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形态学专集

城市形态学专集

举报
开通vip

城市形态学专集城市形态学专集 城市形态问题专集 一、什么是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组成要素、类型, 目前~有关城市形态的定义较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层次对其有不同理解~但比较公认的把城市形态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形态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广义的城市形态不仅指城市各物质组成部分的有形的表现~也不只是城市在空间上用地所呈现...

城市形态学专集
城市形态学专集 城市形态问题专集 一、什么是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组成要素、类型, 目前~有关城市形态的定义较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层次对其有不同理解~但比较公认的把城市形态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形态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广义的城市形态不仅指城市各物质组成部分的有形的表现~也不只是城市在空间上用地所呈现出来的几何形状~而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和反映城市整体意象的总体。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城市各种有形的空间布臵方式、社会精神面貌、城市文化特色、社会分层现象、社区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居民对城市环境外界部分现实的个人心理反映和对城市的认知。 城市形态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的组成元素不同国籍和不同流派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我国著名城市形态研究专家武进认为~城市形态构成的元素可分为: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 1 地和城市发展轴等~其基础骨架是交通轴线和水系轴线~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形态类型 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形态类型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以分为格网状、带状、星状等形态。 ,1,团块城市 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展~形成团块状的城市形态。如果随着城市的发展~不能通过快捷的交通系统及时把人口和产业疏散出去~则团块状城市会在原有基础上蔓延~作“摊大饼”状发展。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都是团块状城市。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只向一侧延展~就会形成扇形的城市形态。 团块状城市一般布局紧凑~只有单一的中心~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但这类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也会产生一系列弊病。随着城市 2 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使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2,带状城市 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形态~这些交通线也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江苏常州、河南洛阳、青海西宁、湖北宜昌、贵州都匀和六盘水市的水城等。我国的北方城市兰州~城市建成区沿黄河河道东西延伸~是特大城市中最典型的带状城市。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市~也是典型的带状城市。筑波是在20世纪70年代规划建设的科学城~一条长达9千米的南北中轴决定了城市地域形态为带状~平行南北主轴~有两条高速干道~与境外高速公路相接。 ,3,星状城市 路网结构主要是由放射形或环形道路构成的城市~在星形城市中~呈放射状的路网骨干结构主要承担着城市中心和边缘间的交通联系。但缺点是一旦这类城市规模超过某一特定的限度~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交通联系会变得很薄弱。 3 因此星型城市一般的路网结构是由放射状和环状的道路交叉共同构成~来解决当城市规模增大时~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联系。在现代大中型城市中~星形结构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城市形态。在历史上~这种城市往往原来具有较紧凑的城市内核~后来逐渐发展而来。 在星形城市中~大部分交通都集中指向中心~所以只要城市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间有一个高效有序的交通系统~那么所有外围区域地带就能和中心区域保持快捷的联系。如果能合理规划好城市的发展~使城市集中于干道周围~同时这样干道间的绿化带也能够保存~从而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分散式 与集中式城市相对~一些城市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是以组团状城市为代表。 组团状城市由于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等自然条件因素,如用地、河流阻隔等,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建成区以河流、农田或绿地为间隔~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众多团块状城市形态。 如我国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市区发展受山地地形和河流的制约~形成了有机疏散成组成团的地域形态~市区分解成市中区、江北、南岸、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6个组团~它们之间以河流、山岭、冲沟、农田等自然物间隔~各自保 4 持相对的独立性~就近生产生活~成为我国自然形成的组团式布局的典型实例。 应当指出~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间结构类型是可以不一样的。一般规律是~早期城市是集中式~连片地向郊区扩展。当城市再扩大或遇到‚障碍?时~往往又以分散的‚组团式?去发展。到了第三阶段~由于能力加强~各组团彼此吸引~城市又趋集中。到了最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控制时~又不得不以分散的方式~在其远郊发展卫星城或新城。当然~有些组团式城市由于自然的阻隔和人为的控制~不可能完全连成一片以集中的方式发展~而是各自发展成分散的城区或小城镇。,综合各类资料, 二、各国城市形态研究现状 城市形态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城市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不同时代、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城市发展进程与空间形态具有很大的差异。城市形态的研究是从过程研究特有的流动性和时态性出发,对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空间结构等诸多因素的抽象和概括,探求城市未来发展态势,为城市建设给与一定的指导。所以~各国都在结合各自的现实进行实践和研究。 英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自 1960 年代 Conzen 一系列重要研究的发表开始~在其 基础上深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5 ,1,微观形态学研究:以单个地块为研究单元~解释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微观机制。如对 20 世纪普通住宅形态变迁的详细分析揭示了单个住宅形态变化—如扩建、改造等~会引起邻里的模仿行为~引发一系列变化~而这种邻里扩散效应又与住区开发密度、邻里社会关系存在正相关关系。 ,2,Conzen 的‚形态时期?,Morphological Period,与意大利 Muratoti 学派的 ‚类型过程? ,Typological Process,两概念的结合。