 〔写作特点〕 1.篇幅短小,尺幅万里。本曲45个字、7句,一句一景,7幅山水屏画、7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而且7幅画面又都集中于浔阳江头一处。 2.动静结合、视听相衬。作者善于捕捉充满动感的画面,在曲中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和物都是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自然融合起来。作者不仅关注高低远近、动静明暗、色彩形状等视觉特点,也同样关注听觉感受,潺潺的江水,喧嚣的瀑布,动人心扉的雁鸣,读后使人仿佛也置身于初秋傍晚的浔阳江头。 3.7句中连用6个比喻,而且都工巧自然,7句中有6句押“ā,”韵,音韵合谐,体现了曲的音乐美。 天净沙•春 〔解题〕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在《越调•天净沙》曲调之内, 28 / 168 ?精品文档? 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写了四曲。本曲抓住了春天自然景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结构分析〕 曲中7句,分别写了春山、太阳、春风、栏杆、疏窗、杨柳、秋千等景物,也写了啼莺、舞燕、流沙、飞红(飞花)等动植物和春水的动态,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莺歌燕舞的春景图。 〔语意理解〕 “春山暖日和风,” 山绿了,阳光暖暖的,和煦的春风拂面,这句写出了春天来临之际自然景物和气候变化特点,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如阳光、春风和植物变绿的特征,山青、日丽、风和,展现出春天的一派生机。 “阑干楼阁帘栊。” 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卷起帘栊,她正欣赏着美丽的春景。这句从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入手,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杨柳秋千院中,” 院子里杨柳吐绿,秋千轻轻摇动。本句写了人在春天里怡然自得的游乐,将人文与自然紧密融合在一起。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院外春燕在飞舞,黄莺在啼鸣,小桥下流水潺潺,落花 29 / 168 ?精品文档? 飞红。真可谓一派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美景。 〔写作特点〕 1 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用白描手法,展现了春天的迷人画面。本曲抓住春天的代表性景物进行描绘,春山、太阳、春风、杨柳、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使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景图展现于眼前。 全曲共30个字,只有“啼”、“舞”、“流”、“飞”四个动词,其余 皆为名词。这些名词有序安排在5句之中,表现了春天的美景,作者遣词构句的功力,实在令人惊叹。 2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动静相结合。作者不仅抓住代表春天的自然景物,也善于将人文景观纳入其中。摇荡的秋千,莺之一“啼”,燕之一“舞”,水之一“流”,红之一“飞”, 这暮春三月的江南景象跃然纸上。 3 风格清丽婉约,语言简练朴实,抒情真挚自然。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想象诗的意境。 30 / 168 ?精品文档?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学尺度的把握。 ?理解诗句的意思,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给予点拨、指导。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处理,学生自学——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描绘的景象——体会感情。在说说诗句的意思时,不要以教参或有关资料的译文为唯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要求学生,更不要让学生抄写背诵译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的理解。 大体说出诗句的意思后,要指导学生想象,这样学生才能入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说说读诗词或某句时头脑中出现的画面。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想象的画面会有差别,这是正常的,只要不与诗意相悖即可。 ?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背诵十分重要。因此,要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并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2,课前活动。教学前,可建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这四首诗词曲有关的资料,了解诗、词、元曲都是中华 31 / 168 ?精品文档? 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可对这四首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作一些大致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教学过程设计举例。 以《好事近•梦中作》为例, ?自读课文,自学诗中的一个生字“藤”,会读会写,并把这首诗读熟。 ?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思考, 其一,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其二,自己试着讲讲词的意思,把不懂或讲不清的地方记下来。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和探究, 其一,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其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词人看到的这些景物各是什么样的, 其三,结合课后注释,试着讲一讲全词的意思,并想象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想象到的美丽景色。 其四,从词中,你体会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32 / 168 ?精品文档?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在诗词旁用自己的话写下阅读感受。 3,迁移练习。 ,1,指导写字,可以全课生字一起指导,。在指导生字书写时,可将几组易混淆的字,如“藤—腾”、“淮—准”、“啼—蹄” 加以辨析。 ,2,将古诗词句补充完整。 ?填数字。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声。 春路雨添花,花动,,山春色。 江帆,,片疾如箭,山泉,,尺飞如电。 ?填动物名。 行到小溪深处,有,,,)千百。 ,,,,一字来如线。 啼,,舞,,,小桥流水飞红。 4,语文实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配上一幅画,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也可以将这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和老师、同学共同分享。 资料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赣州,今江西 33 / 168 ?精品文档? 赣县,人。徽宗时,做过校书郎。南渡后,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因力排议和,为秦桧排挤,寓居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秦桧死后,被召为秘书少监等职,卒谥文清。在诗歌上推崇杜甫、黄庭坚,作品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陆游曾从他学诗。所著有《茶山集》。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青年时期,慷慨豪俊,志强气盛,曾过了一段漫游生活。时而闭门读书,时而混迹青楼。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授蔡州教授。元 初经苏轼推举,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绍圣初新党当政,排斥旧党,苏轼被贬,秦观受到牵连,出为杭州通判,后又贬到郴州,今湖南郴州,,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再徙雷州,今广东海康,。元丰三年,1100,放还,至藤州,今广西藤县,逝世。秦观诗词兼擅,而以词名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多以爱情为题材,也有怀古、记游和抒写贬谪心情的作品,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淮海词》,或称《淮海居士长短句》。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 34 / 168 ?精品文档? 《寻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 〔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信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三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长恨歌传》,以李隆基、杨玉环二人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李、杨二人既有同情又有批判,主题思想较复杂,艺术表现亦较成功,对清代的传奇戏曲《长生殿》有重大影响。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35 / 168 ?精品文档? 快乐读书屋 六 迷人的天山牧场 教材说明 〔解题〕 天山,是我国x疆境内的一条山脉。天山牧场在天山的群峰环线中。美丽的天山牧场是大自然的赐予,无论晴天、阴雨、傍晚,夜间,都展示出迷人的风姿。这篇《迷人的天山牧场》描写了天山牧场平时、雨天、傍晚、夜间的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牧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分析〕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天山。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描写迷人的天山牧场。 这部分可根据时间、气候的变化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晴天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色,分别选取牧场上的花草、畜群、牧女来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魅力。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写云雨之下的天山牧场的魅力。分别写了云下、雨中、雨后牧场的景色。 36 / 168 ?精品文档? 第三层(第六自然段),写黄昏后的天山牧场独特的风情,分别写了落日下的辉煌景象和日落之后的暮霭沉沉以及帐篷里透出的灯光。 第四层(第七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写夜晚的天山牧场宁静安详。分别写了牧民们的活动和月光下的景色。 〔语意理解〕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这段文字概括描绘天山的美丽景色,用一个夸张句,两个比喻句,既表现出群峰高耸、连绵不断的特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天山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牧场镶上了美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阳光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这段描写牧场的广阔迷人。原始森林、野花、酥油草、蒙古包,这些都是牧场有代表性的景物和事物。作者又用三个比喻(“花边”“海洋”“水泡”)赞美了它们的美丽迷人,让人向往。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发现作者很善于炼字,如“镶”、“平展”、“闪烁”等动词的选择,“墨绿”、“青翠”、“白光”等描绘色彩的词语 的选择。 37 / 168 ?精品文档? “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饱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地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出油星儿。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在阳光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这段用“当……时候”营造了一种亲临、亲见、亲感的情境,于是那畜群、那碧绿的草原就尽收眼底了。“处处”表明畜群之多,“冒着油星儿”表现牲畜之肥壮,“彩色图画”表现畜群之美。此段利用了两处比喻、一处夸张的修辞手法。 “有时候,风从远处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哈萨克族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她们欢笑着跟着嬉戏追逐的马群驰骋,每当停下来,就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放声歌唱。” 人是最美的风景,如果牧场没有了人、没有了欢歌笑语的牧女,那该是多么平淡啊,牧女们的美表现在她们的银饰,她们的健美的身姿,她们的欢歌笑语。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在海拔两三千米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会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阵雨过后,草原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近看那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又像数不清的金 38 / 168 ?精品文档? 刚钻。” 天山牧场的云雨是神奇的,对于一个没有亲历高原的人来说,“扫到草原的云脚”,“隐在云中的牧群”的美是难以体会的。作者亲自观赏到了这些美景,所以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在雪峰的红光映射下,辽阔的牧场变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黄昏的牧场别具魅力,不再一色碧绿、不再银光闪闪,而是金碧辉煌,无比灿烂。给人留下了情境火热、氛围温馨的印象。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脚架下的牛粪只剩下一堆灰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冬不拉的弦音和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这时牧民们齐集到一家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 夜晚的牧场,琴声阵阵,歌声婉转,牧民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他们尽情享受家庭的幸福。牧场的迷人,不仅在于它迷人的景色,还在于淳朴的牧民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如果这时候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 39 / 168 ?精品文档? 荡。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溪水声引起你对大自然的遐思。” 课文结尾,作者再次营造亲历的情境,让每一个读者都能随着他一样用心去感受天山牧场的魅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写作特点〕 1 形象的描写。文中运用恰当贴切的修辞手法、细腻的描写和大量的修饰语,使语言有很强的表现力。 2 文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的手法,勾画出了多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3 课文通过对天山牧场的描写,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牧民生活的赞美,达到入迷程度的情感。 4 本文紧紧抓住“迷人”这条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思路。写出了自然景观是迷人的、牧群牧民是迷人的、幸福的生活是迷人的,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天山牧场迷人的景象。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0 / 168 ?精品文档? 4,认识8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想象天山牧场景色的美丽。 〔教学课时〕 1课时。 〔阅读建议〕 1,这篇课文的教学应立足于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2,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熟,读流利。 ?整体感知课文,谈谈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象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象。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语,想一想,这个词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 交流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感受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 41 / 168 ?精品文档? 象,体会天山牧场迷人的景象。 最后,指导学生将喜欢的这些语句积累下来。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象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 3,语文实践。 搜集整理天山牧场的诗文和图片,在班级里组织一次天山牧场风景欣赏活动。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教材说明 〔解题〕 云南境内的西双版纳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是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那里,你会见到许多奇花异木。本文写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特景观。 〔结构分析〕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西双版纳密林的特征。先交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旅游地位,再介绍它的原始森林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类型多、层次多、种类多。又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里有许多奇花异木,领起下文。 42 / 168 ?精品文档?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介绍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一些奇特的景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介绍西双版纳密林中独木成林的奇异景观。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树上植物园。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介绍西双版纳密林中的神奇的树木。 第四层(第五自然段),介绍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天然水壶——扁担藤。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进一步概括西双版纳密林的神奇。 〔语意理解〕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可是西双版纳却偏偏独木也成林。” 先引俗语,再用“可是”转折,“也”加以强调,既点出“独木成林”的景观,又表现出无比惊奇。 “支柱根多的一棵古榕树能达到二三十根,你简直无法分清这棵树中哪棵是支柱根了,远远看去只觉得有一片树林耸立在那里。” 先用数字,再用“简直”加以强调,并用“只觉得”以表感觉,最后加一个“耸立”,真让人领略了独木成林的奇观了。 “一株被寄生的乔木或油棕树就是一座有着几十种甚至 43 / 168 ?精品文档? 上百种附生植物的空中花园,绚丽神奇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一个暗喻句既交代了空中花园形成的原因,又充分表现出空中花园的美丽。“叹为观止”十分贴切地表达出观者的感受,既表明空中花园的奇,又表达出作者发自心底的赞叹。 “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你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 先概括西双版纳密林的神奇,点题、并以问句结尾,吸引人们前去观赏,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的喜爱与赞美。 〔写作特点〕 1 紧紧围绕“奇观”组织材料,先后选取四类奇特的景观,窥豹一斑地表现出西双版纳密林的奇异特色。 2 结构严谨、层次鲜明。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概括特点,再详细分说,让人真实感受,最后总结深入,让人不禁神往。中间部分不仅采用并列关系介绍四种奇观,而且在介绍每一种奇观时也采用了大体相同的层次结构,如先说明奇观是什么,然后介绍形成的原因,再描绘其形,最后表达赞美喜爱或惊叹之情。 3 本文不仅有生动的描绘,而且作了恰当的评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44 / 168 ?精品文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奇异的景观。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4,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双版纳密林的奇观“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阅读建议〕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教师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图或实景录像带。 2,阅读指导。 ,1,由课题展开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西双版纳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象的”这个问题,细细品读课文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可以谈“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这一写法上的特点,也可以就某个句子、某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从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5 / 168 ?精品文档? ,4,再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抄下来。 3,小练笔。 学习“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一处景物。 资料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西南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是我国的热点旅游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国境线长966千米。