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举报
开通vip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第63卷 第1期   化 工 学 报        Vol.63 No.1   2012年1月   CIESC Journal    January 2012 檭檭檭檭檭檭 檭 檭檭檭檭檭檭 檭 殐 殐殐 殐 研究论文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 LBM数值模拟 雍玉梅1,杨 超1,尹小龙2,林 军3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2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石油工程系,Golden,CO 80402; 3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摘要:...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第63卷 第1期   化 工 学 报        Vol.63 No.1   2012年1月   CIESC Journal    January 2012 檭檭檭檭檭檭 檭 檭檭檭檭檭檭 檭 殐 殐殐 殐 研究论文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 LBM数值模拟 雍玉梅1,杨 超1,尹小龙2,林 军3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2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石油工程系,Golden,CO 80402; 3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摘要:控制流体流动中溶解的气体分子浓度能有效控制流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而由热产生的自然对流能够加 强气体分子的传递,因此研究气体分子在热流体流动中的扩散混合过程有重要意义。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 耦合热效应和扩散效应,数值模拟了一个简化的容器中随着自然对流的发展,溶解的氧气分子在整个容器中的 扩散过程。首先建立了二维9速模型的双扩散模型来模拟热量和质量的双扩散对流。为了考察不同自然对流流 动对气体分子传递的影响,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3种不同给热条件,对不同热流动的形成过程和气体分子扩散过程进行了模 拟,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通过详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热边界如何影响流动和传质过程,证实了模拟的速度场与文献数据差 异的合理性,同时为控制气体传质过程提供给热条件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格子Boltzmann方法;双扩散对流模型;传热和传质 DOI:10.3969/j.issn.0438-1157.2012.01.004 中图分类号:TQ 0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 (2012)01-0025-1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 diffusion in an incompressible thermal fluid with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YONG Yumei 1,YANG Chao1,YIN Xiaolong2,LIN Jun3 (1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rocess and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190,China;2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partment,Colorado School of Mines,Golden,CO80402,USA; 3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Jiangsu,China)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ass transfer and mixing of gas in natural convection flow caused by density gradient resulted from thermal conditions because chemical reactions mainly depend on the gas molecular concentration in fluids and the natural convection can strengthen the transport of gas molecules.