大量案例总结了城市形态的时代划分、不同时代的形态特征~但关于不同时代的形态类型为什么会发转换、以及转换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则较少探讨。在这方面~意大利学派的‚类型过程?理论则更多关注了类型的转换过程~认为新的建筑类型是学习改进旧有类型的产物。 ,3,关注城市经济、社会、以及规划管理决策等过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在 Conzen 的研究工作中~创造城市景观的人仍然隐居幕后~但后继者的工作则开始更多的关注决策制定者和决策过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如 Whitehand 在其代表著作《The Changing Face of Cities: A Study of DevelopmentCycles and Urban Form》中~以城市边缘区、居住区和商业区的平面形态类型和变迁为基础~探讨了经济发展波动和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周期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揭示了经济停滞期、复兴期和大发展期造成的不同土地开发 6 与城市形态类型~及其相互转化过程[27],其另一部著作 《The Making ofthe Urban Landscape》则更多关注了城市规划管理和政策法规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关注城市边缘带 ,Fringe Belt,的研究。城市边缘带的概念是 1936 年德国地理学家 Louis 最早提出~指城镇边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形区域~其往往被新建城区包围~反映出早期城市边缘的特征~如城墙两侧往往形成边缘带。Conzen 进一步发展了边缘带的研究~指出边缘带如同城市发展的年轮~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周期密切相关。近年来对城市边缘带的研究关注了大量城市中的开放空间和非建设用地~如被城市用地包围的农田、游憩地、生态保留地、古城墙、以及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规划的环城绿带等~研究其平面形态特征、演变模式等。 3.3 德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在经历了相对衰落之后~1950—1960 年代~德国城市形态研究领域重新出现了大量革新性工作~其复兴很大程度得益于建筑学家和城市历史学家的推动、旧城保护运动的影响。研究主题包括: ,1,中世纪的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影响城市平面形态~研究主要受到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影响~探讨了如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格局、社会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对居住格局的影响、中世纪手工业用地的分布和形态等课题。 7 ,2,地方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对地方建筑风格类型的影响。 ,3,建筑风格流行的周期、风格的创新和循环~新旧不同的城市肌理的保护~研究受到了旧城保护运动和 1973 年成立的‚旧城镇?,Die alte Stadt—the Old Town,研究会的推动~大量应用于城市历史建筑及街区的保护中。 3.4 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呈现多元化~使用较多的称谓是‚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比较强调研究不同于欧洲的美国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景观特征[31]。研究主题包括: ,1,美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与 ‚美国形式?~揭示美国特有的一些城市形态、建筑类型~如殖民地时期产生于欧洲根基上的多元文化建筑类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摩天楼等~如 J. Vance 的代表作 《The Continuing City: Urban Mor-pholog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是第一个在美国城市景观研究中融入形态学方法的著作~探讨了在欧洲城市原型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城市。 ,2,美国城镇平面的分类、区域特征和时代分布、产生与演化。代表性著作如 Reps、M. P. Conzen 对殖民地背景下美国城市规划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如 Moudon 对旧金山、西雅图等地邻里建筑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居住建筑的类型及演进~以及深层次的土地产权发展历史。 ,3,独特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城市形式~美国曾经是各种 8 理想城市模式的实验田~如清教徒城镇、摩门教城镇、宗教团体的规划思想、工业公司城镇等。 ,4,美国的土地市场、规划管理方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美国式土地细分和产权地块的专题研究等~如 Price 研究了美国东部历史上的土地测量系统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揭示旧有的农田和地籍界限对后来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城市的形态有重要框限作用。 ,5,研究创造城市景观的人、阶层、思潮、时代精神等对城市形式的影响~探讨 ‚话语?对形式的建构~如Holdsworth 对曼哈顿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的研究~揭示了办公建筑和摩天楼的建筑形式都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即向建筑内外的人们传达一种商业霸权。 3.5 法国的城市形态研究 法国城市形态研究也呈现多元化~大量成果产生自1970 年代后在建筑院校开展的研究~以及历史城镇保护规划过程中的研究~关注主题包括: ,1,城镇规划思想史研究和单个城市发展史研究~是法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两个基本传统~后者建立了法国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式~在很多地方城市开展了这一类研究。 ,2,建筑设计领域的反现代主义思潮~吸收意大利文脉主义的思想~研究城市形态与单体建筑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关系~城市基底如何影响建筑设计~建立历史城镇保护理论~从单体建 9 筑的保护走向整体环境的保护。 ,3,吸收法国社会地理研究的思想~关注现代城市的产生过程~尤其是普通住宅研究~用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地理理论解释城市形态。 ,4,对于城市形态的纯形式研究~如形态的拓扑、几何和尺寸关系等。 ,5,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反思和研究~重新评价现代主义城市形态和肌理的价值~如花园城市、林荫道等的研究。 ,6,大城市郊区研究~如市郊高速公路、小城镇、乡村的形态特征。 三、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对应不同的城市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城市快速扩展的时期~城市形态的演变迅速而剧烈~既有外部轮廓的扩展~又有内部水平结构的调整和垂直结构的优化~复杂多样~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 90年代以来~城市内部水平结构的演变有着复杂的特征:大城市出现多中心结构,商业块状集聚~新的商务区逐步形成,居住由同质到分异~分散到集聚,工业优先增长~并向工业区和开发区集聚。 1.多中心结构趋势明显~专业中心逐步形成 10 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为适应功能日趋复杂的发展需要~避免人口和设施过度密集~疏解城市中心的压力~城市中心出现等级的分化~形成中心、副中心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的功能也开始分化~趋于多样化和专业化~出现若干专业职能的城市中心~如城市文化中心、城市体育中心、城市博览中心、城市会展中心等~城市中心等级与功能的分化促进了多中心城市的形成。 