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报告10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报告10

举报
开通vip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报告10 重 庆 大 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 院 年级 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开课时间 至 学年第 学期 ...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报告10
重 庆 大 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 院 年级 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开课时间 至 学年第 学期 总 成 绩 教师签名 电气工程学院制 实验一: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仿真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实验 1.完成电阻电感负载下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其中电源电压是频率为 50Hz、幅值为 310V 的正弦周期电压源,负载电阻为 2Ω,负载电感为 6.5mH。模拟触发角为 00、300、600时的工 作过程,并分析整流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建立仿真模型和仿真:如图 1.1所示,是阻感负载下的晶闸管单相全桥整流电路结构: 图 1.1 阻感负载下的晶闸管单相全桥整流电路 1.1将晶闸管的触发角设置为 0o,分析触发角为 0度时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电路输出 电压的直流分量。 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1和 clock2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1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 置为 0,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0m,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0o。完成上述工 作后保存这个设计。之后在 SaberSketch环境中指定当前设计;选择 Designs>Netlist>“设 计文件名”菜单,生成网表;选择 Designs>Simulate>“设计文件名”菜单,上载网表,为 仿真分析对象做好准备。 对图 1.1所示的电路进行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分析对象的工作点、 时域响应特征和输出电压的频谱特征。仿真结束后,在绘图界面中依次绘制时钟控制源、 v1-v0、v2、负载电流、v1、v0的信号波形,如图 1.2所示。时域瞬态分析结束后再进行 Fourier 分析,分析电路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在绘图界面中绘制输出电压 v2的频谱特性,利用 SaberScope的测量工具标注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和 100Hz交流分量,如图 1.3所示。 图 1.2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0o时的波形 仿真结果分析: 图 1.2为时域瞬态分析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0s时刻电源电压 v1-v0过 0变正,此时 触发脉冲 c1为 1,c2为 0,VT1、VT4导通,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 0,v0的值为 0,v1的电压 波形即为电源电压的波形。负载电压 v2等于电源电压 v1-v0;VT1、TV4的导通晶闸管使 VT2、 VT3承受的反向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于负载电感的存在,电流不能够突变,负载电流从 0 逐渐增加,其回路为:电源的 v1端->晶闸管 VT1->负载电阻->晶闸管 TV4->电源的 v0端。 0.01s时刻电源电压 v1-v0过 0变负,此时触发脉冲 c1为 0,c2从 0变 1,VT2、VT3承 受正向电压导通,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 0, v1从电源电压的变为 0。VT2、VT3的导通将使 VT1和 VT4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v0的值从 0变为电源电压,其值为正;负载电压 v2等于负 的(v1-v0);负载电流的回路为:电源的 v0端->晶闸管 VT3->负载 RL->晶闸管 TV2->电源的 v1端。 图 1.3为输出电压的频 谱特性,其中,直流分量和 二次谐波分量较为显著。直 流分量(输出电压平均值) 为 195.91V。 图 1.3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0o时的 Fourier分析 1.2 将晶闸管的触发角改为 30o,分析触发角为 30度时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电路输出 电压的直流分量。 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1和 clock2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1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 置为 1.6667m,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1.6667m,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30o。 