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氏祠堂

陈氏祠堂

举报
开通vip

陈氏祠堂7.陈氏祠堂 ----陈献甲宗堂 各位来宾,大家好!在我没开始讲解之前,请允许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来宾中有没有姓陈的来宾呢?有就烦劳您举个手吧。哦,真的有姓陈的来宾,不过,还是不姓陈的来宾多一些,这就好。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姓陈的来宾您今天肯定不会白来,您肯定会对自个的家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得特别荣耀。不姓陈的来宾您别不高兴,您也不会白来,首先您肯定会对这栋建筑和陈氏家族史都有个相当美好的回忆,而且,说不定还能引发您对自己姓氏和家族史的兴趣,将来有机会追宗认...

陈氏祠堂
7.陈氏祠堂 ----陈献甲宗堂 各位来宾,大家好!在我没开始讲解之前,请允许我先问大家一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我们今天的来宾中有没有姓陈的来宾呢?有就烦劳您举个手吧。哦,真的有姓陈的来宾,不过,还是不姓陈的来宾多一些,这就好。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姓陈的来宾您今天肯定不会白来,您肯定会对自个的家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得特别荣耀。不姓陈的来宾您别不高兴,您也不会白来,首先您肯定会对这栋建筑和陈氏家族史都有个相当美好的回忆,而且,说不定还能引发您对自己姓氏和家族史的兴趣,将来有机会追宗认族那岂不是好事一桩呢? 好,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陈氏祠堂的参观。(见图1) 陈献甲宗祠原址位于现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陈献甲村,建于明代后期,是陈氏村民供奉其祖陈献甲的大湾祖屋。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可以说这座宗祠是长久地“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然,我们这次搬迁来的11栋古建筑其实都有这样的特点,因为环境的封闭让建筑本身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那么,各位来宾从一个侧面也可以想见我们这次搬迁工作的艰苦和不易。 陈献甲宗祠在其原址是坐北朝南,背靠被当地人称为“后背垴”的元宝山,山势不是很陡峭高峻,但是在风水上却是很有讲究的,称“后有靠”。而它面对的是形状好像一个人仰面而卧的城宝家山(见图2),左右有青龙山、白虎山环抱,这是传统风水格局中上好的“聚宝地”,因为我们风水上常说 “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龙边要比虎边高。”也有说成是“前有抱,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万象朝拜,笔架在前,权官在印,银玉满盘,银带缠腰。” 其实风水之说不完全属于迷信,在我们今天看来,风水学应该说是我们先民长期选择环境的经验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北面有山可以有效地阻挡来自北方的寒冷的空气,向南而居可以有效地采光,同时四面环山可以聚水于居住处,使得地表湿润易于耕种,这样看来,抛除风水一说,即便是让我们今天来选择,这样的地方也应该属于上佳之地了,不知道各位来宾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 细心的来宾一定从我刚才的介绍中听到这座宗祠原址的对面是一座状如仰面朝天而卧的人形的山脉,我们中国人觉得这是不吉祥的,有点像一具尸体一样卧在屋子的对面,这不成了“出门撞丧”了,是不是?但是,这的确又是个风水很好的地方,不能因小失大啊,怎么办呢?不用担心,聪明的陈氏先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只是我们今天已经无缘一见了。大家请看这里的马头墙还有屋脊,上面的兽头(见图3)很像凤凰是不是?但是据村民介绍说在当时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并不是凤凰,而是乌鸦,虽然乌鸦也是不吉祥的东西,但是,咱中国古人常说“乌鸦叼死人”,两相冲克当然也就消灾辟邪了,看我们的先民多么聪明啊!当然这更有一种心理调节的深层原因所在,既然我们相信了这两样不祥的事物能够彼此相克,那么我们内心深处就会得到安宁和宽慰。 既然刚才谈到马头墙,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里的马头墙。我们可以看到祠堂的东西均以八字照壁墙和牌楼围护(见图4),这边(手指东边)是祖堂的进口,有两座牌楼,牌楼的建筑等级很高,第一座牌楼为三楼带八字墙,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檐下还做有一斗三升的斗拱(见图5),楼匾及八字墙中心彩绘,还残存着原有制式。门前有上马石,古时达官贵人至此,必须下马下轿,方能入内。