上海传统的中心位于浦西南京路、外滩附近~90年代以来城市逐渐出现多中心结构~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的商务中心。浦西除了南京路、外滩以外~又形成了江湾、花木、徐家汇、真如四个副中心~上海城区已形成‚多中心~开敞式?的城市结构。 广州随着城市的东扩~形成‚北京路—上下九路?、‚环市东路?和‚天河?多中心结构~从功能内涵来看~‚北京 上下九路?分区以中心商业职能为主~‚环市东?与‚天路— 河?分区以中心商务职能为主,图1,。 2.商业块状集聚~新商务区逐步形成 ,1,商业街坊式发展~出现新商业空间。随着城市的主导功能由生产型逐渐向生产消费服务型转变~商业区已经从批发零售散乱布局向功能更加清晰、辐射范围与服务覆盖作用更加突出的商业中心发展。在空间布局方面~商业也摆脱了传统布局分散、沿街布臵等传统商业特点~转而以集中 11 而独立的商业用地形式存在~由线状向块状形态转化~如苏州观前街、大连青蛙桥、北京王府井等。 我国大城市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得到较大发展~商业业态向大型化、连锁化发展~新商业业态不断挤压原有的小型零售店和传统百货店~原有的零星商业点逐渐被吞没或被并购。新的商业业态催生了新城市商业空间~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商场、专业市场构成的商业空间成为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办公、金融和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商务区形成。我国城市除形成了集中的商业中心外~也形成了集中的商务区。和传统商业区比较~商务区主要由商务办公、金融和服务三大职能构成。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现‚迁移总部?浪潮~纷纷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迁移~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纷纷在我国的中心城市设立地区总部或代理机构~2003年以来~这种‚迁移?现象达到高潮。伴随着这股‚迁移?潮的兴起~总部经济成为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济南、武汉、大连、沈阳、厦门、重庆、南京、杭州等国内大城市都纷纷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随着公司总部的集聚~上海、北京开始形成有国际影响的中心商务区~如北京的建外、上海的陆家嘴。深圳、南京等城市 12 开始建设地区影响的商务区~如南京的新街口、深圳的福田。 3.居住由同质到分异~由分散到集聚 ,1,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日趋明显。90年代以来~人们相对经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居民经济收入的多寡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城市社会空间资源的可进入性,接近性,~房价因素作为居住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影响着人们对居住区位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住区管理体制的变迁以及城市住宅开发渠道的日益拓宽~各种新型的住区不断涌现~城市住区的类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日趋明显。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的城市居住形式~如低密度别墅区、城中的中高档公寓、城市边缘的普通住宅、城郊的棚户区等。 ,2,居住空间不断聚集成片成区。国家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后~国家停止分配职工福利住房~国有单位不再建设职工住宅~住宅用地从生产性用地中分离出来。居住区位的选择范围得以大大扩展~而不同种类居住区的建设也开始根据交通条件的差异产生了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空间集聚~形成了服务对象不同、建筑形态互异的多种居住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受规模经济、服务配套等多因素的影响~居住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具有用地紧凑、聚集成片的用地特征~以居住区的形式出现在城市用地结构中。 4.工业优先增长~向开发区集聚 13 ,1,工业用地迅速增长成为城市扩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新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纷纷将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一个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正在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大中小城市均设立了不同规模的工业区~并在空间上表现为工业用地的迅速增长。中国城市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城市的主要税源往往也由城市第二产业提供。政府在以发展为目标的原则下鼓励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并为吸引工业进驻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与条件~因此工业区建设经常会在政府支撑下得到迅速的发展~这种政策因素直接导致了工业用地的相对优先增长。 ,2,开发区工业用地占主导地位。对工业用地影响最大的是开发区~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至数个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开发区~在城市空间上表现为工业用地的集聚。从2004年国家级的开发区土地使用情况来看~工业用地占主导地位~平均比例为59%~最少的也有30%~工业用地逐步向开发区集聚成为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 5.城市空间快速垂直增长~天际线日益丰富 90年代以来~建造技术日新月异~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导致城市快速垂直增长~天际线丰富多彩~大多城市内部垂直结构都发生了重要改变。 ,1,城市快速垂直生长。主要表现为高层建筑迅猛发 14 展~地下空间陆续开发~立体交通大量建设。 中国的高层建筑在90年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层建筑在数量上已超过1万栋~全国每年建成高层建筑超过1 000万平米。高层建筑能够在全国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其原因为巨大的社会需求、逐步增强的经济实力与迅速提高的技术水平。由于中国的人口及城市的发展与用地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成为必然。首先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继而~各地的中小城市也开始兴建高层建筑。 继高层建筑大量发展后~人们开始开发地下空间。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立体化交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9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开始大规模建设与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商业街系统~徐家汇商业中心的崛起和地铁1号线的开通直接相关~大量的开发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建筑的兴建~使徐家汇迅速成为上海市副中心。 交通设施的立体化是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重要变化~随着平面交通状况的日益恶化~以高效便捷为目的的立体交通迅速发展~改变着城市内部的垂直结构的特征。主要的形式有地铁、高架的轻轨、高架的快速路和立交。地铁的兴建促使城市空间向地下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土地使用集约化~地铁站与城市地上和地下公共空间结合~形成 15 地铁交通综合体~吸引客流~方便居民出行和提高地铁效益。目前我国已经和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有上海地铁二号线、上海轻轨明珠线、广州地铁二号线、南京地铁一号线、深圳地铁一号线、北京地铁三号线等。 ,2,城市天际线变化加快。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城市天际线日益丰富。在城市中~一般在地价的作用下~其中心区的商务建筑群往往是城市天际线的波峰~而工业建筑和开敞空间则是城市天际线的波谷~根据变化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山峰型天际线。单中心团块状城市一般为山峰型的城市天际线。中心区一般是商业聚集区~其建筑多为高层~且比较集中~形成山峰型的城市天际线~视觉中心也较为明显突出。由于经济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影响~容易形成山峰型的高层建筑群~如上海。 峡谷型天际线。在历史文化名城一般会出现峡谷型的天际线。峡谷型是将高层建筑建在古城的外围~以保留比较完整的古城面貌~若干年后形成围绕古城的高层建筑环~这种布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如北京、苏州。 起伏型天际线。组团发展的城市和多中心城市一般呈现起伏型的城市天际线~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向多中心发展~高层建筑在中心和副中心聚集形成起伏型的天际线~如深圳、重庆。 16 二、外部轮廓的快速扩展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用地持续快速扩展~城市形态演变迅速而剧烈。许多城市形态的类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中心团块状不断发展~组团城市得到强化~组合城市日趋增多~并表现为向交通设施靠近并沿交通轴线扩展~区域群体空间日益发展~城市空间趋于区域化。 1.用地持续快速扩展~城市形态多变 ,1,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快速扩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于1998年超越30%这一分界点~城市化程度加速增长~处于S形曲线快速上升阶段。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用地持续快速扩展。1990,2002年长三角16市建成区面积年平均扩展大于10%~杭州平均年扩展高达28%~较低的宁波平均年扩展也达11% ,2,多中心团块、组团、组合城市增多。用地持续快速扩展~促使城市形态演变迅速而剧烈~城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城市形态的重要转折期~许多城市形态的类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中心团块状不断发展~组团城市得到强化~组合城市日趋增多。 不少城市由中等城市迈向大城市~大城市迈向特大城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单中心相对不合理性~必然导致城市形态寻求更为合理的空间布局模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当城市人口大于50万时~会开始向多中心城市转化~ 17 当城市人口大于100万时~多中心的结构会比较明显。大规模的新城和开发区的建设~许多开发区和新城发展为中等城市规模甚至大城市规模~其功能也日渐完善~有独立的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也促进了多中心城市的形成~如苏州的古城居中、东园西区、一体两翼、南景北廊的多中心团块状~杭州的跨江、沿江的多中心组团状。 城市职能的近郊扩展、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环境改善的要求~使组团城市得到强化。开发区、大学城、物流园等城市职能的近郊扩展~促进了城市组团的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向近郊扩散~城市近郊的开发区、高新区、大学城一般有独立的发展权限~形成不同的城市组团~当组团达到一定规模时~整个城市便呈现出组团城市的形态。行政区划的调整~加快了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新的城市组团。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市互动的制度性门槛降低~近郊城镇迅速的融入中心城市~成为新的城市组团。大城市、特大城市为避免摊大饼的城市形态带来的城市病~改善和优化城市形态~纷纷提出组团城市的发展构想。组团城市的空间结构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分散中有集中~在集中里有分散。如厦门的环海组团状~深圳的带状组团。 沿江沿海港口的开发~远郊开发区的建设、快速交通的 18 兴起~促进了组合城市的形成。随着沿江沿海港口逐步得到开发~港区与中心城区形成组合城市。港口城市以港口为依托~从码头、工业、仓储的建设起步~功能逐步完善~发展为新的独立城区~和原有中心城区形成组合城市。在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的支持下~空间距离不远~职能分工互补的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互相吸引~形成组合城市。由于地理环境阻碍或选址的原因~初期开发区多布臵在相距中心城区一定距离的远郊~形成城市飞地~继而发展为新城区~形成组合城市~如张家港的杨舍、金港双城组合城市~常熟的‚一城一港?双城组合城市~宁波的‚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三城组合城市。 2.向交通设施靠近~沿交通轴线扩展 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活动的空间相互依赖~城市沿着效益高的交通轴线的方向扩展~或呈走廊式轴向发展。城市沿交通轴线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开发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延伸的基本规律~交通节点周边往往是最易开发的地区~城市中相对交通条件优越、可达性高的节点在空间上比较集中~城市就会呈现向交通设施靠近的特点。 从90年代以来的沪宁沿线城市的形态发展~可以发现城市形态演化的两个基本指向:其一是向北靠近~这是由于沪宁高速位于沿线城市的北侧~加之在江苏沿江港口开发的背景下~为了更多地获取港口发展的区位优势~向北发展成 19 为沿线城市的共同空间指向。江阴市城市形态主要是依托长江向东西轴向拓展~南通市城市发展依托港口~以工业区带动新区发展~城市形态总体上表现出沿长江轴向扩展。其二是东西向延展。由于重要的交通干线都是东西走向~如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表现在城市扩展上就是东西延展的趋势。常州市在沪宁交通轴方向上城市空间绵延数十公里~大约是其垂直方向长度的3,4倍。无锡市城市呈现出沿着沪宁线西北—东南轴向发展的形态。 3.区域群体空间发展~城市空间区域化 城市的区域化和区域的城市化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城市从单一的城市内部及周边空间走向区域群体空间~从都市区,圈,到城市带~区域群体空间不断发展。城市在快速交通和现代通讯的支持下~迅速走向区域~引起城市空间的扩散~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形成。 1,都市区,圈,成为区域群体空间普遍的组织方式。 , 当代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其空间范围或影响范围都在客观上构成了由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相结合的都市区,圈,~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空间单元~都市区,圈,成为目前我国区域群体空间最普遍的空间组织方式。 在快速交通方式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支持下~在现代通讯如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城市向区域扩散更为便捷~城市与城市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出现城市的区域化 20 和区域的城市化趋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多个功能各异~互相补充的都市区,圈,的形成。目前不少城市都在积极推进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区,圈,的建设~上海提出‚多轴、多层、多核?的都市圈~北京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都市圈~江苏省提出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等。 