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给《汉语学习》)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给《汉语学习》)

举报
开通vip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给《汉语学习》)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 范晓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关键词] 语序;词序;句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常式;变式 [提要] 0.引言:论述了语序的重要性,认为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总结了语序研 究的概况,指出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有待于 进行深入研究。1.论述了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序的目的和方法:认为语序不等于词序,应该把语序和词序严 格区别开来,指出“词序”是指词的排序或语法单位的排序,“语序”是指结构成分的排序(即...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给《汉语学习》)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 范晓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关键词] 语序;词序;句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常式;变式 [提要] 0.引言:论述了语序的重要性,认为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语序研 究的概况,指出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有待于 进行深入研究。1.论述了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序的目的和方法:认为语序不等于词序,应该把语序和词序严 格区别开来,指出“词序”是指词的排序或语法单位的排序,“语序”是指结构成分的排序(即“成分序”),并论证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指出研究语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法结构的内部成分的排序规则,以便更好地 概括静态 句子 关于阅读的唯美句子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执行力的经典句子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句子用沉默代替一切的句子 的基本类型和动态句子的语序变化;讨论了研究语序的方法,强调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句 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要区别静态语序和动态语序,要区别倒装移位和非倒装移位,要区别个例 和类型。2.论述了句法语序:指出句法语序是指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序;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句法语序 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3.论述了语义语序:指出语义语序是指语义结构中语 义成分的排序;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义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4.论述 了语用语序:指出语用语序是指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排序;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用语序在静态孤立句中 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语境句中的变化规则。5.论述了制约语序的因素:认为应区别“语序一般规则”的制约 因素和“语序变动规则”的制约因素;指出在作出解释时,既要重视内部解释,也要重视外部解释;认为制 约“语序一般规则”的因素主要是逻辑因素、认知心理因素、语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因素、习惯因素,制约“语序变动规则”的因素主要有句法因素、语义因素、语用因素。6.论述了句子的常规语序和非常规语序:认为句子的语 序有常式和变式之别,由常式语序形成的句子是常式句,由变式语序形成的句子是变式句;指出了区别常式 句和变式句,主要是看语序的变动是不是倒装移位、看成分移位后该句子的结构有没有起变化。 [中图分类号] HO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On the problem of Chinese Con stituent Order Fan Xiao ( Department of Chines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 Key words: Constituent Order; Word Order; Syntactic Constituent Order; Semantic Constituent Order; Pragmatic Constituent Order; Conventionalized Form; Non-Conventionalized Form Abstract: 0.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ituent order, we propose that constituent order is a kind of important grammar form or Grammar means. We summari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ituent order study, Indicating that the Chinese grammar academic circle has devoted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stituent order study, and has made achievements, but has many differences of opinion. It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ing. 1.This section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 of constituent order, and discusses the aim and methodology of constituent order study. We argue that the constituent order is not equivalent to the word order. We maintain that we should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constituent order and word order, 1 indicating that “word order”is the order of word or order of grammar unit, and “constituent order” is the order of structural component(“component order”). We discuss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and point out that the aim of the constituent order study is to illustrate the order of grammar structure's interior components,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basic types of static sentences and the constituent order change of dynamic sentence. We stress that we should distinguish three kinds of constituent order (syntactic constituent order; semantic constituent order and pragmatic constituent order), we distinguish static constituent order and dynamic constituent order, we distinguish inverted shift and non-inverted shift, and also distinguish token and type.2.