它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近84万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长期以来,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为开发祖国的疆土,缔造祖国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为热带季风性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 46 / 168 ?精品文档? 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00多平方千米,至今仍有约467平方千米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约5000种,占全国的1/6,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75%,鸟类429种,占全国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的20%以上,鱼类100种。其中亚洲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所以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1986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让学生学会欣赏,善于思考,敢于交际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阐述喜欢的原因,发表自我的见解与感受。 〔教学课时〕 47 / 168 ?精品文档? 1课时。 〔操作要点〕 1,谈话导入。 淙淙的流水,青翠的山林,亭台楼阁,名山大川。这些美丽景致总会激起人不一样的情怀。我们已经读过许许多多描写景物的诗文,谁能说说,每次读到这样的诗文,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2,激发情感,明确要求。 启发,是啊,美的诗文能让人身临其境,让人身心愉悦,给人莫大的享受。今天我们就以“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为话题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默读“能说会写”中的几段话,想一想,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说。 ?交代自己所读的诗文题目。 ?说说诗文描写了什么景物。 ?举例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样的景物描写。 3,学生回忆,理清思路,自己述说。 4,小组互相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要求,?叙述清楚,条理清晰。 ?有自己的见解,能表达真情实感。 ?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6,总结。 48 / 168 ?精品文档?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写方式,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体悟。但不管描写的是什么景物,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我最喜爱的景物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3,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与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一组优美的景物图片。 〔教学课时〕 2,3课时。 〔操作要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有 49 / 168 ?精品文档? 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拥抱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流畅地绘出属于自己的图画,做到景美情要浓,情真景更美。 1,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欣赏完这一组风景画,你们想说什么,小结导入,优美的景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心神荡漾。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些优美的景物中,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与惬意。 2,唤醒记忆,酝酿情感。 从小到大,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欣赏过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你们最喜欢的是哪里的景物,为什么, 这一环节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在学生述说中抓住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进行有序表达,并用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喜爱之情。相机把习作要求板书在黑板上,一是说出特点,二是表达通顺,三是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3,明确写法,拟定初稿。 ,1,启发,不同的习作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物也会有不同的写法。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了不少描写景物的诗文,每一篇诗文,作者的写法都有所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每一位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是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的。 50 / 168 ?精品文档? ,2,由学生说,老师补充板书在黑板上。 ,3,今天我们就来向这些作者学习,用其中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指导评改,完善初稿。 ,1,交流评改要求。 ?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2,出示例文,按要求评议,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习作中的优点,有礼貌地指出不足之处,鼓励被评议学生虚心接受建议。 ,3,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4,小组内互读互评。 语文七色光 六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并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形近字的辨析和组词,用加点的词造句。 2,积累背诵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 3,了解“词”这种文体。 4,开展以“让我的家乡更美”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51 / 168 ?精品文档? 〔教学重、难点〕 1,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造句。 2,搜集、背诵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名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1,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教学时,建议教师把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设置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揣摩、记忆。学生可以先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然后教师补充一些本单元出现过的多音字,进行巩固训练。如, 转,,,ǎ,() ,,,à,()塞,à,() ,è()倒,à:() ,ǎ:()磨,ó() ,ò() ,2,比较汉字形体的异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相似汉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并且将最适用于记忆的方法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在读写时常常混淆的汉字,以巩固记忆。 52 / 168 ?精品文档?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在学生练习造句时,教师可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造出的句子能体现对生活独特的体验。 2,日积月累。 本单元的“日积月累”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并且能在阅读积累中培养鉴赏和审美能力。教学时,可以先请同学读一读课文中列举的这些写景佳句,然后请学生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交流自己所找的古诗词中的写景佳句,扩大学生的积累量,最后,可以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摘抄到积累本中。 下面提供一些诗句供参考。 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夏,接天,譬如采用适当的媒质、共振腔、足够的外部电场,受激辐射得到放大从而比受激吸收要多,那么总体而言,就会有光子射出,从而产生激光。 激光的单色性好、相干性高、方向性强、亮度极高。 14 21世纪的能源 教材说明 53 / 168 ?精品文档? 〔解题〕 本文是一篇介绍有关能源方面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说明的对象,能源,和说明的重点,21世纪的新能源,。全文按照能源分类安排说明的顺序。能源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目前,因为环境污染和一些能源的不可再生,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和发明更加环保,更加安全的新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全面使用新能源了。 〔结构分析〕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在介绍能源的主要用途和当今使用的能源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普遍的使用。 先说飞机,火车和轮船都靠能源。接着说当今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然后提出到了21世纪,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普遍使用。 第二部分(第三,六自然段),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介绍了一些新能源。 重点介绍的能源有,威力最大的原子能,最清洁的太阳能和最便宜的地热。原子能的特点,用量小,能量大。其中1吨铀相当于100万吨煤所产生的能量,足够人类用上两千年。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又无 54 / 168 ?精品文档? 污染。地热就在地球内,距地面仅有5千米处。其特点,温度高,投入少,最便宜。 简要介绍了可利用潮夕涨落、海水温差、大风、垃圾等发电。 〔语意理解〕 “威力最大的能源要算原子能。” 在发现原子能以前,人类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如汽车运动的动能,有化学能,如燃烧酒精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放出热能,有电能,当电流通过电炉丝以后,会发出热和光等。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质量,只会改变能量的形式。 例如,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都是5吨,一辆在运动,一辆是静止的,如果运动的车一旦与静止的车发生碰撞,猛然停止时,动能虽然失去了,可我们发现,汽车在相撞处变得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汽车的动能转变成了撞击点金属的热能。但是,原子能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要大将近5000万倍,铀核裂变的这种原子能释放形式约为2亿电子伏特(一种能量单位),而碳的燃烧这种化学反应能量仅放出4.1电子伏特。原子能是怎样产生的呢,铀核裂变以后产生碎片,但所有这些碎片质量加起来少于裂变以前的铀核,那么,少掉的质量到哪里去了,就是因为转变成了原子能。爱因斯坦用E,c2的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来表示,即,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 55 / 168 ?精品文档? 的平方。由于光速是个很大的数字,,所以质量转变为能量后会是个非常巨大的数量,释放的能量为腅=膍c2。在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释放出的能量,又称核能,20世纪3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一个入射中子能使一个铀核分裂成两块具有中等质量数的碎片,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和两三个中子,这两三个中子又能引起其他铀核分裂,产生更多的中子,分裂更多的铀核。这样形成的自持链式反应,可在瞬间把铀核全部分裂,释放出巨额能量。铀235可以被任何能量的中子特别是运动速度最慢的热中子分裂,铀238只能被运动速度很快的快中子分裂,对慢中子和热中子则只俘获不分裂。通常所说的核裂变,主要指铀235核分裂。一个铀235核分裂释放的核裂变能为2亿电子伏特。这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叫裂变反应。另外一种方式叫聚变反应。如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合成一个氦核释放出的核聚变能为1760万电子伏特。以相同质量的反应物的释能大小作比较,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分别是化学能的1000万倍和250万倍,1千克铀235相当于2500吨煤,1千克氘和氚相当于1万吨煤。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而且又不会带来污染。” 太阳是一个巨大、久远、无尽的能源。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 56 / 168 ?精品文档? 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地热也可以用来供热取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备受各国重视,特别是位于高寒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该国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从地下抽取7740吨80?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热给工厂供热,如用作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热源,用作硅藻土生产、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两家地热应用工厂就是冰岛的硅藻土厂和新西兰的纸浆加工厂。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水发展也非 57 / 168 ?精品文档? 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写作特点〕 1.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对比说明,原子能与煤的对比,,数字说明,距地面5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达摄氏300度以上)。 2.分类说明,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而不杂乱,语言简洁,详略适当。 3.文章似乎没有结尾,因为人类刚刚跨进21世纪,未来还有很多新的能源等待着我们的开发利用,所以留出空间让我们去想象。可以肯定,新能源的发展变化将会日新月异!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感谢科学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速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使用的常用说明方法。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58 / 168 ?精品文档? 〔操作要求〕 1.读书指导。 (1)关于课文。 ?《21世纪的能源》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主要介绍了各种新能源的特点,从而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课文段落结构比较清楚,而文中有些专用术语,只要求大致了解其意思就可以了。 ?本文内容较为浅显,语言准确而简洁,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文章,所以本课的教学除了解各能源的特点、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外,还应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把语言感悟和语言表达有机融为一体。 (2)关于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达成学习目标。大致可以按照“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学习课文,明了特点,体会方法,迁移运用”的思路进行。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A?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可提示学生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做饭、洗澡等都靠能源。 B?自学课文,思考回答, ɑ.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 59 / 168 ?精品文档? ,.重点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简要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 ,.你知道哪几种新能源已经利用?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可让学生自读、讨论,回答。 ?学习课文,明了特点。 重点抓好以下“两读”, 第一读,初读感知。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流利,二是把课文中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借助词典或同学、老师的帮助弄懂不理解的词语,三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 第二读,朗读训练,个性转述。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能源,为这种能源作有个性的自我介绍,这就需要学生潜心阅读文本,细心揣摩文本,从而达到让学生亲近文本的目的。学生在热烈而有趣的自我介绍中,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同时在运用语言上由文本语言逐渐要求向个性化语言过渡,如在介绍新能源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来举例,和文本内容相结合。 教学应注意,读,读文本语言。让学生读到某一能源的介绍时,结合文本内容读,读出滋味,说,结合学生的实际说说介绍某一能源的特点,始终把握读与说,使两者有机结合。 60 / 168 ?精品文档? ?揣摩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在学生充分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归整体,学完本课有什么收获,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先示范引路,利用课文中的段落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内化。 (1)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迁移练习。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希望未来的能源会具备哪些功能和优点?在讨论后交流反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出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未来的新能源。 4.语文实践。 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手机、电视等科技产品的资料,了解它们的发展过程,然后仿照本文的结构或表达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资料 潮汐能 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潮汐能是以势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与动能。 61 / 168 ?精品文档? 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和水利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米,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米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潮汐能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人们对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 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电站的站址。 风能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 62 / 168 ?精品文档? 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x疆和甘肃一带风能资源也很丰富。中国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风能密度可达300瓦,米2以上,3,20米,秒风速年累计5000,6000小时。这些地区适于发展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x疆达坂城风力发电站1992年已装机5500千瓦,是中国最大的风力电站。 快乐读书屋 七 青霉素的发现 教材说明 〔解题〕 青霉素,亦称“盘尼西林”,Penicillin的音译,,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发现的一种抗菌素。它的发现谱写了世界医疗史上的新篇章,治愈了当时患有不治之症肺炎的病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人类带来了福音。“发现”,经过 63 / 168 ?精品文档? 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现与发明不同,发明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弗莱明一生中的两项重大发现及他所获得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介绍弗莱明从医的经历及他的简陋的实验室。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详细叙述了弗莱明经过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发现了能给人类解除疾病痛苦的青霉素。 