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举报
开通vip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美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智能理论的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美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智能理论的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力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在该书中,加德纳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7种,分别是: 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经过多年的研究,加德纳不断完善多元智能理论,于1995年补充了“自然观察者智能”,使智能类型达到8种。此后,加德纳又提出“存在智能”和“灵性智能”两种尚待确定的智能类型。 第一节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 批判传统智能测试引发的学术思考,对优质教育追求的社会氛围,加德纳本人的研究积累等多种因素催生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对智能类型和符号系统关系的研究,对某种能力迁移性的研究,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以及对不同智能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等多方面研究成果为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80年代以来,对于智能及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 Sternberg)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家塞西(S.J. Ceci)提出了智能的领域独特性理论。正是在如此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1 一、多元智能的理论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具体包含如下涵义: (一)不同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二)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尽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上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有效产品的能力。根据加德纳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传统的智能理论产生于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现代工业社会,智能被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 (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从多维度看待智能问题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2 二、多元智能的理论结构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能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智 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 本书里提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 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 系的七种智能 (后来增加至八个):语言智能、音 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 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一)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二)音乐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三)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在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四)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 3 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类人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五)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六)自我认知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这类人会从各种回馈渠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在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七)人际交往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包括四大要素。1.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2.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3.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4.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察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八)自然观察者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 4 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另外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由于他目前尚不能肯定其是否存在,加德纳2003年在《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的演讲中称其为“二分之一”智能,意思是有待于今后他自己和其他研究者的论证。加德纳本人及其它学者从自我认知智能分拆出的“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同样有待于论证。 三、多元智能的特征 加德纳指出智能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智能有八种独特的性质,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智能行为。人的智能表现在各个方面,每种智能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不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成功才算智能高 。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事实上,多元智能观不把智能看作是一种稳定的、内在的特征,而把智能视为生物潜能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智能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智能跟人的相貌、肤色等其他特征一样,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但它还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如一对孪生子被不同家庭收养,他们的智能倾向会有所不同,相反,若两个由不同父母所生的孩子,补收养在同一家庭,他们的智能倾向有可能相近。