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举报
开通vip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半期考试题 一、 单项选择 1、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 A、审美价值高 B、教育意义大 C、认识价值深刻 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2、"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是( ) A、成语 B、谚语 C、歇后语 D、谜语 3、《赵州桥》是一则( )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4、《虎门烧烟》是一则( )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5、第一次使用"童话"一词的人是( ) A、阿尔奈 B、瞿秋白 C、山东京传 D、庄子 6、郭沫...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半期考试题 一、 单项选择 1、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 A、审美价值高 B、教育意义大 C、认识价值深刻 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2、"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是( ) A、成语 B、谚语 C、歇后语 D、谜语 3、《赵州桥》是一则( )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4、《虎门烧烟》是一则( )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5、第一次使用"童话"一词的人是( ) A、阿尔奈 B、瞿秋白 C、山东京传 D、庄子 6、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他"指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7、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本菲 B、库仑父子 C、格林 D、胡适 8、《粤风》的编者是( ) A、屈大均 B、冯梦龙 C、李调元 D、黄遵宪 9"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这首民歌用的是( )手法。 A、双关 B、托物起兴 C、比喻 D、白描 10、"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兴 B、借喻 C、双关 D、叠韵 11、谜语一则:"多多多多"(打二民间节目,谜底:七夕,除夕)。这则谜语的败笔是( )。 A、浅露 B、底面相犯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12、谜语一则:月巴(打一城市名,谜底:合肥)。这则谜语的主要毛病是( ) A、谜面不成文 B、扣合不紧 C、底面相犯 D、浅露 二、多项选择题 13、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作者的范围扩大了 B、民间文学概念发生变化 C、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 D、流传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E、体裁发生了变化 14、郭沫若同志说过,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 ) A、神话 B、民间文艺 C、作家文学 D、童话 E、经过加工的民间文学 15、民间文学单项整理的内容有( ) A、改换过于偏僻懂得方言方语 B、规整词句 C、增饰文采 D、删节封建迷信思想,神仙鬼怪等 E、删去不必要的重复 16、民间文学艺术特色主要是( ) A、倾向性鲜明 B、体式和章法较稳定 C、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D、常用拟人法及托物言志 E、结构完整,线索清楚 三、填空题  17、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 18、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_________有机组成部分。 19、列宁指出,民间文学是______的重要材料。 20、毛泽东亲自起草的______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1、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也就没有______和_______的差别。 22、人类学派的理论,对我国学者______ 、_________ 、______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保存我国古代神话资料较多的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 24、,召树屯》是_______族长诗。 25、《毛诗故训传》说:"曲合乐曰_______徒歌曰_________。" 26、〈钟九闹漕〉又名________,是_____族民间叙事诗。 27、我国蜚声世界的三部少数民族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大学是我国民俗学的发祥地,她于1927年创办了______-〈刊物〉,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 民间文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作品按体裁粗分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______________、民间诗歌、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 2、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__________。 3、有的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度中都有同一类型,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歌谣是人民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短篇韵文作品。 5、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 6、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7、快书、快板是以说_____________进行表演的曲艺形式。 8、民间小戏在北方多称为秧歌戏,在南方多称为_________________。 9、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应贯彻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和_____________这三大原则。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是最古老的文学,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 (  ) 2、通过洪水传说,可推想远古婚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某些特点。  (  ) 3、《狼外婆》的故事,属于传统民间童话中的魔法故事。(  ) 4、强烈的喜剧性是笑话的特色。           (  ) 5、“小白菜,地里黄,三岁两岁死了娘”。这首民歌的开头用的是比喻手法。(  ) 6、对答性的山歌一般称为“盘歌”。         (  ) 7、相声主要依靠运用“包袱儿”制造喜剧效果,“包袱儿”是相声的唯一艺术手法。(  ) 8、《走西口》、《凤阳花鼓》等民间小戏的主题是:反对封建婚姻,要求恋爱自由。(  ) 9、《古谣谚》、《历代笑话集》等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某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 10、楚剧是在莲花落和东北蹦蹦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巴金 2、蒙古族有种民歌叫“安代”(又译为“安达”),是为(  )而演唱的。 A.风调雨顺  B.六畜兴旺  C.战胜疾病  D.爱情幸福 3、“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是谚语中的(  )。 A.政治谚语  B.劳动谚语  C.道德谚语  D.科学谚语 4、“四面四堵墙,当中一根梁,一宅分两院,关猪不关羊。”(算盘)这则谜语的结构手法(  )。 A.矛盾法   B.比喻法   C.拟人法   D.谐音法 5、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安徽的“凤阳花鼓”、甘肃的“刮地风”等都是(  )。 