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

举报
开通vip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LastrevisedbyLELEin202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着第一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的重要性1: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不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专门内容的概括和抽象,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内因、本质和依据。思想政治教...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
LastrevisedbyLELEin202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着第一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的重要性1: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不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全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专门内容的概括和抽象,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内因、本质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研究的深化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的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第三种观点认为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多数论者持这一观点。第四种观点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去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3: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①:思教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②这一特殊矛盾贯穿在思教的全过程及各方面,是思教的存在形式。③这个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探索1: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其特有的一系列范畴、概念为骨架而构成的知识体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有两类,一类未区分层次,只是探讨有那些主要范畴;另一类则认为应区分层次,如思教学的基本范畴、重要、具体范畴等。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教学范畴包括广义和狭义。从广义而言,是指反应和概括死教学领域各种现象的方面、关系、本质、特性的所有基本概念;从狭义而言,仅仅研究那些反应和概括思教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一般从狭义上研究。2:思教学范畴与思教规律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是思教本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都是人们认识思教的思维形式,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们认识思教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结晶,又都是人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深化对思教的认识提供认识工具。但,思教规律对思教本质联系反应的更完整和深刻,而思教学范畴则从某一侧面、某一环节上反应四角的某系本质联系。3: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和结构按思教范畴的性质、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①实体:反应思教客观内容、实在基础和各个环节。②属性:反应思教内在本质联系所规定的特点、属性和功能性的。③:反应思教各种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联结关系和综合联系等普遍关系的。按思教学范畴作用大小不同,分为基本范畴、重要范畴和据具体范畴。按在范畴体系中高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思教学的高层、中层次和低层次范畴。4: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考察纵向关系。研究范畴之间的纵向关系,目的在于从动态上弄清各种范畴运行和发展的历史链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①主从关系。②组合关系。③连锁关系。④互补关系。考察横向关系,目的在于从静态上弄清各个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即弄清范畴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客观性②流动性:我们把思教学范畴的发展性、相对性、辩证性统称为流动性。第一,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教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不仅会丰富已有的思教学范畴的内容,而且还会提出和增加新的范畴。第二,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思教时间的深度、广度的相对性、有限性的制约,作为主观反映的思维形式的思教学范畴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第三,思教学范畴的辩证转化也反映了它的暂时性、过渡性和渗透性。③抽象性:思教学范畴的形成是在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思教的矛盾运动中,从感性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对矛盾运动的性质、属性、特征概括出最简单的规定、压缩性的基本概念。④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首先,表现为规范思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其次,是认识和揭示思教的本质和规律。再次,是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思维再生产的作用。②方法功能。首先,它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其次,它体现认识运动中个别和一般的各个思维环节。再次,它激发思维的超越,为学科理论知识宝库增值。③构建功能。首先,它能指导人们构建思教学科的理论体系。其次,它是构建思教学科体系的基本条件。最后,它是思教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基本范畴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作系统研究的仅见徐志远所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一书。徐志远2002年初提出:“思教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他提出,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介范畴是四对即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是内化与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和社会。1.思教学的起点范畴:思想和行为。第一,思想和行为是思教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思想和行为同思教学的研究对象互相规定。第三,思想与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剁成中一切矛盾的萌芽。第四,思想和行为也是思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心范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中心范畴,是这个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我们称它为逻辑基项。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确定为逻辑基项,这是由他在思教基本范畴系统中占有奠基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第一,作为思教学基本范畴系统的中心范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系统中的整体性范畴。第二,作为思教学基本范畴系统的逻辑基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对思教领域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因素,从而体现了基本范畴系统的本质特征。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逻辑中项联结逻辑始项和逻辑终项。处于原则、方针的重要地位。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教本质、体现思教领域特殊矛盾性的基本范畴。(三)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建构思教范畴体系的建构一是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二是要体现时代性,突出创造性,提炼新范畴。三是要深入揭示思教范畴体系内在的有机联系。四是要大力开展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学术争鸣。为了合理、科学、有效地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应当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等原则①。------徐志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建构原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1.