本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1927年弗莱明着手进行葡萄球菌的课题研究。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第十自然段,,1928年弗莱明在试验研究中发现了奇怪现象,他对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并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对人体无害的杀菌药物——青霉素。 第三层,第十一自然段,,1929年弗莱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众,让全世界的人们受益。 〔语意理解〕 “1881年,弗莱明出生于农场主家庭。……” 64 / 168 ?精品文档? 这一段,在介绍弗莱明从医的经历中,重点说明他的三个幸运之处,第一个幸运是他有一个当医生的哥哥,教他医学知识,第二个幸运是他有机会进入著名的医学院,系统地学习医术,第三个幸运是他毕业后给著名的专家当助手,可以得到赖特的当面指点。这些都是他后来取得成功的阶梯。 “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 这一段,说明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也能作出巨大的贡献。用“简陋的条件”和“伟大的发现”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弗莱明所付出的努力是何等的艰辛。 “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这对试验常常起到破坏作用。” 这句话有两个作用,一是说明科学实验中总会遇到麻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试验中出现了不希望出现的菌种,有时不一定是坏事情,也许这正孕育着重大发现。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 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科学假设,这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弗莱明具备这样的素质。“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这是他的猜测,后来的试验证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弗莱明先……经过一段时间……然后他又……” 65 / 168 ?精品文档? 这段话说明弗莱明的行动是果断的,他的试验研究是有条不紊的。 “‘啊,我成功了!’弗莱明……” 这一段写弗莱明并没有因初步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他再接再厉,把自己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 这一段写弗莱明从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链球菌一项接一项的实验,把自己的研究向横向推进。只要新的想法一出现,他就立刻行动起来。 “事实证明,……” 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弗莱明决定把在器皿中的试验转为活体动物实验,这使他的研究越来越富有挑战性。 〔写作特点〕 1.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问句,引起读者和弗莱明一起去思考,同时让读者全面了解科学家的实验进程,既生动,又真实。 2.全文结构逻辑性强,故事叙述得完整、细致。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行动果断的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66 / 168 ?精品文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3.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导入新课,介绍弗莱明。 大家知道青霉素是什么吗?青霉素是医学上的一种常用药,它的发现是医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70多年来,青霉素治疗了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你们知道青霉素是谁发现的吗?他的名字叫弗莱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2.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3.自读课文,深入理解。 ?提出问题,自读课文。 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但是他怎么发现了青霉素呢? 67 / 168 ?精品文档? ?找一找发现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默读课文, ?找出弗莱明决定做实验的句子,如,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 弗莱明决定做一次活体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读这些句子,谈感受,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说说每次实验的结果。 ?弗莱明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他工作条件的简陋。 ?弗莱明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发现了青霉素,他的发现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齐读最后一段。 ?学完课文,你觉得弗莱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4.回归课题,理解“发现”与“发明”。了解了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不以“青霉素的发明”为题。 5.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68 / 168 ?精品文档? 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资料 〔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生于苏格兰的洛赫菲尔德。从伦敦的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毕业后,弗莱明开始从事免疫学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军医研究了重伤的感染问题。战后,弗莱明又回到了圣玛丽医院继续研究。 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在皮氏培养皿中发现青霉素霉菌,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同众多持怀疑态度的人展开长期不懈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青霉素的发现成为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数十年后,严肃的历史学家们还在整理他的传奇故事。的确,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是什么——对此他一无所知。是另外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钱恩,从这个已被人遗忘的发现中挽救了有治疗效果的霉菌,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20世纪的10大发明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文章,让我们集中了解了20世 69 / 168 ?精品文档? 纪的10大发明。这些发明小到拉链,大到火箭,它们在古人看来简直就是神话和梦想的事物,而今已被化为真切的现实,使我们今天的人类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潜得更深。在我们享受这些伟大的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舒适、快乐的同时,还要认真地思考,我们将用什么来改变21世纪。科学就是力量,智慧可以塑造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20世纪的科学发明之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说不尽的舒适和便利。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分别介绍美国《科学世界》杂志从众多发明中选出的10大发明。 本部分可分为十个层次,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介绍拉链。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集成电路。第三层,第四自然段,,介绍飞机。第四层,第五自然段,,介绍飞艇。第五层,第六自然段,,介绍水中呼吸器。第六层,第七自然段,,介绍石膏绷带。第七层,第八自然段,,介绍尼龙。第八层,第九自然段,,介绍火箭。第九层,第十自然段,,介绍电视。第十层,第十一自然段,,介绍电冰箱。 课文整体上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眉目清晰。 〔语意理解〕 70 / 168 ?精品文档? “世界上数百万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这件小玩意儿,在188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在接受新事物之前,都有一个认识过程。对小拉链的忽视,到认识,再到广泛使用,经历了整整48年。本来是19世纪的新发明,到了20世纪,才发挥它的作用。“尼龙”被称为我们人类使用的数百种合成原料之祖。“原料之祖”指尼龙被称为合成原料的祖先,形容它使用得早。 〔写作特点〕 1,每项发明独立成段,每项内容平行展开。每段开头都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示出来,显得文章结构清晰,布局整齐。 2.注意介绍每项发明的时间,紧紧围绕20世纪这一主题,突出强调这些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3.文章中运用了比较说明,6个月和6个小时比较,671米和3.66万千米比较,、列数字说明,美国制造的第一台计算机重30吨,有18000个真空管。,、类比说明,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多种说明方法。多变的说明方法,使内容介绍易于理解,富于变化,阅读起来不觉得枯燥。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家的智慧与伟大,培养学生 71 / 168 ?精品文档? 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热爱科学的情趣,学习课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3.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这些发明的重要作用,学习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课前活动。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导入与初读。教学可以从课文前的提示语导入,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本文线索清晰,介绍有序。初读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领悟内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对人们生活的改变,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尽管有许多科技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那么普通,如“拉链”、“尼龙”、“石膏绷带”等,但它们的出现使 生活进入了一个新天地。作者利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这些发明。请学生自主选择 72 / 168 ?精品文档? 感兴趣的发明,朗读感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发明诞生前后,人类生活出现的变化,从中体会到“它们有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舒适美满”。 4.体会用词的准确。语言简洁准确是科技类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表达得清楚或生动,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可采用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方法。如“在此之前,人若折断一根骨头,就可能引起死亡”。“可能”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说明了受伤后导致的最严重后果。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石膏绷带虽然微不足道,但在为人们减轻痛苦、拯救生命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5.积累迁移。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可让学生先自己交流认读,注意提醒,“纽”读niǔ,不要读成liǔ,“杉”是翘舌音,“械”读“xiè”,不读“jiè”。 6.实践拓展。可以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教师还可以补充展示一些。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畅想未来世界的变化,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资料 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20项发明 1.无线电。 发明者,马克尼(意大利)、波波夫,俄国,。 发明时间,1901年。 73 / 168 ?精品文档? 无线电是无线电技术的简称,早期用于电报和电台通话,后逐步扩展到广播电视、测向、定位、遥感、遥测以及卫星通讯。 2.洗衣机。 发明者,费希尔,美国,。 发明时间,1901年。 在蒸汽机发明之后,有人用它初步实现了洗衣的机械化。但真正意义上洗衣机的诞生在电动机发明之后。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是美国人阿尔瓦•丁•费希尔在1901年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3.塑料。 发明者,贝克兰,比利时,。 发明时间,1906年。 美国的比利时科学家贝克兰用甲醛和苯酚合成一种虫胶。这就是人类最早研制出来的酚醛热固塑料。近百年来,不断增添新成员的塑料大家族,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处处不可缺少的人工材料。 4.味精。 发明者,池田菊苗,日本,。 发明时间,1908年。 “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这是味精最初的广告语,此语道出了味精的神奇和奥秘。原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 74 / 168 ?精品文档? 钠”。到1964年,以“谷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味精出现了,其鲜度为原来味精的160倍。 5.不锈钢。 发明者,亨利•布诺雷,英国,。 发明时间,1912年。 不锈钢是一种防腐蚀、耐高温的合金。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铬。由于所加元素及比例的不同,迄今已有一百多种不锈钢。 6.电灯。 发明者,约瑟夫•斯旺,英国,、爱迪生,美国,、米兰尔,美国,。 发明时间,1878,1913年。 1878年12月18日,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斯旺在太晤士河畔纽卡斯尔化学会的会议上,演示了一种将很细的碳丝置于真空管内的电灯。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有实用价值的电灯。1913年,米兰尔发明了功率大、寿命长、效率高的充气钨丝灯泡。 7.电视。 发明者,费罗•法恩斯沃斯,美国,、约翰•贝尔德,英国,、弗拉迪米尔•兹沃涅金,俄国,。 发明时间,1908,1928年。 电视的发明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其中涉及的发明家有 75 / 168 ?精品文档? 大学教授,有企业界的专家,有大公司中的研究小组。值得重点提及的,还有一位当时只有14岁的美国少年费罗•法恩斯沃斯。他提出了画面通过电子流转换的设想。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一设想比许多专家的设想高明得多。 8.人造纤维。 发明者,卡罗塞斯,美国,。 发明时间,1934年。 从前,人们所穿的衣物,全部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1934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的年轻工程师卡罗塞斯在实验室里得到了具有奇妙特性的物质———聚酯,这是人类在合成纤维领域里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自此,人类研制人造纤维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至今已开发出一系列人造纤维。 9.磁带录音机。 发明者,马文•卡姆拉斯,美国,、弗里奥默,德国,。 发明时间,1935年。 最初,是用钢丝来录音的。由于这种录音要用质量很高的钢丝和钢带,而且笨重不便,影响了这种录音方式的普及。录音机的真正流行和实际应用是在发明磁带以后。 10.电子显微镜。 发明者,鲁斯卡,德国,。 发明时间,1938年。 显微镜是一种科学仪器。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离不 76 / 168 ?精品文档? 开它。但最初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其有效放大率始终没有突破2000倍这个极限。后来,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又找到了新的工具和武器。 11.静电复印机。 发明者,切斯特•卡尔森,美国,。 发明时间,1938年。 在静电复印发明之前,复制一直要靠照相术或摄影装置。这些方法要受到很多限制,还需要操作者掌握熟练的技术。静电复印机的发明,让复制唾手可得。 12.电子计算机。 发明者,阿塔纳索夫、莫奇利、冯•诺依曼,美国,。 发明时间,1946年。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得到了发展。从第一代的电子管,到第二代的晶体管,到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差不多每十年就更新换代一次,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了。 13.微波炉。 发明者,美国雷声公司。 发明时间,1947年。 微波炉烧饭菜,用的不是火而是微波。微波烹调,是人类发明用火熟食做饭以来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烹调技术。 14.晶体管。 77 / 168 ?精品文档? 发明者,肖克莱、巴丁、布拉顿,美国,。 发明时间,1948年。 晶体管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可以这样说,晶体管是打开信息时代大门的金钥匙。今天,我们能进入信息时代,托的就是晶体管的福。 15.避孕药。 发明者,格雷戈里•平卡斯,美国,。 发明时间,1955年。 避孕药的产生过程,实际上也是和人类传统的生殖观念斗争、决裂的过程。避孕药及避孕套等有关技术的发明创造,为人类自身有节制地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6.集成电路。 发明者,杰克•基尔比、玻勃•诺耶斯,美国,。 发明时间,1958年。 有人认为,集成电路诞生的1958年,是继石器时代、铁器时代之后把人类所处的时代划分出“硅时代”的开端。微电子技术发展到今天,不仅可以将电子子系统或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到一个硅芯片上,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功能,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敏感器与执行器集成在一起,从而完成信息获取、处理、执行的全过程。 17.机器人。 78 / 168 ?精品文档? 发明者,乔治,美国,。 发明时间,1961年。 近40年来,机器人的队伍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进步不断发展壮大,到本世纪末将达上百万“人”。目前,这支百万大军正活跃在从制造业到轻工、食品、冶金、采矿、污水处理、医疗乃至太空航行、海洋开发以及抢险救灾等各个领域。 18.液晶。 发明者,夏普公司,日本,。 发明时间,1973年。 高速发展的信息革命,给液晶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继电脑显示装置液晶化之后,人们又在探索使用活动影像传送信息的情报通信。这就使在广域综合数字通信网中接收和传送的信息,可以囊括从声音到活动影像。 19.试管婴儿。 发明者,帕特里克•斯特培托、罗伯特•杰佛里•爱德华兹,英国,。 发明时间,1978年。 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后,全世界出现了“试管婴儿”热。迄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已经成长为20多岁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用同样办法出生的“弟弟”、“妹妹”已有15万个以上,他们给各自家庭带来了欢乐。 20.国际互联网。 79 / 168 ?精品文档? 发明者,美国。 发明时间,1990年。 大家以,,,,,,,,来称呼这个彼此连来接去的庞大的国际性网络。我们把,,,,,,,,翻译成中文,即国际互联网。 能说会写 科学改变了生活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能有序地将自己所了解的科学改变了生活的事情讲给同学听。 2.在交流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 较具体、完整地讲述科学改变生活的故事。 〔教学准备〕 1.课前进行一次访问、询问活动,搜集一些资料。 2.可以简要列出发言提纲。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80 / 168 ?精品文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我们将围绕“科学改变生活”这个话题,谈谈身边的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以点促面,打开思路。 生活中许多方面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课前大家已经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访问,现在来说一说,你了解的是哪个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学生构思,拟定提纲。 今天,看看谁是最棒的小记者,把你了解到的科学带给人类的好处说给大家听。可以是访问时听到的,也可以是查阅时看到的,还可以谈谈你的感受。 ,提纲提示,概括交代自己打算交流的方面,访问了谁或查阅了什么,过去的生活方式,科技发展给现在带来的好处,访问、调查后的感受。, 4.在班级内以四人、五人小组交流、发言。 5.小组推荐,全班交流。讲述者,紧扣话题、表述通顺、叙述完整、声音洪亮、体态大方,倾听者,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6.师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科技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学生小结,其实,生活中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我们 81 / 168 ?精品文档? 的生活每天都在改变着。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还要靠未来的你们来创造。,教师小结, 7.评价鼓励。点评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小记者和听众。 如果发明……有多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发挥想象,抓住特点,写出自己设想的这项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想象大胆、表达有条理,善于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写好后认真读一读,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该项发明去想象、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情境创设,启发想象。 