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举报
开通vip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募 一 ,谢氏渊源 谢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 远流长,其先祖可以追溯到与黄帝同时 代的炎帝.谢姓得姓于西周,至今已有 2800多年历史.始祖申伯是周文王的母 舅,受封于谢邑(今河南省唐河,南阳 一 带).申伯为一世祖,谢姓从得姓至 今,成为中华姓氏二十四大姓之一.黄 帝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建立了10个国家, 第一个就是谢国.谢国的地域约在今 河南唐河,南阳一带.西周后期,周宣 王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将其舅父, 姜姓炎帝后裔申伯自山西,陕西...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 募 一 ,谢氏渊源 谢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 远流长,其先祖可以追溯到与黄帝同时 代的炎帝.谢姓得姓于西周,至今已有 2800多年历史.始祖申伯是周文王的母 舅,受封于谢邑(今河南省唐河,南阳 一 带).申伯为一世祖,谢姓从得姓至 今,成为中华姓氏二十四大姓之一.黄 帝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建立了10个国家, 第一个就是谢国.谢国的地域约在今 河南唐河,南阳一带.西周后期,周宣 王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将其舅父, 姜姓炎帝后裔申伯自山西,陕西移封于 谢,建立申国,并派召穆公虎等大臣率领 军队先行灭掉榭国,在谢国境内选择新 址,为申国建造了都城(在今南阳独山附 近).亡国后的谢国遗民,部分人被申国 留下来作奴隶,多数人外逃.谢国遗民 为纪念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形成中 华第一批谢姓人.申国存在了100多年_ 约于公元前688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 国为氏,称为申氏.原居住在申国都城 谢邑(亦称申城)的人,有申伯的后裔也 有任姓谢国的遗民,他们以邑为氏,也 称谢氏.这,批谢姓人人数较且比 第一批谢氏晚形成约百余年. 早在西周后期及春秋时期,谢姓先 民便开始从祖根地不断向外迁徙,移居 ,汝南,太康及山东,湖北 到信阳,罗山 南漳,湖南永江等地.战国时期,河南 谢氏有一支溯长江西上,迁至四川涪陵, 成都,后分徙陕西渭南.汉代,谢氏有迁 A-@云南,贵州者.至晋代,谢氏还分布 于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福 建等省的一些地方.与此同日寸'陈郡阳 ◎王光辉袁书琪 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开始崭露头角.三 国时,阳夏人谢缵任魏国典农中郎将, 其子谢衡在西晋官至国子祭酒(国家最 高教育行政长官),于西晋末年因避战 乱徙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其后代 在此发展繁毹涌现出许多着名人物,形 成东山会稽派谢氏.谢衡两子谢鲲,谢 裒均在东晋做官.谢鲲之子谢尚官至 尚书仆射,无子后继乏人.谢裒有6子: 奕,据,安,万,石,铁,均官居显位,以 三儿子谢安知名度最高.谢安是东晋 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早年隐居始宁 东山,游览山水,至41岁时才出世做官 孝武帝时官至宰相.其时,前秦符坚率 907YJ~军,大举南下企图一举灭晋.谢 安运筹帷幄,指挥其弟谢石,侄谢玄,子 谢琰等以8万精兵御敌,于淝水大败前 秦军队,成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 战例.谢氏4人分别被封为庐陵郡公, 南康郡公,康乐县公,望蔡公,谢氏同 朝四显赫一时.东山谢氏进入东晋 士族的最高层,与琅邪王氏并称高门大 族.东晋,南朝200多年间,谢氏涌现出 上百位着名人物,在诸多领域作出了突 出贡献.隋朝改行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谢氏同其 他士族一样逐失权势'没落为平民百姓, 在隋,唐,五代长达370多年的时间里 基本上与官场无缘.至宋代,谢氏复为 活跃.自明代开始,谢氏再度呈现出崛 起之势.追至近现代,谢氏已是群英荟 萃,业绩辉煌. 谢氏自大陆徙居台湾始于明末,清 2009,08两并关谯57 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更是络绎不 绝.台湾谢氏基本上来自福建的漳州, 泉州及广东沿海地区,现为台湾第13大 姓. 谢氏徙居海外最早者为南宋时谢 升卿,其改姓名为陈日,迁往安南,创建 越南陈朝.其次是明代谢文彬等人分 别往暹罗(今泰国),吕宋伶菲律宾).