实践性原则。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下列问题。第一,通过思教实践,使思教学范畴得到检验。一方面,使某些思教学范畴成为过世的或是陈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会使某些思教学范畴的内容更精确、更科学、更完善。第二,通过思教实践,使思教学范畴得到发展。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时,必须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其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即对其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全面的认识对象,这是思维的本质所在。而“要真正的认识事物,就必须包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9页。全面性原则的基本逻辑要求是:第一,从整体出发考察思教学范畴的纵向发展过程,反对那种脱离整体而孤立地考察对象的部分或要素的做法。第二,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考察思教学范畴的横向连理,反对形而上学地割裂成对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在研究和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时,必须充分认识它同社会环境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遵循开放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时代性。第二,坚持全面性和联系性4.创新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和建构思教学范畴体系时,必须具有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追求独到和最佳的精神,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开拓性的现代思维方式。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思教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教的方法理论研究,思教管理理论研究。思教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研究自身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包括思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思教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教的功能和价值研究,思教的过程和规律研究,思教的对象和接受研究,思教的目的和任务研究,思教的内容及方针、原则研究,思教与社会环境的研究等。思教的形成和发展,这部分研究思教在阶级社会的普遍性和历史发展,研究在马义指导下批判继承、批判借鉴的问题。思教的方法理论,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在哲学方法的指导下,恰当运用一般方法去创造、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掌握、运用思教自身的科学方法。思教的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岁思教活动的全过程实行有效调控,包括思教信息的调查分析、思教的预测、决策、实施和评估的研究,思教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领导研究,思教队伍建设研究,思教者的素质及修养的研究等。(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既包括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又包括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确立思教学科的二级学科地位,对思教学科建设、发展和发挥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思教学科建设,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认清思教学科与马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思教学科的作用。马克思早就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其二,重视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大力建设思教新的分支学科。与思教直接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及其分支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①:参见郑永廷、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①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在思教中运用心理学,重点是研究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心理现象与发展变化规律,其直接目的就是引导人们保持思想健康,做到由思想自发到思想自觉,更好地开发个人的潜能。②婚恋规范与婚恋道德研究。③事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研究。④现代人际交往研究。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现代思教的理论基础是马义,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义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教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教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以完整、准确的马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的马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马义中国话的最新伟大成果为指导。1.坚持以整体性的马义科学体系为指导。要理解马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马义,怎样坚持马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即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马义,如何坚持马义。”要全面理解和回答“坚持什么样的马义”,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最根本的要坚持马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义性质、实质,对坚持马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正确、全面的马义观对马义本质规定性的认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义的根本性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义的最根本的理论品质。这四点是马义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保障马义不变质、不变色的根本,是区分真假马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也是揭示马义中国化客观规律的关键躲在。(2)要坚持马义基本原理。是马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表现。包括:一是马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有制理论。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基本原理。(3)坚持马义的基本特征。是马义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义与其他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第一层次是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义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层次是指开放性、创新性、动态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如何正确坚持马义:一是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二是必须坚持和巩固马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回应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地扞卫马义。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马义中国化。2.坚持以马义中国话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所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特别要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当前,我们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当然,也必须用科观来统领思教并推进思教学科建设的发展。(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思教学主要借鉴吸取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①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③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④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⑤社会学是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吸收现代西方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理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有益成分。