总的来说,人的智能差异有大约五成是受遗传基因的影响,有两成半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趣的是,遗传与环境对不同年龄人的智能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儿童而言,遗传基因对智能的影响占四成半,环境的影响约占三成半。可是,对成年人而言,遗传基因对智能的影响占七成半,而环境的影响则十分微弱。 (二)智能发展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完全相同智能的人,每个人的智能都是不同特质的组合,各具特性。这对于我们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智能发展的能动性 人的智能的发展离不开遗传基因和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更 5 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只有在自主、能动地发展自身潜能的基础上,才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形成高水平的智能。 (四)智能发展的可塑性 每个人的智能都具有可塑性,在充分挖掘潜能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会使人的智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 (五)智能发展的连续性 人的智能的发展,不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其智能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主观的努力和培养其智能是可持续发展的。 (六)智能发展的预见性 人的每一种智能都是可以通过测量而预见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人们从对“IQ”的研究到“EQ”的研究,再到对智能多元结构的研究,是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领域内的教育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纵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实验依据及阐述内容,不难看出其本质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并不是某一流派的教学理论。加德纳本人也表示《智能的结构》一书是他作为心理学家写的,是他对心理学家同行们所说的话,在这本400多页的书里,他只用了几段的篇幅,讲述了这个理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教育的工具,或者是万能药。 但很明显,从1983年出版《智能的结构》以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工作者那里,马上就得到了清楚的、响亮的回应。许多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看到了这个理论和他们所从事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加德纳和教育管理者之间,已经发生了许多故事,多元智能理论现在已经属于教育界,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被人们谈论着,并引起了争议。 我们通过阅读或者传闻了解到:一些学校分别建立了七八个学习中心 6 或专业的教室,每个学习中心或教室专门针对一种智能;一些学校决定集中培养某一种被忽略的智能;一些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八种智能,采用八种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引进了新的方法评估这些智能;一些学校将表现出某一种智能强项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还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将具有各自不同智能轮廓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室里学习,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所有以上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加德纳在自己的书里都没有介绍过,也没有加以提倡。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与教育有关,但它自己并不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或者教育的一个目标。正像加德纳早先表明的那样,人类作为生物的种属拥有一定数量的智能,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他们各自独特的智能轮廓。以上主张可以导致无数类型的教育实践,而且这些教育实践之间可能会互相矛盾。一个关于人类自身存在的事实或假设,绝不可能是人类星期一早上或明年该干什么的指令。所以,人们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所进行的教育实践,未必推测出了加德纳的真正意图,探讨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 加德纳为了指导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主张以及怎样恰当地应用它,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评论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误解,说明多元智能的理念应该如何应用,他的重点在于强调那些应用这些理念的正面典型,而不是指责那些令他感到不愉快的实例。 在众多有关多元智能领域内的教育议题中,在加德纳心目中有三个最为突出。它们就是教学与评估的个性化、结合教育目标的必要性和关键概念多种表达的优越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学中的三个重要推论 (一)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有史以来的绝大多数学校是统一制式的学校:教育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估也采用完全相同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表明看起来是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是平等的,但本质上却是不公平的。这种教育偏向那些拥有语言智能强项和逻辑-数学智能强项的人。而对于许多展现出不同智能轮廓的人,在学校学习则感到有些困难。 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并非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更不是自恋式的教育。与 7 此相反,是一种非常严肃地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教育。对于每个学生学习上的强项和学习的特点,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这些信息,为每个学生都创造出最理想的教育。信息时代使个性化教育在未来成为可能,一旦在网络上对某个概念的教学方法有3种甚至30种,将再也不会有教师说“张三不能按照我的方式学化学,请换一个学生给我教”。 (二)教育目标优先 教育应首先尽可能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有许多教育目标可供我们选择,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做文明社会中的文明人、掌握几个学科的主要事实和理论、在学科内的全面思维、跨学科思维、技术的掌握、学会提出问题、构建每个人的强项等等。如果教育目标仅仅是想提高考试成绩,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每天都参加考试。