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腐败问题要怎样

腐败问题要怎样

举报
开通vip

腐败问题要怎样 腐败问题要怎样“理性”看待? 我不敢说对反腐败有什么研究,但不妨“感性”地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想一般关注腐败问题的网友也并非“研究”了才能发言,之所以有些网友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尖锐刺耳,是因为对腐败现象的遍地蔓延,无孔不入,感到痛心疾首。腐败的严重程度,足以令人心寒,而近年来中央严惩腐败的决心和行动,也使公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头升起了些许暖意。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反腐败任重而道远,我们和腐败分子的斗争,其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一定要像防非典一样、像抗洪救...

腐败问题要怎样
腐败问题要怎样“理性”看待? 我不敢说对反腐败有什么研究,但不妨“感性”地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想一般关注腐败问题的网友也并非“研究”了才能发言,之所以有些网友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尖锐刺耳,是因为对腐败现象的遍地蔓延,无孔不入,感到痛心疾首。腐败的严重程度,足以令人心寒,而近年来中央严惩腐败的决心和行动,也使公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头升起了些许暖意。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反腐败任重而道远,我们和腐败分子的斗争,其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一定要像防非典一样、像抗洪救灾时对防洪大堤严防死守那样,不容有半点松懈。基于上述认识,我对闻心网友《要理性地看待腐败问题》一文的观点,颇不赞同。一、闻心网友说:“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反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难题。”“腐败这东西是个癌细胞,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产生,也象癌症一样,一旦患上这种疾病,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治好的。对患上这种病的人,要多呵护,少责备,更不能打骂。”——反腐败的艰难程度,网友们当然清楚。但“多呵护,少责备,更不能打骂”的说法,就令人费解了。“患上这种病的人”显然是指被腐败这种弊病侵蚀的“国家和社会”,在这里的语境下,是指我们中国,甚至可以指我们的党和政府。但网友所“责备”和“打骂”的对象——即批评甚至是言辞激烈地抨击的对象,却不是我们的祖国,也不是要反党反政府,而是腐败现象,当然也包括某些反腐不力的职能部门,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多呵护,少责备,更不能打骂”的对象显然不是腐败现象或腐败分子,那么我只能理解为目前正在从事反腐败斗争的有关部门。但党和政府不欢迎人民群众批评监督吗?既然是批评,那么语言激烈些,甚至说了些过头话都在所难免。作为提出批评意见的一方,当然尽可能理性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当然更好。作为接受批评的一方,则不能对发言者过于苛求,不应该设立言论禁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像闻心网友提倡的“多呵护,少责备,更不能打骂”,那么就是说尽可能不要提批评意见,即使要提也应该陪着小心,说话前要三思,这样的话,怎么能形成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呢?其实应该这样看待网友的批评:所谓爱之切,故责之也苛,正因为对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有着深切的忧虑,甚至出离的愤怒,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听起来不那么悦耳的声音。对这样的声音应该怀着宽容、善意去理解,因为它本质上正是一种“呵护”——对祖国利益和社会正义的呵护。二、闻心网友说:“像中国这样有组织、大规模反腐败的声势,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有些事在西方不算问题,但在中国却是绝对禁止的。在西方,官员在生活作风上闹点名堂、赌博甚至嫖娼,是不会受处分的,可在我国却不行。如果嫖娼,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我们反腐败力度大,对腐败问题处理也比较严。”——中国目前反腐态势确实称得上雷声大,雨点也大,也确实杀了一些贪官,但离全面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目前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只能算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没有任何值得沾沾自喜的理由。光有声势是不够的,光杀掉几个贪官也很不够,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也刚刚开始。作者拿西方的做法来对比,意在说明我国目前比西方反腐败力度大,处理严,这当然值得肯定;但我们的不足怎么不提呢?一是制度设计还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监督不够健全;二是即使表面上对党政官员有这条禁令那个制度的约束,但基本上还是属于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具体实行起来变形走样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再怎么严厉的规定,只要不认真执行,跟没有规定又有什么两样呢。三、闻心网友说:“我们现在出现这样那样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许多并不是腐败问题,但大家把它算到腐败的帐上了。……把经济领域里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房屋面积缩水、虚假广告、虚假彩票等违反诚信原则和市场秩序的行为,不守信用、服务态度差、形式主义等工作作风和封建迷信、人情淡漠等消极现象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问题,都归结为‘腐败现象’。