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举报
开通vip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细嗅国子监大街的文化芬芳 00826055 城市与环境学院 甘霖 四月暮春,斜风细雨。 七百岁的国子监街古槐如织,静谧安详。一如旧城胡同口晒太阳的老人,将漫漫光阴里纷纭的故事沉淀于心,淡淡微笑,缄口不言。 街口一座古色古香的彩绘牌楼,宝蓝匾额上书“成贤街”三字,宛如一张优美的名片。旁边砖墙上黑色的石匾用简明的中英文述说着这条街的历史:“国子监街元代时已形成,有元之太学。明朝属崇教坊,有国子监、文庙。清朝属镶黄旗,称国子监。民国后延称。1...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 ——细嗅国子监大街的文化芬芳 00826055 城市与环境学院 甘霖 四月暮春,斜风细雨。 七百岁的国子监街古槐如织,静谧安详。一如旧城胡同口晒太阳的老人,将漫漫光阴里纷纭的故事沉淀于心,淡淡微笑,缄口不言。 街口一座古色古香的彩绘牌楼,宝蓝匾额上书“成贤街”三字,宛如一张优美的名片。旁边砖墙上黑色的石匾用简明的中英文述说着这条街的历史:“国子监街元代时已形成,有元之太学。明朝属崇教坊,有国子监、文庙。清朝属镶黄旗,称国子监。民国后延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国子监街。现街北侧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和国子监,国子监街还保留有四座牌坊和下马石碑、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遗址。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街。” 寥寥数言,怎道得尽一条街的沧桑沉浮,槐荫深处,每一片青砖黛瓦、每一条斗拱飞檐,都有七百年的故事可以陈说。静静栖在旧城东北角的这条街巷,保留的是五朝的记忆,传承的是两千年文脉。 深吸一口清新的槐香,我步入国子监街,亲自去寻访历史的记号,细嗅文化的芬芳。 一、 圣人邻里——人间烟火中的市井风情 国子监街东西连着交道口和雍和宫,一个是车水马龙的交通枢纽,一个是香火不绝的拜 佛圣地。可一走进这条古槐夹道的老街,人会自然平心静气,不由得放慢脚步。 这条街,骨子里透出淡泊宁静的气息,宛如一个高傲的贵族,虽历经人生起伏跌宕,却依然通透、达观,喜滋滋地与周遭的平民百姓融成一片,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熏陶着他们。 国子监街两侧的民居多为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和三合院,临街的门楼古建上多有精美的石雕、砖雕和彩绘,常常可见古朴的门墩,独具匠心的的门联。这些民居,是老北京的缩影,透着安详质朴的市井味儿,构成人间烟火里温暖的剪影。 走进去就会发现,这条街并非直棍一样一通到底,而是有许多微型胡同与干道相连。从街面上看就是一个门脸儿大小的通道,里面集中着多个安详的小院落。像国子监街北侧61~65号、43~49号、23~25号(箭厂胡同)以及南侧84~96号、64~76号、44~60号、16~24号、6~12号等均是这种格局的民居。 还有一些独门独户的院落,门脸儿朝向国子监街,这一类大多有精美的如意门,配着砖雕、门墩、门联,门簪上写着“如意”、“平安”或“吉祥”字样,好一点的还有彩绘和飞檐。如国子监街43号,门簪上写着“如意”,雀替下有精美的砖雕,细致地镂刻出各种吉祥的花草;一对方柱形门墩,上面刻有牡丹,顶上各趴着一只小狮子;从门缝还可窥见里面的影壁和太湖石。33号的门面更华丽,台阶更高,四个门簪上书“吉祥如意”,檐下有精美彩绘,朱门映着大红灯笼、铜色包叶、兽头门钹,显得分外富贵,鼓型门墩刻有牡丹和与门钹相同的兽头,门旁铜牌写着“闲逸居”三字,平添几分文士之风。41号是最普遍的一种如意门,比前两种都简陋,没有彩绘砖雕,门墩只是简单的朱红方柱,倒是那副“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古联十分惹人注意。 国子监街沿街民居的对联颇有意蕴。如55号的“诗书孟子邻,松菊陶潜宅”,儒雅隐逸,有书香门第之风。76号拾得居“盛世雍和皆安定,博学国子可成贤”,巧妙地暗含了周围的古迹地名,文雅大气。38号小巧质朴的如意门上书“阳和辉大地,瑞气霭重门”,充满小家院落的祥和喜庆。伴着耳畔的声声叫卖和三轮车的吱呀,默诵这些令人口齿生香的对子,我深深感受到市井俗世亦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雅大俗的碰撞正是这些传统民居最大的魅力。 