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举报
开通vip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据《民族医学报》2010-11-26报导,该报11月16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获悉,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申遗成功,对于中国针灸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造福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序 玉州区老年大学成立仪伊始,就开设了老年保健课。在前十年的教学中,多以医药治疗和推拿保健并分...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据《民族医学报》2010-11-26报导,该报11月16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获悉,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申遗成功,对于中国针灸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造福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序 玉州区老年大学成立仪伊始,就开设了老年保健课。在前十年的教学中,多以医药治疗和推拿保健并分门教学为主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学员们迫切希望能学到一些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起到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而又简便验廉的方法。 《经络养生》目录 第一篇 神奇的经络 第一章 经络„„„„„„„„„„„„„„„„„„„„„„„„„ 1 第一节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1 第二节 经脉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1 (中医六大养生术法歌诀) 3 第二章 经络的实质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4 第一节 经络的实质„„„„„„„„„„„„„„„„„„„„„„ 4 第二节 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5 第三节 经络与人体的关系 7 第三章 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8 第一节 醒脑开窍„„„„„„„„„„„„„„„„„„„„„„„ 8 第二节 调虚实„„„„„„„„„„„„„„„„„„„„„„„„ 8 第三节 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9 第四节 固本培元,抗衰益寿的作用„„„„„„„„„„„„„„„ 9 第五节 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作用„„„„„„„„„„„„„„„ 10 第六节 未病先知的作用„„„„„„„„„„„„„„„„„„„„ 11 第七节 现场急救,回阳救逆的作用„„„„„„„„„„„„„„„ 12 (经络养生效不凡?大脑治百病歌、四总穴歌13) 第四章 经络养生术法简介„„„„„„„„„„„„„„„„„„„ 14 第一节 药食调经法„„„„„„„„„„„„„„„„„„„„„„ 14 第二节 运动通经法„„„„„„„„„„„„„„„„„„„„„„ 15 第三节 精神调经法„„„„„„„„„„„„„„„„„„„„„„ 17 第五章 经络针炙推拿调经法„„„„„„„„„„„„„„„„„„ 18 第一节 针刺法„„„„„„„„„„„„„„„„„„„„„„„„ 19 1 第二节 炙法„„„„„„„„„„„„„„„„„„„„„„„„„ 19 第三节 推拿按摩„„„„„„„„„„„„„„„„„„„„„„„ 21 第四节 多功能按摩器件选介„(莫生气歌27)„„„ 24 第六章 经络养生的原则„„„„„„„„„„„„„„„„„„„„ 28 第一节 适当运用补泻手法„„„„„„„„„„„„„„„„„„„ 28 第二节 判别寒热虚实的表现„„„„„„„„„„„„„„„„„„ 28 第三节 择优选法多发配合原则 „„„„„„„„„„„ 29 第四节 注意事项和禁忌 29( 禁针穴位、禁灸穴位经络养生原则歌30) 31 第七章 腧穴„„„„„„„„„„„„„„„„„„„„„„„„„„ 第一节 腧穴的定义作用„„„„„„„„„„„„„„„„„„„„„ 31 第二节 腧穴的取穴定位„„„„„„„„„„„„„„„„„„„„„ 31 第二篇 经穴各论 第一章 手太阳肺经 吸清弃浊 调气生津要经„„„„„„„„„„„ 33 第一节 肺经循行的部位„„„„„„„„„„„„„„„„„„„„„ 33 第二节 肺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33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34 第三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手太阳肺经穴位分布图35)„„ 35 ?中府35?少商 鱼际36 列缺、尺泽37?孔最38 第五节 经道推拿 (吸清弃浊肺经歌)„„„„„„„„„„„„„„„38 第二章 手阳明大肠经 肺、大肠和皮肤的保护神„„„„„„„„„„ 40 第一节 大肠经循行的部位„„„„„„„„„„„„„„„„„„„„ 40 第二节 大肠的功能特性„„„„„„„„„„„„„„„„„„„„„ 40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41 第四节 穴位名称与分布和常用穴位„(大肠经穴位分布图42)„„„„ 42 第二掌骨全息反射图 43 ?合谷43 迎香44?阳溪、手三里45? 曲池46?温溜47 第五节 经道推拿 (大肠经护肺胃歌)„„„„„„„„„„„„ 47 第三章 足阳明胃经 培育后天之本的大经„„„„„„„„„„„„„ 49 第一节 胃经的循行部位„„„„„„„„„„„„„„„„„„„„„ 49 第二节 胃的功能特性„„„„„„„„„„„„„„„„„„„„„„ 50 第三节 主所生疾病„„„„„„„„„„„„„„„„„„„„„„„ 50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胃经穴位分布图52)„„„„„„ 51 减肥治瘦脾经歌 57 ?足三里53?梁丘穴54?天枢55?丰隆穴、阴市56 第五节 经道推拿„„„„„„„„„„„„„„„„„„„„„„„„ 57 第四章 足太阴脾经 统血主肌肉肥瘦大经„„„„„„„„„„„„„ 58 2 第一节 脾经的循行部位„„„„„„„„„„„„„„„„„„„„„ 58 第二节 脾的功能特性„„„„„„„„„„„„„„„„„„„„„„ 58 第三节 主所生疾病„„„„„„„„„„„„„„„„„„„„„„„ 60 第四节 穴位名称和常用穴位„(脾经穴位图61)„„„„„„„„„„ 60 ?隠白、太白62?三阴交 血海63? 地机64?食道65 第五节 经道推拿„„„„„„„„„„„„„„„„„„„„„„„„ 65 第六节 中药提振脾经 (党参、黄芪、砂仁、芦荟)„ 66 通调气血 消气除烦要经„„„„„„„„„„ 67 第五章 手少阴心经 第一节 心、心包及其同名经络„„„„„„„„„„„„„„„„„„ 67 68 第二节 心经的循行路线„„„„„„„„„„„„„„„„„„„„„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69 第四节 穴位名称和分布和常用穴位„(心经穴位图70)„„„„„„„ 71 ?灵道穴?神门穴71?少府穴?少冲穴72 第五节 经道推拿„(中成药调治心疾歌73)„„„„„„„„„„„„ 72 第六章 手太阳小肠经 泌别清浊调节气血防衰老的大经„„„„„„„74 第一节 小肠的功能特性„„„„„„„„„„„„„„„„„„„ „ 74 第二节 小肠经的循行路线„„„„„„„„„„„„„„„„„„„ 75 第三节主所生疾患„„„„„„„„„„„„„„„„„„„„„ „75 第四节 腧穴和常用穴位„(小肠经穴位图76)„„„„„„„„„„„76 ?后溪 阳谷与养老77?听宫 小海78?少泽79 第五节 经道拿„„ „„„„„„„„„„„ 79 第七章 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藩篱和排毒大通道„„„„„„„„„„„ 81 第一节 膀胱的功能特性 „„„„„„„„„„„„„„„„„„„„ 81 第二节 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 81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 82 第四节 穴位名称和分布和常用穴位(膀胱经穴位分布图83)„„„„„82 晴明、攒竹86?委中穴87?昆仑88?承山、八髎穴89 第五节 经道推拿 „(祛瘀排毒膀胱经歌90)„„„„„„„„„„ 91 第八章 足少阴肾经 培护先天之本、防衰抗病大经„„„„„„„„„ 92 第一节 肾的功能特性 „„„„„„„„„„„„„„„„„„„„„ 92 第二节 肾经的循行路线 „„„„„„„„„„„„„„„„„„„„ 94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 95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肾经穴位分布图96)„„„„„„ 95 ?涌泉、然谷98?大钟穴99?太溪穴、交信穴100 ?步廊、神封、灵墟101 第五节 经道推拿 „„„„„„„„„„„„„„„„„„„„„„„ 101 第九章 手厥阴心包经 护心、救心脏猝死大经 „„„„„„„„„„102 3 第一节 心包的功能特性 „„„„„„„„„„„„„„„„„„„„102 第二节 心包经的循行路线 „„„„„„„„„„„„„„„„„„„103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103 第五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心包经穴位分布图104)„„„„104 ?郄门、间使105?内关106?劳宫107 第五节 心包经的经道推拿 „(救心脏猝死心包经歌)„„„„„„„ 109 第十章 手少阳三焦经 五脏六腑的保护神„„„„„„„„„„„„110 第一节 三焦的功能和特性„„„„„„„„„„„„„„„„„„„110 第二节 三焦经的循行路线„„„„„„„„„„„„„„„„„„„111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111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112 (三焦经穴位分布图116) ?关冲、阳池113? 支沟、会宗114?翳风、外关115 第五节 经道按摩„(脏腑保护神三焦经歌)„„„„„„„„„„ 117 第十一章 足少阳胆经 扶正祛邪 治未病要经„„„„„„„„„„118 第一节 胆的功能和特性„„„„„„„„„„„„„„„„„„„„118 第二节 循行路线„„„„„„„„„„„„„„„„„„„„„„„119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120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胆经穴位分布图121)„„„„ 120 ?风池、肩井123?阳灵泉124?环跳、膝阳关125?风市126 第五节 敲胆经„(扶正祛邪唱胆经歌128)„„„„„„„„„„ 126 第十二章 足厥阴肝经 保护人体最大化工厂大经„„„„„„„„ 129 第一节 肝的功能特性„„„„„„„„„„„„„„„„„„„„129 第二节 肝经循行路线„„„„„„„„„„„„„„„„„„„„131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131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肝经穴位图132)„„„„„ 132 ?行间、期门、太冲134?中都135? 曲泉、大敦136 第五节 肝经的经道养生法„„„„„„„„„„„„„„„„„„ 137 第十三章 督脉 总督诸阳的阳脉之海 „„„„„„„„„„„„„138 第一节 循行路线 „„„„„„„„„„„„„„„„„„„„„„138 第二节 督脉的功能作用 „„„„„„„„„„„„„„„„„„„139 第三节 督脉与大脑腰脊的关系 „„„„„„„„„„„„„„„„139 第四节 主所生疾患 „„„„„„„„„„„„„„„„„„„„„142 第五节 常用穴位„(督脉穴位分布图143)„„„„„„„„„ 143 ?百会、神庭、风府145?命门146?筋缩147?至阳148 第六节 督脉的经道推拿 „(醒脑开窍督脉歌149)„„„„„„„148 第十四章 任脉“阴脉之海”滋阴培元大脉 „„„„„„„„„„„150 4 第一节 循行路线 „„„„„„„„„„„„„„„„„„„„„„150 第二节 任脉与脏腑的关系 „„„„„„„„„„„„„„„„„„150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151 第四节 腧穴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任脉穴位图158)„„„„ 151 ?关元153?气海154?神阙155?中脘156?膻中158 第五节 任脉的经道推拿 „„„„„„„„„„„„„„„„„„„159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162 第一节 冲脉 „„„„„„„„„„„„„„„„„„„„„„„„162 第二节 带脉 „„„„„„„„„„„„„„„„„„„„„„„„163 „„„„„„„„„„„„„„„„„„„„„„„163 第三节 阴维脉 第四节 阳维脉 „„„„„„„„„„„„„„„„„„„„„„„164 第五节 阴跷脉 „„„„„„„„„„„„„„„„„„„„„„„165 第六节 阳跷脉 „„„„„„„„„„„„„„„„„„„„„„„165 第十六章 经外奇穴„„„„„„„„„„„„„„„„„„„„„166 第一节 面部(四神聪、印堂、金津玉液、鱼腰、太阳、安眠)„„ 166 第二节 背腰部„„ (新设、百劳、喘息、崇骨、患门167)„„ 167 气喘四花、痞根、精宫、十七椎穴168 第三节 胸腹部„ (脐中四星、三角灸、胞门?子户、子宫) 169 第五节 上肢部„ (肘尖、中泉) 169 外劳宫、四缝、五虎、大骨空、小骨空、鬼哭„„„ 170 八邪、虎口、中魁、12井、十宣 171 拳尖、二白、凤眼 172 第六节 下肢部„? 环中、新建、百虫窝、髋骨、„„„„„„„ 172 鹤顶、膝上、膝眼、呂细、女膝、八凤、气端 173 第七节 其它„„„(阿是、四关、十三鬼哭、中风七穴)„„„„ 174 第十七章 全息反射区穴 176 第一节 全息反射理论与中医经络学说 176 第二节 全息反射区穴疗法简介 176 一、耳穴疗法 (耳穴分布图180) 177 二、手穴诊疗法 (手穴分布图184) 182 三、足穴诊疗法 ( 脚步反射区图188) 188 温水泡涌泉穴好处多歌 200 第三篇 经络养生应用选介 203 第一章 经络养生是健康登百岁的大法 „„„„„„„„„„„„„203 第二章 常用的经络养生术法 „„„„„„„„„„„„„„„„„207 第一节 头部经络养生法„(头面颈部穴位图)„„„„„„„„„207 第二节 拍手背经络养生法 强身祛病防寿斑要法„„„„„„„„209 5 上肢穴位示意图 211 第三节 摩胸法 抗病治心痛要法„(胸胁穴位图)„„„„„„„212 第四节 推腹法 固本培元强身益寿大法 „„„„„„„„„„„„213 第五节 拍背法 扶正祛邪保健防癌大法 „„„„„„„„„„„„215 腰背骶部穴位图 217 防治腰腿痛五法 217 第六节 刮痧法 „„(神经系统的构成图)„„„„„„„„„„„218 „„„„„„„„„„„„„221 第七节 足部经络养生 养生保健瑰宝 第三章 运动性经络养生法 „„„„„„„„„„„„„„„„„„224 „„„„„„„„„„„„„„„„„„„„„„224 第一节 甩手运动 第二节 床上运动 „„„„„„„„„„„„„„„„„„„„„„224 第三节 太极式运动„„„„„„„„„„„„„„„„„„„„„ 225 第四章 药食调经法简介„„„„„„„„„„„„„„„„„„„ 226 第一节 常用药物选介„„„„„„„„„„„„„„„„„„ 226 ?白芨226?三七鸡内金227?砂仁、杜仲228?叶下珠229 ?金樱子、旱莲草、白茅根230? 白鹤灵芝、芦荟231?茶叶232 ?苦瓜233?生姜、大蒜234?芹菜、黄花菜、西红柿235 第二节 中成药调经养生保健法„„„„„„„„„„„„„„„„236 ?玉屏风散236?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237?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都气丸、白及散、甲硝唑片238?藿香正气口服液、 保和丸239?速效救心丸240?升白五红汤、抗疲养生茶、降粘 调脂补气“丹楂散”242?五行蔬菜汤243?杜仲核桃煲猪腰244 第三节 药物调经注意事项„„„„„„„„„„„„„„„„„„245 第四篇 经络养生操选介 第一章 洪昭光《健康百岁经络养生五奇招》„„„„„„„„ 247 第一节 快乐走,壮元气,每天走路一小时„„„„„„„„ „ 247 第二节 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 „247 第三节 想安康,百岁怡,多做腹工深呼吸„„„„„„„„„„ „248 第四节 匡正气,防先衰,天天都练下蹲起„„„„„„„„„„ „248 第五节 你欢喜,我欢喜,十点十分去看戏„„„„„„„„„„ „249 第二章 三一二经络百岁健身法„„„„„„„„„„„„„„ „„250 第一节 经络锻炼是健康长寿的根本诀窍„„„„„„„„„„„ „250 第二节 三一二经络百岁健身法„„„„„„„„„„„„„„„ „251 第三节 “三一二”防治疾病简介„„„„„„„„„„„„„„ „255 第四节 综述“三一二”经络百岁健身法„„„„„„„„„„„ „267 第三章 健康百岁经络养生操„„„„„„„„„„„„„„„„„261 第一节 抖手又抖身(6(10×10)次 „„„„„„„„„„„„„261 6 第二节 甩手运动„„„„„„„„„„„„„„„„„„„„„„262 第三节 梳头、叩头„„„„„„„„„„„„„„„„„„„„„263 第四节 耳廓按摩„„„„„„„„„„„„„„„„„„„„„„265 第五节 敲鸣天鼓„„„„„„„„„„„„„„„„„„„„„„266 第六节 脸部按摩„„„„„„„„„„„„„„„„„„„„„„266 第七节 颈部按摩 有5个动作„„„„„„„„„„„„„„„„272 第八节 颈部操(5个动作)„„„„„„„„„„„„„„„„„270 第九节 臂肩操„„„„„„„„„„„„„„„„„„„„„„„273 第十节 摇臂拍腹背„„„„„„„„„„„„„„„„„„„„„275 „„„„„„„„„„„„„„„„„„„„„278 第十一节 腰部操 第十二节 腿部操„„„„„„„„„„„„„„„„„„„„„„279 《经络养生》腧穴笔画索引 二画 八髎89;八风173;八邪171;二白172;十七椎168; 十二井;十宣171;十三鬼哭穴174 三画 ;大钟99;大敦136;骨空171;小海78;大骨空、小骨空170;小海80; 女膝173;三阴交 63;子宫169;三角灸169 四画 凤眼172少冲72;少商36;少府72;少泽79;孔最38;天枢55; 丰隆56;太溪100;太阳166;太白62;太冲134;支沟114 风池123;手三里45;中府35;中魁、尺泽37;风府145;风市126; 五虎171;气海155;五虎171;中冲;都135;中脘156;中泉169; 中魁171;中风七穴174;气端175;气喘173;内关106;气海154; 五画 痞根169;四缝170;四花168;四关174;四神聪167;外劳宫170; 外关115;印堂167;交信103. 六画 安眠167;百会145;百劳167;百虫窝173;地机64;关元153; 关冲113;后溪7;合谷43;会宗114;阳池46;阴陵泉136;阴市56; 列缺37;血海63;信100;阳溪45;阳池113;阳谷77;阳陵泉124; 行间134;吕细174;至阳148;会宗114 七画、?迎香44;足三里53;灵道71;灵墟101;劳宫107;听宫78;承山91; 间使105;步廊101;灵墟103、间使108 ;劳宫111;环跳126;肘尖169; 阿是174; 八画 鱼际36;鱼腰167;委中87;昆仑88郄门105;肩井123 环跳127;命门146;金津、玉液167;虎口171; 环中173;承山89 九画 食窦65;神门71;神封101;神庭145; 神阙155;胞门、子户169 十画 涌泉98;脐中四星169;鬼哭170 十一画 梁丘54;隠白62;患门167;崇骨167;拳尖172 十二画 温溜47;然谷98;期门134;筋缩147;喘息167;痞根168 7 十三画 睛明86;新设167;新建173、 十四画 精宫168 十五画以上 翳风115;膻中158;膝中四星170 ?膝眼、鹤顶、膝上173 ?髋骨172?攒竹86?膝阳关125 第一篇 神奇的经络 第一章 经 络 第一节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经络就是人体中,有一个遍布全身能传抪一种能养生健体功能的网络通路、经道体系。它有12条经络和奇经8脉。而12条经络又分别与它们同名的脏腑相联系,并散布于全身,与五脏有直接联系并循行在人体阴面(胸腹部、面部、四肢内侧、上肢后侧、下肢前侧)的叫阴经。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人体六腑有直接联系,并循环在人体阳面的(头项部、肩背部、上肢前侧外侧、下肢后侧和外侧)叫阳经。它们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奇经8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联系,又没有表里配合关系的“别道奇行”的经脉,故称奇经。8脉中督脉循行在人体阳面,属阳脉,任脉循行人的阴面,属阴脉。 此外,还有阿是穴和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以痛处为穴的,并无定处。在实施推拿按摩中,触到人体最痛的部位,往往发出阿的一声,所以叫阿是穴。即在此处作经络疗法,往往能收良效。 经外奇穴。人体有些部位,往往有如同穴位那样,有敏感反应,用于治病,也能收疗效。但它又不在经络循行的线路上,于是将之定名为经外奇穴。如印堂、鱼腰、太阳、十宣、膝眼、四关穴等。据《针灸学》记载共有64穴,分布在:头面部6穴、腰背部12穴、胸腹部5穴、上肢部16穴、下肢部12穴、其它13穴。 第二节 经脉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经络在人体这个大系统中,它是子系统,但对于12经络与奇经8脉来说,它又是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大系统。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协作又相生相克的关系,组织了一个遍布全身的经脉网络系统。 遍布全身的12条正经的命名,是用与之相联系的脏腑来命名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护与经络同名器官功能的发挥,调治其可能发生的疾患。但按中医藏象学说,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是有紧密的联系的,因之每一经络也就随之与相关的经络发生紧密的联系。如足少阴肾经,主要是调理肾的功能,防治其所生疾病的。但肾在藏象学说中,肾主水又与膀胱互为表里,因而肾经在小趾与膀胱经交会,又因其开窍于二阴,故又与二阴有紧密的联系;其经道又在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与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相交会;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会。脾是统血的,肝是藏血的,心主供血的,与水液有关。肾又是主纳气的,因而肾经又有11个穴位,与主治腹部气逆拘急的冲脉相交会,在关 8 元穴与有“阴脉之海”称号的任脉交会;其它11条经络,都存在这状况。将在第二篇经络与穴位介绍中分述。 奇经8脉。它们虽然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沟通与联系,而且只有督脉和任脉有穴位,其它六脉都没有,但它们与十二经络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起十二经络沟通大使和调节经气余缺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的有: 十二经络沟通大使的作用:?督脉循行脊柱,从会阴穴直上头部至面部唇下承浆穴与任脉交会,与手足三阳经都有联系,具有沟通手足三阳经经气,调节全身阳脉的作用。故督脉有“阳脉之海”的称号;?任脉起点与督脉同在会阴穴,沿胸腹中线直上,循面入目至鼻下,在承浆穴与督脉交会。它与手、足三阴经都有联系,具有统协全身阴脉的作用,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冲脉与督脉、任脉都同起会阴穴,其循行路线与任脉相伴而行,就是没有自己的穴位,但它与督脉、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等都有联系,特别任脉在腹部的11个穴位,都与之交会;具有涵养积蓄和调节12经脉气血的作用,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之海”的称号;?带脉。周回于季肋间(最短的肋骨而又挟脊处,叫季肋部)斜向下,与足少阳胆经的维道,五枢穴交会,横行绕身一周,具有调节和约束纵行于躯干部的诸条经脉的作用。?阴维脉是诸阴之会,起于小腿内侧,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腹;与足太阴脾经与府舍,大横、腹哀穴相会,过胸,与任脉会于颈部天突、廉泉穴。?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之金门穴,向上过踝,沿足少阳胆经过阴交穴,上行至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过腋后侧,从腋后上肩,与循行于肩颈部的手太阳小肠经的臑俞穴、手少阳三焦经的天髎穴、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交会,至前额与足阳明胃经交会后,到项后合于督脉,在头上与胆经风池穴等8个穴位交会,与督脉的风府、哑门穴相会。?阴、阳维脉分别联系人体诸阴经、诸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跷脉。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内踝之上面,与足少阴肾经之照海,交信穴交会,沿腿侧,胸腹外侧,直上锁骨上窝,上经人迎过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和阳跷脉相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穴(足太阳膀胱经)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仆参,跗阳穴交会后再直上至股外侧和胁后侧上肩,过颈上脸,夹口角,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与足少阳胆经合于风池穴。在髂前与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交会;在肩胛部与手太阳小肠经之臑俞穴,手阳明大肠经之肩髃、巨骨穴交会;在手少阳三焦经与天髎穴交会;在面部与足阳明大肠经之地仓,巨髎,承泣穴交会,与足太阳膀胱之睛明穴交会。也就是说,阳跷脉与手、足三阳经都有交会。 阴阳跷脉分别主阴静、阳动,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醒与睡) ?涵养、积蓄和调节十二经络气血的作用。奇经八脉,循行于十二经络之间,或相伴或交错,极象江河流域中的湖叉港湾,能调节水流那样,具有调节十二经气与气血的流量的作用。就是当十二经气血充盈有余时,奇经八脉就会吸纳积蓄起来,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又放出去以补不足,起到貯有余,补不足,使经气血达到阴平,阳秘虚实平衡的作用。 中医六大养生术法歌诀 9 一、饮食养生 美味佳肴大众痴,暗藏祸害少人知。香烟美酒伤肝肺,厚味膏腴困胃脾。 浊品致癌生祸害,煎炸食品招病欺。穿肠邪毒留忧患,疾病缠身悔已迟。 粗茶淡饭益身姿,营养齐全旺体肌。美味佳肴尝辄止。戒烟限酒少油脂。 三餐每吃七成饱,慢吞细嚼化精微。喝水四斤祛浊秽,合理饮食病难欺。 二、怡情养生 自古欢情能疗疾,病来心好一半医。清心寡欲祛忧患,乐善仁慈益寿僖。 强烈祛邪求生欲,死神却步病溜飞。我心不病谁能犯,佛性人生百岁期。 三、运动养生 人若要活就得动,动能健体壮筋肌。安闲怠惰伤元气,劳作舒经固础基。 运动可替药治病,药难取代动疗医。适当运动添康寿,简便验廉贵坚持。 四、起居养生 天人合一互扶持,劳作起居要适时。夜息日劳应有序,乾坤颠倒乱生机。 生存环境当优化,劳逸均衡不妄为。地利天时宜巧用,应天顺人得安琪。 五、房事养生 房事从来最欢愉,舒心健体衍宗支。提高免疫强身力,促进细胞生殖机。 过度痴迷伤正气,壮阳助性肾衰微。适时适度房中逸,胜沐春風如饮饴。 六、医药养生 养生保健得安怡,也有失蹄小恙时。药物宜来匡正气,培元固本壮根基。 求方用药当辨证,不要胡来乱投医。是药都有三分毒,见好就收莫痴迷。 第二章 经络的实质和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灸的6穴;解禁的7穴。 第一节 (1)仍禁灸的穴位: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维、絲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顴髎、下关、人迎、天牗、天府、渊液、乳中、肩贞、阳池、少商经络的实质 经络学说的发现和用于养生治病,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此后逐渐发展,日趋成熟。至距今二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的《黄帝内经》归纳整理,确立了以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的经络系统,有361个穴位遍布全身的学说,对各经络、经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的定位,作出精确的描述,还铸成与人等高的铜人,将经络穴位刻于其上,以示世人和便于医家掌握使用。 经络学说的确立和广泛用于养生治病,显示了它神奇的功效,以及其“简、便、验、廉”的优势,成为了中医学的基础,促进了全科中医学的发展和日趋完善,不仅在神州大地广为流行和应用,并逐渐传至西方,成为目前两大医学体系(中医和西医)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延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经络系统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我国古代医家,未能给出科学的描述。至西医解剖学的日趋成熟,他们用解剖学的术法来检验经络系统的循行路线和穴位,却丝豪未能发现物质性的网络和穴位,便否定了经络的科学性,有的甚至用此来攻击,说经络学 10 说是伪科学,骗术和巫医。来势十分凶猛,曾导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执政党,作出取缔中医,取缔经络学说的决定,撤消中医学堂,中医诊治机构,致中医学处于非法的地位,中医成为了地下黑医。但是,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不以主观愿望为转移,说取缔就能取缔得了的,中医中药和经络学说,仍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和应用,继续发挥它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的作用。至新中国成立,终于恢复了它的荣誉和地位,更好地造福于民。 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终究是不利于它的发展和应用的。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虽然十分重视经络学说的研究,但终不能破解经络实质及其能够治病之谜。国内外仍有不少反对并倡议取缔之音。直至上世纪80年代,周恩来总理请来访的美国总统,现场观看了一台以针灸止痛的手术,他们的目而观到经络的神奇功效后,情况有所好转。 此后,周总理为了探明经络的奥秘,对经络实质作出一个科学的回答,授命我国著名人体生理学家祝总襄教授转研经络学说。祝教授不辱使命,经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用电学原理的三种方法,证明了十四经脉的实质存在,并准确地测出了它们循行路线和腧穴的位置,几乎与二千多年前刻在经络铜人上的路线和穴位毫无二致。此后有外国医家用不同的方法,也验证了这个成果之不谬。令世界医学界十分惊奇,惊叹我国古医家的睿智。经络学说被科学地证明它的存在,使经络学说风快地在全球传抪和应用。但经络在人体中的物质结构的证据,或说经络气的实质以及其赖以传导的物质是什么,仍是一个高难度的研究课题,中外医家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 到上世纪90年代,由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带领的研究组,花近十年的时间追踪研究,首先发现,用针刺法针刺到穴位中的地层时(穴位从浅到深,分天、人、地三层),会产生大量钙离子,比非穴位区的部位高40—200倍,并且地层都存在于骨间膜的表层上,其直径约在5,8毫米,厚约1微米。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穴位存在的物质证据,非常令人振奋。这个研究组接着对骨间膜表层的穴位,作进一步的研究时发现,穴位是由三根胶原纤维构成的纤维条,再由5根这样的纤维条,卷成一根纤维线束,再由众多纤维线束,集结成片状结构组成的。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得知,人体组织都是由至少有两根胶原纤维连结着。胶原纤维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的径向透光率,可近100%,属光导纤维。据此推论,由胶原纤维构成的,具有光传导特性的,连络人体组织的线路,很可能就是遍布人体传导经络信息的高速公路。此项研究成果,于1998年3月,在中国《科技通报》上发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参与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由上海复旦大学丁光宏博士带领的研究组,又发现了穴位附近的血管与非穴位组织的毛细血管,有极大的不同,非穴位处的多呈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的状态,而穴位附近的,则非常规则地,平行地排列于经络的走向。这种构造,有利于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的压力差时,形成经外组织液流场,有利于经络气的传导。至此,现代科学不仅证明了经络和穴位的真实地存在,还初步找到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的证据。否定了经络是不存在的,是伪科学的评价和攻击。但是经络气是什么,能具有 11 神奇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机理是什么,各经络之间和经络与神经系统之间又是怎样沟通、相生相克的„„等等,都有待后人的继续研究解决,才能使经络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节 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经络系统被现代科学方法,证明它真实地存在,并初步找到它存在的物质证明之后,不容置疑地证明,人体内同时存在经络和神经两个系统,而且无数的医疗实践,都证明这两个系统,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都各具特色,又相互促进,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神经系统,是在200多年前,由西医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来发现和确立的。在解剖中,可清晰地看到神经的路线和网络,并用刺激或阻断某条神经,以观察它对器官活动影响,发现神经对人体的器官具有调节的功能和效果,并以此建立神经医疗学说(也有叫大脑医学的)用于防治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神经能够治病的机理,尚有待深入的研究。至上世纪90年代,西医学界的研究才发现,大脑能合成众多能驱动免疫系统去治病的因子,近年能确认的至少在50种以上,确认大脑是一个医药宝库,应认真开发利用。将来大脑能治病的奥秘被完全打开,就可以建立“大脑医学”去治病,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络学说,是距今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孕育发展而逐渐趋于成熟起来的。至黄帝时代基本定型,以十二经络和奇经8脉,361个穴位为主要内容的经络结构体系,对这个体系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作用,也作了非常明确而又肯定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对经络的作用十分推崇,《灵柩?经脉》说中有“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论述。但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只能通过神奇的疗效,验证这个论断的准确性和神奇性,而未能从人体生理学、免疫学的观点来说明和论证防治疾病的机理,或只能用推理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来阐明它的功能和作用。这些学说和理论,是在中医学的“天人合一论”和“人体整体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人体任一部位发生的任一种疾患,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它部位的功能衰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经络系统就是一个高度统一,既独立而紧密协作的功能系统。据此,运用经络治病,可以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远端取穴防治,均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经络不是神经,它却能调治利用神经疗法治不好的疾病。如癔病性的声嘶(失音),是属喉部神经末梢麻痹造成,但用针刺,热力直接刺激喉部相关神经系统,均未能收效。但用毫针针刺距离喉部很远的,在手部的间使穴,却能收到针到病除的效果。而针刺其它穴位,也无此效。同样,癔病患者在发作时,只要烧灸腕后的神门穴,就可以收到烧到立醒的效果。特别是脑萎缩、脑细胞坏死,引发的各种脑病,在中西医药和神经疗法均一筹莫展的情况下,经络疗法却能一展其神奇的疗效。在今年(2009)春,中央电视台4台的《中华医药》栏目抪出的,一名江姓女士,因车祸颅骨骨折,碎骨戮入大脑,致大量脑组织坏死,经西医抢救,虽挽救了生命,但昏迷不醒,经一年半的治疗,未能凑效,后转北京市一所中医院,由李医师用针灸治疗,主穴取百会,印堂,人中三穴,针治十三天未见效果,至十四天能睁开眼,嘴能动并有欲说话的表现,至十五天认出为 12 她治病的是李医师,并说了出来。据李医师介绍,此三穴有醒脑开窍的作用,经络气具有能激发脑干细胞修补脑组织损伤的功能。促进脑细胞新生,而收治疗效果。 从以上的论述和例证可知,经络虽不是神经,但它却能刺激和调动神经的功能,为人体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发挥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经络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有点像通信系统那样,神经系统像有线通讥系统,经络象无线通信系统。神经是指挥执行系统,经络则是监督调控系统和故障排除系统,谁也离不开了谁。 但是,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是怎样进行互相联系,互相协作的机理和规律,尚未被破解,尚是中西医学上的一个谜,使经络治病,尚停留在验证医学的水平上。一旦这个谜被破解,将为打破中西医学的蕃篱,使中西医学溶为一体,创建一个全新的医学,带来重大的突破。到那时,人类防治疾病,健康登百岁的梦想,将不再是难事。 第三节 经络与人体的关系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与脏腑及体表相沟通,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其强大的经气,对人体起行气血、衡阴阳、调虚实、处百病的作用。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的健旺和协调,经络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因此,可以说经络是人体的保护神。 经络中的12正经,都是用与相关的脏腑命名的,同名的经络就是同名脏腑的保护神,哪一个脏腑有发生病变的先兆时,即推拿或针灸同名经络相关穴位,即可将隐病消灭在将发而未发之时,如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神,当人体出现胸闷、胸痛时,按摩心包经的内关穴、中冲穴即可缓解;胃肠不舒服,按摩胃经的足三里、大肠经的合谷穴就很有作用,平时经常按摩,可起保健作用。余类推; 督脉和任脉,是奇经八脉中,直接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大脉,任脉巡行于人体胸腹部中线,与五脏六腑都有紧密的联系,和重要的保护作用;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因为它们是消化吸收人体必不可缺少的精微物质的器官,是后天之本的元帅,而心、肝、肺、胆、大肠、小肠、膀胱等脏腑,也是维护人体后天健康的必不可少的脏腑,可以说它们都是后天之本的副帅,或大将先锋,对人体的安康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的强弱、胖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常按摩任脉或相关的穴位,就可以使脏腑安康,人体强弱胖瘦适度,有病变先兆时按之,可起治未病的作用;五脏六腑都有同名的经络,就是大脑没有,在研究了督脉以后,可以认为:督脉就是脑经:督脉巡行于脊背和头颅中线,过头至鼻下人中穴,而头是神经中枢的司令部,脊柱是神经的总通道,三十多个椎关节,每一个都有神经根,作为中枢神经的中转站,因此,督脉注定是大脑和神经中枢的保护神。经常敲叩头部和脊柱督脉,对大脑神经和脊柱,就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奇经八脉中其它六脉,则是对14经脉起联系沟通和调节经气余缺的作用的。 全息反射系统,是最新发现的人体信息系统,它与经络、神经系统也是有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的。利用好这三个系统来养生保健,就会带来许多好处。 第三章 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13 《黄帝内经》在论述经络的作用时,认为是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没有太具体的解释,不利于人们掌握运用。据历代医家的论述和临床实践,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维护脑的健康。俗话说,病从足下起,人老腿先衰。但是腿先衰是脑先衰的外在表现。大脑是主导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活活动的最高司令部,还是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祛除疾病的大药库,它的早衰和至病,对人体健康极其不利。而它的结构最复杂,又最精密而又娇嫩,最易受内外邪毒和不良因素的侵袭和伤害,(包括六欲的过度追求,七情的过度反应,六淫肆意干扰,邪毒的无情伤害等),使脑细胞萎缩以致坏死,发生各种脑病,严重的可致脑死亡。现代医学把脑死亡作为判定人死亡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脑死了,人也就死了。保护脑的健康,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但是,自古至今,中西医药对脑的保健防病的方药,虽有一定效果,但多有力不从心的缺陷。而用经络疗法来醒脑开窍,防治脑病,却能收到简、便、验、廉的功效。如我对一个70多岁因脑萎缩,已不能继续奉献余力去接受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任务的高级工程师,教他敲打头部督脉和胆经,对百会、神门、风池等穴位,要多敲。坚持约一个多月,就能恢复他热爱的设计工作了。在老年大学我教的保健班的学员中,凡能坚持上法敲击头部者,多能收到敲头止头痛,健脑防中风的效果。据最近的报导,经络法健脑,还有促进脑干细胞分化及长成新的脑细胞的作用。 第二节 调虚实 调虚实,增强人体体质的作用。人体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命系统。内存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外有五官九窍。它们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的器质和功能,无时无刻都必须处于阴阳协调,虚实相宜,气血平衡的状态,人体才能处于健康的状态。经络的作用,就能起到平阴阳、调虚实、和气血,维护人体安康的作用。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经常推拿大肠经的合谷穴,胃经的足三里穴,以及推按腹部任脉、胃经、脾经经道及相关穴位,即可听到胃肠蠕动时,其内气水窜动的肠鸣声,或嗳气、放屁的表现,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胃肠功能衰落容易便秘者,推按任脉诸穴,胃经的天枢穴,三焦经的支沟穴,就能使肠胃功能健旺,恢复胃肠的蠕动功能,促进排便而解除便秘;又如药物和节食减肥,从来都未收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是此种减肥法对人体调虚实的功能失调,很难收调治的效果。人体调节营养的吸纳和转化,有弃有余而补不足的功能,对食入过多的营养物质,有拒绝吸纳的作用,对已进入人体过多的精微物质,对人体三大营养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失衡时,又能增强三要素相互转化的功能,以保持人体营气的平衡和稳定,这个功能是由脾经、肝经、肾经和任脉来管的。经常推按此四条经脉,就可平衡营卫,把肌肉胖瘦稳定在最佳的健美状态,已肥胖的人,在此基础上,加热烘或熏灸中脘、气海、天抠、关元和中极穴,会很快收到减肥效果。 总之,经络调虚实的作用是全面而又良好的。详见第二篇经穴介绍。 第三节 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4 中医学说认为“正盛邪不干” “正气内存,病安从来”。就是说人体具有足以抵御疾病的功能,这个功能旺盛时,任何疾病都无法侵犯。但又认为“正衰邪必奏。”就是说人体正气因某种原因的干扰而衰落时,就一定会招惹疾病。这个正气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肾是先天之本,是主骨生髓,而髓生血的重要器官,骨髓还是第一大中枢免疫器官,人体大部免疫细胞都是在骨髓孕育和生产出来的。足少阴肾经,就是主管肾脏的健康及其疾患的防治,以保证肾气的充盈,正气的旺盛,达到免疫强身的。如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以脊髓为主的造血功能和分化繁殖免疫细胞系统细胞功能衰落,致免疫细胞不仅数量不足,还可致其活动能力、识别异已分子的能力和攻击能力的减弱,不能有效地抑制人体细胞的无节制的分裂,也缺乏有效地攻击和杀灭已有的癌细胞的能力,使癌细胞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造成的。人们若能经常推按肾经、督脉以及相关的穴位,再旋按任脉上的膻中穴,增强其下的胸腺(第二大免疫器官)培育和训练提高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就能壮大免疫细胞的队伍,有效地抑制以至杀灭癌细胞,极有利于防治癌症。近年一些医家总结出“ 防癌四奇招”中,“大笑防癌,擦背防癌,叩齿防癌,放血防癌”,就是其中的一个重招。癌细胞对于细菌和病毒来说,是更难对付的内贼,经络尚能有效地对付它,对付细菌和 病毒等外邪,就更不在话下了。 第四节 固本培元,抗衰益寿的作用 现代医学的研究和古今百岁以上寿星的事实证明,人类的寿命,至少应有120岁。但绝大多数人都未能达此高寿,能活到90岁的也不太多。导致人的寿命未能达到“天年”的原因很多,但人体中能转化成各种器官的原种源干细胞也称祖干细胞,过早地出现减数分裂,是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医家认为,如能延缓其减数分裂以致转变成增殖性分裂,就能极大地增长人类的寿命,达到乐享“天年”的境界。但是,人体调控原种源细胞的分裂是什么器官或功能系统来完成,尚有待查清破解。但据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和“有肾气则生,无肾气则亡”的学说;以及现代人体机能学、遗传学,人的生殖系统具有繁衍后代以传宗接代的功能,小小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就能把人体的基因等全部信息传给后代的功能来推理,生殖系统还应有生殖人体细胞的功能。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用干细胞移植的术法,来治疗各种细胞缺陷的疾病取得成功,证明干细胞疗法,对防治各种基因病有神奇的功效。此疗法使用的干细胞,初始是从胚胎提取,叫胚胎干细胞,以后逐步发展到从脐血、骨髓、血液中提取。这些部位在中医学说中,就是与肾(生殖)有密切或间接关系的部位,并且以与肾有最紧密关系的胚胎干细胞的效果为最好。依此推理,可以认为肾(西医的生殖系统)就是调控原种源细胞分裂的主要器官;在众多考察了世界长寿乡的寿星的医学家发现,众多的寿星,多是终身不病,无疾而终的,并且他们多是肾气充盈,性功能衰退缓慢,甚至年近百岁,还有生育后代的男寿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可以发现,凡面色晦暗,肤色无华,肾气过早衰落之人,少有长寿者,也是易患癌症的人群。这些都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肾气的盛衰,与人的寿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常推拿或针灸相关的经络和穴位,特别是肾经的涌泉穴、太溪穴;脾经的三阴交穴,膀胱经的“八髎穴”,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任脉的关元、中脘 15 穴,就能有效地提振肾、脾、胃、膀胱经和任脉经气,维护肾气的充盈,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 肾是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是脏腑以及各功能系统盛衰的综合反映的结果,身体较虚弱引起肾衰者,还应综合辩证寻因,推拿其它与之相关的经脉和穴位,方收良效。 第五节 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作用 情志失衡,睡眠不足,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睡眠对人体至少在四个方面发生重要作用。1、清除代谢产物、浊瘀物质和致人疲劳的因素;2、补充在劳作中消耗的精微物质;3、修复爱损伤的细胞和器官;4、合成人体所必需而又不能在食物中直接摄取的精微物质,如卵磷脂、生长激素等。这四方面的作用,只有在充分而又良好的睡眠中,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若睡眠缺失,特别是长期不足,可使营卫功能迅速衰落,精神不振,身疲力乏,就会体弱多病,早衰以至损寿,不良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中医把睡得好,列为人体健康大三要务(吃得好,睡得好,屙得好)之一。 入睡难和失眠的直接因素,是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功能紊乱,或分泌不足所致。而引起褪里素分泌紊乱的诸多因素中,情志失衡与脾胃不和,则是重要的因素。经常推揉相关的经脉和穴位,就能祛散郁结于胸的闷气,提振脾胃运化消食功能,促使松果体正常地分泌褪黑素,起到安神定志,和胃解郁,促进睡眠的作用。人体中有两个安眠穴,一个在风池穴与翳风穴间的乳凸骨下,一个在第二指掌骨的前1,4处,它们有直接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作用,睡前按摩,可使人很快进入睡眠。 第六节 未病先知的作用 中医养生,是最讲究“固本培元治未病”的。“未病”就是人体已潜藏着至病的因素,而未表现出来的状况。中医师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察知病与“未病”的。但经络的推揉与按摩,也有察知“未病”的作用。 ?在进行部位或穴位的推按中,若发现有些部位或穴位的反应比较强烈,比较 麻或痛,就预示这个部位或这个穴位与之关连的器官,已潜藏着致病的危险。发现后就改为治疗性的推拿,直至各种反应恢复正常。就能使潜病消灭于萌发阶段。 ?同时按揉两个同名的穴位,若反应不同,一个正常,而另一个特别强烈和敏感,特别疼痛;或另一个反应迟顿以至毫无反应,则反映这个穴位与之相关的器官,已潜藏着致病的危险。 穴位都是有敏感反应的,要有对比,才能判别。什么样的反应是有潜病的表现,一般地,反应比平时强烈,或衰弱,甚至无反应,都是机体内有变异可能的表现。发现后坚持推按至反应正常,就能防病于未然。 ?敲击经道或穴位,若发出的响声,与别的部位不同,如叩击头部,有时会听到与别的部位截然不同的响声。这个部位就有发生头痛的可能;就要坚持多叩击;隐患轻的,多叩几分钟即可改善,重的要八纲辩证,选叩相关经穴,方收良效。以后坚持天天叩,即不会再头痛。若久叩不愈则是其它病所引起,宜早求医诊治。 ?推按腹部,如出现气水在肠胃内窜动的肠鸣声,是胃肠蠕动功能障滞,影响食物在肠胃内翻窜和移动,水液不能与内容物混合,浊气不能及时排掉的反应,这是肠胃将 16 要发病的表现。此时要继续推按,胃液就会与内容良好地混合,浊气就会被驱赶出来,在上膈的,就会以嗳气的形式,在下膈的,就会以放屁的形式排掉,肠胃就舒服了,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在推按腹部时,有时会发现有臌凸反应,其腹壁下,有比较坚硬或厚实的感觉,比平时或别的部位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秽气内结、肠痉挛或粪团积聚,或瘀血凝聚结块、或纤维化结缔组织发生硬结的表现,用力推按,酸胀痛感强烈,这都是胃肠有致病可能的反应。应继续推按至消散,若累推不散,则可能已发生癥瘕(西医叫良性肿瘤)可能, 应及时求医诊治。 ?在进行关节附近,特别是颈部、臂肩腰背、膝腿等部按摩时,若发现有反应敏感区,较酸痛,肌肉结构与对应部位厚实甚致坚硬,推之难动,就是气血在这个地方发生障碍,或者这个部位曾受过损伤,血小板会同胶元纤维蛋白来修补,形成纤维化结缔组织硬结,治疗得当,这些纤维化组织,会随新肌肉长成而逐步崩解消散的。