如果除去这些,真正严重的腐败问题就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么多了。”——我觉得闻心网友这个说法值得商榷。什么是腐败,当然可以有比较严密的定义。但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正是腐败现象蔓延的表征。其实社会上种种不正常现象的背后,或多或少都跟腐败相关联,有些干脆就是腐败直接造成的。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跟某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纵容默许和行政不作为有关,甚至跟幕后权钱交易有关,这难道不是腐败?服务态度差、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反映了政府部门效能低下,邵道生先生认为:腐败﹑贪污的泛滥制造了一大批庸官﹐而庸官的“作风病”又是腐败﹑贪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可见与腐败也脱不了干系;其他种种,如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如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严重问题……都有腐败官员的影子。“如果除去这些,真正严重的腐败问题就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么多了”,我认为一是腐败问题不能与这些截然分开,二是什么才算是真正严重的腐败问题?怎样才算“多”?作者的意思似乎是,网友们夸大了中国的腐败问题。其实,腐败现象无论是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已经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了。乱收费还不是腐败?吃拿卡要还不是腐败?这些还仅仅是认识问题或者是工作作风问题?……学校乱收费,办事人员拿好处费,医生拿红包,采购人员拿回扣……这些似乎还够不上“真正严重的腐败”,至少跟巨贪动辄上千万比起来,不怎么显眼。但其普遍程度,只要你是中国人就应该是明明白白的。真正严重的腐败问题,到底是多还是少,还是让网友们从自己的实际感受来说吧。四、闻心网友说:“每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处分10多万党员干部,但这里面可称为腐败分子的人是极少数。2004年在受处分的党员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700多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十万分之七。大部分的人是因违反计划生育、财经纪律、责任事故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受到处分,可他们并不是腐败分子。”——什么是腐败分子?在闻心网友看来,只有涉嫌犯罪才是腐败分子。这个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就说“吃拿卡要”吧,就是非常明显的腐败,只是程度不同,而性质是一样的。“吃拿卡要”数额巨大的就是贪污受贿(包括索贿,卡、要即索贿),数额尚不足以量刑的,只好以党纪政纪处分。把这类人称为腐败分子,我想多数人是会同意的。再说了,腐败分子被查处的比例又有多少呢?还有多少腐败分子或准腐败分子还没有露出原形呢?怎么能仅仅根据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数量,就得出腐败分子是极少数的结论呢?那么,如果没有一个腐败分子被查处,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国没有腐败分子(当然这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作的一个假设)?我当然也希望腐败分子是极少数,越少越好,最好是一个也没有。但良好的愿望,不能取代严峻的现实。如果还用“腐败分子是极少数”这样的话语来立论,不管其动机是什么,但其结果是麻痹人们对腐败现象严重性的认识,客观上为腐败分子帮了忙。五、闻心网友说:“有些人之所以感觉到现今的腐败问题很严重,除了把腐败这个概念泛化外,也与他们获得腐败信息的渠道有关。2003年,有个省就‘您和您周围的人感受腐败的渠道’作了一个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是13.92%的人亲身经历过腐败;54.3%的人从国内书报、3.9%的人从境外媒体上感受到腐败很严重;13.87%的人听别人说腐败很严重;12.536%的人说不清。由此看来,亲身经历腐败的人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听媒体和别人说的,这值得我们深思。”——腐败问题是不是严重,也不用说别的什么,就从这个调查数据来看吧。13.92%的人亲身经历过腐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10个中国人当中,就有略多于一个人能证实自己遭遇过腐败(是参与腐败呢还是受腐败之害这里不清楚,但一定是目睹过腐败事实),这还不够严重?还要多少人“亲身经历”腐败才算严重?而像我等草民去办事,遭遇“吃难卡要”这类窝心事,照闻心网友的说法,还不算是遭遇腐败的吧(因为吃拿卡要者还不是腐败分子嘛),那么我也属于这13.92%之外,属于“从媒体上感受到腐败很严重”之列。我认为,理性地看待腐败问题,一是要看到目前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和成就,二是要看到腐败的问题还很严重,绝不能掉以轻心,三是要理性看待网友的言论所体现的强烈的反腐败要求。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目标是一致的,反腐败是民心所向,腐败分子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反腐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这都是好事情,体现了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增强了,对党和政府充满热切的期望。所以,不必对网友的反腐言论太过于苛求“理性”,理性也并非盲目乐观,错估形势,多一些忧患之心,总比自我感觉良好更有助于搞好反腐败工作。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腐败问题要怎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6-17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