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方言研究概述

福建方言研究概述

举报
开通vip

福建方言研究概述 福 建 方 言 研 究 概 述 马重奇 杨志贤 一 、明清方言研究 福建方言研究始于明末 。 较早的一部著名方言著作便是假名于戚继光所著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 所 反映的是福州话音韵系统 。 戚继光是明末名将 , 四川定远人 (又说山东济宁人 ) , 嘉靖四十一年 (即 1 5 6 2 年)追 击楼寇 , 至连江 , 第二年任福州总兵 , 镇福州 . 在驻闽时 , 为了让士卒尽快学好福州话而编写此书 。 《戚参军八 音字义便览》分韵母为 36 类 , 以一首诗的 36 字作为韵 目。 “春花香 , 秋山开 ...

福建方言研究概述
福 建 方 言 研 究 概 述 马重奇 杨志贤 一 、明清方言研究 福建方言研究始于明末 。 较早的一部著名方言著作便是假名于戚继光所著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 所 反映的是福州话音韵系统 。 戚继光是明末名将 , 四川定远人 (又说山东济宁人 ) , 嘉靖四十一年 (即 1 5 6 2 年)追 击楼寇 , 至连江 , 第二年任福州总兵 , 镇福州 . 在驻闽时 , 为了让士卒尽快学好福州话而编写此书 。 《戚参军八 音字义便览》分韵母为 36 类 , 以一首诗的 36 字作为韵 目。 “春花香 , 秋山开 , 嘉宾欢歌颂金杯 , 孤灯光辉烧银 江 , 之东郊 , 过西桥 , 鸡声催初天 , 奇梅歪遮沟 。 ”后又 注 “内金同宾 , 梅同杯 , 遮同奇 . 实只三十三字母 。 ”声母分 为 15 类 , 也用一首诗表示 : “柳边求气低 , 波他曾日时 , 莺蒙语出喜 , 打掌与君知 。 ”此诗前三句 巧 字即代表 15 声母 。 声调分为 8 类 , 平上去入各以清浊分为上下两类 , 而实际只有 7 个声调 , 因为其中上声的上下两类相同 。 此书编排时以 36 韵母为统摄 , 每韵分别以 15 声类相配 。 即 “字母定出十五声 ” 。《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 》的例言 中说 : “是篇之理先宜熟读春花香三十六字母 , 次则凡一字母均以柳边求气低三句定出一类十五声 , 然后每声 文顺 口调为清浊高下平上去入各四声 , 则字随唇喉齿舌牙而得矣 。 ”比如在春字母下 , 先以柳字声母与之相拼 , 列出陇 、伦 、律等字 ;再以边字声母与之相拼 , 列出仿 、备等字 , 直至第十五喜字声母为止 。 《戚》书之后 , 有林碧山仿戚书著《珠玉同声》, 也是供人学习福州话的方言书 。 林碧山是明末清初福州人 , 精通音韵 。 林书分韵为 35 类 , 将戚书的金 、宾两韵合并 , 奇 、遮两韵合并 , 梅 、杯两韵合并 , 将开韵分为栽 、鉴两 韵 , 又新增一个怀韵 。作者尽量采用声母同是“求 ”母的字作为韵目 , 但有些韵明显有 “求”母字的 , 却又不用 , 并 且用了几个难字 。 声母仍是 15 类 , 但将声母诗改为 : “柳边求美女 , 波面鸟亦之 。 雅音风出语 , 声授恶皆知 。 ”仍 取前三句十五字为声母 。 声调分 8 类 , 平上去入各分清浊 , 上声的上下两类也相同 。 林书的编纂体例与戚书基 本相同 , 取字之法也是先调八音 , 次寻字母 ;每字下注有字义 。 后来 , 清代的晋安放乾隆十四年 (即 1 7 4 9 年 )将《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与林碧山的《珠玉同声 》合刻 , 并成 一书 , 名为《戚林八音》。 《戚林八音》每页上半截为戚书 , 下半截为林书 , 相互对照 , 但都大同小异 。 《戚林八音》 对福建 、广东两省影响很大 , 后代有不少人模仿此书撰写了一些反映各地方言的韵书 。 潘逢禧所撰《正音通俗表 》虽不是纯粹的方言著作 , 但是为闽人学 习 当时的“正音”而作的等韵图 。 潘逢 禧 , 清代闽县 (即今福建闽侯县 )人 。 《正音通俗表》刊行于同治九年 (即 1 8 7 。年) 。 此书分声母 21 类 , 韵母 32 部 , 声调 5 类 . 韵 目用一首诗表示 : “邀君登高 , 山川周遮 。 花靴铺鸳阶 , 烟波昏秋沙 。 磋哉胸中悲相乖 , 却知伊 心须归家 。 ”声调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闽语有入声 , 而北音无人声 。此书的体例 是按韵列图 , 每韵列一图 , 横列声母 , 纵按声母分五栏列字 。 黄谦所著《汇音妙悟》, 以通俗韵图的形式反映泉州一带的方音 。 黄谦 , 清代泉州人 。 他仿《戚林八音》而著 《汇音妙悟》。 此书成于嘉庆五年 (1 8 0 。年 ) , 今传于世 。 此书用“十五切音 ”表示 15 个声母 :柳边求气地普他争 入时英文语出喜 。 韵类分为 50 类 , 用 “五十字母 ”表示 : 春朝飞花香欢高卿杯商东郊开居珠嘉宾我磋思西轩三 秋溉江关丹金钩川乖兼管生基猫刀科梅京鸡毛青烧风箱三熊哆 。声调分为平上去入 四类 , 又各分清浊 , 共 8 个 声调 。 书中所反映的声韵系统中 , 有 〔一 m 〕尾和鼻化韵尾的韵部 , 反映了清代闽南方音的特点 。 《汇音妙悟》书 中兼收文白音 , 在表示白话音的字旁附注“土 ” 、 “土俗” 、 “俗 ” 、“土解” 、 “解 ”等字 。 《汇音妙悟》对后来一些反映 闽南方音的书有较大影响 。 如谢秀岚所著的《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即是在改编此书的基础上写成的反映漳州 音系的方言通俗韵书 。 谢 秀岚著《汇集雅俗通十五音》。 谢秀岚 , 清代漳州 人氏 。 《汇集难俗通十五音》刊行于嘉庆二十三年 (即 1 8 1 8 年 ) , 共八卷 。 表现漳州音系 。 此书没有序例 。 书的封面题为《袜字十五音》。 “殊字 ”与其书兼收文白音有 关 。 书中文读音用红字 , 白话音用黑字 . 但可能因为套色手续繁复 , 辗转翻刻之后 , 发生了许多混乱 。 