第二道牌楼为二坡水院门式,越过两道牌楼,就是八字照壁墙了,这座墙的等级也很高,为三楼悬山式,作单边双翘五踩斗拱,斗口5厘米,下为砖雕须弥座。在这种八字照壁的烘托陪衬下,我们可以感觉到整个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和富丽,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徽州建筑风格。 在徽州人的传统观念中,照壁和八字墙的功能是大有讲究的。首先来谈一下照壁。照壁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作用很多,比如装饰、分隔空间、阻挡视线等。民居的照壁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照壁;一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照壁,这种照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还有一种是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照壁”或“撇山照壁”。照壁是在中国传统风水意识影响下所产生的独特的建筑形式,也称“影壁”或“屏风墙”。风水上认为厅堂或卧室不能被气直冲,而避免的方法就是在门前建一堵墙,同时不能被气直冲也不能让气不流通,这样照壁就不能把两端封死,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形式。另外,在徽州的民间,人们认为鬼是走直路的而且脚不着地,因此建一堵墙在门前就能把鬼挡在门外了。至于八字墙,是和大门两边建照壁很相似的一种建筑形式,只是它不需要像反八字照壁那样使得大门缩进去,从而使宅门显得深邃、开阔、富丽,它是在大门外另行建起的,与大门呈130度的夹角,使得大门前有一块空地,古代人一般在这里安放上马石和下马石。 (边说边带来宾到明堂的西北角,介绍“太婆脚印”的故事) 大家来看这里,这里的砖上有一个这样的印子,传说是陈氏一位老婆婆的三寸金莲的脚印,为什么会有脚印呢?因为这位太婆,在工匠建造祠堂的时候,冒着高温,也不顾自己的高龄,坚持来为工匠们送水,这让工匠们很感动,所以等太婆离去的时候就在青砖上刻下了这位老太婆的脚印,以示谢意。 (带领来宾转身,站在明堂上看大门) 大家有没有看出来,这个祠堂的大门是个“违章”建筑呢?(见图6) 大家不要误会啊,我说的违章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违章。在明代,按照《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公侯“家庙三间五架”,越此规定,当满门抄斩。而我们看到,陈氏祠堂使用了明三暗五的形式,什么叫“明三暗五”呢?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这个房子的面阔有几间房子那么宽,就叫做几,这个祠堂我们看到的有三间房子那么宽,所以叫做明三,长9点3米。我们刚才讲了八字墙,它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啊,加上两边各伸出来的6米八字墙,那就是五间的局势了,所以我们叫“暗五”。这是踩在公侯建筑等级的边上了,如果说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蒙混过关的话,但祠堂梁架使用九檩,则是明显的“僭越”,肯定应该治罪。为什么没有治罪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示谜底吧。(边说边带领大家向大门走去) 大家先来看看这对抱鼓石(见图7),老百姓认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一般都是用石头做成的,叫做“门当”。(抬手指“户对”给来宾看)看,这个就是“户对”,(见图8)因为一般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叫“户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陈氏祠堂的户对竟然是三个,不知道来宾朋友有没有人可以解释呢? 大家听到“门当”、“户对”这两个词应该很自然联想到一个词是吧?对,那就是“门当户对”,旧时大户人家“财不外露”,很难打听家庭情况,两家儿女定亲之前,一般都暗地派人到对方家的门前来看一看,通过“门当”上雕刻的纹饰来了解对方家庭所从事的行当。如果石鼓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石鼓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由此,“门当”与“户对”就演化成现在这个意思了。 (抬手指着匾额给游客看) 大家看这块匾可厉害了(见图9),陈家能建这样“违章”的大门很可能与这块匾有关系啊。“旌表义民陈任远之门”。陈任远是元末明初的人,有人传说他是陈友谅的妹夫,不过我们的资料显示他的两位夫人都不姓陈。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这位任远公在陈友谅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打到关键的时候呢,决定挺陈友谅一把,可能是作为一种对未来政治的投资吧。于是就给陈友谅送粮草。