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

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

举报
开通vip

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 实验设计和薄层层析 一、 设计实验 CAD+B 1、 判断结构(脂溶性,水溶性,氧化还原性) 第一步:先判断反应物和产物结构是脂溶性还是水溶性。水溶性物质指:含羟基(OH),羧基(COOH),胺基(NH),盐(铵盐,羧酸盐)。脂溶性物质指:烃类(碳氢化合物),硝2 基化合物(NO),卤代烃(F, Cl, Br),醛酮类(C=O),酰胺(CON)。再判断反应物和产2 物结构是具有氧化性还是具有还原性或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物质:烯烃(C=C),炔烃(C?C),腈基(CN),硝...

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
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 实验设计和薄层层析 一、 设计实验 CAD+B 1、 判断结构(脂溶性,水溶性,氧化还原性) 第一步:先判断反应物和产物结构是脂溶性还是水溶性。水溶性物质指:含羟基(OH),羧基(COOH),胺基(NH),盐(铵盐,羧酸盐)。脂溶性物质指:烃类(碳氢化合物),硝2 基化合物(NO),卤代烃(F, Cl, Br),醛酮类(C=O),酰胺(CON)。再判断反应物和产2 物结构是具有氧化性还是具有还原性或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物质:烯烃(C=C),炔烃(C?C),腈基(CN),硝基,酸,酯,酰胺等。具有还原性物质:醇(OH),胺(NH),酚。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物质:芳烃(苯环),醛。然后根据脂溶性和水溶性2 选择反应常用溶剂。水溶性物质选用甲醇,乙醇,DMF,DMSO;脂溶性物质选用THF,甲苯,DCM,乙腈,MTBE。根据氧化性和还原性,选择反应是否需要氮气保护及其储存条件。 2、 重复实验(判断过量A、B、C) 第二步:根据工艺中所有投料量的具体当量数重复实验,并根据当量数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3、 工艺探索 第三步:如果按照工艺反应,结果不理想,则采取“一锅分批”探索法。即按工艺投一锅较大量反应,然后从这一锅反应体系中按等量分成多批,每一份考察不同的反应条件。 a)温度(考察结构) 一份反应液可根据工艺适当升高和降低温度,但要考察其结构,升高温度时结构是否稳定。 b)时间 一份反应液可根据工艺适当延长和缩短反应时间,要考察产品和杂质的纯度怎样变化。 c)逐个增大过量量(A、B、C) 一份反应液可根据工艺适当增加或降低过量物质的投量量。 d)水份 一份反应液可根据工艺适当人为地增加水的含量。 4、 溶剂(尽量不用两相或多相体系) 一般不改变客户提供工艺所使用的溶剂体系,如果经过第三步研发仍达不到理想结果,则可改变溶剂体系。但要注意:尽量不用两相或多相体反应体系 另外,还可考察加料顺序,加料速度,搅拌速度,氮气保护 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可比性(最好采取同一锅分多批摸索条件) 二、 优化实验 1、 温度尽量降低(RT) 2、 溶剂量尽量减少 3、 时间尽量缩短 4、 反应物投料比尽量缩小 5、 尽量不用一、二类溶剂(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 6、 可操作性(转移,加料) 高温(?100?),低温,易挥发性溶剂,车间不便转移物料 三、 后处理 1、 重结晶 a) 选溶剂种类(单个或混合) 取少量待结晶物分装入多个样品管中,然后分别加入常用不同溶剂(乙酸乙酯,乙腈,乙醇,正庚烷,MTBE,DCM等),用手振荡后,判断其溶解情况,如果一个样品管中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则这个样品管中所使用的溶剂可作为重结晶溶剂。 注:所选用溶剂要适合车间操作,乙醚不能用,易挥发性溶剂不用离心,而采用压滤;所选用溶剂要有利于产品结晶后松散易于干燥。 b) 选溶剂量 溶剂量以底物的3-5倍为宜。但要有利于搅拌。 注:如果待重结晶的产品纯度接近你想要的纯度,或者待重结晶的产品在常用溶剂中的溶解性都不好,则重结晶时产品不一定要全部溶解,只要求在溶剂中回流几小时就行。 c) 结晶速度,温度,搅拌速度 2、 柱层析 a) 判断能否过柱 过柱前要判断产品能否过柱:1、TLC显色(显色剂见第四部分)或有萤光(有二个或多个共轭双键),2、先取小样产品用所选流动相溶解,然后浓缩干,再HPLC检测是否变坏,3、对酸敏感的产品不宜硅胶过柱 b) 选展开剂(乙酸乙酯会发生酯交换) 展开剂常有二种体系:乙酸乙酯/石油醚(适合极性较小产品);二氯甲烷/甲醇(较适合酸,碱,盐)。 具体操作如下: 1、先判断产品是脂溶性还是水溶性(见第一部分)。脂溶性产品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系,水溶性产品用“二氯甲烷/甲醇”体系。 2、选好极性相反的同一展开体系(如:EA/PR=1:4和EA/PR=4:1),将点好样的TLC板放入极性较小的展开体系中(EA/PR=1:4),展开剂前沿跑到TLC板的1/4 ~ 1/3时取出TLC板,根据显色和萤光判断,如果产品在原点没动,则将TLC板重新放入极性较大的展开体系中(EA/PR=4:1)同样重复上步操作,等展开剂前沿跑到TLC板的1/4 ~ 1/3时取出TLC板,根据显色和萤光判断,如果产品跑到展开剂前沿,则将二种展开剂混合,同样重复上步操作。较合适的展开剂就是二者混合物(EA/PR=1:1)。 c) TLC展开好坏判断 展开剂极性较大 展开剂极性较小 展开剂极性合适 d) 硅胶选择 硅胶类型:100~200目(颗粒较大),200~300目(颗粒中等),300~400目(颗粒很小)。 拌样用100~200目硅胶,如果杂质与产品在TLC板上难分离(相隔1mm左右),则选用300~400目硅胶装柱。如果杂质与产品在TLC板上较易分离则选用100~200目或200~300目硅胶装柱。 d) 拌样(1:2~5) 不管是固体样品还是液体样品最好都拌样(除非产品与杂质极易分开)。拌样硅胶量为拌样产品量的2~ 5位。 e) 装柱(1:15~50,干法) 小柱子装柱最好用“干法”(大柱子用湿法)。具体操作:将柱子下端与真空水泵连接,开启水泵,将硅胶粉装入干净的柱子中,减压抽1~5分钟,加入展开剂,减压抽至展开剂前沿刚好到柱子底端时,停止减压,采用正压,直至柱中硅胶全部被子展开剂浸湿。 注:尽量不用AlO装柱(除非产品很好分离),AlO颗粒较大,流速很快,来不及跟踪。2323 如果产品含氮或极性较大,可在流动相里加极少量三乙胺,氨水或醋酸。 四、 跟踪 1、 每改变一种条件都应跟踪(中和,浓缩,萃取,洗涤) 2、 LC(一个或多个双键),MS(负离子或正离子),ELSD(无双键)。 3、 TLC:碘缸(含氮),高锰酸钾(双键和炔键),茚三酮(伯胺,氨基酸),磷钼酸(糖 或多羟基),三氯化铁(含SCN),萤光(二个或多个共轭双键) 五、 破坏性实验(看杂质是否增多) 1、 延长反应时间 2、 升高或降低温度 3、 增大或减小反应物投料比例 4、 增大KF值 、 不用氮气保护 5
本文档为【实验设计与薄层层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