而 “十五 音”则是漳州音系有 15 个声母的缘故 。作者列出“切音十五字字头”如下 : “柳边求去地 , 颇他曾入时 , 英门语出 喜” 。 此书的韵母分为 50 类 :君坚金规嘉 , 干公乖经观 , 沽娇稽恭高 , 皆巾姜甘瓜 , 江兼交迎桧 , 监据腰居月 , 更 挥茄桅截 , 惊官钢伽简 , 姑姆光门糜 , 呜溉交扛牛 。 作者沿用林碧山《珠玉同声》尽量采用 “求 ”母字为韵目的作 法 , 非不得已 , 不用他母字 。 用他母字的如 “姆 、门 、糜 、茂 、戈 、牛 ”等 。 这五十个字母全都有音有字 , 但有些韵部 收字极少 。 漳州音有七个声调 , 但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凡例中有“五十字母分八音” , 如 “君滚棍骨群滚 郡滑 ” 、 “嘉假嫁骼枷假下逆 ” , 可见谢书也是沿用了在此之前的一些韵书如《戚林八音》、《汇音妙悟 》等将声调 分为平上去入又各分清浊而成 8 类的做法 。 其中阳上与阴上相同 , 实为一类 , 这点从上面所举例子便可看出 。 所不同的是 , 《戚林八音》、 《汇音妙悟 》等将八音并列 于声母之下 , 而谢秀岚的《十五音》则先将每一字母分为八 音 . 再按每一音并列各声母 。 此书的编排体例仍是以韵 目为统摄 , 下配十五声母 。 此种编排与此前的一些韵书 有J沂不同 , 一 日了然 。 现在 已知的反映漳州音的方言韵书 , 除上述的谢秀岚的《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之外 , 还另有两部书 , 一是 《渡江书十五音》, 一是《增补汇音》。 《增补汇音 》的版本很多 , 但都没有注明作者 。 书中有序 , 下署名为 “壶麓主 人题 ” 。 由序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著此书的原因 、 目的 , 也知道此书是根据《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改编的 , 增补 《十五音》所不全备的 , 又修改它有所并错的地方 。 主要收的是文读音的韵 , 称为 “字祖 ” 。 删去《十五音》中只有 白话音而没有读书音的韵目 。但这所收韵中并非全部文读音 , 间有白话音 . “嘉庆庚辰 ”应是 1 8 2 0 年 , 这 应是此 书成书刊行的时间 。 《增补汇音》也是将声母分为十五类 :柳边求去地 、颇他曾入时 、莺门语出喜” , 又将 “英”字 改为《戚林八音》中的“莺 ” , 其余都与《十五音》相同 。 《增补汇音》的韵母有三十类 , 书中称之为“三十字祖” , 韵 目为 : “君坚金归家 , 干光乖京官 , 姑娇稽宫高 , 皆根姜甘瓜 、江荣交伽葱 , 葩龟蔑现趋 。 ”韵 目用字大抵是承袭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 只有 “归 、家 、光 、京 、姑 、宫 、根 、藻 、枷 、矶 、趣 ”等十字采用同音字 , “葩 ”采用非求母字 。此 书删除了所有的鼻化韵 , 而实际上这些鼻化韵中保存了许多文读音 。 《增补汇音》处理八音缺少一音的方式也 与其他方言韵书不同 。 一般都认为。浊上归去 ” , 但此书作者认为漳州音是 。浊去归上 ” , 所以缺阳去 , 而以阴去 补缺 , 例如君韵的八音为“君滚棍骨 、群郡棍滑 ” , 书中把“下去 ”全部归入 “下上 ” , 而 “下去”就不另设空栏 。 《增补汇音》之后是《渡江书十五音》。 《渡江书十五音》目前只见抄本 , 未见刻本刊行 。 书名见于《涵芬楼烬 余书 目》, 注说 : “为闽人方言而作 。 ” 1 9 58 年 8 月 27 日厦门大学李熙泰在厦门思明北路 旧书摊买到此抄本 。 此 书韵母分为四十三韵 , 把原《增补汇音》的三十字祖称“字祖三十字 ” , 另补上十三韵 , 称之为“附音十三字 ” , 合 称“四十三字母” 。 “渡江书字祖三十字 ”为 : “君坚今归嘉 、干公乖经官 , 姑娇鸡恭高 , 皆根姜甘瓜 , 江兼交伽误 , 他朱枪几鸿” 。而 “附音十三字 ”为 : “潇寡尼摊茅乃猫且雅五姆么缸 ” 。书中以 “枪 ”代“溉 ”为字祖 , 而 以“簇”为附 音 。其实 , “蔑 ”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文读音 , 理应归入字祖 , “枪”是纯粹的白读鼻化韵 , 理应归入所谓的 “附音”中 。《渡江书 十五音》的声母亦有十五类 , 但它的 “顺 口十五音歌 ”用字略有不同 : “柳边求去治 , 波他曾入时 , 英门语出喜 。 ” 其中“治 ” , “波 ”即不同于前两书 。作者认为漳州音调是浊上归浊去 , 把“下上 ”删除 , 不但卷内不设 “下上 ”空栏 , 甚 至也不称 “八音 ”或 “七音 ” , 直接列出呼法 。 例如君韵的七音呼法为 : “君滚棍骨群郡滑 ” 。 廖纶矶著《拍掌知音切音调平仄图》, 简称《拍掌知音》, 现有梅刊书屋刊本 。 廖纶现 , 清人 , 生平不详 。 此书 刊行年代不详 。 此书分声母为十五音 , 韵母分三十六类 , 声调则将平上去入各分上下两类共八声 , 其中上去声 与下去声没有区别 , 实际是七个调类 。 全书按三十六韵分为三十六图 , 每图纵列十五声母 , 横列八声 。 上去声 的位置上有时列与下去声同音的字 , 有时以 “匕”为记号 。 有音无字的则以圈“O ”表示 。 此书音系与《汇音妙 悟 》比较接近 , 也是表现闽南话语音系统的 。 比较特别的是 , 此书韵目概用合体字表示 , 其中多数是一个来母 字加上一个 “平”字 , 如 “平连” 、 “平卵 ” 、 “平里 ”等 , 若此韵没有来母字 , 则用一个其他声母字前加一个“首 ”字表 示 , 如 “首巴 ” 、“首 巾”等 。 无名氏所著《击掌知音 》。 此书与《汇音妙悟 》、 《拍掌知音 》相近 , 也是反映闽南方音的韵图 。 此书将韵母定 为二十八韵 , 代表字是 :春朝丹花开香飞佳宾遮川西江边秋深诗书多堪杯孤灯须添风敲歪 。 声母定为十五类 , 代表字是 :柳边求气地 , 颇他争入时 , 莺门语出喜 。 声调分平上去入 , 又各分阴阳 , 共八类 。 编排体例是 :横列十 五个声母 , 纵按声调各分八格 , 一格之 中列同韵 , 同声 、同调之字 , 字下略加注释 。 