修改完成后,再次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图 1.4为时域瞬态分析 结果,图 1.5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 图 1.4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波形 与触发角为 0°时相比,电源电压过零变正的时刻(如 t=0ms),由于触发脉冲尚未到达, VT1~VT4均不能够导通,整流电路的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均为 0. VT1、VT4承受正向电压, 它等于输入电压的一半,因此 v0小于 0;VT2、VT3承受反向电压,它等于输入电压的一半, 因此大于 0.经过 30(即 1.6667ms)后 VT1、VT4才能导通。V0从二分之一电源电压突变为 0,v1 保持为正,并从二分之一电源电压突变为电源电压;由于负载电感的存在,电流不能 够突变,负载电流从 0逐渐增加。 当电源电压 v1-v0过 0变负时(0.01s时刻),由于电感的续流作用,这段时间内输出电 压波形出现负半周片段,如图中 10ms~11.6667ms之间区域。由于电压出现负值,相对于触发 角为 0°时的输出电压而言,此时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减小了。晶闸管 VT2、VT3 承受反向 电压变为正向电压,但触发脉冲 c2为 0,VT2、VT3不能导通;负载电流下降,这将在负载 电感的两端产生阻止电流下降的电动势,晶闸管 VT1、VT4承受的电压为这个电动势和电源 电压的和,VT1、VT4 承受的电压仍然为正向电压而保持导通。这个过程也是电源电压在过 0时刻负载电感存储能量的释放过程。如图,负载电流的值没有降为 0,电路处于连续工作模 式。 图 1.5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 Fourier分析 图 1.5 为单相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其直流分量为 170.33V,小于触发 角为 0度时的直流分量 195.91V。这是由于输出电压过零变负造成的。同时谐波分量变大。 1.3. 将晶闸管的触发角改为 60o,分析触发角为 60度时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电路输出 电压的直流分量。 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1和 clock2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1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 置为 3.3334m,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3.3334m,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60o。 修改完成后,再次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图 1.6为时域瞬态分析 结果,图 1.7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 图 1.6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60o时的波形 0s时刻,电源电压过 0为正,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由于触发脉冲未到,不能导通; VT2、VT3承受反向电压,VT1~VT4均处于关断状态,承受的电压均为电源电压的二分之一。 0.01s时刻,电源电压过 0变负,晶闸管 VT2、VT3承受反向电压变为正向电压,但由于 触发脉冲 c2为 0,VT2、VT3不能导通;负载电感储能将使 VT1和 VT4保持导通状态。与触发 角 30o的情况不同的是,c2信号从 0变 1之前负载电感存储的能量已经释放完毕,VT2、VT3 导通前 VT1和 VT4就已关断,VT1~VT4均处于关断状态,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为 0. 整流电路工作过程中有一个时期晶闸管VT1~VT4均处于关断状态,负载电流和电压均为0, 整流电路的这种工作方式叫负载电流非连续的工作方式。 图 1.7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60o时的 Fourier分析 图 1.7 为单相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其直流分量为 119.19V,小于触发角 为 30o时的直流分量 170.33V。这是由于输出电压波形中出现负的部分造成的。所以,单相桥 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将随晶闸管触发角的增加而减少。 2、将负载电感修改为 20mH 后模拟触发角为 00、300 、600的工作过程,并分析负载电感对单 相桥式整流电路特性的影响。分析负载电感对输出直流电压的影响,并提出消除这种影响的 方法。 如图 1.8所示,是阻感负载(L=20mH)下的晶闸管单相全桥整流电路结构: 图 1.8 阻感负载(L=20mH)下的晶闸管单相全桥整流电路 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1和 clock2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1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 置为 0,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0m,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0o。