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

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

举报
开通vip

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受诈骗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诈骗成为经济领域中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严重、增长较快的高频多发犯罪类型。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高校与社会联系愈加紧密,随之不可避免的是一些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也侵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在校大学生身上,将诈骗的“黑手”伸向校园。由于大学生较为年轻,思想单纯,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真假辨别能力,屡遭不法分子侵害。这些形形色色的诈骗不仅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给他们带来...

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
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受诈骗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诈骗成为经济领域中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严重、增长较快的高频多发犯罪类型。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高校与社会联系愈加紧密,随之不可避免的是一些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也侵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在校大学生身上,将诈骗的“黑手”伸向校园。由于大学生较为年轻,思想单纯,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真假辨别能力,屡遭不法分子侵害。这些形形色色的诈骗不仅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精神创伤,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社会风气,不良影响悄然形成。其中,高校诈骗案件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多发、频发案件,以其手段多样性、危害严重性等特性,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相信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都或多或少见过一些高校诈骗的案例,甚至深受其害。“高校女生深陷传销陷阱”、“假警察为害高校校园”、“高校短信诈骗又玩新花样”等消息也不断见诸报端。这一切都说明,打击高校诈骗,刻不容缓。对此,各大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对校园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格外重视,也逐步增强了安全防范并加大侦查力度。但现实中,大学生本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诈骗分子狡诈、作案方式的多变性,高校诈骗犯罪经常得逞。出于有利于保护学生利益、促进保卫工作、加快校园安全建设,还将对社会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展针对校园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探究,对预防高校诈骗提供有效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立足于自身,作为曾被诈骗的案例之一,我也希望通过自身的惨痛教训,为这份调查提供更加真实的例据。来到大学已有两年,这期间我曾遭受多次或大或小的诈骗,也见证了周围同学被诈骗的经历,这些诈骗有的很明显,有的隐藏的很深,但是都对我们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失,令人痛恨不已~ 考虑到见证的如此之多的诈骗案例以及自己的惨痛经历,我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引以为鉴,提高警惕性,不要再遭遇类似的或者新的更加难以辨别的诈骗,这便是我做此次调查的初衷。 二、 调查目的 在校大学生被诈骗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内频发的不良现象。虽然大学生被诈骗现象在我国校园内并不鲜见,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更缺乏一些实证性的研究。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的具体状况,我于假期空闲时间做了此次调查,基于实际的数据调查,对大学生被诈骗的现状、特征、心理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力求提供一份真实、可靠的关于大学生受诈骗情况的报告,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三、 调查过程 1. 时间:2015年5月1日-5月3日 2. 地点:西北工业大学校园、网络社交平台(QQ、微信等) 3. 方法:调查问卷(网络问卷、校园问卷)、走访公安处 4. 具体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 ,问卷: ,(网络:通过朋友圈和,,群发放“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状况及应 对策略”自编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69份。 ,(校园:在自习室发放,,,份“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状况及应对 策略”自编问卷,收回,,份。 ;(问卷从受骗者人口学资料、受骗状况、受骗原因、受骗后心理、 受骗后行为及预防等方面展开。 ,走访:走访校公安处,查询有关我校大学生受诈骗情况的记录, 并询问相关解决措施 四、 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受诈骗的特征 1. 