林瑞材所撰《建州八音字义便览》, 刊行于乾隆六十年 (即 1 7 9 5 年) 。从书序中可知所反映的是闽中建州一 带的方音 。 此书韵 目分三十六类如下 : “时年称 , 梅儿黄 , 犁 田园 , 种茄麻 , 吴舍正 , 刻鱼脐 , 油茅盾 , 园桐发 , 放 茶我 , 阳蟠蛇 , 人贩柴 , 南桥过 。 ” “内种同秋 , 膺同茄 , 实只三十四字母 。”声母定为十五类 , 称“十五音韵”为 : “柳边求气直 , 坡他曾日时 , 莺问语出非 ” 。声调定为八类 , 如 “之志指即 , 其志集字 ” , 其中“之志指即 ”为八音上 , “其志集字”为八音下 , 上声上下两类相同 , 也是实为七音 。 此书的编排体例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 先列出韵目 , 配以声母 , 列出万音的用字 。 书 中有很多环 , 各有含义 。 买环 . 是有音有字 , 虚环O 是有音无字 , 重环 O 是二六 同音 。 首环与(五 )环之字纯属平声 , (二 )环 、 (四 )环 、 (七 )环与 (/ 又)环之字属仄声 , (三 )环是平仄互兼 , (六 )环 是义同二音 。 叶开恩撰《八音定诀》, 年代不详 。书中定韵母为四十二类 , 称“字母法式 ” , 代表字如下 :春朝丹 、花开香 、辉 佳宾 、遮川西 、江边秋探 、诗书多 、湛杯孤灯 、须添风 、敲歪不梅 、乐毛京山 、烧庄三千 、枪青飞超 。 又定声母为十 五类 , 称 “十五音字母” , 代表字为 :柳边求气地 , 颇他曾入时 , 英文语出喜 . 其编排体例与前方言韵书大体相同 。 钟德明撰《加定美全八音》。钟德明 , 清代古田人 。 所见《加定美全八音》属光绪三十二年 (190 6 年 )刻本 。 书 中定韵母为三十六类 , 凡例说 : “三十六字母 :春花香 , 秋山开 , 嘉宾欢歌须金杯 , 孤灯光辉烧银缸 , 之东郊 ,过西 桥 , 鸡声催初天 , 奇梅歪遮沟 。 ”其中金与宾 、梅与环 、遮与奇实属同类 , 实际上只有三十三字母 。 声母定为十五 类 , 凡例说 : “每字母分出十五字头 ” , 这 “十五字头 ”即十五声母 , 代表字为 :柳边求气低 , 波他曾日时 , 莺蒙语出 喜 。 用字与前面所介绍的大体相同 。 声调定为七调 。 凡例中说 : “每字头呼出七音 : 风粉训拂云凤佛 。 ”依次为上 平 、上声 、上去 、上入 、下平 、下去 、下入 。此书的编排体例与前面介绍的几本方言韵书大体相同 , 先列韵母 , 再配 以声类 。 所列的字下都有注释 , 如 “林 ”字下注 : 米可为酒 . 此书较特别的是 , 在每个音的前面用罗马字标明 , 若 无字有音的也用罗马字标明 。 卢慧章著《一 目了然初阶》。 卢慧章 (1 8 5 4一 1 9 2 8 ) , 字雪樵 , 福建同安人 。信基督教 , 受教会所制罗马字拼音 影响 , 立志改革汉字 。 25 岁参加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华英字典》。 28 岁后潜心十载 , 编成 “天下第一快切音新字” , 以 55 字母拼 写闽音 。《一 目了然初阶》刊行于光绪十八年 (即 1 8 9 2 年 ) , 反映的是厦门音系 , 用切音新字的方法标读厦门音 , 标志着中国汉字改革运动的开端 。 赞善社著《闽音干字文集字 》。 此书刊行于光绪八年 (即 1 8 8 2 年) , 是义塾的课本 。 书序中说到 : “兹本社将 旧刻闽音读本重加校正付之剖删 , 公诸蒙塾 , 以资多识 , 至罕用之字概所不录 。 ”书中以《千字文 》的天地玄黄 , 宇宙洪荒 ”为韵目 , 所以其字概为文读音 。 力捷三著《闽腔快字》。 此书于光绪二十二年刊行于武 昌 。 这是清朝末年陆续出版的几部关于拼音文字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著作之一 。 这个方案实际上是 《传音快字 》的 “闽音谱 ” 。 《传音快字》述说福建龙溪人蔡锡勇所著 。 内有 拼音文字方案 , 这个方案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的字母 , 是 中国拼音方案中所谓“速记派 ”的元祖 。 这个方案 的特点是以北京音的官话作为拼写标准 。 而力捷三的《闽腔快字》也就是把《传音快字 》的原方案在声韵方面 加以增删 , 来拼写福建方言的 。 书中凡例说 : “是书以声韵制字 , 亦本反切而变通之 , 反切以两字成一音 , 此则 以两笔切一音 , 间有一笔自成一音者 , 简捷便用无逾放此 。 ”此书的特点是 “传音达意以音不 以字 , 既得其音贯 串成句 , 其意自达 。 ” 无名氏所著《闽腔快字千字文 》。 刊行于光绪年间 , 具体年代不详 。 也是以拼音切音新字法记录福建方言 的一部书 。 3 8 无名氏所著《安腔八音 》七卷 。 年代不详 。 所见到 的是 1 9 8 1 年根据福安陈祖蔚抄本的复印本 。 韵母分为四 十七韵 , 其代表字为春花香掀秋山 、三坑开嘉宾欢 、歌须放金杯孤 、灯砧牵光川辉 、烧银恭缸根俐 、东效戈西茄 鸡声 、崔初天添暂迎歪万煎钩 。 声母分为十七类 , 代表字为 : 柳边求气低 , 波他争 曰时 , 莺蒙语出熹如无 . 体例 仍是以韵统声 , 以声配韵 。 方羽中辑注《方音释吮》。 方羽 中 , 清代晋江人 。 此书年代不详 , 所见的是清二宜亭藏版 (刻本 ) 。 全书分为 十卷 :读平不读仄第一 , 读仄不读平第二 , 平仄通而平为常用可读平第三 , 平仄通而仄为常用可读仄第四 , 一字 易音异义不可借用第五 , 平仄 同义可通用第六 , 虽同平当随韵见义第七 , 虽同仄当随声见义第八 , 同平同义第 九 , 同仄同义第十 。 无名氏辑注《新刻闽音汇解千字文 》。 所见的是清光绪十年 (1 8 8 1 年)琼水养正义塾刻本 。此书所辑录的基 本是白话音 。 郎兴俊著《闽省官话捷中捷》二卷 。 刊行于清宣统三年 (1 9 1 1 年 ) , 所见的是福州宏文阁书局石印本 。 此书 并非纯粹的方言书 , 而是为闽 人学国语 (京语 )而撰的一部书 , 以福州话注京语 。 王惠霖著《官音千字文直解》。 