这条街的居民有种悠然淡定的姿态,暮春细雨里,或者溜着褐色的吉娃娃,或者拎着两颗菜溜达回家,小孩子在杂货店门前跳绳,白发老人对着老外的相机很配合地露出没牙的 微笑。奥运之际,沿街许多民居门前骄傲地竖起五星红旗,街边还挂着“我爱胡同,请骑自行车”的温暖告示牌。沧桑历尽,不论国子监街闻名还是湮没,这儿的居民都是真正的圣人邻里,安然自得地栖居在亭亭槐荫下。 二、 沿街小店——遗落在时光里的回忆 相传周代时的太学旁,有一大片槐树林。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为了互通有无,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槐树林里,各自拿出家乡土特产或书籍等进行交换或买卖。因是文人交易,故出现和气礼让的景象,人们称为“槐市”。以后历代的国子监内外都广植槐树,所以“槐市”也泛指国子监。“槐市众生”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 如今的国子监街,槐荫依旧,虽不见旧日青衫落拓的士子相互拱手作揖,风情种种的沿街小店却仍是国子监街一条抢眼的风景线。 这条七百岁古文化街集聚着许多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古玩店、书画店和纪念品店,从店面到店主都很有特色。古街最西端98号的吟秋堂瓷社,店门朱红,内设茶座,门口竖匾上写着繁体的“国家发明专利晶彩陶瓷艺术礼品展示厅”,旁边一块小牌子上有简体字:“营业中,欢迎参观”。店主穿着奥运外套,亲自执帚扫前阶,一口正宗的京片子加上爽朗健谈的性格,很容易让人领会到北京人特有的的热情醇善。斜对面一家店,招牌上四个繁体字很是潇洒,问过老板才知道,是“福慧庄严”四字。热情的老板解释说,这个词是佛教用语,小店内商品都与佛文化有关。环顾店内,温存的黄色灯光渲染出庄严的神秘感,熹微的光线下那些精美的菩萨像显出圣洁的神性,让人不由得心生虔敬。紧邻“福慧庄严”的玻璃橱窗的是一家不起眼的美术用品店,有个雅致的名字——墨远斋,店门小而旧,裂缝的玻璃用胶带笨拙地粘起。引起我注意的是门上的纸条——“有事请按铃”,再一看,里面一位白发老先生正专心致志地看报,一条街的繁华热闹都与他无关。身处闹市,神游书海,正是槐市儒商遗风。 除了文化味浓厚的老店,街边还有许多个性十足的小商店,让七百岁的国子监街偶尔像个可爱的顽童。37号的卡漫通礼品店摆满了各种漫画书、漫画人物袖珍模型和大小徽章,店主和气地看着大小顾客新奇地把玩商品。这是个轻易能让人回忆起童年的地方,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什么都没有买,只是进来走一遭,然后带着满满的温暖回忆没入街上的人流。这条街古朴而又开放,从东走到西不到千米的距离,我遇见了十来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或者背着大包骑着山地车驶过,或者在店铺里细细把玩陶瓷兔爷儿,更多的在沿街小咖啡厅或茶馆里悠然小酌。就像在27号古色古香的茶社里,一对外国男女,面对一条七百岁的街道,看着质朴纷飞的东方色彩,嗅着馥郁芬芳的雨中槐香,像在家时一样享用简单的下午茶。 给我印象最深的小店名叫“Lost&Found”,干净的浅灰色墙壁配着褐色木质招牌,毫不张扬;门口长椅上坐着一排外国人,加上一个上世纪伦敦风格的黑色街灯,若不是那排黑色的瓦檐,错眼看上去还以为身在北欧。怀着对店名的疑惑,我走进这家别致的小店,温暖迷离的黄色灯光透出一种并不伤感的怀旧,店里的商品很别致:一排八十年代常见的搪瓷暖水壶,停在不同时刻的古旧钟表,老式缝纫机上摆着欣欣向荣的植物,早已绝迹的笨重的理发店椅子,还有一摞摞最新的英文杂志。年轻的店主说,店名并非失物招领的意思,但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店,和记忆有关。 从这家店走出,我的心满满的却无从言说。觉得这一家店把整条国子监街所有小店的微妙联系一语道破,lost and found,很多东西我们曾经遗落,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惊喜地寻回,或者,在莫大的永恒里永远地失去。国子监街,每一家沿街小店都在陈说着一个或新或老的故事,提示着我们遗落在时光里的回忆。 三、孔庙——千年文脉,至圣先师 北京孔庙坐落于国子监街13号,对街一面朱红八字影壁,映着苍翠古槐,显得沉郁浓重;正门又叫先师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檐下彩绘已被岁月磨洗得 斑驳暗淡——在北京城的千年沉浮里,这座建筑有着太久远的存在,太悠长的故事。 