完成上述工 作后保存这个设计。对图 1.8所示的电路进行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分析 对象的工作点、时域响应特征和输出电压的频谱特征。 图 1.9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L=20mH)触发角为 0o时的波形 图 1.10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L=20mH)触发角为 0o时的 Fourier分析 大体的分析过程同电感 L=6.5mH的电路相同。相对于电感值为 6.5mH的电路而言,电感 为 20mH的电路续流作用更强,如图 1.9所示,负载电流输波形脉动较小,更接近一条直线。 除此之外,其他物理量与电感 L=6.5mH的电路仿真结果无明显差别。 2.2 将晶闸管的触发角改为 30o,分析触发角为 30度时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电路输出 电压的直流分量。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1和 clock2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1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6667m,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1.6667m,控制 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30o。修改完成后,再次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 图 1.11为时域瞬态分析结果,图 1.12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 图 1.11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L=20mH)触发角为 30o时的波形 图 1.12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L=20mH)触发角为 30o时的 Fourier分析 相对于电感值为 6.5mH的电路而言,电感为 20mH的电路续流作用更强,负载电流输波 形脉动较小,更接近一条直线。除此之外,其他物理量与电感 L=6.5mH的电路仿真结果无明 显差别。 2.3. 将晶闸管的触发角改为 60o,分析触发角为 60度时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电路输出 电压的直流分量。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1和 clock2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1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3.3334m,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3.3334m,控制 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60o。修改完成后,再次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 图 1.13为时域瞬态分析结果,图 1.14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 图 1.13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L=20mH)触发角为 60o时的波形 图 1.14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L=20mH)触发角为 60o时的 Fourier分析 如图 1.13所示,在负载电感为 20mH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对于小电感负载 下有了显著变化。L=6.5mH的电路工作在负载电流非连续状态,而 L=20mH时,负载电流断 流现象没有了,是连续的波形。这是由于大电感存储的能量更多的缘故,续流能力也更强。 0s时刻,电源电压过 0为正,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由于触发脉冲未到,不能导通; VT2、VT3承受反向电压,VT1~VT4均处于关断状态,承受的电压均为电源电压的二分之一。 0.01s时刻,电源电压过 0变负,晶闸管 VT2、VT3承受反向电压变为正向电压,但由于 触发脉冲 c2为 0,VT2、VT3不能导通;负载电感储能将使 VT1和 VT4保持导通状态。由于负 载电感存储有足够的能量,将使 VT1和 VT4保持导通状态直到触发脉冲 c2从 0变 1,触发 VT2、 VT3导通,此时 VT1和 VT4将会因为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完成换流过程。 对于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而言,电源电压过 0时刻负载电感存储的能量决定了电路的工作 方式。如果下一组晶闸管导通前电感的储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则电路工作在负载电流连续的 模式;如果下一组晶闸管导通前电感的储能就已经释放完毕,则电路工作在负载电流非连续 的模式。 如图 1.14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可知,其直流分量为 95.884V,比 L=6.5mH时,其他参数 相同的电路仿真出的输出电压直流分量 119.19V更小。这是由于大电感存储的能量更多的缘 故,续流能力也更强,导致输出电压负的更多,平均值就减小。 