可以出示课件,若干年前没有飞机、汽车,没有电话、手机,没有电扇、空调,没有电视等,若干年后,人们使用飞机、手机、电扇、空调、电脑、电视等的画面,最后画面定格在“今天你想发明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导语,正是因为人类苦于长途跋涉,苦于飞马传书 82 / 168 ?精品文档? 等等物质生活的单调、落后,有些人不断地探索、实验,终于先后发明了飞机、汽车、空调、电视、电脑等设备,让人类充分享受到了美妙的生活。,过渡,想一想,今天你还想发明什么?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交流点拨,激发想象。 (1)同桌交流,允许学生潜心思考、想象几分钟。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确定自己的习作题目。 (2)班级交流各自的题目,相机点拨。 (3)抓住特点,深入想象。这一环节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要让学生在抓住特点的同时,想象清楚这一发明带给人们生活的好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进行一定的有序想象,有必要时可以板书在黑板上, ?你想发明什么。 ?这项发明的原理或外观,样子,的介绍。 ?这项发明的主要特点、性能。 ?具体想象它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带来的方便、好处。 3.完善想象,拟写初稿。 4.交流初稿,指导评改。 (1)交流评改方式,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同桌互改,全班评议。 交流评改要求,文题新颖简洁,想象大胆合理,抓住特点,表达有条理,形象生动。 83 / 168 ?精品文档? (2)出示精彩、新颖的文题,学生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有礼貌地评议他人的文题,并说出理由。 (3)同桌互换,从字、词、句、段着手互相修改作文初稿,教师巡视。 (4)教师请同学交流习作。在交流中,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优点,指出别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评改中应鼓励学生推荐或学生自荐习作来交流,也可以将学生佳作贴在班级的交流窗内。 5.评改小结,誊清作文。 语文七色光 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分辨形近字的用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简单复句,体会关联词对准确表达的作用。 2.积累背诵有关赞美科学、热爱科学的名人名言。 3.阅读了解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短文,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4.开展世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有关资料的搜集与交流活动。 〔教学重、难点〕 84 / 168 ?精品文档? 1.理解常用关联词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2.积累有关赞美科技、热爱科技的名人名言,搜集有关新科技的资料并做交流。 〔教学准备〕 让学生积累赞美科技、热爱科技的名人名言,搜集世界科技新成果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重点〕 1.练。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字组词。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音、形、义方面辨别形近字的用法,先做课本上的练习,还可以补充一些与本单元学习相关的形近字,进行巩固练习。如,“维”与“推”、“膨”与“澎”、“纽”与“扭”、“弗”与“佛”、“滤”与“虑”、“械” 与“戒”。 (2)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教学时首先请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即用自己的话说说“简陋”、“关注”、“培育”、“梦想”的意思,然后说出与该词意思相近的词语。当然,答案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如,“培育”可以是“培养”,也可以是“哺育”,“简陋”可以是“简单”,也可 以是“简朴”等。 (3)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并用填上的词语造句。安 85 / 168 ?精品文档? 排这项学习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简单复句,理解常用关联词的使用。两个例句中,前者是递进关系,应选择“不仅……而且……”,后者是并列关系,应选择“一边……一边……”。应鼓励学生大胆选择生活中的事例进行仿写句子的练习,以加深对相应复句的练习与印象。 2.日积月累。 本次教学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热爱科技、尊重科技、赞美科技的名言,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搜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交流课前的积累,并稍作理解。最后,可以布置学生统一积累、熟记一定的名言,并试着运用。 可以供参考的科技方面的名人名言有,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86 / 168 ?精品文档? ——巴斯德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 3.知识窗。 (1)课前质疑,读了文题你有什么疑问? (2)带着疑问,自由朗读《海滩天使》。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文章中谁是“海滩天使”? ?是什么让“蒂斯•史密斯”成为了海滩天使?,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会灵活运用知识。, 4.窗外事。 这是一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紧扣单元训练主题“了解世界科技新发展”,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学习工具与媒体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教学活动的思路为,学生课外搜集,课前布置,——课内展示交流——整理交流内容——办好展示橱窗——评选学习能手。 资料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87 / 168 ?精品文档? 魃湎撸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灯,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88 / 168 ?精品文档? 石英钟,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拉链,1931年以后,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于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30、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讯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选自《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第八单元 我们的祖国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本单元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引导学生去领略首都北京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北京风情画卷。 《北京话》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探寻了首都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的特点,抒发了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烤 89 / 168 ?精品文档? 鸭》则打开了北京的另一扇窗户——北京的饮食文化,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品尝”的不仅仅是美味的烤鸭,还有北京的饮食文化。《颐和园》和《院子》介绍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中的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北京,了解北京,亲近北京。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明确如下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北京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北京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首都北京的感受。教学时,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本单元课文作为本册教科书的最后一单元,要适当考虑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整单元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15 北京话 90 / 168 ?精品文档? 教材说明 〔解题〕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本文的作者把北京话视为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由衷地表达了他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我”爱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京话好听。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赞叹北京话给他带来的享受和诱惑,点出文章的题目。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外来者在北京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及湖北朋友、美国朋友还有“我”学说普通话的经历和感受。 本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在北京学说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我”的湖北朋友、美国朋友和“我”在北京学习北京话的经历及感受。 〔语意理解〕 “我爱北京,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北京话好听。” 开篇第一句话,作者就率直地表达了自己对北京话的看法“——好听”,态度明朗。 91 / 168 ?精品文档? “或者说,北京最初是以声音的形式进入我的听觉——用最快的速度占据了我的内心。” 这句话是说还没等“我”去用眼睛欣赏北京的名胜古迹,北京话给“我”听觉上带来的享受就征服了“我”,并在“我”心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人海中。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 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北京话诱惑,开始学习北京话。 “严格地说,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转折强调的作用。前面说北京话是方言,既然是方言就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后面说它最接近普通话,是在强调北京话和普通话一致的地方多,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 “于是便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描写出想在短时间,突击学好普通话的人,遇到困难后失望的心情。 “……这位朋友刚跟他交谈几句,便有……” “这位朋友”就是“我”的那位湖北来北京的朋友。 “如果猜中了,他们甚至会表现出一种天真的快乐。” 从北京人天真、快乐的表情中,能够感觉到他们不歧视 92 / 168 ?精品文档? 外地人的方音。 “不管怎么说,正宗的北京话确实是好听的——这种‘好听’还包含着易懂的意思。” 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正宗”原指佛教各派的创建者所传下来的嫡派,后来泛指正统派。本句中的正宗指“地道”、“纯粹”的意思。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有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不也正是北京话得以强大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式,肯定了模仿者越多,北京话越强大。 “但北京话好听,也使我更爱北京了。” 此句和开头的第一句话相呼应。紧紧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使文章思路贯通。 “一个世纪以来,北京的街景、居民、建筑以及风格在变,唯独琅琅上口的北京话没变,在一代又一代讲述者的口中继承着——语言是否才是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是否才是一座城市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话是不朽的。” “北京的街景、居民、建筑以及风格在变,唯独琅琅上口的北京话没变,”这里通过变与不变,对比说明北京话的生命力很强大。破折号起到延续时间的作用,表示北京话还会被后来人传承下去。“语言是否才是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是否才是一座城市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呢?”结尾处用了两 93 / 168 ?精品文档? 个设问句,最后用“北京话是不朽的。”这一肯定的判断句结束全文,显得干净利落,毋庸置疑。 〔写作特点〕 1.文中多处使用了破折号,有的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有的起强调说明的作用,有的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有的起延续时间的作用。这些符号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文中还多处使用了反问、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准确、丰富。 3.课文综合运用了叙述、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切感人。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 94 / 168 ?精品文档? 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交流自己对北京话的了解情况,对北京话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北京话的录音(如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等,最好自己能练说几句北京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教材的把握。课文不是系统地介绍北京话的特点,而是重在表达作者自己对北京话的感受、理解和认识,进而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体会。如“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因为北京汇集了各种方言,使北京成为一座最富于乐感的城市。”“听觉中的北京,似乎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语言是否才是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是否是一座城市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话是不朽的。”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教材处理成为研究北京话特点的学术性或说明性的文章。 (2)教学指导思想。课文的内容与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实 95 / 168 ?精品文档? 际是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对北京话的感受,无论直接或间接,都没有作者的感受深刻。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标准,在句子含义的体会上,尽量准确深刻,但是也容许学生有距离,有个性化的体验。理解课文时,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建议。教学本文,要在整体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朗读和默读来体会。可以设计如下的环节, ?情趣导入新课。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话的录音导入,可以教师和学生互说几句北京话导入,还可以以“北京”为话题,在谈话中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课文。导入课题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是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熟练。二是浏览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默读各个自然段,想一想各写的什么意思,在了解各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综合概括课文的大意。三是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把问题写下来,先尝试自己阅读解决,解决不了准备课堂质疑。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教师对学生的初读感知情况进行检查,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要仔细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96 / 168 ?精品文档? 能及时解决的当场解决,如果是关于句子含义理解的问题,就留作下个环节解决。 ?细读体会内涵。要注意抓住学生提出来的不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讨论。默读课文,请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理解时,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抓关键词语(课后要求学生理解的6个词语大多包含在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先小组讨论,再班级交流。要重点抓住“为什么说北京话是不朽的”的问题,引发思考与讨论。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在理解、体会含义的过程中,还要与朗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情感的陶冶。下面的两处句子要注意指导好朗读, “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中。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要指导学生读出对北京话的深切喜爱之情。 “听觉中的北京,似乎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一个世纪以来,北京的街景、居民、建筑以及风景在变,唯独琅琅上口的北京话没变——语言是否才是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是否是一座城市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话是不朽的。”要指导学生读出对北京话 97 / 168 ?精品文档? 的喜爱和赞美。 朗读要正确、流利,边读边感悟理解。在朗读的方式上,可以自由读,可以指名读,也可以齐读。特别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要用齐读表现出激昂的情绪。 ?品读揣摩表达。先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了课文之后的回归与提升。使学生明白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他对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是他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和感情表达出来的呢?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揣摩, 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看北京话,这个角度更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作者要写出自己对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什么?(离不开观察和体验,观察和体验是写好文章的第一前提。)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使学生体会到,正是这些句子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拓展回味京韵。可以分两个过程来做,一是请学生找出自己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适当开展一下辨正练习,二是师生再听或说北京话,可以自己说,可以听录音(如侯宝林的相声《北京话》),在浓浓的京韵之中结束学习活动。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8 / 168 ?精品文档? (2)自选词句,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此题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已经完成,这里主要让学生作整理。) 陶醉诱惑包容改造歧视汇集 3,迁移练习。 (1)识字和写字。要注意“隙”读第四声。“宗”不能读成翘舌音。注意写字的指导,不能轻处理。可以采用听写或演板的形式,将难写的字指导到位。特别注意指导写好“效”、“诱”、“闯”、 “痕”等字。 (2)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我像(),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中。 ?于是便像()沮丧。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然后用这些词语造句。 ?()说,北京最初是以声音的方式进入我的听觉——用最快的速度占据了我的心。 ?中国地域广博、方言各异,能讲普通话,()就获得了语言上的通行证。 ?()在北京这种包容了各地移民的国际大都会。 4,实践活动。 (1)拓展阅读《感受北京话》。 (2)学一学北京话,找一找家乡话与北京话的差别,辨一 99 / 168 ?精品文档? 辨这两种话与普通话的不同,在班级里组织一个“方言与普通话”讨论活动。 资料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1500万。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工业门类齐全,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煤炭、机械、石油、化工、电力、仪表、汽车、纺织、轻工、建材等。有机化工、文教艺术用品、电子、纺织、工业设备制造、日用电器、工艺美术等生产位居全国前列。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景泰蓝、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驰誉世界。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棉花、玉米、稻米等。盛产温带果品。郊区以肉、蛋、奶、菜等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发展很快。