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第38卷第6期 2005年l1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NormalUnivemity(SocialSciences) Vo1.38No.6 Nov.2o0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郑百灵,高莉娟,李丽华2 f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g3;2.江西科技师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生育性别偏好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是从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等层面分析性别不平等的状况及其对 性别偏好产生的影...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第38卷第6期 2005年l1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NormalUnivemity(SocialSciences) Vo1.38No.6 Nov.2o0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郑百灵,高莉娟,李丽华2 f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g3;2.江西科技师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生育性别偏好的社会性别视角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是从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等层面分析性别不平等的状况及其对 性别偏好产生的影响;各层面中存在的传统性别文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如继嗣制度,婚居制度,养老制度,继承制度,社会分工制 度等制度的特密交织强化了上述机制形成的男孩偏好. 关键词:生育性别偏好;社会性别视角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9(2005)06—0040-06 OntheStudyofSexPreferenceandGenderPerspective ZHENGbai—lin,GAOLi—juan,LILi—hua (1.mProvincialPartySchooloftheCPC.Nanchartg,Jiangxi330003; 2.Ji~giCollegeofScience&Technology,Nanchang.Jiangxi330013,China) Abstract:GenderPerspectiveofSexPreferencea】=:eanalyzed.Thesituationofgenderinequalityanditsel- fectonSexPreferenceateanalyzedfromsuchaspectsasgovemment,markets,communities,fanfilies,an ds0 on;ineveryaspect,traditionalgendercultttresystemssuchasinheritance,li~ingstyleaftermarriage,sup port— ingtheolder,divisionoflaborinsociety,etc.strengthenthe”boypreference”mechanism. Keywords:SexPreference;GenderPerspective , ,社会性别分析及其视角 社会性别分析(genderanalysis)是目前国际学术界非常 重视的新的研究视角,指用社会性别与发展(genderandde. ~dopment)理念,方法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现 象,它是旨在实现社会性别公平和平等的思维方法.它是由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研究所的奈娜-卡比尔与一些决策 卡比尔认为,将社会关 者,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合作刨立的. 系分析法狭义地应用于--.个具体的制度时,它会突出在单个 制度中,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如何产生和延续的.将它广义地 应用于特定环境中的一些制度时,会发现社会性别和其他不 平等的现象是如何通过不同制度之间的互动而交叉存在,从 而对个体造成具体的不利处境l1].生育性别偏好看似个人 和家庭的决策问题,但与社会大背景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 个人和社会互动的产物,这是本文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 重要依据. 上世纪8o年代到9o年代中期,生育性别偏好的归因分 析多着重行为分析,即是哪些行为造成了高出生性别比的结 果,如男孩偏好的观念驱使人们采取瞒报漏报女婴,溺死女 婴,进行性别鉴定流引产女婴等行为;90年代中期以后是多 因分析,如有观点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刺激了男孩偏好,有 观点认为B超技术的广泛运用是首要原因,还有观点认为生 育率下降使得人们求质量,以及歧视性性别偏好和人口管理 工作的疏漏等因素.