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B45T 581-2009 六堡茶

DB45T 581-2009 六堡茶

举报
开通vip

DB45T 581-2009 六堡茶 ICS 67.140.10 X5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45 DB45/T 581—2009 六堡茶 Liu Pao Tea 2009-05-27发布 2009-06-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5/T 581—2009 I 前 言 本标准参照 GB/T 9833.2—2002 《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6—2002 《紧压茶 紧茶》、GB 2762—200...

DB45T 581-2009 六堡茶
ICS 67.140.10 X5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45 DB45/T 581—2009 六堡茶 Liu Pao Tea 2009-05-27发布 2009-06-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5/T 581—2009 I 前 言 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参照 GB/T 9833.2—2002 《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6—2002 《紧压茶 紧茶》、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标准要求,结合六堡 茶产品特点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 参加起草单位: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 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平、蔡洁、覃柱材、吴志勇、孔祥军、刘晓松、樊春燕、温志杰、张宏、陈 平韬。 参加起草人:刘泽森、张均伟、苏淑梅、黄利华、彭金清、车杏海、李志军、钟闱桢、李小琴、黄 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45/T 581—2009 1 六堡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六堡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适制茶树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类 型六堡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T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eqv ISO 1572)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eqv ISO 1573)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eqv ISO 9768)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eqv ISO 1575) GB/T 830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eqvISO 1576)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9833.1—2002 紧压茶 花砖茶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879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19648 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N/T 0917 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 DB45/T 479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 DB45/T 581—2009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7] 第102号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六堡茶 Liu Pao Tea 在适宜加工的特定区域内,选用适制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 采用六堡茶初制工艺和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 3.2 六堡香 Liu Pao flavour 以六堡茶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六堡茶所具有的以陈香、金花香、槟榔 (Areca catechu L.)香等为主要 特征的香气。 3.3 六堡茶散茶(散六堡茶) Liu Pao Tea in bulk 未经压制成型,保持了茶叶条索的自然形状而且松散的六堡茶。 3.4 六堡茶紧压茶 Pressed Liu Pao Tea 经汽蒸和压制后成型的各种形状的六堡茶,包括竹篓装紧压茶、砖茶、饼茶、沱茶、圆柱茶等。 3.5 袋泡六堡茶 tea bags--Liu Pao tea 利用六堡茶中的条、碎、片、末(直径0.4 mm以上),经自动计量入袋包装制成的方便冲泡的茶。 3.6 陈化 ageing 茶叶渥堆结束后,盛装在无明显气味的容器,在环境阴凉干爽,无异杂气味,无虫害的条件下存放, 茶叶所发生一系列有利于形成品质特征的物理、化学、生化变化。 3.7 陈年 aged 在适宜条件下陈化多年时间,一般至少3年(36个月)以上。 