谁成想呢,天不遂人愿,眼瞅就要到了,谁知这风向一转,把粮草全部吹到了朱元璋这边,我们任远公只好推说是送给朱元璋的啦,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陈友谅自杀,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感谢任远公的帮助,我们的洪武大帝特地写了这块匾相赠,以资表彰。 有了这块皇帝老子的御赐之匾你说谁还敢说你家房子盖的超标啊,是不是?但是,来宾朋友中肯定有不少博古通今的人士,您觉得依照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曾对他誓死追随的一拨儿大臣的迫害来看,他能放过一个可能与陈友谅有联系的陈任远么? 还有一种说法,说这粮是陈绍先公捐的,绍先公是任远公的孙子。绍先公用他爷爷的名字来给朝廷捐粮,所以朝廷的牌匾上写的是“陈任远”这个名字,但是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时间和捐粮的数量上有一定的差别,所以这块匾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还不好说。 不过来宾朋友们请看(指匾上的“荣恩”二字),这是万历皇帝御赐的,是为了来表扬陈献甲公为国家捐粮,原先是“荣恩宠赐”四个字,现在下面的两个字已经损毁了,很可惜。那么来宾们肯定要问,陈献甲是什么人呢? 陈献甲字廷试,号云峰,生于明嘉靖戊子年(1528年)二月十三日,殁于明万历戊戌年(1598年)正月二十四日。陈献甲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豪坤,富极一方。明代后期,朝庭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频繁,曾下旨号召地方富豪捐资支持。陈氏曾捐出巨资以充军响,为此,明万历皇帝专门御敕“荣恩宠赐”匾额,允许其超越法规,比照公侯等级建造了这座祖堂。 现在大家是不是多少可以明白为什么陈家可以建这样规制的祠堂了呢?(见图10) (边说边往里面进。迈门槛的时候要提醒来宾注意) 来宾朋友们,请您注意脚下,您现在迈过的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门槛,这里可是大明正德皇帝曾经坐过的地方啊。 传说有一天这位以玩乐胡闹出了名的正德皇帝,从凤凰山微服游玩过后,途经陈氏所居的村子,感觉口渴疲惫,于是就信步来到村里,村人见到后就禀告了族长。因为陈氏一家素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所以族长就为这位客人搬来一把椅子,正好放在了您刚刚迈过了的正门槛处,并奉上茶水。等这位皇帝老儿喝了茶歇了脚离开了之后,村里人就纷纷议论这位来客气宇甚是不凡,于是就连忙派人去追赶这位客人。当村人追上皇帝的时候,我们的皇帝老儿要他们回去看看他刚才坐过的椅子有没有移动,如果没有移动,那么按此方向就是《易经》中的坤三艮象,陈氏一族得此象庇佑定能人丁兴旺,合族人口将发展至400户之多。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陈氏家族在当地已经多达170多户,不知道是不是借皇帝老儿的吉言。 (带领来宾进到门内) 来宾朋友们,我们刚才讲到陈氏家族为什么能够建造的这座“违章”的祠堂,其实呢,这间祠堂的建造是在陈献甲的第七代孙的手上完成的。整个祠堂占地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一进四重,十分的煊赫。据说前厅为“八献”,中厅为“四献”,但是现已散失,原状已不可知,根据阳新民间祠堂的布局,我们推断可能是长条状供桌,桌上供有各类祭品。 (带领众人向内走去,并继续进行讲解) 对于中国的来宾可能很容易理解祠堂对于我们的意义,因为我们长久以来就对家、家族这样的概念毫不陌生,甚至是熟之又熟。在中国,古代祠堂是一个家族权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所以我们会把祠堂建得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祠堂是我们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它的存在对于合族上下起到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撑的作用。犯了族规的要在这里执行家法,每逢初一十五要到这里进香;当了官发了财要回来告诉祖宗一声,感谢他们的保佑;娶妻的要在这里拜了祖宗才算正式过门,还有的地方要在地上铺上青布袋要新媳妇踩着一步一步地走进祠堂,寓意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一般的祠堂都建在中轴线上,然后这一个族的人们就在它的周围建屋而居,形成一片村落,不断地繁衍下去。而祠堂一般分为前厅,中堂,后堂,前厅一般有戏台子,用来吹鼓奏乐,为一些族里的节庆事件添喜庆的,中堂一般是族长带领族里的人祭祀祖宗的,后堂一般就是供奉祖宗的地方了。 (站在“聚族三千口人间第一,合餐四百年天下无双”的对联前为来宾讲解陈氏家族的一些历史) 来宾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对联,上联是“聚族三千口人间第一”,下联是“合餐四百年天下无双”。那么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呢? 