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syntactic constituent order. We indicate that the syntactic constituent order is the order of the syntactic component in syntactic structure; then we discuss Chinese syntactic word order's default rules in static phrase and deviate rules in dynamic sentence. 3.This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semantic constituent order. We hold that the semantic constituent order is the order of the semantic component in semantic structure. We discuss the default rules of Chinese semantic constituent order in static phrase and deviate rules in dynamic sentence. 4.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pragmatic constituent order. We propose that the pragmatic constituent order is the order of the pragmatic component in pragmatic structure. We discuss the default rules of Chinese pragmatic constituent order in static phrase and deviate rules in dynamic sentence. 5.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constituent order. We argue that we should distinguish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constituent order default rules” and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constituent order deviate rules”. We point out that when we make explan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interior explanatio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external explanation; think that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constituent order default rules” is syntactic factors, semantic factors and pragmatic factors. 6. This section discusses default constituent order and deviate constituent order. We hold that sentence constituent order has conventionalized form and non-conventionalized form. The sentence structured by conventionalized form is normal sentence, and the sentence structured by non-conventionalized form is abnormal sentence. We point out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kinds of sentence depends on whether the change of constituent order is made by inverted shift, and whether the sentence's structure after component shift. 0.引言 0.1 语序的重要性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者说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有个语序问题。语序不仅是表示语法结构、语法意义的形式,也是言语表达或修辞的手段。 有些语言(如印欧语系的语言)由于有比较丰富的词的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语序而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因此语序相对比较自由。①汉语由于缺乏西洋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要通过语序来表表示,汉语的句子类型也往往要通过语序来表示,所以语序在汉语的语法里显得特别重要。 0.2 语序研究的概况 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 黎锦熙(1924)在《新著国语文法》里就谈到了语序问题。他说:“汉语乃是各词孤立的分析语,全靠词的排列来表达意思”(商务印书馆,1992版,第7页)他还认为句子有“正式句”(正常语序的句子)和“变式句”(倒装语序的句子)之别。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版,第28-41页)里曾经讨论了语序问题。他认为:汉语叙事句的“正常次序”是“起词-动词-止词”(“猫捉老鼠”之类),但又指出还有“变次”的情形。 王力(1943)《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版,第317页)有“倒装法”一说。他说:“目的语、描写语、叙述词等,有时候不居于它们常在的位置。我们把这种变态叫做倒装法”。 20世纪30年代末开展“文法革新”讨论时,人们也很重视语序问题,其中张世禄(1939)在《因文法问题谈到文言白话的分界》(载《语文周刊》30、31、32期)一文里提出“凭语序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把语序在语法研究中的作用提到了极其高的地位。 50年代汉语语法学界展开主宾语问题讨论时,在如何确定主语和宾语这个问题上,当时大多数人重视语序,主张凭语序来决定主宾语,即认为名词在动词之前分析为主语,在动词之后分析为宾语。在讨论中语序派占优势,这反映了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结构形式的影响。 50、60年代还有不少专论汉语语序的文章,如:洪笃仁(1955)《从现代汉语的词序看所谓“倒装”》、丁勉哉(1957)《论句成分倒装的语法特点》、胡竹安(1959)《谈词序的变化》、刘涌泉(1965)《机器翻译中的词序问题》等。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吕译本,第135页)谈到“结构中的词序”时说:“人们常说汉语中的语法是句法,汉语的句法全部是词序。词序在汉语语法里当然很重要,如‘好人’与‘人好’,‘狗咬人’与‘人咬狗’。” 80年代以来,对语序问题更加重视。这表现在:?有大量的语序问题的专题研究文章。如:陆俭明(1980)《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胡附文炼(1984)《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屈承喜(1984)《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邵敬敏(1987)《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戴浩一(1988)《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汤廷池(1988)《关于汉语的语序类型》,吴为章(1995)《语序重要》等。?句式变换的讨论也大多涉及语序。?关于语序问题的专题讨论。如:在刊物上开展了关于“易位”或“移位”问题的讨论;1994年10月还举行了有关语序问题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上的一些观点可参看朱景松(1995)《关于语序的几个问题――第五次语法学修辞学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 从上述语序研究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出,汉语语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关 于汉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很多论著已经总结出一些规则,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过去人们偏重于句法成分排列次序的研究,而在语义成分排列次序语序和语用成分排列次序的研究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另外,由于理论或方法的不同,在语序研究的很多问题上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所以,对汉语的语序问题值得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0.3 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分歧 汉语语法学界虽然普遍重视语序并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问题上有些不同的理解或看法,主要分歧有: ?