曾受外伤的患者,在伤口闭合后,缺少治疗和运动康复锻炼,新增的结缔组织因缺血而未能崩解,形成固定的结节;长期喜坐恶动,也易使肌间膜变厚变硬,形成肌肉粘连,也会摸到比较硬实的结块。这些纤维化的结缔组织硬结,肌肉粘连,是形成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这些结缔组织硬结和肌肉粘连,用药物治疗,是很难松解的,这也是药物治疗难收良效的原因。但用推拿的分筋法、刮痧法的拨刮法、热力烘烤加推揉法调治,则多收良效。若通过平时的保健按摩,早发现早调治,就能收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结果。 第七节 现场急救,回阳救逆的作用 经络还有现场急救,回阳救逆的作用,其术法的简易,功效之迅速,代价之低廉,是西医针剂都难以比拟的。 1、中风休克,属闭症的(突然休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二便不通;四肢拘急,面赤身热),在医生未到前,可先用针刺人中、百会、涌泉穴,并用12井穴刺血(在指尖上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双侧共12穴);属脱症:(突然昏倒,目合口开,手撒肢冷,二便失禁,肢瘫舌痿,气欲绝者),宜急灸神阙(隔盐灸)、气海数十壮至百壮,同时针刺12井穴出血。多能收回阳救逆之功。 2、心脏猝死和心肌梗死。在出现胸闷痛、痹痛等急危症状的先兆时,先重咳几声,提振窦房结发送生物电功能,防止心脏猝停,再用左掌捂心前区、右手用拳击左掌,每隔3秒击一次。强烈激励心脏和胸前防治心脏病四要穴(膻中、灵墟、神封、步廊)经气,以提振心包神经,心肌功能,维持其继续向心脏供血的能力(尽管能力不很强),但是可以延缓心脏猝死,赢得抢救的时间。注意:凡突发急危心脏病,心脏有可能猝死的情况下,患者千万要冷静,再不要走动和活动,并且尽快请医生前来救助,待病情缓解后,再送医院救治。记住:“等医生来救治者生”,未经医生现场救助就“送医院者死”。 3、郄穴急救各种急症:经脉中的郄穴(肺经的孔最、大肠经的温溜穴、胃经的梁丘穴、脾经的地机穴、 心经的阴郄穴、小肠经的养老穴、膀胱经的金门穴、肾经的水 17 泉穴、心包经的郄门穴、三焦经的会宗穴、胆经的外丘穴、肝经中的都立穴),是气血集中的穴位,是经络临床上常用的急救穴。如胃绞痛(胃中风),急按胃经上的梁丘穴、加足三星、任脉的中脘穴可使绞痛迅速缓解;胸痹(心绞痛)速刺心包经的郄门穴加内关穴,巨阙穴。反之,凡本经主所生疾病的急症,急针刺本经之郄穴加相关经穴,或旁近穴位,可有急救作用。 经络养生效不凡 经络养生效不凡,强身益寿秀容颜。能处百病决生死,善调虚实固本元。 经脉舒通邪毒渺,阴阳协调形神安。终生不病天年乐,寿比南山赛逸仙。 养生防病药生尘,保健能消看病难。固本培元强正气,科学养生胜灵丹。 只把安康寄医药,药能治病难求安。一场大病幸福碎,贫病交加更悲寒。 庸人重治轻保健,有病才找医院看。药贵难医穷家病,医奸宰客更凶残。 药不对症招新祸,财空病重泪斑斑。只有养生保健法,方成无病小神仙。 大脑治百病歌 大脑治百病, 脑健正气优。 驱动免疫力, 勇武灭邪妖。 调节人虚实, 疏通经脉流。 调脂降血压, 阴阳得协调。 逸乐肝脾旺, 舒心肾气高。 神安睡眠好, 肺胃得悠悠。 暴怒生毒秽, 伤心损细胞。 脑心互促进, 健体却烦忧。 病从足下起, 腿痿脑先衰。 体脑勤锻练, 康寿不用愁。 2009年 3月23日 总穴歌 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留。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 按:后两句是后来的医家,根据实践经验加上去的。(取自《针灸学》) 第四章 经络养生术法简介 上面提到,经络是覆盖全身,通连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网络结构,是人体的防护网,人体的卫戍部队,是能够促进人体营卫功能健旺,能够平阴阳,调虚实,固本元,祛邪毒的网络大系统。《黄帝内经》将这些概述为,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是全科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医的药食学、运动医学、针灸学、推拿按摩学、刮痧学、气功学、理疗学以及各种养生学,都是以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药食调经法 药食调经法,就是用药物和食物来调节经络的功能,以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现在通叫中医疗法。 中医在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在远古的黄帝时代以前,是没有医药疗法的,只有针砭疗法,在以后漫长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发现药物也能打通经络,起防治疾病的作用,并把这些经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和积累下来,才逐步建立起中医医药学。我们随便翻看古今中医医药典 18 籍,就会发现每一味中药,都注明了它的归经和属性。用对了效果就好,用得不对就不好。如杞菊地黄丸,是能滋肝、补肾、利肺的中成药,特能滋肝补肾清肝明目;若换用知柏地黄丸,虽有补肾作用,但并无滋肝明目作用,且知母、黄柏长於清热泻火润燥,不仅没有明目作用,还可能对眼有伤害;如当归,性属温补,入心、脾、肝三经;西瓜性寒泻火,入心、胃、膀胱经;辩明了它们的归经属性用之,当收良效;若药不对经不对证,则不但没用,还可能反受其害。 中医治病,是讲究固本培元,以扶正祛邪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的。中药大多数药物,都没有直接消灭病源体的成分,但它却能治好疾病,就是利用药物提振相关的经络气,以促进人体营卫功能,用人体的抗病能力来治病的。所以用中药治好病的效果,稳定而持久。如党参、黄芪并没有杀灭细菌、病毒的成分,但对于久治不愈的寒疮,仍用原来的外用药物,加入党参、黄芪配合后,以托毒外排,很快就能收效。就是因此二药能打通相关经络,去增强人体正气所生的效果,西医在不明此理前,曾攻击中医为伪医学。 至此,可以认为,药食通经法,就是用药物或食物,从人体内部把经脉打通,达到通经、调息、通调神经、气血、津液使之畅旺与平衡,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养生保健术法——药食养生法。 经络在人体这个大系统中,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终究也是个子系统,需要其它系统的协作和支持。以上所举,就是药物从内部协助经络打通经道的例子。此外,至少还在两个方面支持经络治病: 一个方面,是邪毒过盛,通过经络调节人体正气到达最大限度,也难以制胜邪毒时,就要运用能直接祛邪的药物去祛邪解毒。如白芨,是灭痨虫的最佳药物,如果治肺痨病,单用经络调治,而没有白芨配合,是难收良效的。但白芨灭痨虫效果稍逊于西药雷来封。两药同参齐上,可起加强互补作用,雷来封灭痨虫功效虽优于白芨,但它没有白芨通经活血的功能,相当于核弹头没有运载火箭,就不能达到肺部病灶发挥作用,有了白芨的帮助,协同作战就若如虎添翼,功效非凡。白芨还能去腐生肌,修补肺组织,有“肺损而能复生”功效;白芨入肺、肝、胃三经,对因肺结核杆菌,既大量消耗蛋白质,又分泌能障碍胃肠消化蛋白质的毒素,使胃肠消化不良,人体抗击肺痨缺乏良好的营养基础的证疾,有良好的调治作用。1976年有一位左肺空洞型大咯血的肺结核病人,用此法治疗,不到一年,奇迹般治愈了,连核桃大类圆形空洞,也完全消失,不留半点踪影。充分说明,药物若能按归经属性和祛邪毒,调虚实功能,辩证配合经络治病,效果是非常好的,甚至可收意想不到的奇效。 另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络只能提振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若没有营养的配合,是很难发挥作用的,所以,用经络养生治病,还必需要营养跟上去,作有力的支持方能生效。否则会发生“竭泽而渔”伤害身体的状况。在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特缺时期,我的一位被冤判监督劳动的朋友,身体虚弱得不成样子,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买得一盒有补益作用的“卫生丸”,服后精神和气力都有改善,劳动效率大为提高,但“卫生丸”服完后,营养不可能跟上,身体更糟了。红花虽好,还得绿叶扶持。 19 第二节 运动通经法 良好而又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是能够强身益寿的重要术法,它还是一项能从人体内外打通经络,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营卫功能旺盛的,作用非常良好的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妙法。“生命在于运动”道出了它重要而深刻的意义。运动可强身健体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运动能打通经络,起养生防病作用,还鲜为人知。其实,运动不仅可以活血通经,为经络气的传输扫除障碍,使之易于传导,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刺激经道和穴位,使之发挥养生保健的作用,其功效不亚于经道和穴位的针灸或推拿。 1、运动能直接刺激经穴。在运动中,人的躯体四肢百骸、总是要屈曲、伸展和旋扭的;肌肉、筋腱、血管和经络,也要随之配合和进行活动。经络遍布全身,身体任一部位的运动,循行于其内的经道和穴位,都会受到挤压和震动的刺激而被打通,起到提振经气的作用。运动的种类很多,但效果较好的有: ?太极拳。有徒手太极拳和导具太极,(如太极剑扇等)。太极拳属全身性的,以柔克刚的,著名的养生保健的拳法。它要求身躯,肢体的每个动作,都要柔和、旋转和弯曲呈孤形的姿态。这样全身12经络、奇经8脉和三百多个穴位,都得到抚慰和按摩,兼收运动强身和经络养生的作用。 ?步行。分慢步、快步和急步行三种形式。慢步一般每秒钟走一步,快步每秒钟1.5—2步,急步每秒钟超过两步。功效以快步走为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先从慢步走开始,逐步加快至预定的目标速度,中间可穿插进行,效果会更佳。步行同样可对全身经穴起到刺激按摩作用,但没有太极拳那样广泛,特别是对腰腹部位经穴的按摩,没有太极拳良好。但它是最易操作、最易做到的,又能融入生活,结合生活去开展的运动。若每天累计快步走的时间达到一小时左右,或6公里,就能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我国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游泳,是全身性水平式的运动,也是能兼收强身健体和经络养生效果的运动,是医家提倡的运动项目。据近年报导,游泳还是调节血压处于正常状态的,效果良好的运动,值得提倡。但游泳不是人人皆宜的运动,如肺结核患者,胃寒怕冷者;体弱者、癔病患者、癫痫症患者等。这些患者遇凉水后会混身打颤,起鸡皮疙瘩,或惊恐、痉挛以至昏厥,易招危险,都不宜游泳。此外,游泳者要有高度保护安全的意识和办法: (1)下水前要先做预备运动和以水湿身试水,适应水域温度后再下水;(2)不要在不宜游的水域游泳:山塘水库水温上热下冷,温差较大,一般人不易适应;被三废或疫毒污染的水体;有急流水漩的江河;有木排停靠的上游水体等,这些水域都不宜游泳。(3)游泳的时间不宜太长,可以手指头皮肤开始有点发白发皱即可。 ? 抖手又抖身:就是使身体上下快速抖动的运动方法。它能迅速疏通全身血液神经和经络器气,特别是疏通腰脊中神经血管总干道的血脉,效果非常良好。深受人们的称赞,有“百动不如一抖”之誉。 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激励打通全身经脉的运动很多,慢跑、秧歌舞、抖空竹、柔力球,以及各种保健操等,都可选择。但都要据各人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使太过。对于体弱和中老年人,每天的最佳运动量,可分次做到目标,还可与重点推拿交替进行。 20 2、具有间接按摩经穴的运动:主要是指用运动方法,来间接刺激循行于脏腑的经道和穴位的运动。脏腑是不能自主操练运动的,内行经脉不能得到它们自身的运动按摩而被打通的,但我国的前人,创造了许多能使脏腑震动,相互挤压,从而起到相互按摩和抚慰作用的运动,成为打通内行经道的重要术法。 运动对脏腑震动较大,对经道刺激较强的运动,有抖手又抖身、跳绳、蹦跳(如雀、蛙跳等)。抖跳速度,越快越好,但宜循序渐进,不宜落手打三更。这些运动主要是使脏腑快速上升和下降而产生的震动和按摩。此类运动对打通腰脊和胸腹血脉特别快,特好,宜经常做。若结合推拿刮痧、热力烘灸与之交替进行,对治疗因瘀阻而发生个疾别 病,收效特别快,特别好,特别是腰腿病、臂肩病、颈椎病等。 运动力度较小,对脏腑震动较轻柔的有甩手运动、五禽戏、腹式深呼吸。运腹(一种使上腹凸下腹凹瘪,然后转为上凹下凸交替进行的腹部运动),都是能使腹壁起落,膈膜的升降,腰腹的弯摆、旋扭等活动,带动脏腑也随之活动,而受到相互挤压、震动,得到良好的抚慰性的按摩。胸腹上的任脉、肾经、胃经、脾经和肝经,背部的督脉、胆经和膀胱经,以及各经道在腹内的内行经脉,都被按摩到了。这些运动是比较典型的运动型按摩术法。由于术法简单,功效显著,深受人们喜爱操练。 运动虽然也能激活经络,对经络养生起促进剂和增效剂的作用,但对直接用 经络的针灸和推拿的功效和作用,运动是无法完全替代的,反之,针灸推拿也不能完全替代运动的强筋壮骨和壮身健体的作用。两者应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养生益寿的作用。 第三节 精神调经法 前面讲过,经络养生,是用经络之气通过神经功能发挥作用的。世间事物,都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就是一个事物作用于另一事物时,另一事物也会反作用于对其产生作用的事物。如中医学中,气和血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称之为气血互根。所以神经系统,也作用于经络系统,提振经气,收到养生保健作用。最常用的术法有:气功养生法和怡情养生法。都属于精神养生范畴。 气功养生,讲究要有一定的法式,在一定的法式导引情况下,排除一切杂念,放松机体,意守丹田,使人处于清静无为的境界,以收养生保健效果。什么是“丹田”,一般的说法是脐下三寸,也就是关元穴的位置。但后来的实践证明。“丹田”可以是人体中最需要气血滋养,以增强器质和功能的部位。如肺桔核患者在做气功时,可以意守患部,意念服下的药物,正在向患部集中,和袭击肺结核杆菌,并且取得节节胜利,也可以想象人体有一支设备精良,神勇非凡的抗结核杆菌能力极强的部队,正在向敌人开战,敌人节节败退,受损伤的肺组织,正在被一点点修补好。类似这些术法,是极有利于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气功用于养生保健,意守的“丹田”,一般情况下可以百会、颤中穴、关元穴和涌泉穴中辩证选择。当然,如有需要,也可意守别的穴位和部位。如想要生孩子的女性,可意守关元和石关(在脐上3寸,旁开0.5寸处)两个主要治不孕症的穴位和卵窠。 21 怡情养生则不讲究法式和意守丹田,但要求排除杂念,对六欲不要过度追求,七情不要过度反应,不要攀高比低,以顺为养,使自己每天都处于欢愉快乐的状态,与气功的要求是一样的。古今中外,百岁寿星的经验证明,乐观者寿。 气功养生,最初是叫导引术的。就是用意念去打通经脉,使之相互沟通,先打通任督二脉使之沟通的叫小周天;能再打通十二经络与小周天沟通的,叫大周天,就能使经络气周循全身,起养生保健作用。怡情养生,虽没有似气功那样,有一定的法式和功效目标的命名,但它也是能导引经气周循全身的。特别在做经络养生操作,能结合运用气 功和怡情养生法,使精神处于最佳状态者,效果会特别好。 第四节 物理调经法 物理调经法就是利用电、热、磁、力刺激和激励经络或穴位,以驱动经络气去疏通神经、气血和全息反射系统,去维护人体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物理调经最常用的方法有: 力量刺激法:包括按摩、推拿、拍打、刮痧、拉拔、按压等术法,是属于用掌指或器物产生力量,对经道或穴位产生刺激而发挥作用的一种方法; 热力法:就是用储热或发热器的热量,温烘经络穴位以发挥作用的术法,常用的有艾灸法、热敷法、烧灼法、热泡法等。热力法不仅能有效刺激经络穴位发生作用,还能软化纤维化硬结和类骨质增生,促进血液流通,杀灭细菌病毒,驱邪扶正,其养生健体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是非常良好的; 电磁法:分电刺激法和磁力法,电刺激法就是直接用低压直流电,刺激经络穴位以发挥作用的方法,最常见的有电针法;磁力刺激法,就是用强大的磁力,扰乱有利于邪毒生存的磁场,击退邪毒侵犯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电激法和磁力法对软化肌肉粘连,肌纤维化硬结和类骨质增生有良好的作用; 总之,调理经络的术法很多,新的术法还在不断出现,一般养生的人们,只要掌握基本术法也就够了„„ 辨证选用功能好,多法齐参奏凯歌。 第五章 经络针灸推拿调经法 此处所说的经络养生术法,是指用器物或手法,直接对经道,穴位进行刺激而发挥作用的术法。大体上可分为针灸法和推拿法(含按摩)两大类。针灸法的针法,技术性较强,术法较复杂,自我保健者,未经操练掌握者,不宜使用,如有必要,需在针灸师指导下使用;灸法,有些治疗性灸法,特别是急救性治疗,选穴和施灸剂量都很讲究,未有经验者,也宜请医师指导进行。 第一节 针刺法 针刺法,就是用特制的针具,针刺进穴位或经道,以刺激穴位,令其产生酸、 麻、重胀的感觉(有反应叫得气),打通经络,促使气血循环,经气通畅,以达到“固本培元,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这种方法就叫针刺法。针刺法对穴位刺激是最强的,多用于治病,少有用于养生保健者。 22 穴位的结构,到目前尚未能查清,但它有上、中、下(天人地)三层敏感反应层,以地层的反应最为强烈。用针刺法治病,也是要讲辩证施治,选取穴位,主穴和配穴;刺激强度和时间;刺激深度和操针的轻、重或补、泻的手法等,都有讲究。一般治重症、实证、宜深刺重刺,还可用提插,转摇抖震等手法加强刺激。轻症、虚症,则宜轻宜浅,操针手法宜轻揉、舒缓。由于针刺法手法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还要有辩证施治的知识能力。无此造化者不宜使用。 针刺法比较适用于发生在血脉、筋肉的疾病,阴阳形气俱虚者,则不宜用针刺法。 第二节 灸法 一、灸法的定义和应用 灸法,就是使用能生热或储热的材料或器物,熏烘或烧灸经道穴位或患部,使机体产生温热或灼痛的感觉,对经道经穴、血脉,产生强烈或温馨的刺激,发挥通经络平阴阳,调虚实、治百病的作用,以达到养生保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术法,就叫做烘灸法。 灸法在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凡属慢性久病,阳气衰弱,如肥胖、赢瘦、脾胃阴虚、风寒湿痹、肺痨、痰饮等阴阳形气皆虚者,则非用灸法,不易收功;但凡属急性实证,具有高热证状者,如高血压,急性炎症引发的高烧,溢血性脑中风,则不宜用灸法,应以针刺法为上。自我养生保健者,若要用针灸法治病,宜请针灸师指导。 二、灸法的种类和运用 灸法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自我养生保健最常用的几种: 1、艾条灸:就是用陈年的艾叶,制成艾绒用皮纸捲成香烟状的艾条,点燃一端,持向穴位或患部上空,或远或近地或雀啄式地熏烘,使热力渗透皮肤,起温通经络、导通血脉,抑杀邪毒作用,达到养生保健或祛病强身的目的。热力以机体能接受又不至灼伤皮肤为度。 艾条可在制作时,加入能活血散瘀或抑杀邪毒的药物粉末,称药艾条。各种艾 条,多数药店都有售。 艾条灸,用于灸治痈疽肿毒,疮科烂肉。现举几例: (1)灸治有头疽并发丹毒。此病多为急性发作,患部急性红肿发痛,痛痒并作,有粟粒大小脓头,红肿范围较大,且很坚实,若并发丹毒,则焮红发痛,痛痒难忍,若治疗不及时,很快会化脓,溃破,可有指头大脓头(坏死烂肉),一般会脓尽而愈。若排脓不畅不清,会迁延时日,或感染成其它难治疮疡。灸法治疗,可在初发之时,醋磨紫金锭或木鳖子(中成药)涂患部,点燃艾条,先从外围烘烤,调动血液和免疫细胞集中患部,形成四面包围之势。细菌怕热,在艾条火热力驱赶下,会向患部中心撤退,艾火也要逐步迫向中心,以便聚而歼之。如此反复数次,痛灸至不痛,每天1—2回,不出两天,就会痊愈。其它疮痈,也可依此办理,均可收获。 (2)灸治寒疮,即漫肿无头,不红不痛的大疮,是身体虚甚,对邪毒已无还刀之力所至,更宜用此法治之,还宜服“参芪术金汤”(党参、黄芪、白术、金樱子)内托。 23 (3)疮科烂肉也可用此法灸治。不同处是,施灸之前,宜先用浓茶水清洗溃疡面,再在其上撒五倍子粉或木芙蓉叶粉、白芨粉等既能祛毒杀菌又能收敛生肌的药粉覆盖,再烘灸。均可收效。 艾条灸在养生保健其它方面的用法,将在以后章节中分述。 2、器物烘灸法。器物烘灸法,就是用能储热或发热的器具或物品,烘烤经穴或患部以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目的的方法。 储热的器具有耐热玻璃瓶、热水袋、电热暖手器、烙铁等;发热的器具有电热吹风、电烙铁、药物温筒。(筒内装药物燃烧器)等。以热水袋、热玻瓶、和电热吹风最为常用。 储热物品,就是用捣烂的鲜药物,如生姜、青葱、蒜米、艾叶、益母草等物,纳布袋内蒸热,烘敷、熨烫经穴或患部。民间 也有用刚煮热的糯米饭或鸡蛋,入银器熨烫患部,以祛风散寒治小儿风热的。 器物热烘灸法,最适宜用于调治肩周炎,腰腿痛、膝关节痛、跌扑肿痛,因气血凝滞风寒湿痹引发的疾病。用法选介: (1)热玻瓶烘法治腰痛,效果最好。方法:用耐热玻瓶装满沸水,盖严,用1—3层布裹之装进一布袋,在腰部上下左右滚压温烘患部,可收温烘和按摩疏通经脉的双重功效。烘前、烘中涂些热姜汁或活血散瘀,镇痛消炎的药液或油膏,效果更好。 (2)热生姜袋烘擦或烘敷膝关节,治膝关节痛,效果良优。有一离休干部,患膝关节病多年,经当地名牌医院多次治疗,未果。后用此法治疗,不久便好了。他常将此法介绍给同病之人使用,均收良效。 3、药物灸,又叫天灸。用药物捣烂敷于穴位或患部,以刺激肌肤,使之生热发泡的天然灸法,所以也叫天灸。 (1)灸治疟疾:用毛莨叶,揉贴手腕寸口部,一个晚上即可发热生泡。泡愈后再灸,多次可收良效。 (2)灸治喉痹:大蒜末捣贴敷鱼际穴,发泡后去之。 (3)灸治急性化脓性牙痛:牙周急性红肿作痛,肿甚痛剧(跳痛)发展很快,一两天内即可化脓溃破,可损毁整个牙周。在发病之初,即宜取白花丹茎叶适量,捣烂敷灸患部。白花丹药性极烈,一两个小时内即可致肌肤辣痛起泡。用药前需用油脂涂护健康皮肤,以防伤害,白花丹药糜,还要用双层纱布包裹,再敷患部。当患部开始感到灼热刺痛,有发泡可能时,立即除去。若病情较重,宜多敷两三次,但需隔十数小时。白花丹杀菌消炎,消肿镇痛功能良好,此法可用于蜂窝组织炎等红肿性恶毒大疮,初起时的治疗,往往一天内即可消肿止痛。但溃破后不宜用之。宜改用木芙蓉叶入红糖冰片少许,捣敷。 灸法的术法甚多,难作详介。如有必要,可请教针灸师。 用灸法治病时间较长者,均应在灸前灸后适当饮水,以防机体缺液。 第三节 推拿按摩 24 推拿按摩,就是用手或借助一些器物,对经穴或部位进行刺激,以打通经络,提高人体正气,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术法。是民间最常用的经络养生法。推拿按摩的术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有:一、按法、推法、揉法、拍击法。还有许多其它术法,一般书刊分得很细,这里难作一一介绍,将在以后相关章节中介绍。 一、按法。按法是手指、鱼际、掌肘按压经穴或人体某一部位,一按一松地刺激经络和筋肉,以通经活络,打通经脉,收祛寒止痛,活血散瘀作用。轻按缓按为补法,重按快按深按为泻法。此法若改用指端则叫掐法,力量较大刺激更强,但作用范围较小, 适用于穴位和阿是穴的按掐。 穴位较浅或痛点浅小的部位,宜用指头按患部;范围较大或作腰背、胸腹按压时,宜用掌按法。对腹肌较厚的,可用掌加力按法;穴位较深如环跳穴,肌肉厚实的腰臀部,或需要深按的穴位,患部,宜用肘尖按法。 按法对气血凝滞的穴位、筋腱僵梗的患部、有促进凝滞松散、舒缓僵梗或痉挛的作用;若瘀阻较严重发生肌肉粘连或有肌纤维化结节,肌肉增厚变硬实的患部,宜适当加旋揉(叫按揉法),使之松解。 在进行时间较长,部位较多较大的肩周、腰腹、腰腿按揉时,施术前要适当喝水,以利血液的循环和防机体缺水,同时要做些如抖手又抖身等,运动量不大,又能迅速增强全身血液流动的运动,可起到全身总动员的作用,然后再在患部施术,人体就能集中兵力到患部救助,效果会更好。 按法一般多与揉法结合,叫按揉法。 二、推法。推法是经络养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术法。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全指掌或全掌推按经道或患部的一种手法。推法又分为直推法和分推法(又叫分筋法)。 1、直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指掌联合推法三种。 (1)指推法,就是用拇指腹对准穴位或患部按压下去,然后自上而下或自后向前,用力压推前去。此法接触面积小,压力大,刺激性强,压力深透,其理气活血,消肿散瘀,解痉镇痛功能良好。特别适用于经脉急性瘀阻、神经传导障碍引起的急性剧痛,如四肢、颈项的脑外中风剧痛,急用此法重力推压阿是穴即可缓解;对肩颈、腰背发生的淤阻性疼痛,肌肉粘连或纤维化结节,也有相当散瘀、松解结节的作用。 (2)掌指直推法,就是指掌自上而下,直推人体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的手法。多用于胸腹,腰背疾患的防治。 ? 胸腹部推压。用双掌推法。第一路自天突穴过膻中穴沿任脉推至曲骨穴,连推两次后推第二路,自乳旁胸胁处朝向关元穴方向推去,连推两次为一轮,作养生保健的推2—4轮,用于治疗的要多推,要痛推至不痛,有屁推至无屁。 ? 腰背部推压。自我按摩,胸背部无法推到,可用带手柄并带有圆饼状推按器的手杖推按。徒手则用双掌推按法,从自己的手掌能够得着的背部,分脊柱、脊大肌、背侧三路往下推至长强穴。推按过程中,如有反应比较敏感,酸痛感比较明显的部位,是痰壅血瘀比较严重的部位,如兼有肌肉增厚,比较硬实感觉者,则可能已有纤维化结节 25 生成或肌肉粘连情况的存在,这类部位要多推重推,推至发红发热,酸痛感消散。情况较重者,至少要推到酸痛缓解减轻,此后坚持长期推按。 举凡瘀阻性疼痛的腰腿病,推按也只能使瘀积物松散和挤出经外,易于被血液冲走,有点像洗衣服时的搓揉,若没有水的冲洗,污垢也不会被清除的。人体的推按与洗衣服不同,推按可加速血液流动,可把挤出经外的瘀积带走,起到相当的清瘀作用。但局部的推按,只能增强局部血流,效果仍不够理想。若能在推按前,先做些抖手又抖身的能迅速促进全身血液流动的运动,就等于开大水龙头,加大血流量,就能增加清瘀效果, 在推按过程中穿插进行,效果会更加明显。 (3)指掌联合推法,就是拇指与手掌或拇指与余四指各在一边,相互配合推按四肢或经道。前者适用于手脚的推按,就是用掌握着手或脚向前推捋发挥作用;后者多用于四肢的经道推按,如用拇指推小腿内侧的脾经,同时用余4指推外侧的胃经;用拇指推前臂阴面的心包经,余四指同时推阳面的三焦经等,不仅推按时比较好用力,还可一举两得,同时推按了两条经道。 2、分推法,又叫分筋法。是纠治肌肉粘连和纤维化结节的主要术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在患部方便推压的位置上。 边向前、边向外呈倒八字形向前推去,用力要重要狠,推一次后向前移一点,务必把患部推压一遍后,又从头开始推下去,推至发红发热。推按前先在患部拍打或热敷,可提高疗效。此法要求重推狠推,扳推,推前涂滑润油,以防伤肤。 三、揉法。揉法是舒肌解痉,祛风散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重要术法。对治疗局部病痛的功效,比推法好。是推法最好的补充。在实施推法治病过程中,遇到肌肉增厚,瘀阻比较严重或纤维化结节的难以收功时,结合使用揉法,往往能速收良效。 操作方法:有拇指揉法,三指揉法,掌跟或鱼际揉法和肘尖揉法。就是用掌指的这些部位,对准穴位或患部按压下去,然后前后、或左右旋转按揉,使肌肉摆动,而起舒松痉挛,松解结节的作用。 拇指揉法,作用范围小,力度较大,最适用于穴位和痛点(阿是穴)的按揉。 肘尖揉法,力度更大,作用范围比拇指揉法大,最适宜用于腰背瘀症、痛症的按揉。 三指、掌根、鱼际揉法,只用于胸腹部位或患处较大的部位按揉。三指揉法,可用中指指腹着穴,旁二指配合按揉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胸腹部及其上穴位的按揉。如神阙穴,不能扣揉,只用中指腹捂在神阙穴上,余二指拼拢,同时作旋转性按揉,这样,可以顺便也把水分、阴交、气海、盲俞穴都揉到了。 因为揉法都必须先按下去,才能揉动,所以也称按揉法。 四、拍击法。拍击法是舒肌解痉,活血散瘀,抒缓肌肉疲劳要法。 操作方法:用单手或双手掌面或掌背,拍击人体上任一需要拍击的部位。有轻拍和重拍之分。 轻拍能行气止痛,舒松肌肉,抚慰神经,消除疲劳的功效。如人们多在劳累之后,拍拍肩颈、腰腹、臂腿等最劳累的部位,很快就能感到松爽、舒服。 26 重拍有通经活血、解痉散结、祛风散寒、逐瘀止痛之功效。重拍能有力地冲击经脉,震动肌肉,有瘀阻的毛细血管中的瘀血和细胞间隙中的瘀液,会在重力拍击下,被挤出去使皮肤发红发热。若拍击力度更大,时间更长,可使瘀血挤破毛细血管,溢出经外,成为经外之血,皮肤会出现青紫的痧斑,毛细血管会随之被打通,疼痛也会随之得到缓解。此种操作民间叫拍痧法。常用于肘部、膝弯等关节处不便用刮痧法治疗的部位。如以前经常挑担走长路之人,膝部都有胀痹、重滞、痠痛等症发生,常用酒水或姜水热敷后,在膝的上下左右拍痧,拍出黑痧后就舒服多了。 推拿按摩的术法,还有摩法、拿法、滚法、擦法、掐法、捻法、搓法、抖法、抓法、拧法、抹法、抓法、振法、扣法等等,很多很多,各种书刊介绍的又有所不同。其实,一般经络养生者,无须懂得所有推拿按摩的术法。只要记住推拿按摩养生的原理和功效,和几种最基本的术法,积极进行经络养生,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总结创造出一套对自己最有效的推拿按摩术法来。 孙思逊说:“针而不灸,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 药而不针,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 (我们可以理解“针”泛指刺激经络就是说,经络养生和药物养生要配合得好,方收良效)。 第四节 多功能按摩器件选介 自我推拿按摩,有些部位推不到,也有因手力不够,功效不理想。现介绍两种器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难题。 一、多功能健身手杖 多功能健身手杖,外形与普通手杖并无多大差别,只是手杖中间装上了一个圆形刮痧板,一个圆形按摩椎(见附图)。这样,它可以用作手杖,又可用作刮痧、按摩、打痧和保健棍之用。手杖可拆卸成三件(手柄和两段杖身),刮痧板和按摩椎也可拆下来,出外乘车时携带非常方便。其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1、用作手杖:可将刮痧板、按摩推拆卸下来,也可以不拆,即可作一般手杖使用; 2、用于背部刮痧和穴位按摩:将刮痧板、按摩椎都装到手杖上拧紧,置于背后,一手在上抓住手柄,一手握着手杖脚即可进行。用于刮痧时,将刮痧板边沿压在要刮痧部位,用力上下推拉按刮,若作保健性刮痧,刮至皮肤发红发热即可,若用于治疗刮痧,则须刮至出现痧斑,刮前应涂刮痧油,以防皮肤被刮伤;若用于背部穴位按摩,则将按摩椎对准穴位,双手用力按下压迫穴位至有酸胀感,持续2—3分钟,也可作上下左右摆动按或作环形旋按。 用于手持刮痧板进行按摩时,可将按摩椎直接装在刮痧板上,手持刮痧板即可用于身体各部的刮痧或穴位的自我刮痧和按摩。若用于背部穴位按摩,则可将刮痧板挂于墙上(按摩椎朝外)或置于床上(按摩椎朝上),然后使穴位对准按摩椎按压下去,也可抖动身体进行按揉。 3、用作健身棍:(1)作持棍臂肩操。?左右摆棍;站姿双手持棍同肩宽,先后向左、右后方旋摆;?左右冲棍:将棍向左右摆动,然后顺势向左或右上方冲去;?向上 27 举棍。把棍向上摇举过头,之后稍向前摇,接着再向后摇一次,复原为一次。?肩上翻棍:持棍平肩,右手过头,将棍翻到背后,左手跟着过头,将棍翻到背后并过右肩翻回胸前,右手同时跟进复原。之后依法作反方翻棍。各操作一般作5—10次。(2)压晃腰背:将手杖横置身后,用双肘弯扣着,用力把手杖向需要弯压的部位向前压去,同时上身向后倒,腰柱则向前挺出成前弯状,使腰椎前间隙松开,有利于前凸的椎间盘回纳。可做8—16次,不要太多。(3)双腿前后跨棍:站姿,垂手持棍于身前,握距同肩宽,稍弯腰,双腿先后跨过手杖,然后反顺序向后跨回恢复原状,复原后直腰踮脚墩跟和晃腰一次,如法再做。如此反复做10—20次。(4)仰卧双腿穿棍:仰卧,双手持棍,以约45?向前上方伸出:?双腿曲屈,然后穿过手杖,随即并腿向前上方伸直落下,脚跟着床,持棍双手同时落下并把手杖拉回腰下,向上挺腰并迅速落下,使腰柱震压手杖一次,定神后如法反向复原。反复做10—20次;?单腿穿棍,如上?法改用单腿穿跨。 4、用作打痧棍:打痧是刮痧术的一种,也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方法是用直径约一寸,长约尺余的圆木棍,敲打身体各部或穴位,即能起到防病健身作用。可把手杖拆卸下来,其下部较长的一段即可作为打痧棍使用,若再装上按摩椎,即可代替指压法进行穴位按摩,比指压法方便,作用更强烈,效果更好。手杖比打痧棍小,打痧时其深部作用比打痧棍好,而浅表部的作用则不及打痧棍。可另备一条打痧棍,装上按摩椎,叫“打痧保健棍”供在家时应用。 二、三叉多用按摩椎 传统常用的指、掌按摩,有许多不便之处,特别手力不足的人,在按摩中往往达不到力度和时间剂量的要求,使效果不太理想。据我的实践体会,设计了三叉按摩椎,经使用证明,效果比较良好,特向大家推荐,并请予鉴定。 三叉形按摩椎有圆椎头、尖椎头、扁椎头三个椎体组成三叉状,按摩器椎与椎之间为圆弧形,其中一弧成棱角形。(见附图) 三个椎的作用: 圆头椎:用于部位的按摩,如推按、按揉、按压或叩击等。如自印堂穴向发际处之开天门的推按、腰肌的揉按压等。 尖头椎:多用于穴位的按摩,特别是深部穴位如足三里、承山等穴的叩按或按揉。 扁咀椎:多用于督脉棘凸间的穴位;指、趾端的浅表小穴位,四肢两筋间的穴位的按摩,在脚部按摩中代替拇指的扣按与分筋按摩等。 三圆弧边的作用: 棱形弧:用于四肢、颈部和背部脊柱的刮痧或按摩 双曲拱弧:用于四肢、颈部、腰脊等部位按摩、推按或按压。 三叉按摩椎,由于三向叉出又连成一体,很方便于术者握持和用力,不易使人疲劳。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老年大学,玉柴老年大学保健班中试用,深得学员的喜爱和赞赏。 多功能按摩椎杖好处多 老人推拿力不够,按摩椎杖来帮忙。 走路能当手杖用,推拿刮刷效优良。 28 自我刮痧能刮背,杖棍拗腰松骨腔。 三叉摩椎刮揉按,省力效优比手强。 平时手上翻旋转,舒心健体利安康。 清静无为不生气是经络养生的基础,特附莫生气歌一首: 莫生气歌 生气精不充,精衰神不守。心理平衡好,祛邪泄浊流。无私人多寿,寡欲气清优。虚怀心血旺,邪念祸灾稠。因利忘义几多愁,你争我夺几时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欢 唯有沉着排忧。节哀顺便,着意消愁。任凭风波浪起,圪自不乱心头。愁。面对挫折灾难, 处变不惊应对,自是金光大道。临危恐惧慌乱,定走独木小桥。欢心解困强身药,淡泊忘 我比神仙胜一筹。 私益寿谋。随遇而安无贪婪,心旷神怡乐悠悠。神仙无欲多安逸, 第六章 经络养生的原则 第一节 适当运用补泻手法 经络,是通过调虚实,平阴阳发挥其养生保健作用的,也就是通过固本培元,提高人体的营卫功能,以扶正祛邪使之阴阳平衡,使“正气内存,病不可干”的。因而在用经络养生时,几乎没有副作用, 没有必要像药物养生,必须严格按照八纲辩证,辩明阴阴、虚实、表里、寒热,方可对症用药那样,方能进行。但是,如能辩明虚实,适当采用补、泻手法,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去进行,效果会更好,更快。 补法 在推拿手法中,用比较缓慢轻柔,对经络进行推拿按摩的手法,操作时间比较长,宜操作至皮肤发红发热。补法宜用于虚证。如气血两亏,体疲乏力,体弱易病;脾虚胃弱,营卫不良;肾虚阳痿(阴冷)、腰膝酸痛、五心烦热、阴虚盗汗等症。热烘灸多属补法,使用的温度要比较温和,时间要比较长,以便使热力缓慢地渗到经穴的地层(穴位分天、人、地三层)发挥作用,一般要痛烘灸至不痛、不痛烘灸至痛。烘灸法,特别适用减肥和防治羸瘦。 泻法 是一种用力较重,速度较快,频率较高,对经穴刺激较重的手法。泻法常用于胃肠积热的实证,食积火旺,胃肠胀满,摩之常有胀实,臌凸,以致硬结触手,属痰浊结聚,粪团干结,便秘痉挛扭结,血瘀癓结者。推拿之泻法,能很快舒通血脉,消症散瘕,舒缓痉挛,散结通便。只要坚持推拿至发红发热,这些症状一般都能消散。手法宜由慢到快,由远到近,由轻到重,以利于调动血脉,集中患部打歼灭战。待症状消散后,再用轻柔手法,进行抚慰性按摩。 推拿推摩的泻法,是以加速经脉气血运行,提高人体生理功能,来达到活血散瘀,消癓散结,和防治疾病的作用的,不仅没有药物泻法作用那么峻猛,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故对体弱,胃气衰微,津液不足而便秘者,和有肌肉粘连,纤维化结节的肩颈病,腰腿痛者,也能应用。 第二节 辨别寒热虚实的表现 1、寒症:面色苍白、四肢凉、怕冷、不渴或喜热饮,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 29 2、热症:面色红赤、四肢燥热、怕热、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 3、虚症:体弱、易病、身疲乏力、少气、懒言少语、语音低微、隐痛喜暖喜按舌淡嫩少苔、脉细弱、面色晦暗无华等。 4、实症:身体尚壮实,喜凉畏热、或发热恶风易头痛、面红赤、口渴喜冷饮或不喝、痰黄粘稠、气粗心烦易怒、溺黄、便秘、胃痛、拒按、舌红苔黄腻或苔薄黄,也有苔白腻者,脉浮数或细数等。 辨明寒热、虚实体质后,适当采用补,泻手法去进行经络养生,效果会更好些。 第三节 择优选法多法配合原则 经络养生的术法甚多,但都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各人的身体特征,病情的寒热虚实的变化,择优选用最优的术法,如寒症虚证,宜用灸法热烘法;热症实症则宜用针刺法放血法;轻症宜用推拿按摩法,瘀阻严重的,宜用刮痧法或拔罐法;单用直接经络养生法效果不明显的,宜根据病情,加用运动养生法,或药物或精神养生法;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羸瘦之人,还必需补充营养,调节好身体与经络养生同时进行,方收良效。 如对腰痛的防治,若只对腰部进行按摩,没用抖手又抖身等运动的配合,则按摩中松解了的浊瘀物质,没有足够的血液的冲刷,是很难将其排出去的,只有按摩两三分钟,又抖手抖身两三分钟,交错进行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若患者还有腰关节错位或腰腿筋腱萎缩,则还要纠正关节错位和拉筋,拉松僵缩的筋腱,方能生效;正位、拉筋、按摩腰部、抖手又抖身,四法齐参防治腰腿痛,效果非常良好,不用20分钟,即可使腰痛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若患者肾虚和腰肌松弛,还得服点壮腰健肾药,或注射当归针,鹿茸针和维生素B12针,方可收效。其余类推。 第四节 注意事项和禁忌 一、经络养生与八纲辩证:经络善于调虚实、和阴阳、通表里平寒热。故无须似医药养生那样,严格地遵循八纲辩证施法。但若能注意辩明寒热、虚实后,适当地选用补法和泻法,功效会更好些。 在经络养生中,推拿的补、泻手法已如上述。热烘法多属补法,可适当采用。如肥胖症、羸瘦症、肾气虚、脾胃虚等虚症,用经络疗法都有效,但用热烘疗法往往更能早收良效。人体中存在强有力的调虚实的功能,是通过“弃有余而补不足”来发挥作用的。因而对肥胖和羸瘦的防治,都有功效。而热烘熏灸能提振调虚实功能。中脘、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中极等穴,是调虚实的重要穴位,经常烘灸,就可收到减肥或壮体的效果。对比于推拿按摩术法,是效胜一筹的。 二、注意事项 1、不宜实施经络养生的情况:?各种恶性肿瘤(如马尾肿瘤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因血小板减少的皮下出血症,血友病,紫癜等,?各种急性恶性传染病,?颈,腰推等骨关节错位、骨折、跌扑损伤以及疮肿或溃疡的部位等。?过肌过饱时,?醉酒 30 时,?大悲大喜、大惊大恐,?刚劳动过度后和刚房劳之后等,?孕妇忌按(针灸)合谷、足三里和在腹部的穴位?准备要怀孕做准妈妈者,忌推按或针灸石门穴。 2、禁针穴位:据《针灸学》记载,古医籍列出禁针的穴位有24穴。但后人的实践已有所改变。有11穴仍列为禁针穴;有7穴位列为不宜深针穴,有7穴解禁。 (1)继续禁针:脑户、囱会、颅息、神道、灵台、神阙、承筋、手五里、三阳络、急脉、乳中等11穴。 (2)不宜深针穴:神庭、玉枕、哑门、络却、角孙、簊门、青灵等7穴; (3)解禁的穴位:承灵、承泣、膻中、水分、会阴、横骨、气冲等7穴。 3、禁灸穴:古医家列出45穴。后人实践有所改变,仍列为禁灸的32穴;不宜多、经渠、地五会、阳光、脊中、犊鼻、伏兔、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共32穴。 (2)不宜多灸穴:临泣、中冲、鱼际、阴陵泉、髀关、条口、共6穴。 (3)解禁穴位:周荣、鸠尾、腹哀、隐白、漏谷、阴市、心俞共7穴。 (4)新增禁灸穴:兑端穴。 经络养生原则歌 经络养生须辩证,寒热虚实要分明。 补泻手法巧运用,禁忌宜防要记清。 体弱阴虚宜用灸,毫针泻火使安宁。 推拿按摩平补泄,自我保健易施行。 平时常做推摩按,祛邪健体病难成。 只针不灸功难善,针灸不药效难祥。 针灸结合巧运用,辨证配药治更灵。 第七章 腧穴 第一节 腧穴的定义作用 穴位在经络学中叫“腧穴”,腧有传输和流注的含义,穴有孔窍的含义。腧穴就是人体经络气,脏腑、器官之气聚集而又转输出去的体表部位。它有点像现代无线电通信的中继站和转抪发射站。经络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的,故它都分布在神经丰富的骨间膜的表层上。如间使穴,当正中神经之通路,还有司皮肤感觉的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分布。故特善于调治神经系统传导失衡的疾病,如癔病、癔病性声嘶、卒狂、失惊悲恐,心烦悒闷等病症。有“惺惺鬼穴是间使”之称。 在经络学中,有“经脉之所至,主治之所及”的作用,就是说,只要能顺着经络进行操作,就能发挥经络的养生保健作用,故又有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的治则。但穴位是聚集经络、脏腑之气,而又转输流注到所主病疾患处的部位,如能找准穴位施治,效果是会更好的。 穴位有点像人体的边关要塞,是外邪入侵必经的要道,人体的卫外体系,也在此处开关设卡,派重兵把守。内贼作乱,往往会影响边关给养补给和兵员的补充,使边关营卫功能受损。穴位上出现痛点或压痛等过敏反应,就是人体虚实失衡,阴阳失和,有潜病危险的表现,。所以,利用经络养生,还是要重视穴位作用为好。常人不是医师,无 31 须全掌握穴位再进行经络养生,可先掌握几个通用性高,养生范围广而功效好的穴位开始。如先掌握对全身有强壮作用的百会、合谷、内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开始,以后据身体情况和养生需要,急用先学,逐步增加。逐步成长为经络养生的行家里手,就不难了。 第二节 腧穴的取穴定位 腧穴的作用如此重要,就需要取穴定位准确。腧穴只有5—8毫米大小,没有好的方法是很难定位的。据有关典籍介绍,腧穴的定位有:古代骨度法、同身寸法和根据人体自然标志取穴法。 骨度法 就是以全身有标志性的骨骼部位之间的距离,以寸为单位定出一个尺度。这个尺度是个常数,是不以高矮肥瘦而改变的。而寸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使用时,需按此标准,折算出各人每一寸的长度,再去量取腧穴的位置。骨度取穴法,是医学界公认为科学而又简便的方法,现在仍在经络疗法中使用。(详见附图)。 尚需推揉按掐,找到敏感点,方是腧穴的准确位置。推拿法和烘灸法,因作用范围较广,取穴可不要求十分准确。但用针法或艾炷灸法,作用范围极小,若取穴不准将难收功效。 同身寸取穴法。 在以后的临床中发现,同身寸法使用起来不用折算,比骨度法更方便。取穴定位也很准确。现代经络典籍,多用此法为腧穴定位。 具体方法有三:1、中指同身寸法:以男左女右的中指尖与拇指尖对接成圆状,以中指第二指 节两边横纹尽处的距离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以拇指节间横纹长度为一寸; 3、一夫法:第2至第5指拼拢,以过中指中间横纹正切四指的直线距离为3寸。(详见附图) 以上三法,都可称之为同身寸法。 人体标志取穴法。有些穴位用上述同身寸法无法准确取穴,宜用人体自然标志取之。如取站姿,上肢伸掌贴身垂手,在中指尽处取风市穴等。其它,详见各条穴位取穴法。 在两个具有最明确标志物之间,用最精准的量具测量距离,尚且会有误差,以上述方法确定腧穴位置,则更不能外。所以在操作时,在定出穴位的大体位置后, 尚须推揉按掐,找到敏感点,方是穴位的准确位置。推拿法和烘灸法,因为作用范围较广,取穴可不要求十分准确,而针灸法作用范围较小,若取穴不准确,则很很难收功。 第二篇 经穴各论 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 吸清弃浊 调气生津要经 第一节 肺经循行的部位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绕上胃,沿胃的上口,过横膈入肺,从肺横出,与足太阴脾经交会于中府穴。(中府穴前这段经道虚线,有经无穴)上云门后向下,沿上臂内 32 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行入肘窝中之尺泽穴,再沿前臂内侧前缘,入寸口,过鱼际出拇指内侧之端的少商穴,与手阳明经相接。 第二节 肺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一、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中医学认为,“肺是气之本”。现代医学证明,肺是人体必需的氧气与人体产生的废气交换的唯一场所,这种交换一刻也不能停止,否则数分钟内可致人死命。所以,近来医学界又认为,肺活量的大小和活力的强弱,与人的寿命长短有密切关系,肺对人体的重要性,可达到“有肺气则生,无肺气则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都需要气的推动,所以,死”的地步。其作用:?通调水道 肺具有通调水液代谢平衡,使水道通畅的作用,以实现血液心肺循环,完成清浊气体交换,保持血液清新洁净和协调气血运行的作用,?“肺主皮毛” 肺通过宣发作用,把营卫二气输布到皮毛,使皮毛得到滋养而健旺。若肺气不足,皮毛就会有失濡养而憔悴,还会使其防卫功能受到损害,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等肺气失宣的症候;?肺开窍于鼻,鼻为肺窍,是清气进入肺脏的第一关口要塞,也是浊气呼出的最后出口,有荣枯与共的关系;?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为病。最常见的是肺气燥热,大便易生秘结,从肺论治,往往能收良效。 二、肺的运动机制:肺组织中之肺叶没有神经分布,(神经分布只达支气管)。也没有肌纤维,不能作自主运动。肺的呼吸运动——舒张和收缩,全靠胸廓和腹腔的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而胸腹的张缩,又是借助肋间肌和隔肌推动来实现的。可知,肺功能的盛衰与膈肌和肋间肌的壮弱,息息相关。因此,在用经络对肺作养生保健的操作时,除运用肺经及相关穴位外,还应充分利用任脉作推拿按摩来配合,因任脉多数腧穴都有肋间神经传导(如中庭、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推按任脉以及相关穴位,就可通过经气来增强肋间神经促进肋间肌伸缩功能,健旺肺的活力。 三、肺有自洁能力 支气管和肺的管腔内都有粘液,以粘捕粉尘邪毒,然后由绒毛把它们翻送到喉头,用咳嗽的方法将其咳出,以保持肺的清洁,免受邪毒侵害。所以,咳嗽是呼吸系统保护性的反应。在出现咳嗽时,应通过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肺的咳嗽功能,使带着邪毒的浊痰,尽快咳出体外。过早镇咳是自毁长城。 四、肺的好恶特性 1、好舒恶挤:肺的功能很大,平时只能用到很少的一部分,肺尖根本用不到,若再弯腰曲背坐卧和走路,则使肺受到挤压,使肺活量最少会减少20%以上,不仅会使人体的供氧受到严重影响,易使肺弱甚至肺萎,而肺尖则更难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使免疫功能降低,成为细菌的安乐窝,在哪里滋生繁殖,易发肺炎和肺结核等疾病。 2、好温恶热怕冷:盛暑和寒冬的热冷空气进入肺内,会迅速降低肺的免疫功能,招致咳嗽、哮喘、肺炎等疾病,鼻子有调节外来空气温湿度的功能,在鼻子健康的情况下,肺是安全的,只有寒热比较厉害时,则须要加意保护;而现代人们,喜吃煎炸燥热食品、喝酒、喜吃寒饮冷等,产生的内热和内寒,都会对肺伤害,则是须要非常重视预防的。 33 3、好润怕湿恶燥:春天潮湿秋冬干燥,对肺都是很不利的;多吃生冷寒凉多湿的食品,易生痰湿滞留肺叶,多吃煎炸烧烤食品,则易生肺燥,其浊瘀物质,则会瘀阻肺脉,影响肺功能的发挥。若此,应在排除对肺不利因素的基础上,用肺经来调节肺的功能以御外。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肺经是主肺脏的健康及其功能正常发挥的。若肺经失衡变异,就会出现肺部胀满,气喘作咳、缺盆中痛,咳嗽时会出现双手捧胸,视力为之模糊。这种症状称之为“臂厥”。 肺经发生的疾病有:咳喘、气逆向上而不平静;口渴、胸闷、心烦;上臂和前臂部内侧前缘作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若出现气盛的实证,肩背会疼痛,如感冒风寒,就会出现脉浮、自汗。险恶的“中风”,小便次数多而尿量少等症状。 肺经气虚时,会出现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颜色异常等症。 肺经又与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阳明胃经4经交会。这5经经气的盛衰,都会相互影响,在养生保健中,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相生相克的作用。在应用中,用一条经脉调治本经所生疾患效果不理想时,选用相关经络协助,可有增强调治作用。 肺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又与大肠互为表里,当这些部位和器官发生疾患,又与肺经相关连者,也可用肺经配合调治。如便秘或溏泻,往往与肺的实虚相关,用肺经配合,效果就很好。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及其分布 肺经共有穴位11穴名,左右共22穴。分布: 胸部有:中府、云门2穴; 上臂有:天府、侠白、2穴; 肘窝有:尺泽1穴; 前臂有:孔最、列缺、经渠、大渊4穴; 掌和拇指外侧有:鱼际、少商2穴。 二、常用穴位 1、中府穴 中气不足、心绞痛、哮喘克星 【取穴】仰卧,自乳头外开2寸处直上,在第3、4肋骨间取之。此穴与任脉华盖穴相平,在华盖穴外6寸处。中府穴是与脾经相交的募穴,(即脏腑经气聚于胸腹的腧穴),善于调理脾、肺经经气;对脾经所生疾患有协治作用。是中气不足、心绞痛、哮喘的克星。 一手太阴是肺经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天府腑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34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荣,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押角韭叶明。 【用法】针3—5分,此穴肌薄,不深刺。灸3—7壮。推拿,宜自下而上向云门穴推去。中府穴,主要是用来调气血,通经脉的,不是镇痛穴,且肌肉较薄,不宜重推重按,否则易伤肌肉。 【用法选介】 (1)肺主皮毛。用中府穴调治肺虚或燥,使皮肤失养所致的皮毛枯槁、发疹、皮炎、瘙痒等症,是有用的。而脾主肌肉,肌肉是皮毛生发的根基,肌之不存,皮将安在。因此,在调治皮毛疾患时,宜加按足太阴脾经上的百虫窝(血海穴)。 (2)调治便秘。中府穴对防治便秘的疗效是间接的。但在实践中发现,便前加按三焦经的支沟穴,胃经的天枢穴,足三里穴,效果会更快更好,日常有空就推腹、按中腕、气海、关元、三阴交穴,可使效果稳定而又持久。 2、少商治咳嗽特效穴 【取穴】在拇指挠側指甲角旁0.5寸处。伸直拇指取穴。 【主治】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咽喉肿痛,治秋咳特效穴。 【用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3、鱼际穴,善清肺热治咳血、心痹、胸背痛要穴。 【取穴】在第一掌骨上,有一块象鱼肚样的肉阜处,在其外侧赤白肉际取之。 【主治】身热头痛,肺燥火盛难入睡,夜间咳,咳嗽吐血,喉痛咽肿、胸背痛、肘挛、心痹等,还是消除肢体疲劳要穴。 鱼际穴是肺经的荥穴。荥穴是指经气在穴间的流动,就象山泉水那样,款款而流,不断不竭。它清火的效果特好。当心火盛,夜间咳,心烦气燥难眠,小儿肠胃不好,多揉揉鱼际穴,就会好转。鱼际穴是最易按揉的穴位,随时都可操作,常按有益,多按无害。有医家评价鱼际穴的功效有似“速效救心丸”。 据现代生物全息反射学说,第一掌骨鱼际部,都是胸腔呼吸器全息反射敏感区,常推揉能防治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用法】针3—5分,灸3—5壮。 (1)大鱼际相互对撞法。就是左右手之大鱼际对撞,鱼际穴和整个大鱼际区都撞到了,对人体整个胸腔呼吸器区,都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2)推按鱼际穴。用一手拇指指腹或推拿器件,沿赤白肉际推按整个大鱼际区至发红发热。也可沿赤白肉际,自鱼际穴之上的列缺穴过经渠、太渊、鱼际到拇指端之少商穴,一下子把4穴都推按到了,就能打通这一段肺经经脉,扩大养生保健功效。 (3)体弱肺虚者,宜用烘灸法,可用艾条火的热力熏灸,推拿,虚症宜用轻柔缓慢的补法。实症用快速强力的泻法,不宜灸法。 (4)肺经在凌晨3—5时推,效果最好。 4、列缺穴 治头项疾患要穴 人体戒烟穴 【取穴】位于腕后桡侧,在去腕横纹1。5寸处。两手虎口张开,相互接合成交叉形,在掌背上之食指尖到达桡骨基凸上部之筋骨陷中是穴。 35 【主治】偏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喉咙肿痛、口歪眼斜、半身不遂、口噤不开、齿痛、手肘痛等,还可通利小便,防治前列腺病和帮助戒烟等。 列缺穴络大肠经,又是与肾经的交会穴,对肺、肾、大肠经所生疾病,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治作用。历代经络学家认为,列缺穴对调治头项疾病特别有效。《针灸学》载《四总穴歌》“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留。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把列缺穴列为人体四要穴之一。为初学经络养生者最基本最有效的指导。 【用法】针2—3分,自穴位下方对准穴位微斜向肘部方向刺去,不宜深刺。灸3—7壮。自我保健多取推拿法。 (1)自我保健,多用穴位按揉法。也可用局部经道推按法。自孔最穴(腕后桡侧,距腕横纹头7寸处)过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到拇指尖之少商穴推去,可收同时推6穴之效。 (2)体弱气虚怕冷,易感冒头痛、尿频、遗尿、易生落枕和有颈椎病者,平时多揉揉列缺穴,很有好处。 5、尺泽泻热补肾,调节上下虚实大穴 【取穴】肘窝横纹中央偏桡侧之陷中取之 【主治】咳逆唾浊、虚劳肺热、喘满、喉痹、胸胁胀满、肘臂挛痛、小儿惊风遗尿等。 尺泽穴中的尺,就是从切诊的脉门尺、关、寸三关引过来的。尺的位置是肾脉之门。表示尺泽穴与肾关系密切,泽是恩泽。尺泽就是能给人恩惠的大泽之意。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肺属金,肾属水,而金能生水,尺泽又是属水的合穴,故尺泽穴有泻肺热以补肾阴的作用。泻热补肾,就是把肺经上多余热泻下来,补充到肾经上去,使上下虚实平衡,防止了因上实下虚疾病的生成。头重脚轻、高血压、哮喘、喜吃凉饮冷而两脚冰凉,也属上热下虚,常揉尺泽穴,也能缓解。 一味药物不能同时具有泻虚补实的作用。故药食养生,必须八纲辩证选用药食。而经络养生则是双向调虚实的,人们宜多学习采用。经络养生,是通过调节人体营卫功能实现的,虽然功效可能不及药食来得快,但效果稳定持久,只要善于坚持,当收良效。 【用法】针0.8—1.2寸;或点刺出血。穴位较深,推拿压力要大点。不宜灸。 经穴推拿:尺泽穴与曲泽穴、少海穴、曲池穴同在肘横纹上。可用一手拇指置肘横纹上,握着肘部作旋转按揉这4个穴位。有治疗需要时,再作单穴按揉。 6、孔最穴治急性出血要穴 【取穴】在腕后横纹上7寸处,尺泽穴与太渊连线上。(7寸是古骨度法把腕横纹到肘横纹距离定为12寸,用时要折算好。用中指同身寸法约为5寸) 【主治】咳嗽气逆、咳血、肺痨咯血、痔疮出血、各种不明原因的出血;咽肿、失音、喉痛(治感冒引起的喉痛最有效,但因劳累过度的喉痛无效),头痛、发烧汗不出,肘臂厥痛,手指屈伸不利等。 