此书也是一部为闽人学习当时的普通话 (官话 )而撰的书 , 里面汇集官音 , 只是旁注福州十邑土音 。 例如先列出官话中 “地弟娣第帝 ”等字下注福州土音 “知上去 ” , 即福州话 “知 ”的上去 声即可表示官话的 “地弟”等字 。 二 、民国方言研究 民国以后的方言研究不限于韵书的辑注 , 多从各个角度撰文论述 。 有对福建方言的来源加以考证或对某 方音进行考证的 , 如林语堂发表在《贡献》1 9 2 8 年第 9 期的《闽粤方言之来源》;吴曾棋发表于 1 9 2 6 年 l 卷 1 期 的《国学专刊》的《闽方言考叙 》; 刘通发表于 1 9 2 6 年 1 卷 2 期的《国学专刊》的《闽方言续考叙 》; 许笃仁发表于 《三江学报》1 9 3 4 年第 4 期的《闽语证话 》, 叶长青发表于《国学专刊》1 9 2 6 年 l 卷 1 集的《闽侯方言考证》;林同 钵发表于《福建文化》1 9 3 3 年 2 卷 11 期的《福州城语言之起源及其递变》;邱立发表于 1 9 2 9 年语言历史研究 所周刊第 85 、 8 6 、 8 7 期的《闽南方言考》; 黄君坦放 1 9 4 5 年发表于《国学丛刊》第 15 期 《闽中方言合于古音考》 等 。 例如 , 林同钵的《福州城语言之起源及其递变》先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 , 谈了语言的定义 、起源而谈到福 州语言的特色 : “闽省语言 (可说即方言)为历代种姓迁移所留下之痕迹 , 多保存古语古音⋯⋯闽语多隋唐以前 古音 , 颇合中原音韵 , ⋯⋯ ” , 并举语音的实际例子加以证明 。 又从民族迁移的角度谈到福州原始之语言即起 源放蛇种土 人 。 并谈到福州现行语言的分类 。 有从微观的角度 , 对具体方言中存在的具体现象加以论述的 。如陈三苏发表于 工9 4 0 年《西南研究 l 号 》的 《闽粤方言中形容词的衬字 》; 郭毓麟发表于 1 9 3 2 年 《福建文化 》l 卷 6 期的《福州方言小拾 》; 董作宾放 1 9 2 5 、 1 9 2 6 年相继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 1 卷 、2 卷上发表的《闽音杂记之一 : “唐哺 ”与“诸娘 ”》, 《闽音杂记 之二 :说“舍 ”》、《闽音杂记之三 : 舍语十八名》三篇 ; 高名凯于 1 9 4 7 年发表在《燕京学报 》第 33 期的《福州语之 语丛声母同化 》等 。 高名凯的《福州语之语丛声母同化 》主要是讨论福州话实际读音中连续变调的现象问题 。 较早地指出词 语单独发音与语丛发音的不同 。 文中说到 : “语丛的同化作用 , 其实是句法语音学的一个问题” , 作者意在“将 福州话的语丛声类变化作个事实的描述 。 ”文中列举了十九条语丛中变化的原则条例 , 并逐一加以举例说 明 。 后又列出不因前语词的收尾而起变化的四种声母 , 并列表概括说明 。 有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或对某个方言的音系作描述 , 或对某方言的特质作阐述 。 如叶长青发表于 1 9 2 0 年 《国学专刊》1 卷 2 期的《论闽音》; 赵振纪 1 9 3 4 年发表于《华年周刊》3 卷 41 期上的《福建语言之成分 》; 翁国栋 1 9 2 9 年发表于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 10 集 110 期上的《闽北方言述》; 陶懊民 1 9 3 0 年发表在历史语言研究所 集刊 1 卷的《闽音研究 》; 许任 1 9 4 0 年发表于《南洋学报 》1 卷 l 期的《十五音研究 》; 罗常培 1 9 30 年所著《厦门 3 9 音系》及《厦门音系序》; 陈必恒 1 9 4 5 年发表于华南文理学院《文史专刊》上 的《福州方音的特质》;周辨明 1 9 3 4 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的《厦语音韵声调之构造与性质 》, 及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第 2 卷 2 期的《厦语音韵声调之 构造与性质及其与中国音韵学上某项问题之关系》等 。 陶澳民的《闽音研究》所研究的范围限于闽县 (即福州城)城内之语 , 且是中流社会以上所操之语 。 作者在 自序中说 : “本篇论闽语约分三部 , 先则剖析其韵纽四声 , 并附草创罗马字母一通 , 次述其声母之类化 , 声调之 转变 , 又次则与古音国音作约略之比较 。 其中发明虽极浅显 , 而大率未经人道 , 其述说则务求简洁精当 , 以图 解为归宿 。 ”文章着眼于福州话的音系 , 分别对声韵调进行描述 , 并分析了声母孪化声调变调的现象 , 列入罗马 字标音法 , 并将福州话与古音 、国音 (即当时的北京语)相比较 。 有用 比较的方法研究方言 。 如叶国庆 1 9 2 9 年发表于语历所周刊第 8 集 85 、 8 6 、 8 7 期上的《闽南方音与十 五音》;薛澄清 1 9 2 9 年发表于语历所周刊 8 集上的《十五音与漳泉读书音》等 。 有从实用的角度加 以研究 。 如周辨明 20 年代初期出版的《厦语入门》, 此书修订本又于 1 9 4 9 年由厦门大 学书同文社再版 。 又如周辨明收入《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一书中的《厦语拼音“字母标音 ”法 》等 . 罗常培著《厦门音系 》。 此书最早于 1 9 3。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 1 9 5 6 年 12 月又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 此 书分七章 。 运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细致地分析厦门音系 , 并以厦门音与《广韵 》及方言韵书《十五音》作了相当 精密的比较分析 , 指出了区别单音字和说话音的重要性 。 另收有五篇标音举例 。 附有多种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 颇有实用价 值 。 