通过对147 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遇到诈骗的大学生有62 位,占 总人数的42.2%,而在遇到诈骗的大学生中,有48 名大学生上当受骗, 只有14 名遇到诈骗却未受骗。 2. 女性大学生更易受骗 3. 一部分大学生连续受骗 4. 随年级升高,受骗率有所下降 5. 发现受骗具有迟滞性 6. 被诈骗的类型以街头诈骗和招聘诈骗为主 诈骗的常见手段 (二)大学生被 1. 利用推销手段进行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学校情况和社会情况了解 不足的弱点,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行各种产品的推销,常见的推销 商品有所谓的学习必备资料、电子产品、名牌鞋袜、电话卡手机卡等等。 而这些东西则大多要么以次充好,要么根本就是无法使用的假货、冒牌货。 2. 通过网络进行诈骗。 网络诈骗包括:利用QQ 盗号形式、网络游戏交易诈骗、网络中奖诈 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钓鱼诈骗、吸纳会员诈骗。网络对于如今的80、 90 后的大学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而是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但是有不少大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便利的同时,忽视了 网络安全问题。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聊天室和各种 聊天软件等手段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友,骗取大学生信任之后对大学生进 行诈骗活动,更有甚者甚至约大学生见面后劫财、劫色、绑架,对大学生 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高校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和考试压力,一些不法分子便投其所 好,张贴各种“四六级代考保过”、“出售考研考前答案”一类的虚假广 告,诱惑一些在就业、考试压力下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大学生产生侥幸心理, 希望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渠道和手段达到自己就业、升学等目的。而结果往 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本身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财产无谓受损,后 悔莫及 4. 通过虚假招聘的手段进行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心 理,通过张贴广告、网络等多种渠道散发虚假的招聘信息,然后以各种理 由、名目威胁利诱前来应聘的大学生缴纳各种各样的手续费、报名费、押 金等,诱使大学生上当受骗,甚至有些犯罪分子对应聘的大学生进行非法 拘禁,强迫其进行传销、卖淫等令人发指的行为。 5.短信诈骗。 短信诈骗作为一种诈骗形式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 生来说仍然很有杀伤力。这种诈骗形式一般是通过短信群发的形式向 潜在受害者群体进行诈骗短信群发,谎称对方在某次抽奖中中奖,或 谎称自己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调查案件需要配合,诱骗受害者向某一 特定账号打钱作为手续费,有人上当以后便销声匿迹。 (三)大学生诈骗案件的特点 1. 手段多样性。 由于高校与社会联系紧密,各类成员混杂,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 展的今天,诈骗手段的多样性是当前高校诈骗案件的突出特点 。 5. 伴生案件较多且性质恶劣。 高校诈骗的发生,往往不仅仅是单纯的诈骗。有的丧心病狂的犯罪分 子在骗取钱财之余,还对受骗学生进行人身侵害,如网友见面遭到强奸、 只身前往外地应聘遭到传销集团甚至邪教团伙非法拘禁、诈骗不成动手抢 劫等等。这些案件经常与高校诈骗伴随发生,而且性质非常恶劣。 6. 后果的严重性。 诈骗是一种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活动,有时也对人身权利构成侵害。 大学生在异地求学,手中有一定经济支配权,但这种经济权利基本上来源 于父母,因此大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如果受骗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 受骗后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给受骗大学生本人和 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危害后果严重。 7. 诈骗方式的多变性。 由于当今社会的纷繁复杂,具体情况多种多样,校园诈骗违法犯罪活 动在诈骗时方法各异。 8. 犯罪行为的重复性。 在犯罪作案后,这种不义之财获得的便捷性,人的贪婪性迫使其又继 续作案。罪犯在施展某种诈骗伎俩后,不管成功与否,对于某种诈骗伎俩 手段轻车熟路,故伎重施,因此罪犯一般都会选择相似的对象和手段,进 行诈骗活动。 五、 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及特征的分析 数据分析的结果,一方面说明对大学生进行的诈骗行为已经十分猖狂,大学生被诈骗现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亟需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遇到诈骗后不能正确识别而最终上当受骗,这也充分暴露了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弱点。青少年个体的成长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性成长 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的心理成熟滞后,社会性成长由于缺少相应的环境刺激而显得相当欠缺,从校门到校门的人生阅历使他们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无所适从,甚至由于常识的缺乏,在骗子拙劣的表演面前缺少灵活机智的应对策略。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加以关注,教会学生正确判断,成为真正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人。 