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聚集于研究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的概念、理论、假说和主张来帮助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加德纳领悟到在教育的传统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所选择的道路之间,其实有一个温和的中间道路:即传统的教育目标与实现这个目标的灵活的方式相结合,这似乎在多场教育争执中能够使双方都满意。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多元智能理论是按照公民投票表决的方式取胜的。大多数人,包括政策的制定者和家长,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研究者们同时发现了两类人:一类是对于教育现状的积极辩护者,他们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因此对学校非常满意;另一类人则憎恨学校并且在学校表现不佳。研究者们发现,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接受程度,取决于有关学校是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是否重视艺术教育的功能,是否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否勇于投身教育实践,以及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 (三)关键概念的多种表达——实现“为理解而教”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理解”的含义包括:首先,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进行知识的内化;其次,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生成新的理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 8 也是理解要到达的真正目标。“为理解而教”作为多元智能理论追求的教学目标,支撑着整个教学体系,统领着整个教学过程。 1. 实现关键概念的多种表达的意义 (1)运用多种合理的方法,引入有关学科的内容,一个教师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某些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切入点学习,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艺术的接入点或者人际交往的切入点学习。当然,有些学生最好通过一个切入点学习一个科目,其他的科目则可以通过别的切入点学习。 (2)这种接近一项内容的多种角度,告诉了学生怎样成为一门学科的专家。的确,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专家,就要看他能否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思考自己的论点和技艺。 (3)通过这些多元的切入点,一个人可以激活神经网络的不同群集。如果大量的神经网络被激活并且最后相连接,人们对于正在讨论的题目就获得了牢固的、持久的心理表征。 一定程度上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出的重要概念,给学生很多方法和机会,以指导他们学习什么。这样的教育实践很可能具有良性的效应,甚至可能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考试中,提高所有重要试题的分数。 2.对课程设置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若想得到“为理解而教”的结果,最认真的决定就是彻底缩减课程。如果有人希望拥有保证获得“理解”机会,就必须放弃教学 “覆盖一切”的错误做法。过分广泛的覆盖面就会导致肤浅:学生学到的只能是曾经在脑海中装满,但在考试一结束就会马上忘光的东西,也就是那些考试中的多项选择题,或者只需要简短答案的试题。所以,应该转向“不覆盖一切”的做法,或者套用另一句流行的口号,应该奉行“少就是多”的原则。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清楚看出,加德纳倾向于某种形式的“核心知识”,也就是所以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意味着提出一套犹如圣经般经典的著作和原理的清单,其实他所追求的,是一些丰富和具有启发意义的概念之间的一致性,是能够表现理解方式的“成果展示”。 3.实现“理解”的多元切入点 9 加德纳的研究表明,任何丰富的、有益的主题,即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课程内容,都至少可以通过7种不同的方式来切入。这7个方式差不多与多元智能相一致。我们可以将值得教给学生的议题设想成有7个切入点(入口)的房间。对于学生来说,哪一个切入点最合适,入门之后走哪一条路线最顺利,都因人而异。知道这些切入点或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采用易为大范围学生所接受的方式,介绍新的内容,讲授新的教材。这样当学生探索其他切入点或方式的时候,就有机会摆脱陈复刻版的思维方式,深化多元的概念。这7个切入点分别是: (1)运用叙述切入点(narrational entry point);教师首先介绍与所学概念有关的故事,结合叙述进行讲解。 (2)运用逻辑切入点(logical entry point);学生可以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学习有关概念,通过类推的方法,提出观点。 (3)量化切入点(quantitative entry point);采用与量有关的数字或方式处理。 (4)基本原理或存在切入点(foundational or existential entry point); 检验某一概念的哲学或术语的内涵。这种方法被证明非常适合喜欢提出最基本问题的人,如儿童和哲学家,却不适合较为务实的中年人。 (5)审美途径(aesthetic approach);有些学生喜欢以艺术的方法来对待生活体验。这种反复强调的重点在于吸引学生敏感的和表面的特征。 (6)经验途径(experiential approach); 一些学生,无论是年轻的或是年长的,极擅长采用动手的方式学习,喜欢直接接触那些能够体现或表达某一种观念的信息或素材。 (7)学生之间的协助途径(collaborative approach); 近来,精心设计的小组学习的优越性逐渐显现。那些愿意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的学生,特别适合于以下形式的学习方法,那就是集体研究的课题、分组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竖锯(jigsaw)(类似七巧板游戏,由每个学生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组合在一起完成整个任务)等类型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组内每个孩子都做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贡献。 根据以上模式,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就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人。 10 优秀教师的作用就好像“学生与课程的中间人”一样,能够根据学生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模式,经常注意到那些能更有效地传达有关教学内容的辅助器材,如阅读材料、影像资料、计算机软件等,并能尽量采用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运用它们。 很明显,以上多种切入点及方式的运用是转变学生错误观念、偏见和陈旧学习方法的有力武器。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观点或方法来看待某一概念或问题,学生对它的理解将是片面的、僵化的。与此相反,采用多种不同的观念和立场来看待同一现象,则可以促使学生以一种以上的方式理解它、表现它并寻求这些理解、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即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每个学生。