所有分析都认同”男孩偏好”因素存在, 收稿日期:2005—10—12 基金项目:联合国社会性别基金项目(ProjectNo.00040647),中国妇女研究会2005年课题的阶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百灵(1957一),河南偃师人,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校(院)刊编辑部编审, 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社会学; 高莉娟(1972一),江西上饶人,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 政治学; 李丽华(1967一),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女性主义思 潮. 第6期郑百灵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41 都肯定是”男孩偏好”观念导致了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结果,即 观念借助技术(受孕技术,避孕节育技术,性别鉴定技术,人 工流产技术)或其它手段(传统鉴定性别的方法,钻人口管理 的漏洞等)引发行为(性别选择或瞒报,漏报,溺婴等),加之 一 些外因(计划生育政策对数量的要求,人口工作监管不善 等)诱发导致结果(出生性别比异常).由此表明了个人的观 念对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要根本解决出生性别比异 常的社会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过去的研究是将性 别偏好作为个人的态度或某些群体的行为,较少宏观层面的 整体分析,以致于在实际工作中”逮”一个原因解决一个问 题.过去的研究也对传统性别文化作了分析,但往往因为对 象太虚渺,只能期待时间的慢慢消解,以致于实际工作中无 从人手或期待更长远的努力. 目前,社会性别概念开始进入我国的人口工作中,多用 在生育健康优质服务的倡导中,笔者认为这一视角可以在更 多领域中运用.另外,社会性别培训和倡导对于社区新生育 文化也有很大的实际推动作用.本文将从政府,市场,社区, 家庭等层面分析性别偏好产生的机制,从而对个人或家庭的 性别偏好做出多层面的整体分析,并建议通过社会性别培训 和倡导,提升意识,改变性别不平等状况,从而改变人们的生 育性别偏好. 二,生育性别偏好的政府,市场,社区和 家庭层面分析 (一)政府层面 政府的行为在人口控制方面的成绩是功不可没的.中 国农村人口发展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基本处于高增长 阶段,70年代以后农村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 生育率,多孩次生育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主要原因 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 70—8o年代由政府引导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计划生育工 作的作用尤为显着.但在9o年代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时, 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受到了很多挑战.在生育偏好方 面,对控制出生性别比没有找到有效的根治措施.尽管如 此,国家在出生性别比上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过去人们 误认为谈论出生性别比问题就会否定计划生育成果.因此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生性别比问题是一个禁区,从而也减 缓了对出生性别偏好的研究进程.到9o年代初,这个问题 才作为社会科学公开研究和讨论.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于1982年提出计划生育基本 国策,其后制定了一系列人口政策.有观点认为是中国严格 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偏高.其实不然,主要原 因还在于: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民生育目的主流 是”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各占34.2%和29.6%.农村 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助相结合”的养老社会保障 制度,农民的实际需求实现不了.2.扶助奖励政策不到位. 这些政策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有的过时,有的比 较原则和过于笼统,有的相关部门的改革措施不配套,有的 缺乏操作性强的实质内容,因此起不到应有的鼓励作用.3. 医疗监管不够.4.相关法律不完善.目前我国综合治理出 生人口性别比的立法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如部分规章超过立 法权限,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或地方性规章不一致造成执法 困难等.这就造成了人们有生育男孩的动力,手段和机会, 也会弱化扶助奖励政策的作用.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 条件,应该说人们生育性别偏好的观念是最主要的内在因 素,但这些外在因素在刺激并促成内在需求.