A.民间小调  B.山歌    C.信天游   D.花儿 6、女娲造人的童话,最先见于(  )。 A.《楚辞·天问》 B.《淮南子》  C.《三五历纪》  D.《风俗通》 7、鲁班的故事属于(  )。 A.神话    B.民间传说  C.民间故事  D.民间笑话 8、阿凡提笑话,是(  )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9、中国历次文学创作的高潮都和民间文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明清小说同(  ),相互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 A.两汉乐府 B.六朝歌谣 C.五代以来的词曲 D.两宋以来的说唱 10、“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  )发起的。 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清华大学  D.武汉大学 四、双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越剧六十年前还是浙江嵊县西乡的一种民间小戏,原来叫(   )。 A.的笃戏  B.落子   C.小歌戏 D.蹦蹦戏  E.花鼓戏 2、评书又称(   )。 A.快书   B.评话   C.说书 D.琴书   E.弹词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则歇后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谐音   E.对仗 4、旧时代抒情长诗以悲歌为多,如(   )。 A.《妈妈的女儿》  B.《铁牧牛》  C.《流沙河之歌》 D.《我的么表妹》  E.《傣家人之歌》 5、诗人李季与闻捷吸取了民歌的丰富营养,分别写出了优秀诗歌(   )。 A.《漳河水》  B.《王贵与李香香》 C.《回延安》 D.《天山牧歌》 E.《死不着》 6、《蛇郎》和《石榴》这两个故事,分别表现家庭人伦关系中的(   )。 A.父子关系  B.婆媳关系  C.姐妹关系 D.兄弟关系  E.母女关系 7、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属地方传说的是(   )。 A.《玉龙山和金沙江》  B.《青稞种子的来历》  C.《马头琴》 D.《白菜王》      E.《望娘滩》 8、傣族有一类长诗,是描写爱情政治主题的,如(   )。 A.《重缝调》   B.《召树屯》   C.《生产调》 D.《娥并与桑洛》 E.《葫芦信》 9、下列长诗,属于史诗的有(   )。 A.《游悲》    B.《阿诗玛》   C.《格萨尔王传》 D.《重逢调》   E.《玛纳斯》 10、创作鼓词“子弟书”最著名的有“东韵”子弟书作家和“西韵”子弟书作家,他们是(   )。 A.贾凫西     B.归庄    C.杨慎 D.罗松窗     E.韩小窗 五、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名间文学 2、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3、谚语 4、史诗 5、民间小戏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人民自己的“百科全书”? 3、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传统民间童话的艺术特色。 2、谈谈民间文学资料的整理。 五、简答题(附简答举例) 1.怎样衡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的特点?(见教材P.8) 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的特点?(见教材P.9) 3.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见教材P.12) 4.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为什么会形成变异性? (见教材P.15__16) 5.简析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见教材P.75__77) 6.汉族有没有创世史诗?为什么?(见教材P.192) 7.简要说明我国民间歌谣的特征。(见教材P.232__234) 8.谚语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250__-251) 9.什么是相声?相声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279、281) 10.什么是道具戏?傩戏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313__314) 简答举例: 1.我们衡量人民性的标准,首先要看作品的题材内容是否提出人民所关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否反映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的心理、希望和期待;其次要看作者是否真正反映了客观现实,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来阐明问题;再次是要看作品的艺术形式是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否具备鲜明的艺术力量。是者就是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否者则不是。当然不是说每篇作品都要同时具备上面的所有条件,部分具有的,也应该是有人民性的作品。 (仅供参考,下同) 3.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两方面:创作过程的集体完成和演唱过程的集体加工。前者是说其作者并非某一个人,而常常是劳动者集体。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歌民谣往往没有作者,正是这种集体性的体现。而后者是说,民间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某主题的作品常常是在内容、情节、人物方面有些改动,传播者常把自己的部分创作增加进去。这就形成了同一故事、民歌等有不同的版本。 5.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有:一、体裁上的影响。各种文学体裁大都来自民间。作家往往首先是借助于民间文学的体裁进行创作,然后使这一体裁在文坛确立。所以鲁迅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已有。”(《鲁迅书信集》)二、艺术手法的影响。文人创作有许多艺术手法正是吸取民间文学艺术手法,加以发扬光大。如《诗经》民歌的赋、比、兴手法为历代文人所吸取,成为我国诗歌传统的艺术手法。再如,双关谐音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之一,而它正是来自六朝民歌。  6.汉族有没有创世史诗.是文学史上有争论的问题,传统看法认为汉族没有创世史诗。80年代发现了《黑暗传》。它的内容叙述了盘古的孕育、诞生过程.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业,以及洪水泛滥、人类灭绝、兄妹成婚再造人类。这完全符合创世史诗的内容、情节特点,是一部创世史诗。《黑暗传》的发现,说明汉族有创世史诗。 10.傩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傩戏,是一种面具戏,它是一种由演员带面具进行表演的古老民间戏剧。傩戏属于道具戏范畴。傩戏特点:(1)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傩戏起源于傩仪,起初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活动,后来发展为“戏”。因此,这决定了傩戏带有宗教性质。(2)傩戏戴面具表演。其他戏剧常足在演员面部化装,只有傩戏要戴做好的面具进行表演。  (3)演出带行综合性和娱乐性。不仅进行戏剧表演,还夹杂穿插花灯、山歌、杂技、魔术等文艺形式。 民间文学试卷二 一、 填空(15分) 1、                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            则是书面形式创作和流传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有30余种,这些志怪小说中保存了大量的传说故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的《搜神记》、王嘉的      、陶潜的          等。 3、人民大众所创造和流传的这类口头文学,主要体裁包括神话、          、                  、            、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由民族文化的交流整合,投射中国民间文学这个口头艺术整体上的中华文化特色,可以从    、        、          、            四个字上反映出来。 5、西汉          著《              》篇记载了古老的壮族民歌《越人歌》。 