3.8 陈年六堡茶 aged Liu Pao tea 达到陈年条件的六堡茶,包括达到陈年条件的六堡茶散茶(散六堡茶)、六堡茶紧压茶及袋泡六堡茶。 3.9 金花 golden flower 六堡茶中的金黄色孢子群落。金花普遍茂盛,品质为佳。 3.10 金花香 (菌花香)arohid flavour 陈化阶段发花正常茂盛所发出的特殊香气。 3.11 槟榔香 smell of betel flavour 似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香气。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3.12 槟榔味 smell of betel taste 似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滋味。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DB45/T 581—2009 3 3.13 陈味 stale taste 茶叶陈化正常的滋味,无霉味。 3.14 滑 smooth 茶汤入口和吞咽后味陈醇,口腔和咽喉无粗涩感。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3.15 甘滑 sweet and smooth 滑中带甘。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3.16 留香 fragrant 茶汤入口及呑咽后,在嘴唇、口腔、咽喉中留下的滋味和香气。 3.17 紫红 purple red 红中泛紫。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3.18 红褐 reddish auburn 褐中带红,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为陈年六堡茶正常的干茶色泽,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3.19 黑褐 black auburn 褐中带黑。为渥堆成熟的叶底色泽。 3.20 褐黑 auburnish black 黑中带褐。多为陈年六堡茶的正常叶底色泽。 3.21 水气 moisture 茶中有水的气息,多因干爽条件下的陈化时间不足或陈化环境湿度过大引起。 3.22 水味 smell of moisture 茶中有水的滋味,多因干爽条件下的陈化时间不足或陈化环境湿度过大引起。 4 分类等级 4.1 分类 按六堡茶精制茶的制作工艺和外观形态分类,分为六堡茶散茶、六堡茶紧压茶、袋泡六堡茶、陈年 六堡茶。 4.2 等级 4.2.1 六堡茶散茶 按六堡茶散茶品质差别分为特级、一级至六级共7个等级,分别以对应等级的鲜叶或毛茶加工而成。 4.2.2 六堡茶紧压茶 按六堡茶紧压茶的品质差别,分为特级、一级至六级共7个等级,分别以对应等级的六堡茶散茶加 工而成。六堡茶紧压茶外形有圆饼形、砖形、沱形、圆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4.2.3 袋泡六堡茶 不分级。 DB45/T 581—2009 4 4.3 实物标准样 4.3.1 六堡茶散茶 按各级别的品质要求制作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换一次,各级标准样为该级别品质的最低界限。 4.3.2 六堡茶紧压茶 不做实物标准样。由企业按加工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留存。 4.3.3 袋泡六堡茶 不做实物标准样。由企业按加工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留存。 5 基本要求 5.1 加工工艺 六堡茶初制和精制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应符合DB45/T 479的规定。 5.2 陈化 精制六堡茶从渥堆结束开始计算陈化时间,在适宜条件下陈化应不少于6个月, 而且达到无水气无 水味、出现陈香陈味方可出厂。 5.3 添加物质 精制六堡茶成品应品质正常,无污染,无劣变,无异味。不得添加任何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 6 要求 6.1 感官要求 6.1.1 六堡茶散茶 六堡茶散茶各等级感官品质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六堡茶散茶感官指标 外 形 内 质 级 别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 级 紧细、圆直 匀整 黑褐,黑, 油润 净 陈香纯正 陈,醇厚 深红,明亮 褐,黑褐,细 嫩柔软,明亮 一 级 紧结、尚圆直 匀整 黑褐,黑, 油润 净 陈香纯正 陈,尚醇厚 深红,明亮 褐,黑褐,尚细 嫩柔软,明亮 二 级 尚紧结,尚圆 较匀整 黑褐,黑, 尚油润 净,稍含嫩茎 陈香纯正 陈,浓醇 尚深红,明亮 褐,黑褐,柔 软,明亮 三 级 粗实、紧卷 较匀整 黑褐,黑, 尚油润 净,有嫩茎 陈香纯正 陈,尚浓醇 红,明亮 褐,黑褐,尚 柔软,明亮 四 级 粗实 尚匀整 黑褐,黑, 尚润 净,有茎 陈香纯正 陈,醇正 红,明亮 褐,黑褐,稍 硬,明亮 五 级 粗松 尚匀整 黑褐,黑 尚净,稍有 筋梗茎梗 陈香纯正 陈,尚醇正 尚红,尚明亮 褐,黑褐,稍 硬,明亮 六 级 粗老 欠匀整 黑褐,黑 欠净,有筋梗 茎梗 陈香尚纯正 陈,尚醇 尚红,欠亮 褐,黑褐,稍 硬,尚亮 6.1.2 六堡茶紧压茶 外形色泽黑褐油润,形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厚薄均匀、表面平整;色泽、净度、香气、滋味、 汤色、叶底等指标应符合表1中对应等级的要求。 6.1.3 袋泡六堡茶 外形:直径0.4 mm以上,尚匀,黑褐,尚净。内质汤色红,尚明亮,香气纯正,无水气;滋味醇正, DB45/T 581—2009 5 有陈味,无水味。 6.1.4 陈年六堡茶 外形干茶色泽红褐或黑褐,内质六堡香显著,滋味醇厚、爽滑或甘滑、留香较持久,汤色深红或紫 红、清澈,叶底褐黑或黑,略有光泽而不硬。 6.2 理化指标 6.2.1 六堡茶散茶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6.2.2 六堡茶紧压茶、袋泡六堡茶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6.2.3 陈年六堡茶 理化指标应符合6.2.1~6.2.2对应类别的规定。 