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

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

举报
开通vip

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 (陈林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16020224) 内容提要: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影响到英国的对外政策从光荣革命到二战之间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关键词: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绥靖主义 (1)光荣革命 1688年6月20日,詹姆士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

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
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 (陈林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学院1016020224)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影响到英国的对外政策从光荣革命到二战之间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关键词: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绥靖主义 (1)光荣革命 1688年6月20日,詹姆士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光荣革命使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奠定了英国“世界霸主”的基础(包括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等等);二、为世界新格局(欧洲主导)奠定了基础。 弊端:英国是世界上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除了美国以外弊端最少的。主要是留下了一个虚位的君主。 (2)孤立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以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 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尽管孤立主义思想或主张在当今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它曾指导甚至主导了英国的对外政策。作为欧洲大国,英国长期奉行的“均势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艾尔·克劳在1907 年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备忘录中说,英国时而把砝码放在天平的这一端,时而放在那一端,但在任何时候都是支持与最强国或国家集团的政治专政抗衡的那一方,以维持平衡。比如,早在都译王朝的亨利八世时期,当时英国国力尚弱,为在欧洲大陆站稳脚 跟,于是在外交中拉此打彼,不使任何一方称霸无敌。亨利八世也曾经援助西班牙与法国作战,但1525 年帕维亚战役后,西班牙获取优势,英国又转而反对西班牙。在以后的年代里,英国凭借其海上优势,时而联俄反法,时而结好德奥对抗法俄,以阻止任何大国独霸欧洲大陆,成为均势外交的枢纽中心和最善于运用大陆均势的操纵国。均势使英国的外交带上了一种经验主义甚至机会主义的色彩。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英国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可以说,英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源于均势外交思想,是英国为维持利己的国际环境和秩序而推行大陆均势的必要手段。英国作为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地大国, 维持均势, 创造均势对其是有利的。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大的霸权所统治,否则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会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被集中起来,英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和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中采取孤立政策,既可避免卷入列强间的冲突以保持行动自由,又可避免对欧洲其他国家承担不必要的保障义务,还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这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手段以维持均具有必然性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在18世纪末期和19 世纪初已成为西方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840 年,英国的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 对外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有所谓的“世界工厂”之称。在英国孤立主义鼎盛时期的19 世纪后半叶, 大英帝国正处于其全盛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时,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达还使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庞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是当时欧洲各国中唯一不需要在欧洲扩张便可维持国家利益的国家。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使英国人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产生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感,自誉为世界大国,不屑于与其他欧洲各国为伍。孤立主义的对欧外交政策被看成力量和自信的象征,结盟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来说是一种负担。基辛格在谈到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时也说到“有能耐奉行如此无动于衷的策略的国家,必然实力雄厚足以自立,也不预期会遭遇须向外求援的危险”。的确,英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就是建立在它对自己力量优势的意识与自信的基础上的,认为凭藉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海军、庞大的殖民地,无须固定的盟友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战略目标。由于英国的孤立政策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一种自愿选择,因而英国推行孤立主义显得积极、主动。正如德国驻英大使哈兹菲尔德在1896 年谈到英国人对英国孤立地位的看法时所说:“我们的孤立不是软弱的孤立,或是自暴自弃的孤立,这是有意选择行动自由,就像我们在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中所选择的那样。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具有地缘战略优势。马汉在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海洋国家历史时曾认为,制海权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对于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19 世纪英国控制了世界上除巴拿马运河以外的所有主要航道和狭窄海域,可以说,英国的兴起与英国成为海军强国是同时发生的。早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就采取了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把不列颠作为一个防御的整体,以强大的海军抵御来自大陆的侵略。英国本土仅辖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等,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把它与欧洲大陆分开。这种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英国既可与欧陆保持密切联系,又可孤立于欧陆之外。地理上的分离,使英国免受欧陆战火的直接殃及;孤立又可使英国在欧陆相对稳定时,或者局势尚不明朗时,保持行动自由,进可操纵欧陆均势,退可固守家园。曾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奥斯汀·张伯伦在其1931 年所著的《英国外交政策的永恒基础》一文中论及英国与欧洲的关系时认为,地理因素对于英国的历史进程,对于英国的外交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和政治家所关注的问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是催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动力和决定性因素。近代英国对欧洲的孤立或干涉, 皆以其国家利益为转移。首先,实行孤立主义的对欧外交政策使英国避免卷入欧洲事务,得以集中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建立了庞大的帝国。