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危险源分析

危险源分析

举报
开通vip

危险源分析 目 录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1 (一)重大/一般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1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8 二、影响基坑稳定因素的控制 …………………………………2 (一)基坑降水控制 ……………………………………………….11 (二)地道基坑支护设计……………………………………………12 (三)围护工程施工控制……………………………………………19 (四)基坑开挖控制…………………………………………………21...

危险源分析
目 录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1 (一)重大/一般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1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8 二、影响基坑稳定因素的控制 …………………………………2 (一)基坑降水控制 ……………………………………………….11 (二)地道基坑支护设计……………………………………………12 (三)围护工程施工控制……………………………………………19 (四)基坑开挖控制…………………………………………………21 (五)基坑支撑控制 …………………………………………………23 三、基坑监测控制……………………………………………25 四、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五、事故救援预案 危险源分析与控制管理 根据我标段的危险源划分和评价结果,把 工序定为重要风险部位,并加以控制。对此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地道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具体如下: 一、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 (一)重大/一般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重大/一般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序 作业/活动/设施/场所 危险源 重大 一般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 备注 1 土方开挖 施工机具有缺陷 √ 机械伤害,倾斜等 d 2 施工机具的作业位置不符合要求 √ 倾斜,触电等 d 3 挖土机司机无证或违章作业 √ 机械伤害等 C、d 4 其他人员违规进入挖土机作业区域 √ 机械伤害等 b.d 5 基坑支护 支护方案或设计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 坍塌等 a 6 临边防护措施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 坍塌等 a.d 7 未定期对支撑、边坡进行监视、测量 √ 坍塌等 b.d 8 坑壁支护不符合要求 √ 坍塌等 b.d 9 排水措施缺乏或者措施不当 √ 坍塌等 d 10 积土料具堆放或机械设备施工不合理造成坑边荷载超载 √ 坍塌等 b.d 11 人员上下通道缺乏或者不合理 √ 高处坠落等 b.d 12 基坑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或缺乏垂直作业上下隔离防护措施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a 13 脚手架 内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外脚手架拆除专项方案脚手架管理措施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验收山东省脚手架计算规则 工程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a 14 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 物体坍塌,高处坠落等 d 15 脚手架基础不能保证架体的荷载 √ 架体倒塌,高处坠落 b.c 16 脚手板铺设或材质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等 d 17 架体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 物体坍塌,高处坠落等 d.b 18 脚手架荷载超载或堆放不均匀 √ 架体倒坍、倾斜等 d 19 架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等 d 20 无交底与验收 √ 架体倾斜等 c.d 21 人员与物料到达工作平台的方法不合理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b.c 22 架体不按规定与建筑物拉结 √ 架体倾倒等 c.d 23 脚手架不按方案搭设 √ 架体倾倒等 c.d 24 模板工程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 倒坍、物体打击等 d 25 无针对混凝土输送的安全措施 √ 机械伤害等 26 砼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 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 b.d 27 支撑模板的立柱的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 模板坍塌等 d 28 模板存放无防倾倒措施或存放不符合要求 √ 模板坍塌等 d 29 悬空作业未系安全带或系挂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等 c.d 30 模板工程无验收和交底 √ 倒塌、物体打击等 c.d 31 模板作业2M以上无可靠立足点 √ 高处坠落等 d 32 模板拆除区未设置警戒线且无人监护 √ 物体打击等 b.d 