陈氏家族的始祖是陈伯宣公(见图11、12),女皇武则天时候的人,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当时赫赫有名的才子。但是这位才子不愿意出来做官,而是在庐山上隐居。后来他的孙子旺公遵照他的意思把家迁往了今九江德安县境内。陈氏家族自陈旺之后,历经旺、机、感、兰、青五代世祖的苦心经营,以孝道治家,撰家法,建书堂,使得陈氏家族日益昌盛。 经历了唐末、南唐、北宋三个朝代,江州德安陈氏延续了十三代。由于唐宋王朝统治者的垂爱,陈氏家族累受唐宋敕封,故陈氏义门在唐宋可谓名扬四海,盛极一时。家族独具四最,即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餐最长,实在可以称得上家族奇观啊! 统治者的垂爱是铸就陈氏家族奇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更应该承认的是,如果没有合族上下的团结一致,没有严谨的家规家训的约束,没有家族领导的治家有方严密管理,就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个聚族时间长并能和睦而居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宣召陈兢(见图12)入朝,陈兢是位宋朝时候的进士。曾授江州刺史,为义门十八朝官之一。据说他被宣入朝之后,皇帝赐给他一只御雀,陈兢把这只雀提回去,合门三千余口竟然共尝其味,可见其族团结友爱之程度。这件事情让皇帝听说了都不禁大大赞叹。 在义门陈氏家族里面,不置仆妾,人无闲言,上下姻睦,人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尤其为外人道的是,在陈氏家族中每次吃饭所有人都坐在广堂之中,男女异席,未成年的人又另外开一席,但总是在一处吃饭。当陈氏家族发展到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的时候,已是历世三百三十二年,全家三千九百余口,这样三千多口人在一处吃饭其壮观程度各位游客可以想象一下! 所以,后来有了“聚族三千口人间第一,合餐四百年天下无双”这样一副对联,它精确地一语道出了陈氏家族的和睦,也一语道出了陈氏家族的自豪。 (指着“真良家”的牌匾给来宾们看) 至于这块“真良家”的牌匾(见图13),是陈兢给宋太宗呈上陈氏家法两篇,太宗阅后慨叹“真良家也”,于是御书“真良家”三字敕,以示旌表陈氏家族的治家有方。 但是,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树大招风”。陈氏家族发展到这样的规模,朝廷虽然表面上是大加赞赏的,但实际上是有一定担忧的,所以在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就颁布圣旨要求陈氏家族分析为三百余庄(见图14、15),分析就是我们现在的分家,而我们现在所在的祠堂就是陈氏大家族分家之后的一个小支脉。 (边说边进入二进院,开始讲述陈氏家族分庄的故事) 那么这个小支脉是怎么落脚在这里的呢? 传说这一支的始祖叫思澄(见图16)和思洪(见图17),是兄弟两个。以前因为陈家产业甚丰,所以每年岁首的时候族里就派遣有才能的子孙去各庄分守,到年底各处子孙再从分守处返回祖家。分庄这一年陈思洪公被分派在现在的咸宁看守家产,当他听说义门分庄完毕的消息之后,就带着家人随从风尘仆仆地向永兴进发。 途中行至龙川(今龙港)清溪(今小溪),天黑借宿,正在酣睡之时,就梦见了小溪庙里的神仙了,但见这位神仙公公白发银须,飘然而至,温温和和地开口对思洪公说:“你们此去人生地不熟,我特来指点,汝当遇果则食,遇石则止,切记。”洪公醒来,原来是大梦一场。 等到第二天早晨继续上路前进,到中午的时候,来到了一个小集镇,在街口的一棵树荫下,有人摆了两筐水果在叫卖,因为大家一上午赶路赶得口渴了,于是就买了一些水果(据说是花红)来解渴。洪公边吃水果边举目向街道望去,见地面上全是青石板铺成,顿然醒悟,暗想:既蒙仙人指点,不如就此落业吧。于是,转而对众人说:“我们就在此落业吧。” 于是,陈思洪公与其兄陈思澄公就成为了永兴果石庄的落业祖。 可以说这是陈氏家族历史的第一次大分析,之后还有的第二次大分析是发生在陈友谅兵败之后,很多陈氏族人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不得已四处逃亡隐姓埋名,以求存活。 (边说边进入三进院,开始讲述陈氏家族三将军的故事) 永兴果石庄这一小支曾经出了一位忠勇可嘉的将军,大家都叫他陈三将军(见图18),三将军本名士尹,讳彦衡,系伯宣公十九世孙,思洪公第五世孙。 三将军在宋哲宗的时候参加武举不第。到建炎初年(1127),游客们可能知道,这个年份对于大宋子民来说是个很耻辱的年份,在这一年发生了“靖康之变”,随即北宋宣布灭亡。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游客朋友可能还记得里面的大侠叫郭靖,他的义弟叫杨康,靖、康二字正是取自这里。随着金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恰值三十左右的三将军遂与李彦先一起应诏勤王,号三将军(属第三将,故称三将军)。 三将军忠义激烈,奋不顾身,与金人鏖战,屡奏战功。在军中待了一十七年,后战死沙场。其后世撰文赞云:“树武穆之先声,精忠常怀报国;守义门之遗训,为臣不敢爱身。” 皇帝后来听说了三将军的事迹,敕有司庙祀,赐额曰:“忠壮”,赠保义郎,淮西统制兵马使。 其死后与其两位兄长士通、士仁,一同在德安义门故址显灵保佑人民,于是人们就把塑兄弟三人像于故九里殿中,专此庙食,至今虔诚。 (可以向里边走边叙述) 来宾们,您可能有些疑问,为什么我们对于陈氏家族的情况能够如此了解呢?我想我们应该感谢2007年10月编撰完成的陈氏总谱,它是由当时分析的时候各个小庄汇总而成的,对研究中国家族史的价值是很高的。 而我们现在所讲述的这一支永兴果石门,他们宗谱的保存还有一点不同寻常的来历。这个故事是和我们前面介绍的陈任远公有关。任远公(见图19)(1314-1388)是元末明初人,进士。有人评价他说“浓烈有谋,读书尚古,故识高秆峻超,越流时俗。”任远公的生活年代是很动荡的,当时正值红巾军起义,任远公的居所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任远公召集族中之人一起商议决定把《陈氏宗谱》藏在虎谷石洞之中。然后任远公安顿好自己的家人,决定去讨贼保全性命,于是赶往瑞昌双港。 就在这个时候,天降大雨,河水不断上涨,根本无法通过。而附近白石岩有个神仙叫何万春,于是任远公就登恳祈祷,许以每年以金帛酬谢。不一会儿,暴雨停止大水消退,不到一天的时间任远公就到达了。 等到时局稳定,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任远公才叫族里人去取回家谱并且续其家谱,正所谓“保先人之所传,沿世泽于后代”,虽然任远公当时避难尚且来不及,而以后的生死更是难料,在这乱世之中方显陈氏儿郎的义勇,不弃家谱就是不忘先祖,延续家谱就是爱惜后世。 (到了祠堂的后堂,开始讲解天井和献甲公) 各位游客请看,这里就是祠堂当中供奉祖宗的地方了。(抬手指着天井给游客看)这里有三个天井,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天井有很深的寓意。 到了下雨天,天井就可以使屋顶的水的流到院子当中来,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财源,水从四面八方流到自家的天井中来,就象征着源源不断的钱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自己家里来。同时,天井还有利于采光之用,使这种四合院形式的房屋结构不至于太暗。 但是,不知道游客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有三个天井。这是我们到现在也不能解释的原因,如果是出于我们上面所说的作用考虑,中间这一个大天井就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在两边各开一个小天井呢?是出于美学上的考虑,还是其他的什么讲究,我们很希望听听各位游客的高见。 (指向供奉祖宗的神龛)这里就是供奉祖宗的神龛,我们这里的是仿制原件而做的,而原件在搬迁的过程中保留在了陈献甲村,原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祠之初,距今大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很可惜,在我们2008年2月底去考察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些被烧毁了的残片,据当地村民介绍,原件已经在当年的正月初五因为失火被烧成这样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当然也有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把这座祠堂整体搬迁过来了,使得祠堂免于火灾。 (转身带领来宾们回看整个宗祠) 各位来宾中可能有人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这座宗祠的建筑局势是每一进都比前前一进要窄的,在中国传统风水上,这是不合适的。风水上认为,屋子的纵向进身的每一间面阔应该是越来越宽的,这样意味着后世子孙的道路是越走越宽,那么陈氏宗祠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呢? 据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但是建造时财力有限,所以可能一开始只是建了最前面的一进或者是最后面的一进。随着子孙财力的日渐丰厚,觉得可以向后或者是向前加盖宗祠。向后的,由于在宗祠的周围已经建立了一些民用建筑,所以向后只能建的越来越窄。向前的,可能是视野比较开阔了,而且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彰显自家的财力,所以就建的比后面的要宽阔一些。 在我们传统建筑里,祠堂的格局应该是前戏、中祭、后供。而我们现在站在这里向前看,第一进的院落里并没有戏台,而据考证以前是有的。所以,我们认为这座宗祠的建筑应该是按照时间的先后自后向前逐步增建而起的。至于戏台,毁于何时就不得而知了。 (带领来宾开始向外走) 各位来宾,到此为止,我们就结束了在陈献甲祠堂的参观,请大家原路返还。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予的合作与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期盼与您的再次相会,谢谢! (高津君 执笔)
本文档为【陈氏祠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0-17
浏览量: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