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 - 1 - 推进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构建保障 首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设施体系 北京是国家首都,在国际上占有的重要位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提出了北京市要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北京是国家重点抗震设防城市,是世界上曾遭受过八级以上地震灾害的三个国家首都城市之一(东京、墨西哥城),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北京市十分重视抗震防灾的相关建设工作。2006年1月,市规划委市地震局...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 - 1 - 推进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构建保障 首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设施体系 北京是国家首都,在国际上占有的重要位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提出了北京市要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北京是国家重点抗震设防城市,是世界上曾遭受过八级以上地震灾害的三个国家首都城市之一(东京、墨西哥城),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北京市的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北京市十分重视抗震防灾的相关建设工作。2006年1月,市规划委市地震局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中心城纲要》)并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作为我国首部指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规划纲要,《中心城纲要》指导着北京中心城地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同时也为近几年新城及乡镇规划中城市防灾内容的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之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国家规范也相继颁布实施,对城乡规划以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为落实新颁布法律、规范的“新要求”、面对汶川地震所突出的抗震“新形势”、体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人文北京的“新理念”,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编制《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本次规划在《中心城纲要》的基础上拓展研究北京市域范围内的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规划布局,体现着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规划由市规划院主持承担,联合了市地震局、清华规划院、北大首都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工大交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研究编制。 - 1 - 被列为全国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规划 北京地区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断裂带探测难度较大,情况全部掌握是一个长期积累 的过程。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全市地震断裂带基本框架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大致清晰。主 第1章 北京地区地震灾害背景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 要地震地质灾害分为地震断裂带、地裂缝、泥石流、滑坡和崩塌5类。 1.1 北京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情况 1.1.1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 北京市是我国大陆东部多地震的地区之一,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山西地震带与张家口(1) 地震断裂带 —渤海地震带的交汇区,地震构造背景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通过北京地区所处大地构造、地震构造背景、历史强震和小震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北京如1057年北京大兴6.7级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1730年京西颐和园6.5级地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走向、断裂分布的基本框架已基本清晰。北京地区大部分位于隐伏区,而等,这些地震都给北京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周边地区的地震对北京目前隐伏区活断层探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北京地区活动断裂的位置及活动性有很大一的波及影响也很大,如1976部分是根据遥感、钻孔、第四纪厚度、小震活动等资料推测的,此类断裂的研究程度尚未达年唐山7.8地震,导致北京地到规划和指导工程建设的精度,需进一步开展工作。 区50多个乡镇严重受灾,12通过北京地区地震安全性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工作、十五活断层探测及北京地区相关地震地质研究等一万间房屋倒塌,189人死亡,系列工作,部分断裂(4条)已探明准确位置和活动性,此类成果可以为工程建设和规划提供5000多人受伤。除破坏性地服务,达到了规划精度的要求。 震外,北京地区还经常发生目前,北京地区主要推测的活动断裂带如下表: 中等规模的有感地震,虽然序号 断裂带名称 最新活动时代 基本上不造成或只造成很小1 延庆盆地北缘断裂 全新世 的破坏和损失,但这些有感2 紫荆关断裂 早-中更新世 地震造成的社会影响巨大。3 南口山前断裂 晚更新世 因此,在北京地区,地震灾4 小汤山-东北旺断裂 早-中更新世 害是引起突发公共事件的重5 黄庄-高丽营断裂 全新世 要风险源之一。 6 顺义-良乡断裂 全新世 北京市是我国东部多地7 青石岭断裂 早-中更新世 震的地区之一,依据《中国8 北石城-河防口断裂 早-中更新世 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9 南苑-通县断裂 晚更新世 北京及邻区活动断裂分布 属于地震设防烈度为?度的10 固安-盆地北缘断裂 早-中更新世 高烈度地区。北京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和历史地震活动规律表明,北京及邻近地区仍 11 夏垫断裂 全新世 然存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背景。由于地处复杂的地震构造背景中,首都圈地区多年来一直 12 大兴庄断裂 早-中更新世 - 2 - 13 南口-孙河断裂 全新世 14 永定河断裂 早-中更新世 15 廊坊–武清断裂 晚更新世 16 二十里长山断裂 晚更新世 17 半城子断裂 早-中更新世 北京地区地裂缝示意图(市地勘局) (3)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指因地震的发生而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是由震区的地质地貌和降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条件和地形地 貌主要包括构造、地层、岩性、坡高和坡角,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内在因素, 对滑坡的发生起决定作用;降雨和地震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外在因素。 北京地区地震断裂带示意图(市地震局/地勘局)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在地震作用下的易发区范围大致确定,经深化工作后,可以指导城 乡规划建设。 (2) 地裂缝 多种情况可以致使产生地裂缝,如特殊地质构造造成地裂缝,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 下降,引起地面沉降进而产生地裂缝,以上两种因素共同诱导产生地裂缝,或者地层岩性差 异造成地裂缝。 目前,北京地区资料较充分的地裂缝主要为沿顺义-良乡断裂东北部展布的地裂缝和沿黄 庄-高丽营断裂东北部展布的地裂缝,测绘位置已比较精确,可按照相关要求限制建设。 - 3 - 1.2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现状 1.2.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9个区县已开展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主要依托公园、绿地、广场、学校 操场等设施。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2个,总面积501.94万平方米,可容纳人数156.6万人。 北京地区地震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市地勘局) 1.1.2 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震地质环境上,北京及邻区具有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背景和条件。 通过北京地区所处大地构造、地震构造背景、历史强震和小震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北京 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走向、断裂分布的总体框架已基本清晰。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 目前只有部分断裂(4条)、地裂缝(顺义-良乡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沿线2段)已探 类型 场所名称 明准确位置和活动性,达到了规划精度的要求,指导规划建设有效规避地震灾害。 地坛公园外园、皇城根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玉蜓公园、长椿全市地震灾害的评估工作还不能完全指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等要求,在下一苑公园、丰宣公园、万寿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奥林匹克森林 公园 公园(南园)、太阳宫公园、安贞涌溪公园、朝阳公园北部区、海淀步相关工作中需继续深化和细化。 