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现代思教学在马义指导下,是中共思教丰富经验的理论升华,不仅具有科学性,反映了思教的客观规律,而且具有价值性,在它指导下的思教实践,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它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高度一致的。(二)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三)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综合性:第一,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第二,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第三,思教具有全程性。第四,思教具有全员性。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思教发展的历史,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教建设实践、思教学科化的发展历程。(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发展思教概念是其在特定的时空境遇下,实现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拓展行,思教概念将在既定的阐释之上,沿着内涵和外延而不断发展,从而经历了从历史到当下、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2.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阐释思教概念的理解,是在对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相近概念的比较研究中逐渐澄明。政治工作是这群概念中的最高概念,它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阻止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思教的概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思教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2)思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思教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现代演进(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实践内涵的发展,其发展首要的是重新审视交往实践在思教中的基础作用,真正实现思教在交往实践中生成“人”的价值关怀,以回应对思教“人学空场”的误读。(2)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阶级内涵的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教育内涵的发展。其发展,首要的是用要与的理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教活动的方式回归教育并只想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践行,尤其是当代的教育理念及其发展与思教活动相结合,如生活世界教育、建构主义教育、体现思教的价值关怀和人文观照的维度。(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优秀文化传统等积极内容和德治、教化、修身为本、知行合一、见贤思齐、慎独等方法,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这份优秀的精神遗产,并在思教活动中不断予以创新和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质。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3.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从马到列宁的社会主义灌输论和政治教育,全面开展理论建设和政治教育工作再到斯大林在联公布17大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4.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1)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期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思教,尤其是把思教渗透到工农运动中。秋收起义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教主要是对军队的思教,同时也包括对最广泛的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①,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②,从而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到了第一位。这是我军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我党我军思教形成的重要标志。(3)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期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4)思想政治教育成熟期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思教的“生命线”、“中心环节”、“重要政治优势”江泽民用“四个如何认识”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①---参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9-1339页。(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思教的学科化,既是思教体系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教学科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学科主体确立---分支学科发展---综合深入发展”的三个阶段。1.学科主体确立阶段(1978-1995)这一阶段主要探索学科主要理论框架与学科的基本理论,确立并建设学科理论体系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这一阶段经历了全面探索期和系统建设期,思教学科在这一阶段中逐渐系统化和科学化。全面探索时期(1978-1984)思教工作者就如何建立思教学科、实现思教科学化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开拓性的探索,为现代思教学科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系统建设阶段(1984-1995),首先,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教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其次,思教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2.分支学科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思教学科的主干课程从不同层面上得以延伸,形成了理论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教管理学、思教心理学等分支学科。3.学科综合深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思教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渗透,并应用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思教基础理论建设,形成颇具特色的思教研究领域,这种综合性、交叉性研究使思教学科建设始终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从而显示出学科的生命力。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阈思教发展的本质是思教现代化的问题,其动力来源于思教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对思教发展的本质、动力和特征的回答,旨在展示思教发展的应然性和合理性。(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空境遇思教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依据,它呈现出全球化、现代性、科学技术等相互交织的时代图景。江泽民“四个认识”对其进行了精辟的勾勒: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以及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1.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由于经济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它的改变必然影响并反映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因此,全球化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从而形成政治和文化交往的全球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扩张演变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话语权的争夺。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使思教面临多重挑战,促使思教予以回应。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选择、吸收“他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向“他文化”输出自身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的不均衡激化了文化冲突。