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举报
开通vip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 宋丽君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流变性的特征。搞好热点报道,要借助于唯物辩证法,以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来正确把握,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热点问题,冷静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共性着眼,个性着手;善于分析,解剖矛盾;力戒片面,把握好“度”;端正动机,讲究效果。近几年来,我国新闻界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就是不回避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热点报道,加强了党、政府和人民的沟通与联系,增强了报道与群众的“贴近性”,在舆论引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热点报...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 宋丽君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流变性的特征。搞好热点报道,要借助于唯物辩证法,以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来正确把握,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热点问题,冷静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共性着眼,个性着手;善于分析,解剖矛盾;力戒片面,把握好“度”;端正动机,讲究效果。近几年来,我国新闻界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就是不回避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热点报道,加强了党、政府和人民的沟通与联系,增强了报道与群众的“贴近性”,在舆论引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热点报道,已成为传媒引导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热点问题报道在整个舆论导向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出来。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它迅速反映客观世界的最新动向与最新趋势,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热点问题比较突出,使人无法回避。二是挑战性,热点、难点问题,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显露,解决这些问题有相当难度,对领导者与实际工作部门极富挑战性。三是普遍性,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四是敏感性,由于是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因此,多数热点问题相当敏感,是社会上一根“紧绷的弦”。五是流变性,随着情况的发展与公众关注点的变化,热点问题也会转化,其自身有发生、发展、消退的过程,今天是热点,明天就可能不是,又有新的热点问题取而代之。因此,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报道,新闻工作者要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以下一些关系:热点问题 冷静思考冷与热是相对的,辩证的。在改革开放时期,各种新现象、新矛盾、新动向的出现并不奇怪,因为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开放之举不可能完美无缺,往往是得失并存,利弊共生,只是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因此,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热点问题,如“下海经商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股票热”,“价格战热”等等,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是,新闻媒介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不能回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积极捕捉,勇于触及,如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环顾左右而言它,就是放弃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另一方面,对热点问题要冷静思考,要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热点报道进行理性思考,周密部署,切不可头脑发热、草率从事。热点问题往往因触及各种利益关系而变得十分敏感,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它是社会心态与公众情绪的“晴雨表”。因此,新闻媒体首先要提高政治敏锐性与观察力,以政治家的眼光对热点问题进行估量,尤其是对某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要了解其各种议论、意见、建议及锋芒所向,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正确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 要对报道之后可能对实际工作与受众产生的影响与效果作前瞻性的估量;还要对产生热点问题的诸多因素及来龙去脉、发展趋势作深入了解;对热点问题及其它事物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方面也要有全面了解。热点报道,涉及到报道对象的美丑、真假、善恶、好坏、利弊;涉及到伦理道德、价值趋向、人文精神等内涵。对此,新闻媒介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提倡什么,鞭挞什么,旗帜鲜明,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舆论。总之,对热点报道中涉及到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也要区别对待,分析鉴别,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媒体要立足全局,把热点问题选准选好。哪些问题要突出报道,哪些问题暂不宜报道,哪些问题要大声疾呼,哪些问题则淡化处理,哪些问题要“加热”,哪些问题要“降温”,都要从纵览全局的高度去正确把握。在选择热点问题报道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帮忙不添乱,切不可为追求“轰动效应”,去盲目地“炒”新闻,给实际工作添乱。热点问题报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因此,新闻媒体一方面要把领导机关有关解决热点问题的考虑、决策、部署,及时加以传播,起“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广大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及时在媒体上反映出来,起“下情上传”的作用,而且要把“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相互融合起来,使党的决策与人民的愿望得到有机统一。冷静地把握好热点报道,媒体要“吃透”两头,既要“吃透”上头的精神,通晓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又要“吃透”下头情况,深入实际,扎根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生。透过现象 抓住本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首先是从人们直接感知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的。这些现象裸露在事物的表层,直接呈现在人们感官之前。记者认识热点问题,也是从多次重复感受这些现象为起点,从感性认识开始“入门”的。因此,在热点报道中,记者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敏感地抓住这些反映各种新动向、新事物、新苗头、新问题的现象,再从现象开始,步步深入。现象是事物的外在形式,具有表层性、肤浅性、流变性等特征。本质则是隐藏在各种现象之中,是事物比较稳定深刻的内涵。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因此,在热点报道中,我们不能满足于抓现象,而是要从现象入手,层层剥笋,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许多成功的热点问题报道,都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局部到整体,从事物的外部联系深入到事物的内核,通过事实的交融升华,揭示事物本质,从而帮助人们获得对热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如《经济日报》关于“关广梅现象”的系列报道,从众说纷纭的关广梅现象着手,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心理上引起的强烈震动这个要害,从而通过报道,推进了新旧体制转换与人们观念的更新。再如有的关于“开发区热”的报道,记者从分析“开发区热”这个现象入手,深究原因,原来有的地方之所以开而不发,形成土地荒芜,是由于少数干部作风不正,认为开发区抓得越多,政绩就越突出,所谓“数字背后出政绩,政绩背后出干部”,这就触及到了现行干部任用制度上的弊端,可谓入木三分。现象与本质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现象能反映本质,有的现象不反映本质,如假象也是一种现象,它给人一种与本质相反的印象。因此,不触及本质的热点报道,只能是社会现象的罗列与堆积。不善于识别和剔除假象的报道,或被假象牵着鼻子走,只能对受众产生误导。共性着眼 个性着手在热点报道中,要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与矛盾特殊性即个性的辩证关系。人们认识事物的时候,首先是从个性开始。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吸引了千百万人的视线,因此,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抓热点,首先要抓矛盾的特殊性,这既是认识规律,又是新闻规律。如果媒体报道的问题平淡无奇,缺乏显著性与鲜明性,缺乏典型意义,报道了也不会产生社会影响,所以,热点报道应从事物的特殊性着手。然而,事物的个性是离不开共性的。记者在进行热点报道时,一定要高屋建瓴,善于从全局上衡量被报道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指导意义。对热点问题的报道,首先要抓准“点”,这个“点”如果没有时代意义,没有代表性,没有体现共性,那就失去了报道价值。大千世界充满着各种矛盾与冲突,大至局部战争,小至邻里纷争,都可形成热点问题。因此,在众多的热点问题中,我们要认真加以鉴别与分析,哪些问题具有矛盾的普遍性,既是领导机关关注的,又是实际工作部门瞩目的,更是群众议论纷纷的,其显露的倾向具有普遍性,其蕴含的实质具有指导性,报道后可起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列宁说:“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如果热点报道选择的是个别的、孤立的、偶然的事实,割裂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就事论事式地去报道,只能使受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本文档为【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03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