33 模板拆除前未经拆模申请批准 √ 坍塌、物体打击等 b.c 34 模板上施工荷载超过规定或堆放不均匀 √ 坍塌、物体打击等 d 35 高处作业 员工作业违章 √ 高处坠落等 C 36 安全网防护或材质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d 37 临边与“四口”防护措施缺陷 √ 高处坠落等 d 38 施工用电作业 外电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 触电等 d 39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不符合要求 √ 触电等 d 40 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缺乏 √ 触电等 c.d 41 违反“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 触电等 c.d 42 电线电缆老化、破皮未包扎 √ 触电等 d 43 非电工私拉乱接电线 √ 触电等 c.d 44 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 √ 触电等 c.d 45 电缆架设或埋设不符合要求 √ 触电等 d 46 灯具金属外壳未接地 √ 触电等 d 47 潮湿环境作业漏电保护器参数过大或不灵敏 √ 触电等 b.d 48 闸刀及插座插头损坏、闸具不符合要求 √ 触电等 d 49 有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要求导致防护不足 √ 触电等 d 50 手持照明未用36V及以下电源供电 √ 触电等 b.d 51 带电作业无人监护 √ 触电等 b.d 52 起重吊装作业 起重吊装作业方案不符合要求 √ 机械伤害等 a 53 起重机械设备有缺陷 √ 机械伤害等 d 54 钢丝绳与索具不符合要求 √ 物体打击等 d 55 路面地耐力或铺垫措施不符合要求 √ 设备倾翻等 b.d 56 司机操作失误 √ 机械伤害等 c 57 违章指挥 √ 机械伤害等 c 58 起重吊装超载作业 √ 设备倾翻等 b.d 59 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等 d 60 高处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 高处坠落等 c.d 61 作业平台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等 d 62 吊装时构件堆放不符合要求 √ 构件倾倒、物体打击 d 63 警戒管理不符合要求 √ 物体打击等 b.d 64 木工机械 传动部分无防护罩 √ 机械伤害等 d 65 无护罩及安全挡板 √ 机械伤害等 b.d 66 使用多功能木工机具 √ 机械伤害等 b.d 67 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 √ 机械伤害等 d 68 手持电动工具作业 保护接零或电源线配备不符合要求 √ 触电等 d 69 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 触电等 c.d 70 未作绝缘测试 √ 触电等 b.d 71 钢筋冷拉作业 钢筋机械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 机械伤害等 b.d 72 钢筋机械的保护装置缺陷 √ 机械伤害等 d 73 作业区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 机械伤害等 d 74 电气焊作业 未做到保护接零、无漏电保护器 √ 触电等 b.d 75 无二次侧空载降压保护器或无触电保护器 √ 触电等 d 76 一次侧线长度超过规定或不穿管保护 √ 触电等 d 77 气瓶的使用与管理不符合要求 √ 爆炸等 c.d 焊接作业工人个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 触电、灼烫等 c.d 78 焊把接头超过3处或绝缘老化 √ 触电等 d 79 气瓶违规存放 √ 火灾、爆炸等 c.d 80 打桩作业 打桩机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 机械伤害等 b.d 81 打桩作业违章操作 √ 机械伤害等 c.d 82 行走路面荷载不符合要求 √ 设备倾倒等 b.d 83 打桩机超高限位装置不符合要求 √ 机械伤害等 b.d 84 安全管理 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措施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 各类事故 a 85 未按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 各类事故 a.d 86 未对分部工程实施安全技术交底 √ 各类事故 c.d 87 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符合要求 √ 各类事故 a.c 88 安全标志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c.d 89 防护用品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 各类事故 d 90 物料存储 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不符要求 √ 泄漏、火灾等 b.d 91 料具违规堆放 √ 料具倾倒等 d 92 消防管理 无消防措施、制度或消防设施 √ 火灾等 a 93 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 √ 火灾等 b.d 94 动火作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不符合要求 √ 火灾等 a 95 生活设施管理 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 √ 食物中毒等 d 96 厕所及洗浴设施不符合要求 √ 摔倒、传染病等 d 97 活动板房无搭设方案及未验收 √ 坍塌 b.d 98 食堂采购不认真 √ 食物中毒 d 99 锅炉等压力容器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 爆炸等 d 