北京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铁路、民用航空联系全国各地,并有国际列车、国际航空线通往国外。公路通达各区、县,还有市郊铁路。天津为通往海洋的门户。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地铁以及六条环城路组成了庞大便捷的交通网络。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位于北京城区的中心。天安门广场上建有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市区还有许多雄伟建筑。北京 100 / 168 ?精品文档? 是我国最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中心,有数十所大学、几百所中学,还有中国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和全国藏书最多的北京图书馆。北京有故宫、颐和园、北海、天坛、八达岭、十三陵、香山、周口店等名胜古迹。 〔北京话〕北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国语等)以北京话为基础。尽管如此,北京话和普通话还有一定的区别,华北官话的内蒙古方言、东北官话的哈尔滨话要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曾受到满式汉语的一定影响。而且还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经常有人,包括北京人自己,用“痞”来形容北京话。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 〔拓展阅读〕 感受北京话 作为一个外来者,对北京最鲜明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北京话的与众不同了。 北京话有三大特点,一是快,二是发音较含混,三是儿化音很多。北京话虽与普通话相差不多,但由于这三个原因,从店员、服务小姐嘴里甩出来的一串串北京话,往往还是令外来客感到费解。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北京话的美感,字正腔圆、间或滑出几个儿化音。北京话,从小姑娘嘴里说出来清 101 / 168 ?精品文档? 脆动人,从老大爷嘴里说出来则诚恳、热情,让人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亲切和舒服。 北京话天生就有一种调侃、轻松的味道。一个普普通通的笑话,用北京话讲出来,那可真是回味无穷。难怪相声艺术如此受到青睐,想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沾了北京话的光吧。北京话有一些方言土话也很有意思。比方说,当你找不到方向时,别人会说你“晕菜”了,你吹牛吹大了别人会让你“歇菜”。这颇令外来者迷惑,这些事和菜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生气叫“撮火”,出丑丢人叫“露怯”,强词夺理是“穷矫情”,性格怪异、难于相处叫“各色”,最形象的是,停车叫做“踩一脚”……更有一大堆富有特色的词句,真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一个外来者来说,要想把它们的意思都琢磨透了,用句北京话说,“且”学呢! 北京话可以说是首都文化的精髓,北京人民的精神风貌、人文风俗,很大程度上都从北京话中反映出来。身在北京,你会感受到北京人民非常讲礼貌,尊老爱幼、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在北京,“您先请”、“对不起”、“劳驾”、“谢谢”等礼貌用 语的使用频率比其他地方高几倍。从这些细节上,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古都气氛,并感慨于古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 在北京生活了大半年,自己的言语也染上了北京色彩。每当家人或同学说我说话带有“北京味儿”时,我都很高兴。 102 / 168 ?精品文档? 因为北京话不仅仅是首都的语言,更代表了北京人的内心世界。希望我不仅仅能学会如何说地道的北京话,更能学会如何做一个地道的北京人。 ——摘自《北京晚报》 16 烤鸭 教材说明 〔解题〕 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荟萃着民族饮食的精华,烤鸭是最具特色的京味菜。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烤鸭的历史,介绍了北京烤鸭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如何片、如何吃的具体方法。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让我们在烤鸭的诱人香味儿中,品味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列举老北京的三大名菜,首推烤鸭。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从焖炉烤鸭法到挂炉烤鸭法再到烤鸭的片法和吃法,全面介绍了北京烤鸭。 本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二自然段),概括介绍北京烤鸭的烤制种类、店铺特色、起源地及发展史,重点 103 / 168 ?精品文档? 介绍了焖炉烤鸭的方法。第二层(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先介绍老字号烤鸭店“全聚德”的由来,然后详细说明该店的挂炉烤鸭法。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介绍烤鸭的片法和吃法。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总结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推荐尝烤鸭。本段和开头第一段相照应。 〔语意理解〕 “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 “素”,向来的意思,指传统的说法。 “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 “填鸭”,饲养鸭子的一种方法。鸭子长到一定时间,按时把做成长条形的饲料从鸭子的嘴里填进去,并减少鸭子的活动量,使它快速长肥。北京鸭多用这种方法饲养。 “鸭腹内烤出的油将鸭肉烹熟。” “腹”,躯干的一部分,人的腹在胸的下面,动物的腹在胸的后面,通称肚子。“烹”,煮,还指烹饪的方法,先用热油略炒,然后加入作料迅速搅拌,随即盛出。 “烤鸭的烹制过程既复杂,又简单。” 简单,指烤制的步骤并不多,入炉前、入炉时、出炉。复杂,指每一次要求很精细,准备工作必须细致,烤时要严格把握火候。 “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04 / 168 ?精品文档? 此句的意思是说,这样烤制的鸭子色、香、味俱全,好吃! “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有肥肉、有瘦肉。” 技艺娴熟的具体表现为,均匀地片成……有肥肉、有瘦肉。后面的内容是对娴熟一词的解释说明。 〔写作特点〕 1.内容安排逻辑性强,首尾呼应,详略适当,条理清晰,善于运用短句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2.介绍烤鸭的生产过程,全面、细致,运用了对比说明的方法(焖炉与挂炉对比)。 3.虽是一篇客观介绍烤鸭的说明文,但作者对北京烤鸭的偏爱之情流露自然。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增长见识,激发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北京的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认识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 105 / 168 ?精品文档? 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材特点。 其一,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少讲,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其二,作者对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进行了详尽而准确的描写,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因此,教学时应该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想象情景,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如何有序表达上。 ,2,关于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可以紧紧承接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导入,进行如下的启发谈话, 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到这里。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我们的首都北京又了解多少呢,在前一课中,我们了解和认识 106 / 168 ?精品文档? 了北京话,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第一步,扫清文字障碍。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第二步,通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第三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或用小标题列出来。 第四步,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精读课文。 迅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烤鸭,引导学生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简要说说焖炉烤鸭的烤制方法。 第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可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1进行自学。自学后全班交流,说说挂炉烤鸭是怎样烤制的,有什么特色。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烤制时的情景,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清楚。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有序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全聚德挂炉烤鸭的偏爱。着重理解这个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烤鸭不仅颜色看了让人垂涎欲滴,而且口感特别好。 107 / 168 ?精品文档? 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思考,北京人怎么吃烤鸭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技艺娴熟的片鸭师傅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从这个句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片鸭师傅手艺的高超,也可以看到北京人对吃的讲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烤鸭的味道和吃烤鸭的情景。 ?交流互动,拓宽眼界。 课文学完后,把整篇课文连起来再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饮食文化的资料。 2,迁移练习。 ,1,落实生字读写。“葱、枣、酥”读平舌,不要读成翘舌,“晾、梁”是边音,不要读成鼻音。“梁”字不要少写一点,“酥”、 “酱”不要少写一横。 ,2,比一比,组词。梁——粱、奖——酱、浆——桨、晾——凉。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娴熟 ,4,摘抄文中你觉得好的词句。 3,实践活动。 ,1,推荐阅读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谈吃》、袁家芳的《“草根”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2,调查一下家乡的名小吃,仿照《烤鸭》写一篇文 108 / 168 ?精品文档? 章介绍一下。 资料 〔推荐阅读〕 “草根”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袁家方 如今人们谈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开口便侃八大菜系在北京,八大楼、八大居、四大兴、长安十二春,要不,就是烤鸭、涮肉、满汉全席宫廷宴,再不,就是驴打滚、年糕、艾窝窝、卤煮火烧、爆肚、炒肝等小吃。即便是在诸多谈吃的文章里,说到“北京菜”,也多是记述或论说京城菜馆的滋味及餐饮方式如何集天下之大成,至于当年北京普通百姓的饮食文化,便少得寥若晨星了。 一般说北京文化,多是讲由三大部分组成——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平民文化。依此,若谈老北京的饮食文化,或也可分为宫廷饮食文化、士大夫饮食文化及平民饮食文化。至少,也要说出个上流社会与平民百姓在饮食文化上的异同。倘是囫囵着只谈上层中层的,不涉及最为多数的下层百姓生活,这样的饮食文化,怕是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草根”老北京的饮食文化有三大特点,即, 1,北方水土养北京人。 50年前胡同里的平民百姓很少下馆子,因为吃不起。一日三餐以粮食为主,蔬菜以下饭为主,吃肉在平日里是添加 109 / 168 ?精品文档? 油水为要,逢年过节才有鸡鸭鱼肉,但那也是数量有限,有几斤猪肉、一只鸡、一两条鱼,也还是解馋开斋,添个气氛喜兴为主。从一般家常饭食看,北京人的主食中,蒸的有馒头、包子、窝头、团子等,烙的有烙饼、馅饼、锅贴、贴饼子、摊糊饼等,煮的有面条、饺子等,粥汤类则也是在白面、玉米、杂豆上下功夫,如热汤面、疙瘩汤、片儿汤、拨尜尜儿、玉米面粥、杂豆粥等。馒头是自家蒸的,偶尔也会去饭馆或馒头店买。记得那时有山东呛面馒头,一咬一掉渣。团子又称“菜团子”,是玉米面做的,馅是白菜、小白菜、萝卜或干菜等居多。冬天蔬菜少,人们多用白菜帮子做团子,是粗菜细做,物尽其用。糊饼是用玉米面糊摊制的,上面撒上鸡蛋、韭菜。现在有的老北京餐馆也有了,居然很为人们所喜欢,说是吃老北京风味。每当看或吃比萨饼,我总觉得是马可波罗从北京的糊饼学去的,是糊饼的国外“变种”。尜尜儿,音嘎嘎儿,,又称“摇尜尜儿”,是用棒子面,即玉米面用水和硬后切成骰子大小,放在盆内或簸箕里摇到快成圆了时,下锅煮熟,捞出放上浇头食用。也有在玉米面里掺上些白面的,一则和时好成团,制作上方便,二也算是吃了些白面了。有时简化制作的工序,便把“摇”的过程给省却了。 早年间的北京,大米很少。人们说吃大米饭“不禁饿”,不顶时候,不如吃馒头、窝头、炸酱面。究其实,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出产的粮食、蔬菜,即所谓“食源”,造就了 110 / 168 ?精品文档? 北京人饮食上的特点。 2,在吃中知季候、识节令。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老北京百姓人家的饮食有着明显的节令季候特点。 春天,柳绿花红时候,人们饭桌上也鲜艳起来。小萝卜蘸酱、小葱拌豆腐、菠菜粉丝,虾皮小白菜熬豆腐、韭黄炒鸡蛋等,都是老北京春天的家常名菜。夏秋天,餐桌上的菜肴是丰富的。黄瓜、茄子、柿子椒、辣青椒、西红柿、蒜苗、扁豆、豇豆、冬瓜,还有走街穿巷卖鱼和虾蟹的。老年间北京的冬天是漫长、寒冷的。那会儿没有温室大棚,冬天能吃到的,只是大白菜、萝卜、土豆等能冬储的菜蔬品种了。此外,便是北豆腐、豆腐丝、豆腐皮及熏干等豆制品。过年了,炖猪肉,烀上一大锅,放在院子里的大缸里。吃的时候,兑上宽粉条、冻豆腐、大白菜等,就是今天仍旧很普遍的“猪肉炖粉条”。再奢侈些的,便是在除夕、初一等日子,能吃上炖鸡、鸭,红烧鱼之类了。等到了只有肉汤炖冻豆腐白菜,大约年也就快过完了。 贯穿北京人全年生活的,是腌咸菜。曾是家家都有专门的大缸或坛子用于腌咸菜或渍酸菜。北京家常的咸菜,大致可分为“暴腌”和“腌秋菜”两大类。暴腌是四季全有的。从春天的香椿、萝卜缨儿,到夏秋时各种时鲜蔬菜,乃至冬天的拌白菜芯、拌水萝卜皮或丝儿等。腌秋菜则专门是为过冬了。 111 / 168 ?精品文档? 大路的有腌芥菜疙瘩、雪里蕻、苤蓝、大萝卜,再细致些,会有腌猪耳朵扁豆、甘露儿、鬼子姜、芹菜、青椒、小辣椒。连吃咸菜都尽可能地调换品种和样子,这中间或也有老北京人在漫漫的寒冬中,在单调的吃食儿中自我找乐儿了。至于去六必居、天源酱园、桂馨斋买酱菜,如八宝菜、酱疙瘩等,则是生活中的点缀了。逢年过节买酱菜,则是“年货”的内容之一。 3,城里人的“农家乐”。 当年的北京,是条胡同是个四合院就有树,榆树、柳树,还有花椒树、桑树、葡萄架、藤萝架等,院子里的花池子种着茉莉花、夜来香,还会有向日葵、老玉米、葫芦、南瓜,甚至还有种黄瓜、西红柿的。这就给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农家风味。平时,大人们不让孩子爬树上墙,但香椿发芽、榆钱熟了,大人们来了兴致,鼓噪着让孩子们上墙爬树,去够香椿,捋榆钱,还在树下支招儿指挥着,还丰收了似的让小孩儿们给各家去送。那日子可真跟过节似的。吃上新鲜的香椿拌豆腐或者香椿炒鸡蛋,拌上醋汁蒜末吃榆钱糕,自己劳动的果实,怎么吃都有春天的清香,端午节包粽子,孩子们跟着母亲淘江米、泡粽叶、洗红枣,直到包粽子,争先恐后。然后,眼巴巴地看着蒸锅冒热汽,贪婪地闻着锅里飘出的香气,期待就是五月节里的一大欢乐。八月,桂花飘香时节,中秋到了。买月饼吃是一个“节目”,但那多是晚上看月亮时的 112 / 168 ?精品文档? 事,每个孩子能分到一两块月饼,还有平时难能吃到的大苹果、大鸭梨、马奶葡萄等,在葡萄树下、藤萝架下或者就透过院子里的豆角架、瓜篓藤、小葫芦蔓儿的空隙,去看天上大大的圆圆的月亮,听着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还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故事,挺神奇也挺神秘的。第二天,把月饼带到学校里,小朋友互相看着、比着一起吃,中秋节一过就是好几天。还有自家做月饼的节目。往往也是各家女主人施展本事,亮手艺绝活的“比赛”。那时候,人们做出“岔样儿的”吃食,都至少要送给同院的街坊尝新鲜,还有的端着一路小跑着送给胡同里的邻居去。谁家豆馅做得细致、香甜,谁家的女主人能做的花样多,能做各种“面花儿”,能做出小白兔小刺猬小鸭子等,能念叨些日子呢。孩子们会围着挤着,看妈妈、姑姑、姐姐们捏出小白兔豆包或糖馒头,看她们用小剪刀在豆包上剪出个小刺猬,再装上两颗小红豆做的眼睛。熟了,揭锅了,尽管很烫,孩子们也会抢着拿到手里,翻来倒去地折腾着,爱不释手。后来,闹“文革”了,月饼床子都成了“四旧”,被扔了毁了。现在,那物什又成了工艺品或者文物,买一个还挺贵的。 50年前的玉渊潭,是片沼泽地,有很多小溪流。在那儿能采到苣荬菜、刺儿菜、马。 〔教学时间〕 1课时。 113 / 168 ?精品文档? 〔阅读建议〕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好阅读的“度”,对“长廊”、“万寿山”、“昆 明湖”三处景物的描写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要注意从整体上读懂课文。下面的指导步骤仅供参考, 1,读,感受美。抓好初读和细读两个环节。 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熟练。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又从哪些方面了解了北京,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时,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引导, 一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可以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并说一说理由,然后通过朗读和默读等方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各处景点的美丽景色。朗读时,教师可以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还可以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描写和表达的方法。其一,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可以引导学生先勾画关键词句,再组织讨论交流。关键词句是,“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看到有名的长廊”,“走到长廊一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通过这 114 / 168 ?精品文档? 些词句弄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游览路线图,体会作者按移步换景记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其二,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再与同学交流为什么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在交流和讨论中体会作者的语言描写特色。如,写长廊的部分,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写佛香阁时,“耸立”一词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一排排”使我们感受到排云殿的气势,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又可以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黄、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万寿山景观的壮丽。又如,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水的静和绿,还用一个“滑”字衬托昆明湖的静。 要注意朗读的指导。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可以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 2,说,描绘美。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颐和园的美景。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游客,来到颐和园游玩,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想在哪里拍摄留念,用说留影理由的 115 / 168 ?精品文档? 形式,讲美丽景色,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导游,领着游客游览,在各处景点向游客进行介绍、描述。学生在讲颐和园的各处景点时,可以不拘泥于课文的描写,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讲出自己的特点来。 3,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颐和园》的写法,理清顺序,突出重点,抓住特点描写。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一次游览活动,指导学生确定路线、游览观察、搜集有关资料,再记下自己的游览活动,并适当展示交流。 4,积累迁移。 ,1,本课优美的词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作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摘抄。 资料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 08平方 116 / 168 ?精品文档? 千米,其中水面约占3/4。园内殿堂楼阁、亭台水榭3000余间。分布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可分为三大区域,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庭院重重、回廊曲折,帝后在这里生活起居。游廊区融山水、建筑、花木为一体,是游憩之地。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金碧高耸,昆明湖水天空阔,旖旎动人,清朝乾隆皇帝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浩淼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十七孔桥宛若飞虹,跨向绿水之中。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六桥婀娜、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涛阵阵,买卖宫市、酒旗临风,宫阙巍峨、山水辉映,更以西山、玉泉峰塔为借景。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文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1961年,国务院确定颐和园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117 / 168 ?精品文档? 