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经画过一幅画,讽刺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单一标准要求学生,就像园丁拿着剪刀剪切冬青一样,老师常常就是这样把学生剪切得整齐划一。我们应意识到,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结构,也就是他的特殊禀赋或者天性,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 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只要教育与学习得法,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他或许在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在评价学生时,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使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客观全面,要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应力求多元,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争取给学生一个令他自己满意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 11 聪明。 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之间很早就表现出兴趣爱好和智能特点的不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儿童在完成需要不同智能共同参与的多项游戏任务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智能特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应该是向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活动机会,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无论是相对于自己还是别人),如有的学生更容易通过音乐来表达,有的学生则更容易通过数学来表达。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八种智能中的每一种在人类认知结构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对不同的智能一视同仁。但它更强调每一个人的智能特点是不一样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智能长项的同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学应该改变原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在教学的形式方面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教学的延伸过程中,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 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结构各种功能的基础上,应更注重不同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任意一种智能,尽量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三)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从 12 智能的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主要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 (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是“为理解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其三是“为发展多元智能而教”。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第三节 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操作途径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方法和评价产生了广泛的冲击,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顺利地转化为新型的教学程序,多元智能理论为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各种“切入点” ——对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和学校整体设计都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选择。 一、识别学生优势智能的方法 要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首先要了解学生优势智能的类型。目前了解学生优势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自陈测验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回答与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来确定其优势智能的类型; (二)观察法。教师通过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在日常生活、学习、教学、课外活动中观察、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类型。每种智能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所回答的自陈测验题目的答案,把两者结合起来,判断某个学生属于哪种优势智能类型。 , 各种优势智能的外在表现: , 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喜欢听、读、写,并能轻松地进行拼写,喜 欢文字游戏,做事有系统、有条理,对琐事有很好地记忆。 , 逻辑,数学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喜欢计算机、抽象思维、计算、组织, 13 喜欢解决问题,做笔记很有条理。 , 空间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善于想象,喜爱艺术,如素描、画画、雕刻, 能轻松地看地图或其它图表,具有图像思维能力,有很好的色彩感觉。 , 音乐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对于音高、节奏、音色很敏感,并对音乐表 达的情感和复合结构很敏感,有很好地悟性。 , 身体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有较好的反应能力,能比他人更快地学会某 些运动项目,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喜欢做手工,能较好地控制身体和时 间。 , 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喜欢和他人交往,并喜欢和他人在一起, 有许多朋友,善于和别人交流,能够察觉别人的意图。 , 自我认知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情感,有发展 良好的自我感觉,自我激励,非常个体化,想与主流不同。 , 自然观察者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对于探索人类和自然环境兴趣盎然, 善于寻找机会观察、识别、接触和关注事物,能根据物体特征对其进行 分类,善于确定种族成员间的关系或事物类别,对生物学、生态学、化 学、动物学、森林学或植物学等学科感兴趣等。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加以发展,可以建立学生的“多元智能档案”。