控制措施包括:a、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b、执行运行控制程序;c、教育与培训;d、监督检查;e、制定应急预案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序 重大危险源 目标 管理措施 责任部门 相关部门 完成时间 1 脚手架搭、拆过程 确保无伤亡、坍塌事故 编制搭、拆专项方案,超高脚手架必须进行计算,并经公司审批; 按要求做好架子基础及验收工作; 搭、拆前必须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搭、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按要求对架体材料进行验收; 搭、拆期间设置警戒区域; 搭、拆过程指派经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 搭设完后必须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定期检查、保养。 安全部门 施工材料部门 2 模板支撑、拆除 确保无伤亡、坍塌事故 编制搭、拆专项方案,并经公司审批,大型模板板撑必须报安监站备案; 搭、拆过程指派经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 做好对砼输送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搭、拆期间设置警戒区域; 搭、拆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搭拆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工具袋工具鞋等); 搭设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施工部门 技术安全部门 3 高处作业 确保无伤亡事故 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 按要求搭设好临边、洞口防护措施; 按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 按要求做好登高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安全部门 施工部门 4 起重吊装 确保无伤亡事故、设备事故 编制吊装方案并经公司总工审批有效; 吊装前必须对作业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吊装期间必须设置吊装警戒区域; 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上岗; 吊装期间须指经培训合格的监控员进行监控。 机管部门 安全部门 5 施工用电(带电作业) 确保无触电伤亡事故 按要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绝缘鞋、手套等); 作业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 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作业期间必须指派经培训合格的监控员进行监控。 机管部门 安全部门 6 基坑支护 确保无伤亡、坍塌事故 编制支护方案,并经公司审批确认,深基坑支护需报请建委论证; 加强对基坑降水、围护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如发包给分包方的,分包必须有相应的资质; 定期对支护、边坡进行监视、测量; 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 按要求设置人员上下通道; 基坑边不得堆载过重、过近; 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部门 技术部门 二、影响基坑稳定因素的控制 在深基坑工程中,围护结构设计的方案、围护材料的选择、围护结构施工的质量、基坑降水和开挖支撑的施工质量与管理控制的好坏,对基坑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对影响本工程重点部位吴中路地道基坑稳定因素的施工方法与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一)、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围护结构方案 地道基坑的支护体系根据开挖深度的不同,周围环境的不同,采用重力式、SMW工法、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或地下连续墙等方案进行基坑围护。具体方案选择如下: 地道暗埋段围护结构采用Φ850 SMW工法围护,最大开挖深度约11.2米,覆土深度为1.2米~3.9米; 半敞开段采用Φ850 SMW 工法围护。最大开挖深度约11.2米;引道段围护结构采用Φ650 SMW 工法。基坑沿纵向每8m设置一道立柱桩,立柱桩采用Φ800 钻孔灌注桩,上部采用格构柱。当结构开挖深度小于3 米时采用重力式围护。 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采用内支撑体系,沿基坑纵向每4米左右设一道钢管支撑,沿基坑竖向根据基坑深度不同分设一道、两道或三道钢管支撑(详见围护结构纵剖面图)。 2、荷载计算 1.永久荷载 (1)结构自重:钢筋砼自重按25kN/m3计,素砼自重按24kN/m3计。 (2)覆土重:按竖向全土重计,覆土容重按20kN/m3。 (3)水土侧压力:按水土合算,施工阶段按朗金公式计算其主动侧土压力。 (4)水浮力:地道施工阶段在覆土未回填或回填未到位时,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地下水位,计算其浮力的大小。 2.可变荷载 (1)施工荷载:一般的施工荷载按5Kpa计。 (2)地面超载:地面超载按20KPa计。 (3)车辆荷载:地道上路面车辆荷载按:城-A级计算; 重车路线按特-300验算 地道内路面车辆荷载按:城-B级计算。 3、施工阶段各道支撑的设计轴力和预加力值 1.钢支撑设计轴力(直撑): 地道暗埋段、半敞口段设三道钢支撑,第一至第三道钢支撑设计轴力分别为640kN,2560kN ,2400kN;光栅段,第一至第三道钢支撑设计轴力分别为550kN,2200kN ,2000kN;敞开段,第一至第二道钢支撑设计轴力分别为550kN,1800kN。 