如果能够在现 实中减少对女性的歧视,提高妇女地位,那么,将弱化人们的 出生性别偏好,出生性别比失衡状况一定不会如此严重. (--)市场层面 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但已有研究很少 联系男女不平等状况对性别偏好产生影响的现实.特别是 就业市场的性别分工,美女经济,B超的鉴定,终止妊娠的新 技术的广泛普及,地下贩卖女婴等无不对性别偏好产生着间 接而又恶劣的影响. 例一:两性就业的差异[2] (表二:失业人口性别比) (表三:女性占行业人员比例) 42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由表一可见,女性在业人数虽然在升高,但绝对数是少 于男性的;由表二可见,失业人口中不仅女性多于男性占大 部分,而且是呈增长势头,而男性是在下降的;表三可见,女 性从事服务业升幅最快;虽然机关事业单位的女性增长比较 快,但绝对数是非常少的.由此可见,男性在资源的占有和 分配上是处于优势的.虽然就业市场的性别结构有了调整, 但是带给妇女的更多的是挑战.下岗女工总是多于男性,而 再就业的少于男性.在一些”三资”企业,通常从事劳动强度 高,条件恶劣的多是女工和童工. 例二:愈演愈烈的美女经济[3】 所谓的美女经济,就是利用女性的美貌,身体以及性的 特征等来刺激消费,以达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目的的一种经 济现象.近年来,”美女经济”在我国愈演愈烈,以至于达到 泛滥的程度.”美女经济”的泛滥,对于女性,对于全社会至 少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首先.美女成了商家的摇钱树,利用 美女来招引,刺激甚至挑逗消费者,其实质是把女性物化,商 品化了.第二,会导致以貌取人,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比如 就业方面,会扰乱劳动力市场的用人标准,一些企业公然将 女性人力资本的价值与美貌挂钩,造成性别歧视和容貌歧 视.第三,对未成年人产生危害.它向孩子传递了一种错误 的信息,以为通过”美”的捷径照样可以达到理想目标,影响 到未成年人的价值观.男性作为观看者处于主体的位置,女 性则成为被观看的对象处于客体位置.被观看的女性按照 男性的审美需要来展示自己,这样的观看无疑具有”单向 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是一种主动与被动,控制与被控 制的关系,其结果必然强化女性的从属地位,强化了两性的 不平等. 除了上述让人感觉女性常易被轻视,伤害的社会现实 外,B超的使用是直接引发性别选择的重要原因.自从B超 技术出现后,为性别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便利已被 广为熟知.只要有性别选择的需要,就会促使受利益驱动的 人利用这些技术.这一问题日趋严重,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对 此很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治理,但由于法律上缺乏处 罚依据,法规上缺乏有效措施,因此治理力度不大.效果不理 想.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容易使用这些仪器达到生男 孩和挣钱的目的. (三)杜区层面 社区保留的传统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都会对生育性 别偏好产生重要影响.另外社区服务的女性化,女性农业 化,农村妇女的财产得不到保障(土地权受损害等),宗族家 族(女性不能参与送葬和祭祀活动,女不能传宗接代,不能继 承财产)等也会对男孩偏好产生重要影响.这里仅以江西清 代的歧视女婴的现实为例. 例一:清代江西民间溺婴[4 殷商的甲骨文中有”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的记载.至 战国末期溺女成风.发展至清代,江西成为全国溺女最严重 的地区.江西籍翰林院侍讲王邦玺在其奏议中提到”各省溺 女陋习,惟江西为最”.江西溺女现象严重首先表现在地区 分布很广.全省除饶州府的鄱阳县和赣州府的安远县”少溺 女”外,其余的州县程度不同地存在溺女之风.根据地方志 的统计,除14个县缺少这方面的记载外,其余的州县均有明 确的”溺女”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其次是手段比较残忍.史书记载”江右有 溺女故习,最为残忍”,”有的女婴刚出生,便被丢人尿桶,井 窟或者江河中溺毙,有的甚至把捣碎的生姜塞住女婴口鼻, 再用胎盘包紧窒死”.更为普遍的做法是女婴生下后,由接 生婆将婴儿按在盆水中淹死,有的甚至由亲生父母来操作. 第三是溺毙女婴数量大,比例高.一般来说,贫穷人家只抚 育一名女婴,也就是说初生女不溺,如广丰县善士周昆故里 “有贫妇举子而孪,拟弃其一”,丰城”习于溺女,再育者鲜,甚 且一举即溺之”,通常中等人家”仅留一二,余皆溺之”.富裕 人家生育数目一般也不超过两个.溺杀的比例也很高.弋 阳县”统计一方生女勿举者十当三四”.靖安县”为保二十有 八,为户三万有零,生女之数岁不下数千,其愿养者十之一 二,溺毙者已十之八九”.每年出生的数千女婴就有八九百 被溺杀,数量之多,比例之高由此可见一斑.第四是因为时 常发生溺女事件,人们渐渐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了.”杀人者 莫不骇而恶之也,独于呱呱者溺而杀之,不自以为非,见之者 弗骇亦弗恶焉,习而不察故也0i~ll皆以为当然而不知其丧心 害理之甚.”甚至溺女时”其家之环而相视者亦谈笑自若,会 不一稍动其心”,”间有一二劝止者,鲜不目为迂阔”. 