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言与翻译

语言与翻译

举报
开通vip

语言与翻译语言与翻译 “有思想的言语其本身就是翻译。” (The speaking in which thinking is enacted is in itself a translating.) (John Sallis,2002:18) 唐朝贾公彦《周礼义疏》:“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此解有二义:(1)翻译即语言转换。(本质) (2)翻译是为了互相理解,是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翻译以语言转换为前提。翻译中一切转换的问题(直译和意译,内容和形式等)的解决都应遵从为读者理解这一目的。这是典型的...

语言与翻译
语言与翻译 “有思想的言语其本身就是翻译。” (The speaking in which thinking is enacted is in itself a translating.) (John Sallis,2002:18) 唐朝贾公彦《周礼义疏》:“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此解有二义:(1)翻译即语言转换。(本质) (2)翻译是为了互相理解,是为读者服务的。(目的) 翻译以语言转换为前提。翻译中一切转换的问题(直译和意译,内容和形式等)的解决都应遵从为读者理解这一目的。这是典型的“读者中心论”,而且这里着重强调的是“解”字。“解”即“理解”、“了解”,故,“解”之外的其它功能,如学习、借鉴、研究等,皆不在翻译目的之列。的确,翻译可以促进彼此交流,相互了解,但在翻译中,通过保留异国文化和语言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方式,借以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表达方式的目的,照此说来,似是有违翻译的真正原则的。因为如果这样可以直接学习所借外语,那就根本不用翻译,何必多此一举。当然这是从狭义的翻译概念本身来看,不包括将翻译作为人类交际活动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行为系统来看。 翻译是符号信息传递。(Translation is the transfer of meaning/message from one set of language signs to another.)(Lamendowski: 264)这六字(其实就是三个词)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定义,它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兼顾——内容贴切,形式精炼。首先是“符号”。符号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学将其定义为一个意义关系的整体,包括指示者、所指者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号具有社会性,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产生,又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的各种“权力”都可能渗透到翻译活动之中,以不同的话语形式对翻译进行操纵。符号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语言符号是翻译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雅各布森曾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以及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al translation)。这使得翻译的内涵和外延都获得了极大地丰富。 其次是“信息”。信息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的表现。信息内容包括语义的、文体风格的、文化的、美学的等等。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或工具,其本身也蕴含信息。也就是说,语言符号除了所承载的信息或意义意外,语言符号本身也具有意义,即语言的形式意义。这一点是笔者尤其希望强调 的。过往许多翻译只关注语言的工具性(即语言仅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将语言形式与内容(意义/信息)人为的对等起来,从而生出不少是是非非。诗歌不可译便是个中一案。诗歌何以不可译呢?因为诗歌形式特别。但科学报告、法律文书、商务信函的写作形式也不一般,为何又可以交流无碍呢?我想,在诗歌的意义中,诗歌的形式意义占了一大部分。诗歌通过语音、语型等所承载的风格意义、文化意义以及美学意义是其它“差异互补”的语言所无法表现的。例如在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诗中大量采用S字母开头的单词(stop, snow, sleep, sweep, his, house, horse等),营造下雪和马踏雪地的“沙沙”作响声,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再来看看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的一首诗Break, Break, Break: Break, break, break, O n thy c o ld gray st o nes, O Sea! And I w o uld that my t o ngue c o uld utter The th o ughts that arise in me. O well f o r the fisherman's b o y, That he sh o uts f o r his sister at play! O well f o r the sail o r lad, that he sings in his b o at o n the bay! And the stately ships g o o n T o their haven under the hill; But O f o r the t o uch o f a vanished hand, And the s o und o f a v o ice that is still! Break, break, break At the f oo t o f thy crags, O Sea! But the tender grace o f a day that is dead Will never c o me back t o me. 