2.钢支撑预加力: 地道暗埋段、半敞口段,第一至第三道钢支撑预加力分别为240kN,1200kN,1120kN;光栅段,第一至第三道钢支撑预加力分别为220kN,1000kN,900kN;敞开段,第一至第二道钢支撑预加力分别为220kN,800kN。斜支撑预加力按对应直撑预加力50%~60%施加。 4、地道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1.基坑支护的计算 1、计算原则和依据 (1)基坑等级按上海基坑支护规范进行确定。 (2)采用同济启明星FRWS4.0程序基坑进行结构受力及变形计算分析。计算分析采用荷载-结构模式。 (3)计算分析对象为纵向宽1.2m的围护结构,并选择最不利位置(侧土压最大处)进行计算。 (4)计算依据 a、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环路(虹梅路立交古羊路)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编号:工字2003-9-221号); b、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2.计算内容 计算内容: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位移、整体稳定、抗倾覆、抗隆起、抗管涌等。 3.结构计算模型、荷载 (1)计算模型 围护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式,模拟施工及回筑阶段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围护结构内力按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法计算分析,模拟开挖、支撑的实际施工过程。 (2)计算荷载 基坑外侧土压力按朗金土压力计算,按水土合算。开挖面以下用一组弹簧模拟地层水平抗力。地面超载按20KPa计算。 5、 计算书 (1)、围护结构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吴中路下穿地道基坑开挖深度为11.2m,采用厚度为0.85m的搅拌桩围护结构,桩长为25.6m,桩顶标高为4.5m,采用SMW工法,在搅拌桩中加H型钢(700x300x13x24),H型钢惯性矩为201000cm4,型钢间中心距为1200mm 。计算时考虑地面超载20kPa。钢支撑采用φ609,t=11或t=16钢管支撑。 计算模型图 共设3道支撑,见下表。 支撑 支撑中心标高(m) 支撑刚度(MN/m2) 第一道 3 127.08 第二道 -1.8 183.29 第三道 -4.8 183.29 (2)、地质条件 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表1。地下水位标高为-0.5m。 表1 土层 层底标高(m) 层厚(m) 重度(kN/m3) ((() c(kPa) m(kN/m4) 杂填土 3.5 1 18 13.6 29 1746.4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1.5 2 18.5 19.5 19 2518.33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4 5.5 17.5 14 14 1306.67 灰色淤泥质粘土 -13 9 16.9 10.5 11 751.67 灰色粘土 -21 8 17.4 13 14 1160 灰色粘土夹粉砂 -25 4 17.8 16.5 15 1765 灰色砂质粉土 -27.2 2.2 18.4 28.5 9 4765 灰色粉质粘土 -29 1.8 18.3 18 16 2093.33 灰色砂质粘土 -30.4 1.4 18.4 28.5 9 4765 灰色粉质粘土 -35.5 5.1 17.9 19 16 2306.67 (3)、工况 工况编号 工况类型 深度(m) 支撑刚度 (MN/m2) 支撑编号 预加轴力 (kN/m) 1 开挖 2 2 加撑 1.5 127.08 1 60 3 开挖 6.8 4 加撑 6.3 183.29 2 300 5 开挖 9.8 6 加撑 9.3 183.29 3 280 7 开挖 11.2 8 底板 10.4 17194 9 拆撑 3 10 拆撑 2 11 顶板 4.15 15761 12 拆撑 1 工况简图如下:(图中标高为距地面距离) (4)、计算 大于规范K=1.0的要求。 大于规范K=1.1的要求。 3)坑底抗隆起计算。 大于规范K=2.0的要求。 4)抗倾覆验算。 大于K=1.1 5)抗管涌验算: 按砂土,安全系数K=3.337 按粘土,安全系数K=4.055 大于K=1.5~2.0 (二)、工程材料 1、材料 1.深层搅拌桩:采用三轴施工;φ650搭接为200mm ,φ850为250mm ,深层搅拌桩采用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 围护结构水泥掺入比为20% 水灰比为1.5。深层搅拌桩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qu28>1.2Mpa,渗透系数应小于1×10-7cm/s 。 2.SMW工法桩中的型钢:插入深层搅拌桩内的型钢采用H型钢;型钢插入深层搅拌桩前表面涂减摩剂,与围檩采用牛皮纸隔离,覆土完成后拔出,边拔边进行注浆填充; 3.冠梁及导墙:C30混凝土;临时立柱桩:C30混凝土; 4.钢筋:采用HPB235、HRB335钢筋,材质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49-1998)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8); 5.支撑:钢管支撑采用Φ609mm,壁厚11mm(16mm)的钢管,材料为Q235钢; 6.钢围檩:钢板和型钢材质,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99-88)的规定,并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出厂证明书; 7.焊条:用电弧焊接Q235钢板和HPB235钢筋时采用E43焊条,焊接HRB335钢筋时采用E50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GB/T5117-1995)和(GB/T5118-1995)的规定; 2、 钢筋砼结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1.