通过进一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被诈骗现象有许多特征。 ,(女性大学生更易受骗 所调查的女性大学生被诈骗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大学生,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学生被诈骗的比例在性别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4.996,P=0.02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大学生相比男性大学生更容易被诈骗。我认为,这可能源于诈骗者更倾向于选择女性大学生,此外女性的消费范围更广、更多以及她们的防范意识较低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部分大学生连续受骗 但如表2 所示,仍然有38.8%的大学生在虽然多数的大学生只被诈骗过一次, 第一次被诈骗后继续被骗,这一现象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随年级升高,受骗率有所下降 通过表2 我们还可以发现,86.4%的大学生在大一时被骗,随着年级升高,被骗人数的比例也在相应下降。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受骗,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刚刚迈入大学校园,刚开始接触社会,过去高中相对封闭、严格的管理使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缺乏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社会经验严重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大三和大四的大学生就不容易被诈骗了。 ,.发现受骗具有迟滞性 如图1 所示,31.8%的大学生在被骗后立即发现自己被骗,34.1%的大学生当天发现自己被骗,12.7%的大学生在一到两天后发现自己被骗,20.8%的大学生则在三天及更长时间后才发现被骗,这也反应了大学生受骗后识别诈骗的迟钝性。 ,.被诈骗的类型以街头诈骗和招聘诈骗为主 类型方面,结合有关文献和访谈的结果,我将其分为:短信诈骗、网络诈骗 诈骗、街头诈骗、招聘诈骗和其他五类。如图2 所示,街头诈骗和招聘诈骗是大学生被骗最主要的类型,分别占到了41%和20.8%,而较为新型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网络诈骗和短信诈骗则不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占据主要地位,在此次调查中只占到了6.3%和5.2%。我认为,可能面对大学生这类高智商人群,网络诈骗和短信诈骗不容易得手,而传统的街头诈骗对于涉世较浅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发挥作用。 (二)、大学生被诈骗的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上当受骗,在受骗后又不能及时发现,最深层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心理层面。在前期的访谈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大学生被诱惑最直接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三类:贪图小利、急于求职、出于同情而助人。在访谈基础上,通过自编 问卷的调查,我们发现所调查的被骗大学生中由于贪图小利而被骗的占据多数,达到了51.7%,其次是出于求职的需要而被骗,达到21.5%,出于同情而助人的则占到18%。 ,.由于贪图小利,最终因小失大 大部分行骗者在行骗前会主动与人搭讪,穿着较朴素,表情较为亲和,显得十分自信。由于大学生轻信他人、缺乏防范等心理弱点,很容易相信行骗者,给其施展行骗伎俩的机会。此时,行骗者通常会利用人性贪婪好奇的弱点,在施以小利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诈骗。他们往往向大学生兜售一些商品,价格一般大大低于市场价,通过以假充真,以劣充优施展骗术,屡屡得手。也有一些行骗者利用明显不合理的物品交换、高额回报、加盟合作便可轻松盈利等众多诱饵来施以诱惑,不少大学生由此心动,再加上他们对商品、外币等不熟悉,辨别能力差,最终苦尝恶果。 ,.迫于就业压力,急于求职而轻易上当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一方面,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急于就业;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大学生为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或为解决经济困境也急于寻找实习、兼职机会。出于这些迫切的求职需要,大学生在虚假的招聘信息面前往往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使诈骗者轻易得手。不少诈骗分子就是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设下骗局,通过报纸、杂志、张贴广告、发布虚假家教或用工信息,骗取大学生的中介费、报名费及录用押金等。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在受骗后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受“低球技术”的心理策略影响,出现管状思维 不少行骗者会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来施以骗术,他们冒充各种身份,如自称是本校大学生、老乡、学校的工作人员、记者、某公司人事经理或某校课题组负责人等,先博得大学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以求援或帮助解决急需等理由向大学生借钱,钱借到手后立即逃离。行骗者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上的“ 低球技术”,即先提出一个小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当你接受这个小的要求后马上又提出一个要付出更大代价的要求。“低球技术”增强了大学生“ 助人问题”的投人,从而增强了大学生对更大要求的接受性,而对是否会被骗这样的关键问题可能就被忽略了。由此,大学生出现了“ 思维狭窄”,即管状思维,对自己处境的危险全然忽略。