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oxygen molecules is simulated with the natural convection developed in a simplified container,coupling with the effects of thermal and mass diffusion.On the basis of impressible flow of lattice Boltzmann (LB)model D2G9,a two-dimensional nine-speed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D2Q9 of diffusion-natural convection is first built up to simulate the diffusion processes of heat energy and mass, with non-equilibrium extrapolation boundary scheme.Then the thermal natural convection and gas mass transfer process are simulated with three kinds of thermal boundary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explore   2011-05-10收到初稿,2011-07-01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杨超,林军。第一作者:雍玉梅 (1973—),女,副 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976177,2099022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102562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计划项 目 (2009CB623406);国 家 高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2011AA060704);美国Corning公司经费资助项目。     Received date:2011-05-10. Corresponding author:YANG Chao,chaoyang@home.ipe. ac.cn;LIN Jun,linjun@njnu.edu.cn Foundation item: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976177,20990224,21025627),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09CB623406)and the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1AA060704).   how the thermal conditions influence the fluid flow and mass transfer of gas.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ublished data.The effect of thermal condition on the natural convection flow i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velocity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numerical data and published data are discussed.The thermal flow dependent mass transfer provides a basis for designing appropriate thermal conditions to control the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es. Key words:lattice Boltzmann method;diffusion-convection model;heat and mass transfer 引 言 当溶质进入具有不同温度的溶液时,由于存在 浓度和温度梯度,混合流体中会有热量和质量的扩 散,进而发生自然对流流动现象,这种由浓度梯度 和温度梯度的综合效应引起的自然对流称为双扩散 自然对流[1-2]。当溶质是气体分子时,溶解的气体 会在热流体中随自然对流慢慢扩散。当气体分子扩 散到壁面边界时,可能在壁面引起一系列化学反 应,比如铅合金热流体中氧气对钢壁面的腐蚀问 题[3],控制气体在容器中的浓度分布是最关键的过 程。气体在热流体体系中的扩散是一个典型的双扩 散过程,包含了令人感兴趣的非线性现象。双扩散 自然对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由于热量和质量的 扩散速度不同,双扩散对流比单纯由温度梯度引起 的自然对流要复杂得多。由于双扩散对流的复杂 性,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受到很大的限制,数值模 拟方法成为研究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4-5]。 格子Boltzmann (LB)方法是近年迅速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的流体计算方法,针对流体系统建立一 种简化的微观或细观动力学模型[6]。