公园、马甸公园、曙光防灾公园、阳光星期八公园、长春健身园、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是确保首都安全,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一项重升文体公园、温泉公园、国际雕塑园、黑山公园、永安公园 西便门绿地、南中轴路绿地(宣武、崇文段)、翠芳园绿地、先农坛要工作,对于确保我市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也具有重大意义。 绿地 神仓外绿地、将台坝河绿地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也将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个积极地尝试和突破,将广场 滨河世纪广场、亢山广场 学校操场 东北旺中心小学 对我国其它大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和示范作用。 其他 北方企业集团马池口村应急避难场所 场所类型统计表 序号 区县名称 避难场所名称 面积/万M2 容纳人数/万人 - 4 - 1 地坛公园园外园 5.4 2.7 针对特殊的功能定位,本市有许多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应急生活设施具有多重保障。在供东城区 2 皇城根遗址公园 9 4.5 水方面,朝阳公园北部园等7处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了自备井,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取了市3 西城区 西便门绿地 4.7 1.25 4 明城墙遗址公园 15.5 6 政管网、供水车、水井、机井、瓶装水等多种方式(左图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应急水井);在5 崇文区 玉蜓公园 3.7 1.5 供电方面,海淀公园等4处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了发电车(机),如万寿公园场所配备了多路电6 南中轴路绿地 3.7 1.5 7 长椿苑公园 1.4 0.6 网供电系统、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可移动发电机等应急设施;在排污方面,北京国际雕塑8 翠芳园绿地 0.69 0.46 园等8处场所设置了应急排污系统,并将专用排水管线铺设至预设的棚户区;在应急厕所配9 丰宣公园 3.3 1.5 宣武区 备方面,长期(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大多数都采取了现有厕所、应急暗坑式厕所、移动式应10 万寿公园 3.3 1.5 11 先农坛神仓外绿地 0.62 0.28 急厕所等多种方式(右图为暗坑式厕所);在垃圾销纳和储运方面,西便门三角绿地等5处场12 南中轴绿地 10.43 4.7 所不仅准备了垃圾桶还设置了垃圾销纳场(储运站)。这些应急设施切实保证了灾时城市生命13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67 19 14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 4 2 线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避难场所各项功能仍可充分发挥,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15 太阳宫公园 37 11 朝阳区 障。 16 安贞涌溪公园 1.4 0.6 17 朝阳公园北部区 120 11.5 18 将台坝河绿地 16 6.4 19 海淀公园 40 20 20 马甸公园 8.6 4.3 21 东北旺中心小学 0.8 0.4 22 曙光防灾公园 27 13.5 海淀区 23 阳光星期八公园 5.2 2.6 24 长春健身园 10 5 25 东升文体公园 8 4 26 温泉公园 4 2 27 石景山区 国际雕塑园 40 11 详见附表:《应急避难场所设施汇总表》。 28 滨河世纪广场 35 10 门头沟区 29 黑山公园 3 1.2 1.2.3 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安置预案编制情况 30 亢山广场 4.08 1.8 31 昌平区 永安公园 6.9 2.8 目前我市已建应急避难场所均编制了不同层级的《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安置预案》,明确了32 北方企业集团马池口村应急避难场所 2.22 1.01 合计 501.94 156.6 各项工作机制及分工。如朝阳区元大都遗址公园场所的疏散安置预案中将设置了区级、街乡 已建应急避难场所统计表 级指挥体系,在街乡级指挥机构下设了7个工作小组,疏散组织责任落实到了小区的各个楼 1.2.2 已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配置情况 门的“楼长”,并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发放到了街道、社区、居委会。海淀区把疏散地点制成卡片,发放到 应急避难场所周边社区每户手中。 各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了原有设施,指挥系统主要依托公园、学校等的现有管理系统, 各避难场所因地制宜,在场所内适当储备的同时,与附近的商业企业建立了应急物资保障供监控、通信、广播系统都比较完备;应急棚户区主要利用原有空地、操场、绿地、广场等; 应联动机制。海淀区和昌平区还整合了区内大型商场、超市、物资调配中心资源,建立物资统应急物资储备、医疗救护等场地主要利用原有办公、管理用房或预先划定的区域;应急排污 一调拨体系,确保紧急情况下有三天至五天的应急物资供给。 和应急消防主要是利用场所现有设施、设备,做到了“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 5 - 1.2.4 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演练工作 寿公园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基本上是参考国内外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3) 场所用地资源利用不足 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既是灾时群众临时避难、生活的场所,也是防灾减灾宣教、演练的 目前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仅限于公园,未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企业闲置重要阵地。在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的同时,各单位以应急避难场所为平台,结合疏散方案, 地等空间。北京市区内许多企事业单位可用于应急避难的空间很多,像一些大一点的中小学,开展了多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更是将此项工作规范化,每年开展2-3 企业大院内部广场绿地。而且由于许多公园建设较早,很少把减灾、避险思想引入城市规划次疏散演练。 或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没有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等景观规划中结合减灾规划。 (4)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在已完成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市政府2000年的迎奥运环境整治 建设的经费投入。这两年只有个别区县政府和个别企业投资建设了避难场所,其建设力度明 显放缓,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就场所产权人来说,应急避险、疏散安置、设施维护等工作是 新增加的工作任务,这项公共经费开支无处列支,增加了产权单位的负担。 元大都遗址公园避难演习 (5)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机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维护和启用等方面,其中规划又分市级、区级,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涉及市政、园林、体育、教育,还涉及到企业、部队、中央单位。在应急总体来讲,北京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在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市各部 避难场所日常维护上,虽然在有关法规中有了明确,但缺乏具体措施(如维护经费没有明确门通力协作下,在数量、面积、可安置人口、应急设施配置、疏散安置预案的编制以及宣传 谁投入),导致已建的设施丢失损坏。 演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场所建设规模、分布、资源利用等 (6) 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 硬件建设和经费、体制机制、法律保障等软件支撑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也是本次规划主 在已出台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中,没有对启动后的管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理内容和责任人进行明确,因为启动后涉及的对象更多,如不加以明确,避难场所所有权人(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足、分布不均匀 无法管理,避难场所的使用也无法保证。同时在该法规中也没有明确投资的主体是谁,之避目前已开展建设的区县只有9个,已建成32个应急避难场所,能够疏散安置的人数还达 难场所的建设与维护无法落实。 不到十分之一,没有达到市“十一五”减灾规划中要对应急避难场所拟建数量的要求。场所 的建设出现严重的扎堆现象,许多应急避难场所都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宣武区等,而东 城、西城区比较少。各区县的避难场所总面积和可容纳总人数与所建避难场所数量虽然大体 趋势相同,但不完全呈正比例关系。 (2) 建设标准不统一、不明确 现状已建设的避难场所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性的规划引导。这个 问题在每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时几乎都存在,没有明确的应急设施和设备建设标准,功能不 统一,很难建设成一个合格规范的应急避难场所。海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虽然由充足的 财力保障,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定,建设的好坏建设方市政管委也不清楚,万 - 6 - 使市民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迅速通过步行到达避难场所。