6、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就是按照              的宫调来分配的。  二、 名词解释(15分) 再生态民间文学 全面搜集 集体性 三、简答题(30分) 1、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2、 如何理解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3、 简析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四、论述题(40分) 利用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基本理论分析下列作品 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死,葬阊门之外。三年,重归,诘其父母;父母曰:“王大怒,玉结气死,已葬矣。”重哭泣哀恸,具牲币往吊于墓前。玉魂从墓出,见重流涕,谓曰:“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玉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歌毕,歔欷流涕,要重还冢。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玉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其言,送之还冢。玉与之饮燕,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参考答案 一 1、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 2、干宝  《拾遗记》 《搜神后记》 3、民间史诗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 4、农  儒  道  佛 5、刘向    《说苑·善说》 6、《燕乐》 二 1、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之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2、全面搜集: 所谓全面搜集,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搜集起来,为整理写定、推广和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搜集具体表现为: 1.对各种体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2.从内容上,优劣兼收。3.从时代上,新旧俱收。4.对同一类型作品得众多异文,应尽力搜集。5.从流传形式上,口头与书面作品均应搜集。6.对与作品相关的其它材料也要注意搜集。 集体性: 3、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 三 1、 民间文学 与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郑振铎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曾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郑先生的意见发表于半个世纪之前,今天,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一般已不难划分。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二是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形式创作和流传的。 三是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自发创作,是其思想情趣的自然流露,通俗文学的创作一般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反映的内容也良莠不齐,二者的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 2、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这段话较为科学地概括了神话艺术的本质。 神话是充满幻想的神奇艺术,这些丰富的想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界、人与自然的斗争、社会生活。神话就是对这三方面内容的一种概括、一种艺术加工。这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表现为当时的人们对种种神奇的幻想信以为真,并且认为它们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在原始人看来,神话中展现的种种自然力和社会现象的人格化,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幻想,或是一种“加工”,他们十分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神话中描绘的那个样子。他们把幻想当作现实,对幻想的一切都确信无疑,将幻想和现实划上等号。在他们眼里神并不是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民的教师和同事。”受当时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原始人不能将自然和自我区别开来,认为所有的自然界同人一样具有生命情感以及意志的力量,他们将自然人格化和神化了,于是在神话艺术中,他们往往将客观事物本身和关于这些事物的幼稚观念完全等同起来,视为一体。 3、 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相对稳定的特征就叫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也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从内容上看,颂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主题。一些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是非观、道德观以及许多传统心理反映到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形成一些固定的内容情节,如好心人因祸得福、穷光棍巧遇仙女喜结良缘、动物报恩、勤劳者挖宝致富等故事,都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同情弱者、扬善惩恶、追求幸福的理想和愿望,它们不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重复出现。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成分就更多了。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通常有“对称式”、“三叠式”、“连锁式”。结尾总要是大团圆的结局,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韵文体的作品则多有像“四季歌”、“五更调”、“十锈”、“十唱”、“十二月调”这类固定的格式,和“信天游”、“爬山调”、“五句子”、“欢”、“谐”、“花儿”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体。比兴、夸张、谐音、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更是从古到今沿用不衰。 四、答案略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5分) 1.仪式歌就其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可能以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 ( ) 2.《钟九闹漕》叙述了湖北崇阳县农民反抗粮房、聚众起义的故事。( ) 3.《述异记》的作者是干宝。( ) 4.历史上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 ) 5.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设立了歌谣征集处,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的活动。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 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_________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 ) A.《民俗》    B.《民歌》    C.《民风》     D.《歌谣》 2.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 ) A.《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揠苗助长》 B.