三 、当代方言研究 当代闽方言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 。 现拟从专著 、论文及学术活动三方面加以介绍 。 (一 )专著 、辞书概况 : 当代研究闽方言的专著颇多 。 陈章太 、李如龙著《闽语研究 》, 该书由语文出版社 1 9 9 3 年 3 月出版 。 这是一本福建省内汉语方言的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全书共分十二部分 : “论闽方言的一致性 ” 、“论闽 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 ” 、 “闽北方言 ” 、 “闽中方言” 、 “闽西北七县市的方言 ” 、 “大田县内的方言 ” 、 “尤溪县内的方 言 ” 、 “邵武市内的方言 ” 、 “浦城县内的方言 ” 、 “顺昌县埔上闽南方言岛” 、 “福鼎县澳腰莆田方言岛” 、 “南平市北 方方言岛” 。 李如龙 、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 》, 该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 1 9 9 2 年 l 月出版 。 全书共分九章 :第一 章 “声韵调表 ” , 第二章“客赣方言字音对照表” , 第三章 “客赣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的对应 ” , 第四章 “客赣方言语 音的共同特点和主要差异 ” , 第五章 “客赣方音综合讨论 ” , 第六章“客赣方言词语对照表 ’, , 第七章 “客赣方言词 语比较 ” , 第八章“客赣方言本字考” , 第九章 “客赣方言词语综合讨论 ” 。 马重奇先生著《漳州方言研究》。 马重奇 , 福建漳州 人 , 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教授 。 《漳州方言 研究》, 香港纵横出版社 1 9 9 4 年 10 月初版 。 全书共分绪论 、语音 、同音字表 、漳州语音与广韵音系的比较 、漳州 语音与北京语音的比较 、漳州方言分类词表 、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语法 、标音举例 、 附录等几个部分 , 深入而 简要地揭示了漳州话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重要特点 . 例如 : 在语音研究方面 , 既有平面的描写分析 , 又 有纵横两方面的比较研究 , 多方面揭示漳州方音的内在规律 。 张振兴著《漳平方言研究》。 此书共分导论 、漳平永福方言的特点 、漳平永福方言音系 、漳平永福方言同音 字表 、漳平永福方言音系和北京音系比较 、漳平永福方言与古音 比较 、漳平永福方言标音举例 、漳平永福方言 词汇表八章 , 对福建省漳平方言的语音 、词汇和语法作了可靠 、详细的记录和描写 。 特别是词汇部分 , 列举了 漳平方言富有特色的词汇 5 0。。多条 , 注音释义周详 , 并按意义分类 , 都颇有价值 . 冯爱珍著《福清方言研究》,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9 9 3 年 6 月出版 。 全书共八章 :第一章 “导论 ” , 第二章 “福清方言的特点 ” , 第三章“福 清方言音系 ” , 第四章“福清方言同音字表 ” , 第五章“福清方言音系和北京音系的比较” , 第六章“福清方言音系 和古音的比较 ” , 第七章“福清方言标音举例 ” , 第八章“福清方言词汇表” 。 林连通 、陈章太著《永春方言志 》, 由 语文出版社 1 9 8 9 年 10 月出版 。 全书共分七章 : 第一章 “导言 ” , 第二章“语音” , 第三章 “同音字表 ” , 第四章 “永 4 0 春语音和北京语音的比较” , 第五章 : “分类词表 ” , 第六章 “语法特点 ” , 第七章 “标音举例 ” 。林连通主编《泉州市 方言志》, 此书是福建省泉州市方言的调查报告 。 导论部分对泉州方言的源流 、地位和内部差别作了简要的介 绍 。 第一 、二章对泉州方言的语音系统作了简要的描写和分析 。 第三 、四章 , 把泉州音分别与中古音 、北京音作 了 比较 。 第五章是词汇 , 介绍了泉州方言词汇的主要特点 , 并提供了两千多条常用方言词语 。 第六章从构词 法 、词类 、语序和句子结构等几方面较为详细地说明泉州方言的语法特点 。 第七章是若干成篇语料 , 作为前面 各章描写 、分析的佐证 。 福建省汉语方言调查组 、 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编写组编写的《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 ))( 讨论稿 ) 。 林献璋著 《福建语法序说》, 1 9 5 0 年东京南风书局出版 。 林金钞著《闽南语研究 》, 1 9 7 5 年新竹竹一出版社出版 ; 又著《闽 南话探源 》, 1 9 8。年竹一出版社出版 。 王天昌著《福州语音研究》, 1 9 6 9 年台北世界书局出版 。 此外 , 还有一些重要的福建方言词 (字 )典 : 厦门大学中国语文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编写的《普通话闽南 方言词典 》, 1 9 8 2 年福建人 民出版社出版 。 徐金松编《中国闽南厦门音字典 矛, 1 9 8 0 年台北南天书局出版 。 中岛 干起编《闽语东山岛方言基础语汇集 》(另索引一册 ) , 1 9 7 7 年东京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出版 。 村上嘉英编《现 代闽南语辞典 》, 1 9 7 9 年奈良天理大学出版 。甘为霖编《厦门音新字典》, 1 9 1 3 年初版 , 台湾教会公报社 1 9 5 2 年 第 5 版 。 