孔是穴中之孔,是孔窍,最是最大。就是说,人体九窍(眼、耳、口、鼻、水门、粪门)以及口腔、咽喉、毛孔、孔隙等,发生异常都由它来管。如感冒喉痛,揉孔最穴 36 最有效;感冒发烧汗不出,是毛孔闭塞,赶紧揉孔最穴,就能帮助打开毛孔,使之发汗。痔疮出血也归它管,是历代经络医师用以防治痔疮的要穴。 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是主治急症的,特别善治各种孔窍急性出血的疾患。 【用法】针4—8分,灸3—7壮。 (1)孔最穴不仅是善治孔窍急症的郄穴。它对孔窍的保健也是很好的。是预防痔疮和肺结核病的要穴。平时多按揉,可以防病于未然。 (2)用孔最穴养生保健,宜用旋揉法和经道推按法,每次宜不少于1分钟;用于治疗急性出血,各种术法都可选用,但以辩证选用,效果最好。若自我推拿施术,则以单穴旋揉法为好。旋揉时间不少于3分钟或更长。(视病情需要定)。 (3)用于治便秘,要加旋按中府穴。中府穴可通调脾气,提振大肠经气,增强大肠的蠕动功能,促进排便,是防治便秘要穴、若再加按揉胃经的天枢穴,三焦经的支沟穴,效果更佳。 第五节 经道推拿 肺经腧穴少,又都分布在上肢上,极容易做经道推拿。 (1)拍打法。用掌自上臂部腋下3寸处的中府穴,沿手的阴、阳面交界处(赤白肉际)一直拍打到拇指尖的少商穴,就能把肺经的9个穴位都拍到了。仅挨肺经的阳面,有手阳明大肠经相伴而行,大肠经的商阳、二间、三间、安眠、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等15穴,都拍到了。可收一举多得之效。 (2)旋按手胫。可按到肺经的列缺、经渠、太渊三穴,还可按到手厥阴心包经的大陵、内关、间使3穴;手少阴心经的灵道、通里、阴郄、神门4穴;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外关、 支沟、会宗4穴;手少阳小肠经的阳谷、养老2穴。也就是旋按一个手胫,就能按到手三条阴经、三条阳经的17个穴位。手足三阴经与手足三阳经,存在相承与相接的关系,只是一个手胫的旋按,对打通全身经络促进经气的循行,起到良好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自古医家们力主“三颈(脖颈、手颈、脚颈)常按”的重要原因。 (3)无穴位经道按摩。肺经自中焦上颈横出中府,有一段很长的无穴位内行线。对防治肺胃大肠疾患也有良好作用。宜常用推(拍)胸腹法,促进经气的流通,它与任脉同行。可一并推之。 吸清弃浊肺经歌 肺经肺的保护神,弃浊吸清却秽尘。此经有病多咳喘,肺胀膨膨痛缺盘。 小便频数心烦喝,气虚肩背痛而寒。胸中绞痛中府治,咳嗽腰疼鱼际伸。 气逆上冲不平静,胸闷心烦手难伸。手心发热缺盘痛,针灸可治要认真。 附参考资料: 37 肺之为病,首先是咳嗽;主要原因一是肺咽正气下降,不能有效抵御邪毒的侵犯;一是肺的门卫?——鼻子卫外功能下降,祛邪乏力、调节进入肺内空气温湿度降低,增加了寒热燥湿和邪毒对肺的侵害而致病。 对策:首先要充分利用肺经的护肺功能,以提高肺的御外能力;再要利用大肠经的迎香穴和督脉的素髎穴健鼻的作用,提高其御外功能和调节空气温湿度的功能,保卫肺的平安。若因不慎致咳嗽已成,可用萝卜梨水镇咳祛痰汤治之。 【处方1】白萝卜100-150克、梨子1个、生姜10克。切片放适量凉水大火烧开, 再改小火煮5分钟,取汤当茶喝,临睡前再把药渣吃下。坚持服一周即可祛痰镇咳。 方解: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二经,有消积化滞、清热化痰、消痰镇咳、宽中理气作用;梨子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二经,有清热化痰、生津润燥作用;上两味对防治痰热咳嗽有良好作用;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胃、脾三经。有温中散寒、开痰止呕、解表发汗的作用。是民间常用并有血管清道夫和穷人参之美誉的药物。与上两药同用,不仅能增强祛痰镇咳作用,用于风寒咳嗽,还能减轻白萝卜、梨子的寒凉作用。三药合用就能发挥化痰镇咳、滋阴润肺的功效;对肺燥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色白而粘稠、咯吐不利、咽干口渴者)疗效良好。 第二章 手阳明大肠经 肺、大肠和皮肤的保护神 大肠经是与大肠同名的经络,是保护大肠功能正常发挥的要经。它的循行路线,与大肠功能所及的部位紧密相连的。 第一节 大肠经循行的部位 起于食指末端靠拇指侧上缘甲根后之商阳穴,(是与手少阴肺经接合穴),过第二掌骨之合谷穴,向上过第一第二掌骨入腕拇指后两筋(拇指长伸肌与短伸肌)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上方至肘部外侧,再沿其前沿上肩端之肩髃穴,走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与手足三阳经聚于督脉之大椎穴,复向下入缺盆,入胸向下络肺,再下过横膈,入属大肠。(自缺盆至大肠段,有经无穴。附图上显示为虚线)。 其支脉,自缺盆始,上走颈侧,过面颊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于鼻两侧之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第二节 大肠的功能特性 一、大肠的功能:大肠为一腔管,上接小肠,下通肛门,承接经小肠消化吸收了精微物质后的废渣、水液,并回收过多的水液,使废渣干缩成粪便,然后通过腔肠的蠕动,将粪团推至肛门排出体外。若大肠吸收水液功能亢进,回收水液过多,会使粪团过于干结,肠道燥涩,蠕动乏力,就易生排便难或便秘,反之,则易便溏或泄泻。粪团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若超过24小时,就会酸败变质,产生毒素,大肠道将有毒的水液吸纳回收,周循全身,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很不良的影响。 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大肠经也络肺再下入属大肠。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它们之间,在生理上和病理上,关系密切,常互相影响的。 二、大肠的运动机制:大肠在右下腹腔盲肠与小肠结合部,接纳小肠送来的渣液后,上升结肠过横结肠,下降结肠,入乙状结肠进直肠,排出体外,完成其排泄功能。功能 38 是靠肠道的舒缩蠕动的推送力来完成的。指挥大肠蠕动者,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又极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而亢进或衰落;老年性的功能衰落,也会使大肠蠕动乏力而便秘或溏泻。神经功能紊乱、经脉瘀阻,还可致肠痉挛或肠中风等急危症状。 大肠的好恶和易生疾病:?好舒恶压:经络气的传导和肠胃的蠕动,都喜欢有一个舒松的环境。现代许多人喜欢久坐,喜坐使腰腹处于屈曲状态的沙发椅,安乐椅,使大肠经常处于受压抑的状况,使蠕动十分困难,是极不利于健康的。,大肠内的粪渣,是先从升结肠上升再横过横结肠,再从降结肠下送至乙状结肠至直肠,排出体外的,若大肠蠕动乏力,就很难完成,而易生便秘;大肠受挤压,还会使大肠液的分泌、吸收水液等功能受阻而生烂便。大肠与小肠结合部,有一免疫器官——阑尾,是大厂的保护神,若大肠受挤压,功能发生障碍,易发生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高危病变,不能轻视。 ?好暖恶寒:大肠的蠕动和肠液的分泌,需要充足的气血来供应充足的能量,方能进行,寒冷的刺激,会使经脉收缩,经脉不畅,功能的发挥受阻;而过热,则会使血热妄行,伤害大肠机体,都不利于大肠的安康,只有温暖的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大肠经分布于上肢,入内络肺与大肠,分布大半个人体,主治所生疾病较多,是肺、大肠与皮肤的保护神。主治的疾病主要的有: 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疾病者:目黄、口干、鼻衂、喉痹,肩前和臑(上肢上节内侧)痛,拇指和食指痛不能动;若本经气有余的实证,则经道所过部位会发热肿痛,反之则会发寒抖颤,难以自控。 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大肠经又络肺,所以,也能调理与肺有联系的疾患。如喑哑、咽喉肿痛、鼻流清涕、鼻衂等;大肠经又能协助肺主皮毛的功能,调理皮肤病:如皮肤痛痒发疹、痤疮、麦粒疣、雀斑、酒渣鼻等。 大肠经上环口鼻、脸面、特长调治面口疾病,《针灸学》中《四总穴歌》中有“面口合谷收”,就是面口发生的疾病,合谷穴都能收拾。(合谷穴是大肠经的要穴)对大肠经给出了极高而又准确的评价。 大肠是人体排泄固态毒邪物质的唯一渠道。是四大排毒渠道(谷道、水道、气道和汗道)之一。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追根寻源的结果,都与大肠排毒功能不好有关,许多医家认为,人要安康,必先三好:吃得好,睡得好,屙得好。据此,经常推拿大肠经,提振大肠功能,就能少生许多疾病。 第四节 穴位名称与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及其分布: 大肠经有穴位21对42穴,分布于 (1)指掌部5穴:商阳、二间、三间、安眠、合谷。 (2)腕和前臂部6穴: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 (3)肘和后臂部4穴:曲池、肘髎(肘尖)、手五里、臂臑。 (4)面口部2穴:禾髎、迎香。 39 (二)手阳明属大肠经穴位图 手阳明属大肠经穴位歌 二手阳明大肠经,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背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睏端祥, 肩髎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二、常用穴位 1、合谷穴 治心脏面口疾病名穴 【取穴】合谷在虎口第二掌骨岐骨中点下方,与腕长伸肌结合部之谷状陷中。 【主所生疾患】头痛、目翳、鼻衂、耳聋、齿痛、面肿、中风、口噤不开、口眼歪斜、喉痹、指挛、臂痛、多汗、热病汗不出,经闭。 合谷穴是止痛要穴。对付各种痛症,用它最管用。如三叉神经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臂痛、经痛、分娩痛,以及因咽喉炎,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止痛效果都很好。特别是牙痛的时候,在耳垂贴近脸颊的部位(相当颊车穴周围),会有一个很敏感的压痛点,如果把合谷穴和这个压痛点一并按了,可马上止痛。 合谷穴之所以能防治这么多疾患,是因为这个穴位经气特别旺盛。合谷的合就是会合,谷就是山谷,意思是经气都会合在山谷一样的穴位上来了。中医学说认为,“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打通合谷穴,就能把经气迅速传输出去,通调全身气血使之旺盛,提振人体营卫功能,收强身防病的效果。又据人体全息反射学说,人体的全部信息,都反射到第二掌骨上来了。自第二掌骨头之后至掌骨底前,分成11段12点,每点分别为从头到足的12个全息反射点。合谷穴正好在12个反射点的中间。按揉合谷穴,就能通调人体这12个部位的气血,对人的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帮助。我国著名经络学家祝总襄教授,在通研了人体生理学和经络学之后,倡导了“三一二健康百岁经络锻炼法”中的三,就是三个穴位(合谷、内关、足三里),把合谷排在第一位。可见它的重要作用。 【用法】针3—7分,灸 3—7壮。(孕妇针灸推拿皆忌) (1)、用合谷穴养生保健最方便,易推揉(掐),又最易找到,什么时候,只要能腾出手来就能操作,非常方便。它又是防治疾病广泛的 “万能穴”,应成为人们日常必按的要穴。 (2)、过合谷穴推按第二掌骨上12个人体全息反射点。自掌骨头至掌骨底,依次是:头穴、颈穴、肩穴、上肢穴、肺心穴、肝胆穴、胃脾穴、十二指肠穴、肾穴、下腹穴、腿穴、足穴。推的方向要自头穴至足穴,不能反推。 (3) 治晕厥:合谷穴对中风、中暑、虚脱等原因引起的晕厥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当病人突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病情紧急,晕厥不省人事时,急用拇指掐按合谷穴,持续2-3分钟,晕厥能很快缓解,平时按之有预防作用。 40 合谷穴歌 合谷在虎口,次掌骨中间。疗颜面诸疾,头痛鼻发炎, 面肿咽喉痛,喉痹食难咽。齿痛指痉挛,目翳耳欠聪, 中风口不开,经闭不安然,甲状腺肿大,多汗气虚眩, 头面腹诸痛,上肢痛痹瘫。坚持天天按,诸病都靠边。 2、迎香穴 通鼻迎香,是鼻炎克星 迎是迎接,香是香气。迎香穴就是能够用经气提振鼻的功能,迎接香气的穴位。是防治鼻炎的要穴,是鼻炎的克星。 【取穴】位于鼻孔两旁鼻唇沟上。取法:两目下视,在瞳孔(睛明)垂线下与鼻孔水平线相交处(约距鼻翼根0.5寸处)取之。 【主治和作用】鼻炎、鼻塞、鼻流清涕、鼻衂、多涕不闻香臭、鼻息肉、面瘫、面痒、面肿、第二支三叉神经痛、破伤风。 鼻孔是吸清弃浊的关口,是防止邪毒物质进入肺部的第一要塞,也是最易被邪毒气体侵害的器官。若其营卫功能衰落,不仅其自身难保,还易使邪毒物质长驱直入肺部渗透到血液中,使肺部和人体器官都易受侵害而致病。鼻子就是用清涕或发炎来排泄邪毒和消灭入侵的外敌的,是人体保护性的反应。医药治疗,往往用止涕消炎的办法来缓解症状,不仅未触及病因,反而把人体卫士给消灭了,难以根治,愈后也易复发。经络疗法,就是驱动迎香穴经气、增强鼻部营卫功能,分泌更多含有更多能力更强的人体的卫土,以祛邪灭毒,从根本上保护鼻的安康,是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最佳术法。坚持天天做,可令人少得甚至不得鼻炎和感冒。鼻息肉对于药物疗法,效果欠佳,但是用迎香穴防治,非常显著。可见一斑。但要善于坚持。 迎香穴是大肠经与胃经交会的末穴,具有相互协调,协同调治肠胃疾病的作用。 【用法】针3分,宜斜刺或平刺。不宜灸。 (1)推揉迎香穴,什么时候都可进行,但以晨起后进行效果最佳。鼻窦血脉,在晨起时由暖变冷,易发生僵缩障滞,最易招病,此时推揉,能收防病于未然效果;晚睡前再按揉一次,对抵御夜寒侵袭鼻子,很有好处。操作方法,用双手中指指腹同时揉两个迎香穴一百至百数十次,少于100次,虽有效果,但不理想;若再自迎香穴开始,沿鼻梁根压推至印堂穴,能疏通整个鼻子的血脉,效果更佳。 (2)鼻子喜暖怕凉,夜睡时,气温由暖转冷,易受侵害,但为确保肺吸入的气体清洁,又不宜用被盖头捂鼻,睡前也应推揉一次。有发病迹象时,可用风油精等芳香开窍剂涂迎香穴,以提振其经气,发挥疗疾作用。芳香开窍剂作用时间更长,效果颇佳。若寒气已侵入喉咽,有喉痒欲咳时,挑一点凉清油含服,有立即止痒镇咳效果。鼻腔有调节气体温湿度功能。寒湿之气能侵袭咽喉而致病,是鼻腔调节温湿功能衰落的结果,此时若按揉迎香穴,再加涂抹风油精,可起增效作用。 3、阳溪穴 补阳气治热症要穴 阳溪穴:“阳”是阳气,“溪”是溪流。阳溪穴,就是能把阳气像溪流一样,源源不断地灌注到全身,特别是到头面上去的穴位。是补阳治热症要穴。 41 【取穴】在手背腕横纹桡侧端部,相当于第一第二掌骨底后面微凹陷处取之。 【主治和作用】头痛、目赤、目翳、耳鸣、耳聋、喉痹、手腕痛、牙痛。阳溪穴有健脑、聪耳、明目的作用,特别能改善大脑和眼、耳、口、鼻、喉的供血,促进这些器官的营、卫处于最佳状态,使之少生病,以至不生病。因而,阳溪穴是补阳气、通血脉的要穴, 【用法】针3—4分,灸5—7壮。 (1)阳溪穴推拿,宜用旋揉法、按掐法。 (2)旋揉手腕法:阳溪穴与手少阴三焦经的阳池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谷穴,同在手背的腕横纹上,旋揉手腕,这三穴都能揉到。在经络学中,同时按揉同名经络(同为阳经或阴经经络)相关穴位,可收“同气相求”的效果。此三穴都属阳经的穴位,又都姓阳,则更是阳气相投了。但它们又各有特长: 升阳三穴位歌 阳谷主治头面病,阳池能使糖尿休。阳溪善疗诸般热,通脉升阳功效稠。 三个穴位常摩按,三经阳气具升高。头面痹痛诸般疾,怕冷身寒也可收。 4、手三里 治截瘫胃肠病牙痛要穴 在曲池下2寸。取穴法:屈肘约90?,侧置,在曲池穴下2寸,肉阜最高【取穴】 处取之(按对穴位时,酸痛感强烈)。 【主治和作用】肩膊疼痛,风寒麻痹、上肢酸痹无力、半身不遂、齿痛颊肿、中风口噼(口唇不自主地讷动)、上半身不遂、腹泻、胃痛、遗尿、霍乱(非瘟疫性的)、身体虚弱等。 在《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是包括手、足三里穴的,但后人在养生和医疗实践中,往往遗忘了手三里。其实,手三里的功效非常大,在防治肚腹疾患和使全身强壮方面的功效,足可以与足三里穴比美。特别在防治虚寒性胃肠疾患的效果,往往优于足三里。胃寒性疾病,是因肠胃缺血,有失滋养引起。大肠经是多血之经,特别能激活血脉,把气血充沛地输送给肠胃,疾患自然就消遁了。中医称之为脑外中风的胃中风是较常见的,民间称之为绞肠痧,就是胃动脉被瘀阻,使胃严重缺血造成的。此时急用力按揉手三里穴和胃经的梁丘穴,绞痛就能很快缓解。 手三里在临床上,多用于因神经传导障碍,血脉瘀阻欠通等引发的疾病。这些病多是发病急骤危重,患者多有表情怪异等表现,用手三里治疗,收效快,甚至有针(灸)到病除的奇效,被人们戏称之为“鬼邪穴”。 手三里善治上身瘫,足三里善治下肢瘫。2009年春,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报导由李医师主治一位全身瘫的患者,经西医调治一年半未果的江姓女士,上肢主穴取手三里,下肢主穴取足三里,再按八纲辩证选用几个配穴,不到两个月,全身都能活动和走路了,显示了经络治病的神奇功效。 【用法】针5—7分,灸3—7壮 手三里善治上肢麻木痿瘫和肠胃虚弱等症,其壮身健体功能不亚于足三里,特别有益于气血渐衰的老年人养生保健,若每天按揉2至数次,可收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功效。 42 自肘至腕的大肠经道上,还有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5穴,易对此段作经道推按,效果更佳。 5、曲池穴 舒心降压明目要穴 曲池穴。曲就是弯曲,池就是水池。曲池就是经脉气血会聚在手肘弯曲处的池子里的意思。 【取穴】屈肘约90?,侧置。在肘横纹端与肱骨上髁尖连线中点的凹陷处。 【主治和作用】 高血压、明目、喉痹、咽喉肿痛、齿痛、肘无力或作痛、半身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月经不调、伤寒余热不退,瘰疠、隐疹、皮肤病等。 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就是大肠经的经气在此会合,再深入地灌注到脏腑中去,对调节脏腑功能有重要意义,是祛风解表,清热除湿之要穴。 曲池穴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首先是调节血压的稳定正常。血压正常,血流顺畅了,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就不易发生了。眼睛反应最灵敏最快,血压正常了它就明亮了;血压正常了,关节酸痛也会得到缓解,脸上的痘疮、麦粒疣疙瘩,就难以作乱了。是治皮肤病要穴。 曲池穴也是人体排毒穴。人体的胖与瘦、病与康,与人体排毒功能的好坏,关系至大。人体无时无刻不在生成代谢产物,每天都在吃进、吸进浊瘀物质,即使是对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过多地摄入,也成邪毒。若这些浊瘀物质不能及时排除,就会积累,就会使人早衰以至生病。如高血压、糖尿症、心脑血管病、肥胖症或羸瘦等,都是浊瘀物质惹的祸。中医学认为“百病从瘀起,防瘀要先行”,就是这个道理。据医疗实践证明,曲池穴的排毒功能十分良好的穴位,它能以其充盈的经络气,驱动三大排毒渠道(水道、谷道和气道)特别是谷道,把这些邪毒迅速排出体外,使人体清洁,虚实平衡,阴阳和顺,就可免生许多病疾。 【用法】针0.8——1.5寸。灸3—7壮。虚症多用灸法。 (1)用于养生保健,宜每天或隔天按掐曲池穴1次,每次1—3分钟,或至发红发热。 (2)在每次用经络养生操作完成后,最好按揉曲池穴数十下。曲池穴有和阴阳、调虚实的作用,术后按揉,可防经络疗法中的过激反应,促进经络间的协作作用。 6、温溜穴 祛寒送暖良优穴 温是暖,溜是滑流溜动,溜还有穿缝过隙的意思。如风从门缝墙隙溜进来了或溜走了。温溜穴,就是温暖的气血,在这里溜流过去,是祛寒送暖要穴。 【取穴】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池穴5寸处。 【主治】形寒肢冷,遇寒邪易颤抖、面肿、喉痹、肩臂酸痛、肠鸣腹痛 等。对治疗痈疮有辅治作用。 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穴,对突受寒邪侵袭,易打颤咯牙,全身发抖,以致寒厥,有急救作用。常有手脚冰凉流冷汗的人,常按揉,不仅能起防寒治怕冷作用。还由于提高了防寒功能,使气血通畅了,对上述其它虚寒性疾病,也起到调治作用。 【用法】针3—5分,灸3—7壮。 43 (1)保健:平时有空,就用刮痧法自肘部沿赤白肉际靠阳侧面,过温溜穴刮至腕部,对身体起防寒送暖作用,不易怕冷了。寒冷季节,更宜常刮多刮。 (2)治寒厥:突发寒邪袭击,打冷颤,以至有寒厥危险时,宜急用刮痧法刮至全身发热,寒停颤止为好,刮后加做抖身又抖手运动,身体就热乎乎的了。 第五节 经道推拿 大肠经20对穴位中,有14对分布在上肢。上肢特别是前臂的穴位,是最能调治经道所过部位发生的疾病的。而分布在躯干上的穴位,只能对穴位附近所生疾病起作用。大肠经之所以有全身强壮作用,道理就在这里。 大肠经的经道推拿可分三段进行: (1)自肩端的肩髃穴开始,过臂臑、手五里至曲池穴为1段; (2)自曲池穴始,过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至阳溪为第2段; (3)自阳溪穴始,过合谷、三间、二间、至商阳穴为第三段。 推按宜自上而下直推或拉推,不宜反推。 【参考资料】 驱寒送暖温溜穴歌 驱寒送暖温溜良,急救寒厥能回阳。 遇寒颤抖肢发冷,温灸推拿暖心肠。 面肿喉痹肩臂痛,胃寒腹痛效也昌。 手脚冰凉出冷汗,速施针灸莫迟延。 大肠经护肺胃歌 大肠泄浊清邪毒,洁血健肺护皮肤。 本经有病牙齿痛,目黄口干津液枯。 鼻衄喉痹恶热饮,腹痛便难肠不舒。 面口病寻合谷穴,不闻香臭迎香除。 补阳祛寒阳溪穴,舒心降压曲池殊。 截瘫胃病手三里,驱寒送暖温溜扶。 1.治便秘:方一:煮熟黄瓜一碗,加猪油5克、加少量盐服,一日一次,3日可见效。对大便燥结、排便难也效。加按胃经的天枢穴、三焦经的支沟穴、大肠经的合谷穴效果会更好。 方二:芦荟蜜饴治便秘,既通便又不烂便,还有安眠作用,效果甚好.制法:鲜芦荟500克,打浆,入蜂蜜500毫升, {若便秘病情较重,可加火麻仁粉200克},拌匀装瓶备用,每天服两次,每次50毫升.方三:按摩支沟、天枢、气海等穴,和升、降结肠,早晚各一次; 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各种治便秘的方法都不理想时,应考虑是肺有问题,应从肺论治。方用:治肺通便方:沙参10麦冬5生地15百合5草决明子20女贞子15火麻仁25柏子仁10肉苁蓉10甘草3。对因肺阴燥热津枯所致便秘,有良好的作用。(克为单位) 44 2.治痢疾、泄泻:大蒜两只,连皮放火内烧焦,再加水煮成一碗药汤,空腹时服下一日2次,连服3天。能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特效。寒泻,加灸天枢、气海、中脘、足三里;热泻加针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白等穴,效更良。 第三章 足阳明胃经 培育后天之本的大经 第一节 胃经的循行部位 胃经是与胃同名的经络,是胃的保护神,是培育后天之本的大经。它的循行路线有两条主线,四条支线,是经脉中分支最多,路线最长的经络之一。它从头到脚,遍布全身,有45对腧穴90个穴位,仅次于胆经。是人体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最重要的大经。其循行路线: :从鼻旁开始,交鼻根,旁会足太阳膀胱经后向下,沿鼻外侧入槽中,回出主脉1 挟口旁,环嘴唇,向后交会于颏(下巴)唇沟,退回,沿下颔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颔角上耳前,经颧弓、沿发际,至耳颅。 颈部支脉:从主脉大迎穴前,经颈总动脉部,沿喉入缺盆,通过膈肌,入属于胃,络于脾。 主脉2:为胸腹部主干线。从锁骨上窝缺盆(任脉旁开4寸处)向下,经乳中(乳头)向下至乳根,斜向下经不容穴,再直下挟脐两旁,至气冲穴(气街)进入腹内。 腹内支脉:从腹内胃口向下,沿腹内行至腹股沟动脉部,出与外行的经线会合于髀关穴前,到4头肌隆起处,下入膝髌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 小腿上支脉:从腹内支脉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指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腹内支脉分出,进入大趾趾逢间,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第二节 胃的功能特性 《灵枢?玉版》称胃为“水谷之海”,是接纳从口食进的水谷后,分泌胃液,通过胃的蠕动,把胃液与水谷拌匀,使水谷分化腐热成食糜,然后下输小肠,进一步消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精微物质,滋养人体。胃是人体赖以生存延续生命之本,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 胃在完成各种水谷腐熟至下输小肠的时间是不同的,水液约为10分钟,糖类(即淀粉类)约2小时,蛋白质和脂质,则要4—5小时。若进食后,对胃的供血不足,所化时间会更长,若不及时改善,会出现消化不良等胃病。 胃在运化水谷时,要集中人体大部分血液供其蠕动和分泌胃液,以及在腐熟水谷时需要略高于体温1?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人在饱食后易犯困,总想打一会儿盹的原因。请观察动物界,如鸭子在饱食后,也会伏下来,睐着眼睡一会儿的习惯。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胃是喜温怕寒的。经医学研究证明,胃在遇寒邪侵袭时,胃动脉收缩,使胃的供血不足,可致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即使寒邪退去后,至少要半个小时才能恢复过来。自古以来,老年人都会告诫后辈,不要吃生冷,以保安康就是这个道理。 ?胃喜舒怕挤压,吃得过饱,不良的活动姿势,都会减少胃的蠕动空间,使胃受到挤压,影响其蠕动和分泌胃液功能。故自古以来,养生家提出“坐如钟,站如松,走如 45 风,卧如弓。”和每食七、八成饱,就是要使胃肠等五脏六腑,处于最舒松的状况,让其良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使经络、神经、血脉管线畅通,以营卫人体的安康。胃肠对受挤压反应特别敏感,最易受伤害,要给予特别关爱。 ?胃喜暖恶寒怕热,胃遇寒后,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胃肠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会减慢,甚至停止,会严重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胃粘液的分泌不足,不能充分覆盖胃壁,易受胃酸的侵害而易生胃炎或胃溃疡。若受邪热的侵害,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状况最少要半个小时才能恢复过来。 第三节 主所生疾病 胃经主治胃肠以及其循行部位所生疾病,如头面、口目、鼻齿部位的疾病;神经系统之足中趾抽筋,大腿伏兔部抽筋,口角歪斜等,本经循行部位所生其它病证。 胃与脾互为表里;又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交会,它们之间关系密切,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胃经对脾经、膀胱经所生病疾,也有协理调治作用。 胃经的功能,主要用经气,激活胃和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的神经传导,气血的循环畅旺,精微物质的足额及时供应,警醒免疫细胞的御敌功能发挥作用的。胃经经气的传导非常迅速有效。如针、按足三里穴时,马上可听到胃肠内有气水窜动时发出的肠鸣声,摸之会有胃肠蠕动的感觉。若孕妇操按此穴,会有流产的危险。若发生胃中风(俗称绞肠痧)急症的现场急救,当胃肠急症发生时,急速针刺或按掐胃经的郄穴、梁丘穴和全身强壮穴足三里穴,配用督脉的百会穴,就能迅速打通被瘀阻的经脉,提振神经的传导,使症状迅速缓解。胃经是胃肠的保护神,是救治胃肠急危疾病的大经。当胃肠突受寒邪侵袭,蠕动和分泌功能受削弱,甚至不作为,出现胃肠胀滞不舒时,速按足三里和相关穴位,能很快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胃为后天之本”,自我养生保健者,宜善于运用胃经的神奇作用,为自己的康寿服务。 固本培元胃经歌 胃经培育后天本,护胃强身功效优。 胃热汗出鼻塞衄,中寒胀满便难稠。 胃经能调胃虚实,常摸常按功能高。 全身强壮三里穴,急剧胃痛梁丘谋。 天枢善治便秘病,祛痰逐瘀丰隆求。 阴市降糖效果好,膝痛不仁犊鼻留。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和分布 胃经从头到足,有45对90个穴位。它们的名称和分布部位如下: (1)面口部: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等共8穴。 (2)颈项部:人迎、水突、气舍、缺盆等4穴。 (3)胸腹部:气户、库房、屋翳、臂穸、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18穴。 (4)大腿部:髀关、伏免、阴市、梁丘等共4穴。 46 (5)膝和小腿部: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等共7穴。 (6)足部:冲阳、陷谷、内庭、历兑等共4穴。 足阳明胃经(甲)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下关耳前扪动脉,头维四五傍神庭,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凭, 直下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寻,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评, 库房屋翳赝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君须明,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 足阳明胃经(乙) 脾关膝上交分内,伏兔膝上起肉形,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髌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廉穴,踝上八寸丰隆盈,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明, 陷谷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 (跗:脚背,歧骨上为跗) 二、常用穴位 1、足三里 全身强壮穴 足三里穴,自古有“全身强壮穴”和“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之美誉。民间则有“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赞誉。 【取穴】在外膝眼下3寸处,胻骨外旁开约1.5寸大筋内取之。也可用正坐屈膝约90?,以本人之掌心对准膝盖按住,中指垂贴膝下胫骨,中指尖处之骨脊外开约1.5寸处之大筋缝中是穴。 【主所生疾患和作用】足三里穴全身强壮要穴。治胃寒食不化、心腹胀痛、肠鸣泄泻、肠燥便秘、胃痛、呕吐、痢疾、肠痈、胃溃疡、胃肠中风、脑中风瘫痪、口歪、目疾、喉痹、热病汗不出、遗尿、膝胻(胫骨)酸痛、下肢痹痛、虚劳羸瘦、高血压、糖尿病等。 胃经是调治肚腹疾病的大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就是胃经充盛的经气会合于此,并由此深入,恰似百川入海,汇注于脏腑。所以,足三里是胃经中最善治肚腹疾病的要穴,被历代医家公认的人体四大要穴之一,并编入《四总穴歌》中,以“肚腹三里求”,晓喻众人,以利推广应用。 足三里穴的功能非常强大,它不仅能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促进胃液的分泌,提高各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使之正常;滋养造血功能系统,使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脾胃互为表里,有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关系,足三里可配合脾经调节精微物质转化与平衡,提振其弃有余而补不足的功能,以调治肥胖症、和体虚羸瘦症、糖尿病都很有效;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提高人体营卫功能,使各功能系统良性互 47 动,消除内乱(自体免疫和功能异动等)一致对外,提高人体防病免疫的作用。所以,足三里穴又被众多养生家和广大群众公认为是“全身强壮要穴。 【用法】针0.5—1寸,灸7—20壮,最好直接灸。 (1)用足三里穴养生保健,最好用艾炷直接灸。就是在此穴上直接放置豆粒大艾炷,直接灼灸三里穴至灼热作痛,以致溃烂成灸疮,效果很好。特别是因机体免疫力衰落导致各种慢性病,如肥胖、羸瘦(配中脘、关元)、哮喘、糖尿病等治疗的功效,是药疗不能比拟的。自古流传至今“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概括了三里穴功效 之大和操作术法。但现代人已很少用直接灸了。值得反思。 (2)间接灸法。因怕痛,没有胆量施直接灸法者,可用间接灸法,但效果会差些,慢些。不过不要紧,只要能坚持,也是能达到目的的。间接灸法,就是每周抽出两次时间,点燃1根艾条,距足三里穴适当距离,烘灸足三里两次,每次15—20分钟,热度以不灼伤皮肤为准。 (3)按揉或敲打法。就是用手法或器具按揉(掐)或搥打足三里穴,每次5—10分钟。此法简单易行,可随时进行,每天一次。当胃肠有不舒服的时候,可马上施术,数分钟内,即可使症状缓解。当发生胃肠急症时,(如胃中风)更宜急按,并加按梁丘穴,要按揉至绞痛缓解。 足三里穴歌 胃经足三里,全身强壮穴。膝眼下三寸,两肌腱间取。 善治腹中寒,肠鸣便泄稀。胸腹痞胀满,饮食不甘味。 感冒发高烧,咳喘喉不适。全身关节痛,腿肿足痛痹。 心悸高血压,口歪难啟齿,提高免疫力,祛邪效神奇。 2、梁丘穴 急性胃痛克星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用来治急症的,梁丘穴治胃肠急症非常有效。有“急性胃痛克星”的称号。 【取穴】在膝外侧往上2寸处。取法:正坐屈膝,从膝盖上缘中点(鹤顶穴处)直上2寸处再外开1寸处取之。也可正坐,小腿向前伸出约30?,绷紧腿肌,在膝盖上缘偏外侧上2寸处,会出现一小凹窝(胖人不明显),按下去酸胀感较强烈,可传到膝关节中。此处即梁丘穴。 【主治和作用】胃中风、胃肠疾病、膝痛、鹤膝风、腰腿痛、下肢冷痹不仁、乳痈、血尿、急性膝扭伤等。 梁丘穴是阳经上的郄穴,是用来治疗急性疾病的(阴经上的郄穴,都是用来治急性血症的)。梁丘穴能抑制胃酸分泌,在用来治疗急性胃痛,胃痉挛、鹤膝风方面的效果非常好。用来治疗一般胃肠疾病的效果,更不在话下了。 梁丘穴的经气直通膝关节,刺激梁丘穴,其酸胀感很强,并且迅速传到膝盖下关节内,对防治膝关节痛以至鹤膝风,效果甚好。 【用法】针3—5分,直接灸3—7壮,间接灸5—20分钟。 48 (1)虚寒性胃肠病、风湿性膝关节病、鹤膝风,急性膝扭伤等病,宜用灸法。严重风湿性膝关节痛、急性膝扭伤,先用姜汁涂患部再灸,涂灸相间,效果会更好。用艾条火作间接灸,一般不应少于5分钟,重症可灸至20分钟。急性膝扭伤未超过24小时前,宜先冷敷止血,24小时后,方可施灸,否则,会增加肿痛。 (2)梁丘穴用于急症,以针刺,直接灸效果更为迅速有效。若患病时无此条件,宜急用重力推拿的泻法,直推至疼痛缓解。用于治急性胃绞痛多配足三里穴。 梁丘穴疗疾歌 胃肠绞痛来势凶,急在梁丘艾火攻。还治乳痈腰脚痛,能疗膝肿鹤膝风。 肢寒腿痹膝酸痛,尿血消渴也收功。实证推拿或针刺,虚寒瘀阻灸方通。 3、天枢穴 恶心、便秘找天枢 脐旁2寸是天枢,恶心便秘均能舒。肠炎息肉癥瘕患,用它调治效不虚。 【取穴】位于神阙穴旁2寸处。下为腹直肌,穴位就在肌鞘间。 【主治和作用】呕吐、下利不止、消化不良、环脐肚痛、便秘、肠鸣腹胀、痢疾、水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胃肠癥瘕(良性肿瘤)。 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募者募集的意思,就是五脏六腑之气,都被招募集中在各经络在胸腹部位的穴上。而且都分布在相关脏腑相对应的部位。天枢穴,正好对应大肠的位置。刺激它,就能以其募集来的充盛经气,增强大肠营卫功能,起防治疾病的作用。在胃肠胀滞不舒时推揉天枢穴,很快就能听到气、液在腹内窜动的声音,证明大肠在天枢穴经气推动下,开始加速它的蠕动。 大肠是接纳经消化吸收了精微物质后,变成浆渣状粪渣的腔管,能通过有不少摺皱凹窝而又弯曲肠道的蠕动、翻滚、回收过多的水分,使浆渣变得比较干实,并逐步推送至肛门,排出体外。废浆渣液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超过了,就会酸败变质,产生毒素,大肠回收这种有毒水液周循全身,就会祸害人体,使人致病。若大肠回收水液功能亢进,会使粪团过于干结,肠道干涩,难以输送至肛门排出体外,形成便秘。反之,废渣溏泻稀薄,易生泄泻。功能健全的大肠,对小肠送来的,含有过多邪毒的浆渣,会加速蠕动,迅速将其排出体外,形成泻利。面对此情,不宜迅速止泻。(泻利是人体保护性反应)反而应多喝水,使毒邪物质迅速、彻底、干净地排出体外,以策安全。刺激天枢、梁丘和足三里穴,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即既能加速排毒,又有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实为最优选择。 【用法】针5分—1寸,灸5—15壮。孕妇不宜。 (1)养生保健多用按揉法。取卧位。双手中指指腹着穴,旁2指协同。用力按下去旋揉。按顺、反时针方向,各数十次至百余次。用于治疗,则要多按。在按揉过程中,若发现有反应敏感部位,或触到比较厚实、坚硬或臌凸的部位,可能是气液郁结,粪团积聚或肠痉挛所至,则按揉至通至散。若推之不动不散,则有可能是有息肉、癥瘕(良性),若中间坚实,边界不清者,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宜速行医检,以求确诊早治。若确诊为癌,患部不宜再推拿。 (2)寒性胃肠疾患,以及体质虚寒者,宜用补法或灸法。 49 (3)孕妇不宜刺激腹部经络和穴位。只能作轻柔的腹部抚摸。 天枢照海 便秘克星 大便秘结不轻松,天枢照海协同攻,再用支沟来助阵,祛除便秘去如风。 脾虚泄泻恶心疾,急灸天枢效良丰。癥瘕拘挛痰瘀症,坚持烘灸可收功。 4、丰隆穴 防治痰瘀症能手 风痰壅盛脉难通,痿痹眩晕易逞凶。哮喘便难癫狂袭,良优防治靠丰隆。 【取穴】外踝尖上8寸(约为中指同身寸6寸处)距胻骨外侧约1寸,胫骨前肌肌 腹的陷中取之。 【主治和作用】 胸腹疼痛、呕吐、大便难,哮喘气急,腿足痿痹酸麻、肢肿、头痛眩晕、喉痹、癫狂以及因风痰壅盛所生疾患。 丰隆穴主要是化痰的,有“化痰穴”之称。中医所指的“痰”,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仅是咳嗽咳出来的痰。举凡被浊瘀物质污染的津液,喉、鼻腔中的粘液,关节肌腱间细胞以及滑膜等组织间的滑润液均属。这些痰多了,就会壅堵人体经脉,引发各种酸麻、胀痛的疾患。长期失治,就会出现肌纤维化硬结,肌肉萎缩、粘连、僵化等更严重的疾病。今年因患淋巴癌去世的著名国嘴罗京,以及近年去世的名演员李钰、名歌手阿桑,就是因各种酸性物质滞瘀淋巴系统,使淋巴营卫功能衰落,癌细胞有了可乘之机而诱发所至。可见,消痰化壅,对人的强身益寿,是何等重要。 丰隆穴的经气强大,又别络足太阴脾经。脾主肌肉又是统血的,能泌别清浊,平阴阳,衡营卫,脾经便成为调虚实,平阴阳的大经,所以,它是特能消痰化壅的穴位。经常按揉刺激它,就能打通被瘀堵的关节、腔隙,疏通血脉,防治许多疾病, 【用法】针5分—1寸。灸7—15壮。推拿2分钟以上。 (1)小腿胃经推按法。丰隆穴比较难找,初学者,可自足三里沿小腿外侧胫骨,一路推至脚颈这段经道,相关脏腑有潜病时,丰隆穴会有很敏感的反应,就在这个敏感点推揉,即可收效。丰隆穴旁近胫骨侧,紧邻有上巨虚、条口和下巨虚三穴,都是胃经的穴位,不管这个敏感点属那穴位的,只要不离胃经都能收效。 (2)丰隆穴可隔两三天至一周按一次,每次2—5分钟,身体健康者还可长些。但当喉部不舒有痰咳不出,或腰脊四肢胀滞酸麻时,丰隆穴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即时进行推揉,喉咙很快就会清爽,身胀也会好转多了。 5、阴市穴 降血糖要穴 阴市穴在髌骨外上缘往上三寸处。其所主治疾患,上述胃经上的要穴都能替代,但降血糖的作用,其它穴是难以比拟的。所以,它是降血糖的要穴,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者,均宜经常揉揉或烘灸。 第五节 经道推拿 人体的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腰腿病、颈肩病、胃肠症、尿毒症、癔病、羸瘦症、癥瘕以至癌症等的共同祖先,都是与长期慢性炎症,诱发痰壅血瘀有关。胃经从头到脚,又是后天之本的大经,若人体潜伏着这些病的发病危机时,首先会反映到胃经上来。如果麻了,是气通血不通;木了是气血都不通了;若酸了,则是经络通而 50 气血不足;若不仅酸而且痛,是缺血和瘀阻兼而有之。这些情况出现,往往关连几个部位,一段或数段经道。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单穴或多穴推拿,往往难收良效。最好在做抖身又抖手之后,再进行经道推拿或刮痧,效果会更好。 (1)推面部胃经经道。双掌捂脸面两边,从下颌开始,分2—3路自下而上地推按面部,过眼至发际头维穴。可打通胃经在面上的8对、16个穴位的经气。这些穴位是:头维穴(增进脑供血)、四白(护眼养颜)、承泣(主治夜盲、青光眼、眼歪、常流泪)巨髎(面部神经保护神)地仓(口眼卫士)大迎(治口歪、牙痛、口噤)颊车(牙痛、磨牙、面痹)下关(耳鸣、耳聋)这些穴位多能防治三叉神经痛。它们不仅能防治面部诸疾,还可反作用于脑,调节相关中枢神经,起醒脑开窍作用。 (2)推按胸腹部胃经经道。双掌自胸中线旁开4寸处之缺盆穴开始向下直推至乳根穴时,(其上有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7穴),斜向心窝距心窝2寸处之不容穴后直往下推去,可依次推到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等穴。即可打通胃经在胸腹部19对,左右共38个穴位。广收胃经养生保健功效。 (3)拍大腿上的胃经。双掌分别拍打左右大腿外侧,自腿头拍至膝外侧。则可拍到髀关(防治髀、股骨头痿痹、麻木)、伏兔(主腰酸膝冷、脚气)阴市(膝寒、腰冷痹乏力难屈伸)、梁丘(见上梁丘穴)、犊鼻(膝痛不仁)5对10穴。 (4)推小腿上的胃经。可自足三里开始向下依次推按上巨虚(治胃肠虚弱,手足不仁的)、条口(治两足无力穴)、上巨虚(治胃中热、泻痢脓血、足痿)丰隆(主治详见丰隆穴)5对穴至脚跟。 单推小腿胃经不太好操作,可一并把小腿内侧的脾经推了。既方便又一举两利。 减肥治瘦脾经歌 脾管肌肉调肥瘦,洁血祛瘀效果优。虚浮水肿归它管,心烦厌食也可收。 水肿黄疸不能卧,食呕胃痛向它求。隐白穴治诸血症,太白健脾补气稠。 脾肾肝虚隂交穴,瘙痒血症血海求,地机能治糖尿病。危重诸症食窦谋。 第四章 足太阴脾经统血主肌肉肥瘦大经 脾经是调节脾脏功能的经络,起于足,循行于人体阴面,所以叫足太阴脾经。 第一节 脾经的循行部位 起于大拇趾内侧,距甲角约1分处之隐白穴,循行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交界处),过大趾本节后的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上小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前面,上行股内侧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上行过膈膜,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入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脾经在足大趾内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承;下与手少阴心经相接;又在三阴交穴与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交会。脾经与胃经、心经、肝经和肾经有紧密联系。 第二节 脾的功能特性 脾经既是调节脾脏功能的大经,就应对脾主要功能和特点有所了解,以利于用脾经来养生保健。 51 (1)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其重要性,达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地步。 (2)脾主运化:是促进胃把吸纳的水谷,尽快腐熟转化成精微物质,气血津液,而后转运输送给人体脏腑器官,使之得到良好的滋养,以确保它们的健旺和功能得到最良好的发挥。 (3)脾主统血:而它怎么统血的,未给出能让人容易理解的说明,只是说“脾具有统摄、裹护血液在脉道内运行,使之不溢出道外的功能”。据现代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血溢出脉道外,是称为内出血。血液之所以能渗出血管之外的原因有:血管破裂;血管组织疏松;血液太稀。显然,中医所说的裹护是属于血液太稀薄。血管在正常情况下,也难以让其向外渗漏,只有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太低,含水比例太高,使血液太稀,小板含量又不合要求,血才能向外渗漏。。这样看来,中医称脾对血液的裹护作用,就是通过调节血液中水分以及各种营养物质比例的合理,来发挥使血液不溢出脉外的作用的。脾调节营养物质功能紊乱最常见的表现,是血糖的升高,糖尿病的生成和气血两虚。人体营养物质含量比例失衡,属虚的,人体会气虚乏力,营卫功能下降,会诱生许多慢性疾病以致癌症。属实的,则会痰壅气盛烦躁易怒,发脾气或血热妄行易生血症。 据《医学免疫学》,脾是体内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机能学》脾的主要功能是:储血、造血、滤血、清除病原体及衰老的红细胞,而起重要的“过滤作用”这和中医学的“脾统血”相吻合的。 (4)脾主肌肉、四肢。肌肉在人体组织的成份中是最多的,需要充分的精微物质来滋养,才能壮实,才能有效地发挥它活动和保卫人体,维护脏腑安康的作用。若脾主运化转输功能衰落或紊乱,对肌肉滋养失衡,就出现痿软,干缩、瘦弱,肥胖或浮肿等疾患。脾是调节肌肉营养的均衡供应,防止过胖过瘦,虚浮或萎缩使之处于丰满得当的最佳状态;四肢是人体完成劳作和活动的器官,活动强度大,最需要充足的精微物质的供应,若脾气虚弱,功能衰落,四肢就会痿软,活动乏力。长期得不到改善,四肢就会出现有如肓公竹样的肌萎缩,以及各种内源性的肢体疾病。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支就不难理解了。 (5)脾开窍于口。口为脾窍,是互相联系着的,脾与口功能的正常或变异,会相互影响的。如脾热,则口易生疮;痰湿困脾,则口谈乏味,口觉粘腻或有甜味;而嘴嚼吞咽,就能使脾兴奋,开始分泌胰液、胰岛素和促进胃的消化功能等,发挥它的功能作用。 脾华在唇,唇为脾相。脾的虚实盛衰,会在口唇表现出来。脾气充盈,则唇红而润;脾气虚衰,则色白无华,晦暗失泽,有可能是痰湿困脾。每天照照镜子,就能知道脾的盛衰、虚实。 (6)近年来人体科学研究表明,脾有一个精密的滤清器,能把用过的血液和混进来的,人身自体生成的浊瘀物质滤掉,把还有用的再吸收;还能把多余的物质舍弃掉。以保证人体血液的清洁,营养的均衡。为中医“脾统血、主肌肉”的论断提供了新的证据。 52 (7)医学免疫研究证明,脾是人体内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免疫器官)。有T细胞约占35%,B细胞约占55%,约有10%的MΦ(巨噬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当被血流来的Ag(抗原)刺激后,可以克隆扩增,数目会明显增加。B和T细胞有安内御外功能,Mφ能有效直接消除病源体及衰老的红细胞,而起重要的“过滤”作用。脾的这种防卫功能衰落,就易致人体弱多病。 (8)脾的好恶:脾好舒、好温、好润;恶燥热、挤压、湿困、痰瘀;现代许多人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产生燥热熏脾、挤压伤脾、痰湿困脾、浊瘀滞脾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征候;脾经虽能提振脾的功能,但对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无所作为的,必须用改变生活方式去解决后,脾经才能发挥作用。 第三节 主所生疾病 脾经变异失常,会引发许多疾患。 ?属虚的,口淡乏味,食少纳呆,易招胃病:腹胀,胃脘冷痛,喜温喜按,便溏泻或清稀,清瘦、形寒肢冷;懒言少语,体疲乏力,四肢膝懒动,膝肿厥冷,脚大趾不能动;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带下量多清稀。 ?属脾不统血的会血渗经外,易生血症:便血,皮下出血(有称肌衂者)、尿血、胃肠渗血,子宫出血(崩漏),老年阴道出血以及其它血症。脾不统血与脾气虚或脾阳虚有关。 ?属湿热蕴脾的:腹部痞满,口粘不爽,厌食恶呕,尿黄便溏,肢体困盹重滞,湿困关节作痛,面目皮肤发黄、皮肤易生疮痈,疹痒,身热,汗出不舒等。 脾经平阴阳、调虚实,强身益寿的功能很强大,几乎可化掉任何慢性病,是固本培元的大经。 脾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是它能生化气血,滋养人体的后天,是人赖以生存和康寿的本源。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所以,运用脾经来健脾,就能迅速增强人体调虚实,处百病,为人体养生抗病,积储充足的粮草弹药,以防止内贼作乱,抵御外敌入侵。可收体泰神安之果。 脾经分别在大趾与足阳明胃经,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会,在三阴交穴与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相交,所以,脾经不仅能调治本经所生疾患,对其它四经疾患,也有协助调治的作用。 第四节 穴位名称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和分布 脾经腧穴共有21对腧穴,左右共42个穴位。其名称和分布如下: (1)足部: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共5穴。 (2)小腿部: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共4穴。 (3)大腿部:血海(百虫窝)、箕门共2穴。 (4)腹胸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 大包共10穴。(有经无腧穴的经道可作经道推拿,也有养生保健作用)。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53 足太阴脾经穴位歌 四是脾经足太阴,后内侧綫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 太白核骨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明。商丘踝前陷宁找,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 箕门鱼腹大筋内;冲门耻骨上边缘,冲上七分求府舍,再上三寸腹结连, 结上寸三大横穴,适当脐旁四寸骈,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 天溪胸乡周荣上:每隔二肋陷中湮,大包腋下方六寸,上直渊腋三寸悬。 二、常用穴位 1、隐白穴 治各种血症,慢性鼻炎要穴。 【取穴】在足大趾内侧去甲角约1分处。按中穴位后会很痛。 (主所生疾患)腹胀、食不下、呕吐、暴泄、月经过时不止、足冷、尸厥(晕厥)、惊风等。 隐白穴是井穴、是经气的源头,它的主要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内外出血症,如月经过时不止,子宫出血,崩漏,老年阴道流血;胃肠出血,尿血;鼻衂、肌衂(皮下出血)、牙衂等,都能有效缓解,其功效相当于云南白药。用隐白穴止血,以灸法为佳。(古医家曾把隐白穴列为禁灸穴,但以后的医疗实验证明,灸法止血不仅未见不良反应,效果还比其它术法为佳。) 隐白穴不仅能止血还善于活血通窍。窍者孔隙也。人有九窍通于外,内窍则更多。孔窍不通,必生疾病。常按揉或针灸隐白穴,可有利于孔窍通畅,气血流利,少生疾病。 隐白穴是脾经与胃经交会穴,其经道又络胃。对胃经所生疾患,也有协调辅治作用。 【用法】针1—3分。灸3—7壮。 (1)脾喜暖畏寒,宜用灸法。特别是因虚寒性的阴道流血,皮下出血,小便潜血等,用灸法更能收良效,紧急情况不能用艾火灸时,用香烟火灸一样有效。 (2)隐白穴后,大趾第二节后,本节前的赤白肉际,有本经的大都穴。都是可以用来调治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病,颈椎症,糖尿病,消化不良的穴位。两穴相隔极近,一并灸之,可收效广功宏之果。 2、太白穴 健脾补气要穴 太白穴,是脾经原穴。是脾经原气留止的部位,是健脾补气要穴。 【取穴】在大趾后核骨(大趾后内侧半圆骨)赤白肉际取之。 【主所生疾患】 功能补脾健胃。治腹胀、食不化、呕吐、泄泻脓血、霍乱、胃心痛、腰痛、大便难、脚气红肿;头晕、夜流口水,月经难尽,手脚冰凉,血糖过高等症。 太白穴其补脾效果比其它要好得多。若脾气虚就易引起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腹胀,大便溏稀或便难,首先会招致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脾虚也会使胃酸强力杀死病原体的功能下降,易使胃肠以及糖尿病,肌肤失荣,肥胖症或羸瘦,夜睡流口水,月经淋漓不尽血山崩。脾统血,主运化又管肌肉,又是它的原穴,脾经是管脾功能的,调节的太白穴又是它的原穴。所以这些疾患它都能管。 【用法】针1—2分。灸3—5壮。太白穴很浅,不宜深刺。保健宜用艾火烘灸。 54 (1)太白穴在骨隙中,手法推揉难着穴,宜用指端偏峰或相应器件按掐。 (2)太白、大都和公孙穴是近邻,一同按掐,可增强脾统血的能力,使其通气、活血、解瘀的功能,变得非常强大。是医家和养生家调治妇科血症常用的重要术法。公孙穴、大都穴在太白穴的前后,相距只有一寸,很容易操作。 3、三阴交穴 生殖系统保护神 三阴交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取穴】在足内踝尖直上3寸处,当胫骨内侧后缘取之。按之有酸痛感处是穴。 【主所生疾患】妇人癥瘕(良性肿瘤)、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不孕、难产;男子性衰、梦遗、早泄、阴茎痛;小便不利、遗尿、疝气痛、足痿痹痛;脾胃虚弱,心腹胀满、肠鸣腹泄,不思饮食、食不化、食后吐酸水;营卫不良,肌肤失养,枯槁羸瘦、肥胖或虚浮等。临床研究显示,刺击三阴交,脑脊液中抗老素(伽马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可改善因缺少抗老素导致的睡眠不佳状况。 三阴交穴交会脾、肝、肾三经,能通调此三经经气,通治此三经所生疾患,防治疾病的范围广,功效好,是人们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十大要穴之一。 三阴交调人体虚实是双向的,即它能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燥湿。其调节肝、脾、肾的功能非常强大,特别是对妇科病的调治功能,是其它穴位难以比拟的,被人们誉为治妇科病的“万灵丹”和“女三里”。三阴交既对肥胖症有效,对羸瘦也能发挥作用,就是因其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缘故。 用三阴交调治更年期综合征,效果也不错。更年期综合征之为病,主要是与肾功能紊乱,肝气郁结,脾气不振有关。常按揉三阴交穴,舒通三经经气,提振肝脾肾的功能,更年期综合征就会慢慢逍遁。 【用法】针5—8分。灸5—10壮。孕妇禁针。 (1)用三阴交穴养生防治疾病,针、灸、推拿、刮痧等各种术法都可选用,但若因脾气不振引起的虚症,以灸法较为有效。针刺三阴交穴,会使子宫蠕动增强加速,会致孕妇流产,它与合谷穴同为流产名穴,故孕妇禁针。 (2)过三阴交推揉小腿脾经,可增强养生保健作用,长期被脾虚困扰者,更宜用此法。