6.3 卫生指标 六堡茶卫生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还应符合GB 2762和GB 2763 规定。 表2 六堡茶散茶理化指标 项 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水分/(%) ≤13.0 a 总灰分/(%) 4.0~8.5 粉末/(%) ≤0.80 碎茶/(%) ≤20.0 ≤16.0 ≤10.0 茶梗/(%) ≤3.0 ≤6.5 ≤12.5 非茶类夹杂物/(%) ≤0.5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干态)/(%) ≥45.0 水浸出物(干态)/(%) ≥33.5 ≥30.0 ≥26.5 a 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 表3 六堡茶紧压茶、袋泡六堡茶理化指标 六堡茶紧压茶 项 目 袋泡六堡茶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水分/(%) ≤13.0 a 总灰分/(%) 4.0~8.5 茶梗/(%) ≤15.0 ≤3.0 ≤6.5 ≤12.5 非茶类夹杂物/(%) ≤0.5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干态)/(%) ≥40.0 ≥45.0 水浸出物(干态)/(%) ≥25.0 ≥33.5 ≥30.0 ≥26.5 a 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 DB45/T 581—2009 6 表4 六堡茶卫生指标 项 目 指 标 铅(以Pb计)/(mg/kg) ≤5.0 稀土/(mg/kg) ≤2.0 氯菊酯/(mg/kg) ≤20 氯氰菊酯/(mg/kg) ≤0.5 溴氰菊酯/(mg/kg) ≤5.0 顺式氰戊菊酯/(mg/kg) ≤2.0 氟氰戊菊酯/(mg/kg) ≤20 六六六(HCH)/(mg/kg) ≤0.2 滴滴涕(DDT)/(mg/kg) ≤0.2 杀螟硫磷/(mg/kg) ≤0.5 农残 乙酰甲胺磷/(mg/kg) ≤0.1 大肠菌群/(MPN/100g) ≤300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注:其他安全性指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对外贸易六堡茶按输入国或地区相关规定执行。 7 试验方法 7.1 取样和试样制备 7.1.1 取样 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7.1.2 试样制备 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7.2 感官品质检验 7.2.1 感官审评室条件 按GB/T 18797 的规定执行。 7.2.2 感官品质检验 按SN/T 0917 的规定检验。 7.3 理化指标检验 7.3.1 水分 按GB/T 8304 的规定测定。 7.3.2 总灰分 按GB/T 8306的规定测定。 7.3.3 粉末、碎茶 按GB/T 8311 的规定测定。 7.3.4 茶梗 按附录A的规定测定。 7.3.5 非茶类夹杂物 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 DB45/T 581—2009 7 7.3.6 水溶性灰分 按GB/T 8307 的规定测定。 7.3.7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 的规定测定。 7.4 卫生指标检验 7.4.1 铅 按GB/T 5009.12 的规定测定。 7.4.2 稀土 按GB/T 5009.94 的规定测定。 7.4.3 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六六六、滴滴涕 按GB/T 19648 的规定测定。 7.4.4 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 按GB/T 5009.145 的规定测定。 7.4.5 大肠菌群 按GB/T 4789.3 的规定测定。 7.4.6 致病菌 按GB/T 4789.4、GB/T 4789.5和GB/T 4789.10 的规定测定。 7.5 净含量 按JJF 1070 的规定检验,按GB/T 9833.1—2002中附录C 的规定计算。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以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同一工艺、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 8.2 抽样 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样品量为1 000 g,所抽样品分成2份,分别分装于2个茶样罐(袋) 中,1份检验,1份备查。 8.3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为: a) 六堡茶散茶:产品标志、感官品质、水分、粉末、茶梗、非茶类夾杂物、净含量; b) 六堡茶紧压茶:产品标志、感官品质、水分、茶梗、非茶类夾杂物、净含量; c) 袋泡六堡茶: 产品标志、感官品质、水分、非茶类夾杂物、净含量; d) 陈年六堡茶:按本条之a)~c)对应类别应检验项目执行。 