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河流与人类文明历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元代大都直抵杭州的通惠河、会通河等的相继开通,北地杂剧作家、表演艺人纷纷通过运河向南移动。在北曲南传、南北曲交融的同时,北杂剧的重心也日开始随之向南移动。 关键词: 元代 运河开通 作家群 表演艺人 北杂剧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忽必烈一举攻克南宋都城临安,至1279年消灭殆尽南宋最后的残...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河流与人类文明历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元代大都直抵杭州的通惠河、会通河等的相继开通,北地杂剧作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艺人纷纷通过运河向南移动。在北曲南传、南北曲交融的同时,北杂剧的重心也日开始随之向南移动。 关键词: 元代 运河开通 作家群 表演艺人 北杂剧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忽必烈一举攻克南宋都城临安,至1279年消灭殆尽南宋最后的残余势力,最终实现南北统一。 统一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商业恢复发展的措施,经过全国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经受过战乱而长期荒废的基业终于重新走上正轨。大都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但是庞大的政治机构的运转,不是仅有元大都的经济恢复就可以轻易满足的。江南在两宋之后,依然是全国的经济富庶之地,而且在未统一南宋之前的至元十二年,元朝就开始从“江南运粮”?,现在就更是必须。但是海风无常,漕运船只时有被掀翻之灾;水陆两运,从杭州经江南运河、扬州运河、淮河北面入黄河,逆流而上改由陆运,经一百八十里陆路由御河以达大都,中间的陆路全靠人力、畜力,给百姓带来了巨大负担。为解决这些问题,开通运河则成为必然之选。 “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干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这是未开通通惠河以前的状况,每年从江南运来的粮食,只能到达通州,而至大都的一段陆路,只能由劳苦民众辛苦跋涉搬运,遇到阴雨连天的时候,更是艰 难,导致粮食无法及时运达。为了“以济漕运,而京师无转饷之劳”?,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节水以通漕运,诚为便益。”?至此,南粮可以直抵大都,解决了物资之困。 除了通惠河,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山东临清到东平)和济州河(山东东平到济宁)的开通,使南方物资到达大都的路程比隋代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整整缩短了900多千米,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元代开通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南粮北运、南北互通货物,但是开通之后,对中国主要水系的沟通、控制南方以维护全国统一,尤其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既通行,公私两便”?,“便公私漕贩”?,官方与民间的南北物资通过运河往来都被允许。但“江南行省起运诸物,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为其河浅涩,大船充塞于其中,阻碍余船不得来往。每岁省台差人巡视,其所差官言,始开河时,止许行百五十料船,近年权势之人,并富商大贾,贪嗜货利,造三四百料或五百料船,于此河行驾,以致阻滞官民舟楫,如于沽头置小石闸一,止许行百五十料船便”。?可知,运河开通后,随着南北货物运输的频繁,富商权贵甚至自造船只获利。南北商业贸易的交流使运河沿岸的大都、天津、临清、扬州、苏州、杭州及周边的上海松江、南京等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全国各地的富庶可见一斑。 船只往来频繁,并不只装载粮食物资。《元史?畅师文传》云:“及归,舟中唯载书籍而已。”看来,运河开通对南北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它对于杂剧重心的南移的影响又是如何呢,下面笔者将试着从作家群、表演艺人这两个角度探索运河对北杂剧重心南移的影响。 一、作家群由北移南 作家群由北移南分两种情况,一是元前期北地杂剧作家入南;二是元中后期南地创作杂剧作家群的崛起。两者之间是 有必然联系的。如果没有元前期北地作家的入南,北曲南传、南北曲交融就很难实现,也就不会有南地杂剧作家吸收北曲进而大量创作之风的盛行。虽说宋代南方已有杂剧,但毕竟与元代不同。 元代戏曲作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中国戏曲最繁盛时期的元代的书会才人、名公士夫及散曲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目录。他原籍大梁(河南开封),后寄居杭州,看来钟嗣成本人就是一位由北入南的戏曲作家。钟嗣成依据自己的生卒年月(约在1279—1360年间),先将金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大致分成两类:一类为前辈(金代、元前期)已死名公才人;一类为方今(与自己同时期即元中后期)已死(相知、不相知)名公才人,然后再将这些名公才人的作品大致按乐府、小曲、传奇(杂剧)分类,其中对杂剧作品的名目列举最为详细。 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於世者”中列举了元前期以大都关汉卿为首的56位名公才人,他们几乎全是北方人,以大都、河北真定、山东东平/济南、河南安阳/洛阳、山西平阳居多。“元代灭宋以前,北曲杂剧的盛行就已经遍布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一带”?正是这一现象的很好说明。“1279年以后,随着元蒙军事和政治力量势如破竹地南下,北曲杂剧迅速推进到了南方,最初沿着今称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传布到了江、浙一带,占领了南宋旧都杭州,继而推及湖广„„”?