尽可能在居住区、学校、大型第2章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目标及策略 公建等人群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公园绿地、小绿地等),使市民可就近及时疏 2.1 规划目标 散,使人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步行赶到避难场所。以步行5至10分钟到达为宜。减少对外部紧 急救援的依赖,缩短依赖外部救援的时间。 规划建立北京市域范围内的避震疏散体系。依据北京市建筑8度及其以下抗震设防标准, (3) 快速畅通的原则 满足以下避难及疏散要求: 以救援为主,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划定救援道路;利用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地以及连在发生8度及其以下地震灾害时,大部分新、改建房屋不会损毁,需长期避难的人员可 接上述场地的道路现状,划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和与之配套的应急疏散通道。 以在预估范围内,北京市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体系可以满足灾民就近安全、便捷、 (4) 因地制宜原则 快速避难及适当协调、互补疏散转移避难的要求; 结合空地的分布和人群疏散的需求,将空旷场地赋予避险的概念。 在发生不可预知的8度以上地震灾害时,建筑损毁情况将难以预估,需长期避难的人员 (5) 平灾结合的原则 也难以预测,在此情况下,北京市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体系可以满足向外安全、 本质就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使避难场所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灾时都能为社会提供服务。 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及疏散两方面的要求。 将有一定规模的、已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所(学校操场)等建成具备两避震疏散体系规划包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及疏散通道规划两部分,本次规划的具体 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具有美化环境、环境保护、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在地震、火灾任务如下: 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配备的所需救灾设施和设备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特殊作用。 (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6) 动态建设和管理原则 市级避难场所:具体选址布局; 应急避难场所应分为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近期,应以安全地全部地安置市民为主,应区县以下级避难场所:通过制定标准、明确需求、梳理资源引导区县专项详细规划落实。 结合当地现存情况,主要考虑已存在的建(构)筑物情况、空地情况、人口密度和安全性等(2) 疏散通道规划 进行规划设计应急避难场所,简单的说就是根据人来设置避难场地。远期,要将城市总体规疏散通道规划:通道标准与布局、疏散方向与能力; 划中加入安全城市的理念,预先考虑提供给市民安全的、设施完备的生活和避难避险空间。 设计维护机制:明确设计标准、检查机制、维护要求。 2.3 规划策略 2.2 规划原则 依据规划目标及任务的要求,提出以下主要规划策略: 规划针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特殊性,对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的规划布局及管理实 (1) 宏观指导微观:按照规范要求,规划将对避难场所划分为市级、区级、社区级的不同施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主要原则: 层面进行由宏观到微观的逐步细化布局。本次规划重点对市级的避难场所进行具体选址布局,(1) 安全原则 满足建设全市避难指挥及疏散中心的要求,并对区级、社区级场所提出选址要求和布局示意; 安全原则是世界各国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首要原则。应急避难场所最大的和唯一 (2) 专项规划综合: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规划布局应结合综合交通规划、绿地的作用就是在灾难来临时为居民提供生命安全保护。要求应急避难场所应远离高大建筑物、 系统规划、教育、体育等专项规划要求,保障场所设施平灾综合建设与利用;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核放射物、地下断层、易发生洪水、塌方的地方。同时还应选择地势较 (3) 弹性指标控制:结合各区县用地资源特点,制定弹性的规划指标要求,提高各区县地平坦,易于搭建帐篷的地方。 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2) 步行原则 - 7 - (4) 协调互补机制:结合全市各区县地震灾害评估和用地资源条件,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和疏散救援措施,在就近疏散避难原则基础上,加强各个区县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提高全市共同应对灾害的应变能力; (5) 动态维护机制:建立规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库和可动态维护的管理机制,体现场所规划建设的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 - 8 - 海淀区 237 212.5 11153 现状 第3章 避难需求分析及资源评价 丰台区 102 187.9 5428 现状 石景山区 41 81.8 5012 现状 3.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需求分析 延庆县 15 18.52 8099 规划 怀柔区 35 42.8 8178 规划 密云县 35 46.18 7579 规划 3.1.1 各类场所避难人口测算原则 昌平区 60.3 74.01 8148 规划 顺义区 100 167.36 5975 规划 (1) 紧急避难场所:属于社区级避难场所,是地震灾害发生初期(3天以内)灾民紧急、 平谷区 25.7 27.84 9231 规划 快速、就近避难的场所,满足灾民短期避难需要。灾害初期群众对灾害及次生灾害情况不清门头沟区 25 36.44 6861 规划 楚,防备能力不足,全部将需要进入避难场所进行避难。因此,紧急避难场所避难人员测算房山区 55 61.6 8929 规划 大兴区 60.22 70.69 8519 规划 为全部常住人口,工作人口密集等特殊区域还应考虑工作人口及产业人口等的紧急避难需要。 通州区 96 155.57 6171 规划 (2) 固定避难场所:属于地区级避难场所,是地震灾害发生中后期(3天以后)灾民避难亦庄开发区 70 101.31 6909 规划 合计 1447.22 1842.42 7855 综合 的场所,满足灾民中长期避难需要。此时,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影响已得到控制,住房未被破 各区县避难人口列表 坏的居民将陆续返回家中,只有住房被破坏等受灾严重的灾民需要继续在避难场所避难,因 3.1.3 区县各类避难场所需求分析 此,固定避难场所的避难人员测算应视当地房屋抗震能力等因素确定。根据《北京市城乡建 设抗震防灾工作调研报告》分析,北京市1976年后新改建房屋已基本满足8度设防要求,只根据各区县、开发区常住人口规模和各类避难场所规划人均面积标准测算各区县各类避有旧城平房区及个别简易楼抗震能力不足,综合北京市各方面情况,规划按8度地震时15%难场所的需求规模,其中:紧急避难场所按人均1.5?测算,固定避难场所按人均2?测算。 常住人口 面积 人口密度 的房屋及设施损毁率,约30%的居民将需要进入避难场所进行避难来测算:固定避难场所避区县 备注 (万人) (平方公里) (人/平方公里) 难人员=总人口(常住人口等)×30%; 东城区 55.2 24.7 22348 现状 西城区 66.5 30 22167 现状 (3) 中心避难场所:属于市级避难场所,也是固定避难场所的补充,主要负责疏散转移人 崇文区 29.9 15.9 18805 现状 员和救援工作人员的集中安置,其避难人口不作具体测算。 宣武区 55.3 16.5 33515 现状 朝阳区 300.1 470.8 6374 现状 3.1.2 各区县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海淀区 281.4 212.5 13242 现状 丰台区 169.3 187.9 9010 现状 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需针对现状及规划人口的综合石景山区 54.6 81.8 6675 现状 情况做出最充分的安排。根据北京市人口由中心城逐渐向新城疏解的规划策略,本规划以各延庆新城 15 17.84 8408 规划 怀柔新城 35 40.52 8638 规划 区县现状及规划人口中较大的值为测算依据,因此,中心城8个区以现状人口为测算依据,密云新城 35 55.98 6252 规划 11个新城以规划人口为测算依据。具体人口分布情况见下表: 昌平新城 60.3 69.1 8726 规划 顺义新城 100 162 6173 规划 常住人口 面积 人口密度 区县 备注 平谷新城 25.7 31.75 8094 规划 (万人) (平方公里) (人/平方公里) 门头沟新城 25 39.03 6405 规划 东城区 69 24.7 27935 现状 房山新城 55 65.57 8388 规划 西城区 83 30 27667 现状 大兴新城 60.22 62.9 9574 规划 崇文区 41 15.9 25786 现状 通州新城 96 154.69 6206 规划 宣武区 61 16.5 36970 现状 亦庄新城 70 91.62 7640 规划 朝阳区 236 470.8 5013 现状 - 9 - 合计 1589.52 1831.1 8681 —— 场用地面积约1公顷;平均每个中小学校约1个200米标准跑道操场,操场用地面积约0.3公 注:现状人口数据摘于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08年) 顷。北京各区县学校操场资源见下表: 规划人口数据摘于新城规划。 各区县各类避难场所需求分析表 区县名 中小学数量(个) 操场用地资源(公顷) 东城区 118 35.4 3.2 用地资源评价 西城区 152 45.6 崇文区 67 20.1 宣武区 106 31.8 可用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用地资源主要包括绿地、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 朝阳区 768 230.4 海淀区 356 106.8 3.2.1 绿地资源 丰台区 404 121.2 绿地资源包括了中心城及新城范围内的公园、路侧绿化带、街头休闲绿地等公共绿地。石景山区 102 30.6 延庆新城 13 3.9 考虑到绿地植被种植等情况和北京市公园绿地的实际用地情况,除去水面外,本规划按其绿怀柔新城 33 9.9 地总面积的60%计算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利用用地。