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思教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具有健全经济理性和道德约束的人,它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思教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模式和民主参与模式,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和社会角色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为活动主题和利益本位的经济体制,个体总是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同时,对外开放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也将呈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尖锐对立:“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事甚至是十分尖锐的。这就要求思教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一方面,思教要培育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另一方面,思教应发挥在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协调和主导功能,既要充分尊重个体价值取向多样性,又要用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引导和建设,维护社会主义一是形态的主导权,坚持价值导向一元性和个体价值多样性的有机统一。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思教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世界“解蔽”塑造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理智能力,它不仅培育了人的主体性,而且充分开发了人的自由自觉特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标准化、集权化、理性化等基本原则缺乏人文关怀的维度,它容易因科技至上而失去人的意义和精神观照,引发人类的道德危机和意义缺失。这就要求思教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自我建设,建构思教运行并得以介入到新的社会群体的平台。另一方面,思教应积极介入到新空间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建设。(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包含两个向度: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思教发展的实质是实现思教的现代化。1.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是一个循时空依次递进的全球化的历史变革过程,它是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化逐渐从经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推进,并聚焦于文化精神,呈现为一种思想方式、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这种现代化呈现为主体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即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在关于现代化的10项指标中有8项是与人有关的。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化,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①A.英克尔斯着,殷陆君翻译:《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核心是蕴涵价值意识、生活方式等的文化领域的现代特质,它表征着人类普遍精神状态。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教的发展,是以现代思教为指向,以传统思教为参照,在思教观念、体制、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其一,思教理念的现代化。思教理念表征着思教的自我认识和态度,它渗透在思教的价值、内容、方式、体制等各个环节中。思教理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开放的观念、发展的观念和多样化的观念上。其二,思教内容的现代化。其三,思教体制的现代化。其蕴涵这思教运行领域、决策与管理体制的发展。起死,思教方法的现代化。(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内涵发展,指思教在特定的时空境遇下,其本质、结构、特性等的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内涵发展是思教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使思教呈现为内源发展。其次,思教的发展,需要外延发展为其提供空间和条件。是在领域上的拓展。内涵发展为外提供前提和基础,外为内涵发展提供舞台和条件。2.渐进和飞跃相结合的发展3.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4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发展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思教的发展,不仅基于特定的时空境遇和思教内在的矛盾运动,而且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教实践和西方思教的批判继承和借鉴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1.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保证同一群体文化特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文化底蕴现代文化通过主体创造实现文化有旧形态向新形态转变,从而超越传统文化和落后文化。现代文化的生成不仅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和超越落后文化,更重要的是创造先进的文化要素。(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回应中国共产党思教的历史事件和现实实践,对思教的内在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理论创新,这些实践和理论积淀对思教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3.坚持思教的“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4.坚持以弘扬主旋律为思教的着力点(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借鉴1.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需要更加重视思教2.借鉴西方国家相关学科的只是,丰富我国思教体系3.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用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有效性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之维在思教发展的自身内涵的拓展基础上,它需要以相关的社会理论为依托,以从中汲取发展的理论养分和动力。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和人才资源开发理论建构了思教发展的理论之维。(一)理论动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正是这一理论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阐述,规定了思教发展的性质、方向和目标,成为思教发展的理论动力支撑。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人的发展的内容规定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目标和途径。思教做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一维,其发展不仅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体现其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而起理应有传统思教对人的漠视转向“以人为本”。把思教活动视为引导主体进行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以满足和发展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人的发展的实践转换在中特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中,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构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相互推进的历史进程,他们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思教发展直接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和价值为支撑的和谐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二是观照主体的意义和价值,建设和谐的精神家园。(二)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视角审视思教的发展,旨在摒弃对思教实践的单一主体的自我中心范式,而走向“主------客-------主”的交往实践,从而在交往实践中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一,交往实践活动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思教正是交往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交往实践使主体之间形成角色共同体,在理解、解释和参与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主体之间的这种交往不仅使作为意义的文化要素得以传播和理解,而且通过解释生成新的意义。其二,人在交往实践中生成自由的人,这与思教的终极指向相一致。(三)理论拓展: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一维,它旨在通过人才的个体开发和社会开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1.