操作方法:双手拇指端压在阴陵泉穴上,中指端压在阳陵泉穴上,余指配合,捏住骨两侧,自阴、阳陵泉一直沿骨边缘推下去至足内外踝上方。这样,不仅可推到脾经的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等5穴;还可推到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丰隆等3穴,胆经的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等6穴。如此一推,推到5经14穴,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血海穴(百虫窝)治皮肤搔痒专穴、血症要穴 血海,就是血液汇集之海。又名百虫窝,是指人体气血不良时,螆虫就聚集这里为窠使人发痒,是治皮肤搔痒专穴,血症要穴。 【取穴】屈膝约90?,从膝盖骨(膑骨)内缘,沿赤白肉际向上2寸处两筋(缝匠肌、内侧肌)之间取之。 55 【主所生疾患】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腿内侧风疮痒痛、雀斑、隐疹、湿疹、丹毒。 中医学认为,各种血症和皮肤搔痒症的发生,都与气血有关,若受热毒侵袭,致血热妄行,则易生各种出血症,丹毒,湿热性皮肤搔痒;若寒邪伤脾,脾统血不力使血流不畅,脏腑和肌肤营卫失司,肌肤不固,外膜疏松,易招渗血,潜血和皮肤发生隐疹、风疹等症。脾经是调节脾脏功能的,所以,这些病它都能管。 血海穴调治各种皮肤病的效果,可相当于足三里穴。不过足三里是调气为主的,血海穴是调血的。男子健康以气为主,宜多通足三里穴;女子安祺则以血为先,宜多用血海穴来保健。 【用法】针5分—1寸。灸3—5壮。 脾经的经道很长,血海穴经气的流动,要通关过隘,若经道梗阻,则难以流畅。现代人喜静恶动,多坐少行,关隘容易发生障阻。所以,在用经络防治疾病前,先做一两分钟全身性的活动,以舒筋解肌,松开被挤压的关节,血脉,筋腱,以清除障碍,再进行操作易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地机穴 治慢性胰腺炎,消渴病常用穴 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之意。脾属土为大地,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郄同隙)是在孔隙中的穴位,是脾经经气深集的部位,是脾经病征反应点,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穴。是治慢性胰腺炎、消渴病常用穴。 【取穴】伸腿,在膝盖骨下缘正中内侧直下5寸处,当胫骨后缘边与比目鱼肌之间。其间有胫后动脉通过,分布着胫神经和隐神经。 【主所生疾患】慢性胰腺炎、消渴症;胸腹胀满、不思食、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失精、腰痛;癥瘕,水肿腹坚。 地机穴是脾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刺激它,最能提振脾气的健运,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人体营卫状况,是防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必选的穴位,是胰腺的忠诚卫士。地机穴是脾经郄(同隙)穴,传递经气迅速而稳定,常用于脾经病变急性发作的急救穴。 当今中外,糖尿病、胰腺炎、胰腺癌等胰腺疾病发展迅速,并开始向青少年侵袭,更宜常揉揉地机穴,防患于未然。 【用法】针5—8分。伸足针之。灸3—7壮。保健常用旋揉法。 脾统血,所以脾经上的穴位,都是能泌别血液清浊,帮助血液循环的。经常旋揉地机穴,有助于增强脾胃的蠕动功能,调节胰腺功能,清除血液中浊瘀的或多余的物质,给人体带来盎然生机,极有利于防治消化不良,肥胖症、糖尿病和胰腺炎等疾患。 6、食窦穴 治慢性或危重诸症专穴 食窦穴。食(读饲),窦—孔洞。是食养身体的洞穴。是脾经又一治一切慢性病或危重病专穴。 【取穴】在膻中穴下1.6寸的中庭穴处,并向外开6寸取之。 【主治】胸胁支满,胁痛,膈间雷鸣,嗳气,翻胃,腹胀水肿。 56 【用法】针3—4分,灸3—5壮。慢性病可多灸,古法有灸至三、五百壮专治一切慢性或危重诸症的记载。 第五节 经道推拿 经道推拿,一般用于养生保健,对于健康状况还好的人来说,经气传导不会有太大的障碍者,隔天或隔三五天推拿一次,像日常打卫生一样,把不多的经道垃圾清除掉就够了,也可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诊断性的经道推拿,如发现反应异常的敏感点,说明该处有潜病存在,即转入防治性的穴位推拿。在利用穴位推拿防治疾患之前,先做经道推拿,使经气畅旺流动,也是向经道和人体发出防治疾病的紧急动员令,再进入穴位推拿,可获得人体功能和经络气的全力支持,起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作用。脾经的经道推拿如下法: (1)小腿部的推拿,在上述“3、三阴交穴的用法”中有介绍。 (2)足部的推拿。自内脚眼前的商丘穴,沿内侧第一跖骨内缘经道,直推到大趾端的隐白穴。在此段经道上有商丘、公孙、太白、大都、隐白共5穴。其中商丘穴是神奇的消炎大穴,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盆腔炎它都能管;公孙穴,有通气活血去瘀之功。对气滞血瘀、胃反酸,消化不良,妇科血症等的调治,功效不错;大都穴,是天生的补钙能手。对骨质疏松,肌萎缩、腰腿痛,找它都有用;太白穴,善治夜睡流涎,手脚冰凉,消渴症等;隐白穴,是治各种出血症特别是妇科血症,都要找它的常用穴。养生保健一般推1—3分钟,用于治病,则要痛推至不痛。 (3)胸腹部推拿。自胸前近肩胁处之周荣穴,过胸乡,天溪至食窦穴(此4穴均距胸腹中线6寸后)之后,斜向推至距腹部中线2寸处之腹哀穴(几与下脘穴在一平线上),再直下,过大横、腹结、府舍至冲门穴上。每次推1—3分钟。用于治病要多推,胸腹部穴位,是主治穴位周围所生疾病的。不管远处的疾病。 第六节 中药提振脾经选介 中药大部分药物都没有直接治疗作用,而是通过经气,提振神经系统与之相关的部位的神经,以增强该部位的营卫功能发挥作用的,这就是中医“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学说的根基。也有少部分,即“急则治其标”的药物,是可以直接祛邪的。如山楂、酸醋等酸性药物,可增加胃酸的消化,直接参与胃肠的消化,苦参芦荟和黄连等,有较广的清热解毒直接抑杀细菌的功效,同时还有“固本培元”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西药多是直接祛邪的,少有固本培元的药物,甚至还有许多是敌我不分,伤肝损肾,伤害免疫细胞的毒副作用。能提振脾经经气,起防治疾病的中药,试举一、二如下。 1、党参、黄芪。都是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的药物,都有补脾益肺、升阳益气、固表健肌的作用。两药合用,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新生和增强其战斗力的作用。常用于正气下陷气虚体弱,易受寒邪侵袭而生疾病的人群。但这两味药物,并不含有组成皮毛、肌肉和免疫细胞所必需的成分,却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提振脾、肺经气,去促进神经系统调节脾肺功能去达到的。以此二药为主的中成药有:?玉屏风口服液。常用于气虚易感冒的预防。 ?归脾丸。常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的防治。 57 2、缩砂仁。味甘性温。入脾、胃、肾三经。气芳香能开窍,功能行气健胃,化湿止呕,安胎。每日嚼服2—3颗,对肠胃有保安康的作用。 3、芦荟。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胃、大肠经。功能泻热通便、清热滋肝。解毒消炎,是健脾益胃、安神助眠、润肠通便、疗汤火伤、胃肠炎、皮肤瘙痒要药。用量:内服鲜品。常量15—30克,治疗量最大可用至150克,因本品性寒,体虚者,常配蜂蜜服用。芦荟泡酒或久煎,可减少它的寒性。 第五章 手少阴心经 通调气血 消气除烦要经 第一节 心、心包及其同名经络 中医脏腑学说中只有心而没有心包;而经络学说中,却有心经和心包经,与心同名的经络。那末,心与心包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似应大体上区分开来,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来为人体的康寿服务。这就要从中医学说中,心的功能作用开始。 一、心的功能 中医藏象学说中,心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1、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功能,心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血液流量的多少与快慢。若心主血脉的功能衰弱,脉的博动就会乏力,节律不整齐,这些功能,基本上与人体机能学中心脏的功能是相同的。这样可以说,此处所说的心指的就是心脏,即心包。有些书籍把心包说成是心外面的一层薄膜,值得商榷。据人体机能学,人体中的膜,是没有神经和肌纤维分布的,膜只起保护和维系器官相对稳定的作用,是没有自主功能的,不能作为具有脏腑功能的心来看待;再从心包经能主治心痛、心悸等病,就是心脏所生疾病。也可反证,心包实质上就是心脏。 2、心主神志,是主生命之神。它具有主宰全身脏腑协调有序地进行活动的功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心又是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并以“心之官则思”来加以概括;最后把“心主神志”表述为心能主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称。上述这些心的功能,与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一致的。这样,中医在这里说的“心”,实质上指的就是大脑。 现代医学在成功的心脏移植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移植了一个性情粗暴者的心脏之后,也变得性情粗暴起来,反之亦然;还发现接受心脏移植者,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走到从来没去过的,心脏提供者生前的家,还能说出供者最熟悉的人的相貌特征。说明心脏是有一定的思维记忆等神经功能的。但这些是远不能替代大脑的功能的。 ?心脏的好恶:好舒恶悒、好温恶寒怕热、好润恶燥怕湿等。人的生活和作息,要顺着心脏的爱好来开展,心经虽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但对对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采用经络来治病时,还要用怡情养生来配合。 二、大脑的功能:在中医脏腑学说中,五脏并没有脑,而把脑称之为“髓海”。列为“奇桓之府。”(府通腑下同)。对髓海功能,只概述为:髓海为“精明之府。”和“元神之府”,以及“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这些述说与上面心的功能极其相似甚至是一致的。至此,就可以认为心主神明和髓海的功能,就是大脑的功能。 58 据现代科学对大脑的深入研究发现,大脑除了过去被肯定的功能之外,还有强大到能调治人体一切疾病的功能,是一个强大的医药宝库。大脑不仅能驱动免疫系统去防病抗病,抵御外邪侵入,还能生成不知多少能调治人体所有疾病的因子去战胜疾病,目前已被确认和证实的,就有50种以上。有专家预言,将来这个宝库一旦被完全打开,大脑将成为治病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将来用大脑治病,就会像今天用药物和各种术法一样来治病,而且更加方便快速和有效。 3、心经是与心同名的经络,被认为是神志的保护神。但其经络的循行路线,并不过颈上头。按经络学说中“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反之,则是“经络不到,主治不及”。这样,心经是难有醒脑开窍,调治神志的作用的;心经从心起,其内行线只下膈络小肠,其上行线只上肺过肩,循行于上肢阴面到小指端为止。上不到头,背不过脊,下不达足,其循行路线还不及全身的一半,所以,心经不可能具有主宰全身脏腑协调有序进行活动的功能。在各种版本有关经络功能的著述中,对心经少有提到这方面的功效;在运用经络治病的实践中,对运用心经来调治脑衰、少有成功的报导。倒是利用督脉来治疗这些疾病收到神奇效果的报导不少。2009年春,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报导的,由北京一所中医院。李医师用针刺督脉的穴位(主穴有百会、印堂、人中)来治疗一名因车祸致脑细胞大量死亡,脑瘫不醒并经西医治疗一年半未果的江姓女士,只用15天就能复苏。这是因为督脉紧紧地伴行于神经传导的干线(脊柱)上,上环头入脑、出面部下人中,所有脊柱的穴位,都紧靠在原发于脊柱的神经根上,都对大脑的功能发挥调治作用。特别是百会、人中和印堂穴的经气,对大脑又有醒脑开窍,警醒脑干细胞生成脑细胞的功能。大脑的血脑屏障,对经气是不设防的,可以直入大脑,起醒脑开窍作用,警醒沉睡昏钝的脑干细胞,复苏其生成新脑细胞的功能,使受损伤的大脑得到迅速的修复。充分说明,督脉才是神志的忠诚卫士,才是维护脑的健康和活动功能的保护神。 第二节 心经的循行路线 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与足太阴脾经衔接。在此为起点,其直行脉从心系上肺,下 出腋下,循上肢内后侧,行手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之后,至掌内后侧,出小指内侧端之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其内行线,自心系下膈,上面系于目系。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若心经发生异常变动,就发生咽干、心痛、口渴欲饮、臂厥、目黄、胁肋痛、臑臂内侧后缘痛或厥冷,掌中热痛等。 从循行路线看,它上不到头,中不过脊,下不达腿,只循行上焦、中焦和上肢等不到人体一半的部位,是十四经脉线路最短,穴位最少(9对)的经络。但它上衔足太阴脾经,下会手太阳小肠经,中又在肺经和心包经之后通过,能借调这四条经脉之经气以为已用,来配合作战,还是能调治许多疾病的。只是在治疗不是本经所生疾病时,不能当主帅。在一些经络典籍中说,心经调治情志病的功效,就是因为它能借调心包经气,对因气血不足引起的情志病,确有相当效果;但若是因司掌情志的器官发生器质性的病变,用心经调治,就回天乏术了。如脑衰、脑瘫、脑萎缩、脑细胞坏死等惹出的神志方面的疾病、则须要督脉来挂帅。督脉在头上的14个腧穴,就有14个能治惊痫、瘛疭(痉 59 挛,口眼歪斜)、尸厥的穴位,其醒脑开窍,促进脑细胞增生和修复脑损伤的功效,是其它经脉所望尘莫及的。在调治这些脑病时,刺激心经能促进心脏的供血能力,以通调气血,解郁除烦,为之提供足够精良的粮草弹药,配合治疗,也是功不可没的。 调气除烦歌心经 心主神明调气血,除烦定志使心安。灵道强心调经脉,神门醒脑助安眠; 少府清心利小便,中风心痛少冲歼。极泉活血调心律,还治劳损肩周炎。 精神障碍寻少海,更治耳聋手打颤。阴郄急救心病穴,通里舌强不能言。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和分布: 本经腧穴有9对,左右共18穴。其名称分布: 1、腋下:极泉穴1对2穴。 2、上臂部:青灵、少海、2对4穴。 3、腕部:灵道、通里、阴郄、神门4对8穴。 4、小指侧:少府、少冲2对4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图 手少阴心经穴位歌 五是心经小指边,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后五分连。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间。阴郄去腕五分是,神门锐骨端内缘。 少府小指本节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二、常用穴位 1、灵道穴 通调气血,强心益神能手 灵道穴之灵,是指心灵,即心之功能,道指通道,意即能增强心脏功能的通道。 【取穴】掌面腕后第3横纹小指侧处筋间取之。 【主治】心痛,瘖不能言,心悸怔忡,喉痹,肘臂痉挛急痛、瘛疭、易悲忧。灵道穴有化痰壅,解气结,开心窍的作用。当痰雍气结于心,障阻心血流通时,心胸会恍恍然,有如六神无主,以至出冷汗,寒颤以至将死的感觉,这是将发生严重心脏病的前兆。此时,若能多揉揉灵道穴,就会舒通心脉,化痰开窍,起到强心安神的作用。 强身益气治心急痛能手,灵道穴歌 灵道善治心急痛,瘛瘲暴喑喉痹癲。心悸怔忡易悲恐,逐瘀祛痰使体安, 六神无主心恍恍,疏通心脉得安然。平时多加揉或灸,预防心衰不花钱。 【用法】针3—4分。灸3—7壮 治暴瘖不能言,加手厥阴心包经间使穴效果更好。 2、神门穴 安神定志助眠醒癫狂神穴 神门穴 神即心神,门是门道。神门就是心神出入的门道。又是心经的原穴,是心经原气出入或留止的部位。对通调全经经气有重要作用。 【取穴】伸掌向上,在腕横纹尺侧端部,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即转手骨开处)陷中取之。 60 【主治】癔病(竭斯底里病)、心痛、心烦、惊悸、失眠(心火上扰清窍之失眠)、胸胁痹痛等。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对通调心经气的虚实平衡,有重要作用,特长于祛痰壅、开心窍、维护心神的安泰。举凡对因痰壅心脉,心火上扰清窍所致的冠心痛、真心痛、癔病(卒狂)高血压病、头痛、目眩、心源性哮喘、心烦失眠等,它都能管。特别是对卒然狂笑狂哭不止之癔病,急用直接灸法烧灸神门穴,可使之立醒;若并发暴瘖(癔病性声嘶),加针心包经的间使穴,可收针到病除奇效。临床研究显示,临床研究显示,刺击神门穴,脑脊液中抗老素(伽马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可改善因缺少抗 老素导致的睡眠不佳状况。 【用法】针3分。灸3壮 (1)治癔病宜用直接烧灸法;治暴瘖、癔病性声嘶宜针,并加心包经间使穴。 (2)用于调治心气不足,神明失滋,或心火上扰清窍之失眠,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平时多揉揉神门穴,以恢复心脏正常供血的功能,再加按能促进褪黑素分泌的安眠穴,效果更佳。在睡前再揉1—2分钟,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神门穴歌 神门主治悸怔忡,痰迷心窍病能疗。眩晕心痛高血压,急掐神门来通调。 更治失眠心绞痛,针灸补泻得逍遥。痴呆中恶恍惚病,当灸神门把病消。 哮喘心烦饥不食,配针内关是妙招。癔病声嘶加间使,竭斯底里神门烧。 3、少府穴 清心解闷 通利小便行家 少府穴,少是指少阴经,府是府第。少府就是少阴心经经气常驻的府第。 【取穴】握拳,当小指与无名指尖触掌处之间取之。 【主治】心悸、心烦、胸痛、小指拘挛、掌中热、阴挺、阴痒、阴痛、小便不利、遗尿、寒震等。 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就是心经经气像泉水那样,虽然不大,却能源源不断在此处流过,滋润着心田和经道。 少府穴擅长于清心火,解郁闷,通利小便。对因心火上扰清窍所生疾病,如因脑充血所致眼睛红肿、眼痛、皮肤燥热发痒、鼻粘膜充血或衂、梅核气(似有一如核气团堵在喉中),睡时爱踢被子等病的调治,多有相当功效。有人评价说,少府穴清心除烦的作用,有若服了牛黄清心丸一样清爽安宁。 【用法】针3—4分。灸3—5壮 (1)用少府穴保健,多用按揉法,时间1—3分钟。若用推法,宜自上向下推。 (2)按揉心经最佳时辰为11—13点。 (3)治癔病用直接烧灸法,最方便也最效。 4、少冲穴 心痛、心悸、中风、中暑、休克急救穴。 少冲穴是心经的最后一个穴位。它是防治心痛、心悸、中风、中暑、休克的急救穴。 【取穴】在小指末节桡侧,距甲角约1分处。 【主治】臑臂后廉痛,手蜷难伸、麻木、舌强、喉痹、吐血、昏迷、小儿惊风、高热;真心痛、心绞痛、心悸、中风、中暑、休克防治和急救穴。 61 【用法】针1分或点刺出血。用于急救,配合12井穴,即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等左右共12穴,效果很好。 第五节 经道推拿 手少阴心经穴位绝大部分都在手臂上,最易作经道推拿。手臂上的经穴,都是善于调治脏腑,躯体等远端疾患的,特别是前臂的经穴。因此,心经经道的推拿重点,应放在掌和前臂的推拿上。 (1)掌背部:在掌背部小指靠第4指侧是心经的循行线上,自指骨底推至小指端,其上有少府、少冲两个穴位,都可推到。 (2)前臂部:心经在前臂部的腧穴,都集中在腕部,距腕横纹不到3寸的经道上,可自最上方的灵道穴过通里、阴郄到神门,一推而过,最方便最容易。但神门穴深藏骨隙处,推按的作用虽有,但不理想,用于治病还要掐揉或针灸。 (3)上臂部:只有青灵、少海2穴。青灵穴在肘上3寸处,少海穴在肘横纹端去肘端5分处。可自青灵穴推至少海穴。 有歌曰: 精神障碍寻少海,更治耳聋手打颤。 老年痴呆神门穴,消食治癫睡得安。 少府止痒利小便,清心泻热去忧烦。 极泉活血调心率,还治劳损肩周炎。 中成药调治心经所生病歌 气短心慌食难咽,当求柏子养心丸。 便干盗汗口中燥,要靠天王补心丹。 燥热心烦难入睡,牛黄清心神自安。 辩证常喝生脉饮,养阴益气效非凡。 附: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合谷、足三里,此 是 回 阳 九针穴。 注:此九穴齐参,回阳救逆效果很好。(回阳:回阳救逆之意) 第六章 手太阳小肠经 泌别清浊调节气血防衰老的大经 第一节 小肠的功能特性 手太阳小肠经是小肠的保护神。要了解小肠经对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先了解小肠的功能和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小肠是受盛之官,是接受经胃腐熟的食糜后,再由它进一步消化,并区分清浊后,吸收其清纯部分转输全身,以滋身养体;将其浊瘀部分转输大肠将其排出,把小肠称为:“泌别清浊”的器官。 现代人体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小肠是“从中枢神经系统独立出来,担负消化作用的‘第二脑’”。认为小肠不仅扮演消化的角色,还有能在消化过程中,迅速判别食物的 62 化学成分,向周围组织下达如何应对的指令极重要的功能。这是不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为转移的,是独立的。 由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肠的内壁到处布满感知细胞——基底颗粒细胞,该细胞的上部可以感知食物的化学成分,下部则分泌一种能将信息传到胰、肝、胆等周围器官的激素,使它们产生适当的应对活动。如食物若富含蛋白质,就会下令要胰脏多分泌蛋白酶;若富含脂肪,就下令胆囊收缩,使更多的胆汁进入肠内,增强消化脂肪的能力;若肠内进入有害物质,就令肠壁分泌大量肠液把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这就是腹泻。 腹泻是人体保护性的反应。 由于小肠具有这种奇异的功能,在科研人员间,博得了“小型脑”、“第二脑”的称号。(据《参考消息》2003.5.27《人体奇异能力》)。 小肠可能还有一个奇异能力之谜,还没有被人体科学解开。这就是人吃的食物,并没有按照人体需要的比例和数量的,而人体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和配比,却能那么精准地符合人体的需要,这到底是由谁来把关调节的,考虑到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又是“泌别清浊”的重要器官,是人的“第二脑”,如果不是由它来把关,还能有谁,若此,小肠把关的功能紊乱或衰落,就会使进入人体营养的比例失衡或不足,可致人肥胖或消瘦或浮肿。这样,小肠的健康和功能的正常稳定,对人的健康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有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心火过盛,就会把热传给小肠,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小肠积热,又会上扰心窍,使心烦躁;心又开窍于舌,这些变化,都会在舌反映出来,出现舌红尿赤等征候。 小肠的特性:小肠喜温畏寒,小肠在消化食糜时,需要略高于体表温度,方能顺利进行,若受寒邪侵袭,功能会迅速下降,寒邪过后,约要半小时才能完全复原;喜舒怕挤,小肠的蠕动,要在舒松的环境中进行,若受挤压,蠕动受阻,会影响消化,对膏腴肥腻和经烧烤,煎炸难以消化的食品,会加重小肠负担,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现如今,不少人喜坐少动,而且多取弯腰曲背等不良姿势坐卧,喜饮冻啤、吃冷冻食品,喜食膏腴厚味,烧烤煎炸食品等。这些对小肠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据报导,全球每年因久坐而死的人有20万人之多,应为活者戒。 第二节 小肠经的循行路线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指端,上与手少阴心经相结合。循行于手外侧至腕,出踝中,过锐骨直上,沿前臂下缘,出肘后内侧两筋间,再沿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后骨缝,绕肩胛相交于肩上,入缺盆,络心脏,沿食道下膈至胃,入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至眼角入耳;又一支脉,从颊别走眼眶下,至鼻行眼内角,斜行而络颧骨,与足太阳膀胱相衔接。 本经自入缺盆络心后,下隔至胃入小肠段内行线,虽有经无穴,但它有防治疾病作用,又是与任脉相伴而行的经道,作胸腹推按,此2经道都能推到。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63 手太阳小肠经,是小肠忠诚卫士。若本经发生异常变化,对小肠受盛、转化,泌别清浊,调节吸纳精微物质的功能,会受到干扰或破坏,使其吸纳转入人体的营养物质,过多或过少或失衡,就会诱生许多与气血、津液相关的疾患。因而,小肠经能主治的疾病是很多的。首先,它是维护小肠诸功能的健旺,促进气血,津液的健旺充沛和转输渠道的畅通,然后通过经络和腧穴的经气,打通相关部位和器官的脉道,以改善气血微循环和神经的传导,来调治相关的疾病的。据有关的典籍记载和相关的报导,小肠经对以下疾病,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耳鸣、耳聋、眼睛黄、颊部肿痛;颈、肩臑和臂肘的外侧后缘痛;自汗、盗汗,手心热或出汗;咽痛,脊柱病,坐骨神经痛;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几乎所有老年性疾病等。其中阳谷穴和养老穴,更是保健康防早衰,具有“养老穴”之美誉。小肠经有人称它为“泌别清浊,调节气血防衰老的大经”。 小肠经上接手少阴心经,下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会,小肠经对此二经所生疾病,它都能管。在医疗实践和辩证施治中,常配合应用,以收良效。 第四节 腧穴名称和常用穴位 一、腧穴名称和分布 小肠经共有19对腧穴,38个穴位。名称和分布如下: 1、手掌部: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共5对10个穴位。 2、前臂部:养老、支正、小海共3对腧穴6个穴位。 3、肩颈部: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共8对16个穴位。 4、有经无穴位的内行线:自缺盆入胸,络心,下隔至胃,入小肠本腑。经道与任脉相伴而行。按“经脉所至,主治所及”,此段经道对周边组织所生疾患,都有调治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歌 六小肠经手太阳,臂外后缘尺侧详。少泽小指外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扬,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阳谷锐骨下陷取,养老转手髁空藏。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肘内纹头襄,肩贞胛下两骨解,臑俞脯后骨下方。 天宗大骨下陷取,秉风胛上骨边量,曲垣胛上曲胛陷,陶道傍三外俞章,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后大筋厢,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下鼻旁乡, 听宫二穴归何处,耳小瓣前陷中央。 泌别清浊小肠经歌 感知细胞布小肠,能分清浊泄瘀脏。小肠经脉络心胃,与心表里相与帮。 调治瘦肥功效好,养老防衰益寿康。后溪理汗治耳病,听宫少海健耳良。 阳谷升阳培正气,中风急救少泽强。肩周炎找天宗穴,肘臂疼痛小海长。 二、常用穴位 1、后溪穴 理汗治耳病大穴 64 后溪,后就是指后面,溪就是溪流。就是气血、津液在其后面似溪水样流动。 【取穴】在小指本节后尺侧,横纹端赤白肉际。取法:握拳,从本节陷中取之。 【主所生病患】头痛、颈项僵梗、耳鸣、耳聋、目痛、胁痛、黄疸;肘臂挛痛;咽喉肿痛,腰痛,落枕,热病汗不出,各种汗症等。 后溪穴是8脉交会穴,四通八达,很多疾病它都能管;它又通督脉,对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脊椎病,找它也管用;后溪穴又是输穴,是善于转输气血的穴位,是能调治气血、津液转输异常的大穴,对汗液分泌异常的病,很管用;对防治自汗、盗汗、 黄汗、手心出汗、臭汗等各种汗症都很管用。 小肠经直接入耳,后溪穴又是善通气血的穴位,所以对耳病防治很有用。 【用法】针5—8分。灸3—7壮 (1)治耳鸣、耳聋等耳病,要配听宫穴。后溪穴是通调耳部气血使充盛的,听宫穴则是直接提振耳部经气,复苏听觉神经的。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效果更好。 (2)用后溪穴调治腰腿痛,宜先做三、五百下抖手又抖身等腰腿运动,疏通全身气血经脉后再操作,更易收良效。 2、阳谷穴与养老穴 是养生益寿名穴 阳谷和养老,都是能提升人体正气,延缓衰老的养生益寿名穴。 阳谷穴,就是阳气聚集在似山谷样的穴位。是一个能增强阳气的穴位。阳谷穴在小肠经上属“经”穴。经穴,就是经气在经道上的流动,像河水流动一样顺畅,灌注全身,以延年益寿。被誉为“养老穴”。 养老穴 就是滋养生命,延缓衰老的意思。其作用很强,被直接命名为“养老穴”。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郄有孔隙之意。郄穴就是小经的经气,被深集在这个有孔隙的穴位中,是经气的贮备库。按揉养老穴,就能将经气调出来,灌注到经道中去,扫清障碍,确保经气畅通无阻,以收养生防病之效。 【取穴】 阳谷穴 在第五掌骨头与豌豆骨连接部的陷中取之。 养老穴 在豌豆骨后,尺骨背面,与腕伸肌腱之间腱隙处。取法:一手屈肘平胸,掌心向下,另手食指点在豌豆骨顶上。手掌虎口向上一翻,食指滑落在豌豆骨后之缝隙处。此处就是养老穴。 【主治】阳谷、养老二穴部都治:耳聋、耳鸣、肩臂酸痛、肘外侧痛、高血压等。 阳谷穴擅长于增强人体营卫功能,对颈颔肿痛、龋齿痛、胁痛、腕痛、三叉神经痛;热病汗不出,癫疾、狂走,口腔溃疡的防治,优于养老穴。 养老穴则长于预防衰老,如须发早白、老花眼、眼睛疲劳、眼睛充血等眼疾都很有效;对面容早皱,腰酸腿痛,老年痴呆,更年期综合症等,几乎所有老年病的防治都有用。养老穴还是小肠经的郄穴。郄穴是用来急救的,对因气血障滞引起的急病,有急救作用。 常按揉阳谷、养老二穴,已成为养生家养老防衰要法。 阳谷、养老—升阳抗衰名穴 65 阳谷锐骨下陷里,养老腕后踝凹中。能促新陈与代谢,调节脏腑机能丰。 增强人体抗病力,善治臂肩痹酸痛。腰腿酸痛皆能治,升阳抗衰显神通。 【用法】针,阳谷3—4分。养老1—2分。 灸阳谷 3—7壮。养老 3壮。 (1)穴位按摩用指压法:于每天早晚用指压法按压养老、阳谷穴各15-30次,再用艾条火烘灸,效果会更佳。用于防治老花眼,单用养老穴效果就很好。 (2)保健推拿,可取环腕旋揉法。一手拇指与余四指握手颈(跨度约3寸许)然后旋转掌,旋揉手颈,不仅可揉及阳谷、养老、会宗3穴,还可揉到肺经的太渊、列缺、经渠3穴;心包经的大陵、内关、间使3穴;心经的神门、阴郄、通里、灵道4穴;大肠经的阳溪、偏历2穴;三焦经的阳池、支沟、外关3穴。共6经18穴。真是一举多得之妙法。用于治疗,还是逐穴按揉为好。 3、听宫、小海穴 治耳聋耳鸣首选穴 听宫穴,就是听力的宫殿之意;小海穴意为小肠经气聚集之海。这两穴均治耳病,是治耳聋、耳鸣、中耳炎的首选穴。所以一并介绍。 【取穴】听宫穴,在耳屏(也称耳珠)前,张口时此处有凹陷处便是听宫穴。小海穴在肘尖外开5分处,与肱骨上髁间之凹陷处。取穴时稍屈肘,掌心向上凹窝才开,才易找到。 【主治】听宫,小海2穴,均治耳聋、耳鸣、中耳炎、牙咬作响(配颊车、下关良),牙痛、牙出血;小海还治颈、颌、腰、肘、臂外廉痛。 听宫穴是本经与足少阳膀胱经和手太阳三焦经之交会穴。对这三经所生疾病,都有通调作用。但它最擅长的还是耳病。古医以之命名为听宫,就是此意。 小海穴有一个特点,就是碰到它时,会像触电一样麻到手表。就是穴位下有一根筋叫腕屈肌,俗称麻筋的,周边有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通过。拨动这根筋,刺激了这些神经就会一麻到底,如若不麻,就是经脉被瘀阻不通了,就要经常多按揉按揉,把它打通才好。 【用法】听宫穴:针3—5分。灸3—5壮。小海穴:针3分。灸3—7壮 此二穴用于治疗,各种术法都可选用。但灸法为佳。自我治疗宜用间接灸法较安全。 4、少泽穴 中风急救穴之一 少泽穴是十二井穴之一。十二井穴即: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穴,六对腧穴12个穴位,全称12井,均在手指甲两侧。12个穴位均针刺1分,或刺出血,对中风、卒倒不省人事,有急救回阳作用。 【取穴】小指外侧端,距甲角约1分处取之。掐中此穴会很痛。 【主治】头痛、目翳、喉痹、热病汗不出、舌强、项强、鼻衄乳痈等,凡属气血凝滞、经脉失通或中风先兆的疾病,它都能管;母乳不足、小儿打膈、溢奶等,它也管。 【用法】针1分。灸3壮 (1)少泽穴很小又浅,只盖着一层薄皮,不好推揉,只好用指甲(剪平锉滑)或相应的竹木片才能掐到掐准确。操作用一压一松的按掐法,或轻轻地一捋一捋地刺激它。 66 (2)遇卒中昏厥的急救,宜用12井穴放血针法。若血凝难出,宜用捏法加压,使之出血。至少1—2滴,若是高血压血热妄行卒中,可多放几滴。 (3)用于治小儿打膈溢奶,宜轻掐,轻捋,不宜太使劲。平时多掐少泽穴等12井穴,可减少中风的危险。 第五节 经道拿 1、小肠经有穴位的经道主要循行于上肢,颈肩和脸颊部,最易于进经行道推拿,可依循引路线图进行分段推拿。 2、小肠经无穴位的内行线,与任脉相伴而行,可双掌自左右缺盆,斜推至颤中穴,然后直下,推至曲骨。这样,小肠经和任脉都推到了,极有利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 慢性炎症是各种病的始祖 慢性炎症是魔师,促生浊瘀气血虚。 滞血伤肌硬血管,人体失养损根基。 孱弱器官生炎症,祛邪乏力卫气低。 慢性炎症长期扰,各种疾病都来欺。 心脑血管糖尿病,癌瘤尿毒暗伺机。 腰腿酸痛颈肩痛,痴呆脑病也来挤。 经络养生功效好,扶正消炎确神奇。 小肠经穴逐浊好。吸清泄浊洁精微。 配合它经常推按,驱邪扶正保安怡 再用三七黄连助,消炎镇痛效不虚。 多法齐参匡正气,神清气爽炎溜飞。 生活方式科学化,健体强身益寿僖。 中风糖尿 阳谷阳池阳溪穴歌 阳谷主治头面病,阳池能使糖尿休。 阳溪善疗诸般热,通脉升阳功效稠。 三阳穴位常摩按,全身阳气具升高。 头晕痹痛面口病,身寒怕冷都能收。 第七章 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藩篱和排毒大通道 第一节 膀胱的功能特性 膀胱位于腹腔最底部,它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是人体四大排毒渠道(谷道、水道、气道和汗道)之一。它每天排尿约1.5—2升。若3天不排尿,就有死亡的危险。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功能的盛衰是会相互影响的。肾主水、每天要把血液过滤几遍,泌别清浊,生成原尿约200升,然后浓缩成尿液约2升。膀胱是肾的忠诚仆人,把肾排出的尿液全部接纳贮存其中,然后分6次排出体外。过多为尿频,不足为尿少。一天无尿为尿闭。若长期忍尿或排尿不畅,尿液胀阻膀胱,影响肾盂尿液的输出,会诱生肾炎、肾结石和难治的尿毒症、以至肾衰竭而亡。目前全球医药对尿毒症的治疗,尚无良策, 67 只能靠透析和换肾来维持生命,不仅费用高昂、肾源难解决,手术风险也不小。所以,膀胱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膀胱排尿的管道叫尿道,男性的尿道还要穿过前列腺,与输精管接合后,合二为一通向体外。前列腺病变,也会对膀胱的健康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久坐,特别是坐有泡沫软垫的器物,会挤压尿道和前列腺,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节 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上接手太阳小肠径,起于眼内眦(角),上过额头、交会于巅顶,由巅顶分出一支,至耳上角;直行的脉,从巅顶入里络脑,回出下行项后,沿肩膀内侧,夹行于脊柱两旁,直达腰中,沿膂(脊骨)深入腹腔,络肾,入属膀胱本腑;更从腰中分出一支挟脊柱,穿过臀部,直入膝弯窝中;又一支脉,由左右肩膊骨,通过肩甲,挟脊柱,由内部下行至环跳骨处,沿股外侧后缘,向下汇合前一支脉于腘窝,由此向下,穿过足跟,出外踝之后方,沿小趾本节后圆骨,至小趾外侧之端,与足少阴肾经相结合。 足太阳膀胱经的首尾,分别与小肠经、肾经交会,还在五会穴与睛明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交会,并再次与手太阳小肠经交会,阴跷脉和阳跷脉也在此与之相会,成为五经脉之交会穴;足膀胱经的大杼穴还是八会穴(脏腑、筋、脉、气、血、骨、髓)之一的骨会穴,有主骨所生疾患的功能,它还是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第三节 主所生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若有异常,就会发生气上冲而头痛,眼珠会有欲脱出的感觉,项痛得像有一股力量在抽拔那样,脊柱疼痛,腰好像要被打断那样难受;股关节不能屈曲,腘窝中的筋像被扎急那样,腿肚子就像要裂开的样子,这些被叫做“踝厥 ” 。 本经的异变,其所主的筋,就会跟着发生病变。所生病症为痔疮、疟 疾、头项部疼痛;眼花、眼胀、眼朦、白内障、眼睛发黄、流泪;鼻流清涕或吐血、腰尻(屁 股)、 腘( 膝弯)、小腿肚等脚部疼痛,尿闭遗尿等膀胱本腑的疾病。 膀胱经,从头到脚,在14经脉中是最长的一条大径,有67对腧穴,也是穴位最多的;它还从腰脊入膀胱本腑;它还与小肠经、肾经、胃经、三焦经、胆经,阴跷、阳跷脉等五经两脉相会。按“经脉所至,主治所及。”足太阳膀胱经所主治疾病的范围是非常多而又广泛的。被养生家喻为“人体屏障”“排毒通道”,成为医家和民间经常用于防治疾病的要经。民间的人们,身体稍有不舒服,就会在背部刮痧,刮的就是膀胱经和督脉。膀胱经在背部有39对腧穴,而直接主治五脏六腑和脊背疾病的穴位都在背上,刮痧的这么一刮,全都刮到了,刮后的人们都说,全身都舒服了,功效十分良好。今年(2009年)有国外记者,到全球最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县采访,看到当地乡镇都没有看到医院,药店也难找到,问一些百岁以上的寿星,你们有了病怎么办,寿星们回答,我们很少生病,身体有点不舒服,在背部刮刮痧就好了。令外国记者十分惊奇。但这却是事实。可见用刮痧法刮背部膀胱经和督脉,具有多么大的作用和功效。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和分布图(文字说明见穴位图后) 68 (1)头面部: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冲天、络却、玉枕、天柱等10对20个穴位。 (2)背部:大杼、风门、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8穴合称为八髎穴,是专门治生殖系统病的)。会阳、附分、魄户、膏盲俞、神堂、意禧、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等。共39对78个穴位。 (3)脚部: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伸脉、金门、京骨、刺骨、通谷、至阴等,共18对腧穴36个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角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 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 玉枕脑户旁寸三,入发三寸枕骨凭,天柱项后大筋外,再下脊旁寸半循。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鬲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十五大肠六,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生。上次中下四髎穴,荐骨两旁骨陷盈,尾骨之旁会阳穴,第二侧棱再细详,以下夹脊开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神堂五,六意譆七膈关藏,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胞肓廿秩边。 承扶臀下横纹取,殷门股后肌中央,委阳腘窝沿外侧,浮郄委阳一寸上, 委中膝腘纹中处,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下腓肠中,承山小腿肚下藏, 飞扬外踝上七寸,跗阳踝上三寸量,昆仑外踝骨后陷,仆参跟下骨陷方, 踝下五分申脉是,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侧寻京骨,小趾本节束骨良。 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阴小趾爪角巧,六十七穴分三段,头后中外次第找。 二、常用穴位 1、晴明穴 治各种眼疾第一要穴,就是能使眼睛明亮的穴位。 【取穴】 位于目内眦眼内(角)外1分处。此穴特别浅小,又非常靠近眼球,取穴时要特别小心。取法:正坐闭目,用指头或如火柴头大小的小棍,在目眦外一分处探取之。 【主治】主治所有眼疾。常用于防治:视物昏花,目胀痛、胬内攀睛,雀目(夜盲)色盲、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眦痒;防治儿童近视特别好。 睛明穴不仅擅长治各种眼疾,还因为它是本经与 5脉交会穴,即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以及阴跷脉和阳跷脉等五经脉都在此穴交会,对这五经脉所生疾病,也有调治或配合调治作用。如打膈,是胃气上逆所致,本属胃经所治,但揉睛明穴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用法】针1—2分,本穴禁灸。自我按揉、闭目,用母指和食指尖端(剪平指甲磨滑)同时点揉双目睛明穴,揉数十次换手,一般揉2—4分钟,也可用相当火柴头大小的圆头竹木器件代指。但塑料棒不宜,因会产生静电,会干扰双目生物电场。 2、攒竹穴 治眼病和热证眼病名穴 69 攒竹穴:攒就是拼凑之意,攒竹就是形容人在生气时眉头皱起来,就会出现许多皱纹像竹子拼凑在一起的样子,攒竹穴就是治这个病的,所以叫攒竹。 【取穴】在眉头陷中取之。此陷窝很小,宜仔细找。其下有三叉神经第1支的额神经额支分布,按中后较痛。 【主治】头风额痛,三叉神经痛,面肿、眉棱骨痛,视物模糊、泪出目眩,眼中赤痛、眼润动(不自主跳动),尸厥癫狂。 【用法】 攒竹穴宜针不宜灸。针3分。针法:挤起眉端肌皮,从眉端横针剌入,即沿皮横剌。必要时可用细三棱针点剌出血: (1)揉法:可用双中指端同时按压旋揉此两穴。平时每天揉一两次。可保健防病;有眼病初起感觉时,则应多揉揉,揉至穴热眼舒可收到良效。 (2)刮眉眶法:双手食指屈指,按压在攒竹穴上,顺眉的走向,过鱼腰穴(经外奇穴)。到三焦经的丝竹空穴刮过去,这三个穴位都刮到了。若一并把下眼眶也刮了,还可刮到胆经的瞳子髎,胃经的承泣和四白穴。就这么一刮,就刮到四经五穴,一个经外奇穴,坚持天天刮,甚么小儿近视,老年眼袋、白内障、黑眼圈、眼红眼痛等各种眼病,以及额脸皱纹、鱼尾纹,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想发生都难。 歌曰: 刮眉法简功效雄,明目舒肌治头风。脸肿癫狂都管用,坚持刮按俏姿容。 3、委中穴 治腰背痛要穴 委中穴。委是委托,中是中间,就是从腰到腿中间的疾病,就委托给它了。《针灸学》载《四总穴歌》中之“腰背委中留”的意思,就是腰背的疾病,留给委中穴去解决,把委中穴列为人体四大要穴之一,可见委中穴,自古就是医家用来治疗腰腿病的重要穴位。 【取穴】在腘窝横纹中点,在动脉处之陷中取之。 腘窝是由膝关节及其后面的股二头肌、半膜肌、蹠肌、腓肠肌、侧头肌等肌群围成,其中有腘动、静脉、小隐静脉通过;周边有膝上、下内外侧动脉、腓肠动脉、膝中动脉分布;筋脉神经纵横交错,又是人体活动最多的关节,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容易致病发痛的部位,对人体健康关系至大。委中穴就是维护膝关节安康的忠诚卫士,所以自古被医家定为人体四总穴之一(其它三穴:三里、列缺、合谷)。 【主治】腰脚肿痛、髀枢(指大腿骨上端关节部位)不利、膝难屈伸、风湿痿痹、半身不遂、霍乱(屙呕肚痛)、心腹绞痛、急性上下充血、大麻疯、遗溺、热病汗不出等。据报导,委中穴还能降血压,治脑后头痛,排毒减肥和减少中风危险。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就是本经经气充盛时,由委中穴深入,进而好像百川汇合入海那样,会合于脏腑。对腰腹所生疾患,有良好的调治作用。而且凡在此穴上部(腰腹、脏腑)因急性病发生的充血、郁血,在委中穴上剌血多收良效;小隐静脉在此通过,对脚底因暗伤所生蕴血,也可用委中穴放血治疗。广西玉林地区人们,在当年大修水利工程中,民工们常用此法治脚底暗伤(当地人称暗梗),均收血出肿消痛止效 70 果;当高血压患者,血压急骤升高,出现溢血性脑中风先兆时,急在委中穴速剌放血,(或在邻近颔颈部有青筋凸现处放血),可使血压迅速下降,避免发生脑中风。 【用法】宜针,用斜剌0.5—0.8寸。可揉可拍打,但不宜灸。不宜拔罐。治急性内部充血,可用针剌放血法。 (1)速剌放血法:此法适用于身躯、腹腔及其上内脏之急性充血、郁血、脚底暗伤(暗梗)之积血症。操作方法:令患者面墙直立,双手扶墙,腘窝后挺,医者用手拍击腘窝几下,使青筋更加胀露,血液更加充盈后,迅速用三棱针剌约1分,手法要狠、准、稳,一针而就,不能多剌,污血会随针而溢,要让血外流自止。血止后,可用白芨粉或芦荟粉撒针口,再用创可贴封之,可保无误。注意:委中穴周边,动脉血管丰富,要注意避开。 (2)自我按揉法:取坐姿,双掌抱膝弯处,中指端对准委中穴,然后上下摇动小腿;另有一法:坐姿,用一比小腿略长的木棍,一端平并钉有防滑橡胶,触在地面上,另一端圆滑,顶着委中穴,用手扶棍,再如上法摇动小腿。此二法均能激励委中穴经气畅流全经,对防治高血压病、腰背痛、足跟痛,膝关节软组织以及下肢腿软无力,中风后遗症,均有良好功效。委中穴的近邻委阳穴,相距只有1寸,同属本经防治腰腿痛要穴,一并揉之,效果更好。 (3)敲打委中穴排毒减肥法:各种术法刺激委中穴,都有排毒减肥壮身作用,但以经道和穴位一并敲打法效果更好。操作方法:用空拳或捶,自大腿后侧(阳面)臀腿交界处之承扶穴开始,敲击自承扶穴过殷门至委中穴这股经道,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一路敲击,如发现那里反应最敏感最酸痛,就要多敲,要敲至不痛。若一次两次达不到,要有耐心坚持,坚持每天或数天敲一次,并在穴位处多敲一些,可收养生保健作用。 歌曰: 闲来无事敲委中,舒心降压防中风。调脂排毒兴营卫,治瘦减肥壮若松。 委中穴歌 排瘀泄毒找委中,针刺放血疗瘀壅。脏腿内瘀都能放,浊瘀排除得轻松。 排毒减肥降血压,头腰足痛也收功。不宜针灸不宜拔,揉拍放血效良丰。 4、昆仑穴 调脂降压穴 昆仑穴,昆仑山是一座雄伟的高山,用昆仑来命名这个穴位,是表示其在经络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昆仑穴又特别能引血下行,调节气血均衡,是调脂降压珍穴。 【取穴】在足外踝后,跟骨旁之陷中取之。穴周有外踝外动脉、腓动脉分布和腓肠神经分布。 【主治】调脂、降血压,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难俯仰、足跟肿痛、脚痛难行、小儿惊厥抽搐、腰胝疼痛。 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就是膀胱经的经气,像河中的流水一样,在这里流过,灌注全经。特别能通调气血下行,起调脂降血压作用。对因血脂血压高引起的疾病,如头晕脑胀,视物模糊、哮喘、腰腿瘀滞胀等病,它都能管,有医家说,常推按昆仑穴,是告别降压药的好方法。只要从飞扬穴过跗阳穴一直推至昆仑穴,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1 是养生家常用来调脂降压的要穴。也可用拔火罐方法调治。但有时刚把罐吸上去,这个罐就掉了,是因为此处气血很虚弱,此时,要在昆仑穴上下推按,拍打或拔罐,把经脉打通后,再在穴位上拔,若罐子越拔越紧,表明经气已被打通,血压就会降下来了。 【用法】针5分。针时针尖要对准内脚眼前缘进入;孕妇禁针。灸3—7壮,可拔罐。 (1)自我推拿。坐姿,提脚踏于前面一小櫈上,使脚板与臀基本持平。双手食指按在昆仑穴上,拇指按在与之相对的太溪穴上。然后双指同时用力捏揉此二穴。太溪穴属肾经穴位,善治因肾上腺分泌异常引起的高血压,二穴同时捏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若只捏揉昆仑穴,反而不好用力,不如双穴同揉方便易操作。 (2)小腿膀胱经与胆经同时推按法。预备姿势同上法。双手拇指压在胆经的外丘穴,阳交穴 ,顺经道过光明、阳辅、悬钟、到丘圩穴;中指则压在本经的飞阳穴上,顺经道过跗阳到昆仑穴。两边相对用力,同时推按至丘圩穴处。此法可同时推到并发挥两经8个穴位的作用,实为一举多得好办法。 5、承山穴 治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名穴 承山穴,历来是调治腰腿病,坐骨神经痛名穴。 【取穴】在小腿肚中部,两组腓肠肌群间,脚绷紧小腿时,会出现人字纹之尖端处取之。 承山穴上两边有两组腓肠肌群,是操纵小腿活动的主肌群,若功能衰落,则小腿操动疲软乏力;中间有跟腱直通跟胫,是操纵脚板屈伸活动 主要筋腱,若此腱虚,脚板屈伸活动困难。还有腓总神经和坐骨神经分布,是小腿肌腱发挥作用的指挥员,若神经功能异常,或紊乱,小腿可发生不宁腿等神经障碍疾患。可以说,承山穴就是腰腿安康的保护神。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膝肿、脚胫酸痛、脚气、便难、痔疮等。 承山穴对缓解肌肉疲劳,治腰肌劳损小腿转筋、痔疮等疾患,有相当好的效果,尤其是对登山和因过度劳作后产生的小腿酸胀困乏和抽筋,效果很好。治痛证要揉到不痛,但用力宜从轻到重,由缓至快,缓快结合。不要落手打三更,一开始就重揉重按。最大力度,以肌肉能承受,不致损伤为度。 6、八髎穴 治生殖系统疾患专穴 八髎穴,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对腧穴左右共八个穴位的总称。是防治男、女生殖系统疾患的专穴。 【取穴】分布在命门穴(即在对前腹脐眼处)至尾骨尖这段督脉旁开约1。5寸,与督脉平行的这段经道上。首穴是上髎,依次是次髎、中髎,最后是下髎穴。分别均布在第一、二、三、四骶骨孔隙下部背肌膜中,有骶侧动脉通过和分布骶侧神经后枝。 【主治】八个穴位都是调治生殖系统疾患的,如阴挺、白带、月经少、经痛、子宫肌瘤;腰引睪痛、淋浊不止,肾虚腰痛、疝气、前列腺疾患等。对大小便不利肠鸣泄泻,腰以下之足不仁(痹)都管用。 72 上髎穴还是本经与三焦经之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中髎穴是本经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这三条与膀胱相络或相会的经络所生疾患,都能起到调治或辅治作用。 【用法】四穴均针5分,灸5 — 7壮,上髎穴可灸至15壮。自我养生保健宜用推拿法或刮痧法。 (1)推拿法:双掌捂在左右上髎穴上,用力推至下髎穴。推至皮肤发红发热。用于治疗痛症,要痛推至不痛;用于治疗气血亏虚不仁的痹症,要不痛推至痛,累推不痛,则是气血瘀阻严重,宜作较长的经道推按或刮痧,以逼血下行,或使瘀血溢出成为经外之血,以打通经道脉道,后再恢复原经穴推拿,方可收功。 (2)刮痧法:刮痧法分保健性刮痧和治疗性刮痧两种。保健性刮痧,是对刮痧部位刮至发红发热或痛刮至不痛即止,不要求出痧。此法可天天刮。但在刮痧过程中,很快出现痧斑,说明经脉瘀阻严重,宜改用治疗性刮痧;治疗性刮痧,则要求出痧,以把经内瘀血逼出经外,打通经脉使之畅通,但此法会伤及血管和周边软组织,经外血的散泄也要一定的时日,不宜连续刮,天天刮,须等待痧斑消退后,方能进行下一次刮痧,一般要3—6天。但刮痧24小时后,可用热敷法以加速血液循环和痧斑的消退。操作方法:刮痧前,最好能做些放松性的运动,如抖手又抖身,摇臂半蹲起等以松开关节、筋腱,助血畅通和起全身总动员的作用,稍事休息后再进行刮痧,效果会更好。开刮前, 须在要刮的部位涂些润滑油,最好是有活血散瘀作用的刮痧油,以免刮伤皮肤;刮痧工具:可用专用刮痧板,也可用其它器物替代,如碗碟、竹木骨制的梳子等。但边缘必须光滑无毛剌。刮拭的方法要自上而下,不宜逆刮。 八髎穴的刮痧,如上法自腰部扎裤带处的腰脊两边,往下刮至尾椎骨处,不仅可把这八个穴位都刮到了,还可刮到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督脉的腰阳关,腰俞;若再扩大点刮的范围,还可刮到胞肓,秩边、环跳等穴,这些穴位都是能调治腰腿病,脏腑病的精英,把它们都激励了,对养生保健非常有用。 祛瘀排毒膀胱经 膀胱泄毒大经脉,经道最长穴最多。从头到脚布脊背,泄毒存清逐病魔。 滋肝明目睛明穴,肝热眼红攒竹摩。委中善治腰背痛,昆仑降压调脂和。 腰腿坐骨神经痛,承山最能却沉疴。生殖系统有毛病,常推八髎莫蹉跎。 第五节 经道推拿 膀胱经从头到脚,有67对腧穴,134个穴位,自我推拿穴位,实在难推得过来。好在它的穴位比较集中,易做经道推拿收功。 1、梳(叩)头法 膀胱经在头部有8对腧穴16个穴位(见上穴位名称和分布)。梳(叩)头法都能梳(叩)到,此外,头上还有督脉10个穴位,胆经10对腧穴,20个穴位。也能叩到。操作方法:先将头部从前到后,分为中线、第1旁线和第二旁线三线路。中线自神庭过百会至风府,第一旁线自当阳穴至头后风池穴;第二旁线自头维穴过率谷穴至翳风穴。 73 用双手五指组成梳子状,依三线路次序梳去,每路连梳两次,梳完三线路为一遍,每次10遍左右;若用叩击法,双手五指组成梅花状,依三线路次序,前8下后8下向后叩击完3线路约5—10遍。对重要穴位如神庭、百会、风府;当阳、络却、风池穴;头维、率谷、翳风及其下之安眠穴,可依各人情况,多叩一穴至多穴;对有敏感反应的部位,如头痛部位,叩击声有异常的部位,要多叩。特别是头痛处要叩至不痛,有声音异常处要叩至正常。有人把梳(叩)头主要功效,概括为“敲头止头痛,健脑防中风”,真是一点不假。有一学员长期头痛,中西医药都用过,总是时好时痛,坚持梳(叩)头保健后,近十年了,未再痛过。深有感慨地说,这真是不花一分钱就治好病的妙法。如若不信,不妨试试。 2、背部拍、刮法 膀胱经在背部督脉旁开约2寸处,与督脉平行的线路上,聚集着39对腧穴,78个穴位,督脉有14个穴位。而且这些穴位多是与腰脊,脏腑有紧密联系,能调治相关疾病的骨干分子。对壮身健体调治全身疾病都有非常积极作用。操作方法有摇臂拍击法和刮痧法两种。摇臂拍击法,可同时拍击胸腹及其上5经脉,在第三篇第一章第四节第五节有介绍,这里只介绍背部刮痧。 —80厘米背部自我刮痧操作方法:自我背部刮痧需用一特制工具。用一条长约70的棍子,中间装一圆形刮痧板(如图)。即可操作。操作方法,刮前先做抖手又抖身500次,以活血热身,警醒全身营卫功能,稍事休息后在被刮痧部位上抹滑润油,再刮痧。用刮痧棍作背部刮痧,无法一刮到底,可分两段进行。以自肩刮至腰为上段,自腰至臀为下段,分段进行 。刮痧时间长的,刮前刮后要饮一杯水。刮后宜休息一段时间,再劳作或运动。更不宜马上淋浴。 3、其它部位经道推拿,可据膀胱经循行路线进行,一般要自上而下推,不宜反推。 第八章 足少阴肾经 培护先天之本、防衰抗病大经 肾是先天之本,肾经是培护先天之本,防衰(病理性衰退)抗病的大经。 第一节 肾的功能特性 在中医藏象学说脏腑学中没有生殖系统,是把人体的生殖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功能归在肾的功能之中。因而肾的主要功能,归纳为“肾主藏精”和“肾主水”两个方面。至清代医家林珮琴,又把“肾主纳气”加了进去,细究起来,“肾主纳气”也是“肾主藏精”的重要功能之一。 一、肾主藏精 藏象学说认为肾精具有生殖功能。生殖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功能,这个功能女子要到14岁,男子16岁方开始具备;而女子到49岁男子64岁衰落,女子就失去生育子女能力,不能伴随终生,但男子则有可能延续下去。