北京各区县绿地资源见下表: 密云新城 42 12.6 昌平新城 136 40.8 绿地资源 可利用面积 区县名 顺义新城 64 19.2 (公顷) (公顷)按60%测算 平谷新城 22 6.6 东城区 184.55 110.73 门头沟新城 西城区 253.55 152.13 56 16.8 崇文区 424.18 254.51 房山新城 94 28.2 宣武区 161.42 96.85 大兴新城 59 17.7 朝阳区 3784.03 2270.42 通州新城 94 28.2 海淀区 1583.99 950.39 亦庄新城 31 9.3 丰台区 2035.64 1221.38 合计 2717 815.1 石景山区 1046.03 627.62 各区县学校操场资源列表 延庆新城 271.58 162.95 3.2.3 体育场资源 怀柔新城 753.66 452.20 密云新城 724.5 434.70 包括了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地区级等各级体育场用地,根据体育用地中场馆、办公昌平新城 2352.68 1411.61 顺义新城 1911.35 1146.81 楼等的建设情况,体育场面积按用地60%的比例测算。北京各区县体育场资源见下表: 平谷新城 603.67 362.20 体育场用地资源(公顷) 区县名 门头沟新城 2029.04 1217.42 体育用地面积 体育场面积 房山新城 617.27 370.36 东城区 20.42 12.25 大兴新城 408.19 244.91 西城区 12.16 7.30 通州新城 1123.09 673.85 崇文区 25.74 15.44 亦庄新城 2192.16 1315.30 宣武区 28.57 17.14 合计 22460.58 13476.35 朝阳区 141.61 84.97 各区县绿地资源列表 海淀区 87.04 52.22 丰台区 80.73 48.44 3.2.2 学校操场资源 石景山区 59.24 35.54 延庆新城 9.09 5.45 学校操场主要包括高校及中小学操场。其中,平均每个高校约1个标准400米操场,操 怀柔新城 32.85 19.71 - 10 - 密云新城 38.87 23.32 昌平新城 486.99 292.19 顺义新城 372.38 223.43 平谷新城 30.83 18.50 门头沟新城 22.84 13.70 房山新城 59.59 35.75 大兴新城 35.7 21.42 通州新城 60.39 36.23 亦庄新城 69.66 41.80 合计 1674.7 1004.82 各区县体育场资源列表 3.2.4 可利用资源汇总 汇总所有规划可利用资源并根据测算常住人口,测算各区县的人均可利用资源情况如下。 其中,全市域平均人均可利用资源面积为9.57平方米/人,而东城、西城、宣武等城4区及海 淀、大兴区的用地资源较少,人均可利用资源面积不足5平方米/人。 常住人口 可利用用地资源(ha) 人均面积 区县名 (万人) 绿地 操场 体育场 合计 (?/人) 东城区 55.2 110.73 35.4 12.25 158.38 2.87 西城区 66.5 152.13 45.6 7.3 205.03 3.08 崇文区 29.9 254.51 20.1 15.44 290.05 9.70 宣武区 55.3 96.85 31.8 17.14 145.79 2.64 朝阳区 300.1 2270.42 230.4 84.97 2585.79 8.62 海淀区 281.4 950.39 106.8 52.22 1109.41 3.94 丰台区 169.3 1221.38 121.2 48.44 1391.02 8.22 石景山区 54.6 627.62 30.6 35.54 693.76 12.71 延庆新城 15 162.95 3.9 5.45 172.3 11.49 怀柔新城 35 452.2 9.9 19.71 481.81 13.77 密云新城 35 434.7 12.6 23.32 470.62 13.09 昌平新城 60.3 1411.61 40.8 292.19 1744.6 28.93 顺义新城 100 1146.81 19.2 223.43 1389.44 13.70 平谷新城 25.7 362.2 6.6 18.5 387.3 15.07 门头沟新城 25 1217.42 16.8 13.7 1247.92 49.92 房山新城 55 370.36 28.2 35.75 434.31 7.90 大兴新城 60.22 244.91 17.7 21.42 284.03 4.42 通州新城 96 673.85 28.2 36.23 738.28 7.40 亦庄新城 70 1315.3 9.3 41.8 1366.4 19.52 合计 1589.52 13476.34 815.1 1004.82 15296.26 9.57 各区县人均用地资源列表 - 11 - 第4章 国内外规划经验及相关规范研究 4.1 国内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经验介绍 4.1.1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及建设的情况介绍 (1) 美国 美国的避难场所主要针对灾害类别是飓风,因此,其避难场所主要是利用体育馆等大空 间公共建筑做室内避难场所。 东京都避难场所分布图 日本防灾公园示意图 (3) 台湾 室外紧急避难场所:指灾难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为居民提供暂时性躲避的场所,同时 作为前往政府规划的较大避难场所的过渡。并无特别固定的场所,使周围情况而定,多指居 民区或工作场所周围的一般绿地。 室外临时避难场所: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市民提供安全避难、基 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临时性场所,主要指社区公园、小型的绿地、广场、草场等,灾 后持续时间较短。 佛罗里达州避难场所分布图 室内避难空间利用示意图 室外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市民提供安全(2) 日本 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主要有大型城市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灾后室外广域避难场所:面积较大的大型公园和绿地等的自由空间能实施广域避难的场所。 持续时间较长。 日本大阪市的广域避难所基本上是各个辖区的公园绿地。 (4) 北京 室外紧急避难场所:指到避难所避难之前,邻里之间会面、互问安危的场所,或者避难 室外紧急(临时)避难场所:指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面积规模相对小者集合形成避难人员群体的场所。 的空地,包括小公园绿地、小花园(游园)、小广场(小健身活动场)等。这些用地和设施一般能 够起到发生地震等突发灾害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具有提供用地周围若干个邻近建筑中受 灾居民临时和紧急避难使用的功能。 室外长期(固定)避难场所:指相对于紧急避难场所用地来说面积规模较大的市级、区 级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等,规模再大些的还包括城区边缘地带的空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 等,主要用于安排居住区(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区级政府等管理范围内的居民相对较长时间的 - 12 - 场 所 主要有避难场避难场所、储水:足够场所可容纳配套建设应急供水使用。 所、储备仓库、备仓库、临时人数3天使用的饮(自备井、封闭式储 临时停机坪、大停机坪、大型水;厨具;卫生设施:水池、瓶装矿泉水从以上可以看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种类比较多样,场地面积差异很大,其中,日本及 型抗震饮用水贮抗震饮用水贮急救设施(胶带和绷[纯净水]储备)、应台湾地区的场所分类与北京相近,总体上可以分为紧急(临时)避难场所和室外长期避难场槽(100吨,可槽、防火水槽带、剪刀、消毒液、急厕所、救灾指挥 以确保1万人3(2个,各储水杀毒剂、抗菌素、止中心、应急监控(含所两类。紧急或临时避难场所与长期避难场所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功能、开设持续时间长短等。 天时间饮用)、40吨),灭火疼药、止泻药、药用通信、广播)、应急 防火水槽(2个,器械、搬运工盐类、毛巾、急救手供电(自备发电机4.1.2 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指标对比 各储水40吨),具、通信装置、册等);应急设施:或太阳能供电)、应 灾时临时厕所、灾时临时厕电池、手电筒、灭火急医疗救护(卫生一般广域避难场所或长期(固定)避难场所要求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临时或紧急保障 物资堆放场、太所、物资堆放器、毯子、工具箱、防疫)、应急物资供设施 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但大型长期避难场所占地面积较大,防灾救灾设施较为齐阳能发电装置、场、太阳能发雨衣(伞)、加热器、应(救灾物品贮存) 照明和广播设电装置、照明通风设施等;通信设用房、应急垃圾及全,数量较少,因此其规划和建设往往具有相通的标准,对我们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为便 施、防火树林带、和广播设施、施:无线收音机、便污水处理设施,并于分析参考,这里将日本、美国、台湾和北京四个国家和城市的这四类避难场所的场地规模、防灾标示等。 防火树林带、携式电话、信号发射配备消防器材等, 防灾标示等。 器、便携式发电机、有条件的还可以建服务半径、人均面积和应急保障设施等指标进行对比。详见下表: 传真机、电视机、车设洗浴设施,设置 日本 台湾 美国 北京市 内播音系统;食物及应急停机坪。 场地 可以容纳100人2000平方英尺以上不小于2000—3000容纳50人以上 恰当的食物储藏地;规模 以上 (约200平方米) 平方米 垃圾收集;娱乐设施;人均 不低于2.0平方0.5-1.0平方 2.0-3.0平方米 1.5—2.0平方米 洗衣设施;停车位等 面积 米 米 (1) 用地规模 室 外 服务 1千米 500-1500米 步行5分钟路程 500米 紧 急 半径 室外紧急避难场所、临时避难场所和室内场所面积比较小,面积一般在200平方米到1000避 难 食品和药品、必 帐篷、基本的生活设用地平坦,易于搭 平方米之间。台湾的临时避难场所面积较大,在1000-20000平方米之间。室外长期避难场所场 所 要照明、通信器施,如水和食物等。 建帐篷及临时建保障 材以及帐篷等 筑,配备自来水管、面积较大,一般都在10000平方米以上。相比起来,北京的避难场所种类较为单一,紧急避设施 临时厕所等基本设 难场所规模要比国外的大,而长期避难场所面积则要小一些,二者之间差距不是很大。 施,以满足临时避 难及生活需要。 (2) 人均用地面积 场地 同“紧急避 最小0.1-2公 无 同紧急避难场所 各国和地区差异不大,基本上都保持在2-3平方米之间。室内场所比室外场所略微小些。 规模 难场所” 顷 室 外人均 同“紧急避 各地区可能根据本市情况略有不同。 2平方米 无 同紧急避难场所 临 时 面积 难场所” (3) 场所服务半径 便 难 服务 同“紧急避 600-1500米 无 同紧急避难场所 场 所 半径 难场所” 因场所种类而异。一般紧急和临时避难场所服务半径较小,在500-1500米之间。长期避 保障 同“紧急避 无 同紧急避难场所 难场所半径较大,在2000-5000米之间。总的来说,服务半径都不是特别大,这与各国避难场设施 难场所” 场地 所规划的“步行原则”相一致,要求灾难发生时,居民能够较短的时间内步行赶到避难场所。