李如龙 、梁玉璋 、邹光椿 、陈泽平编著《福州方言词典》, 该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 1 9 9 4 年 10 月出版 。 (二 )论文发表概况 :论文的成果也很多 , 所涉及的范围 、领域和角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 进行 总的论述的有 : 持平发表在《语文知识》1 9 5 5 年 7 期上的《复杂的福建方言》。 潘茂鼎 、李如龙 、梁玉璋 、张盛裕 、 陈章太等在《中国语文 》1 9 6 3 年 6 期发表的《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 罗志瑞分别在《方言》1 9 7 9 年 3 期 、 1 9 7 4 年 4 期 、 1 985 年 3 期发表的《闽语里的 “治”字》、《询语词汇的时代层次 》、《闽语里的古方言字 》、及发表于 1 9 8 5 年 4 期《中南 民族学院学报》的《闽语声调的演变 》。 黄典诚发表于《方言》1 9 8 0 年 4 期的《闽语 人字的本字 》及 《方言》1 9 8 4 年 3 期的《闽语的特征》。 赵 日和于《中国语文 》1 9 8 0 年 3 期发表的《闽音斟疑—与李如龙等同志商榷 》。 邓晓华整理并发表在《龙岩师专学报 》1 9 8 3 年 1 期的《福建人种的来源与福建方言的形成 》。 张振兴分 别发表于《方言 》1 9 8 5 年 3 期 、 1 9 8 9 年 1 期的《闽语的分区》及《闽语的分布和 人口 》。 陈哲三发表于《幼狮月刊 》 1 9 7 8 年 2 期的《闽粤方言之来源及其所保存的古音古语》。 陈章太 、李如龙发表于《中国语言学报》1 9 8 3 年 1 期 的《论闽方言的一致性》及发表于《中国语言学报 》1 9 8 5 年 2 期的《论闽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 》。 周法高 1 9 5 5 年 发表于 台北《中国语文研究》的《闽语》。郭一舟 1 9 5 3 年发表于台南的《南流文献 》的《福建语的古语研究》。 丁邦 新的《闽语白话音分支时代考 》(收入台北 1 9 8 3 年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54 本第 4 分)及《从闽语白话音论上 古四声别义的现象 》(收入 1 9 8 5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郑赛先生八秩荣庆纪念论文集》。 张现的《论比较闽 方言》(收入 1 9 8 5 年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55 本第 3 分 ) 。 施其生发表于 1 9 8 5 年 4 期《中山大学学报 》的 《闽 、吴方言持续貌、形式的共同特点 》。 李如龙收入 《音韵学研究》第 1 辑的《自闽方言证四等韵无一i一说》及发 表于《民族语文 》1 9 8 4 年 l 期的《闽方言和苗 、壮 、傣 、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迭 》。 王育德发表于 1 9 6 9 年《日本 中国学会报 》上的《福建的开发和福建话的成立 》及 1 9 6 9 年 7 期 《中国语学》上的《福建话中“著 ”的若干语法现 象》。 松本一男 、王育德共同撰写的《福建语的音系 》(收入东京江南书院 1 9 5 8 年出版的《中国语学事典》) 。 研究闽南方言的论文有 : 马重奇发表于《方言》1 9 9 3 年 3 期上的《漳州方言同音字汇 》, 《中国语文 》1 9 9 5 年 第 2 期上的《漳州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研究》, 《语言研究》1 9 9 5 年第 1 期上的《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 》、《福 建师大学报》1 9时 年第 1 期上的《潭州方官中的反切谱》, 1 09 , 年第 2 期上的《漳州方言韵图系统与广韵韵每 系统比较研究》、《福建论坛 · 文史哲版 》1 9 9 6 年第 4 期的《漳州方言文白异读研究》。 王尔康发表于 《中国语 文》1 9 8 3 年 4 期上的《早期汉字改革运动与闽南方言》。 黄典诚发表于《语文知识》1 954 年 10 一11 期上 的《闽南 话 》, 1 954 年 5 期 、 1 9 5 5 年 2 期的《厦门大学学报(文史版 )》上的《闽南方言和汉民族语的比较》, 1 9 8 0 年 l 辑 《语文现代化》上的《闽南方言拼音化的传统与经验 》, 工9 8 2 年 2 期《语言研究 》上的《闽南方言中的上古音残 余 》。 李如龙发表于 《厦门大学学报》1 9 6 2 年 3 期 、 1 9 6 3 年 2 期的《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 》和《厦门话的文 白异 4 1 读 》, 李如龙 、 陈章太发表于《中国语文 》1 9 8 2 年 5 期的《碗窑闽南方言岛二百多年间的变化 》, 李如龙发表于 《方言 》1 9 8 9 年 4 期上的《闽南方言的“相 ”和 “厮 ”》及《福建师大学报》1 9 8 6 年 2 期的《闽南话的“有 ”和 “无 ” 》。 周长揖分别发表于《中国语文 》1 9 8 1 年 5 期 、 1 9 8 3 年 5一 6 期上的《厦门话文白异读构词的两种形式 》、公厦门话 文 白异读的类型 》, 《厦门大学学报》1 9 8 3 年 l 期上的 《略论厦门话的构词手段和方法 》, 《语言研究》1 98 6 年 2 期上的《福建境内闽南方言的分类》、《方言》1 9 9 1 年 2 期上的《厦门方言同音字汇 》及《厦门大学学报》1 9 8 1 年 4 期上的《中古全浊声母在厦门话里的读法再证》。 黄丁华分别在《中国语文 》1 958 年 1一2 期 、4 期 , 1 9 5 9 年 12 期 、 1 9 6 1 年 12 期 、 1 9 6 3 年 4 期上的《闽南方言的虚字眼“阿 ”和“仔邹 、《闽南方言的虚字眼“在 、着 、里 ”》、《闽南 方言里的常用否定词 》、《闽南方言里的疑间代词 》、《闽南方言里的指示代词 》、《闽南方言里的疑问代词 》. 