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举报
开通vip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闫合作 孔子教育智慧可用“一二三四五”五个数字来简单概括。 “一”是一个教育目标:仁。就是以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为目标。这样的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有计划地每天进步一点点。 “二”是指两种认识观: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的教师观。 孔子的教育观主要是: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移风易俗的社会活动。求学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开启智慧、提升能力,使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孔子的教师主要是:教师不能只是教授“记问之学”,而要对知识追根溯源...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闫合作 孔子教育智慧可用“一二三四五”五个数字来简单概括。 “一”是一个教育目标:仁。就是以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为目标。这样的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有计划地每天进步一点点。 “二”是指两种认识观: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的教师观。 孔子的教育观主要是: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移风易俗的社会活动。求学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开启智慧、提升能力,使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孔子的教师主要是:教师不能只是教授“记问之学”,而要对知识追根溯源,还原生活,使学生学到活知识而不是死知识;教师应具备“知”(会说)和“愚”(会不说)两种语言能力;教师教的是孩子而不是知识,要目中有人、尊重学生。 “三四”是指三个四:四种教学方式、四种教学方法、四种学习方法。 四种教学方式分别是:个别教学,无为教学,随机教学,说记教学。 四种教学方法分别是:喻,诲,言,教。 四种学习方法分别是:问、说、见、习。 “五”是指教师应像孔子那样具备五种品格: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敢说敢为、重名重利、心怀天下。 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老师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可以快乐地学,把教学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孔子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老师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演示、实验、练习等方法。   传统的教育是“遗传”式的,即传承人类文化,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而新课改使现在的教育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教育的主题。   新目标必然要求有新的教学方法。人们总是向外找,移植国外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要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只有从我们的文化中去找药方。从中国古典的教育思想中借鉴,比照搬国外的教育理念,更能适应中国的教育。   据《论语》中的记载,孔子针对不同的施教对象和施教内容,主要运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喻、诲、言、教。   喻是通过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等方法来讲清知识;诲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言是交谈,即师生对话;教是做出示范,使人仿效。   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非常注重讲授方法,“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和教育对象不同,分别采用喻、诲、言、教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我们没有把“讲解”“讲授”单列为教学方法,一是因为几十年的教育现实已经证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这一种教法,不能保障大部分学生取得优秀成绩,而是造就了大批的差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少讲,少用这种无效的教学方法。   二是因为很多教师的讲解,其实只是“诲”知识,而不是“喻”知识。也就是说不是在讲课,而只是在重复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知识。而且有的老师的重复,不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而是把简单的知识变得更复杂。老师不讲,学生看看书还能明白;老师一讲,学生反而更糊涂了。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把重复知识当作讲解,却不知“喻”才是最好的讲解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太注重重复知识,仿佛不如此重复,无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教师的渊博。   一些本属“教”的知识,不去用身教,让学生模仿,也是靠讲解。如一些实践课、实验课、学习的方法、做题的技巧等。现在教育缺乏的是“喻”、“诲”、“言”、“教”,而把教学方法一味地禁固在讲解——复述教材知识上。   那么老师在课堂上还讲不讲?讲,这里说的“讲”不是重复教材知识,而是把“讲”变成 “喻”、“诲”、“言”、“教”等不同方法来使学生明白。   这四种最基本有效的方法,老师们平日也在用,只是没有明确意识,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不能理性地运用罢了。   我们要像孔子教学一样,有教无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孔子的教学方法,正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喻 讲解是说明、解释事实和论证原理。传统的讲解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讲解,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重复而已。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传统的讲解方法实质上就是重复知识。   真正的课堂讲解应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使学生易知易懂。讲解最主要的方法是“喻”,而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却很少有意识地运用。   《礼记·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喻”是先秦最主要的讲授方法,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最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学方法。   《礼记·文世子》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先秦时期对教师教法的要求,是“喻”而不是“传”“授”。   “教之以事”,就是举事例来阐述,让学生体会到需要学习遵守的各种知识、品德。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喻教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法主要是“喻”,而不是“传”和“授”。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就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运用举例子,打比方,说故事,使学生领悟得更深刻。   而“喻”,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   1.何谓喻   “喻”是什么意思呢?喻就是不明言,而暗示之,“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学生心领神会,理解得更深刻,知道得更确切,明白得更清晰。   “喻”和“谕”不同,“喻”是不明言而暗示之;“谕”则是明确地告诉,直言而使人知道。   《广韵》解“喻”为“譬谕也”,意思就是打个比方来告诉对方,而不直接告诉对方。譬,譬如,打比方。   喻,是打比方来说明,能使人理解得更深刻,更清晰,因此,古代把“喻”做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教学,用的方法就是“喻”。 “喻”是最重要的一种讲课方式。   “喻”,更容易使人接收。   想让学生知道的知识,不要明确地讲说,而是通过举例子,打比方,讲故事等,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使学生自己领悟到该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兴奋感,对自己感悟和发现的知识,就会记忆深刻——因为是自己感悟出来的的东西嘛。这些知识,他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运用。“敝帚自珍”,也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喻”,更容易使人明白。   抽象的道理打个比方,使之形象生动;难解的习题,举个例子,使之容易理解。   比如在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数学中有这样的文字题:6乘8加上4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往往列式为6×8+4。   如果这样给小学生讲解:“6应该乘一个和,应该是最后求一个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6乘和,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6×(8+4)。”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种玩文字游戏式地给学生讲解,只是重复题意,很多小学生仍很茫然,无法理解,如果打个与小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形象直观的比方来说明,就容易使学生明白。   “比如说‘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不能因为上面的8离6最近,就用6×8。”   儿童思考问题,主要取决于儿童生活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这个比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容易使学生理解,可以使学生有直接的感觉。碰到这样的题,也不敢吃“哥哥”了,就会吃“哥哥的苹果”。(储冬生:《“数学现实”与生活经验》,《教书育人》2004.4)   这种打比方来讲的方式,就是“喻”。   4.现代教育如何运用“喻”教   现代教师讲授知识,最缺乏的就是“喻”这种讲授方式。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是不用“喻”这种教学方法,而是没有明确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没有将这种教学方法明确化、经常化。   有的老师讲课,往往只是重复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重复说给学生就算是讲课了,而不是用“喻”来阐述教材上的道理。道理只是几句话,而要学生学透学深,则需要来“喻”教材。就是打比方,举事例,深入浅出地以喻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掌握的更扎实,学到的是活知识,而不是死知识。   讲课不是重复知识而是“喻”知识。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不能传授的。现代教师,不但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艺术,更要具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传授”,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但这种方式是以泯灭和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为代价的。   教材一般是用严谨的、学术的语言来说明理论、公式、定理。而老师讲课,不是重复这样的语言,而应该将这些理性知识用感性知识来阐释,用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来“喻”这些理论。教材一般是用严谨的、学术的语言来说明理论、公式、定理。而老师讲课,不是重复这样的语言,而应该举例子来说明这些理论、公式、定理是如何从生活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该如何运用于生活。将这些理性知识用生活中的感性知识来阐释。   万有引力是理性知识,教材是用抽象枯燥的语言来阐释的。如果老师只是照着教材来讲,学生很难理解,即便理解了,也只是作为知识来掌握,只是为了做题。如何来讲解这个知识?国外的老师就用故事来讲解。说有一天,牛顿坐在树下,有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天上掉?牛顿就去研究这个问题,发现物与物之间相互有吸引力,苹果往下掉,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的缘故。   这个故事,很生活地说明了理论,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发现是很简单的事,如果“苹果”砸的是我的头,我也可以发现这个伟大的理论。使学生知道,这个“苹果”,就是一种念头,一种对生活的观察。 教材讲的是理论知识,教师讲课是将理论通俗化,知识生活化。不能只是把知识从书本传到学生的大脑,再让学生从大脑搬到试卷,而学生却不知这些知识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哲学本来是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而在我们所学的教材中,“哲学”是一门学术,是一门知识,学习它,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学生记记背背,并不了解哲学是怎样来的,也不知如何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因为老师的讲解只是照本宣科地将教材上的内容重说一遍而已。我问过许多大学生,许多教师,甚至政府官员,他们对哲学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是一门课程的认识上。问是否有意识地运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他们很茫然,觉得不可思议。“能指导吗?没有用过。”   你有这样的感叹吗?自己学十多年,学了几十门课,发现自己工作、生活很少主动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知识是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见识、能力的,而我们学的知识,只是用来考试,几乎完全与生活脱节。这是我们老师只是重复知识的教学方法造成的,难道我们老师没有责任吗?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里是怎样讲哲学的?“用照相作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反映论”;“追论雷峰塔的倒塌”来说明“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说明现象和本质;一句“天晓得”,就点明了“不可知论”的真正内涵……   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会真正知道哲学是什么,就会知道怎样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针对《哲学》这门教材,语言是枯燥和抽象的,教师给学生讲解时,如果只是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一遍,还是用那种抽象的、学术性的语言来表述,不是讲课,只是重复教材。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不重复教材而能讲好教材呢?   像艾思奇写《大众哲学》那样以“喻”来阐释理论,这才是老师真正的讲课方式。   教材所讲的都是理性知识,是在人类无数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是对事实和材料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而教师的讲课,就是把这些理性知识还原为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感性知识。   教育是为了传播理性知识,而教学过程,决不能是传授理性知识,教学过程是用感性知识来阐释理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被发现和被总结的过程。