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密集地区~若干都市区,圈,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联成一片连绵发展~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向城市带转化~区域群体空间向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发展。如珠三角~由珠江口‚脊梁?地区的一条区域发展主轴,‚一脊?,~三条东西向带状分布的功能拓展轴,‚三带?,~以及五条南北向贯联全区的‚城镇,产业?聚合轴,‚五轴?,共同构建网络状发展轴带体系。长三角‚之?字城市带初见雏形~并向双‚A?转化。京津唐地区‚三轴、三地带、两绿心?的城市带初步形成。 ,2,城市空间向区域扩展。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差别明显~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郊区化。虽然土地市场化后一些大城市开始向郊区扩展~但是推动力表现较弱~具有工业先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等特点。由于我国居民通勤多借助自行车和公交~居住职能扩展距离远小于私人汽车普及的发达国家。郊区化的范围有 21 限~一般在10 km左右~大部分市区居民的生活在城区与近郊区之间~往往紧邻市区边缘布臵并渐次向外推移~城市形态呈现向郊区蔓延的特征。如北京90年代以来~城市向外蔓延日益明显~整个城市沿主要干道向城市边缘区和近郊区扩展~从二环到三环~再到四环~现在又在建设五环~不断向外扩展。90年代以来苏州、无锡、常州、绍兴、宁波等地周边县(市)的经济总量超过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正从原来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增长进入以中心城市和外围区域共同增长的局面。 ,作者系兴华大学建筑学院熊国平~刊发于《新建筑》 2006年第03期, 四、中国城市形态问题、症结 ,一,城市形态中的从文缺失。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与速度空前~城市在推土机与挖掘机的轰鸣中~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在繁荣与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对构建人性化的城市而言是致命的打击。若我们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反省并扭转‚以物为本?、‚以资本为本?和效率至上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代价将是城市的不宜居住和人文断裂的严峻后果。从人文视角审视~体现在城市形态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22 1.城市空间破碎化导致的城市文脉淡化现象 城市文脉是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和独特气质的文化遗产脉络~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代又一代的生命需要祖先的血脉得以延续~城市的延续也离不开其历史铸成的独有‚血脉?。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避免毁掉那些与城市文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建筑与街区~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中更要强调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尤其是与城市传统特质的和谐。然而~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大规模、无章法的城市开发建设下~使原先比较连续的城市肌理被分解割裂~城市文脉持续不断的淡化。 在许多城市~大量的新建筑~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标志性建筑或‚偶像建筑?~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失去平衡~城市景观的连续性被一些位臵随意、毫无特色的高层建筑肆意切割~城市原有的整体风貌显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曾长期参与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美国注册规划师苏解放,Jeffrey L.Soule,认为~好的城市应该以绝大多数建筑作背景~由此界定城市的公共属性~就如同一支军队需要成千上万名优秀士兵排成整齐威严的队列~却只有几个将军一样。而现在的北京~几乎被变为一个充满了‚建筑将军?的城市~每个将军统领只有一个士兵的军队。一处处‚震撼效应?迭加起来~结果就是城市形态的自我‚休克?。 23 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认为:‚一座城市是由很多建筑组合而成的~就像一个建筑的合唱团~大多数建筑都是谐音~只有一两个是领唱~那合唱团的歌声听着才能入耳。城市也是这样~如果每幢建筑都想领唱~都标新立异~那肯定就全乱了。?建筑学家郑时龄则针对当下中国城市建设‚地标情结?盛行的现状~认为那些求‚高?、求‚奇?、求‚怪?的建筑只能瞬间闯入人们的视线~惊诧后却是美感的缺失~地标多了也就没有了地标~靠‚突兀?争做地标~只能把城市建设引入一个无序、杂乱的境况。 以有着85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并没有处理好城市更新与保护城市文脉的关系~不仅迅速扩张的城市不断淹没传统的城市形态~而且许多新建筑完全放弃了对传统建筑精神的传承~或者无视其是否与传统城市风貌相和谐。例如~颇受争议的国家大剧院位于充满传统皇家建筑符号的天安门广场附近~几乎与周围的环境没有关系。梁思成和陈占祥曾指出~‚在专门建筑与都市计划工作者和许多历史文艺工作者眼中~民族形式不单指一个建筑单位而说~北京的正中线布局~从寻常地面上看~到了天安门一带‘千步廊广场’的豁然开朗~实是登峰造极的杰作,从景山或高处远望~整个中枢布局的秩序~颜色和形体是一个完整的结构。那么单纯壮丽~饱含我民族在技术及艺术上的特质~只要明白这点~绝没有一个人 24 舍得或敢去剧烈地改变它原来的面目的。?遗憾的是~现在倘若我们从景山上远望体积庞大、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的国家大剧院~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它的‚高傲?与‚突兀?性的存在~使北京古都风貌景观的连续性、协调性遭到破坏~与作为古都北京的建筑风格、空间尺度、传统肌理和城市形态并不和谐。 除此之外~城市形态的基本结构、城市肌理与交通形态也密切相关。随着机动车交通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拓越宽的马路在城市内恣意纵横~城市的快速机动车干道、高架道路~以及立交桥的大量增加和不当设计也对原有的形态造成冲击~撕裂了城市的整体结构~切断了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城市空间被切割成一块块的‚孤岛?~加剧了城市空间破碎化趋势。在世界很多城市~即便一些特大城市~都没有像北京、上海这样拥有众多的立交桥、高架桥和过街天桥~肆意切割着城市的轮廓线。城市中是不是立交桥建得越多就越好~建得越多交通就顺畅~这是一个值得城市规划者认真反思的问题。 2.城市形态趋同化导致的城市特色危机现象 只有具有独特的城市个性~才会拥有迷人的城市魅力。当今~有些大城市虽然也涌现了不少设计独特、吸引眼球的地标式建筑~但城市总体特色的丧失仍是一个普遍的趋势。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相像~越来越没有识别性。无论 25 走到哪个城市~全是一样的宽马路、一样的立交桥、一样的中心广场、一样的商业街、一样的住宅小区、一样标识的星级酒店和百货商场~一样的马赛克和玻璃幕墙包裹着的高层建筑~甚至一样的绿化风格、城市雕塑和霓虹灯……一位市民带着新婚妻子开始了蜜月旅行~精心选择了上海—南京—天津—北京—西安这五个历史悠久的名城~期望能够感受中国古老的文化和各地的城市风貌。二十天的旅行让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太相像了~哪里都差不多~如果不到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走在普通的大街小巷~或者从宾馆的房间望出去~你甚至会在某一瞬间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 有众多城市~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怀着所谓‚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雄心壮志~摈弃传统城市肌理~对旧城和历史街区大拆大建~致使一片片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文化街区被夷为平地~撕裂了城市发展中珍贵的时空延续感及文化自明性。