人力资源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思教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与人才资源开发密切相联。一方面,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与思教的目标相一致,它们都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与思教的相互支撑,共同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这在于:思教通过个体的思想素质塑造及其对其他素质的导向,表现出强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而思教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理应对人力资源开发、对个体素质的优化及需求予以回应。首先,改变中国深层文化结构,为培养和炫白人才创造有利环境。其次,增强思教的创造性,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种人才。再次,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进行人的内在潜能的深度开发。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重视角本章以思教的领域、功能和形态发展为重点,构建思教发展的多重视角。(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扩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思教的领域发展,既基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也基于现代社会和学科领域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并举的发展趋势。思教的分化,就是思教向未知领域、宏观、微观领域的扩展深入,开辟新的教育领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思教的综合,就是思教向业务、网络、环境领域的渗透,与业务工作、环境建设、网络建设整合,克服思教“两张皮”现象,形成综合教育格局和综合性学科分支。思教的分化与整合发展趋势总是相辅相成地结合在一起的,分化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化,分化与综合相结合,形成思教立体发展态势。1.思教向宏观领域的发展一是国内层面,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政治方向,作为思教的主题,思教要同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渗透性而深深根植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二是国际层面,指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大批面向世界的人才。2.思教向未来领域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教本身的科学预测与决策。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教的科学预测与决策问题,是教育由经验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是争取主动并取得成效的前提。其二,保证和促进单位及个人面向未来的顺利发展。3.思教向微观领域的发展思教的微观领域,是指思教主体的内心世界。微观领域涉思教活动主题的知、情、意、信、行。我国思教实践和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领域对人的内心的现代研究成果,为思教向微观领域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一)思教心理研究。(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旨在展示受教育者认同社会主导思想并进行思想行为转化的活动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发展思教的“生活世界”,是指与思教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思教进入“生活世界”,展示了思教社会化的过程,它是思教特性和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就特性而言,一方面,思教运行是在与个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展开,旨在实现个体思想行为与社会生活的统一。另一方面,思教只有推向社会生活领域,才能打破思教的狭隘视界,不仅让社会各个群体都参与到死角中,而且有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全员育人”。(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展思教的领域发展,必然带来思教的功能发展。思教的功能发展,是由思教的结构发展决定的,是思教的内涵发展。1.由复制功能向超越功能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教的生命线作用、先导性作用,应当合理地被理解和作为超越功能进行发展和发挥。2.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首先,思教的政治功能不会丧失,而是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其次,发展思教的经济功能,发挥思教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思教的经济功能,是由思教的工作对象、作用对象和工作目的所决定的。再次,从思教的作用对象来看,其作用对象是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作用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发展。3.由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在全球化、现代化、个体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中,思教仅仅执行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的传递功能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它需要有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发挥思教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功能。首先,发展思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功能。其次,发展思教文化创新功能。其一,思教进行“文化选择”。其二,思教通过建设社会宏观环境而实现“文化创造”。(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发展思教的形态发展,是指思教的运行方式和整体特征的转换,主要呈现为传统思教形态向主导式、交往式和网络式的思教的转换。这三种思教的新形态既是基于特定的时空境遇和人的发展的诉求的回应,又是思教发展本质的具体表征。1.主导性思教其是针对单一性思教而言,是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强调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教形态。其一,主导性思教发展的基点。其二,主导性思教发展的内涵。主导性思教形态呈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一是思教在社会运行中所呈现出的主导性,二是思教各个要素所呈现出的主导性。2.交往式思教3.网络式思想政治教育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思教,既同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不能之根据它自身的结构、功能、过程去认识它,而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视角,从它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层面,认识和理解它的特殊性质。(一)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探索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有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社会和人需要思教,对此,从古至今都在不断进行探索。1.原始社会的生活式德育原始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在与自然交换和人与人的交换过程中,伴随着意识、情感、规则的发生与发展,这就是人所特有的德性萌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把这种原始形态的德性称之为“生活式的德育”。尽管这种生活式德育极其原始,但它已经历史性地“承担着社会生产性和生活性”,“维护社会公共生产和生活”,传递和驯化人的德性职能。①-----参见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33页。2.我国古代关于道德教育本源性探索我国古代先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尽管对人性只能做出主观的猜测或某种预设,而且观点迥异,但他们都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这就是人要向善,人要讲德,从本源上确认了人对善与德的需要;都从不同角度为道德教育做了论证,从根本上确立了道德教育对社会和人的价值。3.西方古代关于道德教育本源性探索柏拉图以善德和理性为标志的理想国,建立途径有两个:一是教育二是理想国要由理性和善德最高者来治理。柏拉图从治国和个体层面论震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柏拉图根据他设定的人性前提,提出了道德可教、知德合一的道德教育理论。其“性善论”假定,认为人都有舍恶趋善的本性,人不是天性为恶。但人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行善和讲德,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善恶的能力;人能知善,一定行善,人能知恶,必能避恶,行恶者不是恶性使然,而是无知。西方古代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部名着中,系统研究了道德教育的起源和本质,其论证也从人性和社会两个层面展开,4.资产阶级学者关于道德教育本源性探索英国哲学家培根,是实验科学的始祖,经验论的奠基人。