术语的使用和理解上的分歧 汉语语法研究者有的用术语“词序”,有的用术语“语序”。如黎锦熙(1924)、赵元任(1968)、屈承喜(1984)、刘涌泉(1965)等用“词序”,张世禄(1939)、文炼胡附(1984)、戴浩一(1988)、汤廷池(1988)等用“语序”。也有称“词语的次序”的,如吕叔湘、朱德熙(1952)。这种术语使用上的分歧,在一些语言学词典里也得到反映:如《辞海·语言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和王维贤主编《语法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以“语序”为正条,以“词序”为附条;张涤华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以“词序”为正条,以“语序”为附条;黄长著等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只列“词序”。由于这两个术语长期混用,所以一般人都以为:词序就是语序,语序就是词序;或者说“词序=语序”。 至于“词序”或“语序”的含义,人们的看法也有分歧:有的(如:赵元任,1968)认为是词的排列次序;有的(如:《辞海·语言学分册》1987)认为是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分句)的排列次序;有的(如:刘涌泉1965)认为是语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有的(如:张涤华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认为广义的语序包括语素、词、短语、分句等语言单位排列的位置,狭义的语序指词在语句中排列的位置;有的既指语法单位的排列次序,也指结构成分的排列次序;有的(如:吴为章,1995)认为广义语序包括语素序、词序、词组序、分句序、句子序、句群序、构词成分序、句法成分序等。 ?汉语语序的固定论和灵活论的对立 在汉语语法学界,有所谓“语序固定”论。如王力(1944)认为:“词序固定是中国语的大特征”。洪笃仁(1955)也说:“汉语的词序是稳固的。”他们认为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语序灵活,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语序比较固定。但也有“语序灵活”论。语序灵活论者认为汉语结构成分的语序比较自由,可根据表达需要灵活变动。 这两种看法表面上是对立的,但也不是完全不相容的。如果语序没有相对的固定性,那语序也就没有规律可言;如果语序没有灵活性,那语序在运用中就变成僵化的教条。上述两种看法实际上着眼点不同,“语序固定”论者主要着眼于静态短语中的语序,“语序灵活”论者主要着眼于动态句子。 ?语序有没有“倒装”的争议 50年代展开过关于语序倒装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多数人认为有倒装现象,但对倒装的范围和标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施事置于动词后、受事置于句首都是倒装;有人认为全部词语可以毫无增减地还原的都是倒装;有的认为倒装范围不能太宽,要尽量缩小倒装句范围。但也有不同意“倒装说”的,如洪笃仁(1955)认为汉语的句子无论怎么变化,它的语序是不变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吕叔湘(1979)认为:“讲到倒装,最好不用这种说法。‘顺装’和‘倒装’,把句子成分的位置绝对化了,而一种句子成分如果有不同的几个位置,大概都有一定的条件,合于哪个条件就出现在哪个位置上,这 就无所谓‘顺’和‘倒’了。” ?对某些具体语序的分析有不同的意见 讨论到某些具体的语序,也有许多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问题上: 1) 关于宾语的位置问题。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这是普遍的看法。但在宾语能否前置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宾语不能置于动词之前;有的认为宾语不仅可以置于动词之前,而且还可以置于主语之前(句首);有的认为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但绝不能置于动词前面的主语之前(句首)。 2) 关于主语的位置问题。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这是人们的共识。但主语能否置于谓语之后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主语可以置于谓语动词之后,即“倒装主语”或称“主语后出现”;有的认为主语不能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只是在很特殊情况下才可置于谓语之后。 3) 关于定语的位置问题。定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定语能否后置以及定语能否离开中心语而前置于动词(当定心短语作宾语时)之前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定语可以后置,有的认为定语不能后置;有的认为定语可以离开中心语前置于动词之前,有的则认为不可以。 1.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序的目的和方法 1.1语序的性质 在语法现象里,实际存在着两种序列:一种是各种语法单位的排列次序,可简称为“单位序”。语法单位体系中的语素、词、短语、分句等分别出现在比它们更大的语法结构体里时,都存在着排列次序问题。另一种是语法结构体(主要指短语或句子)内部的各种结构成分的排列次序,可简称为“成分序”。任何语法结构的结构成分(如主语和宾语的语序、施事和受事的语序等)都存在着排列次序问题。 前面说过,汉语语法研究的有关文献中存在着“词序”和“语序”混用的情形。本文认为词序不等于语序,应该把词序和语序严格地区别开来。可作如下的诠释:“词序”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词序是指语法结构中词的排序,广义的词序是指语法结构中语素、词、短语、分句的排序(即“单位序”或“词语的排序”);“语序”是指语法结构内部的结构成分的排序(即“成分序”)。由于词序是语法单位(或词语)的序列,语序是结构成分的序列,二者属于不同的层面;所以本文把“词序”和“语序”看作为两个不同的术语,表示两个不同的语法概念。如果译成英语,“词序”可翻译为word order,“语序”可译为constituent order。 1.2 语序和词序的关系 “语序”和“词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2.1 语序和词序的联系 语法结构的成分与语法单位有紧密的联系,所以语序和词序也有紧密的联系。语序和词序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语法结构中的词序的变动往往会引起语序的变动,而语序的变化也必须通过词序来表现。换句话说:语序变,词序必变;语序不同,词序也不同。例如: 我喝过这种汤了→我这种汤喝过了→这种汤我喝过了(主动宾→主宾动→宾主动)这个例子中的词语“这本书”在结构中的位置发生变动,即词序有变动,相应地宾语的位置 也变动。反过来说,此例宾语语序的变动是通过词序变动来实现的。 第二,有些语法现象,既可从语序角度去研究,也可从词序角度去研究。比如汉语的的主宾语问题,如果从语序角度,就得研究主语、宾语和动词之间的排列次序有什么规律;从词序角度,就得研究某个名词置于动词前或动词后对主语和宾语的语序有什么影响。 1.2.2 语序和词序的区别 语序是结构成分的序列,词序是语法单位(或词语)的序列;它们虽有联系,但有根本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词序不同,语序不一定不同。例如: ①狗咬猫←→猫咬狗(“狗、猫”词序不同,但语序相同:都是主动宾、施动受) ②传统语法←→语法传统(“语法、传统”词序不同,但语序相同,都是定心结构) ?词序变,句法结构也变。句法结构变不等于语序变。②例如: ①天气好→好天气(“天气、好”的词序变,句法结构也变:主谓→定心) ②下雨了→雨下了(“下、雨”的词序变,句法结构也变:述宾→主谓) ?有些副词、虚词变动词序,不一定影响语序,例如: ①你是不好←→是你不好(语气副词“是”位置变化不影响此句的语序) ②他是昨天进的城←→他是昨天进城的(助词“的”位置变动不影响此句语序) 词序是改变句子意思的手段,也是改变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手段,而且还是语用和修辞的手段;词序的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本文主要是研究语序,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讨论汉语的语序的问题(词序问题另有专文讨论)。 1.2研究语序的目的 任何句子都有语法结构,而语法结构都是通过一定的语序构建起来的;因此,研究语序的目的就是为了描写语法结构的语序规则,以便更好地归纳和概括静态句子的基本类型和动态句子的语序变化特点。 