例如~根据2007年的统计~北京旧城仅占规划市区面积的5.76%。这其中~传统建筑风貌区及传统与现代混合区的面积占43.7%~已呈现完全现代化风貌的区域占36.67%~已成为道路、现代广场的面积占19.63%。可见~偌大的北京所保留的历史风貌空间已经相当有限~甚至严格说来一条完整具备明清建筑风格和形制的胡同也没有了。尽管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面~北京出台了相关的 26 政策与法规~但老城区仍在‚保护?中不断地遭到‚建设性破坏?~历史遗存变得支离破碎~传统空间秩序逐渐丧失~城市形态走向趋同。 还有的城市陷入一面毁掉真正的历史古迹~一面却热衷于大造仿古赝品的怪圈之中。这种‚建设性破坏?带来的是地方文化与传统空间秩序的丧失~伴随的是城市的无特色性和无识别性。我国自古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城市风貌~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乡愁式的回忆~一个又一个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城市~在全球化和所谓国际化的浪潮下~争相‚与国际接轨?或建设成‚国际大都市?~逐渐沦为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所称的‚平庸城市?,Generic City,。这种平庸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其特点就是像人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飞机场一样毫无个性、毫无身份可言。它像是计算机的桌面或者一张软盘一样~是同一简单结构的无限重复。看上去有相同的街区~街道也主要供行车之用,每个区域都是独立的整体~包括马路、住宅区和绿化带,高楼大厦遍地皆是~互相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家园感和历史感~也没有所谓地方特色~保存一些地方文物和古迹符号不过是为了供旅游和凭吊之需。难怪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感叹:‚我们600多个城市已经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混乱。? 27 因此~面对日益突出的城市形态趋同化、无个性化现象~尤其需要我们每一个城市挖掘、传承和创新作为城市之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本土化的城市元素~为建设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形态而努力。 3城市形态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表面化和浅薄化现象 城市形态虽然首先表现为一种物质实体~但构成城市之魂的却是物质实体背后所表现出的各种历史的、文化的和精神的内涵。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曾提出过一个重要思想:城市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和大‚容器?~是人类至今创造的最好的文化记忆的器官。城市的贡献和作用在于它能保存、留传和发展社会历史文化~‚城市通过它的许多储存设施,建筑物、保管库、档案、纪念性建筑、石碑、书籍,~能够把它复杂的文化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这是城市独特的功能之一。因此~对城市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它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它的文化环境和生活形态,既包括历史建筑和街区的物质要素~也包括历史建筑遗产背后蕴含的精神、情感、故事等人文内容。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当人们谈起对一座陌生城市的第一印象时~除了城市建筑、街道、市政设施、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程度之外~经常会用文化、历史这样的‚滤 28 镜?来评判这座城市是否有底蕴。的确如此~文化是人类的情感表达~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符号。城市的各种建筑与街道~倘若没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或凄婉、或沧海桑田般的故事与景象~是无法完整体现出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意味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说:‚我可以告诉你~高低起伏的街道有多少级台阶~拱廊的弧形有多少度~屋顶上铺的是怎样的锌片,但是~这其实等于什么都没有告诉你。构成这个城市的不是这些~而是她的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灯柱的高度~被吊死的篡位者来回摆动着的双脚与地面的距离,系在灯柱与对面栅栏之间的绳索~在女王大婚仪仗队行经时如何披红结彩……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 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开发与建设~并非不重视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的提升。然而~在几乎全盘推倒重来的旧城改造模式下~在开发商利益最大化与政府政绩冲动的双重催化下~在城市建设普遍浮躁和相互模仿、盲目攀比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不是深化自己的文化内涵~而是在城市景观上做表面文章~城市形态更多呈现出的只是一种能够短时间见效果的布景化的文化表象~或‚面子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就如同一位只知道涂脂抹粉~却没有内涵和品位的俗气大姑娘一样。即便是继承 29 和恢复传统的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大多也是简单模仿传统建筑和城市风貌的‚显性?文化符号~忽略建筑与周边人文环境的有机关系~不能很好地将其‚隐性?的观念与文化气息表达出来。例如~在产业化开发中建设的若干仿古建筑或仿古一条街~虽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营造表面的传统气氛或地域风格~但无法保护全部历史信息~其本身只是无生命力的抄袭与复制。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城市在历史变迁中慢慢积淀起来的~不可能短期速成。遗憾的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城市物质形态与城市文化‚神态?的辩证关系~在城市大规模改造中失去的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还包括城市特有的人文景观、文化气息和历史记忆。这样的现象反衬了真正体现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之‚魂?的烟消云散。这种‚魂?是唤起市民归属感、认同感和眷恋感的东西,是赋予城市以个性化的鲜活生命力的东西,是慢慢生成、浑然天成、凝聚着生活点滴、浸透着历史记忆的东西。 4.城市形态发展中市民视角和人性空间的缺失现象 对城市形态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与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这种重建所应遵循的根本价值原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国大多数城市一直倡导的一个口号:‚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建设为人民?。然而~由于 30 城市政府片面的政绩取向、城市开发的过度市场化、市民社会发育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公众参与的‚精英主义?的规划模式等因素的制约~真正以普通人日常生活为导向的‚市民城市?建设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反而是城市的大规模更新开发、城市的公共空间和景观建设往往不照顾当地居民生活模式和社区网络~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普通的城市居民与城市的血脉联系~并以人性化的市民生活环境破坏为代价。 且不说许多城市中心传统街区和街巷生活正在消失~如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北京的胡同~以前街区的老房子在‚旧城改造?