院 子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怀旧的记叙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童年四合院的生活,品味亲密无间的浓浓的邻里情,四合院里趣味多、欢乐多、关爱多,全篇洋溢着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感情。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比较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四合院中邻里关系密切,楼房住宅里邻里关系疏远。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回忆童年在四合院里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生活。 本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二自然段),概括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生活和睦。第二层(第三自然段),回忆我从记事到会走路、到上幼儿园,生活在四合院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第三层(第四自然段),感慨四合院生活的丰富迷人。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虽然离开了四合院,但仍然怀念四合院。 〔语意理解〕 “四合院和楼房住宅小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四合院里大家共有一个院落,经常来往,关系密切。” 118 / 168 ?精品文档? “四合院”,一种旧式房子,四面是屋子,中间是院子。在北京的老式住宅中四合院最有名。 “在我模糊的儿时记忆中,那时我似乎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四合院中的家家户户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这句话谈的是“我”的感觉。 “这时栽这棵树的丛妈妈就要拿上长竹竿扑打枣树,暗红油亮的枣子就像调皮的孩子直往下跳。”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写出童年的快乐和邻里的合睦。在孩子的眼里,可爱的小枣子也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小孩子,蹦蹦跳跳,有了生命力。 “那枣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里每一个人的心脾。” 饱含深情的语句,抒写了双重的甜蜜,一是新鲜、成熟的枣子甜蜜,二是得到邻里的关爱,感到生活甜蜜。要注意本句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沁”,(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真是奇怪,现在看来很小的院子,当时印象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又那么神奇迷人。” 小院子,指的是空间狭窄,丰富多彩,指的是那里关爱多、欢乐多、趣味多。 〔写作特点〕 119 / 168 ?精品文档? 1.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在四合院里的美好生活。开头和结尾两次把四合院和楼房住宅进行对比,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强调四合院里的温馨与甜蜜。 2.用双关语,引起读者深入思考,加深了印象。 3.语言简洁、明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令人感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认识2个生字,读写本课生词。 〔教学重、难点〕 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的留恋。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作者对北京特有的建筑——四合院的留恋,从又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北京,走近北京。作为略读课文,教学时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想象,体验情感,记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120 / 168 ?精品文档? 2,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熟,读流利。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2,4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二部分。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自读第二,四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为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那么神奇迷人。 ?学生讨论,交流。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表现他对四合院的怀念之情。 重点体会“吃枣子”这件事。抓住“那枣子的脆甜,深深的沁入院子里每一个人的心脾。”这句话,不单单是枣子的甜沁入心脾,更是邻里之间的那种友爱让人甜入心窝。 你儿时也有过类似的生活环境吗,谈一谈。 ?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温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体会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呢, ,4,进行阅读整理。回归整体,再读读课文,体验那份温馨与感动。 3,语文实践。 121 / 168 ?精品文档? 查找一些关于北京四合院的资料,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筑。 资料 〔四合院〕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 小四合院布局较为简单,一般是北房(又叫正房)3间,大多都用隔断分成一明两暗或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2间,南房(又叫倒座房)3间,其中最东面的一间开作门洞。大门多是起脊门楼,院内都有青砖墁的甬道与各室相通。老北京人一家两、三辈人多住这样的小四合院,其中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南房一般用作客厅或书房。 中四合院一般都有三进院落,正房多是5间或7间,并配有耳房。正房建筑高大,都有廊子。东、西厢房各3间或5间,厢房往南有山墙把庭院分开,自成一个院落,山墙中央开有垂花月亮门。垂花门是内外的分界线。民间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这道垂花门。前院又叫外院,外院东西各有一两间厢房,要比里院的厢房小一些,它多用作厨房或仆人的居室。邻街是5至7间倒座南房,最东面一间开作大门,接着是门房,再是客厅或书房,最西面的一间是车房。 122 / 168 ?精品文档? 大四合院建筑雄伟,房屋高大,院落重叠,前廊后厦,抄手游廊,垂花门,影壁,隔断都十分讲究,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为大型住宅建筑,非一般人所能居住。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明显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大门都不开在中轴线上,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西北角上。大门内外设有影壁。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正房或正厅无论在尺度上、用料上、装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优于其他房屋。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区分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北京的四合院讲格局,讲款式,讲气派,重传统,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而老北京人一家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各得其便。 能说会写 我所了解的北京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及现代化建设成就。 123 / 168 ?精品文档? 2,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情达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请没有到过北京的同学通过读诗文、看图片、看电视、上网、问别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去了解北京,请到过北京的同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如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等。学生在准备时,教师也要做相关准备,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相关的诗文和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创设交际情境。 在古老悠扬的民族器乐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营造良好交际氛围。导语, 有人说,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 也有人说,北京是一幅多彩的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看到高楼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般的立交桥…… 124 / 168 ?精品文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把自己所了解的北京在一起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2,话北京。 ,1,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老师指导学生按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现代化建设成就这三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北京。 3,游北京。 导语,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几位小导游,他们将带领大家走进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城,让我们一起随他们亲历北京,漫游北京, ,1,有条件的可以播放有关北京风光的课件或者展示图片。 ,2,请了解北京的同学或者去过北京的同学任“导游”,其他同学任“游客”,“导游”在结合课件介绍的过程中,“游客”可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4,梦北京。 导语,同学们的介绍,让我由衷地感到北京不愧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大都市。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聚集于北京。到那时,我们心中向往和期待的北京又会是怎样的呢, 125 / 168 ?精品文档? 学生描述自己心中未来北京的样子。 5,颂北京。 导语,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让我们用美好的语言来赞颂祖国的首都北京。 学生自由写话,交流、朗诵。 真想去北京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提升学生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学习用不同的习作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3,修改、交流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指导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习作目的。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关于北京的习作,学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写自己对北京的 126 / 168 ?精品文档? 了解,还可以写对北京的向往,总之,只要是关于北京的内容,就都可以写,训练的难度不大。指导时,尽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或切身经历来写,也可以展开想象写。 ,2,注意读、说、写三者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阅读和交流是本次习作的基础,训练时要把前边的阅读和口语交际活动联系起来,不要孤立地进行习作训练。 ,3,开放习作的形式。学生自拟题目,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可以写成简短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和散文,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4,在习作的字数上不能提过高的要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同时要引导学生修改习作,交流习作。 2,指导建议。 ,1,激发习作兴趣。 教学开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激起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待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激情启发,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我们曾经阅读了一些讲述北京的文章,我们还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北京,有的同学还到过北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和认识向大家汇报一下,把自己向往北京,真想去北京的心情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交流。学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来谈,可 127 / 168 ?精品文档? 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也可以结合在口语交际课中的了解来谈。教师要给那些想说,但没有机会说的同学创造条件,请他们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 ,2,明确习作要求。 可以告诉学生,这次习作就是把大家刚才说的写下来。要充分表达出向往北京的心情。 ,3,提示习作方法。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可以写成简短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和散文,还可以写说明文,或者用言论的形式来写,提倡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教师可以用如下的几种话题形式,开启学生的思路, ?北京,我想对你说…… ?我爱你,北京—— ?我真想去北京…… ?我终于到了心中向往的北京…… ?我在北京了解到…… ?×××来到北京城…… ?2008,我在北京…… 如果学生有与北京实际接触的亲身经历,则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此基础上写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指导修改习作。 ,1,朗读习作。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读, 128 / 168 ?精品文档? 看谁哪些地方写得清楚、生动,感受写得深刻感人,哪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2,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作文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师生共同评价他人的习作。看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得深刻了。在评价他人习作中,分享他人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4,师生互改。老师给学生面改,学生相互交换修改。 ,5,交流成集。先交流修改后的习作,然后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成为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要做有心人,推荐给媒体发表。 语文七色光 八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字,并正确使用,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学习使用分号的用法。 2,积累与北京有关的诗词。 3,了解关于北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教学重、难点〕 129 / 168 ?精品文档? 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学习写好用好比喻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1,辨字组词。先让学生自己辨析每组汉字形体上的异同,然后组词语。教师可提供相关练习,进行拓展训练。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部分在句子中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这道题主要训练体会比喻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写比喻句。教学时,请学生先读读句子,体会比喻的效果。要让学生认识到,打比方可以引起联想,会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将意思表达得形象、贴切。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训练语感,同时提醒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种表达手段。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读写比喻句训练上。扩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仔细体会分号的用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加一加,然后通过朗读,体会分号的用法,最后可以组织相关的一些训练。 2,日积月累。 先请学生读一读歌词,说说从歌词中了解了什么,再听 130 / 168 ?精品文档? 一听歌曲原唱,并学着唱一唱。然后,请学生朗读交流自己搜集的写北京的诗文。 下面是《北京颂歌》的歌词,可以推荐给学生读一读,唱一唱。 北京颂歌 作词,洪源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 啊——北京啊,北京—— 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 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 各族人民把你赞颂,你是我们心中一颗明亮的星。 火红的太阳,照耀在中南海上。 伟大的首都,你亦是党中央所在的地方。 啊——北京啊,北京—— 五星红旗向你飞舞,四化开拓为你高唱。 捷报来自边疆海港,喜讯传遍村镇城乡。 啊——北京啊,北京—— 我们的红心和你一起跳动,我们的热血和你一起沸腾。 你迈开巨人的步伐,带领我们奔向美好的前程。 3,知识窗。 ,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 131 / 168 ?精品文档? ,2,请学生读读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4,大家一起来。 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 ,1,活动主题,话说北京。 ,2,活动过程,调查、收集关于北京的文字、图片资料,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办墙报。 选 读 课 文 选读课文为8篇。这8篇课文风格不同,主题各异,不受单元主题制约,它们或描写景物,如《春夏描写片段》,或记叙事件,如《金色的怀表》《一只暖瓶》《海啸之前》《盲人导游》,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枯叶蝴蝶》《寻找幸运花瓣儿》《幼林》。这些文本集文美与质美于一身,表达了深刻的思想与情感,是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升人文底蕴,加强语言积累,接受情感熏陶的良好素材。 选读课文非既定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大致可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方式,1.根据文本的主题,纳入不同单元主体课文的教学之中,作为主体课文的拓展与延伸,以进一步深化对主体课文主题的理解与认识,有效扩大阅读范围。2.根据文本的不同主题,并入“快乐读书屋”的教学,做为略读课文“以一篇带多篇”的扩展阅读资料。3.集中教学,以学生自读理解、汇报为主,师生讨论、释疑为辅。 132 / 168 ?精品文档? 4.只读单元中若干篇目,其余由学生自主安排。5.开读书汇报会。6.上文学欣赏课。7.自主阅读整个单元,就某一篇文章写读后感。8.自主阅读整体单元,写读书笔记。 总之,选读单元的教学应根据教学实际,量力而行。要着眼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注意发挥选读课文作为自主阅读平台的作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开卷,定会有益。 1 春夏描写片段 本篇为一组春夏景物描写的片段集锦,分别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德英、老舍、李准、杨沫和周立波的作品。这些景物描写片段抓住时令中的人、事、景物,来表现春夏景物的细致变化和显著特点,描写细致,语言传神,使春夏美景跃然纸上,并于大自然的造化中,引领读者感受季节带给人的勃勃生机。 早 春 教材说明 〔解题〕 本篇节选自冯德英作品《苦菜花》。“早春”,即春季的早期,初春。 冯德英,1935年生,当代作家。山东牟平人。出身贫苦,少时深受战争年代斗争生活的熏陶和教育,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苦菜花》, 133 / 168 ?精品文档? 出版后被译成日、俄、英等语言。曾任空军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后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泉城》主编等职。其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及一些短篇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等。冯德英的“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迭宕起伏,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 长篇小说《苦菜花》描写了抗战初期的胶东山区农村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故事。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抗日战争中血与火的残酷生活现实,民族敌人的疯狂暴虐和中国人民誓死反抗外敌的牺牲精神。这部作品于1965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于1977年重映。200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也已经播映。 〔结构分析〕 本篇为长篇节选,题目是编者加的,描写了山野早春大地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在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春天的来临。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山野早春的气象。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山野土地的苏醒。