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里谈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时说:“科学著作中的理论知识,也是从极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上辛苦研究出来的,我们自己如果不多少有一些同类的感性知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著作。例如我们要了解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要了解其中的许多深刻的理论,我们就必须同时学习一下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有这些历史的感性知识作基础,才有可能了解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理论著作。” 打个比方,如果教材是讲毛泽东的理论,教师讲课,就要讲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用感性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性的知识。   讲故事是最好的“喻”方式,而很多老师几乎忘记了这种形式。并不是只有孩子才喜欢听故事,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来说服人,最容易使是相信接受。把说教的内容编成故事,把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故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诲 诲,《说文解字》:“晓教也。”——就是用直接告诉的方法来教育别人。   告诉对方怎样做,使对方知晓。诲是直接告诉的意思。诲的内容一般较明白,直言于人,使人知道。   “诲”与现代的“讲述法”相近而又不同。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传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讲述是传述、描绘事实。   “诲”,就是直接告诉对方,使学生知道而去遵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   (一)孔子的“诲”教   《论语》记载孔子用到“诲”的句子共五处,而在回答学生问题中,用“诲”这种教学方法的却比比皆是。   如《先进篇》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在子路与冉求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只是告诉其该做的行为,而不做解释。如果解释原因,告诉子路你有兼人的毛病,所以说要问问父兄;告诉冉求有固执己见的毛病,所以要“闻斯行之”。子路与冉求还会接受老师的建议吗?   有些知识,只要明白地告诉就行,过多的解释,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孔子弟子请教孔子的问题,孔子大都是针对其缺点而谈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解释只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孔子往往采用“诲”这种教学方法。   (二)“诲”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的讲课既不是“喻”,也不是“诲”,而是一种对教材知识的重复。将课本上的例题给学生在黑板上再重复讲述一遍,或把教参上的内容复述一遍,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讲课内容。   其实,那不叫讲课。老师上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记忆,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可以看,老师的职责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重复教材知识,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方式。   “诲”是是用肯定句式,最简洁、最直接告诉学生的方式。这不是老师偷懒,而是一种教学艺术。   有的老师一上课就是“讲”,说了很多,学生不知该掌握什么,好象都理解,却又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   道理只有一句或几句,而要阐明这个道理,却需要无数的事例,需要数十句或数百句语言。说道理叫“诲”,而要讲清道理,就需要“喻”。在讲课中,说明讲课内容,用“诲”;而讲课,不能是重复知识,而要用事例来喻。   课堂上哪些知识该用“诲”,什么时候用“诲”呢?   1.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简洁明白,使学生一目了然。出示课堂教学目标时用“诲”,直接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今天学什么,使学生上课学习的目标明确。   2.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一定要采用“诲”的形式,明白地表述,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内容是什么,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学生应该注意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强调的,要直接点出,让学生有明确的意识。   3.批评学生的时候   老师在批评的学生的时候,要用肯定式的句子,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错在哪,应该如何做。不要用反问的句式。反问语气有一种挖苦、嘲笑的意味。   一般的错误,直接指出就行,只要不是品行问题,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   4.回答学生的问题   在学生发问时,老师要用“诲”这种教学方法,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不要频繁地针对学生发问。很多老师在学生来问问题的时候,总是反问学生许多问题,还美其名曰“启发式”教育。   学生来问某个问题,说明某个问题的有关知识并没有掌握,老师此时的发问,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发问的勇气,使学生不敢再问。因为学生可能只是问你一个问题,而你要反问学生几个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出,你可能发脾气,责问学生。学生为了避免与老师间的这种自找的尴尬,就会减少自己发问的次数直至不问。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礼记·学记》)我们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往往是小叩而大鸣,效果适得其反。   该“诲”的时候要“诲”,这不是老师偷懒,而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提问。     三、言           "言"的意思就是"言谈","谈论",用现在的话就是"课堂对话"。是《论语》记载中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意义上的谈话法有很大不同。     传统的课堂对话,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课堂对话,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有对话过程,也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真正的对话。     这里所说的"言",不是传统理解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不是老师提问学生,更多的是学生询问老师,或由老师引出话题,师生各抒己意,共同讨论。在对话中深化学生的思维。     这种对话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师从独霸课堂的"独奏者"角色转变为"伴奏者"角色,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将学生的独自学习变成了合作学习,由被动性的接受变为主动性的学习。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也主张对话式教学,认为教育是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     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老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要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展开对话,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一)言谈式教学法的形式 1.讨论式     这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时,师生共同讨论,互相提高认识。     