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用宏观经济学_高鸿业版_课件

学生用宏观经济学_高鸿业版_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学生用宏观经济学_高鸿业版_课件nullnull宏观经济学 第五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

学生用宏观经济学_高鸿业版_课件
nullnull宏观经济学 第五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 就业或失业问题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课程讲授内容 课程讲授内容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教材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教材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 [教材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教材第十五、十六章]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教材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材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教材第十九章、二十章]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教材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章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介[教材第二十二章]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围绕国民收入展开。 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因此说,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微观的有效不一定能实现宏观的有效。所以要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Say’s Law 萨伊法则(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Say’s Law 萨伊法则 Say’s Law: (法,1767 -1832 )《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 “一种产品一经创造出来,它马上就会为其他产品提供一个与其自身价值完全相等的市场。……因而,单是创造一种产品这件事就会立即为其他产品打开出路。” 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法则。 (2)充分弹性假说(2)充分弹性假说工资具有充分弹性,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 价格具有充分弹性,意味着商品市场是能够自动实现均衡的,既不存在生产过剩,也不存在生产不足; 利息具有充分弹性,由于,储蓄是利息的正函数,而投资是利息的负函数,利息具有充分弹性意味着“储蓄必然全部转达化为投资”。 这是萨伊法则的另一种说法。凯恩斯学派的基本观点凯恩斯学派的基本观点(1)刚性工资假说 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上是刚性的; 劳动者关心的是工资的横向比较, 由此,而产生了所谓“货币幻觉”; (2)储蓄不等于投资的分析(2)储蓄不等于投资的分析由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因素作出的不同决策,一般 不会相等;(3)有效需求的分析(3)有效需求的分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的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有效投资的不足; 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手持货币而不购买,有效需求不足;null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几个相关问题几个相关问题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生产与销售 流量与存量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null销售给本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销售给外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股票买卖的价格。 支付给证券经纪人的佣金。 银行助学贷款的利息。 私人向贫困大学生的捐赠。 妻子从事的家务劳动。 保姆从事的家务劳动。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认识GDP认识GDP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 义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 人均GDP被认为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但是人均GDP并不能全面和真实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所享受的经济福利。如不能反映非市场活动和地下经济的状况、军火和消费品所占比例以及闲暇、环境、治安等经济福利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一、支出法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一、支出法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支出” GDP包括: ①消费[C] ②投资[I] A,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B,存货投资 ③政府购买[G] ④净出口[X–M] GDP=C+I+G+(X–M)二、收入法二、收入法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收入” GDP包括: ①工资、利息、租金。 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③公司税前利润。 ④间接税。(通常包括) 企业间接税=货物税+销售(增值)税+产品周转税 ⑤资本折旧。null续二. 用收入法核算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null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差别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分类方法是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所谓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同时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不能或不便于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直接税的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不仅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有纳税义务,而且也是实际上的税收承担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目前,在世界各国税法理论中,多以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为直接税。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征对象,较之对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的课税而言,有突出的优越之处。 如:增值税、消费税不是直接对消费者征收而通过了第三者如企业征收,这些税就是间接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或GD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NNP =GNP-折旧 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 NI =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PDI =PI-个人所得税null例题: 计算GDP 、NDP、NI、PI与DPI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nullGDP =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DP =16000-500=15500 NI =15500-2000=13500 PI =13500+500=14000 DPI =14000-(3000-2000)=13000 有关GDP的讨论有关GDP的讨论1.GDP的不足 应加上的: (1)GDP没有衡量一部分产品和服务 GDP的统计核算,必须是经过市场的商品或劳务。 没有统计入内: 家务劳动。 志愿者的社区活动。 B.由估算而统计的: 自己动手修房屋。 农民的生产物。 (2)GDP没有能全面评价人们的真实福利状况(2)GDP没有能全面评价人们的真实福利状况 没有反映社会成本。 没有反映收入结构。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应减去的应减去的 负福利,如污染和城市的拥挤 最终产品中忽略了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 石油、煤炭、水等本身的价值。什么是绿色GDP?