8.4 型式检验 产品在正常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第6章全部要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当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c)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国家质检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5 判定规则 8.5.1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要求,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要求,可在该批 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一次,如复检结果仍有不符合要求项,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DB45/T 581—2009 8 8.5.2 型式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要求,判定产品合格。卫生指标检验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判定产品不合 格。其他检验项目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要求,可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一次,如复检结果仍有 不符合要求项,判定产品不合格。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9.1.1 产品标签、标识应符合GB 7718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标签文字应清晰可辨。 9.1.2 运输包装标识应符合GB/T 191和GB/T 6388规定。标签文字应清晰可辨。 9.2 包装 9.2.1 运输包装应符合SB/T 10036规定。 9.2.2 预包装应符合SB/T 10035规定。 9.2.3 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 9.3 运输 9.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9.3.2 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曝晒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9.3.3 装卸时应轻放轻卸。 9.4 贮存 9.4.1 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9.4.2 产品贮存在清洁、避光、防潮、无虫害、无异味的仓库内,不得贴地存放,应有通风设施,经 常通风,仓库周围应无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污染源。 9.4.3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9.5 保存期 在符合9.2和9.4规定的包装、贮存条件下,产品适宜长期保存。 DB45/T 581—2009 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茶梗检验方法 A.1 定义 茶梗为木质化的茶树麻梗、红梗,不包括节间嫩茎。 A.2 方法 将样品分成四等分,去其中对角2块为试样(不少于200 g)。试样置于蒸笼内汽蒸1 h,将茶梗从试样 中分离出来,在(120±2)℃的烘箱内烘1 h,分别称其质量(准确至0.1 g)。 A.3 计算 茶梗含量结果以质量百分率表示,按式(A.1)进行计算: ( ) 100% 21 1 ´ + = mm m 茶梗 ⋯⋯⋯⋯⋯⋯⋯⋯⋯⋯⋯⋯⋯⋯(A.1) 式中: m1——烘干后的茶梗质量,g; m2——除茶梗以外的部分试样烘干后的质量,g。 DB45/T 581—2009 1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非茶类夹杂物检验方法 B.1 定义 非茶类夹杂物 (foreign matters to tea)指六堡茶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的各个 过程中,侵入或混入制品中的所有有形的异物。 B.2 检验方法 B.2.1 仪器和用具 B.2.1.1 电动筛分机:转速200 r/min,回旋幅度60 mm。 B.2.1.2 检验筛: 钢丝编织方孔的标准筛,筛子直径200 mm,高57 mm,具筛底和筛盖组合。 B.2.1.3 白搪瓷盘、玻璃板、镊子。 B.2.1.4 永久性蹄形磁铁或电磁铁:吸力不小于12 kg。 B.2.1.5 放大镜:5倍。 B.2.1.6 天平:感量0.1 g、0.001 g。 B.2.2 杂质的测定 B.2.2.1 大型异物的测定:分取代表性试样200 g(准确至0.1 g),置于白搪瓷盘中,筛转盘中内容物及 用镊子慢慢分拨办法,用肉眼仔细观察拣出杂质,集中于清洁白纸上。 B.2.2.2 磁性杂质的测定:再将上述试样平铺在玻璃板面上,厚约1 cm,用磁铁在试样中纵横交叉滑动 多次,将磁性杂质收集在清洁白纸上,再将试样混合,按上述方法再进行二次, 将磁性杂质一并收集在 白纸上。 B.2.2.3 小型异物的测定(筛选法):将上述试样平均分成两份,分两次倒入孔径 1.5 mm、0.8 mm、 0.4 mm检验筛内,盖上筛盖,开启电源,转动100 rpm,0.4 mm 筛下物为细末状,弃之不用。将两次 1.5 mm筛下物和0.8 mm筛物分别置于小的白搪瓷盘中,用放大镜仔细复检异物,将它们收集在清洁白纸 上。 B.2.2.4 将B.2.2.1、B.2.2.2、B.2.2.3检出的异物分别称其质量(准确至0.001 g)。 B.3 结果计算 非茶类夹杂物以质量百分率表示,按式(B.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 ( ) 100% 321 ´++= m mmm 非茶类夹杂物总量 ⋯⋯⋯⋯⋯⋯⋯⋯⋯⋯⋯⋯(B.1) 式中: m1——大型异物质量,g; m2——小型异物质量,g; m3——磁性杂质质量,g; m——试样质量,g。
本文档为【DB45T 581-2009 六堡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83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2-09-27
浏览量: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