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写山野河流的苏醒。 134 / 168 ?精品文档?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写早春稍纵即逝,转眼即是满目春光。 〔语意理解〕 “是暖流又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的到来。” 这句以极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来临。早春来到的标志是那“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暖流又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中的“又”字,蕴含着一年一度,周而复始的意思。 这句于极简洁的语言中,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与体味。 “春天,山野的春天。” 此句为第二部分的总起句,暗示下面的内容主要围绕此句描写山野早春之气象。 “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争取它们的生命。” 这段文字按照景色变化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山野早春大地苏醒、草木萌生的景象。“最先”,表明大地苏醒由“朝阳山坡冰雪融化”开始。接着的两个分句,按顺序描写了草木萌生的过程,其中渗透出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被雪盖着过了冬的草根苏醒过来,渐渐地倔犟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渣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这句用拟人的手法,极形象地描绘出雪水滋养下的小草萌生过程中强大的不可阻挡的生命力, 135 / 168 ?精品文档? 让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机扑面而来。“孳生”即“繁殖”,“争取”是“力求获得”的意思。这两个词的运用十分形象贴切地描绘了草木种子竭尽全力努力生长的状态。 “山的背阴处虽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渐渐衰竭。” 这句从另一个侧面描绘了早春气象的特点,即随着冰雪消融气温渐升。即使在山的背阴处,寒冷也失去了最后的阵地。“衰竭”,是“极度减弱”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寒冷之强驽之末的状态。 “朝阳处的温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融化了硬硬的雪层,冲开山涧溪水的冰面。……拥挤着向下流淌而去。” 这段文字仍按景物变化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山野早春河流瀑布的苏醒。“冲开”、“活动”、“响”、“汹涌”、“冲”、“流”、“拥挤”、“流 淌”等词语的运用,形象地描绘出冰雪融化,河瀑复苏的巨大威力和生命力。再加上象声词“咔嚓咔嚓”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涓涓细流汇成瀑布汹涌奔腾,汇入大河的恢弘与壮观,场面浩大,气势磅礴,生机勃发。 “赶那燕子出现在摇曳着的青树枝上时,到处已是满目春光了。” 这句与第一句相呼应,同样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野早春的稍纵即逝。“满目春光”宣告了早春的告退,而告退的标志则是“燕子出现在摇曳的青树枝上”。浓郁的春色已进入人们 136 / 168 ?精品文档? 的视野和心灵。而“满目春光”则正是早春的延续。 〔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布局整齐。 本篇虽为长篇节选,但作为完整的文章来看,结构和布局也是相当严谨和整齐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写早春的来临与逝去,中间写山野早春之苏醒气象,文章整体布局干净利落,一目了然,而且暗含着早春景象发生——发展——结束的逻辑顺序,更使景物描写层次清晰,富于条理。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篇重点描写山野早春气象,对山野早春大地、河流复苏的景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而对早春的来临与结束则抓住显著的标志一笔带过。详略处理干脆利落,描写重点十分突出。 3.以“总——分”的方法描写景物,抓景物的鲜明特点进行重点描摹。 作者描绘早春景色以“春天,山野的春天”做总起,然后抓住山野早春最突出的特点进行细致描摹,使山野早春大地与河流的苏醒宛如一幅生动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冰消雪融、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 4.观察细致,用词生动。 无论是对早春来临与消逝,还是对早春复苏景象的描 137 / 168 ?精品文档? 写,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作者不但认真观察了早春景色的发生与变化,更以生动的笔触,按照景物发展变化的动态顺序,将“早春复苏图”娓娓描摹出来,让人仿佛感觉到水珠在滴,泥土在大口吸吮清冽的雪水,草木在奋力生长,涓涓细流转眼汇成汹涌的奔流,浩浩荡荡…… 仲 春 〔解题〕 本篇节选自老舍作品《微神》。“仲春”是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关于老舍,在前几册教师用书中已有详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微神》是老舍先生在1933年根据自己的初恋故事写成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以“我”的初恋情愫为线索,叙述了一位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表现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女性的凄苦与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旧时代女性悲苦命运深切的同情与怜惜。小说语言质朴,笔调清新、直白,真实地反映了老舍先生的情感世界。《微神》是老舍人生初恋的写照。这段宝贵恋情的悲凄命运与无可奈何,令人不胜感叹唏嘘。 〔结构分析〕 本篇为短篇节选,题目是编者加的,描写了早春过后生机勃勃的无限春光。从结构上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清明过后的满目春光。 138 / 168 ?精品文档? 第一层(开头,“海棠花不是都快开齐了吗?”),交代节气为清明已过。 第二层(“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丁字玩呢”),写春光中蜂飞燕舞。 第三层(从“没有什么风”,“叶儿还赶不上花朵大”),写仲春绿色之柔嫩。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春色之芳香。 〔语意理解〕 “清明已过了,大概是,海棠花不是都快开齐了吗?” 此句为本篇的总起句,交代时节大概是清明过后,正是仲春时候。而仲春来临的标志则是海棠花盛开。海棠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野生果木之一。其果实被称为“百益之果”。“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如处女。”故海棠被称为“花中神仙”。 “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丁字玩呢。” 这段话以轻松活泼的笔调描绘了仲春时节蜂飞燕舞的景象。蝴蝶们还略显柔弱,蜂儿们都已纷飞,暗含着自然中的百花争艳。天空澄碧,几朵白云飘浮。燕子的身影以白云为背影,在作者的眼中却像是在玩着给白云上钉着小黑丁字的游戏。 这段文字用词生动、俏皮,想象神奇而富有童真趣味, 139 / 168 ?精品文档? 极形象地描绘出仲春时节蜂飞燕舞,彩蝶飘飞、百花盛开、生机盎然的景象。 “没有什么风,可是柳枝似乎故意地轻摆,像逗弄着四外的绿意。” 这句以拟人的手法,极形象地描绘出仲春时节和风轻吹,柳枝轻拂,绿意荡漾的景象。“故意”“逗弄”两个词用得极尽巧妙传神,柳枝在几近似无的和风中,似乎化身为一个活泼调皮的少女,“逗弄”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她的调皮、伶俐与可爱,也将她心中的欣喜跃然纸上。 “田中的清绿轻轻地上了小山,因为娇弱怕累得慌,似乎是越高绿色越浅了些,山顶上还是些黄多于绿的纹缕呢。” “清绿”是清爽新鲜的淡绿色,“娇弱”,柔嫩脆弱。这句再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之绿幻化为一个娇滴滴的少女,事发生了。……我们工薪阶层的人,还没到买这个的时候。” 孩子都有相类似的惹祸经历。不过这个女孩惹的祸可比上文的男孩大多了,男孩不过是打水的途中炸了家里唯一的一只暖水瓶,而女孩则是摔坏了人家的随身听,超薄的、进口的、一千多元钱。她自己一直是多么向往也拥有一个,可文章说家里是工薪阶层,还不适合这么高的消费。而她却不小心将别人的昂贵随身听给摔坏了。当年男孩看见暖水瓶炸了,脸都痛苦地扭曲了,现在女孩惹了大祸,难怪痛苦和恐惧会占满她整个心灵。她也像男孩一样,见过许多闯了祸被 140 / 168 ?精品文档? 责罚的实例吧,她也一样感到暴风雨要来临了吧。 “她的神情是那样紧张,说话的声音几乎打颤了。” 女孩知道自己惹的祸不小,因此她是那样胆怯、害怕,是那样紧张,她眼里噙着泪水,甚至有些可怜了。 “‘赔人家。’父亲说道,脸上竟是那样平静,甚至充满了和善。” 这是面对惹了祸的女儿,父亲的反应,依然没有责骂、质问,没有拳脚,有的只是平静和和善。随身听很贵重,父亲的心里不见得不为女儿的不小心而气愤。但面对惶恐不安的女儿,他只告诉她,要赔偿人家。父亲更多考虑的是女儿的心理感受,而不是那个随身听有多贵重,赔偿它会给并不宽裕的家庭带来额外的负担。 “‘……钱再多,也得赔人家。’父亲说,然后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又说,‘以后做什么事情,小心一点儿就是了。’” “以后做什么事情,小心一点儿就是了”,在男孩的父亲那里,我们也听过同样的话。而面对相似的孩子惹祸的场景,这句话再次从已经做了父亲的男孩的口中说了出来。他有着和他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宽容与和善,甚至比自己的父亲更多一份慈祥,为了安慰惊魂未定的女儿,他轻轻抚摸女儿的头,并告诉她,钱再多,哪怕我们赔不起,也得赔人家,这是做人的道理。 “……却没想到平素那样严厉的父亲,竟这样的平静和宽 141 / 168 ?精品文档? 容。” 父亲的态度让女儿感到大大的意外。父亲是深谙育子之道的人,平素对孩子严格要求,而在孩子因为不小心闯了祸而惊恐不安的时候,用和善、理解和宽容来抚慰他幼小的心灵。而这种和善与宽容,是父亲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到的,是当年父母播种下的宽容的种子结出的果实。 “这个父亲就是当年打破暖瓶的那个男孩。” “女孩还小,才是个小学生,但她将来也会做母亲。” “暖瓶的故事会传下去的。” 这是上面的两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你怎样对待你的孩子,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或是他人。为人父母的,请用自己做榜样,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宽容,这是可贵的修养与美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啊!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就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一生的处事方式是多么真实地反映出父母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影响啊! 〔写作特点〕 1.以两个故事安排篇章布局,结构严谨,布局整齐。 2.从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出发,揭示道理,引人深思。 孩子惹祸是所有为人家长的人都经历过的事情,怎样对待有过失的孩子,每个家长有不同的方式。文中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读后引人深思。 142 / 168 ?精品文档? 3.注重通过人物的行为、表情和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4.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读者自己感悟其中的道理。作者没有在故事的最后大发议论,而只是以平实的语言给读者讲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感悟和思索空间。 4 海啸之前 教材说明 〔解题〕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现象。海啸发生时,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重大灾害。本文讲的是日本一个海边村庄发生海啸的故事。 〔结构分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日本一个海边村庄的老人吉野在海啸来临之前,为了拯救全村人性命而烧光了自己家的稻子的故事。 全文共14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十三自然段),写海啸来临之前发生的故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吉野老人发现将要发生地震的前兆。 143 / 168 ?精品文档?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写地震发生了,但这次与平时不同。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写吉野老人烧了自己的稻子,小孙子和村民们都不理解他。 第四层(第九自然段,第十三自然段),写海啸来临,人们明白了吉野老人为什么要烧光自己的稻子。 第三部分(第十四自然段),写人们建庙铭记吉野老人的恩德。 〔语意理解〕 “这时,吉野望着阴沉闷热的天空,警觉起来,‘这是要地震的天气。’” 这句话写出吉野老人生活经验丰富,而且感觉敏锐。在海边生活的人们对阴沉闷热的天气也许会熟视无睹,没什么感觉,但吉野老人却敏感地觉察到要发生地震。“警觉”,面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吉野敏锐的眼睛看到了海水突然变黑,从村边退回,沙土和岩石露出,海岸狭窄的曲线变得越来越宽。他知道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必须警告村民们!” 这句再次描写了吉野老人的聪明敏锐,他不但感觉到了这次地震与往日经常发生的地震的不同,而且察觉到了海水和海岸线细微的变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海啸就要来临了。老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必须警告村民,这说明老人不 144 / 168 ?精品文档? 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是一个在危难关头为他人着想、充满集体主义精神的人。 “那可是他全年所有的劳动成果,今年的口粮啊!” 在没有时间下山送信报警的紧急情况下,吉野老人果断地决定点燃自己的水稻作报警信号。吉野和孙子住在山上,不会受到海啸的影响。在没有时间报警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选择沉默。但他没有。在他看来,全村人的性命比他的粮食更重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点燃了他全年的劳动成果。 “太郎感到吃惊和害怕,他跟在爷爷后面叫着,‘爷爷!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太郎急切地凝视燃烧的稻子,落下了痛心的眼泪,转身跑回家去。” 小孙子太郎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他不能理解爷爷为什么一把火主动烧了一家人全年的口粮。不论是谁,看到这熊熊燃烧的大火都会心急如焚,心如刀绞——那是多少汗水才换来的收成啊! “村民们聚集起来向山上赶来。全村人的确都来了——开始是年轻人,然后是老人和抱小孩的父母,甚至孩子们也来了,因为他们能帮忙传递水桶。但是……悲伤而又疑惑地看着老人的脸。” 村民们看到山上熊熊的大火和浓烟,都赶上山来了。不过,他们上山来并不是因为知道海啸就要来临,而是他们以为吉野老人家的稻田着火了,那是来之不易的收成,是农民 145 / 168 ?精品文档? 的命根子,村里的男女老幼上山来是帮助吉野老人扑火的。这是一个动人心弦的场面——一家有难,所有的人都来帮忙,年轻人、抱孩子的父母、老人甚至孩子们。这个场面表现出这个村庄的优良传统和集体主义精神。想扑灭大火已经是徒劳的了,所有的人因为吉野家一年的收成付之一炬而悲伤,又因为稻田突然失火而疑惑不解。这个村庄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村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村民们同喜同悲,休戚与共。 “太郎啜泣着从房里跑出来,‘爷爷发疯了!他故意放火烧稻子的!’村长生气了,村民们开始抱怨起来。”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的意思。太郎眼看着爷爷和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在瞬间化为乌有,而且是爷爷亲手放火烧掉的,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不解甚至怨恨,孩子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痛心和愤怒,所以放声喊了出来,”爷爷发疯了!”村民们由于不明就里,得知是老人自己放火烧了稻子,有的生气,有的开始抱怨,这些都是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很正常的反应。 “人们看去,只见一条长而模糊的线变得更宽更暗。那就是向陆地袭来的海水,像峭壁一样高耸,像鹰飞一样快地向前冲。” “可怕的海啸冲击着海岸,其势排山倒海,连远处的山都颤抖起来。海啸的飞沫像闪电的火花突然爆发,吓得人们四 146 / 168 ?精品文档? 散奔逃。” 海啸袭来时排山倒海,迅猛袭来的海水形似峭壁,疾如鹰飞。这是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人类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是多么软弱无力啊! “在吉野房子周围没有一个人说话,人们望着山下村庄,已是一片废墟。此时此刻,老人平静地说,‘这就是我放火烧稻的原因。’” 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慑了!如果不是看到山上燃烧的熊熊大火而赶上山来,恐怕村里的人早已葬身在排山倒海的海啸之中,因为此时,准备庆祝丰收的喜气洋洋的村庄早已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劫后余生,惊魂未定。老人在这时告诉人们,他为什么要烧了自己的稻田。来之不易的收成没有了,但全村人的生命保住了!老人因此而感到欣慰,因此,他说话的语气相当平静。 “太郎跑去拉住了他的手,全村人都跪下了……” 太郎明白了,爷爷为什么要自己烧了稻田,全村人感动了,是吉野老人为了拯救全村老小的性命而牺牲了自己的粮食!这是伟大的爷爷,这是英雄的老人!他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果敢、坚强与无私,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人们一直铭记着吉野的恩德。村庄重建时,建起了一座寺庙纪念他,并保留至今。” 没有吉野老人无私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这个村庄。吉 147 / 168 ?精品文档? 野是使村庄得以生存和延续下去的神。他舍己为人的英雄行为,将世世代代为人们所铭记和敬仰,并世世代代鼓舞人们,激励人们…… 〔写作特点〕 1.故事情节紧张跌宕,扣人心弦。地震来临、放火烧稻、海啸袭来等情节悬念迭起、险象环生,使读者的心绪随之颤动起伏。 2.语言生动有气势,牢牢扣住读者的心弦。 3.通过感人的故事,讴歌伟大的舍己为人精神。(详见“语意理解”部分) 5 盲人导游 教材说明 〔解题〕 “导游”是带领游览或指导游览的人,盲人可以当导游吗?这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那么盲人如何当导游呢?盲人导游向游客介绍的是他心中的美好回忆与梦想。 〔结构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迷路的盲人和一个迷路的旅行者一起来到一个村庄,盲人根据自己未盲时的记忆,向游人介绍村庄的美丽风情,而实际上村庄的自然环境早已遭到严重破坏,游人只能愿盲人心中永远保留一份美好的记忆。 全文共有15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148 / 168 ?精品文档?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一个盲人迷了路。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盲人碰到了旅行者,二人结伴而行。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十四自然段),写盲人给旅者当导游,旅行者发现村庄的环境已面目全非,惨遭破坏。 第一层(第五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写根据灯塔,盲人和旅人顺利地找到了通往村庄的路。 第二层(第八自然段,第十三自然段),写盲人给旅人当导游,介绍的风光与现实的村庄大相径庭。 第三层(第十四自然段),写旅人发现村庄的环境早已遭到严重破坏。 第四部分(第十五自然段),写旅人没有勇气对盲人说出真相,唯愿盲人心中能永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语意理解〕 “一个岔路口的一棵树被偷伐者砍去,他因此迷了路,走到了很远的地方。” 偷伐者是多么可恶啊!他们偷砍树木,不但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就连盲人也因为他赖以引路的标志性树木被砍伐而迷失了方向。 “盲人对旅行者说,今天我要为你当导游。” 来到了自己生活的村庄,盲人十分自豪。因为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村庄风景如画。盲人带着对自己家乡的强烈自 149 / 168 ?精品文档? 豪感,对者尽着地主之谊。 “‘小时候我的眼睛没失明的时候,常在这条河里戏水,河水清澈见底,有时候小鱼儿常来咬我的脚趾。’……小河快干涸了,只有河中间还有很细的水流。” 小河在盲人的记忆中是童年的乐园。陪伴他童年的除了清澈的河水,还有调皮地咬脚趾的小鱼……可盲人并不知道,小河已经不再是童年时的样子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他童年的乐园已濒临干涸。 “盲人接着说,‘你看河的那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坡,那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旅行者向那边看时,却是一座堆得高高的垃圾山。” 昔日碧绿的草坡上鲜花盛开,而今却变成了堆积如山的垃圾站。可是盲人并不知道这个可怕的变化。 “盲人说,‘这里山上到处是大树,下雨时在林子里走,不用打伞。’旅行者觉得好笑,虽然是夜间,仍依稀可见四周的山坡上都裸露出黄褐色的土壤。” 昔日漫山遍野的茂密森林遮天蔽日,甚至下雨时走在林间都不会湿到衣服,而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山坡上黄褐色的土皮已经毫无遮盖地裸露出来。 “对盲人热情的介绍,旅行者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旅行者在村子周围走了一圈,他发现这里的环境早已被破坏,根本不是盲人所说的那样。” 150 / 168 ?精品文档? 对盲人有山有水、有香有色、津津有味的介绍,旅行者什么话也没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不能破坏盲人心中美好的记忆,这是残忍的,二是他心中还有朦胧的希望,想在村子里好好看看,也许还会发现盲人所介绍的美好景致的影子。第二天,他这样做了,但他彻底失望了,村庄的环境早已遭到破坏,盲人介绍的美景只能遥远如一个美丽的梦境了。 “临走时,旅行者拉着盲人的手说,‘这里的风景真的很美。’旅行者没有勇气对他说出真相,他希望盲人永远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人离开时,对盲人说了一句善意的话,这里的风景真的很美。这句话对盲人来说是句善意的谎言,但对村庄的过去则是一句真诚的赞美。旅行者没有勇气破坏盲人心中美丽的记忆。盲人虽看不到这个世界,但在他的心中,却始终保留着关于这个世界的美丽记忆,这些记忆让他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旅行者怎能残忍地告诉他,你周围的世界哪里有什么清澈的小河、盛开的鲜花、碧绿的山坡和茂密的丛林啊?它早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它和你的眼睛一样,是一片灰暗!不,任何人面对沉浸在美好记忆中的盲人,都不会忍心去做残忍的杀手,扼杀掉盲人美丽的记忆和对生活的向往。旅行者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甚至会在心里庆幸盲人看不见,至少盲人还能永远在心中保留一份关于美丽的记忆。 151 / 168 ?精品文档? 我们仿佛听到了旅行者心中的呐喊,请爱惜我们生存的环境吧!