如《学而篇》15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这里,"始可与言《诗》已矣",就是说可以与子贡一起讨论《诗》了。因为子贡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了。 《八佾篇》第8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始可与言诗已矣"。   2.各抒胸意式     《公冶长篇》第26章: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在这章,孔子提出一个各言其志的话题,师生各自表明自己的心志。言谈法的运用,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师生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式的。     《论语》中记载的另外一次学生谈志章,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就是要学生以平等的心态与自己交流。 3.答问式     答问式,是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而不是老师对学生穷追滥问。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发问的欲望,使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发问,这样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发问能力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只要培养了学生的发问能力,不愁学生掌握不了知识。     教师提问,只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学生提问,除了掌握知识外,更多的是培养发问能力。发问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二)言谈式教学的对话方式     现代课堂教育,真正的课堂对话太少,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缺乏生生之间的自由对话。而课堂对话,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     "言"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算是学习方法,做为学习方法我们叫"说"。"言"是一种对话式的交流。     课堂教学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课堂对话的主体可以分为三种: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及学生群体。言谈式教学的对话方式可以分为几下几种: 1.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这种对话方式多表现为提问与应答中。传统的这种对话,往往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主导问题。新课堂要求让学生占主导地位,来主导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只有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才更有益。     此时教师最好不要站在讲台上,而要走近学生,便于与学生的交流。 2.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对话     这种对话多发生在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评价等教学过程中。这时教师是主体,其行为不是指向某一个学生,而是指向学生群体。 3.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一般在相邻座位的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对话交流,可以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4.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对话     这种交流方式一般发生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个体最好不要与全班学生进行这种个体与群体的对话交流。 5.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对话     这种交流一般是小组对小组,或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形成的群体之间的争论。     第三至第五这三种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在学生中巡视,一来便于掌控组织课堂,随时发现问题,二来便于学生发问。     这种言谈式的教学,增加了学生表达知识的机会,可以使学生理解更明确,记忆更深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能力,是现代教育最需要的教学方法。   四、教 教,与演示法有相同之处,却又不完全一样。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教”指教师做出示范来,让学生跟着模仿做。   “教学”的内涵应该是教师做出示范来,让学生跟着学。而现在的“教”,严重缺乏示范性。教师对“教”的理解,已完全偏离了其原义,成了讲课,而不是“教”课。   “教”的内容一般是实践性强的,多指行为。   在《论语》中用到“教”字的句子共七处,而且 “教”的对象主要是民,只需“使由之”就行。   “困而不学,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篇》)。不学,只能使他照着做,不能使他们知晓其中的道理。故针对百姓,一般提倡教化,使用“教”,而不用“喻”、“诲”、“言”。   当传授使人遵循的行为内容,形象直观的知识时,用的方法是“教”,让人仿效。   “言传身教”,很好地体现了“言”、“教”的本意。   现代教学中的演示法、参观法、实验实习法都是“教”。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到“教”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不是自觉行为罢了。   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一道例题时,对其解法的重复也是一种“教”,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只是我们把这种“教”当作了讲解,而没有当成一种示范。强调的是学生的听,而没有强调学生的模仿。学生运用最好的学习能力不是听而是模仿。“教”和讲只相差一点点,而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如果我们明确“教”这种教学方法的概念,在教学中就可以自觉地运用,使之产生更好的效果。   当学生问问题时,教师若将自己如何思考的过程,再现给学生,尽量做得能让学生模仿,这是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一种模仿,老师写一篇下水作文,使学生仿写,这是“教”;如果讲写作的技巧,一二三四五地罗列写法,这是“传”。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不可以“传授”。   老师范读课文,是“教”,而如果讲朗读的方法列出一二三四条,就是“诲”知识或“传”知识。只是“诲”或“传”知识,是不可以培养出能力的,“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方法,它使学生有了可模仿的对象,模仿是能力养成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人类最擅长的学习方法。   在现代信息社会,教育的功能已经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培养能力。”   匠人与艺术家区别在哪?能传授的是匠人技能,而匠心是无法传授的,只有让学生多参与,在实践中摸索,才能体悟。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最本能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孩子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他们从一出生,就会将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贮存在大脑中,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加以仿效。   而孩子上学后,老师却不用孩子最擅长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就发挥了学生这种本能的学习能力,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档为【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