英国的经济利益要求创造有利于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当时英国的经济利益较多地集中在其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上,孤立于欧洲其他各国的纷争和干扰之外是其最好的选择。其次,从战略安全利益的角度看,由于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爆发前的一个世纪,除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未曾介入与任何一个欧洲大国的冲突,使英国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得享百年和平。第三,随着西欧各国的兴起纷争也不断,英国选择了把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稳定放在外交活动首位的孤立主义的对欧外交政策,这样就可以随时按照自身的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 客观上扩大了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利于保持其霸权地位。 (3)绥靖政策 当英国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都无法成为它推行光荣孤立的强大后盾后,1902年英国便放弃了关荣孤立开始与日本结盟。可是取光荣孤立而代的均势外交政策并没有维持英国外交家太长时间的美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虽然站在战胜的一方,但是英国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债务国,军事上沦为与美国相同的地位,伟大的日不落帝国已经从世界第一把交椅的位子上让了下来。然而在战后关于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英国与法国产生了分歧。法国主张竭尽全力的削弱德国,这不仅可以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而且也能够了结法德之间的矛盾。而这些正是奉行均势外交的英国所坚决不能允许出现的局面。英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坚持“扶德抑法”,使得德国在战后迅速崛起,并开始妄想谋取整个世界。直到1925年10月《洛迦诺公约》的签署,英国才真正走上了绥靖的道路。《洛迦诺公约》使得德国摆脱了脱掉了战败国的外衣,重新回归到欧洲大家庭中,而且洛迦诺精神也就一直弥漫在整个欧洲的上空。1937年5月,尼维尔-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不仅继续了前任的绥靖政策,而且在1939年9月用一纸《慕尼黑协定》将绥靖政策推上了登峰造集的境地。 那么,为什么英国要走绥靖的道路呢? 先解释绥靖二字。“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其意思是“安抚平定”,可到了现代,“绥靖”作为一种政策,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第一,绥靖政策是英国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使英国经济 大为削弱。沉重的战争负担不但耗光了英国的老本,而且也是英国沦为了美国的债务国。由于实力的衰落和工业生产的下降,大英帝国称雄250年之久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开始动摇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把经济恢复工作放在首位。二三十年代的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认为财政和经济危险是国家必须对待的最严重,最急迫的危险,其它必须让位,必须等待。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因此,“已经得到一切——甚至比一切更多”的英国打算通过避战求和,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以维护英国的既得利益。经济实力的衰退使英国依靠军事力量保住既得利益已经不可能。英 国要维护既得的利益只能另寻他路,绥靖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第二,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和平主义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战后英国实力地位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和平主义思想深得人心。“对于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维护和平主义意味着避免任何导致战争的政策。”到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时,和平主义的呼声达到最高潮,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伦敦时,面对机场欢呼雀跃的人群,他不仅高喊:这是我第二次把光荣和和平从德国带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和平的时代。但是,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使政府在外交事务中不愿为总体上维护和平而承担风险,而宁愿在不惜代价避免战争上大作文章,以致默认“凡尔赛体系”遭破坏。 第三,绥靖政策的另—个重要背景就是,20世纪初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根本对抗。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直接冲击了西方列强的统治体系和殖民地后方。因此,西方列强都非常仇视新生的苏联,对共产主义威胁惶恐不安,千方百计地削弱苏联和限制共产主义的影响。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引起了英国的深度恐惧:无产阶级运动一旦席卷英国,资产阶级必将面临灭亡的境地。因此,积极反苏反共也是英国当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鉴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反苏的趋向,英国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如果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使苏德之间发生冲突,彼此在战争中两败俱伤。那么英国的霸权和利益就能安然无恙,欧洲均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巩固。而在—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国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英国甚至公然喊出了“宁要希特勒,不要斯大林”的口号。 第四,欧洲外交的惯性力量使英国政府对欧洲力量格局的转换判断错误是推行绥靖政策的直接原因。英国外交的重心一向在欧洲。运用均势政策使各大国始终处于力量均衡或近于均衡的状态。作为—个世界大国,“势力均衡”的旧传统和“光荣孤立”的影子使英国始终定位在充当欧洲的制衡者和仲裁人。丘吉尔也毫不避讳地说过,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个,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有支配力量的暴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德国战败,它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解除:而掌握着欧洲一流陆军的法国则一时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法国是现在唯一有可能英国造成麻烦的国家。因此。此时英国均势政策的特征表现为“扶德抑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根本利益是防止德国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整体,欧洲就能够或多或少保持均势;一旦德国分崩离析,这种均势必然消失。而法国则可依赖它的军队和它的军事同盟,继续无可置疑地保持住军事和政治优势。英国想把德国当作一只在欧洲能为英国利益火中取栗的猫爪。绥靖政策为德国战后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极佳的外部环境。基于“不冒战争风险”的指导思想,英国变“扶德抑法”为如何对付德国。现在的绥靖政策的内容已越出先前的范围,变为避战求和的政策,以退让换取和平。国势的衰弱造成了政策的失败,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首推是养虎为患。以张伯伦等为首的英国政府首脑缺乏政治远见。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最终陷入失败。英国对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错误判断使其推行的绥靖政策在助长欧洲法西斯势力的同时,也削弱和遏制了欧洲大陆上可防御和阻挡法西斯扩张的力量。 回顾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20多载的外交风云,英国领导人一直想用军事外交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 益及满足其愈合一战的创伤,但最终因为德国的扩张而破灭,一味绥靖玩弄政治手腕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结果招来引火烧身。绥靖外交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我们应该清楚,绥靖外交实际上就是丧失战斗意志的软弱表现,其影响极其恶劣,足以给竞争对手得寸进尺的鼓励作用,并不能在竞争阵营中换取到和解,只会严重损害一个国家的安全。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本文档为【论英国光荣革命至二战的对外政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17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