3、将电源电压的 phase 属性值修改为 10 后模拟触发角为 300的情况,这时应该修改元件的 那些属性值,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你是怎样判断得到结果的正确性。 将电源电压的 phase属性值修改为 10后模拟触发角为 300的情况如下: 图 1.15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波形(电源电压 phase=10) 图 1.16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 Fourier分析(电源电压 phase=10) 从时域瞬态分析结果来看,电源电压(v1-v0)的波形向左移了一点,但其他波形与没有 改变电源电压前的波形没有多大差别。于是,做 Fourier分析,由图 1.16可知,输出电压的 直流分量为 150.83V,而电源电压相位为 0时的 Fourier分析直流分量为 170.33V,此处的值 减小了。 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法如下: 由于电源电压 phase属性值由 0修改为 10°,设原始电源电压的表达式 sinA tω 。改变相 位后电源电压的表达形式为: sin( )U A tω φ • = + , 其中 2 / 2 / (20 ) 100T msω π π π= = = ;φ =10°,换算为弧度制,即 / 18π ;于是电源电压表达式 变为: 1sin(100 ) sin100 ( ) 18 1800 U A t A tππ π • = + = + 此表达式相对于原来的 sinA tω ,相当于沿着时间轴左移了 1 1 1800 1.8 s ms= ,因此,要想模拟 触发角 30°的情况,可以将时钟控制源 clock1 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设置为 11.6667 1.11111 1.8 ms ms m− = , 将 clock2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11.1111m。即把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设为 20o。 修改完成后,再次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图 1.17为时域瞬态分 析结果,图 1.18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 图 1.17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波形(修改元件属性后) 图 1.18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 Fourier分析(修改元件属性后) 仿真结果波形与前面的波形完全相同,只是相位上都往左移了 10度。输出电压的直流分 量为 167.61V,之前的直流分量为 170.33V。误差为 1.6%,在允许的范围内。结果是正确的。 4、在负载中增加一 100V 的直流反电动势负载(电感保持为 6.5mH),分析负载电流的特性。 作触发角为 00,300时的仿真分析。 仿真设计电路如下: 图 1.19 反电动势阻感负载下的晶闸管单相全桥整流电路 图 1.20 单相全桥整流电路接反电动势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0o时的波形 如图 1.20,输出电压一直为 0,这是因为触发角为 0°时,正好在交流电源电压换向的时 刻进行触发,并且触发脉冲的脉宽不够长,在有效触发的时间段内,由于直流反电动势的绝 对值大于这一有效时间段内交流电源电压的瞬时值,因此晶闸管总是在有效触发时间段内承 受反向电压,无法导通。 图 1.21单相全桥整流电路接反电动势阻感负载触发角为 30o时的波形 和触发角为 0 度不同,因为310 sin 30 155 100V V V× = > ,所以在触发信号到达的时刻, 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可以导通,因此整流电路可以正常工作。 实验二: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的仿真设计实验 1. 完成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的设计,输入电压源为的幅值为 310V,频率为 50Hz,负载 为阻感负载,电感值为 50mH,电阻值为 10Ω。仿真分析触发角为 30o、60o时电路的特性 和工作过程。 仿真电路图如下: 图 2.1 阻感负载时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 打开时钟控制源 clocku、clockv和 clockw的属性编辑界面,将 clocku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设置为全局变量 a,clockv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a+6.6667m,clockw的 start_delay属性值设置为 a+13.3334m. 当 a=1.6667m时,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0o。改变全局 变量 a的值,使 a=(1.6667m+1.6667m)=3.3334m,这等价于将晶闸管的触发角设置为 30o 。 修改完成后,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图 2.2为时域瞬态分析结果, 图 2.3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 图 2.2 负载电感为 50mH触发角为 30o 时的仿真波形 图 2.3 负载电感为 50mH触发角为 30o 时的 Fourier分析结果 图 2.2为电路的时域瞬态分析结果。触发脉冲信号 cu为 1之前,晶闸管 VT1、VT2和 VT3 均处于关断状态,负载电压 V2和负载电流均为 0. 触发脉冲信号 cu从 0变为 1,使 VT1导通,负载电压等于 u相电压,v2从 0突变为 u相 电压;由于负载电感的存在,负载电流逐渐上升,出现上升趋势。