在此期间,若肾脏虚弱,肾精不足,会使人少子或无子。这个生殖功能,在现代人体机能学中,是属于生殖系统范围。古人将其列为肾的功能,可能是受科学手段的限制,对生殖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缺乏了解,又因男子排精、女子月经和生子,都从尿道口排出等,误认为肾也是生殖系统所致。在人体机能学中,肾与生殖系统,的确也存在许多联系, 74 在中医运用肾的功能学说调治这方面的疾病,确能收到相当效果。使之一直沿用至今,未有改变;肾的生殖功能,还包涵促进细胞的新生,以替换衰老消亡的细胞的功能。这种功能在藏象学说中表述为:肾的精气(简称为肾气),具有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肾气不足时,在小儿则会发生生长发育迟缓的证候;青年人则见生殖器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人可见性机能减退,性欲冷淡;老年人则衰老加快。藏象学说中,在论述肾与五体关系时,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又生血的,呈系统性的促进精血的生殖功能。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生血以及生殖免疫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的器官,这与中医的论述十分相近的;现代医学用于基因治疗所需的干细胞,首先是从人的胚胎提取的,进而是从脐血—骨髓—血液中提取,这与中医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的顺序是一致的。这些理论和医疗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医的肾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的论述是正确的。中医的论述虽然没直接指出肾有促进细胞新生的功能,但实在已包含其中了。 近年,医学界在研究与医学实践中发现,人的生老病死,与原种源干细胞(也称祖干细胞)的分裂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若处于增殖分裂强于减数分裂时,人体原种源细胞充足,功能旺盛,就能象变形金刚那样,生成急需的各种干细胞,去补充因衰老消亡的细胞或受伤害而死亡的细胞,修复受损害的组织,人体就不易得病,不易衰老而能健康长寿;若处于减数分裂时,就会体弱多病,早衰以至英年早逝。但是原种源细胞的分裂,是由谁来调控的呢,医学界还未能查清,但有医家推测认为,中医肾的养生保健法,有可能抵制种源细胞的减数分裂,延缓原种源细胞增殖分裂的衰退。从上述中医对肾功能的论述来看,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待医学的实践来验证。自古以来,举凡善于利用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养生家,多能健康长寿,如彭祖寿年138岁无疾而终(所传800多岁,是当时当地60天为一岁)。就是善于利用滋阴补肾养生的典范。(房中养生术是他四大养生法中最重要的一法)。 中医还认为,肾主虚证、寒证、水饮证和瘀血症。这些都是因肾气不足,细胞更新换代功能衰落,机体缺少新生力量补充,营卫失衡使水湿内停,寒凝不化,血行不畅所致;中医认为肾虚的外在表现为黑色,举凡面色发黑而焦干者,多属肾阴亏虚证;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虚的水饮证或寒湿的带下证;面色薰黑,肌肤甲错,多属长期肾虚,肾衰病程较长的血瘀证的重证,若兼有唇舌皆黑,则有可能是肾气将绝的危症。癌症患者,面色变黑多有由浅变深的变化过程。医家认为,肾气对人的重要性,已达到有肾气则生,无肾气则死的地步。 二、肾有主水的功能 藏象学说认为肾为水脏,能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肾阳为开为泄,肾阳过盛,排泄过度,人体易失水养;肾阴为阖为收,肾阴过盛,人体废液排出受阻,水湿内停,易生水肿以及水饮证;只有肾阴和肾阳平衡,水液的排泄才能正常适量。这些表述,明显是属于泌尿系统的功能。 现代人体机能学研究表明,在人体四大排毒渠道(水道、谷道、气道、汗道)中,由泌尿系统(水道)排出的废毒物质的种类最多,分量也最大,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75 肾脏每天要不断过滤全身血液,先滤得150至200升原尿,再经肾小管精滤浓缩成1。5—2升尿液排出体外,回收99%的水液和有用物质,若饮水不足,肾小管会再浓缩以回收更多的水液,使排出尿液减少,甚至减至1升以下。若尿液减至不足0。5升,人体内的废毒水液的排除受阻而瘀积体内,会引起酸中毒等各种毒症;若饮水过多,会使肾脏负担过重,易致肾衰,出现尿多、尿频、尿失禁,遗溺等症状;若肾脏发生病变,如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会使排尿不畅,水液和浊瘀物质滞留体内,会招致眼脸、腿脚浮肿,肾过滤功能受损会出现大量血尿、蛋白尿和管形细胞,最严重的情况是肾器官严重受损,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液十分难排时,浊瘀物质大量积聚体内而生尿毒症,会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对尿毒症尚无良策,只有血液透析法来延缓死亡,此法是代正祛邪法,透一次算一次,停止透析,生命就跟着去了。换肾法是被认为是根治的办法,但肾源难找,费用昂贵、新换上的肾,即算成功,其使用年限也不会很长,到时候还要再换,此法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还是回到滋阴补肾防病于未然的道路来吧。利用肾经调治这类疾病,具有法简效雄又无副作用的特点,但贵在坚持,若能矢志不移终生不逾,此类疾病是难以逞凶的。 第二节 肾经的循行路线 肾经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终止点的足小趾外侧的尖端,斜走入足心的涌泉穴,出内踝后下方,转走足跟,沿跟 前沿内后方,与脾经的三阴交穴相会后,沿大腿内侧直上,通脊柱上行,入属肾脏,联络膀胱,浅出腹前,过腹胸,在任脉旁开0。5寸处,与任脉相伴上行,上行止于锁骨下缘;其直行部,从肾过肝和膈膜,进入肺中,上咽、喉、挟于舌根部(此段有经无穴);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注入胸中,联络心脏与心包经相接。 肾经与膀胱经,脾经和心包经相会,又直接联络膀胱,心脏和肺脏等4经络4脏腑。使肾经具有协调这4经4脏腑气血,来调治许多相关疾病的功能,成为人们养生抗病,防衰益寿的大经。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椐《针灸学》所述,本经脉如有异常变动,则会饥不欲食,面色晦暗无华,重者会漆黑如柴炭,咳吐带血,喘息有声,坐卧不安,心慌无主似饥饿失宁;属气虚的,易生恐惧,心悸不安,怕有人来捉,这就叫做“骨厥”(骨生髓功能衰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 本经发生的病变,为口热舌干,咽肿、气向 上逆,喉咙发干而痛,痿废 厥冷,足心热 现代临床发现,本经病变还有生殖系统病:男子遗精、阳痿,前列腺病;女子月经不调、经痛、阴挺不育症,血山崩等,以及人体各功能早衰等病;泌尿系统病者:小便淋沥不利、五淋:尿频、尿失禁、尿毒等;消化系统的有:便难、腹痛、腹泻等;气血津液和经络方面的疾病有:静脉曲张、水肿、自汗、盗汗,指端麻木、痛风、抑郁、癫痫等。 依肾经循行路线,只络肾不直接入络生殖系统器官,却能调治生殖系统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协作力很强的整体,生殖功能的盛衰,是人体诸功能盛衰的综合反映, 76 任一器官功能虚实,对生殖功能都会发生影响。肾主水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大脑的血管神经非常精细而密集,对血液的稀稠,清浊最为灵敏,若肾主水功能异常,大脑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而生殖系统与大脑的联系非常密切,如在性事的进行中分心别向,性趣就失落以至阳痿或阴冷,若受惊雷巨响惊吓,性事会即时停止,其它脏腑器官也会发生类似的功能异常,影响生殖器官功能,所以打通肾经经气,使肾主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对生殖系统健康,就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1、足底:只有涌泉一对腧穴两个穴位 2、踝周边: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共5对腧穴10个穴位。 3、小腿内侧:复溜、交信、筑宾共3对6个穴位 4、膝内侧:阴谷一对腧穴,2个穴位。 5、胸腹部: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共17腧穴34个穴位。有经无穴经道(见图中虚线部位)但“经道所过,主治所及”推按之,也能调治经道周边所生疾患。 注:腧穴名称和分布(说明见穴位图后) 足少阴肾经(甲) 八足少阴肾经属,后内侧綫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涌泉,大骨之下取然谷, 太溪内踝后陷中,照海踝下四分逐。水泉跟下内侧边,大锺溪泉踵筋间, 复溜踝上二寸取,交信溜前五分骈,踝上五寸寻筑宾,阴谷膝内两筋安。 足少阴肾经(乙) 上从中行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亦相牵, 商曲又凭下皖取,石关阴都通谷言,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相距一寸连, 再从中行开二寸,六穴均在肋隙闾,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墟神藏兼, 或中俞府平璇玑,相隔一肋仔细研。 二、常用穴位 1、涌泉穴 肾经第一神药大穴,人体第二长寿大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就是肾经的经气,就像井中的泉水一样,在这里不断涌出之意,是肾经第一神药大穴,人体第二长寿大穴,也是上病下治的奇穴。 【取穴】在脚掌心后,脚掌中线全长的前1/3处取之。 【主治】高血压、头顶痛、头眩、颜面黑。心慌善恐、心痹痛、咽肿喉痹、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夜睡流涎、瘖不能言、鼻衄、唾血、尿噎、大便难或泻、股内后廉痛、手脚冰凉怕冷,寒性呕吐、耳鸣耳聋等。 涌泉穴与头顶的百会穴是相通的,特别能通调全身气血,引血归源,对防治肾性高血压、脑中风、头眩、鼻出血、夜睡流涎等疾患有神奇效果,被人们称之为上病下治奇穴。 【用法】针3—7分。灸3—7壮 77 (1)敷涌泉穴法,用吴茱萸粉醋调敷涌泉穴,用薄膜或菜叶覆盖,胶布固定,夜敷日弃,调治血压急骤升高,很快就能降下来;治夜睡流口水,不用很多次就能治好,用于治头晕目眩,则时日要长点才能收效;用于治鼻出血,则改用大蒜泥敷,左鼻出血敷右涌泉,右鼻出血则敷左,很快即能收效。大蒜泥剌激腐蚀性强,久敷会使皮肤起泡,一般以敷10分钟为宜。 (2)用涌泉穴治心绞痛,宜用艾条火烘灸法,一般烘2—5分钟,若用推拿,则要强力点击,效才良好。 (3)用涌泉穴养生保健,宜每天或隔天进行。按压、烘灸、针刺都可选用。最好每天睡前用约40?温水泡脚20—30分钟,并结合涌泉穴的按揉或按掐100—200次。能更好更快地打通肾经经气,舒通血脉,引火归源,可安神定志,有助安眠作用。长期坚持,能增强营卫气,有滋身护体,延衰抗病,延年益寿作用。 推按涌泉穴时,要注意穴位的反应,一般健康良好的人,推按涌泉穴时的反应,酸胀感只比周边部位的反应强烈一些,若反应较强,则已存在潜病,宜多按揉;若毫无反应,则是涌泉穴的经气严重被堵塞,宜从经道的远端甚或全腿经道拍打、推揉,驱赶气血前去救助。多做几天,涌泉穴的经脉即可被打通。有时两个涌泉穴反映会不一样,反映异常的若是左穴则人体左侧、大脑的右侧有潜病,若是右穴反应异常则反之,宜加强反应异常的穴位和经道的推拿,务求两穴敏感反应相同为止。其它经穴,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可参照此法处理。 2、然谷穴 养阴清虚火防治糖尿病常用穴 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就是肾经的经气,像清泉在山谷里安然地流淌之意。是养阴清虚火治糖尿病常用穴。 【取穴】在足内踝前,足舟骨粗隆下缘(当公孙穴后一寸处)陷中取之。 【主治】功能滋阴补肾,祛虚火、治消渴(糖尿病)、自汗、盗汗、阴萎、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遗精、白浊、小便短赤;喉痹、暴瘖、唾血、足跗肿难履地等病。有人评价其治阴虚火旺的功效,堪比中药大补阴丸。但大补阴丸长于清虚火,然谷穴更善于补阴,更宜于老年人。老年人多体弱气虚,不宜清火太过。 【用法】针5—8分。灸3—7壮 (1)用然谷穴养生保健,多用按揉法。结合睡前温水泡脚时,多揉揉然谷穴,易收良效;若睡前感到心口干,难入眠,即时揉揉然谷穴和涌泉穴,即可清心除烦,生津润喉,使人安然入睡。 (2)用于治糖尿病和滋阴补肾治生殖系统病,多用灸法、补法。可用艾条火烘灸,然谷穴之后,内踝周边,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等5穴,可就近一并灸之,可多收功效。 3、大钟穴 撞响肺金大钟名穴 大钟穴,是古人用此穴治失音多收良效。肺是华盖,形如大钟,钟不撞不鸣,经此一撞它就鸣了,故名大钟。是撞响肺金大钟名穴。 【取穴】在脚内踝后缘凹陷处,当太溪穴下5分处取之。 78 【主治】功能益肾平喘,强腰壮骨,醒脑开窍,安神通便。治:咳唾气逆,胸胀郁闷、嗜睡、痴呆、喘息、喉痹、失音、小便清、便祕、足跟痛。 大钟穴是肾经的络穴,它联络膀胱经,它同时具有滋阴补肾,御寒抗冷,排毒清瘀,营肤养颜的作用。脾肾阴虚,痰湿困脾肾,都易使人容易困倦,整天无精打采,以致头晕欲吐,调动脾肾经气来调治,都可收效。但脾虚和肾虚引起的症状,是有所不同的。脾虚引起的困倦,是有时段性的,多发生上午9—10时,脾气不足时,就感到困乏,总想睡一会儿;因肾虚的,则上下午以至整天都气虚乏力,提不起精神来。 肾经道走足跟,大钟穴又紧靠足跟,是治足跟痛的常用穴,要穴。 大钟穴和心包经的间使穴,都治失音。但大钟穴是治阴虚火旺克金(肺属金)所致失音;间使穴是治因喉部神经麻痹引起的暴瘖的。用时宜区别开来。 【用法】针2—3分。灸3—7壮 (1)用于防治肾虚性困倦嗜睡,宜用艾条火灸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5分钟。若兼有脾虚表现者,宜加三阴交穴。 (2)用于治失音宜用针法。如未能辨明原因是属心包经还是肾经者,可加针间使穴。针刺穴位治病,宜先上后下。针法,对未经针法训练者,不易掌握,宜请针灸师指导。 4、太溪穴 先天之本的大补穴 太溪穴。太者大也,溪者溪流。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就是肾经经气的源头,强大的经气,从这里发出,像溪流一样,灌注全经,最能培护先天之本,是先天之本的大补穴。与足三里齐名。但是三里属胃经,是后天之本的大补穴。两穴配合使用,就成为一剂全身补药。 【取穴】在脚内踝后侧,跟骨与筋之间陷中取之。按中穴位会有痛感反应。与昆仑穴相对。 【主治】肾虚阳萎、遗精、月经不调、阴冷、经痛、腰痛、耳鸣、厌食、消渴、寒疝、痃癖、大便难、乳痈、心绞痛、手足厥冷、痛风、热病汗不出。 足跟是生殖器的全息反射区,肾虚极易引发足跟痛。太溪穴就在跟骨与筋腱之间,经气可直入跟骨,起壮跟骨治足痛作用。 太溪穴,经道上3寸处之三阴交穴,是肾经与脾经、肝经三经交会穴。它可调度肝、脾2经经气,协助它调治各种疾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所以,太溪穴和三阴交穴,都有调治筋骨,肌肉方面疾病的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的是,太溪穴长于调治肾病,三阴交长于调治肌肉方面的疾患。 【用法】针5分。针尖向着外踝前缘进入。灸3—7壮。 (1)用太溪穴防治咽炎、喘咳、耳聋、耳鸣等疾患时,宜一边按揉,一边做吞咽或咳嗽动作更好。每天自主咳嗽几次,有健肺舒心作用。心脏猝死前期症状一出现时,就重咳几次,并请人按揉太溪穴,有迅即恢复窦房结发送脉冲式生物电作用,延缓心脏停搏,赢得抢救时间的奇效。 79 (2)治肾虚畏寒,手脚冰冷,日子难过难入睡,宜每晚用温水泡脚,水要浸过太溪穴。泡20—30分钟,结合按揉太溪穴,涌泉穴、会有很好效果。若因肝肾阴虚或脾气不佳引起的失眠,加按三阴交穴,更易收效。 5、交信穴 女子性福大穴 交信穴。交是指此穴与三阴交穴相交,信是指月经(古人谓之信)。是主治女子生殖系统疾病的性福大穴。又是肾经上的郄穴,郄穴是用作救急用的。当女子月经到期未能来潮,或崩漏,或淋漓不尽等病时,快按揉交信穴,很快会得到改善。 【取穴】从内踝骨上2寸处,当胫骨后缘取之。 【主治】崩漏不止,月经不调或迟或淋漓不尽,阴挺,气淋(阴吹),赤白痢疾,大便难,癫痫、寒疝。 【用法】针5—8分。灸3—7壮。 (1)用于养生保健,按揉法比较方便。每天一有空就多按按多揉揉。坚持下去,定收良效。 (2)用于救急,宜用针法或直接灸法。未善此法者,宜清针灸师指导。 (3)用于调治阴虚慢性病,可用艾条火间接烘灸法。 6、步廊、神封、灵墟加任脉的膻中穴,是胸前护心防治心脏病4要穴。 【取穴】肾经的步廊、神封、灵圩加上任脉的膻中穴,是护心防治心脏病4要穴。膻中穴在胸前两乳头连续线中点,神封在膻中旁开2寸当第4肋间处;上隔一肋,即第3肋间处为灵墟穴;神封穴下隔一肋,即第5肋间为步廊穴。 【主治】肾经三穴,功能强心调息, 防治心包诸病: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呕吐;乳痈等;膻中穴为任脉上心包经的募穴, 又是8会穴中之气会穴,是心包经气聚会腧穴。善治心悸、胸痛、咳嗽、乳少、呕吐、噎膈等疾病。 以上4穴之所以成为胸前防治心脏病4要穴,是因为此4要穴,紧挨心脏。据经络学说,躯体上的穴位,对调治穴位周边疾病,最能发挥功效作用,肾经内行线又正在此间入肺并内络心脏,膻中穴又是心包的募穴。刺激此四穴,经气能迅速直达心脏,起壮心调息作用。用于治疗心痹、心绞痛,有起效快,效果好的效果。 【用法】针:膻中等4穴 3—5分,不可深刺以防伤肝。灸 3—5壮。 保健推拿:自上而下,先推膻中穴数十次,再推两旁灵墟、神封、步廊3穴等数十次,不可逆推。 第五节 经道推拿 肾经有27对腧穴,54个穴位。一般经络养生者,难于也没有必要完全记取和运用。但如能记取对自身最有效用的穴位,并充分运用,就会很有好处的。 (1)推脚胫并脚板内侧之经道。自内踝上6寸之筑实穴开始推按,过交信,复溜两穴,环内踝,过水泉、大钟、太溪、斜向脚内侧过然谷穴,直向脚心涌泉穴推去。可推到8个穴位。涌泉穴是要穴,宜多推揉几下。 (2)推胸腹经道。肾经在胸部的经道在任脉旁开2寸处,在腹部的则只旁开5分,要自上而下推按。操作方法,双掌指腹按压在锁骨下旁开任脉2寸处,自步廊穴向下用 80 力推至灵圩穴后,斜向心窝距任脉5分处之幽门穴推去,到幽门穴后,双掌相拼直下向曲骨推去。可推到肾经在胸腹上的17对腧穴34个穴位。(见上肾经穴名及分布)。心窝下,还可同时推到任脉的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等14穴。 也可循肾经循行线路或肾经所过部位推拿,对预知潜病和疾病的防治,也是很有益处的。如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某经穴或某部位,反应特别敏感、特别酸胀或痹痛,说明此处有潜病存在,就改为防治性的推拿,多在此处推拿或针灸,直至此处反应正常为止。 第九章 手厥阴心包经 护心、救心脏猝死大经 第一节 心包的功能特性 中医藏象学说中所称之心包,实际上是现代机能学中之心脏。 心包的功能在中医认为是主血的,就是把血液输布全身以滋养人体,而后回流肺、肝。吸清弃浊,成为新鲜血液后,再输布全身,周而复始地营卫人体安康。这是与人体机能学心脏的功能基本一致的。心脏是靠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血液循环的,一般人的心脏每天连续不断搏动9万至14万次,搏出血液6千至1。2万升,直至人生的终结。心脏若停止跳动,可在4至8分钟内至人死亡,叫心脏猝死。心脏是很累的,又是非常 忠诚的,应精心呵护。 心脏的跳动,是靠心脏的发电机—窦房结发出脉冲式电流,经有配电盘作用的房室结调节,激励左、右心房、心室的机制起搏或收缩的。窦房结发出的脉冲式电流,是非常均衡和稳定的,若窦房结发出的脉冲电流慢了,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为心动过缓;快了,心率超过100次,为心动过速,若脉冲电流紊乱,心脏搏动时快时慢,称为心律不齐;若很快而又无规律,称为房(室)颤,是易致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这些对人体安康,都是非常不利的。心脏是有它自己的神经系统的,宰杀鸡鸭、刴掉它的头,其心脏还在跳动,即可证明。 心脏喜舒怕挤。心脏要在舒松的环境中,才能轻松地搏动,充分发挥给全身供血的功能,现代不少人多坐少动,而且喜欢坐能使人哈腰曲背的软沙发,安乐椅,伏案工作也多取曲背姿势,使心脏搏动的空间,至少减少了20%,增加了搏动的压力,是非常有害心脏健康的。心脏对不良情绪反应特别敏感,特别是暴怒和惊恐都易致血压暴升或心博聚停而猝死是人生大忌。心脏如此重要,人体给它配置了非常坚韧强健的心肌外壳,还为每条心肌纤维配置一条毛细血管,以满足其繁重的搏动对血液的需求;心脏喜清恶浊,人体中的浊瘀物质,若灌注并滞瘀心肌和血管,心脏功能就会被削弱。烟、酒和经烧烤的脂质,对心脏是毒品,极易伤害心脏。现代不少人嗜烟、嗜酒、喜食经烧烤、煎炸食品,是使心脑血管病快速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这些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得不到改善,则各种养生术法,包括经络养生,都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心脏每天至少要有1—2次满负荷搏动,才能比较彻底清除浊瘀物质,并使心肌和心血管得到舒缩功能的锻炼。就是每次运动,使其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的数值,运动后在2—3分钟内,恢复到正常心率为适度。若长期不注意运动,心脏易出现早衰和易招心脏病。 81 第二节 心包经的循行路线 手厥阴心包经,是与心包同名的经络,是心包的保护神,是护心和急救心脏猝死大经。其循行路线: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过横膈、从胸至腹,与任脉相伴而行,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胸中出胁部,至腋下3寸处(以上有经无穴)之天池穴,上行至腋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入肘窝,向下行于前臂两筋间,入掌中,沿中指直达指端中冲穴;掌中支脉从劳宫穴分出,沿无名指直达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之关冲穴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上与足少阴肾经相接,终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会,中间又与任脉,肺经和心经相伴而行,互为邻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互促进)和相克(相互制约)关系。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手厥阴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神,它主要通过激励心脏生发磁电的功能,保证磁电发生器的正常运转,心脏神经的传导畅通发挥作用的。有点像发电机中的励磁机的作用。大脑神经中枢,虽可通过自主神经影响心脏节律,但主要是靠自己的节律调节。若心包经发生异常变化,励磁功能减弱,首先出现的疾患,就是心动异常,诱生胸胁胀满,心内烦忧,以至惊恐,心悸心痛,房颤(针灸学称之谓心中詹詹大动),心博骤停危症。心包经经道经过掌心的劳宫穴,现代人体全息反射学说的研究证明,掌心是心脏最敏感的反射区,心脏的病变,也会很快在手心表现出来,如会在掌心发热等。心又开窍于舌,说明舌也是心脏敏感的反射区,心脏病变,可出现舌转动不灵活,舌尖红,等症状,还可出现一些与心脏病变相关的其它疾患。如面赤、臂肘痉挛、腋下肿、眼睛发黄等。因而心包经是急救心脏猝死的大经。 心包经与肾经,三焦经、肺经、心经和任脉等6经脉交会,其内行线又历络三焦。所以本经腧穴还能在调治心、胸、肺、胃、情志方面的疾病,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其它疾病,发挥重要的作用。 救心脏猝死心包经 主血养身心包经,护心调息保心宁。激活脉冲生物电,能救猝死心骤停。 能疗阴虚手心热,癔病失音也能清。郄门急救心绞痛,间使治瘖针到停。 内关防治心脏病,劳宫治累使身轻,中风急救也管用,配合中冲效更灵。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腧穴名称分布 手厥阴心包经,共有腧穴9对,左右共18穴。其名称和分布如下: (1)胸部:只有天池、1对2穴。 (2)肘臂部(阴面):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等,共6对腧穴,左右共12穴。 (3)掌指部:劳宫、中冲等2对,左右共4穴。 (4)胸腹部内行线:在胸内过肺络心后,与任脉相伴而行,直贯三焦。此段经道虽无穴位,但对经脉 所过之脏腑所生疾患,均有调治作用。 82 可以说,心包经在掌臂上的7对腧穴,都是心脏的忠诚卫士,无论推揉那对腧穴,对心脏都能起到呵护和保健作用。而且都集中在肘窝至中指尖的一条线上,只要自肘窝一推直达指尖,这七对穴位都能推到,可收法简效宏的效果。 常用穴位 1、郄门穴 心脏病的急救穴 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是用于心脏病的急救穴。郄在古时通隙。郄门就是打通缝隙,进入心脏之门的穴位。 【取穴】从掌腕横纹中心,沿两筋间直上5寸处取之。穴位的深部,为正中神经的通路,还有掌侧骨间动脉。取穴时,用另手拇指按着此处,同时转动手腕,其内就有敏感反应,穴位就出来了。 【主治】心胸痛、心悸、惊恐畏人、五心烦热(心脏、手心、脚心、腋窝、腘窝)呕吐、咳血、衄血、癫痫、急性乳腺炎等。 【用法】针5—8分。灸 3—7壮。养生保健多用按掐法。一掐一松2秒钟一次。 (1)一般的心悸、心律不齐,平时多按掐郄门穴,效果是很好的。但用于治疗急性心痹(心绞痛)宜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以协同作战以增效。若无此二药,用嚼碎阿斯匹林含服、或急服三七粉10克,也有相当功效。若含服硝酸甘油片等药物、症状不能缓解,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宜加重咳几次急救。 (2)按掐郄门穴反应不敏感或无反应时,是该穴瘀阻严重,宜改用拔罐法,把瘀血吸出来,它就通了。 (3)用于治疗乳腺炎急性发作,每天要按掐2次以上,每次2—5分钟。 2、间使穴 调情志祛妖逐邪神穴 间使穴,意为它是人体间,执行调情志,祛癫妖,逐鬼神任务的使臣。自古是医家广泛用于治疗情志失常,中邪中鬼发生癫狂症状的神穴。《针灸学》所载18首有关经穴治疗疾病的歌赋秘诀中,就有6首论述间使的神效的。如《肘后歌》“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杂病穴法歌》,“人中间使祛癫妖”;《百症赋》“天鼎,间使,失音嚅嗫而休迟”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如中鬼邪先间使”。《玉龙歌》“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未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 【取穴】掌腕横纹中点,沿小臂两筋间,直上3寸处,当掌长肌与腕屈肌之间取之。(本穴与手背支沟穴相对。可同时按揉)。穴位深处是正中神经通路,有掌侧骨动脉分布。 【主治】卒心痛、卒狂、多惊悲恐、老年痴呆、癔病性声嘶 呕吐、寒中少气、中风涎上气塞,咽中如梗、腋肿肘挛、掌中热、热病烦心善呕、久疟。 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就是心包经的经气,像水在河中通畅地流过。是经气很旺,防治疾病功效很强的一个穴位。 【用法】针5分,灸 5—7壮。 (1)用于治卒狂,(也有称癔病 ,西医叫竭斯底里病的)宜用针法,加直接烧灸心经的神门穴,可收针(灸)到立醒之奇效。 83 卒狂,多因精神受刺激,神经传导紊乱,心血瘀滞,痰迷心窍,在某种因素诱导下,突发惊恐异常,或哭笑更替的症状。药物治疗多难收效,西医也无良策。惟独针刺间使穴,加直接烧灸神门穴,可收立竿见影之效。间使穴长于清除痰瘀打通血脉,改善心肌供血;神门穴,长于醒脑开窍,心经的调清神志。两穴通力合作,大功可成。 癔病的发作,有时并不出现卒狂,只表为突然不能言,病理检查,未见有器质性的病变,据一些老针灸师临床体会,这是因为患者爱精神刺激,突发性喉部神经末稍麻痹所致,用针刺间使穴,即能消除麻痹,取得针到开声之奇效。间使穴很小,只有约黄豆 大,必须细心取穴,刺中穴位,方收良效。 (2)平时多按揉间使穴和与之相对三焦经的支沟穴,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解郁除烦、安眠通便作用。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抑郁症、脑中风等症,很有作用。 有歌曰: 痰迷心窍卒狂凶,急刺间使莫从容。 喉痹暴喑如中鬼,针到病除得轻松。 3、内关穴 防治心脏病,胸胁病要穴 【取穴】在掌后腕横纹中点,沿两筋间直上2寸处取之。穴位深部有正中神经通过,按中此穴,有很强的酸胀麻感。可传至中指尖和肘部。若无此敏感反应,则是未按中穴位,需再仔细寻找,若还无反应,则有可能此穴已被严重瘀阻了。宜在此穴上下部反复拍打或推按,打通经道后再找。 【主治】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联络手少阳三焦经,其功能非常强大,举凡胸腹内、心脏和其它脏腑的疾病,它都能管,都可通过内关穴来谋求解决的办法。《针灸学》载《四总穴歌》中,后来医家据实践经验加上“胸胁内关谋”句,成为人体6总穴之一。给予此穴极高的评价。当今我国著名的经络学家祝总骧教授创立的“三一二经络百岁健身法”中的三,就是三个穴位:内关、合谷、足三里。人体经络有360多个穴位。百岁健身法独取这三个穴位,可见这三个穴位的功能是非常强大,能调治疾病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内关穴强大的功能,主要在通调气血的通字上。它能通血护心,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平时,多揉揉内关,对预防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梗死或猝死,有良好的功效。心脏猝死,是发病急骤,往往会在4—8分钟内,医生尚未能判别是什么病的时候死去,是非常凶险高危的疾病。是窦房结发生瘀阻,突然发不出脉冲电流,心机得不到电流的激励而停搏所致。此时若能强力按压内关穴,并令患者重咳几次,以内关穴强大的经气,和重咳的震动,冲开窦房结被瘀堵的经脉,警醒其发电功能,就能恢复脉冲电的发送,使心脏搏动复苏,避免猝死。概括起来,内关穴能主治的疾病主要的有: 双向调节血压、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猝死;心源性哮喘、噎膈、胃痛,它全都管;失眠、抑郁气闷,晕车晕船以及痛经等,它也不袖手旁观。但内关穴善通不善补,凡因体弱气虚所生疾病,不宜找它。劳宫穴通的功能不及内关,但长于调补,又能通,可找它帮忙。 84 【用法】针法用直刺法,针0。5— 1寸。用于急救要深针,要透过天、人层直达地层。也有用内关穴透外关穴刺法的。灸3— 7壮。 (1)用于养生保健。每天至少按掐1次,最好两次。每次1—2分钟。一掐一松两秒钟完成为一次。也可用手腕经道推拿法。自间使穴过内关穴一直推至掌心劳宫穴大陵穴,一推4穴,更收良效。 (2)用于治病或急救。要重掐重按多按,按至发热或症状缓解。 (3)药物提振心包经经气法: ?三七粉。入心、肺、肝、胃、大肠经,味甘微苦性平无毒。性能活血祛瘀而又不破血,还有镇痛消炎作用,是治金疮和血症要药,最能提振心包经经气,协同心包经维护心脏功能,调治心脏所生诸病要药。用于保健,每天服2—3克,分2次服。用于治疗,每天5—15克。缓解后减量。三七有“参中之王”声誉。用鸡油炸香后研末服,功效比人参好。体虚之心脏患者,宜生、熟参用或适当加入西洋参用。比例宜辩症确定。 ?丹参。入心、肝、脾、肾经。味苦性温,功能活血祛瘀,调节血压、安神宁志。治心绞痛、冠心病、心悸、气瘕、血瘀等。每用5—10克,水煎代茶饮。市售丹参滴丸,是防治心脏病常用要药。 ? 生姜。入肺、心、脾、胃4经。味辛性温。功能辛温散寒,祛痰开窍,活血散瘀。有“血管清道夫”,“穷人参”的美誉。还有“男人不可百日无辣姜”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请医生”的说法。每天生食10克生姜,对虚寒体质者,防治心脑血管病和寿斑,很有好处。 4、劳宫穴 心痛、昏迷、中暑急救穴 劳宫穴,是劳累的心脏歇息的宫殿,是心包经的荥穴。就是心包经的经气,像泉水那样,不断在此溜流而过的穴位。是心痛,昏迷中暑急救穴。 【取穴】在掌的中央。握拳,当第三第四指缝端触掌处之中点处取之。 【主治】心痛、中风善怒、失笑不休、烦渴、饮食不下、气逆呕哕、手颤、鹅掌风、小儿口疮龈烂、气虚乏力,上楼腿软等。 劳宫穴是历代医家用于心痛和治疗气逆翻胃的常用穴要穴。在《针灸学》中不少针灸治病歌决中,都有总结性记述。如:《杂病穴法歌》的“心痛翻胃刺劳宫”;《通玄指要赋》的“劳宫退翻胃,心痛亦可医”;《百症赋》的“治疸消黄,谐后溪(小肠经)劳宫而看”;《14经要穴主治歌》“痰炎胸痛刺劳宫,小儿口疮针自轻。兼治鹅掌风证候,先补后泻效分明”。 后代医家的医疗实践证明,劳宫穴配中冲穴,用于心痛和中风病急救,确有良效。 劳宫穴补泻均可而长于补。内关穴则通而不补。 【用法】针3—5分。灸3—7壮。保健多用推揉法。 (1)用于养生保健,每天推揉2次或多次,推揉至手心发热发红。劳宫穴与心经的少府穴平齐,并且只隔一指,一并推之,什为方便。 (2)用于心绞通和中风急救。当预感到心脏病或脑中风有急性发作时,要停止一切活动。属心脏病的,要快点斜躺下,减少躯体供血,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双手握拳, 85 第三第四指端用力抵在劳宫,少府穴上,拇指扣压在中指关节上加力,用力按压劳宫,少府2穴,以缓解症状,同时每隔3秒钟,重咳几次,以防窦房结突然停止发电,致心搏骤停;若心痛激烈,大汗淋漓,患者有临死恐惧者,是心脏濒临停搏危险。宜用左掌捂心前区,用右手重拳捶击左掌以防停搏。属脑中风的,宜躺下,以利于引血下行,减轻颅内血压,同时,可在颈、肩、腋窝、委中穴等部位观察,如有青黑色血筋(血管)突露,可在血筋处针刺放血,以降低血压,减少猝死的危险。心脑血管患者,面对上述危症急性发作时,首先不要惊慌,要平心静气地,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就地蹲下或斜躺,并按上法进行现场急救。千万不要自己走着去医院。若是溢血性脑中风,用车送人抬的办法送医院,都是不允许的。一定要等医生前来救治,待症状缓解后再在医护人员监护 下方可送医院。 (3)药物协助经络治疗法: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片是心脏急救名牌老药。只在舌下含服,,很快就发生作用,心开窍于舌,靠的就是通过提振经络气,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全力排除心脑血管障碍,恢复其生理功能而生效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宜常备此药,并且要药不离身以备急需。速效救心丸平时服之,有预防作用。 第五节 心包经的经道推拿 心包经只有9对腧穴,左右共18穴。除天池一穴靠近乳房外,其它8对都分布在上肢的阴面,在上臂部2对,小臂部4对,掌指部两对。非常容易做经道推拿,用于养生保健,常做经道推拿就可以了,若推按中发现有反应特别敏感的部位,或反应不敏感的穴位,再改做部位或穴位推拿,直推拿到敏感反应正常为止。操作方法有: (1)拍打法:向前伸直掌臂、掌心向上,在腋窝下天泉穴开始,沿心包经道过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穴,一路拍到中指端之中冲穴。 (2)推按法:用四指指腹如上法线路,直推至中指尖的中冲穴。也可用刮痧器物依法刮刷经道。 各种术法操作时间,以经道发红发热为度,用刮痧法,若刮到出痧,则宜待痧斑全消退完后,才能进行下次刮痧。 进行时间较大的经道推拿,事前事后都宜适当饮些水,做些放松性的运动,以利经脉的通行。 【参考资料】 防治心绞痛二法 当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的压榨性的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同时伴有气短乏力,每次发作3~5分钟,可每日一次或数日一次时,多是发生心绞痛的先兆。此征兆多发生在寒冷和高温日晒后,或情绪激动时发生:。现介绍二款防治方法: 1.葛根粥:可取粳米100克,菊花6克煮粥,待粥浓稠时入葛根粉15克拌匀吃,早晚各一次。葛根含多种黄酮类成分,能营养心肌,扩张血管;葛根中的总和黄酮和葛根素还能改善心肌氧的代谢,故对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的治疗效果显著;菊花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并有一定降血压的作用。 86 2(三七粉:三七有消炎镇痛、活血祛瘀、消症散瘕、软化血管的功效,平时每天服3-6克,分三次服用,对预防心绞痛有良效;当有突发心绞痛征兆时,速服三七粉6-12克,有缓解的作用; 经常加按内关、神门、足三里穴,属血虚型的,要加按劳宫穴,效果更佳;胸前有任脉的膻中穴、肾经的灵墟、神封、步廊穴,被誉为胸前护心四要穴,经常推按,有防治作用。膻中穴的下面,有人提第二大中枢免疫器官——胸腺,经常按摩能全面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对防治各种因免疫功能引起的疾病,可有良好的作用。 第十章 手少阳三焦经 五脏六腑的保护神 三焦经是与六腑中三焦同名的经络:何谓“三焦”明代医家认为,三焦者,居“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腑之大腑也”。据此,三焦的实质,就是人体包藏脏腑的大腔,是脏腑的屏障。心窝以上为上焦,心窝至脐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第一节 三焦的功能和特性 三焦既然是包藏诸脏腑的最大的一个腑,它与诸脏腑都有紧密的联系。上焦联系心、肝、肺、胆;中焦联系脾和胃;下焦联系小肠、大肠、肾、膀胱和女性的卵窠、子宫,男子的前列腺。三焦与脏腑间以及脏腑与脏腑之间,是由膈、大网膜、系膜、系膜带、把脏腑相对地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以维持它们在一定范围内有序地进行正常的活动的。膈分布着膈神经,腹壁分布着肋间神经来调节胸腔和腹腔(三焦)的舒张和收缩,以配合脏腑活动须要的。如肺是没有神经,也没有肌纤维,没有自主舒缩能力来完成呼吸功能,是靠胸腔和腹壁的扩张和收缩,膈的升降才能完成的。三焦的扩张和收缩,又能给脏腑以抚慰性的按摩,促进它们经脉的通畅,血液的循环,增进它们的健旺。自古至今,是医家和养生家都十分推崇腹式呼吸和腹部推拿的原因所在,认为在众多的脏腑保健术法中,再没有比这再简单易行,再有效又再省钱的术法了。 中医学认为上、中、下三焦的主要功能,是有不同的: “上焦如雾”。是说上焦能够把人体已吸纳的气血津液,像雾露一样,散布到全身,使之起到“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中医的这些论述和评价,形象地概括了心、肝、肺三脏输布气血、津液的功能和作用。 “中焦如沤”。沤者,将水谷分化水解腐熟转化成人体能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之谓也。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以奉全身,莫贵于此”。概括其极为重要的功能。 “下焦如渎”。渎者沟渠水道之意也。下焦包藏小肠、大肠,中医称之为“谷道”。是排除糟粕的;还包藏着肾、膀胱和尿道,中医称之为水道,是排除废液的。水谷2道不通,会生成邪毒,回输全身,祸害健康。下焦功能非常重要 。 三焦喜舒怕挤,喜暖怕寒。要在舒松温暖的情况下,方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自古至今,养生家都力主“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以保持人体和三焦,无论何时何处,都保持在挺直舒展的状态,以利于三焦及其所包藏的脏腑,永远处于舒松的环境之中,以利于它们功能的发挥。现代不少人喜坐恶动,还喜欢坐能使人弯 87 腰曲背的沙发椅;卧使人腰脊畸形的软垫床,极不利于健康。据报导,全球每年有20万人,因久坐死去的,值得警惕。 第二节 三焦经的循行路线 起于无名指端外侧,距甲角1分处,(也是与手厥阴心包经接合部)向上出两指中间,沿手背至腕部,出前臂外侧两骨中间,上穿过肘,沿上臂外侧上肩,而交足少阳胆经,出来之后,入缺盆向下,分布于膻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连接,下过膈,循行于上、中、下三焦。有一支脉,从膻中上行,出缺盆,上项,连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又屈转下行,绕颊至眼眶下。其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眼外角,与足少阴胆经相接合。 三焦经循行路线遍及上肢、胸腹、面颊、耳周,线路较长,穴位却较少。特别是环绕面颊的线路很长,却只有丝竹空一穴,循行胸腹部的线路,散络心包后贯穿整个三焦大腑,这么长的线路,却没有一个穴位。但并不会影响这些部位所生疾患的调治。依据经络学说和医疗实践证明,经络不是单靠穴位发挥作用的,经道具有同等作用,所以,在运用经络治病时,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则。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三焦经是能通调一身气血的大经道,来协调脏腑正常发挥其功能的大经。 三焦经能防治的疾病很多:改善脑供血,防治晕车、头痛、脑胀,头晕,脑血管硬化等;能促进眼、耳、鼻、喉、血脉循环,神经的导;防治耳聋、耳鸣、耳痛、中耳炎、眼疾,咽喉痛,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炎等,促进内分泌平衡和浊瘀物质的排泄,净化气血津液,防治因痰壅血瘀引发的疾病。如易疲劳、心烦,肘臂外缘痛、腰腿痛、膝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淋巴结核,胃痛,便秘等。 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相交会,这三经所生疾病,都有相互辅治作用。 第四节 穴位名称 分布和常用穴 一、穴位名称和分布: 本经共有腧穴23对,46个穴位。 (1)手掌部:关冲、液门、中渚(下都)、阳池、共4对8个穴位。 (2)前臂部: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5对10个穴位。 (3)后臂部: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共4对8个穴位。 (4)肩颈部:肩髎、天髎、天牖,共3对6个穴位。 (5)头面部: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共7对14个穴位。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歌 十手少阳属三焦,后正中綫头侧绕。关冲无名指甲外,液门节前指缝邀。 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横纹遭。腕后二寸取外关,支沟腕后三寸安, 会宗沟外横一寸,三阳络在四寸间。肘前五寸称四读,肘后一寸天井酌。 肘后二寸清冷渊,渊臑之间取消泺。臑会肩端下三寸,肩髃后一肩髎寻, 天髎颈井后寸陷,天牖颈肌后下扪。耳垂后陷翳风讨,瘛脉耳后青络找。 颅息亦在青络上,角孙耳上发际标。耳门耳前缺陷处,和髎耳前锐发交。 88 欲知丝竹空何在,眼眶外缘上眉梢。 二、常用穴位 1、关冲穴 郁闷、晕车、头痛找关冲 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即三焦经气的源头,是首穴。井穴就是经气象井水那样,源源不断地从此穴流淌出来,不用不溢,用之不竭。 【取穴】在第4指尺侧(外侧)距甲角1分处。 【主所生疾患】头痛、目翳、喉痹、唇干舌裂、膊头痛、三焦邪热,心烦、晕车、 咽喉痛、急性咽炎。 关冲穴,是三焦经特别能消气的穴位,有人称它为“出气筒”,是人体放气的地方。当心胸堵气悒闷的时候,多按掐关冲穴,就能把里面的气祛散,人就舒服了。 人们常常会有胃肠胀气,腹满不舒,或者晕车欲吐,追根寻源,其实就是浊气瘀气堵胸腹那里了。只要掐揉关冲穴,再揉揉劳宫穴,和推推腹部,浊气就会被驱散,在上膈的,打几个膈嗳几次气,就会被从口中放出来了;在下膈的,就会放几个屁放出来了,晕车,腹胀的症状,很快就缓解。中医学认为“百病从瘀起,防瘀要先行”,浊气,是重要的痰瘀物质。上面所列本穴主治的疾病,都与浊气有很大关系。关冲穴是祛浊气的出气筒,当然要很好利用它,来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人体经络中,还有不少可祛气泄浊的穴要辩证选用,联合作战,能更收良效。 【用法】针一分,灸三壮。 关冲穴是常用晕厥急救的12井穴之一。常配合人中穴急救猝然晕厥者。宜用针法在12井穴刺血。 2、阳池穴 升阳祛寒治怕冷要穴 阳池,就是人体阳气积聚的池子,是升阳(气)祛寒治怕冷要穴。 【取穴】在手背横纹中。指端自第4掌骨推至尺骨上髁前的下方之陷中取之。 【主所生疾患】形寒肢冷,畏寒喜温,肩背酸冷痛不得举(肩周灸),消渴(糖尿病),疟疾(发冷),耳聋,喉痹、目红肿,消化不良,胃肠不舒服。 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三焦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三焦经是阳经,经气属阳,积蓄在此穴,所以叫阳池。是提升人体阳气的要穴。 人体的生命活动,全靠阳气的推动,阳气不生,浊气不去。气血是互生的,“浊气不去,新血不生”,人就容易致病,容易衰老,损寿。祛除浊气的术法很多,如人们常用推腹法祛胃肠浊气,多收良效。但是,若果体质虚寒,阳气特衰,仅用推腹法是不够的,宜多法配合。阳池穴特能消浊气,应为首选。再加烘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效果会更好。 【用法】针3分,不宜灸 (1)阳池穴在骨窝中,宜揉、掐、不便推。 (2)形寒肢冷,畏寒怕冷者,宜多揉揉阳池穴。阳池的两旁,有手太阳小肠经阳谷穴,手阳明大肠经的阳溪穴。三个穴位都姓阳,都是能提升一身阳气的穴位。阳谷还能提升卫气(免疫力)。三个穴位一并掐揉,更有效。 89 3、支沟穴 治胸胁痛、便祕常用穴 支沟穴。支者支流,沟者沟渠。是三焦经的经穴,会像河中水流一样,在这里顺流而过。功能通调上体气血经脉,益脾安胃,是防治胸胁痛(肋间神经痛)便祕常用穴。 【取穴】手背腕横纹阳池穴上3寸两骨间陷中取之。它与间使穴隔臂相对。 【主所生疾患】胁肋疼痛(肋间神经痛)、卒心痛(心绞痛)、暴瘖(配间使穴)、呕吐、霍乱、便秘、热病汗不出、产后血晕、目痛、颈咽外肿。 三焦经内行线二入缺盆,绕胸布膻中,散络心包,过肺穿膈,下入下焦。此段经道,虽无穴位,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支沟穴的经气,可顺畅地流注胸腔,直达下焦。对调治胸肋痛、心绞痛、便秘、霍乱,功效甚好。支沟穴配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针治暴瘖(癔病性声嘶),可收针到病除的奇效。 【用法】针5—8分。灸3—7壮。 (1)支沟穴历来被认为是防治便秘的要穴,但后人在实用过程中发现,时灵,时不灵。究其原因是,支沟穴的经气,只能间接作用于胃肠,胃经中的天枢穴迫近胃肠,经气可直达胃肠,是防治便秘特效穴,与之配合可收良效。 (2)用支沟穴防治肋间神经痛,也有时灵有时不灵的情况出现。原因是胸肋部位疾患,是由三焦经和胆经分管的,三焦经管偏上部位,胆经管偏下部位。发生上述情况时,只要加取胆经的渊腋穴,即可见效。大肠经的曲池穴,肾经的神封、灵圩穴,都对防治胸胁痛有效,可选用配合。 4、会宗穴 癫痫症急救穴 【取穴】会宗穴在支沟穴外侧约1寸处,于尺骨向桡侧的边缘取之。 【主所生疾患】会宗穴是三焦经的郄穴。郄穴是用于急救的。会宗穴是癫痫症的急救穴。癫痫是脑神经紊乱引发的一种急症,发作时,突然晕厥倒地,全身痉挛,翻白眼,口吐白沫。但过一定时间会自然苏醒。民间称之为羊癫疯。还可防治耳聋、肌肤痛。 【用法】针,直刺0.5—1寸。灸3—7壮。养生保健,多用揉法或掐法。但用于治疗癫痫,宜针法或直接烧灸法,平时多揉掐,有预防作用。 5、翳风穴 治一切风疾的穴位 翳者,遮盖也,风者,贼风也,在人体是指能侵害健康的邪风、贼风。翳风穴,就是能遮盖内外一切贼风,使人体免受伤害的穴位。是防止人体一切风疾的穴位。 【取穴】正坐,从耳廓根后之下部,当完骨(乳凸骨)下边前缘陷中取之。按之,可使耳作痛处是真穴。 【主所生疾患】治一切风疾:如脑中风、脑外中风,口歪眼斜,偏头痛、外感风寒,耳鸣、耳聋、口噤(牙关紧闭)、颊肿、齿痛、瘰疬等。 翳风穴,对外有抵御外界贼风进犯的能力,可用于防治伤风感冒,对内,可防内贼邪风作乱;可防“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等引发的“风疾”,对突然昏倒脑血管病,有防治作用。 翳风穴还可用于预测潜在的脑血管病。每天早上醒来时,揉翳风穴,其反应若比平时特别敏感,特别痛,此后平时也痛,就说明潜在着脑血管病,有发生面瘫或中风的危 90 险,要急寻对策。若突然发生口眼歪斜,短暂失明或失聪,嘴角漏口水时,可按揉翳风穴,若反应很敏感,压痛明显,当是中风先兆无疑。此时,千万不要紧张,宜安静地蹲下来,进行现场自我救助,急危者宜边急救边请医生前来抢救。高血压引起的溢血性中风,可在委中穴、十宣穴、耳垂放血。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中,常按此穴,有辅治作用,还可检验康复效果,若此穴过敏性反应一天轻过一天,说明病体处于良好的康复过程中。 【用法】针3—5分。灸3—5壮。治聋哑,成人可针1—1.5寸。 —3分钟,提升阳气后再(1)寒冷天气,外出归来时,温水洗手后,先揉翳风穴2 作其它活动。可防伤风感冒。 (2)早上醒来后,先揉揉翳风穴再下床。特别是寒冷天气,或热天睡空调房者,更应如此,以策安全。 (3)翳风穴的近邻,是风池穴,风池穴是醒脑开窍防中风名穴,一并按揉之,有协同作战作用。 6、外关穴 一切痛症的总开关 外关穴,就是人体浊气向外排放的关口。三焦经被许多医家认为是人体的“出气筒”,外关穴就是调控浊气排放的开关。人体许多因浊气瘀滞诱生的疾病,找外关穴,总会有所收获,甚至会喜出望外。 【取穴】从手背腕横纹上之的阳池穴,直上2寸处,在两骨缝间取之。外关穴与内关穴隔臂相对。同时按揉最为方便。 【主所生疾患】头痛、落枕、手指痛不能握、手臂痛痹不能屈伸、手颤、腹痛、便秘,耳聋、耳鸣、热病、瘰疬。 近代医家的医疗实践证明,外关穴络心包经,可借调心包经气血以通经活络,调治落枕、肩周炎、中耳炎、结膜炎、月经不调、感冒、痄腮等症;若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隔手相对,可与它并肩作战,对预防心血管病,效似速效救心丸。 外关穴还能舒肝解悒,调情志,治心烦胸闷、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疾患。与胆经阳陵泉同用,可有逍遥丸之效;与胆经丘圩穴配合,可收小柴胡汤之功。对太阳穴附近爱长黄褐斑和鱼尾纹,以及青少年假性近视,也有防治作用。 外关穴防治疾病的功效很多,又是防止病理性衰老的要穴,宜很好利用,不可小视。 【用法】针、直刺5—8分。灸 3—7壮 (1)外关穴的按揉,可用拇指偏峰对准穴位,另手指托着其阴面后,进行按揉。一般每穴揉1—2分钟,用于治疗,则要按至症状缓解。如用于治痛症,则要痛揉至不痛,不痛按至痛。身体有痛症时,一般外关穴会反应强烈,就要痛按至不痛,至少要按揉到症状有所缓解。若果身有痛症,而揉外关穴却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则是经气严重障碍以至不通的表现。此时,宜作全上肢经道推按,打通全经气脉救穴,待有反应后再作穴位按揉。按揉穴位反应迟钝或无反应,一般属虚证,宜用补法、灸法。 (2)外关穴别络心包经,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又同是防治心血管病要穴,还只隔臂与之相对。治疗上,针法常用内关透外关法来加强疗效。自我按揉,也可用拇指偏锋对 91 准内关穴,中指端对准外关穴,同时按揉双穴,其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有似速效救心丸。 第五节 经道按摩 三焦经每个穴位都各有奇能,不可轻视。若每个穴位都推拿,太费时费事,甚难做到。而部位经道推拿,是可以做到的。三焦经穴位多集中在面耳和上肢两个部位。容易按摩: (1)面耳部按摩。双掌自嘴角下向上推,过耳门、丝竹空、发际,禾髎过角孙、颅息、瘈脉、至翳风。可推七对穴位。 (2)臂部经道推拿。自肩下臑会穴开始,沿上臂部阳面中线一直推到肘尖,可推到腧会,消泺、清冷渊、天井4穴,再往下推,可推到四渎,三阳络,会宗,外关5个穴位。 (3)手背部。自阳池穴开始,沿第四掌骨阳面,推至第4指端之关冲穴。可推到阳池、中渚,液门、关冲4穴。 以上几个部位经络推拿,十分方便,容易做到,推拿到的穴位有20对40个穴位,占全三焦经23对穴位的86%。用于养生保健,足够的了。只有用于治疗疾病时,再有选择地作穴位推拿。在作经道推拿时,若出现反应十分敏感的部位,表示有潜病存在,宜在反应敏感处,作防治性推拿。 脏腑保护神三焦经 多气少血三焦经,善调气虚耳欠聪。 还能健腹消浊瘀,五脏六腑保护神。 咽喉肿痹目眦痛,臂肩肘痛效良真。 头痛晕车关冲治,身寒怕冷阳池伸。 便秘心疼支沟穴,翳风防治贼风侵。 癫痫晕厥会宗穴,消气镇痛外关臻。 第十一章 足少阳胆经 扶正祛邪 治未病要经 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的经道一样,都是从头到足,经道最长,穴位最多的三条大经要经。穴位最多为膀胱经,(67对),其次是胃经(45对),胆经第三(44对)。 胆经是学习经络的重点经络,也是医疗实践中常用的要经。自我养生保健者,宜重视运用它的优势,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服务。 第一节 胆的功能和特性 胆经是与胆同名的经络,是维护胆的健康和胆的功能正常发挥的。这样就得先谈谈胆的功能和特性。 中医藏象学说中,胆列为6腑之一,但又认为属于奇恒之腑,因其内容物是胆汁,是人体自身生产的,与其它腑是接受外来的物质有所不同;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胆汁,并适时泻注入肠道,起消化脂肪的作用。 92 据人体机能学,胆汁是由肝脏不断分泌生成的。胆囊是收藏胆汁的囊腔,其容量只有50毫升,而肝脏每昼夜约分泌600至700毫升胆汁,胆在贮存过程中,必须不断把原胆汁浓缩成1/3—1/10的浓稠液体,才能贮备足量的胆汁,以满足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质的需要。胆汁中的胆盐,还有刺激肠道蠕动和抑制细菌的作用。若胆汁中的胆盐缺乏时,肠道蠕动会减弱,细菌也会迅速繁殖,产生大量邪毒气体,引起肠臌,危害健康。 胆汁是由胆总管输注入小肠的,胆总管的括约肌是控制开关,小肠在进入消化状态时开,非消化时间闭。肝分泌胆汁总量,胆总管开关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以及输注入小肠胆汁的多少,配合是非常紧密的,正常人是不会有胆汁的生产和供应的失衡的。但是,若胆总开关病变、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原因阻塞胆道时,会使胆囊超载,胆内压显著升高,甚者,能使肝内胆汁因无出路而胀破毛细血管;无出路的胆汁,还会被挤压回流入血,周循全身,引起黄疸。 回流入血的胆汁,对人体是浊瘀物质,不仅是能引起黄疸,胆盐还会瘀滞关节,窍隙,诱发许多气滞、痰壅、血瘀症状。 中医藏象学说还认为,胆有主决断作用,对外界事物,能作出判断,果敢决策,敢想敢干。但没有给出胆主决断的机理,属经验性的总结。民间也有“胆大包天”“艺高人胆大”之说,把办事有信心,敢想敢干,决心把事办好的人,都与胆有主决断作用联系起来。