研究语序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在静态的语法结构里,任何语言都有一般的语序规则,如汉语可以说“人吃饭”,但不能说“人饭吃”、“饭人吃”、“饭吃人”;二是在动态的语法结构里,语序可以发生变化,比如汉语有下面这样的句子: ①这个人把一锅饭都吃了。(人饭吃) ②这锅饭被那个人吃了。(饭人吃) ③这锅饭吃了十个人。(饭吃人) 在上述句子里,抽去各种附加的完句成分,语序变成“人饭吃”、“饭人吃”、“饭吃人”。前者(人吃饭)是语法结构的静态的一般规则,后者(人饭吃、饭人吃、饭吃人)是在话语中的具体句里根据表达需要而随宜采用的动态的变化规则。这两者都很重要:懂得一种语言语序的静 态的一般规则,可以造出核心句(也称“基础句”);懂得一种语言的动态的语序变化规则,可以造出适应不同语用目的的衍生句(也称“派生句”)或变式句(关于核心句、衍生句和变式句,详见本文“6.句子的常规语序和非常规语序”)。 就汉语来说,语序和句子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确定和区分句型、句模和句类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研究语序也是为了更好地描写和说明句子的类型。③如下面实例的语序变化都涉及句子类型: ①a 我看过这本书了。(句型:主动宾,句模:施动受,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b 我这本书看过了。(句型:主宾动,句模:施受动,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c 这本书我看过了。(句型:宾主动,句模:受施动,句类:受事主题叙述句) ②a 十个人吃了一锅饭。(句型:主动宾,句模:施动受,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b 一锅饭吃了十个人。(句型:主动宾,句模:受动施,句类:受事主题供使句) ③a 主席团坐在台上。(句型:主动宾,句模:施动处,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b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句型:主状动,句模:施处动,句类:施事主题叙述句) c 台上坐着主席团。(句型:状动宾,句模:处动施,句类:处所主题描记句) 1.3研究语序的方法 要使语序研究不走弯路,所取得的的结果比较科学;就得讲究研究研究语序的方法。研究语序的方法,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 研究语法要区别语法的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所以就得区别三种不同的语法成分,即句法成分、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相应地也就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即句法语序(句法成分的次序,如主语和谓语的次序、定语和中心语的次序等)、语义语序(语义成分的次序,如施事和受事的次序、领事和属事的次序等)、语用语序(语用成分的次序,如主题和述题的次序)。但在过去,人们往往只说句法语序(如主在谓前,宾在动后等等),而忽略了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或者三种语序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因而很多问题就说不清楚。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以往有人认为是“主语后出现”,这是把语义成分的移位和句法成分的移位混为一谈了。 虽然现在有不少学者主张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种语序,但如何理解这三种语序也还有不同的意见。例如下面的句子: ①你看我。→我看你。 ②客人来了。→来了客人。 ③你哥哥来了吗?→来了吗,你哥哥? 有人认为:①是语义语序的变化,②是句法语序的变化,③是语用语序的变化。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你看我”和“我看你”这两句,语义成分的排序都是“施动受”,所以语义语序没有变化;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变化,那是句子的具体意思(施事和受事所指的具体的人)有变化,因为作施事和受事的具体词的排序颠倒了。关于“客人来了”和“来了客人”这两句,它们句法结构不同(主谓、述宾),谈不上“语序不同”,而是词序不同或词序变动引起句法结构的变化;严格地说,只有相同结构的成分排序有变化才是语序变化。至于“你哥哥来了吗”和“来了吗,你哥哥”这两句,它们主要是句法语序发生变化,即主谓结构内部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了(主谓→谓主);虽然这种变化跟语用有一定关系。 ?要区别静态语序和动态语序 静态语序是指在静态语法结构(包括静态短语和静态孤立句的语法结构)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序,静态语法结构中的句法语序、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是相对固定的,其语序规则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动态语序是指在动态语法结构(动态语境句的语法结构)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序,这种语序要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其结构成分的排序有的跟静态语序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所以,研究语序既要总结静态语序的一般规则,又要总结动态语序的变化规则。 ?要区别倒装移位和非倒装移位 句子中语序发生变化,意味着成分的位置要移动,所以一般称作移位。成分的移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倒装移位”(也称“易位”),另一种是“非倒装移位”。 倒装移位是同一句子类型内部成分的语序变易,所以成分倒装后句型不变。倒装移位构成的句子是变式句(也称“易位句”)。例如: ①怎么啦,他? ②永远过去了,那种困难的日子。 上述句子跟“他怎么啦?”、“那种困难的日子永远过去了”相比,虽然语序变了(变成谓语在主语之前),但句型不变(仍是主谓句)。 非倒装移位是一般性的移位,这种移位可改变句子类型,如SVO(“主动宾”、“施动受”)中的O(宾语或受事)移位,可形成SOV(“主宾动”、“施受动”)、OSV(“宾主动”、“受施动”)等句子类型。非倒装移位形成的句子是核心句衍生出来的常用句式,不应看作变式句。 ?要区别个例和类型 研究语序,还应分别个例的语序研究和类型的语序研究。 所谓个例语序研究,就是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语法结构体实例的语序,即具体的短语或具体的句子中的语法成分的排序,即对具体个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个例都是由具体的词语组成的,例如: ①我饭吃过了。 ②饭我吃过了。 按照静态的一般的语序规则,宾语应在动词之后,“我吃饭”不能说成“我饭吃”或“饭我吃”。 但这两个实例中动词“吃”后没有宾语,“饭”移到了动词之前甚至句首。分析这两例中的“饭”是不是宾语,不同的语法体系会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这个“饭”仍是宾语,是宾语移位,属语序问题;另一种认为这个“饭”是主语,属词序变动,那就不是语序问题。 所谓类型语序研究,就是要研究抽象的语法结构体的语序。类型是对大量的实例通过类聚抽象后才能得到,类型中的词语是可以用同类词语替换的,如在“新衣服”、“好天气”、“高水平”、“木头房子”等一系列具体短语实例中,可得到一个抽象的结构类型,即“定语+中心语”结构;又如在“我看书”、“你唱歌”、“他跳舞”等一系列具体短语实例中,可得到一个抽象的结构类型,即SVO(主动宾、施动受)结构。结构抽象类型的语序研究,目的是寻找一种语言的语序的基本排序的规则,汉语的定语在其中心语之前的规则和主语在动词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的规则,就是在研究了同类实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个例研究和类型研究有密切的关系:个例的研究是类型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类型的规则是在大量个例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得到的。可以说,没有个例研究,也就不可能有类型的规则。反之,对各种结构类型的语序规则研究好了,自然也可指导具体个例的研究。 2.句法语序 2.1 汉语的句法语序 句法语序是指句法平面的语序,即短语或句子的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不同语言的句法语序是有差异的,如以动词和宾语的语序来说,日语、韩语是OV式,汉语是VO 式;又如汉语的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而俄语有两种位置:形容词性一致性定语在中心语之前,名词性非一致性定语在中心语之后;汉语的状语一般在中心语之前,英语的状语通常后置,等等。