“多元智能档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8项智能的成绩,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智能成绩进行动态分析,合理使用“多元智能档案”,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二、 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课堂教学策略 加德纳认为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拓宽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无论在哪种情况,不存在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所有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倾向,所以任何一组特定的方法对某些学生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学生却不一定奏效。因此,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语言智能包含四种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技能,这四种基本技能对任 14 何学科的学习都有显著影响。 对不同类型学生,在各类主题的教室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演讲、讲故事、出主意、写日记、出作品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促使学生在频繁地说话、讨论和解释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六点: 1(注意以学生使用的语言为教学的起点; 2(考虑语言技能发展的自然进展; 3(技能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语言成长; 4(要使语言和文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5(使语文学科的各个成份,包括听、说、读、写综合为一体; 6(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阅读和写作的切入点。 (二)要使教学体现生活化的特点 针对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十点: 1(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 2(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解答; 3(建构重点概念的模型; 4(要求学生用具体物体证明他们的理解; 5(预测和改变逻辑的结果; 6(在各种现象中辨认模型和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7(要求学生判断的陈述和观点; 8(供观察和调查的机会; 9(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建构意义; 10(把数学概念和程序与其他学科领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要使师生的肢体动作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身体运动智能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它来源于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经验。它包括联系“身”和“心”,使身体得以完美展现的能力。 在课堂上,身体的活动使学生集中注意,通过身体的神经-肌肉编码学习能够增强记忆。我们都拥有“肌肉记忆”,它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 肢体动作学习活动与传统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 15 解力,还能帮助学生把学习看成“容易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采用肢体回答问题 2(创设课堂剧场(如话剧、木偶戏等) 3(运用动作意识(如猜谜活动等)解答问题 4(培养学生动手思维的能力(如制作实物等) 5(让学生用身体图(用肢体表示想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6(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四)创设多元的视听教学环境 空间智能包括视觉辨别、再认知、投射、心理图像、空间理解、映像操作、复制内外心像等,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或表现出上述技能的部分或全部。活跃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五种方法: 1(形象化法,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变成图画形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他们学习的东西,让他们在脑子里创造自己的“内心黑板”,当被问到任何一部分特殊信息时,学生只需调出他们的黑板“看看”上面的数据就行了。 (色彩记号法,教师和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或学习材料上作标记,2 用色彩来强调规律、规则或分类,如用红色标出主题思想,用绿色标出辅助数据,用黄色标出不明确的部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用最喜欢的颜色来减轻紧张的心情。 3(图画比喻法,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比喻的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的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比喻的大师。而这种能力常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教师通过发掘其潜能,就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让学生思考掌握的重点或主要观念,然后把其想法与某个视觉形象联系起来,自己构思完整的比喻,或发展自己的比喻,这样有助知识的理解。 4(思维速写法,让学生将知识重点、主题、中心思想或核心概念形成“知识串”,教师在要求学生用速写联系一种想法时,不要强调是否完整和实际,应该意识到这种视觉思维的价值可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5(图解符号法,教师用图和符号来描述要讲授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黑板上写字,很少画画,特别是小学以后,教师越来越少用图画进行教学,图画 16 对那些空间思维占优势的学生理解知识至关重要,用图画或图解符号,同时使用文字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更广泛更好的效果。 (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在注重应试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往往被看成是休闲课,普遍被人们所忽视,更多的关注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它学科。音乐是发展学生各项技能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据“全美音乐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选修音乐课的学生在学业成就测验中的语文与数学成绩,比未学习过音乐的学生平均高出20-40分。音乐对一般学业成就有积极的影响,重视音乐训练会对提高数学和科学思维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将音乐溶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节奏、歌曲、击节和吟唱法,把想要强调的讲课重点、中心思想、观念主题编成诗歌、快板等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科目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综合或应用,编写成歌曲、诗歌或快板等,使学生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超记忆音乐法,教师讲课时播放有节奏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最为有效的是四分之四拍古典音乐。 (音乐概念法,用音乐曲调或节拍作为表达概念、规律或纲要的工具,为3 学生创造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的表达的机会。 4(情感音乐法,为某个单元或课程配上与之相适合的具有感情气氛的背景音乐,这种音乐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古典或现代音乐,也可以是音响效果或自然声音,如在阅读海边故事前放一段大海声的录音(海浪击打岩石、海鸥叫声等)。 (六)课堂应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 人际交往智能就是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关注人们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与他人建立与维持关系的能力。通常那些能够表露心声,并善于提高他人生活质量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智能。 每个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1(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合作学习模式其核心是采用小组形式以达到教学目标。最为有效的是每组3-8人,学生在合作小组里可以根据不同智能优势担任不同角色,如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小组 17 同学的组织;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写作;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学生负责画图;身体运动智能的学生负责创作道具或当主角等。 2(建立合作小组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真正从事社会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小组里,模仿实际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进行行为动作的预演。 3(实行人际交往的训练。当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训练他们与人合作,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将来适应社会十分必要。 (七)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反思自省的时间 自我认知智能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弱点与错误的能力,是批判性的自我观察,是促使人自我理解的方式,它包括我们的思想与感受。当发现学生自动化地做某事时,不妨让他即刻停一下,再重新开始做这件事,并仔细、谨慎地观察他的行为,这能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内在世界,这对师生都有同样重要的觉醒作用。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他们无意中犯了错误,也不应该自卑、羞愧或愤怒。当他们能自我解嘲时,就能更好地重新开始。教师在学生面前应示范这种能力,使学生从中学到基本的生存技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给学生反应时间。在讲课、讨论及其它活动期间,学生应该有内省或深1 思的“暂停”时间,反应时间可以是一分钟,要提供给学生对刚讲新知识进行消化或联系自己实际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机会,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为将要进行的活动做好准备。 2(联系个人实际。教师可以把学生个人的感觉、生活经历编织到教学中,使所讲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3(给学生选择知识的时间,给学生机会对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并做出决定。选择的内容可以是限定的,也可以是非限定的,可以与课堂内容或进程有关,也可以无关,要尽量扩大学生在学校做选择的经验范围。 4(教师要带着不同感情讲课,通常教师是以一种中立的感情给学生讲课,然而人有七情,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提供和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感情,引发他们的情感反应。 5(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这是自我认知智能强的学生的特点,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制定目标的时间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个月, 18 目标本身要与学习成果或生活目标紧密相联,要帮助他们为一生做好准备。 (八)各科教学应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理 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早期人类在生存竞争过程中演化而来的,它包括识别有益或有害的物种、气候的变化以及粮食资源。其实质是观察、反映、联结、条理化、统合以及联系自然界和人文世界的知觉。 它有利于丰富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人类天生就是自然观察者,我们渴望通过感官探索大千世界,运用天赋的身心机能敏锐地去感知,主动地观察,并对感知和观察信息进行反思和质疑,以体验周围的环境。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培养: 1(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步骤的观察学习 2(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一个数学问题、一片叶子的形状、一首诗中的某一行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持续提出这些问题。 3(鼓励学生建构学习的意义。学生一旦开始理解事物特点及其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论,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的同学或书本知识进行比较。 4(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活动,学生可获得当前世界的一般知识、动作知识和认识世界所需要的框架和结构。 5(鼓励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类。 6(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发展自然观察者智能。 三、如何实现“为理解而教”的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理解, 1991年《未受教育的心灵》:认为一个人若能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那么他就具有真正理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记忆和背诵并不是理解的同义词。 理解的标志: 1(能说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概念, 3(能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点 4(在新的情境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 5(做出创新的比喻和推论 19 (二)理解什么, 学生了解重要学科的思考方式。