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根据人体科学,一个营养得当,生理功能健旺,精力充沛的人,对办什么事都觉得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大脑神经中枢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容易作出准确判断,和对策,因而少有畏惧而大胆应对,但这与胆有什么关系呢,细加研究不难发现,人的主决断的功能确与胆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胆汁有促进小肠消化脂肪供人体需要,保证人体三大营养要素之一——脂肪的充足供应;胆盐又能刺激肠道的蠕动,抑制肠道细菌的繁殖发展,维护肠道的健康;胆经又三次与三焦经——调节人体内分泌永不失调的大经交会,又与膀胱经、胃经、脾经、肝经以及阳维脉交会,能相互促进功能的健旺;胆经分布在头部的穴位,有16对32穴,特别能醒脑开窍。这些都与人体的壮旺,精力充沛,密切相关。这样,胆有主决断作用,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节 循行路线 胆经起于眼外角旁开5分处之瞳子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交会穴),上行头角,下耳后,沿颈走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又交叉到三焦经之后,入缺盆;有一支脉,从耳后入耳内,出耳前眼外角后方;又一支脉,从耳后入耳内,出耳前眼外角后方;又一支脉,从眼外角下走大迎,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至眼眶下颊车上,再下颈,与前一支脉相会于缺盆,然后向下,走胸中,过膈络肝,入属胆腑,沿胁里,出少腹两侧气街部,绕阴毛之处,横入髀厌中,再下,髀关节外侧,出膝外廉,下走外辅骨之前,直下至外髁上部的骨凹陷处,出外髁前,入足小趾侧第4趾内;又一支脉,由足背走大趾,沿大、次趾骨缝,至大趾端后,回转过来,穿过趾甲,至甲后3毛处,与足厥阴肝经相接合。 93 胆经几乎循行到人体每个部位角落。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胆经是几乎能调治全身疾患的大经。是扶正祛邪,治未病要经。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胆囊贮藏胆汁,调节胆汁适时适量供应小肠作消化之用。若胆经发生异常,胆道易发生障碍以致梗阻,易招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若严重障堵,一方面肝脏分泌的胆汁,因没有出路,瘀滞于肝,首先肝易至病,若反流入血,周循全身,上注头部,就会经常偏头痛,失眠,口苦,眼睛发黄;耳鸣、耳聋;泛入胸部,易招乳腺炎、乳房胀痛、胸胀满、肋间神经痛;流注腰部,易致坐骨神经病,腰腿病;膝关节痛,以及各种妇科疾病;另一方面,小肠因得不到充分的胆汁供应,消化脂肪的功能受阻,肠胃蠕动功能,也因得不到胆盐的刺激而全面衰落,影响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人体因此而有失滋养而衰落;肠道细菌,也因失去胆盐的抑制,而大量繁殖,易招更多更重的胃肠疾病。 据此,胆经自古至今,都被医家和养生家认为,它不仅能调治胆腑疾病,还可调治几及全身所生疾病,是具有“万金油”作用的大经,并且不论在理论上,教学与传承和医疗实践中,都把胆经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重点经络来看待,大力提倡人们要常敲胆经,以期康寿。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穴位名称分布(胆经有穴位44对,左右共88穴。)其分布: (1)面部:瞳子髎(与小肠经交会穴)、听会、上关(此二穴均与三焦经,胃经交会),阳白、共4对8穴。 (2)头部:颔厌(治头风、偏头痛)、悬颅、悬厘(二穴治头晕目眩,与三焦经胃经交会)、曲鬓(治头两角痛)、率谷(助消化)、天冲(治心烦)、浮白(治白发)、头窍阴(治耳病)、完骨(治喉痹)、本神(治惊痫)、头临泣(治目翳多泪)、目穸(面目浮肿)、正营(齿痛、呕吐)、承灵(鼻塞多涕)、脑空(颈项强直)、风池(见要穴介绍),共16对左右共32 (3)肩颈部:肩井穴,1对左右2穴。 (4)胸腹部:渊液、辄筋日月(募穴、与脾经交会穴)、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共8对,共16穴。 (5)髋臀部:环跳1对2穴。 (6)大腿部:风市、中渎、膝阳关共3对左右6穴。 (7)小腿部: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络穴)、阳辅、悬钟,共6对12穴。 (8)脚背部:丘圩、足临泣(8脉交会穴之一)、地五会、侠溪(荥穴)、足窍阴、共5对10穴。 足少阳胆经(甲) 十一胆经足少阳,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髎,听会耳前珠陷详, 上关上行一寸是,内斜曲角颔厌当,悬颅悬厘近头维,相距半寸君勿忘。 曲鬓耳前发际标,入发寸半率角交,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下一寸绕, 窍阴穴在枕骨上,完骨耳后发际好。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 94 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目窗正菅及承灵,相距寸半脑空绍, 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肩井缺盆上寸半,渊液腋下三寸从, 辄筋腋前横—寸,日月乳下三肋逢。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髂上腰间现, 五枢髂上上棘前,略下五分维道见,居髎维后斜三寸,环跳髀枢陷中闲。 足少阳胆经(乙) 风市垂手中指寻,中凟膝上五寸陈,阳关凌上膝膑外,腓骨头前阳陵泉,阳交外踝上七寸,外丘踝上七寸云,二穴相平堪比较,交前丘后距五分, 光明踝五阳辅四,踝上三寸悬钟寻,踝前陷中坵墟闻,临泣四趾本节扪, 临下五分地五会,本节之前侠溪匀,四趾外端足窍阴,四十四穴仔细吟。 二、常用穴位 1、风池穴 治各种因风至病的常用穴。 【取穴】在头后发际近后项处的两个凹窝中取之。 【主所生疾患】主治脑中风等一切因风所生疾病的常用穴。能主治的疾患主要的有:偏正头痛,颈项强直、目内眥赤痛、头晕目眩、漏泪、鼻衂、气虚耳塞、腰背肩俱痛、中风气塞、涎上不语、身体发颤、面部拘挛、不自觉眨眼、扭脖子、抽羊角风;热病汗不出;晕车、头晕欲吐、、伤风感冒等。 经常按揉风池穴,就能有效预防以上各种疾病的发生,还可从敏感部位预知潜病所在,能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把潜病消灭在未病之前。 风池穴还是胆经与三焦经和阳维脉交会穴。三焦经是脑耳眼的保护神,阳维脉是恶寒发热,腰痛病的克星。常按揉风池穴,对防治这些疾病,有协同调治的作用。 【用法】针5—8分。针法:针左风池穴时,针尖要向右眼窝方向进针,反之,要向左眼窝方向进针。以免伤着延髓。灸3—7壮。 (1)自我按揉方法,常用双风池穴同时按揉法:双手拇指腹或偏锋,抵住风池穴,余4指抓头,用力旋揉风池穴,数十至百数十下,用于治病要多按。伤风感冒,或乘车船后,胸闷恶心,头晕脑胀,即时按揉风池穴,可很快缓解。 (2)睡前按揉风池穴助眠:和乳凸骨下的安眠穴一起摩,有安神助眠作用。 (3)防治风症:风池穴和风市穴都姓风,都是治风症的大穴,配合用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皮肤瘙痒,起疹块,不自觉眨眼,都是风邪引起的,此两穴都管。(风市穴在大腿外侧,取穴可取站姿,双手自然下垂,中指端触及大腿处是穴)。 2、肩井穴 通经活络消肿散结要穴 肩井穴。肩就是肩部,井就是胆经的经气在这里像井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它源远流长,四通八达,是胆经在肩膊上最能通经活络,消肿散结要穴。 【取穴】在后项下大推穴与肩髃穴连线中点略朝前面一些。取穴时,可用左手掌捂右肩,拇指贴靠脖子,中指端着处,就是肩井穴。 【主所生疾患】头项僵梗,肩背痛、头痛、牙痛、眉棱骨痛、手痹痛不能举,畏寒怕冷,中风气塞,涎上不语,乳痈、难产、堕胎后手足厥冷、淋巴结核。 95 肩井穴是胆经的募穴,(就是脏腑的经气,被招募到这里来的腧穴,),又是胆经与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还有小肠经、大肠经、膀胱经也在这里穿行。所以许多脏腑和上述与之关连的经络所生疾患,找肩井穴也有辅治作用。 【用法】针5—8分,不能深针。过深恐会令人晕。灸3—7壮。 (1)肩井穴配合谷穴治牙痛,一般30秒可见明显效果。 (2)肩井穴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宜用提拿法。在提拿肩井穴时,配搥环跳穴,效果会更好。时间5—10分钟,以痛提拿至不痛,效果最好。环跳穴在臀部,用脚跟往后 踼臀部,脚跟踼中处是穴。 3、阳陵泉穴 调节脏腑功能的枢纽 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就是胆经的经气由此深入,汇合于脏腑的穴位,是调节脏腑功能的枢纽。 【取穴】在膝眼下1寸,即膝盖下外侧,有一个高点的小骨头下面的边上,正处在其内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当腓总神经的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之分歧处。按对穴位后,反复拨动几次这两根筋,触动了这两根神经,就会有麻的感觉。 【主所生疾患】据《针灸学》记载,此穴可主治:头面肿、苦嗌(噎)中介然、胁肋痛、半身不遂,膝股内外廉不仁,鹤膝红肿不能屈伸。 但后来的医疗实践证明,阳陵泉能主治的疾病远不止此: 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善调脏腑功能,特别能调节本经内腑——胆囊的功能,对整个胆经的功能,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用之来调治与之相关疾病,往往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有些人,老有口苦的毛病,就是胆管被堵,胆汁上注于头所至,只要坚持多弹拨阳陵泉,口很快就不会苦了。弹拨阳陵泉,是防治口苦的好办法。防治胆囊炎、胆结石、黄疸,也可找阳陵泉。 阳陵泉又是胆经八会穴之一,是筋之精气会合之穴,善于调治与筋有关的疾病。如手脚抽筋,肋间神经痛,跌扑伤筋,肩肘关节痛了,马上弹拨阳陵泉,很快就能缓解。 胆经终止处,与肝经交会,循行路线又入下阴毛际,血贯于脾,阳陵泉又是胆经合穴,是能调节肝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枢纽,对防治胃肠岔气,肝胆郁气,很有作用,特别对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疾患的调治,有独到之功效。 【用法】针0.8—1寸。灸5—7壮。推拿以弹拨法效果最好。 (1)阳陵泉弹拨法,就是用拇指偏锋,按准穴位后,像弹拨琴弦那样,拨动穴位两旁之腓骨长肌和腓总伸肌,刺激到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以增强防治效果的操作方法。弹拨几次很快就会有酸麻感传到脚面。若弹极都没有,一是没有弹对穴位,此时应重新定位。一是小腿下的经道被堵死了,这样须全程敲小腿以下胆经使通之后再弹拨阳陵泉,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2)用阳陵泉来养生保健,要配合推腹进行。因为胆只与胃肠结合部相通,与外界没有通路,肝胆的浊气,只能从胆管排泄到肠胃里去,若胃肠发生胀滞堵气,或胆道被蛔虫堵了,胆的浊气就会借道排出去,甚至被堵死,就易发生胆囊炎,胆结石等症。 96 此时,就要先推按腹部,以醒胃舒肠,先让胃肠滞气串动,以打几个嗝或放几个屁排出去,胃肠通畅了,再弹拨阳陵泉,胆经就会很容易被打通,发挥它调治相关疾患的作用。 4、环跳穴 排毒调脂治水肿,静脉曲张要穴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是排毒调脂,治水肿,静脉曲张要穴。 【取穴】用脚向后踢臀部,脚跟踢中处,有一横纹,叫股关节横纹,当横纹外侧尽处是穴。 【主所生疾患】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下肢水肿、静脉曲张、调脂降血压、腰胯痛、脚膝瘫冷、偏枯不遂,以及辅治脾经,膀胱经的疾患。 环跳穴所处位置,是人体器官最大,结构复什,经脉、血管、神经、孔隙、筋腱最多的部位。特别是坐骨神经,在其内骨大孔穿过,还分布着臀上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神经和臀上动脉,是最容易发生气血凝滞,经脉传导受阻,是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下肢水肿等病得以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臀上动脉欠通畅,下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又易招小腿静脉曲张或脉管炎等。常敲打环跳穴,就十分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防治。现如今,国内外的打屁股保健活动,就是这个道理。敲打时,若配合敲打膀胱经(背部腰(尾)椎两旁)效果会更好。 【用法】针1.5—2.5寸。灸10—20壮。 (1)环跳穴深,覆盖肌肉厚,宜深针重灸,推拿宜用重拳敲击,也可用小棰搥打或圆头木,石硌击,方收良效。 (2)环跳穴最好是趴着打。但在当今紧节奏社会,不易做到。现代人多用站着打,走路也打,或互相追着打;坐着工作的人,每隔一定时间(如一小时)就打一会儿,打它一两分钟,就会精神振奋,再投入工作,可收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报导,当今世界每年因久坐不动而死的人,达20万人。如果他们能适时站起来,敲环跳穴,就不会招此恶果。如若不信,你可试试。 5、膝阳关 治膝盖痛的专穴 膝阳关就是膝部的阳关大道。是专治膝盖痛的专穴。 【取穴】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的陷中。伸腿时,该凹陷会变浅变细或闭合。 【主所生疾患】专治膝关节病:膝盖痛,膝红肿不能屈伸,腘窝红肿挛急,小腿麻木等。 膝阳关穴内周围,有膝关节动脉网散布,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对膝关节的濡养,浊秽物质的排泄以及膝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是治膝关节病的专穴。 【用法】针5分。可适当烘灸,不宜直接灸。 (1)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多有膝盖(膝关节)痛的毛病。这是因为膝关节是活动最多最频繁而又是承载全身体重的关节,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若不能及时排泄,就会瘀积其内,特别是家庭主妇,繁重的家务劳动,许多时间都是站着劳作,由于人体重力的作用,把关节压得紧紧的,不仅经脉难以畅通,使关节有失濡养,代谢产物也难 97 以排出,加重瘀积而为病。防治膝关节的疾患,首先要注意膝关节活动的劳逸结合,不使过分劳累,过度负重,不要长时间的站立劳作;再者,要挤点时间踢踢腿,蹬蹬腿,松开被挤得紧紧的膝关节和经脉,使气血通畅地流动,“通则不痛”,膝关节就不易生病了;若能在以上基础上,每天都揉揉膝阳关穴,使这个阳关大道畅通无阻,膝关节想生病都难了。 (2)已有膝关节痛的毛病者,除更宜用上法对膝关节养生保健外,更宜加长按揉的时间和力度,一般应做到痛揉到不痛。症状较重者,可能一两天内难做到,但三几天内是应该能做到的。若还达不到,就是膝关节上下及周围较长的经脉的瘀阻都较严重了。此时,应拍打膝关节上下及周边部位(不能拍膝盖),拍至皮肤发红发热,以至拍到出现痧斑,把瘀血迫出经外,多拍几次,血脉经道就通了(拍出痧斑后,要待痧斑全退去,才能进行下次拍痧);也可用姜绒蒸热敷膝盖上下,要有耐心坚持敷到不痛;瘀塞严重痛剧者,可用委中穴放血去救急;也可在膝盖上下周边拍打,在出现青黑色的血筋上放血。放血法:可用三棱针速刺1分深,不宜深刺重复刺。出血后任其自流自止,不用怕。症状缓解后,仍应继续进行正常的膝关节保健和膝阳关穴的按揉,才能巩固疗效。 6、风市穴 中风瘫痪要穴 【取穴】在大腿外侧,直立,双手下垂,中指端触及处是穴。 【主治】是治中风瘫痪,半身不遂,腿膝无力,遍身搔痒难安的穴位。 【用法】针5—8分,灸5—7壮。此穴肌肉覆盖深厚,宜重力敲打。 7.光明穴 使人眼睛明亮得到光明要穴 光明穴就是能使人得到光明的意思,。肝开窍于目,目又与肾脾有紧密联系,光明又通过络脉与足厥阴肝经沟通,因此它能调动肝、胆、脾、肾四经经气,来维护眼的健康,成为眼的保护神。 【取穴】从足外踝正中线直上5寸处,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取之。 【主治】目疾、膝痛胻热(胻音恒、即胫骨)、小腿酸痛、萎痹不仁、热病汗不出,偏头痛、目赤肿痛、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等 【用法】针5-6分,灸3-5壮。用于保健,可用指腹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9圈。 第五节 敲胆经 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特别注重敲胆经以养生防病。长期的实践表明,敲胆经对人的健康长寿带来许多好处。但是胆经怎么敲,才能取得最良好的效果,却处于“各师各法”阶段。现将主要的简介如下: 一、全经道都要敲打,别只敲打一半。 全线敲胆经是会收到较大效果的,但长期坚持,对大忙人来说会有些困难。但可先作诊断性的全线敲打,发现了反应敏感,存在潜病的部位后,即转到有潜病部位的敲打,会比较容易做到一些;全线敲胆经,还有起到提振经络气,起全总动员的作用,然后再作部位敲打,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效果会更好。 二、部位敲胆经 98 (1)敲头部胆经:胆经分布在头部的穴位有16对(见前腧穴名称和分布)。敲法:双手五指端聚近成梅花状,自前向后,前后各8—10下,分若干路敲完全头胆经为1遍,敲4—6遍。对醒脑开窍,防治头痛相关疾患,效果甚好。敲击时间以23点至翌晨1点,效果最好。早睡者可改在21—23点,此时段是胆经和三焦经经气旺的时候。效果也相当好(下同) (2)推面部胆经。面部分布着操纵面、眼、耳、口、鼻神经、三叉神经。血脉、神经、经络纵横交错,非常复杂。也是人体全息反射的敏感区之一,人体的健康壮况和精神风貌,都会迅速反射到这里表现出来,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的最重要的部位。面部的健康,也能反作用于人体,发挥养生保健作用。所以,面部推按,也是养生保健重要的术法之一。 胆经分布在面部的穴位有:瞳子髎(是防鱼尾纹的),听会(是防治听力衰退的),上关(分布着三叉神经第二、第三枝,是防治三叉神经痛、耳聋、耳鸣、头风痛的),阳白(是防治头痛、目昏、多眵的)。共4对8个穴位。常推按面部胆经和这4对穴位,对这些疾患,都有良效。 操作方法:面部推拿宜推按,不宜敲。可用双掌捂在颔腮处,拇指紧靠耳边,自下而上推去(往下拉会把面部肌肉拉垂下来,不好看)直推过眼至发际,向后绕过耳尖,往下拉回原处。如此反复推按数十次。 (3)推胸腹部胆经。胆经在胸腹部的腧穴有8对16个穴位。名称和主治:渊液(乳腺增生)辄筋(护肝解郁)、日月加肝经期门穴(胆囊炎、胆结石);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等五穴是减肥的。当今最流行的减肥术法叫敲带脉。因带脉正好也经过这五个穴位。操作方法,左手推右经,右手反之,用掌面按压在腋下渊液穴,向胸前斜拉过辄筋穴至日月穴,折向用推法推至胁肋下之京门穴后,改用拉法,过带脉穴,五枢至维道穴后,改推法斜推至居髎穴。此部位经道,可推拉,可拍打,可敲击(胁肋部不要太重)。 (4)敲大腿部胆经。大腿部有3对6个穴位,它们是:环跳、风市、(此二穴主治见要穴介绍),中渎(筋痹不仁,、半身不遂)宜用重拳自环跳穴敲至中渎穴。 (5)推小腿胆经。胆经在小腿上有6对腧穴12个穴位:阳陵泉、阳交、外丘(二穴主治面肿、胸满、颈项痛等),光明(主明目)、阳辅(主目疾)悬钟(主腰椎痛)。小腿胆经用推、敲、拍打法均宜。但人们常用自上而下推法,就是双手拇指端按在小腿内的脾经上,余4指按在胆经的阳陵泉穴上,自上而下顺经道直推至脚颈。在小腿外侧,胆经在外,胃经靠近胫骨,相伴而行,这一推,不但这两条大经都能推到,拇指还一并把脾经也推了。 (6)推脚背胆经。脚背上胆经有5对腧穴10个穴位;丘圩(主消炎)、临泣(主治目疾、足跗湿肿)、地五会(主治目赤、腋肿、足背肿)、侠溪(目疾、颊颔痛、耳鸣)、窍阴(耳目疾、手足烦热)。双手拇指腹自丘圩穴起,沿第4跖骨向第4趾端推至窍阴穴。 胆经歌 99 风池善治诸风症,脑梗眩晕也能医, 消坚散结肩井穴,结石黄疸陵泉宜。 静脉曲张生水肿,急针环跳不宜迟。 膝内酸痛膝关穴,中风瘫痪寻风市。 眼睛红肿干涩痛,急按光明得安怡 常敲胆经治未病,简便验廉效神奇、 第十二章 足厥阴肝经 保护人体最大化工厂大经 第一节 肝的功能特性 足厥阴肝经是与肝同名的经络,是肝的忠诚卫士。这样,人们先了解肝的功能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对帮助理解肝经养生保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很必要的。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肝为“罢极之本”。罢是消除之意,极是极度疲劳或衰弱。就是说,肝是能够消除人体极度疲劳的根本,是“血之府库”,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证明,肝是人体中最大的血库,它能把人体在少动和睡眠时,暂时用不到的血,贮藏到肝内以应急需,使人体不论何时,即使在强力劳动时,都能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人体就不易疲劳。反之,若肝郁气滞,肝藏血功能不振,人就会因供血不足,易致体疲乏力,没精打彩。 肝又主疏泄。就是肝能泌别清浊,把精良物质与浊瘀物质区别开来,把已无利用价值的浊瘀物质化解其毒性后,,通过排毒渠道,将之泄出体外;现代人体机能学研究证明,肝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化工厂,不论是内生的或外进的邪毒物质,都是由肝来化解,使之成为无毒物质后,经胆管和肠排出体外。肝与胆互为表里,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肝的邪毒,要靠胆道向外排泄,有舒肝气的作用,胆需要肝血,胆汁滋养,才能荣茂。其同名经络的关系也同。 据人体机能学,肝是“人体多功能化工厂”、“营养素物流中心”,能进行500种以上的化学反应。它不仅能执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新陈代谢、转化和贮存,还能合成人体所必需,而又不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取的重要物质。如卵磷脂、胆固醇、部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维生素D等,都是肝来合成的。所以,若肝功不振,合成所需精微物质功能衰落,人体就难以获得全面、足额的物质的及时供应,易致体弱早衰,滋生疾患。 中医学认为,肝与脾、胃关系密切、若肝的疏泄功能不振,就会影响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反过来,若脾气不足,胃气不旺,又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出现肝脾或肝胃不和。就会削弱后天之本滋养人体的功能,易致体弱多病。 肝又能影响情志。若肝气条达,气机顺畅,人的心气就会平和,性情开朗,若肝郁气盛,上扰清窍,则烦躁易怒。反过来,大怒又会伤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的。人若想欢乐一生,健康一世,就应善于护肝怡情和怡情益肝。 肝是主筋的,肝气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筋疲乏力,上楼腿软的证候。据人体生理学,筋腱是驱动人体活动发力的器官,活动往往是突然的,或激烈的,需要迅速加大血液的 100 供应。若肝的供血不能满足发力的需要,活动就会疲软乏力,有力不从心之感。反之,则精神振奋,虎气生辉。 肝藏血以及疏泄等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落,这叫生理性衰退,不注意养生保健之人,起居无常、劳作无序、饮食无度、劳逸不均、六欲追求过高、七情反应过度者,则衰退得更快、更早。这叫病理性衰退,易使人早衰损寿。老年人若倚老卖老,乐享清福观念太强者,更易致此,引发许多早老性疾患。 肝又开窍于目。据人体机能学,眼睛虽小,但结构非常复杂,反应非常灵敏。眼底血管、神经、又多又长又细,分布密如蛛网,其毛细血管是人体第二小,易发生眼中风。对供应的血液要求较高,要及时足额、清洁,使老眼不昏花、不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若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则会目赤肿痛、多眵、多泪;肝与胆互为表里。胆汁是由肝合成而贮于胆,胆再据需要适时适量地输送到肠,参与脂肪的消化。肝与胆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肝的特性:肝喜舒怕屈,肝在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走如风的舒松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其藏血和万能化工厂的作用,若经常弯腰曲背生活与劳作,使肝长期被挤压、受憋屈,对肝是非常不利的;肝喜润,怕湿又怕燥。痰湿淤肝,和燥热熏肝,若常吃经烧烤、煎炸或肥腻燥热食品,以及冷冻多湿食品,使肝燥热湿滞,都会损伤肝气;肝又喜清恶浊,对浊淤物质反应很敏感,烟、酒、肥腻以及副作用大的西药,易损肝肾功能。所以,人在日常起居,生活和劳作中,要注直腰挺胸;少吃不吃生痰化火,或湿滞浊淤食品;戒烟限酒和少用或不用伤肝副作用大的药食,特别是西药,若能用非药物疗法或副作用小的中药能治好的病,就不要用西药。特别是抗生素,镇静剂、麻醉剂、各种激素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都较大,据报导,我国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而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20万人。用西药治疗疾病要非常谨慎,要做到非对症不用才好。 万能化工厂肝经养生保健歌 肝经少气但多血,解毒营身效验灵。行间期门护肝好,太冲解毒血压平。 中都治肝眼急痛,曲泉益肾调脂清。大敦止血神效穴,常推经穴利康宁。 肝主藏血又解毒,护筋罢极造精微,护肝明目称里手,滋养强身效神奇。 肝炎行间期门治,调脂降压太冲司。肝肋急痛中都救,经乱遗精曲泉医。 艾灸大敦止血好,尿血崩漏疗效奇。肝经少气但多血,滎体祛邪益寿僖。 第二节 肝经循行路线 起于足大趾丛毛靠次趾侧之边缘,沿足背上行,至内踝前,再沿胫骨前内侧直上3寸,交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弯内缘,沿股内侧入阴毛下,环绕阴器,小腹与胃经并行,入肝络胆,上贯膈膜,散布胁肋,沿喉后,过腭骨上窍,连于目系,出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中央(百会穴)。有一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行唇内;又一支脉,从肝过膈膜,注于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衔接。 本经脉从大趾至头,经道不算短,但穴位仅止于乳下之期门穴,其上均有经无穴。依“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理,运用本经养生保健时,不要仅仅使用穴位,还可依本经经道,进行经道推拿,方能发挥其养生保健作用。 101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据上所述,肝经是肝的忠诚卫士。而肝具有藏血,疏泄之功能,是“罢极之本”;肝又主筋,开窍于目,对筋有滋养强壮作用,又有明目的作用;肝又能影响情志,给人以欢乐;又是解毒和合成人体所必需的稀缺物质的“多功能化工厂”。若能充分利用好肝经的功能和作用,肝脏的这些功能,都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加强,就能起到护肝养体,养生保健作用。 又从肝经的循行路线看,它从足到头,内环阴器,入腹挟胃,属肝络胆,布胸肋,贯膈注肺,系目出额会于巅顶百会穴。凡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肝经都能管。 肝经起点与足少阳胆经相接合,在小腿与三阴交穴与脾经、肾经交会,终端与手太阴肺经相接,在头顶又与督脉交会;在期门穴与阴维脉相会。对这6经脉所生疾患。都有调治或协助调治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肝胆方面:急慢性肝炎,肝功能不振,肝郁、肝痛、脂肪肝、肝肾阴虚、疝气;肝胆囊肿病等。 生殖系统疾患;月经过多或紊乱、经痛、崩漏、阴痒、阴痛、阴挺、睾疝、遗精、白浊、阴茎痛、阴缩;小便不利、淋病、遗溺;筋虚乏力等。 眼睛方面: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会目赤肿痛、眼目干痒、多眵、多泪、涩痛、视物模糊等。据近年报导,肝经还能调血脂降血压。有专家评价: 肝经穴位不多,但各个穴位,都身怀绝技,能一招致疾病于不归之地。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和常用穴位 一、腧穴名称和分布(足厥阴肝经,共有14对腧穴,28个穴位)。 足厥阴肝经(甲) 足厥阴肝经歌 十二肝经足厥阴,前内侧线穴细分。大敦母趾三毛处,行间大次趾缝寻, 太冲本节后寸半,踝前一寸中封停,踝上五寸蠡沟是,中都踝上七寸循, 膝关犊鼻下二寸,曲泉曲膝尽横纹,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股内动脉存, 阴廉恰在鼠蹊下。上环阴器走腹胸。 一、常用穴位 1、行间穴和期门穴。滅肝炎救肝勇士。 行间穴和期门穴,都能滋肝、护肝,是历来用于防治各类肝炎,并获得显著效果的被喻为“滅肝炎救肝勇士”的重要穴位。 【取穴】行间:在足大趾与次趾间,大趾本节后,离趾缝约5分处取之。 期门:在乳头下肋骨端部,相当第6第7肋骨之间取之。 【主所生疾患】 ?两穴都能调治的疾患:各型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胸胁胀痛,此外,还有各自擅长治疗的疾病。 ?行间穴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中风、口歪、小便不利、疝气、月经不调、经痛、带下、崩漏、癫痫等。行间穴为足厥阴经荥穴。就是肝经的经气,像泉水那样荥盛 102 地在此穴流出,是功能比较强的穴位。近年常与太冲穴配合,用于调节因肝疏泄功能紊乱所生血压失衡,往往能收良效。 ?期门穴治:腹胀、乳痈、呕吐、心烦等。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就是能把肝经的经气募集到这里来的穴位。又是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和阴维脉之交会穴。它的功能很强,治病范围很广,对这4条经脉所生疾患都有调治或作协治作用。 【用法】针:行间穴3—4分,期门穴3分。灸3—5壮。 (1)用此2穴自我养生保健,一般用强力按压法,每天两次,每次30下;用于治疗各种肝病,如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大三阳等,宜用艾条火烘灸,每天两次,每次烘灸3—5分钟,若用艾炷灸,每天灸2次,每次5壮。对艾炷灸不熟练者,要请针灸师指导。 (2)经络药物齐参,滅肝病、救心脏法: 现如今,西医对付各型肝炎,尚无良策。中医药疗效虽较好,但肝炎症状控制后仍会留下 “大、小三阳”。中西医药都未有尚方宝剑。近年有人用经络疗法(如上(1)法加三阴交穴)加服三七粉(每天6克,三次分服),效果非常好。已有大三阳被消除的先例。但疗程比较长,约要半年到一年。 2、太冲穴 疏通气血,解毒祛瘀调脂降压大穴 太冲穴,太者大也,冲是通行的大道,还有冲洗使之贯通之意。是说太冲穴就是能疏通心与气血的大通道,是疏通气血,解毒祛瘀调脂降压的大穴。 【取穴】在脚大趾与次趾脚丫后1。5寸处,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缝中取之。下有来自动脉的第一足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 【主治】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就是肝经的经气,有像泉水一样,通畅地从这里流出,输注全经,非常重要。 不少医家认为,太冲的解毒清瘀、洁血护肝、平肝清热、清利头目的功能很强,和中药菊花茶功效很相像。它对护肝强体的作用,堪与公认的三里,关元两大全身强壮穴相比美,也应定为人体强壮大穴。太冲的调脂平衡血压的作用较强,是养生家消脂衡血压,减肥治瘦的常用要穴。用于调治因心火过盛或不足所生烦躁易怒或抑郁寡欢的疾患,常能收良效。太冲穴功能长于疏通血气,调脂衡血压、解毒消炎、平肝熄风。能调治各类型肝病,减肥治瘦、治虚浮;能调血通经,治月经不调、崩漏、阴痛;阴缩、淋浊、遗溺;颈部瘿瘤(淋巴结核);头晕目眩、目赤肿痛、面口歪斜;胸胁痛、胃痛;下肢痿痹、烦躁易怒、抑悒寡欢等。 调脂降压太冲穴 太冲穴似菊花茶,功能调脂降血压。解毒清淤护肝好,清利头目效不差。 强身有似足三里,平肝熄风效更佳。头晕目眩胸胁痛,心烦易怒也能瘥。 【用法】针3—4分。灸3—5壮。推按只能向行间穴方向推。 (1)用于调治月经不调,要在月经来前5天开始点揉,每次3—5分钟。坚持两个月,就会收到明显效果。长期坚持,月经就会正常,经痛也会好转了;如配合脾经的隐白、三阴交穴,效果会更理想;太冲穴还可调治老年阴道流血。 103 (2)用于防治高血压,烦躁易怒,可每天按揉太冲穴(可配行间穴)1—2次,每次2—5分钟。高血压和爱发脾气,多与肝火太盛有关。推揉太冲穴,把肝火降下来,症状就能缓解了。脾、肾功能异常,也能影响血压的高低,若单推太冲穴效果不理想时,可加推三阴交。三阴交穴会脾、肝、肾三经,加推之效果会更好。 (3)用于减肥治瘦消浮肿,太冲穴也能管。因为肝经是多血少气,善于排毒祛瘀,清血液中之垃圾,使血液净化的大经,太冲又是肝经的“原”穴,功能强大,能很快使血清气净,人体调虚实功能得到良好的滋养而正常发挥,人体过胖消瘦和浮肿问题,就好解决了。但肌肉归脾管,加推脾经及三阴交穴,就更管用了。 3、中都穴 治肝区、肋骨、眼睛急痛要穴 中都穴是肝经的郄穴。郄穴是用来治急病的。肝经发生的急病,如急性肝区痛、急性肋骨痛、急性眼睛胀痛、急性胆腑痛,急按中都穴就能缓解。 【取穴】自内踝尖沿胫骨向上7寸处取之。(按古骨度法胫骨全长16寸。7寸处约为胫骨中点下1寸处)分布着胫神经和隐神经。 【主治】崩中,恶露不绝,肠澼、泄泻、癫疝、小腹痛。急性肝胆、肋骨、眼睛痛等。 —8分。沿皮向下刺。灸2—3壮。 【用法】针,平刺5 在小腿膝以下有膝关(治膝痛)、中都、蠡沟(治崩漏、带下、睾丸痛)三穴。在此段作经道推按很方便。每日推它三几次,每次2—3分,对肝的保健很有帮助。推按中发现敏感点,再作治疗性的推按或针、灸。 4、曲泉穴 滋肝益肾要穴 曲泉穴。曲是指肝,是由肝属木,古人叫木曰曲直转化而来。泉是指泉水,在人体叫津液。就是说,曲泉穴能将人体津液,源源不断地输注全身,以滋身养体的大穴。主水是肾的主要功能,因此,曲泉穴又是沟通肝肾的要穴。 【取穴】正坐屈膝,从膝关节内侧中央部位,当膝腘横纹之上端,沿关节边陷中取之。内有膝关节动脉网,分布着股内侧皮神经和隐神经。 【主治】曲泉穴是肝经的合穴,就是能把肝经充盛的经气,回合与此并由此穴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似百川入海那样,输注全身的穴位。其护肝健体功能十分强大;曲泉穴又能沟通肝肾,能调治肝肾阴虚的疾患。有医家评其功效,有似杞菊地黄丸;曲泉穴是完成肝的疏泄清瘀、祛湿滞,解热毒功能的要穴。有专家评价其功效相当于中成药的二妙丸。(黄柏9克、苍术9克水煎服)。其主治的疾患:阴虚火旺、肾阴不足、阴挺、阴痒、月经不调、经痛、带下;遗精,房劳失精,阴茎痛、疝气;少腹痛,下痢脓血、小便难;阴股痛、膝关节痛;目眩痛,狂疾等。 【用法】针5—8分。灸3—7壮 (1)用于调治肝肾阴虚,偏于肾虚的,宜加肾经太溪穴或涌泉穴。 (2)用于治肝肾阴虚,重于肝虚的,除加按肝经的“原”穴太冲穴外,还可加按脾经的三阴交穴,调动与肝经相交的经气来配合。从中医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 104 水能生木;脾属土,土能生金,金又生水滋木。故打通它们就能起健脾、益肾、滋肝增强疗效的作用。 (3)、常用于提振肝肾经气,调治肝肾阴虚的药物有杞子菊花茶、中成药有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者,宜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 5、大敦穴 艾火灸大敦,止血效如神 大敦穴是肝经的“井”穴。就是肝经始发的穴位。又是与胆经接合的穴位。特长于止血。若与脾经的隐白穴配合使用,止血效果堪称无敌。有“艾火灸大敦,止血效如神”之誉。 【取穴】在大趾靠次趾侧,第一关节前,爪甲根后向外一分处取之。 【主治】月经淋沥不尽,崩漏,尿血等下焦出血症;阴挺、阴缩、睾丸变大、龟头痛、五淋、七疝;小儿遗尿、尸厥等。 【用法】针1—2分。用直刺法。灸3—5壮。用于血症宜用灸法。自我保健者,在未掌握直接灸法前,宜用艾条火间接灸法。 第五节 肝经的经道养生法 肝经穴位虽然不多,但每个都是神勇护肝卫士。不论用哪个穴位,都会有效果。肝经长长的没有穴位的经道,经常推揉按摩,都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可结合洗澡,对全身多刷洗几遍或软毛扫扫涮,之后拭干身,再用干软毛巾摩擦,或用掌推摩至热。这样全身经脉都推摩到了。养生保健效果非常好。 第十三章 督脉 总督诸阳的阳脉之海 第一节 循行路线 脉气起于小腹内,与冲脉、任脉同源、出于会阴部。从尾椎骨端长强穴,挟脊,上行到项部,再上至风府入脑,联络脑。同时与足厥阴肝经、任脉接通;督脉的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行,从内眼角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复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于肩胛内侧,挟脊抵达腰中入络肾脏;督脉在阴部男女生殖器官及肛门,并在尾骨与足太阳膀胱经和肾经会合;督脉还有一支脉从小腹直上,穿过肚脐中央,向上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颔部,环绕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中央。 从督脉循行可知,其络属的器官和脏腑有:脑、男女生殖器官、肛门、眼、口唇、腰脊;心,肾;又与足厥阴肝经、任脉相接,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和冲脉相会,特别是与足太阳膀胱经关系最紧密,督脉在背正脊中,膀胱经在其两旁,相伴而行。 督脉是总督诸阳经气之大脉,是“阳脉之海”,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与之联络的器官和经脉又多,其防治疾患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自古至今,是医家和民间最常用的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大经脉。常用的是刮痧法一并把膀胱经刮了,效果非常好。全球最著名的长寿之乡,中国广西巴马长寿县的寿星们认为,刮痧养生防病是他们得以长寿的重要的经验之一。 督脉循行路线示意图 第二节 督脉的功能作用 105 督脉属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它们是没有络属的脏腑的。并且除督脉和任脉有腧穴外,其它六脉都没有自己的腧穴。 奇经八脉的养生保健的功能和作用很多,概括有两个方面: 一是主治相关连的疾患的作用。它们是通过循行的经道、穴位或借用与之相交会或连接的穴位或与之相交会连接的经络循行经道发挥作用的。 二是调节诸经脉经气余缺使之平衡的作用。奇经八脉分布全身,每脉都分别与十二经络中与之相邻的几个经道相交会或连接。有点像江河与湖泽的关系一样。对经络气起储有余而补不足的作用。当十二经络之经气旺盛有余时,就吸纳进去,储备起来,当十二经络气衰落不足时,就开闸放气,以补不足。 奇经八脉的这种既能主治相关疾患,又能互相协调,平衡经络系统经气余缺调虚实的作用,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第三节 督脉与大脑腰脊的关系 督脉没有直接与联系和络属的脏腑和器官。但从其循行路线看,它与大脑、脊柱和脏腑,有着紧密的联系。经络医学的实践证明,督脉是它们忠诚的卫士,神通广大的保护神。对此,了解这些器官和脏腑的功能和作用及其特性,以利于运用督脉来维护和调治其所生疾病,是很有意义的。 一、大脑的功能和督脉的关系 (一)大脑的功能 1、“脑为元神之府”是司人体一切活动的保证。人体机能学认为,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司令部,司人体的视觉、听觉、思维记忆、以及机体一切活动;调节各器官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转化以营身养体;人体浊瘀物质的解毒和疏泄,人体虚实的平衡、阴阳协调,以及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总之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大脑神经中枢的指挥和调度。所以大脑的健康对人的生命非常重要。大脑的死亡,就意味生命的结束,是鉴别人的死亡的标准。 2、大脑具有治病的功能。过去人们对大脑与健康防病的作用,停留在“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的水平上。现代大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就是一个“大药房”,能够生产出对付所有疾病的“药物”,目前已经发现并得到医学界确认的这类“药物”,至少在50种以上。大脑能治病的功能,还由于它能精确有效地指挥免疫系统去防治疾病。大脑调控机体内众多物质的比例,掌管代谢的速率,它的调节机制强大而精妙,无论是免疫还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都得靠大脑的指挥和协调。若神经系统发生异常变化,亢进、抑制或紊乱无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就会无所适从,人的应激反应和抗病能力,就会急剧下降,无力对付邪毒的侵害,病魔就会乘虚而入,损害人的健康,以至人的生命。 有医学家预言,将来,这个大脑医药宝库一旦被打开,并维护好其功能和作用,就会建立起一门全新的,能包医百病的“大脑医学”,成为包医自身百病的神医,使人达到终生不病,享尽天年,度百岁而去,无疾而终的最高境界。 106 3、大脑具有生成新神经元,修复受损伤大脑的能力。脑细胞属非分裂细胞,就是不能用分裂方法来更新换代。但只有衰老和萎缩,若没有侵害,是不会死亡的。医学界在过去漫长的年代,都认为大脑是不会生成新的神经元的,使许多因脑萎缩,脑细胞发育不全和坏死所致的脑病、年痴呆症、神分裂症、癫痫、脑瘫、中风后后遗症、植物人等,都被认为是难治或不治之症。但时至1998年,否定了过去大脑不能生成新的神经细胞的定论,对大脑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为大脑医学展现了新的前景。但怎样才能促使其新生,仍是一个待解之谜直到发现大脑干细胞的存在,大脑的海马区中的大脑干细胞,能分化成新的神经元,为解开这谜打开了一扇门,纷纷研究能激活大脑干细胞的药物和术法。据说已有进展。但各种被认为有效的药物,都很难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发挥作用,效果不太理想;而能打破血脑屏障的药物,又未能开发出来,使脑病的治疗,尚无良策。英国科学家首次突破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障结构,能阻止细菌的同时让氧气进入大脑。然而,它也能将药物阻挡在外,使之成为治疗神经疾病时的障碍。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使用实验鼠体内的运载蛋白——外来体将药物直接递送到了实验鼠大脑细胞内,突破了这道屏障。并希望5年内在人体身上进行同样的实验。(据《科技日报》11.03.22) 2009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4台“中华医药”栏目专题报导了一位因车祸,致脑细胞大量伤亡的江姓女士,昏迷不醒,经西医调治1。5年,毫无起色而转入北京一所中医院治疗,由李医师用针灸法治疗,只见他针刺的主穴只有百会、印堂、人中三穴。和一些辩证选用的配穴。治了13天,毫无动静,李医师都有点失去信心,想退出,但在患者家属的恳求下,继续治疗,想不到第14天,患者的眼睁开了,并且面部和嘴唇有些抽动,似要说话的样子。到第15天,嘴能张开并能发音,家人问她,给你治病的医师是谁,她终于吐出一个“李”字的声音, 再续治一段时间,基本恢复说话,饮食等功能,出现了脑病医疗的奇迹。据李医师介绍,他选用百会、印堂、人中这三个穴位,是因为它们是能够醒脑开窍的。 针灸能治愈因脑细胞大量坏死,昏迷了一年半的脑瘫病人而西药不能,是因为药物对于血脑屏障来说,是异物,是不会被放行而进入脑细胞的。而经络气是自家人,是不设防的,可以长驱直入,激活大脑干细胞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以填补坏死的细胞。所用三个穴位中的百会穴、是百脉之会,又处在头的巅顶,离大脑最近,其内又分布着枕大神经,所以特能醒脑开窍,发挥它健脑开窍的功能。 4、大脑还能合成人体所必须,而又不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取的稀缺物质。如能促进睡眠的褪黑素,能构成脑细胞膜和神经递质的卵磷脂、各种生长激素和免疫因子等。若这个功能衰落,大脑以致人体的健康就难以保障了。 (二)大脑的好恶:?大脑好氧恶浊:大脑有140,200亿个脑细胞,结构非常复杂,功能非常大,需要的营养供应特别多,可占人体需要量的20%以上,它每工作1小时就要消耗4,5克糖,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把糖转化成能量,因此,只有在氧气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它的功能才最活跃;?好凉恶热,对大脑工作的最佳温度是23,26 C,超过34,思维活动就会大幅度减弱;?好劳逸适度,恶废用与过劳: 107 用脑过度可产生过用性的衰退,反之,则会产生废用性的衰退,只有有劳有逸,才最有利于脑的保健;?好清恶瘀:大脑需要如此多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才能满足它的要求,只有血管非常畅通,血液非常清洁,方能做到。若血管瘀阻,血液浓稠污浊,大脑就会衰落致病。这是生活方式上的事,经络是难有作为的。 (三)督脉是大脑的保神 督脉循行路线,从后项中线上头,过顶、下额至鼻、唇。这段经道,注定是要调治大脑疾病,保护大脑的安康和功能健旺的。其上有能治中风偏枯的风府穴;治头风的脑户穴;治头痛头晕的强间穴、后顶穴,能醒脑开窍,治癫疾狂走、尸厥、惊悸、中风、头痛的百会穴;治头风目眩、顶中痛的前顶穴;治头痛如破、头晕的囟会穴;治头风头痛的上星穴;治癫痫悸、头眩痛的神庭穴;治头风头痛;治中风口噤,口眼歪斜,急救一切不省人事的人中穴。共10个穴位。还有能醒脑开窍的多种功能的经外奇穴——印堂穴;膀胱经在头上也有: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等8对16个穴位,也是能调治大脑所生疾患的,它们可以作为督脉的同盟军,联合作战,共同完成大脑的卫戍任务。 二、腰脊的功能和与督脉的关系 (一)腰脊的功能作用: 腰脊自颈椎至尾椎,由31块脊骨组成,椎与椎之间,没有类似关钉、插销、连杆等能使之固定、连结的器件,而是靠腰肌、筋腱的挟持来紧固,以维持它们之间相对的固定位置和活动范围的。它的功能和作用,主要的有: 1、承重和躯体的活动。自髋关节以上人体的重量,都靠它承担;躯体的前弯后仰、左右转侧的活动,也由它来完成,若腰脊健壮、腰脊活动能得以正常发挥,活动可以顺利开展,若腰脊病变,属腰肌劳损,或腰肌松弛,就会固脊乏力,腰脊疲软,易招急性腰扭伤,骨质增生,椎间盘凸出等症状;痰雍瘀障脊肌腱关节,可致腰脊胀滞、酸、麻、痹、痛,严重的可致肌肉粘连,生成纤维化硬结,发生顽固性腰痛,或僵直性脊柱炎。经常推按捶打或刮刷督脉经道,有利于防治这些疾患。 2、腰脊是大脑神经的总通道。脊柱上31块椎骨,都有一对神经根,通向身体、四肢和脏腑,司人体生命活动,神经根就长在椎骨上。若脊腰发生痰雍瘀滞,骨质增生,椎间盘凸出等症状,都会使神经传导发生障碍或紊乱,若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就会使四肢发生酸、麻、胀、痛的疾患。如腰椎间盘凸出,挤压刺激了坐骨神经,马尾神经,就会发生坐骨神经痛,不仅腰部酸痛,还会传到整个下肢。 3、脊柱是血液干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细胞),生产的重要基地。血液、干细胞和B淋巴细胞(免疫细胞)以及最具攻击杀伤能力的T淋巴细胞的前身—淋巴样祖细胞,主要由骨髓生产的,而脊柱中的骨髓是最大的骨髓。所以,脊柱发挥着最大的作用。近年总结出的“防癌四奇招”—— 大笑防癌、擦背防癌、献血防癌和叩齿防癌,中的擦背和献血防癌,就是运用刺激骨髓,生产更多更英勇善战的免疫细胞去战胜癌症的。 三、督脉是腰脊的保护神 108 督脉循行于脊柱正中线上,贯穿整条脊柱,依“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理,它注定要成为腰脊保护神的。在这段经道上,分布着14个腧穴,它们的穴位,都在椎骨的棘凸之间,紧挨着脊柱上的神经根,穴位的经气能迅速传导到相关神经,激励神经的功能而发挥作用。这14个穴位,都是治腰痛病的圣手,长强穴治腰脊痛;腰俞穴治腰脊强痛;阳关穴治腰胯痛、膝外廉痛;命门穴治脊强、腰痛;悬枢穴治腰脊强痛;脊中穴治翻胃、脾虚腰胀,中枢穴治腰痛不得俯仰;筋缩穴治脊强、心痛;至阳穴治胸引背痛;灵台穴治背痛项强;神道穴治脊膂强痛,心绞痛;身柱穴治腰脊强痛、少儿发育不良; 陶道穴治脊强、头痛;大椎穴治项强背膊拘急。 第四节 主所生疾患 督脉主所生疾患在《针灸学》中只有“本经的主要疾患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但在后来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督脉不仅能治疗腰脊疾病,腰腿疾病,还是能醒脑开窍,健脑益智,调治各种脑病的大经(已如上述);还能主治或协治其它病症等方面发挥作用。?调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自古有话“腰肾相连”,人们把肾脏称之为“腰子”,认为肾虚则腰痛;督脉又挟脊达腰,入络于肾,又在阴部络男女性生殖器官及肛门,在肛门尾又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会合,膀胱经在督脉两旁,双列并行,其中八髎穴又是专治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所以运用督脉来调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作用非常好。?督脉是“总督诸阳”的大脉,最能提升人体精、气、神之阳气的“阳脉之海”,又是能调节诸经络阳气余缺的湖泽、水库,对调治人体因气虚所生疾病,有良好的功效。如阳虚怕冷易感冒,气虚乏力,脾虚泄泻,虚浮肥胖或羸瘦等,它都能管。 第五节 穴位名称分布图和常用穴位 (文字说明见穴位图后) 一、腧穴的名称及其分布(自下而上) 十三督脉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 命门十四三悬枢,十一椎下脊中藏,中枢十椎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 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襄。大椎正在一椎上,诸阳会此仔细详。 督脉穴位(乙) 痖门入发五分际,风府一寸宛中当,府上寸半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 后顶再上一寸半,百会七寸顶中央,前顶颅会俱寸五,上星入发一寸良, 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水沟鼻下上唇陷,兑端唇上尖端藏, 龈交上齿龈缝里,经行背头居中行。 二、常用要穴选介 1、百会穴 醒脑开窍无敌手大穴 百会。就是百脉之会,在人体最高点,离大脑最近,是醒脑开窍无敌手大穴。 【取穴】在两耳尖过头顶连线,与头前后中线之交会处。 【主治】醒脑开窍降血压。治脑中风、尸厥、头痛、健忘、目眩;癫疾狂走,惊悸,鼻塞、耳鸣、脱肛(灸)。 百会穴,是督脉与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之交会穴。素有“三阳五会之称”。(手足三阳经加督脉,任脉称5会)特能提升诸阳经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醒脑开窍。是 109 防治脑中风、脑萎缩、脑细胞坏死、尸厥(脑昏迷)老年痴呆、癫狂痫、头手不自觉震颤的首选穴、要穴大穴(配印堂穴、人中穴)。特别用于治头痛。可收立效见功效果。 百会穴下通涌泉穴,是下病上治要穴。如用于治脱肛、阴挺、泄泻、胃下垂、都能收效。 百会穴对防治脱发、须发早白,头痒生白屑等都很有效。 【用法】针3分,沿皮刺。灸5—7壮。 (1)叩击法。用百会穴养生保健和防治头痛、脑中风,是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用双手5指组成梅花状,聚平,同时叩击头部,痛叩至不痛。痛处多叩。在叩击头痛部位时,可有不同正常部位的声音发出,待叩击到声音相同时,头就不痛了。 (2)用百会穴治下病,特别是严重阳虚症的阴挺、脱肛、阴缩,宜用灸法。但艾炷直接灸法易烧焦头发,非十分必要,不要轻易使用。艾条间接灸法较易掌握,一般人均可使用。 2、风府穴和神庭穴 驱风醒脑安神能手 【取穴】风府穴 在项后入发际1寸处,也即从后项以指推至后头骨处。 神庭穴 从鼻中线直上,入发际5分处。 【功效作用】风府穴,就是贼风喜聚集之府第,刺激它,就能把贼风驱散。 主治:癫狂、中风偏枯、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舌缓不语等。 风府穴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和阳维脉之交会穴。膀胱经是诸经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经气非常之大,督脉与之交会,就能借调它强大的经气来增强疗效和扩大治病范围;阳维脉主要是治恶寒发热、腰痛的、风府穴与之交会,就能增强调治这些病的效果,阳维脉还能对督脉经气起储备或补充的调节均衡的作用。风府穴醒脑开窍,特别对后脑的作用更好。 神庭穴,是“神明”居留之所。特能安神醒脑,调治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失眠、记忆力减退、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庭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能借调此二经经气增强疗效,对此二经所生疾病也有调治或协治作用。 主治:头晕痛、癫痫、惊悸(失惊和心悸),心恍恍不得安卧、眼蒙、流泪、鼻渊等。 【用法】风府针3—5 分不宜深,不宜灸。神庭。针2—3分,沿皮向上刺。灸3—5壮。 (1)风府穴所处位置易受贼风袭击侵扰,风寒阴冷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体虚气弱和产妇,更应注意;每天多揉揉风府穴,以驱邪出外,引福归堂(脑)。 (2)印堂穴虽属奇穴但它的的经气也通大脑,也是醒脑开窍要穴,养生家常交替用双手中指腹自印堂用力压推至神庭穴,叫“开天门”。能增强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缓解疲劳。每天晚睡前压推二、三十次,心烦意乱难入睡的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3、命门穴 健腰补肾壮阳名穴 命门穴之命是生命之根—肾,门就是督脉经气通向肾的门道、是健腰补肾壮阳大穴。 【取穴】在脊椎第14椎下,正对前面之肚脐的位置取之。穴下有腰神经后枝分布。 110 【主治】阳痿、遗精、白浊、带下、月经不调、腰脊强痛、肠风下痢、泄泻久痔、头痛如破、角弓反张等。 督脉的内行线在腰中入络于肾,又在阴部络男女生殖器及肛门。所以,命门穴特能滋阴补肾,健腰壮阳,调治男女生殖器官所生疾病。 