汉语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是: 在静态短语里: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由谓词性词语,即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在前,宾语(或补语)在后;修饰语(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在动态句子里:一般与短语相同,但可突破静态短语的规则,如主语有时可出现在谓语之后,宾语常可出现在动词之前,补语有时也可出现在动词之前,定语、状语有时可出现在它们的中心语之后等等。 下面各节将具体分析汉语的句法成分的次序。 2.2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规则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颠倒位置,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改变句法结构,甚至改变意思。例如: ①“天气好”说成“好天气”,就由主谓结构变为定心结构。 ②“他想”说成“想他”,就由主谓结构变为述宾结构,而且意思也变了。 2)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鸡叫”不能说成“叫鸡”。 ②“他休息”,不能说成“休息他”。 ?动态具体句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动态具体句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的一般规则跟静态短语里主语和谓语的语序规则是一致的,也是主语在谓语之前(这是常式主谓句)。但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突破这一般的规则,有些主语可出现在谓语之后(这是变式主谓句)。例如: ①多么清新啊,这早晨的空气!(是“这早晨的空气多么清新啊!”的倒装) ②几点了,现在?(是“现在几点了?”的倒装) ③怎么了老爷子?(是“老爷子怎么了?”的倒装) 主语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新信息。在具体话语里,突出新信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表示惊叹,如例①;或说话急促;如例②,或情绪紧张,如例③中前句。这类句子的形式特点是:主谓间有停顿;句末多用叹号或问号。 2.3 述语和宾语的语序 述语通常是由动词充当的,所以通常也可说动词和宾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动词和宾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动词和宾语的语序规则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颠倒位置,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读书”说成“书读”,不能成立。 ②“踢足球”说成“足球踢”,不能成立。 2)改变了句法结构和意思。例如: ①“想他”(动宾结构)说成“他想”(主谓结构),既改变了结构,也改变了意思。 ②“笑他”(动宾结构)说成“他笑”(主谓结构),既改变了结构,也改变了意思。 ?动态的具体句里动词和宾语的语序 在动态的具体句里,宾语常置于动词之后;但根据表达的需要,宾语也可以出现在动词之前(或直接在动词之前,或在动词前的主语之前,即句首)。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有两种情形: 1)句法的强制性决定宾语必须出现在动词之前或句首。主要有以下一些: A.宾语本身是疑问代词充当的,或者是“疑问代词+名词”作定语,后边有“也、都”等相呼应。例如: 他什么都不懂。/我那儿都不去。/他什么事都不知道。 B.宾语前边有“一”,后边有否定词(“不”或“没有”)构成“…也(都)不(没有)…”格式。例如: 他一个人都不认识。/他一句话也不说。/一句话他都没说。 C.宾语表多数,后有范围副词“都”的句子。例如: 这些问题都研究过了。/这里的人他都认识。 D.某些对称格式的句子(宾语后一般有“也”或“都”)。例如: 她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身体要垮的。/他大事也管,小事也管,样样事都要管。 E.某些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等)构成的句子。例如: 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进行讨论。/这件事你们必须加以解决。 上述句子中动词前的宾语在指称性上有其特点:或者是定指(所指对象为语境中某一特定的事物),如C、E实例中宾语;或者是任指(也称“遍指”,所指对象为任何事物),如A或B 实例中宾语;或者是通指(所指对象为整个一类事物),如D实例中宾语。这种前置宾语不能移到动词之后。 2)语用表达的需要决定宾语有条件出现在动词之前或句首。常见的有以下一些: A.急于说出和凸显新信息。例如: ①他会帮助你的,我相信。 ②这全为的是我,我知道。 ③今天不会再地震了,估计。 B. 宾语主题化。例如: ①你送来的东西,我已经收到了。 ②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 ③我这本书读过了,那本书还没读呢。 这种句子的句法语序是变动了还是没有变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类句子中原来作宾语的名词置于动词前都成了主语;有的认为这类句子中原来作宾语的名词置于动词前句法成分不变,仍是宾语;有的认为宾语变更位置只能在谓语范围之内,即可以移到动词之前,但不能置于句首。本文认为宾语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也可以置于句首(在主语之前)。这种前置宾语或者急于说出和凸显新信息,如A实例中的宾语;或者是主题化的需要,即宾语所表示的是旧信息,当然放在句首作主题比较合适,如B实例中的宾语。这种前置宾语可以移到动词之后。 C.用介词(“把、连、对”等)提前。例如: ①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 ②他连这个数学题都不会做。 ③你对这件事不了解。 用介词提前,或突显处置的对象,或突显强调的事物。这类宾语提前,原宾语成了介词的宾语,介宾短语整个作状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动态句里,由于语用表达的需要,宾语有时还可置于动词后的附加成分之后。例如: ①我已经跟他说过三次了,这件事。 ②你通知了没有,明天开会? ③他说过吗,这句话? 这种句子的特点是:宾语表示旧信息;为了突出新信息,而将宾语置于句末,让它对传递的新信息起追补的作用。 2.4 述语和补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 静态短语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这种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颠倒位置,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义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吃饱”不能说成“饱吃”。 ②“走一趟”不能说成“一趟走”。 2)虽然颠倒后能成立,但句法结构变了,有的甚至意思也变了。例如: ①“说错”、“吃多”是述补结构,而“错说”、“多吃”是状心结构。 ②“跑下去”(述补结构)说成“下去跑”(连动结构),句法结构变,意思也变。 ?动态句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 动态句里述语和补语的排列次序一般也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但为了突现动作的动量,动量补语有时也可置于述语之前。例如: ①一次说不明白,就说两次(单独说“一次说”不成立) ②一趟去解决不了,就去两趟。(单独说“一趟去”不成立) 如果述语后既有补语,又有宾语,这就涉及述语后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汉语中补语和宾语的次序,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大体是: 1) 结果补语和宾语排序的一般规则是:补语在宾语之前,例如:吃饱饭/打败敌人。 2)趋向补语和宾语排序的一般规则是: A.单纯趋向动词作补语时,补语在宾语之前,例如:走来一个人/拿出一本书。 B.复合趋向动词作补语时,有三种情形:一是补语宾语之后,例如:走出来一个人/拿出来许多钱;二是宾语在补语之前,例如:走了一个人出来/拿了许多钱出来;三是复合趋向动词分化为两个补语,补语置于两个补语之间,例如:走出一个人来/拿出许多钱来。 3)动量补语和宾语排序的一般规则是: A.代词作宾语时,补语在宾语之后,例如:打他一顿/看他一眼/帮过他三次。 B.名词作宾语时,位置相对自由,例如:去了一趟北京→←去了北京一趟。 2.5 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 静态短语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是:定语在前,定语所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变动语序,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思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木头房子”,不能说成“房子木头”。 ②“女孩子”,不能说成“孩子女”。 2)改变了句法结构或意思。