u相电压过 0变负时,负 载电流减小,同时在电感两端产生阻止负载电流减小的反电动势,这个电动势和 u相电压共 同作用在晶闸管 VT1上,使 VT1继续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负载电压 v2仍然等于 u相电压。 这个过程也是电感存储能量的释放过程。 v相和 w相的工作过程与 u相的工作过程相同。 图 2.3 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征,阻感负载情况下三相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分中直流 分量为 218.1V,也还含有高次谐波,其中 150Hz的交流分量的幅值较大。 已知,当 a=1.6667m时,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0o。改变全局变量 a的值,使 a=(1.6667m+3.3333m)=5m,这等价于将晶闸管的触发角设置为 60o 。修改完成后,对设计作 DC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和 Fourier分析,图 2.4为时域瞬态分析结果,图 2.5为输出电压的 频谱特性。 图 2.4 负载电感为 50mH触发角为 60o 时的仿真波形 图 2.5 负载电感为 50mH触发角为 60o 时的 Fourier分析结果 图 2.4为电路的时域瞬态分析结果。触发脉冲信号 cu为 1之前,晶闸管 VT1、VT2和 VT3 均处于关断状态,负载电压 V2和负载电流均为 0. 触发脉冲信号 cu从 0变为 1,使 VT1导通,负载电压等于 u相电压,v2从 0突变为 u相 电压;由于负载电感的存在,负载电流逐渐上升,出现上升趋势。u相电压过 0变负时,负 载电流减小,同时在电感两端产生阻止负载电流减小的反电动势,这个电动势和 u相电压共 同作用在晶闸管 VT1上,使 VT1继续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负载电压 v2仍然等于 u相电压。 这个过程也是电感存储能量的释放过程。 v相和 w相的工作过程与 u相的工作过程相同。 图 2.5 为输出电压的频谱特征,阻感负载情况下三相半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分中直流 分量为 124.44V,比触发角为 30o 时的小。也还含有高次谐波,其中 150Hz的交流分量的幅 值最大,为 170.2V,超过了直流分量的值。 2、将负载电感的值修改为 5mH和 1H,对触发角为 600的工作过程作仿真分析,并分析负载电 感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图 2.6 负载电感为 5mH触发角为 60o 时的仿真波形 图 2.7 负载电感为 5mH触发角为 60o 时的 Fourier分析结果 图 2.8 负载电感为 1H触发角为 60o 时的仿真波形 图 2.9 负载电感为 1H触发角为 60o 时的 Fourier分析结果 负载电感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负载电感为 5mH与负载电感为 50mH、负载电感为 1H的情况不同的是,u相电压过 0时刻 负载电感中存储的能量较少,在 VT2导通前负载电感存储的能量就已经释放完毕,VT1因承 受反向电压而关断,负载电压 v2等于 0,负载电流为 0. v相电压和 w相电压过 0时刻的情 况也是这样的。 从负载电感为 5mH、负载电感为 50mH、负载电感为 1H的输出电压频谱特性来看,输出电 压的直流分量分别为: 142.94V、124.44V、124.95V,呈依次减小的趋势。即负载电感越大, 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越小。 晶闸管触发角为 60o 时,负载电感为 5mH,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方式为负载电流非连 续模式;负载电感为 50mH、1H时,电路的工作方式则为负载电流连续模式。晶闸管触发角大 于 30度时,阻感负载中电感对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导通相电压过 0 变负时负载电感存储的能量决定了电路的工作方式,下一相晶闸管导通前该能量还没有完全 释放,电路的工作方式就为负载电流连续模式,否则为负载电流非连续模式。在相同条件下, 电感值越大,电感存储的能量越多,因此负载电感值可能改变整流电路的工作方式。 负载电感为 1H时,时域瞬态分析的参数设置如 右图所示,EndTime为 1,StartTime为 0,TimeStep 为 1n。Calibration标签下的参数为:MaxTrunction 为 0.005;Sample Point Density为 1;其他参数采 用默认值。 如图 2.10为负载电流波形,由于负载电感较大, 负载电流的暂态过程较长,大约 0.6s后负载电流进 入稳定状态。 放大进入稳定状态后的负载电流波形,分析电流 的特点。时间轴范围选择为:0.9-0.96s,纵坐标范围 选择为:11.9-12.5A。放大后的稳态负载电流波形如 图 2.11所示。负载电感为 1H时,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方式为负载电流连续模式。在图 2.11中,电流波动很小,其最大波动约为 0.5A,远小于负载电感为 50mH时的电流波动。 负载电感不仅对电路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对负载电流的波动也有很大的影响,负 载电流的波动将随负载电感的增大而减小。 图 2.10 触发角为 60o 时的电感值为 1H时的负载电流波形 图 2.11 触发角为 60o 时的电感值为 1H时的负载稳态电流波形 实验三: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仿真设计 1.完成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设计,负载为阻感负载,电阻为 10Ω,电感为 6.5mH,输入 电源电压为 310V,频率 50Hz,选择 Y型连接,中性点接地。 图 3.1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2.