LB方法因具 有计算效率高、本质并行、容易实现等优点,已经 成功应用到多组分流[7]、多相流[8]、湍流[9]、多孔 介质流[10]和热对流过程[11-12]。本文采用LB方法, 对不同热边界条件下气体在一简化容器内的对流流 动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给热条件 对自然对流和传质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给热边 界,可为工业应用中给热条件的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 由于本文所模拟的流体是不可压的,流动过程 中伴随能量扩散和浓度扩散,所以是一个典型的双 扩散系统。Guo等[13]建立的D2G9不可压缩LB模 型的平衡态函数之和保证为一个常数,能正确有效 地模拟不可压流体的流动。在热流动LB模型中, 多分布模型把温度看作是一个随流体运动的被动标 量,其运动可以用一个对流扩散方程描述,执行简 单、数值稳定性良好[14]。描述能量LB模型时,通 常有二维4速、二维5速和二维9速模型,本文选 择TD2Q9能量方程。郭照立等[1]基于分而治之原 则,提出了模拟双扩散对流的多分布LB模型,模 型含有三类分布函数,分别用于模拟速度场、温度 场和浓度场,并通过Boussinesq近似将它们耦合 起来。Chen等[15]据此也建立热量和浓度扩散相互 耦合的双扩散格子模型,所建立了的二维9速格子 浓度扩散模型提高了双扩散格子模型中二维5速浓 度扩散模型[1]的精度,所以本文选择D2Q9模型来 模拟气体扩散过程。 空腔内双扩散对流包含了传热传质现象中许多 本质问题,针对一封闭容器内不可压流体的流动、 传热和气体传质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不可压格子模 型D2G9、D2Q9热格子模型和浓度扩散模型,三 个方程相互耦合,分别模拟不可压流体的速度场、 自然对流传热的温度场和气体在该热流体中的浓度 场分布。为了考察不同自然对流流动方式对气体扩 散的影响,本文设计了3种不同给热条件,对不同 热流动的形成过程和气体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详 细分析了热边界如何对流体流动和扩散过程产生影 响,并与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为热边界的设计提 供理论依据。 1 格子Boltzmann模型 D2G9模型与其他不可压缩LB模型的不同点 在于它的平衡态分布函数为常数,依据该模型导出 的连续方程满足不可压缩条件,所以消除了可压缩 效应。D2G9引入一类新的分布函数gi,其平衡态 分布函数geqi 定义为 geqi = ρ0-4σ(p/c 2)+si(u) (i=0) λ(p/c2)+si(u)   (i=1,2,3,4) γ(p/c2)+si(u)   (i=5,6,7,8 烅 烄 烆 ) (1) 式中 ρ0 为流场的平均密度,是常数;c是格子声 速,此处取1;p为当地压力;常数σ、λ和γ满足 ·62· 化 工 学 报   第63卷  λ+γ=σ λ+2γ={ 0.5 (2) si(u)=ωi 3(eiu)/c+4.5(eiu)2/c2-1.5 u 2/c[ ]2 (3) 权系数ωi为 ωi = 4/9  (i=0) 1/9  (i=1,2,3,4) 1/36 (i=5,6,7,8 烅 烄 烆 ) (4) D2G9模型的分布函数演化方程为 gi x+ceiΔt,t+Δ( )t -gi(x,t)= -τ-1u [gi(x,t)-geqi (x,t)]+ΔtFi(x,t) (5) 其中,i=0~8,τu 是分布函数趋于其平衡态分布 的松弛时间。 本文采用 Boussinesq近似来描述重力源项, 浮力与当地温度呈正比,则式 (5)可具体表达为 gi x+ceiΔt,t+Δ( )t -gi(x,t)= -τ-1u [gi(x,t)-geqi (x,t)]+3ωiGβ T-T( )0 eiyΔx (6)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β是体积膨胀系数,ei是 离散速度方向,eiy是重力方向的离散速度分量, T0 是参考温度,T 是当地温度,Δt和Δx分别是 时间和格子步长,分别取1。 能量密度分布函数Ti的演化方程为 Tti x+ceiΔt,t+Δ( )t -Tti(x,t)= -τ-1T [Tti(x,t)-Tteqi (x,t)]+ΔtRi(x,t) (7) 由于本文所研究区域内没有内热源反应热源, 所以式(7)的源项ΔtRi(x,t)等于零,则式(7) 可以简化为 Tti x+ceiΔt,t+Δ( )t -Tti(x,t)= -τ-1T [Tti(x,t)-Tteqi (x,t)] (8) 其中,i=0~16,τT是能量分布函数趋于其平衡态 分布的松弛时间,能量平衡态分布函数Tteqi 可表 示为 Tteqi (u)= ρ0ωi 1.0+3(eiu)/c+4.5(eiu) 2/c2-1.5 u 2/c[ ]2 (9) 气体浓度对流扩散过程的LB演化方程为 Cmi x+ceiΔt,t+Δ( )t -Cmi(x,t)= -τ-1C [Cmi(x,t)-Cmeqi (x,t)] (10) 其中,i=0~8,τC是速度分布函数趋于其平衡态 分布的松弛时间,质量平衡态分布函数Cmeqi 定义为 Cmeqi =ωiC 1+3ei( )u (11) 其中,C是气体的当地浓度,ωi的取值见式(4)。 