10公顷以上 3-4公顷 5-10公顷以上 不小于4000平方米 规模 室 外 北京市也基本上一致,并且北京市的紧急(临时)避难场所服务半径要更小,这样更有利于长 期 人均 2平方米,最低12-3平方米 2平方米以上 2.0—3.0平方米 收 容面积 平方米 周围居民的聚集。 (避服务 2000-4000米 2000米 4000-5000米 2000-5000米 (4) 配套设施 难) 半径 - 13 - 室外场所以台湾比较齐全,从最基本的食物、饮用水到卫生、消防、娱乐等设施都配备址建设和配套设施设置的国家标准。规范明确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提出按避难场所的较为齐全。室内则以美国最为齐全。在美国许多州制定的本州城市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规可安置人员的时间长短分为?、?、?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根据不同类别的避难场所配定上都明确规定了具体的标准。北京市在设施类别上也规定的较为详细。另外,室外长期场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规范对避难场所的选址提出安全性、可通达性、用地面积等要求,并对所比临时场所设施要更齐全。 避难场所的标志设置、抗震性能、篷宿区内分区、无障碍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3) 《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后简称《中心城纲要》) 4.1.3 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模式 该《中心城纲要》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地震局共同组织编制,于2006年1月通(1) 美国 过市政府审批。《中心城纲要》针对北京中心城人口、建筑、用地资源特点,提出了避难场所 美国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运行管理流程、场所日常维护管理、用地分类、等级、场所建设类型以及相关建设要求,并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保障、实施及信号标识管理和场所层面运行管理体制等内容。 后续工作等内容提出相应要求,是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纲要性依据,同(2) 日本 时也为新城地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日本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包括事先指定避难所、避难所的开设、开设二次避难本规划依据《中心城纲要》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化,对北京市域范围内的地震应急避难所、避难所的运营管理、转移受灾者等部分。 场所建设提出具体规划要求,指导各区县专项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实施。 (3) 台湾地区 4.2.2 主要规范依据规划标准对比及特点分析 台湾地区对政府的地震应急管理启动机制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当地震发生后,政府根 据震级的不同分别启动不同的应急预案,调动不同的应急力量予以应对。其中关于应急避难规划对以上3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范依据的场所分类、用地规模、服务半径、人均面场所的条例规定,当发生5级以上地震时,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开始启动,政府开始组织积、疏散通道、设施配置等主要规划标准进行比较,具体见下表: 规范名称 场所分类 用地规模 服务半径 人均面积 疏散通道 设施配置 疏散人群前往避难场所。 紧急避震疏散场地 ?0.1hm? 500m ?1m? 主通道?4m 固定避震疏散场地 ?1hm?? 2-3km ?2m? 主通道?7m 4.2 相关规范依据分析 规划标准 —— 不少于8条,主通道?中心避震疏散场地 ?50hm? —— —— 15m 4.2.1 主要规范依据介绍 基本、一般、综合?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设施 不少于2条不同方向的设计规范 ?500m? —— ?1m? (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疏散通道 基本、一般设施 ?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基本设施 该规范于2007年4月13日发布,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是指导编制城市抗震防灾专 紧急避难场所用地 ?0.2hm? 500m 1.5-2.0m? 不少于2条疏散通道 项规划的国家标准。规范对城市抗震设防标准、分类、规划工作区的划分等提出了基本要求,规划纲要 原则描述性要求 固定避难场所用地 ?0.4hm? 2-3km 2.0-3.0m? 不少于4条疏散通道 并对城市用地、基础设施、城区建筑、地震次生灾害防御、避震疏散等方面提出了评价与规 划要求。针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规范提出了紧急(临时)、长期(固定)、中心对比《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的规划指标,(大型)避难场所的分类标准,明确了各类避难场所的用地规模、人均用地面积、服务半径《中心城纲要》的相关指标要求有如下特点: 等要求,并提出了城市对外疏散的相关要求。 (1) 场所分类 (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GB21734—2008) 基本符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分类标准,但作为特大城市,北京中心城应在紧 该规范于2008年5月7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是指导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选急、固定避难场所基础上补充中心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 - 14 - (2) 用地规模 《中心城纲要》要求的紧急(临时)避难场所用地规模略高于其它规范,固定避难场所用地规模略低于其它规范。因此,在《中心城纲要》要求基础上可结合各区县用地条件特点,适当降低用地资源较少区县的紧急(临时)避难场所用地规模标准(如:城四区等),以适应市中心建设密集地区分散灵活的用地特点;适当提高用地资源较充足区县固定避难场所用地规模标准(如:昌平、门头沟区等),以提高固定避难场所的接纳能力和建设质量。 (3) 人均面积 《中心城纲要》要求的各类避难场所用地规模均略高于其它规范,因此,在《中心城纲要》要求基础上可结合各区县用地条件特点,适当降低用地资源较少区县的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标准(如:城四区等),以提高各区县专项详细规划的可实施性。 (4) 服务半径 基本符合其他规范要求。 (5) 疏散通道 基本符合其他规范要求。 (6) 设施设置 《中心城纲要》主要作了描述性要求,可参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中对设施配置的要求来指导区县专项详细规划的编制。 - 15 - 紧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应大于1.5—2.0平方米。其中,城四区等城市中心地区人第5章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标准 口密集、用地资源较少,参考国内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经验,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本规划依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等相 积可以略低些,但最低不应少于1.0平方米。 关规范及《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国内外相关 固定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应大于2—3平方米。 规划建设经验和北京市各区县的用地资源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标准, 中心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应大于2—3平方米。 具体如下: 5.3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选址条件要求 5.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类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选址需要注意以下条件要求: 依据《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要求,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 (1) 地质条件要求 所分为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3类。 选址要避让地震断裂带、砂土液化、沉降、地裂、泥石流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紧急避难场所:保障灾民短期(地震发生前及地震发生后3天内)临时避难并具备基本 以确保场所的地质安全。 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临时性场所,便于疏散转移;属于社区级避难场所; (2) 地势地形要求 固定避难场所:保障灾民临时避难以及较长时间(3天以上)的长期避难并具备一定生活 选址应远离泄洪区、低洼地易积水地区,选择地势较高、地形较平整(0.3%?坡度?8%)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兼具紧急避难场所功能;属于地区级避难场所; 的用地作为避难场所,保障避难场所棚宿区等设施方便建设并满足安全、灾时防汛等要求。 中心避难场所:区域综合避难疏散调度中心,按规范要求需在中心城及人口超过100万 (3) 建筑、构筑物倒塌范围的影响 新城地区设置;中心避难场所属于大型的固定避难场所,兼具紧急及固定避难场所的所有功 为保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使用安全,场所的规划应根据其周围建筑、构筑物(桥梁)能;属于市级避难场所。 的高度,选址在其倒塌范围以外,以避免建筑、构筑物倒塌对场所造成危害。同时,地震应注:根据汶川等地震中灾民实际避难活动情况分析~地震发生后3天内~灾民可承受简 急避难场所周围的建筑应符合所在地区建筑抗震设防等级要求。 建筑物倒塌范围一般测算方单的生活及设施条件~3天后则需要逐步调整生活环境~满足较高水平的生活需求。地震应急 法为:砖石混合结构、预制楼板房屋为1/2H,1H;砖石混合结构、现浇板房屋为1/2H;砖承避难场所用地选址条件要求 重墙体房屋为1/3H,1/2H(H为建筑檐口至地面的高度)。 5.