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名先师庙。元大德六年(1302)兴建,大德十年建成,虽经过历代重修扩建,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整座孔庙采用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主要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碑亭等,还保存有元明清三朝进士题名碑、乾隆十三经刻石及刻有上古游猎诗的石鼓。 走进先师门时,雨细如丝,潮湿的空气里有松柏的芬芳。如国子监街一样,孔庙也是安静的,然而一个是活泼的恬静,一个是神圣的肃静。我提醒自己,在漫漫700年中,这座古建筑群是三朝统治者尊孔崇儒、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是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而我只来得及在它风光已老之时站在这里,隔着时光的山峦触摸千年文化的脉搏,遥想这里彼时风华。 孔庙第一进院落浅草依依,石碑林立,这里保存有元明清三代198通进士题名碑,徜徉此中,无数熟悉的名字撞击着视线,张居正、徐光启、潘继训、汤显祖、董其昌、袁崇焕、史可法、归有光、于谦、严嵩、曾国藩、王原祁、龚自珍、刘墉、纪晓岚、郑板桥„„尽管石碑上字迹无从辨认,但我确知他们在这里,和五万多名进士的风光与悲凉在一起,寒窗苦、金榜题名、翰林赐宴、平步青云„„一生叱咤终凝固成眼前一个个模糊的名字。 每一通进士题名碑旁都有一个矮小的石碑,上面大多介绍该石碑中的名人,状元奇闻轶事,科场舞弊事件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等。看着那些有趣的故事——“鸭蛋状元”“饽饽状元”“抓阄产生的状元”“百岁状元”„„我真切地感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可爱和无奈。有一故事印象很深,叫“武状元难倒文状元”。讲的是明正统六年辛未科状元杨慎由水路回乡时正遇一武状元的船迎面驶来,两船互不相让,武状元有意为难杨慎,出一上联命其相对:“二舟同行,橹速那及帆快,”谐音暗指三国文臣鲁肃和西汉武将樊哙,寓意文不及武。杨无从相对只好让行。直到多年后其子娶亲,奏鼓乐拜堂时杨慎突然想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也暗含北宋名将狄青和西汉丞相萧何两位古人,意为武不及文。可惜时过境迁,失去反击机会,这成了杨慎一生憾事。 进士题名碑并不全是风光的见证,它们是漫漫科举路的浓缩,与封建王朝的命运紧密相连。此间两座末科进士碑像两座悲凉的墓碑,埋葬两个盛极而衰的王朝。明代末科碑被一棵大树挡住正面,联想到崇祯惶然上吊的结局,这样的巧合令人嗟叹;而清代末科碑由举子筹资建起,上面还有王赓、沈钧儒等民国和新中国风云人物,这座貌不惊人的石碑,不仅埋葬了贫弱的清王朝,也埋葬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 从碑林中走出,前方是一座先师行教像,孔子宽袍飘逸,含笑而揖,四面槐柏参天,背后是气宇轩昂的大成门。这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入口,通向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其恢宏程度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御匾高悬,楹联醒目,书写着对孔子功德的赞颂。遥想当年祭孔大典,乐舞升平,仪仗威严,九五之尊也要在这里虔诚下拜,膜拜这位教化华夏泽被千秋的至圣先师。 通向大成殿的御道西侧有口古井,花瓣形井台,青石井圈。当年井水浅而甘冽,相传文人如能饮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用井水磨墨能笔下生花。乾隆赐名“砚水湖”。几步远之处有一棵古柏,两人合抱都难以抱拢,相传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今已700多年,几乎和孔庙同龄。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孔经此树下,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他的乌纱帽,后人说此树有知,可辨忠奸,就称它为“触奸柏”。