世界各国的GDP(2010年)世界各国的GDP(2010年)01----美国--------14.624,184 亿美元--人均- 47,132 美元(9) ; 02----中国---------5.745,133亿美元--人均- 4,283 (95)美元 03----日本--------- 5.390,897 亿美元--人均- 42,325 (17)美元; 04----德国---------3.305,898亿美元--人均- 40,512 (19)美元 05----法国---------2.555,439亿美元--人均- 40,591 (18)美元; 06---英国--------2.258,565 亿美元--人均- 36,298 (21)美元 07----意大利---------2.036,687亿美元--人均-- 33,828 (22)美元 08---巴西---------2.023,528亿美元--人均- 7737 (60)美元 09---加拿大---------1.563,664亿美元--人均- 45,888 (11)美元 10---俄罗斯---------1.476,912亿美元--人均-- 5827美元 11----印度----------1.430,020 亿美元--人均--- 1,033 (139)美元 12----西班牙----------1.374,779 亿美元--人均- 29,875 (25)美元 13----澳大利亚--------1.219,722 亿美元--人均- 54,869 (6)美元 14------墨西哥---- 1.004,042 亿美元--人均- 9,243 (61)美元 15------韩国--------0.986,256 亿美元--人均-- 20,165 (33)美元 16-------荷兰-----0.770,312 亿美元人均-- 46,418 (10)美元 17----土耳其----------0.729,051 亿美元--人均- 8427 (58)美元 18---印度尼西亚-----0.695,059 亿美元--人均- 2,224 (116)美元 19--瑞士--------0.522,435 亿美元人均- 67,074 (4)美元 20----比利时----------0.461,331 亿美元--人均- 42,596 (16)美元 接上页接上页 中国2010年GDP总量是397983亿元,按国际汇率计算的GDP已经超过日本名列第二,相当于美国的39.3%。中国2010年人均GDP大约在4283美元,排名全球第95位,2009年是第106位。 中国内地以国际汇率记的人均GDP仍旧相当落后,低于世界平均值,位于所统计的182个国家中的第95位。香港以国际汇率记的人均GDP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 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是喜是忧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是喜是忧一方面,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标志着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这也是当代世界经济史上自1968年日本超越联邦德国晋级世界第二以来,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这一历史性变化的背后,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多少代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迅猛发展势头的一个自然结果。即便在2000年左右时,中国经济的规模还仅为日本的1/4,其时外界认为中国需要25年才能赶超日本。但中国仅仅用了10年就赶上来了。3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对于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在世界经济排名榜上的每一次跃进,都有着近乎“挟泰山以超北海”的神奇。   另一方面,更应冷静地看到,这个“世界第二”,还是一个成色不足、水平较低的排名成绩。从中日比较角度而言,总量超越并非全面超越,差距和不足依然存在甚至醒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人均GDP是3566美元,而日本人均GDP为39573美元,是中国的10倍以上。两国之间富裕程度还有很大差异,同等购买力下,日本人均收入是中国的五倍。中国的产业结构明显落后于日本,即使是同一产品在产业链上的结构和地位与日本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还有创新研发能力、劳动力综合素质、能耗水平……中国的差距与不足,与其成绩一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接上页接上页从中国自身发展来说,达到GDP总量世界第二这么一个高度,可以说是负重奋进、步履艰辛。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较多地依靠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发展方式仍未彻底告别粗放,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还相当高,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民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老百姓期待“做大蛋糕”,更加关注“分好蛋糕”。日本法政大学王敏教授说:“GDP犹如一本存折。存款的加减本身并无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国民能否安居乐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努力让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对日本是这样,对中国更是这样,而且已经成为决定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 从中国自身发展来说,达到GDP总量世界第二这么一个高度,可以说是负重奋进、步履艰辛。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较多地依靠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发展方式仍未彻底告别粗放,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还相当高,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民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老百姓期待“做大蛋糕”,更加关注“分好蛋糕”。日本法政大学王敏教授说:“GDP犹如一本存折。存款的加减本身并无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国民能否安居乐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努力让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对日本是这样,对中国更是这样,而且已经成为决定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两部门: 厂商和居民户。 不考虑政府收支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基本恒等关系: 总支出总收入null居民户厂 商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购买最终产品简单的国民收入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模型 假定居民将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中 间 产 品居民提供劳动力与服务给厂商null居民户厂 商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购买最终产品金融机构储蓄投资扩大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null总支出=总收入 总支出=消费+投资    = C + I 总收入=消费+储蓄    = C + S 恒等关系:C + I = C + S    I = S 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 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总结总结1.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及其折算方法。 4.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5.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6.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均衡产出概念null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 ——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Y=C+I (C+I=总支出[AE]) Y——收入 C+I——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消费与计划投资null [总支出]AE= Y[总收入] AE=C[计划消费]+I [计划投资] Y =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I = S 计划投资 = 计划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nullEY=EY100045。教材P383 图13-1(a)100nullAEAEY100045。教材P383 图13-1(b)100Y–AE=IU(非意愿存货)IU>0IU<0E消费大于收入消费小于收入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消费函数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C=C(Y) 当然很多因素都影响消费量,但凯恩斯认为收入水平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P384(4行)。表: 13-1 P384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C ⊿YdC dYMPC()=或=C YAPC=null ⊿C ⊿Y dc/dyABdY⊿Y⊿C=dcnullCY0C=C(Y)45。