陈法 今分别发表于《中国语文 》1 9 82 年 l 期 、 1 9 8 4 年 1 期 、 1 9 9 1 年 5 期的《闽南方言的两种比较句》、《闽南方言的平 比句》、《福建惠安话的动态助词 “者 、咧 ”》及《语言研究 》1 9 8 9 年 2 期上的《闽南方言的“来去”句》、《方言 》1 9 9 2 年 3 期上的《泉州方言的述补结构》。 林宝卿发表于《中国语文 》1 9 8 2 年 3 期上的要厦门话的常用词尾 》、 1 9 8 3 年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上的《厦门话的音变》、《方言》1 992 年 2一4 期上的《漳州方言词汇 (一 )( 二 )( 三 )》。 葛德 纯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 》1 9 5 7 年 2 期上的《厦门声调与句子结构及英语教学的关系 》。 郑溢在《语文知识》 1 9 5 5 年 5 期上的《闽南话和北方话在词汇上的差别 》。 子实在《语文知识》1 9 5 6 年 6 期上发表的《闽南话中的 “仔 ”字 》。 张兆基在《语文知识》1 9 5 6 年 8 期上发表的《闽南话的“仔 ”并不那样简单》。 陈垂民在《中国语文 》 1 9 5 8 年 12 期上发表的《闽南话和普通话常用量词的比较》。 李熙泰在《方言 》1 9 8 1 年 4 期 、 1 9 8 2 年 l 期及 1 9 8 3 年 2 期上发表的《厦门方言的一种构词法 》、《厦门方言的“熊 ”字 》及《厦门方言阴平和阳平的变调》。 林连通发 表于《中国语文 》1 9 8 2 年 4 期 、 1 9 85 年 3 期 、 1 9 88 年 2 期 、 1 9 9 1 年 3 期 《永春话单音形容词表程度的几种形 式》、《永春话物量词的主要特点 》、《福建永春方言的“仔 ”尾 》、《福建永春方言词汇概说》;《中国语文通讯 1 9 8 5 年 6 期上的《永春话单音节词的重叠 》, 《方言》1 9 87 年 4 期 、 1 9 88 年 1 期上的《福建永春方言词汇 》。 研究闽东方言的论文有 :陈天泉 、李如龙 、梁玉璋于《中国语文》1 9 7 9 年 4 期 、 1 9 8 1 年 3 期上发表的《福州 话语音演变概说》、《福州话声母类化音变的再探讨》。 梁玉璋在《方言》1 9 8 2 年 1 期 、 1 9 8 3 年 3 期 、 1 9 8 9 年 3 期 上发表的《福州方言的 “切脚词 ” 》、《福州方言连读音变与语义分别 》、《福州方言的“图 ”字 》;在《中国语文 》1 9 8 3 年 3 期 、 1 9 8 4 年 6 期 、 1 9 9 。年 4 期上发表的《福州方言重叠式名词 》、 《福州话的文白异读》、《福州话的“给” 字 》; 在塔语言研究》1 9 8 6 年 2 期 、 1 9 9 0 年 l 期上发表的《福州方言的语流音变》、《福州话“着 ”的词性与语法功 能 》;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 9 8 5 年 l 期上发表的《福州话文白异读字 》。 郑蟋德在《中国语文 》1 9 8 3 年 1 期 、 1 9 8 8 年 6 期 、 1 9 9。年 5 期上发表的《福州方言单音动词重叠式 》、《福州方言“礼”的词性及其用法》、《福州话形 容词重叠式的音变方式及其类型 》(与陈亚川合写 ) ;在《方言 》1 9 85 年 4 期 、 1 9 8 8 年 4 期上发表的《福州方言的 “有”字句》、《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 冯爱珍在《中国语文 》1 9 9 1 年 6 期上发表的《福清话名词性后缀 “图 ”》, 在《方言 》1 9 8 8 年 4 期 、 1 9 9 0 年 2 期 、 1 9 9 0 年 4 期 、 1 9 9 3 年 2 期上发表的《福建省福清方言的语音系统》、《福清 方言声母与 (广韵 )声母比较》、《福清方言韵母与 <广韵 )韵母比较 》、《福州方言的入声 》。 李荣在《方言》1 9 9 2 年 2 期上发表《福州话“下雨 ”的本字 》。 郑立仪在《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 9 58 年 l 期上发表的《福州方言和普通话 的词汇比较》、《福州音和北京音的比较 》、《福州方言构词法的特点》及 1 9 5 8 年 4 期上的《福州话中保留下来的 古代语词 》。 研究莆仙方言的论文有 :戴庆厦在《中国语文》1 9 58 年 10 期上发表的《闽语仙游话的变调规律 》,戴庆厦 、 吴启禄在《中国语文 》1 9 6 1 年 1 期 、 1 9 6 2 年 8一 9 期 、《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 9 5 8 年 1 期上发表的《闽语仙游的音 变规律》、《闽语仙游话的文白异读》、《仙游话的语音 》。 李如龙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 9 85 年 2 期上发表的 《澳腰莆田方言岛纪略》。林文金在《中国语文 》1 9 5 7 年 12 期 、 1 9 7 9 年 6 期 、《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 9 58 年 1 期上 发表的《莆田话的名词尾 “子” 》、《莆田话的物量词》、《莆 田话的实词重叠形式》。 黄景湖在《中国语文》1 9 6 2 年 n 期上发表的《莆田话的两字连续音变》。林宝卿在《中国语文 》1 9 9 1 年 2 期上发表的《莆仙方言第一人称代词 4 2 的本字应是 “我 ”》。 研究闽西方言的论文有 :李如龙在《厦门大学学报》1 9 6 5 年 2 期上发表的《长汀话两音节 、三音节的连续 变调 》。 饶长溶在《中国语文》1 9 8 ? 年 3 期上发表的《福建长汀(客家 )方言的连续变调》。 罗美珍在《语言研究 》 1 9 8 2 年 2 期上发表的《福建长汀客家话的连续变调》。