科学、数学、艺术与历史,学生应该以相当的深度在他们可处理的范围之内,探讨重要的问题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科学家、几何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是如何思考的,碰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效的教学是训练学生的思考模式 (三)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理解 1.多重切入点 人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每个人都用个人化的方式学习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切入课题。 2.提出恰当的比喻 借用学生熟悉的经验,来理解不熟悉的事情,特别是关键的部分和内容。 3.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核心概念。 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借助不同的模式语言来表达。模式语言是学科的符号、表达方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模式语言主体。 4.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四)增进理解的方法 1.到有启发性的机构学习——科学博物馆 2.直接面对错误的观念 3.建立帮助理解的框架 首先确定理解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理解程度,澄清关键性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活动中,认识并宣传理解的表现;学生必须知道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4.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估 教师要持续不断地评价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如何,通过别人的建议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四节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现“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20 程度:高中 科目:化学 目标:教授气态方程(Boyle’s Law) , 给学生讲授波义耳定律的定义——一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压强与其体 积成反比;并让学生讨论这个定律。(语言智能) , 给学生一个描述波义耳定律的公式:PV=K,并让他们解决与之相关的 具体问题。(逻辑-数学智能) , 给学生一个与波义耳定律有关的比喻或视觉形象:“想象你手上有一个 疖子,你开始挤的时候,压力就产生了。你越挤,压强就越大,直到疖 子最后破了,脓血喷得满手都是。” (空间智能) , 让学生做以下实验:他们把空气吸进嘴里,腮微微鼓起来,然后让 他们把所有的空气挤向嘴的一边(体积变小),并体会压强是否加 大;然后让他们把空气释放到嘴的两边(体积变大),然后让他们 体会压强是否减小。(身体运动智能) , 让学生有节奏地重复以下音乐口诀:(音乐智能) 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 血液开始沸腾,一声尖叫爆发。 我需要更大空间,否则我会发脾气。 体积变大,压强减小。 , 组织学生变成一个“容器”中的空气“分子”(教室内一个明确规 定的角落)。他们以不变的速度移动(温度)并且不能离开这个容 器(不变量)。当两个拿着线绳来紧缩容器大小的自愿者开始移向 “人分子”时,容器的体积逐渐变小,空间越小,能看到压强越大 (如学生相互碰撞);反之,空间越大,压强越小。(人际关系智 能、身体运动智能) , 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量度密封容器里的空气压强,然后画出压强 与体积的反比图。(逻辑-数学智能) , 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压力的时候,你觉得你有很大的空间吗,” (典型回答:压力很大/空间不大),然后再问学生“当觉得没有 21 什么压力的时候,又是如何,:(没什么压力/很大空间)。并将 学生的经历与波义耳定律相关联(自我认识智能)。 , 教师对学生讲述“潜水员使用水下呼吸器指南”,其中警告潜水员不可 在深入海水中时,做一次深呼吸并屏住呼吸上升到海面(根据波义耳定 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因为深入海中,压强增大。教师问学生,潜 水员会出现什么结局。(造成肺部气体扩张、血液阻塞,可能危机生命)。 (自然观察者智能) 案例二 程度:高中 科目:化学 目标:教授葡萄糖 , 观察葡萄糖样品,(自然观察者智能) , 请说出葡萄糖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语言智能) , 对葡萄糖分子结构进行推测,先根据已有经验对组成进行分析,再提出 对结构的假设:葡萄糖分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一个不饱和 度,可能有碳碳双键、醛基、酮基、羧基或酯基。(逻辑-数学智能) , 设计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探究葡萄糖的分子结构。(逻辑-数学智能) , 动手实验对葡萄糖的结构进行检验。(身体运动智能) ,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葡萄糖的来源、用途、制法。(语言智能、视 觉-空间智能) , 归纳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写出葡萄糖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逻辑-数 学智能) , 播放视频资料“葡萄糖与生命”(有背景音乐)。内容是一段中国新闻中 关于山西王家岭煤矿3.28矿难事故救援情况的报道,讲述救援人员听到 矿道内传来敲击钻杆的声音等生命迹象后,调整救援策略,通过钻孔向 井下送去300袋葡萄糖营养液和一封信的故事。(音乐智能、视觉-空间 智能) , 小组活动,书写感悟:请四位小组成员相对而座,每人一句,轮流写下 22 自己对这节课的感言,并在后面签名,课后在班级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 交流。(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已经到第五节课了,同学们饿了吗, 贴近生活、调动情绪“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物中含有营造情境、引出课题 哪几大类营养物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熟悉的糖 ——葡萄糖。 【1分钟头脑风暴】请列举出你知道的关于葡萄糖的所有知 识(小组接龙游戏)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各小组的回答有的准确明晰,有的不够准确,教师可追知水平,创设认知冲问、明确问题,但不即时评价,留下问题,待课的尾声或突,激发学习动机 课后自评或生生评价解答) 【引出课题,进行探究】 一、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概括葡萄糖的物理培养观察、归纳能力 性质。 二、确定葡萄糖的分子式及结构式 【提问】如何确定葡萄糖的分子式,通常通过什么实验可 以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提问】根据分子式,请猜测葡萄糖可能含有的官能团。 【学生】 根据已有经验对葡萄糖的组成进行分析,提出对 结构的假设: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一个不饱和 度,可能有碳碳双键、醛基、酮基、羧基或酯基。 提出假设 【布置小组任务】提出你们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 【小组活动】 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实验得出结论 【组间交流】各小组观点综述: 由有机物的性质可1. 检验醛基最为方便,通过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以推断有机物的分 反应,验证醛基的存在,一个不饱和度已满足; 子结构; 23 2. 