例如: ①“黄头发”(定心结构)说成“头发黄”(主谓结构),改变了结构。 ②“玻璃窗”说成“窗玻璃”,结构未变(都是定心结构),但改变了意思。 ?动态句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 动态句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一般和静态短语里定语和它的中心语的排列次序是一致的。但由于语用表达的某种需要,定语有时有后置的情形。例如: ①他们曾经和党内的机会主义倾向作斗争,右的和左的。 ②这是煤气费帐单,301室的。 ③他买了肉1斤、鱼2斤、青菜3斤。 定语后置或是起追补作用(补充追加说明),如例①②;或是起列举作用,如例③。后置定语一般轻读。 此外,动态句里还有定语主题化的情形,即定语置于句首作句子的主题。比较以下的例句(③是定语主题化): ①墙壁上贴满了红的、绿的、黄的标语。(定语在中心语之前) ②墙壁上贴满了标语,红的、绿的、黄的。(定语在中心语之后) ③红的、绿的、黄的,墙壁上贴满了标语。(定语特提于句首作主题) 2.6 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规则是:状语在前,状语所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语在后。这种排列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随意颠倒位置。如果颠倒位置,就会产生两种情形: 1)意思不通,不能成立。例如: ①“刚来”不能说成“来刚”。 ②“忽然爆炸”不能说成“爆炸忽然”。 3)改变了句法结构。例如: ①“错说”是状心结构,说成“说错”就成了述补结构。 ②“认真学习”是状心结构,说成“学习认真”就成了“主谓结构”。 ?动态句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 动态句里状语和它的中心语的语序规则是:一般规则跟静态短语中的规则一致,即状语在它的中心语之前。但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有些状语可突破一般规则,出现在它的中心语之后。例如: 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②她走过去了,轻轻地、轻轻地。 ③他回来了,也许。 有些状语甚至可离开动词,出现在句首,即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之前。例如: ①静悄悄地,她走过来了。 ②也许他看过这个电影了。 ③院子里,他种上了一棵桂花树。 ④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敌人。 状语前置也是语用表达的需要,主要的原因有:或是强调突出动作的情状或语气,如例①②;或是状语主题化,如例③④。 2.7 并列语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并列语之间的语序 静态短语里并列语之间的语序规则是:如果并列语在意义上是对等的或并行的,一般可变动语序,例如: ①桌子和椅子←→椅子和桌子 ②中国和美国←→美国和中国。 但有些不能随意变动,主要有两种情形: 1)并列语的语序已经形成习惯的。例如: ①油盐酱醋→*盐油酱醋→*酱盐油醋→*醋酱油盐→*酱油盐醋 ②笔墨纸砚→*纸笔墨砚→*墨纸砚笔→*砚墨纸笔→*纸墨砚笔 2)并列语的语序反映了逻辑顺序(包括先后、主次等)的。例如: ①春夏秋冬→*冬夏春秋→*秋春冬夏→*冬秋夏春→*夏冬秋春 ②恢复和发展→*发展和恢复 ?动态句里并列语之间的语序规则是:如果并列语在意义上是对等的或并行的,并且在话语中并不强调逻辑顺序(包括先后、主次等)的,就可变动语序;反之,则不可变动语序。比较下面两句: ①李老师和他的学生都来了。→*他的学生和李老师都来了。(不可变动语序) ②老师和学生都来了。→学生和老师都来了。(可变动语序) 2.8 句法语序和句型的关系 句法语序和句型的确定有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决定句型,其中非倒装移位的语序变动是影响句型的语序变动,如SVO、SOV、OSV便是。比较以下几句: ①我读过这《红楼梦》了。(“主-动-宾”句型) ②我《红楼梦》读过了。(“主-宾-动”句型) ③《红楼梦》我读过了。(“宾-主-动”句型) 上述三个句子里宾语“《红楼梦》”的位置不一样,导致了句型不一样。但倒装移位(如主语移到谓语之后、状语或定语移到中心语之后等)是同一句型内部成分的语序变动,它没改变句子的基本格局,因此不影响句型。 3.语义语序 3.1 语义语序的含义 组成句子基底的语义结构是动词为中心的动核结构。④动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动核(核心语义成分)和它所联系的动元(动核所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的排列次序在深层(隐层)是无序的,但它们映射到表层(显层)句法结构中是有序的。所以语义语序是指句法结构所反映出的语义成分的排列次序,即短语或句子的语义结构中语义成分的排序。语义语序和句法语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语义语序和句法语序的联系 语义语序和句法语序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往往是对应的,即语义语序随句法语序的变化而起变化。例如: ①他不喝水了。←→他水不喝了。(句法语序:主动宾←→主宾动); (语义语序:施动受←→施受动)。 ②我给他礼物了。←→我礼物给他了。(句法语序:主动宾宾←→主宾动宾); (语义语序:施动与受←→施受动与) ?语义语序和句法语序的区别 语义语序和句法语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也有不对应之处。有时句法语序不变,语义语序变了,例如: ①武松把老虎打死了←→老虎被武松打死了(主状动/施受动←→主状动/受施动) ②两个人骑了一匹马←→一匹马骑了两个人(主动宾/施动受←→主动宾/受动施) 3.2 汉语语义成分的排列次序 短语和句子中,语义成分的次序不是任意排列的,它们有一定的排序规则。就动作动词构成的主谓结构体(主谓短语或主谓句)中所反映出的汉语语义成分的排列次序而言,其语序规则是: ?静态短语语义结构中的语义语序的规则 基础的语义结构主要有两种:动核结构和名核结构。名核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具有领属关系的领属结构。⑤动核结构主要通过静态的主谓短语来表示。名核结构中的领属结构主要通过静态的定心短语来表示。 1) 静态主谓短语中反映出动核结构的语义语序的规则主要有以下一些: A.“施动”语序,即施事在动核之前,例如: 我走/鸟飞/她笑 B.“系动”语序,即系事动核之前,例如: 他醉/房子倒塌/头脑清醒 C.“施动受”语序,即施事在动核之前,受事在动核之后,例如: 他喝茶/我看电影/小王踢足球 D.“施动与受”语序,即施事在动核前,与事在动核后,受事在与事后,例如: 我给他书/他送我礼物/她借我钱 E.“施与动”语序,即与事在施事和动核之间,例如: 他向我道歉/我为你着想/学生向老师鞠躬 F.“施与动受”语序,即与事在施事和动核之间,受事在动核之后,例如: 我跟你商量事情/他跟我讨论问题 2)静态定心短语中的领属结构的语义语序规则,主要有以下一些: A.领属结构定心短语中的语义语序的规则是:领事在属事之前,例如: 我的手/他的书/你的弟弟。 B.多层定语构成的定心短语中语义成分的排列规则 或是:领事→处所→指示→数量→来源→性状→质地→名物,例如: 她的梳妆台上的那一把从福建买来的精美的牛角梳子。 或是:处所→领事→指示→数量→来源→性状→质地→名物,例如: 梳妆台上的她的那一把从福建买来的精美的牛角梳子。 ?动态句语义结构中的语义语序的规则 动态具体句语义成分的语序规则,通常跟静态短语语义语序规则一致。但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可突破静态短语的语义语序规则。这有两种情况: 1)有些动态句里,句子的语义语序可突破静态主谓短语中的“施动受”语序规则。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情况。 A.被动句里受事可在相关动作之前,例如: 老虎被武松打死了。/大门被他关上了。 B.把字句里受事可在相关动作之前,例如: 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他把大门关上了。 C.宾语主题化的句子里受事可在施事和相关动作之前,例如: 这件事我来办吧。/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 D.受事复指句里受事可在施事和相关动作之前(置于句首作主题),例如: 这个人,我曾经批评过他。/小王我认识他。 E.受事数量分指句里受事可在施事和相关相关动作之前(置于句首作主题),例如: 苹果我只吃了一个。/中午,我饭吃了两碗,菜吃了一盆。 F.受事作描记对象的描记句里,受事可在相关动作之前(置于句首作主题),例如: 大门紧紧地关着。/奴隶们解放了! G.某些致使句里受事可在相关动作之前(置于句首作主题),例如: 这个南瓜吃得他拉肚子了。/这篇文章可把我写苦了。 H.“两面性动词”作谓语动词的句子里,受事可在相关动作之前,例如: 他淋雨了。/那人盖了一条厚厚的被子。 2) 有些动态句里,句子的语义语序可突破静态主谓短语中的“施动”和“系动”语序规则。这表现在以下一些情况。 A.施事宾语句里施事可在相关动作之后,例如: 大门口站着两个卫兵。/家里来客人了。 B.系事宾语句(也称“领主属宾句”)里系事可在相关性状之后,例如: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他瞎了一只眼睛。 C.在某些“使成式”句子里,系事可在相关性状之后,例如: 他跌伤了腿。/她哭哑了嗓子。 3)有些动态句里,句子的语义语序可突破静态定心短语中的“领在属前”的语序规则。这表现在以下一些情况。 A.