例二:江西民间童养盛行[4】 清代江西民问童养状况:女婴自小抱养,在男家长大,男 女以兄妹相称,后即卜日成合.如萍乡县”有童时迎归者,谓 之童养媳,及长告之两姓戚族始成婚,先是男女孩子以兄妹 相呼,女称翁姑为父母”.南康县”俗多童养媳,每在髫龄或 乳哺时入门,略具花烛仪,谓之接乳,及长择吉祀祖而配合 之,谓之成合”.刚出生不久或几岁时就抱养至婆家,成年之 后再成婚,分为接乳和成合两步骤.东乡县”至家力不能备 诸礼者则抱女孩养于家,谓之童养女,有稍长,延媒妁作合而 接至者谓之牵童养姑,及笄时仍送回母家,},日用鼓吹彩舆 迎归,但礼稍杀耳,若不送回母家,惟选日合卺者,谓之圆 房”,其地迎娶童养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养至及笄后送回娘 家再迎娶,另一种就是在婆家圆房.童养之法主要流行在贫 困家庭中,童养之女一般称为”童养媳”,有的地方也称之为 “童养女”,”童养姑”,”囤娘子”等.瑞金县”俗每娶一妇动需 钱三四十千文,……即抚抱童养,长为子媳”,德兴县”贫无为 第6期郑百灵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43 者,每多抱养”,万载县”童养媳聘金奁具皆省”,南昌县”贫家 恒抱人女乳养”,南丰县”农家不能具六礼,多幼小抱养者”, 安远县”问有稚配之俗”,南康县”俗多童养媳”,东乡县”至家 力不能备诸礼者则抱女孩养于家,谓之童养女”,新城县”农 家不能具六礼多幼小抱养者谓之童养”,萍乡县”又有童时迎 归者,谓之童养媳”,万载”又有童养媳聘金奁具皆有”,新昌 县”甚或穷虐死养媳”. 五次人口普查中后三次,江西出生性别比依次为1982 年106.93,1990年l11.73,2000年ll4,74.2000年普查显示 各设区市出生性别比均高出正常值(见下图)[.虽然近代 江西流行溺女婴并童养媳现象并不完全能说明目前江西出 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性别文化 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四)家庭层面 最突出的表现是人们对女孩的另眼对待.人们偏爱男 孩,不仅表现在衣,食,住,行,还特别表现在护理,防疫,治病 上.不同的态度不仅对女孩的生存和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女孩的妈妈也会因为生了女孩而受到家庭和邻里的压力, 从而影响产后的保养和今后的生活.朱楚珠,李树茁等学者 的研究表明,中国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地区的女孩死亡 偏高的现象.全国0—4岁婴幼儿死亡率1995年男孩是6.6, 女孩是8,2,2000年男孩是5.25,女孩是6.98.也就是说女 孩死亡率是高于男孩的,而且5年内女孩死亡率相比男孩死 亡率增加了0.13个百分点.这与一直认为女婴生存率比男 婴高,女童比男童更能抵御疾病的医学是相悖的.这正说明 在家庭中重男轻女状况的存在.即便是在城市这种差异也 是存在的.有研究认为,城市家庭教育投资没有明显性别差 异,由此认为虽然中国仍存在着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 象,但这只能表明一些家庭在孩子出生前希望生男孩,而孩 子出生后,即使是女孩也可以得到与男孩相同的发展机会; 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加上经济增长正在创造着一个良好的环 境,使得父母对子女的未来进行比较公平的投资.但他的问 卷调查却发现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待存在明显性别差 异.笔者以为,该研究结论忽视这一重要环节,其实恰恰说 明男性性别偏好并未消除,城市家庭教育投资的无性别差异 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于外在的国家政策压力导致家庭中孩子 的单一性别结构.无法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生育男孩内在 动力的消解.这正是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市出生性别比也 失衡的重要原因.家庭层面的性别不平等,既表现在性别角 色与性别观念的不同而导致家庭物质分配的不平等,家务的 决定权不平等,也会表现在生产性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这 些都会强化妇女依附丈夫的意识,从而形成歧视的事实. (五)各层面生育性别偏好传递关系 各层面的性别不平等的现实相互呼应作用,构成生育性 别偏好传递机制图(如下).这个系统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 同的;在农村这一机制作用表示比城市强. 二,历史和现实中婚居,养老,继承,社会 分工等制度对性别偏好形成的作用分析 国家,市场,社区,家庭等层面歧视或忽视女性利益,可 具体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文化制度(这里的制度指各种规则的 框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婚居制度:从夫居,从夫姓 一 项来自全国22个村的快速实证调查结果显示,不同 性别在土地使用权的获得上是不平等的,在19163人口中,有 5%的女性没有土地,而相应的,只有2%的男性没有土地. 在对l63名已婚妇女的访谈调查发现,有32%的妇女没有土 地.而在对45名1995年以后结婚的妇女的访谈调查中则发 现,有高达80%的妇女没有土地,而且无地的妇女主要为新 近结婚的妇女.【6】我国农村传统的”嫁娶式”婚姻仍为主导的 婚姻模式,而按照我国的土地政策,土地分配给农户承包以 后,承包期内特定农户对特定地块的使用权则是排他的,土 地作为不可移动的固定资产所有特殊性与婚嫁带来的人口 流动之间的矛盾,使妇女因婚姻关系迁居别村时,将失去其 对迁出村的土地使用权,而又在很长一段时问内不可能获得 迁入村土地的使用权.