对于北曲杂剧是怎样通过京杭大运河不断推广至南方江浙湖广等地的具体细节,仅凭现有资料无法得知,但是至少有三个原因可以试着解释。 1.海路与陆路加水路,这两种到达繁华之地的工具,一种太危险,一种不方便快捷、尤其陆路十分艰难。只有京杭运河既便利又可以直达繁华的运河周边商业、人才聚集之地,何乐而不为。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描述元代商业交通,谈到京杭大运河的情景时,说道:“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正如前面所述元代 开通的运河时说到的京杭大运河为公私并用,除了官府运粮、调物资,老百姓舟楫通行之外,豪商富贾造船运货更是繁盛,关键是船里装的肯定不止物资、粮食这些必需品,随着商业贸易频繁,都市经济文化的繁荣,满足其繁荣背后的文人、表演艺术家的南北来往交流的运载更是必然,且江南自古繁华之地,倾慕游历甚至寓居之南的元前期北方作家更不在少数。如《录鬼簿》所记载的元前中后期主要是前期北地作家的流动情况,如下表。 从表格看,北地杂剧作家入南的原因或游历或宦游或寓居,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说明运河开通之后,文人作家所代表的文化随运河走向的变化情况。 3.元代废除了科举考试科目,到延祐二年(1315)元仁宗恢复科举,希冀读书入仕的文人志士只能屈居下僚,或粉墨登场或借文寄志,有些汉人虽谋得小职但终非要职。总之,元一代汉人都处于备受歧视的状态之下。既然读书无望,很多文人开始游历江南繁富之地,或结交友人曲赋愁肠,或留恋风物人才。这是特殊情境下文人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 如上所述,《录鬼簿》当中所记载的元前期北地杂剧作家,通过运河,或游历或宦游甚至因某些原因留在南地。总之,元前期集聚的几乎全是北地杂剧作家,56人中大都作家确知的就有16位,如此形成以运河起点大都为中心的北地杂剧作家群。 而到了元中后期,“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记述的杂剧作家却几乎全是南地作家,又以杭州人士为最多。如金仁杰、范康、沈和、鲍天佑、陈以仁、范居中、施惠、黄天泽、沈拱、吴本世等都是杭州本地人士,再加上由北入南的宫天挺、郑光祖、曾瑞等人,他们都创作杂剧。这些南地以运河终点杭州为中心,或南地本土或由北来南的杂剧作家,共同缔造了南地特殊的杂剧作品。 因此,元前期以运河起点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作家群,随着元军占领南宋都城杭州,加之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大批名公 才人抵达南地,使得北曲南传(元中后期的杭州杂剧作家沈和被称为“蛮子关汉卿”{12})、南北曲融汇(“南北调和腔”{13}自沈和始)成为可能。北地作家文人对南地戏曲发生了影响,不仅促使了南北曲相交融,还增强了杂剧的艺术生命力,而到元中后期以运河终点杭州为中心的南地作家群,为何以杭州人士居多,不仅仅是因为杭州自两宋之后依然是繁华之地,且风景秀丽、才人云集,更重要的是大都直通杭州的运河的开通,使得元前期北地作家大量流入此地,文化交汇,最终促成元中后期以杭州为中心的杂剧作家群。所以,运河是南北曲得以交融、杂剧重心转移至南的重要因素和环节,不可忽视。 二、表演艺人由北入南 《青楼集》一卷,为元明间散曲作家夏庭芝著,记录了从元初的珠帘秀到元末的米里哈等一批杂剧女演员的精湛技艺及他们与戏曲作家、散曲作家及名公大夫的来往酬赠。下面仅述擅长杂剧表演的艺人。 元前期以运河起点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作家群,代表人物除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一些一流作家之外,还有很多当时大都最负盛名的杂剧女艺人如珠帘秀、顺时秀、天然秀、司燕奴等,同样璀璨闪耀。 顺时秀“杂剧为闺怨最高”、“精杂剧”的司燕奴、“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的天然秀。当中比较突出的当属珠帘秀,“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 公文 公文种类及格式公文写作资料选粹公文的语言应当是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士颇推重之”。{14}元代后辈艺人都尊称她为“朱娘娘”{15}。她与元曲作家关汉卿等相互间也常有词曲赠答,汉卿曾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16}又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17}。更重要的是珠帘秀曾一度在扬州献艺,后来嫁与钱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并终于杭州,她的行程当是顺运河而下。 到了元中后期,杂剧女艺人多为元前期显赫京城的女艺人的徒弟及遍布运河一线的江淮、金陵、江浙等地的杂剧名 角。如“独步江浙”{18}的小玉梅、“杂剧为当时所推,自维扬(扬州)来云间(上海松江)”{19}的翠荷秀、“精杂剧„„驰名金陵者也”{20}的平阳奴、郭次香、韩兽头、“旦末双全,江淮间多师事之”{21}的赵偏惜、“淮扬名妓”{22}李芝仪之女童童“间来松江,后归维扬”{23}、“善花旦杂剧”{24}的张奔儿之女李真童“十余岁,即名动江浙”{25},等等。甚至在“专工南戏”{26}的龙楼景、丹墀秀之后,不仅“戏曲小令,不在二美之下,且能杂剧,尤为出类拔萃云”{27}的芙蓉秀的出现,说明艺人南北技艺兼具的才能,还说明南北曲在舞台上各取所长的潜力。 总之,这些驰名的杂剧名角顺着运河到达商业繁华的运河周边城市,用色艺双全的绝美技艺为杂剧的传播和南移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黄仕忠先生在《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中所说的,“杂剧的南移路线,主要是沿着大运河和长江水路,除杭州外,扬州、建康、苏州、松江等江南各域,也成为杂剧汇聚之地”。杂剧重心南移离不开运河的开通,更不要说元末,北方自然灾害严重,大量北人南迁,运河沿岸城市就更是他们希冀抵达的目的地了。 注释: ?[明]宋濂.元史(卷一六六)?罗璧传.中华书局,1976:3894. ?[明]宋濂等.元史(卷六十四)?河渠一.中华书局,1976:1589. ?[明]宋濂等.元史(卷六十四)?河渠一.中华书局,1976:1588. ?[明]宋濂等.元史(卷六十四)?通惠河.中华书局,1976:1588. ?[明]宋濂等.元史(卷六十四)?通惠河.中华书局,1976:1589. ?