难道青山绿水和鲜花只能成为我们的记忆和梦想吗? 〔写作特点〕 1 以盲人和旅行者的不同视角,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今昔环境的巨大反差,形式生动,令人触目惊心。 2 通过盲人的记忆和旅行者的眼睛,反映出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揭示了保护环境的重大主题。 6 枯叶蝴蝶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当代著名作家徐迟的散文作品。枯叶蝴蝶是峨眉山珍贵的特产之一。作者从枯叶蝴蝶的习性和命运,有感而发,抨击了假恶丑,呼唤真善美的回归。 徐迟(1914—1996),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报告文学家。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1931年至1933年,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1933年开始写诗。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抗战爆发后,徐迟辗转于上海、香港和重庆。这期间,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抗战胜利后,由重庆回到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创作了大量诗歌 152 / 168 ?精品文档? 和散文。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描写科学家生活的《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等,受到广泛好评。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 徐迟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等,并以报告文学的创作最为出色,20世纪50年代即产生巨大影响,新时期后更以《歌德巴赫猜想》(1978年3月)引起轰动,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诗歌方面,其一生创作诗歌约295首,以1939年为界,早期所写多为抒怀之作,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作品重意象,诗味足,后期则多为颂歌,政治色彩较浓,艺术性不高。 〔结构分析〕 本文从枯叶蝴蝶的习性与命运引发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 全文共9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有一种最为美丽的蝴蝶,是峨眉山珍贵的特产之一。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这种美丽蝴蝶的习性是伪装成死灰颜色的枯叶。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蝴蝶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仍然没有逃脱被大量捕杀的命运。 第一层(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枯叶蝴蝶因为装假作伪,反倒瞒不过人,最终逃脱不了被捕的命运。 153 / 168 ?精品文档?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枯叶蝴蝶被捕杀殆尽,濒临灭绝。 第四部分(第七自然段,第九自然段),由枯叶蝴蝶的命运,抨击装伪作假,呼唤真善美的回归。 〔语意理解〕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珍贵的特产之一。”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因有山峰相对如峨眉而得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峰峦挺秀,山势雄伟,誉称“峨眉天下秀”。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迹和万年寺、九老洞、华严顶、金顶等寺庙。传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与五台、普陀、九华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伏虎寺为峨眉山著名寺庙之一。 “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珍贵的特产”,说明了这种蝴蝶美丽和珍贵的程度。蝴蝶的美丽足以让一切美丽黯然失色,而这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那会美到什么程度啊——简直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绘吧!“可能”一词的含义是,作者自己也并不清楚世界上最为美丽的蝴蝶是什么样的,但见到这种蝴蝶之后,却感到它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说明这种蝴蝶美到了极致,是无法形容和描绘的。 “这种蝴蝶当它阖起两只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 154 / 168 ?精品文档? 一张干枯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阖,关闭的意思。这种蝴蝶翩翩起舞时美丽无比,但当它闭起翅膀的时候,却如同一张干枯的树叶。“枯叶蝴蝶”的名字也由此而生了。这是枯叶蝴蝶的一种习性,善于用保护色来伪装自己,把自己隐藏起来。它的伪装术是如此高超与逼真,以至于它收起翅膀落在树枝上,就不会有人再去注意它,甚至不会有人看它一眼——谁会在意一张枯干的叶子呢?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色彩,飞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这句描写了枯叶蝶伪装成枯叶的过程,首先,收敛起绝美的花纹、图案与色彩,然后,飞出美丽的繁花世界,然后,收起翅膀,停止飞翔,最后,落在树枝上,变成了形容枯干的枯叶,颜色如同死灰一般,完成了它逼真的伪装。枯槁,枯干憔悴。死灰,熄灭的火灰。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和憔悴。” 枯叶蝶的伪装本来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然而事与愿违,它的伪装并没有让它逃脱被捕捉的命运。而在事实上,它成功的伪装却成了它被捕捉的一个最充分的理由,美丽的蝴蝶并不难见,而善于隐藏自己,伪装自己的蝴蝶却是极罕见的。 155 / 168 ?精品文档? 枯叶蝴蝶既占有极致之美,又有伪装自己的本领,所以导致它的伪装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安全,相反却加倍把自己推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它以为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因为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人的。” “保护自己”只是枯叶蝴蝶的想当然罢了。枯叶蝶想用自己的伪装骗过人类,获得安全,但人类却正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装假作伪的动物,人类的特长之一就是造假,所以,枯叶蝶的伪装怎么能瞒得过人类呢?相反,人类正是从它的善于伪装看到了它加倍的珍贵。 “人把它捕捉后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没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美丽绝伦而又有伪装本领的蝴蝶制成的标本,其稀有、珍贵可想而知。巨大的利润极大地刺激了人类的贪欲,人类在这精美的造物精灵面前露出了穷凶极恶的贪婪,直到枯叶蝴蝶被捕捉殆尽,直到这种生物物种就要绝迹!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蝴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蝴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灭绝了。” 看来国家对枯叶蝴蝶被贪婪捕捉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而等到物种濒临灭绝之时,引起重视,禁止捕杀却已经来不及了。枯叶蝴蝶此时就像毒品,巨大的利润诱惑促使贪婪的 156 / 168 ?精品文档? 人类违抗国家法令铤而走险,加倍猖狂。国家的禁止反而更加刺激了人类的贪欲,加速了枯叶蝴蝶的灭绝。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捉,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既然有大自然赐予的天生的美丽翅膀,为什么要装假作伪地伪装成枯叶呢?美丽的翅膀只为飞翔而生,看那漫山遍野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它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光鲜夺目,它们生命的意义只为美丽的飞翔。它们虽被捕捉,但美丽的生命从未停止过繁衍,大自然处处有它们的光彩!而可悲的枯叶蝶,徒有美到极致的翅膀,却因为伪装让自己身陷绝境,这真是自作聪明,咎由自取啊!假的终究是假的,怎能变成真的?光彩夺目地飞翔就是蝴蝶生命的真,真的才是美丽的,真的才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枯叶蝴蝶的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思索,如果人也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那么翅膀的两面不正如人的外表与内心?表里如一,反璞归真才是真正的真,真正的善,真正的美!人应该像那翩翩起舞、生生不息的蝴蝶一样,保持生命的本真,而不要像枯叶蝴蝶那样,失去了本色,也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光彩夺目,也就没有了美。 157 / 168 ?精品文档?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自然界一切的真相”就是真的、善的、美的,生活就是美,自然就是美。作者在这里大声疾呼,人类摒弃一切假恶丑,呼唤着真善美的回归。 〔写作特点〕 1 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借助枯叶蝴蝶善伪装的习性发表议论,赞美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呼吁保护生物物种。主题含义深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理解、想象和思索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2 运用对比的写法,采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写作方式,先叙后议,叙为议设,议从叙生,叙议结合,由现象到本质,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意义。 3 语言凝炼,生动有力,富于激情,意蕴深远。 7寻找幸运花瓣儿 教材说明 〔解题〕 幸运花瓣儿,指能给人带来幸运的花瓣儿。那么什么样的花瓣儿能带给人幸运,怎样去寻找呢,最后能找到吗?这就是本篇散文要告诉我们的。 本篇散文作者金波。金波,原名王金波,河北冀县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35年7月生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绿色的太阳》 158 / 168 ?精品文档? 《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带雨的花》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散文集《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心往哪里飞》,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结构分析〕 本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寻找幸运花瓣儿的过程和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感悟和启示。 全文共26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我”知道了丁香花是有四个花瓣儿的。 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第二十六自然段),写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和感悟。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你”告诉“我”五瓣儿丁香能带给人幸运。 第二层(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放学以后“我”就去找那五瓣儿丁香,但没有找到。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第九自然段),写第二天“我”又去 159 / 168 ?精品文档? 找,但还是没找到。但在“你”的手中,“我”看到了真的五瓣儿丁香。 第四层(第十自然段,第二十一自然段),写“我”更努力地去寻找,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一朵五瓣儿丁香。 第五层(第二十二自然段,第二十六自然段),写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给“我”的启示和感悟。 〔语意理解〕 “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 “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情景,熟视无睹。也许每天都会路过路旁的丁香花丛,却从来没有认真地观察过它们美丽而暗香浮动的花瓣儿。仔细想想,何止于对丁香花瓣儿?对生活中的许多自以为非常熟悉的事物,我们不都是如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五瓣丁香真的能带给人幸运吗?且不论这个命题是真还是开玩笑,至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这个说法,激起了“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动机和欲望,给了“我”一个追求的目标,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 “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 160 / 168 ?精品文档? “我”寻得辛苦,找得认真,太阳落山,夜暮降临,“我”还在仔细寻找。说明“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而执著,说明一个人有了目标和希望之后,会怎样付出努力去追求和实现它。 “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要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 “我”干劲十足。昨天是借着余晖,今早是借着晨光,“我”立志要找到朋友说的那幸运花瓣儿。 “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丁香林。” 找到五瓣儿丁香的欲望占据了“我”的心灵,刚一放学,“我”就直接奔丁香林而去。“径直”形象地描绘出“我”的心情之迫切。 “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这句形象地描绘出“我”观察花瓣的认真和投入,甚至达到了物我皆忘的程度。这种姿态绝不是普通的赏花,难怪许多人见了“我”的姿势会感到诧异了。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 “我”什么都忘了。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我”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为了那个目标和希望,“我”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专 161 / 168 ?精品文档? 注。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我”找不到五瓣儿丁香,几乎已经绝望了。人在追求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总有这样的过程,一切努力似乎付诸东流,一切功夫全等于白费,几乎自认失败,没有勇气和力量再努力下去了。但这样的时候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 就在“我”几乎绝望,几近放弃的时刻,希望的曙光突然显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隐藏在万花丛中,因为“我”的执著和专注,进入了“我”的视线。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五瓣儿丁香吗?“我”几日以来的辛苦追寻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强烈的喜悦与激动充满了“我”的内心,让“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几乎是冲动地大叫出来!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经历和体验着从未有过的快乐的人,不就是一个幸运的人吗?还有什么,比内心充满惊喜与激动更幸运的呢?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 162 / 168 ?精品文档? 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就是一个怀着希望并最终把希望变成现实的过程。对希望的追求乃是一个探寻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喜悦的过程。心中充满希望,追求希望,实现希望,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幸运。 〔写作特点〕 1 结构新颖,文笔优美清新。以宁静、不露痕迹的短句方式结构作品,兼有散文的散漫与诗的神韵,使整篇文章优美动人。 2 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善感的心灵。全文笔调的细致与平静让人感到和谐而温暖。 3 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揭示作品主题,充满儿童散文的独特魅力,堪称不可多得的儿童心灵滋养品。 8 幼林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秦似的散文作品。“幼林”是由小树长成的树林,幼林长大之后就是森林。 秦似(1917.10.15—1986.7.10),原名王扬,1917年10月出生于广西博白县一个教师家庭。当代中国著名的杂文作家、传记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读初中时开始在《中学生》上发表作品。1933年上高中后,以思秩为笔名在《广州日 163 / 168 ?精品文档? 报》副刊《东南西北》发表诗歌数十首。1937年进广西大学化学系读书并负责编辑学生会会刊《呼声》。1939年初任《贵县日报》副刊编辑,开始写杂文。1940年7月在桂林与夏衍等人结成野草社,编辑杂文刊物《野草》。1941年出版第一本杂文集《感觉的音响》。1946,1949年在香港任《华商报》英文电讯翻译和《文汇报》副刊编辑。解放后先后任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文化局局长、广西师院中文系主任、作协广西分会副主席。1957年以后,主要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创作杂文、散文和诗歌。“文革”中,因创作的京剧《牛郎织女传》和几篇杂文受到错误打击,后平反,于1986年7月病逝。主要作品有《居里夫人传》《现代诗韵》《秦似杂文集》《没羽集》《杜甫诗歌赏析》等。 〔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对幼林的赞美,反思了人类破坏植被受到惩罚的现象,真诚地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文章共12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写“我”寻找森林,但“我”失望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我”看到了幼林。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第九自然段),反思人类破坏植被,环境沙化的现象。 164 / 168 ?精品文档? 第四部分(第十自然段,第十二自然段),写幼林寄托着人类的无限希望。 〔语意理解〕 “连绵不断的丘陵,到处像一个一个光秃秃的馒头!” 丘陵是生长森林的地方,丘陵连绵不断,森林却难得一见。相反,丘陵变成了一个个光秃秃的馒头一般!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植被被大量破坏的惨状。 “现在,在这无边无际的山冈平野之中,我的眼睛偶尔可以发现一小片一小片的嫩绿了。哦,那是幼林!尽管稀疏,只占荒秃的山野百分之几的面积,但幼林在渐渐生长起来。” “无边无际的山冈平野”与“偶尔可以发现”形成鲜明对照。在广阔的原野上只能偶尔看到一小片绿色,表明幼林的面积很小,甚至少得可怜。但这偶尔的发现仍让“我”感到惊喜,“哦,那是幼林!”幼林虽少,但那就是希望,那就是星星之火,那就是未来的森林!从幼林中,“我”终于看到了希望。 “它们还不能遮蔽风雨,它们还只有七八岁的孩子那么高,但幼林显示出矫健的姿态了。……伸展着它的柔嫩的枝叶……” 这是幼林的姿态。“矫健”、“迎着”、“汲取”、“成长”、“伸展”等词 生动地描绘出幼林的生机勃勃。幼林象征着生机、活力和希望,它们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有着光彩夺目的未来,它们就像虎虎有生气的少年,沐浴阳光,扎根泥土,拼命地成长, 165 / 168 ?精品文档? 锻炼着柔嫩的脚腰,带领我们向前去…… “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森林!” “我的眼睛在全神贯注地寻找着——幼林!” “到处寻觅”、“全神贯注地寻找”,表明“我”寻找绿色植被的迫切心情。寻找森林不得,“我”开始集中全部注意力寻找森林的种子——幼林。幼林就是未来的森林,就是希望,就是未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忘记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把一处处茂密的森林给残害了,让野火焚烧,用斧锯砍伐,叫牛羊践踏,使连绵的大冈小峦秃成了‘馒头’……” 是人类的贪欲和短视使连绵不断的大冈小岭变成了光秃秃的“馒头”。他们无限制无顾忌地残害森林,在野火中、在斧锯下、在牲畜的蹄下……森林被残害殆尽,而一切的罪魁正是人类自身! “没有了森林的土地,在酝酿着一个可怕的恶梦。” 土地失去森林,厄运即将来临。那可怕的恶梦就是“沙漠化”。 “你从飞机上面看见过无边无际的沙漠吗?……没有一棵树木,没有一片青草,没有一处村庄。” 这是土地大量沙漠化的惨状。“无边无际”、“直到横亘”等词生动地描绘出沙漠化地带之广阔。大大小小的“沙馒头”、“沙的山”、“沙的海洋”。形象地描绘出沙漠化的景象。“没有……没 166 / 168 ?精品文档? 有……没有”的排比句,表明土地沙漠化造成了生物与人烟的灭绝,将人类逼到了绝境之中。 “大风沙渐渐湮没了原来的绿野,江河渐渐塞满了泥沙,大地一片一片地变成了沙漠……” 这是土地失去了森林之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失去了森林,人类就失去了绿野、江河和土地,失去了森林,人类得到的只有沙漠,这是对人类贪婪和短视的最严酷的惩罚! “我愿有百倍千倍的幼林出现在我们眼前,以亿亩计的幼林同我们以亿计的孩子一同成长,由这一代——幼林和孩子们结束恶梦!” 作者在这里真诚地为每一片幼林欢呼,同时呼唤更多的幼林不断出现在连绵不断的版图上。在作者的心中同时燃起了两个真诚的希望,幼林成长起来,它们就是未来的森林,孩子成长起来,他们就是未来的环境卫士,是绿化版图,挽救沙化,结束恶梦的希望! “于是——我沉醉了。我看见了千山万岭的茂密、整齐的森林,向人们伸出宽厚的臂膀,发出阵阵啸声,……人类创造的文明正在结出全新的果实。” 这一段文字是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思绪驰骋在希望的原野上,在对未来激情的畅想中,人类将获得重生的力量与勇气。 〔写作特点〕 167 / 168 ?精品文档? 1 形散而内部脉络清晰,充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无限魅力。 2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效果。 3 语言生动,激情荡漾,直抒胸臆,热情澎湃,极富感染力。 4 描述、议论与想象相结合,多角度突出主题。 168 / 168
本文档为【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8KB
软件:Word
页数:14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7-17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