自 清朝至现代,有更多的谢姓人走出国 ,现主要分布于泰国,新 门,飘洋过海 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 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侨居海外的谢氏, 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为当地的繁荣与 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谢姓现按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的0.72%,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4省为多, 约占全国谢姓人口的45%.谢氏祖根地 河南唐河,南阳二县,共有谢氏聚落30 . 个约3000P,13000人 谢氏大多数为汉族,同时还分布于 壮,侗,瑶,白等少数民族及台湾土着 居民中.其中,白,壮,侗,布依族谢氏, 系由川,黔一带的东谢蛮,西谢蛮,南 谢蛮融入形成;瑶族谢氏系由汉族谢氏 入赘及壮族融入形成;畲族谢氏系由瑶 人演化而成;仡佬族谢氏系由其他族谢 氏久与仡佬人杂居逐渐形成;满族谢氏 世居辽东,系满族多字姓改成,也有一 部分系汉族谢氏融入;土族谢氏系由 谢加氏简化而成.此外,谢氏还是客家 十大姓之一. 二,福建谢氏源流 福建早在唐武德年间就有谢姓入 闽,据古田县石床《谢族家谱》记载, 这支最早入闽的谢姓是诗人谢惠连之 后.其次是唐代中期,一个叫谢万宠的 人官至饶阳太守,家在泉州所属的莆 田.福建大多数谢姓为唐末黄巢起义 时由中原地区迁入,当时,福建僻居东 南一隅,干戈较少,黄巢虽趋建州(今 建瓯),占福州,但不久即撤兵而去,福 58两Z谯2009/08 东山铜钵谢氏祠堂五常堂. 建仍是相对安全之地,故谢姓迁入福 建者众.特别是宁化的石壁村四周群 山环抱,当中是一块200多平方公里的 盆地,地势平坦,林木茂盛,是理想的 定居之地.北方迁民蜂拥而至,有包括 谢姓在内的20多个姓氏在此定居.台湾 《万兴户谢氏家谱》记载:"其先为谢 安之后,因黄巢之乱,僻居福建宁化石 壁."宋代后,又有大批谢姓族人从河 南光州,固始等地迁入福建定居.这时 期,谢姓族人在福建走出了隋唐时的低 谷,人口进一步繁衍. 三,东山县五常堂谢氏源流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东南端,五常堂 谢氏系南宋诗人谢枋得(叠山)次子熙 之的后裔,由漳浦县赤湖迁居铜钵村. 据赤湖洋美村谢氏族谱记载:"惟熙之 公,由河南广州固始县来闽,曾避乱建 阳唐石山,延至大有,始迁居泉郡,于佛 寺东西塔边,传二子,因遭兵燹,故一移 至龙岩,一移至漳浦二十八都衡山马口 (即今横山南马场,又名洗马池),生三 子,传九孙…..而始祖光启以军籍漳浦 东区十七都赤水保清岩右边又偕三子承 庆,武庆,元庆,同入十五都锦湖保西 谢社,建屋立祠,聚族而居,传子及孙 子,创立世系."明朝世宗三十四年(公 元1555年),漳浦赤湖锦湖保洋美石九 世祖谢鸿基,迁居诏安县五都铜山铜 钵社(今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为铜 钵谢氏五常堂开基始祖,娶妻沈氏,衍 传敦本堂,世光堂,敦敬堂,敦伦堂,燕 翼堂和乌山房(乌山房宗祠因宅 地与外姓争执而未建).自第四 世起,世系昭穆辈序为:"鸿基 初启,玉树芳辉,世昭明德,奕 叶崇隆".清康熙十二年(公元 1673年),福建沿海第三次迁界 期间,五房迁居台湾基隆,三房 七世祖拓展本县探石村,置霞 美,善美(俗称下尾,顶下尾)自 然村,四房开张于本县后边村. 八世祖迁诏安县菜公脚.在各房先后 兴建宗祠之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 年),各房合资在铜钵后厝兴建祖祠 五常堂.祖祠背北朝南,庚字:癸丁丑 未,含前埕占地5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 积268~:.祖祠大厅高悬"进士", "叔侄元戎"两大匾("叔侄元戎"匾 在文革期间被毁),待复置. 五常堂谢氏衍育发展至今450多 年,传至二十世,东山县内750户3200 人. 四,东山县谢氏迁台 东山谢氏有记载的迁台历史主要 有以下四次: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公元 1617年),朝廷下令长期卫戍澎湖,东 山县有16000多名青壮年到澎湖服役, 铜钵村谢茅友等谢氏退役后定居该 东山谢氏先祖谢光玉神主牌 岛.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五房 部分谢氏迁居台湾基隆,每年回祖地 参加春秋二祭.不幸于清光绪十四年 (公元1888年)往祖地祭祖航行中突然 遭飓风,人船翻覆,此后未再往来.清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探石霞美 村(俗称下尾村)十二世祖谢纯朴赴台 定居,开基台湾彰化县社头乡广福村. 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一公元1850年), 铜钵村房敦本堂十一世谢愈昌同妻林 勤慈,陈恭俭及儿子全家8人,十二世 谢哈,谢诚,谢玉,谢改,谢扈,谢引和 十三世谢晏,谢勤,谢敖,谢双宴,谢水 杏,谢如意,谢菩发等三代2O余人移居 台中开基"九张犁村". 