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

举报
开通vip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专题研究, 褚健 约6575字 【摘要】本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充分认识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究,力图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做出一个客观严谨的评价~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专题研究, 褚健 约6575字 【摘要】本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充分认识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究,力图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做出一个客观严谨的评价~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的1953年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的指导方针。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内形势严峻,一系列严重的困难摆在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基层的各级地方政权尚未健全,人民政权有待于进一步的稳定和巩固;社会治安和经济文化建设处于危难状态;经济上遗留下来的是一个近乎千疮百孔、混乱不堪的烂摊子。国际上反共势力也甚嚣尘上。能否改变上述面貌,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将中国人民指引向一个新的征程,成为时代赋予我党的重负。 面对建国初期的复杂形势及巨大困难,我党领导人没有退缩、气馁,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各条战线上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经过三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1952年底,扭转了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重任,在中国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至此,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国际形势也出现了良好势头,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这一切,为我们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步骤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时机。具体表现在:政治上,通过土地改革、镇压“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各社会政治斗争,以工人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社会基本上趋于稳定。这就为我国有计划的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经济上,确定以恢复工作作为一切任务的中心。为此,中央先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经济政策及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恢复经济的策略路线,对建国初的经济秩序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调整。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此“官僚资本操纵下的以投机和破坏国民经济为目的市场,已经基本上改变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以服务于人民生活与恢复发展生产为目的的市场上了。”[1]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使得我们原来打算用“三年五年恢复”经济的设想超强完成。这充分说明,“我们已经获得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2]因而提早实现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改造宏伟蓝图的战略任务被提上日程来。1953年,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定,该计划以实现工业化为主体。它使近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状况而不懈追求、奋斗的强国之道得以实现。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亲手缔造的国家里,为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进了。也就在此时,“毛主席已在开始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3] 军事上,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安全,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创 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2年,国内国际的环境发展是好的,从而为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而不失时机地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把我国建国初期的过渡经济引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轨道上来,成为时代赋予我党的历史使命。所以,“现在开始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国际国内形势都是有利的;提出过渡时期的问题,也是适时的。”[4]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制定 早在1949年2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毛泽东就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革命胜利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将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是中国稳步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毛泽东当时还没有能够明确地提出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但它所论述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已经包含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1952年底,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胜利,从而为有计划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总路线、总任务问题便迫切的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事实上,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讨论过程中,毛泽东多次重申和阐发这一思想。1953年2月1日,毛泽东对一份文件上的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大规模的改组”的提法表示不同意,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才刚刚开始,毛泽东一再强调要稳步进行,一切做到水到渠成,防止急躁情绪。毛泽东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1953年三四月间,党中央为了确切掌握新形势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化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确定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组成了包括国家计委和工商管理局参加的调查组,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亲自率领,到上海、武汉、南京、无锡、常州、济南等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进行调查研究。五月份,李维汉向中央提交了他们的调研成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之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报告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建国三年来对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经验,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公私合营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最恰当方式。1953年6月15日在讨论李维汉的调查报告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至此,经过党中央、毛泽东的审慎思考和广泛的调查研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正式确立了。 1954年2月10日,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党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 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课题,不但要对总路线提出的时机、内容规定、目标追求等做出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评述;而且要对它同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同后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特别是改造高潮中的一些失误的关系,同后来中国社会发展长期迟缓的关系,同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毛泽东提出的这条总路线的历史大背景和直接动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的看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一)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肯定 首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客观发展趋势。 1953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批评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提法,但实际上,建国初的几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在“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就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的各项基本制度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在全国确立起来了。这时,我国不但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已经有40,左右的农民在土改以后加入了互助合作组织,有一半以上的私营工商业被纳入到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实际上成为对个体农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和最初步骤,而这些变化又曾以生产力的提高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对三大改造的规定,可以说就是对这些变革的承认、延伸和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必然性的一个基本方面。 其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新发展。 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从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党中央开始系统地考虑这个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主要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问题。所谓“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高经济水平,实现工业化;二是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使之占绝对优势。党在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两个转变的目标: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前者标志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后者标志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体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取消了一个以发展经济为主、尚不采取重大社会主义步骤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把原来设想的长期准备与采取重大步骤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过渡时期,亦即把先建设后改造的步骤变为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把“很远的将来”要采取的步骤明确的提到目前逐步实行。应该说,这是立国思想、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在总体目标、总的发展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发生的,主要是一种部署上的变化,先建设后改造与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两种思路,都可以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而就如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和步骤来说,总路线要比过去的设想更加明确和系统。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 最后,公开提出总路线,从而明确了奋斗目标,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总路线的制定是全国各界人士的思想都统一到总路线上来了。思想的统一,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改造与建设并举方针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建设上的一五计划得到超额完成。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提出的和平赎买的方式即用给定息的方式改造资产阶级、把改造阶级与改造个人相结合的思想;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坚持把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作检查工作成绩好坏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坚持经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三个阶段;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的逐步过渡思想,等等,都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过渡的目标上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在当时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有苏联一种:单一公有制加计划经济。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但是还不懂得,社会主义并不要求单一的公有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单一公有制不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虽然字面上把工业化放在首位,并有“主体”(工业化)和“两翼”(三大改造)之说,但实际上把重点放在所有制的改造上面。周恩来在解释什么叫做社会主义时说:“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完成这个任务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5]如此突出所有制的改造任务,就必然会使“两翼”超前“主体”,生产关系的改变超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允许的程度。片面重视社会主义改造,放松了工业化的建设;在重视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又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等问题。 三是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把过渡的时间估计过短。在工业化问题上,当时只认为它是一个“工业比重超过农业”的问题,还缺少工业现代化的概念。 四是从表述来看,当时规定的总路线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即“一化三改”。但是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时间下限为三改的完成。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但没有同时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相反却指出,过渡时期的结束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这显然考虑到工业化还未完成。但按照总路线的时间界定,八大有充分依据并且应该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 我们应该把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出现的失误与总路线本身既联系又区别开来。这首先涉及到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评价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也有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6]有哪些缺点和偏差呢,一是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二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这样的评价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但过急、过粗、过快、简单划一的问题,不仅在农业、手工业、个体工商业改造中存在,在整个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也存在。后来的偏差和缺点,既有同过渡时期总路线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又有违背总路线要求的一方面。改造形式的简单划一,无疑同过渡时期总路线追求所有制的单一性密切相关;但是,过急、过粗、过快与总路线关于十五年的时间规定和“逐步实现”的原则相违背。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1版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2](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3](周恩来选集1版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4](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6](朱柏青:《再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武当学刊(综合版)1996年第四期 [7](孙友葵王玉贵:《也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二期 [8](孙立峰:《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背景的历史考察》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二期 [9](方敏:《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原来的构想》创造1996年第五期 注释: [1]陈云:《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 [2]胡绳: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回顾》上卷第216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51页 [5]《周恩来选集》1版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版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本文档为【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