《愚公移山》、《刻舟求剑》、《中山狼》、《精卫填海》 C.《狐假虎威》、《邯郸学步》、《螺蛳变人》、《刻舟求剑》 D.《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中山狼》 3.民间小戏《打铜锣》属于( ) A.花鼓戏     B.秧歌戏     C.黄梅戏     D.花灯戏 4.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是我国在代文论中第一篇涉及到_________理论的重要文学。( ) A.神话     B.谜语     C.寓言     D.哑剧 5.清代____的《天簌集》和悟痴生的《广天簌集》中记载了极为宝贵的古代儿歌的资料。( ) A.郑板桥     B.郑旭旦     C.纪昀     D.李调元 6.下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成书前全部有民间传说人物原型的一组是( ) A.《西游记》、《水浒传》、《浮士德》、《堂·吉诃德》 B.《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浮士德》 C.《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堂·吉诃德》 D.《红楼梦》、《复活》、《堂·吉诃德》、《浮士德》 7.在流传过程中有中心点,这是_____________的特征。( ) A.神话       B.生活故事 C.史诗       D.传说 8.下列各组中完全是民间小戏的一组是( ) A.二人转、秧歌戏、采茶戏、川剧 B.八岔戏、秧歌戏、越剧、昆剧 C.二人转、二人台、采茶戏、花灯戏 D.二人转、粤剧、花灯戏、花鼓戏 9.我们说,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 A.教育作用      B.认识作用      C.审美作用      D.娱乐作用 10.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 A.傩舞     B.佛教法事     C.傀儡戏     D.目连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传承性、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搜神记》卷十四所载《豫章新喻县男子》这篇故事是世界上记录最早的“_________” 型故事 ,唐代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中有《叶限》这篇作品,是“________”型故事在我国最早的 记录。 4.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江格尔》和____________族的《 玛纳斯 》。 6.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现的。其中用得最多的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____________”它产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8.我国民间小戏中的喜剧,可分为抒情喜剧、谐趣喜剧、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神话 2.生活故事 3.传承性 4.民间谜语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民间文学传承人(如民间歌手、民间故事讲述家等)的特长和技艺是由哪些途径获得的? 2.概括说明历史上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作用。 六、叙述题(6分) 叙述“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基本情节。 七、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传说的艺术特征。 2.试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神话研究》的作者是 (  ) A.茅盾    B.郑振铎    C.钟敬文        D.顾颉刚 2、下列不属于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的是 (  ) A.传说    B.寓言    C.童话        D.民歌 3、由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创办的周刊是 (  ) A.《歌谣》    B.《民声》    C.《民间文艺》        D.《传说》 4、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是 (  ) A.口头性        B.集体性    C.流传变异性        D.传承性 5、民间文学的四大社会价值不包括(  ) A.生活价值    B.认同价值    C.科学价值        D.审美价值 6、下列古典文献中没有神话记载的是 (  ) A.《山海经》        B.《列子》    C.《春秋》        D.《淮南子》 7、根据茅盾先生的三分法,长江流域的神话属于 (  ) A. 北部神话    B.中部神话    C.南部神话        D.东部神话 8、巫术从施行手段本身的活动方式可划分为 (  ) A.白巫术和黑巫术        B.吉巫术和凶巫术                  C.摹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D.摹仿巫术和吉凶巫术 9、古代大自然信仰和动植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是(  ) A.图腾                B.神话    C.禁忌    D.巫术 10、以下作品不属于英雄史诗的是 (  ) A.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B.古希腊的《伊利亚特》    C.中国藏族的《格萨尔》    D.中国纳西族的《创世纪》 11、中国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代是 (  ) A.先秦        B.汉代    C.魏代    D.明代 12、中国古代寓言以散文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历史原因是(  ) A.中国的农业国的历史悠久    B.中国诗文分工的传统影响    C.中华民族自古重史的传统    D.儒家思想偏重理性的影响 13、童话中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  ) A.以动物的形象拟人    B.以精灵的形象拟人    C.以神魔的形象拟人    D.以自然的形象拟人 14、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前一个故事的结尾包容并引出后一个故事的开头,首尾相接,环环相扣,大故事里边套着小故事,小故事中孕育着大故事的结构形式称为(  ) A.“连缀式”的复合结构    B.“三段式”的复合结构      C.“三段式”的单纯结构          D.“连缀式”的单纯结构 15、狭义的民间歌谣不包括(  ) A.民歌        B.民谣    C.史诗    D.小调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创世神话的内容有哪两个共同点? 2、为什么说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民间文学在创作过程中的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童话的艺术特色。 《民间文学概论》200601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15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15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5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21 简答题复习指导                                                      24 论述题复习指导                                                      27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集中考试。 二、考试时间: 统一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课试题的单项选择题比多项选择题要容易得多。