他至少表述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是人们既要尊重和利用科学,也要追求人道和美德,这是每个人不可替代的两个方面,二是社会既要以科学方式推进繁荣发展,也要以社会方式进行调解和美德教育,这是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两种方式。培根对美德、道德教育所做的理想描述,超越了以往思想家仅仅从人性的唯心预设出发来论述道德与道德教育的局限,第一次把,美德和科学联系起来,提出了与科学发展相一致的道德与道德教育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论证了人的自由本性,并为人的道德立法。深受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影响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了权威主义教育理论。他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理论,即德育理论和教育性教学理论。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其引述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对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起源、发展作了论证。其认为,道德需要与发展的根源是人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人的积极构造,是人在合作中不断解决道德问题的探索过程。杜威把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一致起来,肯定实际生活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冲破了传统道德教育脱离实际、滞后于实际的惯性,使道德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这是道德教育思想的进步。但是,杜威把道德教育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等同起来,似乎有些简单化。总之,杜威为道德教育摆脱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传统模式,进入现代发展轨道,开辟了途径。但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在西方社会背景下,既受西方个人主义主导价值观影响,也受他的实用主义论理学的制约,他强调个人的道德经验、价值选择和主体地位,否定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必定走向个人主义道德和相对主义道德;他衡量“价值的存在是依赖情景的”思想,是他“有用即真理”的伦理思想在道德上的贯彻,也必定使道德教育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潭。(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论述1.从人与社会实践性本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或劳动,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一方面,它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基本方式,具有物质的性质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是以人为主体和以人为主体和以客观对象为客体的自觉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体性特点。所以,人的实践活动同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人既要坚持“物的尺度”,即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又要坚持“人的尺度”,即符合人的目的性,满足人的需要。马义以“实践”作为根据,科学揭示了社会与人的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根源,为思教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本源性论证。2.从人的社会性本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马义认为,实践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及其处理、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历史性活动。因而,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的活动的形式。人的生存和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精神的社会关系。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与满足,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3.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4.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思想上述三点的说明:第一,人的实践活动是由目的和受一定思想支配的,人由客观存在引发出出主观思想,又由主观思想见之于客观行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第二,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只有通过确立目标、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与自身发展。所以,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是思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本源。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地通过人的主观和客观、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互动来创造历史的,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1.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2.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教的规律是思教活动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思教规律所解释和反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认识和把握思教本质的关键。(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由于思教所涉及的因素广泛且联系复杂,既有本质的联系,也有非本质的联系,既有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矛盾运动,也有只在思想政治教育某一类型、某一环节存在的矛盾运动。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思路和观点。首先,关于基本规律的研究思路问题。应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把它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中去,并结合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和运用。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界定,有不同的视角。再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原则、功能等具体内容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客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特性,普遍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性。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从它的复杂关系中,揭示其必然的、本质的关系,不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因素、准则、目标、任务等作为规律来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的关系思教的基本规律,也叫思教的一般规律或普遍规律,它是在一切思教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思教始终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思教的基本规律,是思教诸多因素和复杂关系中基本关系的反映。在思教活动中,基本关系的表现首先是受教育者的实际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实际,这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也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其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进行的教育活动,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并付诸实践,这是思教的落脚点。从出发点到落脚点,是受教育者已有思想品德水平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即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同人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同样构成两个基本关系,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决定、制约和影响的关系,即思教要服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二是思教必须超越社会的客观条件,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样思教是在既“受制约”又“起作用”,既“服从”又“服务”的矛盾关系中进行的。由这一关系所决定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实现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因为任何思想的作用,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都只能靠人来实现。