命门穴的滋阴补肾与药物壮阳助性,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命门穴的补肾,主要是通过消除影响生殖器官功能正常发挥的障碍,修复受损害的组织,使之健旺来达到目的的。收效虽慢,但效果稳定而持久,还能延年益寿。而药物壮阳,则是用强力刺激性神经来完成的,是鞭打快牛、竭泽而渔的、以损正助阳术法,长期用之,必将伤阴败正,损阳折寿。是不可取的。 —8分。用平刺法进针。灸3— 15壮。阴虚甚者更宜用灸法。 【用法】针5 自我养生保健宜用推按法。直推法,可用双掌自脊中穴过命门推至腰阳关穴。双掌小鱼际侧相并,往下直推,推至腰部发热,若有腰痛,要痛推至不痛,而且要在推按前,先抖抖手身,之后还要交替进行,能更易收效。双掌推按法,可同时把膀胱经的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和大肠俞等穴位都推到了。若再往下推至尾骨,还可推到督脉的腰俞、长强穴;膀胱经的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和专治生殖系统疾病的“八髎穴”(上、次、中、下髎,左右8髎)。胃腹不舒服之人,经这样一推,就会有气、水在腹内窜动的声音响动,放了几个屁就舒服多了。 4、筋缩穴 壮筋健腰肌回缩椎盘要穴 筋缩穴。筋是指脊椎两旁之大筋,俗称腰肌。腰肌中部,活动范围最大,受力最强,也易劳累和受损伤而发生松弛,若两边松弛不均匀,使之边长边短,椎间受力不均,就会把椎间盘推压出,发生椎间盘凸出症。老年人多有腰肌劳损腰肌松弛症,更易招至腰椎间盘凸出症和急性腰扭伤等。筋缩穴就在腰脊中部,是舒筋健肌,防治腰筋松弛的穴位。 【取穴】在第九椎下取之。有胸神经后枝分布。 【主治】能健腰壮肌,治腰椎间盘凸出、脊强、心痛等。 筋缩穴之上胸腔内有肝脏和胆,膀胱经的肝俞穴又紧挨着它,这两穴注定是要成为肝的保护神的。肝的功能是主筋的,筋的虚实、盛衰,与肝气的盈亏关系至大。按揉刺激筋缩穴,不仅能用其强大的经气,疏通经道血脉,起祛邪扶正作用,还可与肝俞协作,提振肝的功能,增强其强筋固骨的作用,来防治腰椎间盘凸出等腰部疾患。腰椎间盘凸出的主要原因,是腰肌松弛乏力,不能有效挟持腰脊椎骨,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或受力不均的情况下,而从薄弱部位凸出,压迫神经,血脉而诱生许多腰部疾病。常按揉筋缩穴加肝俞穴,增强了肝主筋的作用,这些问题就好解决了。 【用法】针3—5分。灸 3—7壮。 (1)突发性腰椎间盘凸出症,多与急性腰扭伤有关或同时发生。在此情况下,有软组织受伤的部位,在24小时内,不能作热敷,也不要用活血散瘀药物涂敷,宜冷敷以止血,也不能在患部推揉,须待伤愈后方可进行。若有椎骨位移,宜先到医院,请按摩师用手法复位后,遵从医师的指导调治。 111 (2)腰脊结构复杂,功能繁多,又较劳累、新陈代谢旺盛,产生的废物多,易生瘀阻而生病,正常人都应每天揉揉筋缩穴,最好能从筋缩穴向下,一直推到长强穴,每天推它三两次,推至发热,腰脊感到舒松。长期坚持,腰腿病就难以发生了。但已有腰椎间盘凸出等腰腿病者,不仅瘀积严重,还会有肌肉粘连,骨质增生,肌纤维化硬结生成,仅用推拿法,则是不够的,还应用腰部推拿或分筋法加烘灸、热疗法和适当的药物配合调治,方收良效。 ?热疗法。自我治疗,自我灸法难操作,宜请人代劳或用热疗法,即用发热器如电吹风;储热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水玻瓶等;还可用药物热敷或熨擦等。药物热敷可用生姜绒热袋熨烘或敷,热烘则以热水瓶滚动压烘法为佳。每次20—30分钟。热疗后, 均宜适当喝水,以防缺液。 ?简易的药物治疗配合是必要的。药物的选择,宜兼有滋肝补肾,又能活血散瘀和镇痛消炎的药物。 ?三七粉,每天3—6克,分2—3次服。体虚者可按0。5—2份用鸡油炸香的三七粉或西洋参加1份生三七粉的比例配服; ?猪腰煲杜仲。杜仲30克同猪腰或猪尾同煲服; ?肌注当归针加鹿茸针和维生素B12针。 ?中成药:壮腰健肾丸、舒筋健腰丸、六味地黄丸、均可选用。 用药物治腰腿病,只起到有如洗衣粉能使瘀积物疏松、崩解的作用,不能排走。还得用推揉使之液化,然后由血脉冲走,才能达到清除的目的。推揉前后的抖手又抖身和适当喝水,就是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冲刷浊瘀物质的作用。孙思邈说:“针而不药或药而不针,皆非良医也”,也许道理就在这里。 5、至阳穴 最能提升阳气,缓解心脏病的宽心穴 【取穴】在第七椎下陷中取之 【主治】心慌、胸闷、心律不齐、胸引背痛、喘咳、胃寒厌食、黄疸、急救心绞痛。还可降低黄疸指数。 【用法】针5—6分,稍向上斜刺,灸3—5壮 平时多按揉至阳穴,对上述疾病有治未病作用;有心绞痛征兆时,急刺之,或用硬币边缘重掐此穴,可缓解。 6. 胰俞 中医新添的一个防治糖尿病的专用穴 【取穴】在胸椎第8节下1.5寸处 【主治】防治胰腺病、糖尿病专用穴 【用法】多用灸法 第六节 督脉的经道推拿 督脉穴位只集中在头部和背部,比较容易进行经道推拿。头部推拿,有疏头法和叩头法;背部有刮痧法,推按法和拍打法等。有些术法已在要穴选介中提到,其它术法在《健康百岁经络养生操》中有介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抖手又抖身”这种运动是按摩性的运动。是通过肌肉、脏腑的抖动产生的互相挤压,对经络血脉起到按摩和抚慰作用, 112 以及物体的惯性作用,使血液上下窜动,能迅速抒通全身经气、血脉,为经道推拿穴位按摩做好前期三通(神经、血管、经道)准备工作。是其它运动难以替代的。所以有人评价,抖手又抖身有“百动不如一抖”的作用。自我运用经络养生的人们,应充分利用它的优越性,来为经络养生服务。 抖手又抖身与推拿结合,存在着有似清理地面淤泥那样,按摩似扫帚把淤泥掃起,抖手又抖身似打开水龙头加大水流量那样能增加血流量,就有利于把推拿刷扫滚起来的淤浊物质冲走的关系。如腰痛患者,在进行腰部经穴推拿前,先抖二、三百下身手,血液流量增强了,再做经穴推拿,就能更快地把浊瘀物质冲走。在整个过程中,抖身与推拿交替进行,效果非常好。我在给一个友人只做到痛推至不痛所用的时间,改用上法后,大约只用一半时间,就能达到,而术后轻松舒服的感觉,比只用推拿法好得多。 经络只对防治疾病起作用,对改变可致病的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无能为力的。 醒脑开窍督脉歌 总督诸阳百脉流,相伴膀胱直上头, 醒脑开窍称能手,疏通经脉功效优。 心肾膀胱相与接,脏腑大脑都通调。 人中能苏人猝死,健脑衡压百会求。 命门补肾壮腰脊,消除头痛风府谋。 神庭善疗眩晕疾,晕车呕吐凤池收。 第十四章 任脉 “阴脉之海”滋阴培元大脉 任脉属奇经8脉,它与脏腑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与手足三阴经交会,对诸阴经的经气余缺有,储有余而补不足的调节平衡作用。能总汇诸阴,素有“阴脉之海”和滋阴培元大脉的称号。 第一节 循行路线 起于小腹内,下出中极下之会阴部,上出阴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行,过关元等穴,继续沿腹部中线上行,直达咽喉,再直上环绕口唇,至颏(下巴)下,上走面部,过承泣穴(足阳明胃经)深入眼内。 第二节 任脉与脏腑的关系 任脉虽然与脏腑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循行于三焦的中线上,纵贯于五脏六腑,大都对正其下某个脏腑,如膻中穴,其下面就是中枢淋巴系统第二大免疫器官—胸腺。它能把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转化成最富攻击与杀伤力的T淋巴细胞,其下还有心肺;中脘穴正对的是胃;关元、气海穴正对着小肠,关元穴背后,还有肾和女子胞官;水分下正对的是横结肠等。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任脉与脏腑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脉中的中极,是膀胱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石门是三焦的募穴;膻中是心包的募穴;巨阙是心之募穴;募穴就是能把脏腑的经气汇聚的腧穴。任脉上有膀胱、小肠、三焦、心、心包、5个脏腑的募穴,又与足三阴经的肝、脾、肾经和手三阳经的胃、小肠、三焦经交会。更说明任脉与五脏六腑有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任脉与督脉,冲脉 113 同都起于会阴穴,会阴穴是此三脉的交会穴,任脉又在曲骨穴与足厥阴肝经交会;在中极关元穴与足三阴经(肝、脾、肾)经交会;在阴交穴又与冲脉二次相交;在下脘与足太阳脾经再次相交;在中脘、上脘穴与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交会;在天突,廉泉穴与阴维脉交会;在承浆穴第三次与足阳明胃经交会。 第三节 主所生疾患 据《针灸学》中介绍,任脉所主疾病,在男子易生各种疝症。七疝(寒疝、血疝、筋疝、狐疝、癫疝、气疝、水疝),腹臂肥胖(脂肪积聚)等;在女子易患赤白带下,腹中结块(瘕症)等证。但在以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任脉主所生疾病,远不止此: 在生殖系统方面:可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肾阴不足、肾阳不振、阳萎、遗精、 早泄;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难受孕、老年阴道流血等。 在泌尿系统方面:尿频、尿急、少尿或多尿、尿路感染、肾炎、防尿毒症等。 在消化系统方面:胃气不振、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便难或泄泻、肛肠病、脱肛、痔疮,防消化道症瘕等。 在循环系统方面:心律不齐、心悸、真心痛、心力衰竭(心脏猝死)等。 在呼吸系统方面:咳嗽、哮喘、慢性咽炎。 在肌体方面:肥胖、消瘦、浮肿、胃寒或怕热诸虚百损等。 在精神系统方面:任脉能宽胸理气、治心烦、胸闷、抑郁、痴呆、失眠、六神无主等病。 任脉的功能作用如此广泛而良好,是自古以来,人们特别推崇推腹、摩腹、太极拳、五禽戏等能提升人体脏腑功能等术法来养生益寿的主要原因。 任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功能作用,主要是循行在三焦中线和五脏六腑之上,又与足三阴经——肝经、脾经、肾经和手三阳经——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相交会;又与督脉、冲脉同源。有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肝经的内行线相伴而行。而肾、胃、脾、肝四经,有穴位的经道,在其左右相伴而行。很易借调它们的经气来治病。 任脉的功能作用如此强大,广泛而良好,有些医家把它比喻为“人体性命之祖”,是“打通任脉,万毒不侵”之大脉。 第四节 穴位名称分布图和常用穴位 一、腧穴的名称及其分布(穴位图见后) 1、两阴间:会阴1穴 2、腹胸部: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院、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官、华盖、璇玑、天突。共21穴。石门自古是避孕名穴,准备当妈妈的女性,不能用。 3、颈部:廉泉一穴。 4、唇下:承浆一穴。 十四任脉走腹胸,直线上行居正中,会阴两阴中间取,曲骨耻骨联合从, 中极关元石门穴,每穴相距一寸均,气海济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明, 114 肚脐中央名神阙,水分下皖建里匀,中脘上脘皆一寸,巨阙皖上寸半行, 鸩尾歧骨下一寸,中庭膻下寸六凭,膻中正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重, 相距一肋璇玑穴,胸骨上缘天突通,廉泉颔下结喉上,承浆唇下宛宛中。 二、常用穴位 1、关元穴 补诸虚百损,全身强壮名穴。 关元穴,关是关口,元是元气。关元穴就是调节人体供应和分配,起减有余而补不足的调节作用,历来被人们喻为“补诸虚百损,全身强壮”名穴,与足三里齐名。近代医家发现,它还是消肥治瘦的要穴。 【取穴】在腹部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之。 【主所生疾患】据《针灸学》所述,关元穴主治:带下经病、不妊、恶露不止、失精、无子、淋浊、泄利、脐下绞痛、疝、溺血、尿数或不得尿,卒中脱症,补诸虚百损。 所述关元穴能调治的疾病是够多的了,但现代有些医家用其调治肥胖症和羸瘦体虚均收良效。这可能与关元穴深部为小肠。在前面介绍小肠经时提到:小肠的内壁布满感知细胞,对肠内食糜的成分和数量比例,具有感知和调节吸收的功能。刺击关元穴以及小肠经相关穴位,对调治肥、瘦症,就能发挥作用;脾经、肝经和肾经,也是消肥治瘦的要经,而此三经也在关元穴交会,关元穴可以能借调它们的经气协同作战,调治肥胖、羸瘦和上述各种疾病,就能收到良效,成为补诸虚百损的全身强壮穴。 【用法】针8分—1寸,肥人酌情深些。灸7—100数十壮。治虚症、肥胖和羸瘦宜用灸法。不是特别虚症,盛夏天气不宜灸。 (1)补诸虚百损,宜用灸法。肾虚、羸瘦、部分肥胖症,均宜用灸法。秋冬季节是最宜补肾强身的季节,在此期间,若能每天用艾条火在关元穴施灸10—20分钟,坚持3个月,定能大补元气,对腰膝发凉、腹痛、体虚乏力、眩晕气短、畏寒易病、手脚冰凉等证,都会得到缓解或治愈;肥胖症、羸瘦和生殖功能低下,也会有所改善,但在盛夏高温季节,人体要张开毛孔,散热排毒,不宜用灸法。只有虚甚者,方可适当用之。 (2)关元穴治顽固性失眠效果不错。当用药物治顽固失眠效果不理想时,白天可用艾条火烘灸关元穴10—15分钟,睡前中指捂压旋揉关元穴,左右手各60次。旋揉时,若发现腹内,有硬实感应手,也较疼痛,可能是血积、气结、肠梗所致,要扩大按揉范围,调动周边血脉前来救助,然后集中按揉关元穴,要交替进行,务使硬散痛消,症状有所缓解,失眠者就会安然入睡了。若累按不散,可能是有症瘕形成、宜医检确诊,并加药物调治。导致失眠的诱因很多。若各种诱因都排除后还难入睡,就可能是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功能紊乱或衰落所致。褪黑素是促进睡眠决定性的物质,“脑白金”主要成分,就是褪黑素。在颈部的经外奇穴的安眠穴(风池穴与翳风穴之间)和风池穴能促进褪黑素分泌,加按揉此二穴,可收良效。第二指掌骨前1/4骨边下方,还有一安眠穴,也有安眠作用。 关元穴歌 关元脐下三寸间,诸虚百损效不凡。失精带下露不止,不孕不育并诸疝。 尿频尿闭胃肠痛,中风虚脱命危悬。肥胖虚劳羸瘦病,精摩妙灸便平安。 115 2、气海穴 调节人体元气之大穴 气海穴,就是人体元气聚集之海洋,是一个能调节人体元气之大穴。。古称丹田。气功养生法特别重视丹田的作用,要做到意守丹田,气会丹田,才有益于人体健康。 【取穴】肚脐至关元穴之中点,即脐下1.5寸处是穴。分布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有小肠。 【主所生疾患】《针灸学》:崩中、赤白带下、月事不调、恶露不止、伤寒、脐冷痛、阴症卵脱阳、四肢厥冷、脏气、真气不足、腰痛、疝痛、小儿遗尿、大便不通、肚痛、心痛、水肿、卒中虚脱。 上面谈到,气海穴就是人体元气汇聚之海。元气是指元阴和元阳二气。中医学认为 上古天真论》中的五项百岁养生纲领,阴阳二气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所以《素问? 把“法于阴阳”列为第一要领。人体阴阳二气的强旺而又平衡,人体才能处于良好的状态。气海穴是小肠经的募穴,是善于平阴阳二气的调节库。当人体元气过盛时,它就吸纳储存起来,以备急需,不足时就调出去补充。以维持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袐的最佳状态。 在对气海穴进行旋揉时,有时会觉得下面硬硬的,并且比较酸痛,就是下面的肠道发生了瘀阻,有水、粪团、或瘀血被堵在那了;也有可能是发生肠痉挛,扭结起来了,继续旋揉下去,很快能驱散;有时候,会听到腹内气水窜动时发出的响声,多揉几下,会放几个屁,响声也就没有了,胃肠就舒服了。这说明气海穴是最能导气舒肠散结的穴位。中医学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实际上是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小肠是精微物质进入人体的关口,也只有小肠才布满能泌别清浊,分清营养种类数量比例的感知细胞,它能根据人体需要调节吸收精微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在消化系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有医家把气海穴称之为“人的第二脑”“人体生命之祖”是有道理的。 【用法】针8分—1寸多。灸5—15壮。体虚者宜用灸法。准备生孩子的女性,不宜按气海穴,因为石门穴距气海穴只有半寸,石门穴自古是避孕名穴。 (1)气海穴能滋阴补肾和调虚实的作用很强,穴位又易找到,容易操作,是用来调治肾虚腰痛,生殖系统疾病和肥、瘦症的常用穴。对于这些虚证,宜用灸法。自我养生保健,宜用旋揉法和艾条火灸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3分钟(左右各揉60—100次),若用艾条法,每天灸5—10分钟。若作治疗要多揉多灸。 (2)在揉旋或施灸之前,先抖手又抖身200下或甩手100下,促进腰腹血脉循环,松开僵梗腹肌后再进行,效果会更好。 3、神阙穴 保护命根子的忠诚卫士 神阙穴。神就是元神,阙就是宫阙,神仙皇帝居所,在经穴上,就是人体元神的居所。是保护人体生命根子的忠诚卫士。 神阙位于肚脐中央,人体器官都与之有紧密联系,它的功能和作用广泛而强大,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内病外治的脐疗法。 【取穴】在肚脐的正中央。穴下有腹壁上动脉和丰富的静脉网,分布有肋间神经前皮枝。经脉纵横,四通八达,深部还容小肠。 116 【主治】《针灸学》:中风、尸厥、不省人事、小儿肠鸣腹痛、泄利不止、脱肛、小儿乳利。但据古今医学界的实践,神阙穴主治的疾病,远不止此。据记载: ?晋代葛洪,把盐置脐中,灸二、七壮治霍乱;?明朝龚廷贤用五倍子醋调敷脐,治水肿和尿短路;?清代吴师机用脐疗法治疗所有内、外、妇、儿科等病症,都收良效。人们都知道,人在出生前的母体中,胎儿是靠脐带把营养物质经脐孔,分配和输送给胎儿每个器官的。其功能和作用,有如瓜果之蒂,于是有人把肚脐称之为“人蒂”,与人体器官有着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加以肚脐有任、带、冲三脉通过,这三脉都是联系五脏六腑的。能增强脐疗法的功能和作用。经常按揉烘灸神阙穴,就能调整全身虚实,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 【用法】此穴禁针。灸7—2、300壮,宜用隔盐,姜片,附子饼等间接灸法或艾条烘灸法。霍乱、虚脱多用灸法,有回阳救逆之功。按揉宜取捂脐旋揉法,不得用指头扣入脐孔乱揉或按掐。准备生孩子的女子,不宜推揉神阙穴,因它距石门穴只有2寸。石门穴自古是避孕要穴。 (1)神阙穴周皮肤很薄,不耐推擦扣掐。按摩时,宜用指腹、或大小鱼际,捂在穴上旋揉。一般保健,左右手各按揉60—100次。用于治疗,可按须要多揉,直揉到腹内气消、结散、痛止。此法能补脾,增食欲。 (2)神阙穴非常靠近脾,脾经又与任脉交会,所以神阙穴对脾的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脾是免疫系统最大的外周淋巴组织,汇聚着众多的免疫细胞,其中T细胞约占35%,B细胞约占55%,巨噬细胞(MФ)约为10%,它们都是威力强大的免疫细胞,抗癌勇士。烘灸或药物刺激神阙穴,有利激发它们杀敌的能力。特别是巨噬细胞,具有强吞噬功能,它不仅能杀伤体内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还能吞噬清除体内凋亡的细胞及异己分子。可收抗病健体防癌作用。 (3)肚脐的皮肤最薄,脐下又无脂肪组织,药物有效成分,很容易进入体内,参与血液循环,起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作用。因此,药敷神阙最易生效,于是便成为是内病外治最常用的穴位。常用的术法选介如下: ?治小儿腹泻:云南白药适量,用70%酒精调敷脐眼,每天换药一次。 ?治遗尿:桂枝粉,醋调敷脐眼,每天换药1次。又法:葱白4—8根雄黄1—3克(视年龄大小增减)捣敷脐眼,敷治小儿遗尿,可夜敷日弃。 ?治月经不调:艾叶、小回香、桂枝、香附、干姜研末、取适量填脐。每日一换。 ?治黄疸性肝炎:瓜蒂、铜绿、冰片共研粉填脐,可很快降低黄疸指数。 ?药袋熏脐法,有强身益寿作用:脾胃虚寒者用干姜、香附、砂仁(去外皮);肝肾亏虚者用:何首乌、延寿丹等研末,纳一小囊中,挂脐眼处。 ?治便秘:雄性老鼠屎(两头尖者)焙干,敷神阙穴。 ?治阴虚劳热,自汗盗汗:五倍子,枯矾各等分研粉用口水或米汤调膏敷神阙穴。轻症可一两次见效,重症要一周,也可见效。 117 ?治咳嗽:?黄莲、百部、生半夏各等分研细末,生姜3克捣成泥,入药粉2克,蛋清适量调成糊;?制半夏10克,白果仁9克,杏仁6克,细辛6克共研粉,姜汁调成糊。上二方随证选用敷脐眼。 ?便秘:葱白(带须),50克,生姜20克,食盐15克,淡豆豉20克共捣成膏,烘热敷脐。 ?前列腺炎:葱白200克,硫磺粉20克,共捣成泥,烘热熬脐。 ?瘙痒:红花、紫草、栀子,大黄各20克,冰片5克共研成粉,加凡士林调膏敷脐。 ?治肾虚阳痿:五倍子、炮姜、茴香、龙骨各等分研粉,取适量用人乳调敷神阙穴。 —5次牢固。 固定5。7天去药,一般一次见效,3 ?防胃病:脐眼喜暖畏寒,一旦受寒邪侵袭,易招胃痛腹泻等肠胃疾病,也易削弱其它脏腑功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常给战士发放布制护脐兜肚挂带,以防因胃肠疾病发生非战斗减员,功效良好;民间特别是我国北方喜裸身睡觉者,也多有用护脐兜肚防病者。?敷脐法:隔盐,隔姜或附子饼灸肚脐,具有温脾益胃,补肾升阳的作用。对体虚怕冷易生感冒者,经常用之,会有很大的改善。艾炷灸、艾条灸均可选用,但艾条火烘灸,方法灵活。先灸热脐眼,再作环脐灸,穿插进行,效果更神。 4、中脘穴,胃肠病克星,减肥治瘦能手 中脘穴之中为三焦中部,脘为腹腔。意指中脘穴是治腹腔疾患的专穴。它又是胃经的募穴,就是胃经经气直接输注的穴位,功效特别强大,被喻为“胃肠病的克星,减肥治瘦要穴”。 【取穴】在腹中线上,肚脐至心窝的中点处。(古骨度法:在脐上4寸处。) 【主治】《针灸学》:心痛、腹胀、翻胃吞酸、饮食难化,赤白痢疾。 中脘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和任脉的交会穴,又是胃之募穴,六腑之会,能借调此4经脉经气,来协同调治各种疾病,经气很强大。中脘穴下,正对脾胃,按揉中脘穴,他们也同时得到按揉,所以,中脘穴特别善于调节六腑的功能,使它们的功能处于既旺盛又协调的最佳状态。例如:若胃液分泌失衡,胃酸分泌过多,而具有保护胃壁作用的胃粘液分泌不足,胃酸就会腐蚀胃粘液屏蔽不到的胃壁,发生损伤性炎症或溃疡;淀粉酶或蛋白酶分泌不足,就会发生消化不良,导致胃胀胃痛,泄痢等胃肠疾病。当此时,急按揉或烘灸中脘穴,就能促进胃肠血液供应,神经的苏醒,增强胃肠的蠕动,使分泌过多的胃液降下来,不足的升上去,恢复胃肠功能的均衡壮旺的良性互动。收到良好的调治效果。推按过程中,可有胀凸或硬实感、水气窜动感应手,听到水气窜动的咕咕声。胃中的秽气,会向上窜动,使人嗳气从口中排出,肠道中的气,会被肠道的蠕动推向肛门,以放屁的形式排出,排净之后人就觉得舒服了。腹下有能使人有硬实感处,是气水积聚,粪团(食物)壅堵,或纤维硬化结缔生成或胃肠挛所致。应将其推揉至消散,若有胀痛要推至不痛,若推数天都无效有可能是纤维化结节症瘕(良性肿瘤)动脉瘤,或息肉,应进行医检,以求确诊。坚持天天推揉中脘穴,这些胃肠病就难以发生。因之人们将其称之为“胃肠的保护神”。 118 中脘穴下是胃,脾又紧连着胃,又是小肠经的交会穴,刺激中脘穴,不仅能促进胃的消化功能均衡有序地进行,还对脾统血和主肌肉的功能,以及小肠感知营养物质的功能,起良好的调节作用,使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数量和比例,不使不足,也不致过量,以维持人体营养的均衡的功能,使人处于既健壮又不胖不瘦的稳定状态。有专家评价它是“减肥治瘦要穴”。我国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身高1。7米,体重长期处于70公斤,标准体重的状况,说明人的肥瘦,是可以通过养生保健来调控的。中脘穴的推揉和烘灸,就是重要的术法之一。 中央电视4台《中华医药》栏目,于2009年上半年曾播出一则,为一位三百多斤重的外国肥胖者减肥的报导,用的都是任脉上的穴位,中脘、气海,关元是三个主穴,治疗约两个月减掉100多斤,是用经络减肥的范例。 现代不少人,把肥胖症归罪于大吃大喝而限食,但限食减肥,患者很难忍食,即使做到,功效甚微,又易复辟;又有人把希望寄托在药物减肥上,也未收良效。今年,还有医家断言,目前全球尚未发现能减肥的药物。上述经络减肥的成功,说明人体的胖和瘦,主要是人体调虚实,平营卫的功能紊乱或衰落所致。人是不能知到也不可能根据人体对营养物质需求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去进食的,但百岁寿星们,却能终生不胖不瘦、体重稳定,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能维护调虚实功能永盛不衰得来的。经络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是使人体壮健,不胖不瘦,的重要途经。《中华医药》成功减肥的报导,为人们重新认识经络减肥的神奇效果,大开眼界, 【用法】针1—2 寸。灸7—15壮。孕妇忌灸。 (1)用中脘穴减肥,宜用深针至地层针法,用于治瘦,宜用灸法。中脘穴虽能借调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以及六腑之气来配合它减肥、治瘦,但胖、瘦和虚浮属肌肉的疾患,是由脾来管的,应加上脾经的要穴三阴交、大都、太白来配合。关元穴是补诸虚百损要穴,中极、气海是善治阳气虚惫,真气不足,水肿名穴,再找它们配合,更收显效。 (2)推揉中脘穴,顺便把其上的上脘穴,其下的建里穴;左右的通谷、阴都、石关等三对穴位都推了,极有好处。上脘穴主要是治腹痛、心痛、积聚(肿瘤)的;肾经的建里穴主要是治腹胀身肿的;通谷是主治腹部结积留饮的;阴都主治肠鸣腹胀的;石关穴是主治不孕、恶血上冲,气逆腹痛的。以中脘穴为中心,一个大巴掌捂揉,就把这些穴位都揉到了,何乐而不为。 5、膻中穴 调心宁志壮中气大穴 膻中穴。膻:读山(shān),古通煽,中是指中气,中气是人体中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的总称。膻中穴,就是说能煽动人体中气去维护人体健康的穴位。有人将其喻为调心宁志壮中气大穴。 【取穴】在胸骨中央当两乳头连线中点取之。乳头下垂者,可按取第4肋骨间隙之中间取之。其下有胸腺,分布着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有心、肝、肺。是心包经的募穴,又是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种精气聚会的穴位)中的气会穴,特善于调气。 119 【主治】《针灸学》:哮喘短气、噎膈(食物膈在食管中不能进胃)胸痛,产 妇乳少。但后来的医家根据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是心包经气聚集之所,能调治心包疾病的原理,用于防治心律不齐、真心痛,心悸等病都有效果,再用肾经在胸部与膻中穴相邻的步廊、神封、灵圩三对腧穴配合调治,效果更好,被誉为“胸前治心脏病四要穴”。其中膻中穴被中国中医疑难病研究会,认为是医治心脏病第一要穴。 膻中穴又是八会穴中气的气会穴,特能理气通络,宽胸畅气。血随气通,就能活血舒心,故膻中穴特能镇咳平喘。据报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膻中穴,能调节神经功能正常发挥,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以及消化道腔径等作用,能有效调治各种“气”病,包括呼吸循环系统,消化吸收系统的疾患。如哮喘、胸闷、心烦、心悸、心绞痛等疾病以及胃肠的各种疾病。 膻中穴下面,是人体中枢淋巴系统第二大免疫器官——胸腺。胸腺是能把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转化和发育成特异功能的T淋巴细胞,并将它培训成最勇武最具攻击杀伤能力的免疫细胞——癌细胞的克星。胸腺是非常主要的培育和训练免疫细胞、人体保镖最重要的基地。T淋巴细胞必须经过胸腺的培训,方能孔武有力,百战百胜。但胸腺容易衰落,刺激膻中穴,有利于改善气血、津液的循环,增强对胸腺的滋养,延缓它的衰退,有肋人体抗病防癌。 【用法】针3—5分,沿皮向下刺。灸3—7壮。推按,自上向下,不得向上。 (1)用于提振胸腺功能,增强免疫力和防治心脏病,各种按摩手法都可选用,但以摇臂拍胸背法为佳。即双手同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动,迅即升起,以胸前手的掌面拍击膻中穴,背后的手背拍击至阳穴,这样,胸前肾经的步廊、神封、灵圩三对穴位,背后督脉上的至阳、灵台、神道三穴,和膀胱经上的心俞、督俞、膈俞三对穴位都拍击到了;同时,手掌、手背的数十个敏感反射区、点,也都拍到了,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疾病,而且对全身的保健,都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2)膻中穴也可以用于治心绞痛者和心脏猝死。当有发生心绞痛先兆时,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地先停止一切活动,轻轻地斜躺下来,同时重咳几声,以防心跳骤停而猝死。然后双手叠掌用力按压膻中穴,一压一松,约1—2分钟,就能缓过来了。自己无力操作者,应向别人求助。同时,要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片,如没有可用阿司匹林片嚼碎后,舌下含服,或服三七粉10克、云南白药,也有相当效果。 (3)药物敷膻中穴法。取冰片适量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敷膻中穴,治慢性气管炎良效。12小时换药1次,10天为一疗程。 民间用药物敷膻中穴治病的术法很多,有待医家 挖掘整理。 6. 中极穴 生殖系统卫士 中极穴是膀胱的墓穴,还是足三阴经和任脉的会穴,对生殖系统的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堪称生殖系统的卫士。 【取穴】仰卧,在脐下4寸取之。 【主治】月事不调、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止、阴痒、阴痛、失精、白浊、尿失禁、尿频或不得尿、疝瘕、水肿、绕脐痛冲胸、阳气虚惫、前列腺肥大。 120 【用法】 针8分至1寸许,灸7-数十壮。 1. 用于保健,多用按揉法。用双手中指着穴,旁二指协助按揉此穴各60次,至有温热感为好。早起前和晚睡前各按一回。 2. 治尿失禁、尿频或不得尿有良好疗效。但按揉时间要达5分钟。若配艾灸任脉的关元、神阙穴,肾经的涌泉穴效果会更好。若用于主要症状为不得尿的治疗,则要加按利尿穴,此穴属经外奇穴,是治疗不得尿有奇效的专用穴,其位置在脐下至耻骨连线中点上。按揉至穴下有酸胀感,很快就会得尿。 第五节 任脉的经道推拿 任脉是最容易进行经道推拿的经脉。取仰卧位,双掌自胸前天突穴下,沿经道一直压推至耻骨前的曲骨穴,就能把胸腹前的21个腧穴都推到了,就能调动“阴脉之海”的经气,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每天早晚各推一回,每回推它三几十下,对脏腑和整体的健康,很有好处。 在压推过程中,发现有反应异常的部位,如厚实感、凸臌、酸胀、气水窜动感觉的部位,要多推按压揉,直至异常反应消失。若病情严重累推不散,甚至推数天不散,则可能已有症瘕存在,可配服消症散结药物如:白芨5、三七2、鸡内金3共研服每服9—15克,每天2—3次,连服数月未见效者,应进行医检,查明症瘕性质和病情,以便辩证医疗。 阴脉之海任脉真 阴脉之海任脉真,五脏六腑保护神。 打通任脉强身道,本固万毒不能侵。 扶正祛邪膻中穴,胃肠不舒中脘伸。 腹泻肠鸣寻气海,滋阴补气神阙臻。 避孕当求石门穴,肾炎尿浊找水分, 诸虚百损关元补,男妇科病会阴仁。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不与脏腑有直接联系的脉道,但它们与12经络交汇,有调节经络气余缺,起经气库的作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奇经有8条脉道,包括:1、督脉;2、任脉;3、冲脉;4、带脉;5、阴维脉;6、阳维脉;7、阴跷脉;8、阳跷脉。八脉中,只有督脉有28个穴位;任脉有24个穴位;其它6脉则无腧穴。督脉和任脉,已分别在第十三、第十四章介绍。这里不再叙述。下面只介绍其他六脉。 第一节 冲脉 【循行路线】冲脉起自小腹内,向下行至会阴部,环髋部折向上行入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过胃经的气冲穴(耻骨骨缝处)与足少阴肾经交会,沿腹部中线两侧,与任脉相伴而行,上达咽喉,环绕口唇。(见图) 【功能和主治】主要调节任脉、督脉、胃经、肾经经气,主治腹部气逆而拘急的疾患。 121 【用法】冲脉没有自己的腧穴,用法有二: 1、脉道推拿:腹部脉道取双掌自上而下推按, 连任脉、肾经和胃经在腹部的经道,一起推了;在小腹 底部至脊柱的脉道,可依脉道走向,作环形推按。 2、推按交会穴:冲脉与任脉的会阴穴,阴交穴, 与胃经的气冲穴、肾经的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 中柱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 门穴交会,(肾经的这些穴位,都在腹部中线旁开半寸处) 必要时,可推按这些穴位。则冲脉和肾经的经气都被调动起来了。 附:冲脉歌 脉出胞宫循脊中,沿腹上咽络口行。 更会胃肾任经脉,通连督脉助气行。 善调腹部气逆急,胞宫逐瘀月经清。 无穴只能推脉道,相交腧穴调多径。 第二节 带脉 【循行路线】带脉起于季肋部(最短而挟脊的肋骨)的下面,斜向下行至胆经的五枢穴、维道穴,横向绕行全身一周。见附图。 【功能和主治】通调带脉,足少阳胆经经气余缺,起经气调节库之作用,同时具有调治此两经脉相关疾患的作用。胆经是全身经道最长,经穴最多的经络之一,作用强大。操作中配合使用,效果尤佳,特别对腹部胀满,腰脊酸冷如坐水中,尤为灵效。 【用法】1、环腰推按。带脉环腰髋部一周,作环腰推按,则全脉道都推到了。又是足三阴经、三阳经必经之区域,这一推,也被推到了。 2、带脉在胆经的五枢穴、维道穴相交会,必要可推揉此二穴,把发生于此二经脉相关的疾病都给治了。 带脉歌 带脉起于季肋间,交于维道五枢连, 环腰推按周复始,腹满腰凉难逞强。 第三节 阴维脉 【循行路线】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廉上行到腹,与足太阴脾经相合,过胸部上至颈部,与任脉相会。 【功能和主治】阴维脉与足少阴肾经、足太 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交会。具有能调节这5经 经气余缺的功能,以及调治所生疾病的作用,特善 于主治心绞痛、忧郁、气闷等疾患。 【用法】1、循经分段做脉道按摩,在腹部与脾经合行的脉道,也一起按摩到了。 2、借穴按摩:阴维脉上,有肾经的筑宾穴,有脾经的府舍、腹哀穴, 有肝经的期门穴,有任脉的天突、廉泉穴与之交会。可借调这些穴位加按摩阴维脉,收一举多得之效。则 122 全脉道都推到了。又是足三阴经、三阳经必经之区域,这一推,也被推到了。 第四节 阳维脉 【循行路线】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向上行经过外踝,沿腿外侧伴足少阳胆经上行,过髋关节部,再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头向前额,折向后弯至项后,合于督脉。 【功能和主治】阳维脉与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督脉又是阳气之海,共同对这6条阳经气具有纳有余补不足的作用。即诸阳经气过旺时,把多余的经气吸纳过来储备着,在经气不足时,补充出去,以维护经气的平衡,对因阳气不足或有余所生疾病,都有调治功效。如恶寒发热、腰痛等。还可协助调治诸阳经所生疾病。阳维脉自足至胁,与足少阳胆经相伴而行,可协助胆经调治胆经所生的相关疾病。 【用法】 1、脉道推按。阳维脉没有穴位,只能顺脉道作脉道推按,阳维脉又多与胆经相伴而行,推按阳维脉,实际也把胆经推按了的双经脉推按。 2、按揉与阴维脉交会穴:阴维脉在金门(膀胱经)、阳交(三焦经)、腧俞(小肠经)、肩井(胆经)、头维(胃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穸、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胆经)、风府,哑门(督脉)等穴交会,在需要调动和阳维脉与之相交的穴位所属经脉之气来调治疾患时,可选推揉这些相关的穴位。 阳维脉歌 脉自足跟至头颈,胆经相伴至胸前。 诸阳均会阳维脉,阳气之海督脉连。 补缺平余调虚实,阴平阳秘气血鲜。 协助诸阳消潜病,发烧腰痛病可歼。 第五节 阴跷脉 【循行路线】阴跷脉起于足舟骨后方,斜向上行至内踝上方,折向上沿大腿内侧上行过阴部,再向上沿腹胸内侧上行过乳,进入锁骨上窝,再上,经人迎的前面,过颧部,到目内眦(角)与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跷脉相会合。(见附图) 【功用和主治】阴跷脉循行在腿内侧,对腿脚疾患,有调治作用;过阴部,对阴部疾患有辅治作用;因胸腹与肾经之间相伴而行或同行,对此二经所生疾病有协治作用。据典籍记载,用阴跷脉调治失眠症和癃闭症有良好作用。 【用法】阴跷脉,多与其它经脉相伴而行,在进行面部、胸腹、腿脚按摩时,多已摩到,只有须要时,才循经脉进行部局部按摩,如嗜睡多眠,可在面部和胸腹部作脉道按摩;癃闭,可在阴部上下进行脉道按摩等。 阴跷脉歌 阴跷自脚至内眦,循行阴部腿腹里。 能理阴气盛衰疾,平衡虚实使相宜。 嗜睡多眠摩脸腹,癃闭少尿阴部施。 纳余补缺调经脉,阴阳协调体安怡。 第六节 阳跷脉 123 【循行路线】脉起足跟外侧,经外脚眼上行至腓骨后缘,再向上沿股外侧和胁后上肩,斜向上过颈上脸夹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环顶过头,与足少阳胆经合于风池穴。 【功用和主治】阳跷脉循行于人体的阳面,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仆参、附阳穴;足阳明胃经的地仓、巨髎、承泣穴;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等,四阳经8对腧穴交会,对阳气盛衰失衡所生疾患,有较好的调治作用,如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气虚乏力等,都能收相当功效;对与之交会的4阳经所生疾患,也有辅治作用。 【用法】 1、阳跷脉无自身专用穴,只能作脉道推按,若发现某部位有敏感反应,就多在那个部位按揉,按揉到患部反应正常即可收效。 2、若敏感反应正好是与之相交的穴位,就可在这个穴位推揉,或针灸,效果更好。 阳跷脉歌 自脚过头贯全身,四阳经穴相与亲。 能平阳气祛疾患,调治失眠与忧烦。 目痛眩晕头痛疾,叩击头部可安神。 它经借穴相协助,阳秘阴平病难侵。 第十六章 经外奇穴 在经络养生和医疗实践中,医家发现,除12经络和奇经8脉之外,还有一些对养生治病有奇效的穴位,称之为经外奇穴。据《针灸学》记载,已发现的有63穴。 第一节 面部 一、四神聪 【位置】: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各1穴。 【主治】:功能醒脑开窍。治中风、头风目眩、风痫狂乱。与百会穴配合针刺之可促进脑干细胞活性,分化成新的脑细胞,防治因脑萎缩、脑细胞死亡引发的脑病。 【用法】:用于养生保健,可取按揉或叩击法。用于治疗,针刺法较好。可沿皮刺2—3分。 二、印堂 【位置】:在两眉头中间陷中 【功能主治】:能醒脑开窍。治急慢惊风、搐搦、鼻疾。平时多按揉,有健脑防中风作用。 【用法】:用于保健,可用推揉法。有用指腹自印堂穴向上直推至发际之神庭穴,叫“开天门”,有健脑醒神明的作用;头昏脑胀时,在印堂穴揪痧,也很有用。用于治脑瘫、脑细胞死亡,则宜用针法,可沿皮刺1分。配合百会、人中穴联合作战,效果尤佳。 三、金津玉液 【位置】:在舌下系带两侧,舌底部紫筋上,卷舌取之。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124 【功能主治】:消除口腔瘀血,促进口腔血液循环,治消喝、口疮舌肿、喉痹、呕吐等。 【用法】:主要用于治疗。用三棱针速刺1分使出血。用于口腔保健,可用“搅海法”,即用舌体上下翻卷转动,摩揉舌底,上腭、牙龈等。金津、玉液穴也摩到了。对促进口腔血液循环,有良好的作用。搅海法是我国寿星们常用的重要养生术法之一。 四、鱼腰 【位置】:在眉毛的中点 【功能主治】: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祛瘀明目。治目翳、红眼病等。 【用法】:平时多按揉,有防翳明目作用。有病时宜用针刺法,沿皮向眉尖方向进针,浅刺1分。 五、太阳 【位置】:在眉尖与外眦之间向外移一寸处以指掐之陷中。 【主治】:功能醒脑、健眼治头昏头痛、眼红肿 【用法】:以指腹按着穴位后旋揉,可醒脑安神,舒眼明目;用于治疗,以针刺为佳。针2—3分。必要时可刺至出血。 六、安眠 【位置】:在翳风穴与风池穴中点,乳凸骨下。 【功能主治】:能宁心静志和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助眠。治失眠、眩晕、心痛、心悸、癫狂。 【用法】:每晚睡前,用拇指指腹按压并旋揉数十次,可速收宁志安眠之效。治疗宜用针法直刺0.8—1.2寸。 第二节 背腰部 一、新设 【位置】:在风池穴下发际处再下1。5寸,颈大肌外陷中。 【功能主治】:能舒解肌痉,治项强、角弓反张、肩背痛、咽喉痛。 【用法】:每天用指腹多按揉此穴,对预防项强、颈椎骨质增生等颈椎病有良效。针灸法多用于治疗。针3—5分,艾条灸5—15分钟。 二、百劳 【位置】:在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处。 【功能主治】:能消癥散结,健肺。治瘰疬、结核病。 【用法】:多用灸法,每次灸7壮。 三、喘息 【位置】:在第7颈椎旁开一寸。 【主治】:呼吸困难,麻疹。 【用法】:宜用针灸法。针3分,灸3—5壮。 四、崇骨 【位置】:在大椎上小椎下(当第6颈椎下)。 125 【主治】:咳嗽、疟疾、百日咳。本穴有催吐作用。 【用法】:针1—3分灸3—7壮。 五、患门 【位置】: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外开1.5寸处。 【主治】:痨瘵(即肺痨)喘息,虚弱、羸瘦。 【用法】:灸7—30壮。 六、气喘 【位置】:在第7胸椎旁开2寸处。 【主治】:哮喘 【用法】:灸7壮。 七、四花 【位置】:在第7胸椎突起下,及第10胸椎突起下,各旁开1.5寸处,相当于膈俞、胆俞,左右共4穴,故名4花穴。 【主治】:痨瘵、喘息、虚弱羸瘦。 【用法】:灸7— 30壮。配以患门穴,效更优。 八、痞根 【位置】:在背部第13椎旁开各3.5寸处。 【主治】:功能活血散瘀,软坚散痞。治痞块久不愈者。痞块者,就是腹中可以摸得到的硬块。痞块可有瘀血凝聚的血鳖,西医叫动脉瘤的;也可有纤维化的结缔组织硬块,民间称之为肉鳖者。肠粘连或肌肉粘连部位,也会生成硬块。 【用法】:多用灸法用于治疗。平时在进行腹部按摩中,若有硬实感应手的部位,应进行探究性按摩,若硬度较高,位置固定,且累摩不散,即可能是痞块形成。此时除应继续天天摩腹外,加灸痞根穴,可收良效;若硬度不高,按摩数天,硬块可消散,则还属痰壅气结“瘕”的阶段。未属痞块症,只要今后改变多坐少动的陋习,并坚持摩腹,即可有效防止痞块的形成。腹腔痞块长期失治,可发生恶性癌变。要加强保健。 九、精宫(志室) 【位置】:在14椎下各旁开3寸处。 【主治】:梦遗。 【用法】:灸7—37壮。针0.8—1.5寸。 十 、十七椎穴 【位置】:在17椎。 【主治】:转胞腰痛。 【用法】:灸17—50壮。针1—5寸,向上斜刺。 沿皮向上刺,留针30分钟,要有酸感且直向上扩散为佳。 背腰部的经外奇穴,在进行保健性刮痧中,腰背部拍打或推按中,都能触及。可不进行专穴按摩。若用于治病,则以针、灸专穴为好。 第三节 胸腹部 126 一、脐中四星 【位置】:以脐为中心,其上、下、左、右距脐中一寸处,共4穴。 【主治】:治小儿暴痫,角弓反张,肠中雷鸣下痢等急症要穴。脐中即神阙穴,就是主治中风、昏厥、肠鸣、泄痢不止、脱肛、小儿乳痢之要穴,再辅之其周边4星穴,功效更快更好。是民间用于治疗上述小儿急症的常用穴。 【用法】:多用灸法,用时每穴灸7壮。但脐中穴宜用隔物灸,禁针。 二、三角灸 【位置】:以患者两口角之长为一边,用硬纸制成一等边三角形“?”。以一角置脐心,下两角成水平,顶角和两个底角的着点是穴。 【主治】:能醒胃开窍,祛气除疝。治冷心痛、奔豚气绕脐上冲,疝气臌胀作痛。 【用法】:灸5—7壮。 三、胞门?子户 【位置】:在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处,左为胞门,右为子户。 【主治】:能健卵窠子宫,促进生殖功能。治妇女婚久无子。 【用法】:针1寸。灸15—50壮。平时多做穴位按揉,有保健防病作用。 四、子宫 【位置】:中极穴(脐下4寸)旁开3寸处。 【主治】:能防衰抗老,妇人不孕。 【用法】:针2寸。灸15壮。按揉可保健。 注:胞门、子户和子宫,是主治妇女生殖功能的,临床实践确有良效。但人的生殖功能有二,一是繁衍后代的生育功能,二是新细胞的生殖功能。妇女一般50岁以后,已停经停育,但仍应具有旺盛的新细胞的生殖功能,方能健康长寿,仍应常多按揉此穴,以利养生保健。依此理,男人常按此2穴,也很有好处。 第四节 上肢部 一、肘尖 【位置】:屈肘,在肘骨头尖端处。 【主治】:瘰疠、痈肿、疔痈、恶疡等。 【用法】:灸7至15壮。 二、中泉 【位置】:在手背腕外侧,阳池与阳溪穴中间之陷中。也就是第一与第二掌骨底后之陷中。 【主治】:胸中气满不得卧,目翳、胃气上逆打膈、吐血、心胸中诸气痛。 【用法】:灸7壮。针3—5分。按揉1—2分钟。用于治疗,要按至气消或病情缓解。 三、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正中央,与劳宫相对应。 【主治】:手指不能屈伸,指掌麻痒,脐风。 127 【用法】:针5分,灸3壮。保健多用按揉法,可与劳宫穴同时按揉。 四、四缝 【位置】:在食、中、环、小4指第1指节与第2指节间之横纹缝中取之。 【主治】:小儿疳积。据民间经验,只按掐中指缝一缝,即有止呃逆,解小腿痉挛 之功效。 【用法】:治小儿疳积,用刺痰法,即用三棱针刺四缝穴,使流出黄白色的透明液 体。(中医叫痰液)。 五、五虎 【位置】:在食指和无名指本节骨头尖上各1穴,握拳取穴。 【主治】:手指拘挛。 【用法】:灸3壮。 六、大骨空 【位置】:在拇指背中节关节中央。 【主治】:一切目疾。 【用法】:灸3—5壮。 七、小骨空 【位置】:在小指背中节尖上,屈指取穴。 【主治】:一切眼疾及烂眼睑、风眼,手节痛。 【用法】:灸3—5壮。 八、鬼哭 【位置】:使双手大指或双大足趾相并,于爪甲根角上取之。 【主治】:能镇惊醒脑。神经反应过于敏感之人,在受惊吓或强烈精神刺激时,往 往会癫狂或痫瘫。民间叫“中邪”或“中鬼”,多用灸鬼哭穴治疗,可使立醒。 【用法】:双大趾相并,用带子绑牢,在穴位上用艾炷灸3壮。效果不理想者,加 双手拇指如法灸之立效。 附:鬼哭穴歌 中邪中鬼哭和癫,吐沫痫瘫在瞬间。 急用鬼哭来施灸,邪消鬼退保安然。 九、八邪 【位置】:在5指岐缝间,左右各4,共8穴。 【主治】:手臂红肿、头风、牙痛。 【用法】:针1—5分,或针刺出血。针刺出血有降压急救作用。常用十宣穴刺血 法配合急救高血压中风急症。 十、虎口 【位置】:在拇指与食指之间,合谷穴前中央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心痛、小儿唇紧。 【用法】:针3分。灸7壮。用于保健,可取按揉法或虎口对撞法。 128 十一、中魁 【位置】:在中指第2节骨尖上。屈指取穴。 【主治】:呕吐、食欲不振、呃逆、五噎。 【用法】:灸3—5壮。治呃逆常用按掐法。 十二、十二井 【位置】:十二井穴,即五指端甲角旁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六对腧穴,左右共12个穴位的总称。 【主治】:中风、卒倒不省人事、常用于急救。中风卒倒不省人事,往往是多个脏腑功能急性衰落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二井穴分属手三阴经(肺经、心经和心包经);手三阳经(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它们又与足三阴经、三阳经交会。同时针刺12井穴,就能激醒12经络经气,收回阳救逆之功。 【用法】:当发生中风卒然倒地不省人事时,急针刺十二井穴1—2分。溢血性中风要刺出血,配合委中穴刺血法和静脉血管怒张处刺出血,效果更好。 十三、十宣 【位置】:在双手10指尖端距指甲1分处。 【主治】:用于卒中,乳蛾等一切急危疾病的急救。 【用法】:当有人发生卒中,或乳蛾堵塞气道,猝然倒地急症时,要冷静地将病人就地斜躺下,同时针刺十宣穴放血。但乳蛾属喉头两旁,发生急性胀气性乳白色囊肿,其形如蛾,封堵气道而使人猝倒。此时,除十宣穴刺血外,还要用尖头棒刺等针刺蛾体放气,疏通气道,方可脱险。 十四、拳尖 【位置】:在中指本节之骨尖上。握拳取穴。 【主治】:红眼病、目翳疼痛。 【用法】:灸3壮。左眼病灸右手拳尖穴。右眼病则灸左。 十五、二白 【位置】:掌后大陵穴直上4寸处,两筋间1穴,大筋外1穴。左右共4穴。 【主治】:痔疮下血。 【用法】:针3—6分。 十六、凤眼 【位置】:在大指内侧第一关节,大指横纹尽处是穴。屈指取之。 【主治】:小儿夜盲。 【用法】:灸3—5壮。 第五节 下肢部 一、环中 【位置】:在环跳穴与腰俞穴中间。 【主治】:腰骨疼痛。 【用法】:针1.5寸。灸15壮。 129 【保健】:可用双掌按在环中穴上方,然后向臀部用力推去。也可用搥击法。 二、新建 【位置】:在腿头大转子与肠骨线上之中央。 【主治】:股臀疼痛、感冒发烧。 【用法】:针3—7分。艾条火灸5—25分钟。 三、百虫窝 【位置】:在膝内髌骨内缘上行3寸陷中。《针灸大成》认为, 百虫窝即血海穴。 (百虫即能致人身痒的各种螆虫、虱子)。 【主治】:能祛湿止痒。治风湿痒,下部生疮。 【用法】:针2.5寸。灸7壮。平时按揉或扣掐,有防病作用。 四、髋骨 【位置】:在膝盖之上,梁丘穴外开1寸陷中。 【主治】:腿痛、脚肿。 【用法】:灸7壮。 五、鹤顶 【位置】:在膝盖上缘中央。 【主治】:瘫痪、膝痛、下肢乏力。 【用法】:灸7壮。 六、膝上 【位置】:在膝盖上端外侧凹陷处。伸足取穴。 【主治】:膝内疼痛。 【用法】:针5分。灸7壮。平时保健取按揉法。结合按揉膝周之梁丘、鹤顶、内、 外膝眼等穴,对促进膝部血液流通,防治膝病有良效。 七、膝眼 【位置】:在膝盖下两旁的凹陷中。左右共4穴,屈膝取穴。 【主治】:膝冷痛、脚气、中风。 【用法】:针5分。灸7壮。平时用双手拇指、食指用力按揉此4穴,有健膝和缓 解膝痛作用。 八、吕细 【位置】:在足内踝(脚眼)尖上。 【主治】:上齿痛。 【用法】:灸7壮。 九、女膝 【位置】:在足跟后赤白肉际处。 【主治】:骨槽风。 【用法】:灸5—7壮。 十、八风(八冲) 130 【位置】:在足5趾岐缝间,左右共8穴。 【主治】:脚气、脚背红肿。 【用法】:针1分。灸5壮。平时每晚温水泡脚时,多推按此8穴,可减少生脚癣的危险。 十一、气端 【位置】:在十趾之端顶。 【主治】:脚气。 【用法】:灸3—5壮。 十二、消石 【位置】足内踝上5寸,相当于三阴交上2寸,漏谷下1寸处。 【主治】尿路结石、尿闭等。 【用法】针5-8分,灸5-10壮。自我保健常用按揉法或按掐法。 第六节 其它 一、阿是 【位置】:此穴无确定的位置。在推按有酸痛感部位,推按到最痛点时,病人会发 出“阿”的一声,就是痛根所在,叫阿是穴。主治一切痛症。 【用法】:针灸或用力揉按至痛止。 阿是穴虽然是以痛点定穴的,但不是所有的痛点都是穴位,而是以最痛的点为真穴的。而且是引发病位疼痛的根源部位的最痛点为准的。如有些头痛,痛处在头,痛根却以颈部,就不能在头部找阿是穴,而应辩明病位属何经何络,而后在颈部找到相应的经络穴位,摸到最痛点,才是真穴。如偏头痛,多属膀胱经管,可在后项膀胱经所过部位寻找痛点,就会发现有数个痛点,但多数是放射性痛点,只有最痛点,才是致痛的原点,在此点用力按揉或按掐,经络就被打通,头痛就会得到缓解。经道打通后,每天多叩敲头部,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头就不会再痛了。其它部位痛症,均此;内外损伤性的疼痛,更不能以伤痛处为穴进行治疗的,而应依全息反射原理,在相应的敏感反射部位,找到最痛的反应点,才能收效。 二、四关 【位置】:四关穴就是合谷和太冲两对腧穴共4个穴位。合谷属大肠经,在虎口第二掌骨旁,太冲属肝经,在大趾本节后1。5寸,靠第二掌骨侧处。 【主治】:四关穴对合谷和太冲穴所主治的疾患都能治。这4穴合起来用,对防治风寒湿痹症有良效。还能调脂降压,对因肝、胃功能失常引起的血压异常,有调节作用。 【用法】:针3—4分。合谷穴太冲穴宜用按掐法,但太冲穴用推按法时,要自后向前推,不要反推。 三——十一穴 分别为:三癫痫、四骑竹马穴;五、灸劳穴;六、灸哮穴;七、囱门不合;八、足小指尖;九、华佗夹脊;十、六之灸;十一、脚气八处穴;因这些穴位自我操作不易,故不详介。 131 十二、十三鬼哭穴 【位置】:十三鬼哭穴是由十一个经脉腧穴和两个奇穴组成。十一个腧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曲池。男用奇穴:舌下中缝、会阴。女用奇穴:玉门(阴户)头穴。 【主治】:癫狂鬼祟,多因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再加上神经错乱所致。当今生活改善,生活和美,已少有此病。 十四、中风七穴 【位置】: 1、百会、曲鬓、肩井、风市、足三里、绝骨、曲池七穴。 2、风池、大椎、肩井、间使、曲池、足三里、百会七穴。两组穴位任选一组。 【主治】:中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蹇濇。 【用法】:各灸7壮。当有中风突然发作先兆时即灸之,可防恶变并使缓解;发作时灸之,可回阳救逆。病后灸之,有恢复功能的作用。对后遗症的治疗,还需配用功能康复经络锻炼法,再配服些能通经活络、活血散瘀、醒脑开窍的药物食物,如速效救心丸、心得安、三七粉等,方收良效。 醒脑开窍防中风要穴,印堂穴 印堂两眉头中间,内与脑海脊髓连, 擅长醒脑开脑窍,能防中风脑萎蔫。 更治头风目眩病,也治因风致痫癫, 常与百会配合用,相得益彰效更鲜。 太阳—醒脑明目名穴 眉梢眦外凹窝中,太阳正照泥丸宫。 善调神经止头痛,眼红脸肿也能攻。 内联助眠松果体,健脑安眠效良丰。 脸面三叉神经痛,常按常模也收功。 第十七章 全息反射区穴 第一节 全息反射理论与中医经络学说 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存在全息反射机制,就是每一个生物体的任一组成部分,甚至任一细胞因子,都存储着整个生命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特征,包含着生命体(含动植物)各部所有的病理和生理信息,只用一个单细胞,就能培育出一个新的生命体来。 这个科研成果,在广西首先应用在香蕉的种苗培育上。上世纪80年代,为发展具有地域性优势的香蕉种植,发展地域经济,但传统的分苗繁殖法来获得种苗,数量少,时间长,制约着发展速度,难以赶上快速发展的需要。全息学说的发现,为广西科学家提供了新的希望,用香蕉叶细胞成功地培育出大量香蕉种苗,满足了香蕉业大发展的需要。 132 全息反射理论在植物生命体上应用的成功,鼓舞着科学家们向动物和人类的生命体进军。我国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教授,精心研究了全息学说在人体上的表现和活动机制,终于在1980年发明了人体“第二掌骨全息穴位诊疗法”,并且指出,我国针灸学的依据,实际上就是不自觉地运用“穴位全息律”,“生物全息律”的原理。并且用全息胚的重演性,圆满地解释了我国在2500年前绘制的经络图,就是过去绘制的器官图:运用了生物泛控论阐明了针刺穴位的作用和麻醉的机理;用全息胚的滞育论,首次阐明了癌细胞的生长机制,这一学说的优化和应用,不仅可以使中医学“经道千载更光辉”。还将使人类防治疾病以至艾滋病和癌症恶魔的困扰中,解脱出来,为人类带来新的希望和辉煌的前景。 至此,科学界已证明,人体同时存在着经络系统、神经系统和全息反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养生和医疗实践证明,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的应用,对人体的康寿,具有神奇的效果,人类应充分地利用这个优势,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机理,尚有待科学界的深入探研。一旦这些奥秘被打开,就能把人类带进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二节 全息反射区穴疗法简介 一、耳穴疗法 1、耳廓是人体四大全息反射敏感区之一。人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器官孔窍气质的盛衰、功能的强弱等方面的情况,都会反射到耳廓表现出来。其实我国经络学家在研究经络的同时,早就注意到耳部的异常变化和反应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其与经络的联系和防治疾病的作用,如“耳上起青筋者主肝风”,“耳间青脉起者掣痛”。用耳中放血法,可治胁中掣痛(心绞痛)和湿疹;用灯心草直接烧灼耳尖,可治眼病、腮腺炎;以艾炷灸耳垂,可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用烧酒滴耳,可以治牙痛;用小管向耳道吹气,可救心脏猝死、屍厥、自缢、溺水、可止鼻血;以手摸耳尖、耳垂等部位,可为小儿退热除痰等。这些是与现代全息理论的机理是一致的。 