因为,一是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没有少选多选的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小,如果对该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熟悉,能很快地确定正确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单项选择题选项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性的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如果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准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如果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根本没法做。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的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三、 练习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 A.《钟九闹漕》 B.《嘎达梅林》 C.《召树屯》 D.《十五从军行》 13.鬼故事属于(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 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 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 A.《山海经》 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C.晋代干宝《搜神记》 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B D B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A B             ?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在给出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多选少选都不得分。这种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一些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很大,其难处在于:(1)选项内容主要是理解性、分析性的,往往有较大的深度;(2)选项字数较多,理解起来较费时间,把握每个选项的准确意思和意思的重心也比较费力;(3)选项之间的差别往往较小,有时只是一些微妙差别,辨别起来较费力。(4)正确答案的数量没有定数,稍有疏忽就会选择多选或少选,或选错一个,导致该题不得分。 要做好多项选择题,首先要透彻、准确地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并记住重要内容,这样作起题来会举重若轻,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会很容易辨别。对于从缺乏专业知识角度设计的选项会轻易排除。其次,要善于分析选项的中心意思,注意选项之间的语义差别,并注意选项中涉及范围、程度、修饰语、限定语等内容的措词。如果两个选项说法差不多,要重点注意二者之间有哪些差别。有些选项是在说法和措辞上作文章,大致看起来意思好像对,但细看起来跟正确的说法差距很大。第三,要总结一下多选题设计选项的规律,比如常有哪些类型的内容,错误选项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什么角度设计的,比如考一种体裁的特征的题,设计选项时可能会把另一种体裁的某个特征的表述形式放到这里;有时一些选项是着眼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容易那样认为,而实际上不是那样的,等等。搞清设计选项的一些规律会有助于提高多项选择的正确率。 可以特别提示的是,本课程的多选题基本没有设计五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的题目。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 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作品《哭嫁歌》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三、 练习题 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等。 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 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 D.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 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 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    )。 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 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 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 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 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 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    )故事结合。 A.两兄弟型 B.难婿型 C.怪孩子型 D.毛衣女型 E.蛇郎型 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    )。 A.神话的内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 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    )等。 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 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 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 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 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 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    )。 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 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 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 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对兄妹婚做的解释 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    )等。 A.越剧 B.云南花灯戏 C.湖南花鼓戏 D.豫剧 E.道情戏 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    )。 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 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    )。 A.类型化 B.传奇性 C.虚构性 D.贴近生活 E.泛指性 10.山歌的特征有(    )。 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 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 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 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 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 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    )。 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 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 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 D.早期的史诗,就是用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E.一些早期的创世史诗,与神话的内容基本相同,所以被看作史诗是不恰当的 12.关于地方风物传说的含义,正确的说法有(    )。 A.