宏观Navier-Stokes方程、黏性系数、热扩散 系数和浓度扩散系数的推导采用Chapman-Enskog 多尺度展开方法,则宏观变量速度计算公式为 u=∑ 8 i=1 ceigi (12) 宏观变量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 [c2/(4σ)]∑ 8 i=1 gi+s0(u[ ]) (13) 宏观变量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 8 i=0 Tti (14) 宏观变量气体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C=∑ 8 i=0 Cmi (15) 流体运动黏度ν、热扩散系数α和浓度扩散系数D, 可由式(5)、式(8)和式(10)中的松弛因子获得 ν=c2(τu-0.5)Δt (16) α=c2(τT -0.5)Δt (17) D=c2(τC -0.5)Δt (18) 则Schmidt数 (Sc)、Prandtl数 (Pr)和Rayleigh 数 (Ra)3个量纲1数的定义为 Sc=ν/D= 2τu-( )1/2τD -( )1 (19) Pr=ν/α= 2τu-( )1/2τT -( )1 (20) Ra=36Gβ T-T( )0 / 2τu-( )1  2τT -( )1 Δx[ ] 2 (21) 至此,就得到一个计算双扩散对流控制方程的 耦合LB模型。本文采取非平衡外推法,该方法将 边界节点上的分布函数分解为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两 部分,并根据具体的边界条件定义新的平衡态来近 似平衡态部分,而非平衡态部分则使用平衡态外推 确定。作者已经对该方法完成了有效性的验证[14]。 2 模拟结果分析 2.1 问题的描述 本文所模拟的计算域是一个二维的容器 (见图 1)。上壁面有一向右的速度u0=0.001,气体从上 壁面浓度C0=1.0开始向容器内扩散;下壁面静 止,无渗透;左右壁面静止,无渗透;温度边界设 计成3种工况,见表1。 表1给出了3种工况4个壁面的温度边界。工 况A的左壁面是高温边界,右壁面是低温边界, 上下壁面是绝热边界;工况B的左右壁面都是高 温边界,上壁面是低温边界,下壁面是绝热边界; 工况C的左壁面上部1/4是低温、下部1/4是高 温,之间都是绝热设置,右壁面和左壁面相同,上 下壁面绝热。 ·72· 第1期   雍玉梅等: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图1 计算区域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alculated domain   表1 设计的不同热边界条件 Table 1 Three kinds of thermal boundary conditions Wall  Case A  Case B  Case C left wall  T=Thigh T=Thigh T=Thigh 0<y<L/4 T/y=0 L/4<y<3L/4 T=Tlow 3L/4<y< 烅 烄 烆 L right wall  T=Tlow T=Thigh T=Thigh 0<y<L/4 T/y=0 L/4<y<3L/4 T=Tlow 3L/4<y< 烅 烄 烆 L top wall  adiabatic  T=Tlow      adiabatic bottom wall  adiabatic  adiabatic      adiabatic 图2 三种网格划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下工况A的温度分布 Fig.2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case A in three mesh schemes 本文的计算网格划分为50×50、100×100和 200×200三种均匀网格,得到3种网格划分方案 下工况A的x轴中心处沿一方向的温度分布,见 图2。由于上壁面向右匀速移动,容器上部换热要 比下部强烈,所以沿着y方向的温度分布逐渐升 高。50×50的网格划分误差最大,100×100和 200×200两种网格划分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小,为 了节省计算时间,本文选择了100×100的网格划 分方案。 2.2 三种热边界条件下计算结果的比较 本文重点模拟3种温度边界条件对气体扩散的 影响,为了和文献进行比较,选择和文献相同的物 性参数,设定Ra=104 和Sc=6.8。3种不同温度 边界条件下的速度和温度分布与文献结果进行了比 较,见图3~图5。从图3可看出,工况A设置左 ·82· 化 工 学 报   第63卷  图5 工况C计算结果比较 Fig.5 Comparison between computational and published results for case C (Ra=104)   边界高温、右边界低温、上下边界绝热,由于自 然对流在容器内产生了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大涡。 由于Ra较大,对流传热占主要因素,等温线在 容器中间逐渐变得水平,但在低温和高温边界附 近仍然保持垂直。由于上边界是绝热条件,因而 等温线应该垂直于上边界,而文献[15]并没有严 格垂直,本文所计算等温线分布明显要好于文献 [15]的结果。 从图4可看出,工况B设置左右边界高温, 上边界低温,下边界绝热,则在容器内产生两个相 对运动的涡。等温线左右对称,接近定温边界区域 温度变化较大,远离则温度变化逐渐减弱。本文计 算的速度场和文献[15]的结果不同,文献 [15]在 两个大涡上部有两个很弱的小涡,在相同Sc和Ra 条件下,本文计算的Re比文献 [15]的Re小, 没有获得这两个小涡,但与文献[16]的计算结果 相同。 从图5可看出,工况C设置左右边界下部高 温、上部低温,上下边界绝热,则在容器内产生4 个两两相对运动的涡。在4个涡区域温度变化较 大,涡区外变化较小,沿着x方向温度变化比y 方向的变化小。 从图3~图5可知,3种工况的流场和温度场 分布和文献结果[15-16]定性吻合很好。