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的知识点繁多,如何进行整理汇总对学习以及物理复习时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可以在复习时提高效率,提升物理学习成绩。下面,京翰‎‎教育的高一物 理辅导老师为高一学生整理了高一物理知识点的公式汇总,供高一学生参考。 一、质点的运动 (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的知识点繁多,如何进行整理汇总对学习以及物理复习时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可以在复习时提高效率,提升物理学习成绩。下面,京翰‎‎教育的高一物 理辅导老师为高一学生整理了高一物理知识点的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汇总,供高一学生参考。 一、质点的运动 (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0; 反向则a 0 8、实验用推论 S=aT^2 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Vo): m/s加速度(a): m/s^2末速度(Vt): m/s时间(t): 秒(s)位移(S): 米(m)路程: 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 3、6Km/h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 质点/位移和路程/s t图/v 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 9、8m/s^2 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 9、8 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 (1)全过程处理: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 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 (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Sy/Sx=gt/2Vo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 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 与 的关系为tg =2tg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 R/T 2、角速度 = /t=2 /T=2 f 3、向心加速度a=V^2/R= ^2R=(2 /T)^2R 4、向心力F心=Mv^2/R=m ^2*R=m(2 /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 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2 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 米(m)角度( ): 弧度(rad)频率(f): 赫(Hz)周期(T): 秒(s)转速(n): r/s半径(R): 米(m)线速度(V): m/s角速度( ): rad/s向心加速度: m/s2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 ^2/GM)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 6、67 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 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GM/R^3)1/2T=2 (R^3/GM)1/2 5、第一( 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 7、9Km/sV2= 1 1、2Km/sV3= 1 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 ^2(R+h)/T^2h 3、6km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 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7、9Km/S。四、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 焦耳(J)1J=1N*m当0 =a 派/2w 0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当派/2 =a 派W 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 Wn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 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 瓦特(w)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 阻力f恒定)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v在增加 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单位: 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 Ek=1/2mv^2-1/2mv0^2适用范围: 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 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 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 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 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E=W非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 Ek1+Ep1=Ek2+Ep2成立条件: 只有重力做功【篇二: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用推论 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 m/s;加速度(a): m/s2;末速度(Vt): m/s;时间(t)秒(s)位移(s): ;米(m);路程: 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 3、6km/h。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 直线运动规律; (2)a,g, 9、8m/s2 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 9、8m/s2 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 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 (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 Vx,Vo 2、竖直方向速度: Vy,gt 3、水平方向位移: x,Vot 4、竖直方向位移: 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Vy/Vx,gt/V0 7、合位移: 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 ax=0;竖直方向加速度: 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 与 的关系为tg ,2tg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 r/T 2、角速度 , /t,2 /T,2 f 3、向心加速度a,V2/r, 2r,(2 /T)2r 4、向心力F心,mV2/r,m 2r,mr(2 /T)2,m v=F合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 9、8m/s2 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N/m),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 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摩擦因数,FN: 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 f静 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F1+F2,反向: F,F1-F2(F1 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 )1/2(余弦定理)F1 F2时: 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 |F1-F2| F |F1+F2|‎‎ 4、力的正交分解: Fx,Fcos ,Fy,Fsin ( 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 ,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 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篇三: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 ?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 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说明: ?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根据效果命名: 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重力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 ?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 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 系。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 不变。 (2)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 ?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说明: ?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弹力 (1)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 ?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说明: ?弹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弹性形变。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 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 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说明: ?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摩擦力具有相互性。?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 ?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不能等同于 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FN说明: ?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 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 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说明: 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 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 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 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说明: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 需要 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外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 性质力 ,不要把 效果力 与 性质力 重复分析。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 F F1,F2 ?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篇四: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 加速度 ,一般都是指 匀加速度 ,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 V==at,t为时间变量,我们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刹车方面应用题: 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3秒通过的路程是 s=15*3-1/2*5*3^2=2 2、5反应时间是0、8秒s=0、8*15=12总的距离就是2 2、5+12=3 4、5原先 直线运动 是放在 力 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要理解 加速度 ,首先要理解 位移 和 速度 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 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 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对比上面速 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你就会容易理解一点的。【篇五: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的另外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 点 (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 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 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 =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1T末,2T末,3T末 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vn,1?2?3? ?n ?1T内,2T内,3T内 位移之比为: x1?x2?x3? ?xn,1?3?5? ?(2n,1)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 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x??x?? ?xN,1?4?9? ?n2?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 ?tn,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 位移公式: ?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 位移公式: 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上升的最大高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 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 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 t图象和v t图象。 (1)x t图象 ?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 t图象 ?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 面积 的意义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易错现象: 1、混淆x 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五、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力的作用效果: ?形变; ?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 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 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 ?接触; ?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 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 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 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 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静摩擦: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 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 一是根据平衡条件, 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 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 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a。、同向: 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b。、反向: 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互成 角 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求F、的合力公式: (为F 1、F2的夹角)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F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 F合 Fl+F 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七、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 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 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 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 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 也画进去(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 Fx=0, Fy=0a、二力平衡: 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b、三力平衡: 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 +Fnx=0F合y=F1y+F2y+ +Fny=0(按接触面分解 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平衡条件的推论: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 恰好出现 或 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分析法: 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 极大 、 极小 、 极左 、 极右 )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 各种可能性 )暴露出来,便 于解答。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九、牛顿运动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 理解: ?瞬时性: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矢量性: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同体性: 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同一性: 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相对性: 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 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十、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 先整体,后隔离 或 分别隔离 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十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二)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 解题思路是: ?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 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 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 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 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篇六: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 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 ?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 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说明: ?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根据效果命名: 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重力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 ?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 不变。 (2)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 ?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说明: ?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 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弹力 (1)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 ?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说明: ?弹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弹性形变。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 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 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 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 或运动学规律计算。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说明: ?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摩擦力具有相互性。?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 ?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不能等同于 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 F= FN说明: ?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 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 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 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 的摩擦力。说明: 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 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 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说明: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 需要 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 sFN。?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 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 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 性质力 ,不要把 效果力 与 性质力 重复分析。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 F F1,F2 ?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 或F1 F有一组解若F,F1,Fsin 有两组解若F,Fsin 无解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 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思维升华 规律,方法,思路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 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 就应该找出 B对A 、 C对A 、 D对A 、的作用力等,不能把 A对B 、 A对C 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 力的传递 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 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 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 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 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第2章的 高中物理 加速度 ,一般都是指 匀加速度 ,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 V==at,t为时间变量,我们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 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 例子,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 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 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 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刹车方面应用题: 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 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 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 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 2、5反应时间是0、8秒s=0、8*15=12总的距离就是2 2、5+12=3 4、5原先 直线运动 是放在 力 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 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 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要理解 加速度 ,首先要理解 位移 和 速度 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本文档为【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8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