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 B.这类传说关于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的解释不是科学知识 C.有些地方风物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 D.这类传说常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有较强的可信性 E.这类传说在旅游业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    )。 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 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 E.神话的内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1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    )。 A.《罗兰之歌》 B.《罗摩衍那》 C.《摩珂婆罗多》 D.《格萨尔》 E.《贝尔武夫》 15.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    )。 A.现代社会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 B.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进行 C.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于今天很单调和贫乏 D.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 E.民众认为口头创作比书面作品更为生动形象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C,E A,B,C,D,E A,B,D A,C,D B,C,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C B,C,E C,D,E A,D,E A,B,E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D A,B,C,E A,B,D B,C B,C,D             ?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概念、重要名词的掌握程度。考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在概念解释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中都出现过,这为复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本课的概念较多,覆盖面宽,复习仍有一定难度。 在回答该题型时,要注意一般名词解释的内容是有层次的,首先是基本界定,然后作相关说明,比如题材类型的解释一般先下定义,再说明其范围或类型等。有些名词解释需要说明的内容层次有三四个,字数就多些;有些名词含义单纯,只作基本界定即可。所以名词解释的内容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多作解释就不能太简略。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俗 第二章:忠实记录 第三章:自然崇拜 第四章:山川名胜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 第五章:童话的概念与分类、AT分类法、类型 第六章:劳动歌、节令歌、爬山歌 第七章:英雄史诗、《江格尔》 第九章:谐音歇后语 第十章:山东快书 第十一章:采茶戏。 三、 练习题 1.劳动歌 2.民俗 3.忠实记录 4.白蛇传 5.牛郎织女传说 6.英雄史诗 7.节令歌 8.自然崇拜 9.山东快书 10.山川名胜传说 11.爬山歌 12.谐音歇后语 13.《江格尔》 14.采茶戏 15.类型 16.AT分类法 17.童话 附:参考答案 1. 劳动歌 解答: 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 2. 民俗 解答: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3.忠实记录 解答: 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要忠实于现场的全部讲唱,包括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必须现场做好记录,可用录音、摄影、录像等手段,并会使用相关设备。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 4.白蛇传 解答: 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白蛇化身的女子与许仙相爱的传说。其基本情节为:(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锋塔;(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锋塔,救出白娘子。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明代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但仍然是“妖精缠人”的故事,不过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已由蛇妖转变为蛇仙,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 5.牛郎织女传说 解答: 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秦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后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 6.英雄史诗 解答: 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其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7. 节令歌 解答: 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上古时期的节令歌大都在祭祀仪式上唱诵,是巫术与宗教活动的组成部份,也就是法术歌的一种。后来人们在节庆活动中仍然有巫术与祭祀活动,但许多活动法术色彩已很淡,已经演变为节日里举行的一般习俗行为或文艺活动,此时念诵歌诀只是习俗行为的一种,歌诀已不再被当作咒语。 8.自然崇拜 解答: 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该种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和神奇的能力,因而将自然事物本身如太阳、大地、石头等作为崇拜的对象,祈求它们的保佑和关照。它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 9.山东快书 解答: 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山东快书也有其它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说武老二的“(因武松行二)或“说大个子的”(因武松个子大),也叫“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上海用山东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山东快书”,后沿用至今。 10.山川名胜传说 解答: 是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与特征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看起来是在解说山水名胜的形成和特征,实际上表现的是当地人们对家乡景物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这种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魅力。 11. 爬山歌 解答: 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它一首只有两行,有时可以将许多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诗篇,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 12.谐音歇后语 解答: 是歇后语里较特殊的一类,就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 13.《江格尔》 解答: 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14. 采茶戏 解答: 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 15.