现代人体生理学机能学研究证明,耳廓有密集的神经分布:有来自脊神经丛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交感神经的分支等。另外,还有伴随血管走向分布的交感神经小束。特别是专司内脏和腺体机能活动的迷走神经,在全身体表任一部位均没有分布,唯独耳廓才有。这意味着耳廓与内脏、腺体的联系最为密切。耳廓全息反射区穴疗法,主要是通过神经、经络和体液以及能量场的综合调节反应来实现的。适当对耳穴进行良性的刺激,对全身组织、器官就能起到有效的反应,发挥其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作用。耳穴调治疾病的作用是双向的,即既能“虚者实之”,又能“实者虚之”使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都能调理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必为副作用或反作用担忧。极适宜于在民间推广应用。 2、耳穴与经络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我国早在2100—2500年前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医学专著《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以及耳廓与人体盛衰和安危关系的记载。确认耳廓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12经络都直接或间接地上达于耳:三焦经、胆经、小肠经,都直接循行入耳;胃经、膀胱经则环行于耳周;大肠经则通过 133 经别与耳相连;6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与6阳经和经别相合,与耳相通。耳穴与奇经8脉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刺激耳穴,就能提振相应经络的经气,与之协同作战,起祛邪却病的良好作用。 二、耳穴的功能作用 耳穴是与之对应的人体器官信息在耳部反应的部位,它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平阴阳、调虚实、增强免疫力、抗炎镇痛、解毒祛邪、回阳救逆的功能。目前我国运用耳穴疗法治病,已达200种以上。防治疾病的种类,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 左右。对一些流行性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传染性结膜皮肤各科,有效率高达90% 炎、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和菌痢、胃肠炎等病的预防,也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对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常见病的防治,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疗法具有防治病疾的范围广,疗效好,操作简易、费用低廉等“简、便、验、廉”优点,广受医学界的推崇和喜爱,已发展成别具特色的医学。 耳穴名称和分布 耳廓全息反射区穴,通称耳穴。按全息生物学说,人体中任一部位的异常变化,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到耳廓上来推论,耳廓的全息反射区穴的数量,将是很多很多的。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耳穴在150个以上。但为了使用方便,经专家论证择优筛选,确定并经常使用的耳穴,约为80个。其名称和分布见附图。 各个耳穴的名称、功能和作用以及刺激的术法,对于耳穴医师是需要牢记和熟练操作的。但对用于养生保健的人们来说,很难也没有必要达到这个要求。因为,耳穴数量虽然很多,但耳体很小,又处于极容易按摩到的位置,随时都可以按摩。只要坚持耳廓全面按摩,几乎就能把全部耳穴都按摩到了,就可收到养生保健的功效。身体健康了,就没有必要去找专穴去治病了。况且,耳穴多是以人体器官命名,一旦那个器官有病,就找与器官同名的耳穴针、按就行了。耳廓按摩术法的众多,都可选用。但本书第四篇第三章《健康百岁养生操》第四节耳廓按摩(拔、拨、拉耳廓)是比较实用又容易做到的术法。 3、现介绍几个常见病的防治。 (1)晕厥 晕厥和昏迷(休克)的急救。主要症状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常用的急救方法,多取按掐人中穴,但用耳穴急救,也很有效。特别对中暑、低血糖、惊恐、癔病、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疗效很好,可作辅助治疗。 【取穴】肾上腺、皮质下、心穴、内分泌。 处于休克状态者,加升压点、肾穴;因暴怒所致者加肝穴;因惊恐者加肾穴。 【治法】?、针刺法:用耳针刺入,强刺激手法,留针约30分钟;10—15分捻1次。 ?、切按法:就是用指甲或器物切压耳穴,一般切压约15秒,放松5秒,每回施术2—5分钟。每日2—3回。 (2)高血压 134 高血压症,世界卫生组织,把收缩压超过140mm汞柱、舒张压超过90汞柱者,定为高血压症。但后来有些医家对90岁以上寿星的调查,他们的收缩压多在140—150汞柱之间,且都没有因高血压引起的自觉症状。说明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壮旺的老年人,血压在140—150之间,只要不出现自觉症状,则是好事。对于这种临界或略微超界的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按摩或其它非药物防治方法,稳定血压在安全范围内,是明智的选择。非药物预防继发性高血压,是有可能的,方法是坚持中医的六大养生术,再加上经穴,耳穴针刺或按摩,就能收功。但对于重症并出现较多自觉症状的高血压,则需药 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齐参,方收良效。高血压的耳穴防治法: 【取穴】降压沟、耳尖(高血压点)、角窝上、耳轮1—6穴(耳轮边缘中段分5 等分6点)、交感、心穴、神门、皮质下。(要选择敏感点)。 在这些穴位中,降压沟、耳尖和角窝上3穴,是防治各型高血压均应取的穴。但五脏六腑的病变,都有引起高血压的可能,治疗时,最好能辩明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如属神经系统失衡引起的,则交感、神门是必取之穴,还要加督脉之百会、心经的神门穴;肾因性高血压加皮质下、肾穴、肾上腺、再加肾经的涌泉穴、太溪穴;心因性的,除加心穴外,心气虚的还应加心包经的内关穴,心血虚的加劳宫穴;肝因性的,还应加耳穴的肝穴,肝经的行间穴、太冲穴、期门穴;脾因性的,除加耳穴的脾穴外,还应加脾经上的三阴交穴等。 治疗方法:有压丸、针刺、电针、埋针、梅花针法等,但这些方法专业性太强,需请医生施术。自我保健宜按摩法:屈曲食指压在耳廓前的穴位上,然后用拇指指腹,隔耳对准穴位作上下、左右搓捏揉摩,摩至发热发红。一般需5—10分钟方可生效。 高血压一般不易直接致人死地,它主要是通过击落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赌塞血管才发生的,因此,在用药物防治高血压时,预防血栓的形成尤为重要。 (3)失眠 失眠主要是松果体分泌袐腿黑素不足或紊乱所致。而脏腑失衡,七情反应过度,都可使褪黑素分泌异常。而失眠。在防治上必需辩证施术。 【取穴】内耳穴。(在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经外奇穴中颈部之安眠穴和手部安眠穴。若褪黑素发生紊乱,与脏腑失衡有关,则宜加相关的经穴和耳穴。 【操作】切按法,搓摩法均可。 (4)齿痛 【取穴】 拔牙前后防治齿痛:取耳垂1区2区之齿1齿2穴;上牙痛取3区正中央之上颌穴;下牙痛取3区上部横线中点之下颌穴,各种牙痛均宜加掐大肠经之合谷穴。 【操作】自我保健多取搓揉法。自我治病可取切按穴位法。 (5)全耳垂按摩保健法: 耳垂分为9个区,有10个穴位。每天实施全耳垂搓揉法,搓至发红发热1—2次,对防治低血压、虚脱、牙痛、三叉神经痛、舌肿痛、舌强语难、下颔关节痛、近视眼、结膜炎、耳鸣、耳背、中耳炎耳性眩晕、扁桃体炎、面部痤疮等,很有好处。 耳穴名称和分布示意图。 135 二、手穴诊疗法 (一)手穴诊疗简介 手穴诊疗法,就是根据手掌形色和部位感受的异常改变来诊断人体的潜病或显病,并用刺激反应敏感点(手穴)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手穴诊疗学在我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早有记载。如“掌中热者腑中热”;“掌中寒者腑中寒”。从整体上指出,手掌与全身脏腑、经络、血脉存在密切的关系,历古以来,就有“十指连心”的说法。此后自唐至清,先后编著有《水镜图诀》、《清太医手诊谱》《行色外诊简摩》《望诊遵经》等,有关手诊和治疗的著作。成为中医诊治疾病的一种术法。 人体解剖学早就发现,手掌上有多达150万多条末梢神经,有数以万计的冷热酸痛的感觉点(穴),都与神经中枢有密切联系;中医经络学说也证明,手部有三阴经、三阳经和众多穴位分布;生物全息理论也证明,人体任一器官的信息都会反射到手部某一部位上来。以此为依据,众多的生物学、经络学名家,都认为刺激手部某一敏感反射区(穴),就如同刺激经络腧穴一样,能收到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效果。经过名师的努力,至今已发现能用于防治疾病的反射区穴有近200个之多。为便于推广应用,专家们选定了掌面42个,掌背50个常用重要手穴。(见附图)。人们只要善于运用这92个手穴,来为自己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就收到良好的效果。 到1973年,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又在第二掌骨节肢上,发现了一个新的手穴系统。就是在第二掌骨侧的一个很浅的凹孤形槽上,存在一个能反映人体全部信息的,新的有序的穴位群。其分布序列为:第二掌骨远心端稍内,与掌心横纹交点为头穴,其后依次分布着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和足,共12个反射区点。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依信息胚理论,各个区间的穴位是无限可分的,但为了方便使用,只要知道各区间所包含人体器官的信息也就够了。各区间所包含的器官信息如下: 1、头区:头、眼、口、鼻、牙;2、颈区: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3、上肢区: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窦中段;4、肺心区: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窦下段、背;5、肝区:肝、胆;6、胃区:胃、脾、胰;7、十二指肠区:十二指肠、结肠右曲;8、肾区:肾、肾上腺、大肠、小肠;9、腰区:腰、脐周、大肠、小肠;10、下腹区:子宫、卵窠、膀胱、前列腺、阑尾、阴道、尿道、肛门;11、腿区:腿、膝;12、足区:足、踝、趾。 这些反射区穴,都以人体器官直接命名,易懂易用。只要那个器官有异常变化,就会在对应的穴区反映出来,在进行触摩该穴时,就有酸、痛等异常反应,当即进行治疗性旋按,就会有所收获;若平时自头区的头穴依次按掐至足穴,若发现有异常反应的区穴,说明与该区穴对应的器官,有潜病存在,即在该区穴旋揉,可收防病于未然的功效。 第二掌骨侧穴位群,治疗疾病的范围和适应症很广,已知能诊治80多种疾病,几乎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以及各种功能性疾病,和各种痛症,并且都有很好的疗效。平时多揉揉多按掐,可收养生保健之功,被誉为“神奇诊疗法”。 136 (二)手穴治疗用法选介 1、高血压 【取穴】落零五(又称降压点)、血压反应区、阳溪穴、合谷穴。属心脏功能所致高血压,加心包区、2区(肾区);属肾因性的,加2区、命门、肾上腺和足心(涌泉);肝因性的加肝穴和胃脾大肠区,再加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效果会更好;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加按耳穴降压沟、督脉的百会穴、任脉的膻中穴,都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用法】按掐法、切压法、旋揉法,都可选用,但手法宜重一点,有酸、胀、痛反应才好。也可用十根尖头牙签集束(用橡皮圈箍紧)触刺手背至发红,也收良效。(拍击法也行,但效果稍逊;在没牙签时行之,也算良法)。 2、糖尿病 据《手形手纹手诊》介绍,“高丽指针法”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自手掌腕横纹中点至中指第三指横纹连线,等分为15段共16点,自后向前排序号1—16个穴道,其中1称下阴穴,2称尿道穴,3称膀胱穴,12称胃中穴,16称心膈穴(见附图),这5个穴道即为治疗糖尿病要穴。这5穴道范围很小,要定位准确,并用线香火灸治,功效较好,也较安全。灸治中要调节好香火与穴道的距离,使火烘热度不致灼伤皮肉,又要使穴道有灼热感为好。有灼热感后撤离,稍停再灸,重复6次左右,每日早晚各一次,坚持下去,病情就会有所改善。 糖尿病是人体分解利用血糖功能衰落,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衡关系至大,单靠药物和经穴调治,是很难收功的,还得靠走路、抖手又抖身、甩手等运动,才能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全面提升人体功能,特别是脾统血的功能,增进人体把血糖转化为能源的功能的配合,方收良效。 (三)常用手穴养生保健法 1、手掌拍手背法。一手手掌拍另手手背10下,换拍另手手背10下为一轮,每次拍15—20轮。这一拍,把手掌手背大部分手穴都拍到了,坚持每日拍两次,可收防病于未然的效果。 有拍手健美歌曰: 手掌通六脉,脏腑紧通连。人体信息貌,尽现掌中间。 手掌拍手背,养生效果鲜。阴阳得协调,虚实相与兼。 醒脑开心窍,逸乐似神仙。活血祛浊瘀,营卫气骄然。 调脂降血压,舒肌美容颜。寿斑难来犯,通便利安眠。 日拍三两次,康寿不花钱。心脏急危疾,拍搓莫迟延。 先重咳几次,搓手心红嫣。推十指发热,刺血救危悬。 心病忌悲恐,心安效方妍。简便验廉术,效果胜灵丹。 2、拍手颈法。自古就有“三颈常摩”的养生保健术法广为流行。全息反射学说的发现更以人体生理学证实了“三颈常摩”的功效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术法简单效宏,更宜推广。摩手颈的术法很多,有旋扭法、推按法、拍打法等。现介绍拍打法: 137 【操作】用一手指腹拍手腕阳面10下,换手打另手阳面10下,再如法拍手颈阴面为一轮。每日1—2次,每次拍5—10轮。 【功效和作用】手颈阳面有阳谷、阳池、阳溪三个升阳要穴,对防治阳虚怕冷很有用;还有养老、外关、列缺三个治头项疾患和益寿穴位。还有能提升血压的手穴——升压穴;阴面有手三阴经的太渊、大陵、阴郄、内关、通里、间使等6个能调治肺、心包和心疾患的穴位,还有手穴寸谷穴和生殖区穴等15个穴位。防治疾病的范围和病种是很广泛的。坚持拍打必有所获。 附:手部全息反射区名称和分布图 三、足穴诊疗法 歌曰: 病从足下起,人老腿先衰。脚穴按摩法,常操病不随。 验廉法简便,保健效果鲜。坚持天天做,强身延寿年。 (一)足穴诊疗法简介 在经络学说中,利用足部穴位按摩防治疾病,早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即已兴起,经络学说中,脚部有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共有38对腧穴左右共76个穴位。(含踝上3寸):它们是:足阳明胃经的历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太阳膀胱经的至阴、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足少阳胆经的足窍阴、侠溪、地五会、足临泣、丘墟、悬钟;足太阴脾经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然谷、水泉、大钟、照海、太溪、复溜、交信;足厥阴肝经的大敦、行间、太冲、中封。针灸、按摩这些经穴,就能收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至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华佗对脚部按摩法进行精心研究和推理总结,写成著名的《足心道》留传后世。这是历史上脚部穴位按摩法水平最高的著作,为脚部按摩诊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经历代医家努力,使之更加发展完善,成为一门简、便、验、廉特色的脚部诊疗学。 至上世纪中叶,全息胚反射学说的被发现和确立,在足部发现了更多的全息敏感反射区穴,并证明脚部经络和穴位存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仅扩大了脚部按摩保健的范围和病种,还增加了其养生保健和诊疗疾病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足穴名称和主治 新发现的全息反射区穴不少于200个,为了便于掌握使用,经专家筛选出75个常用要穴。加上经络腧穴38个,共成113个足穴。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37穴,在十二经络中已有选介,此处不再介绍。这里用图示75个全息反射区穴的名称和主治疾患。(见足穴并主治疾患范围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三)脚部全息反射区穴并主治疾患图 脚部全息反射区穴,分布在左右两脚底的双穴位有42个,加上左脚的心穴1个,右脚的肝穴1个,共有穴位44个;分布在脚内侧(包括脚眼上3寸)的有12穴;分布在脚外侧的有7穴;分布在脚背的有12穴,共计75穴。其名称和主治疾患,见附图(一)至(五)。 脚背经络穴位图 138 (四)常用脚穴养生保健法 1、全面按摩脚部法 全面按摩脚部法,是最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它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温水泡脚时进行。操作方法,要据自己设计的顺序,依次把脚颈、踝周边、脚背、脚底、脚趾每个部位都按摩到。(每个部位都摩10下)。之后可依各人身体健康状况需要,加按一些相关的穴位。如肝肾阴虚的,可加按太溪穴,三阴交穴;防治肝因性高血压的,可加按行间穴、太冲穴和三阴交穴;肾经异常所致高血压头晕、头痛、夜睡流口水等,可加按涌泉穴。以大力扣掐效果较好,虚证最好用灸法;在全面按摩过程中,有异常反应的脚穴和部位,(特别强烈或无反应均属异常),都要多加按揉,直至按揉到反应正常为止。 —30分钟,效果才较良好,但不宜超过30分钟。 每次全面摩脚一般要20 2、温水浴足法 温水浴足法,自古以来是最常用,效果良好的养生保健术法。它能迅速温通经络、活血散瘀、提神醒脑、提振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临睡前泡之,能使人体处于安然的状态进入睡眠,使睡眠能更好地完成它:?消除疲劳;?补充人体在白天劳作中消耗的精微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垃圾和浊瘀物质;?合成人体必需而又不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取的物质等的重任。反映宋朝宋提刑官宋慈的电视剧中的宋慈,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破案名家,他总要在破案的紧要关头,用温水泡脚,才能计上心来,找到破案的办法。证明温水泡脚的养生保健作用,在历史上,即广被官民所认识和接受并流传至今。当今社会更是风菲流行,各大中城市都有众多的足浴店、院,并且生意兴隆。但到足浴店足浴、按摩、虽然环境优美,设备精良,技术也好,但这是被动足浴按摩,按摩师只能间接知道水温和被按摩者的感受,不能及时精确地调节水温和按摩的位置和力度,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被按摩者也失去自我按摩的活动功效,还是自己学会进行自我足浴按摩为好。 操作方法:用一较深的平底盆,注入约40?C—45?C的温水,(高血压患者要略低),水深以浸过脚眼上3寸为好。人坐在一凳子上,臀部约与水盆平。把双脚放入盆中浸泡,时间约半小时,在此期间,要注意添加热水,以维持水温不致太冻。 浴足时,可结合如上法做足部全面按摩。也可在盆底放几粒小石子供踩踏,按压足底穴位。 在浴足按摩中,有几个部位应作为按摩重点:?脚眼周边,内侧有下身淋巴腺、前列腺、子宫、髋股关节、尿道、阴茎等反射区穴,有肾经太溪、大钟、水泉、照海等4穴;?外侧有上身淋巴腺、生殖腺和髋股关节反射区穴,有膀胱经的昆仑、 仆参、申脉、金门,胆经的丘墟、肝经的中封等三经6个穴位。所以,这个部位的养生保健作用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宜列为重点按摩部位。?脚心部位,也就是以涌泉穴为中心的周边部位。这个部位中心是肾经要穴涌泉穴,在其周边有约拇指大的肾最敏感全息反射区——肾脏反射区,其周边是胰腺、肾上腺、脾和横结肠的敏感反射区,常按揉脚心部位,就能促进肾,肾上腺、脾、胰和横结肠的健康,防治许多疾患。最好每次都按它一两百次;?足跟部。足跟部中心是个很大的圆形生殖腺(睾丸、卵窠)反射区。 139 生殖区是主管人的传宗接代和人体生长发育的生殖功能的,是能使人体细胞更新换代的干细胞的母亲——祖干细胞也称原种源细胞的生产基地。若生殖器官功能衰落,祖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不仅祖干细胞生产数量就会减少,功能也会减弱,人就会易衰老多病。足跟上还有骨盆腔、臀部和肛门反射区。常按掐或叩击足跟,可提振生殖功能,延缓衰老,提神醒脑,防治跟骨痛,要用重力扣掐或叩击方收良效。 3、直接按摩相关足穴法 足穴多是用人体器官名称命名,容易理解。脚部反射区穴名称和主治疾患图,已有主治疾患的介绍,那个器官有病变,就找同名的反射区穴和相关器官的反射区穴按摩,即可得到一定的效果。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大肠有病,如便秘,则要加按肺穴帮忙;心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小肠有众多精明的感知细胞,主决着消化吸收的品种数量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对吸收的营养物质的清浊,有非常重要作用。若此功能衰落,进入心血的浊瘀物质就会增加,营养物质的比例失衡,就会影响心脏的健康,所以心脏健康不太好的人,要多按揉足部小肠区穴和手太阳小肠经的养老穴,阳谷穴和后溪穴(郄穴),是小肠经上的要穴,常多按揉,对健肠护心延缓衰老,非常有好处。其它的脏腑相互间的表里和与人体孔窍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二阴(肛门和尿道);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治疗疾病时,可依此关系寻找协治的足穴和经穴,增强防治效果。 温水泡涌泉穴好处多歌 脚掌心处是涌泉,温水浸泡暖全身。促进筋肌气血旺,头痛失眠病可痊。 调脂降压平虚实,更治肾虚目昏眩。喉痛失音溺不利,齿痛衂血夜流涎。 泡后药敷巧运用,诸病难侵得安然。常年坚持不生病,管它药贵看病难, 脚部反射区按摩防治心脏病、高血压法简介 一、心脏病 心脏的作用,是驱动血液周循全身,为人体提供精微物质并带走代谢产生的废物,其作用非常重要。人体的供血是一刻都不能停止的,一旦停止了,人就会在 4—8分钟内死亡,所以,不能让它生病;中老年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很高,常见的心脏病主要的有心律不齐、房室颤动、胸闷、胸痹、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高居于十大死亡疾病的第三位,应引起人们十分重视。脚部按摩法对防治这些疾病有相当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的顺畅,减轻心脏的负担,维护心脏的健康,发挥心脏血泵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按摩常用的反射区:(12)甲状腺(14)肺?支气管(15)胃(16)十二指肠(22)肾脏(23)输尿管(24)膀胱(21)肾上腺(25)小肠(33)心脏(44)横膈膜(68)食管?气管(见足部反射区图) 常用的经络穴位:防治心脏病只用足部反射区是不够的,还应找经穴做同盟军效果才好。常用的穴位有:心包经的内关穴、劳宫穴,任脉的膻中穴加上肾经的步廊、神封、灵墟三穴,合称胸前护心四要穴,心经的神门穴,任脉的关元穴,胃经的足三里穴,肺 140 经的鱼际穴等,都有很好的护心作用。特别是鱼际穴有“按摩能使心得安,胜服速效救心丸”的功效。 注意事项:用手拇指按摩,推、压、按、揉、扣、搓各种方法都可运用,但用力宜轻,时间宜短;要排除杂念平心静气,谨慎小心进行;心脏病比较严重的人按摩心脏反射区,每次不要超过一分钟;若用棘轮踏板踩按,可间歇用力,按压时的疼痛反应,以能够忍受为度,不要过猛。 此外,脚底有着密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通向心脏,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经常刺激脚底有关反射区,特别是心脏反射区,就能起到强心益智作用。如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并按摩脚部相关的穴位20,30分钟;每天赤脚在碎石路上走走、有空就锤击拍打脚 底相关的穴位等,并持之以恒,对防治心脏病是很有好处的。 自主咳嗽救心脏猝死歌 心脏猝死在瞬间,无力自救险象生。数分钟内无救助,凶多吉少活命难。 只有自主咳嗽术,能苏心搏解房颤。趁有余力咳几下,起死回生效不凡。 平日咳它三几下,健肺强心益寿颜。 二、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心脏要把血液输送到全身,是需要一定的压力,医学界认为人体的舒张压不低于60毫米汞柱,收缩压不低于90是正常的,超过为偏高,不达为偏低;若分别超过90,140,就是高血压;血压过高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良症状,常见的有头昏、头痛、耳鸣、眩晕、背部灼热感、脚抽筋、失眠、视力模糊、健忘、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可发展成“高血压脑病”时,首先会出现失语、失明、剧烈头痛、口歪眼斜、呕吐、惊厥昏迷、中风等症状,以至瘫痪死亡;但高血压若没有冲刷击落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是不易致人死命的;因此,对付高血压应防重于治,特别要注意防止血栓的形成。脚部的按摩,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脚部按摩的作用:腰腿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用血最多,供血管道又最长,障碍又最多,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对腿脚的供血和血液回流心脏已很不容易,若发生障碍,就更困难了,这样就会使血压升高。若堵塞特别严重,大量本应供腿部的血液供不出去,就会形成血槌,产生强力冲击波,便容易冲破或击落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而易致中风危症。经常做脚部按摩,就能使脚部血液循环顺畅,增强腿脚肌肉和血管弹性,有利于把腿脚静脉血送回心脏,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血压平稳下来。若效果不明显,就是腰脊血管被堵,须用运动和背部推按解决。 常用按摩反射区:(1)头?大脑(2)额窦(3)小脑?脑干(4)脑垂体(5)三叉神经?颞叶(7)颈(21)肾上腺(22)肾脏(23)输尿管(24)膀胱(42)平衡器官(67)血压点(70)头?颈淋巴腺 其它常用的穴位和全息反射区穴:督脉的百会穴,耳部的降压沟,手部的落零五,肾经的涌泉穴、太冲穴,任脉的关元穴,胃经的足三里,脾经的三阴交穴等穴位或全息反射区治高血压很有好处。宜经常按摩。 141 1、操作方法:用木棍敲打整个脚底以及相应的反射区,强度由轻到重,方向由趾到脚跟,次数由少到多地敲打,同时转动踝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2、每天用温水泡脚20,30分钟,水温约40度为好,不要太高;3、饮食要清淡,有利于血液的清洁,常吃木耳、蘑菇、豆类、生姜、洋葱、红柿子、蔬菜、坚果、鸡蛋、花生米、水果等;少吃肥腻膏腴食品、煎炸烧烤香脆食品;还要多喝水以防血粘;4、怡情定志,欢欣过日,高血压患者,最忌情绪激动。不良的情绪,最容易引发血压急骤升高发生危症,须十分注意。5、每天睡前服阿司匹林75,150mg(小的2,3片),以增加血液流动性,防止 。 血压急骤升高发生危症。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可改服维生素B2 第三篇 经络养生应用选介 第一章 经络养生是健康登百岁的大法 “正盛邪不干,正衰邪必奏”。“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是中医学核心基础;“固本培元治未病,扶正祛邪保安康”。则是指导中医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针;经络者,就是对人体能起“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使人“形神兼备,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大经,因而,经络养生是健康登百岁的大法。在那漫长的经济和科学都不发达的年代,难以用药物治病的岁月,经络养生治病,是十分盛行的,即使在经络学说受到西医和政界的权威人物攻击的年代,在乡镇、农村、边寨仍然广为流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健康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奉献,显示出它神奇的功效,和“简、便、验、廉”的特点与优点,是西医养生治病远不能比拟的。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科学发达和西医的强势普及,加上人类的惰性,慢慢地淡忘了经络养生治病的优越性,许多人把主要眼光投向了药物治疗,特别投向了西医。 人们轻养生保健,把目光专注于药物治病,特别是轻中医重西医,追求名医、名药、贵药、外药、把健康和生命作为赌注,押在了名医、名药身上的思潮的兴起和流行,招来了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使许多人因病返贫以至达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令人心酸的境地,成为我国障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难题。比我国先富起来,率先实行了全民公费医疗的发达国家,也哀叹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深感力不从心,也在积极探索改革以求出路。我国比起这些发达国家来,是未富先老,未富重医,使情况更加严重,前景更令人担忧。更须探索出一条具中国特色的,不仅能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能健康登百岁的道路来。这条道路就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固本培元治未病,扶正祛邪保安康为指导方针,开展以经络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活动,使人少得病以至不生病,万一生了病的也多是能用普通疗法就能治好的小病,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民公费医疗体制。问题就会顺利地解决了。 要构建一个理想的全民公费医疗体制,首先要转变人们重治病,轻养生,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寄托于医生身上的观念,要清楚地认识到,医药不是万能的,疾病最终是要靠自身的正气痊愈的。医生用药物给病人治病,多是“代正祛邪”的,就是用药力替代人的免疫力去治病,对人体的正气(包括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是没有扶植和增强的作用的。因此,医药治病只能消除一些症状,使人感到舒服了一些,就误认为病好了,但病根并没有消除,很易复发。并且药物多有副作用,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142 特别是西药,许多是敌我不分,它在消除了病邪的同时,把人体自身的卫士也消灭了,使患者病好后,多留下气虚体弱的弊端。中医养生四原则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急时才用药补”还要补得其宜。并且在药补中主张“用药能治得好的病,就不打针,打肌注能治得好的病,就不吊针。”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怀疑人体巨大的抗病功能和自愈潜在的能力说:“人体真能有那么强大的抗病能力,还要那么多医院干嘛,回答是肯定的,《黄帝内经》说:“正盛邪不干”,中医学说认定,只要人们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劳作,就能形与神俱,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说,人体中有一支设备精良,英勇善战,武艺高强的卫戍部队,一位老年大学的保健课教师,将其称为9961部队,99是敬老节,61是儿童节,将这支卫戍部队命名为9961部队,就是认为它是一支能确保人的健康,能令人返老还童的部队。古今中外百岁以上的寿星,多是终生不病,无疾而终的。证明这些论说,并非虚谬。当今医院那么多,正是人们忘记了这些学说,放弃了养生保健,躺在了靠医生治病这张懒床上催生出来的。 人体中,是由谁来调动9961这支人体卫戍部队的呢,当然是大脑的神经中枢。但这个神经中枢,有时候会受内外邪毒的影响或其它因素干扰,而有所衰落或紊乱,此时,用刺激相关的经络穴位,就能警醒神经中枢,使其恢复和加强指挥和调度9961部队的功能,去剿灭病魔,疾病也就好了。举几个例子,人们就可以领略其神奇妙用。 ?普通感冒多为普通感冒病毒感染而成,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就是说,不用治疗,都能依靠9961部队,在7—10天内使其痊愈。但现代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神奇的功效,大多数人都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西医身上,西医就用上“代正驱邪”的办法给你治疗。你头痛吗,给你止痛药,你咳嗽吗,给你镇咳药,你发烧吗,给你退烧药,有邪毒吗,给你抗生素。你的症状缓解了,好像病给治好了。其实,感冒头痛、咳嗽和发烧,都是人体保护性的反应,是人体运用这些方法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大脑,邪毒侵犯人体的部位和受伤害的程度,以便向9961部队发出指令前去救助的方法。西医治疗就是用阻断这些传递信息的通路,让神经中枢接收不到边关有难的报告,而无所作为。于是头痛、咳嗽、发烧等症状,都缓解了,但病原体没受到丝毫的损伤。最后,还需要7至10天,依靠人体的自愈能力,才把病治好。普通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但我国西医喜欢用抗生素治疗,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西医还没有治病毒性感冒的特效药物;感冒也有少量由细菌引起的,但难判别,用与不用,按医规全由医生决定,用之无错,还可避漏诊之责,感冒患者又易引发细菌性的疾病,患者多迷信抗生素;医生为了创收,也喜欢用抗生素,特别是新型抗生素价格高,利润丰厚等,于是堂而皇之开出高价抗生素给予治疗。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是一点用都没有的,是药不对症,而且它还敌我不分,在没有主打敌人——细菌的情况下,它会全力对付人体正常细胞和卫士,会使人体体质急剧衰落,虚弱。曾有因长期或过量服用抗生素,使阴阳、气血俱虚,虚汗淋漓不止,以致虚脱者。西医对此,毫无办法。我有一个朋友,就发生过这种情况而差点虚脱,最后还得用中医的“参芪术甘汤”和相关穴位按摩,刺激相关经络,提升亏虚的阴阳气血,才使症状得以缓解。 143 ?中医调治普通感冒非常简单,就是“感冒不用药,休息、喝水加泡脚”。其原理是,休息能消除疲劳,恢复因外邪侵袭而暂时衰落的正气,激发人体卫气以抗病;喝水,能加速入侵邪毒的排出,喝热饮,还能温通经气血脉,提升灭毒功能;温水泡脚,就是通过温通足三阴经(肝、脾、肾),三阳经(胃、膀胱、胆),和人体在足部的几十个全息反射区(点),以全面提升人体正气,加速感冒的治疗,就可能不用7天,即能痊愈;若是初起时,即用上法治之,一两天内即治好。可见经络治病的神奇妙用。 ?经络治癔病和癔病性声嘶,可收针到病除,立效见功的奇效。当癔病突然发生哭笑交替,狂乱不已之时,急用艾条火烧神门穴,可使之立醒。但也有一些病例,醒后说话没有声音,叫癔病性声嘶,曾有一名患者,长期发不出声音,无论用中、西药物怎么治疗,都未能治好。以后找到神经病科用神经疗法,也未能收效,最后找到一位老针灸师,他只针天鼎、间使、合谷三个穴位,当针到间使穴时,一针下去,声音就出来了,神奇得很。这位老针灸师说,癔病性声嘶,是喉神经末梢麻痹使成,只有通过打通经络,消除神经通路上的障碍,恢复神经传导的功能,方能收效。这等于一个人的手脚,被刼匪绑实了,没有外人的帮助,是没法松开的。经络气就是能消除神经障碍的能手,所以能收到针到病除神奇的功效。 ?敲头止头痛,健脑防中风,显示经络养生治病的神奇功效。有一位头痛了几十年的患者,中西草药治法都用过,总是时好时坏,不得已,总得在身上带着止痛退热散,才能熬过几十年头痛岁月。后来知道并采用敲头止头痛的方法后,不仅可收立效见功的效果,近二十年坚持天天做之后,再没有痛过。到今年春,中央电视四台《中华医药》抪报,用百会、人中,印堂三穴为主,治愈一名女性因车祸致脑瘫患者,证明用经络治病的神奇功效。据一些专家研究发现,大脑虽然存在可使脑细胞新生脑干细胞,,但当大脑功能衰落的情况下,脑干细胞大多处于休眠无所作为的状态,这是因为大脑又存在严密保护大脑的的血脑屏障,药物即使是对人体其它部位具有激活作用,按理对脑干细胞也会有激活作用的干细胞,也因无法冲破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脑细胞就无法再生和增殖,对脑瘫、脑萎缩、脑细胞死亡等脑病,就无法治愈。而经络在大脑上的穴位,特别是督脉的百会、神庭、人中、风府和胆经的风池穴,以及经外奇穴的印堂穴,个个都是能醒脑开窍,维护大脑功能健旺和安康的保护神。经络气是自家人,血脑屏障对之不设防,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激活脑干细胞,促进脑细胞的增生而发挥作用。人的头部上有督脉、胃经、膀胱经、胆经等四经65穴(单穴13双穴52),不仅仅只能止头痛,健脑防中风,其它许多疾病都能防治,使敲头止头痛,健脑防中风,成为非常广泛流行的养生保健术法。 经络养生治病的神奇功效,是难以尽表的。人类对其潜在的功能,也还远没有发掘出来,将来,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相互之间,相生相克关系的奥秘一旦被打开,还将发现更多更神奇的功能,就将建立起全新的“经络神经医学”体系,发出更神奇耀眼的光辉。 上述这些,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经络的神奇功效,提高信心,下定决心,坚持使用经络养生术法,为自已的安康和长寿,保驾护航,顺利到达健康百岁的理想境界。 144 目标不明确,行动不坚决;没有信心者,将百事无成。经络养生法简、便、验、廉,效果良好、稳定而持久,但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你要健康吗,经络养生吧。你要长寿吗,经络养生吧~ 经络养生保健的效果是良好的,甚至是神奇的,直接用经脉腧穴去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是一定能收到良效的。但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经络学说是全科中医学基础,还须要用以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全科中医来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更加甚至是神奇的效果。最明显的是:用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来防治疾病,经穴是无能为力的,还得用怡情养生法,为它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才充分发挥它们的威力。所以在本篇中,除了主要介绍直接用经络养生之外,也对一些以经络学为基础的其它术法,作简要介绍。 第二章 常用的经络养生术法 由于经络养生保健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许多术法又能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进行,自古至今,广为名家、伟人所推崇,民间所喜爱,创造了众多的,从头到脚的经络养生术法。今简要介绍一些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 头部经络养生法 一、梳头、叩头法。是止头痛,健脑防中风大法。 梳头,叩头,就是用梳子(宜用木梳、角梳、骨梳、玉石梳。不要用塑料梳)或双五指,用自前向后或星形等方法,依次梳全头;叩头,就是用双手五指伸直收拢成花状,叩击头部,依自己设定的顺序,依次叩击全头为一轮,用于养保健,宜叩4至6轮,有头痛部位,要痛叩至不痛。叩击到头痛部位时发出的响声,与不痛的部位是稍有不同的,当叩到两处声音相同时,头也就不痛了。 梳、叩头健脑养生法,历来是名人,学者所推崇的术法。我国当代伟人,毛泽东就是坚持终生梳头健脑的典范。他无论何时何地,身上都带着小梳子,以便随时梳刷,以保持大脑的清醒,为他成就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起到良好的作用。 能坚持天天梳头养生的人,不仅仅可以止头痛,健脑防中风,还可以预防脑萎缩、脑肿瘤,脑瘫,老年痴呆症的生成,对这些病的治疗,也能起到辅治作用。 梳、叩头之所以具有止头痛、健脑防中风的神奇作用,主要是头部分有督脉。胆经和胃经的26个腧穴43个穴位(见附图),其作用已在第一章中,已作介绍,这里不赘。 二、推摩脸颊法,养生保健美容要法 脸颊是全息反射四大敏感区之一,推摩脸颊养生法,民间流传的,书刊介绍的非常之多,都可选用。本书后面介绍的《健康百岁经络养生操》提出一套脸颊全面推摩的术法,也可选用。这里只介绍推摩为何对养生美容能产生巨大的良好的作用。 脸颊是人的精神风貌,健康状态充分表达的门面,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位,是神经纵横,血脉密布的区域。眼是心灵之窗户,感知外部事物最重要的器官,肝气的孔窍;鼻是体气吸清弃浊的关口,是肺的孔窍;口是人体唯一的精微物质进入人体的的关隘,是脾胃的孔窍,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器官,无一不与神经系统和脏腑有着紧密的荣枯与共的关系。因此推摩脸颊,对促进人体荣卫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145 脸颊面积小,功能多,结构复杂,神经纵横,需要充足气血的及时供应,因而血脉密布,而血管又不能太大。其毛细血管径,属人体第三小(最小的是心脑毛细血管)容易被瘀阻而衰退,所以民间有“人老面先皱“的说法。特别是额头和嘴唇的皮肤,皱得最快。推摩脸颊,能促进微循环,改善脸颊皮肤的供血,起到延缓发皱的美容作用。 脸颊上,分布有14经脉中6经两脉,和经外奇穴。其中有单穴8穴,双穴18对,共36个穴位: 督脉有:素髎、人中、兑端(上唇尖)、龈交(上齿龈中)共4穴。 任脉有:承浆1穴; 经外奇穴有:球后、鱼腰、太阳穴3对6穴,印堂穴1穴。 胃经有:阳白、地仓、颊车、四白、大迎、承泣、下关,共7对14穴。 胆经有:瞳子髎、听会、上关共3对6穴。 大肠经有:禾髎、迎香。共2对4穴。 三焦经有:丝竹空1对2穴。 膀胱经有:睛明、攒竹,耳门,共3对6穴。 小肠经有:颧髎、听宫,2对4穴。 如此众多的经脉和穴位分布在脸颊上,经常推拿脸颊,振奋它们的经气,不仅能调治本经穴的相关疾患,还由于经络间相互衔接和交会,成形相互促进的作用,对其它经脉发生的疾患,也有协理调治的功效。所以,全面推摩脸颊,把这些经穴都推摩到,不仅可使姿容难老,对全身的养生保健都有促进作用。坚持每天推摩两次,每次数十遍,平时有空就推,多少不论,定收良效。 第二节 拍手背经络养生法 强身祛病防寿斑要法 拍手背经络养生保健法,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实用,最易行的养生保健方法。民间有“拍手去寿斑,健体保平安。”的谚语,精概地表述了拍手背的宏奇的养生保健作用。 拍手背经络养生法,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对改善国民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凡是能长期拍手背保健的人们,他们的寿斑都在消退、减少或变淡,他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风貌,都得到很大的改善。过去容易生病的,现在很少生病,以至不生病。坚持不太好,或因外邪侵袭生了病的,也多是容易治好的小病。对身体健康已无多大关系了。 为什么拍手有这么大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手掌是人体最敏感的三大全息反射区之一,人体的信息,都能反射到手掌上来。 (1)掌面主要反射五脏(心、肝、脾、肺、肾)以及人体阴面部位,即胸腹的信息的,其上的反射区点不少于35个;掌面又是手三阴经循行的主要部位,分布着15对,共30个穴位:手太阴肺经有: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5穴;手厥阴心包经有: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等5穴;手少阴心经有:通里、阴郄、神门、少府等5穴。这些都是心肺血管的忠诚卫士,防治心、肺血管疾病,和肝、脾、肾疾患的要穴。 (2)掌背主要是反射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囊、三焦)和人体阳面,即背部的信息的反射区、点不少于32个。手背还是手三阳经循行的部位,其上分布着 146 18对,左右36个穴位。手太阳小肠经有:少泽、前谷、腕骨、阳谷、养老等5穴;手少阳三焦经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等6穴;手阳明大肠经有:商阳、二间、三间、安眠(经外奇穴,但它在大肠经三间与合谷穴间)合谷、阳溪、偏历等7穴。这些都是保护六腑安康的卫士,是提升人体阳气,使人精神振奋的要穴。特别是阳池、阳谷、阳溪这三个阳经穴位,是提升阳气,令人不怕冷,效果良好的要穴。再加上养老穴,经常按之,可益寿延年。 有如此众多的,功能良好的反射区、点和经穴,经常拍击它们,怎么能不使人健康 增寿。 操作方法:方法很多,现选介几种。 (1)掌面拍手背法。以右手掌面拍左掌背10下,再换左掌面拍右手背10下,为一轮,拍10,20轮。力度以稍有痛感为度。但此法拍不到指面和指背以及腕部的反射区和经穴。 (2)前指腹拍手腕法。以指腹按先左后右手拍腕阳面各10下,再拍阴面各10下为1轮,拍10,20轮。这样拍,把手腕和指腹的反射区和经穴都拍到了。 (3)掌面指腹对拍:拍100—200下。 (4)指腹拍指背:左右各10下为1轮,共拍4—10轮。 做完这4种拍手,所有手部全息反射区和经穴都拍到了。若因太忙,时间不够,在每天两回的操作中,每回做2种也可。 此外,阳气虚怕冷和心气虚者,可加握腕旋揉腕部经穴。怕冷者重揉阳谷、阳池、阳溪和养老4穴;心气虚者,要重揉大陵、神门、内关3穴。也可左右手太陵、内关2穴对拍;肺气虚者可用左右鱼际穴对撞。 有如此众多的,功能良好的反射区、点和经穴,经常拍击它们,怎么能不使人健康增寿。 一、上肢前外侧经络穴位示意图 1、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心经: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3、心包经: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二、上肢后侧经络穴位示意图 1、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2、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濼、臑会、肩髎、天髎; 3、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 第三节 摩胸 抗病治心要法 147 摩胸法也叫胸部按摩,已广在民间流行,成为人们喜爱和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当人们心烦意乱、心胸胀满,饮食难咽或透不气来的时候,都喜欢摩摩它,拍拍它来缓解。养生家则坚持常年推拿按摩,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胸腔内藏心、肝、肺三脏和胆腑,还有人体第二大淋巴免疫器官——胸腺,和气管和食道等,经常按摩它,就能宽胸理气,健肺益肝,强心旺血。据现代医学研究,肺活量决定人的寿命,而肺活量是由肋间肌舒缩功能的强弱决定的,而摩胸就能延缓肋间肌的早衰,和肺活量的减退,人的寿命也将有所增加;胸腺,是人体第二大中枢淋巴免疫器官,是能将骨髓干细胞发育并培训成具有极富攻击能力的T淋巴细胞,若生产不足,攻击能力不强,,就会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人体就易招许多疾病以至受到癌症的伤害。摩胸部就能增强人体正气以抗病的功能。 胸部推拿按摩有许多术法,现选介几种: 1、大鱼际揉胸法。以右手大鱼际按在膻中穴上,自内向外作顺时针方向螺旋形按摩至乳根后再作向心形旋按为一轮,揉若干轮后,换左手如法作等量反时针方向按揉。此法可按揉到任脉玉堂、膻中、中庭3穴;肾经的灵圩、神封、步廊3穴。据近年报导,膻中、灵圩、神封、步廊4穴,对防治心脏病有良好功效,被誉为防治心脏病胸前4要穴。 2、推按法。可分三路推按。第1路自天突穴到鸠尾穴、第二路,旁开任脉2寸,自肾经的俞府穴向下推至步廊穴;第三路,旁开任脉4寸,自胃经的缺盆穴向下推到膺窗穴时,跳过乳中穴后推至乳根穴。要自上而下推,不要逆推。每天推两三回,每回三四十次。 胸部推按可推到任脉的璇玑、华盖、紫宫、玉堂、中庭、鸠尾等6个穴位;肾经的俞府、或中、神藏、灵圩、神封、步廊等六对腧穴共12穴位;胃经的缺盆、气户、库房、膺窗、乳根等5对腧穴10个穴位。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理,这些经穴,都是能调治心肺、肝胆疾患的行家里手,是这些脏腑的忠诚卫士。经常推按对人体的保健,可收良好的功效。特别是胸骨后的胸腺,是分泌胸腺素的主要器官,据医学研究表明,胸腺素与人寿命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而胸腺又极易早衰,分泌胸腺素不足,是使大多数人活不到天年的重要因素,经常推按胸部,能延缓胸腺的衰退,收到强身益寿的效果,古今凡懂得此法的养生家,多能成为百岁寿星,可证。 胸腔内有:心、肺、肝、胆、胸腺。大家知道,心包是主血,司血行,保供给的,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可致人死亡;心是主神明,调情志的,是人体最高统帅,神明乱,会变成废人;肺主气,司呼吸,肺活量决定人的寿命,肺停止呼吸,十多分钟也能致人死命;肝主藏血、司人体气血余缺的调节,存清弃浊,解毒泄毒,合成稀缺精微,是人体最大化工厂;胆储胆汁,司胆汁供应,消化脂肪,胸腺是重要免疫器官。以上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器官,分布在胸部的经穴,是它们的保护神,经常要按揉,使它们的功能正常发挥,人体就自然健康了。 第四节 推腹法 固本培元强身益寿大法推腹法 148 腹部的推拿按摩,是古今广泛流行的固本培元,强身益寿的大法。创造的术法也很多,如撞腹法、拍腹法、捧腹法、推腹法、磨腹法(俯卧、腹下置一薄垫,然后磨动腹部的方法)等。而以推腹法最简便易行,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特作介绍: 推腹法:腹部是指胸以下,中焦和下焦部位。可分两路或三路推按。 第一路:仰卧,用双手指掌按在心窝下巨阙穴上,旁及肾经的幽门穴和胃经的不容,向下分别直推至曲骨、横骨、气冲穴,这一推,不仅推摩到腹腔内的胃、脾、小肠、横结肠、肾、膀胱和女子胞宫(卵窠和子宫);推按到任脉上的:巨阙、上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石门(想要孩子的妇女不能推,因为是避孕要穴,要跳过)关元、中极、曲骨等11穴;推到肾经上的:幽门、腹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盲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等11对腧穴22个穴位;还可推到胃经的: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归来、气冲等11对腧穴22个穴位。 第二路:双手指掌分别按在左右乳房下之肝经的期门穴上,旁及外侧脾经的食窦穴,向下推到骨盆。此法不仅推到了胃、小肠、升结肠、阑尾、(右)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左),还推到了肝经的期门、章门、2对腧穴4个穴位;脾经的:食窦、腹哀、腹结、府舍、冲门等5对腧穴10个穴位。 第三路:如分三路,可从腋窝下之辄筋穴开始,往下推至居髎穴。 腹腔内的胃是主纳食(物),司消化,是保证人体精微物质供应的基地;脾主统血,司血清洁,又与小肠的感知细胞紧密联系,共同调节人体营养物质的品种、数量和比例,是决定人体胖、瘦的主要器官;小肠主营养物质的深加工,使之成为人体可以直接吸收的精微物质,还能决定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品种、数量和合理比例的具有重要 功能与作用的重要器官。有专家认为人的胖瘦,与小肠功能的盛衰有很大关系,大肠是人体的废物收集站,它具有回收水液,适时排泄废物的功能;膀胱是人体废液收集罐有适时排泄的功能,若排泄不畅,易招尿。路感染,肾炎以至尿毒症重症;肾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主水,司人体废液排泄。废液排泄不清,邪毒滞留体内,会危害人体安康;一是生殖功能,是先天之本,非常重要;胞宫,是女子生殖器官,它和肾共同调节女子的生殖功能。这些器官的功能如能正常发挥,人体康寿就有了很大的保证。以上介绍的经穴,就是这些器官的保护神,经常推揉按摩,人体想不安康都难了。 〔一〕胸腹部 1 任脉 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隂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腕、 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机、天突。 2 肾经 横骨、大赫、气穴、四满、 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圩、神藏、或中、俞府.气户、 3 胃经 人迎、水突、气舍、缺盘、气户、 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 (二)胸胁部 149 1.脾经:大包、周荣、胸乡、天溪、食窦、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 胆经: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 4 脾经、 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香、周荣、大包。 150
本文档为【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2-10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