某些表属事的词语作主题的句子里,属事可在领事之前,例如: 老毛病他又犯了。/亲戚他很多,只是没来往。 B.在领属关系句(谓语动词是“是”或“属于”)里,属事在领事之前,例如: 这本书是你的。/这幢房子属于老赵的。 C.在领事作主语或主题的句子中,属事虽在领事之后,但被除“的”之外的其他词语隔开。例如: 她昨天把眼睛都哭肿了/她哭得眼睛都哭肿了/祥林嫂死了丈夫/他跌伤腰了 3.3 语义语序与句型、句模和句类的关系 语义成分的排列次序决定句模,也会会影响到句型和句类。这里试以动词谓语句为例来加以说明。动词谓语句有的由不及物动词作动核构成,有的由及物动词作动核构成。 ?不及物动词所表动作的施事位置不同,句型和句模也会有差异,例如: ①台上坐(着)主席团。(“状-动-宾”句型,“处-动-施”句模,描记句) ②主席团坐(在)台上。(“主-动-宾”句型,“施-动-处”句模,叙述句) ?及物动词所表动作的施事或受事位置不同,句型和句模也会有差异,例如: ①张三批评了李四。(“主-动-宾”句型,“施-动-受”句模,一般主动句) ②李四被张三批评了。(“主-状-动”句型,“受-施-动”句模,被动句) ③张三把李四批评了。(“主-状-动”句型,“施-受-动”句模,处置式主动句) 4.语用语序 4.1 语用语序的含义 语用语序是指语用平面的语序,即句子的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的语用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主述(其中语用成分是主题和述题)结构,二是插心结构(其中语用成分是插语和它的中心语),三是焦景结构(其中语用成分是焦点及其背景)。在这些语用结构里,语用成分都有一定的排列次序,这就是语用语序。 语用语序和句法语序是不相同的,它们属于不同的语法平面。但有些语用语序(主述结构内的成分序)跟句法结构有某种联系,这表现在句子的主题常常落实在一定的句法成分上:如主题落实在主语上,就是主语和主题重合,也称“主语主题化”;又如主题落实在宾语上,就是宾语和主题重合,也称“宾语主题化”;又如主题落实在状语上,就是状语和主题重合,也称“状语主题化”;等等。 现在语法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由语用引起的句法语序的变动都属于语用语序,如“他读过这本书了”、“他这本书读过了”、“这本书他读过了”,有人认为这三句语用语序不一样。本文认为,这三句分别是“主-动-宾”、“主-宾-动”、“宾-主-动”语序,这是句法语序不一样;这种句法语序的变化当然是语用引起的,因为作主题的词语不一样;但这三句语用语序没有变化,它们都是“主题+述题”。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超常语序就是语用语序,⑥如认为定语、状语在它们的中心语之后就是语用语序。其实,这仍然在语用影响下的句法语序的变动。所以,应该把语用语序的变动跟语用影响下的句法语序的变动区别开来。 4.2 汉语的语用成分的排列次序 研究语用语序时,要区别静态孤立句(即核心句)和动态语境句。⑦ ?汉语孤立句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语序 汉语孤立句中语用成分的排序规则有三种情况: 1) 在主述结构里,主题在述题之前。这是由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则(即语用上的指别性领前原则)决定的。例如: ①这件事你办得很好。 ②这本书我早已读过了。 2) 在插心结构里,插语中的呼应语、感叹语、评议语一般在句首,插语中的注释语一般在被注释成分之后。例如: ①老王,你看那是什么?/啊呀,我上当了。/看样子,天气快要下雨了。 ②他这个学期要开设两门新课:语义学、语用学。 3) 在焦景结构里,焦点通常落在新信息部分,一般落在句末的句法成分上。这种焦点称为常规焦点,也称尾焦点。例如: ①他去北京了。 ②我肚子吃饱了。 ?汉语语境句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语序 语境句中语用成分的语序有时跟孤立句语义成分的语序一致,有时可突破孤立句的语序规则。突破孤立句的语序规则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在语境句里,当要突显新信息或急于要说出新信息时,可以先出现表新信息的述题,然后再说出表旧信息的主题,主题置于述题之后只是起一种追补的作用,例如: ①你办得很好,这件事。 ②我早已读过了,这本书。 2) 插心结构插语的位置相对较自由,可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末。比较以下几句: ①看样子,天气快要下雨了。 ②天气,看样子快要下雨了。 ③天气快要下雨了,看样子。 3) 动态语境句中的焦点是对比焦点。这种焦点十分灵活,句中的句法成分都有可能成为焦点。当说话者要突显或强调(通常用强调重音或有某种标志词)某个成分时,那个成分便是焦点。比较以下句子: ①张英昨天吃了两个苹果。(说明“谁昨天吃了两个苹果”) ②张英昨天吃了两个苹果。(说明“张英何时吃了两个苹果”) ③张英昨天吃了两个苹果。(说明“张英昨天对两个苹果怎么样了”) ④张英昨天吃了两个苹果。(说明“张英昨天吃了几个苹果”) ⑤张英昨天吃了两个苹果。(说明“张英昨天吃了两个什么”) 5.制约语序的因素 5.1 怎样研究制约语序的因素 研究制约语序的因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语序的规律性。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要区别制约“语序一般规则”的因素和制约“语序变动规则”的因素 在静态短语中的句法语序规则和语义语序规则以及静态孤立句中的语序规则是一般规则,在动态语境句中的语序规则(包括句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有时跟一般规则一致,有时可突破一般规则。因此,研究制约语序的因素时,要对语序一般规则的制约因素和语序变动规则的制约因素分别作出解释。 ?既要重视内部解释,也要重视外部解释 语序规则是语法规则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来解释语法中的语序规则或说明制约语序规则的因素,不同的语法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综观国内外的语法学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强调内部因素,主张从语言内部因素进行解释;另一种是强调外部因素,主张从语言外部因素进行解释(主要从语用表达、认知心理、思维逻辑、历史文化、言语习惯等来进行说明);再有一种是强调综合因素,主张既要从语言的内部因素进行解释,也要从语言的外部因素进行解释,即认为二者都应重视。本文倾向于这种“综合因素”,因为有些语序规则只能从内部因素进行解释,有些语序规则只能从外部因素进行解释,有些既可从内部因素解释也可从外部因素解释。 5.2 制约静态结构中“语序一般规则”的因素 制约静态结构中语序一般规则的因素主要是逻辑因素、认知心理因素、语用表达因素、习惯因素。这些因素并不对立,往往是互相贯通的。 ?思维逻辑因素 思维逻辑因素跟客观事实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时间顺序,就是一种逻辑顺序,它往往会映射到语法结构的成分排列次序上。汉语的句法语序、语义语序也常常顺应着时间顺序原则,例如: ①学习并贯彻/研究并解决(并列结构) ②开门走出去打电话/提了水桶到河里去打水(连动结构) 上述并列结构和连动结构中成分的排列次序就受制于时间顺序。由时间顺序原则制约的语序一般称为自然语序。 ?认知心理因素 认知语言学或心理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机制是制约语法结构语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具有整体先于部分、大先于小、领先于属的认知心理,这种认知心理会反映到汉语语法的语法结构的语序上,例如: ①牛的头/马的尾巴/房屋的地基 ②江苏省苏州市/春天的早晨/操场的中心 ③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他妈妈/小王的老师/ 上述领属结构里,领事表示整体,属事表示部分。领事在属事之前的语序规则就是汉族人认知心理在语法结构中的反映。 ?语用表达因素 任何语法结构的成立,目的都是为了语用表达;所以语用表达的需要也会制约语序。比如,“已知前于新知”的原则,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表达原则;这原则制约着常规的语用语序: 主题反映“已知”,所以一般置于反映“新知”的述题之前;而这种语用语序反过来又影响句法语序或语义语序。又如,“突显”的原则,本质上也是一种语用表达原则;这原则制约着焦点的位置:孤立句中的句末成分一般是句子要着重表达的成分,是常规焦点,这是“突显”原则制约的结果。 ?言语习惯因素 言语习惯因素是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果,它往往有民族特点。同样的语法结构,在不同的语言里,其结构成分可能有着不同的排列顺序,如动宾结构,汉语是VO式,日语是OV 式;还有像地址、日期的排列顺序,汉语是由大到小(如说成:2000年10月1日),英语是由小到大(如说成:1日10月2000年)。又如汉语某些动词所表动作的与事(动作针对的对象)置于动词之前,但有些语言中相应的动作的与事却置于动词之后,例如:汉语说“小王和小李结婚了”、“学生和老师见面了”,在英语等语言里,要说成“小王结婚了小李”、“学生见面了老师”。可见不同语言的一般语序规则并非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这只能说是民族习惯所使然。 5.3 制约动态语境中“语序变动规则”的因素 制约动态语境中语序变动规则的因素主要有句法因素、语义因素、语用因素。 ?