婚嫁模式导致父母对同是”生育性财 产”的儿女态度不一,也造成了生育行为上的男孩偏好.父 母一般认为男孩所提供的收益大于女孩提供的收益,即男孩 的价值大于女孩的价值.男孩创造的收入保留在家庭内部, 不会出现外溢;父母一般把男孩视为”共同性财产”,使他们 通过劳动,继承父姓等,系列行为不仅给父母带来多种消费 效用,并且创造出新的财产收益.父母可以把自身的控制权 转让给男孩,这是一种共同性的权威关系.父母与男孩的交 换由于只存在家庭内部,因而具有排他性特点.女儿虽然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05焦 是父母的”生育性财产”,女孩在成年后终究是要出嫁的,也 就是说女孩早晚要排除于家庭内部,这就意味着家庭财产的 外溢.父母与出嫁后的女孩之间的交换是两个家庭之间的 交换.因而女孩被父母视为”分离性财产”.而对女孩需求 的减少,从而使农民在生育行为上也就产生了男孩偏好.因 此,有研究者提出招赘婚嫁模式是促成生育率和出生性别比 下降的机理. (二)养老制度:养儿防老 西方的子女效用与中国的子女效用存在巨大的反差. 在西方国家,人们生育孩子,表现为一种社会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一种精神 满足.而决不是为了向子女索取”回报”.西方国家的养老 方式,就决定着人们只能靠年轻时的储蓄和社会保险来保障 年老后的经济需求,而不是靠子女养老.而在我国,子女的 经济和年老保障效用是非常显着的,尤其在我国农村,传统 的”农耕式”劳作方式对体力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干得多获 得收益也多,家庭男孩多有利于争取更多的财富.加上我国 传统的婚姻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男孩和女孩给父母带来的经 济效用的差距,预示着生养男孩在经济上将给家庭带来更高 的经济效用.在保障效用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养老 保障体制不健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养老还是得由家 庭来承担,而男性的继嗣制度使儿子成为养老的实际承担 者,农民会认为只有生育男孩才能降低养老风险性.出嫁后 的女孩虽然也能为父母提供经济供养和生活资料,但女孩毕 竟是人家的人,父母会认为女孩的保障效用的可靠性差,因 此,养儿在农民的理性中就是最小风险的投资行为,从而导 致父母愿意为抚养和培育儿子不惜花费成本,其目的就是把 孩子作为特殊的消费品或生产品,可以使父母长期获得效用 和收益. I三)继承制度:传男不传女 1990年全国妇联进行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有对 妇女家庭财产继承权的调查,其中包括对出嫁女儿继承家庭 财产的态度,对寡妇再继承财产的态度,对家庭财产分配给 儿女的态度等的调查.这些事实资料让我们对继承制度有 一 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它也是性别偏好在继承制度上的一 个突出体现.(r,3o7) 调查表明,在继承家庭财产问题上,赞成出嫁女儿”与兄 弟平分”者占19.1%,持”不应该要”者占34.5%.城乡对出 嫁女儿是否应该继承家庭财产这一问题的看法上差异甚大, 城镇40.6%的人赞成女儿应与兄弟平分家庭财产,而农村只 占13.8%;农村40.5%的人赞成女儿不应该要家庭财产,城 镇只占10.6%.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城乡差别很大. 对寡妇再婚继承家庭财产的态度调查表明,从总体上 看,赞同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和反对意见者大体相当;从城乡看,农村(51. 1%)高于城镇(28.3%);从两性角度看,女性比男性倾向否 定态度,如城镇不同意女性占21.1%,男性占19.6%,农村不 同意的女性点19.2%,男性占17.6%. 对家庭财产分配给儿女的态度正在转变,在旧社会,家 庭财产基本上全由儿子继承.调查中持”主要分配给儿子” 者,城市夫妻仅占6—7%,在农村也减少到35—38%;而持 “平分给儿女”者,城市夫妻所占比例已发展到近40%,农村 也在1/4以上.夫妻持”谁养老多给谁”的现实态度的所占 第6期郑百灵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45 比例,城乡均占首位,城市近50%,农村也在34~35%;持”平 分给儿女”现代态度的夫妻所占比例在城市居第二位,在农 村居第三位;持”主要分给儿子”传统态度的夫妻所占比例在 城市居第三位,在农村居第二位;还有的夫妻持”主要分配给 女儿”的观点,虽然为数尚少,夫妻所占比例最多的还不到 5%,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趋势.从整体构成看,城乡夫 妻分配家庭财产的态度,都呈以现代观念为发展主流的趋 势.夫妻所持的各种态度,城乡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一般 都在1个百分点上下.而夫妻所持”主要分给儿子”和’主要 分给女儿”态度的,城乡也都存在差异,在城市差异相对不 大,而在农村则差异悬殊.丈夫持”主要分给儿子”和”主要 分给女儿”态度的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值在城乡分别为3.34% 和33.88%,妻子的差值分别为1.54%和36.78%.这也表 明,农村夫妻对儿子的偏好强于城市.这样明显的性别偏 好,对女性家庭财产继承权或家庭经济地位将产生极为不利 的影响. 