黄雪贞在《方言 》1 9 8 2 年 3 期 、 1 9 8 3 年 2一 4 期 、 1 9 8 4 年 1 期 、 1 9 8 5 年 3 期上发表的《永定 (下洋 )方言形容词的子尾 》、《永定 (下洋 )方言词汇 》、《永定 (下洋)方言自成音 节的鼻音》、《永定 (下洋 )方言语音构造的特点》。 张振兴在《方言 》1 984 年 3 期上发表的《福建省龙岩市境内闽 南话与客家话的分界》。 邓晓华在《语言研究》1 9 8 8 年 l 期上发表的《闽西客话韵母的音韵特点及其演变 》。 梁 玉璋在《方言》1 9 9 0 年 3 期上发表的《武平县中山镇的 “军家话邹 。 研究闽北方言的论文有 : 冯爱珍在《方言矛1 9 8 7 年 2 期上发表的《福建省顺昌(城关)方言的连续变调》。 黄 典诚在《厦门大学学报》1 9 5 7 年 1 期上发表的《建贩方言初探》. 潘渭水在《辞书研究》1 9 8 6 年 5 期上发表的 《(建州八音)剖析 》及在《中国语文》1 9 9 4 年 3 期上发表的《建贩话中的衍音现象 》。 梅祖麟 、罗杰瑞在 l , 7 1 年 《清华学报 》(台北 )上发表的《试论几个闽北方言中的来母 s 一声母字 》。 罗杰瑞在《中国语文 》1 9 8 6 年 1 期上发 表的《闽北方言的第三套清塞和清塞擦音》。 李如龙在《中国语文 》1 9 8 3 年 4 期 、 1 9 9 0 年 2 期上发表的《闽西北 “来 ”母字读 s 一的研究》、哎建匝话的声调 》。 张尚芳在哎方言》1 9 8 5 年 l 期上发表的公浦城方言的南北分区》。 叶 中檀在《南京教育学院学报 》1 9 8 6 年 1 期上发表的《浦城方言中的上古音初探 》。 陈章太在《中国语文 》1 9 8 3 年 2 期上发表的《召卜武方言的入声 》。 詹郭鑫在《中国语文 》1 9 8 6 年 6 期上发表的《福建建贩方言的古语词举隅 》。 王福堂在《中国语文 》1 9 9 4 年 6 期上发表的《闽北方言弱化声母和 “第九调 ”之我见 》。 平田昌司在《方言》1 9 8 8 年 1 期上发表的《闽北方言“第九调 ”的性质》。 苏华在《方言》1 994 年 1 期上发表的《福建南平方言同音字汇 》. (三)学术活动概况 : 首届闽方言学术讨论会于 1 9 88 年 3 月 19 日至 22 日在福州举行 。 会议由福建师范大 学主办 。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外学者 32 人 , 列席的有青年学者 9 人 , 提交会议的论文 27 篇。 会议讨论了 21 篇论 文 。从所研究的方言品种说 , 有闽东方言 、闽南 (包括台湾 、 潮汕 、雷州和海南 )方言 、闽北方言 、闽中方言和莆仙 方言 ;从论文的内容说 , 有语音的描写 、音位音变的分析 、本字的考证 、词汇的汇释和语法特点的描写 ; 此外还 有新旧方言志 、韵书的研究和方言研究方法论 、方言与地方音乐关系的探讨等 。 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于 1 9 9 0 年 8 月 9 日至 12 日在汕头举行 。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省 、 美国和香港地区的闽语学者 , 共有正式代表 60 多人 , 列席代表 8 人 , 提交给会议的论文 50 多篇 。 本届研讨会 由汕头大学 、汕头市社联和汕头市语言学会主办 。会上宣读了 40 多篇论文 , 其中以讨论闽南方言的论文居多 。 代表们从音系 、词汇 、语法等不同方面报告了近年来闽方言研究的新成果 。 第三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于 1 9 9 3 年 1 月 n 一 12 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 , 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和 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与会学者 63 人 , 分别来自美国 、 日本 、新加坡 、中国大陆 、 台湾 、香港 、澳门等地 。 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学术研讨会 , 于 1 9 9 4 年 10 月 7 日至 9 日在厦门大学学术会议 中心举行 。 会议由全 国 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 ,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承办 。 出席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海峡 两岸有关研究机构 、科研单位 、 文化教育部门的专家 、学者共三十余人 。 第四届国际侧方言学术研讨会于 1 9 9 5 年 4 月 7 日至 此 日在海南省海南大学举行 。本届学术研讨会由香 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 、海南省中国语言学会联合主办 。 会议招集人是詹伯慧 、李如龙 、张双庆教授 。 吴多泰博士和夫人朱莲芬女士出席会议 。 经过与会学者的磋商 , 第五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将于 1 9 9 7 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 。 (责任编辑 : 管 宁 )
本文档为【福建方言研究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3526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0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11-18
浏览量: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