句法因素 以宾语或客事⑧的位置而言,静态的一般规则是宾语或客事在动词之后,但由于受句法因素的制约常常会出现在动词之前。句法因素制约宾语或客事语序的情况有以下一些: 1)有些宾语或客事只能置于动词之前而不能出现在动词之后,这是句法固定格式决定的(详细可参看本文2.2的有关论述)。例如: ①他什么都知道。(*他都知道什么。) ②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我也不认识一个人。) 2)有些宾语或客事只能置于动词之前而不能出现在动词之后,是某些对称性的句法格式决定的。例如: ①她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他也不吃饭,也不睡觉…) ②他大事也要管,小事也要管…(?他也要关大事,也要管小事…) 3)动词后的宾语或客事能不能移位,有时跟句法结构的性质有关。例如: ①我知道他明天回来。→他明天回来,我知道。 ②我奉劝他明天回来。→*他明天回来,我奉劝。 上面两句词语类别的接连相同,句子表面上都是“人称代词+动词+人称代词+时间名词+动词”;但句子的句法结构的性质不同,准确地说,是作谓语的动词性短语的句法结构性质不同。例①句子的谓语是由述宾短语(知道他明天回来)充当的,小句“他明天回来”是“知道”的宾语、客事,可前置;例②句子的谓语是由兼语短语充当的,“他”既是“奉劝”的宾语、客事,又是“明天回来”的主语、主事,⑨“他明天回来”不是“奉劝”的宾语或客事,不能前置。 4)宾语或客事能否移位,有时还跟动词句法功能的类别有关,如及物动词构成的动结式所带的宾语可前置于动词之前(组成把字句或被字句),而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动结式所带的宾语则不可。比较下面两例: ①他踢伤了小王。(他把小王踢伤了。/ 小王被他踢伤了。) ②他跌伤了腿。(*他把腿跌伤了。/ *腿被他跌伤了。) ?语义因素 有些宾语或客事前置于动词之前,是受语义因素的制约。这有以下一些情况: 1)有些句子中宾语或客事置于动词之前跟作宾语的名词本身的语义特征有关。往往有这种情况,把①句式里作宾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就不能变换成②句式。例如: ①张三看过这本书了。(张三这本书看过了。) ②张三看过李四了。(*张三李四看过了。) 例①的宾语“书”的语义特征是指称“无生命的物”,宾语就能前置;例②的宾语“李四”的语义特征是指称“有生命的人”,宾语就不能前置。 2)动结式宾语位置能否移位跟补语的语义指向有关。并不是任何动结式都能变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即动结式后的宾语或客事移到动词之前或句首。比较下面两句: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我们把敌人打败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②我们打胜了敌人。→*我们把敌人打胜了。→*敌人被我们打胜了。 这涉及补语的语义指向,补语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动结式,一般能变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例①,即宾语或客事可以置于动词之前;补语在语义上指向主语的使成式,就不能变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例②,即宾语或客事不能置于动词之前。 3)宾语或客事的语序的变动有时跟动词的语义性质也有关系。比较: ①他吃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这种苹果吃过了→这种苹果他吃过了 ②他是学生→*他是过学生→*他学生是过了→*学生他是过了 ③这件事你们必须加以解决→*你们必须加以解决这件事 上面两例动词的语义性质不同,影响到宾语或客事位置能否前置:例①的动词“吃”是动作动词,它的宾语或客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前置;例②的动词“是”是关系动词,它的宾语或客事不可前置。 ?语用因素 语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有以下一些: 1)语序变动与主题化有关 主题化需要对语序变动有制约性,这是“旧信息在前”的语用原则决定的。例如: ①这个人,我不认识。(受事宾语“这个人”前置是主题化的需要) ②墙上,他挂了一幅画。(处所状语“墙上”前置是主题化的需要) 2)语序变动与突显新信息或焦点有关 新信息是言语传递中出现在旧信息后面的说明旧信息的部分,一般由谓语表示。句子谓语动词后的宾语通常表焦点。有些谓语或宾语前置,是为了突显新信息或焦点。例如: ①都过去了,最困难的日子!(谓语表新信息,置于句首是突显新信息的需要) ②他上海也去过了,北京也去过了。(宾语前置于动词前是突显对比焦点的需要) 3)语序变动与名词的指称性有关 充当宾语的名词,有的是定指的,有的是不定指的。定指的表受事的宾语一般前置,不定指的受事宾语一般不能前置。例如: ①那一个苹果我吃了(“苹果”定指)*一个苹果我吃了(“苹果”不定指) ②那几本书他买了(“苹果”定指)*几本书他买了(“苹果”不定指) 其他如主动、被动、使动、处置、供让、存现…等句式中出现的语序变动,都涉及到语用。与常规语序相比较,超常语序在表现主观的感情态度、言语的修辞色彩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句子的常规语序和非常规语序 6.1 关于语序的固定和灵活的问题 语序是固定的还是灵活的?有人认为语序是固定的,有人认为语序是灵活的。两种意见现在看来似乎都有理由:如果语序不固定,就总结不出语序的规律性;如果语序没有灵活性,就不能满足千变万化的语用表达的需要。研究语序要用辩证的方法,应当区别静态和动态、短语和句子、一般规则和具体运用。我们既应看到语序固定的一面,又应看到语序灵活的一面。这二者看起来矛盾,但若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来研究语序,这个“矛盾”就不难解释。实际的情况是:在静态的短语里,语序是相对固定的,如“我吃饭”不能说成“饭吃我”、“吃饭我”、“我饭吃”、“饭我吃”,也就是说,汉语“主-动-宾”句法语序和“施-动-受”的语义语序在静态短语里相对固定;但在动态的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依靠一定的制约条件(如增加某些特定词语以及借助于一定的语境等),语序就有可能变得相当灵活,如“我吃饭”可构成如下一些句子: ①我今天吃了两碗饭。(“主-动-宾”、“施-动-受”) ②[过会儿谈吧],我饭还没吃呢。(“主-宾-动”、“施-受-动”) ③饭我不吃了,[已经吃饱了]。(“宾-主-动”、“受-施-动”) ④这锅饭吃了十个人。(“主-动-宾”、“受-动-施”) ⑤剩下的饭都被我吃了。(“主-状-动”、“受-施-动”) ⑥我把剩下的饭都吃了。(“主-状-动”、“施-受-动”) ⑦吃饭了吗,你?(“动-宾-主”、“动-受-施”) 6.2 句子语序的常式和变式 句子的语序有常式和变式之别。常式是指“常规语序”(或称“正常次序”),它是经常使用的语序格式;变式是指“非常规语序”,即倒装语序,也有人称之为变式、变次、超常语序、凸现语序,它是不经常使用的语序格式。由常式语序形成的句子称为常式句(也称“正式句”),由变式语序形成的句子称为变式句(也称“变次句”)。 常式句有两种:核心句和衍生句。 核心句内部成分的语序是按照静态短语语序(包括句法语序和语义语序)构成的,所以它的语序规则跟静态短语的语序规则完全一致。汉语中最基本的“SV”、“SVO”等句式便是核心句,如6.2里的例①就是由静态短语“他吃饭”构成的SVO式核心句。 衍生句是由核心句衍生出来的在言语中经常使用的句式。它与静态短语相比,语序有所变动,即语序发生移位;但这种移位属于非倒装移位。宾语或受事前移构成的句式大多属于衍生句,如6.2里的例②-⑥便是。 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而言的,它是言语中出现的不合常规语序的一种特殊的句式。这种句式由变动语序构成,内部成分的移位属于倒装移位,在修辞学里把它看作为辞格之一的“倒装格”。汉语中主语置于谓语之后的句式(如6.2里的例⑦和6.3里的例②)、状语置于动词之后的句式(如6.3里的例①),都属于变式句。 6.3 如何区别常式句和变式句 对于常式句和变式句的界定,人们有共识之处,也有分歧之处。像下面一些句子,一般有共识,都认为是变式句或倒装句: ①她走过去了,轻轻地轻轻地。(这是状语在中心语之后的倒装语序) ②快进来,你!(这是主语在谓语之后、施事在动作之前的倒装语序) ④我们已经讨论过三次了,这件事。(这是主题在述题之后的倒装语序) 变式句一般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语句重音在前置部分上,后移部分轻读; ?表达重心在前置成分上,后移成分不能成为强调的对象; ?倒装的成分都可以复位,复位后句型不变,语义结构不变,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句末语气词决不在后移部分之后出现,一定紧跟在前置部分之后。⑩ 但对有些句子究竟是不是变式句或倒装句,语法学界就有不同的看法。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把下面一些句子称作变式句:
本文档为【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给《汉语学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62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8K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16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