剩下的五个氧原子可以形成羟基或烷氧基,检验羟基用 与金属钠的反应最为方便,但会受到溶液中水的干扰; 验证假设 3. 有同学想到利用羟基的催化氧化反应,但还未进行试(由定性到定量,才 验; 能确定官能团的个 另有同学提出想推断羟基的个数,必须进行定量实验才数) 行。这时,由教师适时提供以下数据: 【补充信息】 化学实验和分析推1. 1mol的葡萄糖能够和5mol的乙酸反应生成1mol五乙酸理是确定有机物分葡萄糖酯; 子组成和结构的重2.葡萄糖与氢气加成,被还原成直链的己六醇。 要手段和方法; 【归纳概括】 葡萄糖中含有--CHO和多羟基,是一种多羟基醛。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OH,CH(OH),CHO 24 三、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物质的性质【提问】高三教材P173[讨论]中的问题。 由其分子结构决定,1. 归纳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2. 写出葡萄糖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特性; (1) 在人体中的氧化反应; (2)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3) 银镜反应; (4) 还原反应。 【练习、版演】 四、葡萄糖的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提问】1.为什么葡萄糖可以为体弱和血糖过低的者补充 营养, 2.葡葡糖为什么可以用于制镜业, 3.为什么医疗上曾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 浊液反应来测定其中的含糖量, 【提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葡萄糖还有哪些用途, 24 【归纳概括】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医药业(葡萄糖酸 锌、治疗低血糖)、酿酒等。 【阅读材料】 “葡萄糖的来源和制取” 感受葡萄糖作为最【视频资料】 常见、最重要的糖类“葡萄糖与生命”播放一段中国新闻中关于山西王家岭煤化合物,与生命有着矿3.28矿难事故救援情况的报道,讲述救援人员听到矿道极为密切的关系。 内传来敲击钻杆的声音等生命迹象后,调整救援策略,通 过钻孔向井下送去300袋葡萄糖营养液和一封信的故事。 【小组活动,书写感悟】 请四位小组成员相对而座,每人一句,轮流写下自己对这培养学生内省、反思节课的感言,并在后面签名,课后在班级教室后面的学习与表达交流的习惯。 园地交流。 …… 本案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模式,经常注意到那些能更有效地传达有关教学内容的辅助器材,如阅读材料、影像资料、计算机软件等,并能尽量采用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运用它们以实现学生对本节课中核心观念的真正理解。 本节课的核心观念: 1(葡萄糖对于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从引入之初教师问同学已经到第五节课是不是饿了,到追问食物中含有哪几大类营养物质,再到观看【视频资料】“葡萄糖与生命”,这些教学行为无一不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葡萄糖对于生命的意义。 在本节课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小组活动,书写感悟】中,同学们写下了如下一些话语: 葡萄糖原来如此有用啊; 葡萄糖是生命的基础; 葡萄糖的结构真复杂; 葡萄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5 葡萄糖好神奇; 再简单的事物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自然真奥妙,还有许多物质等待我们去探索; 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葡萄糖用途真多,生命的才是世上最完美的; 以上感言,体现了学生对葡萄糖与生命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化学学科观念的认同、内化和理解。 2(化学实验和计算分析推理是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由燃烧法可以确定葡萄糖的分子式,学生们根据分子式和已有经验对葡萄糖的组成进行分析,再加上对不饱和度的计算,提出对结构的假设: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一个不饱和度,葡萄糖可能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醛基、酮基、羧基或酯基。在这里我布置给小组的任务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 这里与以往教学最大的差别在于:提出怎样的假设,需要做哪些实验来验证假设,完全由小组成员自主决定。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进行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步骤供参考,同时还在讲台准备有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金属钠、铜丝等试剂和仪器供各小组选择使用。 学生自主进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验证、交流质疑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智能,为完成小组目标而共同努力,但他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从中我们更能感受到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智能图谱和多少种学习方式。部分学生的感言如下: 化学真奇妙~ 理论需要现实中实验的依据; 确定一种物质的成分必须要有实验为依据,并且合作很重要; 化学在不断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中趋于完美; 实验做得真有劲~ 做实验的化学课真有趣。 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检验官能团,条条大路通罗马; 多上这种实验课; 26 探究型学习方式对我们学生有很大帮助; 实践出真知,化学研究离不开实验; 自己动手探究很有趣; 葡萄糖结构很复杂,所以实验现象也很多,很好看。 这样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有超出教师预设的实验尝试,由此会产生出新的问题和独特的体验,比如一个小组中有几位同学分别写道: 预想的现象不一定会出现,总会有状况..... 葡萄糖溶液和金属钠剧烈反应,生成的黄色溶液是什么, 实验中危机与机遇并存,就像人生。 看到了分层现象,不过光凭现象还是不知道原因啊。 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角度进入式的自主探究过程带给学生的身心体验,也许很难用语言表达,有学生的感言只有一个字:爽~有一位学生的课后感言是:生活真美好~这样的一种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和学习化学的乐趣,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师生的心里都涌动着探索的愿望和激情,我认为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应珍视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Thomas Armstrong著,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沈致隆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陈杰琦等著,多元智能学会译,多元智能在全球,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郝志军等著,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 理查德?I.?阿兰兹著,学会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
本文档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