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面积标准 (4) 文物保护要求 对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属于市、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园等,安(1) 用地面积要求 排其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时,划定避难区域和进行设施建设不得破坏文物及其环境。 紧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中,用地资源较少的区县(如:城四区 (5) 次生灾害影响 等),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要求,其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000平方米。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固定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其中,城四区等城市中心地区,绿地等 准规范要求。四周有次生火灾或爆炸危险源时,应设防火隔离带或防火树林带。场所与周围用地布局分散灵活,按照《北京中心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 易燃建筑等一般地震次生灾源之间应设置不小于30米的防火安全带;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可适当降低用地规模标准,规划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的用地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供气厂、储气站等重大次生火灾或爆炸危险源距离应不小于1000米。 中心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宜小于50ha。 (6) 周边疏散通道要求 (2) 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要求 - 16 -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关系到群众疏散速度以及今后政府部门的救助工作,应选址周边道路条件较好的用地,利于受灾群众的快速疏散转移。其中,紧急(临时)避难场所周边应设置2条以上疏散道路,长期(固定)避难场所周边应设置4条以上疏散道路(要安排在不同方向上)。另外,参照一般防火通道的有关宽度标准,紧急(临时)避难场所的道路宽度不小于3.5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疏散道路的宽度不小于15米。 (7) 服务半径要求 紧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500米,步行约1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 固定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2000,3000米,步行约0.5,1小时之内到达; 中心避难场所:不设具体服务半径要求,结合城市快速疏散通道多方向布局。 注:规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按服务半径测算应覆盖所有范围。 5.4 配套设施要求 依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要求并结合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类等级,明确各类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要求。 紧急避难场所:满足基本设施配置要求; 固定避难场所:满足基本、一般设施配置要求,并根据避难场所规模选配综合设施; 中心避难场所:满足基本、一般、综合设施配置要求,并满足救援人员驻扎地的相关设施配置要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设计规范》中明确的设施分类为: 基本设施配置:棚宿区、医疗救护与卫生、供水、供电、排污、厕所、垃圾储运、应急通道、应急标志等, 一般设施配置:消防、物资储备、指挥管理等, 综合设施配置:停车场、停机坪、洗浴、通风、功能介绍等。 - 17 - 按照以上中心避难场所规划要求,规划在中心城地区结合绿化隔离地区的公园、练车场、第6章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规划绿地以及体育广场、规划深入研究用地等空间选址布局以下9处中心避难场所。其中, 6.1 避难场所规划目标与任务 奥运公园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67.7公顷,南苑机场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129.7公顷,规划作 为灾时市级指挥中心的备份功能场所,主要用于指挥中心的快速建立与恢复;海淀、万柳公规划将以全市城镇集中建设区(中心城、新城)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为主,建立市级、 园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198.3公顷,作为海淀区的疏散转移中心;首钢南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区级、社区级的避难场所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06.5公顷,作为石景山区的疏散转移中心;新发地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78.6公顷,作为丰台(1) 规划选址中心避难场所 区的的疏散转移中心;来广营、五方桥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174.35公顷,作为朝阳区的疏散作为市级避难场所,规划将选址布局中心避难场所,并结合区位环境、规模大小划分其 转移中心;朝阳公园避难中心用地规模266.4公顷,企业文化园避难中心用地规模约117.73服务的范围。提出场所功能、作用、配套设施要求; 公顷,作为城四区的疏散转移中心。 (2) 制定区县专项详细规划指引图则 针对区级、社区级避难场所,规划将以行政区(中心城地区)、新城范围(郊区县及亦庄开发区)为单位制定规划指引图则,指导下一步区县、新城专项详细规划的编制,细化落实紧急、固定避难场所选址布局。 6.2 中心避难场所规划 (1) 场所建设需求: 依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要求,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型城市需设置中心避难场所。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规模,中心城现状人口超过1000万,需设置多处中心避难场所;顺义、通州新城规划人口约100万,需各设置1处;其它新城规划人口均少于100万,根据规范要求不需要单独设置,但考虑到行政管理的独立性特点,建议每个新城设置1处,规模可率低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要求。 (2) 规划布局要求: , 中心城不同方向、城区均匀布局; , 用地规模大,不影响日常功能; 中心城中心避难场所规划 , 无高压线廊、输油管廊等; 按照规范及避难场所选址相关要求,新城地区需要在规划人口约100万人的通州和顺义, 对外联系方便、临快速疏散通道; 新城各选址一处中心避难场所。结合新城周边疏散通道和综合用地条件,通州新城在六环路(3) 配套设施要求: 西侧、北运河南侧,结合规划绿地建立中心避难场所,规划用地规模约54.85公顷;顺义新城, 避难人员大型转移疏散设施及场地(停机坪等); 在六环路北侧、京密路东侧,结合规划防护绿地建立中心避难场所,规划用地规模约102.17, 救援人员驻扎配套设施。 公顷。详见下图。 (4) 规划选址布局: - 18 - 根据前文确定的临时和长期避难人口规模,依据紧急避难场所1.5—2.0?/人、固定避难 场所2.0—3.0?/人的标准来分别测算需规划各类避难场所的规模。 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中心避难场所规划 6.3 区县专项详细规划指引 本规划将从用地资源梳理、避难人口预测、避难场所规模需求以及规划要点等方面指导 各个区县细化编制其避难场所专项详细规划。 (1) 用地资源梳理 规划对可用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各类用地资源进行梳理,包括:公共绿地、学校操场、区县专项详细规划指引图则 体育用地等。其中,用地规模约?3500平方米且,16000平方米的用地资源可用作紧急避难 场所;用地规模约?16000平方米的用地资源可用作固定避难场所。 按照紧急避难场所用地规模应?2000平方米、固定避难场所用地规模应?10000平方米 的标准~考虑到各类用地资源实际的可利用面积将只占总用地的60%~本次规划分别按照3500 平方米和16000平方米的规模梳理可利用用地资源。 (2) 避难人口预测 根据各个区县、新城现状及规划常住人口规模,按照灾时常住人口中100%将进行临时避 难、30%将需要长期避难的标准来测算其避难人口规模。 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避难人口的预测将以现状人口与规划 人口规模比较中的高值来作为测算依据。其中~城八区人口规划以外迁疏解为主~以现状人 口规模测算,郊区县及新城以吸纳人口为主~则以规划人口规模测算。 (3) 避难场所规模需求预测 - 19 - 客货运枢纽进行衔接,使受灾群众在发生地震后需要避难时,能够有效、安全地在指定的避第7章 应急疏散通道规划 难场所避难和得到及时的救助;相应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迅速赶赴地震灾区实施救援。疏散 通道均匀分布,也使得疏散车流和物流能够均匀分布,不会导致某些道路由于疏散压力过大7.1 疏散通道规划目标与原则 而造成局部拥堵,从而影响整个灾区的疏散救援。 7.1.1 规划目标 性原则 (3) 安全、可靠、灵活性(1) 确定应急疏散通道选定标准; 由于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作为在地震条件下整个城市区域疏散救援的生命线,必定要(2) 明确中心城地区疏散通道功能与作用; 求通道本身具有很强的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从而使得疏散通道在地震中免于破坏,在地震(3) 确定中心城人口向外疏散的方向并初步测算通道的疏散能力; 后服务于应急疏散和救援等任务。基于以上考虑,作为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的道路必定是(4) 确定市域疏散转移方向及对外救援通道规划方案; 市区内的骨干道路和连接市区内外的高等级的高速公路或国道。 (5) 初步测算全市避难人口对外疏散能力; 疏散方向应该均匀分布,不易集中,导致疏散通道压力过大,但还应考虑区域周边地形(6) 制定避难场所疏散通道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地质情况;疏散通道不宜跨越地震断裂带,或具有较强的抗震等级;疏散通道的选取避免桥(7) 提出疏散措施机制及建议。 梁和路堑较深道路。同时由于地震破坏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还应保证疏散通道规划的灵活7.1.2 规划原则 性,保证一旦部分疏散通道收到地震破坏之后,还有其他备选通道或者破坏通道与其他通道 北京市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具有联络线提供破坏之后的迂回疏散线路。 