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

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

举报
开通vip

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 送的关系。2009年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3) 大气降水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降水的时间变化。 1、 宇宙中的地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1)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4) 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特点。 通又特殊的行星。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2) 日地关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太阳能量的来源。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

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
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 送的关系。2009年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3) 大气降水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降水的时间变化。 1、 宇宙中的地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1)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4) 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特点。 通又特殊的行星。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2) 日地关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太阳能量的来源。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3) 地球 生的原因及危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5) 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 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网及其地理意义。 3、 海洋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1)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海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 圈。 律。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时间。北京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 时间。区时的应用。 影响。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转的(2) 海洋开发 地理意义。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前景。 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4) 宇宙探测 中国临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盐场。 (3) 海洋环境保护 2、 大气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措施。 4、 陆地 大气的组成。 (1) 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2) 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的影响。 律。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环及其意义。 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3) 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用与保护。 (4)人口迁移与环境 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5、 地图 (1)聚落的形成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常用图例、标注。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 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城市化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城市化及其进程。 1、人类的水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1)农业 (4)城市地域结构 农业区位因素。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 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成条件。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融运输网的形成2、人口与环境 与发展。 (1)人口的再生产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 世界地理概况 5、文化景观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6、旅游活动与环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2、 世界地理分区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2)地理环境与旅游 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中国的旅游资源。 主要区域特征。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巴西,澳大利亚。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特征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 突。 2、 中国的民族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影响。 (3)综合国力 3、 中国的地形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环境问题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4、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可持续发展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人地关系的演变。 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5、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经济发展的特点。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12、 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 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6、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7、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 的关系。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主要城市。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8、 南方地区 护。 地理位置和范围。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 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 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
本文档为【2009年地理高考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6-13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