为了在“ 求助者”面前维持良好的形象,拒绝行骗者的困难明显增加,而接受更大要求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发现被骗后,不少大学生消极隐忍 发现被骗后,大学生的主要情绪是气愤、自责和悲伤,在是否愿意公开自己受骗事件的问题上,如图3 所示,相当多的人(占到总人数的53.5%)采取隐瞒的态度。事后是否求助于人方面,74.1%的大学生未求助于任何人,而向警方报案的只占到总人数的7.1%。 为什么被骗后这么多的大学生不愿向他人公开受骗经历,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不愿向任何人求助,也不愿意报案,大学生对待被骗这一事件的态度是令人担忧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如果大学生都采取这种隐忍的态度,那么他们就很难从错误的经历中完整地吸取经验教训,无法让诈骗分子得到相应的惩罚,也无法对更多的人发挥警示作用。 (三)大学生被骗的客观因素分析 1.思想单纯。 在大学一个这样人生的转型期,还无法很好接轨社会,虽然有着进行社会交往的想法,热衷交友,单纯热情,好善乐施,但对接触到的事情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辨别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简单,在真伪不明的情况下,轻信偏听。校园诈骗违法犯罪行为人往往就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违法犯罪活动,使得大学生屡屡上当受骗。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某高校接到的17起大学生诈骗类报案中,罪犯冒充在校大学生身份的案件竟然占有10件,采取都是在路上拦住学生的手段,编造各种理由直接向学生索取钱财,学生对骗子的谎言深信不疑,甚至根本不会对对方身份产生怀疑,便自愿处分自己的财物,而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已受害。 2.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理性不足。 学生所经历的时代,绝大部分学习生活时问是封闭在狭小的校园或者是温馨的家庭环境里,与社会的接触过少,对更加复杂环境的无所适从。而大学生相对学生来说,生活在更开放的校园环境中,对社会复杂性认识的不足,没有安全防范意识,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而疏于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担心,不会因为的陌生,而稍有防范,处处坦诚相待,乐于相助。罪犯就是利用这些大学生不防范的特点,以各种理由接近学生,以各种身份拉近关系套近乎,实施诈骗。在前述的高校的保卫部门在受理学生的诈骗案中分析可知,甚至有儿名受害学生不仅对违法犯罪实施者深信不疑,还对该假信息进行保留,始终觉得“借钱”的陌生人会返还自己的财物,直至最后仍不见“借钱”者影踪,才意识到已经受害,事情才被告发。 3.急功近利,做事过于草率。 大学时期,正处于人的思想活跃阶段,随着参与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加,所以不断的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性,提升与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打好良好的基础,努力尽快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往往由于前述的原因,还有的大学生社会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方信息来源渠道不畅,或者钻于学业,在社会信息的收集分析信息疏于暇顾,或者缺少怀疑的生活态度,轻易相信各种媒介的信息,不加辨别,不假思索便认为其真实可靠。从而当然的上当受骗,掉入罪犯事先设计的“局”。在我校曾发生多起学生在经商、求职过程中受骗的案件。根据有关信息的统计,这种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是极其容易被罪犯所利用,即是:在各种机会和选择前,缺少实际经验,盲目乐观,不假思索和防范,认为成功是如此的简单。种种表现在想经商致富,想一夜成名,想轻易的获得理想工作,急功近利。 六、 解决方案 (一)学生自身防范诈骗的措施 1.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高校是学识、纯洁和青春的象征,大学生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大学校园 是一方净土,无需为安全担忧,因此而缺乏应有的警惕性。然而社会治安 环境较为复杂,再加上高校校园的日益社会化,犯罪分子也将大学校园视 为理想的作案场所,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大学生的信任,一旦大学生 沉浸于诈骗者的热情或轻信其所夸耀的种种承诺时,就会很快步入诈骗者 所设的圈套。因此,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认识到高校校园不是 一方净土,而是一个小社会,应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与人交往时切戒轻信, 更不能感情用事,或贪图小利,草率行事。必须对生活中的异常现象保持 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2.拓宽商品信息、网络操作、招聘流程等相关知识面 在许多诈骗案件中,诈骗者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缺 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街头诈骗中,大学生往往由于对商品真伪无法识 别、商品流通程序不了解而最终受骗。网络诈骗则更多的是由于大学生对 网络知识、网络操作、网上银行流程的不熟悉所造成。此外,大学生接触 社会较少,对于单位招聘的流程和市场报酬的信息也了解不多,很容易被 行骗者抓住这一弱点进行诈骗。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必须拓宽知识面, 加强课本以外关于商品信息、网络操作、招聘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3.克服贪图小利、管状思维等心理弱点 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大学生不能利令智昏,对他人的“慷慨解囊”, 特别是那些陌生人所承诺或给予的“好处”,要格外小心,切不可因小失 大。行骗者通常会利用贪婪的人性弱点,常会伪装成“弱者”或以“老乡” 等身份出现,使被骗者对其产生一种怜悯之情或亲近之感,此时切不可被 这种感情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要理智地分析问题,应该多听、多看、多 思、多商量。