临时立柱桩:60mm; 2.冠梁:30m (三) 基坑降水 1、基坑降水安排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分析和设计要求,我们决定根据开挖深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深型井点和轻型井点降水的方式对地道进行施工前降水。埋深较深处,采用坑内降水的方式,对坑内降水还应建立监测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既要保证坑内降水效果,又保证周围建筑物和附近地下管线的安全。 对于基坑开挖深度在2-5米的部位采用横向的轻型井点进行施工前预降水,考虑在地道东、西两侧沿基坑中间共布置2排,轻型井点管间间距为2米,排距20米。对于基坑开挖深度在5~11米的大部分地道部分采用14~20米深井进行降水,深井间距按20米一根布置,布置在地道中心线两侧附近。本工程在基坑内采用两排深井可满足施工降水需求。这两排深井埋深14~20米左右,上部采用粘土将管外空隙填实。坑内深井井点在结构施工完成后改造为泄水孔。基坑降水布置见平面图。 吴中路地道暗埋段开挖深度深,约9~11米左右,为保证基坑降水效果,同时要保证周围建筑物附近地下管线、地面道路的安全,因此监测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监测点和观测井。以便在施工中掌握第一手降水效果数据和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道路影响程度,控制降水深度在底板标高以下2~3米。 2、降水运行 1、正式运行之前先试运行 a、试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 b、每口井在第一次试抽水时,应将井内的水一次抽干,并记录抽水的时间与单井出水量,然后测定动水位的深度,此时观测停抽后的水位恢复情况,当水位上升幅度相对较快时,断定洗井有明显效果,该井可作为正式降水井使用,否则就重复上述“联合洗井”的步骤,重新洗井,直到满足要求位置。 c、在降水试行阶段,必须对各井水进行真空抽水,真空度不宜小于0.06Mpa,真空抽水采用真空泵与潜水泵交替进行,每口井必须保证真空抽水的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 2、运行结束后即可开始降水运行 a、正式降水应在基坑开挖前七天进行,做到能及时降低地下水位。 b、在整个降水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开挖的进度,控制水位下降的幅度,即始终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开挖面以下1.0米左右。 c、潜水泵的抽水间隔时间自短至长,每次降水井内的水抽干后,应立即停泵,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抽水的次数相应要增多。 d、降水运行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 e、降水运行过程中对降水运行的记录,应及时分析整理,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运行的效果。降水运行记录每天提交一份,对停抽的井应及时测量水位,每天1~2次。 3、降水运行的技术措施 1、降水运行开始阶段是降水工程的关健阶段为保证在开挖时及时将地下降水至开挖面以下,尽可能提前投入降水运行,即在降水井的成井施工阶段应边施工边抽水,完成一口投入降水运行一口,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开挖面以下1.00米左右,但不允许降水过深。 2、降水的设备(主要是潜水泵与真空泵)在施工前及时做好调试工作,确保降水设备在降水运行阶段运转正常。 3、降水运行阶段应经常检查潜水泵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不正常应及时调泵并修复,另外施工现场要数量多于降水井井数的3~5台潜水泵以备用。 4、降水运行阶段应保证电源供给,如遇电网停电,有关单位须提前两小时通知降水施工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降水效果。 5、降水工作应与开挖施工密切配合,根据开挖的顺序、开挖的进度等情况及时调整降水井的运行数量。 做好基坑内的明排水准备工作,以防基坑开挖时遇大雨能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干。 (四)围护工程施工 1、 施工工艺流程 SMW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 SMW工法施工技术要点 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测量放线及桩位的确定。 桩机必须端正、稳固、水平,用经纬仪或线垂保持垂直度。 严格安装设计要求配置浆液。 土体应充分搅拌,严格控制下沉速度,使原状土充分破碎以有利于同水泥浆液均匀搅拌。同时为了加速和减少对周边地形的影响,搅拌时可接入压缩空气进行充分搅拌。 浆液不能发生离析,水泥浆液应严格安照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拌30秒在倒入存浆桶。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不得冲水下沉,钻头提升速度不得大于2.0m/min,其垂直偏差不得超高0.5%,相邻两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超过12h必须对接头进行特殊处理。 压浆阶段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输浆管道不能赌塞,发现管道赌塞,立即停泵进行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上提或下沉1.0m后方可注浆,等10-20秒后恢复正常搅拌,以防断桩。 为保证水泥土搅拌均匀,必须控制好下沉提升速度。下沉不大于1m/分,提升不大于2米/分。若出现堵管、断浆等现象,应立即停泵,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待故障排除后须将钻机提升或下沉1m方能注浆,以防断桩。 