由于文献考 虑了金属腐蚀过程,而本文没加入腐蚀反应扩散过 程,不能完全定量比较,所以只计算了1.2h的传 热传质过程,可忽略金属腐蚀对气体浓度分布的影 响,因而能够进行定性比较。3个工况的温度变化 都要比文献小,一是由于本文计算时长比文献计算 时间短,二是由于本文计算工况的Re小。计算时 长差异也在下面气体浓度分布 (图6~图8)中 体现。 图6~图8是3种热边界条件 A、B、C下不 同时刻气体浓度分布图。由图6可看出,气体沿着 顺时针方向旋转扩散。气体先被带到右边界,然后 顺时针传递到下边界和左边界。随着计算时间增 加,近边界区域的气体浓度明显比涡中心区域的浓 度高。 图6 工况A不同时刻浓度分布比较 Fig.6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oxygen for case A   由图7可看出,气体沿着y方向旋转向两边扩 散。气体在上边界先被带到x轴的中间,沿y方 向向下传递到下边界左右两侧,然后旋转扩散到 左、右边界处。随着计算时间增加,近边界区域和 两个涡外部区域的气体浓度逐渐增加,明显比两个 涡内部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但本文在工况B的流 场和Chen等[15]的结果不同,且气体浓度分布也稍 有不同,容器上部没有两个小涡出现。在后文对3 个工况下各边界的速度和Sherwood数分布的分析 ·92· 第1期   雍玉梅等: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图7 工况B不同时刻气体浓度分布比较 Fig.7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oxygen for case B   过程中,证实了本文计算的合理性。 由图8可看出,气体也是随着涡旋转扩散。气 体先被带到左、右边界上部,相对旋转扩散到容器 中间,沿着y方向向下发展下边界,再次相对旋 转扩散到左、右边界下部。容器上部气体浓度高于 下部,涡区外部和近边界区的气体浓度高于涡区外 部浓度。 从图6~图8可以看出,热边界决定了热流动 过程,而自然对流过程决定了传质过程,所以控制 流动可控制气体浓度分布。 2.3 热边界条件对流动和扩散的影响分析 本节详细讨论3种热边界条件如何对流动和传 质过程进行影响。首先比较不同时刻3种热边界下 的气体平均浓度 (图9),随着时间增加,计算域 内的气体平均浓度都随着增加,因为气体不断地被 容器内的液体溶解吸收;在开始阶段气体平均浓度 增加较快,对流对传质的影响较大;然后气体浓度 增加缓慢,对流效应减弱。在本文给定时间内,工 况C的气体平均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最小,工况 A和B的气体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都比较大,说 明工况A和B两种热边界条件都较工况C有利于 气体的吸收传递,工况B又稍好于工况 A,认为 工况B是最好的给热边界条件。 为了分析传质的情况,本文计算了Sherwood数 Sh= 1Cwall-Cave C n wall (22) Sherwood数表征的是对流传质和扩散传质之比, 比较了3种工况在不同时刻的4个边界上当地 ·03· 化 工 学 报   第63卷  Sherwood数和速度的分布规律 (图10~图17), 试图解释热边界如何影响计算域内的流动和传质过 程,从而证明本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图10、图11是3种工况在0.05h、0.2h和 1.2h时刻在气体进入上边界处当地速度分量和 Sherwood数的分布。在图10中工况A上边界在x 方向速度分量在x轴中心处最大,y方向速度分量 在x=0.25附近最大。工况B 3个时刻的速度分量 分布相同,x方向速度向中心处相对运动,y方向 速度分量在左右边界处也各有一个最大值,在x= 0.5处有一个最小值。工况C 3个时刻的速度分量 分布相同,在容器上部也出现两个相对旋转的涡, 但这两个涡的旋转方向和工况B相反,因而x方 向速度分布与工况B相反,y方向速度在中心处出 现最大值。 在图11中,随着传质时间增加,因为平均气 体浓度增加,3种工况的当地Sherwood数都随着 减小,说明对流传质随时间减弱,因为流动随时间 是逐渐稳定的,而扩散传质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 工况A的当地Sherwood数最大值在x=0.25最 大,沿x方向减小。这是因为在计算域内流体顺 时针流动,最先到达上边界的位置在x=0.25附 近,此处的流动将中心区更多低气体浓度的流体带 到上边界,因而对流传质最大速率在x=0.25处, 沿x方向衰减。工况B的当地Sherwood数在x= 0.5处最小,在近左右壁面处Sherwood数保持高值。 ·13· 第1期   雍玉梅等: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工况B是一个中心对称的流动,左边涡顺时针流 动,右边涡逆时针流动;左右两个涡最初到达上边 界的位置是在左右边界附近,将低浓度流体带到上 边界,然后将高浓度流体回到中心汇合,所以在左 右边界附近的传质速率最大,在x=0.5处传质速 率最低。工况C的当地Sherwood数是个抛物线分 布,在中心x=0.5处出现极大值,在左右边界处 (x=0和x=1.0)出现极小值。左上的涡逆时针 流动,最先到达上边界的位置是在x=0.5处,而 在x=0处离开上边界;右上的涡顺时针流动,在 x=0.5处最先到达上边界,在x=1.0处离开上边 界;两个涡都在x=0.5处将低浓度流体带到上边 界,然后相对旋转,在与左右边界处带走高浓度流 体。所以在x=0.5处出现气体传质最大速率,在 x=0和x=1.0处出现气体传质最小速率。 