类型 解答: 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6. AT分类法 解答: 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17.童话 解答: 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 ? 简答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类题型是就课程中较重要又规模不很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回答。但简明回答并不是只回答几条干巴巴的要点,还要进行相关说明阐述,只是不要求像论述题那样要举出例子来论证。所以应注意避免回答过于简单的倾向,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答得丰富些。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传说的价值、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四个结局的内容要点、四大传说的结局的特点、产生原因、艺术价值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与神话的区别以及与传说的区别、生活故事的含义与特征 第六章: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民歌的功能 第九章: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类型 三、 练习题 1.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 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 3.民歌的功能有哪些? 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6.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 7.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8.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9.什么是生活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1. 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 解答: 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 (1)贴近生活。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与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 (2)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表述时间时,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 (3)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 解答: 传说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娱乐价值。一方面民众在勤苦劳作之后,可以通过传说的生动离奇的情节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充实,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困苦和压抑之中,那些传奇性情节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 (2)教育价值。传说往往寄寓着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理想等,在传播中以“可信”的讲述方式和传奇性的情节对一代代的民众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具负面影响。 (3)文化资料价值。传说承载着民众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包含着民众的生活习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 (4)文艺借鉴价值。一方面传说的素材被借用到民歌、史诗等体裁中,对民间文学的其它文体而言有借鉴价值。 3. 民歌的功能有哪些? 解答: 民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抒情娱乐功能。民众可借助民歌抒发、渲泄自己的感情,使平日常处于劳苦、忧虑的内心得到补偿和平衡。 (二)教化规范功能。有些民歌传达着民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诲性的儿歌,对孩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实用功能。许多民歌有着更为直接的实用功能。劳动歌可以指挥、协调、鼓舞劳作;祝酒歌是一些地方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有些地方的情歌是恋爱求偶的工具;有些民歌还被用在政治斗争中起舆论宣传作用。 (四)文化资料价值。民歌记载着民众的生活与观念,从中可以见到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有些资料是文字记载中见不到的。 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解答: 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1)表述紧凑,叙事精炼。快板书的讲述是随着快板击打的节奏吟诵的,节奏较快,语速匀称,不能有较大的停顿,因而快板书的表述显然比有唱腔的鼓词、曲词等节奏快,也比散说体的评书紧凑,在同样长的表演时间里,快板书所传达的内容含量要大得多。快板书艺人一般口齿特别伶俐,舌如利剑,话似连珠,语言明快酣畅,造成快板书表述的"快"。相应地,快板书的叙事也很精炼。每句话的意思都是相对完足的,一个意思不多作演绎。但叙事精炼的同时快板书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 (2)情节紧张,冲突激烈。快板书的主要魅力除了其语言的明快动听以外,就在于其情节的生动精彩。它所讲的故事都有一个完整、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起承转合的几个阶段,高潮过后迅即煞尾,显示出快板书干净利落的特点。 (3)张弛有致,庄谐并出。快板书讲故事比其它文体更注重紧张的情节,但也不能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也要有较轻松的内容和节奏来调节,所以优秀的艺人编创和表演快板书都讲究急速与舒缓相搭配,使张弛有致,说到紧张时如同疾风骤雨,说到舒缓处仿佛流水潺潺。 5. 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解答: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 6. 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 解答: 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因为这种人物形象不因表意鲜明,而且适于作为大众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 7. 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解答: 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1)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众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 (2)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 (3)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 8.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解答: 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经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此传说的结局本是牛郎与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遂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此情节最早见于《淮南子》和《风俗通》。这种结局使民众在愿望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使民众心头压抑的愤懑得以宣泄。长城是暴政强权的象征,它的倒塌表达了民众的愿望,显示出民心的巨大力量,也给受压迫的民众以抗争的鼓励。 (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梁祝的爱情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戒律的摧残下以悲剧收场,民众依据灵魂不死和转生的俗信,通过变幻的手法使主人公获得了新生,使他们的爱情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和永恒。这种结局不落俗套,也不粉饰现实,而使民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白蛇传:法海变蟹。白蛇传结局本是白娘子被镇压在塔下,夫妻离散、母子分别的结局,但民间传说让小青和许仙的儿子斗败法海,救出白娘子,而法海无处躲避,只得藏在蟹壳里,永远被人嘲笑和作贱,表现出民众的斗争精神和幽默情怀。 9.什么是生活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解答: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又叫做“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生活故事又包括许多具体的类型,如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 生活故事除了具备一般故事的特点之外,相对于幻想故事而言,它的特征就是:(1)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2)故事里的人物就是现实生活里常见的那些类型、那种样子,没有神仙妖魔,没有神奇得不合现实逻辑的本领。即使是塑造能工巧匠的形象,也不会以超自然的手法渲染其技艺。 ? 论述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论述题是就课程中比较重要、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一般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或者需要结合作品作出较详细的分析论证的问题。论述题的特点是要进行论述,好的论述就像做一篇小文章,观点明确全面,思路清楚,而且答案的开头结尾、起承转合都有章法。 论述题的内容不仅要给出要点,作出相关说明,而且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有些问题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也可以作为论述题来考,区别就在于对答案的要求不同,简答题回答得比较简明,论述题要回答得很详细,关键是有例证。 以上对回答各题型的考题作了一些说明,不尽之处请参看例题分析课件,那里对各种题型的回答方法作了比较好的展示,可以借鉴。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传说的艺术特征 第九章:歇后语的含义、歇后语的类型、歇后语的特点 三、 练习题 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式与运作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 2.试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3.论述传说的基本特征。 附:参考答案 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 解答: 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歇后语幽默效果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情感释放型幽默、干涉型幽默。 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部分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 人的心理期待突然扑空,转而发笑,这是幽默构成的基本原理之一。歇后语的岔断型幽默就是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造成的。歇后语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都有一定的奇巧性、含蓄性。 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幽默,是幽默构成的重要原理之一。乖讹型幽默就是这种原理的一种体现方式。当人们突然发现,他所联想到或听到的一件事情与某种观念之间缺乏一致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乖讹感,这种乖讹感出乎意料、令人惊奇,这种感受瞬间无以化解,就转化为笑。 第三,干涉型幽默。所谓干涉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涉,造成违背人们日常经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系方式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 以上是语义双关造成的干涉型幽默,另一种干涉型幽默是谐音双关造成的。谐音歇后语因多了一层谐音双关性干涉关系,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 第四,情感释放型幽默。指很多贬低、嘲笑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使人发笑。通过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形成幽默,这是一个重要的幽默构成原理。 情感郁积的释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贬低、嘲笑别人,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而发笑。二是通过解放某种禁忌,突然获得解禁的快感而发笑。这种格调粗俗的歇后语也有较大的数量。 2:试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解答: 民间文学有四个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其含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口头创作,二是口头流传,三是口头保存。可以说民间文学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文学。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造成口头创作的发达局面。第二,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还在于,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传统艺术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口头性造成的。把握口头性是理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 群体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形成方式上,民间文学是民众群体创作、群体传播、群体加工、群体保存的。第二,在内容上,民间文学反映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第三,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传承性指民间文学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容上的传承性,如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这使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主题和人物类型。第二,指民间文学长期以来惯用的艺术形式,包括情节构造、讲述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成为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产生变异性的原因,首先在于民间文学的存活方式是口传心记,没有固定的文字形式,它所经过的每一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再创作者,这使作品必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第二,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使作品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第三,作品在某一社群的流传过程中,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在场听众的反应也会造成表述语言、情节构成等方面的变异。
本文档为【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7KB
软件:Word
页数:5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