这两处文物的神奇传说,给孔庙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大成殿后的崇圣门和崇圣祠本是孔庙第三进院落,后被辟为首都博物馆,在孔庙内对游 人紧闭朱门。于是,对孔庙的寻访只得在大成殿恢弘的背影处戛然而止。穿过一间陈列着乾隆十三经刻石的夹道,在沉默不语的座座儒家经典旁走过,我即将来到另一个古老沉静的文化圣地——国子监。 四、国子监——六堂灯火,翰墨飘香 位于国子监街15号的北京国子监,与孔庙相邻,体现“左庙右学”的传统建制。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始建于元代,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遥想当年,整条国子监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诚惶诚恐地迎接天子驾到;唯有孔庙和国子监端襟正坐,等着天子下马,祭奠先师,临雍讲学——这两座古院落的气派非其它可比。 尊贵如许,谁让它们是国学和儒学的发祥地,整个封建王朝的精神内核呢, 国子监正门对街,一座灰色砖砌一字影壁,虽不及孔庙的朱红琉璃影壁华丽雍容,却更显雅致。正门叫集贤门,第一进院落中有东西井亭,前方的太学门高悬宝蓝色“太学”匾额。进了太学门,一座金碧辉煌的琉璃牌楼映入眼帘,上面前后分别题刻乾隆御笔亲题的“圜槁教泽”和“学海节观”,一位导游在我旁边风趣的说,过了这道门就进入主教学区了。 “主教学区”最重要的建筑是辟雍,专为皇帝讲学而建,是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辟雍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镏金宝顶殿宇,建于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如今,辟雍侧面和背面的水池汉白玉栏杆上都挂满了祈愿牌,远远看去,如仙岛绯云。 相传乾隆四十八年修建辟雍时,为解决环绕建筑的水源问题,时任工部尚书的刘墉大为挠头。而时为户部尚书的和珅建议把“辟雍”殿内的4根金柱去掉,“改用抹角架海梁之法”,不但节省了4400两银子,还使方形大殿更加轩敞。辟雍修成后乾隆皇帝“临雍讲学”盛况空前,监生和官员跪满了辟雍以南的中院、前院和集贤门两侧街道,仅“围桥观听”的学生就有3088人。 环水与辟雍组成一体,形如一块温润的玉璧,是中国传统中天人地方的宇宙观,和外柔内刚的为人处事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璧”与“辟”为通假字,也正是“辟雍“名称的切实来历。辟雍泮水,宛如仙岛,当年的太学监生能在此聆教,确是大幸。 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作用相当于学生宿舍。六堂平日里书声朗朗,称“两序书声”;晚上灯火通明,称“六堂灯火”,都是“太学十景“中的景观。 辟雍北面,彝伦堂前,有一座孔子行教铜像,比孔庙中的石像更严肃庄重,周围围栏上同样系满朱红祈愿牌,使这尊严肃瘦削的孔子多了几分亲近感。孔子像北面的彝伦堂早年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后改为藏书处,即国子监内的图书馆。彝伦堂北的敬一亭是国子监祭酒办公场所,相当于校办公楼。 在彝伦堂前西侧,有一颗与孔庙触奸柏齐名的古树——“复苏槐”,也叫“吉祥槐”。此树亦为许衡手植,相传在明末已死,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枯而复荣。国子监师生发现后纷纷传颂,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人们认为是吉兆,由此得名。 历史上国子监不仅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士子,还接受了一批外国留学生。早在明代就有高丽学生入读国子监,后来还有暹罗、俄罗斯、日本、朝鲜等派来的留学生就读于此。第三进院落中的琉球学馆本是当年的留学生公寓,相当于今天的北大勺园。明、清朝廷对外国留学生的重视和礼遇,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中外教育史和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徜徉于国子监亭亭古槐下,天已放晴,四月的清和阳光穿透绿叶,剔透动人。