所以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的互动。思教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也不同。(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揭示了一般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一种必然性根据,即分析、研究各种思想意识、思想过程的产生、发展、变化,只能在社会存在中去寻找根源;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思维活动也必须以“人们的存在”,即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为基础。2.能动反映论和灌输论,揭示了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能动反映论之所以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是因为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客观的、能动的、社会的历史活动,是人们能动地认识、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马义的灌输论,是由列宁提出来的教育理论。列宁根据人的能动特性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人的一是不仅反应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的命题。他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反映、改造和创造客观社会的理论。我们不能把灌输理论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它实际上揭示了科学思想体系,正确世界观只能通过学习、教育、实践而自觉形成,不可能自发产生,这就是科学思想、正确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规律。能动性和灌输理论虽各有侧重,但在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上是统一的,它们既揭示了实践起决定作用的规律,又揭示了理论、思想的相对独立性与反作用规律。(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这一基本规律,是由思教的上层建筑性质所决定,是思教在社会中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依据。1.思想政治教育服从社会发展其指就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制约。思教受社会政治制约。思教要根据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目标的要求,确立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并把政治教育置于主导地位。第二,思教受社会经济制约。其对思教起决定性作用。第三,思教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既以观念形态反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等过程,又以观念形态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成为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文化环境、文化条件,也影响着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的效果。2.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首先,思教要为巩固社会政治制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服务。这是思教发挥政治主导作用的集中表现。其次,思教通过广泛持久的民主法治教育和方针政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实施。再次,思教通过为国家培养接班人,推进政权的延续和政治目标的实现。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业务发展服务。思想政治保证,一是保证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创造良好的思教环境,保证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思教通过向社会传播精神文化,分配政治资源,生产精神产品,担负着维护、丰富、发展主流文化或主导意识形态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批判、抵制有害文化,借鉴、吸收有益文化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教功能,是思教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认识思教功能,有利于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其内在本质。(一)导向功能1.理想信念导向理想信念导向就是通过思教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理想新年来凝聚社会、激发动力,指导行为。理想信念具有指向性、确信性、稳定性的特点。2.奋斗目标导向3.行为规范导向所谓行为规范导向,就是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行为规范导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德规范导向,二是法纪规范导向。(二)保证功能其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思教的保证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政治共识性。其二是思想一致性。其三是行动统一性。(三)育人功能(四)开发功能通过思教,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首先,尊重人的兴趣爱好,发挥人的特长与优势,是发挥人的潜能的基础。其次,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重点。再次,培养创造精神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高层次。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反应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体现一定社会发展的目标,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概括地说就是要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一)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毛泽东说过,思想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人愈是能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规定自己的目的,就愈能利用客观世界的规律来达到这个目的,而他的主观能动性也越大。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思教只有立足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有效实现有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飞跃,取得实际成果。(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不断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地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既是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的规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改造主观世界,既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也要受到客观世界的各种影响。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结果,具有较强的显示性。而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不容易很快在实际的工作中显现出来。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改造客观世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要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就必须使主观的思想符合客观的规律。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人们往往呈现片面发展的状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客服“道德人”、“经济人”、工具人的局限,真正按照人的属性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道德与政治、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完整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映了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要求。当然,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也并不是人的发展取向与各种素质的平均性,即发展取向的无侧重性。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政治、道德、教育等领域的冲击,也是经济主导价值观单一化而导致的对其他社会价值观的替代性现象。马克思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的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才能和品质的多方
本文档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gy_chen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9-11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