的幌子下被高价卖给有钱的商人~开发为所谓的CBD,中心商务区,或高档消费娱乐场所~抹平了这些空间原有的生活印痕和人文价值~脱胎为新富裕阶层或所谓精英阶层消费主义生活模式的各种时尚场所~渐渐跟原住民和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就连街道、广场等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设施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也往往体现的是‚以物为本?。例如~现在许多城市随着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车道路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甚至将自行车道挤压到人行道~人行空间越来越窄。还有的城市为车辆快速通过而在市区大搞封闭式干道~让行人爬天桥下地道~街道景观和设施建设也多考虑行车方便。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地还兴起规模巨大的城市景观建设运动~使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景观建设中也 31 存在类似问题~即见物不见人~不能充分认识到景观规划与建设是为了生活在物质环境中的人~而不是物质环境本身~不能很好地将景观规划、物质环境改善与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如有的地方官员不顾自身财力和群众反对~脱离实际需要、贪大求洋~修建大型城市广场、景观大道、城市亮化照明工程、标志性建筑等所谓‚形象工程?~结果劳民伤财~没有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还有的城市~为了修建体现所谓城市形象的景观大道~不惜牺牲城市街道原有的合理尺度和绿化格局~粗暴地割裂原有的城市肌理~将原本尺度宜人、热热闹闹的街道变成光秃秃、冷清清的宽马路。最近几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在城市局部区域兴建了一些大型开放式的公园~城市绿化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城市把主要服务于市民休闲生活的公园当成展示舞台和旅游景点来建设~还有许多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不合理~且以展示性为主。其实~若以普通市民的需求为本~就应该让公共绿地和街心公园镶嵌在市民生活的日常区域周边~实行‚大小适度~近便分布?的原则~使公共绿地和公园所发挥的效益直接惠及居民日常生活。此外~真正以市民为本的城市~不应只注重一些形象性、展示性的‚大空间?规划~还要用心地设计与管理城市中一些常常被忽略的‚小空间?~例如街道的转角、小巷、角落、过街天桥、地下通 32 道、交通换乘空间、室内外过渡空间等。 总之~城市中绝大多数的街道、景观和开敞空间当是为市民的真实生活而设~而非为城市的虚妄形象而设。看上去很美、很壮观~但市民利用率很低的空间~不是好空间。城市形态的发展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城市空间更好地为市民生活服务。 5.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 城市决非远离自然的纯粹人工构筑物~而是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形态的好坏与城市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健康的城市形态~一定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多年来城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和城市设施高强度建设~发达国家近百年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爆发~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主要在空气质量方面,~我国就占了16个。我国污染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多数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537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428万吨~居世界第一。在2002,2007年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2008年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城市总体上空气质量较差~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只有38.6%的 33 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大气污染的代价仅从以下这组数字便可见一斑:2008年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有4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灰霾和臭氧污染已成为东部城市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总天数的三成到五成。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发布的《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指出:中国1/3的河流和1/4近岸海域遭到严重污染~主要城市中近半城市饮用水源不合格~有相当数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处臵率严重不足~企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全国有3.2亿人用水不安全。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遭遇水体富营养化的‚绿?、气候热岛效应的‚红?、沙尘暴或酸雨的‚黄?、城市灰霾的‚灰?四色效应的现实生态尴尬~以及水资源枯竭、化石能源短缺、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长期生态威胁。还有不少数据表明~在经济发展和硬件设施方面~我国许多大城市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然而~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却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差距十分明显~甚至这种差距还有继 34 续拉大的趋势。 总之~城市的扩展与蔓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我国这样的快速发展国家~城市化的演进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6.城市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与公平失衡现象 好的城市形态既有效率又要体现公平。在我国~由于城市建设一直有一种重效率、轻公平的片面化倾向~往往为了保经济发展而忽视兼顾公平~社会公平原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城市规划也被认为应当为各类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服务~有意无意忽略了城市规划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的公共政策功能。表现在城市形态方面~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和令人担忧的两极化趋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许多城市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形态的和谐发展。以北京为例~2009年3月11日~北京市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指出~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全部集中在中心区域和东、北部~使得这些区域的要素过于密集~房价高涨~交通成本高~不利于产业发展和环境优化。而京西南区域面积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四分之一~发展却相对缓慢~其GDP 35 仅占全市的八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市的十六分之一。此外~北京城区还存在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公共产品配臵不均衡的问题。 其二~许多城市存在城市新区、中心区与城乡结合部及‚城市角落?,如‚城中村?