对益处的泥土及时采用内驳车运到施工现场集土坑内,临时集中堆放,以保证SMW工法的硬化及下道工序的施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组织土方外运。 H型钢要保证垂直度和平整度,不允许出现扭曲现象,插入时要保证垂直度。插入型钢若有接头,接头应位于开挖面以下,且相邻两根H型钢接头应错开1m以上。 对需拔出回收的H型钢插入前须涂减摩剂,型钢拔出后应及时用水泥浆关注密实。 3、 施工应急措施 在SMW工法施工过程中,若因处理障碍物、机械设备坏修、断电等意外情况发生而造成施工时间过长时,需要相邻两幅桩外侧进行补桩。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我公司组织专业堵漏小组在施工现场进行值班,一旦发现渗漏现象,立即组织施工。如发现小孔渗漏,在型钢与型钢之间焊接钢板,再回填注浆;如发现大洞渗漏,应用围护墙体外侧采用双注浆进行堵漏。 (五)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原则 (1) 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做好交通疏解,认真组织施工,确保路面交通及周围商业活动正常。 (2)土方开挖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的理论,分层分段施工,随挖随撑。 (3) 土方开挖必须在深层搅拌桩、圈梁均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4 )支撑施工按“先撑后挖、开槽支撑”的原则进行。 2、 机械配备 由于本工程土方量较大,同时土方工程是地道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之一,因此,除了精心、合理的组织和协调施工外,应尽量选用工作效率较高的挖土机。本工程采用分层分段挖土方法,采用1立米挖上两层土方,三台0.4立方米挖机配合50吨履带吊铲挖下一层土。 3、 主要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采用流水作业,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理论,掌握好“分层、分段、分块、对称、限时”五个要点,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段、先中间后两侧、抽槽支撑,先支后挖”的原则,作到随挖随撑,尽量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基坑素混凝土垫层要随挖随浇。 第一、二层土主要采用液压挖掘机水平纵向出土;第三、四层土采用长臂挖掘机和履带起重机抓斗铲在基坑两侧垂直出土,下面用小挖掘机配合倒土开挖。 (1) 挖土平面流程 挖土从中间向两侧挖。第一层和第二层土由端部向后退挖,边挖边撑。第三层土以下则采用50吨履带吊车抓斗和长臂挖掘机挖土,用0.4立方米反铲挖土机把中间土倒向两边配合吊车抓斗。第一层土每小段长度为12米;第二层土以下每小段长度不超过6米,放坡度比不小于1:3。每小段土方要在16小时内挖完,随即在8小时内安装好该小段内的支撑,并施加予压力;当环境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缩短施工时间或减小作业面。 (2) 有角撑的施工部位挖土时先开挖角撑区,边挖边撑。挖斗挖不到死角,用人工翻挖,喂给抓斗。 (3)施工组织:一般安排每天晚上7:00开挖,第二天早上7:00前完成出土,中午前完成下段钢支撑和预应力。 (4) 泥土采用有覆盖自卸翻斗车外运,车辆在外出时应清洗干净,严禁车胎、车身带泥行使。 4、 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时,坑边20米范围内严禁堆放弃土和重物。 (2)严格控制纵向坡度,确保边坡稳定。 (3)有井点部位挖土前必须进行充足的降水确保水位线降到当前挖土土层以下1.0米。 (4)在围护挡墙顶上砌30cm高挡水墙,防止地表水流入。 (5)开挖一段时间后应及时裸露型钢,防止不稳定水泥土块落入基坑伤人。 (6)在开挖前将分层位置、深度、各道支撑标高,作好标志,使施工人员作到心中有数,以控制挖土深度。 (7)由于基坑内支撑较密,施工间隙小,要求挖土有专人负责指挥,分批分层开挖,抓斗上、下避免碰撞支撑或伤人。 5、 安全保证措施 (1) 必须在围护工法桩、砼围檩达到强度,降水达开挖面深度下1.0米后开挖,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周围地面堆载不得大于15Kpa。 (2)基坑四周设置合格安全可靠的栏杆踢脚挡板和防护网防止高空坠物和杂物滚落。 (3)严格监测控制地下水位高度,满足开挖要求。 (4)每层挖土前,在基坑两侧设临时集水坑作为坑内排水之用,如遇雨季,可铺设塑料薄膜在停止的台阶上防止雨水下渗,尽量保持坑底干燥。 (5)雨季施工时应加强井点降水和水位观测次数,以更准确的控制地下水位。 (6)严禁超挖和过大降水,在基坑开挖时,应对围护结构渗漏水进行封堵,避免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而危及周围建筑物安全。 (7)格执行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8)沿基坑周边设置截水沟和30cm雨水挡墙,截排地面雨水,防止基坑外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 基坑支撑体系 本工程采用钢支撑,在基坑靠中隔墙附近设临时立柱,两侧搅拌桩H型钢上焊接钢围檩。 一 临时立柱 格构柱以钻孔灌注桩为基础,插入钻孔灌注桩的深度为3米,插入钻孔灌注桩应严格控制,误差于5.0cm,垂直误差≦1/300。平面定位误差≦2cm。 1 格构柱的制作 格构柱采用400×400×13×21H型钢,纵向间距为8米。 2 格构柱的安装 在钻孔灌注桩清孔完毕后,将钻孔桩钢筋笼吊起,垂直放入孔中,吊放的高程应提前根据孔口高程及底板高程计算好,控制好位置和垂直度。混凝土浇筑至底板混凝土面上1.0米~1.5米停止。 3 钻孔灌注桩施工 本标段钻孔灌注桩主要采用Ф800灌注桩。拟采用GPS-10型工程钻机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钻进结束后采用正循环方式进行一次清孔;钢筋笼现场分节制作,每节长度5~8米为宜,安放钢筋笼时在孔口进行对焊;用正循环方式进行二次清孔;成桩采用商品混凝土,导管灌注,待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插入H型钢至设计标高,将H型钢固定好,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撤去固定件。 