在这诗中,丁尼生有规律地大量使用带O字母的单词(Oh, boy, for, go, on, to 等)来制造视觉冲击,使人仿佛看到浪花飞溅出的诸多泡沫。 汉语诗歌形式更是千姿百态,光怪陆离。那些稀奇古怪的诗歌统称奇体诗,传统称之为“杂诗”,其名类繁异,数量众多,诸如回文诗、顶针诗、离合诗、同部诗、神智诗、藏头诗、数字诗,还有联句诗、仿改诗、谜语诗等等。例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就是来回都可以读通的回文诗。据说乾隆皇察觉臣子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此联是借用汉字偏旁部首之意、增添情趣的同部诗。“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则是通过运用叠字,充分显示语言的音韵节奏美、文气连贯美的叠字联。汉语中还有一种 诗,是通过对汉字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倒、排列疏密等因素的利用,或借助某些图形或数字符号来表达深层意境的对联体式。这种诗“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其思路新奇、启人智慧。传说明清时有一个穷酸秀才过年缺吃少穿,便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于门上:“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是“南北”,全联表达的意思是:“缺(一)衣少食(十)无东西”。此联借用汉语同音字,构思精巧,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语境中所有这些表现在音响和视觉上的信息或内容或意义,绝非“改变语言外壳,保持思想内容”的翻译可以摆平的,因为你在改变语言外壳的同时,也改变了那些外壳本身所具有的意义。难怪本雅明在谈到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时要特别强调:翻译不是为了交流,而只是一种形式,是对一种剔除所有负载其它的意义之外纯之又纯“纯语言”的追求。我想也就是通过翻译来彰显语言形式本身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只有在翻译中才能得以显现。 最后是“传递”。传递不是单纯的不同规则的转换,它是符号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移植。语言作为特殊的符号系统,它与社会和文化密不可分。“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翻译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由文字组成的篇章。这些篇章又是展现我们生活于世界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无一不体现在超语言的情境之中,无一不受各自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因此,翻译主要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何刚强,2003:12)显然,“传递”本身就意味着翻译是一种活动/行为,是具有特定目的、依据一定规则的社会行为。 翻译思想是人类所有交际行为的基础,可以说,所有的交际行为都是翻译行为。因此,对语言的本质、起源以及功能等的探索自然是翻译思想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指出:“这证实,语言不同思维也不同。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除了许多直接的好处,懂多种语言其本身就是思维训练。通过概念的变化和改进来纠正和提高我们的认识。同时,懂多种语言还可以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因为通过学习多种语言,可以使概念与词语区分得越来越明晰。”(Rainer Schulte,ed,1992:7)也就是说,不会因为语言的模糊而使概念不清。 翻译以语言为基础,没有语言的多样性,便没有翻译。从上帝打乱语言那刻起,翻译便生而赋有重修人类统一语言的大任。为了实现这种统一的语言,许多人在不懈努力、孜孜追求。他们当中既有“坐而论”的思想家,如洪堡特、乔姆斯基、本雅明、德里达等,也有“起而行”的实干家,如莱布尼茨、柴门霍夫等。洪堡特在谈及语言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时,曾兴奋地设想:“在语言中,特殊性和普遍性协调的如此美妙,以致我们可以认为下面两种说法同样正确。一方面,整个人类只有一种语言;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姚小平,1997, 60)乔姆斯基则假定,人类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并依此构建了宏伟的转换生成语法。本雅明另辟蹊径,借助犹太宗教的比喻,畅想起去拼合“被打碎的花瓶”(完整的花瓶是人类统一的语言)。而德里达则照直从《圣经》中搬来“巴别塔”一节,高谈雄辩,满脑子闪着重建通天塔的神光。 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年轻时曾梦想借用数学符号来编一种可以记录人类任何概念和思想的通用文字。十多年后,他竟然付诸事实,编出一本《通用文字基础》的课本,雄心勃勃要全世界的人都能读用他编的“通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柴门霍夫(L.L.Zamenhof,1859-1917)更了不得。他干脆像上帝一样创造了一门语言,并取名“Esperanto”(“希望”)。当时这门世界语流行一时,并成为人类至今为止最为广泛的人造语言,其影响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笔者亦是其中的学习者之一。窃以为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幻想有朝一日,天下再不用劳心劳神去乌里哇啦学什么外语了。可事与愿违,这门“希望”的语言在潘多拉急匆匆打开盒子后又匆匆忙被关在盒子里了i。天下语言并未一统。像毛主席所说的“与人斗其乐无穷”,人们宁愿与语言斗,其乐无穷啊! i传说潘多拉打开盒子放出瘟疫、疾病、痛苦、罪恶、灾难等之后,一害怕又赶紧把盒子关上。结果智慧女神雅典娜为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底的“希望”则被关在了里面。 本处借用,指取名“希望”的世界语也只是昙花一现。
本文档为【语言与翻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9-04-18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