图12、图13是3种工况在0.05h、0.2h和 1.2h时刻在气体进入下边界处当地速度分量和 Sherwood数的分布。从图12可知,工况 A 中, 下边界x方向速度分布和上边界的分布相反,y方 向速度分量在x=0.1处最大,在x=0.82处最 小。工况B中x方向速度分布与上边界分布也是 相反,y方向速度在x=0.05~0.2和x=0.8~ 0.95区间最大。工况C中x方向速度分布与上边 界分布相同,y 方向速度分布与上边界分布 相反。   在图13中,工况 A 下边界浓度在开始阶段 (0.05h),在x=0.82处对流最强,因为在0.05h 的时候,涡在x=0.82处到达下边界,然后沿x反 ·23· 化 工 学 报   第63卷  方向流动,传质随之减弱;在0.2h时,流动到达 左边界,向上运动,在x=0.1处离开下边界,此 处对流传质最强;在1.2h时,由于涡已经形成, 下边界气体浓度变化很小,当地Sherwood数也无 大变化。工况B在下边界有两个对流传质峰值, 对应在两个涡离开下边界的位置x=0.3和x=0.7 处,该处y方向速度改变方向。工况C在0.05h 时,容器下部浓度还很低,在y方向速度最大位 置的Sherwood数最大;在0.2h时,上部两个涡 带着高浓度流体在x=0.5处汇合、到达下边界, 该处对流最强;在1.2h时,下面两个涡也形成, 整个计算域的浓度分布较均匀,对流扩散减弱;但 下部两涡交汇处x=0.5处的传质仍然较强。 图14、图15是3种工况在0.05h、0.2h和 1.2h时刻在右边界处当地速度分量和Sherwood 数的分布。通过图14可知,对于工况 A,流体先 由左向右运动到右边界上部,当y>0.5时,Ux> 0;然后向下流动,到右边界下部流出当y<0.5 时,Ux<0;整个右边界流动都是向下,所以Vy< 0。对于工况B,流体在右边界向上运动,Vy>0; 对于工况C,右边界上部小涡顺时针流动,下部小 涡逆时针流动,所以在y=0.5处,Vy=0。 通过图15可知,随着时间增加,右边界当地 Sherwood数渐渐变得平滑。对于工况 A,高浓度 流体向右运动,进入右边界,沿着右边界向下流 动,在右边界下部流出,流入和流出位置 (y= 0.7和y=0.2)处的Sherwood数较大;随着流动 时间增加。对于工况B,高浓度流体还没有运动到 ·33· 第1期   雍玉梅等: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右边界,右边界当地Sherwood数都较大;随着右 侧涡形成,容器内气体平均浓度增大,右边界进入 和流出的Sherwood数减小,y=0.3~0.5区间的 Sherwood数仍然保有一个峰值。对于工况C,在 右边界上Sherwood数有两个峰值,随着时间推 移,左峰值左移,因为随着下部两个涡对流作用加 强,整个容器的气体浓度会越来越均匀。 图16、图17是3种工况在0.05h、0.2h和 1.2h时刻在左边界处当地速度分量和Sherwood 数的分布。通过图16可知,对于工况 A,流体由 右向左运动到左边界下部,然后向上流动,到左边 界上部流出;整个左边界流动都是向上,所以 Vy>0。对于工况 B,流体在左边界向上运动, Vy>0;对于工况C,左边界上部小涡逆时针流动, 下部小涡顺时针流动,所以在y=0.5处,Vy=0。 对于工况 B和工况 C,左右边界的速度是对 称的。   由图17可知,工况B和工况C的左右边界上 当地Sherwood数也是对称的,因为流动是对称 的。对于工况A,在1.2h时,左边界上有两个峰 值,分别在接近上下边界处,在这两个区间对流 较强。 图10~图17工况B完全按照计算域内只有一 对大涡的情况分析了四边界的速度和Sherwood数 分布,合理解释了热边界对流动和扩散的影响。从 而说明本文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43· 化 工 学 报   第63卷  3 结 论 本文耦合了传热和传质过程,建立了LB双扩 散模型,通过对一容器内不同给热边界条件下、气 体从上边界传递到整个容器的过程数值模拟,得出 以下结论。 (1)耦合不可压D2G9模型、二维9速的热格 子模型和二维9速的扩散模型,本文所建立的格子 Boltzmann模型,能够正确模拟流体的传热和扩散 过程,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 (2)不同给热边界条件产生的自然对流不同, 产生不同的流动和扩散过程;左右边界高温、上边 界低温的给热条件最有利于气体从上边界在容器内 的传递;因此通过控制热边界条件,可控制和强化 对流和传质过程。 (3)本文数值模拟在不同热边界条件下,各边 界的速度和Sherwood数的分布;详细分析了计算 域内漩涡的产生过程,及其对流对扩散过程的影 响,证实了本文与文献数据差异的合理性。 References [1] Guo Zhaoli(郭照立),Li Qing (李青),Zheng Chuguang (郑楚光).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double 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计算物理),2002,19 (6):483-487 [2] Ostrach D.Natural convection with combined driving force [J].Phys.Chem.Hydrodyn.,1980,1:233-237 [3] Park J J,Butt D P,Beard C A.Review of liquid metal corrosion issues for potential containment materials for liquid lead and lead-bismuth eutectic spallation targets as a neutron