二 钢支撑 本工程采用钢管支撑型号为Ф609(t=11和t=13),钢管进场时,项目部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和验收,确保钢管支撑材料质量,每根支撑由非固定尺寸的中间节接管、固定接头、可调接头和和定尺的调整节接管组成。 钢管支撑大样 1 钢支撑安装 根据土方开挖节段,提前配齐该开挖段所需的支撑及垫块等。将钢管装配到设计长度,等待工作面挖出后及时进行安装。第一层土开挖后,每段土方的两根钢支撑要立即支撑,同时施加预应力,第二层土方开挖后则每段土方每根钢支撑随挖随撑。 工作面挖出后,测放出该支撑与围护墙的接触点,并平整护墙,以保证支撑与墙面垂直,位置适当。量出两个相对应接触点之间距离以校核已在地面上拼装好的支撑长度。有斜支撑处还需烧焊斜撑支座。 在埋置横支撑之前,需对安装支撑的SMW工法围护墙表面,进行平整处理。 在支撑就位前,钢支撑先在地面预拼装到设计长度。钢管与钢管之间通过法兰盘以及螺栓连接。由50吨汽车吊安装,由于支撑较长,采用四点吊,用短钢管在地面拼装时采用10-20吨汽车吊配合。 各节钢管连接成整体后,便可进行起吊,将钢支撑吊放在托架上,同时做好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c)钢支撑吊装到位,不松开吊钩,将活络头子拉出顶住钢垫箱,在将2台100吨千斤顶放入活络头子顶压位置,同时做好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d)为方便施工并保持千斤顶加力一致,千斤顶用托架固定成整体,将千斤顶骑放在活络头子上,接通油管后开泵施加预应力(设计的80%)。预应力施加到设计要求后,在活络头子用楔型钢板填塞活络头子中间的空隙。保证紧密接触,防止预应力损失。焊接牢固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该根支撑安装和预应力施加。 e)加强对支撑预应力的观察,在前一次施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察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的情况,并施加预应力,补足其损失的预应力值。 f)下一支撑预应力的施加后,上一道支撑的应力会减少。根据监测数据对上一道支撑补加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 2 钢支撑的拆除 钢支撑的拆除必须严格遵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最下面一道支撑必须在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拆除;第一、第二道支撑拆除在顶板达到强度后。 3 支撑体系质量技术管理措施 a)钢支撑的施工要求必须紧随挖土施工作业进行,随挖随撑,必须遵守先撑后挖的施工原则。 b)在开挖前需做好带活络头子的支撑、支撑配件、施加预应力的油泵以及安装支撑所必须的器材的准备,对环境保护要求达到上海环境保护标准。要有复加预应力的技术装置,严防需要安装支撑时,因缺少支撑条件而延迟支撑时间。 c)在土体开挖时及时测定支撑安装点,以确保支撑端部中心位置偏差满足下列要求: 钢支撑轴线竖向偏差:±30mm 钢支撑轴线水平偏差:±30mm 钢支撑两端标高差:不大于20mm和支撑长度的1/600 支撑的挠曲度不大于1/1000 d)每组钢支撑安装后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正确施加预应力。挖好一小段后,在8小时内安装好支撑,并按照设计轴力施加预应力。对油泵装置要到专业检测部门进行标定。12-14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围护墙水平位移情况,会同有关各方商定复加预应力的实施。 e)支撑安装的过程中,电焊工作量较大,因此要求所有钢支撑的电焊焊缝、长度、厚度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f)为确保支撑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详细计算节点的受力情况,对确定的施工方法和节点处理必须按照要求进行。 g)钢支撑和机具进场后派专人进行验收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清场处理。 h)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三、 基坑监测和信息化施工 一 基坑控制标准 吴中路地道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分为二类基坑和三类基坑。 二类基坑控制标准: 地面最大沉降量≤0.2%H。 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0.3%H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0.2%H KS≥2.2 基坑开挖深度≤10米的基坑为二级基坑。 三类基坑控制标准: 地面最大沉降量≤0.5%H 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0.7%H 当观察数据接近基坑控制标准最大值的60%时应予以报警,以便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 监测项目 在本工程的整个地下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手段获取瞬间的变化信息,运用监测数据及时、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作到信息化施工,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围护体系和周边道路下管线及建筑物的安全,使整个工程地下施工能顺利进行。 ① 地下管线的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② 围檩的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③ 围护墙体变形监测 ④ 坑外地下水位观测 ⑤ 钢支撑支撑轴力监测 三 监测方法原理 1 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在远离地道施工区域100米以外布置固定基准点,各监测点的高程通过水准基点测量。