回头看那华美的琉璃门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此情此景像极了初来北大时第一眼仰视高大的图书馆——光明刺痛眼睛,自豪感和渺小感复杂地交织在心头。这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和几百年来的翰林举子隔世成知音,我突然懂得这座恢弘而沉静的院落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不是儒家文 脉也不是文化圣地,仅仅是他们梦想的图腾,十年寒窗不变的期许。 事实上,挂满国子监的祈愿牌为证,这份期许千年不曾低落。 五、 老街拾遗——槐荫下的沧桑符号 流连于国子监街,像听一个老人徐徐展开一生漫长而斑斓的回忆,时光在缓缓的语气里如莲花开落,久远的影像在静谧中重现鲜活„„以至于惊觉抬头,忽然黄昏,还以为,故事才刚刚开始。 计划用半天来读这条街,却流连到暮色低垂,意犹未尽,恋恋难舍。 槐荫里,依旧有道不完的故事,只需稍作停留,那些符号就会将背后的沧桑一一陈说。 森森国槐,悠悠老街,从未见过一种植物和一个地点般配得如此天造地设。国槐若不是在这条街上,就少了神儿;国子监街若没有槐荫掩映,便缺了韵儿。两相搭配,才构成国子监街微妙难言的神韵。事实上,国子监街广植槐树是有典可考的。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在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着监生们考中高官。早在周代,国子监内外就广植槐树,所以我国历代的国子监内外沿周礼之制,形成槐荫蔽日的景观。 夹道古槐织成蔽日穹窿,整条街立刻有了层次和气韵,显现出像它的历史一样的悠长深远。这条街上有许多古老的符号,就这样静静掩映在槐荫下,平心静气地等待有心人来发现。 国子监街最珍贵和美丽的古物是四座彩绘牌楼,也叫“崇教四牌楼”,分别立在国子监大门两侧和街东西两端,街端两座牌楼写着“成贤街”,国子监两侧牌楼写着“国子监”。4座牌楼原是木质,两边还有4根斜撑的戗柱。清末民初损坏严重,民国年间进行过一次大修,改成了现在见到的钢筋水泥结构。上世纪80年代初,牌楼又被油饰一新。现在朱红的柱子配上宝蓝匾额、七彩绘饰,显得古色古香,与整条街的古朴风格相得益彰。 在孔庙大门东西两侧,立着两座汉白玉下马碑,碑上用满、汉、蒙、藏、回、托忒6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表示对圣人的敬重。然而讽刺的是,在封建专制社会中皇亲贵族尚且对孔子如此礼遇,如今,尽管我们宣扬“尊重知识”、“弘扬传统文化”,而就在下马石碑旁边,却赫然停着数辆汽车~ 国子监街的古迹就像这条街一样不事张扬,一座灰墙,一排残垣,旧时或曾风光无限。78号的火神庙,始建于明代,大殿内原供火神、关帝、财神、鲁班、药王、药圣,现只有临街的山门殿还保持原状,现在正在进行修缮。从仅存的山门殿精美的石雕上,还能依稀想象当年的烟火鼎盛。火神庙往东原本是灶君庙,现在几乎看不出它曾经的存在了。23~25号箭厂胡同,则是当年太学生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 槐荫深处的文物,静静隐没在喧闹市井中,不论旁边是民居、废墟还是高楼,一样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也许,也曾暗暗叹息吧,毕竟在历史的滚滚风尘中,它们难逃被掩埋的命运。可我不希望,毕竟每一个沧桑的符号都保留着国子监街的一部分记忆,它们是700年滔滔长河中唯一可追溯的孤岛。 六、规划改造——七百年前世今生 对国子监街而言,七百年很短,短到未曾抹去这里一块砖一株槐的记忆,随处回首,仍是旧时牌楼旧时街;七百年又很长,长到岁月风霜刀光剑影把一条街都镌刻上沧桑的痕迹,无意抬眸,人面桃花不似旧年。 七百岁的老街,日日在遗落和更新中延续着它古老的故事。 根据资料,国子监街自元代建成,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代修建改造,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对国子监街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贯穿了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在近几年来尤其受到重视。 2005年适逢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国子监和孔庙迎来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95,的古建进行了修缮。