上述调研表明,尽管现代妇女不再如旧社会那样无论是 在娘家还是婆家都是”无产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家庭经济 地位,但现在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地位在法律上(《婚姻 法》一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和《财产继承法》一继承权 男女平等)与在事实上是有差距的.这既是性别偏好对人们 影响的结果,也是导致新的性别偏好的原因. (四)社会分工制度:男主外女主内 男性在家庭生产单位中所处的支配地位导致性别偏好. 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只有在少数农村地区,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大多数农 村,手工劳作仍然是农民生产的主要方式.生产工具的落 后,使得农民不得不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来实现收入的增长. 但是,不同性别的劳动力是有差异的,手工劳作的农业生产 需要较强的体能,而只有男性才具备这种生理特征,所以农 民的劳动力需求指向男性并内化到生育需求当中,是符合经 济理性的., 有调查发现,农村基层领导在制定政策和科技人员在推 广实用技术时,是不具性别意识的.在他们看来,不分性别, 男女都可以参加,这正是体现了男女平等.所以,通常在基 层很少有专门为妇女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因为在决策者 看来,参加实用技术的成员不论男女,其意义都是一样,受训 后回到家里也会同一家人共用.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似乎比 较平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据有关专家研究,男性农民把学 到的技术信息再传到女性农民那里时,通常在这一传递过程 中会损失4o%以上.就一般情况而言,男性接受科技培训的 机会明显多于女性,其掌握增收的能力也自然会强于女性, 由此会导致男女两性能力上的差别.农村妇女参加训练少, 科技素质低,导致竞争力不如男性. 另外,女性获得土地的质量与数量的不平等,也容易引 发农民生育行为上的性别偏好.女性的土地使用权的性别 公平,不仅仅反映在妇女能否获得土地,还反映在妇女获得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上.在我国许多的农村,女性在土地分配 中获得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是不公平的.一些地方在分配土 地时,往往分给男性肥沃,集中的好地,而分给女孩贫瘠,零 散的差地;有的地方每次调整土地时,男性分得水田较多而 女性分得旱地较多;还有一些地方在调整土地时原承包人13 的人均土地面积则高于新嫁来的女性的人均土地面积.种 种迹象表明,我国的一些地方女性在土地分配中获得土地的 质量和数量存在着事实上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也容易导 致性别歧视,进而导致农民在生育行为上的性别偏好. (五)小结 上述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它们是政府,市场,社区,家庭构成的性别偏好机制的体现, 也在现实中强化了生育性别偏好.社会性别视角让我们从 更深更高层次上清楚地认识性别偏好的形成机制.但缺陷 在于,让人感觉制度宏大复杂相互交错坚如磐石,很难区分 也很难改变,让人望而却步.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层面的社会 性别视角意识倡导和培训来改变它的形成机制中的任一环 节.社会性别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它让我们了解性 别偏好产生的机制背景并能运用它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改变 两性不平等的状况,从而从本源上改变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 状. 参考文献: [1]坎迪达-马奇,伊内斯?史密斯,迈阿特伊?穆霍帕德亚.社 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Ira].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娄彬彬.社会性别,生育文化与妇女发展[c].全国生育文 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10). [3]2O05年全国妇联《遏制美女经济》提案. [4]肖倩.清代江西民间溺女与童养[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3). [5]江西省2001年人口与妇女生殖健康抽样调查. [6]闭健辉.我国农村性别偏好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桂 海论丛,.7,003(10). [7]陶春芳.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概观[M].中国妇女出版社, 】993. (责任编辑:余小江)
本文档为【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04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2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