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课题序号 7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 名 称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2.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3.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含蓄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课题序号 7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 名 称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2.训练学生对文章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概括、分析能力。 3.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含蓄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的艺术规律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1.课后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之间的通感”为副标题,尝试写一篇短文。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明确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辩证规律。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从题目看,把“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似乎难以理解,文章要写什么?但只要看一看副标题就可知道,文章要谈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那么,“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是什么呢?这通感是否就是修辞格中的通感?认真阅读文章,答案自在其中。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人大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近几年来,他于五十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自读开头段落,弄清题目中的“千篇一律”和“千变成化”的含义。 [明确]“千篇一律”指的是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变化。本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需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就是这些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这一段是全文的纲。 2.自读2~7自然段,概括内容要点。 [明确]这几段是说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2、3段说音乐,第4段说舞蹈,5、6、7段说绘画。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节奏,作者举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加以说明。 舞蹈多是时间和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几乎所有的舞蹈都在变化中有重复,这重复就是指动作的重复。绘画中的“手卷”也多是时空综合持续的艺术,都有重复和变化的统一,作者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来说明。 3.自读8~15段,概括这几段的内容要点。 [明确]这几段的意思是说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谐趣园和长廊等建筑,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详细解说了故宫和颐和园的长廊。故宫从中华门到天安门是一口气排列下来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到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朝房,进入午门后又是一座座大同小异的大殿。整个故宫的每一组群建筑,全都是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重复表现出皇家气象的大气。但统一中又有变化,朝房到大殿就是变化,大殿的主体与两侧的廊、庑、楼、门的不同也是变化,变化又不使人感到单一。颐和园的长廊是千篇一律,全都是无尽的重复,但长廊前的临湖回廊上的花窗就是一个变化,花窗的变化是长廊的前奏,重复和变化和谐统一。 4.自读最后一段,明确写作目的。 [明确]结尾一段批评了我们有些住宅设计的弊端,要么变化得眼花缭乱,要么重复得让孩子找不到家,即单一的千篇一律或千变万化,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提醒建筑设计师们注意。 5.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 [明确]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和变化。 6.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的设想,试分析其中的语言的重复与变化。 [明确]二十个“一根”在语言上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 7.让学生从熟悉的歌曲或建筑中找出例子,谈谈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规律。 四、总结扩展 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或重复,或变化,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把许多杂乱的东西化为统一,在统一中再求得一定变化,这就是有机统一的规律。运用这种规律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意义重大。 板书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创作中的重复 千变万化——创作中的变化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 ……  
本文档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8-08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