此次修缮力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原貌,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绝不忽视任何疑点。例如包括国子监大门在内的部分建筑由红变黑,就是因为在一幅光绪年间绘制的《国子监全图》中,国子监中路建筑下架油饰的色彩有一部分不是传统的朱红色,而是黑色。凭着这一线索,施工人员和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现有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正是凭着这种态度,才使得明崇祯“太学奉旨积分题名碑”重见天日,乾隆御座物归原位。 2006年起,为迎接北京奥运,弘扬“人文奥运”的主题,北京市政府、东城区政府和安定门街道对国子监街进行了铺砖修路,增设夜景照明和音响设备,修缮火神庙及沿街建筑的外立面,加入与古街风格协调的路墩,增设卫生间和景点中英文说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经营单位招牌广告等一系列修缮工作,一切以“最少扰动”为原则,使古街历史风貌更加清晰完整。 除了硬环境的修缮之外,政府还注重软环境的营造。 “居国学圣地,做圣人邻里”已成为国子监街区居民开展国学文化教育的口号。整条街上有国子监中学(26号)、市民学习中心(26号)、方家胡同小学国学分部(40号)、贤子轩书店(82号)和为民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学校(82号)等多所文教单位。2007年,国子监街道与北京大学共同创办的国子监大讲堂,旨在依托北大丰富的国学人力资源与国子监、孔庙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儒家文化和国学文化日益兴盛,国子监和孔庙越发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先后接待了德国国防部长、泰国亲王、日本司法大臣、意大利内政部长、法国前总理等重要客人的参观。在奥运期间,接待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夫人等重要宾客。在参观孔庙、国子监后,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在留言簿上写道:“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中国行政管理的思想体系。”拉脱维亚总统扎特列尔斯留言:“一个民族的智慧,是这个民族最宝贵的东西。” 眼前的国子监大街古色古香又生气勃勃,但其中似乎仍有几处不妥。首先是这条街上有不下十家起名、测名、验名的店,招牌上神乎其神地画着太极鱼,暂且不说是科学还是迷信,我认为这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这样一条系着国学文脉和儒学正统的古街上,这种店并不和谐,反而会造成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另外,国子监街本身不宽,却连通两条交通要道又吸引众多游人,开车进国子监街很容易造成拥堵,不妥的停车地点也会妨碍古街面貌,这条街,古有下马碑,今天为什么不能设“下车碑”呢, 古老的国子监街赋予我们的是繁衍与继承的神圣使命,在仰视先贤光辉,体味文化氛围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科学合理地保护这条街,将这笔财富完好地传之后世。 昔我来矣,细雨霏霏,今我去兮,日暮斜晖。 回首,再看一眼那古色古香的牌楼。落日如金,如三朝圣贤洒落的熠熠光辉,让此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浸润在永恒的静穆和神圣里。 此刻有种错觉,仿佛这一路,不是走过了古槐如织的一条街,而是走过了迢迢七百年„„ 参考资料:《北京名园趣谈》陈文良、魏开肇、李学文著 同程旅游网-国子监 百度百科-国子监、孔庙 中国网-国子监与外国留学生 中国文明网-国子监街:七百岁老街延续两千年文脉 老北京网-国子监街与“槐市”
本文档为【蔽日古槐密如织,悠悠国子七百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2-24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