、一些特殊人群聚居地,~在城市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出现较大反差与不和谐现象。这些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社会管理长期处于混乱和低水平状态~造成房屋布局杂乱无章、建筑密度过高、环境卫生差、生活和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消防隐患严重以及治安状况堪忧等问题。为了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为了使城市建设的成就惠及更多的民众~今后~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中~要特别注意旧城及旧城区的危旧房集中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这些地方~不能由于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相对薄弱~以及财力不足、难度较大和经济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制约~让这些区域成为城市建设中被人遗忘的‚孤岛?。 7.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中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引发了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城市文脉断裂、人居环境污染、市民视角缺失、公平与效率失衡等若干问题~城市发展也愈来愈显露出它非人性化的一面。对于城市形态理论而言~要解决城市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当首先从讨论好的城市形态‚应该是什么?的价值标准入手~反思 36 并调整以往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因为~‚对城市价值的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今天的某些价值观念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城市的困境~即我们真正缺失的是什么。 ,秦红岭 《中国名城》2011年05期, ,二,城市形态问题症结,以昆明为例, 2.1 空间发展模式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昆明城市空间‚单中心同心圆?的拓展模式使多种功能混合在一起~随着各功能的强化~不同功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以至城市的复合职能难以发挥最大的作 用。与中心区过度密集相伴的是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绿化用地的蚕食及交通负担的加重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大~长此以往必然降低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2.2 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脱节。昆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和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发展脱节。城市产业与城镇发展未形成互动态势~郊区工业化、居住化先于城镇化~郊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 益低、布局分散~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的发展。 2.3 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昆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和结构性失衡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昆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受‚三面环山、一 面临水?的地形条件所限~滇池北岸的发展空间已经所剩无 37 几。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已成为昆明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从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 日趋重要。 2.4 城市与区域尚未形成协调发展机制。虽然昆明作为滇中的核心城市~但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职能分工、交通网络等方面尚未与滇中城镇群形成有机整体和协调发展机制。这种局面一方面导致昆明的发展缺乏区域经济的强力支撑~对昆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昆明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中心~城市的发展才会 有更大的突破。 五、国内外几个城市形态变迁例证 ,一,近代兰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及空间形 态的重组 近代兰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及空间形态的重组兰州/居中四连0,地居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0。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其地理特征是/两山(皋兰山、白塔山)夹一河(黄河)0。兰州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发展经历了建国前、建国后两个过程;建国前、在地理、防御与经济等因素影响下,主要以南北两山为边界,以黄河为纽带,以自由方式形成发展。建国后,尤其在第一、二、三版规划的指导下,以河谷 38 型城市发展;第一版规划抛开了单核心的同心圆圈层发展这一传统发展模式,跳出瓶颈,在顺应外界自然地形条件的前提下在西固建立了工业城,培育兰州市发展的第二核心,形成双核心。第二版规划在原来第一版规划所确定的双核心的城市空间形态的格局下,重点发展中间地带,采取带状分区组团式的用地布局结构形式,形成了明确的城市功能区 划和合理的用地布局结构,为城市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至此,为兰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成为/带状组团0的模式奠定了基础。三版规划在一版、二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到这一阶段,兰州市城市功能分区发展坚持/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0的原则,形成/一河、两城、七组团0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河0是以黄河为轴 线向东西延伸,/两城0是城关中心区和三滩地区的规划新城;市区分为七个组团,其中:城关区分为城关中心区、东岗、雁滩、盐场四个组团,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各为一个组团。至此,兰州城市空间形 态的发展已形成/带状组团0的发展格局。城市功能沿道路自然蔓延,实际上是一种摊大饼的单核心圈层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将产 生不同功能圈层的交错,从而相互干扰,这种模式对于兰州城市的发展并不适合,兰州市受地形影响,不可能有足够平坦的用地和空间来支撑兰州城市按照此模式来发展。兰州城 39 市空间形态应以线形多核心 的发展模式进行构建重组才是科学的。纵观兰州市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先是由黄河渡口聚集形成城市)))再到城市聚集逐步膨胀扩 大然后沿黄河河谷地形成兰州城、西固城双核心发展模式再由兰州城、安宁新城、西固城三核心协同发展共同带动兰州市按照线形组团发展,形成/带状组团0的发展模式。然而因地形限制,兰州市所处的黄河河谷发展用地日渐稀少,发展空间渐趋饱和,由此可见重构兰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唯一的选择就是:东展西扩,南延北进,沿黄河发展大兰州地区,以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发展格局。 ,二,广州城市形态变迁 ,三,武汉城市形态变迁 ,四,青岛城市形态变迁 ,五,伦敦城市形态变迁 40
本文档为【城市形态学专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12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