source [J]. Nucl.Eng.Des.,2000,196: 315-325 [4] Sezai I,Mohamad A A.Double diffusive convection in a cubic enclosure with opposing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gradients[J].Phys.Fluids,2000,12 (9):2210 [5] Bghein C,Haghighat F,Allard F.Numerical study of double-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in a square cavity [J]. Int.J.Heat Mass Transfer,1992,35:833 [6] Chen S,Doolen G D.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fluid flows[J].Annu.Rev.Fluid Mech.,1998,30:329-364 [7] Holme R,Rothman D H.Lattice-gas and lattice-Boltzmann models of miscible fluids [J].J.Stat.Phys.,1992,68: 409-429 [8] Shan X, Doolen G.Multicomponent lattice-Boltzmann model with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 [J].J.Stat.Phys., 1995,81:379-397 [9] Yu H,Girimaji S,Luo L.DNS and LES of decaying isotropic turbulence with and without frame rotation using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J].J.Comput.Phys.,2005, 209:599-616 [10] Yoshino M,Inamuro T.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s for flow and heat mass transfer problems in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J].Int.J.Numer.Methods Fluids, 2003,43:183-198 [11] He X,Chen S,Doolen G D.A novel thermal model for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n incompressible limit [J]. J.Comput.Phys.,1998,146:282-300 [12] Inamuro T,Yoshino M,Inoue H,Mizuno R,Ogino F.A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a binary miscible fluid mix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heat-transfer problem [J].J. Comput.Phys.,2002,179:201-215 [13] Guo Z L,Shi B C,Wang N C.Lattice BGK model for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 [J].J.Stat. Phys.,2000,165 (1):288-306 [14] Yong Yumei(雍玉梅),Yang Chao (杨超),Mao Zaisha (毛在砂).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convection in triangular enclosure using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过程工程学 报),2009,9 (5):841-847 [15] Chen H J,Chen Y T,Hsieh H T,Zhang J S.A lattice Boltzmann modeling of corrosion behavior and oxygen transport in the natural convection lead-alloy flow [J]. Nucl.Eng.Des.,2007,237 (18):1987-1998 [16] Yu H D,Zhang J S,Li N.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rmally driven cavity flows [J]. Prog.Comput.Fluid Dyn.,2008,8 (1/2/3/4):206-212 ·53· 第1期   雍玉梅等: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本文档为【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20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9-27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