法>办法》确定的原则: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立足于抗防。力争提早做准备,常备(4) 高等级、高通行能力原则 不懈,有备无患,力求在震前做好各项减灾工作(措施),实现新总体规划确定的“最大限度地震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大,受灾人员多其集中、救援物资需求高且紧迫,这就要求地震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同时,在疏散通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以保证大量集中的受灾人员快速撤离灾道规划过程重要突出以人为本,通道的高设计标准,高通行能力的要求。 区,救援物资能够及时运达灾区。 (1) 与区域路网总体规划相整合原则 (5) 平灾结合原则 日益严重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对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并不是脱离城市路网而独立的道路系统,疏散通道本身就应该是是提高城市安全系数的有利契机。通过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与城市总体路网规划相整城市现状路网的一部分,现有的城市路网骨干道路是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建设的基础。合,并争取与政府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项目相结合,在近期建设规划中促进其实施,尽快提高城市防御能疏散通道在平时还应承担日常的交通服务功能。所以,在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建设时力。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必须适应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的人口变化对地震应急疏散首先通过调查城市路网现状具有紧急状态下进行疏散潜力的道路,将其作为或适当改造后用救援通道提出的要求,在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的规划年限、用地规划等方面与城市路网总于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此原则的实施,不仅可以尽快在近期建设中满足城市的地震应急体规划保持一致。 疏散需求,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即便需求新建道路作为服务于地震应急疏散需求,也应该(2) 均衡布局原则 在充分考虑该道路在平时的服务功能,这样才能在应急疏散道路规划建设完成之后,及满足 在建立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整体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在不同的防灾分区和防灾单元中应急需求又能够服务于日常交通,带动道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建立若干等级的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并要注意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地震应急通道基于城市 (6) 易于监控原则 地震应急疏散主要方向上的布局均衡性。根据现状和规划中的人口总量和分布,对地震应急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点,要求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在选取时应该优先疏散救援通道进行规划并注意与不同等级的避难场所、抗震防灾指挥中心、医疗单位、交通 - 20 - 选取有监控设施以及其他ITS设施的道路,这样便于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在地震发生后,第一2001年申奥前夕,整个四环路全线贯通,北京市政府将其列为“申奥大道”,足见四环路其设时间了解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的运行状况,从而制定合理高效的应急疏散方案。同时,由计等级及重要作用。四环路上共有52座桥梁,其中健翔桥和安惠桥为1990年亚运会配套工于疏散通道的监控设施以及其他ITS设备使得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及时准确了解疏散过程程,按77抗震规范设计,其余50座桥梁均按JTJ004,89设计。五环路在当初规划时曾被命进行的状态,及时发现疏散过程中的次生事件并及时调整疏散方案和交通控制措施。 名为“公路一环”,并且也是按高速公路标准进行设计的,但通车后不久因城市的发展已迫使 它的功能进行必要的转换,由设计为郊区的环城高速变为实际的城区主干道了。五环路上共7.2 疏散通道选定标准 有桥梁97座(不包括通道和天桥),均按JTJ004,89设计。 北京市中心城道路主要等级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支路以下为居住连通北京与周边省份的若干条放射状干道,是构成北京城市道路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出入北京市区的主要通道。现在连通周边郊区县的各放射性道路也在逐步拓宽,道路等级区道路)等。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一般用于连接固定(长期)避难场所,而支路及居住区等道 路则用于接连临时(紧急)避难场所。在规划确定城市避难道路时,主干道路对于灾后进行的大及设计标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且这些放射线干路与城市快速环路相交,与北京对外的高速规模救灾工作意义重大,是全市避难和救灾活动的“保证线”。同时也不可小视次干路,地震公路和国道相连,便于人员向外疏散,及救援物资的调配,因此将其也纳入地震应急疏散救时主干路因有立交桥,立交桥可能倒塌影响使用时,次干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替代作用,支援通道的骨干路网。放射线道路部分放射线道路的抗震设计现况如表所示。 路、居住区级道路,则是通往临时避难场所必不可缺的,是受灾群众逃生的生命路。 序号 道路名称 抗震设计规范 F,1 东北城角联络线 JTJ004,89 中心城中二环路、三环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中的部分工程是二十世纪七、 F,2 京通路 JTJ004,89 八十年代建设的,桥梁结构以混凝土简支梁桥居多,抗震设计依据交通部1977年颁布的《公F,3 莲石路 JTJ004,89 F,4 西外大街 JTJ004,89 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试行)。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偏低,再加上使用年限较长,这部分工 F,5 万泉河路 JTJ004,89 程目前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结构混凝土剥落、开裂,钢筋锈蚀,橡F,6 德外大街 JTJ004,89 部分放射线道路抗震设计现况 胶支座老化等,其中一些桥梁结构已进行了加固改造。四环路、五环路、学院路、莲石路、 根据以上对北京市城市道路的调查分析,遵循北京市中心城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规划京承高速公路等为近十年建设的高等级道路,桥梁结构形式多样,抗震设计依据交通部1989 原则的基础上,北京市中心城地震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的选定主要基于五个标准: 年发布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这部分工程由于建成时间不长,施工中采 (1) 通行能力:道路等级及其决定的道路通行能力; 取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目前使用状况良好。 (2) 抗震能力:道路桥梁的抗震等级; 北京市现有环路中六环路不在中心城内。二环路是围绕北京旧城的一条环路,位于北京 (3) 通行宽度: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高度及抗震等级; 旧时城墙、城门的基址上,自20世纪70年代动工修建,历时20余年,直到1992年9月打 (4) 设施连接能力:连接抗震防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医疗结构、客运枢纽等主要通东西厢和南厢工程后才全部完工,它是我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无红绿灯的城市快速 的抗震防灾设施; 环路。二环路上共有31座桥梁,其中按JTJ004,89设计的桥梁18座,按77抗震规范设计的 (5) 对外通达能力:对外通道与周边省区道路联通。 桥梁11座,部分桥梁(如复兴门桥和阜成门桥)建成年代较早,抗震设计依据不详。三环路 在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的技术改造,于1994年9月建成通车,成为北京市第二条全 封闭的快速环路。三环路上共有54座桥梁,其中按JTJ004,89设计的桥梁41座,按77抗震 规范设计的桥梁13座。四环路建设历经十余年,1990年北京举行亚运会之前,四环路的部分 路段,主要是北四环学院路到四元桥路段,就已建成通车,国庆50周年之际,东四环路建成, - 21 - 北京市应急疏散的方向的确定受避难场所的分布,以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特别 是针对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的地震的疏散来讲,不得不考虑其周边地区的情况。 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看出,西部张家口地区、北部承德地区为山区地带, 不宜地震中大批人员的安置和物资的调配;东部为唐山地区,处于地震破裂带;而东南部廊 坊天津地区、南部石家庄、保定、沧州地区均处于平原地带,不仅能安置大量的人员,而且 利于物资的运输。因此北京市地震应急疏散方向应以东南、南部两个方向为主。考虑到天津北京市部分高速公路抗震设计现况适应的交通量一览表 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在以后的规划中,京津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当疏散人口数量不大7.3 疏散及应急救援方向 时,首先考虑天津地区,即东南方向,但是,当震级比较大时,疏散人口较多,同时天津地 北京市域对外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的作用主要是在灾难发生后,尤其是对破坏力强,影响区也比较危险且靠近渤海湾,延伸不够,则以南部地区为主要疏散方向。 范围广的重大灾害,需要向周边地区进行人员疏散和物资救援。作为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在北京市域对外应急疏散通道的作用主要是在灾难发生后,尤其是对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地震时应保证其道路的顺利通行。为了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除了首先加强公路工程和广的重大灾害,需要向周边地区进行人员疏散和物资救援。