大学生无论是因为贪图小利,还是由于助人或急于求职等心 理弱点而上当受骗,都应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行骗者的破绽,为今后 的防范积累经验。 4.通过多种渠道掌握行骗伎俩方面的信息 大学生不仅要从自身入手,提高防范意识,克服心理弱点,拓宽相关 知识面,还要了解行骗者惯用的行骗伎俩,只有知道“对手”的方法和手 段,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这就要大学生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诈 骗案件信息,如通过同学间的沟通交流、新闻媒体的报道等。通过对案件 本身的分析,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各种行骗伎俩,积累相关方面的信息。当我们对各种类 型的行骗过程熟悉了,对于诈骗的识别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5.增强法制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遇到诈骗时或遇到诈骗后能够运用 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的大学生被诈骗后会觉得无所谓,也有的出于面 子不想将自己被诈骗一事公开或报案。正是由于这种消极与隐忍,一次又 一次使大学生上当受骗,也一次又一次地为行骗者提供了犯罪市场。所以, 大学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当欠缺法律方面的知识、不知道如何维护自 身权益时,就要尽可能地向知情人士咨询,一方面以避免和防止再次上当 受骗,另一方面也让诈骗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切实防止诈骗的再次发生。 (二)学校及社会防范诈骗的措施 1.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诈骗案件,多数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识能力较弱造成 的。高校应当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使校园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如邀请公安部门专业人士举办防诈骗讲座、校园联欢会组织排练相关题材 小品等形式。由于大一新生群体是遭到诈骗侵害的重灾区,所以在新生入 学教育过程中反复强调防范诈骗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教育时时刻刻 都不能放松,应该形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切实落实。 2. 强化校园治安防范和管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 基层群防群治队伍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支基础性、群众性治安力量。 长期以来,在高校中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在维护校园治安、参与平安校园建 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 系) 要按照“属地 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群众组织的力量,发 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切实提高治安防控能力, 3. 突出保卫和管理职能部门效能,加大破案力度 高校保卫和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担负着保卫校园安全和管理的责任,在 高校诈骗案件频发的背景下,应当高度重视,加强校园和宿舍出入管理工 作,强化校园巡逻、盘查力度,坚决将诈骗分子拒于学校门外。保卫部门 应与公安机关紧密配合,对已经发生的诈骗案件一查到底,尽量追回学生 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各高校之间信息共享,尽可能多地掌握诈骗分子的活动规律和作案手段,以便进行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打击。 4.各方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严密格局 学校与家庭,应在生活和学习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公安机关应就所辖范围内高校的安全管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效控制和减少校园内刑事案件和各类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可邀请部分高校学生代表旁听此类诈骗案件的庭审过程,并联合学生会制作专题报道加大校园预防宣传力度。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适时在高校开设诈骗案件专题讲座。协调社会相关力量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交友、求职过程中被诈骗案件的发生,并对受害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使其能尽快走出被诈骗的心理阴影,以乐观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高校本应是大学生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纯洁的象牙塔,是大学生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然而频发的高校诈骗案件却让这方净土受到污染。有调查显示,近60%的大学生认为校园不够安全,存在诈骗行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切。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杜绝高校诈骗等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还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七、 实践感想
本文档为【毛概作业-大学生受诈骗情况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12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