教材P385 图13-2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B点消费支出与收入相等 C=C(Y)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都是该点的边际消费倾向;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都是该点的平均消费倾向。该曲线右延向的切线的斜率递减p385null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 ——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自发消费(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C=  + Y [>0, >0]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nullCYD0C= + Y45。教材P386 图13-3线性消费函数含义:消费=自发消费+引致消费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但APC>0时,APC >MPC 证明:p386 3行角度对比可以证明APC >MPC的论断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储蓄函数概念:指储蓄与收入间的函数关系。通常,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具有递增性。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S=S(Y)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总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 Pag\386表13-4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S ⊿YdS dYMPS=或=S YAPS=nullS0S =S(Y)Y储蓄曲线[边际储蓄倾向递增]教材P387 图13-4 BB点收入等于消费,S=0,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为该点的边际储蓄倾向;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该点的平均储蓄倾向。APS<MPS.nullS0S =- + (1-) YS=Y-C =Y-(+Y) =- + (1-)YY教材P387 图13-5线性储蓄函数-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 + Y S =- + (1-) Y ∴C+S=  + Y- +Y-Y=Y ∵Y=C+S ∴APC+APS=1(证明见P388) ∵⊿Y=⊿C+⊿S ∴MPC+MPS=1(证明见P388)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C S045。Y - C=C(Y)S=S(Y)Y=C+S教材P387 图13-6 AYo消费大于收入收入大于消费,储 蓄为正APS﹤MPSAPSMPS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五、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五、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390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 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 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①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GDP=Y=C+S AD =C+I二、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二、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C=+Y ∴ AE = C + I = ( + I )+ Y总支出自 发 总支出引 致 总支出null∵ Y=C + I(收入恒等式) C=+Y(消费函数) ∴ Y=( + I ) + Y Y- Y=+ I+ I 1-Y=两部门均衡条件下成立null AE [C+I] AE [C+I]Y=AEEYY00CI45。教材P394 图13-81000160050008000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入,焦点E为均衡收入水平8000亿元。离开E点,企业的销售额就会大于或小于他们的产出。从而迫使企业进行存货负投资(减少)或正投资(增加)。即引起生产的扩大与收缩。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AEAE0Y=AEE0YY00AE2AE1Y2Y1E2E145。ɑ 不相等,I 不等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AEAE0Y=AEE0YY00AE2AE1Y2Y1E2E145。“节约悖论” [Paradox of Thrift]null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是在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短期、静态分析。另外,还要注意到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总量分析,没有具体分析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他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 去,一蹶不振了。 节约悖论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经济繁荣时期,储蓄的增加能有助于减轻社会通货膨胀压力,是有利的,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根据乘数理论,消费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减少,从而使经济进一步恶化!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总会增加财政支出,鼓励消费,来挽救经济颓势。 三、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三、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S0S = - + (1-)Y-IEY0Y教材P457 图13-9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较于E点。与该点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存货意外减少,企业会扩大再生产,使收入水平右移。反之,则减少。边际储蓄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边际储蓄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S0S0-IE0Y0YS1E1Y1Y2E2S2S = - + (1-)Y四、乘数理论四、乘数理论 一、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 含义: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Ki=△y/△i 投资量的增加,会引起宏观经济的连锁反应,从而引起比初始投资量更大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就是乘数原理。推导: 1、投资乘数的直推法推导: 1、投资乘数的直推法1、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100,意味着收入增加100,形成△y1=△i=100。 2、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用收入去购买棉布,使收入增加。形成△y2=β×△i 3、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用他们的收入去购买自行车,使收入增加。形成△y3=β2×△i 4、加总:△y=△y1+△y2+△y3+…△yN=△i+β△i+β2△i+…βn-1△i=△i(1+β+β2+…βn-1)=△i× [1/(1-β)] 所以ki= △y/ △i=null乘数[Multiplier] ——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Y= ⊿ (+I) + ⊿Y⊿ (+I) =⊿Y- ⊿Y⊿Y= ⊿ (+I) ⊿Y 1 ⊿(+I) ==K[乘数]K= = 1 1 1-MPC 1 1 MPS 1 1 1-  1 1 1- 例:乘数 Yt= +It+ Yt-1例:乘数 Yt= +It+ Yt-1null乘数理论的代数说明 : 几何级数[等比级数] pqn-1 =p + pq + pq2 +……+ pqn-1 [p0] 如果|q| < 1, limSn = = p [收敛] 设p =⊿(+I) ,q=  ,n=t则: limSn = ⊿(+I) = ⊿Y n=1np1-q11-q⊿C ⊿Yt11-⊿C ⊿Ynull AD [C+I]C+I´E0YY00C+I。45Y1E1⊿Y⊿I乘数理论的几何说明:KI =⊿Y ⊿I教材P459 图13-10null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 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11-⊿C ⊿YK=乘数理论小结:
本文档为【学生用宏观经济学_高鸿业版_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486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8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11-15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