[明]宋濂等.元史(卷六十四)?会通河.中华书局,1976:1608. ?[明]宋濂等.元史(卷六十四)?会通河.中华书局,1976:1588. ?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卷二).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Vol2:8. ?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卷二).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Vol2:8.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全元曲(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02. {11}[元]钟嗣成.录鬼簿.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20-121. {12}[元]钟嗣成.录鬼簿.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21. {13}[元]钟嗣成.录鬼簿.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21. {14}[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9. {15}[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9. {16}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全元曲(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00-701. {17}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全元曲(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00-701. {18}[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0. {19}[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3. {20}[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8. {21}[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8. {22}[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5. {23}[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5. {24}[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2. {25}[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5. {26}[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2. {27}[元]夏庭芝.青楼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2. 参考文献: [1][明]宋濂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录鬼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85-274. [3]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青楼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01-85. [4]廖奔,刘彦君撰.中国戏曲发展史(第二卷)[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01-443. [5][意大利]马可?波罗著.梁生智译.马可?波罗游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1-315. [6]徐征,张月中等编.全元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01-287875. 阅读相关文档:新兴产业 发展成就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 农村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生 活+灵 感+想 象=写 作 素 材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激励机制 《石曼卿墓表》译文商榷 引入乡土课程资源,活化语文教学空间 科学预设有效生成,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文学选修课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浅析日本文化对日语成语的影响 从功能的角度对比英汉祈 使句主语的隐现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后鼻韵母的辨正 从网络生僻字“靐”字谈起 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 母亲般的恋人 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性叙事策略 清代闺秀诗人江珠诗作中的禅思雅趣 李调元除夕诗研究 语文的殿堂 作文的钥匙 刘兰芝的人格魅力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 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学党史心得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军训心得免费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 】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本文档为【元代大运河的开通与北杂剧重心的南移[精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11
浏览量:16