五,谢长廷家族迁台 根据谢长廷提供的《谢氏族谱》 (2005年8月4日修订)载明其为祖籍 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二十六都.【谢宗楷 按:诏安县只有一至五都,没有二十六 都.后来,东山谢玉山发现谢光玉及建 雍墓在铜钵,东山铜钵在清雍正时隶属 诏安.另外还发现其故居与神主牌,上 记载光玉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生, 道光二气壬午(公元l822年)二月卒.建 雍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十—月生,道光辛 卯年正月十三日卒.因此确定谢长廷祖 籍是今福建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 史料记载,清朝初期铜钵村五常 堂乌山房部分迁居铜山(今东山县铜 陵镇顶街箭场).嘉庆二十年(公元 ),行伍出身的谢建雍赴台任职 1815年 时带家人(含父亲谢光玉)一同赴台, 先后任水师左营游击,澎湖游击,代理 参将,台湾水师协副将,安平将总兵等 职,诰授武功将军(从二品).卒于道 光辛卯年(公元1831年)正月,享年51 岁.光玉(公元1750年9月一公元1822年2 月)建雍父子骨灰由其子孙于道光十三 年(公元1833年)四月带回祖地铜钵安 葬两座坟墓,保存完好.谢光玉为谢长 廷七代祖. 台湾谢长廷家族提供 的世系概貌如下: 1,迁台祖谢光玉 迁台祖讳名谢石,字 光玉,兄弟排行第五,生于 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 九月.祖籍诏安县五都铜 山铜钵社(今东山县康美 镇铜钵村).铜钵谢氏五常 堂九世祖,清朝初期,铜钵 谢长廷姑妈谢美珍到福建东山岛寻根认祖. 五常堂乌山房分迁铜山(今铜陵镇顶 街箭场).妻林端恪,三品淑人,生育四 子:建明,建雍,出嗣子林懋,螺生.嘉 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次子建雍赴台 就任时,光玉随同家人迁台定居.光玉 任职不详,诰封武翼都尉,武功将军, 可能是建雍诰授后受荫而封.光玉卒于 道光壬午年(公元1822年)二月,享年 72岁.骨灰由其孙子于道光十三年(公 元1833年)四月带回祖地铜钵安葬,葬 于净山顶,墓座东北朝西南,庚字癸丁 子午,占地6()(】平方米,保存完好. 2,武功将军谢建雍 谢建雍,讳名绍周,俗名虎鱼佬, 光玉次子,祖籍诏安县五都铜山铜钵社 (今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谢氏五常 堂十世祖.生于乾隆庚子年(公元1780 年)十一月,其妻吴氏,生育四子:蒲 (出嗣),升源,士艾,升魁.谢建雍行 伍出身,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赴台 任职;嘉庆二十二年任台湾淡水代理守 备;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十月, 任台湾守备时因"拿获洋盗出力","得 旨嘉奖",嘉庆帝赏戴花翎.道光二年 (公元1822年)任水师左营游击;道光 六年(公元1826年)任澎湖游击;道光 七年(公元1829年)代理参将;道光九 年(公元1829年)任台湾水师协副将; 五月,升锰钾营参将.《东山县志》记 载:谢建雍,任安平副总兵.谢建雍卒 于道光辛卯年(公元1831年)正月,享年 51岁.父子骨灰由其子孙于道光十三年 (公元1833年)四月带回祖地安葬.建 雍葬于铜钵村西岐尾,俗称狮仔墓,坐 东北朝西南,庚字癸丁子午,占地710平 方米,现存石烛,石狮各一对(墓前尚 有—对高台石烛早年被盗). 2008年明,台湾首次有人(即谢长 廷托好友)到东山考证谢氏祖籍地,将 东山县保存的有关谢氏资料,带回台湾 以供确认.台湾港湾城市交流文教基 金会董事长,中山管理教育基金会董事 长杨文全等谢好友一行认为,在东山看 到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与台湾谢氏源流 研究会提供的族系情况是相同的,特别 是祖厝内的神龛上有"谢建雍诰授武 功将军"字样,与台湾谢氏族系记载是 一 致的,台湾谢氏祖地应该就是这里. 其后,他们会将这次考证的情况报谢长 廷,并由其本人确认. 2008年9月5日,谢长廷的姑妈谢 美珍与丈夫吴日兴等一行,在福建省 台办,漳州市台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的陪同下,专程赶到东山岛康美镇铜 钵村寻根认祖,成为台湾谢长廷家族 第一位返回故乡认祖,拜祖的代表. 期间,今年61岁的谢美珍与丈夫吴日 兴等一行受到东山县政府领导,县台 办负责人及谢氏宗亲的热烈欢迎.谢 美珍与丈夫吴日兴先后到谢氏先祖大 祠堂,谢氏迁台祖谢光玉坟墓,武功 将军谢建雍坟墓,谢氏祖厝前祭拜先 祖.谢美珍把从台湾带来的谢氏族谱 与东山谢氏宗亲的族谱及其二座祖坟 墓碑,祖厝神主牌上等刻记的先祖姓 名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国 2009/08焉甍谯59
本文档为【谢长廷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考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8
浏览量: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