作为应急疏散通道,在地震时应桥梁的抗震设计外,其次就是对已建成的公路交通系统的抗震能力,进行连通性分析,为编保证其道路的顺利通行。为了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除了首先加强公路工程和桥梁的抗制抗震防灾规划和制定防灾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震设计外,其次就是对已建成的公路交通系统的抗震能力,进行连通性分析,为编制抗震防(1) 市域内疏散转移方向 灾规划和制定防灾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依据前文对各个区县避难场所用地资源的评价,东城、西城、宣武等城4区及海淀、大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与周边省市的主要通道。地震时高速公路中桥梁的破坏常常是造成兴区的用地资源较少,灾时需重点向外疏散避难人口。其中,虽然大兴区用地资源较少,但道路交通不能运行的主要原因。对于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来说,因其设计等级比较高,在地作为远郊区县,其新城集中建设区避难人口不宜再向中心城地区转移。 震中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终不是造成交通瘫痪的主要原因,不会影响道路基本通行能 力太大。高速公路设计红线都比较宽,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的破坏,不会影响道路的有效宽度, 更不会造成路段的阻塞。因此,高速公路作为中心城对外应急疏散通道是最合适的。 各区县用地资源条件分析图 中心城避难人口应急疏散转移方向分析图 北京市地震应急疏散方向示意图 北京市地震应急疏散方向比例示意图 注:箭头的粗细代表疏散的比重 (2) 市域对外疏散转移方向 - 22 - 7.4.2 市域及对外疏散通道规划 7.4 疏散通道布局规划 北京市公路网是震害发生后,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对外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应该按照7.4.1 中心城疏散通道布局规划 以上三个标准从中选取。国道系统是连接北京与周边省市的主要通道,其规划设计等级比较 规划结合中心城道路系统规划及避震疏散要求,依据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以及抗震等级高,国道主干线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国道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因此,北设计的角度,确定了主要疏散通道、备用疏散通道、场所连接通道等3级的中心城疏散通道京市对外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应以国道系统为主。表4.5为北京市部分高速公路的抗震设计现体系: 况。 (1) 主要疏散通道: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主。设计抗震等级高,通行运输能力强,道对于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来说,因其设计等级比较高,在地震中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路较宽,并与北京对外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相连,便于人员向外疏散,及救援物资的调配,是但终不是造成交通瘫痪的主要原因,不会影响道路基本通行能力太大。高速公路设计红线都中心城应急疏散通道的骨干路网; 比较宽,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的破坏,不会影响道路的有效宽度,更不会造成路段的阻塞。虽 (2) 备用疏散通道:以城市主干路为主。在快速路立交桥灾时倒塌影响使用时,起到非常然地震时高速公路中桥梁的破坏常常是造成道路交通不能运行的主要原因,但通过对规划建重要的替代作用,是中心城应急疏散通道的辅助路网; 设桥梁提高其抗震设防等级以及对已建桥梁实施抗震加固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地震应急 (3) 连接场所通道:以城市次干路、支路为主。其中,次干路一般用于连接长期(固定)救援疏散通道上桥梁的安全可靠性。因此,高速公路作为中心城对外应急疏散救援通道是最避难场所,同时,作为局部应急疏散通道路网的辅助线由;支路则用于接连紧急(临时)避合适的。结合北京市域公路网规划确定各类疏散通道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布局。 难场所,是通往临时避难场所必不可缺的,是受灾群众逃生的生命路。 (1) 主要对外疏散通道 中心城疏散通道规划布局详见下图: 灾时应急救援首选通道线。分别为向南线路4条:京昆高速至昆明、京石高速(G030)、 京开高速(G106)、京济高速(G104、G105);东南方向线路2条:京津塘高速(G020)、京 津高速;东部线路3条:京沈高速(G025)、京哈高速(G102)、京平高速。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东部地区不适宜人员的疏散,但是由于有京平高速的存在,京沈高速、京哈高速上的疏 散车辆可以由津蓟高速向南转移,并且东部设两条疏散通道有利于救援物资车辆的尽快到达 救援地带;向北主要通道1条:京承高速;向西主要通道2条:京张高速、八达岭高速。 (2) 备用对外疏散通道 考虑到疏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在主要应急疏散通道的选取了一定数量的与之平行的9 条备用通道。分别为:至易县省道、G107、至广州国道、至福州国道、至蓟县省道、至承德 省道、G111、G108、G109。 (3) 联络线 连接主要防灾设施、避难中心和对外疏散通道。 市域对外疏散通道规划详见下图: 中心城应急疏散通道规划图 - 23 - - 24 - (7) 交通工具类:各类汽车按民电〔91〕279 号文件执行;水上交通工具由民政部门统一分配第8章 平灾综合利用管理措施 使用。 8.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模式 (8) 通讯、办公设备类,如电话机、对讲机、传真机、微机及其配套设备,一律由省级民政部 门统一管理,建立救灾通讯网络。 8.2 对其他设施规划、设计、管理的有关建议 (9) 机电设备类:电动机、发电机、排水设备,发至重灾乡(镇)、村,主要用于抽、排淤水 及生产、生活发电。 8.3 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的监测与维护 (10) 家电类: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只能发给灾区光荣院、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8.4 震时应急疏散通道的紧急补救措施 绝不允许发给个人。 (11) 燃料类:煤炭可以发给缺柴的灾民;汽油、柴油由各级救灾组织用于救灾所需,一般不要8.4.1 建立应急疏散通道工程维修抢险工作机制 发给灾民个人。 8.4.2 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的连通性 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有:天津、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8.4.3 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疏散能力的储备 西、四川、陕西等10 省(区、市)民政厅(局)。中央级救灾物资定点储备在天津、沈阳、 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宁、西安10 个城市。 8.4.4 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的交通应急管理 民政救灾物资主要着眼于宏观,进行全国性的救灾物资统筹规划、储备,目前尚未专门8.5 救灾物资储备与综合利用 针对应急避难场所所需物资进行储备,并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各地可根据情况,制 定有关法规,将避难场所作为受助群体纳入民政救灾对象,有针对性地统筹、储备相应的物8.5.1 民政救灾物资的统筹 资,并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 根据《民政部关于救灾物资接收、分发、使用、管理的规定》,我国民政救灾物资的种类、 8.5.2 避难场所物资对民政救灾物资的补充 使用范围和发放对象如下: (1) 粮食、食品、食油、糖、菜蔬类,发给缺粮而又生活困难的灾民;饮料、营养品类,主要根据日本的经验,应急避难场所储备物资主要为食品、生活必需品、紧急药品等,一般 用于灾区儿童、病人的补养。 以满足避难人员三天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主要有下列内容: (2) 生活用品、日用杂品和小型生产工具,一定要发给缺少上述物品的灾民。 重要物资:稻米、干面包、毛毯、卫生用品,高龄者、婴儿、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用品的(3) 衣、被、棉毯类,要发给缺衣无被难以过冬的灾民。对于数量较少的毛毯,主要发给灾区储备,方便食品、 机器、工具、炊事用具(锅,煮饭用具)、餐具类。 的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 光与热用品:简易液化气、液化气器具、煤炉、干电池、手电筒。 (4) 药品及医疗器械,一律交灾区医疗抢救单位统一管理,安排使用。 日用品:肥皂、毛巾、卫生纸、牙刷、保鲜纸、蚊不叮等。 (5) 建材类:水泥、木材、钢材、重点用于灾区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的维修与重建,多余医药品:常备药、高龄者、残疾人护理用品等。 部分一律用于无房户灾民修建房屋。帐篷、油毡等物,主要用于无房户灾民的临时居住和日常生活用具:汽车椅子、厕所、供盲人使用的拐杖、助听器、盲文器、棺材、尸体袋。 搭建简易住所。 避难场所物资一般储备在场所内或周边临近场所,可第一时间给予灾民最基本的救助。(6) 化肥、农药、薄膜等农用物资,要全部用于灾民恢复生产。 按三天的容量储备,在民政救灾物资尚未到达或由于道路受损难以及到达的情况,是避难人 - 25 - 员的主要食品、生活必需品、紧急药品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大型避难场所的物资储备库,可以作为民政救灾物资的有利补充,或者作为民政救灾物资的储备点,在必要时,可有民政系统进行区域协调调用。 - 26 - 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 - 43 - 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薆肀肆薆蚈袂莄薅螁肈芀蚄袃袁膆蚃薃肆肂芀蚅衿羈艿袇肅莇芈薇羇芃芇虿膃腿芆螂羆肅芅袄螈莃芅薄羄艿莄蚆螇膅莃螈羂肁莂蒈螅肇莁蚀肀莆莀螂袃节荿袅聿膈荿薄袂肄莈蚇肇羀蒇蝿袀艿蒆葿肅膅蒅薁袈膁蒄螃膄肇蒃袆羆莅蒃薅蝿芁蒂蚈羅膇蒁螀螈肃薀葿羃罿蕿薂螆芈薈螄羁芄薇袆袄膀薇 - 44 -
本文档为【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57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4KB
软件:Word
页数:5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