某个监测点的本次高程与上次高程的差值即为本次沉降量。 2 监测点水平位移:利用上述在场外布设3个稳固的基准点,以其中一个点作为起点,另外点为定向点,用全站仪测定各监测点的坐标,某个监测点的本次坐标与上次坐标的差值即为本次位移量。 3 围护桩体变形监测(测斜) 采取钻机成孔的方式进行测斜管的埋设(也可以采用和型钢绑扎一同和型钢插入水泥浆搅拌桩中),成孔用Φ110钻头成孔埋设直径Φ70的专用监测PVC管,测斜管内壁有两组互相成90度的纵向导槽。监测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一米为间隔,逐段测出X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 Xi=C∑Lsinαj Xi –-为i深度的本次坐标 L --为探头长度 αj----为倾角 C -–为探头标定系数 4 地下水位监测 在地道基坑内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井点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为使基坑周围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围护止水的防渗漏效果,应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在基坑外侧的水位动态变化,可在基坑降水前测的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得水位标高。 5 支撑轴力监测 为掌握钢支撑的轴力情况,防止围护体的失稳破坏,须对支撑结构中受力较大的断面、应力变幅较大的断面进行监测。在被测钢支撑表面安装表面应变计,支撑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微应变。其变量通过振弦式频率计来测定,测试时,按预先标定的曲线,根据应变计频率推算出支撑轴向力。 F =S{K(f12- f02)+C(t1- t2)} F 支撑轴力 S 支撑截面积 K 应力计的标定系数 fi 为应力计的本次读数 f0 为应力计的原始读数 C 温度修正系数 ti 实测时的现场温度 t0 原始读数 四 技术保证措施 1、在测试中固定测试员,以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 2、在测试中固定测试仪器,以尽可能减少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 3、在测试中固定时间按基本相同的路线,以尽可能减少温度、湿度造成的误差。 4、在测试中固定测试方法,以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 5、仪器使用前,应由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校验。 6、各类监测元件应有详细的出厂标定记录。 7、对测量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进行复合。 2、 SMW工法施工技术要点 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测量放线及桩位的确定。 桩机必须端正、稳固、水平,用经纬仪或线垂保持垂直度。 严格安装设计要求配置浆液。 土体应充分搅拌,严格控制下沉速度,使原状土充分破碎以有利于同水泥浆液均匀搅拌。同时为了加速和减少对周边地形的影响,搅拌时可接入压缩空气进行充分搅拌。 浆液不能发生离析,水泥浆液应严格安照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 B=0.85 q=20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②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 (灰色淤泥质粘土)④ (灰色粘土)⑤1-1 (灰色粘土夹粉砂)⑤1-2 hw=5 1.5 6.3 9.3 H=11.2 D=14.4 搅拌桩 杂填土① 0.85 20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淤泥质粘土) (灰色粘土) (灰色粘土夹粉砂) (灰色砂质粉土) (灰色砂质粘土) 11.2 14.4 Y X O 安全系数 K=1.42 ,圆心 O( 1.5 , 1 ) 1)整体稳定验算 20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淤泥质粘土) (灰色粘土) (灰色粘土夹粉砂) (灰色砂质粉土) (灰色砂质粘土) 5 11.2 14.4 Prandtl: K=2.81 Terzaghi: K=3.22 2)墙底抗隆起验算 20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淤泥质粘土) (灰色粘土) (灰色粘土夹粉砂) (灰色砂质粉土) (灰色砂质粘土) 11.2 14.4 坑底抗隆起验算 K=2.02 9.3m 开挖导沟(构筑导墙) 水泥材质检验 设置机架移动导轨 SMW搅拌机架设 SMW搅拌机定位 报监理工程师 报监理工程师 型钢进场焊接成型 水泥浆拌制 搅拌、提升、喷浆 H型钢质检 制作试块 重复搅拌下沉 报监理工程师 重复提升 H型钢涂隔离剂 残土处理 插入型钢 经纬仪测斜、纠偏 设置导向框架和悬挂梁 施工完毕 H型钢起拔 H型钢回收 开挖导沟(构筑导墙) 水泥材质检验 设置机架移动导轨 SMW搅拌机架设 SMW搅拌机定位 报监理工程师 报监理工程师 型钢进场焊接成型 水泥浆拌制 搅拌、提升、喷浆 H型钢质检 制作试块 重复搅拌下沉 报监理工程师 重复提升 H型钢涂隔离剂 残土处理 插入型钢 经纬仪测斜、纠偏 设置导向框架和悬挂梁 施工完毕 H型钢起拔 H型钢回收 61 24 _1234567890.dwg
本文档为【危险源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364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7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08-19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