分析触发角为 30°、60°时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如果增加续流支路,再次 分析触发角为 30°、60°时三相半控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三相半控桥式电路的直流侧增加 一个 320V 直流电源。这时电路能否工作在逆变模式,如能,请作出相应的仿真波形,并说 明电路工作在逆变状态;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图 3.2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触发角为 30°时的仿真波形 图 3.3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触发角为 30°时 fourier分析 工作过程:最初时刻,晶闸管 VT1,VT3,VT5均处于关断状态,在 0s时刻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 均为 0,在 1.6667ms时电路经过 w->u的换相,u相电压最高。在 3.3334ms时触发脉冲 c1到 来 VT1导通,而此时 v相电压最低,VT1和 VD6导通,负载电流回路为:u相电源->VT1->负 载 RL->二极管 VD6->v相电源,负载电压为线电压 Vuv,二极管 VD2,VD4分别承受线电压 Vvw 和 Vuv而处于关断状态,VT3和 VT5也承受反向线电压。 在 5ms时电路经过 v->w的换相,w相电压最低,VD2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VD4,VD6承 受反向线电压而关断;u相电压仍为最高,VT1保持导通状态,VT3和 VT5承受反向电压关断。 负载电流的回路改为:u相电源->VT1->负载 RL->二极管 VD2->w相电源,负载电压变为 Vuw。 8.3334ms时电路经过 u->v的换相,v相电压最高,VT3承受正向电压,但由于没有触发 脉冲而不能导通。u相电压虽低于 v相电压,但仍高于 w相电压,VT1继续承受正向电压导通, w相电压仍然为最低,VD2也继续承受正向电压导通,整流电路工作状态没有变化。 10ms时 c3脉冲的到来使 VT3导通,这将使 VT1承受反向线电压关断,w相电压仍然最低, VD2 保持导通。负载电流的回路改变为:v 相电源->VT3->负载 RL->二极管 VD2->w 相电源, 负载电压改变为 Vvw。 11.6667ms时,电路再次经过自然换相点 w->u,u相电压为最低电压,这将使 VD4导通, VD2关断;但 v相电压仍为最高相电压,VT3保持导通。负载电流回路改变为:v相电源->VT3-> 负载 RL->二极管 VD4->u相电源,负载电压变为 Vuv。 15ms时电路经过 v->w的换相,w相电压最高,这将使 VT5承受正向电压,但是触发脉冲 没有到来,不能导通,整流电路工作状态不变。 16.6667ms时,触发脉冲 c5到来使 VT5导通,VT3承受反向电压关断,u相电压仍然为最 低,VD4保持导通,负载电流回路改变为:w相电源->VT5->负载 RL->二极管 VD4->u相电源, 负载电压变为 Vuw。 图 3.4.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触发角为 60°时的仿真波形 图 3.5.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触发角为 60°时 fourier分析 工作过程:触发角为 60°是三相半控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与触发为 30°的工作方式不完全相 同,整流电路的下半桥的换相时刻仍然为自然换相点,但由于晶闸管的触发角为 60°,三相 半控整流电路的上下半桥同时换相,而在 30°时首先是下半桥换相,然后才是上半桥换相。 由图 3.3 和图 3.5 可知,对于三相半控整流电路而言,改变整流电路的触发角可以改变 其直流输出电压,触发角越大,输出的直流电压越小。 图 3.6 三相桥式半控带续流支路整流电路 图 3.7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触发角为 30°时的仿真波形(增加续流支路) 图 3.8.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触发角为 60°时的仿真波形(增加续流支路) 由增加续流支路前后的仿真波形和傅里叶分析可知,30°和 60°两种情况下工作过程是 一样的,原因一是 30°和 60°,负载电压都没有进入负半周期。二是一个桥臂的二极管和晶 闸管可以充当续流支路。 三相半控桥式电路的直流侧增加一个 320V直流电源。这时电路不能工作在逆变模式。因 为此时电路不满足逆变电路的条件,有半控桥的整流电路的整流电压不能出现负值。 3.将三相半控电路改为全控桥式电路,交流侧的输入电源不变,直流侧的电阻、电感和电源 保持不变。这个电路是否能够工作在逆变状态,如能,请作出相应的仿真波形,并说明电路 确实工作在逆变状态;如不能,请说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后再完成逆变电路的仿真。 将三相半控电路改为全控桥式电路,交流侧的输入电源不变,直流侧的电阻、电感和电 源保持不变。这个电路仍然不是能够工作在逆变状态。原因是,电感值太小,不能让晶闸管 一直导通至负载电压在负半周,让直流电源输出功率。将电感改为 1H。 图 3.9 三相全控桥式逆变电路仿真波形 图 3.10 三相全控桥式逆变电路 Fourier分析 如图 3.10所示,逆变电路直流侧电压、电流的直流分量均不为 0,其中电流相位为 0,电 压相位为 180o,由此可知逆变电路直流侧的直流电压和电流方向相反,这也说明,逆变电路 直流侧的直流电压分量为负,逆变电路的能量从直流侧传递到交流侧。 实验四:三相方波型电压逆变器的仿真设计实验 1.完成三相方波型电压逆变器的设计。其直流侧输入电压为 300V,直流侧的电容为 1u,IGBT 采用 Motorola 公司的 mgm20n50,与 IGBT 并联的二极管也采用 Motorola 公司的 mur1560。 交流侧负载为阻感负载,电阻为 15Ω,电感为 10mH。 图 4.1 三相方波型电压逆变电路 2.如果不需要调节逆变器交流侧的输出电压,交流侧的输出频率为 50Hz,分析三相方波型电 压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如果要求交流侧输出电压的频率为 60Hz,应该如何修改电路元件的属 性值。并得出修改后的仿真结果。 图 4.2 三相方波型电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 图 4.3 三相方波型逆变器 IGBT的 C极电流 图 4.4 三相方波型逆变器续流二极管支路的电流 图 4.5 三相方波型逆变器的负载电压和电流波形 图 4.6 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幅频特性 工作过程:0s至 3.3334ms期间,i均为 0,电压也为 0。 3.3334ms时刻,mc2从 0V转换为 20V,mc1和 mc2同时为高电平,IGBT1和 IGBT2导通, mc3~mc6处于关断状态。负载中性点电压为 150V,A点电压为 300V,C点电压为 0,B点电压 为 150V。 6.6667ms时刻,mc3从 0V转换为 20V,mc1、mc2、mc3同时为高电平,IGBT1和 IGBT2, IGBT3 同时处于导通,mc4~mc6 处于关断状态,IGBT4 和 IGBT5,IGBT6 同时处于关断状态, 负 载 电 流 的 回 路 为 : 直 流 电 源 正 极 ->IGBT1->A->LloadA,RloadA->n->LloadC,RloadC->C->IGBT2-> 地 , 直 流 电 源 正 极 ->IGBT3->B->LloadB,RloadB->n->LloadC,RloadC->C->IGBT2->地。负载中性点电压为 200V, A点电压为 300V,C点电压为 0,B点电压为 300V。 10ms时刻,mc1从 20V转换为 0V,IGBT1关断;mc4从 0V转换为 20V,但由于电感的存 在 负 载 电 流 不 能 突 变 , IGBT4 不 能 导 通 , A 相 负 载 电 流 的 回 路 为 : 地 ->VD4->A->LloadA,RloadA->n->LloadC,RloadC->C->IGBT2->地,A相衰减到 0,IGBT4导通。 mc2、mc3、mc4 同时为高电平,IGBT2 和 IGBT3,IGBT4 同时处于导通,mc1、mc5、mc6 同时 为低电平,IGBT1 和 IGBT5,IGBT6 同时关断。负载电流的回路为:直流电源正极 ->IGBT3->B->LloadB,RloadB->n->LloadC,RloadC->C->IGBT2-> 地 ; 直 流 电 源 正 极 ->IGBT3->B->LloadB,RloadB->n->LloadA,RloadA->A->IGBT4->地。负载中性点电压为 100V, A点电压为 0V,C点电压为 0,B点电压为 300V。 13.3334ms时刻,mc2从 20V转换为 0V,IGBT2关断;mc5从 0V转换为 20V,但由于电感 的存在负载电流不能突变, IGBT5 不能导通, B 相负载电流的回路为:地 ->VD6->B->LloadB,RloadB->n->LloadA,RloadA->A->IGBT4->地,B相衰减到 0,IGBT5导通。 Mc3、mc4、mc5 同时为高电平,IGBT3 和 IGBT4,IGBT5 同时处于导通,mc1、mc2、mc6 同时 为低电平,IGBT1 和 IGBT2,IGBT6 同时关断。负载电流的回路为:直流电源正极 ->IGBT5->C->LloadC,RloadC->n->LloadA,RloadA->A->IGBT4-> 地 ; 直 流 电 源 正 极 ->IGBT3->B->LloadB,RloadB->n->LloadA,RloadA->A->IGBT4->地。负载中性点电压为 200V, A点电压为 0V,C点电压为 300V,B点电压为 300V。 逆变电路的工作过程将重复上述过程。 频率改变为 60Hz的方法: 60Hz时,周期= s ms ms1 1000 50= = 60 60 3 。按照 50Hz时设置参数的原则,进行如下设置: CLK1、CLK2的周期均改为 50/3m, CLK1的 start delay设置为 0,CLK2的 start_delay 改为 25/9m,SABER的 wd改为 25/3m,BUF3和 BUF4的 tplh、tphl均设置为 50/9m,BUF5和 BUF6 的 tplh、tphl均设置为 100/9m。 图 4.7 三相方波型电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60Hz) 图 4.8 三相方波型逆变器 IGBT的 C极电流(60Hz) 图 4.9 三相方波型逆变器续流二极管支路的电流(60Hz) 图 4.10 三相方波型逆变器的负载电压和电流波形(60Hz) 图 4.11 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幅频特性(60Hz) 由图 4.10所示,负载电压的频率为 60Hz。图 4.11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幅频特性, 图中主要存在的是频率为 60Hz的分量,而且其幅值相对来说很大,也存在高次谐波,但幅值 都很小。 3. 在直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控制(改变)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方波型),如能,请作出 相应的仿真结果,并分析其工作过程,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不能控制输出电压,通过对电压型三相方波型逆变电路输出电压进行 Fourier分析。 把输出相电压 UNu 展开成 Fourier级数得: (sin sin sin sin sin )2 1 1 1 1= + 5 + 7 + 11 + 13 + 5 7 11 13 D UN Uu t t t t tω ω ω ω ω π  由此可知,相电压的幅值只和输入电压的幅值有关。
本文档为【电力电子仿真实验报告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217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11-24
浏览量: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